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矯正幼兒的不良生活習慣論文
習慣是一種穩(wěn)定的神經(jīng)聯(lián)系,形成時間越久,穩(wěn)定性就會越強。3~6 歲是兒童習慣形成的初級階段,幼兒園為 3~6歲兒童提供了一個開放的生活、活動空間,幼兒的不良生活習慣會在這種開放狀態(tài)下不經(jīng)意間流露出來。幼兒的隨意性強,往往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是對是錯、是否有利于健康,這就需要我們幫助幼兒認識哪些習慣是不利于健康的,不良的生活習慣對健康會造成哪些危害,從而使幼兒產(chǎn)生一種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有目的地矯正不良的生活習慣。在不良生活習慣剛剛發(fā)生尚未完全形成的最佳矯正時期,我們如何培養(yǎng)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呢?
一、榜樣示范,實現(xiàn)不良生活習慣的矯正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當面對幼兒的不良生活習慣時,我們可以尋找習慣的典范,讓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幼兒成為被矯正幼兒的學習榜樣。
飛飛小朋友最不愛洗手。一天早上,他奶奶在教室門口說 :“老師,我們飛飛就不愛洗手,回家還說‘老師說不用洗手’……”聽了飛飛奶奶的話,我不禁一驚。難道,這只是一個孩子不愛洗手的問題嗎?為了給自己不洗手找個借口,他竟然拿老師做擋箭牌,還向奶奶撒了謊,我不得不作出一連串的思考……
早餐開始前,小朋友要洗手。我在洗手池旁開始留心觀察,發(fā)現(xiàn)琪琪小朋友洗手最認真,于是我偷偷拍下了琪琪洗手的全過程。早餐后,我打開大屏幕,為全班小朋友播放了琪琪洗手的視頻。看到大屏幕上的琪琪,孩子們投來了羨慕的目光。我看著飛飛說 :“琪琪是咱們班洗手最好的小朋友,她不僅在幼兒園會洗手,在家里也愛洗手,我們都向她學習好嗎?”就這樣,在老師的提醒和暗示下,每次洗手時間,琪琪都會主動找飛飛一起洗手。漸漸的飛飛能主動去洗手,把洗手當成一件快樂的事兒去做。
二、讓幼兒扮演小老師,糾正家長的不良生活習慣
幼兒的生活習慣很大程度上來自家長生活習慣的熏染。在剖析幼兒不良生活習慣的成因時,我們發(fā)現(xiàn)一部分孩子的某些不良生活習慣是在家長身上模仿而來的。基于這樣的原因,我們把這類不良生活習慣的矯正從幼兒園引入家庭,從“教師糾正幼兒”引向“幼兒糾正家長”,使幼兒在糾正家長不良生活習慣的同時,掌握了正確習慣的要求和要領,加深對正確習慣的體驗。孩子在擔當小老師幫助家長的過程中不僅可以起到指導、監(jiān)督的作用,還能樹立自信心和責任感。
牛牛小朋友每天來園都晚一些,經(jīng)常是一副睡眼惺忪、沒精打采的樣子。看到這一情況,我們主動與家長溝通,了解了牛牛經(jīng)常遲到的原因。原來牛牛的爸爸每天很晚睡覺,作息極不規(guī)律,牛牛經(jīng)常陪爸爸熬到深夜、不肯睡覺。針對這一情況,我決定將牛牛不良睡眠習慣的矯正轉向牛牛對爸爸生活習慣的矯正。先賦予牛牛一個小老師的光榮角色,然后,在媽媽的幫助下,牛牛為爸爸制作了入睡、起床的作息時間表,接下來,牛牛開始履行小老師的職責。
牛牛每天主動監(jiān)督爸爸準時入睡,如果爸爸配合,他自己也會自覺爬上小床并作出熟睡的樣子。為了檢查爸爸是否按時起床,牛牛也會主動早起。孩子很樂意承擔這份監(jiān)督的責任,每天會向幼兒園的老師匯報爸爸的表現(xiàn)。在孩子擔當小老師的過程中,家長積極主動地配合,即使家長由于各種原因不能遵守約定,我們也告訴孩子不要急,我們可以做給爸爸看,我們可以做爸爸的好榜樣。
三、在游戲中矯正幼兒不良生活習慣
游戲是幼兒最樂于接受也是最喜歡的活動形式,對幼兒不良生活習慣的矯正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小鑫和小軼是一對雙胞胎,小鑫一直在奶奶家生活,從小就有吮手指的習慣。入園第一天,小鑫的媽媽就把這一毛病告訴了老師,希望能在幼兒園老師的幫助下得以矯正。也許,是家長給了孩子暗示,整個上午,小鑫表現(xiàn)一切正常。可到了午睡時,我們竟看到小鑫不知不覺把大拇指放進嘴里,從嫻熟而又貪婪的吮吸動作,足以看出小鑫對手指的依賴。此時,如果強行把孩子的手拿開,只會給剛入園的小鑫帶來不安的情緒。在不影響小朋友們入睡的情況下,我即興創(chuàng)編了一首兒歌“星星睡了,月亮睡了,天上白云不動了,鼻子睡了,嘴巴睡了,小小手兒也睡了……”,小朋友一邊輕讀兒歌,一邊模仿老師的樣子 。在兒歌的暗示下,小鑫帶著參與兒歌游戲的熱情跟著大家把手自然地放進被子。
四、充分發(fā)揮規(guī)則的約束作用,向不良習慣說再見
幼兒時期,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相對較弱,有時不良生活習慣的反復出現(xiàn)迫使我們尋求另一個突破口。幼兒園是孩子們共同游戲、生活的地方,一日生活中要遵循許多規(guī)則,而規(guī)則的約束力又是極強的。孩子們會在規(guī)則的強化作用下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同樣也會在規(guī)則的強化作用下糾正不良的生活習慣。
“好寶寶”評選活動深受孩子和家長的喜愛。我們嘗試把“向不良習慣說再見”納入“好寶寶”的評選標準,我們可以給某位存在不良生活習慣的孩子足夠的時間,在規(guī)則的約束下等待他們向不良生活習慣說再見。與此同時,要讓幼兒知道發(fā)現(xiàn)不良習慣就要及時矯正,如果一個學期內不良習慣不再發(fā)生,才有資格評為“好寶寶”。
規(guī)則不但發(fā)揮了特有的約束力,而且成了孩子追求進步的原動力,同時也是矯正幼兒不良生活習慣的有效途徑。
五、隨機教育,適時鼓勵,讓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提到“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游戲和偶發(fā)事件中隱含的教育價值,積極引導”。在一日生活中,幼兒的不良生活習慣會隨時隨地表現(xiàn)出來,教師要及時、敏銳地捕捉幼兒一日生活中的小事,對幼兒的生活習慣做出準確判斷,并及時實施教育。如果發(fā)現(xiàn)孩子有不良生活習慣的傾向或表現(xiàn),教師可以針對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可以單獨教育,也可以面向全體幼兒進行集體教育 。有時,一句話或是一個簡單的眼神都能成為一次恰到好處的提示。
發(fā)現(xiàn)幼兒的不良生活習慣有所改善,教師要及時給予表揚和贊許。鼓勵會大大強化不良生活習慣矯正的效果。小宇吃飯愛剩碗底,一段時間的矯正后,小宇已經(jīng)能夠把飯吃得干干凈凈。盡管這是一個很基本的生活習慣,但看到小宇的改變,我會發(fā)自內心對他提出表揚,“小宇太棒了,吃飯吃得真干凈!”甜甜的笑會在孩子臉上停留許久,鼓勵帶來的強大動力會延續(xù)到幼兒的下一次生活行為表現(xiàn)。這種鼓勵既激發(fā)了幼兒改掉不良生活習慣的積極性,同時也實現(xiàn)了對幼兒不良生活習慣的正面引導。
六、持之以恒地跟蹤觀察和指導,將不良生活習慣的矯正進行到底
在對幼兒不良生活習慣的矯正過程中,只要教師合理引導,孩子們都會有所改善。但在矯正初見成效后,教師往往忽略了后續(xù)的觀察與加強。幼兒不良生活習慣一旦再次發(fā)生,便是一次反彈,時間長了便會成為難以改變的壞習慣。所以,幼兒不良生活習慣的矯正是一個連續(xù)、持久的過程,教師要觀察幼兒能否不在教師或家長的監(jiān)督下主動改掉自己的不良生活習慣。教師一定要持之以恒,不厭其煩地做好幼兒不良生活習慣矯正后的跟蹤觀察和指導。
培根說過 :“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在矯正幼兒不良生活習慣的教育實踐中,需要我們不斷鉆研和探索,在實踐中反思,反思后再實踐,最終讓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為他們健康地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怎樣矯正幼兒的不良生活習慣論文】相關文章:
怎樣矯正中學生不良的閱讀習慣12-06
不良的生活習慣小學英語作文11-13
小學班主任議論文:小學生不良品德的矯正05-26
怎樣培養(yǎng)良好的生活習慣05-01
不良品德的矯正班主任工作計劃07-25
與不良生活習慣拜拜六年級作文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