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雜交水稻之父教學設計(精選10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那么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雜交水稻之父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雜交水稻之父教學設計 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課文,了解袁隆平研究雜交水稻的經過,學習他敢于實踐,敢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
教學準備:
了解袁隆平的事跡。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題。
板書 16 雜交水稻之父
質疑 “雜交水稻之父”指誰?為什么稱他“雜交說稻之父”?
讀課文第一小節(jié)回答第一個問題。
交流自己了解的袁隆平。
二:自學課文。
1、讀通課文,標好小節(jié),劃出不理解的詞語。
2、交流。
(1)讀書,糾音。
(2)質疑解疑。
3、默讀,文章主要寫上什么?
三:學習重點段。
1、袁隆平為什么決心攻克“人工雜交水稻”這一世界難題?
讀課文二、三自然段。首先明確袁隆平是為了解決人民的吃飯問題;其次明確這是一個世界難題,國內外從無人試驗過,而且外國專家武斷地肯定“此路不通”。但袁隆平堅信有天然雜交水稻就一定能培育出人工雜交水稻。再次袁隆平作出這個決定要有極大的`勇氣,要有創(chuàng)新精神,更要付出艱辛和心血。
2、袁隆平為了研究付出了怎樣的艱辛和努力?
讀三、四、五、六自然段,找出有關的語句,并通過想象去體驗和感悟。
學生邊說邊指導朗讀。
3、袁隆平的研究作出了怎樣的巨大貢獻?
讀七、八小節(jié),對文中的幾個數字算算賬,具體感受一下這是怎樣的巨大的貢獻。
4、指導朗讀。
四:總結。
1、為什么稱袁隆平為“雜交水稻之父”?
2、為什么本文以“雜交水稻之父”為題?
4、 袁隆平為什么能取得成功?
雜交水稻之父教學設計 2
【教學目標】
1、認讀11個生字和新詞。
2、了解課文內容,理解世人稱頌袁隆平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的原因。
3、能給課文各部分擬定小標題。
【教學重、難點】
1、理解世人稱袁隆平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的原因。
2、能給課文各部分擬定(角度基本一致的)小標題。
【教學準備】
1、查找“世界雜交水稻之父”的相關資料。
2、文字課件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情況
1、今天我們學習第3課《世界雜交水稻之父》。通過預習,課文的幾個生字你們都認識了吧。出示生字詞課件:
(指讀生字詞)
2﹑解題,了解袁隆平。
(1)同學們對字詞地掌握都比較好,在預習的基礎上,誰來談談你對課題的理解。
學生自由發(fā)言,老師根據同學的發(fā)言板書:袁隆平
老師總結:這是我們對課題的理解所知道的內容。
(2)誰能用簡單的話介紹一下袁隆平的情況?同學發(fā)言后,老師進入資料。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你默讀課文,說說你都知道了什么?從課文的結構上你還發(fā)現了什么?(5分鐘)
2、學生匯報。預設學生的匯報:
知道:袁獲得的榮譽(如果學生說到了就出示課件第二自然段,不說就不出示)課文主要內容(可以就全文說,也可以一部分一部分的說。)等。
發(fā)現:全文先寫袁研究雜交水稻的結果,后寫研究過程;雖是寫人文章,但不像以往學的寫人文那樣——詳寫人物言行、神態(tài)、心理;文章篇幅長,課文自己標出四個部分等。
三、擬定小標題,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一)了解袁隆平研究雜交水稻的過程,概括課文各部分主要內容。
1、學法提示:這么長的課文,你打算用什么辦法把握課文內容哪?(引導學生說出先了解每部分的內容)
2、那我們先來看課文的第一段,請你認真默讀,劃出能概括這部分的主要內容的'語句并概括段意。(找同學讀中心句,教師隨即出示課件,審視同學概括的段意。)這里時間不宜過長,因為這是學生已具備的能力。
3﹑請你按照以上的學法,自學第二﹑三﹑四部分。
4﹑展示兩組同學的段意,然后學生審視、修改自己寫出的段意。
(二)引導學生給課文各部分擬定小標題。
修改后的段意簡單多了。但要把剛才我們寫的段意連接起來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還是顯得長,你能不能用簡練的幾個字概括各段的主要內容?
1﹑擬定小標題和寫段意即有一致性又是有區(qū)別的,你覺得應該怎樣列小標題?
(抓住各部分的主要內容,用簡明的詞語或短句概括。)
2﹑我們怎樣根據剛才的段意來概括小標題呢?(出示課件:指導第一段小標題的兩種列法)
3、請大家按照我們剛才所說的方法根據段意列出各段小標題。
4、展示一、二組較好的小標題。結合你們剛才的學習,你現在覺得應該怎樣列小標題?(學生歸納,教師相機點撥)
出示課件:列小標題的要求:
A、抓住各部分的主要內容概括。
B、用簡明的詞語或短句概括。
列小標題的方法:
A、摘法
B、擬法
5、指導列小標題盡量做到角度一致。
報告文學不同于一般寫人的文章——抓住人物的外貌、言行、神態(tài)、心理進行細致刻畫來突出人物特點。而是圍繞一個中心事件,選取事件中不同階段的典型事例來介紹人物。因此,給報告文學列小標題,要抓報告文學的主干,標題角度要盡量一致。
展示標題角度一致的師生寫的作文提綱。
培育原因——培育關鍵——培育艱難——培育成功(因課題中有“雜交水稻”字樣,標題中可以簡練不寫)
6、小結歸納學法:通過今天的學習,能說說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的方法是什么?引導學生歸納出:列小標題、解題、抓各部分段意等。
四、抒發(fā)情感,贊頌袁隆平
1、同學們,我們通過學習這篇報告文學,認識并了解了這位出自中國的世界之父——袁隆平,我相信你們和老師一樣,深深地為他的愛國熱情,超人的智慧等所感動。在閱讀袁隆平培育雜交水稻的過程中,哪一點深深地觸動了你?如果你能結合課文內容來說一說就更好了。(也可以出示課件:我最敬佩袁隆平。)
引導學生認識袁試驗的目的是偉大的;實驗設想的創(chuàng)新——智慧超人;實驗中的艱苦付出——拼搏鉆研勁兒超人;豐富的知識等。
2、剛才同學都是從培育雜交水稻的過程來說的,你還有不同的見解嗎?
引導學生抓住巨大貢獻和所獲得的榮譽來說。
3、為什么稱袁隆平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你現在明白了吧。你能用這個句式回答嗎?
出示課件:因為袁隆平,所以被稱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
五、總結歸納,課外延伸
1、今天,我們通過對這篇課文的學習,掌握了長文的學法——通過瀏覽快速準確提取需要的信息解決問題。
2﹑現在,你理解作者為什么用《世界雜交水稻之父》命題嗎?
(含有贊嘆的意思。)
六、作業(yè)
本課成語比較多,課下希望大家歸類摘抄,積累成語。
雜交水稻之父教學設計 3
教學目的
1、了解袁隆平為科學事業(yè)的執(zhí)著追求和奉獻的精神,感受他的可親可敬。
2、閱讀課文,學會加小標題。
教學重難點
了解課文內容,學習以抓主要內容加小標題的方法。
教學準備
師生:搜集袁隆平的資料。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中國的萬里長城是世界聞名的奇跡,可是,另外一個奇跡卻少有人知。你們知道是什么嗎?那就是我們僅用了占世界7%的耕地,養(yǎng)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而且惠及了全世界。
這偉大的奇跡是怎樣實現的呢?這完全依靠袁隆平為科學事業(yè)的認真奉獻、執(zhí)著追求。為此,國家重獎了他。他是怎么獲得如此殊榮的呢?我們今天就來學一學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的故事。引出課題,板書、齊讀課題。
二、交流資料,初步了解袁隆平
你們課前搜集了袁隆平爺爺的相關資料,現在分小組交流。說說通過這些資料,你對袁隆平有哪些初步的了解。(給時間讓學生充分交流)
三、自由讀文,運用抓住中心句閱讀課文的讀書方法讀懂課文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思考,你讀懂了什么?文中哪一句最能概括課文的內容,體現文章的思想?請用筆勾畫出來,多讀幾遍,并寫出自己的體會。
2、交流讀文后的收獲。
教師出示主要問題:袁隆平為什么學農?雜交水稻是如何培育成功的?為什么說袁隆平還是一位可親可敬的長者?文章分為三部分,每部分的中心句是哪一句?請找出來做上記號。(讓學生圍繞主要問題和中心句進行交流,感受圍繞中心句展開描述,使文章條理清晰的寫作特點)
3、結合閱讀感受和搜集的資料,說說你心目中的袁隆平爺爺是怎樣的一個人?
只要學生言之有理,言之成理,教師就給以鼓勵。對于說得特別好的要及時給予表揚。
4、你們能不能自己概括一下,試著給每個部分加上一個小標題。
(1)教師提示學生,小標題要能反映這個部分的主要內容,并且盡量簡潔明了。
(2)學生自己練習。
在學生練習加小標題的時候,他們可能不那么盡如人意,教師要多引導,讓學生一次一次比較,在反復的練習和比較中逐漸懂得加小標題的方法和技巧。或者讓有困難的學生以縮句的.方式進行,以達到減緩坡度、降低難度的目的。
(3)全班交流,教師小結。
5、創(chuàng)設情境,結合搜集的資料和錄像,再次深入感受袁爺爺的偉大和可親可敬。
播放袁爺爺領獎的現場錄像,展示當時新聞和媒體對袁爺爺的高度評價和贊譽,讓學生受到教育,受到鼓舞,激發(fā)他們?yōu)榭茖W獻身的激情和自豪感。隨后話鋒一轉:“有人說袁隆平不過是種出了幾株水稻,不配受到這么高的贊譽,對此你怎么看?”在學生暢所欲言之后,教師有意讓學生聯系我國60年代自然災害的資料,以及袁隆平培植雜交水稻的艱辛過程,引導學生感受袁隆平的偉大。
6、回顧全文,指導朗讀。
袁隆平爺爺多么偉大,相信大家的心里一定充盈著對他深深的敬仰與欽佩,請大家把這種感情融入朗讀中吧,選擇你喜歡的方式讀一讀課文。(指導學生邊讀邊想象文中描述的情景)
四、拓展練習
學了本文,聯系生活學習實際,你認為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學習和生活?
五、回顧全文,讓學生用一句話概括全文
附:板書設計
雜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大科學家
追求農業(yè)高產
改良水稻品種
可親可敬的長者
愛好廣泛
雜交水稻之父教學設計 4
活動目標
1、了解大米的來之不易,萌發(fā)愛惜糧食的情感。
2、初步認識袁隆平爺爺,知道要珍惜糧食,不浪費食物。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米飯”圖片;“舊中國饑荒”組圖;“袁爺爺”組圖;《我不浪費糧食》動畫視頻;“我不浪費糧食”組圖;“種水稻”組圖;“珍惜糧食”組圖。
活動過程
出示圖片“米飯”,引導幼兒討論米飯的由來。
——看看這是什么?
——你們知道香噴噴的大米是怎么來的嗎?
出示組圖“舊中國饑荒”、“袁爺爺”,引導幼兒初步認識袁隆平爺爺。
1、出示組圖“舊中國饑荒”,引導幼兒感知當下生活的幸福。
——看看圖片上的人們有大米吃嗎?
小結:以前,因為水稻產量很低,很多人沒有米飯吃,常常挨餓。
2、出示組圖“袁爺爺”,引導幼兒初步認識袁隆平爺爺。
——后來,有位厲害的老爺爺讓水稻結出了很多籽粒,讓人們天天都能吃上香噴噴的米飯。他是誰呢?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吧。
——這就是袁隆平爺爺。為了讓人們都能夠吃上米飯、吃飽米飯,他都做了哪些事情呢?
小結:袁隆平爺爺常常頂著太陽在稻田里觀察水稻、研究水稻,把自己的時間和精力都奉獻給了水稻。在一次次的失敗和改進后,袁隆平爺爺終于研究出了“雜交水稻”,讓水稻結出了很多籽粒,讓人們都能夠吃上米飯、吃飽米飯。
播放動畫視頻及組圖《我不浪費糧食》、組圖“種水稻”,引導幼兒了解大米的來之不易,萌發(fā)愛惜糧食的情感。
1、播放動畫視頻,引導幼兒感知大米的來之不易。
——不僅研究水稻很不容易,種植水稻、收獲大米也非常辛苦。我們一起來看看視頻了解一下吧。
2、出示組圖“我不浪費糧食”,引導幼兒了解大米的由來。
——種植水稻要做哪些事情呢?
——水稻成熟后是怎么變成大米的呢?
小結:農民要經過翻地、插秧、除蟲、除草、施肥等過程,等待水稻成熟;水稻成熟后,還要進行收割、干燥、去殼才會變成白花花的大米。
3、出示組圖“種水稻”,引導幼兒進一步感受農民的`辛苦,萌發(fā)愛惜糧食的情感。
——看看圖片上農民們正在做什么?
——他們是怎么插秧/打農藥/收麥子的呢?(雙腳泡在冷水中,彎著腰;背著重重的農藥箱;頂著太陽彎腰割麥子)
小結:水稻從種植到收割再到變成白花花的大米,要花上農民們一百多天的辛苦勞動。大米來之不易,每一粒都是農民們用辛勤的汗水換來的,我們要愛惜糧食。
出示組圖“珍惜糧食”,引導幼兒了解珍惜糧食的方法。
1、鼓勵幼兒討論紀念袁爺爺的方法。
——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爺爺永遠地離開了我們。我們要怎樣珍惜他帶給我們的幸福生活呢?
2、出示組圖“珍惜糧食”,討論圖中的現象。
——這些行為對不對?應該怎么做?
小結:我們要懂得珍惜糧食,吃飯的時候雙手扶好碗,不掉米粒,吃多少盛多少,不隨意丟棄;去飯店用餐時點菜要適量,吃不完的菜可以打包,不能浪費糧食。
活動延伸
日常活動
1、教師在用餐環(huán)節(jié)提醒幼兒不隨意倒飯菜,珍惜食物。
2、在過渡環(huán)節(jié)可適當播放“寶寶巴士APP”中的“古詩國學”第一集《憫農》供幼兒欣賞,引導幼兒進一步萌發(fā)愛惜糧食的情感。
家園共育
請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給幼兒樹立榜樣,倡導“光盤行動”,幫助幼兒養(yǎng)成珍惜糧食的好習慣。
雜交水稻之父教學設計 5
【教材分析】:
課文以“訪談錄”的形式介紹了“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作者主要從袁隆平決定研究雜交水稻的原因,研究過程的艱辛以及他樂觀開朗的個性和不斷創(chuàng)新的精神這幾個方面進行采訪的。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生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閱讀教學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本課時,可以讀為突破口,引導學生在讀中品,讀中悟。
【教學目標】:
1.學會7個生字,自己正確讀寫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搜集和運用有關資料。
3.感受袁隆平的科學探索精神。
【教學重點】:
了解“訪談錄”的體裁,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搜集和運用資料補充課文內容。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 搜集資料
【教學時數】:
2課時
第 一 課 時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20世紀初期,我國人民還過著饑腸轆轆的貧困生活。到了20世紀60年代,我國出現了一個著名的農業(yè)科學家,他解決了人民的饑餓問題,為了感謝他為人類做出重大的成就,中國還以他的名字發(fā)射了一顆衛(wèi)星,你們知道他是誰嗎?(袁隆平)。對了,他就是中國“雜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悟
1.檢查預習情況
(1)出示生字卡片,認生字,糾正讀音
域(yù) 峻(jùn) 僻(pì) 挫(cuò)
穗(suì) 桿(gǎn) 攝(shè)
(2)理解課文中的詞語
嚴峻:嚴厲,嚴肅。
童心不泯:泯,消滅,喪失。本課形容袁隆平平時樂觀開朗的個性。
老驥伏櫪:驥,良馬,千里馬;櫪,馬槽,養(yǎng)馬的地方。比喻有志向的人雖然年老,仍有雄心壯志。
(3)指明輪讀課文,師生評議
三、學生交流自己搜集的資料
①指名讀學生搜集的資料
②師補充
袁隆平,1930年9月出生于北京。1953年畢業(yè)于西南農學院農學系。畢業(yè)后,一直從事農業(yè)教育及雜交水稻研究。
袁隆平院士是世界著名的雜交水稻專家。是我國雜交水稻研究領域的開創(chuàng)者和帶頭人,為我國糧食生產和農業(yè)科學的發(fā)展做出杰出的貢獻。他主要成就表現在雜家水稻的研究、應用和推廣方面。
袁隆平院士熱愛祖國,品德高尚,他的成就和貢獻在國內外產生強烈影響。他雖然年滿80歲,仍讓一如既往地活躍在科研與生產實踐的第一線,從不間斷地進行著研究、實驗和應用。
三、課堂小結
這堂課,通過學生自己的努力,了解袁隆平院士的科研成果。下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袁隆平院士的事跡。
板書設計:
17 袁隆平訪談錄
1.認識生字詞
. 2.交流資料
課時作業(yè):
1.選擇正確的讀音
挫(cuò zuò) 穗(huì suì) 攝(shè niè)
2.寫出下列詞語的近、反義詞
近義詞:艱辛-----(艱苦) 偏僻-----(偏遠)
反義詞:失敗-----( ) 創(chuàng)新-----( )
第 二 課 時
一、談話導入
1.出示生字卡片,認讀生字。
2.過渡:上節(jié)課,我們了解了袁隆平院士取得的科研成果,這節(jié)課,我們進一步了解袁隆平院士。
二、自主學習,合作交流
1.自由讀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邊度邊思考:
①從體裁上看,本文友什么特點?
②袁隆平有什么特點?分別從哪些可以看出?
2.分組交流
3.合作交流,師引導
①文章是訪談錄,記錄了訪談的過程,是主持人提問,被采訪者回答的形式來組織內容的。
②指名回答課文中袁隆平回答主持人的`語句。
學生交流,師小結袁隆平先生的特點。
a. 熱愛祖國,關心人民:我國人口眾多,而且還不斷增加,而土地使用面積不多,而且不斷地減少,中國人能不能養(yǎng)活自己,糧食問題就成為一個關鍵的問題。
b. 不怕困難,不敗失敗。袁隆平研究雜交水稻,花去了幾十年的時間,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但他不怕困難與失敗,從失敗中尋找出路,印證了“失敗是成功之母”的名言。
c. 開朗樂觀,雖然一輩子進行科學研究,可個性卻像小孩子一樣,童心未泯。
d. 敢于創(chuàng)新,袁隆平談到創(chuàng)新的時候用了“不斷’,說明他對“創(chuàng)新”非常重視。
三、分角色朗讀課文
①同桌互讀
②指名互讀,讀袁隆平的話也不要過分強調激情,應以樸實,充滿智慧的語調為主。
四、拓展延伸
小組合作,另選采訪對象,小組商量采訪內容。
五、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什么事訪談錄,也知道了袁隆平科學探索的艱辛。希望同學在學習到路上要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一往如前得壯志。
雜交水稻之父教學設計 6
一、教學目標。
自學課文,了解袁隆平敢于創(chuàng)新,經過細致、艱苦的科學研究,歷經失敗和磨難,終于取得大面積栽種水稻的成功的歷程,學習其身上不畏艱難、執(zhí)著追求的可貴精神。
二、教學具準備及輔助活動:
查閱有關資料,了解最高科學技術獎及袁隆平的生平事跡。
三、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了解概況。
1、自讀課文,讀通課文,并對課文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
2、討論交流。
3、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二)抓住全文,指導讀懂。
1、分清課文層次。
學習第二段。
1、袁隆平為什么決心攻克“人工雜交水稻”這一世界難題?
閱讀第二三自然段解決問題。
2、袁隆平為此付出了怎樣的`艱辛和努力?
閱讀三、四、五、六自然段,找出有關語句。想像當時的情景,如何艱苦,如何細致等,指導朗讀。
3、默讀第六自然段。
找出這部分內容里的幾個有關數字,從中體會到什么?感受袁隆平經受的無數次失敗
4、自讀七、八自然段。
袁隆平的研究作出了怎樣的巨大貢獻?
(三)總結全文。
1、為什么稱袁隆平為“雜交水稻之父”?
2、為什么本文以“雜交水稻之父”為題?
3、袁隆平為什么能取得成功?
四、教后感:
這篇文章淺顯易懂,在閱讀中可以讓學生自主學習,組塊要大,讓學生談課文中最深的感受,不必逐字逐句去理解,學生愿意談哪一方成就談哪一方面。可以結合朗讀、想象說話、算算帳等各種學習活動,讓學生去體驗、感悟。
雜交水稻之父教學設計 7
教學要求:
1、能自己讀懂課文,知道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2、理解課文中某些詞語的意思。
3、能從課文中感受到袁隆平搞科學研究的奉獻精神和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了解袁隆平的研究作出的巨大貢獻。
教學難點:能從袁隆平的具體事跡談自己的感受。
教具準備:小黑板。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概括介紹袁隆平的生平事跡)
二、進行新課
1、初讀課文
2、小組討論
3、討論回答:
a、袁隆平為什么決心攻克“人工雜交水稻”這一世界難題?
b、袁隆平為了研究付出了怎樣的'艱辛和努力?
c、袁隆平的研究作出了怎樣的巨大貢獻?
4、回答問題。
5、給課文分段,并寫段意。
三、.總結
四、作業(yè)
談學后的體會
五、教學后記
雜交水稻之父教學設計 8
教學目標:
1.認讀11個字。
2.能給每部分擬小標題。
3. 了解袁隆平培育雜交水稻成功的艱難經歷,理解他被稱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的原因。學習袁隆平敢于挑戰(zhàn),科技創(chuàng)新,拼搏鉆研,為國爭光,為世界人民造福的精神,增強民族的自豪感。
教學重點:
了解袁隆平培育雜交水稻成功的艱難經歷,理解他被稱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的原因。
教學難點:
能給每部分擬小標題。
教學過程:
1.自學通讀全文,思考全文圍繞什么事情展開,每部分寫了什么內容,為擬小標題做準備。
2.分小組交流,說說每部分的.主要內容。
全文是圍繞袁隆平培育雜交水稻成功的艱難經歷展開。
3.默讀課文,思考并交流:為什么稱袁隆平是世界雜交水稻之父?
4.擬小標題
(1)啟發(fā)學生理清全文的線索,搞清幾部分之間的區(qū)別與聯系
(2)試著在文中畫出能概括每部分內容的句子或詞語
(3)摘取或自擬小標題
(4)交流點評,取長補短
5.了解一個多樣化的袁隆平
一絲不茍地工作
生活中的袁隆平
板書設計:
3﹡ 世界雜交水稻之父
萌發(fā)----設想----發(fā)現-----成功
教學反思:
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 以前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交流”。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雜交水稻之父教學設計 9
[教學目標]
1. 體會文中袁隆平的“夢”和“尋夢園”的含義。
2. 搜集袁隆平農業(yè)研究事業(yè)的有關信息。
3. 學習袁隆平獻身科學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具體材料感受人物的思想境界和精神風貌。
難點:理解袁隆平的“夢”和“尋夢園”的含義,體會作者寫作意圖。
[學法指導]
1. 搜索整合文中資料,體會作者的寫作目的。
2. 圈點批注文中關鍵語句,加深對人物精神的理解。
3. 查閱背景資料,明確袁隆平研究工作的重要意義。
[學習內容]
中國古代的四大發(fā)明大家都很熟悉,現在國際上稱中國出現了第五大發(fā)明,大家知道是指什么嗎?它就是由我國杰出的科學家袁隆平研究的.“雜交水稻”。西方世界稱,雜交稻是“東方魔稻”,它不僅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而且也被認為是解決下個世紀世界性饑餓問題的法寶,國際上把它譽為“第二次綠色革命”。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袁隆平的世界,親身感受一下他和他的成就。
整體感知:
⑴快速閱讀文章,勾畫關鍵語句,搜集文中信息。
⑵思考:讀了文章以后,你認為袁隆平是個怎樣的人?你的依據是什么?
袁隆平是個杰出的科學家,他研究的雜交水稻每年增產谷物3500公斤,相當于每年解決3500萬人口的吃飯問題,40年來他在此領域始終保持世界領先地位。
袁隆平是個堅持不懈,不怕困難的人,他為了尋找一株必需的水稻——天然雄性不育株,他和新婚妻子一起頂著烈日,檢查了14000個稻穗。
袁隆平是個執(zhí)著追求夢想的人,他出生在北京,卻放棄了優(yōu)越的生活,在風華正茂之時違背母命,選擇了艱苦陌生的農學。
研讀與賞析:
夢想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美好的夢想往往能使人們?yōu)橹冻鼋K身的努力,并且給人們帶來無限的光榮。一個中學生要以什么為光榮,該如何為自己的夢想而努力,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現實問題,它直接影響著新一代人的人生態(tài)度和價值觀。
本文是一次夢想與榮譽的美好展示,作為一篇人物通訊,文章一開始就借筆者的口提出了一個讀者們關注的問題:“像袁隆平這樣一個出生在北京,生長在武漢、重慶等大城市,擁有優(yōu)越生活條件的人,到底是什么原因讓他義無反顧地走上艱苦而陌生的農學研究之路?”對于這個問題的思考一直貫穿了課文的始終,帶著它去研讀課文,才能夠把握住作者的寫作意圖。
作者以袁隆平的“尋夢”作為線索,運用倒敘的手法,層次清晰的展示了袁隆平夢想的幾個階段,為我們揭示了問題的答案。明確夢想的幾個階段對于研讀課文是非常必要的,因為在袁隆平生命中,他的夢想是在不斷推進擴展的:幼年時,他見到美麗的園藝場,郁郁蔥蔥。
雜交水稻之父教學設計 10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預習,了解人物通訊的特點。
2、學生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梳理出文中的典型事例。
3、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找出文中的細節(jié)描寫,并進行賞析。
4、學生通過文中的典型事例和細節(jié)描寫,體會并學習袁隆平尊重科學、銳意創(chuàng)新、實事求是、敢于向權威挑戰(zhàn),以艱苦勞動為人類作出巨大貢獻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1、學生體會并學習袁隆平尊重科學、銳意創(chuàng)新、實事求是、敢于向權威挑戰(zhàn),以艱苦勞動為人類作出巨大貢獻的精神。
2、學生通過了解人物通訊中讓人物“立”起來的基本方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課前準備
1、學生完成單元預習方案上的練習。
2、教師課前在黑板上板書課題。
教學過程
一、課堂導入
1、師出示標題:
《喜看稻菽千重浪——記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袁隆平》
問:通過這個標題,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這個標題采用了正副標題的形式。其中“喜看稻菽千重浪”是正標題,“記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袁隆平”是副標題。
2、師:通過這個標題,你們還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這是一篇人物通訊,主要寫的是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袁隆平。
生:“喜看稻菽千重浪”出自毛澤東的一首詞,叫《七律到韶山》。
3、師出示《七律到韶山》,并簡單介紹:
七律到韶山
毛澤東
別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
紅旗卷起農奴戟,黑手高懸霸主鞭。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
《七律到韶山》是現代詩人毛澤東所做的一首七律。它通過對韶山人民革命歷史的回顧,以及對人民公社社員通過熱情勞動而喜獲豐收的描繪,贊揚了革命人民艱苦卓絕的戰(zhàn)斗精神,歌頌了中國人民戰(zhàn)天斗地的風貌,鮮明地體現了毛澤東高遠的思想境界。
其中,“喜看稻菽千重浪”的意思是:喜看大片莊稼如浪濤滾滾。
作者為什么要用這句詩作為文章的正標題呢?
生各抒己見。
4、師:讓我們帶著這個問題,來學習《喜看稻菽千重浪——記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袁隆平》。
二、知人論世
1、師:出示袁隆平的圖片和名字
問:關于袁隆平,你們對他的了解有哪些?
生結合預習所知,各抒己見。
2、師明確:
袁隆平,1930年生于北京,1953年畢業(yè)于西南農學院,畢業(yè)后來到湖南安江農校任教。當時,作為青年教師的袁隆平下定決心,要拼盡畢生精力,用科學來戰(zhàn)勝饑餓。經過多年實踐,他終于推翻了國際上關于水稻沒有雜交優(yōu)勢的普遍觀念,推出了一代又一代雜交水稻。
袁隆平的研究成果不僅在中國創(chuàng)造出巨大的經濟效益,而且惠及世界一些國家和地區(qū),得到了世界的認可,他相繼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學獎”、世界糧食獎基金會“2004年世界糧食獎”和聯合國糧農組織“糧食安全保障榮譽獎”等多項國際獎項,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國際上甚至把雜交水稻當作中國繼四大發(fā)明之后的第五大發(fā)明。
1981年,我國將第一個特等發(fā)明獎授予袁隆平研究小組。
1995年,袁隆平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2001年2月19日,袁隆平被授予2000年度中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2001年2月22日,《科技日報》記者沈英甲發(fā)表人物通訊《喜看稻菽千重浪——記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袁隆平》。
3、師:了解了這么多,誰能起來用一句話說說:袁隆平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生:袁隆平的主要成就是成功培育雜交水稻。
三、整體感知,梳理思路
1、師: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找一找,文中主要寫了袁隆平的哪些事例?這些事例突出了袁隆平什么樣的精神品質?完成下列表格。
人物事例精神品質
明確:
人物事例精神品質
2001年春節(jié)剛過,袁隆平領獎前仍在稻田里工作。熱愛并獻身于農科研事業(yè)
1960年袁隆平敏銳地發(fā)現了“天然雜交稻”的雜交第一代。勇于實踐,敢于探索
1992年袁隆平發(fā)表文章批判貶斥雜交稻的文章。堅持真理,實事求是
1993年袁隆平要求對推廣“玉米稻”持慎重態(tài)度。堅持真理,實事求是
1986年以來,袁隆平提出并實現了雜交水稻育種的戰(zhàn)略思想,為我國糧食大幅度增產做出了突出貢獻。矢志為中國和世界人民作貢獻
袁隆平的兩個心愿,要引導一場新的“綠色革命”。矢志為中國和世界人民作貢獻
2、師:請大家仔細研究這些事例,說一說,這些事例之間呈現出一種怎樣的關系?
生:這些事例完整地呈現了雜交水稻的研究過程。
師:由此可見,這篇人物通訊的線索是什么?
生:這篇文章以事寫人,以追述雜交水稻的研究過程作為貫穿全篇的線索。
3、師:那么,作者為什么要擬四個小標題呢?
生各抒己見。
明確: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突出表現他敏于發(fā)現,勇于探索的科學素養(yǎng)。
“創(chuàng)新是科學家的靈魂和本質”——突出他作為科學家勇于創(chuàng)新的品格。
“事實是科學家的空氣”——突出他以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捍衛(wèi)真理的精神。
“饑餓的威脅在退卻”——突出他在雜交稻研究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并給予高度評價。
也就是說,作者是根據所要突出的人物精神品質來對事例進行分類,并以小標題的形式進行區(qū)分的。
列小標題有什么好處呢?學生各抒己見。
明確:
1、便于分門別類組織材料,使文章的條理更清晰。
2、便于突出重點,讀來印象更加深刻。
3、能吸引讀者,并便于讀者更好地把握和理解文章的內容。
三、具體分析,研讀細節(jié)
1、師:一篇好的人物通訊,通過對人物一言一行的描寫,會產生令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的效果。
要做到這一點,除了要精心選取具體、典型的事例,還可以借助典型細節(jié)來表現人物。
那么,這篇人物通訊中,有哪些精彩的細節(jié)描寫?突出了人物怎樣的精神品質?
請大家仔細閱讀課文,找出文中的細節(jié)描寫,下劃線,并在語文書的空白處寫上批注進行賞析。
2、師生共同明確:
“袁隆平瞇起雙眼,出神地打量著這片幾百畝大的試驗田,然后跨過水渠,邁步走進田間。他蹲下身子翻看著土壤。”
——“瞇起”“打量”“跨過”“蹲下”“翻看”,幾個動詞突出了人物工作之認真細心,對科學的嚴謹,一絲不茍。這段文字描寫了一位平凡的“農民”形象,正是這平凡的外貌與偉大的貢獻形成了極大的反差,更突出了袁隆平的不平凡——深入實踐。
“突然,他那敏銳的.目光停留在一蔸形態(tài)特異、鶴立雞群的水稻植株上。他屏氣靜神地伸出雙手,欣喜地撫摸著那可愛的稻穗,激動得幾乎要喊出聲來!”
——“屏氣凝神”“伸出”“欣喜”“撫摸”“幾乎要喊出聲來”寫出了他發(fā)現特殊稻株時的驚喜。
……
3、師總結:
細節(jié)描寫是豐富通訊信息、把人物寫得栩栩如生、把來龍去脈交代清楚的重要手段。
四、課堂小結
1、師:現在,我們再回過來來看文章的標題:《喜看稻菽千重浪——記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袁隆平》,作者為什么要把“喜看稻菽千重浪”作為文章的正標題呢?
生各抒己見。
師生共同明確:
“喜看稻菽千重浪”,意思是喜看大片莊稼如浪濤滾滾。契合了袁隆平數十年追求的夢,
最能展示人物的精神風貌,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袁隆平的研究成果以及突出貢獻的贊嘆。
2、學完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獲?
引導學生從兩個方面來談,一是人物的精神,二是人物通訊的寫法。
五、布置作業(yè)
2019年9月16日,袁隆平在湖南農業(yè)大學新生開學典禮上告訴大家他成功的秘訣就是“知識、汗水、靈感、機遇”這八個字。有人根據文中所述美國、日本、國際水稻研究所的科學家從事過雜交水稻研究但都沒有成功等內容,認為袁隆平的成功實在是一種幸運。結合課文內容,談談你對這種觀點的態(tài)度,并闡明你的理由。
要求:觀點明確,理由充足。字數不限。
【雜交水稻之父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雜交水稻之父》教案05-12
雜交水稻之父教學反思范文12-23
《雜交水稻之父》教案范文05-12
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10-25
雜交水稻后期的田間管理措施06-27
《米老鼠之父》教學設計06-12
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作文(通用25篇)04-24
《科學幻想之父》教學設計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