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位思考主題班會教學設計
在年少學習的日子里,大家都參加過不少主題班會吧?主題班會必須有明確的教育目的,自始至終貫穿,滲透著極強的教育性。一個好的主題班會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換位思考主題班會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換位思考主題班會教學設計1
活動背景:在教育教學中,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往往缺乏換位思考的習慣,他們更多地從自己的角度出發(fā),把自己的感受擺在第一位,從來沒有考慮過別人這么對你你是什么感受。為此,本活動課旨在引導學生認識到每個人因看待事物角度不同而有不同的選擇,要學會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同時運用“換位思考”的方法設身處地地站在他人的角度考慮問題,從而建立相互理解的良好人際關系。活動目的:
1.認知目標:認識到每個人因看事物的角度不同,對待同一事物的態(tài)度會有所不同。懂得換位思考將有助于人際的溝通、矛盾的化解。
2.情感目標:體驗尊重他人的看法,感受換位思考的重要性。
3.能力目標:讓學生學會同理,學會在人際交往中運用換位思考的方式來考慮問題,從而提升個人交際能力,避免人際沖突。
一、主持人(班長和學習委員)開場白:
班長:每個人的經(jīng)歷都是一本書,至于寫得好寫得壞、寫得厚寫得薄、寫得精彩寫得平庸,全看你自己如何下筆,別人沒有辦法代替。我們的行為決定了我們的人品,正如我們的人品決定了我們的行為。認清自己往往比輕視別人更重要。
學委:生活的美,來源于你對生活的熱愛;友情的純真,來源于你對朋友真誠的相待。人生只有一次,它提醒我要珍惜這易逝的時光。
班長:鏡子只能照出你的外貌,而生活卻能洞照你的心靈。嫉妒是人生進取中最大的敵人。生活中最沉重的負擔不是工作,而是無聊。
學委:在最悲傷的時候,不能失去信念;在最幸福的時候,不能忘記挫折。真誠和理解是人與人交往中最珍貴的贈品。人們常常慨嘆生活中缺少美,那是因為他們缺少了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
齊:接下來讓我們進入今天的主題班會——“學會換位思考”!班長:接下來先有請班主任老師為本次班會做一個簡短的演講。
二、班主任講話
主要內容圍繞作為班主任我的期許有哪些,本次的主題班會我希望大家能從中學到些東西并且時刻牢記,這次班會的目的哪些,還有提醒大家保持良好的紀律環(huán)境。然后開始。
三、活動1,先看一則小視頻
讓同學起來針對小視頻,談談自己的想法。班主任總結。
四、活動2,小品(提前彩排)
有請同學進行小品表演,請剩余同學仔細欣賞。表演結束后,有請同學說說看,你覺得誰的他的做法對嗎?如果是你,你會這么做嗎?
五、結束演講。
根據(jù)本次班會作出總結,并提出要求。
六、最后以一首大合唱結束本次班會。
換位思考主題班會教學設計2
一、活動目標:
(1)明白人與人之間發(fā)生矛盾,產生分歧是在所難免的,要正確對待和解決矛盾。
(2)建立全面的人生觀,看問題多角度思考,善于站在別人的立場看問題,不能自私片面。
(3)嚴格要求自己,寬容對待他人,生活中多一些互相的理解,做一個心胸寬廣的人。
二、活動重點:
著重提高學生對待矛盾的全面分析能力,培養(yǎng)學生律己寬人的優(yōu)秀人格。
三、活動形式:小品劇、討論發(fā)言、講故事、演講
四、活動準備:
(一)確定一名口才好,思維敏捷的活動主持人,認真做好整個程序的準備工作。
(二)組織部分有能力的同學編排小品劇,并以自愿方式選取演員,提前認真排練。
(三)請班級文筆好,且善長演講的同學準備配樂演講和講述故事,稿件自寫。
五、活動過程:
主持人: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總會發(fā)生一些大大小小的矛盾,這是正常的,從哲學的角度講,世界本身就是一個矛盾體,但是有些問題我們不解決就會破壞我們的友誼,親情,甚至以后的事業(yè)發(fā)展,所以我們要正確地看待矛盾,不斤斤計較嚴格要求自己,寬容對待他人。那么,產生矛盾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我們又該如何做到律己寬人呢?這就是我們本次班會探討的主題。“換位思考,律己寬人”主題班會現(xiàn)在開始。
(一)看圖解意:
主持人:首先我們探討一下看問題角度的問題。下面請大家觀看這樣一組畫面,然后思考一下畫中的含義,說明了什么問題。
1、投影儀在屏幕上顯示畫面。
畫面(1)內容:一匹矯健的馬站在中央,有四位“伯樂”正在相馬。這四人一高一矮,一胖一瘦。結果都未相中此馬。高的嫌矮,矮的嫌高,胖的嫌瘦,瘦的嫌肥。
畫面(2)內容:有兩個楊桃,一個是側面圖呈橢圓形,一個是正面圖呈五角星形。
主持人:看完了這兩幅畫面,你們感悟到了什么?
由三至四位同學談了自己對畫面的理解。
主持人:以上幾位同學理解得都很對。同一件事物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得到的結果也不相同,我們不能只認定自己的立場是對的,應該善于站在他人的立場考慮問題,全面地分析原因,認識到別人的難處,消除矛盾,化解隔閡。
(二)小品劇表演:
主持人:下面讓我們看看生活中出現(xiàn)在我們身邊的矛盾。
1.“課間”
主要劇情:課間同學甲正在睡覺,這時其同桌學生乙從外面氣沖沖地回來,回到座位,將書本狠狠地一摔,借以出氣,卻驚醒了學生甲。于是兩人發(fā)生爭執(zhí),甲指責乙影響別人休息,乙本已憤怒,更加火上澆油,心情更加糟糕。兩人互不相讓……
2.“課堂上”
主要劇情:上課鈴聲已響多時,班級仍然亂哄哄一片。年輕和藹的女教師走上講臺,用微弱的聲音,勉強維持了秩序。可是沒過多久,同學們又像菜市場一樣,說話的說話,吃東西的吃東西,還有照鏡子的,睡覺的,簡直不像樣,女教師十分生氣,便停止講課……。
3.“在家里”
主要劇情:一名同學放學后,便坐在電視機旁看自己喜歡的節(jié)目,一會兒,媽媽下班回來了,非常勞累,而這名同學嚷著要吃水果,要媽媽洗水果,媽媽端來果盤,學生又纏著要買新衣服,媽媽不耐煩地說了她幾句……。
4.“路上”
某同學起床晚了,因為怕遲到,便快步飛車,路上不管不顧。迎面走來一位女士手提水果,結果兩人撞在了一起,水果撒了滿地,而這位同學卻甩下一句“走路不長眼睛呀!”,便繼續(xù)飛奔……。
(三)討論分析
主持人:同學們,看完了幾個小品后,是否覺得這些事情也經(jīng)常發(fā)生在你的身邊呢?請思考和分析以下幾個問題:
1.小品劇“1”中兩者是否都有錯誤?如果一方退步是否會有所緩和呢?
2.小品劇“2”中,如果同學站在老師的位置,會怎樣想呢?
3.小品劇“3”中,孩子的做法是不是太過分呢?
4.小品劇“4”中,換做是你,你會怎樣做呢?
【全班分4個小組,各組針對劇情,每組分析一個小品劇,由代表最后發(fā)言】
(四)互換位置
由四個小品劇的主人公,互換角度,進行表演,并做出正確的處理,得到同學們的贊同。
(五)演講
主持人:既然我們明白了看問題應從對方角度著想,那么怎么做到這些呢?這又和我們律己寬人有什么關系呢?下面我們聽聽兩位同學的演講。
同學A:內容提要:人與人之間難免有誤會產生,如劉少奇所說“世界上完全不被別人誤會的是沒有的,而誤會遲早都是可以弄清楚的。我們應該受得起誤會,在任何時候都不牽入無原則的斗爭,同時也應該警惕,檢點自己的思想行動。”如果每個人都能“以責人之心責已,以怒已之心怒人”,就能化隔閡為理解,化分裂為團結,使人格優(yōu)化,美德弘揚,事業(yè)也會興旺發(fā)達。
同學B:內容提要:我國有一部古書叫《抱樸子》上指出“治身養(yǎng)性,務謹其細,不可以小益為不平而不休,不可以小損為無份而無防,凡聚小所以就大,積一所以主仁也。”也就是說整治自身修養(yǎng)品性,不要因小的利益不會而斤斤計較,律己寬人從小事做起。
(六)講故事
主持人:所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古語有“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鑒言,早在古代就有許多律己寬人的事例。下面請幾位同學給大家講幾個故事。
(1)同學甲《唐太宗下“罪已詔”》
(2)同學乙《藺相如寬厚待人》
(3)同學丙《楊震辭金》
主持人:同學們,古人尚且如此,我們作為當代青年做得又如何呢?
由幾名同學講述自己過去曾經(jīng)的做法,結合古今榜樣,做出今后的打算。
(七)班主任總結
我們這次主題班會開得很成功,大家都積極參與,熱烈地討論,演員們也辛苦地排練,同學們都從中得到了不少的收獲,認識也非常深刻。寬容、理解這是一個人的美德,所謂“冤家宜解不宜結,各自回頭看后頭”。遇到矛盾,我們要冷靜。心中有他人,多為別人想想,不能只顧一己私利。在與同學、老師、家長以及社會上的人接觸中,寬以待人。希望同學們能把今天班會上的感悟,付諸于以后的學習生活中去,建立一個和諧的人際環(huán)境。
換位思考主題班會教學設計3
一、教學目標:
目前,不少初中生存在不善于換位思考的心理狀況,升入八年級的他們,與父母、老師、同學的交往在換位思考方面有很明顯的缺陷,在自我意識的支配下,在很多問題上都表現(xiàn)出自己獨特的觀點和立場,并且容易趨向固執(zhí),有一定程度的堅持性,他們習慣于只考慮自己,而不習慣站在他人的立場上來體驗他人的情感世界,所以,為使學生形成換位思考的意識,能夠在人際交往中建立良好關系,在溫馨快樂的環(huán)境中愉快地生活、學習,現(xiàn)擬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本課,學生能理解什么是換位思考,為什么要換位思考,怎樣換位思考,層層深入,從而明白人與人之間發(fā)生矛盾,產生分歧是在所難免的,要正確對待和解決矛盾,懂得與人相處,站在對方立場上,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
2、過程與方法:通過心理測試、圖片展示、情境體驗等活動,注重學生的體驗和感悟,創(chuàng)設情境,啟發(fā)思維,讓學生參與其中,能進一步理解“換位思考”的必要和重要性。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學會在學習、生活中換位思考,建立全面的人生觀,看問題多角度思考,善于站在別人的立場,多一分理解,不能自私片面。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學會換位思考,懂得其在人際交往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難點:在實際交往中懂得如何落實“換位思考”。
三、教法:
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課堂注重以學生為本,教師引導學生,參與活動,通過自身體驗和感悟,采用情境教學、討論法等,使學生在活動中明道理,懂得換位思考的意義,減少矛盾和摩擦,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
四、課時安排:1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心理測試
請同學們看課件:假如你帶著5種動物到野外去,它們分別是猴子、老虎、孔雀、狗、大象。可是隨著旅行的進程,你不得不逐一丟掉它們,最后只能留下一種動物陪你,你會如何選擇呢?(同學展示自己的答案)
師小結:會發(fā)現(xiàn)人們思考問題的角度有兩個:一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fā)。二是從他人的角度出發(fā)。
(設計意圖:通過這樣富有情趣的測驗,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掌握了知識,發(fā)展了思維能力。)
(二)有趣的圖片
1.展示三組畫面,讓同學們從中感悟,談談自己的理解。
小結:同一件事物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得到的結果也不相同。這就像生活中的一些事情,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會有不同的立場,進而有兩者可能完全矛盾的想法,于是許多摩擦間隙就會出現(xiàn)??
(設計意圖:通過圖片展示,學生調動感官,主動思考,發(fā)現(xiàn)問題,從而理解換位思考的必要。)
(四)感受換位思考,思考以下問題:
1、和人交往中,你的煩惱分別有哪些?
2、你覺得你很親近的人了解你么?他們誤解過你么?
3、你身邊的人帶給你的困擾有哪些?
3、反思:當我們在生活中、在與父母的相處、和朋友的溝通以及跟老師的交流里每每煩惱之時,對此,他們的內心又是怎樣的感受呢?
(設計意圖:通過問題的設置,一步步遞進,使學生聯(lián)系實際生活,明確換位思考的重要性。)
(五)生活呼喚+“有時真的搞不清楚”
1、其實生活中的許多矛盾摩擦很多就是由于我們只從自己的角度看問題、不懂得換位思考而致。“把別人當成自己,把自己當成別人”
2、這張圖有意思在哪?
(設計意圖:小結,明確學生在生活中懂得如何進行換位思考,為下面活動環(huán)節(jié)做鋪墊。)
(六)角色互換——“如果你是??”
1、老師——場景一:當同學以各種理由向你請假時,但是他的理由都是敷衍,你會??因為??場景二:課堂上,看到一些學生在下面吃零食、玩手機、看雜志,你會??因為??
2、父母——場景一:孩子一回家就放下書包,直奔電腦,你會??因為??場景二:天很晚了,孩子說要跟朋友出去玩,你會??因為??
3、內心體驗
(設計意圖:通過角色互換環(huán)節(jié),設立情境,讓學生學會自我處理,從而更好地理解換位思考,真正設身處地地考慮問題。)
(七)昨日重現(xiàn):你的成長中,有因為一些小小的誤會而漸行漸遠的朋友么?有你至今仍難以釋懷的人際交往中的遺憾么?如果當時能夠換位思考一下,這些遺憾甚至傷痛是否就可以避免呢?一切無法重來,那么曾經(jīng)的教訓能換來我們的成長么?
(設計意圖:通過放電影式形式,學生能夠回顧自己的過去,從而更明確人際交往中換位思考的重要。)
(八)換位思考:化“挑剔”為“欣賞”。從欣賞的'角度,列舉原來你抱怨的人值得感謝的兩三個地方。
我最欣賞_____同學的,具體表現(xiàn):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設計意圖:學生從實際生活中,懂得換位思考,從而與他人更好地相處交往。)
(九)總結:用欣賞的眼光去看世界,世界是美好的;學會換位思考,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別人,他們是可愛的;學會欣賞他人、理解他人、寬容他人,我們就能和各種人愉快相處。
換位思考主題班會教學設計4
活動目標:
1、知識與技能:領會“己所不欲,勿施與人”的道理;了解換位思考、與人為善的實質。
2、過程與方法:在生活、學習中能夠換位思考,與人為善。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與人”的人生態(tài)度;初步形成平與人為善的良好品質。
活動過程:
“己所不欲,勿施與人”是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學術思想的一條重要的人際交往原則,其含意大致是:對于自己不喜歡的東西,不要強加在別人的身上。這是孔子仁愛思想的一個具體體現(xiàn)。這個觀點雖歷數(shù)千年而不衰,直到現(xiàn)在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作為一種人際交往原則被我們所接納并廣泛應用于自己的交往活動和實踐之中。
1、己所不欲勿施與人
(1)“己所不欲勿施與人”的內涵
【流行起外號】
你有過被人“捉弄”的經(jīng)歷嗎?當時心里是什么滋味兒?
提示:根據(jù)實際情況回答。
自己不喜歡的是能強加于人嗎?為什么?
不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應當設身處地地為對方著想。
自己喜歡的事就一定能夠強加于人嗎?為什么?
不能。你喜歡,不等于別人也喜歡,還是應當設身處地的為對方想想,否則真有可能好心做壞事。
(2)像對待自己那樣對待別人
【“掌上明珠”】
同學疏遠小喬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因為小喬對他人漠不關心。
想得到別人的關照,應該如何對待他人?
應當對他人也多多關照。
我們希望別人怎樣對待自己,就應該以同樣的方式對待別人。
(3)關心、尊重、理解是根本
關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是“己所不欲,勿施與人”的實質所在。
2、理解至上善待他人
(1)換位思考、與人為善的實質
【“管鮑之交”】
就“管鮑之交”談談你的看法。
換位思考,與人為善,就是要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想人之想,理解至上。如果我們都能夠時時處處都能夠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體諒他人的難處,我們就能夠融洽、友善地與人相處,贏得真摯的友誼。
把你經(jīng)歷中得到別人諒解時的感受說出來,與大家分享。
學生根據(jù)實際情況回答。
換位思考、與人為善的實質,就是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
(2)對換位思考的要求
【小蓉與母親的比較】
與失主調換角色,體驗失主的焦急情。
與父母調換角色,體驗他們對子女的關愛。
與老師調換角色,體驗他們對學生的期待。
與失學的同齡人調換角色,體驗他們對求知的渴望。
與危難中的求生者調換角色,體驗他們對生命的留念。
小蓉與母親二人做法不同,是因為母親進行了換位思考,而小蓉卻沒有。為什么“飽漢不知餓漢饑”,就在于別的肚皮填不飽,一般說來自己的肚皮是不會覺得餓的。自己沒有丟過錢包,所以體會不到丟錢包人的心情。
(3)以欣賞的態(tài)度待人
【欣賞別人】
讓我們在欣賞別人的同時,交流所獲得的積極而豐富的情感體驗。
提示:學生根據(jù)實際情況填寫。
我們對周圍的事物應多持欣賞的態(tài)度,多一分欣賞,就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友善、多一分愛心。
課堂小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我們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與人”的道理,在人際交往中,就要善解人意,對人持平等、尊重和友善的態(tài)度;同時,我們應設身處地為他著想,學會換位思考、學會欣賞他人。
【換位思考主題班會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誠信考試主題班會教學設計01-18
換位思考的故事12-02
高中作文換位思考01-05
換位思考周記11-24
【推薦】學會換位思考作文01-07
學會換位思考作文【推薦】01-07
換位思考,體諒他人作文11-23
《感恩》的主題班會設計教案01-24
高考作文預測:換位思考11-04
有關換位思考作文九篇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