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中職德育課教學目標的制定策略
摘要:教學目標在教學活動中處于核心位置,決定著教學行為。本文針對中職德育課教學目標制定存在的問題,提出通過充分認識德育課教學目標制定的重要意義,明確德育課教學目標的制定依據(jù),掌握教學目標規(guī)范表述的技巧,制定規(guī)范的教學目標,切實提高德育課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中職;德育課;教學目標;制定
一、中職德育課教學目標制定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無目標
中職學校文化課沒有升學壓力,也不需要考證。教學無目標的現(xiàn)象存在于德育課教學中,一節(jié)課教什么,學生學什么,為什么進行這些內容的教學,教師課前很少認真思考。
(二)教學目標過大
教學目標是教學評價的依據(jù),應該具體明確地表現(xiàn)出學生學習的結果,但現(xiàn)實教學中,不少教師確定的教學目標過大,與課程目標混為一談,難以把握。例如,談到國家就是愛國主義教育,談到社會就是社會責任教育。
(三)教學目標缺乏針對性
同一德育課教學內容,基于中職學校不同專業(yè)、不同班級的學生,教學目標應該與崗位需求對接,具有職業(yè)特色。但在現(xiàn)實的教學活動中,不少德育課教師依賴教學參考書,同一個教學目標“放之四海”,“適用”于文、理專業(yè)班級,教學目標沒有差異性,缺乏針對性,不符合具體學情。
(四)教學目標表述模糊
1.目標的主語錯誤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目標指向的應該是學生,是學生通過學習后所達到的結果。一些教師表述教學目標時最常用“使”字句,例如,“使學生了解商品的含義,理解商品的基本屬性。”“使學生懂得用發(fā)展的觀點看問題。”等表述。這反映了教師沒有把學生作為主體,都只是教師主觀愿望的表達。
2.目標表述不具體明確
日常教學中,表述教學目標大多使用“掌握、理解、懂得、培養(yǎng)”等描述內部心理的詞語,目標表述籠統(tǒng)、模糊,不可評價。例如, “培養(yǎng)學生的勤儉節(jié)約、艱苦奮斗的高尚品質,提升高尚道德。”這不僅行為主體不正確,而且無法檢測“培養(yǎng)和提升”,因此在課堂教學中也難以落實。
二、中職德育課教學目標的制定策略
(一)充分認識到教學目標制定的重要意義
新課程標準倡導探究性學習,力圖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過程、勤于動手和動腦,逐步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科學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批判性思維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等,重在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教學目標是教師對學生達到的學習成果或最終行為的明確闡述,在教學活動中發(fā)揮著重要的“指揮棒”、 “催化劑” 、“標桿尺”調控作用。
(二)明確德育課教學目標的制定依據(jù)
1.依據(jù)國家、社會的要求和時代的特點
教育部頒布的《關于中等職業(yè)學校德育課課程設置與教學安排的意見》提出:德育課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職業(yè)道德教育、法制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綜合職業(yè)能力形成。
2.依據(jù)教學大綱
教育部印發(fā)的《中等職業(yè)學校德育課課程教學大綱》提出:德育課教學應遵循“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原則,改變傳統(tǒng)課程過于強調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依據(jù)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課程標準理念,注重實踐教育、體驗教育、養(yǎng)成教育,做到知識學習與能力培養(yǎng)和行為養(yǎng)成相統(tǒng)一。
3.依據(jù)學生實際
(1)體現(xiàn)學生特點
不同班級學生的情況各不相同,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特點,學生的學習水平較高,目標制定可以稍高一些,反之,就要適當降低。
(2)體現(xiàn)專業(yè)特點
根據(jù)職業(yè)教育“以能力為本位,以就業(yè)為導向”的理念,德育課教師應樹立“為專業(yè)課教學服務”的意識,制定的教學目標要切合職業(yè)教育重點,立足于學生專業(yè)特點。
(三)掌握教學目標表述的.技巧
德育課教學目標不僅要確定得合理,而且表述要恰當,這樣才能有效地發(fā)揮其應有的功能。就目前來看,美國學者馬杰提出的行為目標表述方法是值得倡導的教學目標表述方法。這一方法克服了傳統(tǒng)教學目標的含糊性,清晰、可測,一般包括行為主體、行為動詞、行為條件和行為標準四個要素,如:
學生在10分鐘內,能區(qū)分商品的使用價值與價值,準確率達到70%。
主體條件動詞標準
1.行為主體是學生
學生是行為主體,它是目標表述中的主語。在表述時都應寫成學生的學習行為,而不是教師的教學行為,一般不用來描述教師的教學程序或活動的安排,如“使學生……”“讓學生……”等表述,而用“能認出……” “能寫出……”或“根據(jù)……對……進行分析”等表述,要清楚地表明達成目標的行為主體是學生。
中職德育課教學目標的制定策略
2.行為動詞
它用以描述學生達到教學目標的可觀察、可測量的具體學習行為。行為動詞必須是可測量、可評價、具體而明確的,不能是模糊、籠統(tǒng)、抽象。比如“了解”、“掌握”、“知道”、“熟悉”等行為動詞都是籠統(tǒng)、含糊的,難以觀察、測量,無法檢驗。而“說出”、“描述”、“解釋”、“分析”、“評價”、“模仿”、“參與”、“討論”、“交流”、“認同”、“拒絕”等詞則是意義明確、易于觀察、便于檢驗的行為動詞。
3.行為條件
這是指影響學習結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圍,為評價提供參照的依據(jù)。一般比較常見的對條件的表述有4種類型:①使用或不使用某種輔助手段,如“在一張空白的圖示上標出……”;②提供信息或提示,如“在提供××資料的情況下,能編制一個游戲”;③時間限制,如“在10分鐘內獨立完成××動作”;④完成行為的情境,如“通過合作學習小組的討論,制定……”。 4.行為標準
它是指學生對目標所達到的表現(xiàn)水準,用以測量學生學習的結果所達到的程度,是指衡量學習結果的行為的最低要求。如“能列舉出二種以上的解決方案”等表述中的狀語部分,便是限定了目標水平的表現(xiàn)程度,以便檢測。
三、德育課教學目標制定的課例展示與分析
(一)教學目標制定的課例展示
在中等職業(yè)教育課程改革國家規(guī)劃新教材的北師大版《經濟政治與社會》第一單元第1課第三節(jié)“消費和消費觀”在汽修專業(yè)班級的教學中,筆者設計了如下教學目標:根據(jù)給出的購買車輛方式的實例,學生能夠辨別兩種消費方式,準確率為75%;結合大眾購車的消費例子和自己購買衣物的消費經歷,學生能夠判斷四種常見的消費心理,并能用自己的語言說出不同消費心理的原因;在小組討論探究的基礎上,學生能夠舉例說明科學消費的意義或做法,每小組至少說出兩點。
(二)教學目標的課例分析
《經濟政治與社會》“消費和消費觀”的教學目標制定做到以下兩點:
一是教學目標制定有依據(jù),依據(jù)現(xiàn)代社會消費的特點,依據(jù)促進學生發(fā)展的課程標準,依據(jù)生活化的教材內容,依據(jù)汽修班級的專業(yè)特點等,體現(xiàn)了教學目標制定的時代性、學科性及職業(yè)性的特點。
二是教學目標表述清晰、可測:①以學習者為行為主體表述學生的行為。②選用了那些描述學生所形成的可觀察、可測量的具體而明確的行為詞語,如“辨別、判斷、說出、舉例”等。③表述了影響學生學習結果的限制條件與范圍,包括提供信息、完成行為的情景等。④說明了學生對目標所達到的最低行為水準,如:“準確率為75%”、“每小組至少說出兩點”等。
值得注意的是,行為目標的表述方式雖然有利于教師的實際操作,但思想性是德育課的本質屬性,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是其教學目標的重要部分,而這些很難在短時間內實現(xiàn),也很難完全通過外顯行為來衡量。因此,對這類教學目標的表述,我們應該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整體感受、情感體驗、態(tài)度、審美意向等豐富的內心活動,強調學生在一定情境中獲得的個人意義,淡化學生在教學過程結束后應該展示的行為后果。例如,“現(xiàn)代社會應該倡導什么樣的消費行為,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學生能積極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學生能認真觀看愛國主義教育影片,并在小組會上談自己的觀后感。”這種表述方式明確學生應參加的活動,但不精確規(guī)定每個學生應從這些活動中習得什么,這與德育課本身的特殊性有關。
教學目標的合理制定是有效教學的重要保證,也是現(xiàn)代教師的一項教學基本功,反映了教師的教學觀念和對新課程理念的領悟程度,衷心希望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推進的過程中,中職德育課教學目標的制定日臻規(guī)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