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oingaieng.cn-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中文字幕无码不卡免费视频 ,777精品久无码人妻蜜桃,国产一级A毛久久久久一级A看免费视频

    小學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學設計:運算

    時間:2021-06-14 20:57:07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學設計:四則運算

      (一)教學目標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學設計:四則運算

      1.使學生掌握含有兩級運算的運算順序,正確計算三步式題。

      2.讓學生經(jīng)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學會用兩三步計算的方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養(yǎng)成認真審題、獨立思考等學習習慣。

      (二)教材說明和教學建議

      教材說明

      1.本單元的內(nèi)容結(jié)構及其地位作用。

      本單元主要教學并梳理混合運算的順序。混合運算前面學生已經(jīng)學會按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兩步式題,并且知道小括號的作用,這里主要教學含有兩級運算的運算順序,并對所學的混合運算的順序進行整理。主要內(nèi)容有:整理同級運算的順序,教學并整理含兩級運算的順序及含有小括號的運算順序、有關0的運算。具體安排如下:

      2.本單元教材的編寫特點。

      (1)解決問題與四則混合運算順序的梳理有機結(jié)合起來。

      本單元在整理混合運算順序時,是結(jié)合解決問題進行的。目的是使學生在解決一個個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掌握分析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同時體會運算順序規(guī)定的必要性,從而系統(tǒng)地掌握混合運算的順序。

      (2)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情境和空間。

      本單元是從解決問題的角度教學整理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其中的問題是需要兩三步計算解決的問題。教材創(chuàng)設了熱鬧的滑雪場情境,由此生出一系列的情境串,引出相應的4個例題。每個例題都呈現(xiàn)了學生交流不同的解題思路,以及整理混合運算的畫面,以鼓勵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積極思考,主動解決問題。

      教學建議

      1.將探求解題思路過程與理解運算順序有機結(jié)合起來。

      本單元是讓學生在經(jīng)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混合運算順序規(guī)定的必要性,掌握混合運算的順序。因此,教學時,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動情境,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礎上形成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計算?再求什么?又用什么方法計算?最后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計算?使解題的步驟與運算的順序結(jié)合起來。當學生列出綜合算式后,還要追問每步算式列出的依據(jù)及表示的實際意義,促進學生正確地概括出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2.幫助學生逐步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策略。

      本單元混合運算的順序是結(jié)合解決問題進行的,其中解決問題的步驟和策略又是重點和難點之一。教學時,要注意加強數(shù)量關系的分析,在敘述解題思路時,要引導學生透過數(shù)看到量,用量的關系來描述解題思路。如,可引導學生這樣描述思路“先算出每天接待多少人,再計算6天接待多少人”。不要停留在“先用987÷3,再乘6”的描述方式上。可能開始時學生不習慣,但要逐步培養(yǎng)這種分析方法。

      3.本單元內(nèi)容可以用6課時進行教學。

      (三)具體內(nèi)容的說明和教學建議

      (第2~16頁)

      1.主題圖。

      編寫意圖

      主題圖“冰雪天地”為學生展示了雪地里活動的場景。從活動區(qū)域指示牌上可以看出滑雪區(qū)、滑冰區(qū)和冰雕區(qū),場景圖中還給出了三條信息:滑冰區(qū)有72人,滑雪區(qū)有26人,冰雕區(qū)有180人。給學生提問題提供了數(shù)據(jù)。

      教學建議

      教學時出示主題圖后,可以開展以下兩項活動:

      (1)說一說圖中的人們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幾個活動區(qū)?每個區(qū)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2)根據(jù)圖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問題,怎么解決?

      學生提出的問題可以先在小組里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交流時,學生可能只說出問題,丟掉相關的條件,這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完整地表述條件和問題,讓學生感受數(shù)學問題的整體性。另外,學生提出的問題可能用一步計算解決的,也可能用兩步或兩步以上計算解決的,只要合理,教師都要給予肯定。在學生廣泛提出問題的基礎上,再引出例1。

      2.例1。

      編寫意圖

      (1)例1通過應用加減法知識解決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來明確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

      (2)教材以主題圖“冰雪天地”的“滑冰區(qū)”為背景,提供了一天上、下午滑冰人數(shù)的變化信息,提出“現(xiàn)在有多少人在滑冰”的問題。由于學生積累了較為豐富的解決此類問題的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經(jīng)驗,教材中呈現(xiàn)了兩個學生的解決方法,一個是分步列式解答的,另一個是列綜合算式解答的,通過計算使學生理解加減混合運算順序,是按從左到右的順序進行計算。

      教學建議

      (1)出示例1后,可以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嘗試解答,并能與同伴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2)組織反饋,并在全班交流,主要交流自己的解題思路,根據(jù)是什么?每步算式表示什么意義?然后從思路上對比分步列式和綜合算式,使學生明確它們都是用加減法兩步運算解決問題,并進一步明確加減混合運算要按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

      (3)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根據(jù)自己日常生活經(jīng)驗,編出一些類似例1的實際問題,如乘公交車時的“上車下車”,學校圖書室的“借書還書”等等,使學生在用加減兩步運算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鞏固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3.例2及“做一做”。

      編寫意圖

      (1)教材以“冰雪天地”接待游人的信息為素材,通過解決“6天預計接待多少人?”引導學生觀察所列混合算式,明確乘除混合運算的順序。在例1、例2的基礎上,教材總結(jié)出: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減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

      (2)解決“6天預計接待多少人?”教材呈現(xiàn)了學生的兩種不同解法,一種是先求出平均每天接待的人數(shù),再求6天一共接待的人數(shù);另一種是先算出6天里有幾個3天,再用算出的結(jié)果去乘3天接待的人數(shù)。這樣編排目的是鼓勵學生積極思考獨立解決問題。

      (3)“做一做”的第2題是配合例2的練習,其中解決問題所需的一個條件“12瓶”隱含圖中的箱子上。

      教學建議

      (1)在學生讀題后,讓學生嘗試說一說自己是怎樣理解“照這樣計算”一句話的含義。同桌的相互說一說,再組織在班上交流,使每個學生明白“照這樣計算”的意思是每天接待的人數(shù),按“3天接待987人”計算。

      (2)引導學生畫線段圖表示相應的數(shù)量關系。由于學生已有一些畫線段圖的基礎,教學時可以提出以下問題:①3天接待987人怎樣用線段圖表示出來?②6天里接待多少人?又怎樣用線段圖表示?讓學生嘗試畫一畫,并組織交流。對畫圖有困難的學生教師要給予指導,然后讓學生把自己的線段圖畫在黑板上,引導學生評價,特別是評價表示6天接待人數(shù)的線段的長短。因為它直觀形象地表示出第二種解法的數(shù)量關系,在畫圖的基礎上讓學生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3)要重視解題過程的反思。當學生獨立嘗試解決后,要讓學生說說解題思路和每一步計算結(jié)果所表示的實際意義,如987÷3=329表示平均每天接待的人數(shù),6÷3=2表示6天里含有兩個3天即兩個987人,等等。

      (4)在比較例1與例2的基礎上,讓學生總結(jié)出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的運算順序。

      4.例3及“做一做”。

      編寫意圖

      (1)例3通過解決需用三步計算的實際問題,教學“積商之和(差)的混合運算”。

      (2)教材以星期天玲玲一家三口去“冰雪天地”游玩購買門票為解決問題的現(xiàn)實背景。

      先通過解決“購門票需要花多少錢”,來總結(jié)“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既有加減法又有乘除法的混合運算”的順序。

      然后再提出“你還能解決其他數(shù)學問題嗎?”鼓勵學生根據(jù)情境中給出的門票信息,提出問題并加以解答。同時根據(jù)上面總結(jié)出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嘗試列綜合算式進行解答,以進一步掌握混合運算的順序。

      (3)“做一做”第1題有三組題,每組題中上、下兩題參與運算的數(shù)和排列順序都相同,只是運算符號不同,有的是同級運算,有的是兩級運算,讓學生通過判斷其運算順序是否相同鞏固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逐步養(yǎng)成認真審題的習慣。

      教學建議

      (1)像例3這樣一家三口購票一共要用多少錢的問題,數(shù)量關系不難理解且學生也已接觸過,教學時可以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解答。如有學生對“半價”不理解,教師可加以說明。一般學生分步解答并不困難,但對如何列綜合算式解答可能會有一定困難,教師要引導學生想辦法把分步算式合并成一個算式,在合并時,結(jié)合解答過程說明運算的順序:“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減法,要先算乘、除法。”

      (2)學生解答完“購門票需要花多少錢”后,可以讓學生根據(jù)情境呈現(xiàn)的信息,提出其他問題,進行交流。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可能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如“爸爸付出100元,應找回多少錢?”“買1張成人票,3張兒童票,一共要付多少錢?”等,在學生充分交流的基礎上,再讓學生解答教材上的問題:“買3張成人票,付100元,應找回多少錢?”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注意兩點:第一,學生提出的問題不管是幾步計算解決的,只要能作出合理解釋的,都應給予鼓勵;第二,對于兩步以上解答的,可引導學生列綜合算式解答,在此過程中鞏固上面總結(jié)的混合運算的順序。

      (3)“做一做”第2題,讓學生獨立解答第一問,再組織提問題練習,如果學生提出一步計算的問題,教師也應肯定。

      5.關于練習一中一些習題的說明和教學建議。

      第1題,是同級運算的練習。通過口算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沒有括號的乘除混算與加減混算順序一樣,都是按從左到右的順序進行。練習時,可以直接將結(jié)果填在書上,再組織訂正。

      第2題,是例1的鞏固練習。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弄清“便宜”與“貴”的含義后,獨立進行解答。

      第3題,是例2的鞏固練習。解決問題的信息比較隱蔽:六邊形有6條邊隱含在圖中,一共有多少根小棒需要先算出,正方形有4條邊需要學生明確。教學時,可讓學生獨立解答,以提高學生尋找信息理解信息的能力。訂正時,要注意學生所列的綜合算式是否正確。

      第4題,用統(tǒng)計表給出某路口1小時通過的三種汽車數(shù)。讓學生先估算再筆算這個路口1小時一共通過的汽車輛數(shù),以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學生估算的結(jié)果可能不同,只要合理都要鼓勵。

      第5題,是有兩級運算的練習,先讓學生說說運算順序,再脫式計算,要提醒學生脫式計算時能口算的盡量口算。

      第6、7題,是例3的鞏固練習。在審題的基礎上,先獨立完成,再交流。第6題是兩問,后問是求兩積之差。第7題是求兩商之差,且路程160千米被用了兩次,練習后要引導學生比較,感受到它們都是應用路程、速度和時間三者關系解決的實際問題。

      第9題,先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理解“養(yǎng)鴨的只數(shù)是雞的一半”這一條件的,然后獨立解答。為使一題多用,教師也可以提出:如果條件不變,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怎樣解答?還可以加一個條件,提出:“養(yǎng)鵝的只數(shù)與雞同樣多”其他條件不變,問題改成“李伯伯家一共養(yǎng)雞、鴨和鵝多少只?”怎樣解答?

      第10*題,解題思路有:①先求上、下兩層相差多少本,再求上、下層各有多少本;②先求上、下兩層現(xiàn)在各有多少本,再求原來兩層各有多少本。

      練習一后面的思考題,通過選擇適當?shù)倪\算符號或填加小括號使等式成立。使學生進一步看到,由于選擇的運算符號和小括號的位置不同,得數(shù)就不同,從而加深對運算符號和小括號的作用的理解。每小題的答案不唯一,現(xiàn)介紹一些。

      ①3-(3-3÷3)=13÷3-(3-3)=1

      ②3÷3+3÷3=2(3×3-3)÷3=2

      ③3×3-3-3=33+(3-3)×3=3

      ④3+3+3÷3=73+(3÷3)+3=7

      ⑤3×3-3÷3=8

      ⑥3×3÷(3÷3)=93×3÷3×3=9

      6.例4。

      編寫意圖

      (1)例4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來總結(jié)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2)例4是既可以用三步計算解決,也可以用兩步計算解決的實際問題。它以冰雕區(qū)的活動場景為題材,完全用文字提供了一個實際問題的全貌,含有三條數(shù)學信息:上午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每30位游人派一位保潔員。問題是:下午比上午多派幾位保潔員?教材在學生分析思考的基礎上呈現(xiàn)了兩個學生不同的解題方法:第一種方法是先求上午要派幾位保潔員,再求下午要派幾位保潔員,最后求下午比上午多派幾位保潔員;第二種方法是先求下午游人比上午多多少位?再求下午比上午多派幾位保潔員。在分步解決的基礎上,再將上面的兩種解法分別列成一個算式,并進行計算,最后得出含有括號的算式的運算順序:先算括號里的。

      教學建議

      教學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引導學生認真解讀題意。解讀“每30位游人需要派一位保潔員”時,需要明白兩點:一是游人數(shù)與保潔員人數(shù)之間的關系,游人越多,派出的保潔員越多;二是上午與下午派保潔員的標準一樣,都是按每30位游人派一位保潔員。為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這句話,教師可以問:60位游人要派幾位保潔員?90位游人呢?有多少游人要派5位保潔員呢?學生回答后要讓學生說出自己是怎么想的?根據(jù)什么?通過以上的解讀活動,為學生分析數(shù)量關系,尋找解題思路做好鋪墊。

      (2)讓學生嘗試分析數(shù)量關系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按照:要求下午比上午多派幾位保潔員,先要求什么?再要求什么?……的思路去獨立思考,并嘗試解答,教師要巡視是否出現(xiàn)不同的解法。

      (3)注重交流解題思路。當學生嘗試解答后,要組織學生在全班交流不同的思考方法,如果學生想不出第二種方法,教師要給予適當啟發(fā):下午游人比上午多多少位?每多派一位保潔員,就得多多少位游人?怎樣求出下午比上午多派幾位保潔員?逐步引導學生列出算式,計算時,要使學生明白為什么先算括號里的,體會小括號的作用。

      (4)要重視兩種不同解決方法的對比。教學時引導學生從思路上、方法上和解題步數(shù)上進行比較,體會到解決問題的思路不同,解決方法也不同,計算的步數(shù)也不一樣,有些實際問題用三步計算解決也可以用兩步計算來解決。

      (5)例4后的“做一做”是一道圖文結(jié)合的實際問題。由于貼近生活,學生會用兩種方法解決,100-54-6,100-(54+6),要讓學生說思路和方法,為什么要使用小括號。

      7.例5。

      編寫意圖

      (1)例1~例4都是以主題圖“冰天雪地”為題材編排的實際問題。學生經(jīng)歷了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不僅逐步掌握了解決實際問題的策略和方法,而且理解了四則混合運算順序的必要性,掌握了四則運算的運算順序。例5就是在以上基礎上安排的。

      (2)例5引導學生結(jié)合具體四則混合運算式題,總結(jié)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

      教材首先讓學生獨立計算例5中的兩小題,探討為什么參與運算的數(shù)、排列順序及運算符號都相同,而計算結(jié)果卻不一樣,使學生再一次認識小括號的作用,進一步掌握混合運算的順序。

      在此基礎上,教材讓學生結(jié)合具體式題,總結(jié)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

      教學建議

      (1)由于學生對四則混合運算中,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已經(jīng)積累了一些經(jīng)驗,因此教學例5時,可以采用自主探究和小組合作相結(jié)合的學習方式開展學習活動。例5中的兩小題出示后可分三步進行:第一步,讓學生在書上的算式里標出運算順序號,如:

      同桌互評后獨立計算,把計算過程填寫在書上,然后互相核對結(jié)果。第二步,分小組討論,再派代表在全班交流。討論交流的問題是:例5中的兩小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兩題的計算結(jié)果為什么不一樣?第三步,引導學生用術語和、差、積、商來表述運算過程,如例5中的第(1)題可以這樣說,首先求差,然后求積,最后求和。

      在學生明確了加法、減法、乘法和除法統(tǒng)稱四則運算后,再以小組合作的形式總結(jié)四則運算的運算順序,在整理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做如下板書:

      (2)例5后面的“做一做”,第1題先讓學生用術語和、差、積、商說說運算順序,然后計算。其中,第(2)小題學生練習后,教師可指出:算式里含有兩個小括號的,可以同時脫式。第2題要求學生列綜合算式解答。

      8.例6。

      編寫意圖

      (1)在第一學段,學生剛開始學習加減法,就認識了0,掌握了有關0的加、減法計算,明白了這些加減法的含義,隨著知識的不斷擴展,在學習乘、除法時,又認識了0在乘除運算中的特性,之后學生又經(jīng)歷了許許多多的實際計算,進一步掌握了0在四則運算中的特性,體會到0在四則運算中的地位和作用。為了把分散學習的有關0的運算這部分知識系統(tǒng)化,提高學生計算的正確率和整理概括知識的能力,教材編排了例6。

      (2)例6首先提出:“想一想,你知道哪些有關0的運算。應該注意些什么?”接著又以一幅小組合作學習的畫面,生動地展示了同學們討論交流的情境,對0在四則運算中的特性作了比較系統(tǒng)精練的總結(jié)。這樣安排的問題和學習形式,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

      (3)教材通過“注意”,特別說明0不能作除數(shù)及0為什么不能作除數(shù)的道理。0為什么不能作除數(shù)這部分知識很重要,也很難理解,以后學習分數(shù)、比等知識要用到。為了幫助學生突破難點,教材中聯(lián)系除法的意義舉例作了說明:先舉5÷0,說明不可能找到商,再舉0÷0,說明不可能得到一個確定的商。

      教學建議

      教學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要給學生留有充分的時間,讓他們回憶、整理和概括有關0在四則運算中的特性。教學時,可以采用小組合作形式,大家在組內(nèi)暢所欲言,并派一人記錄,然后在全班交流。教師根據(jù)學生交流的內(nèi)容,有針對性分加、減、乘、除法板書出實例,再引導學生分類概括出結(jié)語。學生總結(jié)出的話可能沒有書上那樣精練,但只要意思相似,教師都應鼓勵,并讓學生看看書上的小朋友是怎樣說的。如果學生以結(jié)語的形式表達有關0的運算,可讓他再舉例說明。總之,教學時教師只能適當引導,讓學生充分發(fā)表意見和看法,不要包辦代替。

      (2)0為什么不能作除數(shù)是個難點,教學時要引導學生通過舉例來說明,比如讓學生舉出除數(shù)是0的除法的例子,5÷0=□0÷0=□,問:如果用0作除數(shù)結(jié)果會怎樣?引導學生分兩種情況分析:①5÷0=□表示一個非零的數(shù)除以0,從除法的意義上說是什么意思,商是多少,引導學生說出積是5,一個因數(shù)是0,求另一個因數(shù),要想0和幾相乘得5呢?因為一個數(shù)和0相乘仍得0,所以5÷0不可能得到商。②0÷0,從除法意義上說是什么意思,商是多少,引導學生說出積是0,一個因數(shù)是0,求另一個因數(shù),要想0和幾相乘得0,然后問:能找到這樣的數(shù)嗎?能,因為0和任何數(shù)相乘都得0,這時指出0÷0得不到一個確定的'商,所以不研究,最后得出0不能作除數(shù)的結(jié)論。

      (3)例6后面安排了一個數(shù)學游戲,明確題意后分小組活動,把和為340的算式記下來,便于交流和評價。

      9.關于練習二中一些習題的說明和教學建議。

      第1題,先口算,再豎著比上下三題的異同點,從中體會運算順序的重要性。

      第2題,是含有小括號的兩三步計算的式題,讓同桌的同學相互說說運算順序后獨立練習,教師指出算式中有兩個小括號的,可以同時脫式。

      第3題,要求學生用綜合算式解答,并說出小括號里的算式表示的實際意義,體會小括號的作用。

      第4題,學生做完后,可以引導學生豎著比較上下三小題的相同處和不同處,學生的回答可能比較“亂”,只要說對的都要鼓勵,并在此基礎上整理成:上下三題中參加運算的數(shù)、運算符號以及排列順序都相同,但是由于加了小括號,改變了運算的順序,導致計算結(jié)果不同,所以在計算混合式題之前,要審題,根據(jù)運算順序來確定怎樣算,然后再計算,養(yǎng)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第5題,是以統(tǒng)計表的形式提供了數(shù)據(jù)信息,先讓學生估計平均每組做的個數(shù),再計算精確數(shù),通過估算與筆算結(jié)果比較,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

      第6題,在學生用一個算式解答后,要引導學生將具體情況與除法意義聯(lián)系起來,說說為什么兩步都用除法解答,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倍”的含義。

      第7題,可以用三步計算也可以用兩步解決的實際問題,審題后可讓學生嘗試用兩種方法解答,然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解題思路,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又為今后學習乘法分配律做些孕伏。

      第8題,是一道填表練習,讓學生經(jīng)歷“填表—說思考過程—觀察比較表中數(shù)據(jù)變化”這一過程,加深對路程、速度、時間三者之間關系的理解,體會兩個變量之間的依存關系和變化規(guī)律。

      第9題,通過“湊24”游戲,復習四則混合運算。4張牌上的點數(shù)代表4個數(shù),要求經(jīng)過適當?shù)乃膭t運算使這四個數(shù)變成24。練習時首先讓學生讀懂題意,明確要求,然后獨立解答。對少數(shù)學困生要進行輔導,當多數(shù)學生寫出三四個不同算式后,組織交流、評價。最后歸納出在湊數(shù)過程中主要運用8×3、4×6、12×2等基本算式。下面是幾個參考算式:

      6×2+4×3(6+4-2)×36×4÷(3-2)6×3+2+4

      (6-3)×4×2(6÷2+3)×4(6×2-4)×36×4×(3-2)

      第10題,以選擇一日游購票方案為題材,給出了多個信息,啟發(fā)學生利用生活經(jīng)驗理解問題情節(jié),通過計算與比較獲得合理的購票方案。練習時應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交流各自的想法,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增強數(shù)學應用意識。

      第11題,是運用加減、乘除之間關系進行推理的練習題。練習時,先要明白圖形表示的是什么數(shù),再獨立思考,作出正誤判斷,最后組織全班交流思考過程及依據(jù),并歸納出

      第12、13題,先讓學生獨立練習,再交流自己的思考過程,從中感悟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第12題,有兩問且不互相聯(lián)系,避免一問結(jié)果是解決二問的條件的干擾,教育學生審題的重要性。第13題,是“倍”的含義在生活中的應用,引導學生著重弄清有關“倍”的不同應用,加深對“倍”的含義的理解。

      第14*題,實際上是把三個一步算式合并成一個三步算式。練習時先引導學生明白不同的圖形代表不同的數(shù),弄清圖形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再啟發(fā)學生用代換方法進行思考,這種練習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又為今后學習用字母表示數(shù)打下基礎。

      思考題,是一道逆推的問題。密碼是個四位數(shù),百位和個位上數(shù)字一樣,千位和十位數(shù)字一樣,啟發(fā)學生用逆推的方法確定○與□各是多少。通過練習,既加深學生對四則運算中各部分之間關系的理解,又培養(yǎng)了學生逆向推理能力。

      (四)參考教案

      課題:用三步計算方法解決問題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第6頁例3及“做一做”,練習一中的第5題~7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從實際問題的解決過程中感受“先乘除后加減”的道理。

      2.掌握含有兩級運算(沒有括號)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計算。

      3.培養(yǎng)學生完整地敘述問題的能力。

      4.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教具準備:例3課件(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出示下表:

      這是“冰雪天地”游樂場接待人數(shù)的統(tǒng)計表

      提問:根據(jù)表中提供的數(shù)據(jù),你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

      根據(jù)學生回答,出示:

      3天一共接待987人,照這樣計算,一周預計接待多少人?

      學生列式解答。并說說計算順序。

      導入新課:

      師:星期天,爸爸媽媽帶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

      課件出示情境圖,引導學生看圖。提問:從圖中你看到了什么?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3。

      (1) 學生分組討論,在組內(nèi)交流獲取的信息,小組匯報。

      師:誰能用語言完整地敘述問題?

      師引導,學生回答,教師課件出示:星期天,爸爸媽媽帶著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成人票每張24元,兒童票半價。購門票需要花多少錢?

      提問:成人票每張多少元?半價是什么意思?兒童票每張多少元?要買幾張成人票?幾張兒童票?要解決什么問題?

      提問:要求購門票一共需要花多少錢,必須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

      (2) 列式解答。

      生1:24+24+24÷2

      生2:24×2+24÷2

      師板書,提問:它們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

      24×2表示什么意思?24÷2表示什么意思?

      讓學生獨立解答。

      (3) 引導學生進行比較。

      復習題的算式與例3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揭示課題:這就是我們今天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nèi)容。(板書課題:混合運算)

      提問: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減法,要先算什么?

      生回答,師小結(jié):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減法,要先算乘、除法。

      2.提問:你還能提出其他問題嗎?小組討論并交流。

      學生可能提出:買1張成人票,3張兒童票,一共要付多少錢?

      買3張成人票,付100元,應找回多少錢?

      ……

      學生獨立列綜合算式解答,并說出計算順序。

      3.比較:這些算式與例題算式有什么異同?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并小結(jié),深化運算順序。

      4.反饋練習:第7頁“做一做”第1題。

      三、練習

      1.說出下面各題的運算順序,再計算。

      203-134÷228+120×8

      97-12×6+4326×4-125÷5

      2.同學們植樹,四年級140人,每人植樹2棵;五年級120人,每人植樹3棵。這兩個年級一共植樹多少棵?

      3.果園里有蘋果樹48棵,桃樹的棵數(shù)是蘋果樹的2倍,梨樹的棵數(shù)比蘋果樹和桃樹的總數(shù)多12棵。果園里有梨樹多少棵?

      4.三、四年級學生進行體操比賽,其中三年級有240人,四年級有300人。每12人站成一排,四年級比三年級多站幾排?

      四、總結(jié)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jié):今天這節(jié)課你學習了哪些知識?有什么收獲?

      五、布置作業(yè)

      練習一第6、7題。

    【小學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學設計:運算】相關文章:

    四年級數(shù)學下冊《運算》教學設計01-12

    四年級數(shù)學下冊《運算》教學設計12-05

    數(shù)學加法運算教學設計06-08

    數(shù)學乘法運算教學設計06-12

    小學四年級數(shù)學下冊《加法的運算定律》教學設計03-09

    四年級數(shù)學下冊《有關0的運算》教學設計01-12

    四年級數(shù)學下冊《運算》復習課教學設計11-02

    四年級數(shù)學下冊《有關0的運算》教學設計12-05

    四年數(shù)學下冊《乘法運算律》教學設計06-17

    小學四年級數(shù)學下冊《加法的運算定律》教學設計范文03-29

    无码人妻AV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日韩|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九九九|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国产亚洲综合无码av| 国产欧美日韩在线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精华液2020| 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综合网| 亚洲AV无码成人专区| 黄色视频在线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