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通用16篇)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那么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 1
教學要求:
1.學會13個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新詞。認識3個新字。完成課后有關詞句練習。能說出趨向動詞的不同用法。
2.理解課文內(nèi)容,回答課后問題。初步了解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
3.仔細看圖,講述圖意,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維和表態(tài)能力。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蟲的能手,要保護青蛙。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正確理解動詞。
課前準備:教學掛圖(或幻燈片)、蝌蚪貼圖、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學時數(shù):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課題。
1.昨天,老師撿到了一張尋人啟事,你們想看看嗎?
2.(出示尋人啟示)讀:我是小蝌蚪,當我看到別的小動物們歡快地和自己的媽媽一起玩耍時,我多羨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媽媽是誰?它在哪?聽說一(1)班的小朋友是最聰明的,請你們幫我找找媽媽吧!你們愿意幫這個忙嗎?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小蝌蚪找媽媽》。(板書:小蝌蚪找媽媽)
二、引導看圖
1.圖片中,哪些是小蝌蚪?小蝌蚪在什么地方?(指名看圖)說說小蝌蚪的樣子。
(學生試說:小蝌蚪大大的腦袋,黑黑的,長著長尾巴。)
2.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遇見了誰?(鯉魚烏龜)教師相機板書:烏龜
三、自學課文
老師提出要求,對生字新詞注意讀準字音,認清字形,了解字義,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地讀懂。讀后想一想:課文是怎樣寫小蝌蚪找媽媽的?在找媽媽的過程中,它有什么變化?
四、檢查、交流自學情況
1.學習生字新詞。
(1)在課文里找出生字,畫下來,讀一讀,相互正音。
(2)同桌相互說說生字的結構特點,然后寫一寫。
(3)教師重點指導:
蝌蚪,kēdǒu,都是左右結構,蟲字旁。群,qún,13筆,左右結構。灰,huī,6筆,半包圍結構,右下是火。腿,tuǐ,13筆,左右結構,右邊是退。姨,yí,9筆,左右結構,左邊女字旁,右邊夷字邊。注意女作偏旁時,橫不要出頭。寬,kuān,三拼音,10筆。嘴,zuǐ,要讀準平舌音,注意寫好右邊的筆畫。龜,guī,7筆,注意下邊的寫法。擺,bǎi,左右結構,13筆,追,zhuī,翹舌音,9筆。要寫好右邊。肚,dù,左右結構,7筆。鼓,gǔ,左右結構,13筆,注意寫好右邊的筆畫。
2.試著回答問題:小蝌蚪是什么樣的?小蝌蚪怎樣長成青蛙的?青蛙長得什么樣?
五、課堂練習
認記生字新詞。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認讀生字新詞。
2.聽寫:蝌蚪
一群灰色
烏龜寬嘴巴
鼓眼睛
3.說說小蝌蚪和青蛙的樣子。
二、導學課文
1.導讀第1自然段
(1)課文里是怎么描寫小蝌蚪的呢?(一群小蝌蚪,長著大大的腦袋,黑灰色的身子,甩著長長的尾巴,快活地在池塘里游來游去。)教師一邊講評一邊板書:池塘一群黑灰色
(2)小蝌蚪現(xiàn)在在做什么呀?(快活地游來游去)
(3)小蝌蚪在池塘里快活地游來游去,我們也來快活地讀讀書,請齊讀第一段。
小蝌蚪游啊游,過了幾天怎么了?(長出了兩條后腿。)(師貼長后腿的畫于黑板上)
(4)小蝌蚪太想念自己的媽媽了,于是鯉魚媽媽決定幫助它們找媽媽,它是怎樣回答的呢?課文又是怎樣寫的呢?我們就是這群小蝌蚪,再來讀讀他們的話。(生讀蝌蚪的話)
(5)(出示鯉魚)老師現(xiàn)在來當鯉魚媽媽,誰來當小蝌蚪,向我打聽?(請學生當小蝌蚪來練習)
(6)交換,學生念鯉魚媽媽,教師念小蝌蚪。
理解迎上去在句子中的作用。師生對讀,邊讀邊做動作)
(7)從鯉魚媽媽的回答中,我們可以知道蝌蚪媽媽的特點是什么?(四條腿,寬嘴巴。)
2.導讀第3自然段
(1)小蝌蚪聽了鯉魚媽媽的話,繼續(xù)游啊游,過了幾天,小蝌蚪又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又長出了兩條前腿。)(師貼長前腿的畫于黑板上)
小蝌蚪又錯把烏龜當媽媽。(烏龜同青蛙一樣是四條腿,寬嘴巴)
理解追上去在句子中的作用。(從背后趕上去打招呼)表演動作。
3.導讀第4自然段。
(1)指名朗讀本段。青蛙媽媽什么樣?找出描寫大青蛙的句子。
板書:四條腿(蹲)
寬嘴巴
大眼睛(鼓)
綠衣裳(披)
白肚皮(露)
理解游過去在句子中的作用。(小蝌蚪找到了真正的媽媽,心里很高興、很踏實)表演動作。
4.齊讀第5自然段。
(1)小蝌蚪象我們同學一樣聰明,認定了青蛙就是自己的媽媽,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又會發(fā)生什么變化昵?(小蝌蚪尾巴變短了)(師貼出小蝌蚪尾巴變短的圖片)小青蛙以后跟著媽媽做什么?(捉害蟲)
5.小結:教育學生要保護青蛙。(青蛙是莊稼的好朋友,專門吃害蟲。青蛙善于捕捉害蟲,一只青蛙一天要吃害蟲40~50只,多的達到200多只。一只青蛙一年能吃15000多只害蟲。所以,我們要保護青蛙)
三、課堂練習
1.讀寫生字新詞。
2.仿寫句子。
地點有什么樣子干什么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腦袋,黑灰色身子,甩著長長的尾巴快活地游來游去
有一群鵝
有一群小雞
有一只猴子
第三課時
一、復習檢查
1.看拼音,寫漢字。
Qīng wā mā ma yǒu sì tiáo tuǐ ,
kuān kuān de zuǐ ba,
gǔ zhe dà yǎn jing,
pī zhe bì lǜ de yī shang,
lòu zhe xuě bái de dù pī。
2.說說小蝌蚪是怎樣一步一步變成青蛙的開始什么樣?后來呢?教師板書:
大腦袋
黑灰色
長尾巴→長兩條后腿
長兩條前腿尾巴變短
尾巴不見了→脫掉了尾巴→換上了綠衣裳。
二、分角色朗讀課文
三、把課文內(nèi)容講一講
老師提示線索:池塘里小蝌蚪游呀游小蝌蚪游呀游小蝌蚪游呀游,不知什么時候
四、總結
課文里通過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講述了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每一段的寫法都是一樣的:先寫小蝌蚪的變化,再寫小蝌蚪看見了誰,最后用對話來結束。
通過本課學習,我們不但掌握了生字、新詞,而且知道了小蝌蚪是怎樣變成青蛙的。作者根據(jù)圖畫的主要內(nèi)容,合理想象,按順序寫出了這樣一篇好文章,對我們今后的看圖作文會有幫助。
五、課堂練習
1.說說我們應該怎樣保護好青蛙和蝌蚪。
2.完成課后習題3。
板書:
小蝌蚪找媽媽
小蝌蚪 → 變 → 青蛙
大腦袋 → 長了兩 → 長了兩 → 尾巴 → 不見
黑灰的身子 條后腿 條前腿 變短 尾巴
長尾巴 ↓ ↓ ↓
找媽媽 → 鯉魚 → 烏龜 → 大青蛙 → 捉害蟲
《小蝌蚪找媽媽》教學反思
《小蝌蚪找媽媽》是一篇傳統(tǒng)課文,因其內(nèi)容生動、有趣而深受低年級學生的喜愛。在課堂中我力求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改變學生上課被動和機械訓練的弊端。反思本節(jié)課的教學,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尋人啟事導入,激發(fā)學生興趣
興趣是一個人對某件事所表現(xiàn)出來的喜愛的情緒。課堂中,學生對課文的興趣有無,直接影響著課的質量。上課伊始,老師神秘地告訴學生,剛才在校門口看到了一張尋人啟事,想看看嗎?在同學們詫異聲中,教師用幻燈打出《尋人啟事》:
大家好!
我是小蝌蚪,當我看到別的小動物們歡快地和自己的媽媽一起玩耍時,我多羨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媽媽在哪里?聽說一(1)班的小朋友是最聰明的,請你們幫我找找媽媽吧!
同學們恍然大悟,不一會兒小臉上個個綻出燦爛的笑容,原來是可愛的小蝌蚪找他們幫忙來了。這時,教師不失時機地問:你們愿意幫這個忙嗎?孩子們一邊齊聲響亮地喊愿意,一邊迫不及待地打開課本讀課文。沒有大費周折的導入語,也沒有頗費時間的練習題,學生就這么自然而然地進入了課文,進入了角色。
二、讀、說、貼、討論學文,豐富語言的積累
1.讀分層朗讀,讀出感情
(1)初讀。教師有趣導入課文以后,隨即拋出問題。a.課件播放全文,學生思考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b.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從文中找出它媽媽的特征。學生在讀中了解內(nèi)容梗概,獲得整體感知。帶著問題讀,使讀不再是漫無目的,提高了讀的質量。
(2)精讀。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教師精心導學,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同時注重對學生進行多種能力的培養(yǎng)。課文第二、第三兩小節(jié),是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是全文的重點,處理如下:a.讀這兩小節(jié),回答小蝌蚪先碰到了(),又碰到了()。b.比較句子。(小蝌蚪看見鯉魚媽媽在教小鯉魚捉食,就迎上去。小蝌蚪一看見烏龜在水里游,就追上去。c.朗讀指導。重點指導小蝌蚪與鯉魚、烏龜之間的對話。d.分角色朗讀并表演。
2.說以讀促說,說中理解
(1)說順序。要求學生用上先、再、接著、最后,說小蝌蚪的生長過程。通過學生的說來完成填空題。
(2)說內(nèi)容。在學生知道青蛙的樣子以后,要求他們在尋人啟事中加入青蛙的特征。把學到的內(nèi)容及時與實際應用相結合。
3.貼據(jù)文貼畫,貼中取樂
教師準備好五幅畫,分別為小蝌蚪、長了兩條前腿的蝌蚪、長了前腿和后腿的蝌蚪、尾巴變短的青蛙、小青蛙。通過學生看圖引導學生說出小蝌蚪的變化過程,教師相機貼出對應的`圖片。這樣學生掌握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時就輕松自如,毫不吃力。
4.討論形式多樣,深入引導
新基礎教育理論認為:任何學校教育活動都會對人的身心產(chǎn)生多方面或積極,或消極的影響。所以,每一項學校教育活動都應顧及學生多方面的發(fā)展。課堂教學尤需如此。鯉魚媽媽說蝌蚪媽媽四條腿,寬嘴巴,烏龜卻說蝌蚪媽媽長著大眼睛,披著綠衣裳,到底蝌蚪媽媽長什么樣昵?他們倆誰說的對呢?問題一拋出,立即引起了學生極大的興趣,他們積極討論,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變被動為主動。在討論的基礎上,教師再引導學生說出蝌蚪媽媽的樣子,并加以引申。通過學生課前資料的尋找以及課上資料的交流,學生知道青蛙是莊稼的好朋友并且開動腦筋說出了許多保護的措施。增強了學生保護有益動物的意識,促進學生健康成長,體現(xiàn)出育人的本質和實現(xiàn)育人的功能。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本節(jié)課也有許多遺憾。比如:學生讀懂了課文,但對學生理解課文的方法總結的不及時、不明確。在今后的教學中,我還將堅持把讀的權利留給學生;把問的權利交給學生;把講的機會讓給學生;把評的自由還給學生。通過感悟、聯(lián)想兩個支點,盡可能讓全體學生參與,人人動腦、動口、動手,全員活動,全程活動,成為學習的主人。
《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 2
一、教學目的要求:
1、在理解課文基礎上,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結合插圖和課文,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思維和動手能力,講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
3、使學生了解青蛙在生長過程中形體上的幾次變化,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及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分角色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蝌蚪到青蛙的生長過程。哪幾個自然段講小蝌蚪在找媽媽。
教學難點:了解青蛙在生長過程中形體上的變化。教育學生要保護青蛙。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猜謎語:小黑魚,滑溜溜,圓圓腦袋長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蝌蚪)
綠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蟲,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蟲。(青蛙)
2、復習生字詞。
二、自由讀課文:
1、標自然段。
2、邊讀邊思考:
1、小蝌蚪是什么樣的?(用橫線畫出來)青蛙是什么樣的?(用雙橫線畫出來)。
2、 蝌蚪是怎樣變成青蛙的?找出相關語句讀讀。
3、小蝌蚪為了找媽媽,一路上都遇到了誰?用圓圈圈出來
4、最后小蝌蚪在哪兒找到了媽媽?它們的媽媽是什么樣兒的?
三、講讀課文。
第一段。
1、講讀第一自然段,看第一幅圖。
提問:課文中是怎樣寫小蝌蚪的樣子的?找出相關詞句,說一說,并用筆劃出來。
提問:我們池塘里的小蝌蚪有幾只?(生:有一群。)師講解“一群”的意思,然后再指導生給“群”組詞。
指導學生看圖,體會小蝌蚪心情如何?問:從圖上小蝌蚪的什么動作可以看出?自然段中哪一些詞語描寫了小蝌蚪很“快活”呢?(師指導生聯(lián)系小蝌蚪甩尾巴的情景回答。).指點:課文上說小蝌蚪快活地游來游去,告訴我們小蝌蚪很開心,自由自在的,小朋友想想,我們還可以說什么快活地做什么,誰能說一句,(引導學生運用“快活地”一詞,出示:“快活地”的句式)
2、指導學生看圖,師復述小蝌蚪外表。(練習)
3、指導朗讀第一自然段,讀出小蝌蚪有趣、快活的神情。
4、齊讀第一段。
第二段。
1、敘述:小蝌蚪在池塘里游來游去(課件顯示),你們看,這時候的小蝌蚪和原來的樣子有什么變化?(引導觀察進行比較)。
2、小蝌蚪游呀游呀,看見鯉魚媽媽在教自己的孩子捉食。這時候,小蝌蚪會想起誰呢?(想起自己的媽媽。)哪個小朋友能說一句話,后面用上疑問號,把小蝌蚪想媽媽的`心情表達出來?
(例句:誰是我的媽媽呢?
我的媽媽是什么樣兒的呢?
我們的媽媽在哪兒呢?
3、小蝌蚪想媽媽,就去向鯉魚媽媽打聽。小蝌蚪怎么問的?理解“迎上去”意思。鯉魚媽媽怎么回答的?請一個小朋友讀小蝌蚪的話,一個小朋友讀鯉魚媽媽的話,大家讀敘述的話。
分角色朗讀。
4、小蝌蚪照著鯉魚媽媽的話去找自己的媽媽。小蝌蚪找呀找呀,你們看這時候的小蝌蚪和前面的樣子又有什么不同?
(課件顯示,讓學生比較。)
5、指點:小蝌蚪先長出的是后腿,后長出的是前腿。小蝌蚪正游著,他們看見了烏龜,小蝌蚪會怎么想的?
6、小蝌蚪是怎么對著烏龜喊媽媽的?課文中為什么要用“追上去”,而不用“迎上去”呢?(師引導學生回答:一是,一前一后要用“追”;二是,體現(xiàn)出了它們以為找到了媽媽時的高興、迫切的心情。)
烏龜又怎么說的?現(xiàn)在請女同學讀小蝌蚪的話,男同學讀烏龜?shù)脑挘蠋熥x敘述的話。
分角色朗讀。
7、你們想,小蝌蚪怎么會把烏龜當著媽媽的?學生回答后加以指點:青蛙是四腿、闊嘴巴,但不等于四條腿闊嘴巴的就是青蛙。
8、現(xiàn)在,你們評一評,鯉魚和烏龜?shù)脑捳l說得全面?(引導學生做出判斷)小組討論。
第三段。
1、小蝌蚪聽了烏龜?shù)脑挘秩フ覌寢專^了幾天,小蝌蚪又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2、小蝌蚪這次怎么把青蛙認定是自己的媽媽的?
復習讀:鯉魚媽媽和烏龜?shù)脑挕?/p>
3、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媽媽,該多高興啊!你們想,小蝌蚪會對青蛙媽媽說些什么?誰能說一句話,后面用感嘆號,把小蝌蚪找到媽媽的喜悅心情表達出來?
(例句:媽媽,我們好不容易找到你啊!
媽媽,原來你在這兒啊!
媽媽,我們終于找到你了!)
4、小蝌蚪和媽媽見面了,大家都非常高興,它們的話該怎么讀呢?請一個小朋友讀小蝌蚪的話,一個朋友讀媽媽的話。
分角色朗讀。
5、青蛙的樣子,課文上是怎么描寫的?讓學生比較。
課文上描寫的:
荷葉上蹲著一只大青蛙,披著碧綠的衣裳露著雪白的肚皮,鼓著一雙大眼睛。
換一個說法:
荷葉上有一只大青蛙,背上顏色是綠的,肚皮上的顏色是白的,眼睛是凸出來的。
這兩段話意思差不多,你們說,哪一段寫得好?(課文上寫得好,覺得青蛙很美很可愛。)
齊讀這一段話。
6、那么課文上是怎樣把青蛙寫得可愛的呢?我們看,寫青蛙的動作,用了哪些詞兒?
(板書:蹲 披 露 鼓 )
7、啟發(fā):這些表示青蛙動作的詞,都用得很好。如果把“鼓著一對大眼睛”換成“瞪著一對大眼睛”,怎么樣?
8、這是寫青蛙的動作。你們再看,寫青蛙身上顏色也是很講究的。誰能把這些詞兒找出來?
(板書:碧綠的 雪白的)
9、比較:
青蛙披著綠的衣裳,露著白的肚皮。
青蛙披著碧綠的衣裳,露著雪白的肚皮。
10、指導朗讀。突出四個動詞和這兩個形容詞。
11、小朋友,想一想,為什么要把青蛙寫得這么美呢?
12、講述:因為青蛙是益蟲。一只青蛙年能捉一萬五千多條害蟲,我們小朋友要好好保護青蛙。
13、現(xiàn)在小蝌蚪已經(jīng)長成了青蛙,它們和媽媽一起捉蟲了,同學們看看圖,再自己讀讀課文。
(學生自學課文最后一節(jié))
14、出示卡片:蹲 蹬
讓學生認讀,并區(qū)別其含義。
三、朗讀全文。
四、簡要復述。
小蝌蚪怎么找媽媽的,我們知道了,在找媽媽的一個多月時間里,小蝌蚪是怎么長成青蛙的呢?小蝌蚪是怎么長成青蛙的呢?誰能簡單地說說?
學生默讀,準備復述。
〔板書設計〕
大腦 披衣
灰身 露肚
長尾 鼓眼
小蝌蚪 找 媽媽
長出兩條后腿 尾巴變短、不見
《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 3
教學目標
1、能借助拼音認讀“袋、腿、擺、連、忙、睛、追、披”,認識部首“目”字旁。在教師的指導下描寫“連、忙、睛、追”。
2、朗讀課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標點停頓。能分角色朗讀課文,能背誦課文最后兩小節(jié)。能說說小蝌蚪的生長過程。
3、看圖畫照樣子說一二句完整的話。
教學重點和難點
1、能在語言環(huán)境中認讀“袋、腿、擺、連、忙、睛、追、披”,認識部首“目”字旁。在教師的指導下描寫“連、忙、睛、追”。
2、了解小蝌蚪變青蛙的生長過程。
教學媒體生字卡片 媒體課件
課前學生準備
1、聽錄音讀通課文,圈出本課生字。
2、理解蝌蚪的生活習性及生長特點
教學流程
一、猜謎語,揭課題
1.猜謎語
“大腦袋,黑身子,甩著長尾巴,住在池塘里。”這是什么?
2.板書:小蝌蚪
完成板書:找媽媽 (學生齊讀課題)
二、感知課文,學習生字
1.聽課文錄音。學生邊聽邊根據(jù)提示記住課文有關內(nèi)容。
學生交流,師板書:小蝌蚪長著( ),( ),甩著( )。
2.自學生字
(1)師提出自學要求:自由輕聲讀課文,邊讀邊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再讀課文,標上小節(jié)號。
(3)小組合作,讀讀課后的生字、詞語。選擇交流自己的識字好辦法。
披、擺:為什么都用提手旁。
追:書空。
睛:可用換部首的方法來識記。
3.游戲鞏固生字詞語。
(1)開火車認讀生字。
(2)叫號游戲認讀詞語。
三、再讀課文,指導讀句
1.輕聲讀課文,做到讀準字音,按標點停頓。
想想,小蝌蚪找了幾次媽媽?分別遇見了誰?
交流板書: 鯉魚 烏龜 媽媽
2.分節(jié)學習課文。
(1)交流并出示第二小節(jié)。
A、鯉魚媽媽在干什么?小蝌蚪看見了會怎么想?指導朗讀,小蝌蚪的話,指導讀出急切的'語氣。
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B、鯉魚媽媽告訴小蝌蚪什么?
板書:四條腿 寬嘴巴
指導朗讀,鯉魚媽媽的話用親切的語氣讀。
(2)交流并出示第三小節(jié)。
A、小蝌蚪為什么會把烏龜當媽媽?
B、指導朗讀第三小節(jié),抓重點詞語:“連忙、追、叫”等,讀出小蝌蚪即高興又著急的語氣。
(3)最后小蝌蚪找到媽媽了嗎?學習最后一節(jié)課文。指導讀出青蛙媽媽高興的語氣。
3.再讀課文,指導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說說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根據(jù)學生回答出示生長過程圖)。
4.分角色朗讀全文。
5.指導背誦最后兩節(jié)。
四、復習生字,積累詞語
1.猜字謎。
2.給部首媽媽找孩子。
3.給詞語找朋友。
4.指導書寫。
連、忙、睛、追
《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 4
教材簡析
《小蝌蚪找媽媽》是人教版一年級下冊中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課文,一群天真活潑的小蝌蚪在尋找媽媽的過程中,不知不覺變成了小青蛙,并幫助媽媽一起捉害蟲。教材以童話故事的形式呈現(xiàn)了青蛙生長過程的科學知識,蘊含了從小能獨立生活、遇事主動探索的道理。
學習目標
1、會認“灰、迎”等8個生字,會寫“河、姐”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青蛙一生的變化,培養(yǎng)學生對自然科學的'興趣。
課前準備
1、生字卡,教學掛圖(或多媒體課件),相關教具和有關青蛙的知識。
2、小蝌蚪、青蛙、鯉魚、烏龜?shù)阮^飾。
談話激趣引入
1、我們每個人都有媽媽,可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呀?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出示課題:小蝌蚪找媽媽)
2、生齊讀課題。
3、整體感知課文。
4、播放多媒體課件,教師以解說的形式讀課文。
學生自讀課文
1、用自己喜歡的符號畫出不認識的字,向同學或老師請教。
2、學習小組內(nèi)互相教讀,說說怎樣記字形。
檢查學習生字的情況
1、課件展示生字。指名讀,正音。
2、小老師教讀,齊讀,開火車讀生字。
3、指名介紹記字的方法。
4、組詞練習。
檢查學生初讀課文的情況
分段讀課文,自己喜歡讀哪段就讀哪段。
結合圖學習。
1、自讀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小蝌蚪的樣子)
用手勢幫助理解“甩著”。
口頭填空:小蝌蚪,大(),()的身子,()的尾巴,()地游來游去。
學生齊讀這一段,體會蝌蚪的快活的心情。(可以加上動作)
2、讀第2自然段,看圖比較。
思考:小蝌蚪找到了誰?結果怎樣?
⑴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第一、二幅圖,與小蝌蚪最先的樣子相比較,說說幾天后,小蝌蚪發(fā)生了哪些變化。并在課文中畫出相關語句。
⑵指名學生回答。教師板書:長出兩條后腿。
課件展示理解“迎上去”,或用做動作的方式幫助理解。
⑶分角色讀。(同桌對讀,組內(nèi)互讀,指名讀)
⑷從鯉魚阿姨的回答中,小蝌蚪知道了什么?
(自己的媽媽是四條腿,寬嘴巴。)
板書:四條腿寬嘴巴。
3、用學習第2自然段的方法自學第3自然段。
⑴學生匯報學習情況,多媒體或做動作幫助理解“追上去”。
⑵交流:為什么小蝌蚪會錯把烏龜當媽媽呢?
⑶分角色讀。
第二課時
自讀課文
圖文結合,理解內(nèi)容
1、自讀第4、5自然段。
討論交流:小蝌蚪找到媽媽了嗎?它們的媽媽是誰?是什么樣的?
2、小蝌蚪又有什么變化?
3、課件出示青蛙媽媽的話,結合課后“讀讀說說”的練習,用“已經(jīng)”說話。
4、齊讀課文最后一段。畫出小蝌蚪最后變化的詞句。教師板書:尾巴消失捉害蟲。
5、教師歸納: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也是青蛙生長變化的過程。
分角色朗讀全文
復習生字
出示字卡,檢查識字情況。
指導書寫
1、出示“我會寫”的字,學生讀一讀。
2、觀察田字格里的字,想想該怎么寫。
3、學生描紅,臨寫,師巡視輔導。
4、展示學生的書寫,評議書寫情況。
演一演
1、學生戴上頭飾,表演課本劇《小蝌蚪找媽媽》。
2、評出表演得好的小組予以獎勵。
《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 5
在充分研讀教材和了解學情,明確教學目標和重難點之后,就是對上課的教學設計了,一般包括新課導入、初步感知、深入品讀、總結全文等環(huán)節(jié),《小蝌蚪找媽媽》這節(jié)課我這樣設計,這樣上: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同學們,老師昨天看到一張“尋人啟示”,我們來幫一幫他好嗎?出示啟示內(nèi)容,揭示課題。
設計意圖:興趣是誘發(fā)學生學習方法動機的強大動力,只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方法才能變被動為主動,變厭學為樂學,學生才能對本堂課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因此,我從“尋人啟示”入手,創(chuàng)新導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可以很快把孩子們引進課文中。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出示要求:讀準字音,以讀漢字為主。同時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默讀,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
3、自主識字,組內(nèi)交流;匯報成果,全班交流,師反饋指導字詞讀音和書寫。
設計意圖:低年級的課堂教學,以識字為主,多種形式(男女生讀、小組讀、開火車等)讀字詞。在學習生字的過程中,首先讓孩子們仔細觀察,自主識字,然后在老師的引導下,讓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情況,重視老師的范寫,再讓學生臨寫,最后在班級內(nèi)交流匯報自己記憶生字的好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會不同形式的讀書方法,抓住關鍵字詞快速提取文中有用的信息。
(三)品讀課文,理解感悟文章內(nèi)容。
1.課件出示第一幅圖,讓學生觀察圖上有什么,特點是什么,邊讀邊畫出描寫小蝌蚪樣子的詞語,重點指導學生對“甩著”“快活”“游來游去”等詞語的理解,對照畫面,啟發(fā)想象,練習仿說,同時體會詞語的精妙之處。
2.課件出示小蝌蚪與鯉魚對話的圖片,讓學生找出對應段落,畫出對話內(nèi)容,分角色讀對話;思考:小蝌蚪為什么想找媽媽?在看到鯉魚媽媽叫小鯉魚捕食時,小蝌蚪心里在想什么?品析詞語“迎上去”,分角色表演,體會詞語意思;課件出示前一幅圖對比小蝌蚪有哪些變化。
3.課件出示小蝌蚪與烏龜對話圖片,找出對應段落,畫出對話內(nèi)容組內(nèi)自由分角色讀對話;思考:小蝌蚪為什么把烏龜當成了媽媽?烏龜是什么樣子的?品析詞語“追上去”,進行角色表演,體會詞語意思;教師著重指導學生讀好對話,體會人物心情和讀準語氣;課件出示前一幅圖對比小蝌蚪又發(fā)生了哪些變化。
4.出示課件,總結前兩段的學習方法,小組合作學習,匯報成果;教師出示自學提示:小蝌蚪又遇到了誰,畫出對話內(nèi)容,帶著感情讀一讀。思考:小蝌蚪這次是如何確定青蛙是它們的.媽媽的?青蛙的樣子如何?畫出相關詞句;品析文中描寫青蛙樣子的詞語“蹲”“披”“露”“鼓”,通過替換詞語感受原文中這些字詞的精妙。
5.齊讀最后一段,思考:小蝌蚪變成青蛙之后跟著媽媽干什么去了。播放青蛙捕捉害蟲的科普錄像,通過真切可感的情境,讓學生了解青蛙是益蟲以及捕捉害蟲的本領。再次出示文中插圖,簡要復述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
設計意圖:圖文結合,讓學生在品詞析句中感受到文中語言的特點,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體會人物的心情。號召少先隊員要保護青蛙,從而把保護青蛙這一認識水平深化為高尚的道德品質,升華感情。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四)總結全文,升華主題,談收獲。
讓學生先說收獲,師再總結升華,點明主題:課文通過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讓我們了解了小青蛙的長成過程。大自然中還有很多知識等待著我們?nèi)チ私猓灰覀冊谏钪卸嗔粜挠^察,多讀課外書,就一定能了解到大自然更多的密碼知識。
(五)作業(yè)設計,鞏固提高。
1.朗讀課文,有條件的和家人分角色朗讀課文。
2.給家人或同伴講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
《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 6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課文。采用連環(huán)畫形式,通過文學語言與多幅連環(huán)畫面互相依附、互相補充、密切配合來塑造形象,敘述故事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一群天真活潑的小蝌蚪在尋找媽媽的過程中,不知不覺變成了小青蛙,并幫媽媽一起捉害蟲,情節(jié)生動,富有童趣。再加上采用的是連環(huán)畫的形式,所以學生應該有比較濃厚的學習興趣。教材以童話故事的形式呈現(xiàn)了青蛙生長過程的科學知識,蘊含了從小獨立生活、遇事主動探索的道理。小蝌蚪是學生生活中比較熟悉和喜愛的一種小動物。所以教學本課時,有條件的可以事先組織學生觀察蝌蚪和青蛙,把朗讀課文和觀察生活結合起來,效果更好。學生雖然熟悉小蝌蚪,但對小蝌蚪的變化過程卻未必了解。而且,有可能對一些問題感到困惑,比如:小蝌蚪的尾巴是怎么不見的.?小蝌蚪為什么和她媽媽長得不一樣等等。教學中要啟發(fā)學生積極思考、努力發(fā)現(xiàn)。
【教學目標】
1、認識“灰、迎”等8個生字。會寫“河、姐”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通過朗讀了解青蛙在生長過程中形體上的幾次變化,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及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借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不斷提高自主識字、自主閱讀能力。
【教學重點】
借助圖畫或其他手段自主識字、讀書。
【教學時間】
3課時。
【教學建議】
本課分為三大教學板塊:
一、識字、寫字
1、借助圖畫猜一猜。自己看圖、嘗試讀課文,不認識的字猜一猜,實在猜不出來的,做個記號。
2、借助小組學一學。小組里面一起想辦法認識生字。互相讀,互相聽。
3、借助課文記一記。在讀課文時隨機識記生字。
⑴ 在展示小蝌蚪的圖片時,通過觀察蝌蚪的顏色記住“灰”;
⑵ 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表演,辨別、記住“迎”和“追”。
⑶ 觀察青蛙的圖片或實物,識記“頂、披、鼓”。
4、結合語言環(huán)境寫一寫。
二、朗讀感悟
1、讀課題,有什么問題要問嗎?
2、讀課文,想想:你知道了些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
3、觀察青蛙的圖片,找出相應的句子讀一讀,通過做動作等形式幫助理解。
4、觀察小蝌蚪的圖片,找出相應的句子讀一讀,讀出喜愛的語氣。
5、看圖觀察:小蝴斟在找媽媽的過程中有哪些變化?
6、找出相應的段落重點細讀。找出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讀一讀;采用表演的形式,自編自演,在情境對話中進行朗讀的指導:小蝌蚪有禮貌、有些關切、有些著急,鯉魚親切、熱情,烏龜認真、和氣。
三、實踐活動
1、實地觀察小蝌蚪和青蛙,或在家長的幫助下,抓幾只小蝌蚪養(yǎng)一陣子,觀察青蛙的變化,并記錄下來。
2、通過上網(wǎng)、看書、請教等各種形式,查找關于青蛙是益蟲、小蝌蚪尾巴消失之謎、蝌蚪的生活習性等資料,課間交流。
3、語言的積累活動。
⑴ 讀一讀,說一說。
碧綠的衣裳 碧綠的( ) 雪白的肚皮 雪白的( )
長長的尾巴 長長的( ) 大大的腦袋 大大的( )
⑵ 說出表示顏色的詞。
⑶ 讀讀說說。
你們已經(jīng)長成青蛙了
小青蛙的尾巴已經(jīng)不見了。
( )已經(jīng)( )。
【本課設計特點】
1、讀中感悟。
整堂課,始終讓學生直接面對文本,開展個性化閱讀。讓學生主動地去讀,讀懂意思;興致勃勃地去讀,讀出情感。教師根據(jù)學生的理解程度和質疑情況,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學生的思維和情感活動始終是積極的。
2、演中理解。
一年級學生對表演特別感興趣。通過“小蝌蚪找媽媽”過程的表演,學生不但了解了青蛙的變化過程,而且對語言文字也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在興趣盎然中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3、實踐中積累。
《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 7
【備課構想】
本課選自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小蝌蚪的媽媽這是一篇童話,全文共六個自然段,六幅圖分別與第1~6幅圖對應(六幅圖用投影)。為了使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產(chǎn)生興趣,提高學生素質,我注意了下面幾點:
1、針對一年級學生心理特點,在語文課中培養(yǎng)他們動腦、動手的素質。在學完每幅圖之后,讓學生自己動手用粘貼紙粘貼出與這幅圖有關的小動物粘貼畫,這樣便于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
2、在課堂教學中要面向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全面發(fā)展。
3、根據(jù)學生的個別差異對他們進行口語交際訓練,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發(fā)展他們的基本素質。
【教學內(nèi)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小蝌蚪的媽媽》。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青蛙在生長過程中形體上的變化。教育學生要保護青蛙。
2、在理解課文基礎上,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結合插圖和課文,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思維和動手能力,講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蝌蚪到青蛙的生長過程。
2、哪幾個自然段講小蝌蚪在找媽媽。
【教具準備】
粘貼紙、幻燈片、頭飾。
【教學過程】
一、檢查復習
師:上節(jié)課我們初讀了小蝌蚪找媽媽這篇課文,學習了課文中的生字、生詞,請同學們想一想:這篇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學生回答)
二、用謎語導入新課,提示課題
1、師:圓圓的腦袋黑黝黝,長長的尾巴水中游,長大是莊稼的`好朋友。(啟發(fā)法)
2、引出課題:小蝌蚪找媽媽。
⑴ 小蝌蚪是什么樣的?青蛙是什么樣的?
⑵ 蝌蚪是怎樣變成青蛙的?
⑶ 這篇課文共六個自然段,每個自然段各寫了什么?
師:帶著這三個問題,我們來學習課文。
三、結合學習課文
1、找一名學生讀第一自然段。(出示:第一幅圖的投影)
⑴ 師:這群小蝌蚪在班干什么?(在池塘里快活地游來游去)(提問法)
⑵ 師:小蝌蚪的腦袋什么樣?身子什么樣?尾巴什么樣?
(大腦袋、黑灰色的身子、甩著長長的尾巴)(提問法)
⑶ 師:通過回答以上問題,揭示了第一自然段內(nèi)容。
⑷ 師:指導學生用粘貼紙粘貼出游動的小蝌蚪的粘貼畫,并讓仔細觀察。
(指導觀察法)
2、操作投影出現(xiàn)第二幅圖。
⑴ 分角色朗讀課文,男生讀小蝌蚪,女生讀鯉魚媽媽,教師讀旁白。
⑵ 師:第二自然段小蝌蚪有什么變化?他們遇到了誰?
(小蝌蚪長出了兩條后腿,他們遇到了鯉魚媽媽)(啟發(fā)法)
⑶ 師:小蝌蚪問了什么?鯉魚媽媽說了什么?(學生自己讀)
⑷ 通過第二自然段的學習引出板書:變→長出兩條后腳。
找→鯉魚
⑸ 師 :看投影,小蝌蚪見到鯉魚的時候心情怎樣?(學生發(fā)揮回答)
⑹ 指導學生用粘貼紙長出后退的小蝌蚪和鯉魚的粘貼畫。
⑺ 師:小蝌蚪照著鯉魚媽媽的話,繼續(xù)找媽媽。(激趣法)
3、投影打出第三副圖。
⑴ 分角色朗讀第三自然段,找一名男生讀烏龜,找一名女生讀小蝌蚪,教師讀旁白。
⑵ 師:過了幾年,小蝌蚪又有了什么變化?他們又看見了誰?
(小蝌蚪又長出了兩條前腿,他們看見了一只烏龜)(啟發(fā)法)
⑶ 師:小蝌蚪叫了什么?烏龜說了什么?(學生自讀)
⑷ 通過第三自然段的學習,引出板書。(長出兩條前腿,烏龜)
⑸ 根據(jù)第三自然段的學習內(nèi)容,粘貼出長著四條腿,小尾巴的小蝌蚪和烏龜粘貼畫。
⑹ 師:小蝌蚪錯把烏龜當成了媽媽,他們又照著烏龜?shù)脑捜フ覌寢專としǎ?/p>
4、操作投影,出現(xiàn)第四副圖。
⑴ 教師范讀第四、五自然段。
⑵ 師:過了幾天,小蝌蚪變成了什么樣?他們又遇到了誰?
(根據(jù)投影回答)(小蝌蚪尾巴變短了,他們遇到了一只青蛙)(提問法)
⑶ 師:小蝌蚪叫了什么?青蛙媽媽說了什么?(學生自讀)
⑷ 通過讀第四、五自然段,從而引出板書。(尾巴變短了,青蛙)
⑸ 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媽媽,學生粘貼出青蛙的粘貼畫。
5、齊讀最后一自然段,要求邊讀邊思考。
⑴ 師:這一自然段主要寫了什么?
(小蝌蚪的尾巴不見了,天天跟著媽媽去捉害蟲)
⑵ 通過讀最后一自然段引出板書。(尾巴不見了)
四、鞏固知識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小蝌蚪找媽媽這篇課文,知道了小蝌蚪長出兩條后退,再長出兩條前腿,最后尾巴不見了,變成了青蛙的過程。
1、找同學,根據(jù)自己的粘貼畫講一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比一比看誰講的有趣(激趣法)
2、帶上頭飾,將這個童話演出來。(表演法)
五、總結全文
學生總結。(自由發(fā)揮)
師:我們學習了這篇課文,知道了小蝌蚪變成青蛙的全過程,還知道青蛙是莊稼的好朋友,我們要保護它。
《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 8
學習目標:
1、認識“塘、迎”等15個生字,會寫“兩、孩”等10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通過朗讀感知青蛙的變化。
3、增強對科學童話的興趣。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和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能通過朗讀感知青蛙的變化。
學習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見過小蝌蚪嗎?它長得什么樣?
小蝌蚪是怎樣長大的?它的媽媽是誰?學習了這一課我們就知道了。(板書課題)
二、導學
活動一:
初讀感知
活動任務:
討論“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活動流程:
1、明確任務:把活動一用課件呈現(xiàn)出來,并請一個小組讀一讀。
2、自主學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思考問題,并勾畫生字詞。
3、小組討論:把自主學習的想法在小組內(nèi)交流。
4、展示分享:一個小組前臺展示并組織分享。
5、梳理提升:教師引導梳理“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6、學習生字:
(1)小組內(nèi)輪讀生字。
(2)小組展示讀。(可以全組展示,也可以小組代表展示讀)
(3)字音、字形辨析。
(4)指導學生書寫。
活動二:
我會認
活動任務:討論“你是怎樣記住這些生字的?”
活動流程:
1、明確任務:把活動二用課件呈現(xiàn)出來,并請一個小組讀一讀。
2、自主學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生字,思考問題。
3、小組討論:把自主學習的.想法在小組內(nèi)交流。
4、展示分享:一個小組前臺展示并組織分享。
5、梳理提升:引導學生總結識字方法: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
活動三:
我會寫
活動任務:
討論“怎樣正確書寫“兩”“就”等10個生字?”
活動流程:
1、明確任務:把活動三用課件呈現(xiàn)出來,并請一個小組讀一讀。
2、自主學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生字,思考問題。
3、小組討論:把自主學習的想法在小組內(nèi)交流。
4、展示分享:一個小組前臺展示并組織分享。
5、梳理提升:引導學生記住筆順規(guī)則、記住字形。
活動四:朗讀理解
活動任務:
討論“小蝌蚪是怎樣長成青蛙的?”
活動流程:
1、明確任務:把活動四用課件呈現(xiàn)出來,并請一個小組讀一讀。
2、自主學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思考問題。
3、小組討論:把自主學習的想法在小組內(nèi)交流。
4、展示分享:一個小組前臺展示并組織分享。
5、梳理提升:師生梳理:小蝌蚪——長出兩條后腿——長出兩條前腿——尾巴變短了——青蛙。
頭腦風暴:
學習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三、導結:
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和你的同學、爸爸、媽媽說一說。
四、板書設計:
小蝌蚪找媽媽
小蝌蚪→長出兩條后腿 →長出兩條前腿 →尾巴變短了、不見了 →青蛙(媽媽)
五、作業(yè)設計:
1、會認讀本課15個生字,抄寫本課10個生字,會寫會擴詞。(全班學生完成)
2、熟讀課文,熟讀本課詞語。(全班學生完成)
3、認真完成同步導學第1課,讀一讀。(全班學生完成)
4、開展“小蝌蚪找媽媽”的講故事活動,觀察小青蛙的變化。(大家努力盡力完成)
《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 9
教學意圖
一、教材解讀
(一)人文主題及教學策略
《小蝌蚪找媽媽》以童話故事的形式展現(xiàn)了小蝌蚪發(fā)育成青蛙的變化過程。借助圖片、表示時間變化的句子和表示動作的詞語,了解課文內(nèi)容,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動探索的精神,增強閱讀科學童話的興趣。
(二)語文教學內(nèi)容及策略
1.識字、寫字板塊
(1)識字
字音方面:
重點是借助拼音讀準字音,例如:捕、披、迎、頂,強調“捕”的聲母是b、“披”的韻母是i、“迎、頂”的韻母是inɡ,可以利用教師范讀、同桌互讀、指名拼讀的方法進行反復練習,讀準字音。
多音字“教”,可以通過具體語境來進行認讀,例如:借助課文語句“他們看見鯉魚媽媽在教小鯉魚捕食。”中讀準“教(jiāo)”;在“我們在教室里學習。”中讀準教(jiào)。
字形方面:
重點是左右結構字形的識記,例如:哪、頂、眼、睛、肚、孩、跳,在結構上都是左窄右寬,可以利用色塊的方式,引導學生關注左右之間的寬窄。
“龜”是象形字,可以通過字理識字。
字義方面:
重點是理解動詞“、迎、追、披、露、鼓、蹬、跳、蹦”的字義,要在文本語境中進行理解,可以采用做動作表演的方式。
(2)寫字
本課10個生字,重點是學習“皮”和“跳”的書寫筆順,可以通過教師范寫、學生一起書空的方法來學習。
重點區(qū)分“頂”右邊是“頁”,最后一筆是點,“寬”下面是“見”,最后一筆是豎彎鉤;重點比較“足”和足字旁、“子”和子字旁的筆畫變化。可以分別出示要區(qū)分、比較的字或偏旁,引導學生引導學生細致觀察,發(fā)現(xiàn)區(qū)別,正確規(guī)范地寫好漢字。
2.閱讀理解板塊
(1)表達特點分析
①文本特點分析
《小蝌蚪找媽媽》是一篇充滿兒童情趣的科學童話,按照小蝌蚪成長的變化過程進行敘述,插圖形象生動。適合學生看圖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動探索的精神,增強閱讀科學童話的興趣。
②語言特點分析
課文語言生動,動詞運用準確恰當,適合學生講一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并用動詞練習說一句話。
③課后習題分析
◆分角色朗讀課文。
要求是:分角色朗讀課文。可以先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小蝌蚪的不同心情后再進行分角色朗讀,讀好對話中的語氣。促使學生更深刻地體會課文中蘊含的道理,培養(yǎng)學生分角色朗讀的能力。
◆小蝌蚪是怎樣長成青蛙的?按順序把下面的圖片連起來,再講一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
要求是:按照圖片順序說一說小蝌蚪變成青蛙的成長過程,再講一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可以分為以下三個步驟進行練習:
1.在文中,讀—找—畫:引導學生讀一讀課文,找一找描寫小蝌蚪成長變化的句子,用直線畫下相關語句。
2.借助課后習題圖片,想—連—說:想一想文中小蝌蚪的成長過程,借助課后習題圖片,把它們連起來再說一說,回憶課文內(nèi)容。
3.集體參與,講—評—講:先在小組中講一講,組內(nèi)相互聽一聽、評一評,他是否把小蝌蚪的成長過程說清楚,表達明白?出示評價標準,再在全班進行講故事,提高學生講故事的能力。
◆讀一讀,用加點的詞各說一句話。
要求是:讀一讀句子,再用句子中加點的動詞各說一句話。可以先引導學生
讀一讀文中帶有動詞的句子,再結合語境演一演加深體會。最后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一句話,增加語文學習的樂趣。
◆讀一讀,記一記
要求是:讀一讀詞語,再記一記。可以先讀一讀詞語,重點關注第一行“袋”字的讀音,讀好“腦袋、口袋”的輕聲“nǎo dɑi,kǒu dɑi”,“口袋”還可以加兒化音讀成“kǒu dɑi er ”。其他詞語邊讀邊記,有能力的同學還可以做拓展組詞。
3.積累、表達板塊
(1)積累部分
本課要求學生積累認讀字“袋、迎、塘”所組的不同詞語。
(2)表達部分
用動詞“披、鼓、露、甩”各說一句話;按照課后題圖片順序連起來說說小蝌蚪是怎樣長成青蛙的?再講一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
4.綜合學習板塊
通過閱讀或觀看有關小青蛙的視頻,更加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
二、本課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
三、教學評價
教學過程
單元整體架構
參見上方
初讀課文,整體識字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后標出自然段。
2.指名朗讀正音。
3.帶拼音讀讀詞語。(課件出示帶拼音的詞語)
chí táng hēi huī sè yóu wɑ yóu bǔ shí yíng shàng qù
池塘黑灰色游哇游捕食迎上去
ā yí kuān zuǐ bɑ wū guī tóu dǐng shàng pī zhe gǔ zhe
阿寬嘴巴 (預設:注意讀準“捕、迎、頂、披”的讀音,讀準輕聲的詞語“游哇游、寬嘴巴、披著、鼓著”。)
4.去掉拼音借助詞語識記生字。
(課件出示去掉拼音的詞語,本課認讀字加著重號)
阿姨寬嘴巴烏 過渡:這些生字寶寶在詞語里都難不倒你們,我們再到課文中去認認這些生字寶寶吧!
正確讀文,隨文識字
1.隨文運用形聲字的方法識記“塘”字,用換一換的方法識記“腦”字,用加一加的方法識記“袋”字,做動作理解“甩”,正確讀第1自然段。
(1)小蝌蚪的家在什么地方?快讀讀課文的第1自然段。
(課件①出示第1自然段;②加重“塘”字。)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腦袋,黑灰色的身子,甩著長長的尾巴,快活地游來游去。
你能用什么好方法記住“塘”字?組組詞語。
(預設:用形聲字的方法。)結合課后詞語拓展組詞,記一記。
(2)再讀一讀第1自然段,結合插圖說說小蝌蚪長什么樣子?邊說邊在圖中按順序指一指。
(課件出示第1自然段和小蝌蚪插圖)
①大大的腦袋給你什么感覺?讀準“腦袋”的輕聲。讀讀課后詞語,“口袋”還可以加兒化音讀成“kǒu dai er ”,你還能用“袋”組其他詞語嗎?
你能用什么好方法識記“腦、袋”這兩個字?
(預設:用換一換的方法識記“腦”。)
(預設:用加一加的方法識記“袋”。)
②“甩著長長的尾巴”給你什么感覺?從哪個字感受到的?
(預設:從“甩”字感受到小蝌蚪可愛、快活。)
你就是這只快活的小蝌蚪,做做動作,甩甩你的長尾巴!生活中,我們還能說甩什么?用“甩”說一句話。
③再讀讀第1自然段,把字音讀準確,讀出小蝌蚪的快活。
2.隨文在語境中讀準多音字“教”,運用字理識記“龜”字,正確讀第2、3自然段。
這么可愛的小蝌蚪卻找不到媽媽了,請你讀讀第2、3自然段。想想小蝌蚪分別找誰當媽媽了?找到了嗎?
(1)鯉魚媽媽在干什么呢?讀讀句子,讀準“教”的讀音。
(課件先出示第2自然段,含有“教”的句子變紅;下一頁顯示如下句子。)
①他們看見鯉魚媽媽在教(jiāo)小鯉魚捕食。
②我們在教(jiào)室里學習。
想想“教”在第二句話里讀什么?再讀讀句子。
(2)他們又把烏龜當成了媽媽,猜一猜“龜”字每一部分表示什么意思?看看你們猜對了嗎?
(課件先出示第3自然段,含有“龜”的句子變紅。再分別出示①“龜”字;②烏龜圖片,方向要和“龜”字統(tǒng)一;③“龜”字演變過程。如下圖:)
(3)(課件田字格中出示“頂”字)
讀準“頂”,說一說你用什么好方法記住它?書寫時要注意什么?能組什么詞語?
(預設:識字小老師運用形聲字方法帶認“頂”字,書寫時要注意最后一筆是點。組詞:頭頂、屋頂、房頂?shù)取#?/p>
指一指你的頭頂。想象“頭頂上有兩只大眼睛”什么樣子?
④再讀讀第2、3自然段,把字音讀準確。
3.隨文體會動詞“披、露、鼓”運用的準確,正確讀第4-6自然段。
(1)小蝌蚪最后找到媽媽了嗎?讀讀第4—6自然段,找一找描寫大青蛙樣子的句子。
他們游到荷花旁邊,看見荷葉上蹲著一只大青蛙,披著碧綠的衣裳,露雪白的肚皮,鼓著一對大眼睛。
(看圖讀句子。)
(2)(課件出示句子)
①披著碧綠的衣裳,露著雪白的肚皮,鼓著一對大眼睛。
②穿著碧綠的衣裳,有著雪白的肚皮,長著一對大眼睛。
對比讀讀兩句話,你覺得哪句話的詞語運用的恰當?讀出你體會到的感覺。用“露、鼓”各說一句話。
大青蛙披著碧綠的衣裳多好看啊!邊做動作邊讀讀這句話。生活中,我們還能說什么?用“披”說一句話。
(3)小蝌蚪終于找到媽媽了,他多開心啊!不知道什么時候,小青蛙的尾巴不見了,他們跟著媽媽天天去捉害蟲。請你再讀讀第4-6自然段,把字音讀準確。
【設計意圖】
運用多種識字方法歸類識字,培養(yǎng)歸類識字意識,有利于以后更好更多識字。在語境中采用演一演的方式理解動詞意思,激發(fā)學生識字興趣。
4.整體朗讀,鞏固識字。
5.識字檢測,落實評價。
(1)鞏固識字活動:幫小蝌蚪找媽媽帶路。
出示寫好詞語的荷葉卡片,讀對了,就可以幫小蝌蚪找媽媽帶路啦!
(分別出示①小蝌蚪圖片;②一個一個出示詞語,詞語寫在荷葉的圖片上;③小蝌蚪和青蛙的圖片。)
池塘黑灰色游哇游捕食迎上去腦袋
阿姨寬嘴巴
(2)伙伴互相檢測。
同桌用生字卡片互相檢測,全部正確的在藍線格旁畫一個笑臉,表示本課學的字要過關。
6.整體讀文,初步解決停頓、長句子的問題。
觀察漢字,指導書寫
◆小老師講解:“兩、皮、寬” 。
1.學寫“兩、皮”(課件:田字格出示“兩、皮”)
①通過復檢、造句的形式回顧“兩、皮”2字。誰還在哪見過這兩個字?能用“兩”、“皮”組一個詞語嗎?(用組詞的方法回憶)能用“兩、皮”組詞。
補充“兩”字組詞:一舉兩得,講解成語故事。(出示詞語及圖片。)
②小老師講解“兩”,帶著從“整體觀察結構特點(橫要短,框要稍大)、筆順筆畫、占格(第二組的撇尖穿插到第一組點的下方)”三方面講解。
③小老師講解“皮”,帶著從“整體觀察結構特點(整體字要瘦長,長撇斜度要小)、筆順筆畫(筆順:橫鉤、撇、豎、橫撇、捺)、占格(第三筆豎在豎中線上)”三方面講解。
2.學寫“寬”(課件:田字格出示“寬”。)
①讀準字音。說說你能用什么好方法記住“寬”?用“寬”組詞、說一句話。
(預設:加一加的方法)
②小老師帶著,從“整體觀察結構特點(上面寬,中間窄,下面比上面略寬)、筆順筆畫、占格(最后一筆是豎彎鉤,要舒展)”三方面講解。
3.教師范寫,學生書空。
◆描紅、臨寫。
◆評價(正確、端正、整潔)
正確、規(guī)范地書寫本課生字,落實課程標準中能按筆順規(guī)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小老師的講解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和表達能力,一舉兩得。
借助圖片,整體感知,提升表達
(出示整篇課文的連環(huán)畫。)
請你從左至右觀察,邊看邊想: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教師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貼圖:
鯉魚小蝌蚪青蛙烏龜
學習第2-6段,感知小蝌蚪成長過程
1.整體讀文,找出小蝌蚪成長變化的句子。
小蝌蚪是怎樣變成青蛙的?請你自己讀讀課文,找到小蝌蚪成長變化的句子,用橫線畫下來。
2.學習第2自然段,隨文體會動詞運用的準確恰當。
(1)小蝌蚪第一個遇見的是鯉魚媽媽,它們是怎樣問的?鯽魚媽媽又是怎樣告訴小蝌蚪他們的媽媽是什么樣子?同桌之間讀一讀。
(課件出示第2自然段,小蝌蚪的話鯉魚媽媽說的話及圖片。)
(同桌互讀對話。)
板書:四條腿寬嘴巴
(2)他們是怎樣問的鯉魚媽媽?(迎上去問)
現(xiàn)在老師就是鯉魚媽媽,你就是小蝌蚪,快邊做動作邊問一問我。
“迎”還能組哪些詞語?結合課后詞語,讀一讀,記一記。
通過“迎上去”你體會到了小蝌蚪什么心情?男女生合作讀出來吧!
板貼方法:了解動詞
3.學習第3自然段,體會小蝌蚪的心情。
(1)小蝌蚪又看到了烏龜,烏龜說他們的媽媽什么樣子?
(課件出示烏龜說的話及圖片。)
烏龜笑著說:“我不是你們的媽媽。你們的媽媽頭頂上有兩只大眼睛,披著綠衣裳。你們到那邊去找吧!”
板書:頭頂兩只大眼睛披著綠衣裳
(2)此時小蝌蚪是什么心情?說說你是從哪兒感受到的?
(預設:出示第3自然段第2句話,“連忙追上”變紅去)
多么想找到媽媽的小蝌蚪呀!我們再讀讀這段話,把烏龜說的話讀清楚,這樣小蝌蚪才能快點找到媽媽呀!
4.學習第5、6自然段,借助圖片感知小蝌蚪身體的變化,體會動詞運用的準確。
(1)這一次他們找到媽媽了嗎?你是從哪兒讀出來的?
(預設:青蛙媽媽低頭一看,笑著說:“好孩子,你們已經(jīng)長成青蛙了,快跳上來吧!”他們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葉上。)
(2)再讀讀這句話,通過這三個動詞,你感受到了什么?
(課件出示句子)
他們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葉上。
(預設:小青蛙很開心、迫不及待;小青蛙身體發(fā)生的變化)
是呀,這三個動詞運用的多準確啊!不僅讓我們體會到小蝌蚪終于找到媽媽后的開心喜悅、迫不及待,還感知了小青蛙的成長變化,多么輕盈敏捷呀!
(3)快看看插圖,這就是他們現(xiàn)在的樣子,讀出你的感受吧!
(課件出示圖片)
板貼方法:結合插圖
(4)仔細看看插圖,再讀讀第6自然段,小青蛙身體還有哪些變化呢?
(預設:尾巴不見了)
板書:沒尾巴
現(xiàn)在的小青蛙已經(jīng)跟著媽媽,天天去捉害蟲啦!
小結:我們剛剛讀了課文,借助圖片知道了小蝌蚪成長變化的過程,還能通過一些動詞體會小蝌蚪的心情呢!真是太了不起啦!
分角色朗讀課文,加深課文理解
現(xiàn)在我們帶著你的理解分角色朗讀課文。要讀出不同時間,小蝌蚪的不同心情變化,還把鯉魚媽媽和烏龜說的話讀清楚。
(請一名學生讀小蝌蚪說的話,一名學生讀鯉魚媽媽說的話,一名學生讀烏龜說的話,一名學生讀青蛙媽媽說的話,其他學生讀旁白。帶頭飾讀,可以加上動作。)
分角色朗讀課文,借助動詞讀好小蝌蚪不同的心情。在讀的過程中激發(fā)學生的讀書興趣,促使學生更深刻地體會課文中蘊含的道理,培養(yǎng)學生分角色朗讀的能力。
按順序說清楚小蝌蚪成長的變化過程
1.請你先自己想一想文中小蝌蚪的成長過程,借助課后習題圖片,再把它們連起來再說一說。
2.小組中講故事、評故事。
(在小組中講一講,其他同學認真聽,并評一評他是否把小蝌蚪的成長過程說清楚,表達明白?)
3.全班講故事、評故事。
(1)借助插圖在全班講故事,播放背景音樂,出示評價標準,誰能做到,誰就獲得“講故事大王”的稱號。
(課件出示評價標準)
四星評價:★表達完整,★條理清楚,★語句通順,★用上文中優(yōu)美的詞句。
(2)師生共評。
說清楚小蝌蚪的成長變化過程,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借助課后插圖和評價標準,把過程說清楚、完整,增強表達的自信,提升表達能力。
指導書寫
1.寫好“哪、頂、眼、睛、肚、孩、跳”(課件:田字格出示生字。)
①通過造句的形式回顧“哪”字;組詞的形式回顧“頂、眼、睛、肚、孩、跳后”。(用組詞、說句子的方法回憶)能用“哪”說一句話,用“頂、眼、睛、肚、孩、跳”組詞。
②(字塊顯示字的結構特點。)
(發(fā)現(xiàn)這些字都是左右結構,左窄右寬。)
③分別請小老師帶著,從其他兩方面“筆順筆畫(重點:“眼”第十筆是點,末筆是捺;“孩”右邊第三筆是“撇折”,重點比較“子”和子字旁的筆畫變化;“跳”右邊“兆”的筆順:撇、點、提、豎彎鉤、撇、點,重點比較“足”和足字旁的筆畫變化。)、占格(重點:“哪”最后一筆豎最長;“睛”右邊“青”的第四筆從橫中線起筆;“肚”右邊“土”的短橫在橫中線上;“跳”右邊長撇的撇尖穿插到足字旁的下方)”進行講解。
2.教師范寫,學生書空。
綜合學習
召開“小青蛙分享大會”,可以閱讀關于小蝌蚪、小青蛙的書籍或觀看視頻,將了解到的內(nèi)容與同學分享。
《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 10
【教材簡析】
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課文。一群天真活潑的小蝌蚪在尋找媽媽的過程中,不知不覺變成了小青蛙,并幫助媽媽一起捉害蟲。教材圖文結合,適宜兒童閱讀。課文中生字不注音,讓學生自主學習,鼓勵他們用多種方法學會生字。
【學生分析】
經(jīng)過一年的學習,大部分學生對學習生字都有自己的方法,教師應當相信他們的識字能力。作為農(nóng)村的孩子,他們對蝌蚪與青蛙都很熟悉,有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所以教學本課,以朗讀為主,特別是分角色朗讀更能受他們的歡迎。
【教學設計思路】
1、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自悟為主,教師予以適時的點撥和引導。
2、架設生活與教材聯(lián)系的橋梁,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
3、使朗讀成為學生學習和探索的重要手段。調動學生朗讀積極性,采用學生喜歡的方式朗讀。
【教學目標】
1、認識灰、迎等8個字,會寫有、在等6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感知青蛙的變化。
【教學重難點】
感知青蛙的變化。
【教學方法】
朗讀法、表演法、自主識字法。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謎語導入
老師這兒有一條謎語,想猜嗎?
河邊有個歌唱家,一天到晚呱呱呱。身上披著綠大衣,伸出舌頭把蟲抓。(青蛙)
你知道青蛙的孩子叫什么嗎?(蝌蚪)
誰見過蝌蚪?愿意給大家講講它長得什么樣嗎?
(貼出青蛙與蝌蚪圖片,板書課題)
(興趣和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是最好的老師。所學知識越貼近學和生活,越能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
二、自主識字,感知課文
1、這是一篇不注音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你想怎么辦?
(學生各自交流自己的方法。鼓勵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認識生字。有的.可以猜測讀,有的可以問同學、老師,有的可以做記號,等老師讀時認真聽。)
2、學生試讀,教師巡視指導。
3、教師范讀。
4、再次讀文,自查朗讀情況。
5、出示詞語卡片,檢查識字情況。
⑴ 你會讀哪個詞語就大聲的讀出來。
⑵ 誰愿意當小老師你認識的字詞教給同學們?
6、識記生字。
學生說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記。教師可適時引導用實物或動作來識記。
灰:出示灰色的帽子或引導學生說出自己見到的灰色的東西。
追(或迎):誰愿意把追(迎)的動作表演給大家看?
披:我這有件衣服,誰能把它披在身上?
阿姨:你把什么樣的人叫阿姨?
7、指導寫字。(略)
(學生朗讀不注音課文遇到生字可能無從下手,所以在讀文之前老師就引導學生自己想辦法,自主探索、認識生字,這也是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對于低年級學生,聯(lián)系實物或動作來識記生字效果要遠遠好于部件記憶法。)
三、感悟,體會小蝌蚪的變化
1、引導學生觀察圖畫,說一說你喜歡哪一幅圖?并把與圖相對應的課文內(nèi)容,讀一讀(張手讓學生自己選擇)。
2、全班匯報。(學生喜歡哪一自然段就匯報哪一自然段,不必接順序來。)
第一自然段:引導學生加上動作朗讀。學生的表演欲望很強烈,給他們創(chuàng)造表演的機會,他們會很快進入情境,體驗到朗讀的樂趣。
第四自然段,也可采用此種方法進行朗讀。
第二、三、五、自然段,結構相似,教師要引導學生體會小蝌蚪的關心、愛護、組織學生會角色的朗讀中來,然后選代表分、角色朗讀。
3、戴上頭飾表演讀。
4、填空練習,體會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他們游哇游,過了幾天,長出了兩條( ),又過了幾天,長出了兩條( ),沒過多久,( )不見了,變成了一只只能捉害蟲的( )。
四、總結全文:你有什么收獲
〖教學反思
上完了這一課之后,我對新課改精神又有了新的體會,選擇學生喜歡的教學方法是上好語文課的關鍵。
1、情境的創(chuàng)設在教學中至關重要。
本課的朗讀教學,我采用動作表演和分角色朗讀兩種形式,尤其是動作表演,看著學生那天真、一絲不茍的動作和可愛的表情,仿佛他們就是小蝌蚪、小青蛙了,教師不用任何言語,學生就已體會到其中的情趣了。
2、讓學生自由選擇識字方法。
自己喜歡的就是最好的。本課中的生字學生,想怎么學習就怎么學,創(chuàng)設他們喜聞樂見的識字途徑,認字活動。同時采用與實物聯(lián)系、動作表演等方法,使他們輕松的記住字形、樂于識字。
《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 11
一、教學目標:
1、了解青蛙生長過程中幾個不同階段的形體變化,知道它是捉蟲能手,懂得應該保護青蛙。
2、學會本課的14個生字,認識“矢”字旁,理解“蝌蚪、腦袋、快活、鯉魚、捉食、烏龜、碧綠、肚皮、低頭”等詞語的意思。
3、能按問題的提示擴寫句子,把句子寫具體,通過選詞填空、連句,了解小蝌蚪是怎樣變成青蛙的。
4、會分角色朗讀課文,能背誦課文最后兩個自然段。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學習生字新詞,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懂得青蛙是捉害蟲的能手,懂得保護青蛙人人有責。
2、教學難點:認識蝌蚪和青蛙,了解青蛙生長過程以及在不同階段的形態(tài)變化。
三、教學時間:3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讀通課文,學習本課的14個生字,認識“矢”字旁,理解部分詞語的意思。大概理解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
(一)直接揭題、讀題。
學習生字“蝌蚪”。
(二)初讀課文。
1、要求:邊讀邊把生字劃出來,多讀幾遍,把它讀正確。
這是個非常有趣的故事,有趣在哪呢?自己到課文中去找一找。
2、檢查初讀情況。
生字詞出示:蝌蚪池塘腦袋甩著鯉魚烏龜披著短了蹲著碧綠肚皮鼓著
(1)按照課文讀一讀,即帶拼音。
(2)看著黑板讀一讀,不帶拼音。
(3)字形的教學:你記住了哪些字,是用什么方法記住的?或是你認為哪些字比較難寫,需要大家?guī)兔Φ模?/p>
(4)我說你做:師說腦袋生指著腦袋師說甩著生做動作(可以用手表示)蹲著、肚皮、鼓著、短了
(5)送生字回家。
過渡:大家已經(jīng)能夠把生字很正確地念下來了,那能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嗎?全體起立,如果有錯了,你就坐下來讀。
(6)反饋讀錯的情況,集體糾正。
(7)你能把這些生字按照課文內(nèi)容組成一段簡單的文字嗎?
生說,也就是故事的大概內(nèi)容。
(三)完成課后作業(yè):
第1題,寫出同偏旁的字。師按照學情做進一步的指導。
第二課時
要點:認識蝌蚪和青蛙,了解青蛙生長過程以及在不同階段的形態(tài)變化。
(一)小蝌蚪的樣子。
1、讀課文第一自然段,邊讀邊劃。
找出:大大的腦袋,青灰色的身子,甩著長長的尾巴。
2、讀一讀句子。
3、畫一畫小蝌蚪的樣子(為了畫面的美觀你可以加進一些事物)。
4、說一說你自己所畫的圖。
5、練一練。
小蝌蚪游來游去。
(1)小蝌蚪在哪里游來游去?
(2)小蝌蚪在哪里怎樣地游來游去?
(二)小蝌蚪的形態(tài)變化。
1、過渡。
師:小蝌蚪游啊游,身體發(fā)生了變化。請你在課文中找出來,用上自己喜歡的記號。
(1)小蝌蚪游啊游,過了幾天,長出了兩條后腿。
(2)小蝌蚪游啊游,過了幾天,又長出兩條前腿。
(3)小蝌蚪游啊游,過了幾天,尾巴變短了。隨機認識“短”
(4)不知什么時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經(jīng)不見了。
2、仿造春蠶的不同時期圖畫一畫青蛙的生長過程。
3、交流,既評一評。
4、改一改。
5、說一說。
參照課后五:
選詞填空,說說小蝌蚪是怎樣變成青蛙的。
又先最后接著
小蝌蚪()長出了兩條后腿,()長出了兩條前腿,()尾巴變短了,()尾巴不見了,變成了一只小青蛙。
6、讀一讀。
(三)青蛙的樣子。
1、讀一讀,找一找。
師:小蝌蚪變成了青蛙,青蛙長什么樣,你能在課文中找出來嗎?用不同于小蝌蚪的記號標出。
生:四條腿,寬嘴巴。
生:披著碧綠的衣服,露著雪白的.肚皮,鼓著一對大眼睛。
生:頭頂上有兩只大眼睛,披著綠衣服。
2、說一說。
師:能把青蛙的特征連起來說一說嗎?
生:青蛙有四條腿,嘴巴是寬寬的,披著碧綠的衣服,露著雪白的肚皮,鼓著一對大眼睛。
3、背一背青蛙的形態(tài)句。
(四)作業(yè)布置:課堂作業(yè)本2、5、6
第三課時
要點:指導分角色朗讀全問,再次了解青蛙的生長過程。完成課堂作業(yè)本。
(一)鞏固練習:
1、復習新詞,聽寫詞語。
2、排列順序:
()小蝌蚪的尾巴變短了。
()小蝌蚪又長出了兩條前腿。
()小蝌蚪甩著長長的尾巴游來游去。
()小蝌蚪的尾巴不見了。
()小蝌蚪長出了兩條后腿。
3、填空完成。
青蛙四條腿、()嘴巴、披著(),露著(),鼓著()。
(二)分角色朗讀全文。
1、分組讀。
2、抽組讀,評議。
3、選擇喜歡的角色讀。
(三)讀了課文,你來猜一猜這個故事為什么要到我們的課文里來?
教育意義:要保護青蛙,知道青蛙是捉害蟲的能手;看待事物要正確,不要聽到一點就判斷事物。
(四)隨堂練習。
完成課堂作業(yè)本作業(yè)。
反思:
在教學中之所以確立這個為難點,因為文章的絕大多數(shù)篇幅都是寫的這個內(nèi)容,而且同學們對動物的了解不多,容易混淆一些常識性的內(nèi)容。在以前教學中只是抓住一些文中的句子進行讀、說,覺得學生的掌握情況很好。在這一次,無意間讓學生畫一畫,沒想到一畫問題就畫出來了,在畫中檢查出學生在青蛙的生長過程中只注意到四肢的變化,沒有注意到顏色、花紋的變化,而這就不能正確地反應出生長過程以及不同階段的形態(tài)變化。經(jīng)過這樣的教學相信學生對這一認識會由不正確到正確。在整堂課的教學中一條線貫穿到底,從檢查環(huán)節(jié)來看,效果是明顯的,即使是最差的學生也能準確無誤地說出青蛙的生長過程以及在不同階段的形態(tài)變化
《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 1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仔細觀察、虛心求教的習慣,培養(yǎng)熱愛自然、觀察動物的興趣,具有熱愛生命的情操。
2、學會本課11個生字,讀準多音字“別”;理解16個新詞的意思,能在句子中找出“發(fā)現(xiàn)、孤獨、確實”的近義詞。
3、能仿照例句,根據(jù)規(guī)定的內(nèi)容,用“原來……怪不得……”寫一句話。
4、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5、能有條例地寫出青蛙蝌蚪和蛤蟆蝌蚪的不同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懂“不合群”,并能了解合群何不合群的蝌蚪的區(qū)別。
2、學會本課12個生字,能讀準多音字“調、覺、難、別”的讀音,掌握16個詞語。
二、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質疑。
1、根據(jù)學生提出的問題,請他們把比較有價值的寫在黑板上。如:小蝌蚪為什么不合群?不合群的小蝌蚪是怎樣的?作者為什么要寫不合群的小蝌蚪?
(二)帶著問題讀課文
1、學生自己讀課文。
2、指名讀感興趣的小節(jié),并糾正讀音。(調、別、仍、難、覺)
(三)默讀課文,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題問題。
1、默讀
2、同學間交流
3、集體交流
(四)抓主要問題。
1、請學生選擇哪些問題是比較重要的。
2、再請學生選擇一個次要的問題,帶著兩個問題到書中尋找答案。
(五)討論
不合群的小蝌蚪是怎樣的?
從形體上看,獨游的小蝌蚪比群游的小蝌蚪略微大一點;從顏色上看,獨游的蝌蚪是青灰色的,而群游的卻是黑色的。(指導朗讀時,注意讀出不同點)請學生講一講兩類蝌蚪的不同。
課文中哪些地方是寫小蝌蚪不合群的?
1)我發(fā)現(xiàn)有只小蝌蚪孤零零地在游,好像在跟那些成群結隊的小蝌蚪鬧別扭似的`。
理解:鬧別扭換個詞
指導朗讀,讀出小蝌蚪那種可憐的樣子。
2)不料,那只小蝌蚪又從隊伍中鉆出來,單獨游到一旁去了。
和“孤零零”的意思差不多的詞語是什么?(朗讀時,強調“又”和“單獨”)
3)可是,過了一會兒,他仍舊從隊伍中鉆了出來,自個兒悠閑地游來游去。
朗讀時強調“自個兒”。說說“悠閑”的意思或做做樣子。
4)我們在課文中找到了那么多和“孤零零”的意思差不多的詞,你想怎么評價小作者?(體會漢語的豐富性,同一個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詞語來表達。)
5)作者寫得那么好,我們怎樣把它讀好呢?(齊讀1、2兩段)
這就是不合群的小蝌蚪,它跟成群結隊的小蝌蚪是不一樣的。
教師小結:同學們真能干,在讀一篇文章的時候,不僅能提出自己的疑惑,還能自己解決問題。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流利地朗讀課文,學會仔細分析原因,知道小蝌蚪不合群的原因。
2、能為青蛙媽媽寫一則尋人啟示。
3、能用“原來……怪不得……”說寫一句話。
4、明白生活中有許多科學知識,懂得要學會生活中的科學知識,需要做到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并虛心求教。
二、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
1、讀詞語
合群 孤零零 成群結隊 鬧別扭 孤獨 不料 隊伍 單獨 調皮 仍舊 悠閑 略微 難道 疑問 蛤蟆 怪不得
2、你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嗎?
(二)討論,解決上節(jié)課中的另外兩個問題。
1、上節(jié)課我們解決了第一個問題,知道了不合群的小蝌蚪是怎樣的?
但是,課文中的兩位同學和我們都一樣,雖然有了這樣的發(fā)現(xiàn),卻不知道原因。
1、你能從課文中找出我和永明的疑問嗎?這個問句還可以怎么問?
2、如果我們平時碰到不懂的問題,有哪些辦法可以解決呢?(如:查百科全書,上網(wǎng)查詢,問老師)
3、書上的小朋友采用了問老師的辦法。他們是怎么問的呢?怎樣才能讓老師很快地聽明白?那么,我們在問的時候,就要求講清楚,用一句話說明白,不羅嗦。誰會問?(先請學生說,在不能說清的情況下,出示兩個句式。)
句式:老師,我發(fā)現(xiàn)有些小蝌蚪……,這是怎么回事?
老師,我發(fā)現(xiàn)有兩種不同的小蝌蚪,一種……一種……,您知道這是什么原因嗎?
4、小朋友,你們能解釋這個原因嗎?
用書上的話說說原因,自由說、同桌互說、指名說。
5、小朋友們明白了嗎?
書上那個句子說明他們明白了?你能用“原來……怪不得……”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說說你明白了什么嗎?(指導朗讀)
6、討論到這里,小朋友們有沒有找到另一個問題的答案呢?在3月25 日,這么一個晴朗的日子里,我們?nèi)ゴ河巍W髡邽槭裁丛谌沼浿胁粚憣懶∨笥褌兪窃趺赐娴模鴮戇@么幾只小蝌蚪?
(三)綜合提高
我們的問題解決了,可青蛙媽媽還在煩惱呢!你看,這只不合群的小蝌蚪就這樣離開家,在外面玩,青蛙媽媽可著急了。你能幫幫它,為它寫一則尋人啟示嗎?討論:啟示中應該寫些什么?(外形特征,性格脾氣)
板書: 外形特征 性格脾氣
灰色略大 獨游 變成青蛙
黑色稍小 群游 變成癩蛤蟆
善于觀察 虛心求教
《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 1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灰”、“迎”等8個生字,會寫“有”、“在”兩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能通過朗讀感知青蛙的生長變化。
2、過程與方法:
(1)主動識字漢字,探索多種識記方法。
(2)仔細看圖,講述圖意,培養(yǎng)觀察、思維和表達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增強對科學童話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識記生字,了解蝌蚪的成長變化。
課前準備:生字卡片、動物圖片、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猜謎揭題
小朋友們,喜歡猜謎語嗎?老師出一個謎語給你們猜:圓圓腦袋黑黝黝,長長尾巴水中游,長大是莊稼的好朋友。(課件出示蝌蚪圖片)你們知道蝌蚪長大后會變成什么嗎?那么,小蝌蚪是怎樣變成青蛙的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34課《小蝌蚪找媽媽》,老師相信認真聽課的小朋友就可以知道答案了。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
1、出示第一幅圖,請看小蝌蚪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指名看圖)誰來用完整的話介紹這幅圖,注意抓住小蝌蚪的特點來說。
(學生試說:一群小蝌蚪,長著大大的腦袋,黑灰色的身子,甩著長長的尾巴,快活地在池塘里游來游去。)
2、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就是這樣寫的,齊讀。
三、初識圖意
過渡:剛才我們就是用看圖意—讀文的方法學習了第一自然段的。現(xiàn)在我們可以嘗試使用這種方法讀懂課文的大概意思。請看:
1、提出看圖要求:圖上畫了些什么?它們都在干些什么?
逐一出示另三幅圖,引導學生觀察小蝌蚪在身體上有什么變化?再連續(xù)播放四幅圖,讓學生說說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自己也長大了的過程。
2、提問:大家看到最后兩幅圖了嗎?小蝌蚪最后變成了什么?它們找到媽媽了嗎?它們的媽媽是誰?
四、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初讀課文
同學們都能看著圖畫說出小蝌蚪的成長變化,下面我們看看課文又是怎樣描寫這幾幅圖的呢?請同學們認真地朗讀課文。
讀書要求:
(1)借助插圖,讀懂課文意思。
(2)讀準字音,認清字形,讀通句子。
(3)不懂的地方,自己做個記號。
2、檢查、交流自學情況
(1)指名帶讀生字。(同學們讀得很認真,把小蝌蚪也吸引過來了,你們看,這八只小蝌蚪都有自己的名字,誰能大聲叫出他們的名字呢?如果他叫對了蝌蚪的名字,大家一起跟他讀好嗎?)
(2)讀音上有什么要提醒同學們注意的嗎?
(3)(課件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詞。)學生以開火車的形式讀不帶拼音的生字。
師:拼音寶寶躲起來了,你們還會讀嗎?我們開火車讀讀。
(4)同桌交流識字方法,認識生字。
師:怎么記住本課的生字呢?現(xiàn)在請同學們和同桌一起討論交流你的識字方法,比一比哪對同桌學得最認真。
(5)同學們交流識字方法特別積極,你們都記好這些生字了嗎?林老師出個字謎來考考你們,有信心嗎?“十顆豆來又十顆”(鼓)指名說說識字方法。
(6)學生齊讀詞語。
師:詞語寶寶也跳出來了,我們一起把它讀出來吧。
五、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師:同學們的生字詞學得真不錯,現(xiàn)在詞語寶寶都跑回課文中去了,你們有信心讀好嗎?老師相信你們課文能讀得更棒!
1、自由讀課文,再數(shù)一數(shù),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6段)同學們可以離開座位,去找你的好朋友一起讀課文。
2、課文一共有多少個自然段呢?請六位同學開火車接龍讀課文。
3、學生評議。(評出讀得好的和讀得有進步的`同學。)
4、聽錄音朗讀,邊聽邊想:課文寫了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遇見了誰?在找媽媽的過程中,它有什么變化?
6、學生匯報,教師貼板書。
遇見了(鯉魚、烏龜、青蛙)
身體變化(小蝌蚪——長出后腿——長出前腿——尾巴變短——青蛙)
7、課中小練習。
口頭填空說一說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他們游哇游,過了幾天,長出了兩條xx,又過了幾天,長出了兩條xx,沒過多久,xx不見了,變成了一只只能捉害蟲的xx。
六、指導書寫:有、在
1、剛才同學們學習生字和讀書表現(xiàn)得都很不錯,小蝌蚪們都很佩服你們哦,現(xiàn)在又有兩只小蝌蚪想考考你們的寫字表現(xiàn),大家看,這是什么字?(出示“有”、“在”兩個字)你們有信心能寫好它們嗎?
“有”字上面的橫要長,下面的“月”字,撇要變成豎。
“在”字上面的橫要短,下面的豎要超出撇一點點。
2、學生書寫“有、在”。(學生書寫生字前先回顧正確的寫字姿勢要求:頭正肩平,背直足安,胸離桌子一拳,眼離本子一尺,手離筆尖一寸。)
3、評比書寫。
七、小結。
師小結:《小蝌蚪找媽媽》是一篇有趣的科學童話,除了告訴我們小蝌蚪成長變化的知識以外,其實課文的描寫也十分有趣生動,下節(jié)課我們再繼續(xù)細細地讀這篇有趣的課文。
《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 1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了解小蝌蚪和青蛙的形態(tài);懂得小蝌蚪變成青蛙的生長過程。
2.過程與方法目標:體會朗讀方法;提高朗讀技能。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激發(fā)學生樂于助人的好品質;培養(yǎng)學生講文明、禮貌的習慣;增強學生保護有益動物的意識。
教學重點:
懂得小蝌蚪變成青蛙的生長過程。
教學難點:
體會朗讀方法;提高朗讀技能。
教具準備:
課件、圖片、頭飾。
教學課時:
第二課時
教學程序: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趣導入新課
1.音樂響起,出示“求助信”,教師深情朗讀。
2.讀完“求助信”,請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
3.教師小結:多么有愛心的.孩子啊!(貼愛心圖)現(xiàn)在,我們就一起去幫小蝌蚪找媽媽吧!(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探索生長過程
1.認識小蝌蚪,學習第一自然段。
既然大家要幫助小蝌蚪,就讓我們先來認識一下這些朋友吧!
⑴課件展示小蝌蚪。
⑵找出描寫小蝌蚪樣子的自然段,一起讀一讀。
⑶找出描寫小蝌蚪樣子的句子,動手勾一勾,指名說一說。
⑷展示小蝌蚪外形圖①。
2.認識青蛙,學習第四自然段。
上節(jié)課我們初步了解了課文,大家知道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嗎?(青蛙)
⑴用同樣的方法學習第⑷自然段,展示青蛙外行圖⑤。
3.學習第二—六自然段,探索生長過程。
⑴引導觀察小蝌蚪和媽媽長得一點兒也不像。提問:這是怎么回事呢?引導得出:小蝌蚪長大后就會像青蛙媽媽。
⑵提問:小蝌蚪是怎樣一天天長大變成青蛙的?學生帶著問題自由讀課文,用自己喜歡的符號勾畫出描寫小蝌蚪變化的句子。
⑶學生匯報變化過程,教師進行簡單的文字板書。
⑷根據(jù)文字板書,找三名學生完成小蝌蚪生長過程的圖片②③④的排序。在師生共同參與下,完成板書設計。
⑸根據(jù)板書,集體復述生長過程,教師引導學生邊說邊用動作表演,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表演才能,又加深了對小蝌蚪生長過程的印象。
三、觀看動畫,進行朗讀訓練
1.在大家的幫助下,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媽媽,他們可高興啦!可是,他們是怎樣找到媽媽的?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在找媽媽的過程中先遇到了誰?
2.觀看小蝌蚪遇到鯉魚阿姨的動畫片段。引導理解“迎上去”。重點對第二自然段進行朗讀指導。
⑴看動畫理解“迎上去”,并用一只手代表小蝌蚪,另一只手代表鯉魚阿姨,一起做“迎上去”的動作。
⑵指導讀準“迎”字。
⑶教師范讀第二自然段,請學生注意聽,聽完請學生分角色表演讀。
⑷請大家當小評委,評一評他們的朗讀和表演。教師適當進行點撥,通過評比過程,體會朗讀的方法和技巧。
⑸對比以下兩種說法:
a:鯉魚阿姨,我們的媽媽在哪里?
b:鯉魚,我們的媽媽在哪里?
讓學生從中體會到問話應該有禮貌。
⑹男女同學分別扮演小蝌蚪和鯉魚媽媽,集體表演讀。
3.觀看三、五自然段的動畫,理解“追上去”和“游過去”。
4.兩人一組,先自由練習讀,后表演讀。
5.同學們讀得不錯,現(xiàn)在老師獎勵大家觀看全文動畫。播放帶錄音的全文動畫,學生邊看邊跟讀,進一步感悟全文。
四、感情升華,懂得保護青蛙
1.小蝌蚪長大后變成青蛙,他們干什么去?(去捉害蟲)
2.大家可知道……(課件展示相關資料)
3.青蛙是“莊稼的保護神”可是……(課件展示捕殺青蛙的圖片)
4.親愛的小朋友,面對這些人你想對他說些什么呢?
5.教師小結:是啊,青蛙是莊稼的保護神,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應該保護青蛙,不要捕殺青蛙!
結束語,使課堂無限延伸。
同學們,今天這堂課就上到這里,讓我們帶著一顆愛護青蛙的美好心靈,走出課堂,去勸告身邊的朋友,讓大家一起行動起來,用我們的愛心去保護青蛙吧!
《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 15
【教學目標】
1.會認本課15個生字和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及由熟字組成的新詞。會寫本課的10個生字。
2.使學生了解青蛙在生長過程中形體上的幾次變化,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及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學會生字、生詞。
2.觀察圖畫,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
【教具】
生字詞小黑板、教學錄像帶
【教學課時】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fā)談話,引入課題。
同學們,你們認識青蛙嗎?(生:認識!)那大家也都知道我們的朋友如按好壞來分可分為好朋友和壞朋友。蚜蟲是莊稼的壞朋友,那青蛙就是莊稼的好朋友。你們喜歡青蛙嗎?那又有誰知道青蛙小時候是長什么樣兒的?它又是怎樣長大的呢?(幻燈片出示小蝌蚪插圖,然后指出這就是青蛙小時候的樣子,它名字叫——小蝌蚪)那么,小蝌蚪又是怎樣變成青蛙的呢?學了今天這一篇課文大家就知道了。
(板書課題)
二、初識圖意。
1.提出看圖要求:圖上畫了些什么?它們都在干些什么?(幻燈出示第一幅插圖)(生答)
2.逐圖出示另二幅圖,引導學生觀察小蝌蚪在身體上有什么變化?讓學生說說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分別遇到了誰,揭示這也就是——小青蛙成長的過程。
3.提問:小蝌蚪最后變成了什么?它們找到媽媽了嗎?它們的媽媽是誰?(生述)
4.小結: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圖畫,想想小蝌蚪每次去找媽媽時身體都出現(xiàn)了哪些變化?開頭怎樣?過了幾天怎樣?后來又怎么樣?最后變成什么了?(生述)
三、借助拼音,初讀課文。
1.自輕聲朗讀課文。
思考:小蝌蚪找媽媽找了幾次才找到?它都遇到了誰?
2.糾正讀音(群、捕、迎、裳等)
3.回答思考問題,師生初步分角色朗讀課文。(師:敘述部分;小蝌蚪、鯉魚、烏龜及青蛙媽媽由四組學生分別扮演。)
四、講讀第一自然段。
1.講讀第一自然段。
提問:課文中是怎樣寫小蝌蚪的樣子的?找出相關詞句,說一說,并用筆劃出來。
提問:我們池塘里的小蝌蚪有幾只?(生:有一群。)師講解“一群”的意思,然后再指導生給“群”組詞。
指導學生看圖,體會小蝌蚪心情如何?問:從圖上小蝌蚪的什么動作可以看出?自然段中哪一些詞語描寫了小蝌蚪很“快活”呢?(師指導生聯(lián)系小蝌蚪甩尾巴的情景回答。)
2.指導學生看圖,師復述小蝌蚪外表。
3.指導朗讀第一自然段,讀出小蝌蚪有趣、快活的神情。
五、課堂作業(yè):
完成課后作業(yè)第二題(1)小題
《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 16
一、激趣引入
1、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個謎語,想不想猜? 猜謎語
①小黑魚,滑溜溜,圓圓腦袋長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小蝌蚪)
②綠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蟲,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蟲。(青蛙)
2、談話引入
同學們,你們覺得他們是一家人嗎?可是它們的長相卻相差這么大,難怪小蝌蚪連自己的媽媽都不認識。今天我們就一起隨著小蝌蚪去找媽媽吧!(出示課題圖)
3、請你們伸出右手食指跟老師一起書寫課題。(34 小蝌蚪找媽媽)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把書翻到142頁,看著課文中的插圖,認真聽故事。故事講到哪兒,就指到相應的插圖。
2、同學們,小蝌蚪找著媽媽了嗎?你們喜歡小蝌蚪嗎?
三、學習課文
(一)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點
1、出示蝌蚪插圖:看,池塘里有多少蝌蚪?
誰來說說這些小蝌蚪長的什么樣兒?
2、現(xiàn)在我們看課文上是怎么寫的?指名讀第一小節(jié)。(讀完師貼圖)
3、屏示第一自然段,認識“灰”,(看這個字是什么顏色?這個字就讀----,集體拼讀)出示字卡,組詞
4、小蝌蚪快活地游來游去,是說小蝌蚪生活的怎么樣?(很開心,自由自在的),誰能快活地讀一讀(指導讀出“快活”的語氣)
5、小朋友想想,我們還可以說誰在快活地做什么,誰能說一句話?
6、仔細看,池塘里有……(出示填空)齊說。
過渡:小蝌蚪雖然生活的很快活,但是沒有媽媽,總覺得生活中缺少了什么。它們多么希望也能和自己的媽媽生活在一起呀!瞧,它們正商量著一起去找媽媽呢。它們找啊找,終于找到了自己的媽媽,原來就是一只可愛的大青蛙。
(二)了解青蛙的外形特點
1、出示圖,提問:誰來說說青蛙媽媽長的什么樣?
2、課文上是怎樣描寫青蛙的樣子的?讓學生找出段落,指名讀。
3、出示句子,認識“披 、鼓 ” ,讀準多音字“露”,除了這3個字,這句話中還有一個表示動作的詞是“蹲”。
4、再找出寫青蛙身上顏色的2個詞?(點出:碧綠的 雪白的)
5、用上這四個表示動作和兩個表示顏色的詞,把這只大青蛙寫活了,我們來試著讀出青蛙的可愛。男生讀、女生讀,師評價。
(三)了解小蝌蚪長成青蛙的過程
1、師:課文中青蛙媽媽說:孩子,你們已經(jīng)長成青蛙了,快跳上來吧。同學們,你們知道小蝌蚪在長成青蛙的過程中,身體發(fā)生了幾次變化,是怎樣變的呢?
出示要求:請孩子們自由朗讀課文2~6自然段,找出小蝌蚪身體發(fā)生變化的句子,用“~~~~”劃出來。
2、同桌互相交流、補充
3、集體匯報,師貼圖。出示這些句子、圖,齊讀。
4、演一演:如果你就是小蝌蚪,你能講講自己是怎么樣長大的嗎?看屏幕自己先試著說一說,找生說。
(四)學習課文2~5段
過渡: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 ,遇到了誰?(鯉魚和烏龜)
(1)、學習第2段
1、引讀:小蝌蚪游呀游呀,看見鯉魚媽媽在教自己的孩子捉食,(出示圖)這時候,小蝌蚪會想起誰呢?(想起自己的媽媽。)誰能說一句話,把小蝌蚪想媽媽的心情表達出來?
例句:誰是我的媽媽呢?我的媽媽是什么樣兒的呢?我們的媽媽在哪兒呢?
2、于是,它們就------迎上去,問話,出示全圖,認識“迎”組詞、說話
3、它們是怎樣“迎上去”的`?看課件理解,
師:原來,這樣面對面走到一起就是“迎”。誰想上臺和老師一起做一下“迎”的動作。
4、它們 “迎上去”會問…… (出示問話圖)
認識“阿姨”交流識字方法、學過的女字旁的字有哪些?
多么有禮貌的小蝌蚪啊!誰再來有禮貌的讀一讀?
5、鯉魚媽媽是怎樣回答的?(出示對話圖)小蝌蚪從鯉魚媽媽那打聽到自己的媽媽樣子有什么特點?(板書:四條腿、寬嘴巴)
過渡:于是,小蝌蚪告別了鯉魚媽媽和小鯉魚,繼續(xù)尋找自己的媽媽。
(2)學習第3段
1、引讀:它們游哇游,看見了一只……(出示烏龜圖),會想到什么?(鯉魚媽媽說的自己的媽媽的樣子),呀,它們把烏龜當成自己的媽媽了,于是連忙追上去。(出示連忙追上去圖),
2、怎樣做“追上去”的動作?找2人演,再看課件,
師總結:從后面趕上來就可以說“追上去”。
3、從“連忙、追上去”可以看出小蝌蚪的心情怎樣?(急切)于是它們著急地叫……(點出媽媽詞)誰能著急地讀一讀?
4、烏龜看到小蝌蚪叫它媽媽,感到很好笑,它認真地說-----(出示烏龜?shù)脑挘⿲W習“頂”,讓生指出頭頂在哪。我們一起來認真的讀……烏龜笑著說……
5、小蝌蚪從烏龜那打聽到自己的媽媽長得什么樣子?(板書:頭頂上大眼睛、披著綠衣裳)
6、小組內(nèi)合作表演小蝌蚪遇見鯉魚媽媽和烏龜?shù)那榫埃⒁獍阉械膭幼鞫急硌葸M去。請生上臺戴頭飾表演,生評價。
這一次,小蝌蚪可認錯了媽媽。不過他們不灰心,因為他們又從烏龜那知道了媽媽樣子的更多特點,除了“四條腿,寬嘴巴”,還有……(指板書說)
于是,他們充滿了信心,繼續(xù)找媽媽!
(3)學習第4段
1、引讀:小蝌蚪游啊游,游到荷花旁邊,看見荷葉上蹲著一只……(出示青蛙圖 )他們仔細一看,那只大青蛙披著……
2、一定是自己的媽媽,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媽媽,該多高興啊!于是它們就游過去,十分肯定地叫道……
3、這時,小蝌蚪的心情怎樣?再高興地讀一讀。
4、師小結:小蝌蚪歷盡千辛萬苦,終于找到了媽媽,我們要向小蝌蚪學習,只要不斷去發(fā)現(xiàn),不斷去探究,堅持到底,終會有成功的一天。
5、引讀:青蛙媽媽見到了自己的小寶寶也非常高興,笑著說…(出示青蛙的話)
6、小青蛙聽到媽媽的召喚是怎樣做的?出示、做動作讀一讀。齊讀句子(指導讀好“蹬、跳、蹦”,突出青蛙動作的敏捷),
7、小青蛙都在干什么呢?從文中找出來讀一讀。
8、師:它們可真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一起看看有關青蛙的知識(出示青蛙的知識,師讀 )青蛙真是莊稼的保護神呀!
四、看圖回顧,回歸整體
讀了這個小故事,你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我們應該做些什么呢?
五、分角色朗讀全文
六、回家后同學們可以和爸爸媽媽演一演這個故事。
七、板書設計
【《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11-26
《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04-04
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03-02
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11-26
《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02-04
教學設計小蝌蚪找媽媽02-22
《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04-05
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08-19
《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必備】07-05
教學設計小蝌蚪找媽媽通用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