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的味道美文散析
小時候總是盼著快過年,因為過年能吃上媽媽做的蒜苗炒雞蛋糖醋排骨豬肉燉粉條什么的,那時候在東北冬天除了白菜蘿卜土豆幾乎沒有什么新鮮青菜,蒜苗是用花盆栽的,算是稀罕物。
我的父母都是南方人,平時家里的菜都比較清淡,沒有菜的時候,父親用糖精水都可以泡飯吃。對于我們出生在北方的孩子們來說就喜歡醬油拌飯,還一定要纏著母親多放些“大油”。那時候我們家被“下放”到遠離縣城的一個小村,那里到處都是小河小溝一年四季都可以有魚吃,父親自制了五花八門的打漁工具,一有時間就去捕魚改善生活,說是“改善生活”其實是口糧不夠為了填飽肚子——將“穿丁”之類的小魚腌咸后曬干或做成魚醬,就著大蔥苦苣菜婆婆丁螞蟻菜之類來碗高粱米水飯,是那時幾乎每家每戶的“最愛”。如果是大一點的魚只能燉著吃,只是沒有豆油做,那時家里的那點豆油是用生產(chǎn)隊分的豆子換的,很精貴,平時做菜除了醬油和鹽也沒有什么酌料,基本上是“清炒”“清燉”,俗話說“鯰魚尾巴鯉魚頭”,因為在那里才能見到“油”香。吃的魚太多了,導(dǎo)至以后有很長時間我一聞到魚腥味就捂鼻子,落下了“厭魚”的毛病。
上世紀70年代,城里人買豬肉要憑票,豆油每月每人限量,人們的肚子里基本都沒有什么油水。我剛參加工作那幾年,所在工廠的福利比較好,過年的時候要殺豬會餐,最令人期待的是每人一份的紅燒肉,大家都小心翼翼地用飯盒打回去與家人一起解饞,吃上一口那肥肥的紅顫顫的肉塊滿屋頓時香飄四溢,于是就胡思亂想難怪毛主席他老人家都那么鐘愛這口兒,如果每個星期都能吃上一回紅燒肉那就是神仙般的日子了。直到現(xiàn)在我還時常做一回,只是怎么做也沒有那時的味道,怎么也吃不出那種“心馳神往”的感覺。
結(jié)婚后,經(jīng)常去老丈人家蹭飯,他們家的生活條件不是很好,岳母是個農(nóng)村人屬于基本不會做菜,這一點直接影響了我愛人的做菜水平。不過岳母平時很節(jié)省很精細,吃肉時總是把肉皮積攢起來留到過年的時候做皮凍,但是總是攢不太多,就琢磨發(fā)明了將粉條、凍豆腐、芥菜疙瘩剁碎與肉皮混在一起熬成的“皮凍”,做好后倒入小盆里放上一夜凝成凍,然后切成像豆腐似的方快很自豪地分給我們每家,因為比較咸,一般都能保留兩三個星期,那是她做的最好的“菜”。岳母去世后,那道特別的'“皮凍”基本就失傳了。
我離開父母獨立生活比較早,自然要自食其力練就做一些家常菜。這么多年我們家經(jīng)常光顧一些客人,都是朋友和同學(xué),飯菜比較單一,基本都是燉條大魚或笨雞,有時買點螃蟹再搞幾個小菜喝點小酒聊聊天,簡單而實惠。不過,每年過年期間我們幾個從小一起長大的同學(xué),都要在我家聚一聚,這一傳統(tǒng)已經(jīng)保持了30多年,每年的這一桌飯菜我們是要精心準備的,也是充分顯露廚藝的時候——雞鴨魚肉蝦都要有,往往頭一天晚上就開始做前期準備,比如熬皮凍醬豬蹄醬雞爪子,第二天還要忙忙碌碌大半天。不過,想想那些亂糟糟的魚肉蔬菜,在自己指揮的刀勺鍋鏟下漸漸變成盤中美味的過程,絕對是超級享受“忙,并快樂著”。其實,做一大桌子的菜只是表明一下過年的氣氛,每次都要剩下許多,我還“口口聲聲”地和愛人講這就叫“連年有余”。難得的是大家無拘無束地在一起開懷暢飲,情真意切,一年一年翻來覆去津津有味地講起“當年”那些平淡卻又記憶猶新的故事,還真有些“最是一年春好處,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舉世皆醉我獨醒,舉世皆濁我獨清”的味道。
平凡的日子就是最真實的體現(xiàn)“平凡”。如今咱們老百姓的生活可以說是“與時俱進”,想吃什么就有什么,想什么時候吃都行。人們的口味也越來越高,那些大魚大肉根本不新鮮了,吃膩了大館子的海參鮑魚又開始追崇農(nóng)家院的山珍野味。很多年輕人都不在家開火,不是去父母家老丈人家就是去吃飯店,什么大勺蒸鍋電飯鍋,都是漂亮廚房里的裝點擺設(shè)——于是,各種“特色”的飯店琳瑯滿目搶人眼球,生意越來越“火”;于是,令人擔憂的“地溝油”也肆無忌憚地“流”進人們的肚子里;于是,“健康”和“快樂”這一對好朋友也極不情意地碰撞起來。但是,不管怎樣變化,我還是喜歡在家里請客的那種感覺。
民以食為天。能夠做上幾道感動自己并給他人帶來快樂的美味,在自己的家里一次又一次地設(shè)計出那種回歸自然的浪漫,著實地放松一把心情,遠離那些爾虞我詐緩解工作壓力,真的是一種心境如水的美好。不是嗎?生活就是一桌菜,酸甜苦辣的日子才實實在在有滋有味。
【日子的味道美文散析】相關(guān)文章:
散不去的那些味道的經(jīng)典美文04-18
散不去的那些味道美文摘抄07-02
聚與散美文06-12
閑來散語美文06-27
財富的聚與散美文06-29
妹妹散優(yōu)美文07-04
花開半夏的時光散美文06-02
在散淡歲月永生美文04-23
散淡也是福的美文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