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oingaieng.cn-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中文字幕无码不卡免费视频 ,777精品久无码人妻蜜桃,国产一级A毛久久久久一级A看免费视频

    數學四年級上冊教學設計

    時間:2023-03-07 10:40:13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數學四年級上冊教學設計

    數學四年級上冊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數學四年級上冊教學設計

      1、讓學生了解計算器的基本按鍵名稱和功能,并能夠利用計算器進行簡單的四則計算。

      2、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發(fā)現(xiàn)數學秘密的意識,能夠對一些有規(guī)律的數進行口算。

      3、通過課堂活動的開展,鍛煉學生運用計算器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向學生滲透節(jié)約、環(huán)保意識。

      教學重點:

      利用計算器進行簡單的計算。

      教學難點:

      學會觀察、發(fā)現(xiàn)一些有規(guī)律的數的計算。

      教具、學具準備:

      1、學具:每個學生自備一個計算器;

      2、教具:自制CAI課件、計算器、視頻展示臺等。

      教學過程:

      一、師生對話,引出新知識

      師:(實物投影一個計算器)同學們,你們認識這是什么嗎?

      生:計算器!(板書:計算器)

      師:是啊!咱們地球人都知道,那么你在哪些地方看過計算器呢?

      學生自由回答,列舉計算器在生活中的使用情況。

      師:的確,在我們的身邊計算器是無處不在的,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和幫助。那么你們會使用計算器嗎?(教師隨即把板書補充完整:我會用計算器嗎?)這就是今天我們要來學習的新知識。

      二、分組活動,操作計算器

      1、推銷員比賽

      師:課前你們都準備了一個計算器,是嗎?下面呢,我們來進行一場計算器推銷員比賽,看看誰介紹得最好,推銷得最棒!

      (課件出示:假如你是一位計算器推銷員,你打算怎樣介紹你手中的這款計算器呢?)

      生1:我們會介紹計算器的面板、顯示器;

      生2:我覺得應該介紹鍵盤和功能;

      生3:還可以說一下這款計算器的優(yōu)點!

      ……

      師:那就請大家先在小組內說說,然后推薦出一位伶牙俐齒的“推銷員”到臺上來和其他組比一比,開始吧!

      學生分組活動,教師巡視,重點引導學生在小組內說說計算器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課件配樂)

      小推銷員上臺介紹計算器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其他組的同學進行補充,對于學生的回答教師及時鼓勵和表揚。

      師:看來大家已經掌握了計算器的很多知識,我這兒也給大家?guī)砹艘恍╆P于計算器這個新朋友的信息,我們一塊兒來聽聽它的自述吧!

      (課件播放“小知識”,由“計算器王國的小使者”自述發(fā)展歷程以及計算器工作的二進制等相關知識。)

      2、復習基本按鍵

      師:剛才我們班的小推銷員們把手中計算器的情況說得很清楚了,而且計算器王國的小使者也對計算器進行了介紹。下面我們一塊兒來回憶一下這個新朋友各個按鍵的名稱。

      課件出示計算器面板圖,教師隨機提問,如:鍵盤里有哪些鍵?“on/off”是什么意思?小數點鍵在哪兒?“CE”的作用是什么?

      結合學生的回答課件逐一出示答案。

      3、計算器的簡單計算

      (1)嘗試練習

      師:剛才我們大家一起認識了計算器,那么現(xiàn)在你會用計算器嗎?(教師指向課題)

      生:會。

      師:那開始試試吧!準備好了嗎?請大家把計算結果記錄在草稿本上。

      (課件逐一出示教材第30頁11題的'部分練習)

      128+284= 24×7.6= 532-178= 371÷7=

      0.092÷1.15×25= 8765-32×21=

      指名匯報答案,集體訂正。前五題可以讓同桌之間說說是怎樣用計算器計算的,重點說說是怎樣使用各個按鍵的。

      (2)介紹“M+”、“MR”的使用方法。

      師:那8765-32×21的結果是多少?你們是怎么操作的呢?

      生1:等于183393,我是直接從左往右輸入數,然后按照這個順序計算的。

      生2:我計算出的結果是8093,我先算乘法32×21,然后記錄下這個答案,最后再計

      算減法。

      師:那么究竟哪個答案是對的呢?

      (學生爭論不休。)

      師:我們還有沒有其他更簡便的方法嗎?請大家看看,計算器的鍵盤上是不是有兩個

      鍵“M+”、“MR”?知道它們有什么用嗎?

      教師介紹“M+”、“MR”的使用方法,同時通過課件演示:

      先按32×21,得數是672。然后按下“M+”,這樣就可以把這個答案保存下來,然后我

      們按“8765-”,再按“MR”就可以把剛才的672調出來了,最后我們就可以得到答案8093。

      學生按照這樣的方法嘗試進行操作,然后讓同桌再互相說一說操作的過程。

      師:同學們,做了這么多練習,你對于用計算器計算有什么話要提醒大家嗎?對于計算

      器的使用還有什么疑問嗎?

      生1:我覺得我們計算的時候要看清楚和符號,操作要細心。

      生2:我還想知道“MC”、“MS”……的使用方法。

      ……

      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回答,及時教育學生:要看清數據,仔細操作,遇到不清楚的還可

      以向說明書求助,從而了解其他按鍵的使用方法。

      三、男女競賽,看誰算得快

      1、師:掌握了這么多關于計算器的使用知識。接下來我們進行一個男女生大比拼,看看下面的這些練習誰做得最快?請全體男同學用口算或筆算不能用計算器;女同學必須用計算器來計算。準備――開始!

      課件演示:

      第一組: 17+83= 62-12= 1000×5=

      第二組: 7865+3497= 835×23= 1305÷45=

      (比賽結果:第一組比賽男生勝,第二組比賽女生勝。)

      2、師:從這次比賽,你有什么感想?想說點什么?

      學生發(fā)言,師生共同揭示計算快的規(guī)律:第一組口算快;而第二組數據大,用計算器操作更快。讓學生明白:對于一些可以直接看出結果的題目如果用計算器計算浪費時間,會比較慢,而對于一些大數目計算用計算器比較好,又快又準。

      師小結:在實際應用時我們應該根據實際需要合理使用計算器,不可過分地依賴計算器來計算,要把它用到實處。

      四、走進生活,解決新問題

      師:現(xiàn)在我們來研究一個非常有價值的問題。(課件播放一個水龍頭滴水的短片,出示具體條件和數據。)

      一個沒有關緊的水龍頭,每天大約滴12千克的水,這些水就這樣被白白地流掉了……

      照這樣計算,一個沒有關緊的水龍頭一年(按365天計算)要浪費______千克。

      把這些水裝在飲水桶中(每桶按20千克計算),這些水大約能裝______桶。

      如果一個三口之家每月用6桶水,這些水夠用______個月,約合______年。

      (1)學 生用計算器輸入數據。計算得數,再指名匯報結果,教師提醒學生要做到:看清數據、正

      確輸入。

      (2)結合學生回答,教師現(xiàn)場將答案填入課件中。

      (3)通過算這組數據,你有什么想法?想說點什么?

      (學生自由發(fā)表意見)

      (4)小結:節(jié)約用水要從點點滴滴開始,有這樣一句廣告詞:“當世界上只剩下最后一滴水的時候,那就是自己的眼淚!”讓我們從自己做起,爭當一個節(jié)約的好孩子,為創(chuàng)建和諧節(jié)約型社會盡自己的一份力!

      五、開展游戲,探索規(guī)律

      師:(出示主持人李詠圖片)知道他是誰嗎?

      生:《非常6+1》的節(jié)目主持人李詠。

      師:下面我們也來玩一個砸蛋游戲,怎么樣?

      (課件出示3個金蛋,由全班同學一起舉手決定先砸?guī)滋柦鸬埃總金蛋后面鏈接了不同的問題,由學生進行討論和練習。)

      金蛋1:9999×1= 9999×2=

      9999×3= 9999×4=

      9999×5= 9999×7=

      9999×9=

      由學生一起用計算器計算前2個算式,然后讓學生思考: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

      小組交流,用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算得數,再用計算器進行驗算,讓學生知道計算器有時還可以用來檢查計算是否正確,起到一個驗算的作用。

      金蛋2:課件出示 1122÷34=

      111222÷334=

      11112222÷3334=

      學生用計算器計算,集體匯報答案。

      師:請大家繼續(xù)算一下這個答案!

      111111222222÷333334=

      當學生用計算器計算發(fā)現(xiàn)位數不夠時,引導學生探究規(guī)律,尋求新的方法。

      師:你遇到什么問題了?

      生:計算器已經不能把這些數顯示出來了。

      問:那怎么辦?你發(fā)現(xiàn)規(guī)律了嗎?

      引導學生利用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繼續(xù)算得數:

      111…122…2÷333…34=

      N個 N個 N-1個

      師:通過這組練習你有什么體會?看來啊,計算器這個新朋友的作用還真不小。

      金蛋3:課件出示,對計算器這個新朋友說一句最想說的話!

      六:課堂總結,暢談收獲

      1、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用計算器計算,你有什么體會?有什么收獲?

      2、教師就學生的學習表現(xiàn)和小組活動情況進行評價。

    數學四年級上冊教學設計2

      (一)教材分析:

      “數一數”是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認識萬以內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億以內的數,并了解其在實際生活中的意義。它不僅是大數計算的基礎,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對進一步學習數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學情分析:

      這節(jié)課對于我班孩子來說,最大的困難是建立數感。它不像一位數、兩位數,看得清,數得清。所以,一味地傳授其知識點,學習動力明顯不足。因此,我在課堂上充分利用直觀材料和具體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這樣既順應學生好奇好動的天性,又能使新舊知識巧妙地結合起來。

      (三)教學目標:

      1、通過數一數、撥一撥的活動,感受學習較大數的必要性,體會較大數的實際意義。

      2、認識十萬、百萬、千萬、億等較大的計數單位,了解各單位之間的關系。

      3、培養(yǎng)學生樂于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識,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認真學習的習慣。

      (四)教學重點:

      明確數位與計數單位之間的對應關系,知道相鄰的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系,了解數級的劃分。

      (五)教學難點:

      體會十進制計數法,知道各計數單位之間的關系。

      (六)教學準備:

      計數器

      (七)教學過程:

      導入:同學們都知道,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到處是數學,最熟悉的就是數的應用了。讓我們看看身邊的數據吧。

      一、感受生活中的大數

      課件出示:

      人大約有十二萬根頭發(fā)

      月球到地球的平均距離是三十八萬四千千米

      據20xx年人口統(tǒng)計,世界人口總數約為六十九億

      說一說你身邊的大數。

      學生交流搜集的大數數據。

      師:看來,僅僅用萬以內的數來計數是遠遠不夠的,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更大的數。(板書課題:認識更大的數)

      二、探究新知

      1、數一數,認識計數單位“百萬”,感知“滿十進一”。

      課件出示人民幣,這里是某超市一個月的營業(yè)額,讓我們一起數數有多少?

      學生一起一捆一捆地數(十萬一捆)。

      師:數到九十萬有好多同學已經停下來了,十萬十萬地數,九十萬后面應該是多少呢?

      撥計數器,討論交流,匯報。

      生:十萬,二十萬,……九十萬……一百萬

      師:一百萬!真棒!誰來說說為什么十萬十萬地數,九十萬后面就數到一百萬了?

      生:因為九十的后面是一百,所以九十萬的后面就應該是一百萬。

      師演示計數器:在計數器上的十萬位上每次撥一顆珠子表示十萬,撥到10顆珠子的時候應該是十十萬,可是滿十進一,所以就在十萬位的前面撥一顆,現(xiàn)在計數器上就是一百萬。

      小結:十、百、千、萬、十萬我們一般把它叫做計數單位。那么一百萬的計數單位就應該是百萬。一百萬是有十個十萬組成,十個十是一百,十個一百是一千,……它們都是滿十進一。10個十萬是一百萬,相鄰數位滿十進一。

      (過渡)師:如果我們繼續(xù)數下去,肯定有比十萬、百萬更大的數。

      2、認識更大計數單位

      (1)推想:十個百萬是千萬。(課件計數器演示)

      (2)類推:認識計數單位“億、十億、百億、千億”。

      (課件計數器演示)

      3、數一數,想一想,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有什么關系?探究并演示

      4、認識十進制數位順序表,探討數級。

      (1)認識十進制數位順序表

      ①提問:我們已經學了“個、十、百、千”是計數單位,那么今天我們所認識的計數單位又有哪些呢?

      生:按大小列一列,出示課件。

      ②想一想,討論兩個數計數單位之間有什么關系?

      生:相鄰的兩個計數單位之間是滿十前進一。

      小結:(課件展示。)

      (2)探討數級

      探究:回顧“個級”,認識“萬級”、“億級”。

      歸納:每一級有四個計數單位。

      生:(黑板演示)

      個級:千、百、十、個

      萬級:千萬、百萬、十萬、萬

      億級:千億、百億、十億、億

      師:指導理解這種劃分方法,幫助認識什么是“數級”。

      三、鞏固練習:教材第5頁1—4題(課件出示)

      四、課堂小結

      在今天這節(jié)課上,你收獲了什么?

      五、教學預反思

      板書設計:

      認識更大的數

      10個十萬是一百萬

      10個一百萬是一千萬

      相鄰數位滿十進一

      10個一千萬是一億、千、百、十、個

      十進制計數法千萬、百萬、十萬、萬、千億、百億、十億、億

    數學四年級上冊教學設計3

      教學內容:

      介紹電子計算器,運用計算器進行四則運算,探索計算規(guī)律。(課文第38頁的內容)

      重點:運用計算器進行一些簡單的四則運算。

      難點:對計算器一些功能鍵了解。

      關鍵:利用實物加強練習、應用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認識閾學會使用計算器。

      2、 會利用計算器進行一些四則運算,并探索一些數學規(guī)律。

      教具準備:

      計算器、實物投影儀。

      學具準備:

      電子計算器(最好每人一個)。

      教學過程:

      一、提示課題:

      1、 教師取出電子計算器,讓學生也合出自己的計算器。

      教師:猜一猜,今天,這一節(jié)劉我們一起學習什么?

      學生:認識計算器。

      板書呈現(xiàn):神奇的計算器。

      2、 教師:你知道如何使用計算器嗎?

      二、引導探索

      1、 讓學生說一說他自己所掌握的使用計算器的方法。

      這時,學生可能會展示一些簡單的加、減速法的計算方法。教師應給學生提供較多時間,讓學生展示自己的`技能、知識。從中也可以了解本班學生對操作計算器的認識程度,為教學工作提供幫助。

      2、 認識一些功能鍵。

      (1)由學生來說明。

      隨著計處器的普及,大多數學生在教師講解計算器的使用方法前,已經懂得了一些操作計算器的方法以,所以本活動可以先讓一部分學生做小才師,來介紹計算器各功能鍵的作用,然后根據學生的介紹,教師再作適當的補充。

      (2)集中說明一些功能鍵的作用。

      ① 開關及清除鍵。

      按一下此鍵,打開計算器,再按一下就關贛計算器。

      ② 運處符號鍵。

      只要介紹“+、-、×、/“鍵的使用方法 。

      ③ 數學鍵

      數字鍵的使用。如按12 。顯示屏就顯示“1 2”。

      ④ 等號鍵

      按下數字鍵及運算符號鍵后,按下此鍵,顯示屏就顯示出輸入算式的計算結果。

      ⑤ 小數點鍵

      按下此鍵,就呈現(xiàn)一個小數點

      因為學生所準備的計算器的型號不同,所以各計算器中配置的功能鍵也不一樣,以上5種功能鍵是比較普遍的存在。如果學生有興趣,教師還可以借助一些計算器,介紹一些其他的功能鍵。

      如:時間鍵、日期鍵、括號鍵、存儲運算鍵等。

      3、 嘗試練習。

      (1)計算25×4

      操作過程:

      輸入25→×→4→=,屏幕上呈現(xiàn)100,就是計算的結果。

      (2)計算一份菜單的價錢。

      ① 實物投影呈現(xiàn):

      菜單

      酒:14元

      涼拌豆腐:3元

      肉絲:5元

      清蒸魚:16元

      三鮮湯:12元

      甜點:8元

      青菜:3元

      ② 讓學生用計算器計算。

      ③ 反饋計算結果。

      4、索一些數學規(guī)律。

      (1)呈現(xiàn)計算題。

      ① 1+2+3+4……+98+99+100

      ② 999×9 9999×9 99999×9

      (2)讓學生獨立用計算器計算,教師巡視課堂。

      (3)反饋計算結果。

      (4)引導提問:通過計算,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特別指導觀察第②題中各算式的計算結果,并進行比較)?你有什么感想和體會?

      學生可能會提出一些簡便的計算方法。

      如:

      ① 1+2+3+1+……+98+99+100=101×50,只要用計算器計算101×50

      ② 999×9=8991

      9999×9=89991

      99999×9=899991

      發(fā)現(xiàn):積的個位都是1;積的最高位都是8;中間幾位數都是9,9的個數比第1個因數中的9個數少一個。

      接著,讓學生說一說以下幾個算式的結果:

      999999×9

      9999999×9

      99999999×9

      通過以上活動,讓學生觀察計算結果、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同時突出了運用簡便方法計算很可能比計算器還要快定瞇,充分體現(xiàn)了計算方法的靈活性,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堂活動

      課文第39頁的“試一試“。

      [板書設計]

      神奇的計算器

      計算器圖 四則運算題

    數學四年級上冊教學設計4

      【教學內容】

      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52~53頁例4例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自學,使學生理解單價、速度的概念,掌握單價×數量=總價、速度×時間=路程這兩組數量關系。

      2、過程與方法:培養(yǎng)學生分析歸納概括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數學思想方法的應用,培養(yǎng)數學素養(yǎng)。

      【教學重點】

      理解單價、速度的概念,掌握單價×數量=總價、速度×時間=路程這兩組數量關系。

      【教學難點】

      應用數量關系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情境導入(3分)

      展示搜集的超市購物的信息:

      籃球每個80元,買3個要多少錢?

      魚每千克10元,買4千克要多少錢?

      二、自主學習(5分)

      1、學生自主學習教材52頁例4。

      (1)什么叫單價、數量、總價。

      (2)單價×數量=總價;總價÷單價=數量;總價÷數量=單價。

      2、嘗試訓練:教材52頁做一做。

      3、學生自主學習教材53頁例5。

      (1)什么叫路程、速度、時間。

      (2)速度×時間=路程;路程÷速度=時間;路程÷時間=速度。

      4、嘗試訓練:教材53頁做一做。

      5、教師強調并小結。

      三、自主練習(8分)

      師:通過剛才的自學,同學們已經初步掌握了本節(jié)課的'知識,下面我們來進行自主練習,看誰把今天的知識學的最好,最棒!

      1、教材54頁練習九第3題

      2、教材54頁練習九第5題。

      3、教材54頁練習九第7題。

      4、教材55頁練習九第9題。

      5、小組匯報。(抽簽匯報,可以選擇口頭展示或黑板展示等)

      6、教師強調小結。

      四、當堂檢測(發(fā)試卷)

      師:同學們,我們再接再厲,用最好的成績來結束今天的學習,好嗎?那下面我們進行課堂檢測,看誰完成的又快又正確!

      五、評價總結(4分)

      1、教師面批3人左右,然后小組內交流答案,自批,統(tǒng)計正確率;

      2、小組匯報完成情況。

      3、教師總結錯題的類型,再次精講。

      4、學生談收獲和自我評價。

    數學四年級上冊教學設計5

      課題:

      田忌賽馬不簡單

      (一)教學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本節(jié)內容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數學廣角”中例4的教學內容----探討田忌賽馬中的數學問題。在這之前,人教版已經學過搭配和排列的有關知識,而且對可能性大小有了初步的認識。本課主要是通過“田忌賽馬”的實例,綜合應用解決實際問題,對排列知識的鞏固應用,

      人教版教材在三年級初步接觸了有關可能性大小的知識,一些有關排列的知識,北師大版教材在三年級學生已經了搭配的知識,

      本單元主要是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實例,讓學生嘗試從優(yōu)化的角度在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案中尋找最優(yōu)的方案,初步體會對策論方法在解決問題中的運用以及對策論方法在解救問題中的運用。本課則以戰(zhàn)國時期“田忌賽馬”的故事作為的教學素材,初步體會運籌思想和對策論的方法在實際中的應用。

      學生情況分析:

      “田忌賽馬”是一個經典的應用“運籌”的故事,80%的學生對這一故事應經有了了解,但僅僅是聽過這個故事,并不是從數學的角度去理解的,而本課就是想通過這個故事讓學生從數學的角度重新審視這個故事,體會對策論方法和運籌思想在實際中的應用。

      教學手段說明:

      整理信息是解決問題的策略,整理的方法和形式也是多樣的。教材選擇列表整理因為它易于操作,適宜學生運用。我將表格作為教學過程中整理信息的工具,有兩個原因:

      一是學生對表格比較熟悉,他們從一年級(北師大版和人教版)學習數學起就經常接觸表格,進行過許多填表活動。因此,選擇填表整理比較貼近學生實際,宜于學習。

      二是表格條理清楚,數學化程度比較高。填入表格里的都是經過篩選后的重要信息和有用數據,實際問題里的許多情節(jié)性內容都被過濾掉了。因此,填表整理能幫助學生理出思路、找到問題的解法把握住實際問題里的數學內容。

      我的.思考:

      數學,絕不是解決幾個數學問題。數學教學,也不是僅僅教學生學會解題。數學教學的價值體現(xiàn)在對人的思維能力的發(fā)展上,體現(xiàn)在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上。怎樣能讓每一位學生體驗“數學思想方法”?這是我在教學“田忌賽馬”時思考的問題。

      北師大版教材和人教版數學教材都在小學教學階段,有意識地向學生滲透一些基本數學思想方法。四年級上冊人教版“數學廣角”例題4選用學生熟悉的故事“田忌賽馬”為素材,通過解決這一個學生容易接受且熟悉的生活問題,為學生提供感受數學思想方法的素材和空間,系統(tǒng)而有步驟地向學生滲透數學思想方法。解決這樣的生活問題不但能激起學生探索知識的興趣,更感受到數學思想方法的奧妙以及數學思想方法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師用書對“數學廣角”的教學建議中提到適當把握的教學要求。如:四年級上冊的“數學廣角”教學建議是:本單元主要是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實例,讓學生嘗試從優(yōu)化的角度再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案中尋找最優(yōu)的方案,初步體會對策論方法在解決問題中的運用。教學時,學生只要能從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案中尋找出最優(yōu)的方案,初步體會優(yōu)化思想的應用就可以了,并不要求學生一看到問題就能從優(yōu)化的角度給出最優(yōu)的方案。

      基于以上,我將“田忌賽馬”在教學目標的定位上與數學常規(guī)課和數學實踐活動有所有所區(qū)別,更重視通過觀察、操作、實驗、猜測、推理與交流等活動,感受數學思想方法的奇妙與作用,學會運用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的策略、方法。

      數學思想方法其特點是呈隱蔽形式,它比數學知識更抽象。而“數學廣角”的內容都是把這些抽象的數學思想方法以學生可以理解的直觀形式,采用生動有趣的事例呈現(xiàn)出來。所以“田忌賽馬”的教學難點在于如何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感悟其中的數學思想方法。我認為解決這個難點的關鍵就是讓學生主動參與,因為沒有主動參與就不可能對數學知識、數學思想方法產生體驗,沒有了體驗,那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只能是一句空話。因此在課堂上必須充分暴露思維過程,讓學生參與教學實踐活動,充分發(fā)揮他們的主體作用。在動腦、動手、動口的過程中領悟體驗數學思想方法的形成,揭示其中隱含的數學思想方法,并逐步掌握運用。

      (二)本課教學目標設計

      知識與技能:

      在已有的條件下,經過籌劃、安排,選擇一個最好的方案,找到解決問題的最優(yōu)策略,發(fā)展優(yōu)化意識,初步體會運籌思想和對策論方法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與價值。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從成語故事“田忌賽馬”抽出本質的要素來構造數學模型,尋求一個跟決策者“田忌”的目標有關的解決方案;探索找到解決方案的結構,并找到系統(tǒng)的探索過程;從可行方案中尋求系統(tǒng)的最優(yōu)解法。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感受到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使學生受到數學思想方法的熏陶,形成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與欲望,逐步發(fā)展數學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體會優(yōu)化策略的應用與價值,形成優(yōu)化意識。

      教學難點:如何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感悟其中的數學思想方法。

      (三)教學過程與教學資源設計

      本部分是教學設計的核心,應把教學內容、教學進程、學生活動、所需要的教學資源及教學指導策略表達清楚,可附教學流程圖。

    數學四年級上冊教學設計6

      【單元分析】

      “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屬于“數與代數”領域中“數的運算”的內容。是小學生學習整數除法的最后階段,學生應通過學習,正確理解算理,并且在此基礎上熟練進行計算。

      學生在前面學習除數是一位數的筆算除法時,已經掌握了筆算除法的基本方法,如除的過程中要看被除數的前一位或前兩位,商的書寫位置、余數必須比除數小等,為本單元的學習鋪平了道路。除數是兩位數除法的計算原理與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相同,只是試商的難度加大。在用一位數除時,利用乘法口訣就可以求出一位恰當的商。而在用兩位數除的過程中,要確定一位商是幾,不僅和除法十位上的數有關,而且還和除數個位上的數有關,計算過程比較復雜,有時需要試兩三次才能求出一位恰當的商。為了解決試商這個關鍵問題,本單元內容,按照計算的難易程度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口算除法(用整十數除整百、幾百幾十);第二部分筆算除法(商一位數、商兩位數和商的變化規(guī)律);第三部分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的系統(tǒng)整理和全單元的全面復習。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使學生的認知能力得到逐步提升。

      【教材的編排特點】

      1.讓學生在現(xiàn)實情境中探索計算方法。

      計算知識是人們在長期生產實踐中逐步發(fā)展起來的,原本是十分生動的數學活動。把計算教學置入現(xiàn)實情境之中,把探討計算方法的活動與解決實際問題融于一體,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經歷除法計算方法形成的過程,還數學以本來面目,這正是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所需要的教學。教材為學生學習除法計算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如給書打包、看書、喂豬,寄特快專遞等。教學時,應利用教材提供的資源,或選擇學生熟悉的事例,創(chuàng)設生動的具體情境,讓學生在現(xiàn)實情境中理解計算的意義和作用,經歷發(fā)現(xiàn)、提出數學問題、探索計算方法,解決所提數學問題的全過程,使計算教學成為學生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這樣,既有利于學生理解、掌握計算方法,又可以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時,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從數量上觀察身邊事物的興趣和習慣,促使學生形成計算意識。

      2.讓學生主動探索計算方法。

      以往的計算教學,把總結、記憶計算法則作為重要環(huán)節(jié)。當前的數學課程改革,強調讓學生在現(xiàn)實情境中理解概念和法則,避免死記硬背。本單元教材不僅為學生提供了探索除法口算、筆算的現(xiàn)實問題情境,而且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間。教學時,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放手讓學生嘗試、探討、交流、歸納口算、筆算方法。學生在主動探索中經歷除法計算方法的形成過程,既可以加深對計算方法的理解,又能使學生逐步學會用數學解決問題。同時還為學生蠃得不斷體驗成功的機會,有效地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3。讓學生靈活掌握試商的方法。

      對于試商的方法,本單元主要采用學生熟悉的“四舍五入”法,即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除數看著與它接近的整十數去試除被除數。這種試商方法學生比較容易掌握,并且在大多數情況下,試一兩次就能確定出一位商。在教學一般的試商方法的基礎上,教材還注意與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教學在特殊情況下,靈活地運用試商方法。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能夠熟練口算除數是一位數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數,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的乘除法;掌握了一位數除多位數的筆算方法。另外,有些學生課前已經通過不同的途徑會口算用整十數除整百、幾百幾十的除法,還有個別學生會筆算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在教學時,教師要充分考慮到不同層次學生之間的差異,精心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為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及試商的速度,建議教師準備好口算卡片,供每天課上口算練習使用。

      【單元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口算整十數除整十、幾百幾十的數(商一位數)。

      2.使學生掌握兩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計算方法。

      3.使學生經歷探索過程,了解商的變化規(guī)律。

      4.使學生能夠結合具體情境進行除法估算,并說明估算的思路。

      5.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

      【單元教學重點】

      1.掌握整十數除整十、幾百幾十的數(商一位數)的口算方法并正確熟練地進行計算。

      2.使學生掌握兩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計算方法。

      引導學生掌握除數是兩位數除法的試商方法是本單元教學的難點。

      第一課時 口算除法

      教學內容:用整十數除整十、幾百幾十的數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用整十數除商是一位數的口算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類推遷移的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通過觀察,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發(fā)展學生的思維。

      3、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認真計算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掌握用整十數除商是一位數的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認真計算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具媒體:圖片。

      教學過程:

      一、準備題:

      1、20、50、120、150分別是幾個十?

      2、口算,說說你是怎樣計算的: 60÷2 80÷4 90÷3 120÷6

      二、新授:

      1、出示例1

      (1)有80個氣球。每班20個。可以分給幾個班?

      提問:計算這道題時怎樣想?80里面有幾個20?怎樣列式?80÷20 如何計算?

      小組交流討論。小組匯報:

      練一練:80÷48= 90÷30= 83÷20≈ 80÷19≈

      (1) 有120面彩旗。每班30面。能提什么問題?

      可以分給幾個班?怎么計算?列式:120÷30

      提問:計算這道題時怎樣想?

      120里面有幾個30?幾個30是120?

      120是12個10,30是3個10,120個10除以3個10,商4。

      練一練:120÷40 150÷50 160÷80

      小結:口算整十數除商是一位數的口算,可從除法意義上想得數,也可用乘法去想,算后要驗算一下,必免出現(xiàn)120÷30=40的情況,驗算時可以用乘法來驗算:30×40=1200。

      三、練習:

      1、口算下面各題

      4÷2 6÷3 36÷6 42÷7 450÷50 360÷90 810÷90 80÷40

      40÷20 60÷30 360÷60 420÷70 90÷30 540÷60 630÷70 180÷20

      2、書后:(p80 1、2、3、4、5)

      四、總結:今天你學會了什么?

      五、作業(yè):自己相應練習一些口算題。

      第二課時 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81、82頁的例1。

      教學目標:

      1、 學生掌握除數是整十數除法方法。

      2、讓學生學會除法豎式的書寫格式。

      3、使學生經歷筆算除法計算的全過程,幫助學生理解算理。

      4、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認真計算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使學生掌握除數是整十數的豎式書寫格式。

      教學難點:除數是兩位數,先看被除數的前兩位和商的書寫位置。

      教具媒體:圖片、小棒。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60÷20 120÷30

      2、在下面的( )里最大能填幾?

      40×( )<83 60×( )<508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2 。

      今天是“閱讀日”,這里有92本連環(huán)畫,140本故事書。

      (1)92本連環(huán)畫,每班30本,可以分給幾個班?

      先口算,說說你是怎樣計算的?

      引導學生,還可以用筆算的方法計算。

      學生嘗試計算,可以借助小棒算一算。

      小結: 計算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時,先看被除數的前一位,現(xiàn)在計算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應先看被除數的前兩位。

      展示直觀圖,結合口算引導學生:3個30是90,商3。商寫在什么位置?

      3

      30 )9 2

      9 0

      2

      練一練

      20 )80 30) 64 40)85

      (2)出示:

      140本故事書,每班30本,可以分給幾個班?

      說說你是怎樣計算的?

      引導學生,用筆算的方法計算。140÷30=4……20

      4

      30 ) 140

      120

      20

      被除數的前兩位不夠除怎么辦?

      借助小棒嘗試算一算。

      展示直觀圖,結合口算引導學生:4個30是120,商4。商寫在什么位置?

      練一練:

      20)140 50)280 80)565

      小結: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筆算方法是什么?

      先看被除數的前兩位,不夠除看前三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寫在哪一位上面。

      三、練習:

      1、板演:

      20)80 30)160 90)820 90)480

      2、p82 1、 2。

      四、總結:今天你都學會了什么?

      五、作業(yè):書后:第82頁2,第83頁1、2。

      第三課時 除數接近整十數的除法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84頁的例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四舍”“五入”的試商方法,正確的計算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知道在什么情況下需要調商,初步掌握調商的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的遷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學生經歷筆算除法試商的全過程,掌握試商的'方法。

      4、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認真計算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使學生學會用“四舍” “五入” 的試商方法,正確計算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

      教學難點:掌握試商的方法。

      教具媒體:圖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 )里最大能填幾?

      30×( )<75 40×( )<180

      2、在○里填上>或<

      35×4 ○ 138 42×5 ○ 230

      3、下面各題應該商幾?

      91÷20 84÷40 198÷20 215÷30

      二、探究新知

      1、 出示例2。

      (1)21本《作文選》要付84元。一本《作文選》多少元?

      問:怎樣列式?和昨天學習的除法題有什么不同?如何計算?

      提問:你能計算出84÷21等于多少嗎?是怎樣想的?學生討論。

      教師歸納:如果把除數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數來試商,就比較方便了。

      21最接近20,把21看作20來試商,這樣把84÷21轉化成84÷20,應該商幾?商寫在哪一位上?試商4。因為除數21,不是20,因此,商是否合適,還要看商與除數相乘的情況,可以在商的個位上先輕輕地寫上“4”然后把4與21相乘,看結果是否等于或小于84。因為21×4正好等于84,說明商4合適,這時將4寫清楚。

      反饋練習: 64÷21 68÷34 92÷23 引導學生觀察三道題的除數的個位數。

      提問:這三道題的除數的個位數分別是幾?你把它們看做多少來試商?你是怎樣計算的?

      歸納小結:當除數的個位是1、2、3、4時,把除數的個位數舍去,看作整十數來試商,試得的商和除數相乘,如果余數比除數小,說明試得的商是合適的。

      (2)王老師還有196元,要買39元一本的詞典,可以買多少本?還剩多少元?怎樣列式?怎樣想的?

      196÷39=5……1

      歸納:如果把除數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數來試商,就比較方便了。

      39最接近40,把39看作40來試商,這樣把196÷39轉化成196÷40,應該商幾?商寫在哪一位上?試4。因為除數39,不是40,因此,商是否合適,還要看商與除數相乘的情況,可以在商的個位上先輕輕地寫上“4”,不行再調商為5。

      學生試做:

      練習: 198÷23 215÷34 552÷63

      提問:你把各題的除數看作多少來試商?你怎么計算的?這三道題的調商過程有什么共同點?

      小結:用“四舍”或“五入”的方法,把除數看作整十數來試商,初商容易大,大了要調小(小了要調大)。

      三、鞏固練習:

      1、板演:46÷23 153÷51 300÷74 293÷31 294÷42 200÷63

      2、練習:書后2、3。

      四、總結

      1、這節(jié)課你學習了什么新知識?

      第四課時 除數不接近整十數的除法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85頁的例3。

      教學目標:。

      1、學生學會把除數看作是15、25的特殊數進行試商的方法。

      2、掌握靈活試商的技巧,提高試商速度。

      3、使學生經歷筆算除法試商的全過程,能靈活地試商。

      4、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認真計算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掌握把除數看作是15、25的特殊數進行試商的方法。

      教學難點:采用靈活試商的方法進行試商計算。

      教具媒體:圖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15×2=15×3=25×4=15×4=15×5=25×8=

      2、筆算:326÷81294÷58721÷83

      (講述試商的方法和計算的過程。)

      3、這節(jié)課繼續(xù)學習筆算除法。板書課題:筆算除法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4:學校禮堂每排有26個座位,四年級共有140人,可以坐滿幾排?還剩幾人?

      讀題,理解題意,怎么列式,如何計算?

      140÷26=5……10

      (1)學生試做,匯報作法。

      (2)可以用五入的方法,把26看作30,算的對嗎?幫助檢查一下?

      如何驗算有余數的除法?

      問:還可以怎么試商?

      (3)可以把26看作25,用口算試商,5個25是125,接近140,所以商5。

      (4)把24、25、26都看作25來試商。

      2、練習:把24、25、26都看作25試商。

      225÷25114÷24208÷26135÷15128÷16

      三、鞏固練習

      1、在()里最大能填幾?

      15×()<6525×()<12425×()<95

      15×()<12426×()<15016×()<100

      2、計算:405÷15192÷24728÷26496÷14

      四、總結:在做計算的時候,可以將14、15、16和24、25、26看作15、25來進行試商,提高試商速度。

      第五課時 商是兩位數的除法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89頁的例題4。

      教學目標:

      1、學習商是兩位數的除法,總結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計算方法。

      2、鞏固除法的估算及驗算方法。

      3、使學生經歷筆算除法計算的全過程,掌握兩位數除法的筆算方法。

      4、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認真計算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商的位置。

      教學難點: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計算法則。

      教具媒體:圖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商是幾位數?為什么?

      4)9484)348

      二、新授:

      1、出示例4:

      (1)學校共有576名學生,每18人組成一個環(huán)保小組,可以組成多少組?問:怎樣列式?

      除數是兩位數,先看被除數的前幾位試商?

      57比18大,18除57個十,商幾個十?“3”應寫在哪一位的上面?

      第一次商后余3比18小,說明商3合適。余3是3個十,下步該怎么辦?

      問:這道題的商是幾位數?商是多少?觀察每次商后的余數,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豎式略)

      練一練:805÷23826÷591487÷47

      總結:怎樣計算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

      從被除數的高位數起,先看被除數的前兩位;如果前兩位比除數小,就要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商就寫在那一位的上面;余下的數必須比除數小。

      (2)十月是學校環(huán)保月,共收集了930節(jié)廢電池,平均每天收集廢電池多少節(jié)?

      問:怎樣列式?如何驗算?

      2、比較一位數除法與兩位數除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練習,先估算商大約是多少,再計算。2293÷349588÷28獨立完成訂正

      三、鞏固新知:

      1、練習十九1根據試商的情況,很快找出準確的商

      2、直接說出下面各題該商幾?60÷15175÷25288÷24234÷26384÷16775÷25

      3、筆算第91頁6。

      四、小結:這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有什么收獲?

      第六課時 商的變化規(guī)律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93頁例題5。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觀察,能夠發(fā)現(xiàn)并總結商的變化規(guī)律。會靈活運用商的變化規(guī)律。

      3、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語言表達數學結論的能力。

      4、使學生經歷引導學生思考發(fā)現(xiàn)商的變化規(guī)律的過程,靈活運用商的變化規(guī)律。

      5、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并總結商的變化規(guī)律。

      教具媒體:圖片。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安排老猴子分桃子的故事。

      1、8個桃子分2天吃完,16個桃子分4天吃完,32個桃子分8天吃完,64個桃子分16天吃完。(將數字板書在黑板上)

      2、提問:老猴子運用了什么知識教育了小猴子?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一下。

      二、探究新知

      1、提問:觀察數字,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你怎么知道的?

      學生說方法,教師板書。8÷2=416÷4=432÷8=464÷16=4

      2、我們分別用第2、3、4式與第1個算式進行比較,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被除數、除數分別都乘以一個相同的數。(擴大)

      3、教師帶領學生分別比較。

      4、提問:誰能給我們總結一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5、學生討論,并發(fā)現(xiàn):在除法里,被除數、除數同時擴大相同的倍數,商不變。(教師板書)

      6、提問:為什么說是“同時”,“相同”?可以舉例子來證明。

      7、我們分別用第1、2、3式與第4個算式進行比較,你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

      被除數、除數分別都除以一個相同的數。(縮小)

      8、通過觀察,誰能再給我們總結一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在除法里,被除數、除數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商不變。

      板書課題:商的變化規(guī)律

      三、總結:

      1、提問:通過觀察,我們發(fā)現(xiàn)了除法里有商的變化規(guī)律,那么誰能說說你覺得這個規(guī)律需要我們注意的有哪些?

      2、你們看我這樣寫對嗎?為什么?48÷12=(48×0)÷(12×0)讓學生判斷。

      四、鞏固練習:書p94、1(填空),書p942(填空),書p943、4。

      五、總結:在運用商的變化規(guī)律時,一定要注意什么?(“同時”,“相同”。)

    數學四年級上冊教學設計7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角的度量》第二課時。

      二、【教學理念】

      在教學過程中,我始終堅持新課標的理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以發(fā)現(xiàn)和發(fā)展學生的思維為目標,以學生的好奇心為突破口,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通過質疑、解疑過程,最大限度地給予學生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主動獲取知識和應用知識的.能力。另外通過一系列形式多樣的練習,使課堂教學呈現(xiàn)出多樣性、趣味性,讓課堂教學充滿活力。

      三、【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的自主觀察認識量角器,知道角的度量單位,會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數。

      2、通過自主探索和合作學習,學會正確使用量角器量角,并讀出度數。

      3、通過一系列的觀察、操作活動,知道角的大小與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與兩邊的長短無關。

      4、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以及主動參與學習、勇于探究的能力。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量角器,并正確使用量角器。

      難點:正確使用量角器量角以及正確讀出角的度數。

      五、【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活動時間教學活動設計意圖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出示簡筆畫、激趣引入2分鐘出示簡筆畫:

      問:同學們,大家從這兩幅簡筆畫中發(fā)現(xiàn)了什么?

      ∠1和∠2誰大,大多少?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角的度量”(板書課題)。學生仔細觀察后匯報:

      ①我發(fā)現(xiàn)圖中兩個人分別在跑和站立;

      ②我發(fā)現(xiàn)有我們上節(jié)課剛學過的線段和角,還有圓形;

      ③我發(fā)現(xiàn)它的手和腳是由銳角、直角或鈍角組成的。根據小學生喜歡簡筆畫的特點,通過簡潔生動的簡筆畫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自主探究,認識量角器10分鐘那么量角用什么工具呢?(量角器)

      1、認識量角器

      請大家仔細觀察自己的量角器,認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在小組里交流。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中心點、0刻度線、內外刻度)

      看著量角器,你想對發(fā)明量角器的人提些什么問題呢?

      2、建立1°角的概念。

      讓學生看書,自學1°的概念,并根據學生回答板書(1度)(課件演示1°角)

      3、認識幾度角。

      從一邊的0°刻度線起移至30°處,問:這是多少度的角?你是怎么知道的?

      問:量角器上有兩個刻度30°、150°,(課件閃爍)你認為應該讀哪個才正確,為什么?

      從一邊的0°刻度線起移至150°處,問:這又是多少度的角?(課件出示)

      小結:

      現(xiàn)在我們已經熟悉了量角器的特征,這些特征在量角的大小時有些什么作用呢?下面我們來試著用量角器量這兩個角。

      同學們趕快動手吧。

      學生仔細觀看,合作研究量角器。

      學生匯報研究結果:

      量角器中間有個空心點,邊上有許多刻度線,還有許多數字……

      學生自由提問(教師適時啟發(fā))

      學生看書學習:量角器把1個半圓平均分成180份,其中一份所對的角就是1度角。

      學生可能回答30°角或150°角

      學生開始討論,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最后應得出:這個角是銳 請點擊下載Word版完整教案: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角的度量》教學設計二教案《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角的度量》教學設計二》

    數學四年級上冊教學設計8

      一 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屏幕播放“小鴨子過生日”的片段,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導入新課。

      二 自主探究、獲取新知。

      1 一年有四個季節(jié)(春夏秋冬),每個季節(jié)包括3個月,你知道春季包括哪幾個月嗎?由學生推測夏 秋 冬各包括哪幾個月。

      2 悄悄地告訴同桌你的生日在哪個季節(jié)里。

      3 老師想知道每個季節(jié)里有多少人過生日,用什么方法 呢?你能幫助老師嗎?

      (1) 先獨立思考。

      (2) 把你的想法說給小組的同學聽。

      (3) 小組間交流調查方法。

      4 讓學生調查全班同學每個季節(jié)過生日的.人數。

      5 師:同學們幫助老師想出了這么多的調查方法,很快知道了全班同學在每個季節(jié)里過生日的人數情況,你們真是太出色了!好,請同學們把調查的結果在書中涂一涂吧!生動筆涂色。

      6 展示一名學生方格圖,請大家觀察一下,這是我們全班 同學在每個季節(jié)里過生日的人數情況,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或想 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嗎?

      7 根據分析結果,進行預測和判斷。(請大家猜一猜老師的生日會在哪個季節(jié)里,為什么?)

      8 小結

      三 應用新知、拓展提高。

      1、小貓釣魚

      出示四只小貓及釣到的條數

      (1)生觀察后,動筆涂一涂每個小貓釣到幾條魚。

      (2)涂后說一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師生交流

      2、 發(fā)給每個學生星期一至星期日的統(tǒng)計表,回家調查一下一個星期你家扔掉多少個塑料袋。

      并涂一涂(下次匯報)

      四 延伸結束。

      板書設計:

      生 日

      ( 三 四 五月) 春

      (六 七 八月) 夏

      (九 十 十一月)秋

      (十二 一 二月)冬

    數學四年級上冊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經歷認識梯形的底和高的意義和畫高的全過程,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

      2.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提高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理解平行四邊形的特征以及梯形底和高的意義并會畫梯形的`高。

      教具準備:圖形,剪子。

      教學過程:

      一、動手操作 感受新知

      1.平行四邊形的特性。

      同學們已經學過三角形,知道三角形具有穩(wěn)定性的特性,那么平行四邊形有什么特征呢?

      (1)教師演示。教師拿出一個用四根木條釘成的長方形,兩手捏住長方形的兩個對角,向相反方向拉,觀察兩組對邊有什么變化?拉成了什么圖形?為什么沒有變?

      (2)動手操作。學生自己把準備長方形框拉成了平行四邊形,并動手測量一下兩線對邊是否還平行。

      (3)歸納。根據剛才的實驗、測量,引導學生概括出:平行四邊形具有不穩(wěn)定性。

      (4)對比。三角形具有穩(wěn)定性,不容易變形;平行四邊形與三角形不同它容易變形,也就是不穩(wěn)定性。

      你能舉出例子日常生活中應用平行四邊形容易變形這一性質的應用嗎

      二:探究新知

      1.學習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

      (1)認識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

      (2)找出相對應的底和高。

      (3)畫平行四邊形的高。

      教師講解后,學生動手畫高,72頁“做一做”第2題。73頁1題。

      2.認識梯形各部分名稱。

      1) 結合圖說明,說一說梯形個部分的名稱。

      提問:梯形的高是從哪一邊到哪一邊的垂線?高能不能畫在腰上?

      完成72頁做一做2,73頁1題 。在梯形中試畫高。總結:梯形的高只能從互相平行的一組對邊中任意一條邊上的一點,向它的對畫垂線。

      再想一想,你怎樣區(qū)分梯形的底和腰呢?

      在學生思考的基礎上,再次強調:梯形的底和腰是根據對否平行來區(qū)分的。

      2)認識等腰梯形。

      (1)小組研究:每組一個等腰梯形,研究它的特點。

      (2)小組交流匯報。

      對折后兩腰相等,并且重合。用尺子測量后,也同樣得到兩腰相等的特征。

      (3)概括。兩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三、鞏固練習

      1、73頁2題,在點子圖上畫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分別畫出它們的高。

      2、73頁3題。剪一剪。

      在平行四邊形紙上剪一刀,使剪下的兩個圖形都是梯形。

      在梯形紙上剪一刀,使剪下的兩個圖形有一個是平行四邊形。那么另一個圖形是什么形呢?

      四、課堂小結:

      你對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學習有什么收獲和體會?

    數學四年級上冊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在已有的條件下,經過籌劃、安排,選擇一個最好的方案,找到解決問題的最優(yōu)策略,發(fā)展優(yōu)化意識,初步體會運籌思想和對策論方法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與價值。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從成語故事“田忌賽馬”抽出本質的要素來構造數學模型,尋求一個跟決策者“田忌”的目標有關的解決方案;探索找到解決方案的結構,并找到系統(tǒng)的探索過程;從可行方案中尋求系統(tǒng)的最優(yōu)解法。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感受到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使學生受到數學思想方法的熏陶,形成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與欲望,逐步發(fā)展數學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體會對策論方法在實際中的應用,能從多樣化的方案中,選出最滿意的方案,實現(xiàn)方法最優(yōu)化。

      【教學背景分析教材分析】:

      本節(jié)內容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數學廣角”中例4的教學內容————探討田忌賽馬中的數學問題。在這之前,人教版已經學過搭配和排列的有關知識,而且對可能性大小有了初步的認識。本課主要是通過“田忌賽馬”的實例,綜合應用解決實際問題,對排列知識的鞏固應用,

      人教版教材在三年級初步接觸了有關可能性大小的知識,一些有關排列的知識,本單元主要是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實例,讓學生嘗試從優(yōu)化的角度在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案中尋找最優(yōu)的方案,初步體會對策論方法在解決問題中的運用以及對策論方法在解救問題中的運用。本課則以戰(zhàn)國時期“田忌賽馬”的故事作為的教學素材,初步體會運籌思想和對策論的方法在實際中的應用。

      學生情況分析:

      “田忌賽馬”是一個經典的應用“運籌”的故事,80%的學生對這一故事應經有了了解,但僅僅是聽過這個故事,并不是從數學的角度去理解的,而本課就是想通過這個故事讓學生從數學的角度重新審視這個故事,體會對策論方法和運籌思想在實際中的應用。

      我的思考:

      數學,絕不是解決幾個數學問題。數學教學,也不是僅僅教學生學會解題。數學教學的價值體現(xiàn)在對人的思維能力的發(fā)展上,體現(xiàn)在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上。怎樣能讓每一位學生體驗“數學思想方法”?這是我在教學“田忌賽馬”時思考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通過比較撲克牌大小,了解基本應對規(guī)則。

      1.游戲引入:比點數大小,一對一PK。

      (1)紅牌分別是10、7、4;黑牌分別是3、2、1,比較雙方點數的大小。

      師:這就說明,紅牌和黑牌雙方大小懸殊明顯,勝負分明。

      (2)紅牌不變,黑牌變?yōu)?、6、3,再次比較。比賽的結果會是怎樣?說說你的理由。

      2.拋出問題,突破定勢。

      師:紅10與黑9比,紅7與黑6比,紅4與黑3比。這是雙方對局的一種方法,請同學們想一想:

      (1)還有沒有其它的應對策略?一共有幾種?

      (2)在不同的比較過程中,黑牌是不是一定沒有機會獲勝?

      師:請同學們把不同的應對策略都填在表格中,如果有困難可以同桌交流。

      學生活動。

      通過第二次比較大小,引出與“田忌賽馬”相同模型的數據,并且讓學生突破根據撲克牌上下位置一一比較的定勢,如紅牌10可以和黑牌任意一張牌比較大小。

      二)在數學活動中體會策略的多樣性,初識取勝的應對方法。 1.分層反饋,感受應對策略的多樣及思維的有序。

      (1)反饋不完整的`、無序的方案,突出每一局的比較結果及最后的獲勝方。師:這位同學寫了三種方案,我們來看看分別是哪一方取勝?(教師指這紅、黑方的點數,學生一一判斷,三局中黑方、紅方分別贏了幾次?)(2)反饋有序思考的完整方案,引導體會優(yōu)勢。出示學生作品,

      師:請這位同學介紹他的方法。

      師:同學們聽懂了嗎?他的方法有什么地方值得我們借鑒?

      2.初步感受黑牌(弱隊)取勝的策略。

      師:我們發(fā)現(xiàn)當紅牌分別出10、7、4時,黑方一共有6種應對方案。請看表格,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師:是的,一看紅、黑牌的點數,覺得紅方要比黑方大一些,但現(xiàn)在看來,黑方還是有取勝的可能,想一想,這種取勝的方法有什么高明之處?

      師:剛才我們是怎樣找到這種高明的方法?

      學生回答后總結:把解決問題的所有可能性一一找出來,并從中找到最好的策略,這是數學中一種很重要的方法。(課件出現(xiàn))

      (3)多次體驗,探究黑牌取勝的條件。

      1.調換一張黑牌,保證黑方有取勝的可能。

      師:黑牌9、6、3應對紅牌10、7、4,也有取勝的可能,如果允許黑方變換一張牌,那黑方能否在比賽中還能有獲勝的可能?你準備怎么換?

      2.同時變小三張黑牌,保證黑方有取勝的可能。

      師:剛才把一張黑牌變小,依然有取勝的可能,現(xiàn)在如果把三張黑牌都變小,并且要盡可能小,使黑牌還有可能取勝,你們覺得三張黑牌分別可以是幾?可以怎樣對局?想好后,請?zhí)钤谙旅姹砀駜取#▽W生活動)

      3.初步提煉取勝的條件。

      師:請同學思考,要使黑方在比賽中有獲勝的可能。你認為黑方要具備哪幾個條件?

      4.師生比賽,進一步完善取勝的策略。

      師:老師想和同學們挑戰(zhàn)一下,我是紅方10、7、4,你們是黑方8、5、1,你們能贏嗎?

      小結:剛才的兩組牌,黑方實力稍遜,但應用策略還是能以弱勝強。

      (四)介紹故事“田忌賽馬”,內化對策略的理解。

      1.課件出示故事“田忌賽馬”,讓學生說說田忌的應對方法。第一場第二場第三場齊王上等馬中等馬下等馬田忌下等馬上等馬中等馬獲勝齊王田忌田忌

      2.請學生用成語或是諺語來說說“玩牌游戲”和“田忌賽馬”的共同點。

      (5)應用策略,解決問題。

      1、爭當優(yōu)秀教練員。

      2、說一說,田忌賽馬這種策略在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可以應用?

      (6)課堂總結。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數學四年級上冊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會正確讀、寫多位數,并能比較數的大小。

      2、能用萬、億為單位表示大數。

      3、能根據實際問題的需要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教學重點:會正確讀、寫多位數,并能比較數的大小。

      教學難點能根據實際問題的需要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教學過程:

      一、多位數的讀、寫的練習

      練習一第1題:先回顧計數單位的順序,再根據書中的數據說說它們是幾位數,最高位在什么位上,并進行讀、寫。

      二、多位數的改寫

      練習一第2題:先復習多位數的不同數位上數字的`不同意義。再進行數的改寫。

      三、讀寫游戲。

      同桌間進行的游戲:第1步一個同學讀數,另一個同學根據所讀的數寫數,經過幾次讀數,兩人可交換角色;第2步一個同學寫數,另一個同學根據所寫的數讀數,然后交換角色進行。在同桌練習的基礎上,可選派代表在全班進行比賽,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四、多位數比大小

      做第4題:完成后說說比較的方法。

      (一)組數游戲:

      請每個同學準備一些數字卡片;然后請學生代表提出組數的要求,根據要求每個同學都擺一擺;接著,選擇一部分學生所擺的數,供全班觀察討論。

      (二)有關近似數的練習

      討論括號內的數字有幾種可能性,分析哪些是“五入的”,哪些是“四舍的”。

      板書設計:

      練習一

      級萬級個級千百十億千百十萬千百十個

      億億億

      萬萬萬

      1 3計數單位

      8 2 0 0一千三百八十二萬0 0

    數學四年級上冊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讓學生經歷探索三位數乘兩位數計算方法的過程,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能力目標:讓學生通過兩位數乘兩位數到三位數乘兩位數知識的遷移,感受數學知識和方法的內在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遷移類推的能力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與態(tài)度目標:讓學生獲得運用已有知識解決新的計算問題的體會,體驗成功的愉悅,進一步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探索并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乘法的方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

      讓學生理解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中用第二個因數十位上的數去乘第一個因數,積的末尾應寫在什么位置上。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同學們,車白泥小學一年一度的計算大賽即將開始,你們有信心贏得比賽嗎?

      一、賽前熱身

      1、牛刀小試

      哪兩位同學愿意請戰(zhàn)?

      白板出示豎式筆算:24×12= 19×12=

      同學們說一說計算方法,豎式計算乘法要注意哪些問題?

      2、脫口而出

      口算怎么又快又準確的.得出答案呢,能分享一下你的計算秘籍嗎?

      如果是142X12這樣的三位數乘兩位數,又該怎么算呢?

      板書課題:三位數乘兩位數

      請同學們以同桌為小組,開展合作學習,動筆試一試……

      指導并指名學生匯報,參照兩位數乘以兩位數的計算方法,計算三位數乘與兩位數時,需要注意哪些問題?你能說一說嗎?

      團結協(xié)作的力量無窮大,看來,這個賽前熱身對同學們來說,真的是小菜一碟,接下來的項目你們還敢繼續(xù)挑戰(zhàn)嗎?看招。

      二、東想西算

      情境導入:

      (白板出示)

      普者黑風景區(qū)位于文山州丘北縣境內,風景優(yōu)美,景色宜人,是國家5A級景區(qū)。這不,家住廣州市的李桐和爸爸慕名而來。

      1、白板出示題目:火車行駛了12小時,每小時行駛195千米。廣州市到普者黑景區(qū)有多少千米?

      2、你想怎么列式? 195×12=(千米)

      3、195 X 12,怎樣來計算?

      (1)你能運用估算知識猜一猜嗎:廣州市到普者黑景區(qū)大約有多少千米?說一說你的想法?

      (2)你能用豎式計算出準確答案嗎?試著做一做,在計算時,想一想這道題與142 X12相比較,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①學生獨立思考,自己試著在練習本上算一算。嘗試算出195×12的結果,并對照估算的情況,算一算估算值與準確值的誤差是否合乎實際。

      ②巡回指導,特別關注計算有困難的學生。

      ③交流匯報、歸納解題策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4、學生互相說算法。

      5、你想提醒大家筆算時要注意那些問題?(引導學生說出做題過程中的易錯點)

      6、驗算。你會驗算嗎?你有沒有什么好的想法愿意和同學們分享?

      三、計算接力賽----誰是計算大王

      接下來這個項目就對我們班同學團結協(xié)作能力的考驗了,要贏得此項比賽,就要有賴于同學們的默契合作了。我們即將選出六位驍勇善戰(zhàn)的計算能手來出戰(zhàn)。

      結論:仔細觀察上面的各道算式,想一想:三位數乘兩位數積是( )位數或( )位數。

      四、加時賽:

      1、134×12176×47 425×36237×82

      2、文山市思源實驗學校平均每個班有32人,共有116個班,思源實驗學校一共有多少人?

      通過我們全班同學的努力,我們贏得了此次比賽的勝利,恭喜同學們!

      五、課堂總結,學以致用

      回顧一下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想和大家分享嗎?

    數學四年級上冊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認識線段、直線和射線,知道線段、直線和射線的區(qū)別。進一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含義,能用角的符號表示角。通過“畫一畫”、“數一數”等活動,使學生感悟:經過一點可以畫無數條直線,從一點出發(fā)可以畫無數條射線,經過兩點只能畫一條直線。

      2.過程與方法:

      利用課前自主學習、課件直觀教學及學生小組學習相結合的方法,使學生體會和感受事物間相互聯(lián)系和變化的觀點。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操作以及抽象、概括的能力。

      【學情分析】

      線段和角是學生已學知識,在學生學習長度單位和角的初步認識時,已會直觀描述它們的特點,而在日常生活中學生也已經對直線、射線和角有了一定的認識,只是沒有形成系統(tǒng)的知識,所以通過自學完全能夠掌握其簡單的特點,但線段、直線、射線三者之間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屬于難點,還需要老師通過比較、觀察、操作的活動并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進一步引導,因為數學中的有些知識畢竟是抽象的。

      【重點難點】

      掌握直線、線段、射線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掌握角的特征,理解角的形成。

      【教學活動】

      師: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接觸過許多線,線段、直線、射線。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認識一下它們。(教師板書課題)

      (一)自學反饋

      1.通過自學學習,你學會了什么?

      2.還記得什么是線段嗎?

      3.練習:哪些比賽項目的路線是線段(鐵人三項、公路自行車、游泳、100米跑)。

      4.在作業(yè)紙上畫出一條線段。你知道什么是直線和射線嗎?

      【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二)探究新知

      教學直線和射線

      1.認識射線

      (1)教師拿出手電筒將手電筒的光線射到教室的墻壁上。

      提問:墻壁上的亮點與燈泡之間的光線可以看成什么?(線段)為什么?(預設學生根據線段的特征回答)

      (2)將手電筒的光線射向天空。

      提問:要是我們把光線射向天空,現(xiàn)在這條光線有什么特點?

      預設:學生用不同的詞語描述光線的特點,如:光線從燈泡射出,一直射向無窮遠處,沒有盡頭。

      是的,我們用這條線來表示光線,這條線有什么特點呢?

      預設:它只有一個端點,在燈泡這里,并且向一端無限地延伸,延伸到無窮遠處。

      那我們能量出它的長度嗎?

      預設:不能,因為無限延伸到遠處,有無限長,所以不能測量。

      師總結:像這樣只有一個端點,可以向一端無限延伸的線,我們把它叫做射線。(板書:射線)

      (3)注意射線的特點并要求學生畫出射線

      剛才我們已經畫了線段,現(xiàn)在你能畫一條射線嗎?(學生在作業(yè)紙上畫)

      (展示學生作品)畫得對嗎?說說你是怎樣畫的?

      (4)進一步認識射線的特征

      看老師是這樣畫的,(延伸線段的一個端點,畫成了射線)你覺得這是一條射線嗎?

      (5)說說射線和線段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6)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射線?

      2.認識直線

      現(xiàn)在請大家仔細看黑板,剛剛把線段的一端無限延伸,得到了射線。那要是把線段的兩端都延伸開來,你覺得這條線,有什么特點?

      師總結:像這樣沒有端點,可以向兩端無限延伸的線,在數學上我們就叫它直線。

      剛才我們已經畫了射線,現(xiàn)在你能畫一條直線嗎?

      3.快樂猜一猜。現(xiàn)在我們已經認識了這些線,現(xiàn)在我們做一個快樂猜一猜的小游戲。

      無始無終,打一條線的名稱。

      有始無終,打一條線的名稱。

      有始有終,打一條線的名稱。

      4.比較直線、射線與線段。現(xiàn)在大家對這些線都能區(qū)分開了嗎?

      (1)判斷下面的圖形哪些是直線、射線、線段。

      (2)分組合作交流,討論線段、射線、直線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我們能夠很輕松地判斷這三種線,那你知道它們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嗎?下面以4人為一小組,展開討論,完成表格。

      區(qū)別

      聯(lián)系

      名稱

      圖形

      端點個數

      延長情況

      線段

      射線

      直線

      找學生在電子白板中完成表格的填寫,全班交流。

      (3)課件運動動態(tài)畫出線段、射線、直線。(射線是直線的一部分,線段是射線的一部分,線段是直線的一部分。)

      5.探究規(guī)律

      (1)下面我們來進行一個小小的競賽:在10秒內之內,從一點出發(fā)畫射線,開始!

      如果給你足夠的時間,猜猜你能畫幾條?(很多條,畫也畫不完)所以從一點出發(fā)可以畫多少條射線?

      師總結:從一點出發(fā)可以畫無數條射線。

      (2)我們再進行一個小小的競賽:在10秒之內,經過一點可以畫多少條直線,開始!

      得出結論:經過一點可以畫無數條直線,經過兩點只能畫一條直線。(兩點確定一條直線)【注重動手操作、合作交流,讓學生親歷探究獲取知識的過程,體驗成功學習的快樂,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

      (三)完善角的認識

      1.通過“畫一畫”理解角的概念

      我們知道了從一點出發(fā)可以畫無數條射線,下面請大家從A這點出發(fā)畫兩條射線,看一下是什么圖形。(生在黑板上從一點出發(fā)畫兩條射線)。

      大家發(fā)現(xiàn)是一個角。那你能講一下什么樣的圖形叫做角?從一點出發(fā)的每兩條射線就組成了一個角。

      2.角的各部分名稱

      這一點A就是角的什么?這兩條射線又是角的什么?

      3.角的符號表示

      (1)為了區(qū)別不同的角,我們還可以給角編上號,一般用數字或字母表示。如角1、角A。(師在黑板上標出角)

      為了書寫方便,我們通常用一個符號“∠”來表示角。∠1或∠A(板書并指導學生怎么讀)。

      大家觀察一下,與以前學過的哪個符號很相似?它們又有什么不同?(跟小于號“<”比較)

      (2)學生表示角

      在你們剛畫好的角上,標出角,再用符號表示角。

      (四)課堂反饋

      1.數一數,下圖中各有幾個角?

      2.判斷下面說法是否正確?

      (1)直線比射線長。()

      (2)從一點引出兩條射線所組成的圖形叫做角。()

      (3)經過一點可以畫無數條直線,經過兩點也可以畫無數條直線。()

      3.一天淘氣和笑笑在聊天,淘氣說:“我畫了一條2厘米長的直線,4厘米長的

      射線,6厘米長的線段。”笑笑就忍不住捧腹大笑。你知道笑笑為什么笑嗎?

      【活動總結】

      總結評價,強化目標

      1.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你都學會了哪些知識?

      2.你采用的什么方法來學習的?

      3.你的表現(xiàn)如何?

      【結束語】

      學知識就像我們今天學習的一條射線和直線,是可以無限延伸的,只要善于學習,知識是可以日益增長的。

      【板書設計】

      略

    數學四年級上冊教學設計14

      教學內容:

      課本第66頁至67頁教學內容及第67頁“課堂活動”中的第1、2、3題。

      教學目標:

      1、認識平角的周角,初步建立平角和周角的概念。

      2、進一步認識銳角、直角和鈍角,并建立銳角、直角和鈍角的概念。

      3、認識直角、平角、周角之間的關系。

      4、通過拼一拼、量一量、剪一剪、轉一轉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操作、觀察、抽象概括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認識平角和周角。

      教學難點:

      認識周角。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師:我們已經認識過的角有哪些? 指名回答,引導學生回憶認識過的角:直角、銳角和鈍角。 師:你們以前是怎樣辨別直角、銳角和鈍角的? 教師指名回答,引導學生回憶。 師: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認識一些特殊角,深入認識直角、銳角和鈍角。(板書課題)

      二、探索新知

      1、建立直角的的概念。

      讓學生用量角器量一量三角尺直角的`度數,學生量完后,請幾個同學匯報得數,通過交流,引導學生認識:一個直角是由90°。

      2、認識平角,建立平角的概念。

      (1)認識平角。

      課件演示把兩個三角尺的直角拼起來的過程。 課件演示后,讓學生也按課件演示的過程把兩個三角尺的直角拼起來,并看一看,議一議。 教師指出:把這兩個直角拼起來可以組成一個新的角。(課件閃現(xiàn)新角的頂點和兩條邊) 師:這個角有什么特征? 指名回答。 教師指出:像這樣,兩條邊在同一條直線上的兩個角是平角。(課件閃現(xiàn)下圖)

      (2)認識平角和直角的關系。

      師:一個平角是多少度你知道嗎?你是是怎么得到的? 指名口答。 通過交流,引導學生認識:1平角=2直角,1個平角是180°

      3、建立銳角、鈍角的概念。

      (1)測量。

      讓學生用量角器量出課本第66頁下半部分的三個角的度數,并記錄下來。 指名匯報時,先讓學生說一說這三個角分別是什么類型的角,再讓學生匯報量的結果。

      (2)議一議。

      讓學生在小組內議一議:圖中左右兩邊的角與中間的直角有什么不同。

      (3)交流歸納。

      小于90°的角是銳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是鈍角. 教師說明:大于180°的角不是鈍角.(如181°、200°、220°就不是鈍角)

      (4)練習。

      (課件出示) 把下面各度數所表示的角進行分類。

      93° 45 ° 87 ° 99 ° 145 ° 170 ° 181 ° 90 °

      4、認識周角,建立周角的的概念。

      (1)認識周角。

      課件演示一條射線繞著它的端點旋轉一周組成角的過程。 教師指出:一條射線繞著它的端點旋轉一周所成的角是周角。 讓學生觀察后,指名說一說周角有什么特征?

      (2)認識周角、平角、直角三者之間的關系。

      師:你知道一個周角是多少度嗎? 引導學生推算。

      1周角=( )平角=( )直角 。

      1周角=( )度

      三、操作活動

      指導學生完成“課堂活動”中的第1、2、3題。(課件依次出示3道題)

      四、全課小結

      讓讓學生談自己學習的收獲。

      五、作業(yè)

      練習十三第1、2、3題。

    數學四年級上冊教學設計15

      設計說明

      “商的變化規(guī)律”是在學生掌握“積的變化規(guī)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學時引導學生由乘法中積的變化規(guī)律類推出除法中商的變化規(guī)律是本節(jié)課的關鍵。因此,本節(jié)課的設計主要體現(xiàn)以下兩個特點:

      1、緊抓學生知識的增長點,將學生的知識和能力有效延伸。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已有的“積的變化規(guī)律”的知識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教學例8向學生滲透函數思想,同時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和概括能力。讓學生在初步感知被除數、除數、商之間存在著變化規(guī)律的基礎上,抓住這個知識的增長點,然后從單純的算式計算延伸到算式內部、算式之間的聯(lián)系,擴大學生的'知識范圍。最后探究商的變化規(guī)律,使學生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經歷發(fā)現(xiàn)數學規(guī)律的一般過程。

      2、重視合作交流,實現(xiàn)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起到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作用。學生在與同學合作交流時主動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同時接受同學的批評與建議,和同學一起探討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既與他人分享了學習成果,又體驗了合作的快樂,為達到會學、樂學和創(chuàng)造性學習的境界奠定了基礎。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畫有表格的紙

      教學過程

      ⊙情境激趣,揭示新知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帶大家一起去數學王國的游樂園玩一玩。(課件出示游樂園的情境圖)游樂園里有很多有趣的知識,也蘊涵很多規(guī)律,要想獲得知識、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同學們就要運用自己的智慧,你們有信心嗎?

      設計意圖: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創(chuàng)設一幅生動形象的游樂園的情境圖,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

      ⊙探究體驗,建構新知

      1、探究除數不變時,商隨被除數的變化而變化的規(guī)律。[課件出示教材87頁例8中的(1)題]

      (1)課件出示導學要求。

      ①什么變了?什么沒變?

      ②商隨著誰的變化而變化?怎么變的?

      ③它們的變化有規(guī)律嗎?

      (2)學生觀察,小組內討論交流。

      (3)匯報討論結果。

      除數不變,被除數乘幾(或除以幾),商也乘幾(或除以幾)。

      2、探究被除數不變時,商的變化規(guī)律。

      (1)我們再來觀察教材87頁例8中(2)題的算式,什么變了?什么沒變?(被除數不變,除數和商變了)

      (2)觀察、比較,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引導學生按照下列方式進行觀察。

      ①從上到下觀察被除數、除數、商。

      ②從下到上觀察被除數、除數、商。

      (3)學生自由交流,相互補充。

      (4)師總結:被除數不變,除數乘幾(或除以幾),商反而除以幾(或乘幾)。

    數學四年級上冊教學設計1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實際測量充分感知四邊形內角和為360度這一規(guī)律。

      2.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動手測量,使學生經歷充分感知四邊形內角和為360度這一規(guī)律的全過程,并滲透歸納、猜想和驗證的數學思想。

      4.使學生感悟到數學的神奇和奧妙,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難點:

      感知四邊形內角和是360度這一規(guī)律。

      教具準備:量角器。

      教學過程:

      一、動手操作 引發(fā)探究

      師: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來研究四邊形。

      板書課題:平行四邊形和梯形。

      二、探究新知

      展示一個平行四邊形,請學生用量角器測量一下每個角的度數。再把四個角的度數相加,是多少度呢?這是一個四邊形,其他的四邊形是什么情況呢?

      小組研究,總結規(guī)律:

      1.組內分工測量75頁8題中的'每個四邊形的各個角的度數。

      2.匯總填表75頁9題。

      3.共同討論總結規(guī)律,全班匯報交流。

      出示圖形,小組內可再任意畫一個四邊形試一試。小結:任意一個四邊形四個角的度數之和都是360度。

      三、鞏固新知

      1.在表中適當的空格內畫“∨”。

      2.在圖中填寫合適的四邊形名稱。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

      五、作業(yè):

    數學四年級上冊教學設計17

      教學目的:

      1、讓學生認識毫升,知道?1升=1000毫升,會進行升和毫升的單位換算。

      2、在學生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養(yǎng)成認真,嚴謹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作風。

      教學重點:升和毫升的關系,以及對1毫升有正確的感知

      教學難點:對較小容器容量的估計。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準備:學生課前收集帶有“ml”或“毫升”單位的容器。各小組分別準備:水盆,50ml的量筒,500ml的量筒,1毫升的針筒,滴管,裝水的小量杯,裝有一升水的自制1升量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容器,一個小湯碗,一個上下粗細接近的玻璃杯。一塊小黑板,畫上7個小量筒。教師準備裝有一升水的量杯,200ml左右的茶杯,10ml的小杯。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喚醒升的概念

      1、提問:我們認識了一個新的單位“升”,誰能說說“升”是計量什么的單位?

      液體的多少?容器的容量

      2、比較引“毫升”

      指裝有一升水的量杯問;一升水,這個量杯的容量與1升比,正好是一升,還是少,還是多?

      分別出示200ml左右的茶杯和10ml的小杯問:這兩個容器的容量跟1升比呢?

      如果把這兩個容器內裝滿液體,這些液體的多少與1升比呢?

      談話:尤其是這個小杯里的液體比1升少得多,這時如果還用“升”作單位,升前面的數字會太小,記錄起來會很不方便。那么用什么單位會更合適呢?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一起認識“毫升”。(mL或ml)

      二、觀察實驗,體驗毫升的.概念

      1、感知1毫升。

      (1)認識1ml的針筒,抽1ml的水觀察

      (2)1ml的水注入滴管,數一數有幾滴。

      先講清實驗要求和注意事項(注入滴管時要先排出空氣,數時捏橡皮管要滿一點)

      每小組實驗兩次。

      匯報實驗結果

      小結:1ml的水大約是15滴左右。

      (3)介紹:邊長都是1cm的正方體容器,容量是1ml.

      (4)抽1ml的水放入手心中觀察。閉上眼睛在腦海里想象一下一毫升有多少。說說有什么感受。

      小結:1ml很少,毫升一般計量比較少的液體。

      (5)進行愛惜水的思想教育

      2、認識幾十、幾百毫升

      《毫升與升的認識》教學反思

      教學本課時,事先是聽了師傅上過后,自己再另外一個班上同樣的內容。在備課時,根據學生的特點某些方面做了相應的調整。這節(jié)課的重點是要建立毫升和升的量感,因此準備了教具:量杯、量筒、滴管和燒杯。

      首先談談滿意的地方:

      1、教學導入方面:使用情境導入,讓學生切身思考,使課堂頓時活躍。正值秋游回來,問學生你在旅途中口渴的時候,一下子能喝多少杯水?這是一個與切身體會的問題,因此課堂氣氛馬上活躍起來,大家都七嘴八舌討論。最后請了幾位學生回答,有些回答的很切實際,有些回答的很夸張,就當即讓學生評判一下:到底誰喝得多誰喝得少?自然而然讓學生感受到要比較誰喝得多誰喝得少,必須要有同樣的大小的杯子測量才能得到正確的結果。這時候有些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水杯中,有刻度是500ml,有的是450ml。之后我就說以樂扣杯500ml為例,你能喝這樣的幾杯?我們就能得出某些同學很能喝水。隨機提出問題,到底他能喝多少量的水,你知道嗎?因此我們測量水等液體時要有一個表示容量的單位,引出毫升和升。

      2、探究新知過程方面:知識點與現(xiàn)實生活緊密聯(lián)系,加強學生們的量感。先讓學生們猜一下1ml到底有多少滴?帶著這個問題,觀察我的操作。對于教具的使用,更加讓學生有更直觀的感知。PPT呈現(xiàn)生活中用ml為單位的實物,培養(yǎng)學生估算能力,猜猜一盒牛奶大致有多少毫升?等等生活中常見的物體。隨后,說說生活中還看到哪些是用毫升做單位的物體,進一步豐富學生對毫升的感受。之后通過毫升引出升,并且引出毫升和升之間的換算,這也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通過將1000毫升的有色液體倒入1升的量杯,讓學生感受1000毫升和1升是相等的。進而用1000毫升=1升來表示。進而更現(xiàn)實化,用500ml的樂扣杯表示1升的話,就是這樣子的兩杯水。然后展示教材中幾個容器的圖片,讓學生觀察猜測,下面的液體有多少?建立1升的量感中,更加的生活化。

      3、鞏固練習方面:練習層層遞進,由簡單到難,逐漸升華。首先是模仿練習,根據所給容器,填入升或毫升。其次是判斷題,對于生活中常見的容器,故意把升和毫升顛倒,再次鞏固對于毫升和升兩者之間的量感。之后是對于難點的突破,對于毫升和升兩者之間的換算的練習。最后是提高題,探討與之相關的實際應用題——搞促銷的問題,讓學生們先討論再思考。

      4、課堂總結方面:讓學生總結這節(jié)課的知識點。了解他們對于本節(jié)課掌握的情況。

      其次談談不足的地方:

      1、由于學生們對于教具演示過程的好奇,導致在我演示的時候,有很多后面的學生紛紛跑到講臺邊上觀看,導致紀律有點松散,一下子難以收回。課后我在想,借用投影儀等儀器,會不會效果好點,使全部學生都能看到量筒的刻度線等。因為學生的特點不同,這個班級的學生與師傅上課的班級學生相比,非常的活潑,所以他們一定要想方設法看到老師操作的每一步驟。所以我在這點上,考慮欠缺。

      2、在對于毫升到升的引導過程中,我個人覺得引導語還是不到位,PPT做得不夠好,導致上課過程中,一下子一起跳出兩者之間的換算。我再進行實驗,效果有點不佳,思路有點混亂。

      3、在對于提高題中,時間所剩無幾,我對于學困生的關注度不夠,還不知道他們掌握的如何。以至于在課后的練習中,還是有一部分同學對于搞促銷的問題還不是很能理解。

      本節(jié)課是在師傅的指導下進行上課的,因此上下來感覺還是很不錯的。特別是對于實驗這一塊,學生們都覺得很新穎,增加了數學課的趣味感,也使學生們更加感受到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廣泛性和實用性。

    數學四年級上冊教學設計18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上冊P112—114頁。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可以根據事件的具體情況,對事情的順序進行合理安排,以達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技能目標

      1.學會根據具體事件的情況,通過調整事件順序,合理安排時間。2.會畫簡單的事件流程圖。

      情感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孝敬長輩的思想感情。

      2.鍛煉孩子思維的條理性,培養(yǎng)整體考慮決定事件順序的習慣,和綜合思考的能力。

      教學重點:

      從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案中尋找出最優(yōu)方案。

      教學難點:

      學會根據具體事件的情況,通過調整事件順序,合理安排時間。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1、創(chuàng)設情境:(課件出示情境)

      星期六,李阿姨到小明家做客,他們之間發(fā)生了很多有趣的事,你們想不想去小明家看看?

      2、探究新知,掌握規(guī)律:

      (1)沏茶問題

      (課件)見了李阿姨,小明怎樣說?小明很有禮貌的請李阿姨坐下,還要給李阿姨沏上一杯熱茶。沏茶的步驟有是這樣的。

      (課件出示主題圖)(學生讀時間表)

      師:如果你是小明,怎樣安排這些事,使李阿姨能盡快喝上熱茶?一共要用多少時間?

      學生討論

      師:誰來說一說怎樣安排?為什么這樣安排?

      學生用卡片在黑板上展示時間安排

      板書:1+1+8+1=11(分)

      指出,這就是流程圖,下面要再寫出時間的計算。

      (2)總結方法:有時我們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多種,我們可以選擇最優(yōu)的方法來做,這就是優(yōu)化。通過剛才解決的問題,你說說怎樣才能節(jié)省時間?做一件事情的同時再做其它事情可以節(jié)省時間。

      聯(lián)系生活舉例。聽廣播與刷牙、洗臉、吃飯、讀英語。

      (3)烙餅問題

      不知不覺到了中午,媽媽準備作他最拿手的烙餅招待李阿姨。我們來看看媽媽是怎樣烙餅的?(課件出示主題圖)

      師:從圖中你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

      生:一次最多能烙兩張餅

      生:兩面都要烙

      生:每面3分鐘

      師:如果只烙一張餅需要多長時間?怎樣烙?

      學生回答演示生:6分鐘。烙一面需要3分鐘,兩面就要6分鐘。

      師:烙兩張餅最少需要幾分鐘?怎樣烙?

      學生回答并演示

      生:6分鐘。因為一口鍋可以烙兩張餅,可以同時烙兩張餅的正面和反面,就和一張餅一樣,也是需要6分鐘。

      師:如果烙三張餅呢?最少需要幾分鐘?

      師:這么多答案,下面請同學們先思考,操作一下,再以小組為單位,用圓片代表3張餅,在桌子上擺一擺,說一說,然后將你們的方案,填到你們的表格中。

      小組活動

      師:哪個小組愿意上來說說你們是怎么烙的?(兩人合作一人填表,一個操作)

      方法1:

      生1:先兩張同時烙好,需要6分,再烙好剩下的一張,需要6分,共烙4次,花了12分。

      師:有沒有比他們更快的方案?

      方法2

      生2:第一次先烙餅

      1、餅2的正面,需要3分鐘;第二次烙餅2的反面和餅3的正面,需要3分鐘,第三次烙餅1和餅3的反面,也需要3分鐘,總共用了9分鐘,共烙3次。

      師:大家明白嗎?誰再來演示演示。

      師:課件演示烙3張餅的最優(yōu)方案。

      師邊演示邊講解,其他學生一起操作:

      我們先烙餅1的正面和餅2的正面,3分鐘后,把餅2拿出來,再同時烙餅1的反面和餅3的正面,3分鐘后,餅1熟了,接下來再同時烙餅2的反面和餅3的反面,3分鐘后餅2和餅3也熟了。

      師:這種方法為什么快?

      生:鍋里一直都有兩張餅。(課件出示:烙3張餅的兩種方案)

      師小結:從表格中我們也可以看出,用這種方法時,鍋里每次都有兩張餅,這樣不浪費時間,烙的最快,我們就把這種方法叫做烙3張餅的最佳方案。

      (4)拓展提高,總結方法師:烙4張餅怎樣烙最快?

      生:2張2張地烙,需要12分鐘

      師:烙5張餅怎樣最快呢?(同位交流)生:先烙2張,再用最佳方法烙3張,用15分鐘

      師:烙6張餅,怎樣烙最節(jié)省時間?

      生:用最佳方法烙3張2次,用18分鐘生:2張2張的烙3次,也是用18分鐘

      師:這兩種方法都是用18分鐘,你比較喜歡哪一種?為什么?

      生:我喜歡3張3張的烙,這種方法比較好玩。

      生:我喜歡2張2張的烙,這種方法省勁,3張3張烙太麻煩了。

      師:我也喜歡2張2張的烙,同樣的時間,這種方法比較省勁些。師:烙7張餅,最快需要幾分鐘?

      生搶答:21分鐘

      師:這么快就想出來了,說說你的想法依次說出8張、9張、10張餅的.烙法

      師:觀察這張表,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規(guī)律?

      生:每多烙一張餅,時間就多用三分鐘,你看5張餅是15分鐘,6張餅是18分鐘,那7張餅就是21分鐘

      規(guī)律1:用最優(yōu)化的方法烙,餅的張數乘每面所用的時間,就是所用的最少時間

      板書:每面所用的時間×餅的張數=所用的最少時間

      師:從餅的張數和烙餅的方法上,你還發(fā)現(xiàn)了什么?

      規(guī)律2:我還發(fā)現(xiàn)了雙數張時是2張2張的烙,超過3張的單數張都用烙3張餅的最佳方法

      師:如果烙20xx張餅需要多少時間?

      3、實際應用

      (1)師:其實在我們生活中經常會用到這樣的問題,大家看。(課件出示早晨時間安排)學生寫出流程圖,再寫出計算過程

      (2)師:同樣在美味餐廳里遇到了一些問題,需要大家?guī)兔鉀Q。(課件出示早晨時間安排)

      (課件出示星期天,餐廳里來了3位客人,他們每人點了兩個菜,假設兩個廚師做每個菜的時間都相等,應該按怎樣的順序炒菜?)

      師:先想一想,再和挨著的同學說一說。誰來告訴大家,應該按怎樣的順序?你的理由呢?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

      小結:炒菜的時間相等,等候的時間不一樣,哪一種方法能讓客人等候的時間短一些呢?(同時進行尊老愛幼思想的滲透。)

      (3)生活中還有沒有這樣的例子?請你說一說。

      4、小結:

      師:這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內容,大家有什么收獲?

      小結:老師也希望大家能用我們今天所學的知識,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時間,在以后的生活和學習中提高效率。

    數學四年級上冊教學設計19

      1、結合實際情境,探索并掌握除數是整十數的計算方法,并能進行正確的'計算;

      2、掌握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豎式的書寫格式;

      3、能運用所學的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4、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靈活性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準備:

      教具:文具實物圖、小黑板

      學具:練習本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請你算一算(看卡片口算)

      1、40×2= 30×3= 20×7=

      80÷2= 240÷8= 15÷3=

      2、括號里最大能填幾?

      40×()<150 70×()<440

      80×()<650 50×()<320

      二、新知探究

      1、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每到新學期,孩子們都會為自己添置一些文具,這學期你又為自己購買了哪些文具?

      今天淘氣和笑笑也來到了文具店(貼出掛圖:每個文具盒20元),想給希望小學的孩子們買些文具(揭示課題:買文具),你們幫幫他們好嗎?

    數學四年級上冊教學設計20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100~101頁。

      教學目標

      1. 在具體的活動中了解計算器的結構和基本功能,能正確地運用計算器進行較大數目的一、兩步式題的計算。

      2. 能運用計算器探索一些基本的數學規(guī)律,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初步感受應根據計算的需要靈活確定不同的計算方式。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

      談話:在電視里,我們經常會看到一種游戲,叫“魅力聯(lián)想”,看過嗎?想不想玩這個游戲?(依次展示下列各項,得出答案是“算盤”)

      提問:還想玩嗎?(把“提示三”中的內容改為“誕生于上世紀”,把“提示四”的內容改為“很輕,可握在手中”,得出答案為“計算器”)

      揭題:本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用計算器計算”。

      談話:了解計算器嗎?你在哪兒看到過計算器?把你知道的與同桌交流。

      投影出示計算器模型,引導學生說出計算器上主要鍵的名稱及功能。

      提問:你還知道哪些關于計算器的信息?

      二、 初試本領

      談話:會使用計算器嗎?我們先來“初試本領”。注意,看誰算得又對又快。準備好身邊的學習用品,開始!

      投影出示:

      計算下列各題:

      ① 1 256 - 768 = ② 477 × 167 =

      ③ 32 ÷ 4 = ④ 36 × 99 ≈

      交流計算結果。

      小結:為什么有的同學計算得這么快呢?能把你的經驗與大家一起分享嗎?(交流并得出:在計算時,能口算或要求估算時,不需要使用計算器)

      三、 再顯身手

      談話:看來,大家對計算器的使用真的比較熟練。想不想“再顯身手”?請看這組題:

      ① 438 × 15 - 1 274 ② 2 940 ÷ 28 + 763

      ③ 40 000 - 165 × 182 ④ 25 120 ÷ (449 - 289)

      提問:這四道題與上面四道題相比,有什么不一樣?會做嗎?請試一試。

      學生獨立用計算器計算。

      交流計算結果(學生的答案可能出現(xiàn)不一致的情況)。

      引導:你有沒有感覺到這四道題的計算過程不一樣?(第③、④題要先算后一步,而①、②兩題只要按順序計算就行了)

      討論:用計算器計算③、④兩題,該怎么操作呢?我們以第③題為例,誰來介紹介紹你是怎樣算的?(突出記住中間數、使用MR鍵、倒減等方法)

      四、 欣賞史料

      談話:同學們學習得非常投入,我們一起來欣賞一則短片,好嗎?

      短片配音:

      你知道嗎

      在人類計算工具發(fā)展的歷史上,人們一直就沒有停下自己追求的腳步。

      遠在商代,我們的祖先就創(chuàng)造了十進制計數法,領先于世界千余年。到了周代,發(fā)明了當時最先進的計算工具——算籌。算籌是一種用竹、木或骨制成的顏色不同的小棍。計算時,通常編出一套歌訣形式的算法,一邊計算,一邊不斷地重新布棍。

      到了東漢末年,我國人民又發(fā)明了算盤,這也是計算工具發(fā)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的發(fā)明。這種輕巧靈活、攜帶方便、與人民生活關系密切的計算工具,至今仍在人們的生產和生活中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

      1945年,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誕生于美國,它被人們譽為“人類文明最光輝的成就之一”。

      1977年,日本卡西歐公司生產出了第一部微型計算器,這種袖珍型計算器可握在手中,使用方便,適合所有人的使用。

      如今,計算機技術正日新月異地向前發(fā)展,先進的計算機技術正被許多行業(yè)所使用,有的計算機每秒鐘可計算1 000萬億次,過去需要幾代人才能完成的計算,現(xiàn)在片刻間就能算出結果。

      提問:感受到科學前進的腳步了吧?看了上面的短片,你有什么想法?

      五、 一展風采

      談話:讓我們盡情享受科學帶來的快樂吧!請拿起計算器,一展自己的風采!

      談話:請看問題1——有一個沒有關緊的水龍頭。

      ① 每天大約滴水16千克,照這樣計算,一年(按365天計算)要浪費( )千克的水。

      ② 把這些水裝入飲水桶,若每桶裝25千克,大約可裝( )桶。

      ③ 如果一個家庭每天需要4桶水,這些水可夠( )個家庭用一天。

      學生獨立完成后,核對答案。

      提問:解決了上面的問題,你有什么想法?

      談話:再來看問題2——有一天,小明在用計算器計算“490 × 16”時,發(fā)現(xiàn)計算器的鍵“4”壞了,聰明的小明靈機一動,很快還是用這個計算器把正確的結果算出來了,你知道他是怎樣算的嗎?

      學生獨立思考,完成練習。

      組織交流,并選擇其中一種方法用計算器驗證。

      六、 挑戰(zhàn)極限

      談話:同學們的表現(xiàn)很出色,真的讓老師領略了大家的風采,想挑戰(zhàn)計算器的極限嗎?

      計算:111 111 111 × 111 111 111。

      學生嘗試計算。(發(fā)現(xiàn)計算結果前面多了一個“E”字,且不同的計算器顯示的結果不一樣)

      提問:有問題嗎?有什么問題?(計算器的數位不夠了)

      追問:誰能幫大家解決這個問題?

      談話:我們來向書本請教,先完成課本第101頁“想想做做”的第4題,做了這道題,相信你一定能找到答案。

      引導學生漸次觀察,直至發(fā)現(xiàn)其中的規(guī)律。

      小結:做了這道題,你有什么想說的嗎?(計算器并不能幫助我們解決所有的計算問題,解決問題更多的`要依靠人的智慧)

      播放短片:“珠心算”比賽現(xiàn)場錄像片斷。

      談話:這個片斷是20xx年全國珠心算現(xiàn)場會上,二年級小朋友表演的鏡頭。珠心算,就是在頭腦里面打算盤,看到這個鏡頭,你又想說什么?(突出:先進的工具也有它的局限性,有時看起來比較傳統(tǒng)的計算方式,也能顯示出它的奇妙之處)

      總結:看來,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工具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人,培根說過:“人的智慧才是天下最偉大的力量!”(投影出示)

      總說明

      一、 關于教材

      “用計算器計算”一課的教材,與新課程所倡導的教學理念非常合拍,給教師的教學定位、教學創(chuàng)新提供了很好的條件。具體說有如下幾個特點:一是遵循知識建構的規(guī)律,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從這里找到學習的起點,拾級而上;二是內容鮮活,與生活實際結合得很緊;三是數學味很濃,習題中編排了許多體現(xiàn)數學本質的內容,比如“找規(guī)律”、“認識有趣的數142857”等;四是定位巧妙,圍繞普通型計算器展開,為教學留有更為廣闊的加工和改造的空間。教學時,我以學生的發(fā)展為宗旨,充分把握教材所帶來的便利,并對教材巧妙加以整合。

      二、 關于計算器功能鍵的教學

      計算器功能鍵的教學,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之一。但教到什么程度?用什么方法展開?確實值得思量。我認為,教學中不應該花太多的時間對它的各種功能鍵的作用及使用方法逐一介紹,而應該抓住生活中經常使用、對學生建構科學素養(yǎng)起核心意義的內容進行教學。因此,我凸顯了計算器中“記憶鍵MR”、“清除鍵AC”等鍵的使用,而計算器其他鍵的作用及有關信息,則在師生交流的過程中,隨機地動態(tài)解決。又因為各種鍵的使用不需要太多的智力參與,也沒有多少探究的價值,故而,我將這些教學內容通過談話的形式,在學生認識的空白處描摹,由學生或由老師直接介紹。

      三、 關于教學目標的定位

      “知識經濟時代,人不能淪為工具的奴隸”已成為人類的共識。計算器教學只是一個載體,它應該承載著益智、輔德和育美的功能。本課中,我安排了“魅力聯(lián)想”“初試本領”“再顯身手”“一展風采”和“挑戰(zhàn)極限”等幾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每個環(huán)節(jié)都在全力彰顯上述理念。“魅力聯(lián)想”目的是引出課題,盤活課堂、預留懸念;“初試本領”是嘗試用計算器進行基本計算,掌握使用計算器的方法,初步體會應根據計算的需要靈活選擇不同的計算方式;“再顯身手”是本節(jié)課知識層面的教學,解決用計算器進行混合運算的方法,旨在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一展風采”以生活問題為依托,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強化計算器的使用,溝通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形成一定的數學意識;“挑戰(zhàn)極限”力求讓學生在認知不平衡的矛盾狀態(tài)中,引發(fā)數學思考,提升數學素養(yǎng),通過自己的探索達成新的認知平衡。

      四、 關于算盤的介入

      課的開始,我引出了算盤,課末又以算盤收尾,主要出發(fā)點是讓學生在問題情境中感悟數學文化的廣袤與久遠,感受“人”和“工具”這一對矛盾在人類文明進程中的作用,初步受到辯證思想的教育和熏陶。

    【數學四年級上冊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數學六上冊教學設計07-15

    數學上冊教學設計11-28

    數學上冊《認識鐘表》教學設計01-07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的教學數學設計01-02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田忌賽馬11-09

    四年級數學上冊《統(tǒng)計》教學設計01-12

    四年級數學上冊《統(tǒng)計》的教學設計06-16

    人教四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01-28

    人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教學設計模板06-15

    国产精华最好的产品人v中文| 噼里啪啦免费观看视频大全|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女人水真多18毛片18精品| 人妻熟妇视频一区二区不卡| 樱花漫画官方正版官网入口| 92精品国产自产在线| 国产各种高潮合集在线观看| 人人揉人人爽五月天视频| 久久久亚洲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