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設計教與學轉化的支點論文
經(jīng)常聽到學生說:老師講的都聽得懂,可是自己做就不會了。如何讓學生從“似懂”到“真會”,深度提升學生“學”的能力,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練習設計,作為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重要支點,以其知識的內化、學習的矯正和教學的調節(jié)功能,真正落實從“教過”到“學會”、從“學會”到“會學”的轉化。
一、整體化的練習架構,撐起學的全程
初中化學整體化的練習架構必須關注學生兩個層面的問題:一是最需要“練什么”;二是最需要“怎么練”。把這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可最大限度地保障“學的活動”充分展開,真正實現(xiàn)“課堂瘦身”。因此,我們要以教材的核心知識為基礎凝聚練習內容,以促進學生從整體上建構對所學化學內容的認識、理解和運用。這樣可使學生有效地克服肢解化學知識及方法的問題,激活其學習張力,促使學生自主生長。
【案例1】人教版《溶解度》隨堂練習
已知a、b、c三種固體物質(不含結晶水)的溶解度曲線如圖1所示,請據(jù)圖回答:
(1)圖1中你能讀出的信息有: ,
(2)可通過增加溶質、減少溶劑、升高溫度使其不飽和溶液變?yōu)轱柡腿芤旱奈镔|是(填字母) ;
(3)t2℃時,45g a物質加入50g水中,充分攪拌,所得溶液的質量是 ;
(4)將t1℃時a、b、c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升溫至t2℃(溶劑量不變),溶液中溶質質量不變的是 。
(5)我國有許多鹽堿湖,湖中溶有大量的NaCl和Na2CO3,那里的人們“冬天撈堿,夏天曬鹽”。據(jù)此你認為圖1中(填字母) 曲線與純堿的溶解度曲線相似。
圖2是利用海水提取粗鹽的過程。
(1)圖2中①是 池(填“蒸發(fā)”或“冷卻”)。
(2)根據(jù)海水曬鹽的原理,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海水進入貯水池,海水的成分基本不變
B.在①中,海水中氯化鈉的質量逐漸增加
C.在①中,海水中水的質量逐漸減少
D.析出晶體后的母液是氯化鈉的不飽和溶液
正確理解溶解度的概念及曲線上點的意義,并運用溶解度曲線解決實際問題是九年級化學溶液單元學習的核心內容。該練習讓學生在“讀懂”固體物質溶解度曲線的基礎上“學會”讀圖的方法,同時也滲透了化學的應用價值觀。其練習設計的基本思路框架為:
二、情境化的練習融合,凸顯學的價值
維果茨基指出:學習應當被融入對日常不斷產(chǎn)生的矛盾沖突的解決中。同時,教學實踐也證明:學生對與自己生活相關的問題會傾注更多的注意力,對具有情境的問題會更為關注。這就說明,不斷溝通教材與生活的聯(lián)系,設置與現(xiàn)實環(huán)境相關的“真實場景”,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新奇感和挑戰(zhàn)欲,引發(fā)他們對解決問題的深層探討。
【案例2】人教版《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隨堂練習
“長期盛放澄清石灰水的試劑瓶內壁附著一層白色固體,這層白色固體是怎樣形成的?主要成分是什么?石灰水用完以后,如何除去瓶壁上的白色固體?”這是課本上的一道課后練習題。在一次教學調研中,一位教師將常規(guī)的“紙上做”變?yōu)榱藢W生“動手練”。教師實物展示了“長期盛放澄清石灰水的試劑瓶”,讓學生在“真實場景”中觀察、思考、爭論、操作、板書、小結等等。
與常規(guī)的做練習、講答案、背結果的處理方式相比,一個小小的試劑瓶讓課堂充滿了生機和活力:學生將已學的'實驗室制取CO2和新授課中檢驗CO2的兩個核心化學方程式巧妙“聯(lián)結”起來,既能溫故,又能知新,并且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極大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三、開放化的練習生成,打開學的空間
目前,練習設計的走向正逐漸從狹窄走向寬廣,從單一走向多元,從封閉走向開放,這樣的練習設計打開了學生的學習空間,使學生的活動過程由“確定性”走向“共識共生”:一方面教師提供給學生更大的學習選擇性,另一方面課堂反饋又豐富了學生學習的空間。這樣,我們的教學就能夠在原理和方法上歸類,用化學的思維推動學生學科觀念的形成和素養(yǎng)的提升。
【案例3】人教版《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隨堂練習
預學:課前學生自主完成練習:怎樣設計實驗證明CO2能溶于水?要求用盡可能多的方法。
共學:課堂學生展示交流,師生共同評析。
方案1:在盛滿CO2的質地較軟的塑料瓶中加入約1/3體積的水,立即旋緊瓶蓋,振蕩,塑料瓶變癟了。
方案2:將一支盛滿CO2的試管倒扣在裝有水的水槽中,觀察試管內液面上升。
方案3:……
延學:方案2若改為“倒扣在裝有澄清石灰水的水槽中”,現(xiàn)象有什么變化呢?你能據(jù)此再編制一道題目嗎?
該練習設計從學生的視角出發(fā),側重發(fā)散思維、求異思維的能力訓練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練習系統(tǒng)包含了鞏固、遷移、提升等不同層次的內容,以便不同層次的學生能夠參與。在預學、共學與延學的過程中,教師幫助學生克服所暴露的問題,而學生在模仿、比較、辨析中對新舊知識進行有效提取,以在呈現(xiàn)多種有變化的問題情景中完成題目的自編(如“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的水槽中”),整個練習過程因此顯得簡單高效。
四、個性化的練習評價,豐富學的氛圍
一些教師在開始關注練習改進的同時往往會忽略對課堂練習的有效評價,因此倡導“個性化”的練習評價顯得至關重要。該體系需要教師盡可能多地關注全班學生學習的真實狀態(tài),給予實事求是的分析和恰如其分的描述。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
在課堂上采用學生“自批”、同桌“互批”、師生“共批”等方式,實現(xiàn)多元化的課堂練習評價反饋模式。同時,在學生練習批改中使用“等級”加“短語”的評價方式,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不同類型的作業(yè)有針對性地為每名學生“私人定制”。著名教育評價專家斯塔佛爾姆強調:評價不在于證明,而在于改進。因此,善用評價也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不可忽視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
總之,優(yōu)質的課堂練習保證了課堂上學生高效學習活動的展開,從而使課堂教學更加樸實、高效。
【練習設計教與學轉化的支點論文】相關文章:
淺談教與學的論文06-22
小學科學的教與學論文06-29
人生支點議論文05-18
學困生的轉化論文03-30
教學論文:教與學的理解和體會05-09
《雨霖鈴》教與學設計 教案教學設計12-06
好習慣是學好語文的支點論文05-09
教學管理必須教與學并重論文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