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oingaieng.cn-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中文字幕无码不卡免费视频 ,777精品久无码人妻蜜桃,国产一级A毛久久久久一级A看免费视频

    三年級語文上冊搭船的鳥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時間:2024-12-05 16:45:45 曉鳳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三年級語文上冊搭船的鳥第二課時教學設計(精選20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tǒng)化規(guī)劃教學系統(tǒng)的過程。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年級語文上冊搭船的鳥第二課時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三年級語文上冊搭船的鳥第二課時教學設計(精選20篇)

      三年級語文上冊搭船的鳥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1

      教學內容

      人教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15課《搭船的鳥》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 通過描寫翠鳥的語句,了解“我”對翠鳥的外形、動作所做的觀察,感受“我”觀察的細致,初步體會留心觀察的好處。

      3. 感受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美妙境界,培養(yǎng)學生親近自然、熱愛自然的美好情感。

      設計說明

      本單元主要是圍繞“觀察”這個主題展開的,重點是引導學生學習作者是怎樣細致觀察、抓住特點描寫事物的。文章以“搭船的鳥”為題,一個“搭”字使鳥兒具有了靈性,體現(xiàn)了鳥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諧。本文以一個孩子的口氣寫了他在大自然中認識翠鳥的過程,字里行間充滿了一顆童心對自然的愛。

      在大自然中,要有一雙會觀察的眼睛,要有一顆愛大自然的心靈。文中的“我”正是這樣的孩子。文章記錄的就是“我”乘船去鄉(xiāng)下的外祖父家的途中的一景,“我”運用善于觀察的眼睛捕捉到了鳥搭船捕魚這一情景,便讓讀者看到了一只充滿靈性的鳥兒。文章還重點觀察了翠鳥捕魚時的動態(tài),“一下子沖進水里”,“沒一會兒,它又飛出來了。”“一下子”“沒一會兒”表現(xiàn)了翠鳥飛行速度之快。“一口把小魚吞了下去”,抓住了瞬間的動作來描寫,這樣完全口語化的表達,出自孩子的心,出自孩子的口,通俗易懂。

      教學重點

      認識翠鳥,通過品讀對翠鳥的外形和捕魚姿態(tài)、動作的描述,體會翠鳥的可愛、活潑和“我”對翠鳥的喜愛之情。

      教學難點

      體會翠鳥與人之間相互信賴的關系,感受人與大自然的和諧美好。

      教學過程

      一、教師謎語導入,激趣促學

      1.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硪粋謎語,來考一考咱們班聰明的同學。

      出示謎語:一身彩衣多美麗, 紅嘴藍翅翠綠羽。耐心等得時機到 ,銜來魚兒吞肚里。對,這個謎語的謎底就是-翠鳥。

      翠鳥是一種非常聰明的.鳥,它不僅漂亮,還會搭車呢,今天我們就一起去看一看這只聰明的鳥

      出示課題《搭船的鳥》

      2.同學們齊讀課題。

      二:自由朗讀課文,勾畫細致觀察的事物

      1.細致觀察了大雨

      找出描寫下雨的句子:天下著大雨,雨點打在船篷上,沙拉沙拉地響。

      學習擬聲詞的用法,知道作者細心觀察雨是采用了用眼睛看和用耳朵聽來觀察具體事物的,引導同學們留意還有哪些觀察事物的方法。

      2.細致描寫了船夫,勾畫出描寫船夫動作的詞語。

      3.細致描寫了翠鳥

      三、精讀課文,深入認識翠鳥

      1.認識小鳥的美麗。

      (1)請同學們找出文中描寫小鳥樣子美麗的段落,然后讀一讀,把你對小鳥的喜歡之情讀出來。

      (2)學生自己找段落、讀課文。

      (3)指名學生讀一讀自己找出的段落。

      (4)教師小結,并投影出示問題:“多么美麗啊!”由此你體會到了什么?你想怎樣讀這句話呢?。

      (5)課文是怎樣描寫小鳥美麗的?請同學們自己試著找一找有關的句子。

      指答(我看見一只彩色的小鳥站在船頭,多么美麗啊!它的羽毛是翠綠的,翅膀帶著一些藍色,比鸚鵡還漂亮。它還有一張紅色的長嘴。(相機板書)

      (6)誰見過鸚鵡,它長得什么樣?(指名學生說一說。)

      (7)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課件出示鸚鵡的圖片。(學生說說圖片中鸚鵡的樣子。)

      (8)鸚鵡的確很漂亮,可本文卻說翠鳥比鸚鵡還漂亮,你們想不想看一看翠鳥的樣子?

      (9)教師在學生的回答聲中課件出示翠鳥的圖片,學生通過直觀的圖片對比,加深對“比鸚鵡還漂亮”這句話的印象和理解。

      (10)請同學們用書上的話說一說翠鳥的樣子,然后你們可以在組內互相說一說。(學生照著書上的內容描述小鳥的樣子。)

      (11)經過剛才的練習,誰能不看書只看著翠鳥的圖片說一說它的樣子?(指名學生上前指著翠鳥的圖片說一說它的樣子。(然后學生在組內練習說)

      (12)再讀“多么美麗啊”“比鸚鵡還漂亮”,你的體會和剛才比較有了什么變化?(指名回答,教師評議并小結:覺得這只小鳥更加美麗了,也更加喜歡這只小鳥了)。

      (13)總結翠鳥的外形美(相機板書外形美)

      2.認識翠鳥捕魚的本領,學習第三、四、五自然段。

      (1)投影出示問題:如果你看到這樣一只小鳥站在船頭,作者產生什么想法?

      (2)學生回答。

      (3)教師評議并小結:這只翠鳥到底打我們的船要去哪里呢?

      (4)配樂朗讀翠鳥捕魚的句子,讓學生閉眼想象翠鳥捕魚的畫面。

      (5)出示翠鳥捕魚視頻,引導學生勾畫翠鳥捕魚的動作.

      (8)投影出示問題:讀了這一段,你對小鳥又有了哪些新的認識?(板書捕魚快)

      (9)哪些詞語能說明翠鳥捕魚動作靈活?

      (10)指名回答,課件出示:我正想著,它一下子沖進水里,不見了。可是,沒一會兒,它飛起來了,紅色的長嘴銜著一條小魚。它站在船頭,一口把小魚吞了下去。(板書)

      (12)現(xiàn)在你們知道小鳥在船上干什么了吧?(捕魚)

      3.感悟翠鳥的靈性。

      原來翠鳥搭我們的船是去捕魚啊,那么同學們你們有沒有搭過別人的車呢?總結翠鳥的靈性和對人類的信賴。

      四、深入拓展,深化情感

      1.出示翠鳥捕魚視頻,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翠鳥捕魚的一系列動作

      2.播放剪輯好的視頻,分段觀察翠鳥捕魚動作,并用上一系列動詞如:收緊 俯沖 展開 扎進 張開 咬住 一蹬 扇動 飛起

      3.完成課堂學習單并交流。

      五、作業(yè)

      仔細觀察家里的小動物的外形和動作并寫下觀察日記。

      三年級語文上冊搭船的鳥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2

      教學目標

      基礎點:音難字“翠、悄、鸚鵡、捕”;多音字“啦”;形難字“搭、翠、嘴”。

      誦讀點:品讀第二自然段描寫顏色的詞語,感受其外形之美;品讀第四自然段描寫捕魚動作的詞語,感受其動作之快。

      思考點:這是一只怎樣的翠鳥?從文中找出相應的詞語,訓練提取關鍵詞語的能力。

      拓展點:課外閱讀推薦《發(fā)現(xiàn)最美的鳥》,找生活中的一種動物觀察其外形、動作等。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教學目標的基礎點、誦讀點、思考點。

      教學難點:感知作者細致、有序的觀察方法,在生活中做一個樂于觀察、發(fā)現(xiàn)美的孩子。

      教學流程

      一:揭題導入

      (一)直呼導入,識“搭”音、形、義

      師:孩子,今天,我們走進第五單元第一篇課文,請讀課題。

      生:搭船的鳥

      師:搭,搭船;我們在生活中常說搭船就是?

      生:乘船、坐船。

      師:是的,搭就是乘坐的意思。搭,搭船的鳥。準備(手勢示意),跟我一起補充課題。“搭”左右結構,從左寫到右。先寫提手旁,一橫、二豎、三什么?

      生:三提。

      師:三提收筆橫中線。接著,右上草字頭要緊湊;右下合字看起筆,中間一橫要壓線。

      (二)質疑課題,激發(fā)閱讀興趣

      師:請你跟我讀課題(我就跟你讀課題)。搭船的什么?

      生:搭船的鳥。

      師:怎樣的鳥?

      生:搭船的鳥。

      師: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惑或想發(fā)問的嗎?(相機板書:是什么?怎么樣?為什么?)

      過渡語:簡簡單單的四個字,同學們讀后用心思考,竟能提出這么多有價值的疑問,這是會學習的表現(xiàn)。那我們就帶著疑惑走進文本。

      二:檢測預習,初讀課文

      (一)檢測預習

      過渡語:課前,大家已有預習,你能結合預習說說這是一只什么鳥?如果有點兒困難,你可以悄悄地看看課文。

      生:這是一只翠鳥。

      師:你從哪里知道的?

      生:我從課文第五自然段讀到的。

      師:(ppt出示第五自然第一句)我喜歡這樣的回答,知道是什么,還知道從哪里來,有理有據(jù)。母親告訴我,這是一只什么鳥?(這是一只翠鳥。)翠、翠鳥、一只翠鳥、這是一只翠鳥。

      2、識“翠”音、形

      師:手準備,和我一起寫主人公的名字。翠上下結構,從上寫到下,上面是羽的變形,看起筆是橫折;下面這個部件讀卒(zú),關鍵在豎要出頭。翠(cuì),翠(cuì)鳥,平舌音真好聽。請用鉛筆在課題鳥旁工整地寫上翠鳥。

      (二)初讀課文

      1、同桌共讀

      師:孩子們,我們一起走進翠鳥,一起讀讀它的故事。請看初讀提示。

      2、分組讀

      師:哪一組同桌想來展示你倆的合作成果?第一自然段,第二自然段、第三自然段、第四自然段、第五自然段。其余同學做評委,眼看字、耳聽讀,如果全對請擊掌一次;如果有錯,請舉手幫助。

      3、檢測字音、連詞讀

      師:從大家的朗讀中,我聽出預習做得扎實。老師這里還有幾個句子,你會讀嗎?

      (1)第一句:結合插圖理解“船篷”;聯(lián)系生活讀準“沙啦”。

      (2)第二句:讀準音難字“翠、翅、鸚鵡、長嘴”

      (3)第三句:讀好“靜悄悄”的語氣

      (4)第四句:讀準音難字“哦、捕”

      三:走進文本,品讀語段

      (一)這搭船的翠鳥是怎樣的?

      師:我們初讀課文即知道搭船的鳥是一只翠鳥,那這只翠鳥是怎么樣呢?你喜歡它嗎?不著急說,請自讀課文,到文中去找找,勾畫,爭取不看書也能說出來。提醒匯報方式:我認為這是一只( )的翠鳥,我從文中( )讀到的。

      (二)聚焦第二自然段,從顏色感知外形之美

      (1)體會總起句與分句的關系

      彩色=翠綠色、藍色、紅色。

      (2)鸚鵡圖片對比,感知外形美麗

      師:老師去年買了一本書《發(fā)現(xiàn)最美的鳥》,這是書里鸚鵡的插圖,看了圖片,你最想用哪個詞夸夸鸚鵡?(鮮艷、好看……)

      師:鸚鵡已夠吸人眼球、已夠漂亮了,文中說比鸚鵡還漂亮,誰比鸚鵡還漂亮?

      生:翠鳥比鸚鵡還漂亮。

      小結:這真是一只漂亮的翠鳥。孩子們,我們有手、眼、頭,這是我們的外貌。而動物的羽毛、翅膀、長嘴就是他們的外形,請跟讀外形。所以,第二自然就是在寫翠鳥外形的漂亮。

      (三)鏈接文本《翠鳥》,感知動作敏捷

      師:這不僅僅是一只外形漂亮的翠鳥,還是一只怎樣的翠鳥?

      生:這還是一只會捕魚的鳥。

      (1)找捕魚動詞

      師:你能找到表示翠鳥捕魚的詞語嗎?請用三角形標注。

      生:翠鳥捕魚的詞語:沖、飛、銜、站、吞

      師:同意嗎?

      生:同意

      師:從縱身一躍的沖準備捕魚到捕到魚的銜,再到吃進肚子的吞,這就是作者有序的觀察。小手就是一只會捕魚的翠鳥,準備,我讀句、你表演。

      師:我們合作讀,我讀黑色字,大家讀黑色、紅色、黑色的字。像這樣讀:我正想著,它沖進水里,不見了;我正想著,它一下子沖進水里,不見了。

      (2)對比讀感知動作敏捷

      師:你從我們合作對比讀中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紅色的字寫出翠鳥捕魚動作快。

      師:是的,一下子、沒一會兒,一口寫出翠鳥捕魚動作的快,老師送大家一個詞語:敏捷,它就表示動作快。

      (3)回文品讀翠鳥動作敏捷

      師:我們一起讀讀這只動作敏捷的.翠鳥吧!我正想著,起!

      (四)這只翠鳥為什么要搭船呢?

      師:課文讀到這里,作者細致的觀察、有序的觀察讓我們知道搭船的是一只翠鳥,一只外形漂亮的翠鳥,一只動作敏捷的翠鳥。這似乎已清晰地告訴我們這只搭船的鳥詳細情況,那課文第三自然段就刪除好了,可以嗎?

      生闡述理由

      小結:哦,原來,我們觀察一種動物時,不僅需要細致觀察、有序觀察,還可以融一些合理的猜想,這樣讓課文更有意思。

      (五)齊讀課文,讀中感悟細致觀察

      師:同學們,生活中不僅可以觀察鳥,還可以觀察一花一草一樹,甚至可以觀察我們生活的環(huán)境等。所以,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希望同學們能一邊觀察,一邊融入合理的想象,你將會與美好結緣,發(fā)現(xiàn)更多美的事物。請同學雙手捧書,回歸文字,讀讀文字背后傳遞的觀察之美。搭船的鳥,起。

      四:指導寫字,落實形難字

      側重形難字“搭、翠、嘴”;歸類學習帶口字旁字“啦、響、哦”。

      三年級語文上冊搭船的鳥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3

      【教材分析】

      《搭船的鳥》選自新部編版小學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本單元旨在通過課文引導學生學習習作方法,提高習作水平。本單元主題為留心觀察,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著重鍛煉學生觀察生活的能力,為寫作提供素材。

      【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識字學詞、自主學習的能力,因此課文中生字詞的學習,可以讓學生借助已有的識字經驗自主識字,然后進行集中指導書寫。三年級的學生對于“觀察”也并不陌生,在一年級科學課上就開始有所學習,在平時的生活中有所實踐,在一、二年級的教材中也有所涉獵。學生已經初步知道可以用眼觀、手摸、耳聽等多種方式進行觀察,但是對留心觀察、細致觀察的好處的了解還不夠,對細致觀察的方法還不夠明晰,對針對觀察到的事物進行習作更需要老師進一步的指導。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正確認讀十一個生字、會寫八個

      過程與方法:

      1、知道作者仔細觀察了哪些事物,并說出是從哪些語句看出來的,初步了解觀察事物的方法及其意義。

      2、通過反復朗讀和小組討論,關注翠鳥的外貌描寫,體會翠鳥的美麗外形;關注翠鳥捕魚的動詞,感悟翠鳥捕魚的敏捷;通過想象,用自己的話說說翠鳥捕魚的情景,初步了解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方法及其意義。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感受自然之美和人與動物和諧共處的美好境界,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

      【教學重難點】

      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段落;認讀寫生字;認識翠鳥,感受自然之美。

      難點:體會課文作者的思想感情;學會觀察生活,學習描寫事物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課件出示“鸚鵡”的圖片,從而認識“鸚鵡”一詞。提問:你喜歡這只小鳥嗎?為什么(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感受)

      (2)引入新課:課件出示“搭船”一詞。提問:你搭誰的才車或船去過哪里?(生回答之后做簡要點評)。一次,一只比鸚鵡還漂亮的鳥就搭上了一位小朋友的船,這是一只什么鳥?它要做什么呢?和老師一起去看看吧。

      設計意圖:通過圖片將抽象的漢字轉化為具象的圖像,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出問題,調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從而自然引入本篇課文。

      二、復習鞏固

      (1)分段指名朗讀課文(要求:正確流利、聲音洪亮)。

      (2)脫離課文單獨出示生字讓同學們認讀,全對的給一張貼紙。

      設計意圖:檢查第一課時學習情況,為深入研讀做準備。

      三、深入研讀

      自由朗讀課文,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①搭船的鳥是一只什么鳥?②這只鳥長什么樣子?③這只鳥的動作是怎樣的?

      小組討論得出結論,分小組展示。

      ①翠鳥。

      學生回答后課件出示第五自然段并齊讀:母親告訴我這是翠鳥。哦,我明白了,這只翠鳥搭了我們的船,在捕魚吃呢。

      ②課件出示第二自然段。

      板書:嘴——紅色;羽毛——翠綠;翅膀——藍色。得出:外形美麗。

      ③課件出示第四自然段。

      標出表示翠鳥捕魚的動詞(沖飛銜站吞)

      問:從這些動詞你體會到了什么?(翠鳥的動作敏捷)

      問:還能從哪些詞語看出來?(一下子;沒一會兒。)

      板書:沖、飛、銜、站、吞、一下子、沒一會兒。得出:動作迅捷。

      我們一直在說翠鳥,翠鳥在哪兒呢?(船頭)

      在船頭干嘛呢?(搭船捕魚)

      船上除了翠鳥還有誰?(“我”、母親、船夫)

      你覺得鳥與人相處的怎么樣?(和諧)

      小結:正因為人不傷害鳥,才欣賞到了鳥的神奇美麗,也正因為鳥喜歡人,才生活得這么快樂,才出現(xiàn)了這么和諧的畫面,作者通過細致的觀察和描寫把這一中心思想表達了出來。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讓學生深入課文,得出作者從外形和動作兩方面對翠鳥進行了描寫,體會作者細致的觀察和描寫,為自己的以后的習作提供方法指導和素材積累。感受人與動物和諧共處的美妙境界,培養(yǎng)學生親近自然、熱愛自然的美好情感。

      四、拓展延伸及作業(yè)

      1.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同小組的一起交流一下說說自己為什么喜歡。

      2.課下仔細觀察自己熟悉的小動物,抓住它的外形和動作自己動筆寫一篇小習作。

      設計意圖:讀寫結合,以讀促寫,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書面寫作能力,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三年級語文上冊搭船的鳥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4

      教學目標

      1.認識“父、鸚”等4個生字,讀準多音字“啦”,會寫“搭、親”等13個字,會寫“母親、外祖父”等11個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作者所觀察到的事物,初步體會留心觀察的好處。

      3.品讀句子,抓住翠鳥外貌和捕魚動作描寫,想象翠鳥靜立和捕魚時不同的情景,感受作者觀察的細致。

      教學重點

      品讀翠鳥的外形和動作描寫,感受作者觀察的細致。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模塊一:初讀課文,激發(fā)觀察興趣

      活動1:直接揭題,關注題眼

      1.揭示課題:今天我們來學習第五單元一篇新的課文:搭船的鳥(板書課題)。

      2.觀察生字:“搭”字,怎樣書寫才美觀呢?(左窄右寬,右邊的撇穿插到左邊的提畫下面,字形緊湊。)看來,只要留心觀察,學習中就會處處有收獲。

      3.了解詞義:這個字可以組什么詞呢?能聯(lián)系生活說一說嗎?搭積木、搭橋、搭配、搭車(順便搭乘別人的車輛,有可能還是免費的)、搭船(順便乘坐別人的船)……

      活動2:觀察課題,設問質疑

      1.觀察課題,學生自主質疑:這只鳥為什么要搭船呢?搭船的是一只什么鳥呢?它長什么樣子?這只鳥為什么要搭船?它搭了誰的船?它搭船要去哪兒呢……

      2.學生帶著問題,輕聲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生字的字音,爭取讀得正確、流利。

      【思考:“搭”是本課課題中關鍵的字眼,順便搭乘,順勢而為,這個“搭”字使這只鳥兒富有靈性,體現(xiàn)了人與鳥在自然中和諧。因此,觀察這個“搭”字顯得至關重要,可以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認識一組詞,加深對這個字義的認知;繼而引導學生觀察課題設問質疑,激發(fā)學生閱讀思維的積極性和活躍性。】

      活動3:觀察漢字,自主識記

      1.出示生字新詞,同桌相互交流,糾正易讀錯的字詞。

      第一組:翠綠、長嘴、蓑衣、船艙、外祖父,母親、鸚鵡、船篷。(讀好平舌聲;讀好前鼻音“親”qin、后鼻音“鸚”yīng“篷”péng。)

      第二組:銜著、搖著櫓、吞了下去。(讀好邊音“櫓”lǔ。)

      第三組:沙啦、嘩啦,行啦、好啦、是不是我的耳朵有毛病啦?(讀準多音字“啦”:在擬聲詞“沙啦”里讀第一聲lā,用在句末作語氣詞時讀輕聲la。)

      2.相機出示圖片,認識“蓑衣”“櫓”“船篷”等生活中不常見的物品。

      【思考:三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獨立識字能力,因此識記字詞這一環(huán)節(jié)要直奔重點和難點,挑選具有代表性的生字新詞,引導學生有意識地觀察字音與字形,關注漢字的構字特點,這其實也是對“留心觀察”這一單元主題的落實。】

      模塊二:再讀課文,明晰觀察事物

      活動1:默讀課文,自主觀察探究

      1.出示學習提示:默讀課文,想一想在這趟旅途中,“我”對哪些事物進行了細致的觀察,都有哪些發(fā)現(xiàn)呢?

      2.學生自主探究,圈畫相關語句。

      3.小組內交流閱讀收獲。

      活動2:小組交流,感知觀察要點

      1.通過研討,你們小組有什么收獲呢?你發(fā)現(xiàn)作者對哪些事物作了細致的觀察?

      2.小組匯報,教師隨機點撥引導:

      預設1:“我”觀察到翠鳥的外貌(第②自然段)

      “我看見一只彩色的小鳥站在船頭,多么美麗啊!它的羽毛是翠綠的,翅膀帶著一些藍色,比鸚鵡還漂亮。它還有一張紅色的長嘴。”

      出示句子,學生體會:在“我”眼中,這是一只什么樣子的小鳥呢?(作者觀察到這是一只羽毛顏色很漂亮的小鳥,樣子很美麗)

      出示圖片,直觀觀察,學生朗讀,讀出色彩鮮艷。

      預設2:“我”觀察到翠鳥捕魚的動作(第④自然段)

      “我正想著,它一下子沖進水里,不見了。可是,沒一會兒,它飛起來了,紅色的長嘴銜著一條小魚。它站在船頭,一口把小魚吞了下去。”

      出示句子,學生體會:這只小鳥是怎樣捕魚的呢?(作者觀察到這只翠鳥在水里捕魚吃,動作非常快,很迅速)

      出示圖片,想象畫面,學生朗讀,讀出動作迅速。

      預設3:“我”觀察雨中船上的場景(第①自然段)

      (1)“天下著大雨,雨點打在船篷上,沙啦、沙啦地響。”

      學生交流:“雨下得很大,雨點打在船篷上發(fā)出沙啦沙啦的響聲(擬聲詞)。

      教師引導:“我”仔細傾聽,留意到雨點打在船篷上發(fā)出的聲音。仔細傾聽,能夠使我們深入了解周圍的世界,這是觀察事物的一種方法。(板書:仔細傾聽)

      (2)“船夫披著蓑衣在船后用力地搖著櫓。”

      學生交流:船夫在用力劃船,披著蓑衣,搖著櫓。(出示相關圖片)

      教師引導:對照圖片,讀讀這句話,你讀懂了什么?(蓑衣能防雨,船夫使勁搖著櫓,想早點將“我們”送到目的地……)

      品讀文字:作者觀察到船夫在雨中劃船的衣著與動作,非常細致。能結合文中語句讀出這些美好的發(fā)現(xiàn),看來同學們也是善于觀察的學生。那么你能讀好你的這些發(fā)現(xiàn)嗎?自由練讀、指讀、互評再讀、齊讀(讀出雨點擊打的聲響和船夫用力搖櫓的畫面)

      活動3.回歸整體,感悟觀察好處

      1.感悟課題之妙:一次平常的探親之旅,因為“我”的.留心觀察,發(fā)現(xiàn)了一只美麗的鳥兒,為這段旅程增添了意外的驚喜與收獲!你能說說對這只“搭船的鳥”的感受嗎?

      學生交流:這是一只很聰明很有靈性的鳥兒,它搭乘我們的船,不是它不會飛,也不是它想要到達其他什么地方,而是想搭乘我們的順風船,方便它自己捕魚。

      再讀課題,感悟“搭”字之妙,感悟人鳥之和諧相處。

      2.感悟單元主題:“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出示)

      正如法國藝術家羅丹所說,作者擁有這樣一雙會觀察的眼睛,再加上會傾聽的耳朵,故能發(fā)現(xiàn)生活中那么多美好的事物和場景。因此平時我們也要這樣留心觀察,積累寫作的素材。

      【思考:在多種方式的閱讀活動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透過語言文字,初步感受翠鳥的外貌與捕魚動作,仔細觀察雨天船上的場景;繼而圖文結合,感悟人與鳥兒的和諧相處,初步感知這一切美好事物的發(fā)現(xiàn),來源于“我”對周圍事物的留心觀察,從而明確感知本單元的主題——體會作者是怎樣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

      模塊三:集中書寫,重點觀察引導

      活動1:觀察細節(jié),準確辨析

      1.出示形近字及形近部件:羽—翠,吞—天—夭,捕—甫—冉。

      2.學生仔細觀察,辨析相似部分的細微區(qū)別。

      羽、翠:當“羽”變?yōu)椤按洹弊稚厦娴牟考䲡r,要寫得扁一些,并且兩筆橫折鉤都變成橫折,“翠”字下面的“卒”字最后一筆懸針豎,從橫上稍微出頭即可。

      活動2:觀察難字,舉一反三

      1.出示一組同偏旁生字:嘴、啦、響、哦,觀察結構特點。

      2.重點觀察“嘴”字,交流書寫要點。

      嘴:左小右大,把握口字旁的比例與位置;右邊筆畫多,每個部件要寫得扁一些,相互之間做到謙讓緊湊。

      活動3:書寫練習,互評反饋

      1.學生練寫:在《習字冊》上重點描紅與臨寫易錯字、難寫字。

      2.評析反饋:圍繞要點,學生互動點評;點評后再寫,逐個進步。

      【思考:本課要書寫的生字較多,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難寫字、易錯字進行重點識寫。通過細致觀察與互動交流,學生發(fā)現(xiàn)形近漢字的細微區(qū)別,正確把握筆畫繁多的漢字的結構特點,同時進一步感知穿插避讓、均衡對稱等常見書寫規(guī)則,提升學生漢字書寫的審美感。】

      第二課時

      模塊一:默讀課文,聚焦觀察翠鳥

      活動1:復習詞語,回顧主題

      1.出示詞語,認讀:雨點、沙啦、船夫、船頭、翠鳥、羽毛、長嘴、捕魚。

      2.通過上一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作者是個留心觀察身邊事物的有心人。那么,你能結合這些詞語,說說作者在探親途中的觀察發(fā)現(xiàn)嗎?

      (雨點打在船篷上沙啦沙啦響,船夫穿著蓑衣用力搖著櫓,翠鳥全身的羽毛是翠綠色的,比鸚鵡還漂亮,沖進水里很快捕到一條小魚吃掉了……)

      3.留心觀察的“我”,發(fā)現(xiàn)了這只可愛的鳥兒,使原本平常的一次旅途變得豐富多彩起來。那么,在“我”的細致觀察下,我還發(fā)現(xiàn)翠鳥的哪些特點呢?

      活動2:根據(jù)提示,自讀探究

      1.出示學習提示:默讀課文第2、4自然段,圈畫出描寫翠鳥外貌和捕魚動作的語句,想一想翠鳥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2.學生默讀思考,圈畫出重點詞語,可以批注上自己的感受,還可以邊讀邊想象畫面。

      3.小組內交流作者的觀察發(fā)現(xiàn)和自己的閱讀收獲。

      【思考:通過復習詞語,回顧作者的觀察發(fā)現(xiàn),便于引出本單元的觀察主題;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抓住描寫翠鳥外貌和捕魚動作的語句,感受翠鳥獨具的特點,體會作者對事物的深入觀察。】

      模塊二:遷移運用,體會觀察方法

      活動1:品讀羽毛,細致觀察外形

      1.通過觀察、研討,你們小組有哪些發(fā)現(xiàn)與收獲呢?

      2.小組匯報,教師點撥引導:經過細致觀察,作者發(fā)現(xiàn)翠鳥外形上有哪些特點?

      “我看見一只彩色的小鳥站在船頭,多么美麗啊!它的羽毛是翠綠的,翅膀帶著一些藍色,比鸚鵡還漂亮。它還有一張紅色的長嘴。”

      (1)出示圖片,感受翠鳥外貌最突出的特征:羽毛顏色非常艷麗(翠綠的羽毛、藍色的翅膀邊兒、紅色的長嘴)。(板書:抓特點)

      (2)出示鸚鵡圖片:作者還將翠鳥與鸚鵡作比較,翠鳥比鸚鵡還漂亮,可見作者多么喜愛它。

      3.小結觀察要點,朗讀體會:這一部分作者按順序觀察了靜立中的翠鳥,先整體寫出翠鳥羽毛的顏色,然后具體寫它翅膀邊兒和長嘴,真是一只美麗的鳥兒啊。

      4.提供動物圖片,觀察靜態(tài)外形:

      (1)出示一種動物圖片(如巴西龜):請你按照一定順序,仔細觀察巴西龜?shù)耐庑危隳馨阉钪饕奶卣髦v給同學們聽嗎?

      (2)同桌根據(jù)要求,交流觀察所得。

      如:這只巴西龜穿著一件綠褐色帶有格子的外衣,像將軍打仗時身上穿的鎧甲,威武極了。它的鼻子小小的,比一粒芝麻還要小的多;爪子尖尖的,很鋒利,一不小心你的手就會被它抓傷。它還有一條細細長長的尾巴,真討人喜歡。

      (3)反饋交流,互評互議。

      活動2:品讀捕魚,細致觀察動作

      1.除了觀察翠鳥的外貌特點,作者還觀察到這只翠鳥捕魚的過程,翠鳥捕魚的情形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動作迅速、敏捷)

      2.反饋交流:你從哪些語句感受到翠鳥捕魚的動作非常敏捷、迅速?

      “我正想著,它一下子沖進水里,不見了。可是,沒一會兒,它飛起來了,紅色的長嘴銜著一條小魚。它站在船頭,一口把小魚吞了下去。”

      (1)聚焦翠鳥動作:“沖進、飛、銜著、站、吞”,這一連串的動詞描繪出翠鳥捕魚時敏捷的動作,想象畫面,說說翠鳥捕魚的情形。

      (2)關注時間詞語:“一下子、沒一會兒、一口”,這些詞語同樣描寫出翠鳥捕魚動作快,用時短,從側面更加襯托出作者觀察的細致。

      3.觀看翠鳥捕魚的視頻,朗讀體會:翠鳥捕魚這樣敏捷的動作,一眨眼你就會錯過,作者卻描寫得這樣詳細,可見作者對翠鳥的觀察是何等的細致啊!

      4.提供動物視頻,觀察活動場景:

      (1)播放一種動物視頻(如巴西龜活動或進食場景):請你仔細觀察巴西龜?shù)膭幼鳎隳苡蒙虾线m的詞語或者新鮮的句子,把它的活動情形講清楚嗎?

      (2)同桌根據(jù)要求,交流觀察所得。

      如:巴西龜先是一動不動,把四肢和尾巴縮在龜殼內老半天。過了好一會兒,它東張西望,看看周圍沒有危險,就把前左腳伸了出來,撓了撓頭,又縮了進去。后來它把四肢和尾巴都伸了出來,大踏步走向前去。先前左腳,接著后右腳,然后前右腳,最后后左腳,就這么循環(huán)著,向前走。

      剛把小魚苗放進魚缸,巴西龜就飛快地沖上來,一下子把小魚苗搶走。小的魚苗,它一口就吞掉了;大的魚苗呢,它先用前爪把魚苗撕碎,再一點一點地吃進嘴里,使勁地嚼起來。

      (3)反饋交流,互評互議。

      【思考:體會作者觀察的細致,首先要深入文本,品讀作者描寫翠鳥外貌和動作的語句,發(fā)現(xiàn)翠鳥與眾不同的特點;結合播放視頻,品味作者遣詞造句的準確性。在此基礎上,可以提供材料引導學生嘗試觀察,并交流觀察所得,初步感知觀察方法。】

      模塊三:課后延伸,開展觀察實踐

      活動1:相互交流,選擇觀察對象

      1.你家里養(yǎng)了小動物或者植物嗎?你身邊有便于觀察的動物或者植物嗎?(學生交流)

      2.除了動植物,我們還可以觀察一處場景,如身邊常見的自然現(xiàn)象,樹葉落了、下雨了、刮風啦,或者晨霧,也可以是生活中的場景,如課間活動、衛(wèi)生掃除等等。

      活動2:布置任務,記錄觀察所得

      1.出示“觀察記錄單”,了解觀察記錄要求。

      2.小結:只要你留心觀察周圍事物,就會發(fā)現(xiàn)蘊藏在生活中的美麗;及時記錄下來,還可以為單元習作做準備;在學習“交流平臺”時,我們也可以進行交流與研討。

      【思考:完成一篇習作是本單元唯一的學習任務,整個單元的教學都是因此而展開。進行觀察實踐這一環(huán)節(jié),就是本次習作單元中最重要的實踐活動,一定要貫穿著本單元的教學始終。只有提前觀察,細心觀察,堅持觀察,才能在最后的單元習作中有話可說,有物可寫。】

      三年級語文上冊搭船的鳥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5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正確認讀本課生字,書寫羽、翠兩字。

      3、學生反復誦讀,對課文的思想內容及情感進行體驗,交流。

      4、感受人與動物和諧共處的美好境界,培養(yǎng)學生親近自然,熱愛自然的美好情感。

      二、教學重點

      認識翠鳥,感受大自然的美麗神奇。

      三、教學方法

      教師引導與學生自主學習相結合。

      四、教學準備

      課件、課文音頻、翠鳥捕魚視頻

      五、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上節(jié)課我們講到作者和媽媽坐船到外祖父家去,接下來我們一起搭上作者的船去看看沿途的風景。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搭船的鳥》

      (二)初讀課文,感受情感。

      聽朗讀,思考問題:

      我觀察了哪些事物和場景?(生答)

      雨天船上的場景、翠鳥的外貌,以及翠鳥捕魚的樣子。

      (三)再讀課文,深入體會

      1、搭船的鳥是一只什么樣的'鳥?仔細閱讀第2自然段,找出答案吧!

      這是一只比鸚鵡還漂亮的鳥。

      (教師隨著學生的發(fā)言,隨機點撥,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2、課件出示第2自然段

      課件出示翠鳥圖,引導學生感受翠鳥的美麗,補充翠鳥的相關知識。

      再次指名讀,教師指導讀出喜愛之情。

      3、如果你看到這樣一只小鳥立在船頭,你會產生什么想法?引導學生讀第3自然段的問句。

      4、那么翠鳥到底在干什么呢?(捕魚)

      5、翠鳥捕魚的情形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動作敏捷)

      6、課件出示第四自然段,從“一下子”,“沒一會兒”“一口”體會翠鳥的動作敏捷。

      7、觀看翠鳥捕魚的視頻,更加具體的理解翠鳥的身手了得。

      8、最后通過媽媽的介紹,我知道了那只鳥叫“翠鳥”。由此可見,大自然也是我們學習知識的方法之一。師指導朗讀第5自然段。

      (四)擴展延伸

      指導寫作手法的運用

      外貌描寫 動作描寫

      六、指導書寫

      1、觀察生字“羽、翠”

      2、教師指導書寫,學生練習

      七、作業(yè)布置

      1、請寫一個有關翠鳥的謎語,表達你對翠鳥的喜愛。

      2、留心觀察一種自己熟悉并喜愛的鳥,抓住它的外形、覓食棲息、飛行中的一個方面,用一兩段文字描述下來。

      三年級語文上冊搭船的鳥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6

      課型:

      新授。

      教法:

      自主學習法。

      教學目的:

      1、正確認讀本課的十一個生字;

      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3、認識翠鳥,知道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重點:

      正確認讀十一個生字;

      難點:

      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搭”什么意思?想想,不知道可以查工具書,乘、坐的意思。組詞,“搭船”是什么意思?“順便乘坐船”的意思。揭示課題“搭船的鳥”,這又是什么意思呢?順便乘坐船的鳥。想不想知道這是怎么回事呢?那我們就去學習今天的課文吧。

      板書:風鈴草

      二、初讀課文

      1、明確這堂課的要求:正確認讀本課的`生字;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知道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自由讀課文,提出要求:自由讀兩遍課文;讀第二遍的時候標出自然段,畫出生字。

      3、將畫出的生字再在課文中讀兩遍。

      4、分組讀課文,評出小組里讀得最好的同學在全班讀。

      5、指名讀,其他同學認真聽,全班評價。

      6、自愿讀課文,看誰想讀,勇敢地站起來讀。

      三、認讀生字

      1、出示小黑板,齊讀生字,先讀帶點的字,再讀詞語。

      2、指名讀生字。

      3、讀生字卡(單個字)。

      四、再讀課文,思考問題

      自由讀一遍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年級語文上冊搭船的鳥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7

      教學要求: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描寫翠鳥的語句了解我對翠鳥的外貌、動作的觀察;初步體會留心觀察的好處。

      3、認識翠鳥,感受人與動物的和諧共處。

      教學重點:

      感受人與動物和諧共處的美妙境界,培養(yǎng)學生親近自然、熱愛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學重點:

      初步體會留心觀察的好處。

      課型:新授

      課時:2課時

      課前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

      1、指名分段讀課文。

      2、開火車認讀生詞。

      二、精讀讀感悟。

      出示閱讀要求:請同學們自己自由讀一讀課文,邊讀邊想:搭船的鳥是什么鳥?這只鳥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喜歡這只鳥嗎?可以用鉛筆畫出你喜歡的句子和詞語,把你喜歡的句子自己讀一讀。

      1、小組內交流一下你所畫的語句,互相讀一讀,說說為什么喜歡?

      2、班級內匯報。

      三、重點句段指導。

      1、你知道這只鳥長什么樣子嗎?(生說后,出示鳥樣子的句子)

      得出:外形美麗,引導學生背誦第二自然段)

      2、如果你看到這樣一只小鳥立在船頭,你會產生什么想法?引導學生讀第3自然段的問句。

      3、“我”發(fā)現(xiàn)翠鳥后仔細觀察它可愛的樣子,找到描寫翠鳥樣的`句子后反復讀一讀。

      4、“一下子”、“沒一會兒”說明了翠鳥的動作怎么樣?

      得出:動作迅速、敏捷。

      5、讀下面這段話,注意加點的詞語,想象翠鳥捕魚的情景。

      “我正想著,它一下子沖進水里,不見了。可是,沒一會兒,它飛起來了,紅色的長嘴銜著一條小魚。它站在船頭,一口把小魚吞了下去。”

      教師指導朗讀。

      6、最后通過媽媽的介紹,我知道了那只鳥叫“翠鳥”。由此可見,大自然也是我們的老師。指導朗讀第5自然段。

      7、小翠鳥居然敢站在船頭,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8、指導學生朗讀全文。

      四、拓展閱讀。

      1、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展示給同桌,可以說說為什么喜歡?

      2、把自己了解到的有關的翠鳥的知識介紹給自己的伙伴。

      作業(yè)布置:

      板書設計:

      搭船的鳥

      翠鳥美麗

      嘴——紅色羽毛——翠綠

      本領高翅膀——藍色

      三年級語文上冊搭船的鳥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8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認讀本課生字,學寫翠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展開想象,理解課文,體驗情感。

      3、能通過品讀對翠鳥的外形和捕魚動作的描述,學會作者仔細觀察、抓住特點的方法,進行仿寫。

      二、教學重難點:

      能通過品讀對翠鳥的外形和捕魚動作的描述,學會作者仔細觀察、抓住特點的方法,進行仿寫。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出示“搭船”一詞。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第15課,請同學們齊讀課題(搭船的鳥)。哪位同學知道“搭船”的意思。(順便乘坐船)你有過搭船或搭車的經歷嗎?(有)我們這一課的題目是《搭船的鳥》,同學們,鳥會搭船,奇不奇怪?通過預習,我們知道這是一只(翠鳥)。

      2.出示翠鳥圖片。我們一起跟翠鳥朋友打個招呼吧。——你好,翠鳥!一生讀翠鳥的簡介

      (二)學習字詞

      師:我們一起把翠鳥朋友的名字寫出來吧。

      1.出示翠字。請你觀察“翠”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寫的時候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上面不是“羽”,下面“十”的豎不能往上寫得太長。)

      2.請同學們拿出你的指板,跟老師書空。在你的練習本上寫兩個。注意你的坐姿和執(zhí)筆姿勢。同桌檢查并修改。

      3.翠鳥朋友還給我們帶來了幾個它的朋友,我們一起去認識一下它們吧。

      ①現(xiàn)在老師想找小老師來領讀一下這些詞語朋友,哪位同學想來展示。同學們舉手都很積極,我們來排火車領讀吧。(排火車兒歌)

      ②剛才的小老師領讀的真棒,你們認識這些詞語朋友了嗎?向你的同桌介紹一下他們吧!

      (三)翠鳥外形

      1.同學們,你看,翠鳥朋友也在向我們打招呼呢!請你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這是一只怎樣的翠鳥?

      2.讓我們走進課文,看看作者筆下的翠鳥又是什么樣的呢?請同學們先看閱讀提示。(課件:用你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可以在旁邊做批注,簡單寫一寫你的感想。

      3.找一位同學來讀一讀他找到的句子。

      4.請你觀察圖片,來夸一夸翠鳥吧!這只小鳥給作者帶來了視覺上的震撼,所以作者忍不住感嘆:多么美麗啊!板書:翠鳥外形美

      5.你喜愛這只翠鳥嗎?請一位同學來讀一讀,讀出翠鳥的美麗。指生評價:請你來說說這位同學讀得怎么樣?自由朗讀,細心體會,想象畫面。

      6.作者如何會把翠鳥寫得這么漂亮呢?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寫作方法。(按一定順序抓特點觀察)補充《翠鳥》片段,品味比較,感悟如何寫生動。

      7.我們也來做一個善于觀察的人吧!請你觀察圖片,仿照課文第二自然段,說一說這只大公雞。(做好評價)出示教師寫的片段,請學生評價,進一步感悟寫法。

      (四)翠鳥捕魚

      1.翠鳥不但外形美麗,它還有一種特別的`本領,我們一起來看視頻。它的本領是什么?——(捕魚)

      2.同學們,我們一起回到課文中,找到文中描寫翠鳥捕魚的句子,認真讀,細細品,你從中可以體會到什么,是從哪些詞語體會出的。板書翠鳥:動作快

      3.我們再來美美地讀一下這一自然段,讀出翠鳥的敏捷。

      請同學們端起課本來,齊讀這一自然段。

      4.同學們,作者是如何把翠鳥捕魚活靈活現(xiàn)的展示在我們眼前的呢?板書留心觀察

      5.看!老師又給大家?guī)硪晃恍』锇椋麑ξ覀冋f:同學們,把觀察到我捕食的過程說一說,寫一寫,誰說的最生動我就和誰交朋友!可以用上這些動詞:比如:爬、吞、伸、卷、盯等。找一位同學來說一說一下你的觀察所得。

      (五)課堂小結

      師:同學們,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讓我們擦亮我們的眼睛,去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讓我們拿起手中的筆,去留住生活中的美吧。

      三年級語文上冊搭船的鳥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9

      一、教材分析

      主要教學內容

      1、對兒童認知自然和美的分析

      小學三年級學生已經有了對美的初步追求,以及對自然的熱愛。

      2、對教材選擇的思考

      本章節(jié)課程導入,是“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是一個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發(fā)現(xiàn)點滴美的章節(jié)。大自然中,人與動物相處也貼近孩子生活內容,在授課過程中,邀請孩子把自己與動物(寵物)相處的有趣事進行分享,并且可以讓愿意的孩子回去和家長合作,為自家的萌寵來拍一個特寫,讓學生通過自己對自家寵物的愛來升華到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大愛,并通過無意搭船的鳥為“我”單調旅途添色的簡單生活場景來感知世界上美的存在關鍵在于是否發(fā)現(xiàn)。

      3、對教學目標、重難點的思考

      對生活場景做細致觀察,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發(fā)現(xiàn)的生活之美,培養(yǎng)對生活的熱情。

      小鳥搭船來展現(xiàn)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由自家寵物的愛上升到與自然和諧相處大愛。

      二、學情分析

      1、知識基礎情況

      ——學生學習本節(jié)知識前已學過哪些相關知識?哪些相關知識薄弱?

      2、能力基礎情況

      三年級是培養(yǎng)孩子學習能力關鍵期,是良好學習習慣定型和培養(yǎng)的.最后關鍵期,是培養(yǎng)孩子情緒控制能力和意志品質的關鍵期。對孩子進行教育不僅是增長知識,還包括形成融入社會意識和增強適應社會的能力,學會熱愛生活與自然和諧相處。

      3、分析本班學生(包括習慣情況思維習慣學習習慣以及學風)

      設計理念:

      熱愛生活,發(fā)現(xiàn)美

      熱愛自然,和諧相處

      教學目標

      1、掌握教材中的重點,生字、生詞以及閱讀方法

      2、小鳥搭船的小事進一步升華對自然的熱愛,和諧相處

      3、通過對一些簡單生活場景作細致觀察,發(fā)現(xiàn)生活之美,熱愛生活

      教學準備

      1、教具準備

      2、對最近天氣進行簡單記錄。通過天氣變化來感知心情是否因此改變,初步感知美

      3、提前了解學生家里養(yǎng)寵物的情況,并征求家長同意,合作為其拍幾個鏡頭進行展示

      教學重點、難點

      1、針對教材內容,對文章進行整體脈絡梳理,會讀、寫文中生字、生詞;掌握語文課文閱讀方法,通過對各個自然段的教學來進一步感知閱讀

      2、針對學生,通過語文故事來領略生活美,并與自然和諧相處

      教學方法

      依據(jù)教材特點和學生認知規(guī)律,主要通過問答,激發(fā)學生興趣,教師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啟發(fā)誘導,學生組成小組討論或獨立思考,貫徹“具有啟發(fā)性”、“突出主體性”、“注重思維性”原則。

      在教學手段的運用上靈活多樣;在教學方法上注意多種方法的優(yōu)化組合。

      教學流程

      一、單元介紹

      (1)章節(jié)導入

      由“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章節(jié)的標語導入

      過渡:達芬奇的《蒙娜麗莎》、貝多芬的《小夜曲》

      提問:小朋友們,你們覺得美是什么?一個人的美又該如何評定?---(不能以貌取人,注重心靈美)

      (2)整理章節(jié)大綱

      課文+習作例文(習作單元)

      怎樣留心觀察周圍事物,仔細觀察,將所得記錄下來

      二、走進課文《搭船的鳥》

      (1)對題目做一個預測,引導他們聯(lián)想

      鳥還會搭船?

      為什么要搭船?

      怎樣的船?怎樣的鳥?

      (二)、學生自己找出帶有生字的詞語,并朗讀

      (三)、請學生挑一個自己最拿手的生字到講臺上來講解自己是如何記憶的;在講解過程中,糾正易錯點(字寫在黑板上)

      要求:先寫準,再寫好看。注意觀察字的結構,注意筆鋒。

      (四)、通過預測,帶著疑問讀課文

      將含有生字的詞圈出來,教學生如何記筆記(不同顏色的筆)、畫圈、畫三角形

      (五)、易混淆的字(通過田字格細講)

      俏/悄/銷/消/稍/哨

      搭/嗒/塔

      哦

      【ò】語氣詞

      【ó】語氣詞

      【é】吟哦

      鸚鵡(都是鳥字旁,且鵡沒有一撇)

      理解課文,作者對哪些事物作細致觀察?

      翠鳥

      天氣、船、雨點——雨天船上的情景

      第一段,師:這是一段怎樣的旅程?

      平平常常,回家探親

      【蓑衣】,用草編成的,“孤舟蓑笠翁”

      【笠】,帽子

      聯(lián)系實際:世紀金源有一景區(qū)里面有蓑笠——引發(fā)學生共鳴

      第二段,一只鳥飛到了船頭

      師:這只鳥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的翅膀()長嘴()的羽毛

      綜合概述:()的小鳥

      色彩艷麗,百里挑一,引人注目的鳥

      變音

      多么美麗啊(li a )——ya

      第三段,作者疑問,什么時候來的?靜靜待在船頭,站在那做什么呢

      難道它要和我們一起坐船到外祖父家里去嗎?

      【反問句】改為【陳述句】

      不得不,雙重否定=肯定

      連用三個問句,對這只小鳥的好奇,那么這些疑問有沒有解決?

      ——引發(fā)興趣,往下讀

      第四段,對翠鳥捕魚的動作描寫

      具體描寫{翠鳥} ----靜態(tài)(第二段)

      ----動態(tài)(第四段)

      師:找出描寫翠鳥動作的詞● ▲﹏(符號標注,做筆記)

      刻畫了動作敏捷的一只翠鳥(沖、飛、銜、站、吞)

      師:我仿寫了一個句子,一下子跳進水里不見了,又沖了出來,紅色的小嘴叼著魚,一口把小魚吃了下去。

      【討論】

      沖——跳。速度更快,迅猛。

      銜——叼。銜,悠閑;叼,有咬的過程。

      翠鳥捕魚技術高超,還有輕松的意思(如銜著香煙)

      吞——吃。速度更快(如豬八戒吞人參果連味道也沒嘗到,用的就是吞來形容)

      一下子/沒一會——表示時間之快

      師:什么畫面?

      翠鳥看似搭船,實則時刻觀察湖面捕魚

      師:有沒有同學見過鳥是如何捕魚的?從語文課本中聯(lián)系到實際生活,語文也是源于生活

      介紹魚鷹,一種專門捕魚的鳥,豐富孩子知識面——趣味性

      第五段,朗讀語句,注意語氣詞

      情感:有趣、神奇——愉悅

      【寫作對象】陽光、正面

      【啟示】人和自然和諧相處

      好漂亮——鳥籠?

      搭船——嫌棄、趕走?

      熱愛自然、熱愛小動物

      三年級語文上冊搭船的鳥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10

      【教學目標】

      1、研讀對翠鳥動態(tài)的描寫,感受翠鳥捕魚時動作的敏捷,體會作者觀察的細致。

      2、抓住節(jié)點,梳理順序,學習慢鏡頭觀察的方法,初步體會留心觀察的好處。

      【教學流程】

      一、立足起點,指向“寫了什么”

      1、經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船頭的鳥引起了作者的`注意,作者心里冒出一個又一個問題。作者正想得入神,翠鳥開始行動了,它在干什么?(翠鳥在捕魚)

      2、對比課文讀一讀,只用一個動作“捕”,這樣寫好不好?

      出示:

      A、我正想著,它一下子沖進水里,不見了。可是,沒一會兒,它飛起來了,紅色的長嘴銜著一條小魚。它站在船頭,一口把小魚吞了下去。

      B、我正想著,翠鳥開始捕魚。

      預設:只用一個動作“捕”,沒能把捕魚過程寫清楚。

      3、那文中是如何將捕魚過程寫清楚的呢?請圈出表示動作的詞。(沖、飛、銜、站、吞)

      4、翠鳥有這么多動作,我們用手勢來體驗一下捕魚的過程。

      5、借助動作詞,誰能說清楚翠鳥捕魚的過程?

      【設計意圖:從學生的起點出發(fā),通過對比的方法,體會將動態(tài)寫清楚的必要。圈出表示動作的詞,感受作者是如何寫清楚的。用手勢來體驗,符合學生思維特點,直觀感受捕魚的動態(tài)過程。借助動作詞,復述捕魚過程,實現(xiàn)語言內化,再次感受動作詞的妙處。至此,對動態(tài)建立初步感知,即通過一連串動作來呈現(xiàn)。】

      二、揣摩語言,指向“為什么寫”

      1、這么多動作,猜猜捕魚的過程有多快。別瞎猜,再讀這段話,說說你的根據(jù)。(預設:關鍵詞“一下子”“沒一會兒”。)

      2、視頻驗證:別眨眼,從翠鳥離開枝頭到回到枝頭,數(shù)一數(shù)一共有幾秒。(三秒)

      3、現(xiàn)場體驗:請一位同學從教室這頭“飛”到那頭,模仿翠鳥捕魚的過程。

      點撥:這位同學氣喘吁吁,所用時間還是超出了三秒。再看翠鳥,三秒之內幾個動作一氣呵成,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動作敏捷)

      4、聯(lián)系生活:如果讓你下水抓魚大概花多長時間?漁夫撒網捕魚大概花多長時間?這樣一對比,你覺得翠鳥技術怎樣?

      點撥:將動作寫具體,表現(xiàn)高超的捕魚本領。

      5、指導朗讀:讓我們再回味一下翠鳥動作的行云流水。

      【設計意圖:

      抓住關鍵詞體會捕魚的速度,感受語言的力度與情味。視頻驗證,激發(fā)學習興趣,達成直觀感受。現(xiàn)場體驗,在對比中感受動作的敏捷。聯(lián)系生活,在對比中感受捕魚本領的高超。至此,進一步體會將動態(tài)寫清楚的意義,充分體會動作詞的表達效果。】

      三年級語文上冊搭船的鳥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11

      學習目標:

      1.會寫“搭”“啦”“響”“嘴”“吞”“哦”6個生字。

      2.品讀描寫翠鳥捕魚的語句,想象翠鳥捕魚的情景,感受“我”觀察的細致。

      3.朗讀課文,感受鳥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諧。

      學習重難點

      品讀描寫翠鳥捕魚的語句,感受觀察的細致,學習“抓動作”觀察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復習,鞏固舊知。

      1.復習內容,回憶翠鳥的美。

      2.鞏固觀察靜態(tài)事物的方法:抓特點。

      二、理解課文,學習方法。

      1.讀第3自然段“我”的疑問,感受翠鳥的突然出現(xiàn)帶來的驚喜和好奇,了解帶著問題觀察的方法。

      2.讀第4自然段,通過動作詞“沖”“飛”“銜”“站”“吞”,想象翠鳥捕魚的情景,感受“我”觀察的細致,學習“抓動作”觀察的`小妙招。

      三、學用妙招,練習觀察。

      1.播放視頻《沙漠里的小蜥蜴》。

      2.“在熱得連沙子似乎要熔化的沙漠里,小蜥蜴會有哪些舉動?”關注小蜥蜴的動作,學習細致觀察。

      3.先和同桌交流觀察到的動作詞,再試著填一填。(可以借助以下句式,也可以不用。)

      午后的沙漠,真是熱極了!

      那里的小蜥蜴,也有些吃不消了。它的眼睛,肚子。一會兒后爪,一會兒前爪,連尾巴。它再也受不了。

      四、回歸課文,感受信任。

      1.結合單元交流平臺,回顧觀察方法,認識到:細致的觀察可以讓我們對事物有更多更深的了解。

      2.讀第五自然段,聚焦“搭”字,感受信任的美好。

      五、細致觀察,書寫生字。

      1.出示生字:搭、吞、啦、響、嘴、哦

      2.說說發(fā)現(xiàn),明了原因。

      3.教師示范,學生練習。

      三年級語文上冊搭船的鳥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12

      設計理念:

      1、雙線提升:既要感受到作者觀察的細致,又要從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語言的美。

      2、實踐學習:指導學生品味語言,感受觀察的細致之處,進而閱讀和品評拓展作品,感受細致觀察的妙處。

      教材解析

      本文是第五單元的第一課,本單元立足生活、放眼自然,旨在尋找和發(fā)現(xiàn)更多的美。同時結合不同的文本,讓學生體會坐著細心觀察周圍事物的奇妙發(fā)現(xiàn)和感受,體會文字的表達效果。進而通過例文研讀,提升學生的習作能力。這篇課文篇幅不長,但卻是學生認識“細致觀察”的第一篇文章,要通過閱讀分清一般敘述和細致觀察的區(qū)別,進而抓住重點詞句感受這份細致所在及其表達效果,初步了解細致觀察可以從環(huán)境、外形、行為入手,去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好。能夠抓住重點詞語聯(lián)想動態(tài)情景,體會文中這只鳥兒的伶俐,感受作者文字的準確性。本文能夠激發(fā)在生活中觀察的意識,提升觀察和描寫的能力,既有利于學生的閱讀理解,又有利于學生的寫作素材積累和方法提升。

      生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自主識字學詞的能力,對于文中出現(xiàn)的富有地域特色的詞語可以通過圖文了解。對于“細致觀察”有初步的認知,但是還需要提升準確的判斷力,提升語言的感受力,對于“細致觀察”的不同方面、有效方法、文字表述等還要有更加具體、系統(tǒng)的認知和實踐。

      教學目標:

      1、能夠順暢且富有情感地誦讀文章,理解文中的小鳥如何乘坐船只以及它獨特的外貌特征與捕食技巧,體味作者對這只小鳥所蘊含的深厚喜愛之情。

      2、在撰寫描述性文本時,可以采用多種策略來增強其細膩度與生動感。從不同角度切入,如描繪鳥類的外貌特征及行為舉止,都是提升描述深度的有效方式。通過詳細觀察并捕捉這些細節(jié),能使讀者仿佛親臨其境,感受文字所營造的氛圍。比如,描述一只鳥時,不僅關注其羽毛的顏色、形狀,還能進一步探討其翅膀的結構、喙的形狀以及腳爪的特征,這些都能為文本增添豐富的層次感。同時,通過描寫鳥兒在特定環(huán)境中的動作,如如何展翅飛翔、如何在樹枝間跳躍,或是如何在水面掠過捕捉食物,也能使描述更加鮮活生動。這樣的細致描寫不僅能增加文本的趣味性,更能幫助讀者建立起對所描述對象的深刻印象。

      3、品味那些富含動作的重點句,我們仿佛能夠看見翠鳥在水面輕盈地跳躍,如同一位技藝高超的舞蹈家,精準地捕捉著那微小而迅速的魚兒。翠鳥的眼眸閃爍著銳利的光芒,仿佛能夠穿透水面的迷霧,直抵水下世界的秘密。它們的動作敏捷而優(yōu)雅,每一次俯沖都充滿了力量與美感,展現(xiàn)出了翠鳥獨有的敏銳和伶俐。作者巧妙地運用了詞語,如“輕盈”、“精確”、“閃爍”、“穿透”、“秘密”等,不僅生動地描繪了翠鳥捕魚時的場景,還準確地傳達了翠鳥與生俱來的天賦——對細微事物的洞察力以及對時機的把握能力。這些詞匯的選擇,既體現(xiàn)了作者對自然界的深刻觀察,也展現(xiàn)了其卓越的文字表現(xiàn)力,讓讀者仿佛身臨其境,感受到了翠鳥捕魚時那份令人驚嘆的瞬間之美。

      教學重點:

      結合課文內容,認識并品味細致觀察,了解觀察的不同角度,體會用詞的準確性。

      教學難點:

      感受細致描寫中語言描述的`準確性。

      教法:比較閱讀法

      學法:邊讀邊想象、對比辨析法

      教師準備:教學課件

      學生準備:自讀課文

      課時安排:

      第二課時

      學習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詞語檢測:搭船,沙啦沙啦,羽毛,羽毛,長嘴,靜悄悄,吞下去,捕魚

      2、"乘舟而來的鳥"這一稱謂,實際上是指的是翠鳥。這個標題的獨特之處在于它巧妙地揭示了作者與這些飛禽相遇的過程——并非刻意尋找,而是偶然間在旅途中與它們不期而遇。這不僅凸顯了作者敏銳的觀察力和對自然界的親近感,同時也體現(xiàn)了他隨性而為、樂于在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美好細節(jié)的習慣。通過這樣一個標題,作者不僅向讀者傳達了翠鳥這一生物的信息,更傳遞了一種人與自然和諧共存、以開放心態(tài)探索世界的生活態(tài)度。

      二、學習課文:

      1、認識細致觀察,體會語言差異:

      (1)在運用文字時,我們偶爾會選擇簡明扼要的描述,而其他時候,則會致力于進行詳盡深入的觀察與描繪。我們應能區(qū)分這兩種表述手法。

      出示第一段:自己讀讀看,說說哪一句可以算作細致觀察。

      學生交流:“天下著大雨,雨點打在船篷上,沙啦沙啦地響。”屬于細致觀察,因為“打”字帶來的力度,“沙啦沙啦”聽到的聲音。"漁人身著蓑衣,在舟后賣力地揮動著船槳。"

      (2)教師的小結提示:僅使用精確的詞匯描繪事物的某一個特定細節(jié),即體現(xiàn)了細致觀察。首段中,作者對于環(huán)境與船夫進行了深入的觀察。

      2、尋找細致觀察,體會語言魅力:

      (1)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我留意到一些能夠體現(xiàn)作者細致觀察的語句,并在它們旁邊標注了"Δ"。這些語句涵蓋了對自然景觀、人物情感以及生活細節(jié)的深入描繪。例如,作者通過細膩的筆觸描繪了日出時分天空的顏色變化,或是對人物內心世界的微妙揣摩,以及對日常生活中不起眼瞬間的捕捉,都展現(xiàn)了作者敏銳的觀察力和對細節(jié)的敏感度。—

      在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穿透薄霧,給大地披上了一層金色的紗幔時,作者描述道:“天空像是被調色盤不小心打翻,從深藍到淺紫,再到金黃,每一抹顏色都那么和諧而鮮明。”這樣的描寫不僅展現(xiàn)了作者對色彩變化的敏銳觀察,也暗示了自然界中秩序與美的存在。

      當探討人物情感時,作者同樣展現(xiàn)出細致入微的洞察力。比如,在描述主人公面對困境時的心理掙扎時,作者寫道:“他的眼神里充滿了矛盾與掙扎,仿佛每一道光線都在訴說著他對未來的不確定與對過去的留戀。”這種對人物內心世界細膩刻畫的手法,使得角色形象更加立體,情感更為豐富。

      在對日常生活場景的描寫中,作者也不忘捕捉那些看似平凡卻充滿詩意的瞬間。例如,“街角的小花店在清晨的露水和微風中輕輕搖曳,花香隨著風兒飄散,喚醒了沉睡的城市。”這一句不僅描繪了視覺上的美景,還通過嗅覺的描述,讓讀者仿佛能親身體驗那份清新與生機。

      通過這些例子可以看出,作者在寫作時注重對周圍環(huán)境、人物情感以及日常生活的細致觀察,從而創(chuàng)造出既真實又富有感染力的文字。這樣的寫作手法不僅提升了作品的藝術性,也讓讀者能夠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作者想要傳達的情感與思考。

      (2)同桌交流:說說你的閱讀發(fā)現(xiàn),把句子讀給同桌,說說細致在哪里。

      (3)全班交流:

      預設1:翠鳥的外形

      它的羽毛是翠綠的,翅膀上帶著一些藍色,比鸚鵡還漂亮。它還有一張紅色的嘴。

      (抓住顏色特點來寫外形。)

      教師追問:“我看見一只彩色的鳥站在船頭,多么美麗呀!”是不是細致描述?

      引導學生了解“彩色”是外形概括,“美麗”是感覺概述。

      預設2:翠鳥捕魚

      我正想著,它瞬間躍入水中,轉瞬即逝。緊接著,只見它振翅高飛,那張鮮紅而修長的喙里叼著一條小魚。停駐在船頭,它一口將小魚整個吞下。

      抓住了翠鳥的動作來寫捕魚的過程。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嘛?

      (教師引導想象畫面,體會翠鳥的敏捷伶俐。)

      對比體會:在語言的海洋中,每個字都承載著獨特的韻味與力量。其中,“沖”的力量與速度,以及“吞”的完整、迅速的進食形象,尤為生動。若要尋找一個字來表達類似的力量感與速度感,或許“奔”字最為貼切。“奔”不僅傳達了行動的迅猛,還隱含了一種向前沖刺、不畏艱難的勇氣,與“沖”的勁頭相得益彰。而描繪快速、完整地攝入事物,則可以考慮使用“飲”,它不僅強調了進食的速度,同時也暗示了一種大口大口、暢快淋漓的享受過程,與“吞”的意境頗為相似。通過“奔”與“飲”的運用,我們可以感受到語言中蘊含的力量與情感,仿佛能親眼見證那些生動的畫面。

      教師小結:描寫一只鳥,外形和動作都可以很細致。

      三、拓展閱讀:

      其實,還有一位作家也喜歡翠鳥,看看它是怎么寫的,說說什么地方寫得細致。

      (課件出示《翠鳥》文本,自讀,組織交流。)

      四、布置作業(yè):

      1、閱讀一篇寫鳥的文章,看看哪里做了細致觀察。

      2、嘗試自己觀察一處景物或者一種動物,盡量做到細致觀察,看看有沒有奇妙的發(fā)現(xiàn)。

      板書設計:

      搭船的鳥

      一般描述,細致觀察

      環(huán)境,角色,外形,動作

      三年級語文上冊搭船的鳥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13

      教學目標:

      1.字理識字“搭、翠”兩個字,隨文認識“羽、悄、吞”等字。

      2.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這只搭船的鳥外形特點和捕魚本領,感受作者對鳥兒的喜愛之情。

      3.能夠結合文本認識細致描寫,指導細致描寫可以從不同的方面入手,例如鳥兒的外形和動作等。

      4.通過品味帶有動作的重點句,想象翠鳥捕魚的情景,感受翠鳥的敏銳、伶俐,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性。

      教學重點:

      結合課文內容,認識并品味細致描寫,了解觀察描寫的不同角度,體會用詞的準確性。

      教學難點:

      感受細致描寫中語言描述的準確性。

      教學過程:

      一、名言導入,明確單元目標

      1.同學們,法國著名的藝術家羅丹說過這樣一句話: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生齊讀。)

      2. 要想發(fā)現(xiàn)美,得怎么辦呢?

      小結:這個單元學習的主題就是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

      二、“搭”字入手 ,整體感知文本

      (一)讀題激趣

      1.同學們,首先我們一起來認識一個新字朋友。

      課件出示:搭。

      2.交流:你認識它嗎?說說你是怎么認識這個字的。

      小結:在生活中識字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同學們,我們發(fā)現(xiàn)無論搭車還是搭船,主人公一般都是人。可今天,老師要帶領大家一起認識一個搭船的特殊乘客——一只鳥。

      3.板書課題,齊讀。

      4.交流:一只飛翔的小鳥成了乘船的客人,你能感受作者對這只鳥懷著怎樣的情感嗎?

      (二)整體感知

      1.自由讀文。

      說一說:“搭船”是什么意思。搭船的鳥是什么鳥?它為什么要搭船呢?

      2.引導賞讀文章開頭與結尾。

      (1)說說從文章開頭、結尾中獲取的信息。

      (2)重點理解為什么到文章末尾才交代鳥兒的名稱。

      3.字理識字,激發(fā)識字的興趣。

      (1)出示:翠。

      (2)指導。

      翠:形聲字,上面的“羽”表意(相機補充“羽”字),表示與鳥有關。下面是“卒”表聲。指綠草叢生,有綠意,表示翠鳥的羽毛為青綠色,本義指翠鳥,引申為青綠色(翠竹、翠柏)或青綠色的寶石(翡翠)。

      三、研讀賞析,體會細致觀察

      (一)品外形特點,仔細觀察

      1.感悟外形美。

      翠鳥究竟有多美呢?(出示小鳥的圖片)看看這是一只怎樣的小鳥?試著用一兩個詞說說。

      2.自讀第2自然段。

      思考:這只鳥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顏色鮮艷。)

      小結:這段話描寫了翠鳥外形的特點,作者通過觀察鳥的各個部位和顏色,讓我們感受到了翠鳥的美麗。

      (二)引導質疑

      1.大雨初停,小船漂蕩,就在這寧靜的時刻,一只美麗的鳥兒突然出現(xiàn)在船頭,頓時吸引了作者的注意力。作者盯著小鳥,浮想聯(lián)翩,換作是你,你會想到什么呢?

      學生展開聯(lián)想并提出疑問,用一句完整的話表達出來。

      2.讓我們走進課文,看看面對突如其來的一只美麗的翠鳥,作者的內心又會產生怎樣的波瀾。

      3.朗讀課文第3自然段。

      (三)品捕魚動作,細致觀察

      1.就在作者浮想聯(lián)翩的.時候,一件有趣的事情發(fā)生了。

      出示翠鳥捕魚視頻50秒,親歷捕魚現(xiàn)場。

      2.如果讓你用一個詞來形容翠鳥捕魚的過程,你會選擇什么詞語呢?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重點向“快”引導。

      3.緊扣動作,感悟表達。

      (1)作者是怎樣將翠鳥捕魚、吃魚的過程寫得細致傳神的呢?自由讀第4段,圈畫并交流表示動作的詞語。

      (2)你能把翠鳥的機靈、敏捷讀出來嗎?

      (3)我們身邊的事物很多都是處于運動變化之中。如何把這樣復雜多變而又轉瞬即逝的連續(xù)動作描述清楚呢?作者給我們做出了示范。你能說說作者是怎么做到的嗎?

      小結:在細致觀察的基礎上,用“動作分解法”來描述,就是把連續(xù)的幾個動作一一分解開,把每一個動作寫清楚,然后再將分解的動作連接起來。

      四、對比閱讀,拓展文本積累

      導語:剛剛我們認識了一只會搭船的翠鳥,作者仔細觀察,動靜結合,描寫了它的外形和動作。老師獎勵你們再看另外一只翠鳥,讓我們看看它又有什么特點呢。

      (一)出示自學提示

      默讀《翠鳥》:

      1.找出描寫外形的句子;

      2.用“△”標出翠鳥動作的關鍵詞;

      3.完成后在小組內交流。

      (二)交流匯報

      (三)對比閱讀

      我們也有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小組合作討論:

      《搭船的鳥》和《翠鳥》兩篇相比較,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

      共同之處:都是描寫翠鳥的文章,抓住了翠鳥的外形、動作特征去描寫。

      不同之處:《翠鳥》這篇文章對翠鳥的描寫要更加詳細些。(《翠鳥》還寫了翠鳥的聲音。)

      五、總結升華,激發(fā)觀察興趣

      1.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這節(jié)課的“留心觀察”都是用眼睛看到的。)

      2.其實,觀察時不僅僅用眼睛看,還可以用耳朵聽、用手摸、用鼻子聞,甚至用口來嘗一嘗。正如諺語所說:欲要看究竟,處處細留心。

      三年級語文上冊搭船的鳥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14

      教材解讀

      《搭船的鳥》是統(tǒng)編教科書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的課文,本單元是有關于習作的策略單元,旨在讓學生體會作者如何留心觀察事物,從而指導學生仔細觀察,把觀察所得寫下來。本文以一個孩子的口吻寫了他在大自然中觀察、認識翠鳥的過程,我乘船去鄉(xiāng)下外祖父家時,無意中發(fā)現(xiàn)一只美麗的翠鳥,這次平常的探親之旅,因為我留心周圍事物并細致觀察,得以認識了一位可愛的新朋友,充分說明了留心觀察的好處。

      教學重難

      通過朗讀,交流感知作者觀察的事物,學習作者的觀察順序和觀察方法,體會觀察的樂趣,并進行場景觀察練筆,初步學會生活場景描寫。

      教學目標

      (一)在語境中識記搭、父、啦、鸚、鵡、悄6個生字,會寫搭字。

      (二)通過朗讀,交流感知作者觀察的事物,學習作者的觀察順序和觀察方法,體會觀察的樂趣。

      (三)場景觀察練筆,初步學會生活場景描寫。

      教學活動

      (一)觀察篇章頁,明確目標。

      1·出示篇章頁,朗讀名人名言,說說自己的理解。

      2·明確習作單元和學習目標。

      (二)搭字入手,整體感知。

      1·讀題激趣,識寫搭字。

      2·反饋字詞,整體感知。

      (三)走進開頭,聽覺觀察

      1.梳理擬聲詞,體會打字的精準。

      2.觀察船夫搖擼,體會雨天船行的'美好。

      3.愜意朗讀,總結觀察方法:耳朵聽。

      (四)精讀細品,視覺觀察

      1.查找關鍵詞,說對小鳥的印象。這是一只怎樣的小鳥?

      2.圈畫關鍵詞,體會作者的細致觀察。

      3·學習對比,圖片排序,學習觀察順序。

      4·真情朗讀,總結觀察方法:眼睛看。

      5·引發(fā)思考,過渡下文,體會觀察樂趣。

      (五)學以致用,說練細致

      1·觀察場景,說出細致。

      2·練筆提煉,學以致用。

      三年級語文上冊搭船的鳥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15

      一、教學目標

      1.感受動物外形的美和捕食動作的敏捷利落。

      2.了解對陌生事物觀察的順序(由表及里)。

      3.知道只有細致觀察,才能把事物的特點寫具體。

      二、教學過程

      課前熱身: 孩子們,認識老師嗎?想認識老師嗎?那認識一個人首先要干什么?(看她的長相,也就是觀察她的外貌。)那老師站在這里給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看來你們是一群善于觀察的孩子,有一個小朋友也跟大家一樣,看看善于觀察的他有什么發(fā)現(xiàn)呢?讓我們一起走進15課《搭船的鳥》,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把課題寫到黑板上。板書課題:搭船的鳥

      (一)復習導入

      孩子們,為了深入理解文章,首先需要攻克詞匯難關。現(xiàn)在,教師將對大家進行一次考驗,是否具備克服障礙的能力?

      1.出示字詞,認讀。

      船艙 船篷蓑衣?lián)u櫓(船)

      彩色 翠綠翅膀長嘴 漂亮(鳥兒的外形)

      沖進水 飛起來銜著魚 吞下去站在(翠鳥捕魚)

      2.善于觀察的孩子們,你們有什么發(fā)現(xiàn)呢?

      (二)精讀悟法

      1.課文標題為《乘船而來的鳥》。這只乘船而來的鳥,我們將其稱作翠鳥。關于它為何被稱為翠鳥,這個問題在文章中有明確解答。作者通過觀察這只鳥的羽毛顏色,發(fā)現(xiàn)其呈現(xiàn)出鮮艷的綠色,如同翠玉般碧綠,因此得名“翠鳥”。這一命名過程不僅展現(xiàn)了作者對自然細節(jié)敏銳的觀察力,也揭示了鳥類命名通常依據(jù)其顯著特征的傳統(tǒng)。

      (母親告訴我)

      原來,在學習過程中,若遇困惑,務必勇于提問,而不僅僅是靜默聆聽。我們期望每位同學都能全神貫注地聽講,遇到不解之處大膽發(fā)問。同時,細心觀察也是一種有效的學習策略,它能幫助我們捕捉細節(jié),加深理解。因此,在課堂上,請大家積極投入,不僅用耳朵傾聽,更要用心靈感受,讓每一次學習都成為知識積累的寶貴時刻。

      2.關注翠鳥外形(第一印象)

      (1)我是怎么注意到這只翠鳥的?

      天空放晴,綠意盎然,四周的景致繁復多樣,但作者的目光卻獨獨被一只色彩斑斕的小鳥所吸引。這只小鳥之所以在這一刻進入了作者的視野,或許是因為它那鮮艷奪目的羽毛,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猶如自然界的一抹絢麗點綴。在一片寧靜與生機之中,這只小鳥的存在顯得格外引人注目,它的出現(xiàn)仿佛為這幅畫面添上了生動的一筆,讓原本靜謐的場景瞬間充滿了活力與和諧。

      (2)在那片翠綠的林間,一只小鳥在枝頭跳躍,它那羽毛如晨曦中的露珠,閃爍著細膩而清新的光澤。它的翅膀展開時,仿佛是大自然最精致的剪裁,每一片羽毛都排列得那么整齊,展現(xiàn)出一種難以言喻的和諧美。尤其在陽光下,小鳥的羽毛呈現(xiàn)出五彩斑斕的光暈,從淺藍到深紫,再到金黃,如同彩虹般絢麗奪目。它的眼睛清澈明亮,就像是兩顆璀璨的寶石,閃爍著對世界的好奇與熱愛。每當它輕輕鳴叫,那聲音清脆悅耳,宛如天籟之音,令人陶醉其中,無法自拔。這只小鳥的存在,無疑為這片森林增添了幾分生機與活力,成為了大自然中最美的點綴之一。在這個重新構建的段落中,我嘗試描繪了小鳥的美麗,通過比喻和形象的描述,讓讀者能夠感受到其獨特的魅力。

      (彩色、美麗、翠綠、藍色、紅色……)

      (3)如果老師把這一段改一改(去掉具體描寫),你覺得怎么樣?(體現(xiàn)不出翠鳥的美了)成為一只普通的鳥,也許作者就不會去留意它了。所以,觀察的第一步,就是做個有心人,去留意一些身邊好看的、好玩的事物。

      (4)那只彩色的小鳥有多美麗?你能看著圖片來說一說嗎?(學生說話)

      (5)當然,讓我們從描述翠鳥的美麗外觀開始。作者通過其翠綠的羽毛、藍寶石般的翅膀和鮮艷的紅色長嘴,生動地描繪了翠鳥的美麗。要將翠鳥的外形特征描寫得栩栩如生,并不僅僅局限于這些特點的簡單列舉。為了達到這一目的`,細致入微的觀察是必不可少的。首先,翠綠的羽毛并非普通的綠色,而是一種在陽光下閃爍著金屬光澤的深邃翠綠,仿佛是大自然精心調制的顏色,讓翠鳥在任何光線中都顯得格外耀眼。接著,藍色的翅膀則如同天空中最純凈的一抹,當翠鳥展翅飛翔時,那翅膀上的藍色仿佛與天空融為一體,讓人不禁為之動容。最后,紅色的長嘴不僅色彩鮮明,而且在翠鳥捕食時顯得尤為突出,既是對獵物的威脅,也是對其優(yōu)雅姿態(tài)的一種點綴。因此,為了使翠鳥的外觀描寫更加生動,我們不僅要關注這些具體的顏色和特征,還要深入思考這些元素如何相互作用,以及它們如何共同構成了翠鳥獨特的魅力。通過這樣的細致觀察和深入理解,我們能夠更準確、更生動地描繪出翠鳥的美麗。

      板書:細致觀察

      (6)總結而言,正是因為這只小鳥的美麗吸引了作者的注意力,才使得其成為了關注的焦點。在面對未知事物時,人們通常會首先被其外貌所吸引,這便是所謂的第一印象。

      (7)朗讀指導,請同學們齊讀課文,把你對這只翠鳥的認知通過朗讀體現(xiàn)出來。

      3.關注捕食動作的利落(第二印象)

      (1)倘若這只小鳥在船頭停留片刻后便展翅遠去,作者或許會很快將其從思緒中淡忘。然而,正當作者沉浸于思緒之際,這只小鳥竟出人意料地做出了什么舉動?它躍入水中,開始了捕魚的精彩表演。

      (2)翠鳥是怎么捕魚的?指名讀第4自然段。其它同學拿起筆,把動詞找出來。(沖、飛、銜、吞)

      (3)讀著翠鳥捕魚的這些動作,你有什么問題想問它嗎?或你想對它說些什么?(你怎么知道水里有魚的?翠鳥,你的動作真快啊!我特別崇拜你!……)

      板書:動作利落

      (4)翠鳥行動的敏捷,為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們再次齊聲朗讀第四自然段,細細品味作者通過精確觀察,描繪出翠鳥捕食時那一系列流暢而迅速的動作。

      (5)引讀:看著翠鳥這么瀟灑地捕魚,我聽到母親告訴我——我想到了——

      4.小結:

      (1)在那艘駛向鄉(xiāng)間深處的船只上,著名作家郭風的目光被一只與眾不同的小鳥所吸引。這只小鳥并非以其宏大的身形或是驚人的速度引起注意,而是因為其獨特的外貌——羽毛在陽光下閃爍著令人難以忽視的光澤,仿佛大自然精心雕琢的一件藝術品,輕易地打破了周圍的寧靜與平凡。這樣的第一印象,讓郭風不由自主地將目光停留在這只小鳥身上,開始了一場心靈與自然的對話。

      (2)除了外觀特征,作者還留意了這只在船上捕魚的小鳥的行動模式與捕食技巧。它那敏捷的動作和精準的捕獵方式給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只小鳥不僅以其獨特的捕食策略吸引著人們的目光,更以其與自然環(huán)境和諧共存的姿態(tài),在作者心中占據(jù)了特殊的位置。因此,這只船上的捕魚者,成為了作者記憶中一道難以忘懷的風景線。

      (3)在描述一只翠鳥時,作者通常會遵循一種邏輯順序:首先介紹其外貌特征,然后探討其主要行為或習性。這樣的安排并非偶然,而是基于人類觀察事物時普遍遵循的邏輯——從表面深入本質。因此,先描述翠鳥的外形,再闡述它如何捕食,符合我們對新事物認知的一般過程。之所以不能簡單地顛倒這一順序,原因在于人類習慣于先形成對一個對象的基本印象,然后再去理解其具體功能或行為模式。這種認知路徑有助于我們快速建立對事物的整體認識,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探索細節(jié)。以翠鳥為例,首先了解其色彩鮮艷、羽毛華麗等外觀特征,能夠立即吸引人們的注意力,激發(fā)起探索其生活方式的興趣。隨后,當我們了解到翠鳥是如何巧妙地捕捉小魚和昆蟲時,這些行為上的特點便能與先前的外觀印象相呼應,加深對這只鳥的全面理解。總之,按照從外形到行為的順序來描述翠鳥,不僅遵循了人類認知事物的自然流程,而且有助于構建一個更加豐富和連貫的故事框架。這種結構不僅讓信息傳遞更為流暢,也更容易激發(fā)讀者的好奇心和興趣,促使他們更深入地了解和欣賞翠鳥的獨特之處。

      過渡:細心留意身邊的環(huán)境,往往能帶來驚喜的發(fā)現(xiàn)。深入觀察能讓人們對于事物有更全面、更深刻的洞察。接下來,通過閱讀鄭振鐸的《鸕鶿》一文,我們可以學習到一種從表面深入本質的觀察技巧。簡而言之,只需仔細注意周圍的景象,就能有所新知。精細的審視有助于我們對事物有更深入的理解。在此基礎上,讓我們一起探討鄭振鐸的《鸕鶿》,以掌握從現(xiàn)象到實質的觀察方式。

      (三)略讀得法

      1、讀《鸕鶿》,鸕鶿給作者留下的第一映像是什么?你從哪個句子看出來的?

      2、第二印象:

      (1)繼續(xù)讀課文,鸕鶿留給我的第二印象是什么?

      (2)找出描寫鸕鶿和漁人動作的詞語,想象鸕鶿捕魚時的場景。

      (3)翠鳥和鸕鶿都是捕魚高手,那它們的捕魚有區(qū)別嗎?

      (四)小結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有幸能遇見形形色色的動物、植物以及令人賞心悅目的美景。這一切之所以能觸動我們的心靈,關鍵在于我們擁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這雙眼睛讓我們在匆忙的日常中停下腳步,細心觀察身邊的每一個細節(jié),從而捕捉到那些轉瞬即逝的美好瞬間。一旦我們學會了用心去感受這些自然與生活的饋贈,便能更加敏銳地察覺到它們的存在,并及時地用各種方式記錄下來,無論是通過攝影、繪畫還是文字,都是對這份美好記憶的珍藏。這樣,即使時光流轉,我們也能在未來的某一天,回想起那些曾經觸動心靈的瞬間,感受到那份持久而深刻的喜悅與感動。

      三、板書設計

      搭船的鳥鸕鶿

      第一印象:外形美麗 整齊待命

      第二印象:動作利落 動作嫻熟利落

      由表及里

      三年級語文上冊搭船的鳥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16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朗讀課文;會認讀本課“親、鸚、啦”等5個生字,重點會寫“搭”和“翠”。

      2.通過小組合作品讀描寫翠鳥“外形”“捕魚”的語段,了解“我”對翠鳥顏色、動作所作的觀察,感受我觀察細致,初步體會留心觀察的好處。

      3.創(chuàng)設觀察實踐活動,記錄觀察所得,初步樹立留心觀察的意識。

      教學重點

      品讀描寫翠鳥“外形”“捕魚”的語段,了解作者觀察的方法,初步體會留心觀察的好處。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板貼、作業(yè)單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學習篇章頁,了解單元學習重點。

      (1)啟發(fā)思考:今天我們要學習的第五單元是個特殊的單元,這是一個習作單元。讀一讀篇章頁,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2)根據(jù)學生回答,明確單元學習重點:體會作者是怎樣留心觀察周圍事物,把觀察所得寫下來。

      2.引入課題,理解“搭船”。

      3.激趣、再讀課題。

      二、預習反饋,感知大意

      教師引語:課前,同學們都預習了課文,首先考考你們生字詞的掌握情況。

      1.學習生字詞。

      (1)認讀詞語。

      (2)教學多音字“啦”。

      (3)指導書寫“翠”。

      2.交流初步印象:你覺得這是一只怎樣的翠鳥?

      三、整體把握,品讀觀察細致之處

      教師引語:這是一次平常的探親之旅,作者偶遇了這只搭船的鳥。在這次出行中,作者對哪些事物進行了細致地觀察,你能夠找出來嗎?

      1.默讀課文,想一想:作者對哪些事物作了細致觀察?畫出有關句段。

      2.交流:你畫出了哪些句段?

      3.預設(根據(jù)學生回答,相機出示):

      (1)雨、船夫

      (2)翠鳥的外形

      (3)翠鳥捕魚的動態(tài)

      四、聚焦翠鳥,感知多重觀察方法

      觀外形

      1.出示要求:讀第二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怎樣觀察翠鳥的外形的?

      2.交流作者觀察方法。

      預設:

      (1)從整體到部分。

      作者先總寫這是一只彩色的小鳥,然后分別寫了羽毛、翅膀、長嘴。

      點撥:這樣有序地觀察,能夠讓我們對事物有一個全面、完整的了解。(板貼:從整體到部分)

      (2)抓住特點。

      抓住“一些藍色”引導學生體會作者觀察細致。

      質疑:為什么沒有注意到翠鳥的眼睛、爪子、尾巴去觀察呢?

      可見觀察外形的時候,要抓住事物最有特點的地方。(板貼:抓住特點)

      遷移:觀察大象的'外形,你會抓住?(扇子似的耳朵和長鼻子);斑馬在你眼前,你會抓住什么觀察它?(黑白條紋和大尾巴);如果是蒲公英呢?

      3.指導朗讀:出示翠鳥的貼圖。說感受,指導朗讀。

      觀動作

      教師引語:剛才作者觀察的是靜靜的翠鳥(板書:靜態(tài)),用了這些好的觀察方法讓我們感受到了翠鳥外形的美麗。它捕魚的動態(tài),作者又是怎樣細致觀察的呢?(板書:捕魚動態(tài))

      1.課件出示第四段:它捕魚的動態(tài),作者又是怎樣細致觀察的呢?同桌交流。

      2.交流作者觀察方法。

      (1)抓住動作觀察。

      圈出動作的詞。這其實是一個連續(xù)的畫面,作者卻將它分解成一個一個具體的動作,這是觀察動態(tài)事物的好方法(板貼:分解連貫動作)。

      結合動詞,談感受,隨機指導朗讀。

      你從這些動作的詞語感受到了什么?特別是哪個詞。(重點:飛、銜、吞)

      (2)關注動作細節(jié)。

      關注了捕魚的速度。(一下子、一會兒、一口)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作者不僅關注到了捕魚的動作,更關注到了這動作的細節(jié)。(板貼:關注動作細節(jié))

      3.讀文字,想象畫面。

      讀這一段文字,你的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這樣的畫面?先四人小組內說一說,再全班交流。

      4.觀看翠鳥捕魚的視頻。說感受,指導朗讀。

      五、仿寫片段,遷移運用

      教師引語:作者將翠鳥捕魚一連貫的動作分解,細致地觀察,為我們呈現(xiàn)出一個身手不凡、動作敏捷的翠鳥。這樣的觀察方法,值得模仿。

      1.觀察視頻“金魚覓食”。

      老師帶來一段“金魚覓食”的視頻。請仔細觀察視頻中小金魚都有哪些動作,關注這些動作的細節(jié)。

      2.交流:小金魚怎樣在覓食。教師適時板書關鍵動詞。

      3.學生練筆,教師巡視指導。

      4.交流分享。

      六、總結全文,延伸課外

      大自然中,不僅僅是這只外形美身手快、有靈性會搭船的翠鳥,只要我們善于觀察,流淌的小溪、雪中的松樹、歡快的魚兒,無處不是多彩多姿。同學們要用心感受,并用文字記錄這個美妙的世界。

      三年級語文上冊搭船的鳥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17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認讀本課會認的生字,會寫會寫的生字,背誦喜歡的段落。

      2.展開小組討論,對課文的思想內容及情感進行體驗,交流。

      3.感受人與動物和諧共處的美好境界,培養(yǎng)學生親近自然,熱愛自然的美好情感。

      二、教學重點

      認識翠鳥,感受大自然的美麗神奇。

      三、教學難點

      教師引導與學生自主學習相結合。

      四、教學準備

      課件,生字詞卡片。

      五、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同學們都很喜歡小動物,老師給大家介紹一個新朋友,是一只小鳥,它叫——翠鳥。了解翠鳥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揭示課題,齊讀課題。

      3.看到課文的題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1.同學們自由讀課文,并標段,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請教老師或同組同學,爭取把課文讀正確。

      2.學生分段朗讀課文,師生共同評價。

      3.詞語寶寶被大家的讀書聲吸引,跳出來在課后排好隊等著我們和它們交朋友呢。

      4.翠鳥抓魚,認識生字。出示生字,學生齊讀。交流認字好方法,學生互助識字。

      (三)、指導生字書寫。

      1.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字型,觀察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按結構分類。

      2.認真描紅,試寫。提醒學生寫字姿勢及握筆姿勢。

      3.點評學生寫字作品,師生共同評價,爭當“小小書法家”。

      (四)、再讀課文,深入品位。

      1.剛才大家生字掌握得真好!現(xiàn)在自己再自由地讀一讀課文,邊讀邊想,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說說翠鳥為什么要搭船?

      2.出示第一句話。讀一讀,你知道了那些信息?

      3.課件出示第2自然段中的“多么美麗的小鳥啊!”師:從這句話中,你能體會到什么?你想怎么讀這句話?引導學生一邊想小鳥的`樣子,一邊讀后面描寫小鳥樣子的句子。

      4.作者是怎么把翠鳥寫具體的?指導寫作方法:整體描寫和局部描寫。

      5.課件出示翠鳥圖引導學生背誦這一段積累語言。

      (五)、品讀翠鳥捕魚,學習寫作方法

      1.課件出示第四自然段,“一下子”,“沒一會兒”說明了翠鳥的動作怎么樣師指導朗讀。

      2.翠鳥是怎么捕魚的,圈出動詞。

      3.這些動詞能不能換?為什么?

      4.總結:作者運用連續(xù)動詞寫出了翠鳥捕魚時動作嫻熟。

      5.仿寫,小動物活動的情景,用上連續(xù)動詞。

      (六)、積累

      1.學生背自己喜歡的段落,并說說為什么喜歡。

      2.把自己了解到的有關翠鳥的知識介紹給周圍的伙伴。

      三年級語文上冊搭船的鳥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18

      《搭船的鳥》是部編版三年級上冊習作單元的一篇課文。本單元主題為“留心觀察”。語文要素是“體會作者是如何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作要求“仔細觀察,把觀察所得寫下來”。本課以兒童的口吻,描寫了“我”在去鄉(xiāng)下的路上觀察并認識翠鳥的過程。課題中的一個“搭”字,就使鳥兒具有了靈性。在本課教授中,我緊扣單元主題,從觀察入手,再回歸寫觀察。開課之初,讓學生找作者對哪些場景和事物進行了細致觀察,整體感知。重點講解翠鳥外貌部分,指導朗讀,從結構到表現(xiàn)手法、修辭手法一一講解。在小練筆之前,滲透學法,搭梯子,讓學生做到有法可循,提高寫作質量。最后通過解“搭”體會人與動物相互信任的關系,明白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情感。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2、觀察翠鳥的外形,學會外貌描寫的一些方法。

      3、體悟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情感。

      教學重點:

      學會外貌描寫的方法并實踐。

      教學難點:

      體悟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情感。

      一、導入

      1、師:法國著名雕塑藝術家羅丹說過,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這節(jié)課就我們走進習作單元第一篇課文《搭船的鳥》去體會一下作者是如何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

      2、師:出示搭船的鳥的圖片。提問:看到圖片,你有什么問題想要問?(見圖質疑)

      作者看到這樣的畫面,也有和同學們同樣的疑問,那他是怎么說的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吧!

      二、整體感知

      1、師:帶著自己的疑問齊讀課文,想想作者對哪些事物和場景作了細致觀察,你從哪看出來的?

      生:第一自然段:“我”觀察了雨天船上的場景。

      生:我從第二自然段看出來“我”觀察了翠鳥的外貌。

      生:“我”觀察了翠鳥捕魚的樣子,從第四自然段看出來的。

      2、師:同學們總結的都很到位,預習工作做的很扎實。

      三、深入研讀

      1、師:第一自然段說的是“我”在船上觀察到的場景,那“我”都觀察到了什么呢?請同學們默讀第一自然段,找一找。師出示課件(圖片文字)

      生:我和母親、翠鳥、船夫、下著雨、雨聲沙啦沙啦

      師:同學們觀察的真仔細,通過你們的回答,老師知道觀察不僅是眼睛看到的,還有耳朵聽到的。沙啦沙啦這個擬聲詞就是最好的證明。

      2、第二自然段是對翠鳥外貌的描寫,現(xiàn)在請同學們齊讀第二自然段,說一說翠鳥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思考: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對這只翠鳥進行細致觀察的?(出示課件)

      生:美麗

      生:作者是從羽毛、翅膀、長嘴的顏色進行細致觀察的。

      師:對呀同學們,這種先寫總體印象,再說具體特點的結構是我們之前了解過的什么?生:總分(副板書:結構總分)

      師:除此之外,這一自然段出現(xiàn)了一個動物——鸚鵡。它的出現(xiàn)是為了干什么呢?

      生:和翠鳥做對比

      師:用最有特點的、最常見的、最熟悉的事物進行對比,有助于我們更好的體悟翠鳥的美。(副板書:手法對比)

      3、師:因為作者的細致觀察,這只美麗的翠鳥仿佛就出現(xiàn)在我們面前了,這就是觀察的作用呀!相信通過作者的描述,你的`頭腦里一定有了一只活的翠鳥。哪位同學可以給這只美麗的翠鳥填上色呢?生填色

      4、師:看著這只美麗的翠鳥,用自己的話,介紹翠鳥的外形。(板書:羽毛翠綠翅膀藍色嘴巴紅色美麗)

      四、小練筆

      1、出示大熊貓圖片,填空。

      我看見一只大熊貓(),多么()。它的()

      師:它的眼圈像戴了一幅墨鏡,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副板書:修辭比喻)

      2、師總結:這節(jié)課我們了解了一種結構——總分。學習了一種表現(xiàn)手法——對比,鞏固了修辭——比喻。現(xiàn)在請同學們結合這節(jié)課的學習和之前學過修辭手法,按一定的觀察順序,用上寫好外貌的小妙招,動手寫寫這只可愛的拉布拉多吧!出示拉布拉多圖片。

      五、主題升華

      1、解“搭”

      師:搭是什么意思呢?生:乘、坐

      師:這種乘船的鳥,我們從后文知道它是要去捕魚。翠鳥趕搭我們的船,我和母親愿意讓它搭船,這是一個多么和諧的畫面,一次多么平凡卻有與眾不同的旅行呀!原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這么的美妙。

      2、出示課件,總結課文內容,板書留心觀察、細致觀察。

      六、作業(yè)

      練習觀察一種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完成觀察記錄單。

      教后反思

      優(yōu)點:

      1、課堂設置環(huán)節(jié)完整、結構清晰。

      2、外貌描寫指導到位、層層遞進。

      缺點:

      1、評價語過于單一。

      2、過渡語缺乏美感。

      3、上課過程中語氣缺乏情感,沒有抑揚頓挫。

      三年級語文上冊搭船的鳥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19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認讀“沙啦、鸚鵡”等詞,會寫“翠、羽、嘴、吞、啦、響、哦”等字。

      2.聯(lián)系單元整體,初步了解單元內容,明確本單元的語文要素。

      3.通過品讀“雨天場景”和“翠鳥外形”的語句,體會作者“運用多種感官”和“抓住特點”進行細致觀察的方法。

      4.借助直觀圖像引導觀察,遷移方法,學會細致觀察。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作者“運用多種感官”和“抓住特點”進行細致觀察的方法,并能遷移運用。

      【教學過程】

      一、單元導讀,明確觀察任務

      1.同學們,法國雕塑家羅丹說過:“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你怎么理解這句話?

      2.這是統(tǒng)編本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導讀語中的一句話,這一單元的語文要素是“體會作者是怎樣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仔細觀察,把觀察所得寫下來”。看樣子這個單元的主題就是觀察,一起來看看這一單元的課文,看看作者觀察了些什么。

      3.小結:觀察的事物既可以是動物,還可以是植物、水果。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走進這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搭船的鳥》,看看作者是如何細致觀察的。

      【設計理念:立足單元語文要素,整體導讀單元課文,梳理單元內容,使學生對本單元的學習任務有一個清楚的了解,對本單元課文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和文化主題有一種感知,從而使得學習目標更明確。】

      二、初讀課文,梳理觀察對象

      1.初讀課文,讀準生字,讀通句子,想想作者對哪些事物和場景做了細致觀察。

      2.作者對哪些事物和場景做了細致觀察?(生交流)

      3.小結:作者從雨天的場景、翠鳥的樣子和翠鳥捕魚的動作三個方面做了細致觀察。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雨天,走近這只翠鳥。

      【設計意圖:統(tǒng)編本教材強調課后習題的作用,從課后習題出發(fā)關注文本整體,梳理本課的觀察場景和事物,使文章脈絡更清晰。】

      三、聚焦段落,感受觀察之妙

      1.走近翠鳥,緊抓特點來觀察。

      在這樣一次普通的旅途中,作者看到一只怎樣的翠鳥呢?畫出文中相關的句子。

      出示:

      我看見一只彩色的小鳥站在船頭,多么美麗啊!它的羽毛是翠綠的,翅膀帶著一些藍色,比鸚鵡還漂亮。它還有一張紅色的長嘴。

      (1)讀著這些句子,你認為這是一只( )的翠鳥。

      (2)個性化朗讀,你從哪里感受到它的美麗?(出示翠鳥圖)

      預設:顏色(翠綠、藍色、紅色)

      (3)自由讀,想一想作者是怎么向大家介紹這只翠鳥的。(師生合作讀句子)

      預設1:部位(羽毛、翅膀、長嘴)。

      預設2:對比。認讀“鸚鵡”。

      預設3:整體到局部。

      (4)這是一次多么奇妙的遇見,翠鳥靜靜地站在那里,猶如在畫中一般。

      我看見一只( )站在船頭,多么( )啊!它的羽毛是( ),翅膀帶著( ),比鸚鵡還漂亮。它還有一張( )。

      2.拓展畫面,首次創(chuàng)作學觀察。

      (1)翠鳥除了羽毛、翅膀、長嘴,還有哪些部位?作者為什么不一一把它寫出來呢?

      (2)我們在觀察和描寫事物的時候,沒必要面面俱到,只要抓住最主要的特點來寫就行了。

      (3)出示另一只鳥圖,學著作者的方法仔細觀察,抓住主要特點來說一說。

      這是一只多么( )的小鳥!

      (4)寫一寫:任選一幅圖(祟小狗圖、小貓圖、孔雀圖),學著作者的方法仔細觀察,抓住主要特點來寫。先寫出小動物的名稱,寫好后可以讓其他同學猜猜你寫的是什么動物。

      (5)指導寫作,現(xiàn)場評析:猜一猜他寫的是什么?是怎么猜出來的?

      (6)小結:同學們不僅會仔細觀察,還會按照從整體到部分、抓住小動物主要的特點進行有序的表達,真會學習。

      3.走進雨天,多種感官同觀察。

      (1)我們的世界是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有時候光用眼睛看還不能發(fā)現(xiàn)事物的美好,還可以——(用鼻子聞,用耳朵聽,用手摸。)

      (2)(出示第1自然段)在這一自然段中,作者還用了哪些感官來觀察?(耳朵)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出示:

      天下著雨,雨點打在船篷上,沙啦沙啦地響。

      (3)認讀“沙啦”,這種表示聲音的詞我們叫它擬聲詞,用上這樣一些擬聲詞,會讓人更有畫面感。(生有感情朗讀)

      4.回歸畫面,二次創(chuàng)作再觀察。

      (1)回歸剛才寫的畫面(出示動物圖片),提示學生用上多種感官去觀察。

      (2)二次創(chuàng)作,讓習作更出彩。

      (3)交流反饋。

      (4)小結:用上多種感官去觀察,小動物的形象就更活靈活現(xiàn)了。翠鳥還有一個名稱叫釣魚郎,猜猜為什么。下節(jié)課,就讓我們去看翠鳥捕魚吧。

      【設計意圖:聚焦重點段落,了解作者抓住特點、仔細觀察和運用多感官觀察并進行表達的手法,在朗讀想象中感受作者的觀察細致。學以致用,在二次仿寫練習中學法遷移,從說到寫,由扶到放,由會一種觀察到會多種觀察。這樣融入身心的學習既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印象,培養(yǎng)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又能增強教學的成效,達到內化語言的目的。】

      四、觀察生字,書寫漢字之美

      出示:

      翠、羽、嘴、吞、啦、響、哦

      1.觀察“翠”的羽字頭和“羽”的區(qū)別。

      2.觀察“口”在不同部位的寫法。

      【設計意圖:抓住生字特點,仔細觀察,明確“羽”作為羽字頭的變化。對比有“口”字偏旁的5個字,觀察“口”在不同部位的寫法,通過教師的示范、指導,增強學生觀察、分析、比較的能力,并且學會審美。】

      【教學反思】

      教學本課時,筆者縱觀單元整體,立足單元語文要素,以 “觀察”為線索串起整堂課,和學生一起仔細觀察,習得觀察方法,學會遷移運用,為后面的單元習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聚焦單元,明確觀察任務

      課前,我布置學生去了解整個單元的課文分布(兩篇課文和兩篇習作例文),發(fā)現(xiàn)觀察對象的.范圍之廣。統(tǒng)編本教材為學生提供了各種寫作對象的例子,讓學生有章可循。整體關注單元課文,鼓勵學生自行梳理單元內容,是想讓學生對本單元的學習任務有一個清楚的了解,對本單元課文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有一種感知,學習目標更明確。

      二、聚焦習題,梳理觀察對象

      統(tǒng)編本教材課后練習題是編者針對課文特點設置的知識要點、能力訓練點和教學的重難點,是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教材強調課后習題的作用,梳理課文脈絡的時候,教師可以從課后習題出發(fā),適當變通,引導學生梳理本課的觀察場景和事物,使文章脈絡更清晰。

      三、聚焦段落,感受觀察之妙

      在這個板塊里,可以分習得方法和運用方法兩個層次來落實。

      在第1、2自然段里蘊含著兩個觀察方法:抓住特點觀察和運用多種感官如耳聽、目看、手摸等來觀察。我先引導學生走近翠鳥,了解作者抓住主要特點仔細觀察翠鳥外形的方法,在朗讀想象中感受作者的觀察細致,并在仿寫練習中學法遷移,從說到寫,由扶到放,達到第一次仿寫的要求。

      緊接著,我和學生一起走進第1自然段,發(fā)現(xiàn)作者還運用了“聽覺”去觀察。于是讓學生再次返回到習作中,用上多種感官去觀察,修改自己的習作,提升寫作能力。這樣融入身心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印象,提升學習的效率。

      四、聚焦生字,體會觀察之趣

      將“觀察”延續(xù)到生字,抓住生字特點,把生字分成兩組,讓學生仔細觀察漢字“翠”和“羽”,明確“羽”作為羽字頭的變化,對比有“口”字偏旁的5個字,觀察“口”在不同部位的寫法,在觀察、分析、比較中提高學生的寫字水平。

      三年級語文上冊搭船的鳥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20

      教材分析:

      《搭船的鳥》是部編版語文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習作單元的第一篇課文。作者用樸素而清新的語言,寫了我和母親坐船到鄉(xiāng)下偶遇一只翠鳥搭船捕魚,文章語言雖然淺顯,讀起來卻耐人尋味,通過作者善于觀察的眼睛,不僅介紹了翠鳥美麗的外形,還生動描寫了翠鳥捕魚敏捷。

      文章以《搭船的鳥》為題,“搭”是“乘、坐”的意思,搭船即“順便乘坐船”。一個“搭”字使鳥兒具有了靈性,體現(xiàn)了鳥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諧,本文以一個孩子的口氣寫了他在大自然中認識翠鳥的過程,字里行間充滿了一顆童心對自然的愛,這樣一次平常的探親之旅,因為我留心周圍的事物并仔細觀察,得以認識了一位可愛的新朋友——一只會搭船的鳥,充分說明了留心觀察的好處。

      文中的我觀察細致,坐在船艙里,我聽到雨點打在船棚上“沙啦沙啦”的響聲,翠鳥出現(xiàn)后,我看到它美麗的外貌,接著又看到了翠鳥捕魚時的動作。課后題引導學生體會“我”觀察的細致。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品讀描寫翠鳥的語句,了解“我”對翠鳥的外貌、動作所做的觀察,感受“我”觀察的細致。

      2.初步體會留心觀察的好處,學習細致觀察的方法,嘗試觀察練筆。

      3.認識翠鳥,感受人與動物和諧共處的美好境界,培養(yǎng)學生親近自然、熱愛自然的'美好情感。

      重點

      認識翠鳥,感受人與動物和諧共處的美好境界,培養(yǎng)學生親近自然、熱愛自然的美好情感。

      難點

      通過描寫翠鳥的語句,了解“我”對翠鳥的外貌、動作所做的觀察,感受“我”觀察的細致,初步體會留心觀察的好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單元要素導入新課

      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來學習《搭船的鳥》,齊讀一遍課題。

      讓我們回顧一下單元導讀頁,這個單元是個(習作單元),還記得本單元我們要學習的本領嗎?一起讀讀,出現(xiàn)最多的一個詞是?(觀察)接下來我們就跟著作者一起學習怎樣觀察。板書觀察

      二、解讀文本,學習觀察方法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習得第一個觀察小妙招

      快速讀課文,找一找作者都觀察了哪些事物?雨,船夫、翠鳥。雨和船夫你都是從哪里發(fā)現(xiàn)的?

      出示第一段:誰找到寫雨的句子。我坐在船艙里,怎么知道雨下得很大?你真會發(fā)現(xiàn)。你再來讀一讀,讓我們豎起小耳朵聽聽雨聲。

      你聽到了什么?帶上耳朵我們聆聽到大自然美妙的聲音。

      誰找到船夫的句子?作者聽得仔細,看得也仔細,你從哪里可以發(fā)現(xiàn)?作者坐在船艙里,聽到沙啦沙啦的雨聲,看到船夫用力搖櫓,于是寫下了觀察所得。你瞧,原來觀察不僅可以用眼睛看、還可以用耳朵聽。板書:(看聽),我們學到一個觀察小妙招:從不同角度來觀察。

      (二)、學習第二段,習得第二個觀察小妙招

      過渡語:孩子們,此時小主人公的旅途似乎有些寂寞,突然,船上來了一位不速之客,誰呢?讓我們把目光聚焦到這只鳥身上。課文哪些地方在觀察這只鳥?

      請你來讀這一段,你覺得這是一只怎樣的鳥?一只彩色的鳥,我看到這只鳥的顏色?

      顏色多么鮮艷啊,難怪一下子吸引住了我的目光。

      繼續(xù)交流。還是一只美麗的鳥,比鸚鵡還漂亮。

      明明在寫翠鳥,為什么又寫鸚鵡呢?去掉這一句怎樣?

      看來,作者不僅觀察眼前這只翠鳥,也曾經仔細觀察過鸚鵡,我們要學習作者,養(yǎng)成留心觀察的好習慣。

      2、(出示兩段話,男女生分別讀)對比發(fā)現(xiàn),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能否改成這樣?

      是啊,“一些藍色”讓我們看到了作者觀察多么細致。看來,觀察不是粗略地看和聽,觀察一定要細致。(板書細致)。但細致又不是要面面俱到,而是要抓最吸引你的地方,看這只小鳥外形,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色彩鮮艷這一特點,所以作者緊緊抓住彩色寫出它的外形美。(板書:抓特點)這是作者告訴我們的第二個小妙招。

      3、習得這些法寶,讓我們來小試身手吧!

      一只漂亮威武的大公雞來了,仔細觀察,誰來描述大公雞?

      找學生評價。為你們點贊。

      (三)、觀察翠鳥捕魚——習得第三個小妙招

      1.孩子,你看,有了你們的細致觀察,大公雞呼之欲出。那翠鳥除了外形美麗,還給你帶來怎樣的感受呢?

      誰來為大家朗讀第四段?翠鳥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大家想不想親眼目睹一下翠鳥怎樣捕魚?看視頻,說感覺,真敏捷。這樣敏捷,也沒有逃脫作者的眼睛,再讀第四段,看作者是怎樣表現(xiàn)翠鳥動作敏捷的,你覺得哪個動詞用得最好?說理由。

      看來光會觀察還不行,還要會用上準確的詞語來描述。特別是觀察動作,用詞一定要準確生動,才能讓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板書:第三個小妙招,:用詞準。

      誰來讀這一段,讓我們感受一下翠鳥的敏捷?找一生讀,其他同學閉上眼睛邊聽邊想象。你腦海里出現(xiàn)怎樣的畫面?

      2、聽你的發(fā)言,一只敏捷的翠鳥出現(xiàn)在我們眼前。我還看到你做了動作,來,孩子們,現(xiàn)在讓你的小手變成一只翠鳥,我們一起去捕魚。一邊做動作一邊讀。

      3、小翠鳥們,吃了小魚快坐好吧,還有精彩等著你呢。

      請大家再看一段視頻——青蛙捕食,沒看清楚?再看一遍,一定要聚精會神地觀察,連眼睛都不能眨一下。注意觀察青蛙的動作。

      你剛才看到青蛙捕食的哪些動作?蹲、爬、盯、伸、卷等。動筆寫幾句,注意用上剛才說的這些動詞。

      把畫面變成文字,需要我們有豐富的語言積累,描述才會生動形象。

      展示交流,參考評價標準,學生點評,

      三、回歸整體,感受留心觀察的好處

      1.孩子們,你看,一次平平常常的旅行,旅途中巧遇一只翠鳥,因為作者留心觀察,一切就變得有趣起來:我覺得船里聽雨有趣,你覺得哪里有趣?這一切有趣都源于作者的留心觀察。觀察離不開好奇心,你從哪里可以看出作者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呢?

      朗讀第三段,這么多的問號讓你感受到什么呢?作者一邊看一邊想,觀察多有趣啊,心里想也是觀察的一個角度呢!板書想

      2.孩子們,此時要是你也在船上,你會想些什么呢?大家心里充滿了無數(shù)的小問號,看來你也很有好奇心,也讓我們對這個世界永遠保持好奇。

      四、解讀課題,感受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美好

      老師也有疑問了,作者重點是觀察翠鳥,題目直接寫成《翠鳥》不好么?“搭船的鳥”有什么特別之處呢?

      你敢坐陌生人的船嗎?這只鳥為什么敢搭我們的船呢?

      你看,多么有靈性的一只鳥啊,我們和小鳥和諧相處,生活可以更加美好!

      六、總結全文,延伸生活

      1、孩子們,一個善于留心觀察的人,一定會對生活有更多的發(fā)現(xiàn),正如羅丹所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

      相信同學們也都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去留心觀察生活,積累習作的素材。

      2、最后來看今天的作業(yè),指名讀一讀。采訪幾個孩子,要觀察什么?小貓小狗小倉鼠,注意觀察它們的外形和做事的動作,試著描寫一下,期待下節(jié)課你的分享。

      這節(jié)課就上到這里,下課。

    【三年級語文上冊搭船的鳥第二課時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搭船的鳥第二課時教學設計10-09

    搭船的鳥第二課時教學設計09-14

    三年級上冊搭船的鳥第二課時教學設計10-03

    三年級語文上冊搭船的鳥第二課時教學設計18篇11-02

    《搭船的鳥》第二課時教學設計(精選14篇)06-19

    《搭船的鳥》第二課時教學設計(7篇)06-12

    《搭船的鳥》第二課時教學設計(精選13篇)08-04

    《搭船的鳥》的教學設計07-06

    《搭船的鳥》教學設計05-13

    99久久最新国产| 国产精品VA无码一区二区| 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 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无码野战| 最近免费观看高清mv| 国产国产午夜精华免费| 水蜜桃亚洲一二三四在线| 国产日本乱人伦片中文三区| 宝贝把腿开大让我添添电影|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爽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