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jīng)驗,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1
1、這篇課文,篇幅短小,語言優(yōu)美,對這篇文章的教學目標確定為在讓學生熟讀成誦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教師將文章給學生范讀了一遍,要求學生標注字詞的讀音及朗讀停頓,然后要求他們回去要將課文讀熟。“讀書百遍,其義自現(xiàn)”。上課時,在講課文的過程中,也要采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反復地讀,且速度宜慢,因為慢一些才有時間去品味文中的意境。還要注意確定重音,例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中,重音當落在“箭”“奔”二字上,才會使人感到形象鮮明。
2、在教學中,我能通過范讀、領讀、速讀讓學生感受“駢體文”的特點──四六句、對偶,并讓學生自我總結(jié),教師加以補充,使學生能對駢體文有一個簡單的`了解。
3、在這篇文中的教學中,引導學生更深入的了解文章內(nèi)容,讓學生再一次領略了富春江的美。
4、這篇文章的難點是對“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物者,窺谷望反”兩句的理解。所以我在教學中在弄懂字面意思的基礎上,介紹作者生活的背景及個人經(jīng)歷,然后讓學生在此基礎上說說應該如何去理解這兩句話的意思,最后再作以總結(jié)。
5、結(jié)合文章體裁,我引導學生朗讀應從情感上再下功夫,不僅要注意語速,讀出節(jié)奏,更要讀出感情,讀出景色的優(yōu)美,讀出作者對景色的喜愛之情和學生對景色的喜愛。
總之,這節(jié)課既讓部分學生能夠直接從課本上找到答案,又要讓學有余力的同學與其他同學對課文的知識點進行合作探究解決。既兼顧了中差生,又照顧了優(yōu)生。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2
結(jié)束《與朱元思書》這篇文章的教學后,自己經(jīng)過反思并做如下總結(jié)。
一、成功之處
1、對于這篇寫景名文,在教學設計時,我力求讓學生借助文章感受富春江的美好景象。在導入時,我利用多媒體演示了富春江的美好景象,并引用葉文玲的《烏篷搖夢到春江》中對于富春江的評價——俏、美、嬌等評價性語言加以說明,創(chuàng)設情境,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感官,讓學生對于富春江有所向往。
2、《與朱元思書》一文是初中教材中比較少見的一篇“駢體文”,在教學中,我通過范讀、領讀、速讀讓學生感受“駢體文”的特點──四六句、對偶,并讓學生自我總結(jié),教師加以補充,使學生能對駢體文有一個簡單的了解。
3、在這篇文中的教學中,我嘗試運用了“望畫說文”、“望文說文”的方式,引導學生更深入的了解文章內(nèi)容,挖掘主旨,同時,也讓學生再一次領略了富春江的美。
4、也許,這節(jié)課不足以使學生充分感受富春江的美,感受祖國語言的表現(xiàn)力,我向?qū)W生推薦閱讀葉文玲的《烏篷搖夢到春江》,充分體現(xiàn)了語文的人文性和知識性的統(tǒng)一,體現(xiàn)了大語文觀。
5、自己覺得最大的.成功在于在45分鐘內(nèi),一直以音樂作為創(chuàng)設情境的最佳手段,在教師范讀后,由學生來領讀,學生自由閱讀,學生速讀,學生品讀,講解后組織學生選取自己較為喜歡的語句或段落進行背誦識記,從而引導學生誦讀經(jīng)典、傳承經(jīng)典。
二、不足之處
1、對于教材的挖掘不夠。例如對于“奇山”的特點沒有挖掘到位,沒有使學生深入感受富春江的山的奇、險、高。
2、對于學生的了解不夠。個別時候存在著教師包辦,不敢放手的傾向。
在今后的語文教學中,我覺得自己應加強的是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不止一次感嘆個別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之深,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應努力提高自己的業(yè)務能力,更適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3
《與朱元思書》編者安排在人教版八下第五單元第一篇,此文是一篇只有144字的短小精美的山水小品,景物引人入勝,情感樸實真摯,文字簡練雋永。文中沒有生僻字,讀起來朗朗上口,課下注釋詳實,學生學起來應該沒多大難度。于是在教學設計時,我想改變“朗讀課文—介紹作者—時代背景—字詞解析—文章翻譯—內(nèi)容分析”傳統(tǒng)文言文教學方式,希望在學生充分預習的基礎上,緊扣“語言”這根主線,通過學生讀、說、議來達到“理解積累關鍵文言字詞、理解文章內(nèi)容,體會語言妙處,體味作者情感,了解古人寫景藝術”的目標。以此充分發(fā)揮教材的例子作用,既是閱讀的例子,也是寫作的范例。然而教學效果卻出乎我的意料,整個課堂氣氛沉悶,沒有精彩的發(fā)言,沒有動態(tài)的生成。
在“重言輕文”的課堂,教師多糾纏于有限的文言知識傳授,照本宣科,而無視生動形象文言語境,課堂普遍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逐字逐句地串講課文,對每個字詞都不放過,還苛求要求學生歸納整理出通假字、異讀字、古今異義字、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學生在機械重復、死板瑣碎地抄錄背誦中忙得不亦樂乎。在“重言輕文”的課堂,教師只重視教師的“言”,而忽視學生的`“言”,這里的“言”是指言語表達,課堂成了典型的滿堂灌,死氣沉沉。學生即使“言”也大多停留在解釋詞句、翻譯句子、理解性填空上,而缺少融入文中生動形象、優(yōu)美意境等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長期以往,文言文教學陷入學生怕學文言文,教師怕教文言文的境地。
與“重言輕文”相對的是另一個極端是“重文輕言。”“重文輕言”的課堂,有的教師喜歡把文體、作者、文章的寫作背景及其價值講得無一遺漏,還用許多時間介紹作者的趣事、賞析作品中人物形象、作品的寫作特色,甚至花大量的時間討論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評價文中人物的做法等等。對于文中的語言知識卻講得十分簡略:實詞僅止于課本下面的注釋,虛詞只是就句子講講其意義與用法,特殊句式也僅止于把句子疏通。在這樣的課堂,教師引導學生討論、辯論、模擬表演等花樣很多,課堂一片熱鬧。在重文輕言的課上,有的教師標榜著對文言文的張揚個性理解與即興發(fā)揮,滔滔不絕、激情滿懷,卻忽視文本之“言”所包孕的文化信息,結(jié)果學生聽得云里霧里,文言知識不落實,碰到具體的文言文讀不懂,在蒙與猜中苦苦掙扎。記得宜昌市中考考過一道題“維舟處處是花開”,解釋“維”的意思,據(jù)說這道題得分率不高,結(jié)果很令人吃驚。因為在七年級下冊《共工怒觸不周山》中的“地維絕”的“維”解釋為“繩子”,結(jié)合詞類活用知識,結(jié)合上下文,就很容易理解為“用繩子系”。由此可見“重文輕言”的課堂,學生學習文言文之后,對于古代漢語中的語言知識收獲甚少,即使有一些收獲,也顯得很零散。
因此,文言文教學應該做到“文”“言”并重。所謂“言”就是言語形式,“文”指思想內(nèi)容,“言”與“文”是文言文的兩翼,缺一不可。教學文言文既要重“言”,又要重“文”,應立足于“言”組織教學,在教學“言”的過程中重視融合“文”的內(nèi)涵。重“言”就是要重視詞語積累、重視古漢語語法、重視句讀與誦讀、重視文言語感能力的培養(yǎng);重“文”就是要率領學生走進文本去體悟文言文的豐富文化內(nèi)涵,走近作者的心靈世界。當然每一篇文章無論從“言”還是從“文”的角度都有許多點值得教授、挖掘、探討,若都兼顧到不僅時間不夠,還會凌亂不堪。因此并非每篇課文、每一堂課都要落實文言和關注文章、文化,“言”“文”并重的理念應著眼于整個的文言文教學,否則有限的課堂是難以承載如此繁重的教學任務的。教師可根據(jù)學生的具體狀況和年級、單元、課文整體把握,靈活安排。譬如在七年級著重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釋義能力,將重點放在文言文的詞語、句子的準確理解上;八年級重點放在培養(yǎng)語感、學習古人寫作技巧、語言的品位上;九年級重點文言詞語的歸類梳理積累,放在文化常識的積累和文章的鑒賞感悟上。在單元教學中,一個單元四篇課文,也應有所側(cè)重,如精讀課文可“言”“文”兼顧,略讀課文要么“因言悟文”,要么“由文帶言”,靈活處理。同類型文章在教學中可采用層層推進方法處理。如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學習描寫山水的文章側(cè)重于“言”,那么,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中同類型的文章就可側(cè)重于“文”。
上面僅僅是從教者的角度來思考,文言文教學的終極目標應該是教會學生如何學文言文,學生如何讀懂一篇簡單的文言文。因此教者既要教會學生學習“言”的方法,即要會正確理解字詞句的意思,又要在文言文課堂上會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還要教會學生理解“文”的方法,即怎樣從具體的“言”去理解文章、文體、文化、文學、人文的內(nèi)涵。文言文教學不僅要“言”與“文”結(jié)合,教者還要注重教學生學;教者既要教知識教“實”,又要教方法教“活”,更要教“文”教“美”。
愿我們“文”“言”并重教會學生學文言文,給文言文教學創(chuàng)造一個春天,讓教師不再怕教文言文,讓學生不再怕學文言文。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4
《與朱元思書》這篇課文,篇幅短小,語言優(yōu)美,所以對這篇文章的教學目標確定為在讓學生熟讀成誦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要想有效地培養(yǎng)這種能力,首先要做到:讀懂文本并能順暢地朗讀以至成誦。對于朗讀的指導,首先在預習之前,我將文章給學生范讀了一遍,要求學生標注字詞的讀音及朗讀停頓,然后要求他們回去要將課文讀熟。“讀書百遍,其義自現(xiàn)”,只要學生將課文讀熟,并按照一定的節(jié)奏來讀,那么大體意思基本上也就可以弄懂了。上課時,在講課文的過程中,也要采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反復地讀,且速度宜慢,因為慢一些才有時間去品味文中的意境。另外還要注意停頓,包括句中停頓及段落間的停頓,尤其是每讀完一小層都可以作稍長的`停頓,這樣會有鮮明的層次感,不至于將文字所描繪的不同的畫面交錯在一起。還要注意確定重音,例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中,重音當落在“箭”“奔”二字上,才會使人感到形象鮮明。教師可要做示范朗讀,學生中讀得好的也可給同學們示范。
這篇文章的難點是對“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物者,窺谷望反”兩句的理解。考慮到學生以現(xiàn)在的生活閱歷很難理解此中深意,如刻意求深,也可能效果反而不好,如只講清字面上的意思又覺有些膚淺,所以教學中在弄懂字面意思的基礎上,介紹作者生活的背景及個人經(jīng)歷,然后讓學生在此基礎上說說應該如何去理解這兩句話的意思,最后再作以總結(jié)。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5
本節(jié)課我的課題是《與朱元思書》,這篇課文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第三課。我現(xiàn)將本節(jié)課教授過程中的優(yōu)缺點進行反思。
優(yōu)點:本節(jié)課我本著“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EEPO教育理念,使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能夠主動、積極、有效地進行多邊活動,形成互補優(yōu)勢。讓學生在“看、聽、講、想、做、動、靜”中享受學習的過程,充分體現(xiàn)課堂效率的提高和教學過程的優(yōu)化,從而強化對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培訓。
(一)把學習的主動權交個學生:因為本文是一篇文質(zhì)兼美的文言散文,所以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文章的整體意境和美感,再結(jié)合本班學生活潑好動,表現(xiàn)欲望強烈的特點,將傳統(tǒng)的由老師指導朗讀改成由學生成立的“朗讀專家小組”指導同學朗讀,評價同學朗讀,在生生的互動中鍛煉學生的“讀、講、聽、學”的能力,并讓課堂真正地“動”起來。
(二)通過任務型交際活動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結(jié)合本單元的教學重點:讓學生學生借助聯(lián)想和想象,進入詩文的意境,感受山川風物之靈秀,體會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懷。我設計了讓學生根據(jù)固定句式“山(水)之美,美在”來鑒賞文章寫景的美點。這一環(huán)節(jié)互動的形式是小組合作探討,小組代表上臺展示,運用EEPO的形式充分調(diào)動起了學生自主思考,合作分享的積極性,讓學生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看著自己的`討論結(jié)果在全班同學面前展示,并贏得掌聲,每一位參與討論的同學都充滿了成就感和喜悅感,所以一節(jié)課下來同學們不僅收獲了知識也收獲了自信。
(三)學生小結(jié)環(huán)節(jié)利用氣泡圖的形式既節(jié)省時間又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讓老師和學生一目了然的明白這節(jié)課學生都學到了什么。由于氣泡圖的繪制方法非常靈活并且很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聯(lián)想,所以最后總結(jié)的環(huán)節(jié)又再一次升華了文章的主題,讓學生們從自然界的峰巒溝壑聯(lián)想到了人生的坎坷之時和風光之時,并思考得出結(jié)論:坎坷之時莫消沉放棄,得意之時也莫驕傲不可一世。所以整堂課學生們都在主動思考中度過,受益頗多。
缺點:本節(jié)課也有很多遺憾:例如對時間的把控不當、板書設計的不夠美觀、對學生的評價過多集中在語言評價上。
(一)本節(jié)課設計的內(nèi)容過多,以至于下課了內(nèi)容卻沒有講完,這雖和學生講解、評價的不可控性有關,也和我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不夠精心有關,所以在今后的備課和教學中,我一定會把時間觀念放在重要的位置,不貪多但求精,更加專業(yè)的呈現(xiàn)優(yōu)課。
(二)本節(jié)課最大的遺憾是板書設計的不夠美觀,寫完課題和作者之后應該將板書寫在黑板的正中間,而我卻寫在了最上面,和作者擠在了一起,讓板書整體看起來擁擠,這次板書書寫的失敗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學中要重視板書書寫,不僅要把字寫好,也要設計精心,結(jié)構合理,在具體的比賽中還要隨機應變,頭腦靈活。
通過對本節(jié)課的反思,我深深體會到“EEPO”教學理念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授課理念、方式的轉(zhuǎn)變勢在必行。想要做一名優(yōu)秀的“EEPO”教師,我還要學習太多的東西,所以要一直本著謙虛好學的姿態(tài)多向課改同路人、成功者請教,在學習中才能不斷進步。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6
【教學目標】
㈠知識與能力目標
1.切實掌握文言基本知識,夯實文言基礎。
2.充分利用朗讀與想象,培養(yǎng)文言語感,激發(fā)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3.品味寫景的妙語佳句,掌握寫景的方法與技巧,提高鑒賞與寫作能力。
㈡方法與過程目標
掌握閱讀淺易文言文的方法。教會學生借助注釋及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善于通過辨析、歸納等方法掌握文言字詞;通過交流、合作、探究等進行品讀賞析。
㈢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習,感受中國古典文學的深厚底蘊,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提高審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
通過反復朗讀,掌握文言字詞,品味妙語佳句,提高審美情趣。
【教學方法】
誦讀法、歸納法、討論質(zhì)疑法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設計
一、在情境中,朗讀再現(xiàn)
1.導入
展示富春江山水圖片,配以悠揚的古箏曲《高山流水》,營造氣氛,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的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熱情。
導語:同學們,這就是名聞天下的富春江,景色雄奇秀麗。早在1500多年前,就深深打動了旅程中的吳均,他在寥寥百余字的書信中,將這山光水色描繪得生動逼真。今天,我們也來讀讀這封書信,跟隨作者的筆觸,飽覽富春江的美景吧!
板書課題:與朱元思書吳均
2.朗讀
以多種形式的反復朗讀(齊讀、范讀、聽讀等)來培養(yǎng)語感,初步感知內(nèi)容。
朗讀中串聯(lián)正音、節(jié)奏、重音等文言基本知識的疏通。可先由學生發(fā)現(xiàn)、質(zhì)疑、討論、總結(jié),然后教師幫助歸納疏通。
朗讀提示:
(1)讀準字音黑板展示:
縹(piǎo)碧急湍(tuān)軒(xuān)邈(miǎo)泠泠(líng)
鳶(yuān)飛戾(lì)天經(jīng)綸(lún)橫柯(kē)
(2)讀出節(jié)奏
這篇課文大部分是四字句,一般以“二二”節(jié)拍為主,如“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但也有例外,如:“水\皆縹碧。”還有“蟬\則千轉(zhuǎn)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3)注意重音
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應重讀“箭”和“奔”。
(4)注意語速
寫景散文,應放慢語速,在舒緩的語調(diào)中,展開想象,體會意境。
二、在合作中,歸納疏通
利用小組合作的形式,借助課下注釋及工具書,通過交流、討論、分析、歸納等方法掌握文言知識,并設置解答疑難和提交學習成果的環(huán)節(jié)進行歸納疏通,努力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分小組,由組長帶領,參考課下注釋及工具書,口頭翻譯課文。
2.劃出疑難語句,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3.運用歸納法,小組共同完成重點詞匯的整理,力求知新溫故。
4.各小組提出疑難問題,全班討論解決或提交小組學習成果,全班共同分享。
如:
通假字:“轉(zhuǎn)”通“囀”,鳥叫聲;“反”通“返”,返回。
一詞多義:絕天下獨絕:獨一無二百叫無絕:停止以為妙絕:極
重點詞語:奔:飛奔的馬;負:憑借;軒:往高處伸展;邈:往遠處伸展;經(jīng)綸:籌劃……
三、在品讀中,質(zhì)疑賞析
閱讀中有所思考、善于發(fā)現(xiàn)才能學有所得,教學中應注重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這一環(huán)節(jié)注重品讀,通過適當?shù)狞c撥啟發(fā),引導學生去質(zhì)疑、探究,品味寫景的妙語佳句,探討寫景的方法與技巧,提高欣賞水平。
賞析寫景之妙:
(1)巧用富有表現(xiàn)力的詞匯,表現(xiàn)景物特征,語言美。如“共色”、“縹碧”、“寒樹”、“軒邈”、“泠泠”、“嚶嚶”、“疏條交映”等等,都很具有畫面感,能激發(fā)想象,讓人如見其景。
(2)多角度寫景的方法。如:形、聲、色等。
(3)多種修辭手法的綜合運用。如:對偶、比喻、擬人等。
(4)情景交融,溶情于景。
(5)整體布局巧妙,結(jié)構安排得當。采用“總分”的形式結(jié)構全篇,緊扣“奇山異水”這一特點,把動與靜,聲與色,光與影巧妙結(jié)合,描繪了一幅充滿生命力的大自然的圖畫。
板書:
與朱元思書
四、在創(chuàng)作中,拓展提高
學有所得,更要學以致用。利用掌握的方法進行創(chuàng)作,才能真正提高。利用品讀中領會的寫景方法與技巧,活學活用,創(chuàng)作現(xiàn)代版的“我心中的富春江”。
設置一個小小的游戲:設想你是富春江的.導游,要求你用最生動、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描述富春江如畫景色,力求打動聽眾,吸引他們報名參加富春江之旅。支持人數(shù)最多者獲勝。
五、作業(yè)布置
1.背誦課文
2. 導游篇:“美麗的富春江”。
課堂實錄片段
三、在品讀中,質(zhì)疑賞析
師:這篇小品文清麗脫俗,可圈可點,值得我們細細品讀。現(xiàn)在,讓我們靜下心來,好好品讀品讀,看看作者到底用了什么妙法使美景躍然紙上?
生:仔細品讀
師(提示引導):可以獨立思考,也可以與小組討論交流。
生:展開交流
師: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說說看,作者到底用了哪些方法來描繪景物的?
生(1):我個人認為,原文的字詞精致,富有表現(xiàn)力。
師(鼓勵地):很好,能具體舉例說說嗎?
生(1):比如說“天山共色”,“共色”兩字不僅寫出了天和山的顏色,還暗含著形體感,讓人仿佛眼前就現(xiàn)出:青青的山靄漸漸消逝,溶入藍藍的天空,慢慢合為一體……這境界是多么悠遠又闊大。
師(感慨地):說得真好!“共色”兩個字就仿佛在我們眼前拉開了一幅畫,可見作者用字多么精致。同樣富有表現(xiàn)力的詞匯還有嗎?
生(2):還有,像“縹碧”、“寒樹”、“軒邈”、“泠泠”、“嚶嚶”、“疏條交映”等等,都很具有畫面感,能激發(fā)人的想象,讓人如見其景。
生(3):我也很有同感,讀著讀著就不禁想起一些很美的詩詞。讀“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就會想起《三峽》中的“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讀“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就會想起“疏梅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一句。很美。
師:(贊賞地)**同學分析的太棒了。除了字詞富有表現(xiàn)力,具有畫面感外,還有別的好方法嗎?……(啟發(fā)地)比如寫景的角度、方法、修辭的運用……
生(4)(舉手):文中用了多種修辭手法,這樣文章顯得更生動形象。
師(點頭):能具體說說嗎?
生(4):對偶到處都是。還有“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這一句,是比喻;“負勢競上,互相軒邈”是擬人。
生(5):我們小組認為寫景角度的變化,也是一個好方法。分別從顏色、形狀、聲音各個角度進行描述。
生(6):還有情景交融。看到這樣的美景,作者想到“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返”。表達了自己淡泊名利,避世退隱的心跡,很有陶淵明的味道。我想正因為如此,他筆下的景色才有一種澄澈透明的美。
師:集體的力量真是偉大呀,同學們分析的非常好。我想請教一下,你說,在這短短百余字的短文中,作者寫了水、魚、樹、鳥、蟬等等這么多事物,為什么卻沒給人凌亂、堆砌的感覺呢?
生(7):是因為結(jié)構安排得好,思路很清晰。這一點剛才我就提出過,但他們(指小組其他成員)否決了。
師(驚奇地):為什么呢?
生(7):他們認為景寫得美,寫得好與結(jié)構沒有關系。
師(轉(zhuǎn)頭問):大家認為呢?
生(8):肯定有關系。就像畫畫一樣,如果沒有構思好,這里畫一筆,那里畫一筆,就算每一筆都很好,也不會是一部好作品。
師:對,平常我們寫作文不也有這方面的要求的嗎?那,我們一起來分析分析這結(jié)構如何個好法。
(教師與同學一起分析,共同完成板書)
師生(分析):第一段,總述富春江雄奇秀麗的景色。“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總括全景,總領全篇。
第二段展現(xiàn)“水之異”。“水皆縹碧……直視無礙”描繪水之清;“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描繪水之急。
第三段展現(xiàn)“山之奇”。“夾岸高山……千百成峰”,用樹之奇襯山之勢,寫出了山的峻峭;“泉水激石……猿則百叫無絕”,從聽覺的角度,寫出山之聲的美妙;“橫柯上蔽……有時見日”,從視覺的角度,在光與影中展現(xiàn)山之色。
全文采用“總分”的形式結(jié)構全篇,多層次,多角度描繪了一幅充滿生命力的大自然的圖畫。
板書:(邊分析邊板書)
與朱元思書
教學反思
初中文言文教學應注重基礎知識的夯實,但這往往又是很枯燥的。因此,怎樣讓文言基礎知識的學習也能充滿趣味,提高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應是教學之首務。教學中發(fā)現(xiàn)注重這幾個環(huán)節(jié)的設置有助于解決這一問題。
一、重視導入。本文是一篇山水小品,如一幅水墨畫,所以采用畫面加音樂的形式來設置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還可充分利用古文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通過介紹歷史典故、人物故事、事件背景、成語由來等等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與熱情。
二、注重朗讀。朗讀是學習文言文極為有效的方法。在朗讀中串聯(lián)正音、節(jié)奏、重音等文言基本知識的疏通,既不枯燥,又能培養(yǎng)語感。同時朗讀還應與聯(lián)想想象有效結(jié)合,既有助于理解,又有助于背誦。
三、小組合作。基礎知識的掌握,又有工具書的輔助,便于開展小組合作,調(diào)動學習主體的熱情,再適當教以方法,開展小組競賽,提供展示成果的平臺,便能有效提高學習效率。
四、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中一定要有思考和發(fā)現(xiàn),鼓勵學生自主閱讀,贊賞個性化的發(fā)現(xiàn),珍視閱讀體驗,總會有意外的驚喜。
點評
這個教學片斷的重點把握比較準確——即通過反復朗讀,掌握文言字詞,品味妙語佳句,提高審美情趣。從教學實錄中看,授課教師基本上是落實了自己的教學設想,特別是對文章語言的品讀,可以看出教師對文章的鉆研和教師自身良好的素質(zhì),也可以看出學生活躍的思維。但從案例的“教學目標”、“教學方法”、“課時安排”及“教學反思”的后兩點上看,似乎教師想要解決的問題太多,《與朱元思書》是一篇精致的美文,上這樣的課,把“合作學習”和“口語交際”“寫作”等內(nèi)容都攏進來,是否必要?建議“課時安排”為一節(jié)課。
《沁園春 雪》(教學實錄)
贛榆縣門河中學 王維
師:同學們,在我們中國現(xiàn)代史上有一位偉人,中國人民無人不知道他,他帶領中國人民建立了新中國,他是誰?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7
本文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寫景美文,結(jié)束新課后,我反思如下:
1、對于這篇寫景美文,在教學設計時,我力求讓學生借助文章感受富春江的美景。在誦讀時,我利用多媒體用古箏曲《高山流水》作背景音樂,搜集富春江圖片,創(chuàng)設情境,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感官,讓學生對于富春江有所向往。
2、針對“駢體文”,在教學中,我通過范讀、品讀、自由誦讀等形式,咬文嚼字,讓學生熟悉、理解、品味、鑒賞、記憶、積累,感受“駢體文”的特點,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參與意識,極大地活躍了課堂氣氛,從而引導學生品讀經(jīng)典、傳承經(jīng)典。
3、對于寫景美文,我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優(yōu)勢,嘗試運用“賞景聽讀”“以景助講”“望景生文”等方式,引導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挖掘主旨,同時,也讓學生在反復賞景中受到美的熏陶。
4、針對課文難點,為了幫助學生正確理解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我聯(lián)系歷史資料,進行拓展延伸,以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為了加強語言積累與運用的訓練,因此,我在“拓展延伸”與“課后作業(yè)”中做了相應的`處理。
遺憾是:時間分配得不夠好,“溫故知新”處利用了7、8分鐘的時間,造成前松后緊,因此也沖淡了重點;如果能在此節(jié)省5分鐘時間,“誦讀”的訓練能更突出一些,同時后面的設計的“弦外之音”及“拓展鏈接”的內(nèi)涵才能挖掘到位,使學生深入體會作者的高潔情趣。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8
鎮(zhèn)沅恩樂鎮(zhèn)中學張瑞玲 我十分有幸參加了此次“同課異構”活動。在這次活動中,我得到了李樹萍專家和同行的指導關心,受益頗多,下面是我對這次講課的一些反思。
優(yōu)點:
一、重視導入。本文是一篇山水小品,如一幅水墨畫,所以在文章導入部分,采用畫面加音樂的形式來設置情境;可惜的是音樂因設備問題沒有。運用多媒體的優(yōu)勢,聲色結(jié)合,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以學生身邊的奇山異水,優(yōu)美的畫面與配以悠揚的古箏曲《高山流水》情景導入。營造氣氛,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的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熱情。
二、注重朗讀。《與朱元思書》這篇課文,篇幅短小,語言優(yōu)美,所以對這篇文章的教學目標確定為在讓學生熟讀成誦的基礎上背誦文章。要想有效地培養(yǎng)這種能力,首先要做到:“讀書百遍,其義自現(xiàn)”,只要學生將課文讀熟,并按照一定的節(jié)奏來讀,那么大體意思基本上也就可以弄懂了。
例如第一次設計讓男生齊讀,是男生相對讀的不是很準確,讓女生注意聽,女生相對比較細心,讓學生拿起筆來做記號,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圈點勾畫的習慣。 最后根據(jù)學生讀的情況,強調(diào)容易讀錯的音解決難字詞;第二次教師范讀,教師范讀,學生聽讀。要求學生學習朗讀的韻味及節(jié)奏。第三次一二組讀課文,《課程標準》中對文言文學習要求有:“學生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培養(yǎng)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語感。針對學生情況,先自主借助課下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不懂的可以和同桌探討,還可以詢問巡視的老師。采用反譯的方法檢查大大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此部分問題設置有一定的梯度,遵循由易到難的規(guī)律,學生通過以上學習,疏通了文意,對這篇課文已經(jīng)有了大概的了解。可以引導學生對文章的內(nèi)容做進一步的探究。第1、2題難度較小,學生可以獨立的完成,第3題難度比較大,需要學生小組合作一起質(zhì)疑探討。第五次全班齊讀,要嘗試根據(jù)減字背誦法背誦課文。朗讀是學習文言文極為有效的方法。在朗讀中串聯(lián)正音、節(jié)奏、重音等文言基本知識的疏通,既不枯燥,又能培養(yǎng)語感。同時朗讀還與聯(lián)想想象有效結(jié)合,既有助于理解,又有助于背誦。在教學過程中,重視朗讀,盡量做到熟讀成誦。注重朗讀。以讀為本 ,體現(xiàn)散文教學特點。
三、注重背誦。景東四中8年級(5)班是平行班。對于有一點文言文基礎的八年級的學生來說,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文言詞匯的積累,本篇文章內(nèi)容簡短,意思明了,在文章的理解層面上應該沒有多大難度,但根據(jù)平行班的特殊情況,我還是盡量把目標定得低一些,力求在短短45分鐘里背課文。
四、注重寫練。
學完課文后 ,我因勢利導,把課內(nèi)知識向外輻射開來,讓學生進行有機的訓練。展出了一幅身邊的山水圖片,要求同學用筆仿照課文描寫身邊的奇山異水寫成一段話。這就訓練學生的知識實際運用能力,它極大的拓展了課堂的涵蓋面,擴大了訓練量,增強了穿透力。通過課內(nèi)外結(jié)合,進一步融匯了所學的知識,使學生的感悟和能力得到提升,有效的提高了課堂教學質(zhì)量。
缺點:
結(jié)合新課堂改革的要求,我個人認為在一些小環(huán)節(jié)上還存在以下不足:
第一點,原計劃以朗讀貫穿全文,但實際操作的時候,到了課堂后一半,由于時間關系也由于我有些緊張,第四個環(huán)節(jié)忘記了閱讀,還有應該先讓學生自由的朗讀,然后再分各種形式的讀,盡量采取全班齊讀,本來想讓學生們在熟讀基礎上進行背誦的,但最后也只是讓學生有提示的背誦,效果沒有完全達到,課堂的優(yōu)美性打了折扣。
第二點,也是很重要的一點,這本來是一篇很優(yōu)美的散文,但是我?guī)ьI學生條分縷析的同時忘記了體會這篇文章的美。語文在注重學生知識能力的培養(yǎng)的同時,還要注重學生情感能力的培養(yǎng),語文課堂應該是美的熏陶。
第三點,合作、探究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應加強,為了保證課堂的完整性,字、詞、句的落實只是蜻蜓點水,強化字、詞、句的落實和檢測。
第四點,對于學生的了解不夠。加之為了完成教學目標,存在著教師包辦,不敢放手的傾向。
第五點,更要讀出感對于語文教學,教師不僅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廣闊的精神空間和施展的余地。同時還要以情激情,在激情中提升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在激情中激發(fā)感悟和創(chuàng)新。所以說如果老師在課堂上的情感更熱烈一些,那就是錦上添花了。
第六點,加強普通話,每一天都要加強練習,多聽多說,努力去掉鄉(xiāng)音及不準的音。 總之,此次活動中讓我受益匪淺,我明白了:集體的力量是無窮的。我也會在今后的教學中繼續(xù)虛心聽取各位前輩和同事的建議,積極參加集體教研,主動思考如何讓課堂更有效。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9
【設計理念】
根據(jù)“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課堂教學模式,以新課改“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指導。在教學時,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熟讀成誦,感受文章的語言美、志趣美。
【學習目標】
1、能正確朗讀、譯講、背誦課文。
2、通過理解和分析,欣賞富春江上雄奇秀麗的景致,領會作者愛慕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
【學習重點】
1、背誦課文;
2、引導學生感受作品的志趣美、語言美。
【學習難點】
理解“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反。”的含意。
【學習過程】
一、導入
我們偉大的祖國,山河壯美,無數(shù)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輝的瑰寶,裝扮著中華大地,引得歷代文人墨客為之歌唱。這里是富春江的幾張圖片(看課件2),讓我們聚焦富春江。唐代許多大詩人都慕名來到這里,并揮毫潑墨,留下了許多精美的詩作,后人把它叫做“唐詩之路”。為什么那么多詩人會聚首這里,這恐怕得益于吳均的《與朱元思書》,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文章。
請看學習目標(看課件3)
1、能正確朗讀、譯講、背誦課文。
2、通過理解和分析,欣賞富春江上雄奇秀麗的景致,領會作者愛慕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
任務比較艱巨,但我相信同學們一定能緊張地自主學習,順利地達到目標。
二、檢查預習
1、前大家已經(jīng)預習了課文,下面先檢查預習情況,知道本文作者的舉手?(預習時注意了課下注釋,很好!)
2、道本文體裁及這種文體特點的.舉手?(學生回答后明確:本文是一篇駢體文,以偶句為主,講究對仗和聲律。)
3、那么課文題目的意思是什么呢?(吳均寫給朱元思的一封書信。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
三、一讀課文,掃除生字(請同學們根據(jù)老師的指導自學)
1、出示自學指導(一)(出示課件4)
自學指導(一)
請自由朗讀課文,如有不認識的字,就向同學請教,或舉手問老師。三分鐘后,比誰能正確的朗讀課文(讀準字音),師板書學生提問的的字于黑板上。
可能讀錯的字詞:
轉(zhuǎn) 縹碧 軒邈 見 橫柯 急湍
三分鐘后,則指著黑板上的字問:會讀的舉手?指名會的學生讀。
2、師:下面請同學們朗讀課文,比誰讀的正確,聲音響亮。愿意讀的舉手。
x x,你先讀。其他同學認真聽,如果發(fā)現(xiàn)讀錯了,就舉手幫他更正。
3、生輪流讀,有錯即停,指名更正,師板書讀錯的字與黑板左側(cè)。
4、生齊讀課文(配樂朗讀)。
四、二讀課文,練習譯講
1、師:接下來,請同學們根據(jù)自學指導(二),準備譯講課文(出示課件5)
自學指導(二)
請讀讀課文,利用注釋或字典練習譯講。如有疑難,就向同學請教,或舉手問老師。六分鐘后,比誰能正確地譯講課文。
2、生自瀆,自譯課文,師巡視,了解學生自譯過程中的疑難問題。鼓勵學生質(zhì)疑,并板書于黑板中間。
師提示:請同學們不要放過一個疑難,有不會的一定要提出來。
3、(6分鐘后)師:能譯講的同學請舉手。
下面開始譯講課文,這幾個疑難詞句,在譯講時一并解決。怎樣譯講呢?請看:(出示課件6)譯講方法:
逐句譯講,即讀一句,解釋詞,最后翻譯這一句(人名、地名不必解釋)
4、這一排同學用“開火車”的方式依次譯講,其他同學認真聽,隨時指出錯誤。(如出現(xiàn)錯誤,問:能講對的舉手?指名許多學生回答。如無人舉手,教師講解。)
5、生可能有以下難翻譯的句子:
[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往反。]
點撥:[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極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熱衷于功名利祿的心,看到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務的人就會流連忘返。]
(生在譯講過程中,可能有些內(nèi)容沒有補充出來,師提示:翻譯時要做必要的補充,如 “(山間的)泉水沖擊著巖石”。)
6、師:下面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一遍,如有疑難,可以提出來。如有疑問,老師個別輔導。
7、齊讀課文,如果時間來不及,就不用了。
五、課堂作業(yè)
師:下面請大家完成課堂作業(yè)(出示課件7)出示課堂作業(yè)
1、 背誦課文:
請大家練習背誦,讀一點,背一點,背不出來的,再看看書,可以自己背,相互背。5分鐘后,比誰能正確的背誦。
2、5分鐘后,問:能背的同學舉手?
如果舉手少,就讓學生再讀;如舉手多,就指名背誦。
3、檢查背誦
同桌背;
齊背(不熟練的可以翻翻書)。
繼續(xù)出示課堂作業(yè)(出示課件8)
4、請讀讀課文,回答下列問題:
讀了課文,你有何感受?[美]作者面對美景發(fā)出了怎樣的感慨?
“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往反。”學生討論后明確
[不僅富春山的魅力很大,表現(xiàn)了作者對追求利祿之徒的蔑視,傳達出愛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
5、探究、練習二 [解決探究練習二]
作者說:“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這一段山水到底“奇”在哪里,“異”在哪里?
學生分組討論。學生只要能抓住重點,說出:
奇山──山之峻峭(爭高直指,千百成峰,視覺和聽覺結(jié)合)
異水──水之清澈(深、清、急)[千丈見底,直視無礙,急湍甚箭]。也就能夠大致領悟這篇寫景美文的魅力了。
小結(jié):讀《與朱元思書》,如讀一首好的詩,因為它不僅有詞采雋永、音節(jié)和諧的詩一般的語言,更洋溢著清新淡雅的詩情;讀《與朱元思書》,如賞一幅畫,因為它不僅有特色鮮明的景物,更有明朗灑脫的畫意。同學們,請拿起你手中的畫筆,或借助電腦,創(chuàng)一組“富春江水明信片”如何?好,這堂課我們通過朗讀,理解了課文內(nèi)容,欣賞富春江上雄奇秀麗的景致,領會了作者愛慕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課后請同學們完成以下作業(yè)。
師:下課
六、作業(yè)設置(出示課件9)
1、背誦課文
2、把課文改寫成現(xiàn)代文,介紹富春江“自富陽至桐廬”的景色。
3、同學們,請那起你手中的畫筆,或借助電腦,創(chuàng)一組“富春江水明信片”如何?
【教學反思】
我?guī)е嘈艑W生,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的想法走向?qū)W生,在課堂上果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反思這節(jié)課的成功之處,第一點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要解放思想、轉(zhuǎn)變觀念──“把理解字詞全部下放給學生”,但不是完全甩給學生,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抓住重點字詞句式,引導學生進行深層次的賞讀課文。品味文章的妙處,在課堂上,師生是平等,互動的交流,這樣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作用才能充分體現(xiàn)。第二點實驗理念,轉(zhuǎn)變方式,我覺得文言文比現(xiàn)代文還多了一層美,即語言文字本身的美,以及由語言的隔閡所帶來的想像美、再創(chuàng)造美,老師要充分利用這一資源為學生創(chuàng)設想像的時間和空間,使他們得到自主學習、自主發(fā)展。這正符合新《課標》對文言文提出的誦讀要求。
【板書設計】
奇山 山之峻峭
異水 水之清澈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10
我十分有幸參加了此次“同課異構”活動。在這次活動中,我得到了許多前輩和同事的指導關心,自己也受益頗多,下面是我對這次講課的一些反思。
根據(jù)初三的教學進度,我們決定以《與朱元思書》這篇文言文來參加這次活動。在講課前的一個星期,我們初三語文組在小組教研會上對這篇課文進行了集體備課和分析。這是一篇文言文,而且是一篇優(yōu)美的山水小品文。所以我們認為這一課的教學重點首先應該是理解文意,掌握重點詞語的意思并且能翻譯重點句子,然后是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主要在體會富春江山水的綺麗多姿,以及對抓住特點有層次的寫景方法的學習和對作者厭棄塵俗、向往自然的情感的理解。
星期一,按照活動要求,我們組集體抽簽。得知這一課要由我來講后,我本來想呈現(xiàn)一個完整的課堂,從朗讀到翻譯再到理解分析課文。但根據(jù)我對學生兩個多月的了解,他們比較含蓄,接受知識比較慢而且需要給予充足的思考和理解時間,于是我決定將本課的翻譯和詞語理解提前進行。所以我把這節(jié)課的目標定為熟讀課文和學習抓住特點有層次的寫景方法。在備課和制作課件過程中,大家給予了我很多幫助和關心,顧校長建議我在課件的最后以書面形式將寫景的方法進行呈現(xiàn),可以更清晰而且省時間,胡老師和瞿老師在課件的'制作上也給我提了意見,讓我明白了課件要為課堂服務,而不能過多牽制課堂。
星期二的下午第二節(jié)課這堂課以朗讀貫穿,重點是分析文中的寫景方法,并聯(lián)系以前的課文讓學生加深印象。這堂課我認為基本達到了目標。課堂雖然不夠活潑熱情,但學生們都積極思考,一些基礎很差平時不敢回答問題的同學也努力跟上節(jié)奏。對于這堂課的難點:富春江山的寫法的分析沒有遇到什么阻礙。而且學生們也在品味優(yōu)美的山水中準確理解了作者的思想情感,最后這堂課時間把握也剛剛好。總之,我認為這堂課基本完成了任務。
上個星期五我們組召開教研會,對我的課進行了評課。老師們提出了很多寶貴的建議。這堂課的切入點較小,目標明確,舍棄了不必要的環(huán)節(jié),在知識的掌握上很扎實,符合初三年級的教學實際。我還有所欠缺的是:第一點,原計劃以朗讀貫穿全文,但實際操作的時候,到了課堂后一半,由于時間關系也由于我有些緊張,就忘記了閱讀,本來想讓學生們在熟讀基礎上進行背誦的,效果沒有完全達到,課堂的優(yōu)美性打了折扣;第二點,關于作者的生平介紹不用一定放到課堂的開始,可以到理解主旨句的時候插入作者的經(jīng)歷,使學生更好地體會情感;第三點,也是很重要的一點,這本來是一篇很優(yōu)美的散文,但是我?guī)ьI學生條分縷析的同時忘記了體會這篇文章的美。語文在注重學生知識能力的培養(yǎng)的同時,還要注重學生情感能力的培養(yǎng),語文課堂應該是美的熏陶。
總之,此次活動中讓我受益匪淺,我明白了:集體的力量是無窮的。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也會在今后的教學中繼續(xù)虛心聽取各位前輩和同事的建議,積極參加集體教研,主動思考如何讓課堂更高效。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11
優(yōu)點
1、《與朱元思書》這篇課文,篇幅短小,語言優(yōu)美,所以對這篇文章的教學目標確定為在讓學生熟讀成誦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要想有效地培養(yǎng)這種能力,首先要做到:讀懂文本并能順暢地朗讀以至成誦。對于朗讀的指導,首先在預習之前,教師將文章給學生范讀了一遍,要求學生標注字詞的讀音及朗讀停頓,然后要求他們回去要將課文讀熟。“讀書百遍,其義自現(xiàn)”,只要學生將課文讀熟,并按照一定的節(jié)奏來讀,那么大體意思基本上也就可以弄懂了。上課時,在講課文的過程中,也要采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反復地讀,且速度宜慢,因為慢一些才有時間去品味文中的意境。另外還要注意停頓,包括句中停頓及段落間的停頓,尤其是每讀完一小層都可以作稍長的停頓,這樣會有鮮明的層次感,不至于將文字所描繪的不同的'畫面交錯在一起。還要注意確定重音,例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中,重音當落在“箭”“奔”二字上,才會使人感到形象鮮明。
2、《與朱元思書》一文是初中教材中比較少見的一篇“駢體文”,在教學中,教師能通過范讀、領讀、速讀讓學生感受“駢體文”的特點──四六句、對偶,并讓學生自我總結(jié),教師加以補充,使學生能對駢體文有一個簡單的了解。
3、在這篇文中的教學中,教師嘗試運用了“望畫說文”、“望文說文”的方式,引導學生更深入的了解文章內(nèi)容,挖掘主旨,同時,也讓學生再一次領略了富春江的美。
4、這篇文章的難點是對“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物者,窺谷望反”兩句的理解。教師考慮到學生以現(xiàn)在的生活閱歷很難理解此中深意,如刻意求深,也可能效果反而不好,如只講清字面上的意思又覺有些膚淺,所以教學中在弄懂字面意思的基礎上,介紹作者生活的背景及個人經(jīng)歷,然后讓學生在此基礎上說說應該如何去理解這兩句話的意思,最后再作以總結(jié)。
5、為拓展學生思路,教師讓學生把作者換成自己,提出問題:假如是你去富春江游玩,請你寫封信或打個電話告訴自己的朋友富春江的壯麗美景。這一問題的延展,不僅要求學生對富春江的美麗景色要進行想象性擴寫表述,還要求他們運用到信件格式或口語交際的知識。這對他們綜合性知識的擴展進行了訓練。
缺點:
結(jié)合新課堂改革的要求和中學文科組的課題要求,我個人認為在一些小環(huán)節(jié)上還存在以下不足:
1、結(jié)合文章體裁,教師引導學生朗讀應從情感上再下功夫,不僅要注意語速,讀出節(jié)奏,更要讀出感情,讀出景色的優(yōu)美,讀出作者對景色的喜愛之情和學生對景色的喜愛。
2、合作、探究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應加強,可在詞語的解釋上適當增加
總之,難度既要讓部分學生能夠直接從課本上找到答案,又要讓學有余力的同學能夠引導其他同學對課文注釋中沒有的知識點進行合作探究解決。這既兼顧了中差生,又照顧了優(yōu)生。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12
長期以來,文言文教學以教師的講授為主,注重傳授文言知識,學生的主體意識漸漸被淡化。本教學案例重視誦讀對感悟文章的作用,離開了誦讀,學生就難以去直接感受、體驗文本,在誦讀中質(zhì)疑、探究是解決疑難、理解課文的好辦法,學生思維的火花會在誦讀中碰撞。
另外,富于啟發(fā)性的問題設置、情景的`創(chuàng)設,能充分引發(fā)學生的想象,讓學生談自己對文本的理解。新課標中說: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本案例改變學習方式,課堂教學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放手讓學生談感受,積累體驗,自主分析、感悟作品,還精彩于學生。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13
【背景】
長期以來,文言文教學囿于“精華”二字,強調(diào)知識接受,只注重把語法文法講深講透,而忽視了學習主體,讓同學死記硬背,教師死輸硬灌,同學生吞活剝,囫圇吞棗,使教學喪失了主體的獨立性和發(fā)明性。新課標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yǎng)、發(fā)揮同學的主動性、能動性。為了改變以往文言文教學中教師的“獨裁”地位,我在執(zhí)教《與朱元思書》一課時,把翻譯原文的工作交給同學,讓他們對照課下注釋或利用輔導資料,合作翻譯原文,個別疑難詞句可留到本節(jié)課解決。
【優(yōu)秀教案】
《與朱元思書》是一篇書信體寫景小品,文字清新雋永,富有詩情畫意,便于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同學興趣。因此,執(zhí)教此課時,我做了如下的優(yōu)秀教案:調(diào)動經(jīng)驗,誦讀課文——調(diào)動情感,進入情境──關注體驗,積累感悟,啟發(fā)引導,還精彩于同學。
【教學片段】
一、導入情境
同學小組交流整合預習疑難,提出疑問:
生:我對這個句子“急湍甚箭”中的“甚”字不太理解。
師:趕快幫幫他。
生:我覺得根據(jù)課下注釋可理解為“比”的意思。
生:我認為“于”字解釋為“比”。
老師適時解答疑難,其實,“甚”在這里可譯為“勝過、超越”。
生:題目的意思是寫給朱元思的一封信,而文中的內(nèi)容卻是寫景,這是不是不合理呢?還是另有目的。
生:我覺得作者寫景是為抒情。
師:很好,看來情由景生這一點你深有體會,那么今天就讓我們帶著這個探究問題,來誦讀這篇美文,身臨其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二、誦讀體驗
師:現(xiàn)在請一位同學當一當小老師,根據(jù)你對課文的理解,給大家范讀一遍課文。
同學紛紛舉手,指定一名,同學評價。
師:俗話說:“三分文章七分讀”,朗讀會帶給人美的享受,何況吳均在這封書信中描繪如此秀麗、壯美的景色,咱們豈能錯過,跟老師一起來讀吧!
同學跟著我的語氣、語調(diào)、語速,帶著欣賞、陶醉的表情小聲誦讀,然后自由誦讀。
構思: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為同學創(chuàng)設情境的氣氛如何,直接影響著同學情緒感染的與否。
師:根據(jù)你的學習經(jīng)驗,向大家推薦一下你背誦古文的方法。
生:可以分段背誦,化整為零。
生:我覺得根據(jù)譯文背誦效果也很好,因為只有理解的東西記的才牢。
生:既然文中是寫景,它是有層次的,比方本文是先總寫“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的富春江景色,后分寫異水和奇山,依照這個思路背就很清楚了。
師:所謂背無定法,但我個人比較喜歡第三種,理解文章的脈絡就很好背誦了。現(xiàn)在我們來想象:天空中萬里無云,天和山都是青青的顏色,我坐在小船上,隨著江流飄蕩,一會兒向東,一會兒向西,從富陽到桐廬這一百多里水路,全是奇山異水,這在天下是獨一無二的'。請大家齊背第 1段。這么美的景象作者是如何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呢?
生:這個問題我看出來了,“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寫出了水的清澈,清的一望到底,“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寫出了水的急。
生:我也比較喜歡這一句,用比喻、夸張修辭,抓住水急的特點,形象地寫出了驚濤駭浪的氣勢。
師:如此清澈、急湍的異水怎不令人神往,齊背第2段。
生:寫山抓住了山的高峻這一特點來寫。
師:請舉例說明。
生:高山生寒樹,“負勢竟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這四句用擬人手法突出了山峰的高而險。
師:對語句的品味很到位,誦讀原句。
生:我發(fā)現(xiàn)作者通過泉水聲、鳥鳴聲、蟬叫猿啼來寫山的美,這組美妙的聲音讓人留戀忘返。
師:不錯,作者正是懷著對大自然的贊美、向往之情來描繪這美景妙音的。到此,我們就很容易理解下面兩句,齊讀“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反。”現(xiàn)在,我們就可以解答同學開頭的疑問,書信中的寫景目的是什么了。
生:我知道了,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
生:身處美景忘卻俗世煩憂,放棄名利,表示了作者不追逐名利的思想。
生:勸朱元思到大自然中來,唾棄名和利。
師:這正是本文的主旨所在。齊背原句。
構思:讓同學以自身的感知為基礎,以吟誦品味為情感投入和個性理解為切入點,最終達到同學與文本、與作者的“心靈溝通”。
師:誰自告奮勇背誦全文?很好,這使我想起一句名言:“花兒不敢開出自身的亮色,怎么能夠立身于爛漫的春光中呢?”你們就是美麗的花朵,敢于開放出自身的亮色!下面我們積累古代詩詞中描寫山水的名句,誰來推薦?
生: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生: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生:山隨平野盡,江如大漠流。
生: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生: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構思:語文能力的形成必需有足夠的語言積累,從某種程度來說,教學過程就是引導同學積累的過程。
三、作業(yè)
本文與《三峽》作比較閱讀,找出異同和兩文相映照的句子。
構思:在教學過程中,適時聯(lián)系,前后關聯(lián),比較閱讀,可以加強同學對課文的感知體驗。
【反思】
長期以來,文言文教學以教師的講授為主,注重傳授文言知識,同學的主體意識漸漸被淡化。本優(yōu)秀教案重視誦讀對感悟文章的作用,離開了誦讀,同學就難以去直接感受、體驗文本,在誦讀中質(zhì)疑、探究是解決疑難、理解課文的好方法,同學思維的火花會在誦讀中碰撞。另外,富于啟發(fā)性的問題設置、情景的創(chuàng)設,能充沛引發(fā)同學的想象,讓同學談自身對文本的理解。新課標中說:“閱讀是同學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同學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同學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本案例改變學習方式,課堂教學中尊重同學的主體地位,放手讓同學談感受,積累體驗,自主分析、感悟作品,還精彩于同學。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14
為了參加全市基礎教育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最近我校組織了校內(nèi)選拔賽,其內(nèi)容之一就是上課,于是我選擇了上《與朱元思書》這一篇課文。
以前,對于文言文的教學,我一般是按部就班,按照下列流程來上的:導入新課,簡介作者,范讀課文,教學生字詞,翻譯課文,理解內(nèi)容,處理練習。從教學的時間來看,翻譯課文的用時就要占課堂時間的一大半,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在講臺上講得多,可謂辛苦,學生聽的打瞌睡的也多,無動于衷。為培養(yǎng)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我嘗試著一些改變,現(xiàn)在算是找到了一點成功的喜悅。
我今天教《與朱元思書》一文,就沒有花以前那么多時間去做翻譯課文了。在上這一課之前,我用了一節(jié)早讀課的時間讓學生充分預習課文,尤其要借助工具書和書下注釋基本能夠翻譯課文。在正式上課的時候我是這樣做的,我先范讀了課文,接著讓學生結(jié)合課文下的注釋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進行小組(四人)討論,由組長負責記錄本組的疑難問題,之后進行全班討論,這樣就大大減少了翻譯課文的時間,而且也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文言文的習慣。然后,讓學生齊讀課文,思考下面幾個問題:
1、課文緊緊圍繞兩句話來展開的',請從課文中找出這兩句。
2、課文著重描寫了“自富陽至桐櫨”的“奇山異水”,哪些是描寫山“奇”的,哪些是描寫水“異”的?
3、想想自己身邊的山和水,與課文中描寫的山和水作一比較,是否真如作者所說的“獨絕”?接下來,我指名學生朗讀課文,要求學生思考,文章的結(jié)構有“總——分”、“總——分——總”、“分——總”等,這篇文章是按哪種結(jié)構方式來行文的?最后,我讓學生齊讀課文,要求學生劃出課文中的這些語句,“從流飄蕩,任意東西。”“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反。”體會這些句子,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一堂課下來,學生都在積極的動手、動口、動腦。上完了這篇課文,我沒有一句句的教學生翻譯,但學生卻基本能翻譯了。以前要花兩課時的課文,今天用了一課時就基本完成了。我感覺這堂課還是成功的,也符合新課標新課程新課改的要求。今后,我將繼續(xù)這樣去實踐。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15
以前,我上文言文時,一般是按照下列流程上的:導入新課,簡介作者,范讀課文,教學生字詞,翻譯課文,處理練習。從教學的時間來看,翻譯課文大約就占有百分之七十的時間,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在講臺上講得多,可謂辛苦,學生打瞌睡的也多,無動于衷。為培養(yǎng)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我作了很多努力,現(xiàn)在算是找到了一點喜悅。
我現(xiàn)在教《與朱元思書》一文,就沒有花以前那么多時間去做翻譯課文了。我把以前翻譯課文的時間用來引導學生去學習課文。我是這樣做的,我先范讀了課文,讓學生結(jié)合課文下的注釋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然后,讓學生齊讀課文,完成下面幾個問題:1、課文緊緊圍繞兩句話來展開的,請從課文中找出這兩句。2、課文著重描寫了“自富陽至桐櫨”的“奇山異水”,哪些是描寫山“奇”的,哪些是描寫水“異”的?3、想想自己身邊的山和水,與課文中描寫的山和水作一比較,是否真如作者所說的“獨絕”?接下來,我指名學生朗讀課文,要求學生思考,文章的結(jié)構有“總——分”、“總——分——總”、“分——總”等,這篇文章是按哪種結(jié)構方式來行文的?最后,我讓學生齊讀課文,要求學生劃出課文中的這些語句,“從流飄蕩,任意東西。”“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反。”體會這些句子,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一堂課下來,學生都在積極的動手、動口、動腦,沒有人打瞌睡。上完了這篇課文,我沒有一句句的.教學生翻譯,但學生卻能翻譯了。我感覺這堂課很成功,也符合新課標新課程新課改的要求。
這堂課的成功,有兩方面的原因讓我這樣去償試的;1、學校組織教師集體備課,在備課過程中我們組老師就討論,研究文言文如何教學能讓學生喜歡,也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大家都認為在文言文教學中,如果我們教師花大量的時間去翻譯課文,學生只是了解這篇課文的大概意思。這篇文章是怎么寫的,為什么這樣寫,學生不知道。別的文言文,學生拿到就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啰。于是,我便有將文言文教學中的翻譯課文的時間解放出來的想法。2、看了《人民教育》中的《與魏書生同行》的文章。文章中講道;魏書生在廣東省深圳市寶安中學上了一節(jié)語文課,也是文言文,課題是《晏子使楚》。魏老師上這課時,也沒有翻譯課文。然而,上完這篇課文后,學生們都能翻譯課文,聽課的老師們都很滿意。魏老師的課,給了我理論上的指導,堅定了我對文言文教學改革的信心。
今后,我將繼續(xù)這樣去實踐。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01-18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08-05
《與朱元思書》的教學反思08-04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01-18
與朱元思書的教學反思06-13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01-22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01-18
《與朱元思書》教學備課與反思06-13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簡短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