草原上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教學反思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草原上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草原上教學反思1
此歌曲是一首蒙古族民歌,音樂語言十分簡練,節(jié)奏舒展,旋律優(yōu)美,形象地勾勒出一幅風和日麗、綠草如茵的草原風光,抒發(fā)了牧民舒暢愉快的心情,刻畫了他們爽朗豪放的性格,傾吐了牧民對家鄉(xiāng)無比的熱愛和贊美的情感。
為了孩子們能夠理解歌曲所表達的含義,也為了能夠讓他們用不同的音色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我利用教材上的童謠《河里有只小青蛙》的內(nèi)容,幫助他們辨別音色并能夠選擇合適的音色演唱歌曲。
首先,鞏固唱名、音名知識,讓他們跟琴視唱童謠《河里有只小青蛙》的.旋律,接著填唱歌詞。在演唱歌詞的過程中,引導他們用不同的聲音,表現(xiàn)小青蛙、大青蛙、小鈴鐺、大鈴鐺發(fā)出的聲響,通過演唱他們基本掌握了兩種不同的音色,接下來視唱歌曲《草原上》旋律,并向他們簡介歌曲創(chuàng)作背景及蒙古族人民的風土人情和他們音樂的風格特點,然后填詞學唱歌曲。歌曲演唱熟練后,我首先用明亮的、粗獷的兩種音色范唱歌曲,接著讓他們選擇合適的聲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聽著孩子們粗獷、豪放的歌聲,我們仿佛來到了大草原,置身于藍天、白云和綠草間,合著奔跑著的馬群、羊群,大聲歌唱!
草原上教學反思2
《草原上》是三年級的教學內(nèi)容,是第五冊教材中唯一一個弘揚民族音樂的單元。
教學設(shè)計上,我主要根據(jù)學生年齡與身心特點,進行了綜合的設(shè)計。教學過程仍以歌舞、伴奏為主要的體驗音樂的方法,但在學生學習方法的選擇上,我做了一個大膽的嘗試,那就是改變傳統(tǒng)的聽唱學習方式,初次嘗試由視唱入手,引導學生們自主學習,填詞演唱。
時間證明,我的嘗試是成功的。學生們在我的.引導下,出色地完成歌曲的自主學習任務(wù)。這樣做的好處很多,比如可以使學生們的合作意識增強,視唱旋律的能力提高,在學習中體驗成功的喜悅,激發(fā)學習音樂的興趣﹍﹍而這些也正是我嘗試這種教學方法的最終目的。
對于剛剛升上三年級的學生來講,這種方法是有很大難度的,而我的大膽嘗試,另一方面體現(xiàn)的世我對學生的透徹的了解。知己知彼,方可百戰(zhàn)不殆。所以備課中我既要備教材,更要備教學生。我的方法學生是否有能力完成?要完成這個環(huán)節(jié),還要針對學生的哪些技能進行特殊訓練?一次次的定案,一次次地推翻,在反復的斟酌中,我決定剛剛的學習方法,也形成了本節(jié)課的一個亮點。
這節(jié)課還有一個亮點是,體驗音樂的環(huán)節(jié)。為了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蒙古族音樂、舞蹈的魅力,我首先借助多媒體把一段蒙古民族特有的舞蹈——筷子舞展示在學生面前。視與聽的結(jié)合,營造了強大的震撼力,激起學生隨歌起舞的情感。這時拿出我自費為他們準備的筷子,邊講解邊示范,很快地把他們引入音樂,變身為驕傲自豪的蒙古族小牧民。在感受音樂帶給自己快樂同時,進一步了解了蒙古族舞蹈,從而為民族音樂感到自豪。
本節(jié)課的不足是學生在用不同方式表現(xiàn)音樂的時候,總是忽視自己的唱,使得歌曲教學課中唱的不突出。分析原因,是學生年齡較小。主應(yīng)力分布不均,顧此失彼了。還有就是新學歌曲,唱我的熟練度還不夠。從這也看出一個優(yōu)點,那就是這節(jié)課的教學是真實的。
今后的教學中,我將多運用這樣或類似的方法,讓學生在學會歌曲的同時,形成好的學習習慣,促成更強的學習音樂的能力。
草原上教學反思3
【教學片斷】
師:課文第一段描寫了草原景色美,后邊則用大量篇幅描寫了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請認真閱讀后面的段落,用你們的慧眼和細膩敏感的心,去尋找、去體驗、去感悟草原的人情美。
師:誰來給大家說說你的感受。
生: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遠處的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這么多人老遠騎馬來迎接客人,我從這里體會到草原人民熱情好客。
師:你體會得很好。我們一起讀這句話,感受他們的熱情。
生齊讀。
生:老師,我覺得這句話不僅寫出了草原人民熱情好客,還寫得很美。作者把這群疾馳而來的迎客隊伍比作一條飄來的彩虹,我認為是他們穿的衣服顏色艷美,才會給作者美的印象。剛才讀這句話,我覺得真美。
師:你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請看插圖,他們的服飾確實色彩鮮艷,很有自己的民族特點。你能把你體會到的美用朗讀方式表現(xiàn)出來嗎?
生動情地讀。
【教學反思】
要讓學生產(chǎn)生閱讀體驗,就得讓學生沉浸在課文豐富的`情感世界中反復誦讀涵詠,品味語言文字的魅力和課文的人文意蘊(對話)。在教學中,學生能感悟到文中的色彩美,引領(lǐng)學生循著美的新線索重新解讀文本,于是才生成了后邊愈來愈精彩的對話。如果漠視了學生的這一獨特體驗,非但是對學生的不尊重,草原也不會教學留下如此美的記憶。
草原上教學反思4
《草原》是一篇將自然美、人情美和語言美融為一體的感人之作。課文飽含了作者老舍先生對草原風光的喜愛和贊美之情,也飽含了老舍先生對蒙古族人民的感戀之情。文章語言清新而優(yōu)美、感情豐富,是陶冶學生情感,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了解感悟民族團結(jié)的好課文。教學這篇課文時,我既有成功,也有遺憾。反思教學,有一處是我未曾預料的,回想此教學環(huán)節(jié)至今意猶未盡。
師:哪個同學能告訴老師,通過課文哪些語句體會到了蒙古族人民的熱情好客。
生: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的,遠處的小丘上出現(xiàn)了一群馬,馬上的男女老少穿著各色的衣裳,群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像我們飛來。這是主人來到幾十里外歡迎遠客。
生:見了我們主人們立刻撥轉(zhuǎn)馬頭,歡呼著,飛馳著,在汽車左右與前面引路。
師:幾十里外歡迎遠客很熱情,誰還補充。
生:也不知道是誰的手,總是熱乎乎地握著,握住不散。
生: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總的意思是民族團結(jié)互助。
師:如果你是誰老舍先生的隨同訪問團成員,你會對蒙古族人民說什么?
生:你好,草原太美了。
生:謝謝你們這么遠來迎接我們。
師:蒙古族人民對你會說什么?
生:你們好,一路辛苦了。
生:快進蒙古包喝茶。
師:蒙漢人民熱情相見,這真是民族團結(jié)的象征,情誼深厚的表現(xiàn)。
生:老師,什么是民族團結(jié)?為什么老舍先生他們?nèi)ゲ菰兔晒抛迦嗣裨谝黄鹁褪敲褡鍒F結(jié)?
此處學生的大膽質(zhì)疑我始料未及,記得我當時對學生這樣說的“這個同學質(zhì)疑的問題很好,其實我們學習這篇課文不但感受到了草原美麗的自然風光,蒙古族人民的熱情好客,而且還應(yīng)該感受到蒙漢人民的團結(jié)友愛、深情厚意。你懂了嗎?”課堂教學到此為止,那種生動的課堂教學不見了,大部分學生那稚氣的臉頰上浮現(xiàn)出了疑惑和不解。顯然,我對學生的那種抽象地點撥不符合學生的思維。課后我反思整個教學過程,覺得此處教學環(huán)節(jié)如玉中一瑕,使得整個教學不盡完美。怎么辦?如何才能讓知識、閱歷尚淺的小學生感悟到蒙漢情深的民族情感呢?我改變了教法,再次進入課堂,重新回到學生感到不解的問題上去。
師:同學們,老師給你們講個故事好嗎?
生:好。
師:有一個大家庭,這個家庭中兄弟姐妹很多,大哥是這個家庭的頂梁柱,他愛護弟弟妹妹,經(jīng)常幫助弟弟妹妹,弟弟妹妹也很愛大哥,兄弟姐妹互幫互愛,使這個家庭團結(jié)和睦、非常幸福。你們說這個大家庭的兄弟姐妹情誼深厚嗎?
生:當然了。
師:為什么?
生:因為他們互幫互愛。
生:因為他們是兄弟姐妹,所以情誼深厚。
師:我們的祖國也是一個大家庭,在這個大家庭中有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個民族就是五十六個兄弟姐妹,兄弟姐妹相見會怎樣?
生:他們會很高興,很激動。
生:他們會很熱烈地擁抱,手拉著手,不放開。
師:你知道什么是民族團結(jié)了嗎?
生:民族團結(jié)就是各個民族像兄弟姐妹一樣團結(jié)互助,友好相處。
師:為什么蒙漢情深呢?
(進一步拓深學生的思維)
生:因為他們像兄弟姐妹一樣,兄弟姐妹的情誼是深厚的。
師:同學們理解得很好,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聽一首歌好嗎?
(播放宋祖英的《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支花》。)
兩次教學方法不同,效果迥異,再次教學,我從補白入手,將平淡無味的抽象思維轉(zhuǎn)換成生動有趣地講故事,聽歌曲,學生有了具體的感受,切身的體會,從而達到了本課的教學目的,突破了教學的難點,也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nèi)涵的挖掘。同時,我也享受到了反思后的精彩,課堂教學的成功與快樂。
總之,課后及時反思,另尋教學佳徑,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學創(chuàng)新能力,突破教學的誤區(qū),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
2、注重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草原》教學片斷及反思
“語文課程應(yīng)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fā)展。”這是《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的課程基本教學理念之一。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目標。下面,我就談?wù)勎以凇恫菰芬徽n中的教學設(shè)計片斷。
一、教學片斷
(一)情境導入
1、放草原風光片,學生欣賞。
(配樂《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2、草原美嗎?看后,你想說什么?
3、教師導語:
是啊,看到一碧千里、牛羊成群的大草原,聽到蒙古族歌手渾厚、嘹亮的牧歌,老師的心和你們一樣,也飛向了那廣闊無垠、風景如畫的境界中了,今天,我們就和作家老舍先生一塊兒去領(lǐng)略草原美麗、迷人的風光。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
1、自由讀第一自然段,畫出你認為寫得最美的句子。
2、自學,小組交流討論。
3、互助交流,資源共享:
討論優(yōu)美的句子:
⑴空氣是那么清鮮,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達我滿心的愉悅。
出示句子:
空氣是新鮮的,天空是晴朗的,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達我滿心的愉悅。
提問:你覺得這句和原句哪句美?為什么?
⑵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里都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
①這句話用上了什么樣的修辭手法?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②假如你就是老舍,站在草原上,看到了這番景象,你能不能用上比喻的修辭手法來說上幾句?
⑶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
①體會“渲染”與“勾勒”的不同。
②學生同桌合作畫畫小丘。
③同學展示作品。
⑷感情朗讀,體會美的意境。
二、教學反思
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如果沒有美,沒有藝術(shù),那是不可思議的。”在教學中,我深深體會到:語文教學應(yīng)注重課堂教學,利用教材中豐富的美育因素,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一)情境導入,創(chuàng)造美的氛圍
在導入新課時,我邊播放音樂邊和同學們一起欣賞草原風光片,讓學生通過視聽感受到了那廣闊無邊、藍天碧野的大草原。又適時地導入:“看到這一碧千里,牛羊成群的大草原,聽著蒙古族歌手濃厚、嘹亮的牧歌,老師的心和你們一樣,也飛向了那廣闊無垠、風景如畫的境界中了……”這們的導入,以美的氛圍,一下子就喚起了學生對美的向往和求知的渴望。
(二)比較分析,感受語言美
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指出:“比較是一切理解和思維的基礎(chǔ),在交流自己認為寫的最美的句子時,有一句優(yōu)美的句子:空氣是那么清鮮,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悅。我運用了換比和刪比這兩種方法,把“清鮮”換成“新鮮”,把“明朗”換成“晴朗”,并把“那么……那么……”刪掉,讓學生和原句比較。學生比較后感到:草原無污染,青草凈化了空氣,泛著芳香,空氣特別清爽、新鮮,正因為空氣清爽新鮮,草原的天空才格外明朗純凈。
(三)啟發(fā)想象,體會意境美
審美教育能有效地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而發(fā)達的'想象,聯(lián)想能力,能夠幫助學生掌握多種多樣的藝術(shù)形象,發(fā)展學生感受美的能力。《草原》中寫羊群在小丘上“上上下下”,真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我讓學生展開想象,假如你是老舍,你能不能也用上比喻句描述這樣的美景。學生的思維活躍,有的說:“……像碧藍的天空中飄著千萬朵白云。”有的說“……像蔚藍色的大海上飄著點點白帆。”學生不僅理解了原文描寫的羊群的靜態(tài)和動態(tài)的美,而且拓展了自己的思維,更深層次地體會了美的意境。
(四)巧設(shè)活動,增強美的趣味
在交流優(yōu)美的句子中,同學們對于“渲染”和“勾勒”兩個詞語很不理解,這兩個詞語都是美術(shù)上專有名詞。“渲染”就是用顏色涂抹,“勾勒”是用線條勾邊兒。我先讓學生體會了這兩個詞語的不同含義,再讓學生動手合作來畫畫小丘,課堂氛圍一下子變得活躍了起來,讓學生再來展示下自己的作品,同學們對于這兩個詞語的含義就理解的更深刻了。
(五)感情朗讀,抒發(fā)美的情懷
如果說想象能體驗到美的意境,那么,朗讀,就能抒發(fā)對美的情懷。課文中的一些好詞佳句,充滿了詩情畫意,言雖盡而意無窮,留給了讀者廣闊的思維空間,學生采用多種多樣形式有感情地朗讀,能與作者情感產(chǎn)生共鳴,抒發(fā)美的情懷。在學習第一自然段的最后,我讓學生通過感情朗讀,體會草原美的意境,抒發(fā)美的情懷,讓那外在的自然美與內(nèi)在的心靈相互迭印,熱愛草原,贊美草原之情發(fā)于心而誦于口。
總之,我們要注重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讓學生的德、智、體、美得到和諧發(fā)展。
草原上教學反思5
器樂曲《草原放牧》是琵琶協(xié)奏曲《草原小姐妹》的第一段。共分兩個主題,第一主題節(jié)奏輕快活潑,旋律靈活,速度較快,刻畫了小姐妹倆歡快、活潑的放牧的情景。第二主題音調(diào)寬廣起伏,速度緩慢,表達了對美麗家鄉(xiāng)和幸福生活的贊美。
教學中,我首先讓孩子們認識琵琶,了解琵琶的相關(guān)知識,知道琵琶的演奏姿勢,在聽了草原小姐妹的故事后,孩子們對都對兩姐妹產(chǎn)生了崇拜之情,樂曲有兩個主題旋律,兩個旋律有明顯的不同,第一段速度較快、情緒很歡快,第二段速度較慢、情緒比較抒情,這些很多孩子都能感受出來,教學中,我還讓孩子們通過線條或圖形表現(xiàn)兩段音樂的不同,有些孩子表現(xiàn)非常好,1班的`李若涵同學說:“第二段音樂是悲傷的、難過的”,所以他的創(chuàng)作中用很多“點”表示眼淚,還有同學第一段音樂用“點”表示歡快、跳動的,第二段音樂用“線”表示優(yōu)美、連貫的,這些都讓我感受到音樂的強大力量。
同樣的“點”可以表示跳動,可以表示眼淚,這取決于我們怎樣理解、怎樣表達,音樂帶給我們的發(fā)散的思維、自由想象的空間,值得我們認真地聆聽、真切的感受,原本是通過聆聽,自由表達,然而很多孩子卻人云亦云,孩子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及與音樂相結(jié)合的表達能力還需要進一步提高。
草原上教學反思6
《草原》這篇課文記敘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訪問內(nèi)蒙古草原看到的美麗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教學的重點是要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像,在腦海中再現(xiàn)課文所描述的生動情景;體會句子中含著的意思,積累課文中優(yōu)美的語句。在教學本課時,首先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理清作者的寫作順序,從整體上把握課文。文章按事情發(fā)展順序,描繪了:草原風光圖、喜迎遠客圖、主客聯(lián)歡圖,通過這些畫面,表現(xiàn)了草原的風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最后以凝煉的詩句總結(jié)全文,感受蒙漢人民之間的深情厚誼。文章篇幅較長,課文的重點是引導學生感受民族之間的'團結(jié)友好。
我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課文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有關(guān)景物的描寫則放在了第一課時中,這樣整節(jié)課學生學習、交流的時間較充裕,能夠更好地理解課文。新課程標準提倡閱讀教學要加強朗讀、默讀的指導。所以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中我十分重視對學生的朗讀指導。通過引導讓學生在“讀、思、議、想”的過程中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悟“草原上空氣新鮮,天空明朗”,“綠得無邊無際”,“綠油油的草原上飄動的白色花朵”景色十分迷人,在讀的過程中,采取了自由讀小組讀個人讀品讀最后我又為學生范讀,讓學生閉上眼睛邊聽邊想象草原的美景。在第二課時教學中,讓學生通過合作學習(交流討論),找風俗民情。理解了“騎馬到幾十里外歡迎遠客,在汽車左右與前面引路”、“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擺上了,還端進來大盤的手抓羊肉”、“鄂溫克姑娘們戴著尖尖的帽子,大方又稍羞澀地給客人們唱民歌”、“小伙子表演套馬、摔跤”等都是草原人民招待尊貴客人的禮節(jié),也就知道了內(nèi)蒙古人民對“我們”非常熱情,非常友好,為理解文章中心“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作了厚實的鋪墊。
除此之外,還讓學生把文章與插圖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更加直觀地感受草原景美人更美。課下,我又為學生布置了這樣一項作業(yè):上網(wǎng)查閱你想知道的有關(guān)草原的知識。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拓展課外知識。在教學這篇文章時我讓學生從風俗人情這一角度著手進行閱讀,既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掃除了閱讀理解上的障礙,又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如果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能夠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會更加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感受草原的景美人更美的。所以我要加強自己在電教技能上的業(yè)務(wù)學習。
草原上教學反思7
《草原》是我國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一篇散文,作者用富有特色的語言,向人們生動展示了草原上如詩,如畫的美麗風光和內(nèi)蒙古人民的能歌善舞,熱情好客,草原教學反思。這篇文章結(jié)構(gòu)清晰,語言流暢,對場面描寫富有激情,細膩傳神,并且將民族真情融入其中,讓人身臨其境,回味無窮。課上我用優(yōu)美的語言打動學生的心靈,用激昂的語調(diào)帶動學生的情感,用平等的心態(tài)去審視每一個孩子……在清妙的下課鈴聲中結(jié)束了這一節(jié)令我令學生都十分難忘的課。回想這節(jié)課的每一個細節(jié),我有許多的話說,對比以前的課例,我感慨頗多:
一、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理解,關(guān)注學生獨特的感悟與體會,與學生共同探討,共同合作完成學習任務(wù),會極大的調(diào)動學生的求異思維和發(fā)散思維。
對于每一篇課文,學生都有他自己獨特的感受,教師不能強加給學生。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堅持鼓勵學生對文本進行個性化、開放性閱讀理解,而不是想著怎樣將學生的認識以及對文本的理解統(tǒng)一到自己的教學設(shè)計之中。整節(jié)課的教學,我始終把學生與自己擺在平等的位置上,堅持與學生共同探討新知,共同完成學習任務(wù),關(guān)注學生自己的感悟與理解,特別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理解,自己則扮演一位聆聽者、鼓勵者、指導者、參與者,把學習、感悟、想象的權(quán)利交給學生,讓學生真正地、大膽地說自己的話,說自己想說的話,力求將自己與學生擺在民主平等的地位,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求異思維和發(fā)散思維,學生想象的內(nèi)容豐富了,語言表達也更切合內(nèi)心實際了。
二、教師深層挖掘文本資源,力求借助文本內(nèi)容挖掘孩子身上的各種潛能。
教學中,從學生的閱讀欣賞—展開想象—品詞析句—自主感悟等環(huán)節(jié),都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主體性、探究性,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我認為孩子們的理解和想象是可以超越文本的。比如說,在體會“那里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這句話時,民主平等的氣氛讓孩子們打開了話匣子。我問:“為什么草原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時,有學生這樣回答:“作者初次見到草原,猛然間換了一個環(huán)境,心情豁然開朗,他不但看到了明朗的天空,還看到了羊群、小丘、駿馬,都是那么美麗,他的心情很愉快,所以看什么都覺得可愛。”也有學生那喧囂的城市天空與草原的天空作比較,來襯托草原天空的可愛,從學生精彩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孩子們身上的創(chuàng)造潛能被挖掘出來了,
不教語文不被語文這條韁繩拴。經(jīng)常教語文的,有時侯會受語文的限制,在教學方法與過程的設(shè)計上有所局限。當我拋開腦中的常規(guī)的設(shè)計思路來看《草原》這篇課文的時候,思如潮涌,各式各樣的教學設(shè)計、教學內(nèi)容不斷涌現(xiàn)。從三維目標完成的效果來看,這節(jié)課既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受到感情的陶冶和熏陶,學生又能夠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深入地品詞析句,領(lǐng)悟文本表達的內(nèi)容孩子們的回答很精彩,某些話語超乎了老師的想象。所以,課堂上,必須相信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不僅這些,學生在自主參與學習的過程中,學得知識,提高語言感悟能力以及提高語文素養(yǎng)。可以說,我最終的目的是借助文本內(nèi)容挖掘孩子身上的各種潛能。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主體性、探究性,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孩子是發(fā)展的主體,是課堂學習的主人,他們具備創(chuàng)造的`潛能,他們的理解和想象可以超越文本。只是要老師善于激發(fā),學生可以表現(xiàn)的更好。
對于語文教學,不僅僅是要讓學生學會現(xiàn)成的知識,更重要的是教師要充分挖掘文本中的教育資源,有利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提高。把提問的機會、解決問題的機會、朗讀感悟的機會,尋取學習方法的機會交給學生。這樣,學生會有一種受到尊重的感覺,會有一種被解放的感覺,他們的思維、思想、理解和感悟也會得到不同程度的解放,課堂將充滿個性化的理解感悟,從而迸發(fā)出更精彩的思維火花。
三、巧妙使用多媒體教學,注重個性差異,將課堂還給孩子。
課件中所使用的圖片和音樂可以刺激學生的視覺和聽覺,很容易讓他們感受到美麗,最容易引發(fā)學生對美的享受。高年級的學生通過視頻音樂的欣賞,以及對文本內(nèi)容的簡單閱讀,很容易就總結(jié)出草原景色美麗的特點,為了讓學生內(nèi)心深處有所觸動,教學中,我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尊重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個性化的理解和閱讀,隨時鼓勵學生對文本創(chuàng)造性地感悟和發(fā)揮,讓學生真正地參與了課堂,有效地進行了思維,他們結(jié)合文本中的語言情境展開想象,產(chǎn)生意境,并能夠使自己的理解感悟超越文本情境,不但能獲得和作者一樣的感受,更能夠說出自己的感受,有了更多的創(chuàng)造性的理解和感悟,這才是以學生為主體的語文課堂教學。如:“草原美景”這部分,我提出問題“草原哪一點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孩子門爭先恐后,有的說:“草原的綠太飽滿了,就快溢了出來,我真想接住它”有的說:“草原真是美的讓人陶醉,看,駿馬和大牛都靜立不動,它們也被這草原美景吸引住了!”……聽著孩子們的精彩回答,我真的被深深的感動了!也讓我對語文教學刮目相看!
所以,在學生不難理解的地方,大可以多讓學生對字詞句進行品讀,揣摩,反復吟誦,推敲,質(zhì)疑,其實,這就是語文能力的形成過程,也是學生深入了解感悟文本、情感受到陶冶所必不可缺少的過程。我讓學生通過視覺與聽覺,再加上想象能力的配合,感受草原的美麗,之后,我又讓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感悟,說說自己心目中的草原。此時,學生在說的過程中,一直在思考在想象,甚至他們還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有高于作者的感悟,對文本有新的理解,這也是新課程大力倡導的。
四、課堂中的不足,反而讓我有了更多的反思,更多的收獲。
首先,我覺得,教師要有一雙神奇的眼睛,要能夠以最快的速度從不同的方面發(fā)現(xiàn)學生身上的閃光點。
這節(jié)課,課堂教學很吸引學生,符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圖片、音樂吸引了他們、感動了他們,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給了學生說真話的機會。但遺憾的是,面對學生出色的表現(xiàn),我卻不能及時地找出更為合適的評價用語,來肯定學生,給學生更多的自信,給學生更多的學習動力。有時候,明明知道學生表現(xiàn)很好,但卻急于找不到合適的話語進行評價。那些用慣了的“你真棒”“好極了”等,在我看來一遍足以,如果反復使用則會變的枯燥無味,失去了表揚的意義。
針對這項弱勢,我覺得,單純的學習幾句表揚的常用話語,是不會照顧到學生的個性差異的。學生是發(fā)展的,課堂是發(fā)展的,知識是發(fā)展的,所以深入學習新課程下的學生觀,了解學生的個性、氣質(zhì)差異,具備隨機應(yīng)變的能力,讓自己的眼睛充滿“神奇”的力量,能夠輕易的捕捉到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挖掘?qū)W生的潛能,才能解決根本問題。
另外,我發(fā)現(xiàn),教師抑揚頓挫的語言也可以促使學生入情入境。在這之前,我一直以為,只要聲音大而清脆,學生就能集中注意力。其實,并不是這樣,學生并不喜歡這種一個調(diào)子下來的聲音。幾年的教學經(jīng)驗讓我越來越感覺到,語文教學是一個鮮活的生命,當執(zhí)教者真正愛上它時,才會由內(nèi)而外的透出靈氣。語言是有血有肉的,激情澎湃的語言具有更大的感召力。有感情的語言可以吸引聽眾,更容易讓聽眾走入文本的情景。所以,今后無論是文本的示范朗讀,還是教學當中的話語,我都會努力錘煉自己的情感,讓語言成為一種藝術(shù),無論在什么時候都發(fā)揮它巨大的魅力。
草原上教學反思8
歌曲《草原上》是人音版小學三年級第五冊教材,是第二課《草原》中的一首歌曲,我在教這首歌曲時,主要是通過讓學生多看、多聽,讓學生從感官上去領(lǐng)略草原的美麗風光,使學生用自己甜美的聲音去表現(xiàn)牧民們爽朗豪放的性格及對家鄉(xiāng)的無比熱愛和贊美之情。
但這節(jié)課存在很多不足,一、由于我把時間給看錯了,所以下課提前了,本來我還準備了蒙古族的舞蹈都沒有來得及教學,導致講課效果不是很好。二、這節(jié)課,我對樂理知識講解的過于詳細,講得有點深,導致一些學生不理解,并且覺得沉悶。三、我還應(yīng)該在音樂課中設(shè)計一些有趣的游戲來帶動學生的'情緒,使學生融入草原的氣氛中,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
音樂的魅力是無窮無盡的,我要在今后的音樂課教學中,不斷提高,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水平,使學生盡情地享受音樂帶來的無窮魅力。
草原上教學反思9
我在設(shè)計、教授《草原上》的整個過程中,力圖構(gòu)建一個多方位、多視角、立體化的教學思路,營造一個和諧的教學氛圍,充分運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及各種活動,把抽象的理論概念、枯燥的技能訓練還原到可聞可感的音樂之中進行。通過這節(jié)課的教學,我有幾點較深刻的體會:
一、科學合理,新穎有趣的教學設(shè)計
這節(jié)課,無論從教學內(nèi)容的設(shè)置,教學方法的選擇,還是教學過程的安排,都是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fā)點。以“草原之行”為主線,貫穿課堂的始終,教學過程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緊湊而不忙亂,讓學生的思維隨著“興趣”這根主線進行和發(fā)展,使學生能主動學習。
二、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
從“蒙古族風光”導入了解大草原的自然景色,重在創(chuàng)設(shè)一種情境,創(chuàng)設(shè)一種氛圍,讓學生感受蒙古族人的生活及生活環(huán)境,體驗他們的情感。
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建立平等的師生關(guān)系,加強課堂里的民主意識。
為加深理解,我鼓勵學生積極思考,暢所欲言,各抒己見,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活動。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上完全平等,形成了一種和諧的課堂氛圍,這樣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力。
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shù),它不是車間的流水線,一成不變,同樣的教學方式方法,五十名學生可能有五十種不同的反應(yīng)。因此,我應(yīng)該進一步加強自身全面素養(yǎng),不斷地調(diào)整教學的方式方法,進一步優(yōu)化我的音樂課堂教學。
草原上教學反思10
馬克思說過:“對于不懂音樂的耳朵,最美的音樂也沒有意義。”這說明,如果學生缺乏必要的音樂欣賞能力,那么,音樂的美感就不能為學生所感受,音樂本身也會黯然失色。因此,要全面完成小學音樂教育的任務(wù),小學音樂課就不能不重視音樂欣賞這一環(huán)節(jié)。筆者認為音樂欣賞至少有四個方面的益處。
一、享受音樂,美化人生。
二、通過音樂欣賞,可以發(fā)展學生的音樂聽覺能力、記憶能力和豐富的想象力。
例如在欣賞《草原放牧》時,我看到很多學生和著那歡快、活潑的音樂旋律,隨心所欲地搖晃著腦袋,扭動著身體,一副活潑、神氣的樣子,自己仿佛就是音樂中的小主人,到草原上放牧,高興得蹦來跳去。我不禁為學生的音樂感受力所激動,更為音樂欣賞的魅力而折服。
三、通過欣賞我國民族音樂作品,有助于弘揚民族音樂藝術(shù),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和民族自豪感。
例如欣賞琵琶名曲,《十面埋伏》逼真地描繪了氣勢磅礴的大戰(zhàn)場面;《彝族舞曲》是以優(yōu)美抒情的旋律和粗擴強悍的節(jié)奏,描繪了彝家山寨迷人的夜色和青年人舞蹈歡樂的場面。我給學生做示范,學生欣賞。琵琶是我國民樂中的瑰寶,學生通過欣賞,可以引起自己對民族音樂的興趣。通過欣賞,學生既增長了知識,又激發(fā)了他們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熱愛偉大祖國、建設(shè)偉大祖國的豪情壯志。
四、通過音樂欣賞,使學生接觸古今中外,風格各異的經(jīng)典之作。
許許多多的音樂作品是經(jīng)過錘煉、考驗的藝術(shù)生命力較強的精品。例如在欣賞柳琴、阮、三弦、箏、揚琴等等。學生欣賞后,可以開擴音樂視野,提高他們的鑒賞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草原上教學反思11
一、樂曲簡析:
《在中亞細亞草原上》是俄國作曲家包羅丁的一首著名的交響音畫,也是交響音畫中的一個極品。但是由于包羅丁一生的作品不是很多,熟悉他的人也很少,因此他的這首作品幾乎沒有學生知道。
這首音樂是一首“標題”作品。作者曾在總譜上寫了一段說明文字:“在中亞細亞單調(diào)的砂質(zhì)草原上,第一次傳來了罕見的俄羅斯歌曲的曲調(diào)。可以聽見漸漸走近的馬匹和駱駝的腳步聲以及抑郁的東方音調(diào)。一支商隊在俄羅斯士兵的衛(wèi)護之下從廣袤的沙漠中走過。他們安然無慮地在俄羅斯軍隊的保護下完成漫長的旅程,越走越遠,俄羅斯和東方安詳?shù)那{(diào)和諧的交織在一起,他的回聲長時間縈繞在草原上,最后消失在遠方。”與其它的欣賞課不同,作者這段話概括了這首樂曲所要刻畫的音樂形象,因此以往在欣賞課中作為重點分析的音樂形象就無須再費力了。我把感受、體驗樂曲中音樂要素在表現(xiàn)音樂情緒、刻畫音樂形象方面的作用作為本節(jié)課教學的重、難點。
二、對教學過程及教育理念的反思:
音樂欣賞課在小學音樂教學中一直是一個難點,而欣賞這樣的交響曲,更要難上加難。一是學生的欣賞水平有限;再有學生的興趣取向決定了學生對這種很難聽得懂的音樂不是那么感興趣。因此在設(shè)計本課時,我著重于問題的設(shè)計,即提出的問題既要有針對性,又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欣賞教學是音樂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也是培養(yǎng)學生音樂興趣、擴大音樂視野、發(fā)展音樂感受能力和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實踐,使我更清楚的認識到欣賞教學的重要性,同時也體會到音樂欣賞課中應(yīng)注意的幾個問題。
1.欣賞教學以音樂為本,以學生為本
音樂感受能力和音樂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當然都不可能離開音樂、音響和人的聽覺,傾聽是音樂欣賞的主要方式。因此,我們提供學生們鑒賞的音樂必須是最優(yōu)秀的、最有代表性、最能激發(fā)學生美感的藝術(shù)精品。這樣才有利于激發(fā)學生興趣,獲得美好的音樂享受,養(yǎng)成聆聽音樂的良好習慣,逐步積累感受與鑒賞音樂的經(jīng)驗。
2.欣賞教學要注意引發(fā)學生想象和聯(lián)想,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
欣賞教學要使學生將生活經(jīng)驗與音樂作品的表現(xiàn)手段聯(lián)系起來,促使他們產(chǎn)生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音樂欣賞教學啟發(fā)學生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可以有三種方式:一是由描繪性音樂引起聯(lián)想;二是由情節(jié)性音樂引起聯(lián)想;三是由音響感知和情感體驗引起自由的想象。前兩種方式比較淺顯、易懂,也比較容易收到效果,后一種方式需要有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以及相當?shù)男蕾p能力。
3.教師的講解、提問,力求簡明、生動,富有啟發(fā)性
根據(jù)不同學生的水平,對欣賞曲進行講解、提問是必要的。但是,教師的講解力求精簡、生動,多啟發(fā)學生積極思考和主動表達,多采用先簡要提示后傾聽音樂,再讓學生進行探索的方法,有些作品還可以采用讓學生在傾聽之后,再作探索討論,最后由教師作必要的講解和提示。
4.巧設(shè)疑問,激發(fā)學生興趣
交響音畫是交響音樂的一種形式。交響樂被冠以“高雅音樂”多由于他的難懂,不具有大眾性。雖然《在中亞細亞草原上》是一首標題音樂,作者對樂曲做了詳盡的解釋,但是樂曲的特點決定了其欣賞的難度。而讓十歲的孩子們聽這樣的音樂并且要求他們興趣高漲,也確實勉為其難。因此在導入新課的過程中我設(shè)計了一個巧妙的問題,來激發(fā)學生興趣。
師:一首歌曲,作者可以通過歌詞表現(xiàn)自己所要揭示的內(nèi)容和主題,還能和聽眾產(chǎn)生共鳴。那么一首樂曲要想達到那種境界怎么辦?
生:??(表情茫然)
師:分組討論一下,看誰有辦法?
生:分組討論。
因為學生在此之前從未接觸過交響詩、交響音畫等音樂題材,所以學生在討論之后仍舊沒有找到辦法。但是好奇心理驅(qū)使學生們想得到答案,這時再向?qū)W生介紹交響詩、交響音畫這種音樂體裁,學生就不會覺得枯燥難懂,而且很想聽這種音樂,為下面的教學又做了鋪墊,效果很好。
5.抓住典型段落,突破重、難點
在教學設(shè)計中,我把學生感受音樂要素——力度在表現(xiàn)音樂情緒、刻畫音樂形象方面的作用作為重點,同時這也是學生在欣賞分析方面的一個難點。為此,我決定抓住樂曲中的典型段落與學生共同攻克難點。
《在中亞細亞草原上》的樂曲風格總體比較婉轉(zhuǎn)、靜謐,但是中間有一段音樂的音響非常大,力度很強,用學生的話來形容是嚇了“一跳”。我抓住這段落向?qū)W生提出了問題。
師:本來很優(yōu)美的音樂,作者為什么再此處用這樣強烈的音響?
生1:有危險情況發(fā)生了。(有學生笑)
生2:遇到險情發(fā)生戰(zhàn)爭了!(學生大笑)
師:前面我們已經(jīng)分析過了,從開始的輕
聲音越來越大到最大,是為什么?
生3:駱駝隊從遠處向我們走來。
師:為什么到這個地方聲音最大?
生4:越來越近。
師:越來越近的結(jié)果是什么?
生5:走到我們的眼前!
師:非常正確!作者的音樂刻畫了駱駝隊由遠及近,直到來到我們眼前的這樣的一個過程。而這個過程,作者是通過利用音樂力度的變化來表現(xiàn)的,從而使我們認識到了音樂的力度在刻畫音樂形象上的重要作用。
在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學生的參與意識非常強,而且學生的答案各不相同。這也正是體現(xiàn)了音樂欣賞教學的一個重要的作用——激發(fā)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欣賞教學是小學階段的難題,由于學生的年齡特征與樂曲的思想內(nèi)涵之間的客觀存在的差異性,使得欣賞教學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受學生歡迎,因此在這方面還需要進行綜合的探究。
草原上教學反思12
《草原》是老舍先生采訪內(nèi)蒙草原的一篇特寫。作者用細膩的筆調(diào),以飽滿的熱情向人們展現(xiàn)了內(nèi)蒙草原的迷人景色和濃厚的草原風土人情,贊美蒙漢兩族人民的深厚友誼。文章用“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這樣一個對偶句濃縮了依依惜別的感人場景,這句話是文章感情的升華,也是文章中心的表達。
一、借助媒體,進入美的意境
利用多媒體化理性為感性,化靜止抽象為生動形象、富有表現(xiàn)力的特殊功能,可一下子把“草原風情”——草原上的精華景點場面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由于農(nóng)村的孩子絕大多數(shù)沒見過草原,因此教學時,我采用多媒體教學。導入時,通過用多媒體播放草原風景圖,再配上文字,讓學生從視覺和聽覺上感受草原的美。學生很快陶醉在大自然的景色美中,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品讀課文,抒發(fā)美的情懷
課中,我努力讓自己的.情緒感染學生,通過自己投入地誦讀,讓孩子們感受本文的語言美,感受課文中作者描述的內(nèi)蒙古草原的美麗景色。借助多媒體展示與文字內(nèi)容相符的美麗的草原圖片,學生走進語言文字里了,就如身臨其境一般來到了草原,和作者在交流感受著草原的無限秀美。然后,我抓住重點語句,如“那里的天比別處的天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清鮮,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繡上的白色大花、翠色欲流”等,通過學生的朗讀讓學生感悟、理解。學生通過情感體驗,對“文章內(nèi)容、思想感情、語言文字”產(chǎn)生了自己的讀書見解,對草原的景美、作者的語言美有了自己獨特的感受體驗。學生經(jīng)歷了這一讀書過程,心中自然產(chǎn)生了諸多感受,再安排配樂吟誦這個環(huán)節(jié),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感悟,把優(yōu)美的畫面、真摯的情感朗讀出來,用有聲語言再現(xiàn)美,表達美。多媒體的應(yīng)用,減少了繁瑣而徒勞無功的講解,獲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草原上教學反思】相關(guān)文章:
《草原上》教學反思02-11
草原上教學反思04-07
蘇教版六上《草原》教學反思12-16
草原上教學反思(精選12篇)10-13
《在中亞西亞草原上》的教學反思12-09
草原上教學反思12篇02-07
《在中亞細亞草原上》教學實錄及反思07-04
《草原上》教學設(shè)計08-14
草原上教學設(shè)計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