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科學教案模板匯總8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科學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1.過程與方法
(1)能對“瓶子里的氣球為什么吹不大”做出合理假設,并能用實驗來進行驗證;
(2)能初步依照“問題—假設—驗證—結論”的科學認知程序,做好簡單的記錄;
(3)能解釋“氣墊”復原的原因,并能根據假設設計驗證性實驗。
2.知識與技能
(1)知道空氣要占據空間,空氣有質量,空氣能被壓縮,壓縮空氣有彈性;
(2)了解壓縮空氣在生產生活中的運用,能說出空qi槍的原理;
(3)會制作空qi槍。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培養(yǎng)學生重證據和按照科學認知程序進行科學探究的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習慣;
(2)會觀察生活中相關的例子,知道所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
二、教學準備:
1.空氣占據空間:
演示——瓶子、氣球(2~3套)。
分組——粉筆頭、磚塊、氣球、塑料袋、玻璃杯、紙團、塑料瓶、水、水槽。
2.空氣有質量:
細木棍、細繩、大氣球兩個、大頭針、膠泥、膠帶等。
3.壓縮空氣:
演示——充足氣的大塑料袋。
分組——塑料注射器、橡皮擦。
4.制作空qi槍:
廢圓珠筆芯和小于筆芯內徑的木棍;塑料注射器、濕紙團、橘子皮等。
5.自制壓縮空氣水“火箭”、qi槍等。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導入:
1. 猜謎: 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見來摸不著,無孔不入變化多,動物植物都需要。
2. 學生回答。
3. 談話: 不錯,謎底是空氣。那么請同學們想一想,關于空氣我們已經知道了什么?你還想知道些什么?
4. 學生交流。
5. 談話: 今天我們就來解決這些問題。先讓我們來研究一下空氣是怎樣的一種物質。
(二) 探究空氣是否占據空間
1.提問: 這是一只氣球,你們能把它吹大嗎?(出示氣球在瓶里的實驗裝置)如果我們來吹這個氣球,能把它吹大嗎?
2.學生假設。
3.推選幾位同學來試一試。
4.討論: 氣球為什么吹不大?
5.小結:由“瓶子里的空間被空氣占據著”引出“有空間就有空氣占據嗎?”這一問題,并對這個問題作出假設。
(三)學生利用實驗來探明空氣是不是占據空間
1. 談話: 我們得出的假設是否正確呢?我們通過實驗來檢驗,把一團紙塞進玻璃杯的底部,然后將杯子倒立放入水中,杯子不能傾斜,會發(fā)生什么現象呢?如果把杯子傾斜著放,又會產生什么現象呢?
2. 同組的同學展開討論。
3. 提出實驗前的思考:根據剛才的問題,你認為應該準備哪些材料來做這一實驗呢?實驗可以分成幾步去做?
4. 同組的同學根據老師提出的問題展開討論,開始設計實驗。
5. 學生做把一團紙塞進玻璃杯底部的實驗。
6.各組匯報實驗結果。
7.提問: 為什么在第一次實驗中紙團沒濕?而在第二次實驗中紙團卻濕了呢?
8.學生討論,匯報討論結果。學生通過分析紙團濕與不濕的原因,進一步認識空氣要占據空間的性質。
9.教師幫助學生歸納概括,最后得出結論。
10. 師生共同總結:通過以上研究,我們知道了空氣的又一個性質——空氣占據空間。(板書課題:空氣占據空間。)
第二課時
(一) 探究空氣是否有質量
1.教師出示兩個雪碧瓶(一個裝水,一個空的),提問:這兩個瓶子里面有什么?哪個重?
2.提問: 這個瓶子里有空氣,空氣有重量嗎?
3.學生討論。
4.教師介紹器材,談話:你們可以用這些材料設計實驗來證明空氣有沒有重量。
5.學生討論。
6.學生匯報設計的實驗方法。
7.教師提醒學生注意,實驗時要盡可能地做到以下幾點:
① 兩只氣球要吹得一樣大;
② 一只氣球表面貼一小塊膠帶;
③ 把兩只氣球分別系在長棍的兩端;
④ 在長棍中間系上繩子,調節(jié)其位置,并用適量的膠泥配重,使長棍保持平衡;
⑤ 用大頭針從貼膠帶處刺破氣球,觀察發(fā)生的現象。
8.學生分小組活動,并畫下實驗裝置圖和實驗情況。
9.學生匯報實驗情況。
10. 師生小結。
(二)探究空氣可以被壓縮
1. 教師出示一個充足了氣的塑料口袋,提問:用手壓“氣墊”有什么感覺?松開手后會發(fā)生什么現象?這是怎么回事?注意用力不要太大,以防袋子破裂。
2. 學生分組實驗。
3. 學生匯報實驗情況。解釋活動中的感覺與看到的現象。
4. 教師指導學生想辦法證明自己提出的假設。
5. 學生分組實驗。
6. 學生討論匯報。
7. 學生回答。
8. 教師小結: 生產和生活中用到空氣的這種性質的地方很多,只要我們勤動手、多動腦就一定能發(fā)現空氣的這種性質能在更多的地方發(fā)揮它的作用。
(三)探究壓縮空氣有彈性和彈力
1. 演示教師自制的空qi槍,激趣:你想制作一個你自己的空qi槍嗎?
2. 指導學生制作空qi槍。
3. 學生自選材料制作,玩空qi槍。(強調:不要對著人)
4. 游戲: 比一比,誰射得遠。
5. 討論: 為什么有的空qi槍射得遠?
(四) 總結
談話: 通過這兩節(jié)課的學習,你知道了空氣具有哪些性質?是怎么知道的?還有哪些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
科學教案 篇2
設計思路:
小班階段幼兒知識經驗不夠豐富,但對周圍世界充滿濃厚興趣,探索世界不妨從幼兒最貼切的自身開展。小腳是每個孩子都有的,對于我們小班的孩子,每天午休起床都會玩玩小腳丫,幼兒對身體的初步探索有著強烈的興趣,這是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根據小班幼兒“認識很大程度依賴于行動”的特點,在活動形式的安排中,著重幼兒的直接體驗,通過說、看、摸、動等形式,讓幼兒充分感知、比較,認識腳的特點,激發(fā)幼兒對生活、對自己成長的熱愛及渴望。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使幼兒產生初步的探索興趣,激發(fā)幼兒對成長的渴望以及對生活的熱愛。
2、通過活動讓幼兒感知自己小腳的作用和特點,知道腳會隨著人體而慢慢長大。
3、通過活動讓幼兒懂得愛護自己的小腳,培養(yǎng)幼兒的自理能力。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知識經驗準備:幼兒已經初步談論過小腳,了解腳的基本結構(腳背、腳跟、腳底、腳趾頭);
幼兒完成過小腳印的美術作業(yè)
物質材料準備:幼兒的小腳印地墊、室外的腳印畫、幼兒小時候的小腳印。
活動過程:
一、利用歌表演《我有一雙小小手》和游戲活動引出提問:小手對我們這么重要,那小腳對我們是不是也一樣重要呢?
二、小腳是我們最需要的好朋友,我們的很多活動都離不開腳。
1、說一說:我的小腳會做什么?
2、做一做:我的小腳會做什么?
三、認識小腳,和小腳丫做朋友。
1、伸出小腳看一看,和小腳做朋友。
2、幫小腳活動一下(擦擦腳背,搓搓腳跟,揉揉腳趾頭)。
四、談一談:為什么有些人的腳大,有些人的腳小。
1、觀察比較,誰的腳大,誰的腳小。
2、感知小腳和我們的身體一樣,會慢慢長大。
五、玩一玩:關于小腳的游戲。
1、小腳變變變。
2、踩腳印。
3、小腳在哪里。(找腳印)
六、幫小腳找朋友,保護小腳。
活動廷伸:
1、活動區(qū)中繼續(xù)開展踩腳印的活動。
2、開展游戲活動:大腳和小腳。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在探索活動中發(fā)現磁鐵的秘密,感知磁鐵的特性。
2.愿意參與探索活動,想辦法解決問題,體驗成功的快樂。
3.初步感知磁鐵的磁性與生活的關系。.
4.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并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5.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1實驗器材:磁鐵、帶回形針的紙小魚、,水彩筆、螺絲帽、棉簽、螺絲釘、扣子、別針、發(fā)夾、橡皮筋、紙片、回形針、小棒、塑料玩具、硬幣、氣球一人一份。
2、觀察記錄表一人一份。
活動過程:
一、釣魚游戲。
二、大膽的猜想。
1、認識實驗材料。
2、想想哪些會被磁鐵吸住,哪些不會被吸住?
3、學會把自己心里想的記錄在記錄表的第一排中
三、大膽嘗試磁鐵吸吸吸。
1、動手實驗,并記錄實驗結果。
2、與小伙伴交流結果。
四、大膽交流,分享自己的發(fā)現。
五、拓展經驗,了解磁鐵在生活中的作用。
反思:
這節(jié)課通過幼兒了解動物過冬的方式,其實動物也很聰明,為了能生活下去,不讓自己餓死、凍死,都有度過寒冬的方式,還豐富了詞匯。讓幼兒更懂得怎樣去愛護動物。在以后的教學中,要多讓幼兒觀察一些事物,多了解一些科學知識。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認知目標:通過觀察和比較,了解指紋的基本特征及用途;
能力目標:嘗試用“印”的方式記錄指紋,通過觀察比較各種指紋,并能說出不同;
情感目標:有動手動腦的積極性,體驗發(fā)現的快樂,養(yǎng)成仔細觀察的良好習慣。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指紋畫、指紋類型PPT、白紙及印泥若干、放大鏡(人手一個)、抹布。
知識經驗準備:幼兒已經使用過染料涂色或發(fā)現過指紋。
活動過程
一、導入:欣賞指紋畫,激發(fā)幼兒對指紋的探索興趣。
小朋友們,你們都畫過畫嗎?那平時你們是用什么來畫畫的呢?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很特別的畫,我們一看。(教師出示指紋畫ppt)你們有沒有發(fā)現這些畫和我們平時畫的畫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二、引導幼兒觀察指紋、了解指紋的基本特征。
1.引導幼兒對指紋開展猜想。
猜一猜,你的指紋和別的小朋友的指紋是不是一樣的'?你自己的每一根手指指紋是不是一樣的?
2.通過動手操作,引導幼兒仔細觀察,了解指紋的三種不同的類型。
(1)教師講解示范如何清楚地印出指紋。
(2)分發(fā)材料,幼兒動手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3)引導幼兒觀察指紋并進行交流,認識指紋的三種類型。
每個人的指紋形狀都是不一樣的,科學家把指紋分成了三大類。第一種叫箕形紋,中心向左或向右偏,像簸箕一樣;第二種叫弓形紋,中心像一把彎彎的弓;第三種叫斗形紋,中心像水中小小的漩渦。是不是很神奇呢?
3.引導幼兒觀察自己的指紋,并看看每種指紋類型各有幾個。
我們認識了三種不同的指紋類型,那現在請小朋友再仔細觀察一下自己的手指紋,看看你的每個手指紋是哪種類型。(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分別表示。)數一數你有幾個箕形紋,幾個弓形紋,幾個斗形紋。
三、了解指紋的作用。
小朋友們想一想,這些指紋有什么用處呢?
指紋能夠幫助警察破案,因為每個人的指紋都是不同的,它是具有特征的記號。
指紋是由凹凸的皮膚所形成的紋路,所以增加手指的摩擦力,這樣拿東西就不容易滑掉。
指紋還是汗腺的出口,因此可以調節(jié)溫度。
每個人的指紋都不一樣,且一般來說終身不變,指紋會隨年齡增長變大,但形狀不變。
四、制作指紋畫
指紋的作用真大,不僅可以幫助警察叔叔破案,而且我們還可以用指紋畫出許多美麗的圖畫,你們想不想也來試一試,用你們靈巧的小手,畫出美麗的圖畫來張貼在我們“指紋畫展”的畫廊里。
科學教案 篇5
一、教學目標
1.過程與方法:能提出進行探究活動的大致思路;通過對潛望鏡內部構造的研究,使學生能利用語言、文字、繪圖等方式表述研究過程和結果;通過課前搜集和整理有關潛望鏡的資料里學生學利用書記及其它信息源獲取信息。
2.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制作潛望鏡的活動,使學生學會欣賞、評價他人的作品,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愿意合作交流;積極查閱資料,關心新科技、新發(fā)明。
3.知識與技能:認識平面鏡反光性質的應用;會制作簡易潛望鏡。
二、教學重點
對潛望鏡內部構造的研究。
三、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的制作能力。
四、教學準備
制作潛望鏡的材料。
五、教學過程
一)課前預習
我們生活之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潛望鏡?你猜想它是什么原理造成的?
二)實驗(觀察)探究
1.玩一玩我們的潛望鏡,認真觀察他是什么原理?
2.我想它的原理可以用下圖表示出來(課本上畫下來)
課題8:潛望鏡的秘密課題8:潛望鏡的秘密課題8:潛望鏡的秘密
三)實驗活動展示質疑(一個組一名發(fā)言人進行展示,同伴進行補充。其他組可以提問質疑)
將自己畫的示意圖展示給全班的同學,向全班講解潛望鏡的工作原理。
四)制作活動用紙盒制作一個潛望鏡
1.介紹制作工具:訂書機,膠帶,鏡片(2),紙盒
2.介紹制作方法:
還有什么制作方法呢?同學們講你的搜集的資料給大家介紹一下。
3.學生開始分別進行制作。
4.玩一玩,我們的潛望鏡。
五)檢測(5分鐘)
1.制作一架潛望鏡最少需要()塊鏡片。
A.3 B.2 C.4
2.某同學想看到自己腦后的頭發(fā),他需要()面鏡子。
A.1 B.3 C.2
3.說一說潛望鏡里的鏡片是()。
A.平面鏡B.凹面鏡D.凸面鏡
4.潛望鏡是利用的什么原理制成的。
5.試著畫出潛望鏡的剖面圖,注意畫出光的傳播路線。
六)拓展:
設計一個可以看到四面八方的潛望鏡
板書設計
6.潛望鏡的秘密
平面鏡的反射原理。
科學教案 篇6
教材簡析:
測量是一個比較傳統(tǒng)的科學內容,以往的測量活動大多是教師為幼兒提供一定數量的測量工具如:筷子、繩子、粉筆、吸管等,讓幼兒進行測量的,他們的思維就大多被局限在教師所提供的工具內,創(chuàng)造性得不到充分的發(fā)揮。然而,現實生活中,可供幼兒進行測量的工具有很多很多,有的甚至我們成人都想不到,但是幼兒卻能夠去發(fā)現。
設計理念:
本活動從幼兒的實際生活出發(fā),將幼兒身邊的事物"桌子"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引起幼兒的興趣,讓他們自己動手、動腦,自主的探索、發(fā)現、操作,進而創(chuàng)造,從而獲得測量的正確方法與經驗,從中體驗經過他們自己探索發(fā)現而獲得的成功,讓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活動目標:
1.幼兒能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各種工具進行自然測量,初步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并記錄測量結果。
2.幼兒能積極動腦,解決測量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3.學會與他人合作進行測量,體驗合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蠟筆、紙人手一份2.桌子八張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起幼兒探索的興趣。
師:小朋友,你們看,我們教室里有好多桌子,我們天天都要用到它,可是你們知道這些桌子有多長嗎?
那就讓我們自己動腦去量一量吧!
科學教案 篇7
活動設計背景
近段時間本班有部分幼兒會帶一些小磁鐵到幼兒園來,我發(fā)現很多孩子對這個特別感興趣,而且還能玩出很多花樣。并且在以前的學習中也基本了解了磁鐵能吸鐵的特性。看到孩子們對磁鐵這么感興趣,我想利用這樣的機會讓孩子們更多地了解磁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
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了解磁鐵能吸鐵的特性及感受磁鐵的兩極性。
2、情感目標:了解磁在生活中的應用,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現象的興趣。
3、技能目標:善于用各種方法來玩耍磁鐵,并在玩耍小車的過程中發(fā)現磁的兩極性。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認知磁鐵的特性并通過玩耍小車的過程感受磁的兩極性。
教學難點:部分幼兒缺乏動手操作的能力,不能很好地發(fā)現磁鐵的特性并感受磁的兩極性。
活動準備
1、每位幼兒一個紙杯,里面裝有回形針,小鐵片,小塑料片,小紙片。
2、每組幼兒一套磁力小車,每組4名幼兒,各有兩個。磁力小車的樣式是兩頭裝有磁鐵。
3、每位幼兒一塊磁鐵。
4、磁鐵應用的PPT
活動過程
1、 開始環(huán)節(jié):老師通過隔著一張白紙讓小鐵片跳舞的魔術引發(fā)幼兒的興趣,并引出主題磁鐵。
2、 基本環(huán)節(jié):給幼兒分發(fā)紙杯和磁鐵,鼓勵幼兒玩耍,并在此過程中讓幼兒溫習已經了解的磁鐵的特性。在幼兒玩耍結束后,通過提問引導,讓幼兒自己說出磁鐵能吸鐵的特性。
在幼兒興致正濃的時候,老師用擬人的手法告訴幼兒磁鐵先生為了表揚大家發(fā)現了它吸鐵的本領還想和小朋友再玩一個游戲,然后老師利用“魔法變變變”的方式把剛才的磁鐵變成已準備好的磁力小車,告訴幼兒磁鐵先生就藏在小車上。在發(fā)給幼兒玩耍之前給幼兒一個小任務,找到磁鐵先生藏到了哪里。
先讓幼兒各自玩耍,并引導幼兒在玩耍的過程中仔細觀察發(fā)現小車的兩頭可以吸在一起,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發(fā)現磁鐵在小車的兩頭。
接下來讓幼兒以小組的形式完成一項比賽,幼兒4人一組,共有8個磁力小車,比比看哪一組的小車能最快地連在一起。通過這個游戲讓幼兒發(fā)現磁鐵之間可以相互吸引。第二次比比看哪一組的小車能一個推著一個跑得最遠。通過這個游戲讓幼兒發(fā)現磁鐵之間還能相互排斥。
游戲結束后,老師帶領幼兒一起總結剛才發(fā)現的磁鐵的小秘密,幼兒可用自己的話來描述磁鐵的兩極性。
3、 結束環(huán)節(jié):幼兒自由玩耍小車,并可以和其他的幼兒自由組合玩耍,進一步感受玩耍小車的樂趣。并在玩耍結束后請幼兒為大家展示自己連接的各種各樣形式的小車。
4、 延伸環(huán)節(jié):為幼兒播放講解磁鐵應用的PPT,如在我們的生活中:冰箱的門上,黑板上各種各樣的粘鉤,磁懸浮列車,指南針等都是利用了磁鐵。
教學反思
1.在備課過程中缺少一些教學理論。
2.對活動過程的反思:(以下方面無論是與否,都應該分析是與否的原因,從而總結經驗或提出改進措施)
⑴對幼兒發(fā)展的反思:本次活動基本上還是尊重了幼兒發(fā)展學習的規(guī)律,以游戲的形式讓幼兒自由探索。并且幼兒在游戲中充分發(fā)揮了自主性,有充分的自由空間。在游戲過程中既有自我探索的部分,也有與小組協(xié)作的過程,進一步鍛煉了幼兒的協(xié)作能力以及積極參與的態(tài)度。
⑵對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反思:基本了解幼兒的已具有的關系磁鐵的經驗水平以及幼兒的年齡特點。在活動過程中教師的參與較少,主要以組織和引導幼兒為主,讓幼兒能有最大限度的發(fā)展。
⑶對師幼互動的反思:在活動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個體差異的存在,調整活動時間,以及對不同的幼兒引導的方式
3.對活動效果的評析:本次活動主要以游戲的形式,讓幼兒在玩耍中發(fā)現規(guī)律,教符合幼兒的心理特征。但個別幼兒還不能完全地自主觀察與參與,這就需要教師根據不同的情況合理的引導,使幼兒都能達到各自的發(fā)展水平。
4. 這節(jié)課在游戲活動設計上還可以更新穎,比如用一根細棍穿過兩個環(huán)形磁鐵,并讓這個兩個磁鐵想排斥,上面的磁鐵就懸浮在空中,這可以讓幼兒更直觀地感受磁鐵相互排斥,并簡單、初步感受這一特性在磁懸浮列車中的應用。
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通過游戲,感知瓶子的多樣性。
2、學習瓶身與瓶蓋進行匹配,并在老師的鼓勵下,對匹配結果進行檢查。
3、練習蓋擰等技能,鍛煉手部小肌肉的協(xié)調能力。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各種瓶子
活動過程:
一、活動開始。
(出示一個瓶子,引起興趣。)
老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個寶貝,瞧瞧是什么呢?它長的什么樣子?
(幼兒回答)
老師小結:老師著重介紹瓶身和瓶蓋,及讓幼兒說出瓶子的特征。
二、基本部分。
老師:這里有許多瓶子,可是它們的瓶身和瓶蓋都分開了,請小朋友們幫我找找哪個瓶身配哪個瓶蓋。找到以后拿在手上,一手拿瓶蓋一手拿瓶身。
老師小結:把瓶子和瓶蓋分開,按量裝好在小籃筐上,然后發(fā)放給小朋友,讓幼兒操作,每張桌子一筐。幼兒自由將瓶身與瓶蓋進行匹配,老師巡回指導)
老師:小朋友們剛剛給所有瓶身都配上了瓶蓋,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配的對不對。這個瓶身和瓶蓋是一家的嗎?為什么?
老師:你是怎樣把瓶蓋蓋在瓶子上的呢?
(引導幼兒邊表述邊空手模仿擰、蓋的動作)
老師:為什么我們發(fā)現有的瓶身和瓶蓋不是一家的呢?
老師小結:老師逐一出示幼兒剛匹配好的瓶子,一起觀察匹配是否正確。
老師:小朋友們剛剛都說的很好,觀察的很仔細。現在老師請你們把手中的瓶蓋緊緊的擰或蓋在瓶子上,然后看看這個瓶蓋和瓶身是不是一家的。如果不是,你們可以和旁邊的小朋友互換一個瓶蓋試試,直到找到為止。
老師小結:讓幼兒再次操作,探索。
老師:你們都把瓶蓋蓋在瓶子上了嗎?讓老師瞧一瞧!小朋友們匹配的真好!現在每個瓶子都找到了屬于自己的蓋子。那你們知道瓶蓋有什么作用嗎?
老師小結:再次檢驗幼兒的操作成果,并適當表揚。讓幼兒根據生活經驗,說出瓶蓋的作用。
三、活動拓展。
老師:現在我們來一起玩一個游戲,首先請你們仔細看看你手中的瓶子和旁邊小朋友的瓶子有什么不一樣的。
老師小結:幼兒探討,并說出瓶子的不同點。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04-06
科學教案 講科學用科學教案09-26
科學教案:蝸牛09-11
春天科學教案03-09
走進科學教案12-08
科學教案范文04-06
有關科學教案06-12
科學教案《賽車》04-07
身邊的科學教案07-13
關于科學教案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