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匯編【4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4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嘗試按磁鐵的特性(能吸住的物品和不能吸住得物品)分類。
2、通過動手操作把不能被磁鐵吸起的東西能被磁鐵吸起來。
3、激發(fā)幼兒的探究欲,發(fā)展幼兒探索的能力。
活動準備:
人手一塊磁鐵,一份記錄紙,水彩筆人手一支,能被磁鐵吸的東西和不能被磁鐵吸的東西若干。
活動過程:
一、激發(fā)幼兒的探索興趣,引發(fā)活動課題。
1、小朋友們我們一起來玩找朋友的游戲吧!“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個好朋友,敬個禮呀,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
師:小朋友們都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了嗎?
2、老師這里還有一位新朋友呢,我們把它請出來吧,(老師出示磁鐵)你們看它是誰呀?它也想來找好朋友呢!你們猜猜看誰會是磁鐵的好朋友呢?幼兒自由猜測。
3、小朋友們猜了這么多材料寶寶(教師出示準備的.材料)老師這里也有一些材料寶寶,(老師介紹材料的名稱)我們來猜一猜誰會是磁鐵的好朋友呢?幼兒自由的猜測(幼兒猜了之后要自己說猜的是什么東西)。
那讓我們來看看我們猜的對不對呢,現(xiàn)在我們3個人一組動手實驗一下,把是磁鐵好朋友的材料放到中間的紅色小框里,不是磁鐵好朋友的還是放到原來的盆里。
要求:記住自己放的是幾號籃子。
下面的請小朋友們自己動手找一找。全都找好后派一個代表把籃子交給老師。
我們先請小朋友來說說看你找到的磁鐵的好朋友有哪些呢(請一組的小朋友全部講完)。難道留在盆里的材料都不是磁鐵的好朋友了嗎?我們來試一下。(師拿磁鐵到每組的盆里試一試)
二、引導幼兒幫助把不能被磁鐵吸起的東西變成能吸起的東西。
1、我們幫磁鐵找到了好朋友,聽!是誰在說話呢,喔,我聽清楚了,原來是桌上盆里面的寶寶們在說“我們也想和磁鐵做好朋友,請你們幫我們想個辦法和磁鐵做好朋友吧!”誰來說說你有什么辦法可以幫助他們,幼兒想辦法講述。我們知道這個小籃子里的材料都是磁鐵的好朋友,請它們來幫幫忙吧。教師選擇其中的一樣展示操作。(如:我們看這張紙不是磁鐵的好朋友,那我可以利用小籃子里面的材料來幫助它,師示范,然后記錄在記錄紙上。)
2、老師這里有一張記錄紙,請小朋友們看看,這些是需要幫忙的,你用什么材料幫助它的就來這里材料的下面打“√”。下面每組派一個代表來拿你們的小籃子,還是回到你們原來的桌上試一試,然后再記錄下來,試完一樣再試一樣。幼兒三人一組動手操作,老師巡視。
3、操作交流:幼兒展示動手操作的記錄表。你們都幫這些材料寶寶想出辦法來了嗎?誰來說說你是用什么來幫助它的。例:用**幫**,有沒有其他辦法,看看別的小朋友的記錄紙誰用的辦法多(如有爭議可在集體面前示范)
三、教師總結(jié)。
今天我們幫磁鐵找到了很多好朋友,我們還幫助這些本來不是磁鐵好朋友的東西變成了磁鐵的好朋友,你還能在我們教室?guī)椭盆F找到更多的好朋友嗎?讓我們出發(fā)去找找看吧!
科學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暖和的春天來了,池塘里的冰融化了,青蛙媽媽在泥洞里睡了一個冬天,也醒來了,在這溫暖的季節(jié)里,青蛙媽媽鉆到水里開始繁育她們的后代,全身黑油油長著長尾巴的小蝌蚪就是小青蛙的后代,但小蝌蚪到底是怎么變成小青蛙的呢,孩子們都感到好奇,為此我設計了本活動內(nèi)容,讓我們帶著這一神奇的變化去探討小蝌蚪變青蛙的奧妙吧。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活動初步了解青蛙的生長過程。
2、知道青蛙是人類的好朋友,激發(fā)幼兒保護青蛙的情感。
教學重點:
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
教學難點:
小蝌蚪變青蛙的操作步驟
活動準備:
1、小蝌蚪成長過程操作卡(人手一份)
2、多媒體課件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激發(fā)幼兒興趣。
(1)師:你們聽到了什么聲音?
(2)模仿青蛙的叫聲。
(3)師:你們見過青蛙嗎?出處誰知道青蛙是什么樣子的?
2、出示青蛙和蝌蚪的圖片,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并說出主要特征。
(1)出示青蛙圖片,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并說出青蛙的特(頭頂上有兩只大眼睛,披著綠衣裳,露著白肚皮,四條腿。)
(2)師:你們知道青蛙小時候是什么樣子的嗎?
出示蝌蚪圖片,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并說出蝌蚪的特征。(黑黑的身體,大大的腦袋,細長的尾巴。)
3、觀看課件《小蝌蚪變青蛙》,教師引導幼兒了解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并分發(fā)小蝌蚪變青蛙的步驟卡片進行操作。
(1)引導幼兒討論小蝌蚪是怎樣變青蛙,在了解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后教師把操作卡分發(fā)給每位幼兒。
(2)幼兒分步驟操作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教師巡回指導。
(3)展示幼兒作品。
4、與幼兒一起欣賞小蝌蚪變青蛙的視頻,加深幼兒對小蝌蚪變青蛙成長過程的認識。
5、教育幼兒要愛護青蛙。
(1)師:青蛙有什么本領(lǐng)?(青蛙最大的.本領(lǐng)就是捉害蟲。)
(2)師:那你們知道一只青蛙一年可以捉多少害蟲嗎?
(青蛙是捉蟲能手,一只青蛙一年可以消滅一萬只害蟲,保護了莊稼。)
6。師:青蛙的本領(lǐng)這么大,我們應該怎樣保護它呢?
小結(jié):小朋友們,青蛙是我們?nèi)祟惖暮门笥眩瑤臀覀儽Wo莊稼,所以我們要保護青蛙,不能傷害小青蛙,不要去捕捉和吃青蛙,若看到有人捕捉青蛙和小蝌蚪要去阻止他們,好嗎?
教學反思:
一、成功之處:幼兒的情緒高漲,在老師的引導下能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短短活動運用了一系列活動方式,使得幼兒無暇分神,樂此不疲。通過多媒體教學,不僅讓幼兒對蝌蚪變青蛙的過程有直觀的影響,而且讓幼兒在活動的過程中潛移默化的掌握到教學的重難點,并且進行了反復練習。在活動過程前,我還擔心會出現(xiàn)混亂的現(xiàn)象,但在活動過程中因為是第一次用多媒體教學,并且掌握住了幼兒年齡的特點,在整個活動中幼兒表現(xiàn)的都很積極。
二、不足之處通過這節(jié)活動,我深深的感受到自己的教學實踐能力還需要提高,在活動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例如:幼兒的操作時間較短暫,雖然有動手操作可是操作過程中幼兒的協(xié)作能力沒有得到很好的培養(yǎng)。如果讓我在重新上這節(jié)課我想在活動中幼兒操作的環(huán)節(jié)可以讓幼兒一整組進行分步驟的操作,加強幼兒協(xié)作能力的培養(yǎng);在活動完成后可和幼兒進行小青蛙保護莊稼的故事創(chuàng)編,并讓幼兒分角色表演,加深幼兒保護青蛙的意識。
科學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認識蘋果》是小班上學期的一個科學活動,這個活動從生活中最常見的水果之一蘋果著手,為幼兒進行一個豐富多彩的認識蘋果的過程。蘋果是一個非常常見的水果,但由于它的常見,家長往往會忽略讓幼兒認識蘋果,讓幼兒對蘋果有一個深入的了解。怎樣讓幼兒在小小的蘋果中探究發(fā)現(xiàn)科學的秘密?怎樣有效的引導幼兒在觀察蘋果的過程中,激發(fā)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因此我設計了《認識蘋果》這個科學活動,來引導幼兒真正的認識蘋果。
活動目標:
1.觀察了解蘋果的特征。
2.學習運用多種感官感知、認識蘋果。
3.喜歡吃蘋果,知道多吃蘋果身體好。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活動重點:學習運用多種感官感知、認識蘋果,了解蘋果的特征。
活動準備:
1.請幼兒每人帶一個蘋果(紅富士、蛇果、青蘋果、黃蕉)
2.小叉、盤子等若干。
活動過程:
一、觀察蘋果的外形特征。
1.師:小朋友今天都帶來了什么呀?(蘋果)
2.師:蘋果真多呀!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蘋果是什么樣子的?小朋友可以用小眼睛看一看,用小手摸一摸,還可以用鼻子聞一聞?把你的發(fā)現(xiàn)跟旁邊的小朋友講一講,看看誰發(fā)現(xiàn)的最多。
3.師:誰來說說蘋果是什么樣子的?
幼1:我的蘋果是圓圓的。
教師追問:這個圓圓的蘋果象什么呀?(皮球、輪子)那我們一起來玩一玩看看蘋果會怎樣?(蘋果會滾動)
幼2:我的是紅顏色的。
教師追問:誰的蘋果也是紅色的舉起來給我們看看。還有跟他們不一樣顏色的蘋果嗎?(引出綠色、黃色)
幼3:上面還有柄。
柄長在哪里呢?(凹進去的地方)
4.教師帶領(lǐng)幼兒一起小結(jié):蘋果看上去是圓圓的,凹進去的地方有個柄,摸上去光光的、滑滑的,有的是紅色的,有的是綠色的還有的是黃色的,聞起來香香的。
5.師:它們都有好聽的名字呢?(教師介紹蘋果的名稱:青蘋果、蛇果、紅富士、黃蕉等)
二、觀察了解蘋果的內(nèi)部特征。
1.師:我們看到蘋果的.外面是什么?(果皮)那你們知道蘋果的里面是什么嗎?(幼兒猜測)
2.師:現(xiàn)在我來把它削開,看看蘋果的里面到底是什么呢?它是什么顏色的?
3.師:果肉里面又會藏著什么呢?(皮、籽)怎么才能看到里面是什么呢?(幼兒猜測)現(xiàn)在老師就把它切開看看里面到底有什么?(引導幼兒觀察果核)果核能不能吃呀?
三、品嘗蘋果。
1.師:你們喜歡吃蘋果嗎?蘋果是什么味道的?
2.師:今天老師也帶來了蘋果請小朋友嘗一嘗,說說蘋果吃到嘴巴里是什么感覺?(甜甜的,脆脆的……)
3.小結(jié):蘋果營養(yǎng)豐富,所以我們小朋友要多吃蘋果,這樣身體才會棒棒的。
活動反思:
由于小班的年齡特點,他們并不是很能理解老師提出的問題及發(fā)出的指令,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一個小朋友說什么,其余的小朋友就會說一樣的這種情況。我們先從了解蘋果的外形特征開始了這次的活動。我首先讓孩子們自己運用多種感官去觀察感知蘋果,用眼睛看一看蘋果像什么?是什么形狀的?是什么顏色的?用鼻子聞一聞有什么味道?用手摸一摸蘋果有什么感覺?引導幼兒邊觀察蘋果邊說一說,并講述自己得發(fā)現(xiàn),孩子們觀察得非常仔細。
在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我提問“發(fā)現(xiàn)了什么不一樣的嗎?”大多數(shù)小朋友會重復同樣的回答。所以,如何有效的引導幼兒進行思考并回答問題,這一點還值得我去深入的探究。活動過程中,我應該多引導幼兒進行回答,而不是幫幼兒將答案說出來,這樣既沒辦法突破活動的重難點,也沒辦法提高幼兒的思考、表達能力。孩子們在本次活動中不但了解了有關(guān)蘋果的內(nèi)部特征和外部特征,同時也掌握了運用不同感官去感知事物的方法,學會用探索的方法去發(fā)現(xiàn)事物的特征。
蘋果是孩子們喜歡的水果,能在愉快地游戲中和孩子們共同探索出其中的科學秘密,收獲甚豐。對于小班的幼兒來說,掌握科學知識是其次的,對活動感興趣、有探索的精神、探究的欲望、敢于展現(xiàn)自己是我們開展活動的目標。
科學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我是從哪里來的?”,當孩子面對生命的疑惑而稚嫩發(fā)問時,爸爸、媽媽都在努力用最適當?shù)姆绞浇o孩子最好的解答。為了滿足孩子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我設計了這節(jié)活動,利用PPT和視頻讓孩子直觀地了解胎兒形成、生長的過程,知道自己從哪兒來,通過能講述交流,讓幼兒了解自己從哪里來的同時,也知道父母養(yǎng)育自己的艱辛。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了解自己是從哪里來的,在媽媽肚子里是如何長大的。
2、激發(fā)幼兒探索自身奧秘的好奇心。
活動準備:
PPT,胎兒生長視頻,人手一份畫冊,胎兒生長圖片,幼兒照片,氣球
活動流程:
情境導入—觀看PPT—觀看視頻、交流討論—制作畫冊—延伸活動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
與懷孕的.老師交流討論,引起幼兒探索的興趣。
二、觀看PPT,了解胎兒在媽媽肚子里的生長過程。
引導幼兒仔細觀看,交流討論
三、觀看視頻
結(jié)合感恩教育,交流討論:
寶寶出生后什么都不會,大人要為寶寶做什么?
我們要怎樣感謝她們?
三、制作連環(huán)畫冊:我的成長故事
四、延伸活動:
學做準媽媽,保護自己的氣球?qū)殞?/p>
【科學教案】相關(guān)文章:
科學教案 講科學用科學教案09-26
科學教案04-06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9-28
科學教案[經(jīng)典]10-01
科學教案(精選)10-03
[經(jīng)典]科學教案11-15
[精選]科學教案10-17
科學教案07-20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25
(精選)科學教案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