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oingaieng.cn-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中文字幕无码不卡免费视频 ,777精品久无码人妻蜜桃,国产一级A毛久久久久一级A看免费视频

    再別康橋教學設計

    時間:2022-12-02 20:25:03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再別康橋教學設計(通用11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根據(jù)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那么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再別康橋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再別康橋教學設計(通用11篇)

      再別康橋教學設計 篇1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咀嚼、吟誦,學會鑒賞現(xiàn)代詩歌的“三美”;

      2、感受詩歌的獨特意境,培養(yǎng)學生審美情趣。

      二、教學重點

      以誦讀加深理解,通過理解提高誦讀能力。

      三、教學難點:

      把握徐志摩詩的純藝術美。

      四、教學方式:

      1、聲畫同步,視聽一體、營造詩意氛圍,師生共同進入意境。

      2、教師從旁點撥指導、學生反復朗誦鑒賞詩之美。

      3、教學課時:一課時。

      五、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一張作者的掛像,電視劇《人間四月天》片段,樂曲《神秘園》;印發(fā)補充資料《我所知道的康橋》中間部分;提前板書聞一多詩歌“三美”主張(建筑美、繪畫美、音樂美)以及“現(xiàn)代詩”字樣。

      2、學生:閱讀課本中現(xiàn)代詩的相關文章,查詢徐志摩生平資料,有條件可以先看央視詩歌散文大賽展播片段,準備回答教師提問。

      六、教學流程:

      (一)情景導入:播放電視劇片段和央視詩歌散文大賽《再別康橋》章,掛出作者頭像,讓學生初步了解作者,感知其代表作的風格。

      (二)由學生簡單復述“我所知道的徐志摩”(根據(jù)自己查詢搜集)

      徐志摩1921年開始詩歌創(chuàng)作,曾與胡適、梁實秋、聞一多等創(chuàng)辦《新月》月刊。他熱烈追求“愛”“自由”“美”,追求“人”和“自然”的“和諧”。他“活潑好動,瀟灑空靈的個性與不受羈絆的才華和諧統(tǒng)一”形成了徐志摩特有的“飛動飄逸”的藝術風格。

      徐志摩的詩歌在我國現(xiàn)代詩歌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盡管對其人毀譽不一),但是由于“極左路線”影響使他這位把“美奉獻給人類”的詩人和他的詩,被長期封存。改革開放以來,才有他的數(shù)種詩集和散文集出版。

      詩人就讀于劍橋時,這“世界上最秀麗的地方”曾給了他美感,給了他靈性,在這里他度過了“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光”。康橋成了他“永久的戀情”。這首詩作于1928年的11月,寫的是他再次游歷歐洲重返康橋時的感受,故名曰“再別康橋”。作者另有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橋》。

      (三)初讀原文(自由讀)整體感知

      1、讀完后,讓學生說說讀完全詩的“整體感知”。

      “空靈”“飄逸”“瀟灑”,無以名狀的“舒適”和“輕松”“淺淺的惆悵”等。

      2、本詩以一種不可抗拒的魅力實踐了聞一多的“三美”主張,的確值得細品:有哪些表現(xiàn)?(結合本詩,學生回答:建筑美、繪畫美、音樂美、正適合朗讀)

      3、把握全詩感情基調:對康橋依依惜別的深情(板書)

      (四)配樂朗誦,加深理解(學生鑒賞為主,教師指導為輔)

      1、放《神秘園》樂曲,教師飽含感情地朗誦,充分營造讀詩氛圍,從而幫助學生入境;

      2、展示多媒體:康橋風光片,請學生帶著聽樂感受再次小聲讀詩,注意重點字詞讀者與全詩意境;

      3、學生放聲朗讀,自行品味,教師適時點撥;理解與吟誦雙向并進。

      (1)全班齊讀第一節(jié),提問:大家覺得哪個詞語要重點強調?這又襯出詩人怎樣的心情?

      (2)請一女生朗讀第二節(jié),要求給人鮮明的視覺形象,自己提問。

      (3)找到情感發(fā)展高潮段,請一名男生先讀再揣摩。作者在水波星光交輝下想泛舟尋夢,放聲高歌,這表明了什么心情?你有這體樣的體會嗎?

      (4)可是詩人接下來的抒情格調陡轉,請全體女生讀這一節(jié),說出自己的感受。

      (5)結尾部分全體男生齊讀,學生三言兩語談其特點。

      (6)分小組讀以上四節(jié),把握詩歌意象及其抒情意味,深入體味徐志摩詩的藝術之美。

      (7)中間兩節(jié)與第二節(jié)結構及表意均相似,故而留白給學生多角度朗讀鑒賞;

      (五)學生討論的鑒賞小結,教師點撥。

      這首詩為我們描繪了康橋如畫的美景,景中又蘊涵詩人濃濃的深情,情與景的交融值得我們細細品味。鑒賞這樣的詩歌精品,朗讀與理解互相促進,我們便仿佛步入藝術殿堂與作者做心與心的交流,難道不是一種美的享受嗎?

      (六)再次播放音畫。

      找一位朗讀水平較高的同學配樂朗誦,全班深入體會。

      (七)分層布置作業(yè):

      1、利用補發(fā)資料進行比較閱讀,說說散文與古詩歌在寫法和讀法上的不同(層次較高的同學做)。

      2、課外延伸:找徐志摩另外一首詩《偶然》進行自我朗讀鑒賞(全體)。

      3、仿寫精彩詩句,多讀好詩,有條件可試著配樂(其他學生完成)。

      再別康橋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的:

      體會詩中健康美好的感情,鑒賞其意象所營造的空靈的意境和清新飄逸的風格。

      教學重點:

      鑒賞其意境美、抒情美、音韻美。

      教學目的:

      了解徐志摩的創(chuàng)作與對康橋的感情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背誦課文,導入新課,板書課題作者并析題

      二、了解徐志摩的創(chuàng)作與對康橋的感情

      1、利用自己手中的資料,先自行了解作者

      2、學生回答:“我所知道的徐志摩及其創(chuàng)作”

      3、補充知識

      梁啟超說:“徐志摩一手奠定了中國新詩壇的基礎。”

      胡適說:“他的人生觀真是一種‘單純信仰’,這里面有三個大字:一個是愛,一個是自由,一個是美。他夢想這三個理想的條件能夠合在一個人生里,這是他的‘單純信仰’。他的一生的歷史,只是他追求這個‘單純信仰’的實現(xiàn)的歷史。”

      短短的36年的人生中,徐志摩創(chuàng)作出版的作品有:

      詩集4部《志摩的詩》,《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

      散文集4部《落葉》、《巴黎的鱗爪》、《自剖》、《秋》,

      小說集1部《輪盤》,劇本1部,譯作5種,以及信札、日記4種。

      已編為《徐志摩文集》出版詩字句清新,韻律諧和,比喻新奇,想象豐富,意境優(yōu)美,神思飄逸,富于變化,并追求藝術形式的整飭、華美,具有鮮明的藝術個性,為新月派的代表詩人。

      康橋之美:古風古色,橋影藻密,

      嫵媚河身的兩岸,

      穆靜騰輝的晚景,富麗的溫柔;和緩的鐘聲

      春陽晚照,潑翻一海純金,

      千百家屋頂煙突,白水青田,黃昏,遠樹凝寂, 象墨潑的山形,襯出輕柔螟色, 密稠稠,七分鵝黃,三分桔綠,

      村里姑娘腮紅頸白; 屏繡康河垂柳婆娑,

      此地人天妙合,雖微如寸芥殘垣, 亦不乏純美精神,流貫其間。

      康橋情結:

      “康橋”在徐志摩,只有三十六分之二的時光,而這兩年,卻是那么魂牽夢縈的兩年。

      “就我個人說,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由的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

      三、觀賞動畫課件,反復誦讀課文,初步體會情感

      四、布置作業(yè):熟讀并背誦課文

      再別康橋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的:

      鑒賞課文的思想感情和藝術表達之美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誦讀課文。

      二、研討:

      1、作者再來康橋,再別康橋,來去都有什么特點?

      答:輕輕地、悄悄地

      2、為什么要這樣?

      答:對它愛得情深意摯,深情款款,如“慈母之于睡兒,緩抱軟吻”(再會吧,康橋!),深怕驚醒了它。

      3、明明是“再別康橋”為何只說“作別西天的云彩“?

      答:借代指康橋美好的一切。

      4、重回康橋,哪些美景深深吸引了他?

      答: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柳蔭下的一潭清泉,是天上虹;是揉碎在浮藻間沉淀著彩虹似的夢;星輝斑斕,夏蟲鳴叫。

      5、常言“花紅柳綠”,在作者筆下,河畔的柳樹為何是“金”色的?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文中還用暗喻的是哪一句?

      答:因在夕陽中。把柳樹比做新娘,用暗喻把柳樹比做新娘,既寫出夕陽下泛著金光的柳樹的美麗美好,也表達了對康橋自然之美的喜愛之情。

      那柳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 沉淀著彩虹似的夢。

      6、“青荇在水底招搖“用了什么手法?

      答:擬人,表達了油油青草的多情可愛。

      7、清泉一般是碧綠的,作者為何將它比做“天上的彩虹”?

      答:河身嫵媚不僅有榆樹清水,還有岸邊的綠樹紅花和在洗滌的腮紅頸白的少女。是—屏繡康河。

      8、重回康橋,他觀金柳,賞青荇清泉,還做了什么?

      答: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到星輝斑斕時。

      9、此時情緒是興奮歡快還是失意低落?何以見得?

      答:情不自禁“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10、怎么理解“悄悄是別離的悄悄是別離的笙蕭;一語?

      答:“笙蕭”是中國傳統(tǒng)的用以抒發(fā)感情的樂器之一,此時他生怕打擾驚醒了他心愛的康橋,只能悄悄欣賞,默默作別。

      11、中國有這么一句古詩“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用在此處明顯不妥,你認為結合此詩的情感和意境,應該改做什么?

      答:“別有深情摯愛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12、中國一般人,喜歡某地,愛刻上“XXX,到此一游。”或摘一把花,采幾束草帶回去留做紀念。可是詩人愛康橋,卻“不帶走一片云彩”,表現(xiàn)了什么?

      答:對康橋愛得深愛得真愛得純愛得善。

      13、詩中還有一句最能表達詩人對康橋感情的是什么?

      答:在康橋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條水草!

      14、這是一種什么樣的感情?怎樣理解?

      答:對康橋依依不舍,希望永遠與之相依相偎相生相伴永不分離的感情。

      再別康橋教學設計 篇4

      設計思路:

      1、“三維”要求,讓作為課堂主體的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形成多維互動的教學氛圍;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運用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創(chuàng)設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以讀為主線組織教學,注重學生的接受規(guī)律;原始體驗、基本體驗、終極體驗。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知人論世,了解除志摩生平、創(chuàng)作及新詩有關知識;分析感受本詩的情感與意境之美,感知本詩所體現(xiàn)的“三美”主張;

      2、過程與方法;

      導入——參讀——情讀——品讀——比讀——小結。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品味對母校的眷戀和對逝去的美好的懷念。

      學情分析:

      高一學生有一定的詩歌欣賞能力,但大部分學生對徐志摩及他的《再別康橋》的寫作背景不太了解

      教學重點:

      分析品味本詩所體現(xiàn)的意境之美和“三美”藝術主張。

      教學方法:

      誦讀法、涵詠法、討論法。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入新課

      放歌曲《再別康橋》

      導語;這首歌改編自哪位詩人的哪首詩?歌中唱的“一身中國學袍”的是誰?歌中唱到的“劍橋”也就是指?讓我們知人論世走近徐志摩,走近《再別康橋》。

      二、參讀:

      徐志摩(1897-1931)現(xiàn)代詩人、散文家。浙江海寧人。追求藝術形式的整齊、華美,為新月派的代表詩人(新月派的三美主張:繪畫美、音樂美、建筑美)。

      1921年進入劍橋大學學習,1922年學成回國。這一段的留學生活,特別是劍橋美麗的自然景色,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為此,他在1922年8月10日啟程回國前夕,寫下了《康橋再會罷》一詩,表達對康橋的眷戀。1928年,徐志摩重游英國。7月的傍晚,他一個人悄悄來到了久別的母校,漫步于寂靜的校園,懷念逝去的美好歲月。但斗轉星移,物是人非,沒有人認識他,滿腔的熱情和對母校的眷戀之情無以傾訴。詩人悵然若失,乘船歸國途中,詩人寫下了《再別康橋》。

      讓我們直觀感受一下詩人和康橋——(題板圖片)

      詩人曾深情地說過(見題板)——生讀

      我的眼睛是康橋教我睜開的,

      我的求知欲是康橋給我撥動的,

      我的自由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

      師:中國是詩人的母親,康橋是詩人的母校,詩人因康橋而華彩,康橋因詩人而絢麗。詩人對康橋有很深的感情,而感情是詩歌的生命,沒有感情就沒有詩人,沒有感情就沒有詩歌。郭沫若曾說“詩的本職在于抒情”,惟有詩人是生活的情人,讓我們走近情人——徐志摩,情讀《再別康橋》。

      三、情讀:

      輕輕的/我走了,那/榆蔭下的/一潭,悄悄地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正如我悄悄地來

      我/輕輕的/招手,揉碎在/浮藻間,我揮一揮衣袖

      作別/西天的/云彩。沉淀著/彩虹似的/夢不帶走一片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尋夢?/撐一支/長蒿

      是/夕陽中的/新娘;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波光里的/艷影,滿載/一船/星輝,

      在我的/心頭/蕩漾。在/星輝斑瀾里/放歌

      軟泥上的/青荇,但/我不能/放歌,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在康河的/柔波/里,夏蟲/也為我/沉默,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1、學生自由讀,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讀出詩中感情,什么感情?

      明確:依依惜別、歡喜留戀。

      2、說出每節(jié)詩中最主要的意象,哪些意象側重表現(xiàn)對母校的依依惜別之情,哪些意象側重表現(xiàn)對母校的歡喜留戀之情?并注意各意象的特征,讀出相對應的感情。

      明確:云彩作別;夏蟲沉默;笙簫悄悄;金柳新娘;青荇招搖;潭水虹;星輝斑斕。(以上內容板書)

      3、通過這一個個意象,讀出詩中的歡喜、留戀和依依惜別之情,選你喜歡的一節(jié)來情讀。

      學生讀,學生來點評,老師相機輔導。

      4、老師配樂朗讀。(使用超鏈接播放《秋日私語》伴奏音樂)

      5、學生配樂情讀。

      四、課堂小結:

      詩歌鑒賞方法:(見題板)

      參讀,知人論世參照讀;情讀,意象情感動情讀;

      品讀,詩中妙處須品讀;比讀,延伸拓展比較讀。

      再別康橋教學設計 篇5

      一、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感受康橋柔美秀麗的風光,體味作者對康橋深深依戀之情

      2、指導學生學會鑒賞詩歌的方法,提高審美趣味

      3、品味語言,感悟徐詩的獨特風格

      二、教學重難點:

      1、教會學生詩歌閱讀方法,

      2、通過對意象、意境的具體分析來幫助學生解讀作品

      三、教學設想:

      以誦讀為主,以課件貫穿始終,集音樂、畫面、相片、朗誦等視聽手段為一體,充分感受詩歌的優(yōu)美境界。

      四、課時:

      一課時

      五、教學步驟:

      一、導語(1-2分)

      問學生世界名校有哪些,學生會說出哈佛大學、牛津大學、劍橋大學,播放大學圖片。讓學生指出劍橋大學,引出徐志摩。

      二、徐志摩個人資料(課件介紹)(5分)

      三、欣賞配樂朗讀<再別康橋>,也可先讓學生讀,再用范讀,學生能找出差距(5-10)

      四、引導學生感受美(15-20分)

      欣賞朗讀后,讓學生指出本詩的情感美、意境美、語言美

      1、鑒賞情感美

      詩歌抒發(fā)的感情有:愛國、思鄉(xiāng)、親情、友情、愛情等,讓學生總結本詩的思想感情

      明確:對康橋依依惜別的深情,或對康橋的戀之情等

      本詩的感情脈絡

      讓學生把七節(jié)詩分別用兩字概括:

      作別――金柳――水草(青荇)――潭水――尋夢(放歌)――沉默――-告別

      讓學生感受感情的波瀾:感情從惆悵到熱烈在第五節(jié)達到高潮,在第六節(jié)陡然低落,沉浸于寂然,只能帶著無限的悵惘離去。這種感情的變化正是基于對康橋不可遏制的愛,是柔情,還是激情,還是深清,是一種熱烈的柔情。

      2、意境美

      教師先講意境和意象的含義,意象是融入了詩人主觀情意的客觀物象,讓學生找出本詩的意象:西天的云彩、河畔的金柳、軟泥上的青荇、榆蔭下的一潭、一支長篙、

      讓學生分析這些意象作者融入人什么感情。

      這些意象都是柔美而抒情的事物,浸透了作者對康河的永久的戀情。他甚至想永遠留在這里“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全詩通過這些意象構筑了夢幻般的氛圍,如一首小夜曲,讓人如癡如醉。

      3、語言美

      讓學生選出美的語言加以分析,提高鑒賞能力。

      五、總結徐志摩詩歌特點:

      語言清新,韻律諧和,比喻新奇,想象豐富,意境優(yōu)美,神思飄逸,富于變化

      再別康橋教學設計 篇6

      學習目標:誦讀品味,探尋詩歌之美.

      1.知識目標:了解徐志摩及新月派的“三美”詩歌創(chuàng)作主張。

      2.能力目標: 誦讀詩歌,把握詩歌意象,欣賞詩歌意境,學習新詩的欣賞方法。

      3.情感目標: 體會詩人對康橋的深深依戀和依依惜別之情,提高審美情趣。

      教學重難點

      意象的把握與體味、詩情的領悟;

      教學方法:

      誦讀吟詠法,欣賞法。

      播放朗誦帶《再別康橋》。

      教學手段:

      多媒體教學。

      課時安排:

      一課時。

      課堂教學設計

      一、創(chuàng)境導入

      1928年夏天,倫敦,康橋。一個風度翩翩又帶著倦容的年輕人,在夕陽的余輝中踽踽而行。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80年后,倫敦,康河。一塊白色大理石碑上面,刻錄下了這段詩句,也銘記下了這個年輕人的康橋情節(jié)。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徐志摩和他的的《再別康橋》。板書課題。

      二、知人知世

      1、徐志摩:學生簡介志摩。

      教師強調總結: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寧人。新月社詩派的代表詩人。

      2、康橋:學生讀

      通過課前背景資料介紹,我們可以看出康橋在徐志摩心中的地位,詩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經(jīng)說過:在24歲以前,他對于詩的興味遠不如對于相對論的興味。正是康河的水,開啟了詩人的性靈,喚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詩人的生命。因此他后來曾滿懷深情地說:(齊讀)“我的眼睛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

      有人甚至說,在徐志摩身上縈繞著“康橋情結”。

      三、美之初感受

      1、檢測讀、評價讀

      下面就找一位同學來讀《再別康橋》,學生進行評價。

      學案上的字音,學生讀

      2、示范讀、自由讀、感知美

      播放朗讀的《再別康橋》,注意詩歌的節(jié)奏及飽含的深情。

      《再別康橋》作為崇尚美、愛、自由和主張詩歌“三美”的徐志摩的代表作,無疑是美的,你覺得美在

      《再別康橋》在形式上具有三美:繪畫美,音樂美, 建筑美。

      1,音樂美,是對詩歌的音節(jié)而言,朗朗上口,錯落有致,都是音樂美的表現(xiàn)。

      A, 押韻,韻腳為:來,彩;娘,漾;搖,草;虹,夢;溯,歌;簫,橋;來,彩。

      B, 音節(jié)和諧,節(jié)奏感強。

      C, 回環(huán)復沓。首節(jié)和末節(jié),語意相似,節(jié)奏相同,構成回環(huán)呼應的結構形式。

      2,建筑美,是節(jié)的勻稱和句的整齊。《再別康橋》共七節(jié),每節(jié)兩句,單行和雙行錯開一格排列,無論從排列上,還是從字數(shù)上看,也都整齊劃一,給人以美感。

      3, 繪畫美,是指詩的語言多選用有色彩的詞語。

      全詩中選用了“云彩,金柳,夕陽,波光,艷影,青荇,彩虹,青草”等意象,給讀者視覺上的色彩想象,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康橋的一片深情。全詩共七節(jié),幾乎每一節(jié)都包含一個可以畫得出的畫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輕輕招手作別,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搖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搖著似乎有話對詩人說……作者通過動作性很強的詞語,如“招手”“蕩漾”“招搖”“揉碎”“漫溯”“揮一揮”等,使每一幅畫都富有流動的畫面美,給人以立體感。

      四、美之再探究

      全詩中選用了“云彩,金柳,夕陽,波光,艷影,青荇,彩虹,青草”等意象,詩人具有深厚的古典詩詞修養(yǎng),深得“意象”三味,我們共同來探討詩人是怎樣借助這些意象來表情達意的?

      序號 圖畫(標題) 意象 手法 情感

      各小組選擇自己認為寫的好的一小節(jié)進行賞析,探究本詩美及產生美的原因?

      1小組交流

      2交流反饋

      3歸律總結

      五、鞏固訓練:背誦本詩。

      六、課后作業(yè)。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徐志摩,這個對生活、對人生完全詩意的信仰的剛剛站立在壯年頂峰上的一個人悄悄地來,又這樣悄悄地走了,讓我們最后再次誦讀詩的首尾兩節(jié),聆聽詩人內心的絕唱.

      再別康橋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了解詩人相關常識;

      2.品味詩歌的詩意美,音樂美,建筑美,繪畫美;

      3.培養(yǎng)學生詩歌朗讀技巧及鑒賞方法。

      【教學重點】

      目標2、3

      【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

      【教學輔助】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數(shù)】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由電視劇《人間四月天》引出徐志摩,從而導入課文。

      二、整體感知

      1.介紹徐志摩。

      徐志摩(1896~1931),現(xiàn)代詩人、散文家。名章垿,筆名南湖、云中鶴等。浙江海寧人。畢業(yè)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讀于上海滬江大學、天津北洋大學和北京大學。1918年赴美國學習銀行學。1921年赴英國留學,入倫敦劍橋大學當特別生,研究政治經(jīng)濟學。在劍橋兩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的影響。

      1921年開始創(chuàng)作新詩。1922年回國后在報刊上發(fā)表大量詩文。1923年參與發(fā)起成立新月社。加入文學研究會。1924年與胡適、陳西瀅等創(chuàng)辦《現(xiàn)代評論》周刊,任北京大學教授。印度大詩人泰戈爾訪華時任翻譯。1925年赴歐洲,游歷蘇、德、意、法等國。1926年在北京主編《晨報》副刊《詩鐫》,與聞一多、朱湘等人開展新詩格律化運動,影響到新詩藝術的發(fā)展。同年移居上海,任光華大學、大夏大學和南京中央大學教授。1927年參加創(chuàng)辦新月書店。次年《新月》月刊創(chuàng)刊后任主編。1930年任中華文化基金委員會委員,被選為英國詩社社員。同年冬到北京大學與北京女子大學任教。1931年初,與陳夢家、方瑋德創(chuàng)辦《詩刊》季刊,被推選為筆會中國分會理事。同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飛機到北平,因遇霧在濟南附近觸山,機墜身亡。

      著有詩集《志摩的詩》《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葉》《巴黎的'鱗爪》《自剖》《秋》,小說散文集《輪盤》,戲劇《卞昆岡》(與陸小曼合寫),日記《愛眉小札》《志摩日記》,譯著《曼殊斐爾小說集》等。他的作品已編為《徐志摩文集》出版。他的詩字句清新,韻律諧和,比喻新奇,想像豐富,意境優(yōu)美,神思飄逸,富于變化,并追求藝術形式的整飭、華美,具有鮮明的藝術個性,為新月派的代表詩人。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亞于詩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飛》《我所知道的康橋》《翡冷翠山居閑話》等都是傳世的名篇。

      2.相關背景。

      康橋,即英國著名的劍橋大學所在地。1920年10月至1922年8月,詩人曾游學于此。康橋時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轉折點。詩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經(jīng)自陳道:在24歲以前,他對于詩的興味遠不如對于相對論或民約論的興味。正是康河的水,開啟了詩人的性靈,喚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詩人的天命。因此他后來曾滿懷深情地說:“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吸煙與文化》)

      1928年,詩人故地重游。11月6日,在歸途的南中國海上,他吟成了這首傳世之作。這首詩最初刊登在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號上,后收入《猛虎集》。可以說,“康橋情結”貫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詩文中,而《再別康橋》無疑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

      3.學生聽課文朗讀錄音,注意朗讀節(jié)奏。

      4.學生再聽課文朗讀錄音,之后模仿錄音朗讀課文。

      5.教師點撥,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明確:《再別康橋》這首詩,較為典型地表現(xiàn)了徐志摩詩歌的風格。詩歌描繪了康橋的秀美風光,表現(xiàn)了一種含著淡淡憂愁的離情別緒。

      第1節(jié),連用三個“輕輕的”,實寫只身悄悄來到和離開康橋時的情景,同時透露了難分難舍的離情,并且以輕微跳躍的節(jié)奏,襯托了緩步飄然而去的形象,給全詩定下抒情的基調。

      第2節(jié),寫岸邊柳樹倒影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詩人無限歡喜和眷戀的感情。

      第3節(jié),寫康河的水草,道出了詩人對康橋永久的戀情。

      第4節(jié),寫榆樹下的青潭。詩人融情人景,將留戀全都融入康橋的風光中。

      第5節(jié),詩人感情達到了高潮。他幻想著撐一桿長篙,泛舟到青草更青處尋他“彩虹似的夢”,“向星輝斑斕里”放聲高歌。

      第6節(jié),詩人由幻想回到現(xiàn)實。悄悄吹奏別離的簽蕭,在沉默中體味別離的惆悵。詩境依舊復歸和沉浸于寂然。

      第7節(jié),跟開頭呼應。“云彩”本來是不能帶走的,然而詩人卻說“不帶走一片云彩”。這種夸張手法,表露出詩人不愿驚動他心愛的康橋的一片情意。這里,節(jié)奏相同,但以詞句的變換融入更多的不得不離去的哀愁。至此,詩人把對康橋的“濃得化不開”的感情,于“沉默”“輕輕”“悄悄”中表現(xiàn)了出來。

      三、合作探究

      1.課文中出現(xiàn)了哪些意象?(意象美)

      明確:詩人選取康橋有代表性的景色構成意象: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輝等自然景物。這些意象給讀者視覺上的色彩想象,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康橋的一片深情。全詩共七節(jié),幾乎每一節(jié)都包含一個可以畫得出的畫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輕輕招手作別,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搖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搖著似乎有話對詩人說……作者通過動作性很強的詞語,如“招手”“蕩漾”“招搖”“揉碎”“漫溯”“揮一揮”等,使每一幅畫都富有流動的畫面美,給人以立體感。

      意象的分類而言,大體可分為六類:

      (1)實體意象(簡稱物象或實象)。即由現(xiàn)實中客觀存在的事物的具象在詩人胸中、筆下的藝術反映。

      (2)虛幻意象(簡稱虛象)。系由詩人大腦對客觀現(xiàn)實作哈哈鏡式的變態(tài)反映、從而幻化虛構出的非現(xiàn)實中存在的幻象,諸如夢境或神仙鬼蚊世界中的種種意象,還包含一著神仙大顯神通與鬼蜮興妖作怪的虛構事象。

      (3)事態(tài)意象(簡稱事象)。在詩人腦中和筆下反映出的種種事態(tài)的各自進程及其前因后果,諸如悲歡離合、喜怒哀樂的成因等。

      (4)自然力意象。即自然現(xiàn)象中那些可見可聞可感可觸的現(xiàn)象在詩人腦中和筆下的反映,如朝暉夕陰、寒來暑往、雷鳴電閃、雨雪陰晴、風云變幻對詩人情緒的具體影響等等。

      (5)時間意象。乃是反映在詩人頭腦中和行于筆下的晨昏晝夜、春夏秋冬、古往今來的諸多意象。

      (6)空間意象。反映在詩人腦中、筆下的意象的空間位置與距離之類,諸如上下四方、遠近高低、長短寬窄、大小粗細等等。須注意的是:后面這兩種時空意象,在具體的詩歌作品中往往不是孤立存在,而總是與前面四種意象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因而更富有表現(xiàn)力。

      2.課文在形式上有何特點?(建筑美)

      明確:課文共七節(jié),四行一節(jié),每節(jié)兩句,單行和雙行錯開一格排列,無論從排列上,還是從字數(shù)上看,都整齊劃一,給人以美感。首尾回環(huán)呼應,結構嚴謹,給人以整體之美。

      3.課文語言有何特點?(音樂美)

      明確:詩歌語言具有節(jié)奏感、旋律美、彈跳性。

      (1)押韻,韻腳為:來,彩;娘,漾;搖,草;虹,夢;溯,歌;簫,橋:來,彩。

      (2)音節(jié)和諧,節(jié)奏感強。

      (3)回環(huán)復沓。首節(jié)與末節(jié),語意相似,節(jié)奏相同,構成回環(huán)呼應的結構形式。

      4.小結。

      本詩是新詩中一首典范的新格律詩。

      徐志摩是主張藝術的詩的。他深崇聞一多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的詩學主張,而尤重音樂美。他甚至說:“……明白了詩的生命是在它的內在的音節(jié)的道理,我們才能領會到詩的真的趣味;不論思想怎樣高尚,情緒怎樣熱烈,你得拿來徹底的‘音樂化’(那就是詩化),才能取得詩的認識……”(《詩刊放假》)。反觀這首《再別康橋》:全詩共七節(jié),每節(jié)四行,每行兩頓或三頓,不拘一格而又法度嚴謹,韻式上嚴守二、四押韻,抑揚頓挫,朗朗上口,典型地體現(xiàn)了新格律詩關于新詩創(chuàng)作的“建筑之美、音樂之美、繪畫之美”的理論主張,要多讀多體會。

      5.學生朗讀課文,深入體會詩歌的意境美、建筑美和音樂美,爭取當堂成誦。

      四、作業(yè)

      1.背誦并默寫詩歌;

      2.課后進一步了解徐志摩及其詩歌。

      附:板書設計

      再別康橋

      徐志摩

      意象美

      建筑美

      音樂美

      再別康橋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目標:感知《再別康橋》的詩意美(建筑美、音樂美、繪畫美),體會本詩章法整齊、韻律優(yōu)美的藝術特點并學習這種寫法。

      2、思想教育目標:志摩感情方式與個人的體驗在其詩歌中的融合。

      3、能力培養(yǎng)目標:學會新詩的欣賞方法,通過教師的指導朗讀學會欣賞詩歌的音樂美。通過教師的分析賞析,學會從詩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賞析詩歌。

      4.當堂背誦全詩。

      教學重點:新詩的鑒賞(從詩歌的意象和形式入手賞析)。

      教學難點:詩的欣賞方法。

      教學方法:誦讀欣賞。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具使用:投影儀、錄音機。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一、導入新課(2`)課前兩分鐘播放音樂《回家》營造氣氛教師通過對古代作品中“離別”的詩句的講述,導入現(xiàn)代人筆下的別離之情:古人云: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作品中,既有“西出陽關無故人”的無奈,又有“天下誰人不識君”的豪邁,還有“相見時難別亦難”的苦澀,那么現(xiàn)代人是如何理解離別的呢?那么我們現(xiàn)在就來學習徐志摩的《再別康橋》,領略一下現(xiàn)代人筆下的別離之情!“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一首帶有淡淡哀愁的離別詩牽動了多少文人學者的心。徐志摩,他就這樣悄悄地來,又這樣悄悄地走了。詩人志摩是怎樣一個人呢?讓我們和志摩一起《再別康橋》,走進詩人內心。學生逐漸沉浸于音樂聲中,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來。學生明確:“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是詩人徐志摩的一首帶有淡淡哀愁的離別詩。詩題是《再別康橋》學生質疑:詩人志摩是怎樣一個人呢?和老師一起《再別康橋》,走進詩人內心。

      二、講授新課

      (一)、徐志摩及寫作背景(投影)。教學環(huán)節(jié)通過投影,引導學生了解徐志摩及寫作背景。教師板書:康橋:即“劍橋”1928年11月6日,《再別康橋》。教師活動學生明確:

      1、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寧人,筆名云中鶴、南湖、詩哲。1918年赴美留學,1920年赴英國,就讀于劍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再別康橋》這首詩,較為典型地表現(xiàn)了徐志摩詩歌的風格。詩歌記下了詩人1928年秋重到英國、再別康橋的情感體驗,表現(xiàn)了一種含著淡淡憂愁的離情別緒。

      2、康橋:即“劍橋”(Cambridge),英國著名的學術、文化中心,風景勝地。學生活動

      (二)、朗讀全詩(8`)抽查學生,教師正音;再播放黃磊朗讀的《再別康橋》,老師指導朗讀。注意詩歌的節(jié)奏及飽含的深情。學生朗讀。讀準字音、節(jié)奏讀出詩中飽含的深情。

      (三)、整體鑒賞《再別康橋》。

      三、歸納總結

      教師小結:明確:

      1、感知《再別康橋》的詩意美(建筑美、音樂美、繪畫美),體會本詩章法整齊、韻律優(yōu)美的藝術特點并學習這種寫法。

      2、了解志摩感情方式與個人的體驗在其詩歌中的融合。

      3、學會新詩的欣賞方法,學會欣賞詩歌的音樂美,學會從詩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賞析詩歌。

      四、布置作業(yè)。

      板書設計:

      1、誦課文(繼續(xù)播放音樂,學生邊聽邊背)。

      2、試和徐志摩的另一首離別詩《沙揚娜拉》比較賞析。

      寫一篇賞析文,不少于五百字。再別康橋徐志摩志摩其人及寫作背景從詩歌的意象入手賞析詩歌。

      1、離別的對象特別

      2、營造的氣氛輕松

      3、意象的選擇新穎從詩歌的形式入手

      賞析詩歌

      1、形式:建筑美

      2、語言:音樂美3、意境:繪畫美(客觀物象)+(主觀情意)=意象

      再別康橋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把握詩歌的主要內容,體會詩歌的感情基調。

      2、理解作者的生平經(jīng)歷和人生理想對其詩歌創(chuàng)作的影響。

      3、培養(yǎng)學生朗讀詩歌的興趣。

      說明:

      本課作為“詩歌及其欣賞”單元的重點篇目,其學習方法對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學習習慣有重大意義。因此本課強調學生能抓住詩歌的內容及情感基調來整體把握詩歌,希望能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同時在理解詩歌的基礎上關注作者的生平經(jīng)歷來幫助深化對詩歌的解讀,體現(xiàn)由表及里的學習過程,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最后詩歌的朗讀也是非常關鍵的一點,它既可以使學生掌握詩歌的音樂性,也能有效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整個教學過程重點突出,注重思路的連貫,在有限的時間里激發(fā)起學生閱讀詩歌的興趣。

      教學重點:

      1、通過意象掌握詩歌的內容和感情基調是教學的重點。

      2、通過與徐志摩其他詩歌的比較來理解作者的創(chuàng)作緣由是教學的難點。

      說明:

      詩歌的形象是詩歌的生命,因此意象成了很多詩人寄托情感的所在,因而對意象的正確把握是理解詩歌的基礎。另外,能通過比較閱讀來明確作者的創(chuàng)作緣由,可以使學生對詩歌的理解避免表面化,使問題由難化易,強化學生的認知,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活動預設學生活動預設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

      以李白與徐志摩不同的結束生命的方式激起學生關注徐志摩的興趣,從而導入本課的學習。通過比較調動情感,并且逐漸進入詩歌的意境。引發(fā)學生閱讀本詩的興趣。

      走進作家

      由徐志摩的生平和主要作品,轉而介紹他的康橋情結。

      1、你對徐志摩了解多少呢?

      2、什么是徐志摩的康橋情結?3、1、思考關于徐志摩的有關常識。

      2、學生之間互相補充,從而理解康橋情結。

      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為理解作品打好基礎。同時豐富學生的文學常識。

      初讀詩歌

      1、請一位學生先朗讀詩歌。

      2、要求學生集體朗讀。

      思考:應該以什么感情朗讀?1、通過對詩歌的朗讀,能初步體會詩歌的內容。

      2、在傾聽詩歌的過程中感受詩歌的感情基調。通過朗讀逐漸走近詩歌,同時提高朗讀水平。

      理解詩歌從意象入手,理解詩歌。

      1、詩歌運用了哪些意象?

      2、通過這些意象可以看出詩歌表現(xiàn)了什么內容?反映了詩人的什么思想感情?學生發(fā)言,相互補充。可以采用獨立思考、互相討論等形式。對意象的把握是理解詩歌的一種方法,它有助于學生理解詩歌的形象性,掌握詩歌的內容。

      比較閱讀

      出示《康橋再會吧》、《沙揚娜拉》。

      1、離別之愁是人之常情,但徐志摩在其他離別詩中表現(xiàn)的情感卻和這首詩有很大差別,為什么?

      2、分析《再別康橋》的創(chuàng)作緣由。1、學生之間互相討論,從兩首詩中找到關鍵的詞語比較詩歌不同的感情基調。

      2、明確詩歌的感情基調和作家理想的失落有關。提高學生鑒賞詩歌和探究學習的能力。

      閱讀交流中國文學史上因為作家的理想不能實現(xiàn),卻造就了優(yōu)秀作品的例子有哪些?學生調動自己的知識積累談談自己所熟悉的例子。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鍛煉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

      再讀詩歌播放示范朗讀的錄音,或教師范讀,或讓學生朗讀。在朗讀和傾聽中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重點培養(yǎng)學生聽、讀的能力。

      布置作業(yè)

      1、讀讀徐志摩。(包括他的生平和作品)寫作讀書筆記。全面研究作家、作品。

      思路點撥

      本課教學有多種方法。教師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教學實際選擇教學重點。如從詩歌的“三美”藝術特征入手,分析詩歌中美的具體體現(xiàn);還可以從詩歌朗讀的角度安排課堂教學,在學生的各種形式的朗讀中品味詩歌的意蘊;或與中國古代的離別詩進行比較教學,找到它們的相同點或不同點,從而來發(fā)現(xiàn)這首詩歌的獨特性與無窮魅力。總之,采用什么角度并不重要,關鍵在于教師應發(fā)揮自己的特長,讓學生在一堂課中有最大的收獲。

      練習舉隅

      1、這首詩的構思很有特點,你能說出一二嗎?

      2、假設你要寫一首表現(xiàn)離別的詩歌,你會選擇哪些意象?

      3、這首詩歌的“三美”特征具體體現(xiàn)在何處?

      再別康橋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通過誦讀吟詠,感受詩歌中涌動的激情,把握詩歌的主題

      2.分析詩中意象,理解詩歌中創(chuàng)造的形象,感受詩中營造的意境。

      能力目標 了解新詩的體裁、風格及藝術表現(xiàn)特點,理解詩中運用的象征手法。

      情感目標 作者創(chuàng)造的意境鮮明、富有動態(tài)的畫面——詩意美

      知識點教法與手段

      1.體會這首詩章法整齊、韻律優(yōu)美的藝術特點。

      2.體會全詩意境鮮明,富有流動的繪畫美。 教師講解學生思考討論

      教學重點與難點處理方法

      1.理解這首詩別出心裁、不落俗套的構思

      2.理解詩歌的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 教師講解學生思考討論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師生活動

      A.提問 1.找同學背誦《泌園春。長沙》 (5分鐘)

      B.導語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他就這么悄悄地來,又這么悄悄地去了。他雖然不曾帶走人間的一片云彩,卻把傳世的《再別康橋》留給了詩壇,也把永遠的思念留給了人們。現(xiàn)在讓我們走進徐志摩,走進他的《再別康橋》。 教師(2分鐘)

      C.解題 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詩壇上,曾誕生了這樣一位詩人:他出身巨商名門,才情橫溢光耀,思想率真復雜,深諳中國傳統(tǒng)文化,又汲取了歐美文化——特別是劍橋文化的精髓,在中國的新詩史上創(chuàng)造了迷人的藝術奇觀。他就是浪漫主義詩人徐志摩。 年輕的詩人奔波云游,社交極廣,結交了許多文化名人,早年曾游學于英美,因此康橋時期是詩人一生的轉折點。1928年,詩人故地重游。11月6日,在歸途的南中國海上,吟成了這首傳世之作。 教師(3分鐘)

      D.讀課文 教師范讀一遍,學生自讀、齊讀各一遍辨析字音:荇() 斕() 釁() 溯() 衍() 讕() 畔() 朔() 師生互動(5分鐘)

      E.分析課文 1.怎樣理解《再別康橋》的畫面美? 這首詩意境優(yōu)美(詩中有畫)。通過聯(lián)想、想象,讀者可以感受到,七節(jié)詩展示的是七幅色彩絢麗的歐洲風情畫卷,詩人用電影藝術中的蒙太奇手法,通過動作性很強的詞語(如招手蕩漾招搖揉碎漫溯揮一揮等),將它們巧妙地剪輯到自己的詩作中,使每一幅畫面變成了動態(tài)的、立體的,給人以視覺上的審美享受。

      2.怎樣理解《再別康橋》的音樂美? 這首詩韻律和諧。詩人深崇聞一多的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尤重音樂美,因此除第五節(jié)不押韻外,其他六節(jié)都嚴格押韻,而且頻頻換韻,追求音節(jié)的波動和旋律感。四行一節(jié),詩作的單行和雙行錯落排列,每句字數(shù)基本上是6、7字(間有8字句),于參差變化中見整齊。此外,輕輕悄 師生互動(30分鐘) 悄等疊字的反復運用,增強了詩歌輕盈的節(jié)奏。詩的尾節(jié)與首節(jié)句式相似,節(jié)奏相同,遙相呼應,給人一種夢幻般的感覺。

      3.怎樣理解《再別康橋》這首詩別出心裁、不落俗套的構思? 首先,詩人避開了一般別離詩的告別對象。一般別離詩告別的是人,這首詩告別的卻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別對象由人間向天空轉移,跳出了執(zhí)手相看淚眼或寒暄叮嚀的俗套,給人以清新飄逸之感。 其次,詩人為離別創(chuàng)造了一種特殊的氣氛。一般離別,或執(zhí)手叮嚀,或牽手頓足,其中總帶點傷離別的味道。而這首詩只著色繪景而不摹聲,以輕輕悄悄沉默造成一種寂然無聲的寂靜環(huán)境,排除了離別中因傷別而產生的沉重感,增加了飄逸的成分。 第三,獨具特色的意象選擇。照一般情況設想,詩人告別康橋時,當有送行的人,詩人的眼中也會看到高樓大廈、車水馬龍,耳中也會聽到機械轟鳴。但這一切,詩人都沒有攝入鏡頭,寫入詩中借以寄情的物象是云彩金柳柔波清草星輝等自然景物,這就避開了人間煙火,給人一種清新感。 獨特的構思,來自詩人對個人自由天性的追求,從一個側面表現(xiàn)了五四以來的時代精神。 徐志摩是大自然的崇拜者,他主張人類接近自然、回歸自然、融合自然。他發(fā)現(xiàn)的康橋世界是人類心靈共同的自然保護區(qū).在詩中,他與大自然似乎有一種本能的感應和認同,與大自然達成和諧,如我與西天的云彩的感情交流,感覺到金柳具有新娘的魅力,我想化入康河柔波之中,做一條水草的體驗等。 師生互動(30分鐘)

      板書設計 再別康橋 徐志摩

      一、作者簡介:徐志摩 筆名:云中鶴 《志摩的詩》 《翡冷翠的一夜》

      二、現(xiàn)實(1) 飄然而去 依戀 金柳 借尋夢 水草 康橋景色 秀美 景

      (2-5) 清潭 抒 星輝 情 現(xiàn)實

      (6-7) 飄然而去 依戀

      再別康橋教學設計 篇11

      一、反復朗誦,體驗詩中的節(jié)奏、韻律,從而體會詩中濃郁的感情。

      二、訓練學生感知和分析詩歌語言,咀嚼品味詩歌意境美。

      三、訓練閱讀,讀出一定的詩味,達到激發(fā)學生興趣,陶冶性情的目的。

      教學設想: 這首詩語言華麗輕盈,章法,音韻柔美和諧,在形式美方面達到很高的水準,如有條件,可播放有關康橋大學的風光片,伴以輕柔的有歐洲田園風情的樂曲,以使學生能夠在詩意的氛圍中充分感受意境。

      課時安排:一課時

      由《人間四月天》將學生帶入徐志摩的話題中,讓學生講述對他的了解,適當補充一些內容。如寫作背景和作者的思想主張等。

      1、 誦讀課文。教師做出提示:這首詩像一首肖邦的小夜曲,應讀出委婉細致的感情。在朗讀時,注意讀出輕盈的節(jié)奏。

      2、 教師范讀,學生模仿。

      3、 讓學生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感知詩歌的內容。

      (1)、提問:根據(jù)背景資料,你認為這首詩主要抒發(fā)了什么感情?

      明確:對康橋的依依惜別的深情。

      (2)、提問:詩人在離別時,寫了康橋的哪些風光?你能概括出幾幅畫面?

      明確:有岸邊的柳樹、康河的水草、榆樹下的清潭。

      (3)、提問:詩人告別時,作了哪些動作?

      明確:招手、尋夢、放歌、沉默。

      1、 第一節(jié),連用了三個輕輕的,向西天的云彩告別,給全詩定下了抒情基調。既有難舍難離的真情,又有淡淡的無奈與感傷。

      2、 第二節(jié)寫了岸邊的柳樹,金柳是夕陽中的生動色彩的描繪,它秀美婀娜,好像新娘,既喻出它形態(tài)的美好,又傳達出詩人的無限歡喜和眷戀的感情,誰能舍得離開美麗的新婚妻子呢?艷影,蕩漾在我的心頭,物我合一,情景交融,

      3、 第三節(jié),寫了康河的水草,綠油油的水草在水波中招搖,愜意平靜。并有向詩人打招呼之意。我甘心做一條水草,不僅物我合一,而且表達了詩人對康河的永久戀情,愿意永遠流在康河,生于斯 ,長于斯。

      4、 第四節(jié),寫榆樹下的清潭,清泉倒映著天上的彩虹,五彩斑瀾,浮藻間好像沉淀著彩虹做的夢境,融情入景,將人帶入夢一般的意境中。

      5、 第五節(jié),詩人的感情達到了高潮,在流連忘返的觀景過程中,詩人似乎已經(jīng)忘了他即將要離開,撐著長篙去尋找那彩虹似的夢。到晚上歸來時,水波與星光交相輝映,詩人情不自禁的想要放歌,快樂的情緒達到頂點。

      6、 第六節(jié),物極必反,樂極生悲,詩人由幻想回到現(xiàn)實,情緒低落下來,于是不能放歌,只能悄悄吹起離別的傷感的笙簫,詩境恢復寂然,連夏蟲好像也體會到離別之情,保持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充滿了無法化解的離愁別緒,將詩人深思默想的心境推到了極致。

      7、 第七節(jié),與開頭呼應,詩人是那樣的不舍得離去,卻不帶走一片云彩,不愿驚動心愛的康橋,不舍得讓康橋與我一同傷感。這一節(jié)不是對第一節(jié)的簡單重復,而是更另覺悟,眷戀,同時也有一種灑脫的意味。

      附:板書設計

      再別康橋

      離別康橋的情景 作別云彩 分、淡淡的無奈和傷感

      (靜)

      河畔的金柳

      (比喻、移就)

      (戀) 康河的水草

      (樂) 拜倫潭

      (往昔夢想)

      尋夢

      (快樂極點)

      (哀、靜)

    【再別康橋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再別康橋》 教學設計02-23

    《再別康橋》教學設計08-02

    再別康橋教學設計08-02

    《再別康橋》的教學設計08-02

    再別康橋的教學設計08-02

    《再別康橋》教學設計07-29

    《再別康橋》教學設計06-13

    《再別康橋》的教學設計06-13

    再別康橋教學設計06-13

    再別康橋的教學設計06-13

    国产成人97精品免费看片| 邻居少妇张开腿让我爽了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精品人成综合网| 女朋友的朋友5中汉字晋通话| 中文字幕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性少妇VIDEOSEXFREEXXXX片| 国产精品美女www爽爽爽视频|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一区| 成人午夜视频精品一区| 狠狠综合久久AV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