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oingaieng.cn-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中文字幕无码不卡免费视频 ,777精品久无码人妻蜜桃,国产一级A毛久久久久一级A看免费视频

    曹劌論戰(zhàn)教學設(shè)計

    時間:2022-11-25 10:06:11 教學設(shè)計 我要投稿

    曹劌論戰(zhàn)教學設(shè)計15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shè)計,教學設(shè)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tǒng),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yōu)化。那要怎么寫好教學設(shè)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曹劌論戰(zhàn)教學設(shè)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曹劌論戰(zhàn)教學設(shè)計15篇

    曹劌論戰(zhàn)教學設(shè)計1

      知識與能力:

      1、梳理課文內(nèi)容,背誦課文。

      2、分析曹劌和魯莊公兩個人物形象;體會作品的藝術(shù)魅力;理解課文主旨。

      3、把握本文以“論戰(zhàn)”為中心組織材料,詳略得當?shù)奶攸c。

      過程與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學習曹劌肩挑道義,忠心獻祖國的愛國精神。

      學習重點:

      1、理解課文,背誦課文;

      2、了解本文以“論戰(zhàn)”為中心組織材料,詳略得當?shù)奶攸c

      3、分析人物形象。

      難點:

      理解曹劌關(guān)于戰(zhàn)爭的論述。

      教學過程

      一、回憶復習,導入新課

      1、解釋加橫線的詞。

      (1)未能遠謀()(2)犧牲玉帛()

      (3)公與之乘()(4)彼竭我盈()

      2,翻譯句子。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忠之屬也,可以一戰(zhàn),戰(zhàn)則請從。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3回顧課文,回答問題。

      曹劌和誰論戰(zhàn)?

      論的是哪一次戰(zhàn)役?

      課文三段話分別照應(yīng)了戰(zhàn)爭的哪三個階段?

      二、新課學習

      戰(zhàn)前、戰(zhàn)中、戰(zhàn)后又分別寫了些什么呢?我們繼續(xù)學習課文。曹劌論戰(zhàn),我們來作戰(zhàn),同學們是士兵,課文是碉堡。要攻下碉堡,必須過一道道關(guān),同學們敢過嗎?有信心攻下碉堡嗎?

      (一)探究理解讀讀背背

      默讀第一自然段,思考。

      1、曹劌求見的原因是什么?

      明確:肉食者鄙,未能遠謀(體現(xiàn)了愛國熱情)

      2、魯莊公做了什么樣的戰(zhàn)前準備?曹劌是如何評價的?

      (同桌交流討論后指名回答)

      明確

      魯莊公的準備曹劌的評價

      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小惠未遍,民弗從也。

      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忠之屬也,可以一戰(zhàn)。

      引導思考:“忠之屬也”指什么?為什么“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戰(zhàn)”的主要條件?(同桌討論,指名作答,老師點撥)

      明確:民心向背是決定戰(zhàn)爭勝負的主要因素。曹劌肯定這一點,突出表現(xiàn)了曹劌重視人民力量的政治遠見。

      分角色朗讀魯莊公與曹劌的對話。(注意把握語氣語速)

      學生試著背誦本段文字,同桌之間相互指正。

      指名背誦。

      3、一句“戰(zhàn)則請從”把內(nèi)容過渡到戰(zhàn)斗。作戰(zhàn)地點選擇在長勺,是在魯國境內(nèi),這對魯國有利。在戰(zhàn)爭中,曹劌與魯莊公在擊鼓進軍與追擊上都有不同的看法。想想,曹劌是怎樣幫助魯莊公選擇反攻與追擊時機的?

      自由朗讀第二段,同桌交流討論。

      明確

      公將鼓之齊人三鼓齊師敗績

      未可——可矣

      公將馳之下視其轍登軾而望遂逐齊師

      師小結(jié):曹劌臨陣從容,胸有成竹,善于把握時機從而擊敗了敵人,獲得了戰(zhàn)爭的勝利,這得益于他的“遠謀”,他卓越的軍事才能。

      學生齊讀;學生試背,同桌之間相互指正。

      唱歌有二重唱,我們背課文來個二重背,看誰能不受干擾。

      4.接下來“既克”將內(nèi)容過渡到戰(zhàn)后。戰(zhàn)斗結(jié)束,可以凱旋了。可曹劌為什么要這樣“謀”呢?讓我們穿越時空隧道以記者的身份采訪曹劌,以解決魯莊公想明白的問題。。

      (兩人一組,一人扮記者,一人扮曹劌表演)

      明確:曹劌的解釋有兩層意思。

      一層說明為什么要選擇“齊人三鼓(彼竭我盈)”之時進行攻擊。“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彼竭我盈”四字高度概括了進攻時的最佳戰(zhàn)機。

      二層解釋他“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看到“轍亂”、“旗靡”才追擊的原因是“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曹劌考慮問題周到,行動謹慎,觀察仔細,抓住轍亂旗靡的最佳時機,故而奪取了勝利。真可謂是謀略過人呀!

      讀讀背背吧。

      5、縱觀全文,想想,弱小的魯國能戰(zhàn)勝強大的齊國的原因有哪些?(引導明白曹劌對戰(zhàn)爭的論述)

      (鼓勵學生回答)明確:政治上取信于民;有高超的軍事謀略,善于把握戰(zhàn)機;有利的地點。總之是在于“天時,地利,人和”,最主要的是“人和”。

      (二)分析曹劌和魯莊公兩個人物形象。

      1、你認為曹劌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同桌討論,指名作答,師點撥,并歸納。(出示幻燈)

      明確:課文集中體現(xiàn)了曹劌作為一個軍事家的“遠謀”。曹劌請見,體現(xiàn)他的愛國熱情;曹劌問戰(zhàn),表現(xiàn)他的政治遠見;曹劌從戰(zhàn)指揮,表現(xiàn)他卓越的軍事才能;曹劌論戰(zhàn),表現(xiàn)他過人的謀略。

      2.魯莊公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引導學生結(jié)合相關(guān)內(nèi)容分析。

      明確:魯莊公政治上無能,軍事上無知,“鄙”也!

      那魯莊公是一個昏君嗎?為什么?

      (學生發(fā)揮,言之成理既可)

      3刻畫人物的方法。

      (1)對比映襯,以魯莊公的“鄙”反襯曹劌的“遠謀”,這樣一個出身下層而深謀遠慮的謀士形象躍然紙上。

      (2)借助語言描寫來刻畫人物形象,突出特點。

      (三)歸納總結(jié)

      1、內(nèi)容小結(jié):

      課文中指出了戰(zhàn)前的政治準備——取信于民,敘述了利于轉(zhuǎn)入反攻的陣地——長勺,敘述了利于反攻的時機——彼竭我盈之時,敘述了追擊開始的時機——轍亂旗靡之時。這次戰(zhàn)役,采取了“敵疲我打”的方針,成為中國戰(zhàn)史中弱軍戰(zhàn)勝強軍的有名戰(zhàn)例。長勺之戰(zhàn)表現(xiàn)了曹劌政治上的遠見卓識和軍事上的杰出才能,說明必須取信于民,運用正確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并掌握戰(zhàn)機,才能取得戰(zhàn)爭勝利的道理。

      2寫作特點

      (1)以“論戰(zhàn)”為中心安排材料,詳略得當。

      課文緊扣曹劌這一人物,詳寫曹劌分析戰(zhàn)前的政治準備、指揮魯軍作戰(zhàn)的經(jīng)過、以及戰(zhàn)后談?wù)擊攪俚脑颉﹄p方軍事部署,戰(zhàn)爭經(jīng)過等則略寫或不寫。這樣寫中心人物形象鮮明,中心突出,詳略得當。

      (2)運用對話,文字簡潔。

      通篇以對話為主,展開情節(jié)。在對話過程中有表現(xiàn)了曹劌的政治遠見和卓越的軍事才能,刻畫了曹劌和魯莊公的性格。

      (語言簡潔,情節(jié)詳略得當,充分代表了《左傳》的藝術(shù)成就,是《左傳》的名篇)

      (3)結(jié)構(gòu)嚴謹,層次清楚。

      (四)拓展與延伸

      1,“我們齊心協(xié)力,一鼓作氣過了那一道道關(guān),攻下了碉堡—課文”這句話里有一個出自本文的成語,請指出來,說說它的意思,并用這個成語說話。

      2,談?wù)勀銓Α爸抑畬僖病钡睦斫狻?/p>

      (五)布置作業(yè)

      1、背誦課文

      2、課外練筆:我心中的曹劌。

      3、課外閱讀《左傳》

    曹劌論戰(zhàn)教學設(shè)計2

      【教學設(shè)想】

      1、把認識曹劌形象,理解戰(zhàn)爭取勝的原因作為本課的教學難點,把對比的手法、詞語的古今義作為本課的教學難點。

      2、教學中重視學生熟讀、背誦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以讀促悟,以悟促記”的良好學習習慣。

      3、課外搜集古今中外戰(zhàn)爭史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戰(zhàn)例,了解其中決定性的因素是什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識記作家、作品的文學常識,積累文言字詞,認識人物形象。

      2、過程與方法:

      探究對話描寫對于表現(xiàn)人物性格的作用,在朗讀中體會本文的語言特色。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學習曹劌“國家有難、匹夫有責”的精神,培養(yǎng)熱愛祖國的感情。

      【教學方法】

      1、朗讀法。在朗讀中要注意字音的準確,節(jié)奏的合理,盡可能表現(xiàn)出人物的情態(tài),并使語句流暢,在反復朗讀的基礎(chǔ)上揣摩文章大意,進而要求熟讀成誦。

      2、點拔法。本文突出了人物語言的描繪,而且寫了戰(zhàn)前準備,戰(zhàn)時經(jīng)過,戰(zhàn)后總結(jié)三部分,事態(tài)發(fā)展清晰,文章脈絡(luò)分明,學生在朗讀之后,借助于比較完備的課下注釋,可以粗通大意。

      【學法指導】

      知識歸納法:中學生學習文言文的一個重要任務(wù),就是要積累一定量的文言詞語知識,諸如常見的實詞、虛詞以及文言句式,重點文言實詞,古今異義現(xiàn)象,一詞多義現(xiàn)象,特殊的文言句式等。

      【教學流程】

      1、導入新課:

      中國歷史上發(fā)生過無數(shù)次戰(zhàn)爭,其中有許多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光輝戰(zhàn)例,哪位同學能舉出實例(赤壁之戰(zhàn),淝水之戰(zhàn)),這些戰(zhàn)役都給人們留下了深刻思考,而發(fā)生在春秋時期齊國和魯國之間的長勺之戰(zhàn)尤其受到了毛澤東同志的稱贊,毛澤東同志在《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問題》一文中指出,長勺之戰(zhàn)是“中國戰(zhàn)爭史上弱軍戰(zhàn)勝強軍的著名戰(zhàn)例”。今天我們學習《曹劌論戰(zhàn)》這篇課文就是談?wù)撻L勺之戰(zhàn)的,通過學習,我們可以理解在長勺之戰(zhàn)中,弱小的魯國為什么能戰(zhàn)勝強大的齊國,曹劌的戰(zhàn)略思想是什么,它對我們有哪些啟發(fā)。

      2、解題:

      學生閱讀注釋(1)教師補充:

      《左傳》又稱《春秋左氏傳》或《左氏春秋》,是記載春秋時期各諸候國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況的一部編年體史書,書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簡練生動。尤其善于描寫戰(zhàn)爭及復雜事件,又善于通過對話和行動表現(xiàn)人物的性格特點,對后代散文的發(fā)展有很大影響。

      《曹劌論戰(zhàn)》談?wù)摰氖枪糯鷳?zhàn)爭故事,這次戰(zhàn)爭發(fā)生的時間是春秋初期,交戰(zhàn)雙方是強大的齊國和弱小的魯國,交戰(zhàn)地點是魯國的長勺,史稱長勺之戰(zhàn),發(fā)生戰(zhàn)爭的原因是齊襄王時,政令無常,他的弟弟公孫白和公子糾分別逃到莒國和魯國避難,后來齊襄公被公孫無知所殺,住在莒國的公孫白搶先回到齊國奪得王位,稱為齊桓公,后來魯國也送公子糾回齊國爭奪王位,結(jié)果被齊桓公打敗,齊桓公逼魯莊公殺掉公子糾。魯莊公十年(前684年),齊桓公又借口魯國曾經(jīng)幫助過公子糾與他爭奪齊國君位,再次舉兵攻魯,兩軍交戰(zhàn)于魯國長勺,結(jié)果弱小的魯國戰(zhàn)勝了入侵的強大的齊國。

      3、教師范讀課文,注意加點字讀音:

      曹劌(guì)又何間焉(jiān)鄙(bǐ)未孚(fú)長勺(sháo)弗(fú)未徧(biàn)轍(zhé)靡(mí)軾(shì)公與之乘(chéng)彼竭(jié)我盈(yíng)4、學生參閱注釋默讀課文。要求:

      ⑴讀準字音,掌握節(jié)奏。

      ⑵課文共三段,是按什么順序組織材料的?詳寫了什么?略寫了什么?

      明確:按著戰(zhàn)前準備,戰(zhàn)斗過程、戰(zhàn)后總結(jié)的順序組織材料。詳寫論戰(zhàn),略寫戰(zhàn)斗。

      5、學生參閱注釋,教師點拔,疏通文意。

      6、文言知識歸納:

      ⑴通假字: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徧”通“遍”,遍及,普遍。)

      ⑵一詞多義:

      間:

      又何間焉:參與

      中間力拉崩倒之聲:夾雜

      以:

      必以分:把

      何以戰(zhàn):依靠

      必以信:用

      必以情:按照

      可以一戰(zhàn):憑借

      之:

      肉食者謀之:代詞,代事

      公與之乘:代詞,代人

      故克之:代詞,代齊軍

      小大之獄:的

      公將鼓之:助詞,無意義

      ⑶詞類活用:

      一鼓作氣(鼓:名詞作動詞“擊鼓”)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福:形容詞作動詞“賜福”“保佑”)

      古今異義:肉食者鄙(古義:鄙陋,指目光短淺;今義:粗俗,低下)

      又何間焉(古義:參與;今義:隔開,不連接)

      犧牲玉帛(古義:祭祀用的豬、牛、羊等;今義:為正義而舍棄生命)

      小大之獄(古義:案件;今義:監(jiān)獄)

      可以一戰(zhàn)(古義:兩個詞,譯為:“可以憑借”;今義:一個詞,表示可能或許可)

      ⑷特殊句式:

      ①省略句:

      (曹劌)乃入(朝)見(莊公)(省略主語、賓語)

      民弗從(之)也(省略賓語)

      必以(之)分人,可以(之)一戰(zhàn)(省略介賓結(jié)構(gòu)的賓語)

      再(鼓)而(士氣)衰,三(鼓)而(士氣)竭(省略謂語,主語)

      ②判斷句:

      忠之屬也。夫戰(zhàn),勇氣也。夫大國,難測也。

      ③倒裝句:

      何以戰(zhàn)(介詞賓語前置,即“以何戰(zhàn)”)

      戰(zhàn)于長勺(狀語后置,即“于長勺戰(zhàn)”)

      7、揣摩探究:

      ⑴你認為魯莊公是一位怎樣的國君?

      ⑵簡析曹劌具有什么樣的性格特點?

      ⑶你認為魯國以弱勝強,憑借的是什么?

      8、教材拓展:

      結(jié)合中外古今戰(zhàn)爭史以少勝多的事例,談?wù)剾Q定戰(zhàn)爭勝利的因素是什么?你從中受到了什么啟發(fā)。

      9、課后作業(yè)。

      就本文寫一篇讀后感。

      【板書設(shè)計】(脈絡(luò)梳理)

      求信于臣民弗從也

      不可以戰(zhàn)

      戰(zhàn)前準備求信于神神弗福也戰(zhàn)略思想

      信于民忠之屬也可以一戰(zhàn)

      齊人三鼓,魯軍一鼓,齊師敗績

      戰(zhàn)爭經(jīng)過戰(zhàn)場指揮

      下視其轍,登軾望之,遂逐齊師

      彼竭我盈,故克之

      戰(zhàn)后總結(jié)戰(zhàn)術(shù)思想

      轍亂旗靡,故逐之

    曹劌論戰(zhàn)教學設(shè)計3

      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語文版的八年級(上)的文言文。本文選自《左傳·莊公十年》,“曹劌論戰(zhàn)”意思是曹劌論作戰(zhàn)的道理,所以文章的重點不在記敘戰(zhàn)斗情況,而在于記敘曹劌“論”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文中的道理在現(xiàn)在依然的較強的現(xiàn)實意義。

      學生分析:

      學生已經(jīng)學過不少文言文了,初步具有依據(jù)參考書和課文注釋來翻譯課文的能力了;且學生也具有一定的提問能力了。

      教學設(shè)想:

      針對學生的情況及本文的翻譯難度來看,可讓學生課外翻譯課文后再到課堂上來交流,然后按記敘文的六要素來進行閱讀,讀后來概括主要內(nèi)容。在第二課時則讓學生針對課文來自由提問,然后再將問題拋給學生來解決,若不能解決再由教師點拔解決;在第二課時則可添加一個探究題“你是如何看待機遇(會)的?”

      教學目標:

      1、認識要想取得戰(zhàn)爭的勝利,戰(zhàn)前必須做好政治準備——取信于民的道理,在作戰(zhàn)指揮上,必須重視士氣詳察言敵情,正確運用戰(zhàn)術(shù)善于掌握有利時機。

      2、學習生字詞,了解字詞意思及用法。

      3、了解本文記敘戰(zhàn)爭詳略的特點。

      4、分析人物的形象。

      5、背誦全文。

      教學重點:

      1、學習文中一些字詞的用法。

      2、重點分析曹劌的“遠謀”和魯莊公的“鄙”。

      教學難點:

      關(guān)于戰(zhàn)爭“取信于民”的思想,學生不容易理解,教師要據(jù)課文內(nèi)容加以分析。

      教學課時:二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課前三分鐘:

      由一學生到講臺上來介紹兩句名言(課前先在黑板上板書出來)然后說明推薦理由、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其他同學可提問也可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一、導入新課,介紹戰(zhàn)爭背景。

      1、“機遇是不會第二次敲門的”,每個人都應(yīng)善于抓住機會,而曹劌就是因抓住了“齊魯之戰(zhàn)”這個機會而成為一個有名的軍事家的。

      2、請學生列舉出歷史上有名的以少勝多的戰(zhàn)例。

      3、請學生介紹齊魯長勺之戰(zhàn)背景,然后教師補充。

      齊襄公在國內(nèi)做了一些壞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糾恐怕被連累,離開齊國避禍。公元前685年劉國發(fā)生內(nèi)亂,國君被殺,住在魯國的公子糾和住在莒國的公子小白都搶著先趕回齊國,想做國君。魯莊公派兵護送公子糾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搶先趕回了齊國,做了國君,就是齊桓公。齊桓公起兵迎擊。當時齊強魯弱,魯軍大敗,齊桓公脅迫魯莊公殺了公子糾。從此兩國結(jié)下深仇大恨。魯莊公十年的春天,齊再次興兵攻魯,戰(zhàn)于長勺。

      4、簡介《左傳》。

      《左傳》:我國古代第一部編年體史書。相傳是春秋末年左丘明解說《春秋》的一部著作。其中記載著春秋時代各國的內(nèi)政、外交、軍事等方面的活動。原書名為《左氏春秋》,漢以后稱為《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這部書既是一部比較完整的歷史著作,也是一部相當精彩的散文著作。

      二、朗讀課文,正音正字。

      1、生自由朗讀。

      2、指名學生朗讀。(注意句中停頓,進行朗讀指導。)

      3、全班朗讀。

      三、各學習小組交流翻譯的情況。

      先在組內(nèi)進行交流,然后將無法解決的問題拿到全班來解決。

      第二課時

      課前三分鐘:由一學生介紹兩句名言(課前先在黑板上板書出來),然后說明推薦理由、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其他同學可以提問也可以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一、導入新課:

      由提問課文內(nèi)容然后導入。

      二、由學生自由提問,其他同學回答或教師點拔回答。

      生提問一個問題后即由其他學生馬上回答。

      師提醒注意:

      1、兩個人物的形象及評價。

      2、本文的結(jié)構(gòu)及寫作特點。

      三、探究·交流

      你是如何看待機會的?面對機會你會怎么做?

      讓學生自由發(fā)言。

      教學精彩片段:

      寶龍同學問:“曹劌論戰(zhàn)”這個題目能否用其它的題目來代替呢?

      (同學們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了。)

      勇勇:可否用“長勺之戰(zhàn)”?

      慧芳:還是用“齊魯之戰(zhàn)”比較直接……(話未說完馬上有好幾個同學站起來搶著回答)

      娟娟:不行,還是用“齊魯長勺之戰(zhàn)”這樣既可以點明交戰(zhàn)的雙方又可以點明交戰(zhàn)的地點。(快言快語的說完自己的觀點)

      森波:三個題目都不行吧……(又被搶斷)

      勇勇:你說怎么不行呢?我覺得這很好啊。

      森波:你們聽我把話講完嘛。我覺得課文主要講的是有關(guān)戰(zhàn)爭的經(jīng)驗,而對于戰(zhàn)爭的場面則用很少的語言來介紹,所以我覺得還是用原來的題目比較好。

      曉玲:我覺得森波同學說得很有道理,但我覺得課文主要講的是曹劌在講一些有關(guān)戰(zhàn)爭的問題……

      輝利:不,我覺得題目還是用具體一點的好,像原來的題目范圍太大了。

      宛靚:我來說幾句。我是贊成曉玲的意見,課文里面描繪戰(zhàn)爭的場面比較少,只有寥寥數(shù)語,而描述戰(zhàn)前準備和戰(zhàn)后談戰(zhàn)爭的則比較多。還是用原來的題目會比較好。

      有好幾個同學也紛紛表示贊同。這時不換題目的人比較多了,但是還不能夠統(tǒng)一答案。

      我就引導同學們再把文章看一遍,找出詳寫和略寫的部分,想想為什么要這樣安排?這樣安排什么好處?再結(jié)合課文的題目想想。

      同學們紛紛翻書,把文章重新看了一遍。有的獨立思考、有的則同桌討論……一會兒,就有人舉手了。

      森波:老師,我找到詳寫的部分了。課文的第一段為詳寫,在這里詳細地介紹了作戰(zhàn)前的政治準備:取信于民。

      彬紅:我也找了一個地方。我認為課文的第三段雖然很短,但是卻很詳細地分析了戰(zhàn)爭中所采用的戰(zhàn)術(shù)的原因,所以它也是詳寫。

      (在這里學生又爭論開了)

      ……

      最后大家終于達成了共識,確定課文的第一段和第三段為詳寫部分,第二段為略寫部分。這樣就能夠解決寶龍同學的問題了,這篇課文重點是描述曹劌的作戰(zhàn)理論而不是描述戰(zhàn)爭場面,所以不能用其它題目來代替課文的原題目。

      教學反思:

      本課的教學效果可以說是令人滿意的。在第一課時中,學生的自我翻譯及小組合作邊朗讀邊翻譯課文做得不錯,真正有落實,學生學有所得。在過后的測試中就體現(xiàn)出來了。在第二課時中,學生的提問能力進一步體現(xiàn)出來了。讓我不禁嘆為觀止。原來學生的思維一旦開動起來,是有那么多令人吃驚的東西出現(xiàn)啊。學生在提問過程中不斷地產(chǎn)生新的問題,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從中也把課文的內(nèi)容理解了。學生能夠提出這樣的問題證明學生對課文的學生不是死的、不是純粹等著老師的分析,而是主動的、自發(fā)的去探索。

      除提問外,在課末的有關(guān)“機遇”的交流中,學生的爭辯使得課堂的氣氛又達到了一個新的高潮。宛靚同學把機遇比成“蒼蠅”,有很多同學就站起來反對,此起彼伏地站起來,這種情形還是頭一次見到。以后這樣的辯論可以多引導,也可以專門舉辦辯論賽。但是因要下課了,不好拖課,我就沒有對宛靚同學的發(fā)言進行評價,可能會造成一定的影響,有的學生可能會認為這種比喻是恰當?shù)摹T谙乱还?jié)課我就針對這個問題進行了闡述并說明了理由,樹立了同學們正確的審美觀。語文課不僅要教給學生一定的語文知識,還要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情感態(tài)度。

      教學點評:

      我是聽了蔡老師的第二課時的課,認為本節(jié)課較好在體現(xiàn)了新課程理念下,學生與老師在課堂上的地位與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點:

      1、老師精心備課,課堂上的引導恰到好處。在學生發(fā)表意見時,老師耐心傾聽;在學生產(chǎn)生困惑時,老師適時點拔、指導,實現(xiàn)了教學相長和共同發(fā)展。老師的定位是正確的、合理的。

      2、學生的提問能圍繞著課文內(nèi)容。不僅提出課內(nèi)的,還能以課文為本來提出課外的相關(guān)問題。

      3、從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來看,這不是演練出來的,而是在平時上課中就有此類訓練。在質(zhì)疑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調(diào)動起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得到了恰當?shù)倪\用,凸顯了學生的主體性。

      當然這節(jié)課也存在一些不足。我認為在課堂上對學生的評價可以中肯些。如有一個同學把機遇比喻成蒼蠅,這個比喻可以說是不恰當?shù)模虼蠹叶贾郎n蠅是一種令人聽了都覺得惡心的東西,也可以說是這個學生對事物的認識不夠深入,這時候老師就應(yīng)該提出自己的看法,也許是平時上課不是公開課,所以蔡老師只讓同學們來評論自己沒有進行適當?shù)脑u價。

    曹劌論戰(zhàn)教學設(shè)計4

      學習目標

      1、掌握文言實詞和虛詞的意思和用法,積累文言詞語

      2、掌握重點文言句子的翻譯,能結(jié)合注釋翻譯課文。

      3、準確熟練的朗讀并背誦課文,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

      一、預習導學

      【鏈接材料】——1. 走近作品:

      《左傳》又稱《春秋左氏傳》或《左氏春秋》,是記載春秋時期各諸侯國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況的一部編年體史書。《史記》和《漢書》都認為它是孔子的同代人魯國史官左丘明而作。記事起于魯隱公元年(前722年),終于魯哀公十四年(前454年)。書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簡練生動,尤其善于描寫戰(zhàn)爭及復雜事件,又善于通過對話和行動表現(xiàn)人物的性格特點,對后代散文的發(fā)展有很大影響。《左傳》分年記事,沒有篇名。

      【鏈接材料】——2. 長勺之戰(zhàn)的背景:

      這一戰(zhàn)事發(fā)生在魯莊公十年(前684),是齊桓公即位后向魯國發(fā)動的第二次戰(zhàn)爭。

      此前兩年,齊桓公(公子小白)與其庶兄公子糾曾進行過激烈的爭奪君位的斗爭。當時篡君奪位的公孫無知(齊襄公堂弟)已被殺,齊國一時無君,因此避難于魯國的公子糾和避難于莒國的公子小白都爭相趕回齊國。魯莊公支持公子糾主國,親自率軍護送公子糾返齊,并派管仲攔擊、刺殺公子小白。然而魯國的謀劃沒有成功,公子小白已出乎意料地搶先歸齊,取得了君位。齊桓公即位后當即反擊魯軍,兩軍交戰(zhàn)于乾時(齊地),齊勝魯敗。乘兵勝之威,齊桓公脅迫魯國殺掉了公子糾。齊桓公雖在其庶兄的血泊中鞏固了權(quán)位。但對魯國卻一直怨恨難平,因此轉(zhuǎn)年春便再次發(fā)兵攻魯,進行軍事報復和武力懲罰。本篇所記即是這次在魯?shù)亻L勺展開的戰(zhàn)事。

      1、給下面的字注音:

      劌( )又何間焉( )鄙( ) 弗敢專也( )小惠未編( ) 小信未孚( )

      公與之乘( )長勺( )轍( )軾( )竭( ) 盈( ) 旗靡( )夫( )帛( )

      2、解釋加橫線的詞的意思

      肉食者鄙, 未能遠謀 小惠未徧,民弗從也 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將鼓之 既克,公問其故 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

      齊師伐我 又何間焉 何以戰(zhàn) 衣食所安 弗敢專也,

      必以分人 犧牲玉帛 小大之獄 忠之屬也。 可以一戰(zhàn)

      齊師敗績 公將馳之 遂逐齊師 一鼓作氣 再而衰彼竭盈

      3、古今異義

      ①又何間焉 ②肉食者鄙 ③犧牲玉帛

      ④忠之屬也 ⑤可以一戰(zhàn) ⑥一鼓作氣,再而衰

      ⑦伐 ⑧加 ⑨安

      4、重點句子翻譯

      ①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②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③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④小惠未徧民弗從也

      ⑤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⑦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⑧忠之屬也。可以一戰(zhàn)。戰(zhàn)則請從。

      ⑨公與之乘,戰(zhàn)與長勺。公將鼓之 ⑩齊師敗績。公將馳之

      ⑾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 ⑿既克,公問其故

      ⒀夫戰(zhàn),勇氣也。 ⒁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⒂彼竭我盈,故克之。 ⒃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

      ⒄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二、探究展示:

      1、課文可分幾部分?用簡練的語言概括每部分的意思。

      第一段, 。 可分兩層:

      第一層(從 開始 到“乃入見”) 。

      第二層(從“問:‘何以戰(zhàn)?’”到段末)

      第二段, 。全段32字,以寫魯方之戰(zhàn)術(shù)決策為主。

      第三段, 。可分兩層:

      第一層(從 開始 到“故克之”)以“夫戰(zhàn),勇氣也”為根據(jù),提出要選擇“彼竭我盈”的時機發(fā)動反攻的觀點,回答了為什么等待“齊人三鼓”而后“鼓”的問題。

      第二層(從“夫大國”到段末)以“大國難測,懼有伏焉”為根據(jù),提出作戰(zhàn)中必須時刻注意判斷敵方意圖的觀點,說明了他“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之后才認為可以追擊的原因。

      2、文章的線索有幾條?

      有兩條線索:① : 將戰(zhàn)——備戰(zhàn)——勝戰(zhàn)——評戰(zhàn)

      ② : 請見——請問——參戰(zhàn)——釋疑

      3、“齊師伐我”的“伐”是什么意思?齊國軍隊為什么要“伐”魯國呢?

      4、曹劌的身分怎樣?

      5、“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句中的“肉食者”指什么人?

      6、“何以戰(zhàn)”這三個字喚起下文分析戰(zhàn)爭的條件,突出了曹劌重視戰(zhàn)前的政治準備。魯莊公認為要作哪三個方面的準備呢?為什么第三個準備是“可以一戰(zhàn)”的主要條件?

      三方面:①“ ”; ②“ ”;

      ③“ ”。

      7、作戰(zhàn)地點選在哪里?

      8、曹劌是怎樣幫助莊公選擇時機的呢?

      9、魯國獲勝后(“既克”),“公問其故”的“故”是什么意思?曹劌是如何回答的?

      10、品評曹劌、魯莊公這兩個人物形象

      請同學們談?wù)剬φn文情節(jié)安排、人物塑造兩方面的認識。并用“從……中可以看出……”的句式說話。

      曹 劌: 。

      魯莊公:

      11、寫作特色

      板書設(shè)計一:

      請見——愛國熱情

      曹劌 參戰(zhàn)——卓越才能 遠謀

      論戰(zhàn)——過人謀略

      施行小惠、祈求神靈——政治無能

      急于求戰(zhàn)、急于攻擊——軍事無知

      魯莊公 急于備戰(zhàn)見劌,三問三答—實事求是、虛心聽取 鄙

      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禮賢下士、任人唯賢

      戰(zhàn)后問劌、勝而不喜——為求真知,不恥下問

      三、練習反饋:

      (一).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意思。

      ①齊師伐我 ②犧牲玉帛 ③小大之獄 ④小惠未徧 ⑤神弗福也 ⑥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⑦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⑧犧牲玉帛,弗敢加也 ⑨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 ⑩公將鼓之

      ⑾遂逐齊師 ⑿彼竭我盈 ⒀小信未孚 ⒁既克,公問其故 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二). 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語句。

      ①肉食者鄙: ②忠之屬也,可以一戰(zhàn):

      ③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④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⑤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⑦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⑧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⑨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三)、選擇題

      1、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A、又何間(參與)焉 B、肉食者鄙(地位低) C、戰(zhàn)則請從(跟隨) D、便要(通“邀”,邀請)還家

      2、下列句中加點的詞相當于“的”的一項是( )

      A、肉食者謀之 B、長跪而謝之曰 C、輟耕之壟上 D、小大之獄

      3.下列加點詞的意義、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

      A.忠之屬也 屬予作文以記之 B.公問其故 并驅(qū)如故

      C.何以戰(zhàn)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D. 必以信 愿陛下親之信之

      4.對下列句子的停頓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 )

      A.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B.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C.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D.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5、對下面文句中加點字的解釋有錯的一項是 ( )

      A、委而去之 (到… … 地方去) B、寡助之至,親戚畔之(背叛)

      C、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兵器) D、以天下之所順(用、靠)

      6.下列詞語中加點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

      A.肉食者謀之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B.又何間焉 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

      C.弗敢加也 萬鐘于我何加焉 D.忠之屬也 屬予作文以記之

      7、下列加點的詞意思完全相同一項是( )

      A、又何間焉 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 B、忠之屬也 屬予作文以記之

      C、何以戰(zhàn)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D、遂逐齊師 當余之從師也

      8、下列四個選項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

      A.何以戰(zhàn)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戰(zhàn)于長勺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C.登軾而望之 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D.小大之獄 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也無窮也。

      9.下列四個選項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何以戰(zhàn)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戰(zhàn)于長勺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C.登軾而望之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D.小大之獄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也無窮也。

      10、下列加點詞詞義相同的一組是 ( )

      A、何以戰(zhàn) 河曲智叟亡以應(yīng) B、公問其故 故雖有名馬C、肉食者謀之 陛下亦宜自謀 D、又何間焉 此為何若人

      11.選出下列句中的“以”字與“可以一戰(zhàn)”中的“以”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項 ( )

      A.以其境過清 B.以塞忠諫之路也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D.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

      (四)、簡答題

      1. 文中的哪些地方表現(xiàn)了曹劌的“遠謀”?

      2、曹劌認為作戰(zhàn)取勝的先決條件是什么?(請用自己的語言概括)

      3.一直以來,長勺之戰(zhàn)中的魯莊公被人認為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實他并不“鄙”。他不“鄙”在哪里?請簡要地說說你的感悟。

      4.文中刻畫人物采用的方法是什么?文中運用的主要寫作方法又是什么?

      5.曹劌的主要戰(zhàn)略思想是什么?

      (1)戰(zhàn)前:

      (2)戰(zhàn)中:

      6.曹劌給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請結(jié)合全文說明理由。

      7.曹劌認為魯國“可以一戰(zhàn)”的條件是什么?

      8、文中畫線句“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是地利不如人和也”論證的觀點是: 。文中最能表達“人和”意思的一句話是: 。

      9、文意理解:

      (1)、曹劌認為戰(zhàn)爭取得勝利的先決條件是什么?

      (2)、選文寫鄉(xiāng)人對戰(zhàn)爭的冷漠態(tài)度和魯莊公的見識淺陋是為了反襯曹劌的 和 。

      (3)、齊魯“長勺之戰(zhàn)”中,魯國獲勝的原因有哪些呢?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wù)劷o你感受最深的一點。

      10.曹劌“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話回答)第③段中,魯莊公的“鄙”表現(xiàn)在哪里?(用原文回答)

      11.本文略寫了哪一部分的內(nèi)容?結(jié)合你的寫作經(jīng)驗,談?wù)勛髡哌@樣安排的用意。

      12. 下面兩題難度各異,分值不同,請任選一題作答。

      ①齊魯長勺之戰(zhàn)是中國歷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zhàn)例之一,結(jié)合課外積累,你能舉出另兩個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戰(zhàn)例嗎?

      ②魯國獲勝的原因有哪些?其中你感受最深的一點是什么?結(jié)合實際簡要談?wù)劇?/p>

      13.用原文語句回答。

      ①文中表現(xiàn)曹劌積極“參與”精神的詞語是:

      ②文中“忠之屬也”具體指的是:

      14.請分析“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15.文章結(jié)尾一段表現(xiàn)了曹劌哪些方面的才能?

      16.文中魯莊公認為可以對齊國作戰(zhàn)的三條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17.閱讀全文,請從政治和軍事兩方面闡述魯國獲勝的原因。(用自己的話作答)

      18.曹劌為什么贊同魯莊公戰(zhàn)前準備的第三個條件,請簡要分析。(2分)

      19.魯莊公有很多可貴的地方,請結(jié)合文章分析。(2分)

      20、曹劌與“其鄉(xiāng)人”的對話是否多余?請說說你的見解。

      21、試從齊、魯雙方分析長勺之戰(zhàn)“齊師敗績”的原因。

      21.文中曹劌談到了決定戰(zhàn)爭勝負的最主要的條件,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也對此作了論述。這分別是:文中: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2.曹劌認為作戰(zhàn)的先決條件是什么?

      23.第二段描寫曹劌的言行,目的在于表現(xiàn)他的什么特點?全品中考網(wǎng)

      24.魯國獲勝后,“公問其故”,曹劌在解釋原因的時候分哪幾層意思?

    曹劌論戰(zhàn)教學設(shè)計5

      教學目標

      1. 掌握重點字詞的含義,進一步培養(yǎng)利用工具書自覺學習的習慣;養(yǎng)成理解品味語言的習慣。

      2. 學習曹劌國難當頭挺身而出的愛國精神,理解戰(zhàn)爭取勝的原因。

      教學重點

      1. 理清行文思路。

      2. 體會課文剪裁得當?shù)臄⑹绿攸c。

      教學難點

      1.把握本文以“論戰(zhàn)”為中心組織材料、詳略得當?shù)奶攸c。

      2. 分析曹劌和魯莊公兩個人物形象,學習塑造人物的藝術(shù)手法。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作品簡介。

      《左傳》又稱《春秋左氏傳》或《左氏春秋》,是記載春秋時期各諸侯國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況的一部編年體史書。《史記》和《漢書·藝文志》都認為它是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記事起于魯隱公元年(前 722),終于魯?shù)抗哪辏ㄇ?454)。書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簡練生動,尤其善于描寫戰(zhàn)爭及復雜事件,又善于通過對話和行動表現(xiàn)人物的性格特點,對后代散文的發(fā)展有很大影響。《左傳》分年記事,沒有篇名。晉杜預把它按年代順序分附在《春秋》后面,認為它是用史實來闡述《春秋》經(jīng)義的。《春秋》記事非常簡單,近乎大事年表,例如這篇課文所記之事在《春秋》中就只有一句話:“十年春,王正月,公敗齊師于長勺。”我們現(xiàn)在所看到的《左傳》選文的標題,都是后人加的。

      二、背景介紹。

      魯莊公十年(前684),齊桓公借口魯國曾經(jīng)幫助過同自己爭做國君的公子糾,出兵進攻魯國。當時,齊強魯弱,魯國處于防御地位。本文記述曹劌向魯莊公獻策,終于在長勺之戰(zhàn)中使弱小的魯國擊敗了強大的齊國的進攻,表現(xiàn)了曹劌的政治遠見和卓越的軍事才能。本文義在表現(xiàn)曹劌的“遠謀”,故緊緊圍繞“論戰(zhàn)”來選取材料。

       三、教師范讀、

      正音。劌( ) 又何間焉( ) 鄙( )弗敢專也( ) 小惠未徧( ) 玉帛( )小信未孚( ) 公與之乘( ) 轍( )夫戰(zhàn)( ) 軾( ) 旗靡( )

      四、課文探究。

      1. 聽讀理解。

      (1)曹劌為什么要去求見魯莊公?

      (2) 交戰(zhàn)雙方是哪兩個國家?獲勝一方由誰指揮的這場戰(zhàn)爭?

      2. 課文解析。

      (1)第1自然段探究。通過第1自然段的閱讀,你怎樣看待曹劌這個人物?同鄉(xiāng)人的勸阻對刻畫曹劌這個人物有什么作用?下文中哪里可以看出莊公的“鄙”?從“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中可以看出曹劌是個怎樣的人?“何以戰(zhàn)”這句話在第1自然段中起到怎樣的作用?(請從結(jié)構(gòu)和內(nèi)容兩方面作答。)為什么說“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是取信于民的關(guān)鍵?為什么說這是“忠之屬也”?又怎樣理解它是戰(zhàn)前準備的核心呢?

      (2)第2自然段探究。在這一段中莊公的“鄙”體現(xiàn)在哪里?為什么?曹劌的卓越的軍事才能體現(xiàn)在哪里?你如何評價曹劌的軍事才能?

      (3)第3自然段探究。歷來人們對魯莊公的作為、做法評價不一,你如何評價魯莊公?本文題為“曹劌論戰(zhàn)”,從選材上看是如何突出“論”這一特點的?

      五、課堂小結(jié)。

      本文以齊魯長勺之戰(zhàn)為背景,論述了必須取信于民并運用正確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掌握戰(zhàn)機才能取得勝利的道理,在刻畫人物方面作者運用對比的手法生動突出了曹劌作為卓越軍事家的遠見卓識的特點,行文語言簡練,情節(jié)詳略得當,充分代表了《左傳》的藝術(shù)成就,是《左傳》中的記言名篇。

      六、布置作業(yè)。

      1.熟記書下注釋中的實詞。

      2.背誦課文。

      3. 完成書后習題。

    曹劌論戰(zhàn)教學設(shè)計6

      【學習目標】

      1、了解作者和《左傳》。

      2、積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重點)

      3、疏通文意,整體感知;理解并背誦第一段。(難點)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我們知道,在戰(zhàn)爭中,人心所向、正確的戰(zhàn)略是取勝的兩個必要條件。毛澤東“敵疲我打”的防御戰(zhàn)術(shù)就是受到春秋時期“長勺之戰(zhàn)”的啟發(fā)。今天就讓我們回到公元前684年,和與孔子同時代的魯國史官左丘明一起來見證這場以少勝多的著名戰(zhàn)役。

      二、自主預習

      1、走近作者

      左丘明,姓左丘,名明(一說姓丘,名明,左乃尊稱),春秋末期魯國人。左丘明知識淵博,品德高尚,孔子言與其同恥,太史司馬遷稱其為“魯之君子”。左丘明世代為史官,并與孔子一起“乘如周,觀書于周史”,據(jù)有魯國以及其他封侯各國大量的史料,所以依《春秋》著成了中國古代第一部記事詳細、議論精辟的編年史《左傳》,和現(xiàn)存最早的一部國別史《國語》,成為史家的開山鼻祖。

      2、相關(guān)背景

      《左傳》也稱《春秋左氏傳》或《左氏春秋》,是儒家經(jīng)典之一,是我國較早的一本史學著作和重要的文學著作。相傳為春秋時期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它記載了公元前722年以后的二百多年間的許多史料。與《公羊傳》《谷梁傳》合稱“春秋三傳”。

      3、給下面加點的字注音。

      劌(guì) 又何間焉(jiàn) 鄙(bǐ)。

      弗敢專也(fú)小惠未遍(biàn)玉帛(bó)。

      小信未孚(fú)公與之乘(chéng)轍(zhé)。

      4、詞語的特殊含義

      (1)詞類活用

      神弗福也 (名詞用作動詞,“賜福,保佑”)。

      公將鼓之(名詞用作動詞,“擊鼓”)。

      (2)一詞多義

      故:公問其故 (原因,緣故)。

      故逐之(所以)。

      以:何以戰(zhàn)(憑借)。

      可以一戰(zhàn)(憑借)。

      必以信(按照)。

      必以分人(把)。

      之:肉食者謀之(代詞,代這件事)

      公與之乘(代詞,代指曹劌)

      故克之(代詞,代指齊軍)

      小大之獄(結(jié)構(gòu)助詞,的)

      公將鼓之(助詞,無實義)

      (3)古今異義詞

      又何間焉 (古義:參與;今義:隔開,不連接)

      肉食者鄙(古義:目光短淺;今義:語言、品行惡劣,不道德;輕視,看不起)

      犧牲玉帛(古義:祭祀用的牛、羊、豬等;今義:為了正義事業(yè)而獻身或放棄一方的利益)

      必以情(古義:實情;今義:感情)

      再而衰(古義:第二次;今義:又,又一次)

      5、重點句子翻譯

      (1)十年春,齊師伐我。

      明確:魯莊公十年的春天,齊國軍隊來攻打我們魯國。

      (2)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明確:有居高位享厚祿的人謀劃這件事的,你又何必參與呢?

      (3)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明確:有權(quán)勢的人目光短淺,不能深謀遠慮。

      (4)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明確:大大小小的訴訟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根據(jù)實情合理裁決。

      三、合作探究

      (一)整體感知

      1、本文有幾條線索?分別是什么?

      明確:兩條。(1)事件發(fā)展的線索(迎戰(zhàn)——備戰(zhàn)——勝戰(zhàn)——評戰(zhàn));(2)人物活動的線索(請見——請問——參戰(zhàn)——釋疑)。

      2、讀完本文,你能用簡要的語言概括文章主要內(nèi)容嗎?

      明確:本文通過齊魯長勺之戰(zhàn)的記敘,重點記錄了曹劌關(guān)于戰(zhàn)爭的論述,生動地說明了政治上取信于民,運用正確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和掌握戰(zhàn)機,是弱國戰(zhàn)勝強國的必要條件,表現(xiàn)了曹劌政治上的遠見卓識和軍事上穩(wěn)重果斷的指揮才能。

      (二)分析課文第1自然段

      1、曹劌的身份怎樣?

      明確:從“其鄉(xiāng)人曰”中我們能推知曹劌的身份為普通老百姓,沒有官位,屬愛國君子吧,“位卑未敢忘憂國”。

      2、“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句中的“肉食者”指什么?

      明確:“肉食者”,吃肉的人。“肉食”在當時與公膳制有關(guān)。公膳是對某種品位的官員在辦公時間免費供給的一種膳食。按規(guī)定“大夫以上,食乃有肉”。因此,“肉食者”是指古代享受公膳食肉待遇的大夫以上官員,用以借指有權(quán)位的人。

      3、“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中的“遠謀”二字是此文的關(guān)鍵,貫穿全文。從曹劌的這句話里可見他具有什么樣的品質(zhì)?

      明確:從曹劌的對答中反映曹劌關(guān)心國家大事和深謀遠慮的品質(zhì)。

      4、“何以戰(zhàn)”這三個字喚起下文分析戰(zhàn)爭的條件,突出了曹劌重視戰(zhàn)前的政治準備。魯莊公認為要做哪幾方面的準備呢?

      明確:三方面:①“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②“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③“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5、對于這三方面的準備,曹劌是如何回答的?為什么第三個準備“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戰(zhàn)”的主要條件?

      明確:忠之屬也。可以一戰(zhàn)。戰(zhàn)則請從。因為民心向背是決定戰(zhàn)爭勝負的主要因素。這就突出表現(xiàn)了曹劌重視人民力量的政治遠見。

      本段末句“戰(zhàn)則請從”,不僅寫出了曹劌重視戰(zhàn)前的政治準備,而且注意實際作戰(zhàn)中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文章也以此作為過渡,轉(zhuǎn)入下文寫他臨陣參戰(zhàn)指揮。

      小結(jié):第1自然段,寫的是曹劌請見,論戰(zhàn)前準備,顯示了曹劌熱愛自己國家、深謀遠慮的品質(zhì)以及魯莊公“勇于納諫”的胸懷。

      四、板書設(shè)計

      戰(zhàn)前見之原因:肉食者鄙

      問其準備:取信于民政治遠見

      五、課外拓展

      莊公是“肉食者”,他“鄙”嗎?談?wù)勀愕目捶?/p>

      示例:我認為莊公不鄙。莊公能接賢納諫,有明君風范。從“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可以看出,他也明白“得民心者得天下”之理。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理解并背誦第2、3自然段。(重點)

      2、結(jié)合課文,分析曹劌和魯莊公的形象。(重點)

      3、學習本文巧用對比、詳略得當?shù)膶懽鞣椒ā#y點)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曹劌論戰(zhàn)》中,曹劌這一人物算是很神秘的了。他雖非肉食者,卻能見到魯莊公,而且能和魯莊公同乘一輛戰(zhàn)車指揮作戰(zhàn),莊公對他言聽計從。歷史上對他的記載各有不同,曹劌究竟是怎樣一個人物,是值得研究的。在這場戰(zhàn)役中,他卓越的軍事才能是顯而易見的。那么,長勺之戰(zhàn)的勝利僅僅是因為曹劌完美的戰(zhàn)術(shù)嗎?還有沒有其他的原因呢?魯莊公在這場戰(zhàn)役中又扮演了一個怎樣的角色呢?讓我們在今天的學習中一起來探究答案吧。

      二、自主預習

      1、翻譯下面句子。

      (1)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

      明確:魯莊公和曹劌共同坐一輛戰(zhàn)車,在長勺(和齊軍)作戰(zhàn)。魯莊公一上陣就要擊鼓進軍。

      (2)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明確:作戰(zhàn),要靠勇氣。第一次擊鼓進軍能夠振作士氣;第二次擊鼓士氣就開始低落了;第三次擊鼓時士氣就耗盡了。對方的士氣耗盡了,而我方的士氣正旺盛,所以能戰(zhàn)勝齊軍。

      三、合作探究

      (一)分析課文第2自然段

      曹劌把反攻的時機選在什么時候?他是怎樣幫助莊公選擇時機的呢?

      明確:在“彼竭我盈”之時。戰(zhàn)斗剛開始,不待齊軍疲倦,莊公就急于出戰(zhàn);當魯軍剛獲勝,莊公又急于去追擊,曹劌又阻止了莊公的過急行動。他懂得攻擊和追擊都必須把握有利的時機,要根據(jù)雙方的士氣和實力的變化作出正確判斷。曹劌的兩個“可矣”,使得戰(zhàn)爭出現(xiàn)“齊師敗績”和“遂逐齊師”的大好形勢。

      (二)分析課文第3自然段

      魯國獲勝后(“既克”),“公問其故”曹劌是如何回答的?

      明確:有兩層意思:

      一層說明為什么要選擇“齊人三鼓”(“彼竭”)的時機進行攻擊。“夫戰(zhàn),勇氣也”(這是個判斷句,“也”表示判斷),“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再”和“三”后面省略“鼓”),“彼竭我盈,故克之”(敵方的勇氣已經(jīng)消失而我方的勇氣正盛,所以我們打敗了敵人)。“彼竭我盈”四個字高度概括了進攻時的最佳戰(zhàn)機。

      一層解釋他“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看到敵人“轍亂”“旗靡”才追擊的原因是“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夫”,發(fā)語詞,議論或說明時,用在句子開頭,沒有實在意義)。可見曹劌考慮問題周到,行動謹慎,觀察仔細,善于抓住時機,故而奪取了戰(zhàn)爭勝利。

      (三)分析人物形象

      1、“遠謀”奠定了全文的基調(diào),文中的戰(zhàn)前、戰(zhàn)中、戰(zhàn)后都是圍繞“遠謀”進行的,你能說說曹劌的“遠謀”表現(xiàn)在哪些地方嗎?

      明確:(1)注重戰(zhàn)前的準備,強調(diào)取信于民,充分表現(xiàn)了他的政治遠見和戰(zhàn)略思想;(2)戰(zhàn)中采用了“彼竭我盈”和“敵退我追”的戰(zhàn)術(shù),兩個“未可”和兩個“可矣”表現(xiàn)了他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3)戰(zhàn)后通過他的論述,既交代了他指揮若定、判斷正確的原因,又進一步表現(xiàn)了他的“遠謀”。

      2、文章是怎樣塑造魯莊公的形象的?

      明確:課文集中表現(xiàn)了魯莊公作為國君見識的“鄙”。魯莊公把戰(zhàn)爭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靈的保佑”上,說明他政治上無能;他急于求成,急于攻擊,說明他軍事上的無知。但他不是一個昏君,魯莊公備戰(zhàn)見曹劌,三問三答,實事求是,虛心聽取意見;魯莊公作戰(zhàn)用曹劌,親自參與打仗,表現(xiàn)了他禮賢下士,任人唯賢;魯莊公戰(zhàn)后問曹劌,不因勝而自喜,表現(xiàn)了他為求真知而不恥下問。

      (四)寫作方法探究

      1、巧妙運用對比映襯的手法,使曹劌的形象鮮明生動。分析下面句子。

      (1)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

      明確:以曹劌與“鄉(xiāng)人”的對比突出曹劌的政治熱忱。

      (2)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明確:曹劌和魯莊公的對比,反映了曹劌的深謀遠慮。

      2、剪裁得當,詳略突出是本文的一個顯著特點,你能結(jié)合文章說說哪些地方寫得詳,哪些地方寫得略嗎?

      明確:作者把曹劌在戰(zhàn)前啟發(fā)莊公認識取信于民的重要性,在作戰(zhàn)中準確地掌握戰(zhàn)機和詳察敵情以及在戰(zhàn)后論述戰(zhàn)爭取勝的原因,都寫得比較詳細。其余的事如戰(zhàn)爭的規(guī)模、戰(zhàn)斗的情景等一概不提;而對請見、從戰(zhàn)、克敵等,則一筆帶過,這樣寫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四、外拓展

      劉揚所在的班級舉行“我眼中的________”活動,他打算寫一段《我眼中的曹劌》,你能幫他想想怎么寫嗎?

      示例:曹劌,作為一介平民,在國難當頭,你能憂國憂民,不顧個人榮譽與生命安危,挺身而出,毛遂自薦,向魯莊公闡明政治上要取信于民的主張,你是好樣的!你主動請纓,親臨沙場指揮作戰(zhàn),實施了軍事上后發(fā)制人的措施,最終幫魯莊公戰(zhàn)勝了強敵,創(chuàng)造了我國軍事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zhàn)例,我真佩服你!

    曹劌論戰(zhàn)教學設(shè)計7

      一、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文常用的實詞、虛詞、特殊句式。

      2.了解《左傳》及齊魯長勺之戰(zhàn)的背景,初步了解曹劌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思想,理解魯 軍以弱勝強的原因。

      3.初步分析曹劌和魯莊公兩個人物形象。

      二、教學重難點

      1.理清行文思路。熟讀課文。

      2.了解曹劌關(guān)于戰(zhàn)爭問題的論述。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中國歷史上發(fā)生過無數(shù)次戰(zhàn)爭,其中有許多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光輝戰(zhàn)例。像三國時曹操擊敗袁紹的官渡之戰(zhàn),孫劉聯(lián)軍大敗曹操的赤壁之戰(zhàn),東晉謝安、謝石、謝玄等人使北方前秦苻堅統(tǒng)率的百萬大軍感到“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淝水之戰(zhàn),都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思考,而發(fā)生在春秋時期齊國和魯國之間的長勺之戰(zhàn)尤其受到了毛澤東同志的稱贊。毛澤東同志在《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問題》一文中指出,長勺之戰(zhàn)是“中國戰(zhàn)史中弱軍戰(zhàn)勝強軍的有名的戰(zhàn)例。”今天我們學習《曹劌論戰(zhàn)》這篇課文就是談?wù)撻L勺之戰(zhàn)的。通過學習,我們可以理解在長勺之戰(zhàn)中,弱小的魯國為什么能戰(zhàn)勝強大的齊國,曹劌的戰(zhàn)略思想是什么,它對我們有哪些啟發(fā)。

      (二)解題

      1.《左傳》是記載 春秋時期各諸侯國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等情況的編年體史書。相傳是魯國史官左丘明根據(jù)孔子寫的魯國歷史《春秋》所編。由于《春秋》記事過簡,近于大事年表,一般人難以讀懂,而《左傳》敘事較為詳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的歷史面貌,又為《春秋》作了較為詳備的注釋,所以后人又稱《左傳》為《左氏春秋》。《左傳》保存了重要的歷史史料,具有一定的史學價值。同時,它又善于剪裁,敘事清晰,描寫人物生動,又具有一定的文學價值,對后代散文的發(fā)展有很大的影響 。

      2.關(guān) 于歷史散文體例

      歷史散文也稱史傳文,它有國別、編年、紀傳三體。

      國別體:通過各國史事個別獨立地排列載述,以完成對某一歷史進程的敘述。國別體史書有《國語》和《戰(zhàn)國策》。《國語》是以記言為主,兼及記事;《戰(zhàn)國策》是以記事為主。

      編年體:即以時間為經(jīng),以事件為緯來敘寫史實。它的優(yōu)點是線索清楚、背景明確、系統(tǒng)性較好;不足是不便于集中而廣泛地描寫人物。《春秋》《左傳》和《資治通鑒》都是編年體。

      紀傳體:即以人物為中心敘寫歷史,為司馬遷所獨創(chuàng)。古代官方編輯的“二十四史”用的都是紀傳體。這種體例對后世影響很大。

      3.戰(zhàn)爭的背景

      課文談?wù)摰氖枪糯鷳?zhàn)爭故事。這次戰(zhàn) 爭發(fā)生的時間是春秋初期, 交戰(zhàn)雙方是強大的齊國和弱小的魯國。交戰(zhàn)地點是魯國的長勺,所以史稱長勺之戰(zhàn)。發(fā)生戰(zhàn)爭的原因是齊襄公時,政令無常,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糾分別逃到莒 國和魯國避難。后來齊襄公被公孫無知所殺,住在莒國的公子小白搶先回到齊國奪得王位,稱為齊桓公。后來魯國也送公子糾回齊國爭奪王位,結(jié)果被齊桓公打敗,齊桓公逼魯莊公殺掉公子糾。魯莊 公十年(前684年)齊桓公又借口魯國曾經(jīng)幫助公子糾與他爭奪齊國君位,再次舉兵攻魯,兩軍戰(zhàn)于魯國長勺,結(jié)果弱小的魯國戰(zhàn)勝了入侵的強大的齊國。

      (三)整體感知

      1.朗讀課文,給下面的字注音:

      劌(guì) 又何間焉(jiàn) 鄙(bǐ) 弗敢專也(fú) 小惠未編(biàn)

      玉帛(bó) 小信未孚(fú) 公與之乘(chéng) 轍(zhé)

      夫戰(zhàn)(fú) 軾(shì) 旗靡(mǐ)

      2.引導學生對照注釋疏通,并勾畫出難詞難句,待交流,并翻譯課文。提出問題。理清課文大意,復述課文內(nèi)容。

      (1)這篇文章有幾條線索?

      (2)本文可以分為幾個部分?

      明確:(1)有兩條線索,一條 是事件發(fā)展的線索(迎戰(zhàn)——備戰(zhàn)——勝戰(zhàn)——評戰(zhàn));一條是人物活動的線索(請見——請問——參戰(zhàn)——釋疑)。

      (2)本文雖短,但能緊扣題旨“論戰(zhàn)”,運用對話的形式,有條不紊,逐層展開,闡明曹劌是怎樣論戰(zhàn)的。全文共三段,每段為一部分。

      第一段,寫魯國戰(zhàn)前的準備。可分兩層:

      第一層(從開始到“乃入見”)寫曹劌跟鄉(xiāng)人的對話,說明曹劌“請見”的原因。

      第二層(從“問:‘何以戰(zhàn)?’”到段末)寫曹劌跟魯莊公的對話,說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戰(zhàn)的先決條件。

      第二段,敘長勺之戰(zhàn)的全過程。全段32字,以寫魯方之戰(zhàn)術(shù)決策為主。

      第三段,寫曹劌論述魯國在長勺之戰(zhàn)中取勝的原因。可分兩層:

      第一層(從開始到“故克之”)以“夫戰(zhàn),勇氣也”為根據(jù),提出要選擇“彼竭我盈”的時機發(fā)動反攻的觀點,回答了為什么等待“齊人三鼓”而后“鼓”的問題。

      第二層(從“夫大國”到段末)以“大國難測,懼有伏焉”為根據(jù),提出作戰(zhàn)中必須時 刻注意判斷敵方意圖的觀點,說明了他“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之后才認為可以追擊的原因。

      3.強調(diào)重點詞句

      (1)加 點詞的古今義:

      ①肉食者鄙 ②又何間焉 ③犧牲玉帛 ④大小之獄

      (2)判斷句式:有肯定判斷和否定判斷,譯為“……是什么”和“……不是什么”。

      例如:忠之屬也

      (3)省略句式:有的省略主語,有的省略賓語,有的省略介詞等等,翻譯時要補出來。

      例如:可以一戰(zhàn)

      (4)倒裝句式:按照現(xiàn)代漢語的常式 是主-謂-賓順序,但有的文言句有賓語前置、定語后置等情況,翻譯時要按現(xiàn)代漢語的順序。

      例如:“何以戰(zhàn)?” 戰(zhàn)于長勺(倒裝)

      4.重點句子:

      ①肉食者謀,未能遠謀。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③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④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四)分角色朗讀

      四、總結(jié)本節(jié)課所學內(nèi)容,布置作業(yè)

      1.中國歷史上有許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zhàn)例,如巨鹿之戰(zhàn)、馬陵之戰(zhàn)、赤壁之戰(zhàn)、淝水之戰(zhàn)、官渡之戰(zhàn)、城濮之戰(zhàn)等。 請收集一些這方面的文章閱讀。

      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犧牲玉帛 小大之獄

      作出犧牲 越獄逃跑

      雖不能察必以情 忠之屬也

      以情動人 忠于人民

      五、教學反思

      編 號課 題課 型編寫人審核人時 間

      037 曹劌論戰(zhàn)新授課

      一、教學目標

      1.了解《左傳》及齊魯長勺之戰(zhàn)的背景,把握曹劌的戰(zhàn) 略、戰(zhàn)術(shù)思想,理解魯軍以弱勝強的原因。

      2.把握本文以“論戰(zhàn)”為中心組織材料、詳略得當?shù)奶攸c。

      3.分析曹劌和魯莊公兩個人物形象。體會作品的藝術(shù)魅力,理解課文的主旨。

      二、教學重難點

      1.體會課文剪裁得當?shù)臄⑹绿攸c。

      2.理解曹劌關(guān)于戰(zhàn)爭問題的論述。

      三、教學過程

    曹劌論戰(zhàn)教學設(shè)計8

      教學目標

      1.認識取信于民是戰(zhàn)爭取得勝利的關(guān)鍵和指揮作戰(zhàn)時必須重視士氣、詳察敵情、正確運用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善于掌握有利戰(zhàn)機的道理。

      2.了解記敘戰(zhàn)爭詳略得當?shù)奶攸c。

      3.掌握文中重點實虛詞的含義及用法。

      集 體 備 課

      二次備課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簡介出處

      二、朗讀課文,解決讀音和停頓問題。

      1.錄音范讀課文。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然后指名學生朗讀課文。

      3.解決有關(guān)字音問題。

      曹劌(gùi) 又何間焉(jiàn) 肉食者鄙(bǐ)

      犧牲玉帛(bó) 小信未孚(fú) 登軾而望之(shì)

      吾視其轍亂(zhé) 夫戰(zhàn),勇氣也(fú) 望其旗靡(mǐ)

      4.解決有關(guān)句子的停頓。

      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5.齊讀課文。

      三、疏通字詞障礙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然后標記出自己感覺理解上有困難的詞語和句子。

      2.結(jié)合課文注釋,學生相互討論交流,自己初步解決部分難詞難句。

      3.教師引導學生進一步解決難詞難句。

      4.引導學生總結(jié)虛詞“以”在課文中的用法:

      “以”字在第1段出現(xiàn)的次數(shù)較多,主要是作介詞,表示“憑借” “根據(jù)”等。

      四、把握課文寫作思路

      1.要求學生思考如下兩個問題:

      (1)這篇文章有幾條線索?

      (2)本文可以分為幾個部分?

      2.把握課文中心內(nèi)容。

      首先指名學生復述課文基本內(nèi)容,然后思考:這篇文章的關(guān)鍵詞語是什么?中心內(nèi)容是什么?請簡要概括。

      五、布置作業(yè)

      1.收集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zhàn)例。

      2.整理本課的古漢語常識、字詞及句式等。

      3.背誦全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指名學生背誦課文,引入新課。

      二、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理解課文基本內(nèi)容。

      1、概括在戰(zhàn)爭的各個時期魯莊公和曹劌的表現(xiàn),能用原文來回答嗎?

      2、根據(jù)他們的表現(xiàn)談?wù)勀銓@兩個人物的認識。

      曹劌 (1)忠心愛國

      眼見魯國形勢危急,不理鄉(xiāng)人勸阻,主動求見魯莊公,并要求同赴戰(zhàn)場抗敵,可見他有正義和愛國心。

      (2)有政治識見

      曹劌了解得民心才可戰(zhàn)勝齊國的道理。因此當魯莊公說及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時 ,他才說可以一戰(zhàn)。

      (3)熟悉軍事,善用戰(zhàn)略。

      他深明軍隊士氣是作戰(zhàn)取勝的關(guān)鍵,因此在戰(zhàn)爭一開始時,他制止莊公擊鼓進攻,到齊人三鼓,士氣竭盡,而魯軍士氣仍然旺盛時,便一鼓作氣,擊敗齊軍。

      (4)處事謹慎,善審敵情

      當齊軍敗走時,曹劌并不急于追擊,以防敵人詐敗,暗埋伏兵。 待觀察過齊軍的車轍紊亂,旗幟東倒西歪,確定敵人是真的敗走,才讓莊公揮軍追擊,終于大獲全勝。

      莊公 (1)欠缺政治識見

      從第一次論戰(zhàn)時可知魯莊公不知道什么 才是作戰(zhàn)的憑借 。

      (2)禮賢下士

      莊公不嫌曹劌是一介平民,與他討論作戰(zhàn)的憑借。

      (3)知人善任

      允許曹劌隨軍出戰(zhàn),作戰(zhàn)時更聽從曹劌的意見,讓他指揮軍隊的進退。

      (4)處事魯莽輕率,齊軍敗績后,莊公立即想追擊,并沒有考慮對方可能是詐敗。

      有人說,魯莊公是一個昏君。魯莊公懂得軍事嗎?你同意這種說法嗎?請結(jié)合課文發(fā)表你的看法。

      對于以上兩個問題,注意引導學生暢所欲言,大膽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教師要注意肯定學生答案中的合理點,逐步引導學生的回答趨向統(tǒng)一。

      三、試分析長勺之戰(zhàn)中魯勝齊敗的原因:

      長勺之戰(zhàn),魯勝齊敗的原因如下:

      同仇敵愾,上下一心, 把握戰(zhàn)機,指揮得當,齊軍犯錯,失去戰(zhàn)機。

      四、討論主旨和寫作特色

      1.詳略剪裁 詳寫論戰(zhàn)經(jīng)過,略寫戰(zhàn)事過程; 詳寫人物的語言,即“論戰(zhàn)”,略寫人物的行動,以及戰(zhàn)斗的具體經(jīng)過。就人物而言,詳寫了曹劌,略寫了魯莊公。突出主要人物,突出中心內(nèi)容。戰(zhàn)爭的起因和經(jīng)過寫得十分簡略,作者只寫了「擊鼓」和「逐師」兩事;出動戰(zhàn)車的數(shù)目,弓矢兵刃的使用以及將士奮勇殺敵的情況全部刪去;

      2.運用對話突顯人物的性格,使用對話可以使人物更活靈活現(xiàn)。

      3.襯托手法。 以鄉(xiāng)人的置國事于不顧襯托曹劌的忠心愛國;以高官的眼光短淺襯托曹劌的深謀遠慮;以莊公的輕率襯托曹劌的冷靜沉著。

      五、擴展:

      1、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zhàn)例。

      2、請展開想像,再現(xiàn)長勺之戰(zhàn)場面,200字左右。

    曹劌論戰(zhàn)教學設(shè)計9

      《曹劌論戰(zhàn)》選自《左傳·莊公十年》。本篇選文又題作“齊魯長勺之戰(zhàn)”或“長勺之戰(zhàn)”。這一戰(zhàn)爭發(fā)生在公元前684年,是歷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zhàn)例之一。這篇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不是記敘這次戰(zhàn)役的進程,而是記錄曹劌關(guān)于戰(zhàn)爭的論述,它生動地說明,政治上取信于民,運用正確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和掌握戰(zhàn)機,是弱國戰(zhàn)勝強國的必要條件。全文的關(guān)鍵是“遠謀”一語,通過人物對話,曹劌的“遠謀”和“肉食者鄙”都得到了鮮明的再現(xiàn)。

      教學本文,首先應(yīng)引導學生整體把握文意,并要求學生積累文言重點詞語,提高文言文的閱讀能力;其次應(yīng)引導學生把握本文以“論戰(zhàn)”為中心選材,組材,詳略得當?shù)奶攸c,分析曹劌和魯莊公兩個人物形象,體會作品的藝術(shù)魅力,理解課文的主旨。

      課堂教學應(yīng)以誦讀法貫穿始終,讀讀譯譯,想想品品,以讀代講,以品促讀,讓瑯瑯書聲伴隨課堂每一角落,讓學生思考在課堂的每一分鐘里,全面提高文言文教學效率。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文言文常用的實詞、虛詞、特殊句式。

      2.了解《左傳》及齊魯長勺之戰(zhàn)的背景,把握曹劌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思想,理解魯軍以弱勝強的原因。

      能力目標

      1.把握本文以“論戰(zhàn)”為中心組織材料、詳略得當?shù)奶攸c。

      2.分析曹劌和魯莊公兩個人物形象。體會作品的藝術(shù)魅力,理解課文的主旨。

      德育目標

      學習曹劌鐵肩擔道義、忠心獻祖國的愛國精神。

      教學重點

      1.理清行文思路。背誦課文。

      2.體會課文剪裁得當?shù)臄⑹绿攸c。

      教學難點

      理解曹劌關(guān)于戰(zhàn)爭問題的論述。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2.品讀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譯讀課文。把握文意;研讀課文第一段,背誦第一段。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shè)計

      設(shè)計(一)

      前面我們剛剛學習丁先秦諸子散文,領(lǐng)略了諸子散文特有的藝術(shù)魅力。今天,我們學習先秦歷史散文著作《左傳》中的選段《曹劌論戰(zhàn)》,感受那個時代的風云變幻。

      設(shè)計(二)

      齊魯長勺之戰(zhàn)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zhàn)例之一,讓我們通過長于記述戰(zhàn)爭的《左傳》去了解魯國取勝的原因。

      二、資料助讀

      1.《左傳》

      《左傳》又稱《春秋左氏傳》或《左氏春秋》,是記載春秋時期各諸侯國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況的一部編年體史書。《史記》和《漢書·藝文志》都認為它是孔子的同代人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清代有的學者認為系劉歆改編。近人認為是戰(zhàn)國初年人根據(jù)各諸侯國史編成。記事起于魯隱公元年(前722年),終于魯哀公十四年(前454年)。書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簡練生動,尤其善于描寫戰(zhàn)爭及復雜事件,又善于通過對話和行動表現(xiàn)人物的性格特點,對后代散文的發(fā)展有很大影響。

      《左傳》分年記事,沒有篇名。晉杜預把它按年代順序分附在《春秋》后面,認為它是用史實來闡述《春秋》經(jīng)義的。《春秋》記事非常簡單,近乎大事年表,例如這篇課文所記之事在《春秋》中就只有一句話:“十年春,王正月,公敗齊師于長勺。”我們現(xiàn)在所看到的《左傳》節(jié)文的標題,都是后人加的。

      2.關(guān)于歷史散文體例

      歷史散文也稱史傳文,它有國別、編年、紀傳三體。

      國別體:通過各國史事個別獨立地排列載述,以完成對某一歷史進程的敘述。國別體史書有《國語》和《戰(zhàn)國策》。《國語》是以記言為主,兼及記事;《戰(zhàn)國策》是以記事為主。

      編年體:即以時間為經(jīng),以事件為緯來敘寫史實。它的優(yōu)點是線索清楚、背景明確、系統(tǒng)性較好;不足是不便于集中而廣泛地描寫人物。《春秋》《左傳》和《資治通鑒》都是編年體。

      紀傳體:即以人物為中心敘寫歷史,為司馬遷所獨創(chuàng)。古代官方編輯的“二十四史”用的都是紀傳體。這種體例對后世影響很大。

      3.長勺之戰(zhàn)背景簡介

      本篇選文又題作“齊魯長勺之戰(zhàn)”或“長勺之戰(zhàn)”。這一戰(zhàn)事發(fā)生在魯莊公十年(前684),是齊桓公即位后向魯國發(fā)動的第二次戰(zhàn)爭。

      前此兩年,齊桓公(公子小白)與其庶兄公子糾曾進行過激烈的爭奪君位的斗爭。當時篡君奪位的公孫無知(齊襄公堂弟)已被殺,齊國一時無君,因此避難于魯國的公子糾和避難于莒國的公子小白都爭相趕回齊國。魯莊公支持公子糾主國,親自率軍護送公子糾返齊,并派管仲攔擊、刺殺公子小白。然而魯國的謀劃沒有成功,公子小白已出乎意料地搶先歸齊,取得了君位。齊桓公即位后當即反擊魯軍,兩軍交戰(zhàn)于乾時(齊地),齊勝魯敗。乘兵勝之威,齊桓公脅迫魯國殺掉了公子糾。齊桓公雖在其庶兄的血泊中鞏固了權(quán)位。但對魯國卻一直怨恨難平,因此轉(zhuǎn)年春便再次發(fā)兵攻魯,進行軍事報復和武力懲罰。本篇所記即是這次在魯?shù)亻L勺展開的戰(zhàn)事。

      4.毛澤東《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問題》中對長勺之戰(zhàn)的評價

      春秋時期,魯與齊戰(zhàn)。當時的情況是弱國抵抗強國,魯莊公起初不待齊軍疲憊就要出戰(zhàn),后來被曹劌制止了,采取了“敵疲我打”的方針,打勝了齊軍,創(chuàng)造了中國戰(zhàn)史中弱軍戰(zhàn)勝強軍的有名的戰(zhàn)例。

      5.長勺之役,曹劌問所以戰(zhàn)于莊公。公曰:“余不愛衣食于民,不愛牲玉于神。”對曰:“夫惠本而后民歸之志,民和而后神降之福。若市德于民而平均其政事,君子務(wù)治而小人務(wù)力;動不違時,財不過用;財用不匱,莫不能使共祀。是以用民無不聽,求福無不豐。今將惠以小賜,祀以獨恭,小賜不咸,獨恭不優(yōu)。不咸,民不歸也;不憂,神弗福也,將何以戰(zhàn)?夫民求不匱于財,而神求優(yōu)裕之享者也,故不可以不本。”公曰:“余聽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斷之。”對曰:“是則可矣。”

      (《國語·魯語上》)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播放示范朗讀磁帶,學生聽讀,把握字音。

      多媒體顯示重點字音:

      劌(guì) 鄙(bǐ) 孚(fú) 間(jiàn)

      循(biàn) 靡(mǐ) 2.學生齊讀課文,教師根據(jù)朗讀情況糾正浯調(diào)。

      如: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讀出反對的意味)

      小惠未褊,民弗從也。(讀出否定的意味)

      忠之屬也,可以一戰(zhàn)。(讀出肯定的意味)

      人教新課標語文九年級《曹劌論戰(zhàn)》教學設(shè)計由收集及整理,轉(zhuǎn)載請說明出處

      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語調(diào)應(yīng)舒緩、深沉,讀出議論的語氣)

      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有解說的意味,語調(diào)應(yīng)低緩)

      3.學生大聲讀課文,結(jié)合注釋,疏通文句,并勾畫出難詞難句,以待討論交流時解決。

      4.選幾位同學概述課文大意。

      明確:魯莊公十年春,齊國出兵進攻魯國。當時齊強魯弱。曹劌請見莊公,詢問備戰(zhàn)情況,隨同莊公參戰(zhàn),大獲全勝,曹劌為魯莊公釋疑解惑。

      教師提示:該同學以人物活動為線索概括情節(jié),試以事件發(fā)展過程為序概括情節(jié),如何?

      學生明確:莊公迎戰(zhàn)一備戰(zhàn)一勝戰(zhàn)一曹劌論戰(zhàn)。

      四、研習課文,背誦課文

      師生共同研習第一段。

      1.學生齊讀第一段。

      2.學生討論交流本段中的難詞難句,教師適時點撥,解答學生疑問。

      3.選一學生翻譯第一段,其余同學評點,指出錯誤、不足。

      教師提示本段中的重點字詞。

      多媒體顯示:

      重點實詞:間、信、孚、福

      通假字:偏

      古今異義詞:鄙、犧牲、獄、可以

      關(guān)于“肉食者”

      肉食者:吃肉的人。“肉食”在當時與公膳制有關(guān),公膳是對某種品位的官員在辦公時間免費供給的`一種膳食,按規(guī)定“大夫以上,食乃有肉”。因此“肉食者”是指古代享受公膳食肉待遇的大夫以上的官員,此處借指有權(quán)位的人。 4.內(nèi)容梳理

      提問:“肉食者鄙,未能遠謀”可以看出曹劌具有什么樣的品質(zhì)?

      明確:曹劌身份卑微。卻能關(guān)心國家大事,為國事深謀遠慮。

      提問:魯莊公認為戰(zhàn)前需作哪幾方面的準備呢?曹劌是如何評價的?

      明確: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惠未循,民弗從也。

      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信未孚,神弗福也。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之屬也。可以一戰(zhàn)。

      提問:為什么說“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戰(zhàn)”的主要條件?

      明確:魯莊公借小惠贏得近臣的擁護,借小信贏得神靈的保護,這兩點都被曹劌否定。在曹劌的啟發(fā)下,莊公終于認識到人民的重要性,民心向背是決定戰(zhàn)爭勝負的主要因素。這突出表現(xiàn)了曹劌重視人民力量的政治遠見。

      多媒體顯示:

      5.學生根據(jù)思路提示背誦課文。

      五、布置作業(yè)

      1.中國歷史上有許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zhàn)例,如巨鹿之戰(zhàn)、馬陵之戰(zhàn)、赤壁之戰(zhàn)、淝水之戰(zhàn)、官渡之戰(zhàn)、城濮之戰(zhàn)等。

      請收集一些這方面的文章閱讀。 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浯。

      犧牲玉帛 小大之獄

      作出犧牲 越獄逃跑

      雖不能察必以情 忠之屬也

      以情動人 忠于人民

      參考答案:

      犧牲:古代祭祀用的豬、牛、羊等;放棄或損害一方的利益。

      獄:案件;監(jiān)禁罪犯的地方。

      情:實情;感情。

      忠:盡力做好本分的事;忠誠。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師生共同研習課文第二、三段,背誦二、三段;品評人物刻畫和情節(jié)安排藝術(shù),鑒賞《左傳》的藝術(shù)特色;課堂練習,鞏固知識。

      [教學步驟]

      一、檢查背誦

      二、研讀課文,背誦課文

      1.研瀆課文第二段。

      (1)選一學生翻譯第二段,其余同學評點。

      教師強調(diào):鼓,擊鼓進軍,名詞活用作動詞。

      (2)提問:曹劌是如何幫助莊公選擇戰(zhàn)機的呢?

      明確:戰(zhàn)斗剛開始,不待齊軍疲倦,莊公急于出戰(zhàn);魯軍剛剛獲勝,莊公又急于追擊。曹劌阻止了莊公的過急行動。他懂得攻擊和追擊都必須把握有利時機,要根據(jù)雙方的士氣和實力變化作出正確的判斷。

      教師板書:

      (3)學生根據(jù)板書提示,背誦課文。

      2.研讀課文第三段。

      (1)選一學生翻譯課文。其余同學評點。

      教師強調(diào):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文言文翻譯。須補出必要的成分,保持句意完整。

      (2)提問:本段寫曹劌淪述戰(zhàn)勝齊國的原因,曹劌的解釋分哪幾層意思?

      明確:分兩層意思,一講攻擊的緣故,“彼竭我盈”高度概括了最佳戰(zhàn)機;二講追擊的緣故,表現(xiàn)他考慮周全、行動謹慎。

      教師板書:

      (3)學生齊讀第三段,背誦。

      三、品讀課文,鑒賞《左傳》的藝術(shù)特色

      提問:請同學們談?wù)剬φn文情節(jié)安排、人物塑造兩方面的認識。并用“從……中可以看出……”的句式說話。

      學生自由發(fā)言。成果展示:

      1.關(guān)于人物塑造

      (1)關(guān)于曹劌

      課文集中體現(xiàn)了曹劌作為一名軍事家的“遠謀”。曹劌請見,表現(xiàn)他的愛國熱情;曹劌問戰(zhàn),表現(xiàn)他的政治遠見;曹劌參戰(zhàn),表現(xiàn)他卓越的軍事才能;曹劌論戰(zhàn),表現(xiàn)他過人的謀略。

      (2)關(guān)于魯莊公

      課文集中體現(xiàn)了魯莊公作為國君見識的“鄙”。魯莊公把戰(zhàn)爭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靈的保佑上,說明他政治上無能;他急于求戰(zhàn),急于攻擊,說明他軍事上的無知。

      但魯莊公不是一個昏君。魯莊公備戰(zhàn)見劌,三問三答,實事求是,虛心聽意見;莊公作戰(zhàn)用劌,親自參與打仗,表現(xiàn)他禮賢下士,任人唯賢;莊公戰(zhàn)后問劌,不因勝而白喜,表現(xiàn)他為求真知而不恥下問。

      綜合以亡,可以得出魯莊公并非昏君,而是一位缺乏軍事才能的明君。

      (3)關(guān)于比照映襯

      作者巧妙地運用比照映襯的手法,使曹劌的形象鮮明生動。以曹劌與“鄉(xiāng)人”的對比突出曹劌抗敵御侮的責任感和護衛(wèi)宗國的政治熱忱。從曹劌與莊公的對比中,以莊公的駑鈍、浮躁反襯曹劌的機敏、持重,一個出身下層而深謀遠慮的謀士形象躍然紙上。

      2.關(guān)于詳略

      課文剪裁詳略得當。本文以曹劌為中心。詳細描寫了他在戰(zhàn)前、戰(zhàn)中、戰(zhàn)后的表現(xiàn);對于戰(zhàn)爭雙方的對峙、交鋒等則略寫。這樣安排,突出了曹劌的“遠謀”。

      四、課堂練習

      多媒體顯示:

      解釋下列加點詞的詞義,并說出相應(yīng)的成語。

      齊師伐我 齊人二鼓 望其旗靡 小信未孚

      懼有伏焉 夫大國,難測也 未能遠謀 故克之

      三而竭 觀其轍 故逐之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

      師:師出無名 鼓:一鼓作氣

      靡:所向披靡 孚:不孚眾望

      伏:危機四伏 測:高深莫測

      謀:足智多謀 克:攻無不克

      竭:殫精竭慮 轍:南轅北轍

      逐:追亡逐北

      五、課堂小結(jié)

      本文以齊魯長勺之戰(zhàn)為背景,論述了必須取信于民并運用正確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掌握戰(zhàn)機才能取得勝利的道理,生動刻畫了曹劌作為卓越軍事家富有遠謀的特點,語言簡練,情節(jié)詳略得當,充分代表了《左傳》的藝術(shù)成就,是《左傳》中的名篇。

      六、布置作業(yè)

      1.《左傳》語言十分精練。這跟所謂“史家筆法”有密切關(guān)系。試從文中舉例說明這一特點。

      2.解釋下列加點的問。

      十年春,齊師伐我 犧牲玉帛,弗敢加也 衣食所安,弗敢專也

      伐竹取道,下見小潭 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 安能辨我是雌雄

      參考答案:

      1.略

      2.伐:進攻;砍伐。 加:虛夸;戴。 安:養(yǎng);怎么,哪。

    曹劌論戰(zhàn)教學設(shè)計10

      教學目的

      一、以毛澤東同志在《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問題》一文中對此文內(nèi)容的論述為指導,深入鉆研課文,了解曹劌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思想,以及魯軍以弱勝強的原因。

      二、學習本文以“論戰(zhàn)”為中心組織和選擇材料,詳略得當?shù)奶攸c。

      三、了解判斷句、倒裝句和省略句的用法;解釋“犧牲”“獄”“間”等古今異義的詞。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抓住“論”的特點來記敘戰(zhàn)爭,論作戰(zhàn)前取信于民,戰(zhàn)爭中掌握戰(zhàn)機是本篇的重點。

      2、因為我國古代記載史實常與史論結(jié)合起來,所以此文雖是一篇記敘文,但又以“論”為中心。這是教學中的難點。

      教學時數(shù)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布置學生熟讀課文,對照課文注釋,弄懂課文大意;給課文分段;分析講解課文第1段。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齊魯長勺之戰(zhàn)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小勝大,以弱勝強的戰(zhàn)例之一。毛澤東同志在《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問題》中曾就此戰(zhàn)例作了精辟分析。今天我們來學習記敘此戰(zhàn)的《曹劌論戰(zhàn)》一文。

      二、檢查預習作業(yè)

      1、給下面加粗的字注音:

      曹劌(guì) 又何間焉(jiān) 肉食者鄙(bǐ) 犧牲玉帛(bó)

      小信未孚(fú) 登軾而望之(shì) 吾視其轍亂(zhé)

      夫戰(zhàn),勇氣也(fú) 望其旗靡(mǐ)

      三、研習新課

      1、解題。指導學生讀課文注釋。題目是個主謂短語,點明曹劌談?wù)撻L勺之戰(zhàn),即論作戰(zhàn)前要取信于民,作戰(zhàn)時要掌握戰(zhàn)機。

      2、引導學生對照注釋自讀課文,復述課文大意。

      明確:魯莊公十年春,齊國出兵進攻魯國。當時,齊強魯弱。魯國人曹劌見國難當頭,挺身而出,建議魯莊公要取信于民。魯莊公聽取了他的建議,采取了得民心的一些措施,并在曹劌的協(xié)助下選擇了利于打仗的地點長勺,有利于攻擊的時機——彼竭我盈之時,有利于追擊齊軍開始的時機——轍亂旗靡之時,結(jié)果魯軍大獲全勝,魯莊公問曹劌其中的奧妙,曹劌雄辯地論述了魯勝齊敗的原因。

      3、理清線索,給課文分段。

      (1)本文有幾條線索?學生討論后明確:有兩條線索,一條是事件發(fā)展的線索(迎戰(zhàn)——備戰(zhàn)——勝戰(zhàn)——評戰(zhàn));一條是人物活動的線索(請見——請問——參戰(zhàn)——釋疑)。

      (2)本文可分幾部分?學生討論后明確:本文雖短,但能緊扣題旨“論戰(zhàn)”,運用對話的形式,有條不紊,逐層展開,闡明曹劌是怎樣論戰(zhàn)的。全文共三段,每段為一部分。

      4、研讀第一部分(第1段)。

      (1)“十年春”指哪一年?

      明確:指魯莊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2)“齊師伐我”的“伐”是什么意思?齊國軍隊為什么要“伐”魯國呢?補充介紹歷史背景:齊襄公在國內(nèi)做了一些壞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糾恐怕被連累,離開齊國避禍。公元前685年,齊國發(fā)生內(nèi)亂,國君被殺,住在魯國的公子糾和住在莒國的公子小白都搶著趕先回國,想做國君。魯莊公派兵護送公子糾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搶先趕回齊國,做了國君,就是齊桓公。齊桓公起兵迎擊。當時齊強魯弱,魯軍大敗,齊桓公脅迫魯莊公殺了公子糾。從此兩國結(jié)下深仇大恨。魯莊公十年的春天,齊再次興兵攻魯,、戰(zhàn)于長勺。從歷史背景得知齊師興兵完全屬于侵略行為,所以“伐”應(yīng)譯為“侵犯”。

      (3)曹劌的身分怎樣?

      討論明確:從“其鄉(xiāng)人曰”句中我們能推知曹劌的身分為普通老百姓,沒有官位,屬愛國君子吧,“位卑未敢忘國憂”。

      (4)“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句中的“肉食者”指什么?

      明確:“肉食者”,吃肉的人。“肉食”在當時與公膳制有關(guān)。公膳是對某種品位的官員在辦公時間免費供給的一種膳食。按規(guī)定“大夫以上,食乃有肉”。因此,“肉食者”,是指古代享受公膳食肉待遇的大夫以上官員,一般稱為“肉食者”,用以借指有權(quán)位的人。

      (5)“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中的“遠謀”二字是此文的關(guān)鍵,貫穿全文。從曹劌的這句話里可見他具有什么樣的品質(zhì)?

      明確:從曹劌的對答中反映曹劌關(guān)心國家大事和深謀遠慮的品質(zhì)。

      (6)“乃入見”是個省略句,省略了什么成分?

      明確:在具體的語境中,省略了主語“曹劌”和賓語“之”(代魯莊公)。

      (7)“何以戰(zhàn)”是個介賓前置的句子。這三個字喚起下文分析戰(zhàn)爭的條件,突出了曹劌重視戰(zhàn)前的政治準備。魯莊公認為要作哪幾方面的準備呢?

      明確:三方面:

      ①“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②“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③“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8)對于這三方面的準備,曹劌又是如何評價的?

      討論后明確:對于第一個準備,曹劌的評價是“小惠未偏,民弗從也”;對于第二個準備,曹劌的評價是“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對于第三個準備,曹劌認為“忠之屬也,可以一戰(zhàn)”。請同學注意:“福”是名詞,在這里作動詞用,“保佑”的意思;“可以”應(yīng)譯為“可以憑借”,和今義“可以”用法不同。

      (9)為什么說“小大之獄,雖不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戰(zhàn)”的主要條件?

      明確:因為民心向背是決定戰(zhàn)爭勝負的主要因素。這就突出表現(xiàn)了曹劌重視人民力量的政治遠見。

      (10)本段末句“戰(zhàn)則請從”,不僅寫出了曹劌重視戰(zhàn)前的政治準備,而且注意實際作戰(zhàn)中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文章也以此作為過渡,轉(zhuǎn)入下文寫他!臨陣參戰(zhàn)指揮。

      (11)小結(jié):第1段,寫的是曹劌請見,論戰(zhàn)前準備,顯示了曹劌熱愛自己國家、深謀遠慮的品質(zhì)以及魯莊公“勇于納諫”的胸懷。

      四、布置作業(yè)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抽背課文第1段。;重點講解分析課文第2、3段內(nèi)容,歸納中心思想和寫作特點;完成課后有關(guān)作業(yè)。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背誦第1段

      二、研讀第二部分(第2段)

      1、這次戰(zhàn)爭是由誰指揮的?根據(jù)何在?明確:由魯莊公指揮,曹劍協(xié)助。這從“公與之乘”可以看出。“乘”有兩義:(1)為共乘一車,“乘”讀chéng;(2)為另給一車相隨,“乘”讀shèng。課文從“乘”(1)義說,這樣比較好理解,因曹劌與莊公同乘一車論戰(zhàn)才方便。

      2、作戰(zhàn)地點選在哪里?明確:長勺(“戰(zhàn)于長勺”是個狀語后置句),在魯國境內(nèi),地理條件對魯國有利。

      3、反攻的時機選在什么時候?曹劌是怎樣幫助莊公選擇時機的呢?明確:在“彼竭我盈”之時。戰(zhàn)斗剛開始,不待齊軍疲倦,莊公就急于出戰(zhàn)(“公將鼓之”;“鼓”,名詞作動詞,“擊鼓”);當魯軍剛獲勝,莊公又急于去追擊(“公將馳之”),曹劌又阻止了莊公的過急行動。他懂得攻擊和追擊都必須把握有利的時機,要根據(jù)雙方的土氣和實力的變化作出正確判斷。曹劌的兩個“可矣”,使得戰(zhàn)爭出現(xiàn)“齊師敗績”和“遂逐齊師”的大好形勢。

      4、小結(jié):第2段敘述的是曹劌指揮作戰(zhàn)的情況,作戰(zhàn)的過程寫得非常簡略,突出寫了曹劌“謀”的作用,為下文“論戰(zhàn)”打下伏筆。曹劌臨陣從容,胸有成竹,善于掌握時機,所以才擊敗敵人,獲得戰(zhàn)爭勝利。

      三、研讀第三部分(第3段)

      1、魯國獲勝后(“既克”),“公問其故”的“故”是什么意思?明確:緣故,“攻擊”的緣故和“追擊”的緣故。

      2、曹劌是如何回答的?明確:有兩層意思:一層說明為什么要選擇“齊人三鼓”(“彼謁”)的時機進行攻擊。“夫戰(zhàn),勇氣也”(這是個判斷句,“也”表示判斷),“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再”和“三”后面省略“鼓”),“彼竭我盈,故克之”(敵方的勇氣已經(jīng)消失而我方的勇氣正盛,所以我們打敗了敵人)。“彼竭我盈”四個字高度概括了進攻時的最佳戰(zhàn)機。一層解釋他“下視其轍”、“登拭而望之”,看到敵人“轍亂”“旗靡”才追擊的原因是“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夫”,發(fā)語詞,議論或說明時,用在句子開頭,沒有實在意義)。可見曹劌考慮問題周到,行動謹慎,觀察仔細,善于抓住時機,故而奪取了戰(zhàn)爭勝利。

      3、小結(jié):第3段寫曹劌論述戰(zhàn)勝齊國的原因。

      4、指導背誦課文2、3段。

      四、歸納總結(jié)全文

      1、歸納中心思想。學生討論后明確:本文論述了必須取信于民并運用正確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掌握戰(zhàn)機才能取得戰(zhàn)爭勝利的道理。

      2、題目為“曹劌論戰(zhàn)”,這是一篇記敘文還是議論文?明確:這是一篇記敘文,但全文以“論”為中心。第1段記敘論戰(zhàn)前政治準備的內(nèi)容;第2段記敘戰(zhàn)斗經(jīng)過;第3段通過“敘”來“論”戰(zhàn)爭勝利的原因。

      3、歸納寫作特點。討論后明確:文章圍繞“論戰(zhàn)”來進行選材與組織材料,詳略得當,重點突出。此文雖然寫戰(zhàn)爭,但戰(zhàn)爭的過程寫得十分簡略,中心始終扣住曹劌這一人物,運用對話來寫論作戰(zhàn)前的政治準備(第1段)及戰(zhàn)勝齊國的原因(第3段),重點突出,中心明確,詳略得當。

      五、布置作業(yè)

    曹劌論戰(zhàn)教學設(shè)計11

      一、介紹背景,導入新課

      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走進春秋,走進古戰(zhàn)場。春秋初期,齊襄公政令無常,他的兩個弟弟公子糾和公子小白分別逃到魯國和莒國,齊襄公被殺后,公子小白搶先回到齊國奪取王位,他就是后來赫赫有名的春秋五霸之一--------齊桓公。公子糾也在魯國軍隊的護送下,回國搶奪王位,但被齊桓公打敗。魯莊公十年,齊桓公借口魯國曾幫助過公子糾,舉兵攻魯,弱小的魯國在長勺打敗了入侵的齊國。相傳魯國史官左丘明在《左傳》中解釋了《春秋》記載的這次著名的“長勺之戰(zhàn)”。下面我們了解《左傳》。

      《左傳》是春秋時期根據(jù)魯國的歷史寫的編年體史書,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傳說是魯國的史官左丘明所作。

      二、讀準音,讀順文,讀懂意

      師:下面我們學習《左傳》中這篇解釋“長勺之戰(zhàn)”的《曹劌論戰(zhàn)》

      1,指讀

      2,師生合作朗讀。一男同學讀文章敘述性的語言,教師、女生和男生分別讀鄉(xiāng)人、曹劌和魯莊公的語言。

      大家朗讀得非常準確。在朗讀過程中,我們一定發(fā)現(xiàn)有許多句子不會翻譯,下面結(jié)合課下注釋自己翻譯5分鐘。

      3、質(zhì)疑

      4、檢查

      (1)加點詞的古今義:

      又何間焉——參與;

      肉食者鄙——鄙陋。這里指目光短淺;

      犧牲玉帛——指豬牛羊等祭祀品;

      小大之獄——案件;

      (2)衣食所安——養(yǎng);小惠未徧——同“遍”,遍及、普遍;

      神弗福也——賜福、保佑

      忠之屬也——盡力做好本分的事;可以一戰(zhàn)——可以憑借;

      公將鼓之——擊鼓;公將馳之——驅(qū)車(追趕);

      彼竭我盈——充滿,這里指士氣正旺盛;故克之——戰(zhàn)勝。

      (3)省略句式:有的省略主語,有的省略賓語,有的省略介詞等等,翻譯時要補出來。可以一戰(zhàn)

      倒裝句式:按照現(xiàn)代漢語的常式是主-謂-賓順序,但有的文言句有賓語前置、定語后置等情況,翻譯時要按現(xiàn)代漢語的順序。

      “何以戰(zhàn)?”戰(zhàn)于長勺(倒裝)

      (4)重點句子:

      肉食者謀,未能遠謀。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5、快速背下以上詞句理解

      6、通譯全文

      三、品人物,釋疑難

      同學們在觀時,肯定有一些關(guān)于這兩個人物的問題,請大家互相思考討論

      1、曹劌為什么僅憑魯莊公提出的第三個條件,就肯定能與齊軍作戰(zhàn)?

      2、曹劌為什么要等到“齊人三鼓”后才讓魯莊公擊鼓進軍?

      1、魯莊公按照實情斷案,這是忠于職守,為民辦實事,能夠取得老百姓的信任和擁護。我認為“取信于民”是治國的根本。

      師:這位同學有自己的見解,懂治國之道。春秋時各國遇到大型戰(zhàn)爭時,僅憑常規(guī)部隊是不夠的,還必須大量地從老百姓中征兵,如果老百姓不擁護君主,他們就不會跟隨君主去賣命的,正所謂:“君為舟也,民為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曹劌深知這點。這體現(xiàn)了曹貴的政治遠見

      (教師板書:戰(zhàn)前——取信于民政治遠見

      2、曹劌為什么要等到“齊人三鼓”后才讓魯莊公擊鼓進軍?

      師:我們能不能從文中找出解釋的文字?

      (學生閱讀文章,從第三段中找到了對應(yīng)的解釋文字。)

      師:這表現(xiàn)了曹劌善于捕捉戰(zhàn)機,他在戰(zhàn)中捕捉到哪兩個戰(zhàn)機?同學們能不能用文中詞語概括出來?

      曹劌抓住了“彼竭我贏”之時進行進攻,抓住“齊軍敗績”之時進行追擊。

      抓住“轍亂旗靡”之時進行追擊,因為當“齊軍敗績”時,曹劌并未同意魯莊公開始追擊,可以看出曹劌謹慎小心,深謀遠慮。

      曹劌深謀遠慮還從哪些方面看得出來?

      從第四段曹劌分析勝利的原因看得出,長勺之戰(zhàn)能以弱勝強,不是偶然,而是必然,曹劌有勇有謀,成竹在胸,這體現(xiàn)了他的軍事才能。

      (教師板書:戰(zhàn)中——捕捉戰(zhàn)機,戰(zhàn)后——分析勝因軍事才能)

      師:我們能否用文中詞語來概括曹劌這個人物形象?

      學生快速閱讀,找到了“遠謀”。教師板書“遠謀”。

      細心的同學可以發(fā)現(xiàn),課文略寫戰(zhàn)爭的布置、戰(zhàn)場具體情況、勝利過程卻詳寫劌與莊公的對話也正是為了突出曹劌的遠謀。

      魯莊公是個怎樣的人?

      戰(zhàn)前魯莊公不知道憑什么可以和齊國開戰(zhàn)?戰(zhàn)時又急躁草率,戰(zhàn)斗勝利了,還不知道取勝的原因。

      襯托了曹劌的遠謀

      我認為魯莊公是位明君,雖然他不懂打仗,但他能廣開言路,虛心聽取曹劌的建議,不獨斷專行,戰(zhàn)后虛心向曹劌請教。

      師:是啊!魯莊公最大的優(yōu)點是善于用人,他能聽取一個普通百姓的建議,也是難能可貴的!

      四、總結(jié)

      “取信于民”是戰(zhàn)爭勝利的根本原因,“捕捉戰(zhàn)機”是戰(zhàn)爭勝利的直接原因。

      師:能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我們熟悉的有關(guān)戰(zhàn)爭文化的句子還有:“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攻心者為上,攻城者為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等。

      師:我們最后齊背全文,在洪亮的讀書聲中結(jié)束這堂課。

    曹劌論戰(zhàn)教學設(shè)計12

      教學目標:

      1、認識要想取得戰(zhàn)爭的勝利,戰(zhàn)前必須做好政準備——取信于民的道理,在作指揮上,必須重視士氣、詳察敵情、正確運用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善于掌握有利戰(zhàn)機。

      2、了解作者及《左傳》的有關(guān)常識

      3、掌握文中重點實虛詞的含義及用法

      4、了解本文以“論戰(zhàn)”為中心,裁剪得當?shù)膶懽魇址?/p>

      5、分析文中的兩個主要人物的形象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及要求:

      1、在掌握重點字詞的基礎(chǔ)上,初步理解文章內(nèi)容。

      2、熟讀課文。

      教學重點:

      1、在掌握重點字詞的基礎(chǔ)上,初步理解文章內(nèi)容。

      2、熟讀課文。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入新課

      導語:古今中外,軍事家縱橫捭闔、層出不窮,從創(chuàng)作《孫子兵法》的孫武到編著《孫臏兵法》的孫臏,從“幸甚至哉,歌以詠志”的曹操到“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諸葛亮,從“不世出”的拿破侖到“雄關(guān)漫道真如鐵,而今漫步從頭越”的毛澤東……這些名字,我們耳熟能詳,可今天,我們要走進一名普通而又不平凡的老百姓——曹劌,他不是國君,卻創(chuàng)造了軍事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zhàn)役;他不是軍中大將,卻有著主動請纓親臨沙場智慧的風范,他無愧于“平民軍事家”的稱號。

      二、自讀感知,整體把握

      1、了解背景

      春秋初期,齊襄公政令無常,他的兩個弟弟公子糾和公子小白分別逃到魯國和莒國,齊襄公被殺后,公子小白搶先回到齊國奪取王位,他就是后來赫赫有名的春秋五霸之一--------齊桓公。公子糾也在魯國軍隊的護送下,回國搶奪王位,但被齊桓公打敗。魯莊公十年,齊桓公借口魯國曾幫助過公子糾,舉兵攻魯,弱小的魯國在長勺打敗了入侵的齊國。

      相傳魯國史官左丘明在《左傳》中解釋了《春秋》記載的這次著名的“長勺之戰(zhàn)”。下面我們了解《左傳》。

      2、關(guān)于《左傳》

      《左傳》傳說是春秋時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據(jù)魯史寫的編年體史書,保存了我國自公元前722年以下二百多年間的許多史料。

      3、給出重點字詞,引導學生自讀理解課文。

      (1)重點字注音:

      guì móu jiàn bó zhé jié mǐ

      劌謀間帛轍竭靡

      (2)重點詞解釋:

      齊師伐我——軍隊;又何間焉——參與;

      肉食者鄙——鄙陋。這里指目光短淺;衣食所安——養(yǎng);

      小惠未徧——同“遍”,遍及、普遍;犧牲玉帛——指豬牛羊等祭祀品;

      神弗福也——賜福、保佑;小大之獄——案件;

      忠之屬也——盡力做好本分的事;可以一戰(zhàn)——可以憑借;

      公將鼓之——擊鼓;公將馳之——驅(qū)車(追趕);

      彼竭我盈——充滿,這里指士氣正旺盛;故克之——戰(zhàn)勝。

      (3)重點句式及詞語:

      1、判斷句式:

      ①忠之屬也。

      ②夫戰(zhàn),勇氣也。

      ③夫大國,難測也。

      (4)古今異義的實詞:

      古義今義

      間:參與隔開,不連接

      犧牲:祭祀用的豬、牛羊等為正義事業(yè)而舍棄生命

      獄:案件監(jiān)獄

      可以:兩個詞,意為“可以憑借”一個詞,表示可能或許可

      (5)重點句翻譯:

      1、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2、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3、何以戰(zhàn)?

      4、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5、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6、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7、忠之屬也,可以一戰(zhàn)。

      8、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4、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熟讀課文,注意句中停頓。

      5、整體感知

      文章以時間先后為順序,記錄了曹劌與魯莊公在戰(zhàn)前、戰(zhàn)中、戰(zhàn)后有關(guān)戰(zhàn)爭問題的討論,即:

      第一段:戰(zhàn)前(論戰(zhàn)前的準備)

      第二段:戰(zhàn)中(敘戰(zhàn)爭的過程)

      第三段:戰(zhàn)后(論戰(zhàn)生的原因)

      三:學生再讀課文

      四:布置作業(yè):查找關(guān)于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zhàn)役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1、了解本文以“論戰(zhàn)”為中心,裁剪得當?shù)膶懽魇址?/p>

      2、分析文中的兩個主要人物的形象

      一、復習上節(jié)課內(nèi)容

      1、長勺之戰(zhàn)——以少勝多,以弱勝強

      2、主要內(nèi)容

      第一段:戰(zhàn)前(論戰(zhàn)前的準備)

      第二段:戰(zhàn)中(敘戰(zhàn)爭的過程)

      第三段:戰(zhàn)后(論戰(zhàn)生的原因)

      二、演角色,品人物,釋疑難

      師:大家已基本疏通了文意,我想由大家推薦兩個同學來分別扮演魯莊公和曹劌,將文中人物的對話用自己的語言說出來,演一場課本劇。

      (學生推薦了三名女同學分別扮演同鄉(xiāng)人、魯莊公和曹劌。)

      師:這講臺既是魯莊公的王宮,又是戰(zhàn)斗時所乘的戰(zhàn)車。這場課本劇分三個片斷:請問——參戰(zhàn)——釋疑,每個片斷我先說幾句旁白,你們就開始演。

      (三名學生開始表演,贏得了同學們的熱烈掌聲。)

      師:請同學們評一評這兩位同學的表演。

      學生老師共同評論。

      教師設(shè)置問題提問:

      1、弱小的魯國為什么呢取得戰(zhàn)斗的勝利?

      (學生討論,教師巡回)

      學生回答

      (1)戰(zhàn)爭前做好準備

      (2)戰(zhàn)爭中捉住時機

      2、針對學生的第(1)個答案,師問:在戰(zhàn)前,魯莊公針對曹劌的“何以戰(zhàn)”提出了幾個條件?

      學生回答:三個(“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師問:曹劌認同哪一個條件?曹劌為什么僅憑魯莊公提出的第三個條件,就肯定能與齊軍作戰(zhàn)?

      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小結(jié):魯莊公按照實情斷案,這是忠于職守,為民辦實事,能夠取得老百姓的信任和擁護。春秋時各國遇到大型戰(zhàn)爭時,僅憑常規(guī)部隊是不夠的,還必須大量地從老百姓中征兵,如果老百姓不擁護君主,他們就不會跟隨君主去賣命的,正所謂:“君為舟也,民為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曹劌深知這點。

      板書:戰(zhàn)前——取信于民

      師問:如果你是魯國的子民,你會去打仗嗎?

      學生回答:愿意

      師說:看來,魯莊公的取信于民收到了效果。

      3、針對學生的第(2)個答案,師說:那好,現(xiàn)在我們就一起來到戰(zhàn)國戰(zhàn)場,看一看仗是怎么打的?

      師問:曹劌為什么要等到“齊人三鼓”后才讓魯莊公擊鼓進軍?我們能不能從文中找出解釋的文字?

      (學生閱讀文章,從第三段中找到了對應(yīng)的解釋文字,并大聲讀了出來。)

      師:這表現(xiàn)了曹劌善于捕捉戰(zhàn)機,他在戰(zhàn)中捕捉到哪兩個戰(zhàn)機?同學們能不能用文中詞語概括出來?

      學生:曹劌抓住了“彼竭我贏”之時進行進攻,抓住“轍亂旗靡”之時進行追擊,可以看出曹劌謹慎小心,深謀遠慮。

      (教師板書:戰(zhàn)中——捕捉戰(zhàn)機,戰(zhàn)后——分析勝因)

      4、分析曹劌的形象

      (緊承上面分析)師說:很好,說出了曹劌是一個謹慎小心,深謀遠慮的人,除了這些,你認為曹劌還是一個怎樣的人?

      學生回答,教師小結(jié):愛國,有膽有識,非凡的戰(zhàn)略思想,卓越的軍事才能。等等,學生言之有理即可,但要自圓其說。

      5、分析魯莊公的形象

      學生甲回答:善于用人,善于納諫,是個明君。

      學生乙回答:昏君,身為君王卻不懂得打仗。

      學生丙回答:是個明君,雖不懂打仗,但他能為老百姓辦實事,忠于職守。

      教師小結(jié):魯莊公是個平庸的國君,他把戰(zhàn)爭的勝利時候先寄托在實行“小惠”上和祈求神靈的保佑。他急切迎戰(zhàn),說明他軍事上無知。但是他善于用人,善于納諫,說明他與昏君還是有區(qū)別。

      6、師: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曹劌,魯莊公,現(xiàn)在如果你們是左丘明,也寫一篇關(guān)于長勺之戰(zhàn)的文章,你們會怎么寫?師引導。

      生:寫戰(zhàn)爭場面。

      師:那本文是怎么寫的?

      生;主要寫論戰(zhàn)。

      師:抓住了文題,強調(diào)論字。作者為什么這么寫?

      生:不語。

      師:本文的主角是誰?

      生:曹劌。

      師:看黑板。曹劌有哪些特點?

      生:謹慎小心,深謀遠慮等等。

      師:看來這么寫是有意突出曹劌的嗎/

      生:是。

      三、學生再次朗讀課文

      四、布置作業(yè)

      請學生發(fā)揮想象,結(jié)合課文第二段,詳寫戰(zhàn)斗過程。

      教學反思:

      我開的公開課是本文的第二課時。

      在這一課時里,我嘗試了“學生問題教學法”。問題本應(yīng)學生自己提出來,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我還是保守的自己提出來,所以,課還是略顯傳統(tǒng)。但在學生回答時,例如圍繞曹劌、魯莊公的人物形象上,我對學生的質(zhì)疑、回答進行了肯定,然后引導他們從文中找依據(jù)來爭論,這充分尊重了學生的個性閱讀體驗,同時又發(fā)揮了教師的引導作用。這節(jié)課的教學,我有許多不足之處,尤其是面對學生課堂上臨時生成的問題,我的引導有時略顯生硬。有時會將學生硬拽到自己預設(shè)的軌道上來的感覺。當課堂生成與教學預設(shè)不一致時,教師隨機應(yīng)變,相機點撥,順勢引導的功夫,我是要千錘百煉,不斷提高的。

      總之,不管是成功,還是不足,這節(jié)課給我的收獲太大了,有自信,有啟發(fā),有冷靜的審視,有更多的思考,它將使我在語文教學藝術(shù)的探索之路上饒有興趣地走下去。

    曹劌論戰(zhàn)教學設(shè)計13

      教學目的:

      1、深入鉆研課文,了解曹劌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思想,以及魯軍以弱勝強的原因。

      2、學習本文以“論戰(zhàn)”為中心組織和選擇材料,詳略得當?shù)奶攸c。

      3、了解判斷句、倒裝句和省略句的用法;解釋“犧牲”“獄”“間”等古今異義的詞。

      4、借助課文注釋及詞典讀懂課文內(nèi)容,并掌握文中對句意表達起關(guān)鍵作用的實詞。

      5、從立意、選材、表現(xiàn)手法等角度分析理解課文,為與下文的比較閱讀作準備。

      教學重難點:

      1、抓住“論”的特點來記敘戰(zhàn)爭,論作戰(zhàn)前取信于民,戰(zhàn)爭中掌握戰(zhàn)機是本篇的重點。

      2、因為我國古代記載史實常與史論結(jié)合起來,所以此文雖是一篇記敘文,但又以“論”為中心。這是教學中的難點。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通過前面對孟子文章的學習,我們知道,無論是治國還是戰(zhàn)爭,孟子都主張以人和為主,今天,我們再從一場古老的戰(zhàn)爭中來看決定戰(zhàn)爭勝負的一些因素。

      二、簡介作家作品及相關(guān)背景

      1、《左傳》:我國古代第一部編年體史書。相傳是春秋末年左丘明解說《春秋》的一部著作。其中記載著春秋時代各國的內(nèi)政、外交、軍事等方面的活動。原書名為《左氏春秋》,漢以后稱為《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這部書既是一部比較完整的歷史著作,也是一部相當精彩的散文著作。

      2、相關(guān)背景:

      齊襄公在國內(nèi)做了一些壞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糾恐怕被連累,離開齊國避禍。公元前685年劉國發(fā)生內(nèi)亂,國君被殺,住在魯國的公子糾和住在莒國的公子小白都搶著先趕回齊國,想做國君。魯莊公派兵護送公子糾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搶先趕回了齊國,做了國君,就是齊桓公。齊桓公起兵迎擊。當時齊強魯弱,魯軍大敗,齊桓公脅迫魯莊公殺了公子糾。從此兩國結(jié)下深仇大恨。魯莊公十年的春天,齊再次興兵攻魯,戰(zhàn)于長勺。

      三、教師范讀課文

      1、要求學生注意其中字詞的讀音。讀后引導學生解決字詞讀音。

      需要注意的字詞列舉如下:

      劌(guì)

      間(jiàn)

      褊(biàn)

      帛(bó)

      孚(fú)

      轍(zhé)

      靡(mǐ)

      2、學生自由散讀課文,然后齊讀課文

      四、學習課文第一段

      1、指名學生朗讀全段。

      2、學生結(jié)合注釋自己理解文句的意思,并標注出自己不能理解的詞句。

      3、采用學生自由提問的形式,學生向老師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詞和句子。

      注意重點的字詞,如:

      (1)曹劌請見:曹劌請求面見。

      (2)肉食者鄙:當官的目光短淺。

      (3)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祭祀用的犧牲玉帛,不敢虛報夸大,一定如實反映。

      (4)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小的信用不能使鬼神信服。“福”是名詞,在這里作動詞用,“保佑”的意思;“可以”應(yīng)譯為“可以憑借”,和今義“可以”用法不同。

      (5)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大大小小的訴訟案件,雖然不能詳細審察,但一定按照實際情況處理。

      (6)忠之屬也。可以一戰(zhàn)。戰(zhàn)則請從:這是忠心盡力為人民辦事。可以憑借這點一戰(zhàn)。作戰(zhàn)時請讓我跟您同往。

      4、思考:

      (1)魯莊公認為要作哪幾方面的準備呢?

      ①“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②“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③“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2)對于這三方面的準備,曹劌又是如何評價的?

      對于第一個準備,曹劌的評價是“小惠未偏,民弗從也”;對于第二個準備,曹劌的評價是“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對于第三個準備,曹劌認為“忠之屬也,可以一戰(zhàn)”。

      (3)為什么說“小大之獄,雖不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戰(zhàn)”的主要條件?

      因為民心向背是決定戰(zhàn)爭勝負的主要因素。這就突出表現(xiàn)了曹劌重視人民力量的政治遠見。

      (4)從這一段中,可以看出曹劌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熱愛自己的祖國,深謀遠慮。

      五、學習課文第二段

      1、指名學生朗讀第二段。

      2、學生結(jié)合注釋自行翻譯這一段。

      3、指名學生翻譯這一段。

      需要注意的字詞列舉如下:

      馳之:之,音節(jié)助詞,沒有實際意義;驅(qū)車追趕。

      轍:車輪行過的痕跡。

      軾:車前的橫木。

      4、學生思考討論:

      (1)在戰(zhàn)斗中,魯軍反攻的時機選在什么時候?

      選在“彼竭我盈”之時。戰(zhàn)斗剛開始,不待齊軍疲倦,莊公就急于出戰(zhàn)(“公將鼓之”;“鼓”,名詞作動詞,擊鼓);當魯軍剛獲勝,莊公又急于去追擊(“公將馳之”)。

      (2)曹劌是如何幫助魯莊公選定這個反攻時機的?

      曹劌阻止了莊公的過急行動。他懂得攻擊和追擊都必須把握有利的時機,要根據(jù)雙方的士氣和實力的變化作出正確判斷。曹劌的兩個“可矣”,使得戰(zhàn)爭出現(xiàn)“齊師敗績”和“遂逐齊師”的大好形勢。

      5、學生記憶并背誦第二段。

      六、布置作業(yè)

      1、掌握本節(jié)課學習的要點,背誦一、二段。

      2、自讀第三段。

      第二課時

      教學步驟:

      一、背誦課文第一、二段,并導入新課。

      二、學習課文第三段

      1、指名學生朗讀第三段。

      2、學生結(jié)合注釋,自行疏通字詞意義。

      3、以口頭考查學生的形式,強調(diào)重點詞句。

      注意以下重點詞句:

      既克:既,已經(jīng);打了勝仗后。

      夫戰(zhàn):夫,句首發(fā)語詞,沒有實際意義。

      一鼓作氣:鼓,名詞作動詞,擊鼓。第一次擊鼓時,士兵們鼓足了勇氣。

      懼有伏焉:焉,指示代詞,意為“那里”。

      4、思考:

      (1)這一段寫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請簡要概括。

      這一段寫了曹劌論述了取勝的原因。

      (2)曹劌認為取勝的原因有哪些?

      三、整體感知

      1、這篇文章有幾條線索?本文可以分為幾個部分?

      有兩條線索,一條是事件發(fā)展的線索(迎戰(zhàn)——備戰(zhàn)——勝戰(zhàn)——評戰(zhàn));一條是人物活動的線索(請見——請問——參戰(zhàn)——釋疑)。

      全文共三段,每段為一部分。第一部分寫曹劌拜見魯莊公。,第二部分寫曹劌指揮戰(zhàn)斗的經(jīng)過。第三部分寫曹劌闡明取勝的原因。

      2、從本文來看,你認為曹劌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通過這篇文章,我們可能看到曹劌算得上是古代的一位軍事人才。他具有卓越的軍事識見和高超的作戰(zhàn)指揮才能。這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

      一、他非常重視戰(zhàn)前要有可靠的政治準備。他認為,“民從”,得到庶民百姓的擁護、支持,這才是戰(zhàn)爭取勝的重要保證,“民從”,具備了這個條件,“可以一戰(zhàn)”,否則,不可以戰(zhàn)。

      二、他指揮作戰(zhàn)謀慮周密,運用正確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他深知軍隊士氣在戰(zhàn)爭中的作用(“夫戰(zhàn),勇氣也”),他慎重初戰(zhàn),善于選擇有利的時機發(fā)起反攻(“彼竭我盈,故克之”),他知彼知己,既不畏強敵,又步步謹慎,終于戰(zhàn)勝齊軍(“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3、題目為“曹劌論戰(zhàn)”,這是一篇記敘文還是議論文?

      這是一篇記敘文,但全文以“論”為中心。第1段記敘論戰(zhàn)前政治準備的內(nèi)容;第2段記敘戰(zhàn)斗經(jīng)過;第3段通過“敘”來“論”戰(zhàn)爭勝利的原因。

      4、本文在寫法上有什么突出的特點。

      文章圍繞“論戰(zhàn)”來進行選材與組織材料,詳略得當,重點突出。此文雖然寫戰(zhàn)爭,但戰(zhàn)爭的過程寫得十分簡略,中心始終扣住曹劌這一人物,運用對話來寫論作戰(zhàn)前的政治準備(第1段)及戰(zhàn)勝齊國的原因(第3段),重點突出,中心明確,詳略得當。

      四、課堂小結(jié)

      本文論述了必須取信于民并運用正確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掌握戰(zhàn)機才能取得戰(zhàn)爭勝利的道理。

      五、布置作業(yè)

      1、理解、背誦全文。

      2、完成課后練習。

    曹劌論戰(zhàn)教學設(shè)計14

      【設(shè)計思路】

      本文是一篇論述戰(zhàn)爭得失的記事文,屬精讀課文。教學時可引導學生注意文中兩個人物不同的氣質(zhì)、表現(xiàn);引導學生歸納整理文言詞語,在辨析中掌握詞義并發(fā)現(xiàn)背誦的技巧,提高背誦的效率。

      【學習目標】

      引導學生學會辨析詞義,并歸納整理;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背誦的規(guī)律和技巧,避免死記硬背,從而提高學習效率。組織學生展開討論,評價人物,培養(yǎng)學生形成觀點、表述觀點、捍衛(wèi)觀點的能力。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⑴從簡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zhàn)爭導入。

      ⑵從簡介長勺之戰(zhàn)的背景導入。

      2、切入點:

      ⑴指導背誦課文,讓學生尋找背誦的技巧。

      (可引導學生找出文中前后銜接和相互照應(yīng)的句子,然后總結(jié)這些語句之間的規(guī)律,提高背誦效率。)

      ⑵上圖書館或利用網(wǎng)絡(luò)查找資料,了解《左傳》及長勺之戰(zhàn)的背景。討論:從全文看,你認為曹劌、魯莊公是什么樣的人?試從文中找出依據(jù)。

      3、重點難點的突破方法

      ⑴在疏通文意的基礎(chǔ)上,引導學生動手梳理、整理文言字詞,在辨析中理解詞義,形成知識板塊。

      找出文中具有一詞多義特點的詞語、古今意義差別較大的詞語,以及能印證這些詞語的成語。

      (如:望其旗靡的“靡”意思是“倒下”,能印證此義的成語有“所向披靡”。參考:彼竭我盈──惡貫滿盈、小信未孚──深孚眾望、懼有伏焉──危機四伏、視其轍──南轅北轍、故逐之──逐鹿中原、未能遠謀──深謀遠慮。)

      ⑵探究課文,師生共同探討下列問題:曹劌的戰(zhàn)略思想、曹劌遠謀的具體表現(xiàn)、魯國以弱勝強的原因。

      4、拓展延伸

      ⑴談?wù)勀銓Σ軇?zhàn)略思想的看法。

      ⑵展開想象,再現(xiàn)長勺之戰(zhàn)的場面,200字左右。

    曹劌論戰(zhàn)教學設(shè)計15

      【教學目的】

      1、懂得文中實詞“師、將、鄙、克、竭、盈、靡”等的意思,虛詞“之、以”等的用法。

      2、了解曹劌關(guān)于戰(zhàn)爭取勝的論述及其指揮作戰(zhàn)的才智。

      【教學設(shè)想】

      這段文章,毛主席在《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問題》一書中曾全文引介,并作了精辟的評析。這段文章中有很可值得學習的東西。

      這段文章是《左傳》中的一段名文,記述了春秋時期齊魯長勺之戰(zhàn),記下了曹劌關(guān)于戰(zhàn)爭取勝的著名論述以及曹劌如何指揮魯軍打敗齊軍的史實,描寫了曹劌的軍事才智和作戰(zhàn)指揮才能。其記事有詳有略,內(nèi)容重點突出;先言戰(zhàn)斗進程概況,后明戰(zhàn)斗進程何以如此,文章主旨顯明。本文在內(nèi)容、寫作方面的這些特點,教學中要講清楚。

      逐句逐段講解課文。在懂得句意的基礎(chǔ)上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和寫作特點。加強誦讀練習。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教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左傳》中的一段著名文章《曹劌論戰(zhàn)》。這段文章,毛主席在他的重要著作《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問題》一書中曾全文引介,并作了精辟的評析。這段文章很值得我們一學。

      《左傳》是我國古代第一部編年體史書(“編年體”,即按年代順序記事)。這是一部非常珍貴的史書,當中保存了我國春秋時期許多重要的史料。這部書特別長于記述戰(zhàn)爭,本篇記述的是春秋時期齊國魯國在長勺進行的一次戰(zhàn)爭。這次戰(zhàn)爭,弱小的魯國打敗了強大的齊國,其原因是什么,其奧妙何在,本篇作了簡潔而生動的記述,學完后大家會對之有個了解。

      現(xiàn)在,請一位同學把“閱讀指導”和注解念一遍。

      二、朗讀課文,解決讀音和停頓問題

      1.教師范讀課文,或放朗讀帶。

      要求學生在聽讀時,注意自己感覺讀得不準的字音,以及停頓不對的句子。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然后指名學生朗讀課文。

      學生朗讀,教師引導評點,指出其朗讀的優(yōu)點以及存在的語音、停頓問題。

      3.解決有關(guān)字音問題。

      曹劌(gùi) 又何間焉(jiàn) 肉食者鄙(bǐ)

      犧牲玉帛(bó) 小信未孚(fú) 登軾而望之(shì)

      吾視其轍亂(zhé) 夫戰(zhàn),勇氣也(fú) 望其旗靡(mǐ)

      4.解決有關(guān)句子的停頓。

      主要注意以下句子的朗讀節(jié)奏: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

      三、朗讀課文,疏通字詞障礙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然后標記出自己感覺理解上有困難的詞語和句子。

      2.結(jié)合課文注釋,學生相互討論交流,自己初步解決部分難詞難句。

      3.教師引導學生進一步解決難詞難句。

      (1)注意以下詞語和句子:

      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當官的人謀劃這件事,你又何必參與其中呢?

      肉食者鄙:當官的人目光短淺。

      衣食所安,弗敢專也:衣服和食物這些用來安身的東西,我不敢獨自享受。

      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祭祀用的犧牲玉帛,不敢虛報夸大,一定如實反映。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大大小小的訴訟案件,雖然不能詳細審察,但一定按照實際情況處理。

      忠之屬也。可以一戰(zhàn):這是忠心為人民辦事,可以憑借這點一戰(zhàn)。

      公將鼓之:莊公準備下令擊鼓進攻。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第一次擊鼓時,士兵們鼓足了勇氣;第二次擊鼓,勇氣便有所衰落;第三次擊鼓時,勇氣就差不多耗盡了。

      (2)引導學生總結(jié)虛詞“以”在課文中的用法:

      “以”字在第1段出現(xiàn)的次數(shù)較多,主要是作介詞,表示“憑借”、“根據(jù)”等。

      四、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基本內(nèi)容.

      1.把握課文寫作思路。

      要求學生思考如下兩個問題:(1)這篇文章有幾條線索?(2)本文可以分為幾個部分?

      明確:(1)有兩條線索,一條是事件發(fā)展的線索(迎戰(zhàn)——備戰(zhàn)——勝戰(zhàn)——評戰(zhàn));一條是人物活動的線索(請見——請問——參戰(zhàn)——釋疑)。(2)本文雖短,但能緊扣題旨

      “論戰(zhàn)”,運用對話的形式,有條不紊,逐層展開,闡明曹劌是怎樣論戰(zhàn)的。全文共三段,每段為一部分。第一部分寫曹劌拜見魯莊公。,第二部分寫曹劌指揮戰(zhàn)斗的經(jīng)過。第三部分寫曹劌闡明取勝的原因。

      注意,在學生概括時,可以引導學生注意每部分內(nèi)容都可以以“曹劌”作為主語,保持內(nèi)容的連貫性。

      2.把握課文中心內(nèi)容。

      首先指名學生復述課文基本內(nèi)容,然后思考:這篇文章的關(guān)鍵詞語是什么?中心內(nèi)容是什么?請簡要概括。

      明確:這篇文章的關(guān)鍵詞語是“論戰(zhàn)”。這一點可以由標題判斷。中心內(nèi)容是:扣住曹劌這一中心人物,圍繞“論戰(zhàn)”記敘了長勺之戰(zhàn)的基本經(jīng)過,闡明了必須取信于民并運用正確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掌握戰(zhàn)機才能取得戰(zhàn)爭勝利的道理。

      五、布置作業(yè)

      熟讀全文,并爭取背誦全文。

      第二課時

      一、討論本文寫作的詳略安排

      1.學生討論:這篇文章的內(nèi)容詳略是如何安排的?

      學生討論后歸納:本文詳寫人物的語言,即“論戰(zhàn)”,略寫人物的行動,以及戰(zhàn)斗的具體經(jīng)過。就人物而言,詳寫了曹劌,略寫了魯莊公。

      2.學生討論: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安排詳略呢?

      明確:突出主要人物,突出中心內(nèi)容。

      二、討論曾劌的性格特征

      可以采用問題組合的方法討論曹劌的形象特征。問題設(shè)計如下:

      1,學生迅速默讀第一部分,思考:曹劌是一什么身份的人?

      2.曹劌認為贏得戰(zhàn)爭的條件是什么?你對他的看法有何評價?

      3.學生迅速默讀第二部分,思考:在戰(zhàn)斗中,魯軍反攻的時機選在什么時候?

      4.曹劌是如何幫助魯莊公選定這個反攻時機的?

      5.迅速默讀第三部分,思考:曹劌選定反攻時機的根據(jù)是什么?

      6.綜合考慮:你認為曹劌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學生討論后歸納。

      三、討論魯莊公這一人物形象

      可以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中有關(guān)魯莊公的內(nèi)容,然后結(jié)合下面兩個問題評價:

      1.根據(jù)課文回答:魯莊公懂得軍事嗎?

      2. 有人說,魯莊公是一個昏君。你同意這種說法嗎?請結(jié)合課文發(fā)表你的看法。

      對于以上兩個問題,注意引導學生暢所欲言,大膽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教師要注意肯定

      學生答案中的合理點,逐步引導學生的回答趨向統(tǒng)一。

      四、布置作業(yè)

      1、背誦全文。

      2、完成課后練習。

    【曹劌論戰(zhàn)教學設(shè)計】相關(guān)文章:

    曹劌論戰(zhàn)教學設(shè)計04-03

    《曹劌論戰(zhàn)》教學設(shè)計03-29

    《曹劌論戰(zhàn)》的教學設(shè)計06-23

    《曹劌論戰(zhàn)》教學設(shè)計07-03

    曹劌論戰(zhàn)教學設(shè)計07-29

    曹劌論戰(zhàn)教學設(shè)計09-26

    《曹劌論戰(zhàn)》教學設(shè)計11-14

    曹劌論戰(zhàn)的教學設(shè)計11-25

    曹劌論戰(zhàn)教學設(shè)計10-22

    曹劌論戰(zhàn)教案教學設(shè)計06-12

    国产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美女WWW爽爽爽视频| 美女直播全婐APP免费| 亚洲欧美色鬼久久综合| 国产精品无码免费播放|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专区|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狠狠爱浪潮| 亚洲日产菠萝蜜| 国产综合永久精品日韩| 三年片在线观看大全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