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再走一步》公開課教學設計(通用14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走一步,再走一步》公開課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走一步,再走一步》公開課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了解記敘詳略與中心的關系。
2、學習心理描寫與動作描寫,并理解其作用。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行動、心理描寫的內容及作用。
2、難點:文章以小見大的寫法。
教學步驟
第一部分 組織教學
一、導入 新課。
1945年1月,在英格蘭的沃頓空軍基地。一個上尉飛行員接受了一項任務,駕駛沒有任何武器裝備和防護設施的蚊式雙引擎飛機深入到德軍本土執(zhí)行偵察任務。他覺得幾乎無法完成任務,想象著飛機坐艙被炮彈擊中,自己鮮血飛濺,連跳傘的力氣都沒有。
第二天,他駕機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誡自己,現(xiàn)在,只是起飛,飛起來就行。升到兩萬五千米高空時,他又告誡自己,現(xiàn)在所要作的,是在地面無線電的指導下,保持這個航向20分鐘,就可以到達荷蘭的素文島,這個,不難作到。
就這樣,他不斷告誡自己,下面,只是飛越荷蘭,這并不難,然后,是飛臨德國,根本不須想更多的事。而且,還有后方的無線電支持。
就這樣,一程又一程,這位上尉終于完成了任務,當他接受盟軍的獎勵時,他說,我之所以成為孤膽英雄,完全是因為我小時侯一段經歷的啟示。
同學們,你們想知道這個人是誰,經歷的是怎樣一件事嗎
二、研讀課文
一、初讀感知,了解課文寫了什么。
(承前)明確:這個人就是莫頓亨特,他當時在受獎會上講了自己之所以能夠戰(zhàn)勝困難,是由于小時侯的一段經歷留下的啟示,接著,他講了一段故事,請大家代替他說出故事的大致內容。
明確:要素齊全,包括時間 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 、經過、結果等。
費城七月里一個悶熱的日子,我和一群孩子攀爬懸崖 ,在懸崖上下不下來,最后在爸爸的引導下,走一步,再走一步爬下了懸崖,并且得到了珍貴的人生啟示。
二、研讀課文,了解怎么寫的。
1、如果是像剛才我們有的同學那樣講,行不行,能不能感動人,給人以深刻啟示呢?盡管說清楚了,與課文比一比,看看少了點什么?
明確:對,在寫到爬上爬下懸崖,肯定少不了寫一些具體的動作,并且談談自己的心理活動。為了更清楚了解,我們還是讀一讀莫頓亨特先生自己的文章,看看他是怎樣將這個故事的。為了方便,我們分成爬上和爬下兩個部分,先研究爬上的部分。
2、布置:默讀課文,找出攀爬懸崖過程中表示心理活動的和動作描寫的詞。注意,將整個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分別用一個動詞來表示。(投影)
爬 全身顫抖 冷汗直冒 心卜卜亂跳
蹲 心驚肉跳 哀求啜泣 頭暈目眩
伏 恐懼疲乏 全身麻木 不能動彈
討論明確:這些語句刻畫了小主人公處于險境中的心理狀態(tài)。這里有被拋棄的委屈,受嘲笑的羞辱,有不知所措的迷惘,也許還有不該冒險的悔意。
(投影,以失去信心導入 )
4、布置:研讀一下在巖石上的部分,聽教師范讀。
問題:我們開始接觸文章的核心部分,看看小主人公怎樣開始走一步的,也按照剛才的方式劃出有關的心理描寫的詞語來。
毫無信心: 害怕會摔死啼哭
萌發(fā)信心: 似乎能辦到移、探
信心大增: 是能辦到的啜泣
問題:剛才兩次都寫到哭,大家看看,這種哭法是一樣的嗎?
明確: 我憑著自己的努力戰(zhàn)勝了看似無法戰(zhàn)勝的困難,我在下懸崖時,曾有兩次哭泣,前者是恐懼和傷心,后者卻復雜得多,有歷險的余悸,有脫險的欣悅,有被拋在石架上的委屈,有對父親的感激還有一種全新的感覺----我終于憑著自己的力量戰(zhàn)勝了看似無法戰(zhàn)勝的困難。這使我第一次清晰的意識到自己身上的潛在力量,從而激起了一種巨大的成就感。
三、研讀課文,了解為什么這樣寫。
1、問題:時隔57年后,一位65歲的老人,僅僅是為了寫在懸崖上這么一次經歷嗎?
討論明確:這種懸崖就像人生道路上的許多困難一樣,對待它,我們不能畏難怯步,而要冷靜地分解困難,一步一個腳印,循序漸進,堅持到底,這樣,就能種小勝為大勝,促使困難向勝利轉化。
2、討論詳略:我曾經聽過有的同學講這個故事,對小伙伴和爸爸的情況感興趣,你認為呢?(或者:讓我們回到將故事的現(xiàn)場,看看,怎樣講的?)
2、問題:那座懸崖并不很陡,如果是中國的爸爸,會怎么樣?文中的爸爸又是怎樣的表現(xiàn)呢?談談為什么會這樣。(說出文中的爸爸具體的語言和動作,換了中國爸爸,又可能怎么樣?描寫手電筒的細節(jié)和爸爸的語言等都是值得討論分析的。)大家討論一下。
討論明確:關于中國爸爸的問題,可以各抒已見。文中的爸爸,是為了培養(yǎng)孩子戰(zhàn)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積累人生的經驗。確實也給了我以巨大的教益。爸爸一直用鼓勵的語氣來培養(yǎng)我的信心,用手電筒給我以指引,教給我方法。可以從以上兩點來加以指導。
四、整理遷移
l、總結全文
布置:我們生活中有關這樣的事情嗎,同學們談一談,回去后寫在日記本上。
板書
走一步再走一步
小懸崖
不著眼巖石走一步再走一步成功的感受
大人生
不害怕困難積小勝漸成大勝勝利
《走一步,再走一步》公開課教學設計 篇2
一、教學目標
1.學習作者寄寓文中的對待困難的正確態(tài)度和克服困難的方法,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獲得正確面對困難的有益啟示。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準下列加點的多音字或難讀字的字音;學習運用下列常用詞語。
字音 悶熱(mēn) 玩彈子游戲(dàn) 不能動彈(tán) 全身顫抖(chàn)
著眼(zhuó) 卜卜亂跳(bo bo) 連攀帶扒(bā)
啜泣(chu) 瘦骨嶙峋(lín xún)
常用詞語 訓誡 迂回 凝視 啜泣 嶙峋 心驚肉跳 頭暈目眩 小心翼翼
3.讓學生嘗試自主閱讀,在閱讀中思考,在思考中獲益的學習方式。
二、教法和學法分析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一篇寓理于事、文字淺顯、故事性強的文章,作者通過對自己小時候爬懸崖歷險一事的敘述,告訴讀者一條重要的人生經驗。閱讀這篇文章,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學習對待困難的正確態(tài)度和克服困難的方法,對他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中遇到困難挫折時如何對待產生積極的影響。這種學習和影響是無法外加的,它必須由學生自己通過閱讀、理解、體驗、感悟、內化才能起作用。本案例設計試圖從以下兩點著手,以期達到上述目的:
1、學生體驗貫穿整個學習過程。不管是學生自讀還是課堂討論,都強調學生情感體驗的主動參與。
2、注重學生的自讀自悟。只有獨立學習,主動體驗,主動發(fā)現(xiàn),學到的才有可能成為自己一輩子受用的東西。這篇文章適合學生自主閱讀,教師只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加以適當的引導,讓學生體悟得更深刻些。
三、教學過程
整個教學按學生自主閱讀的學習方式策劃。學習活動分三個環(huán)節(jié)。
(一)學生自讀課文,交流閱讀感想,提出疑難問題。
自讀目標呈現(xiàn):
①朗讀課文,借助工具書,讀準字音;
②初步體驗“我”小時候歷險經過,感受對待困難的態(tài)度與方法。回答:你讀了這篇課文后最大的啟發(fā)或感想是什么?
③發(fā)現(xiàn)問題,回答:你覺得還有什么問題需要大家?guī)椭鉀Q?
學習障礙預測:
①朗讀過程中對多音字字音準確性的忽略;
②口頭表達能力較弱者積極參與交流活動的主動性的喪失。
教師幫助對策:
①自讀前呈現(xiàn)本課難讀的多音字;
②對口頭表達能力較弱者安排課前預習,閱讀感想和需要幫助解決的問題可進行書面準備;
③必要的鼓勵。
(二)整合師生問題,教師必要引導,學生深入體悟。
學習效果期待:這篇課文的重點內容是面對困難時的態(tài)度和克服困難的方法。文章充分描寫“我”在懸崖上的恐懼心理和絕望處境,是為了說明“我”當時面臨的困難的巨大程度;而這么巨大的困難最后在父親的指點下,在“我”自己的努力下終于被戰(zhàn)勝,化險為夷。“我”經歷了極度的恐懼后又體驗了成功的極大快樂與激動,這種大悲大喜的心理變化過程才使這件事成為“我”終身難忘的記憶,才使“我”在以后的回顧中悟出了終身受用的“人生經驗”。學生只有進入故事情境,充分感受“我”的心理和“我”走一步再走一步終于到達目的地的過程,才能深刻體會文中的生活哲理。假使“我”的遇險脫險的經歷能成為學生難忘的記憶,在今后的生活中遇到困難時就能想起“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故事,那是達到了學習這篇文章的最佳效果,對人生的影響將是非常深遠!
學習障礙預測:由于生活閱歷和閱讀能力等因素的影響,學生自讀課文的最大問題可能出現(xiàn)在對“我”恐懼心理的漠視,對“我”面臨的困難的小視,對克服困難過程的忽視。他們可能會因為“我”的伙伴們輕而易舉地爬上懸崖而忽視了“我”的具體情況;可能會不自覺地拿自己的能力去衡量“我”的能力,產生“這么點困難都克服不了”等想法。這必定會削弱這篇文章的教育意義,影響學習目標的達成。
教師幫助對策:在學生交流之后,迅速整合關鍵問題,要求學生關注重點片段,引導學生進入故事情境,在閱讀、想像、整合中讓學生充分體悟。
重點問題和引導方式、引導內容先擬:
1.對“我”為什么被困在懸崖的巖石架上及當時心理的關注與體會
引導方式:讓學生細讀課文,就引導問題,篩選重點語句讀讀議議,調動學生的生活前經驗去體會想像“我”的處境和心理;
引導內容:
一是關注“我”是怎樣一個孩子,與別的孩子的有什么不同(“希望自己像他們那樣活潑勇敢,但是自我出世以后,八年來我一直有病”,“瘦骨嶙峋”,不像別的孩子那樣健康強壯);
二是“我”當時的處境,有沒有人幫助“我”,鼓勵“我”?這對“我”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無助,孤身一人,其他小朋友不但丟下“我”走了,還嘲笑“我”;這無疑增加了困難對“我”的心理壓力,“我”會很難過,很傷心,也會更加害怕);
三是關注“我”被困時的心理,找找描寫“我”爬懸崖時心理感受的詞句(“全身顫抖,冷汗直冒”,“心驚肉跳”,“嚇得幾乎暈倒”);說說對“我絕對沒法爬下去,我會滑倒摔死”,“我聽見有人啜泣,正納罕那是誰,結果發(fā)現(xiàn)原來是我自己”這兩句話的理解(極度緊張恐懼,以至連自己哭了都不知道;認為“絕對”不可能爬下懸崖,因為“會摔死”,近乎絕望)
2.對父親的態(tài)度、做法及意義的關注和探究
引導方式:用假設情境激活思維,如“假如你是文中的‘我’,不聽母親告誡,在外冒險,陷入困境,你父親會……”或“假如你是那個父親,將怎么辦?”等,在學生的討論中不知不覺地關注文中父親的態(tài)度、做法,探究其意義。
引導內容:
一是關注父親的態(tài)度(安慰與鼓勵,如父親找到“我”時的第一句話);
二是關注父親的指點“我”下懸崖的方法(將困難分解,“不要想著距離有多遠。你只要想著你是在走一小步”);三是關注“我”下懸崖時的心理變化過程及脫險后的心理感受(探究父親這樣做的意義)
(三)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鼓勵自由言說,內化所得經驗。
1、在你的生活經歷中,有沒有遇到過你認為無法克服的困難?你認為你目前最大的困難是什么?現(xiàn)在有沒有解決的辦法?你有沒有需要大家?guī)湍阆朕k法解決的困難?
2、假如你是杰利,將怎么辦?
四、教學活動片段
師:在自讀提問時,有同學曾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他父親不上去把他抱下來,而是讓他自己一步一步走下來?現(xiàn)在我們假設一下:假設你是那個父親,你將怎么辦?
生1:假如我是那個父親,我看到我兒子臥在懸崖上面臨著生與死的考驗,我會害怕得不知所措,連忙打電話給警察,讓警察來救我的兒子,然后對兒子說:“不要怕,警察叔叔一會兒就來,你再堅持一下!”(眾人大笑)
生2:假如我是那個父親,我不會像文中的父親那么偉大,教他走下來:萬一他一害怕,摔下來怎么辦?我只會自己慢慢靠近孩子,小心地把他抱下來。
生3:假如我是那個父親,我也很可能會自己爬上去把孩子接下來。但我知道那是不對的,這樣對孩子是不會有好處的。所以我只能選擇讓孩子自己勇敢地從懸崖上慢慢走下來,不斷的給他鼓勵,讓他對自己充滿信心地下來。
生4:假如我是那個父親,我不會自己爬上去救他。我要鼓勵他自己去戰(zhàn)勝困難,走一步,再走一步,去克服眼前的一個個難關,最后到達勝利的彼岸。當然我也會為他照那束光,讓他明白,前方總有希望,在他遇到困難時,他的父親總會支持他的。
師: 雖然有幾種不同的意見,但都體現(xiàn)了一個父親對孩子的愛。不過,我比較贊同后兩位同學的意見。你們不但知道文中的父親怎樣做,而且能深刻地理解他這樣做的目的,很好!大家可以想一想:假如父親上去把他抱下來,那么“我”以后碰到困難時會怎樣?如果沒有父親的鼓勵和指點,“我”能不能獲得讓我一輩子受用的“人生經驗”?
…………
生1:假如我是杰利,我不會拋下朋友不管,我會盡力幫助他從崖壁上爬下來;即使我沒有那個能力,我也會馬上跑去叫大人來幫忙。
生2: 杰利沒有“拋下朋友不管”,雖然他和大家一起走了,但他對“我”不放心,心里還一直牽掛著“我”,爸爸能找到“我”,肯定是杰利帶來的。
生3:假如我是杰利,如果我們去爬懸崖,因為知道他身體不太好,所以我會跟在他后頭,幫助他爬上懸崖,讓他對自己有信心。在往下爬的時候,我非但不準許別的同伴嘲笑他,還會讓這些朋友一起鼓勵他。
生4:如果我是杰利,我會在大家決定把他丟棄在一邊時,勸大家想辦法營救他,一邊營救,一邊讓一兩個人去通知他的父親。
師: 同學們說得很好,從中能看到同學們身上有一種團結互助的精神,對同學、對朋友有一顆愛心。不知誰說過這樣一句話:“有些事情并不是因為困難,我們才失去信心,難以辦到;而是因為我們失去信心,有些事情才顯得困難,難以辦到。”當我們身邊的人遇到困難時,我們要多鼓勵他,幫他樹立信心,勇于面對困難。
《走一步,再走一步》公開課教學設計 篇3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頓亨特
教學目標:
1、在默讀和朗讀的基礎上掌握生字新詞,積累語言,并能準確復述課文內容。
2、品味文中重難點句子,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談出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與認識,正確把握的思想內涵。
3、激發(fā)學生勇于克服困難,敢于戰(zhàn)勝困難的決心。
重點難點:重點在于學習方法的指導與落實(復述、多角度閱讀);
難點是對最后一節(jié)的理解及對文章主旨的正確把握。
教學方法:讀、說、議結合,引導學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945年1月,在英格蘭的沃頓空軍基地。一個上尉飛行員接受了一項任務,駕駛沒有任何武器裝備和防護設施的蚊式雙引擎飛機深入到德軍本土執(zhí)行偵察任務。他覺得幾乎無法完成任務,想象著飛機坐艙被炮彈擊中,自己鮮血飛濺,連跳傘的力氣都沒有。第二天,他駕機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誡自己,現(xiàn)在,只是起飛,飛起來就行。升到兩萬五千米高空時,他又告誡自己,現(xiàn)在所要作的,是在地面無線電的指導下,保持這個航向20分鐘,就可以到達荷蘭的素文島,這個,不難做到。就這樣,他不斷告誡自己,下面,只是飛越荷蘭,這并不難,然后,是飛臨德國,根本不須想更多的事。而且,還有后方的無線電支持。就這樣,一程又一程,這位上尉終于完成了任務,當他接受盟軍的獎勵時,他說,我之所以成為孤膽英雄,完全是因為我小時侯一段經歷的啟示。同學們,你們想知道這個人是誰,經歷的是怎樣一件事嗎?”今天,老師向大家推薦美國作家莫頓亨特的文章《走一步,再走一步》,看看他是怎樣從一件小事中感悟到一個人生哲理,給我們以啟示的。
二、整體感知:
1、速讀課文,看誰能最先從課文中找到作者小時候的那段經歷給他的啟示。齊讀找到的句子。
2、那么,這到底是一件怎樣的小事呢?默讀課文,準備搶答與復述。
先明確復述要求。學生先講,教師補充:
(1)、復述要點:時間、地點、人物、環(huán)境、情節(jié)(注意詳略)。
(2)、復述要求:要抓住原文中的關鍵詞語和句子;
注意要用自己的語言來表述。
3、學生用5分鐘時間默讀課文。
4、搶答:
(1)、故事發(fā)生在美國的哪個城市?
(2)、故事發(fā)生在什么時間?
(3)、爬懸崖的一共有幾個孩子?有名字的是哪兩個?
(4)、那座懸崖有多高?巖石架有多高?
5、復述課文(可分“冒險”與“脫險”兩部分),師生共同評議,注意如何突出文章重點。
6、結合復述穿插字詞教學。
7、大聲朗讀課文,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注意發(fā)音、停頓、重音、語調、速度,并特別注意復述中疏漏的重點字、詞、句。
三、交流探討:
教師出示課文主旨研討題:
(1)從課文內容看,標題“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
(2)為什么不要想著距離有多遠?
(3)故事蘊含了什么生活哲理?
四、小結:
在人生道路上,無論我們遇到怎樣的艱難險阻,都可以化整為零,把大困難分解成小困難,一步一步戰(zhàn)勝小困難,最后就是戰(zhàn)勝了巨大的困難。“走一步,再走一步”這種人生經驗,給人以戰(zhàn)勝一切艱難險阻的信心。
五、布置作業(yè):
1、鞏固字詞,朗讀課文,熟讀或背誦富有哲理的句段。
2、從不同的角度思考:課文還給了你哪些啟示?
3、思考“研討與練習”二、三。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檢查字詞。
二、多角度閱讀:
同學們還記得蘇軾的《題西林壁》這首詩嗎?
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山姿,視角不同,進入視野的山的形象也就有了差異。同樣,從不同的角度去解讀文章,也會有不同的感覺和發(fā)現(xiàn),多角度閱讀,首先要確立角度,可以著眼于某個任務,也可以著眼于某一情節(jié),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請同學們積極思考,就文中的人物、情節(jié)提出自己有創(chuàng)意的解讀角度。
先確定角度(如:如何面對似乎無法解決的困難的角度、如何和朋友相處的角度、父母應該如何教子的角度、做事應該量力而行的角度、鼓勵人的角度等等),然后探究問題,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加以整理、補充,如:
(1)評論四個孩子的行為。喜歡文中哪個人物?不喜歡哪個人物?為什么?
(2)石架大約7米高,扛梯子把孩子抱下來要保險得多,也簡單得多,父親為什么不這樣做?
(3)假如“我”的父親沒有來,你作為“我”的同學,將怎么辦?
(4)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懸崖上,將怎么辦?
…………
學生合作探究,各抒己見。
三、體驗反思:
1、生活中難免遇到困難,你遇到過什么困難?當時你是怎么對待的?結果如何?如果現(xiàn)在碰到這種情況,你會怎么辦?
2、讀下面一段文字,你有何感受?用簡潔的語言表述出來。
心理學家做過一次實驗:將一只饑餓的鱷魚和一些小魚放在水族箱的兩端,中間用透明的玻璃板隔開。剛開始,鱷魚毫不猶豫地向小魚發(fā)動進攻,它失敗了,但毫不氣餒;接著,它又向小魚發(fā)動了更猛烈的進攻,它又失敗了,并且受了重傷;它還要攻擊。第三次,第四次……多次進攻無望后,它不再進攻。這個時候,心理學家將擋板拿開,鱷魚仍然一動不動,它只是無望地看著小魚在它的眼皮底下悠閑地游來游去,放棄了繼續(xù)的努力,最終活活餓死了。
3、學生稍做準備,然后全班交流。
4、教師小結:居里夫人說過,“生活對于任何人都非易事”。《在山的那邊》和《走一步,再走一
步》這兩篇課文一定帶給了你很多思考。初中是人生路上的一個新的起點。要想在這新的起點上追求美好的理想,就要面對無數困難。怎樣面對無數困難,將是我們初中學習生活中,也是人生道路上的實際問題。希望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把握住學習生活中的主旋律,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堅持不懈地走下去。希望“山的那邊”永遠召喚著你,“走一步,再走一步”,伴你到達理想的彼岸。
四、拓展延伸
比較閱讀:
學生朗讀《迷途笛音》,回答問題:
文章當中的迪廷除了用笛音指引我回家以外,還有什么方式?他為什么會選擇這種方式?你對他這個人又怎樣的看法?你的生活中有這種人嗎,請你舉例。
五、布置作業(yè):
結合課堂討論內容,聯(lián)系自身生活實際,寫一篇讀書筆記,或仿照課文的寫法詳細記述自己戰(zhàn)勝困難的一件小事(注意心理描寫)。
《走一步,再走一步》公開課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的
1.了解的結構特點;
2.培養(yǎng)學生復述課文的能力,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引導學生正視困難并積極地克服困難。
教學重點
1.培養(yǎng)學生復述課文的能力;
2.引導學生正視困難并積極地克服困難。
教學過程
一、課前積累,開拓視野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
二、導入新課,激發(fā)興趣
上節(jié)課我們學了詩歌《在山的那邊》,我們明白了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布滿了艱難險阻,其實,不只是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人生處處都會有坎坷,那么,面對困難,我們該怎么辦,是放棄呢亦或是迎上去?今天,我們來學習美國作家莫頓亨特的文章《走一步,再走一步》,看看作者是如何克服困難的,并希望同學們學完這篇文章后,能夠從中受到一些有關人生方面的啟迪。
(二)整體感知課文。自由泛讀課文,要求學生能夠復述課文內容。
(三)研讀和賞析
根據自由泛讀課文,復述課文內容,完成下列問題。(投影儀顯示問題,學生自由討論,自由回答)
1、根據復述提示:時間、地點、人物、環(huán)境、故事過程,課文可以分為幾部分,各寫了些什么內容?
明確:可以分四部分,具體如下:
(一)起因(1――3)游戲玩厭,去爬懸崖
(二)經過(4——15)中途被棄,進退兩難
(三)結果(6——2)父親指點,擺脫困境
(四)啟示(24)走一步,再走一步
(1)用一句話概述課文所寫的內容。
明確:記敘“我”懸崖脫險一事,說明當我們面臨困難和挫折時,要勇于面對困難和挫折,最終是會戰(zhàn)勝困難和挫折。
(2)“我”爬山的原因是什么?
明確:玩游戲玩厭了,想玩點新花樣。
(3)“我”與其他四個孩子的性格差異是什么?
明確:“我’膽子小內向,其他四個活潑、勇敢。
(4)父親為什么不背“我”下來,而是鼓勵“我”向前走?
明確:因為“我”從小比較膽小,父親為了鍛煉“我”的膽量,教育“我”如何面對困難、戰(zhàn)勝困難。
(5)課文中的兩個“啜泣”有什么不同?
明確:前者是恐懼和傷心,后者有復雜情感,有歷險的余悸,有脫險的欣喜,有對父親的感激,更有一種巨大的成就感。
(四)拓展延伸:
1、談談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是怎樣教育我們克服困難的?
第二課時
(一)檢查字詞(聽、寫訓練)
(二)研讀與賞析:
1、學生自由朗讀,劃出詳略描寫的句子。
2、寫過程哪些詳寫?哪些略寫?(學生閱讀、討論解決,考察能力)
明確:寫作上詳略得當。開頭的說明和末尾的點題是略寫。當中攀爬懸崖和爬下懸崖的回憶是詳寫。在寫攀爬懸崖過程中,詳寫“我”的動作和心理活動,其他小朋友的活動則略寫。寫“我”爬懸崖的過程詳寫,詳寫“我”怎樣在父親的指導下爬下懸崖,父親的指導則略寫,詳寫“我”的行動與心理。
(1)找出心理活動的句子并加以體會。
明確:課文第二部分中,當“我”被棄于懸崖,文章用了“全身顫抖”、“冷汗直冒”、“心在瘦骨磷峋的胸腔里面冬冬亂跳”、“嚇得幾乎要暈倒”、“軟弱地哀求”、“頭暈目眩”、“啜泣”、“恐懼和疲乏”、“全身麻木,不能動彈”等大量詞句刻畫主人公處于險境中的心理狀態(tài)。這里有委屈、羞辱、迷惘、悔意,以及強烈的恐懼感。
第三部分,孩子在父親的指點下,終于征服懸崖的過程中,作者詳寫了“我”的心理變化:最初是毫無信心(“我下不來……我會摔死的”),繼而是信心萌發(fā)(“這似乎是能辦得到的”)。隨后是信心大增(“信心大增……我能辦得到的”),這使“我”第一次清醒地意識到自己身上的潛在力量,從而激起了“一種巨大的成就感”。
(2)“我”心理變化過程怎樣?
明確:最初毫無信心(“我下不來…我會摔死的。”)
繼而信心萌發(fā)(“這似乎是能辦得到的。”)
隨后信心大增(“我能辦得到的”)
最后巨大成就感
(3)“永遠忘不了的經驗”指什么?
明確:明確:“經驗”有兩層意思:①是從懸崖上學到的經驗使自己終生受益。②再次將這“經驗”歸納成:“不要想著遠在下面的巖石,而要著眼于那最初的小小一步,走了這一步之后再走下一步,直到抵達我要到的地方為止”。這也就是告訴讀者,在困難面前不應該畏難怯步,而要冷靜地分析困難,化解困難,要就近起步,由易入手,循序漸進,堅持到底。這樣就可能積小勝為大勝,促使困難向勝利轉化。
三、小結:這種用親身經歷的一件小事說明道理的記敘方法是一種以小見大,以實寓虛的寫法。
板書:事小實
理大虛
四、體驗與反思
“走一步,再走一步”這種在困難面前不畏懼、分析困難、化解困難,對于我們學習具有那些積極的意義?五、拓展與延伸:
張海迪在下肢三分之二的軀體癱瘓的情況下,憑借自己堅強的毅力自學完中學到大學的全部課程,并且成為醫(yī)學博士,作家,成為當代青年學習楷模,以此談談自己今后如何走出人生之路的困境。(這一題是要求學生參與社會實踐,了解名人成才之路,激勵學生積極向上)
《走一步,再走一步》公開課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誦讀課文,把握文章主要內容,感受人物在懸崖上所學到的經驗對生活的意義。
2、條理清楚地復述故事情節(jié);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地理解課文,進行探究性學習。
3、樹立戰(zhàn)勝一切艱難險阻的信心,激勵勇敢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1.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能條理清楚地復述故事情節(jié)。
2.探究性、多角度理解故事所蘊含的生活哲理。
[教學準備]
學生:
1.課前自讀課文,借助工具書解決生字、詞,了解課文大意。
2.圈點勾畫文中不理解的詞或句子,提出問題。
3.預習課后練習二,準備與同學交流。
教師:
1.備課時,把課后練習融于教學的過程中。
2.可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或借助小黑板,小卡片等輔助工具。
[設計思路]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美國作家莫頓·亨特65歲那年寫的,它回憶了8歲時一次爬懸崖的經歷。這篇文章,富有教益,從中可以學到作者小時候“在那座小懸崖上學到的經驗”——不論怎樣的危險和困難,只要把它分解成一個個小困難,就不難克服。
課文敘事性較強,足以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在整體把握課文內容,領會寫作意圖時,可以從事與理的角度入手,要求學生“復述故事情節(jié),說說從中悟出的生活哲理”。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
這篇課文,內容上很有咀嚼的余地,特別是“著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這一句,喻意更值得體味。教學時應致力于引導學生“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倡導學生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地閱讀課文,從而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至于朗讀教學,應跟課文教學的整個過程結合起來,教師可以挑“爬下懸崖”這一重要片斷進行教讀,以加深體會和領悟。
[教學過程]
一.精心導入
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一次實驗(大屏幕顯示實驗內容,老師有表情地講述):
一只饑餓的鱷魚和一些小魚放在水簇箱的兩端,中間用透明的玻璃隔開。剛開始鱷魚毫不猶豫地向小魚發(fā)動進攻,它失敗了,但毫不氣餒;接著它又向小魚發(fā)動了第二次更猛的進攻,它又失敗了,并且受了重傷;它還要進攻。第三次,第四次……多次攻擊無望后,它不再攻擊。這個時候,心理學家將擋板拿開,鱷魚仍然一動不動,它只是無望地看著那些小魚在它的眼皮底下悠閑地游來游去,放棄了繼續(xù)的努力,最終活活餓死。
聽到這樣一個故事,同學們有什么感慨?能簡要談談嗎?
(學生各抒己見)
今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來讀一讀美國作家莫頓·亨特的文章《走一步,再走一步》,看一看作者是如何戰(zhàn)勝困難,贏得最后的勝利。
(安排聽取小故事作為導入的內容,是為學生設置良好的學習情境,打破思維混沌的狀態(tài);“導入性說話”又訓練了學生的感知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使學生初入課堂就能立刻進入參與思維和參與訓練的積極狀態(tài)。)
二.整體感知
1. 自由朗讀課文。
要求:看清讀準、邊讀邊思、圈點勾畫、記住內容。
(培養(yǎng)學生口誦心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讓學生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 復述課文內容。
大屏幕投影復述要求: A、抓住時間、地點、人物、環(huán)境、情節(jié)。
B、突出重點,尤其是脫險部分。
C、口齒清楚,態(tài)度大方,條理清晰,能正確表達感情。
(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滿足學生自求得知的心理,勾起學生對課文內容的回憶、聯(lián)想,幫助學生掌握記敘要素,理清故事情節(jié)。)
3.課堂交流。
組織學生說說讀了這篇課文后的感想。
(引導學生理解文章主旨,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發(fā)表意見的能力。)
三.研讀與賞析
(對一篇文章,除了整體把握外,更重要的是對一些重要情節(jié)進行研讀。這樣,對文章所表達的深刻內涵就會有更好地領會,從而更貼切地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1.有感情地朗讀(16)—(23)節(jié)。
投影出示朗讀方法:
A。讀音準確,語速適中,停頓合理,語調抑揚。
B.把握好人物的心態(tài)和情態(tài),語氣恰當,感情真摯。
(促發(fā)學生激情,加深體驗和領悟。)
2.合作探究。
大屏幕出示問題組:
(1)找出“我”爬下懸崖的具體動作以及刻畫“我”的心理活動的語句,揣摩“我”的心理變化。
(2)作者把爬下懸崖的過程描寫得如此細致生動,有什么目的?
(3)父親對“我”的指點,哪一處你感觸最深?對你有什么啟示?
(4)結合文章最后一段,說說你對題目“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理解。
學生朗讀課文后,討論回答。學生間互相評論、補充,教師點撥。學生在體會動作、心理描寫時教師用表格的形式加以總結。
附投影片:
爬下懸崖
動作
心理
哭
信心全無
伸、探、踩
有了信心
又照著做
信心大增
移動、爬下、啜泣
巨大的成就感
(讓學生獨立觀察、發(fā)現(xiàn)和表述,使他們主動介入審美的全過程,感知美,體味美。)
3. 朗讀最后一段。
(充分發(fā)揮文章的感染作用。)
四.體驗與反思
1、質疑交流。
教師鼓勵學生根據對課文的理解和個人的感受,多角度地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師生間可互相質疑,形成討論交流的過程。
大屏幕展示思考質疑題:
(1)父親為什么不把“我”抱下懸崖,而是讓“我”自己下來?
(2) 如何評價杰利及其他四個孩子?
(以上二題有助于學生多角度加深理解課文,培養(yǎng)思維的多向性。)
2、拓展延伸。
(1) 假如“我”的父親沒有來,你作為“我”的同學,怎么辦?
(2) 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懸崖上,將怎么辦?
(讓學生走進課文,既受到情感的熏陶,又訓練了口語交際。)
3、經驗反饋。
大屏幕投影問題:
讀了這篇文章,請你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如何戰(zhàn)勝生活中的困難,實現(xiàn)理想?
(充分發(fā)揮語文教材“情”與“美”的特點,著力于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和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從而培養(yǎng)高尚的審美情趣。)
五.視野拓展
課外閱讀艾爾瑪·邦貝克(美)的《父親的愛》,比較與課文在內容、感情、語言等方面的異同。
(這一環(huán)的核心是閱讀的實踐,即引導學生運用從閱讀實踐中求索到的知識、思考問題的方法,再去閱讀新的文章,實現(xiàn)知能的轉化。)
《走一步,再走一步》公開課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知識教學:掌握眩、嶙峋、迂回等生字詞。
2、能力訓練:注意學習和運用描寫心理活動的詞語,培養(yǎng)學生復述課文的能力。
3、思想情感教育:感受“我”終于正確對待困難,在困難面前不餒不躁,一步一腳印來沉著應付的心理。
【教學重點】
誦讀課文,復述故事,悟出“走一步,再走一步”所蘊含的人生哲理。
【教學難點】
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從一件事中能悟出人生的哲理。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945年1月,在英格蘭的沃頓空軍基地。一個上尉飛行員接受了一項任務,駕駛沒有任何武器裝備和防護設施的蚊式雙引擎飛機深入到德軍本土執(zhí)行偵察任務。他覺得幾乎無法完成任務,想象著飛機坐艙被炮彈擊中,自己鮮血飛濺,連跳傘的力氣都沒有。第二天,他駕機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誡自己,現(xiàn)在,只是起飛,飛起來就行。升到兩萬五千米高空時,他又告誡自己,現(xiàn)在所要作的,是在地面無線電的指導下,保持這個航向20分鐘,就可以到達荷蘭的素文島,這個,不難做到。就這樣,他不斷告誡自己,下面,只是飛越荷蘭,這并不難,然后,是飛臨德國,根本不須想更多的事。而且,還有后方的無線電支持。就這樣,一程又一程,這位上尉終于完成了任務,當他接受盟軍的獎勵時,他說,我之所以成為孤膽英雄,完全是因為我小時侯一段經歷的啟示。同學們,你們想知道這個人是誰,經歷的是怎樣一件事嗎?”
二、邁開腳步,走近課文
(一)勇闖詞語關
師:請同學們大聲朗讀課文,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圈點標注文中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讀完后,先兩人一組自行解決字詞疑難點,無法解決的再提交全班集體解決。
出示重點詞語,找學生讀并糾錯
(二)速讀課文
掌握了重點詞語,我們再向前走一步請同學們在3分鐘內快速讀完全文,閱讀時留意并圈點出有關環(huán)境、人物及情節(jié)的語句為下面的“闖關”做好準備!看誰做得又快又好!開始!
生速讀課文。
1、看誰搶得快
(讀課文,整體感知,默讀完全后同學們自由發(fā)言,根據投影中的顯示以及對全文的第一次感覺或總體印象,用這樣一種形式來填充)
1、在____(時間)在____身上發(fā)生了____事。
2、在____(地點)在____身上發(fā)生了____事。
3、在____(環(huán)境)下在____身上發(fā)生了____事。
師:同學們,可以從三點中選擇任意的一項表達自己的看法。
生:七月里一個悶熱的日子,五個小男孩爬懸崖。
師:五個小孩課本中都提到了誰?
生:“我”、內德、杰利。
師:真棒,對于課文的把握十分到位。
生:在懸崖邊我不敢往下爬。
師:結果呢?
生:在父親的幫助下我脫離了險境。
師:父親是怎樣幫助我的?
生:父親說“不要想著距離有多遠,你只要想著你是在一小步,你就能辦得到。
師:父親對我的鼓勵不是一句就能達到效果了,我希望同學們能用具體的語言向我們講述這個故事(大屏幕投影復述要點:時間、地點、人物、環(huán)境、故事過程)
學生復述(略)
2、我要來幫忙
同學們的闖關又快又順利,可現(xiàn)在有一個同學卻遇到了麻煩
下面是一位同學為本文取的小標題,可是他忘記把具體段落標上了哪位同學能來幫幫他呢?
決心爬崖( )
陷入險境( )
脫離險境( )
脫險有感( )
三、質疑激趣,再走一步
師:咱們同學還真是和這位同學英雄所見略同啊!可是,有人認為前6自然段占篇幅太多,建議大刀闊斧地砍去,將其提煉成“費城7月的一天,我和我的5個小伙伴一起決定爬懸崖”然后就進入第二部分,大家看可以嗎?
(不可以。原文開頭的巧妙和功效是修改后的“一句話”所不具備的,理由有二:首先是“呼應內容,作好鋪墊”比如,“悶熱”的天氣要素的交代,不光是引發(fā)后面爬懸崖情節(jié)的要素之一——天氣的異常,讓人更加煩躁,也預兆著其后事態(tài)的發(fā)展其次是“引發(fā)懸念,激發(fā)興趣”比如,身體方面自小的孱弱及母親訓誡的內容交代,會引起讀者關于作者遭遇內容的欲望和好奇心一系列的問題,會如同“鉤子”一樣,將讀者閱讀的欲念牽引向后續(xù)的閱讀)
四、仔細思考,走近人物
師:原來這前6段有著這么重要的作用啊!下面我們再向前走一步,結合7至15段,完成下列問題
1、用一句話概述“我”的遭遇,再嘗試用一個字來概括文中“險境”的特點
2、用“‘我’是一個 的小男孩,因為”的句式來談談自己對人物的認識
參考:
1、“我”的遭遇是“我”在懸崖上一個狹小的巖石架上進退兩難,陷入困境
這個“困難”的特點是:“陡”“高” “險”
2、“我”是一個“身體瘦弱,性格軟弱”的小男孩,因為第8段 第11段 第14段
師:這樣一個身體瘦弱,性格軟弱的8歲的孩子,卻陷入這樣一個有著“陡”“高”“險”特征的“險境”,但結果卻出乎意料,他最后成功脫離了險境,這是怎么一回事?讓我們來與文中的“我”一起,重溫這段經歷及此后的感悟吧!
五、深入思考,走進中心
師:請同學們結合課文第16至23段,小組合作來說說閱讀的收獲、感悟
1、“我”爬下懸崖時心理經歷過幾個變化過程?圈畫出表現(xiàn)心理變化的詞句。
2、讀完作者的感受,課題如何理解?我受到的啟發(fā)是()。
參考:
1、最初:毫無信心
“我下不來…..我會摔死的。”
繼而:信心萌發(fā)
“這似乎是能辦到的”
隨后:信心大增
“我”能辦到
最后:激動啜泣
結合原文第21段、第22段、第23段
2、可以從多個角度來談
從心態(tài)角度上來說,意味著面對困難,從容不迫,鎮(zhèn)定自若的良好心態(tài)。
從方法的角度來說,只有把大目標分解成如同一步一步的小步驟,才可能完成。
從意志力角度來說,展現(xiàn)了意志的堅定,乃實現(xiàn)人生目標的必要因素之一。
從人生境界來說,感受到一個樸實而又極致的道理:非凡的成就,往往也是由平凡的點滴積累而成的。
六、品讀“父親”
師:我們一步一步走到這里,當我們?yōu)橹魅斯谋憩F(xiàn)而感動不已時,是不是忽略了一個人呢?其實,指導“我”走出困境并收獲成長的“父親”形象,也有著讓我們感動的地方。
請大家?guī)е约簩Α案赣H”形象的思考,仔細品讀文中描寫父親的語句,依照下面的示例,為文中的父親寫一則頒獎詞。
示例:高淑珍頒獎詞
你用粗糙的手,支起課桌;你用寬闊的背,擋住風雨;有了愛小院里的孩子一天天茁壯起來,你的心和泥土一樣質樸,你灑下辛苦的種子,善良會生長成參天大樹。
學生寫完后展示
七、小結
居里夫人說過,“生活對于任何人都非易事”,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把握住學習生活中的主旋律,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堅持不懈地走下去,“走一步,再走一步”,你定會到達理想的彼岸。
八、拓展閱讀,小練筆。
1、閱讀吳強《走一步,再走一步》
2、請同學們寫一段心理描寫的話,例如發(fā)試卷前的心理,來學校報到前的心理等,寫在日記本上。
《走一步,再走一步》公開課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知識教學:了解課文中以小見大,以實寓虛的記敘方法。掌握灌、峭、嘲、納、翼、遙、攀等7個字。
能力訓練:初步學會分析記敘文章中的情事論理及其詳略安排,注意學習和運用描寫心理活動的詞語。
思想情感教育:感受“我”終于正確對待困難,在困難面前不餒不躁,一步一腳印來沉著應付的心理。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學會分析論理及其詳略安排。
教學難點:記敘文中如何以實寓虛,即文章如何借事論理,使學生感受到“我”正確對待困難,在困難面前不餒不躁,沉著應付的堅毅精神。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堂積累,開拓視野
師出示名言,生齊讀: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
二、導入新課,激發(fā)興趣
詩歌《在山的那邊》,讓我們明白了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布滿了艱難險阻,其實,不只是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人生處處都會有坎坷。那么,面對困難,我們該怎么辦,是放棄呢還是迎上去呢?今天,我們來學習美國作家莫頓·亨特的文章《走一步,再走一步》,看看作者是如何克服困難的,并希望同學們在學完這篇文章后,能夠從中受到一些有關人生方面的啟迪。
三、檢測字詞,掃通障礙
1、找一位學生讀“讀一讀,寫一寫”中的字詞;生領讀;師糾正。
2、教師點出一些詞語,由學生造句:心驚肉跳、啜泣、頭暈目眩。
四、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先大聲朗讀課文,然后分組討論下列問題:
1、本文主要講述了作者一次怎樣的人生經歷?作者又是用哪句話來結束這一人生經歷的講述的?試從文中找出。
2、從這一經歷中,作者領悟到了一些生活哲理,它集中體現(xiàn)在哪個段落上?
五、研讀課文,培養(yǎng)能力
1、生默讀講述“脫險”經歷這一部分,準備復述。
2、師引導學生如何復述故事性文章;師出示復述要求:
A、交待清楚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
B、把握文章的故事情節(jié);
C、盡量用自己的話。
3、復述課文,師生點評。
4、師找出一些語句:“嗨,慢著”;“我沒法──”;“再見!”;“如果你想待在那里,就待著好了。”;“不用客氣。”;“我下不去!我會掉下去,我會摔死的!”;“看見了。”然后指導學生如何朗讀,出示朗讀要求:
A、用普通話,做到字正腔圓;
B、明曉詞語和詞組,做到停頓恰當;
C、揣摩人物內心,把握人物情感,做到有感情地朗讀。
5、生朗讀;師點評。
六、延伸拓展,開發(fā)思維
1、師提問:前事不忘,后事之師。這件事雖已過去了,但作者卻從中領悟到深刻的生活哲理,試用文中的話表明這一哲理。
2、怎樣理解這一哲理?
師點撥,啟發(fā)學生聯(lián)想:以爬山為例,將爬上山頂的大目標化為爬山途中一個個小目標;以學習為例,樹立短期目標,進而連綴成為長遠目標……
3、在現(xiàn)實生活中,你遇到過什么困難?你是如何克服的?從中受到了怎樣的啟發(fā)?
生分組討論2、3問。
七、課后小結,提出希望
師送學生一首詩──《一步》:一步走不完長征路/長征卻少不了每一走/一步登不上高山頂/一步卻能跌下深山谷/在人生的道路上/請珍重你的每一步。然后提出希望。
【板書設計】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頓·亨特
故事:遇險──脫險
哲理:把困難分解再去克服
《走一步,再走一步》公開課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學會速讀,把握記述文六要素,訓練學生準確地復述課文的能力。
2、學習景物描寫和人物描寫的方法。
3、聯(lián)系生活實際,聯(lián)系自身生活體驗,感悟生活哲理。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了解記敘文的六要素,復述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難免會碰到許多困難,比如,父母突然下剛,家中經濟陷入困境,你自以為挺努力,卻發(fā)現(xiàn)自己和別人的差距挺大,想和別人搞好關系,人家卻不理你等等,面對這些,你也許感到困惑,也許感到茫然,其實人生路上遇到困難是正常的。在困難面前,有些人灰心喪氣,束手無策終與成功無緣;有的人則毫不畏懼知難而上,最終到達勝利的彼岸,老子說:“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莊子說:“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今天我們就學習這樣一篇文章,告訴我們如何去做。
二、檢查預習
字音悶熱(mēn)玩彈子游戲(dàn)不能動彈(tán)全身顫抖(chàn) 著眼(zhuó)
卜卜亂跳(bobo)連攀帶扒(bā) 啜泣(chuò)瘦骨嶙峋(línxún)
常用詞語訓誡迂回凝視啜泣嶙峋心驚肉跳頭暈目眩小心翼翼
三、記敘文的六要素。
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
四、默讀課文,復述大意
1、今天我們學習一種新的閱讀方法――默讀。默讀就是要求帶著一定目的,不出聲、非常快速地閱讀。它是我們今后學習中用到的主要讀書方法。
要求:用眼睛看書,不能用手指文章,也不能中嘴里小聲叨念;因為“出聲”就影響閱讀速度,“手指”同樣影響眼睛的掃視速度。
回憶故事要點:
(1) 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誰?其他的還有哪些人?有名字的有哪兩個?
(2) 故事發(fā)生在什么時間?
(3) 故事發(fā)生在什么地點?
(4) 故事發(fā)生的起因是什么?
(5) 故事發(fā)生的過程是怎樣的?
(6) 故事的結果又是怎樣的?
2、我們現(xiàn)在根據歸納的要點: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復述這個故事,注意復述時在事情的經過部分要詳細一些。
五、整體感知
1、用一句話概述課文所寫的內容。
明確:本文記敘“我”懸崖脫險一事,說明當我們面臨困難和挫折時,要勇于面對困難和挫折,最終是會戰(zhàn)勝困難和挫折。
2、“我”爬山的原因是什么?
明確:玩游戲玩厭了,想玩點新花樣。
3、“我”與其他四個孩子的性格差異是什么?
明確:“我’膽子小內向,其他四個活潑、勇敢。
4、父親為什么不背“我”下來,而是鼓勵“我”向前走?
明確:因為“我”從小比較膽小,父親為了鍛煉“我”的膽量,教育“我”如何面對困難、戰(zhàn)勝困難。
5、課文中的兩個“啜泣”有什么不同?
明確:前者是恐懼和傷心,后者有復雜情感,有歷險的余悸,有脫險的欣喜,有對父親的感激,更有一種巨大的成就感。
六、拓展延伸:
1、前面提到的兩個“啜泣”與奧運會劉翔、王義夫等運動員獲得冠軍后的“啜泣”是否相同?(引導學生進行對比,實現(xiàn)知識轉化、延伸。
《走一步,再走一步》公開課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理解、積累詞語并會復述課文;
2、理解我從脫險經歷中感悟到的生活哲理;
3、學習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地探究課文內容;
4、引導學生體會并學習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難點:
復述課文和多角度理解課文
教學方法:
讀、說、議結合,引導學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學過程:
導入: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主人在魚缸里養(yǎng)了兩條魚,鯊魚和美麗的小魚。為了防止鯊魚吃掉小魚,他在兩條魚間夾了一塊堅固透明的玻璃板,鯊魚一次次沖向小魚想把它變成一頓美餐,但它一次次地被玻璃板撞的頭破血流,這樣經過幾十次的撞擊后,鯊魚已經筋疲力盡,它終于選擇了放棄,可是它不知道,玻璃板已經被主人移走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遇到困難時不要輕易放棄,要善于嘗試和總結。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文章也教給了我們一個如何面對困難的經驗,那就是《走一步,再走一步》。
整體感知:
1、搶答:故事發(fā)生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
文中有幾個孩子?他們?yōu)槭裁匆ヅ缿已拢?/p>
懸崖有多高?巖石架有多高?
爬懸崖過程中發(fā)生了什么意外?結果呢?
2、同學把故事的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連接起來同桌間互相復述課文。
3、(過渡)通過復述課文我們知道這篇課文寫的是我童年時一次歷險經歷,故事情節(jié)包括冒險和脫險兩部分。請同學們在書中標注好自然段序號和劃清層次并快速記憶課下生字詞。
4、用生字詞卡片提問詞語注音解釋。
5、這篇課文作者想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呢?
思考與探究:
(過渡)蘇軾在《題西林壁》中寫道:“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我們學可課文時也是這樣,從不同角度不同立場會有不同發(fā)現(xiàn)。下面我們繼續(xù)深入理解課文。
出示問題:
1、有感情讀出描寫我冒險遇險途中表現(xiàn)的句子并說說我是個怎樣的孩子?
2、我是怎樣脫險的?(結合課文內容回答)
爸爸還有沒有別的方法幫我脫險?你怎樣看待爸爸的做法?
3、從我脫險的經歷中你悟出了哪些道理?(注意多角度引導學生回答)
4、這篇文章有哪些寫作方法值得我們學習?
拓展與交流:
交流你解決困難的經驗教訓。
名言佳句推薦:
困難只能在軟弱者面前存在,擋不住久經鍛煉的士兵。——謝覺哉
許多設想起來困難的事,實際做起來卻很容易。——約翰遜
結語: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作者在走一步,再走一步的過程中感悟到了一個生活哲理:用化整為零的方法來分解困難,他在這其中收獲了信心,實現(xiàn)了目標。我想對大家說的是:深秋走一步就是寒冬,寒冬再走一步便是春天。挫折走一步或許還是失敗,失敗再走一步可能就是成功。希望同學們以后在遇到困難與挫折時學會走一步再走一步,最終能實現(xiàn)你理想的目標。
《走一步,再走一步》公開課教學設計 篇10
【教材分析】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人教版七年級上第四單元的第3篇課文,該單元的關鍵詞是“人生”。這篇課文以第一人稱講述了一個瘦弱的,不自信的.少年被困懸崖,最終在父親的鼓勵下脫險的故事。文章故事性很強,內容也很貼近七年級學生的生活經驗,所蘊含的哲理將困難化整為零,戰(zhàn)而勝之又頗具啟發(fā)意義,因而是非常好的教學資源。
【學習目標】
1.學生繼續(xù)通過默讀,在整體感知文章、了解基本故事情節(jié)的基礎上,多角度復述課文。
2.勾畫出心理描寫的語句,能夠結合具體的語句說出作者的心理變化。
3.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學習作者面對困難方法,培養(yǎng)自己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精神。
【教學重點】
品味課文中的心理描寫,把握人物心理成長過程。
【教學難點】
結合學生的生活體驗,學習作者面對困難方法,培養(yǎng)學生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精神。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溫故知新:
本單元我們繼續(xù)練習默讀的閱讀方法,默讀要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圈點勾畫是我們在本單元默讀的過程中一直運用的學習方法,在此基礎上還需要注意加上批注。
在學習《紀念白求恩》這篇紀念性的文章時,我們通過默讀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理解人物精神、作者的情感體驗及對人生的思考。學習《植樹的牧羊人》我們通過默讀,了解了一個牧羊人在荒漠中默默無聞種樹的故事,理解了文章的深刻主題。學習這兩篇文章時,我們在文中做了圈畫,還把自己的理解和疑問批注在了文章旁邊。圈點批注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了文章。本單元的最后一篇文章《走一步,再走一步》將帶給我們怎樣的情感體驗,一起去學習。
設計意圖:本課是第四單元自讀課文,在及時復習前面精讀課文及本單元所倡導的學習方法基礎上,結合單元導語和閱讀提示內容,設計此導入方法,達到溫故知新的效果。
二、走一步:多角度復述課文內容
默讀課文,按照默讀要求,在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基礎上,多角度復述文章內容。
請任選一種方式進行復述
(1)按照“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的記敘文六要素進行復述。
(2)以突出“冒險—遇險—脫險”時人物內心感受的方式進行復述。
(3)以父親的口吻重點復述脫險的部分。
(4)以杰里的口吻復述。
明確:
(1)按照“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的記敘文六要素進行復述。
56年前,在費城7月里一個悶熱的日子,“我”因冒險與伙伴爬懸崖后遇險,最后在父親的指引下,順利脫險。
(2)以突出“冒險—遇險—脫險”時人物內心感受的方式進行復述。
一個悶熱的午后,體弱多病的“我”跟著小伙伴去爬懸崖,“我”既猶豫又害怕,但還是緩慢地向上爬。在小伙伴的嘲笑聲中,“我”被困在巖石上進退兩難,害怕和疲勞讓“我"麻木,神情恍惚。暮色中在父親的指引下,“我”終于脫險爬下懸崖,于是“我”有了一種巨大的成就感。
(3)以父親的口吻重點復述脫險部分。
“我”跟著兒子的好友杰里,在暮色中找到了趴在巖石上的兒子,發(fā)現(xiàn)他非常害怕地趴在巖石上不敢下來。“我”此時要表現(xiàn)出鎮(zhèn)定,于是“我”先簡單安慰鼓勵了兒子一番,然后拿著手電筒為兒子指點路線,每次讓兒子邁出一小步,移動到離自己最近的一塊巖石上,就這樣,兒子逐漸克服恐懼,勇敢獨立地爬下了懸崖。
(4)以杰里的口吻復述。
“我”和小伙伴們早已厭倦了玩彈珠的游戲,“我們”決定爬懸崖,但是“我”的好朋友亨特體弱多病,有點猶豫。“我們”都爬到了懸崖頂部,但亨特困在了半途。“我”有點擔心他,但是大家都催著“我”走,所以“我”最后也先離開了。回家后,天黑了,“我”不放心亨特,于是去告訴亨特的父親,帶他一起去找亨特。在他父親的指引他,亨特終于克服恐懼,獨立爬下懸崖。
設計意圖:多角度復述的形式,能夠讓學生體會講故事的不同思路,也可以對人物心理進行充分的品味,并能進一步關注文本背后的精彩留白,同時,可以鍛煉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三、再走一步:感同身受走懸崖
(1)演員征集:一名小亨利,一名父親,演繹父助子脫困這一過程,其余學生找出父親助“我”脫困這一部分對話和內容,分析“我”爬下懸崖時心理變化過程,做好批注。
(2)生生點評:讓學生總結點評此次活動中演員的表現(xiàn),找出優(yōu)缺點。
設計意圖:把課文變成同學們喜愛的劇本,把冰冷的文字變得鮮活起來,以情景再現(xiàn)的形式,讓學生更好的感受作者當時在懸崖上的心路歷程,對脫險這一重要部分內容有更感性的體驗,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點評的方式把課堂也還給了學生,體現(xiàn)了學生是課堂主人翁精神。
(3)我的心電圖(情緒變化):用橫線在文中畫出我的心理變化語句,結合文章情節(jié)和圈點勾畫的關鍵詞,完成下面的“心電圖。”
巨大的成就感
渴望
信心更強
畏懼
有了信心
毫無信心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特別關注前面所畫表示“我”情緒變化的詞句,厘清故事情節(jié)的變化過程,從而體會“我”的心理變化過程。
四、小懸崖,大人生:重點閱讀父親指引“我”脫險和最后一段的議論,抓住關鍵語句,體會“我”的經歷中的所感所想。
明確:
(1)同學之間應該相互關愛、相互幫助,不要嘲笑弱小者。
(2)父母應該鍛煉孩子自身的能力,給予方法指導,而不越俎代庖。
(3)面對困難不要畏難退卻要敢于跨出第一步。
(4)在面對復雜任務時,可嘗試分解,減低難度。
......
設計意圖:由故事到體驗,一事一悟,由感性經歷上升到理性思考是本文的寫作思路。同時,語文課也要注重對學生思想教育的引領,潛移默化地陶冶學生情操,鼓勵學生不斷完善自我,塑造健康的人格。
五:課堂檢測:
1.學習了《走一步,再走一步》后,班級準備開展以“挑戰(zhàn)自我”為主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請你參加并完成下列任務。(共6分)
(1)【走向街頭】為了鍛煉大家的膽量,克服與人交往
的羞怯心理,本次活動要求大家走向街頭,參加社
會活動。請你按照示例,再設計兩個任務。(2分)
示例:賣報活動
你的設計:
(2)【成員招聘】班級在今年暑假將舉辦生存夏令營活動,現(xiàn)招聘志愿者。如果你是招聘組成員,請設計兩個面試問題。(2分)
(3)【對聯(lián)撰寫】這次活動非常成功,鍛煉了大家的獨立生活能力和語言溝通能力,受到了家長的一致好評。有家長為本次活動擬寫了上聯(lián),請你補寫下聯(lián)。(2分)
上聯(lián):挑戰(zhàn)途中增智慧
下聯(lián):
教學反思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部編教材七年級上冊語文第四單元中的自讀課文,新課程標準提倡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基于此,再加上本單元的相關要求,我制定了以下三個學習目標:
1.繼續(xù)通過默讀,在整體感知文章、了解基本故事情節(jié)的基礎上,多角度復述課文。
2.勾畫出“我”冒險-遇險-脫險時心理描寫的語句,能夠結合具體的語句說出作者的心理變化。
3.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學習作者面對困難方法,培養(yǎng)自己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精神。
第一個學習目標的設定,是得益于余映潮老師的教案。為了讓學生認識課文,理解課文,從不同的角度復述課文識。學生可以從多個角度選取一個,表達自己的見解,鍛煉自己的口語。
第二個學習目標,勾畫描寫“我”心理的句子,從“我”的心理歷程過渡到自己所得的“經驗”,也就是從文章內容到主題。特別是“感同身受走懸崖”這一環(huán)節(jié)以主人的身份參與到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去,真正將語文和自己的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讓學生在學習每一篇課文時都能很自然地拉進文章和自己的距離
第三個學習目標,隨著閱讀的深入,讓學生能從一篇課文中有不同的閱讀體驗,獲得新的理解和感悟,從而潛移默化塑造學生人格,陶冶情操,完成立德樹人目標。
《走一步,再走一步》公開課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熟悉全文故事線索,能條理清楚地復述課文。
(2)理解作者從“脫險”經歷中感悟到的生活哲理。
2.過程與方法
(1)學習多角度探究課文內容的閱讀方法,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
(2)鑒賞課文中由事推理的感悟美。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聯(lián)系生活實際,感悟生活哲理。
(2)樹立理想,培養(yǎng)為理想而奮斗的精神。
(3)在閱讀中感悟和思考生活哲理,激勵起戰(zhàn)勝艱難險阻的決心。
【重點難點】
重點:整體感知課文,研討“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義及生活哲理。
難點: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地研究課文內容,獲得教益。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設計┃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批注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每個人生活在世界上,都會遇到許多困難。在困難面前,有些人灰心喪氣、束手無策,終與成功無緣。而有些人則毫不畏懼、知難而上,最終到達了勝利的彼岸。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寫的是一個身體瘦弱、膽小怯弱的孩子,在父親的幫助下終于戰(zhàn)勝困難的故事。相信這個故事一定會對同學們有所啟迪。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走近它吧。
二、默讀課文
默讀要注意速度,要從每分鐘300字提高到每分鐘500字,本文大約1800字,要求5分半鐘看完。到時老師要說“時間到”。
三、復述故事情節(jié)
1.復述前的準備,搶答:
(1)故事發(fā)生在美國哪個城市?
提示:費城。
(2)故事發(fā)生在什么時間?
提示:一個酷熱的七月天。
(3)爬懸崖的一共有幾個孩子?
提示:和“我”一起的五個男孩子。
(4)那座懸崖有多高?
提示:只有60英尺左右。
2.把故事分成兩部分,前一部分可謂“冒險”,后一部分可謂“脫險”,請一個同學復述“冒險”,一個同學復述“脫險”。
3.根據復述的情況,想一想自己的默讀應該怎樣改進,把經驗記下來。
四、字詞教學
看課本列出的詞語,看注釋、查詞典,讀一讀,講一講。
五、朗讀訓練
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注意發(fā)音、停頓、重音、語調、速度。
六、研討主旨
1.從課文內容看,標題“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
無論怎樣的危險和困難,只要把它分解開來,分解為一小步一小步,困難就不大了。
2.在人生道路上,面對困難,“不要想有多遠,有多困難,你需要想的是邁一小步”是什么意思?
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一步一步走下去,再大的困難也可以闖過去。
3.一個巨大的困難分成“一步一步”是什么意思?
大困難是由小困難組成的,小困難是不難戰(zhàn)勝的,一步一步戰(zhàn)勝了小困難,最后就是戰(zhàn)勝了巨大的困難。當然,重要的還在于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堅持不懈地走下去。
4.為什么不要想著距離有多遠?
距離遠會讓人產生畏難的心理,不要想著距離有多遠,給人以戰(zhàn)勝艱難險阻的信心。
七、布置作業(yè)
1.朗讀課文,體會不同人物的不同語氣。
2.搜集一些對待困難的名言警句和同學們交流。
┃教學過程設計┃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批注
一、確定角度,創(chuàng)意閱讀
學生先說,教師啟發(fā)、整理。
(1)父親怎樣教孩子脫險?
鼓勵、指導孩子“走一步,再走一步”。
(2)評價杰里。
(3)評價其他四個孩子的行為。
二、合作討論,探究問題
1.哪些地方寫到杰里?請一一加以評論。
在“我”爬上懸崖,陷入困難時,“‘全看你自己了。’杰里看起來很擔心,但最后還是和其他孩子一起走了”;而后是杰里去把父親找來的,說明他還是富于友情的。
2.評論其他四個孩子的行為。
文中其他四個孩子,在“我”陷入困境時把“我”丟在那兒不管,還無情地嘲笑“我”,這樣對待一起玩的伙伴有些惡劣,沒有患難與共的愛心。
3.假如“我”的父親沒有來,你作為“我”的同學,將怎么辦?
我首先安慰作者,然后再叫大人來救作者。
4.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懸崖上,將怎么辦?
如果我是作者,我首先保持冷靜,用樂觀的態(tài)度面對,最后一步一步地爬下去。
三、拓展延伸
生活中難免遇到困難,你遇到過什么困難?是怎樣克服的?有什么經驗教訓?請你寫一個片段或一篇短文。
《走一步,再走一步》公開課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1、了解課文文意,把握記敘文的六要素,學習圍繞中心組織材料。
2、在閱讀中有所發(fā)現(xiàn),對疑難問題展開自主探究,激發(fā)學習興趣,獲取對問題的基本認識。
3、理解文題,學習戰(zhàn)勝困難的方法。
教學重點:把握記敘文的六要素,學習圍繞中心組織材料。
教學難點:把握文章主題,領會“走一步,再走一步”深刻含義。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用具:多媒體
創(chuàng)意說明:
疑為學之始,這就要我們通過閱讀文本,體會文章敘述的事情,理解塑造的人物,體驗反映的主題,因此,本設計以“感悟寫了什么”,“理解是怎樣寫的”,“探究是為什么要這樣寫”作為設計思路,引導學生疑以治學,學以致用。
教學過程
一、設疑導入揭示目標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莫頓、亨特所寫的一篇文章《走一步,再走一步》(出示課題),看到這個題目,大家來猜一猜。文章寫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
(生):(自由答)
(師):你們是否猜正確了呢?就讓我們打開課本,到文中去尋找答案吧!
請大家按照下列“學習目標”進行探究(出示學習目標)
二、閱讀課文概述情節(jié)
1、快速閱讀課文,找出記敘文的六要素。
時間:七月的一個悶熱日子。
地點:費城
人物:我和幾個小伙伴,父親
起因、經過、結果:爬懸崖,不敢下來,在父親的指導下,走下懸崖。
2、你能根據記敘文的六要素,復述故事的情節(jié)嗎?
(學生復述)
三、深入品讀走近人物
1、課文中的幾個人物,你最喜歡哪個?說說你的看法。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明確、總結:
杰利:他是一個善良細心的男孩。
父親:他是一個善于從心理上幫助孩子成長的父親。
四、質疑探究把握主題
1、文題“走一步,再走一步”。你怎樣認識這一標題的含義?
(學生自由討論)教師點撥、歸納: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面對怎樣的困難,只要把大困難分解為小的困難,一個一個的認真解決,終會取得成功。
2、想一想,如果本文的結局是以“我”被父親抱下來,這樣對文題會有什么影響?
(學生討論)教師歸納:
如果是這樣的話,就不能更好表現(xiàn)父親的形象,而“我”也沒了“走一步,再走一步”的體驗。
五、歸納總結拓展遷移
1、歸納總結:
(1)、中心歸納:本文通過敘述自己爬懸崖的一次經歷,得出了一個啟示。
(2)、寫法小結:以小見大。
2、拓展遷移
在我們的生活中,你是否也有過和文中“我”相似的經歷?請選擇其中一段,用動情的文字展現(xiàn)出來,相信一定很精彩。
板書設計
走一步,再走一步
堅持不懈
爬懸崖——啟示成功
分解困難
《走一步,再走一步》公開課教學設計 篇1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條理清楚地復述課文。
(3)熟悉全文故事線索,體會文中作者描寫爬懸崖中的心理狀態(tài)。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學會多角度分析問題,培養(yǎng)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的能力。
(2)正確把握課題含義,理解文中蘊含的生活哲理。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激發(fā)學生勇于克服困難、戰(zhàn)勝困難的決心和勇氣。
教學重點:整體感知課文,復述故事,體會“我”從懸崖上爬下來這個過程心理變化的。
教學難點:正確把握課題含義,理解文中蘊含的生活哲理,使學生感受到正確對待困難。
教學方法:情境法、朗讀法、研討法、歸納法。
教學準備:
學生:查找資料,了解作者及故事寫作背景,預習課文,熟讀課文。教師:PPT 、文字資料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教師:同學們,你們在生活或學習中遇到過困難嗎?(學生作答)今天老師有一個小視頻想與大家一起分享(多媒體播放視頻)。同學們看完了這個視頻,你有什么想法嗎?(學生作答)是的,視頻中的男子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的人生所要面對的困難是我們無法想象和完成的,但是就是一樣一位身殘志堅的英雄,他做到了,解決了他人生中一個又一個不可能完成的困難,可是他是怎樣完成所有的困難的呢?他說他是在從一個故事中得到啟示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又給我們帶來了怎樣的啟示呢?(請同學們大聲朗讀課題,教師板書課題《走一步,再走一步》)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自由朗讀課文
教師:請同學們快速的朗讀課文,做到眼到、手道、心到。要求:用筆在書上圈畫出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并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
(二)組織學生就故事情節(jié)要素進行搶答。
教師: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搶答問題,回答對一題獎勵一1分,最后分數最多組贏得比賽獎勵。
1、故事發(fā)生在什么時間里?學生:七月里一個悶熱的天。
2、故事發(fā)生的地點是哪里?學生:美國的費城。
3、事件是什么?學生:爬懸崖
4、爬懸崖的一共幾個孩子?有名字的有哪兩個?
學生:和我一起的五個小男孩,共六個人;內德、杰利。
5、為什么要爬懸崖?經過是什么?事情的結果怎樣?
學生:
起因:天氣悶熱,玩彈子游戲玩厭了,都想找些新的花樣來玩,就去爬懸崖。(別出花樣,去爬懸崖)
經過:中途遇險,進退兩難
結果:父親指導,成功脫險
教師及時對小組搶答做出評價。
(三)歸納復述,了解課文意圖
教師:現(xiàn)在我們根據這些故事情節(jié),請小組派代表復述一下這個故事,要求:不要照搬課文,要用自己的語言來復述。復述完整獎勵2分。
學生:在費城七月里一個悶熱的天,我和五個小男孩一起去爬懸崖。其他孩子勇敢地爬上去后從崖頂繞道回家了,而我還在懸崖上,非常害怕。夜幕開始降臨,我伏在巖石上一動不動。懸崖下面的地面開始變得模糊時,杰利和我父親來了,父親鼓勵我一步一步地走。我照著做,慢慢爬下懸崖。經過這一次脫險后,我再遇到困難時總是提醒自己不要看下面遙遠的巖石,而是注意相對輕松、容易的第一小步,邁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就這樣體會每一步帶來的成就感,直到達成了自己的目標。(板書:故事:遇險——脫險)
三、精讀課文,合作探究
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分組討論以下問題后作答(1小點1分):
1、在爬懸崖遇險過程中的心理變化
教師:分組朗讀課文6—17自然段,把自己當作文中的“我”,劃出表現(xiàn)我心理狀態(tài)的語句,圈出重點詞,想一想,讀一讀,去體驗“我”陷入險境時的心情。小組同學可以相互交流,談談你的體會。
學生:
第一階段:(心理狀態(tài)):“猶豫不決”、“滿頭大汗”、“渾身發(fā)抖”;
(心情):渴望像其他孩子一樣勇敢和活潑;
第二階段:(心理狀態(tài)):“陣陣暈眩”、“天旋地轉”、“哭泣”、“呻吟”;
(心情):爬上懸崖后的膽怯、害怕;
第三階段:(心理狀態(tài)):“神情恍惚”、“害怕”、“疲勞”、“麻木”。
(心情):其他孩子離開后的委屈、孤立無援、強烈的恐懼感。
小組作答,教師評價。
2、脫險過程中的心里變化
教師:“我”從懸崖脫險的過程,這其實也是“我”心理成長的過程。現(xiàn)在,請三位同學分角色朗讀18—28自然段,大家思考后可以小組討論:
“我”從懸崖上爬下來這個過程,“我”的心理是怎樣變化的?
學生:第一階段:“我不行!我會掉下去,我會摔死的!”毫無信心
第二階段:“這看起來我能做到。”信心萌發(fā)
第三階段:“我照做了。再一次,我做到了。”信心大增
第四階段:“我有了一種巨大的成就感和類似驕傲的感覺。”有了成就感
四、閱讀對比,強化訓練
從后排坐起
我工作的學校在郊區(qū),位置有些偏僻,通往城里的公交車不多,人總是很多。
有一次我和一名學生進城,上車的時候,車上的人很少,學生卻一定要拉我到最后一排去坐,我很詫異,問她:“前面有位置,為什么我們要坐最后呢?”
她俏皮地眨著眼睛,悄悄地對我說:“這趟車人特多,我敢保證,我們坐在前排的話,遲早要站起來給老弱病殘孕讓座的。坐后排,就萬事無憂了。”
看著這個誠實的孩子,我很吃驚,沒想到坐公交車居然有這樣的講究。
后來,我和一位叫漢克的英國留學生去辦事,也坐公交車。我上車后準備坐前排,但漢克拉著我就坐到后排去了。我想起那位女學生,很悲哀地想:漢克該不會這么快就“入鄉(xiāng)隨俗”了吧!
我提醒他:“我們只坐3站就到了,為什么不坐前排呢?”
漢克很吃驚地看著我說:“難道我們先上公交車的人不應該先坐后排嗎?”
輪到我疑惑了,我問:“為什么先上來的就要坐后排呢?”
漢克說:“在我們英國,先上車的人都是從后排坐起,因為這樣方便后面的人上車啊!”我頓時無語,心潮翻涌。
回去之后,我找了一個在倫敦生活過的教授一問,教授笑著告訴我:“沒錯,是這樣的,這是他們恪守的規(guī)矩,這樣可以讓車廂整潔而不至于擁擠,更重要的是,讓后上車的人能在短時間就順利坐好。另外,他們的公交車上從不設置老弱病殘孕專座,因為人們已經習慣把公交車的前兩排留給這些人。”
末了,教授笑著問我:“這下你知道為什么當時北京奧運會閉幕式上倫敦人開著巴士來了吧?”
我恍然大悟,很肯定地回答:“一定是因為巴士里藏著他們國家美好友愛和諧的文化。”我不禁想,世間最精深最美好的文化在哪里?也許就藏在這一個座位的選擇里。
(選自《讀者》2014年第24期,有改動)
小組討論問題(1小點1分):
1.選文中,“我”的心理經歷了哪些變化?其作用是什么?
2.品味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語。
看著這個誠實的孩子,我很吃驚,沒想到坐公交車居然有這樣的講究。
我不禁想,世間最精深最美好的文化在哪里?也許就藏在這一個座位的選擇里。
3.文章的標題有何作用。
參考答案:
1.詫異、悲哀、疑惑、心潮翻滾、恍然大悟
2. “誠實”二字突出學生在老師面前毫不掩飾自己的真實想法,可見她對座位的選擇方式已經內化為一種習慣,與下文的那個英國留學生形成鮮明的反差。(2分)“藏”字表明最精深最美好的文化往往通過小事通過細節(jié)折射出來,如果我們不認真觀察、不細細思量就會忽略掉。
3.作為行文的線索貫穿全文,使文章更緊湊;設置懸念,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揭示了文章的主要內容,突出了文章以小見大的寫作手法。
五、品味人生,感悟哲理
全班齊讀最后一段,體會作者的感悟。小組討論以下問題:
1、作者在懸崖上學到的經驗是什么呢?
學生:“不要看下面遙遠的巖石,而是注意相對輕松、容易的第一小步,邁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就這樣體會每一步帶來的成就感,直到達成了自己的目標。”(板書:哲理:困難分解)
2、這次脫險的經歷對作者以后的人生道路有著怎樣的影響?請在文中找到答案。學生:“此后,我的生命中有很多時刻,面對一個遙不可及的目標,或者一個令人畏懼的情境,當我感到驚慌失措時,我都能夠輕松應對。”
3、生活中,常常有人遇事因膽怯而畏縮不前,就像文中的“我”那樣,你有過類似的經歷嗎?是怎樣克服的呢?文中爸爸幫“我”脫險的做法對你又有什么啟發(fā)呢?
學生: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對怎樣的艱難險阻,只要把大困難分解成小困難,一個個認真地解決小困難,堅持不懈地走下去,終將戰(zhàn)勝巨大的困難贏得最后的勝利。
六、課堂總結
同學們都說得很好,一個人在旅途中,不可能坦坦蕩蕩,一帆風順的,遇到困難,感受挫折,都是正常的。只要我們不失自信,牢記“不要想有多遠,有多困難,你只需要想的是邁一小步,這個你能做到”,那什么樣的艱難險阻都將被你踩在腳下。
七、板書設計: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頓??亨特
遇險——脫險
↓
哲理
《走一步,再走一步》公開課教學設計 篇14
【教學目的】
1、能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品味重點詞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3、理解作者從“脫險”經歷中感悟到的生活哲理。
【教學重點】
1、復述故事情節(jié),整體感知文意。
2、感悟作品的思想感情,體味人生哲理,聯(lián)系實際,加深認識。
【教學難點】
1、領悟作品的思想感情以及“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人生哲理。
2、學習多角度探究課文內容的閱讀方法,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設計及過程】
第一課時
一、播放歌曲《愛拼才會贏》導入。
同學們,正如歌曲所啟示我們的,人生的路途總是從坎坎坷坷中走過來的,“試一試就能行,拼一拼就會贏”是應對一切艱難險阻的積極有為的心態(tài)。美國作家莫頓亨特從自己童年時一次“脫險”的人生體驗中,獲得了一生享用不盡的精神財富。今天我們一同走進他講述的《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故事中,去獲取豐富的教益。
二、作者簡介(參看注解)
三、朗讀感知
1、學生默讀課文,初步感知故事情節(jié)。要求:在閱讀過程中,既要特別留意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數字等重要信息,又要把握閱讀速度,大致在5分鐘內完成。
就故事情節(jié)要素組織學生搶答,以鞏固識記。
(1)故事發(fā)生在美國哪個城市?
(2)故事發(fā)生在什么時間?
(3)爬懸崖的一共有幾個孩子?提到名字的是哪兩個?
(4)那座懸崖有多高?巖石架有多高?
(5)事情的結果怎樣?“我”怎樣脫險的?
2、課文“導語”中說“寫的是‘我’童年時一次‘脫險’的經歷”。故事情節(jié)分作“冒險”和“脫險”兩部分,指名學生分別敘述兩部分的內容。
復述提示:要抓住記敘的六要素來復述,即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復述要求:不能照著課文讀,要用自己的話來說,盡量做到尊重原文,繪聲繪色。
3、學生輕聲朗讀課文,勾畫出文中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語,借助工具書和注解解決。
◎學法指導:
○1要養(yǎng)成讀書勤動筆的習慣。
○2讀書方法:圈、點、勾、畫、評、注
4、教師范讀課文片斷。
5、學生大聲朗讀課文,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有感情地朗讀,注意發(fā)音、停頓、重音、語調、速度。
6、作者在這次“脫險”中得到了什么感悟?請在文中劃出來。(此即為全文的主旨句)
四、討論交流:讀完后,你有什么感想?
五、齊讀課文最后一段,背誦。
六、布置作業(yè)。
1、抄寫生字詞。
2、進一步預習“脫險”部分,思考:○1我的信心是怎樣變化的?○2你同意文中父親的做法嗎?為什么?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通過朗讀課文,復述故事,已經大致熟悉了所記敘的事件,初步領悟了的主旨,但這還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應該研讀最精彩的部分,再進一步領會主旨。
二、重點研讀“脫險”部分。
1、集體有感情地朗讀。
2、思考、討論、交流下列問題:
○1找出這部分開頭的自然環(huán)境描寫的語句,想想這些描寫有什么作用。
(提示:第16自然段“暮色蒼茫,天上出現(xiàn)了星星,懸崖下面的大地越來越暗”。烘托我恐懼的心理,為下文寫“脫險”作鋪墊。)
○2父親為什么指揮“我”先邁出左腳的一小步?這對你有什么啟發(fā)?
(提示:不要小看這“一小步”,它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父親這樣做的目的是讓我從嘗試中獲得成功,獲得信心,變得勇敢起來。我們在困難面前要敢于挑戰(zhàn),敢于嘗試,才能克服困難。)
○3“我”心理是怎樣變化的?劃出有關語句。
(提示:“我會掉下去,我會摔死的”“這似乎能辦得到”“我能辦得到的”“我產生了一種巨大的成就感”
(害怕)(有了信心)(信心大增)(成功后的喜悅)
○4文章分析到這里,誰能說說題目“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
(提示:無論怎樣的危險和困難,只要把它分解開來,一小步一小步地解決,困難就不大了。)
三、拓展探究。
1、你同意文中的父親的做法嗎?為什么?
(學生答同意或不同意均可,關鍵在于言之有理,一般傾向于同意父親的做法。爬上石架的“我”,上不去,下不來,陷入絕望、恐懼,父親并沒有用梯子上去救護,而是鼓勵、指導孩子“走一步,再走一步”,使一個孱弱的孩子獲得信心,變得勇敢。讓孩子自己下來,經受一次歷練,增長勇氣和經驗。事實上,“我”確實從中得到了難忘的經驗。這個父親是很懂得怎樣訓練孩子的,他深知,如果自己上去救,孩子自己的能力就毫無長進。富有教益的方法使孩子獲取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2、如果當時來的不是父親,而是母親,試想像一下,她會怎樣做?為什么?
3、文中哪個地方可以看出杰利值得“我”稱之為“最要好的朋友”?
4、你在生活中曾經遇到過什么困難?當時你是怎樣對待的?如果現(xiàn)在碰到這種情況,你會怎么辦?
四、課堂小結:
“我”從一件小事,感悟到一個人生哲理,獲得一生享用不盡的精神財富。由此可見,生活中要善于感悟,要善于從事件中悟到道理。哲理是有普遍意義的,善于感悟,人就會聰明起來。做人也好,學習也罷,如果像作者那樣,不斷思考,因事推理,你的思想將會閃現(xiàn)理性美的光芒,你也將擁有一個高質量的人生。
五、布置作業(yè):在心理描寫上值得我們借鑒的,尤其是“脫險”部分,心理描寫和動作描寫結合在一起,把作者的心理變化刻畫得非常精彩,請同學們寫一段心理描寫的話,例如發(fā)試卷前的心理,來學校報到前的心理等,寫在隨筆本上。
【《走一步,再走一步》公開課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04-12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07-19
《走一步,再走一步》 教學設計04-30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03-04
走一步,再走一步 教學設計04-26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07-12
走一步,再走一步 教學設計12-06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01-31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