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美術學論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論文吧,通過論文寫作可以提高我們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一篇什么樣的論文才能稱為優(yōu)秀論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美術學論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美術學論文1
摘要:教師要不斷豐富高職院校美術教育的教學內容,探討高職院校美術教學的總體思路,改變以往的美術教育教學模式。教師要創(chuàng)新高職院校美術教育教學的方式,研究具體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采取相應的創(chuàng)新舉措,推動高職院校美術教育的發(fā)展。
關鍵詞:教學模式;美術教師;高職院校
一、確定高職院校美術教育對教師業(yè)務能力的要求
在美術教學中,教師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學習情況開展不同層次的教學,這要求教師的技能水平過硬。不同的院校對于學生未來發(fā)展的定位不同,再加上美術教師的差異,所以不同的院校在培養(yǎng)美術教師的過程中會區(qū)別要求。美術教師不僅需要掌握熟練的藝術實踐技能,還要具備豐富的美術知識,在講課過程中自覺將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相結合。不同的美術教師對于美術知識的詮釋方式不同,所以學生要在學習中結合自身的特點有選擇性地吸收。為了更好地推動美術教育的長遠發(fā)展,需要對美術教學內容和方式進行深入研究,分析最適合高職院校學生的課程,進而對美術教育課程進行整體調整。
二、高職院校的美術教育如何更好地滿足學生的需求
1.美術鑒賞課的教學內容與方法
美術教師在進行理論講授時,可以根據(jù)不同的學習要求對授課內容進行調整。美術專業(yè)的學生和其他專業(yè)的學生對于美術的興趣方向不同,教師在對美術專業(yè)學生講課時應該注重史論的系統(tǒng)性,而對其他專業(yè)學生授課時應將重點放在對經典美術作品的講解上,這些學生對于經典美術作品充滿好奇,他們急于知道經典傳承于世的原因。在授課過程中,教師應先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然后結合美術教學的特點授課。在給學生講解外國美術作品時,大多數(shù)學生會對《最后的晚餐》《蒙娜麗莎》《向日葵》等經典作品感興趣,因此,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應該著重對這些作品進行深入解讀。在講解中國經典藝術作品時,學生比較感興趣的是《奔馬圖》《洛神賦圖》《清明上河圖》等,對于這些作品,教師要進行重點解釋。在講解了學生感興趣的美術知識之后,教師要結合美術的學科特點增加一些學術性知識。如,介紹這些作品創(chuàng)作者的生平、藝術經歷和成長過程,最好能夠針對某位大師開設專題講座,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使學生更系統(tǒng)地了解美術作品。
2.結合當?shù)孛佬g館開展美術教育
以往的美術教學場所局限于教室,容易引發(fā)學生對于美術學習的厭煩心理。為了有效改變這種枯燥的教學模式,教師可以結合當?shù)氐拿佬g館開展美術教學。國家免費開放了很多博物館和美術館,學生可以直觀地接觸這些美術作品,這為美術教學提供了可行性。結合教學內容參觀與之相關的美術作品,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于美術作品的欣賞能力,學生也可以在參觀過程中積累自己的歷史文化底蘊。在美術館中學習美術經典文化,可以帶給學生不一樣的學習感觸。藝術作品的原作具有特殊的視覺沖擊力,給學生帶來和教室里播放幻燈片時不一樣的感受。學生通過參觀美術館,可以提高藝術欣賞能力,久而久之,學生就會養(yǎng)成參觀美術館的習慣,提高精神生活方面的追求。
3.通過服裝設計的原理引導著裝
現(xiàn)代大學生更加崇尚人格自由和個性化發(fā)展,以往的教育方式難以滿足現(xiàn)代大學生的發(fā)展需要,必須創(chuàng)新教育模式。美術教育課程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水平是一個問題。這里可以從小處著眼,如平日里的著裝。當代大學生的衣著裝扮往往突出自己的個性,但是,有些裝扮色彩過于艷麗,色彩搭配不合理,忽視了美感。所以,教師在日常授課的過程中,可以講解相應的服飾色彩搭配、飾品搭配以及樣式組合,逐漸引導學生對于美的感觸。教師應結合美術教育的教學特點,設置相應的課程內容,一切從實際出發(fā),不斷開設創(chuàng)新型藝術實踐課程,豐富美術教育的內容,逐漸引進室內設計、廣告設計和服裝設計。通過這些課程,學生可以提高對于藝術的審美水平。通過對服裝的整體搭配和設計,學生可以提高對于美術的審美訴求,循序漸進地成為具有較高審美水平的藝術學習者。
結語
為了推動高職院校教育穩(wěn)定、可持續(xù)發(fā)展,必須創(chuàng)新美術教育的教學模式,適應新的教育發(fā)展形勢。對美術教育的具體內容要進行全面分析,對教學方法要進行適當創(chuàng)新和改革,強調美術教學內容和方法的針對性。通過美術教學提升學生的審美水平,培養(yǎng)學生對于高雅藝術作品的審美能力,推動學生在學習藝術的過程中穩(wěn)定發(fā)展。改變以往的美術教育教學模式,推動高職院校美術教育的長遠發(fā)展。
美術學論文2
美術學畢業(yè)論文提綱一
引言 11-18
一、研究背景 11-13
二、研究意義 13
三、研究方法 13-14
四、研究現(xiàn)狀綜述 14-17
五、創(chuàng)新點 17-18
第一部分 概述 18-27
一、民間美術 18-23
(一) 概念 18-19
(二) 基本特征 19-20
(三) 民間美術的種類 20-23
二、民間美術教育 23-25
(一) 民間美術的傳承沿革 23-24
(二) 新時代的民間美術教育 24-25
三、幼兒民間美術教育 25-27
(一) 概念 25
(二) 當代教育現(xiàn)狀 25-26
(三) 本研究視角 26-27
第二部分 審美能力提升價值 27-34
一、民間美術的審美內涵 27-30
(一) 民間美術從善之美 27-28
(二) 民間美術稚樸之美 28
(三) 民間美術造型之美 28-29
(四) 民間美術色彩之美 29-30
(五) 民間美術和諧之美 30
二、提升幼兒審美能力 30-34
(一) 欣賞民間美術促進幼兒感知美的能力 30-31
(二) 理解民間美術促進幼兒鑒賞美的能力 31-32
(三) 表現(xiàn)民間美術促進幼兒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 32-34
第三部分 民族文化傳承價值 34-40
一、民間美術的文化內涵 34-36
(一) 民間美術蘊含傳統(tǒng)文化哲學觀 34-35
(二) 民間美術是傳統(tǒng)文化的一種載體 35-36
(三) 民間美術是一種物態(tài)傳統(tǒng)文化 36
二、向幼兒傳承民族文化 36-40
(一) 通過民間美術教育傳承民族的物質文化 37-38
(二) 通過民間美術教育傳承民族的`精神文化 38-40
第四部分 道德品質培養(yǎng)價值 40-46
一、民間美術的道德內涵 40-42
(一) 民間美術蘊含的德性倫理觀 40-41
(二) 民間美術題材的道德教化 41-42
二、培養(yǎng)幼兒道德品質 42-46
(一) 強化幼兒道德認知 42
(二) 激發(fā)幼兒道德情感 42-43
(三) 增強幼兒道德意志 43-44
(四) 規(guī)范幼兒道德行為 44-46
第五部分 民族精神培育價值 46-51
一、民間美術的民族精神內涵 46-47
(一) 民族精神涵義 46
(二) 民間美術中的民族精神 46-47
二、培育幼兒民族精神 47-51
(一) 欣賞民間美術作品激發(fā)幼兒民族自豪感 47-48
(二) 理解民間美術含義增強幼兒民族認同感 48-49
(三) 制作民間美術作品強化幼兒民族歸屬感 49-51
結語與建議 51-52
注釋 52-54
參考文獻54-58
附錄
美術學畢業(yè)論文提綱二
近些年來,高等教育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對學生素質教育的培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創(chuàng)新能力已經成為新時期衡量人才綜合素質的重要標準,因此創(chuàng)造思維的培養(yǎng)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美術教育是培養(yǎng)學生藝術素養(yǎng)的基礎課程,也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的重要途徑,基于此,本文就主要針對高職院校美術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的相關問題進行簡單的探討。
一、高職美術教學活動存在的不足
1.應試教育思維的束縛嚴重
2.熱衷于對成功美術作品的模仿
3.缺少對美術教育文化底蘊的重視
二、高職院校美術教學增強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培養(yǎng)的策略
1.加強教師的藝術文化修養(yǎng)
2.擺脫傳統(tǒng)思想的束縛,鼓勵學生大膽想象
3.引導學生學會運用直覺思維
4.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
三、結語
參考文獻:
美術學論文3
摘 要:學校美術文化的構建是當前“文化立校”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美術文化的構建包括美術教研組文化、美術課堂文化、校本美術課程文化的建設等。只有不斷地在價值引領、有機滲透,課改創(chuàng)新、有效生成,校本課程、形成特色的學校美術文化構建途徑上行走,才能在常態(tài)中培養(yǎng)師生的美術文化意識,逐步形成一種美術文化習慣,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服務。
關鍵詞:學校 美術文化 構建
文化是一定民族經過長期的物質活動和實踐活動積累起來的為一定民族(或種族或集群)共同認同的活動方式及其產生的物質成果和非物質成果,包括民族心理和價值觀念的總體〔1〕。一般認為,學校文化是指學校主體在整個學校生活中所形成的具有獨特凝聚力的學校面貌、制度規(guī)范和學校精神氣氛等,其核心是學校在長期的辦學中所形成的共同價值觀。也可理解為學校全體成員或部分成員習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或行為方式。對于學校文化的理解,陶西平先生認為,學校網文化有兩個關鍵的詞:一是學校文化一定是“形成共識”的;二是學校文化是一個“價值觀體系”。
作為學校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的學校美術文化建設包括美術教研組文化、美術課堂文化、校本美術課程文化的建設等。那么在學校大文化建設中,如何去構建學校美術文化?筆者做了如下的探索,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一、價值引領,有機滲透——學校美術教研組文化的構建
學校美術教研組文化其發(fā)展狀態(tài)呈現(xiàn)并經歷四種類型:
1. 無意識沒感覺的散漫化狀態(tài)。美術教師只是忙于日常教學等工作,對學校美術教育的追求和文化愿景渾然不知,對學校美術教育的文化內涵和文化生態(tài)也茫然不知。只體現(xiàn)在學校環(huán)境建設中,作為用來美化校園的一種后勤保障方式而已。這時的學校美術文化基本處于順其自然、走到哪里算哪里的散漫狀態(tài)。
2. 有意識沒思想的點狀化狀態(tài)。學校領導意識到美術教育存在的文化內涵,也努力去改造和提升美術教育的文化品質,但處于東一榔頭西一拐杖的狀態(tài),既缺少對學校美術文化的價值引領,也缺少改造和發(fā)展學校美術文化的整體規(guī)劃。把它只作為學校其它亞文化形成中的輔助手段,僅僅是教室、專用教室的環(huán)境布置,裝裱制度、名人名言上墻的制作工具,或者設計一下舞臺、報欄,美化一下櫥窗、黑板報等。
3. 有策劃有思想的結構化狀態(tài)。隨著學校文化意識的覺醒,學校管理者開始有步驟、有策略地整體性和結構性地打造學校美術文化,并有明確的價值追求蘊含其中。此時,學校管理者成為學校美術文化的推進者和領導者,學校美術教師則成為學校美術文化的策劃者、管理者和實踐者。
4. 有特質有品位的特色化狀態(tài)。通過美術教師群體的共同努力,學校美術文化在長期的活動中形成了與眾不同的文化精神和價值追求,并形成了系列化的教師群體層面上的文化產品,一言蔽之,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學校美術文化形態(tài)。如陶藝文化中心,版畫藝術交流館等等。學校美術文化形態(tài)的出現(xiàn),就是這種特色文化形成的標志。
如何構建學校美術文化呢?首先,學校管理者和美術教師要對時代的文化精神保持敏感,我們這個時代的文化精神的核心是人的主體性的張揚,是對人的生命自覺的培育和彰顯。其次,將時代文化的核心精神吸納到學校文化中,形成具有時代特色的學校文化〔2〕。再次,美術教研組全體成員要在高度認同所在學校的文化精神的基礎上,結合本教研組的具體情況,通過共同研討和協(xié)商,形成本教研組成員共育共享的文化。
美術文化一旦形成,其帶來的直接效應就是以文化育人,以文化培育教研組品牌。品牌學校的形成,除了需要有品牌教師、品牌校長之外,還需要有品牌教研組,它是品牌教師形成的搖籃,是品牌學校形成的重要引擎之一。學校管理者應不斷地去思考:美術文化的創(chuàng)建,為學校文化帶來了什么(從硬件上加強了學校物質文化建設,讓每一塊墻壁說話,讓每一個景點育人等),改變了什么(改變了學生的粗言穢語、亂丟亂畫等壞習慣,陶冶了學生情操,推動學生文明行為的生成和促進良好習慣的形成等)豐富了什么(豐富了學校文化氛圍,增強了濃濃的文化、藝術氣息,活躍了學生生活等)還缺失什么?美術文化如何根植于學校文化之中?學校文化品牌和教研組文化品牌的內在關聯(lián)性何在?美術教研組長則要思考:通過美術文化的創(chuàng)建,本組教師改變了什么,發(fā)展了什么,本教研組為學校文化貢獻了什么?
在這種情況下,美術文化就與學校文化形成了雙向構建、雙向轉化、雙向互動的關系。這正是我們希望看到的一所學校理想的文化生態(tài)。
二、課改創(chuàng)新,有效生成——學校美術課堂文化的行動
課堂文化的育人功能,一般教師僅僅理解為知識內容的育人方面,這種理解是十分片面的。其實課堂文化的內涵是十分豐富的。諸如,課堂中的內容開放文化,民主關系文化,創(chuàng)新評價文化等等,這些要素在學生素質提升、個性張揚中的作用和影響是十分巨大的。
1.教學內容的開放——成為學校美術文化構建的源動力。
美術課教學內容既有與學生認知、美術素養(yǎng)水平相一致的,也有不相一致的。只有把滿足學生發(fā)展需要、符合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并與學生原有認知、美術素養(yǎng)水平不相一致的內容與學生發(fā)生碰撞,產生矛盾,造成不平衡,學生才會主動自覺地去建構(生成)。也只有教學內容走向了開放,學生的自我發(fā)展目標才能逐步實現(xiàn)。
如一位教師在執(zhí)教《撕紙》一課時,通過一段師生互動交流后,造成學生認識上的“不平衡”,引起學生的自我建構的內需,達到教學內容的'開放互動,生成智慧與素養(yǎng)。這位教師課前在黑板上貼出許多由老師課前制作的撕紙作品,內容有動物、人物、植物,色彩有紅、黃、藍、綠、黑等。師:課前同學們都看了這些作品,你有什么感受嗎?生1:很美,很好看!生2:老師,我想問您是怎么做成的?師:噢,老師也想問大家這個問題,誰能回答上來?生3:是剪的,它是剪紙。生4:對,是用剪刀剪的(有很多學生回答也是剪的)。教師又把準備好的剪紙作品掛在撕紙作品的旁邊。師:現(xiàn)在請大家再仔細的觀察這些作品,與前面的作品進行比對,看看有什么不同之處呢?生5:老師,咦,它們不一樣!我看出來了,后面掛的這些作品才是剪出來的。生6:老師,我也看出來了,前面的那些作品和剪出來的不同!(產生感覺上的不平衡,形成認識沖突)這時課堂一下子活躍起來,大家七嘴八舌的搶著回答,都說是撕出來的作品。師:對,這是一種觀察的方法。我們在觀察一個物體時,可以用另一個自己熟悉的物體作比較,來發(fā)現(xiàn)這個物體的一些特征。由此教學片段可見,教學不是傳遞東西,而是創(chuàng)設理想的環(huán)境,引起學生自我認識的不平衡,通過教學內容的開放,促進了學生自主建構知識,形成個性思維,以促進美術教學內容實施的有效生成。
2.教學方式的民主——成為學校美術文化構建的奠基石。
教學民主是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共同發(fā)展的思維方式。傳統(tǒng)意義上的教師是“道德化身”“知識化身”,是被神圣化的角色,事實上教師并非無所不能,在價值多元、知識多源、信息多源的今天,教師權威受到嚴峻挑戰(zhàn),教師需要走下“神壇”,轉變教育觀、學生觀。
試想,一個老師在課堂中如能注意學科的科學性,教學的有效性。在教學中充分發(fā)揚民主,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合作探究。更能尊重學生個性特色,尊重學生創(chuàng)新性的見解,從細微處關注學生學習的習慣等等。這樣的課堂文化建設想必對學生素質的提高大有裨益。相反,如果一個老師對自己的學科缺乏一些敬愛之心。教學中缺乏科學,民主的態(tài)度,對自己的學生缺少關注,或者喪失熱情,這樣的課堂如同一潭死水,久而久之,學生對這樣的課堂因此產生厭惡。學生的素質就不可能能得到提高。如一位教師在執(zhí)教《小雨沙沙》這一課時,預設學生通過相互語言的交流,就會描繪出一個下雨的場景,但在實際教學中才發(fā)現(xiàn)學生只是用嘴說說,留給學生的印象并不深刻,更談不上描繪出豐富的下雨場景了。教學的預設走進了“死胡同”。這時,一位學生出乎意料的表演打破了這一困境:下雨了,小青蛙躲在了荷葉下。這位學生邊說邊做了個躲下去的動作。這一動作給了老師靈光閃現(xiàn)的啟示,教師緊緊抓住這一生成信息,采用民主的互動式教學,通過創(chuàng)設不同雨的情境,讓學生變被動為主動,把自己心目中的想法通過肢體語言表演出來。教師這一及時的捕捉,并加以利用,開發(fā),重組,進而開展生成性的教學,取得了精彩有效的再生性教學效果(學生精彩的作品,表現(xiàn)出了下雨天各種生動的氛圍)。相反,要是教師沒有民主的意識,把學生的動作看作為攪亂課堂的行為,那么結果就另當別論了。
3.教學評價的創(chuàng)新——成為學校美術文化構建的支撐力。
在傳統(tǒng)的美術教學評價中,一般評價主體以教師評價為主,學生評價為輔。評價方式以教師點評這一單一形式呈現(xiàn)。評價內容以學生作品為主要評價對象。縱觀當前教育發(fā)展的趨勢,課堂評價發(fā)展具有以下五個鮮明特點:(1)以綜合性評價取代量化評價;(2)評價的功能由側重甄別轉向側重發(fā)展;(3)既重視學生在評定中的個性化反映方式,又倡導讓學生在評定中學會合作;(4)強調評價問題的真實性、情景性;(5)評價不僅重視學生解決問題的結論,而且重視得出結論的過程。
為了充分發(fā)揮評價機制的激勵作用,讓所有學生都能從學習中品嘗到成功的喜悅,我們對創(chuàng)新評價方式進行探究,根據(jù)以上課堂評價特點并結合學校美術“小組合作教學”實踐研究,通過構建小組合作評價文化這一手段來形成對創(chuàng)新評價文化的強支撐,使之具有如下三種原則:評價主體多維性原則。通過多樣性的評價活動對學生課堂中小組合作活動進行評價,形式有學生自評、小組互評、教師評價、家長參評等等,使用等級制進行評價。評價方法多維性原則。為了體現(xiàn)激勵機制,采用多種趣味性較強的評價方式對學生學習進行評價。如:精彩瞬間記錄表(組內評價表)、成功評價表、成長記錄袋等等。評價內容多維性原則。在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中,既要評價學習的效果,也要評價學習的過程;既要評價小組整體,也要評價小組中的每一個體;既要評價合作,也要評價競爭……等等。評價可以是等級制的,如a、b、c或☆、☆☆、☆☆☆;也可以是描述性的,如j(滿意)、k(一般)、l(努力)。
評價工具有教師評價表、個人學習檔案袋、學生自評表、小組合作評價表、家長評價表等。(1)教師評價表。根據(jù)教學內容,每次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后,教師都要對學生的合作情況進行評價,既評價每個學生的情況,也評價小組的整體情況,采用等級制。(2)學生自評表。主要填寫在小組合作過程中對自己的評價,采用描述性評價。(3)組內評價表。合作小組成員之間的評價可以起到相互督促、相互學習的作用,有利于激發(fā)學生你追我趕的上進心。(4)個人學習檔案袋。學習檔案是學生學習成果和學習進步過程的窗口。通常,它以一個文件夾的形式收藏每個學生具有代表性的學習成果(作業(yè)、作品),可以督促學生經常檢查他們所完成的作業(yè),培養(yǎng)他們學習的自主性和自信心,體現(xiàn)了學生參與評價的主體過程。如對某個問題的獨特理解、某個問題的爭論過程、自己的心得體會等等。(5)家長評價表。讓家長在學生匯報的基礎上,對課堂表現(xiàn)反饋信息、評價材料展示、作品展現(xiàn)等方面對學生進行評價。力求拓展課堂評價范圍,延伸學校評價觸角,達到家校互動共育的功效。
顯然,我們只有在充分掌握了教育教學的規(guī)律和各學齡段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才能將評價機制的杠桿作用應用自如,才能在多樣性中滋生創(chuàng)新,在差異性中孕育創(chuàng)意,在個別性中培養(yǎng)創(chuàng)造。
三、校本課程,形成特色——學校美術課程文化的打造
學校美術課程是學校根據(jù)自身辦學理念與學校實際開發(fā)與設計的校本課程。是學校本土生成的,既能體現(xiàn)學校的辦學理念、學生的文化需要、學校特色建設和本校的藝術資源優(yōu)勢,又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文章來源:http://www..com]緊密結合的一種具有多樣性和可選擇性的課程〔3〕。學校的校本美術課程是學校美術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學校特色建設的文化標志。
1.校本美術課程的開發(fā)以學生的終身發(fā)展為總目標
校本美術課程的開發(fā)需要處理好學生發(fā)展與教師發(fā)展、學校發(fā)展的關系。“生本”永遠是“校本”“師本”的前提、條件和根本目的。校本美術課程的開發(fā)的終極目的不是為了學校發(fā)展,也不是為了教師本身,而是為了學生本身,為了學生的未來。“學校”雖然是課程開發(fā)的理想平臺和重要基石,但為學校而開發(fā)課程卻不是美術課程開發(fā)的根本,就校本美術課程開發(fā)本身而言,不能只滿足于“校本美術課程”設置和“校本美術教材”的編寫,必須進入學生學習層面,讓學生與課程、教材產生互動和對話。這樣,才能避免課程開發(fā)為零開發(fā),才能對學生的發(fā)展產生效益。如南通美術鄉(xiāng)土教材,就是以審美和美術文化教育為主線,欣賞為主,適當進行一些技能訓練。整個教材圍繞南通地方美術文化歷史和地方美術文化尋繹兩條主線展開,為南通地區(qū)中小學提供了操作性很強的地方課程選擇性資源。并在南通地區(qū)各校互動實踐過三年,積累了豐富的對話效益。其中清墩文化,東皋印派南通民俗、染織工藝、特色工藝更是獨樹一幟,創(chuàng)造性的利用到校本教材中,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更為靈動的空間,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為自身的終身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同時,我們還要認識到校本美術課程需要建立“系統(tǒng)思維”。長遠規(guī)劃、謹慎設計、長效利用一切可用的資源。就學校而言,要注意任期校長間的承接移交,保證校本美術課程有效延續(xù)性開發(fā)的連續(xù)性;就教師而言,要非常清醒的明了校本美術課程的開發(fā)目的,把課程開發(fā)與自己的專業(yè)成長,與學生的實際有效結合起來;就學生而言,將校本美術課程和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巧妙結合,形成互補共進的關系。南京芳草園小學的校本美術課程《童畫石頭城》的開發(fā)就將傳承與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最富有創(chuàng)造生命力的兒童美術教育融為一體,在根植于本土文化的美術學習中,使兒童逐漸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yǎng)和美術學習能力,以增進他們對本土文化的認知和認同,使本土藝術在現(xiàn)代化的進程中得以傳承與發(fā)展,有效地構建出較為完整、全面的學校美術教育課程體系。
2.校本美術課程的活動是人文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
校本美術課程的活動突破了學科中心模式,打破學科知識的邏輯體系。課程活動從學科基礎轉向更為廣泛的生活情景和學生的發(fā)展空間,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現(xiàn)代美術教育觀、學生活動觀。在校本美術課程活動中,人文主題與知識技能的關系,是統(tǒng)領與被統(tǒng)領的關系,把知識技能的學習同美術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的提高有機結合。其中特別重要的是,知識技能只有在情感的激發(fā)下才能成為智慧。校本美術課程活動到任何時候都沒有丟棄美術的本質、特性,體現(xiàn)出其他學科所不能觸及到的方面,運用美術感人的形式和豐富的內容,呈現(xiàn)地方特色的鄉(xiāng)土美術文化資源,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和精神追求。如無錫市楊市中心小學的美術地方課程《宜興紫砂壺》,就是根植于我國著名陶都宜興悠久的歷史,極為豐富的文化遺存,保留較好的古城風貌以及古往今來名人輩出,是一座具有萬年開發(fā)史、7000年制陶史的江南古城之上的校本課程。這一內容通過學生對紫砂壺的賞析,社會調查、走訪,了解其歷史演變及地域文化特征,并通過嘗試、感悟、創(chuàng)作等過程,體驗制作紫砂壺的樂趣,掌握基本制作方法與步驟,感受紫砂文化蘊含的獨特魅力。
校本美術課程在活動設計中,每個單元主題里都有美術能力的要求。知識技能與人文主題的安排是以人文主題為顯線,知識技能為隱線。校本美術課程不是量的增加,而是質的變化。教學活動方式更注意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結合學習方式的自主探究,引發(fā)學生長久穩(wěn)定的興趣,不斷提高其審美情趣和精神品位。如鹽城市景山小學,課程活動以《走進紅色鹽城,追尋英雄足跡》為內容的校本美術課程,通過走進新四軍,感悟紅色文化,體驗英雄的美、崇高的美,將對英雄的崇拜和對家鄉(xiāng)這片紅色熱土的愛浸潤到一畫、一刻、一拓、一印之中。
3.校本美術課程的評價關注學生個性人格的綻放
校本美術課程的評價強調面向全體,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給予每一位學生平等的美術教育機會,使每一位學生都有權利學習和享用人類優(yōu)秀文化遺產。評價注重導向性,通過各種校本美術課程活動,激發(fā)學生的潛能挖掘,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與張揚,使校本美術教育活動致力于個體人格的綻放。評價強調每個人都應該成為自己,尋求一種“個體的真實性”,以達到知識傳授與個性培養(yǎng)的并行和諧發(fā)展。
校本美術課程的評價強調以教學中的“雙主體”互動關系,以及學生體驗性、探究性、研究性、生成性和反思性的學習過程,關注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生活背景,充分調動他們的主體意識,結合當?shù)靥赜械淖匀弧⑷宋沫h(huán)境,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學校、社區(qū)、家庭以及自然、民俗、生活中的美術課程文化資源創(chuàng)設個性化的美術活動,幫他們認識自己的獨特性和價值,形成個性化的審美情趣。如淮安市漣水縣第四中學小學部的地方美術課程資源《花窗》,從學生熟悉的二方、四方連續(xù)紋樣入手,在教師的引導中逐步領略“透”——雙向“借景”的關系,領略淮安的花窗古代園林建筑文化的魅力,在評價中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問題的意識,形成良好的審美習慣、獨特的審美個性。
文化是一種積淀 ,是一種習慣。文化有其引發(fā)、同化與傳承性,誠如大家所認同的,學校美術文化的構建是一件“慢活兒”,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在一次次日月更迭、一次次寒來暑往中逐步積累、慢慢沉淀,需要每一任校長和全體教師在這中間行走,為之增添元素、豐富內涵,才能形成一種優(yōu)秀的美術特色文化。
參考文獻:
〔1〕顧明遠. 論學校文化建設〔j〕. 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6 (9)
〔2〕李政濤. 用文化的力量打造教研組品牌〔j〕. 中小學管理. 2007(6)
美術學論文4
中國繪畫藝術,作為一種傳統(tǒng)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在傳承中有其自己的特色,作為中國畫重要表現(xiàn)載體的媒介材料也同樣經歷了漫長的發(fā)展過程
不同時期媒材的發(fā)展變化,會引起各個時期中國畫筆墨技法、繪畫風格及審美情趣的轉變。本文從紙、顏料等媒材的演變入手,著重探索明清時期繪畫表現(xiàn)語言的演變歷程,通過對這一時期作品的筆墨語言發(fā)展的分析,體現(xiàn)繪畫風格與媒材演進的緊密關系論文。全文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首先闡述媒材對繪畫風格、審美情趣形成的影響,結合繪畫及繪畫以外的不同時期的藝術樣式,如帛畫,巖畫、彩陶紋樣、青銅紋飾、畫像磚石,說明媒材的轉換會改變不同時期的藝術特點。第二個部分通過分析明清的花鳥繪畫作品,來證實媒材的變化對繪畫風格以及審美情趣產生影響。第三個部分結合傳統(tǒng)的媒材與藝術手法的變革與開拓,就現(xiàn)有的中國畫媒材的使用和開發(fā)提出自己的`見解,當前注重媒材的開拓對于中國畫創(chuàng)新與突破至關重要。
摘要4-5
ABSTRACT5-7
引言7-8
第一章 繪畫媒材對藝術風格的影響8-16
第一節(jié) 媒材的演變8-10
一、作為載體的媒材8-9
二、中國畫顏料色彩9
三、墨的演變9-10
第二節(jié) 不同媒材的藝術表現(xiàn)特點10-16
一、巖畫10-11
二、陶器紋樣11-12
三、青銅紋飾12-13
四、帛畫13-14
五、漢畫像磚與畫像石14-16
第二章 媒材發(fā)展和花鳥畫墨趣流變16-27
第一節(jié) 用紙及筆墨情趣16-18
第二節(jié) 植物顏料的應用對畫風的影響18-20
一、植物顏料的應用18-20
二、清代花鳥畫色彩中的“清”與“淡”20
第三節(jié) 分析花鳥畫作品看其筆墨技法20-27
一、明代花鳥畫20-25
二、清代花鳥畫25-27
美術學論文5
【摘 要】美術教育的定義是將人類在視覺藝術方面創(chuàng)造的理論,技法及成果,按照教育規(guī)律再創(chuàng)造成適合不同對象的教學材料,用科學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來培養(yǎng)公民對美的認識、判斷、創(chuàng)造能力的教育活動。可見美術教育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公民的素質,也是立足于提高學生的文化層次,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能力上。
【關鍵詞】美術教育 素質培養(yǎng) 智力發(fā)展
一、課題的依據(jù)及指導思想
1.《美術教學大綱》明確了美術教學的目的、性質、任務,并要把美術教學的重點放在提高全體學生的美術素質、審美修養(yǎng)和培養(yǎng)能力、發(fā)展智力上。在教學中利用本學科的特點,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在學習基礎知識進行簡單訓練的同時,進一步加強美術欣賞、藝術原理、美學知識的教學,變單一的'知識技能為多元的知識結構,使美術教學真正落實素質教育。
2.美術教育是基礎教育的一部分;也就是素質教育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質有著特殊意義。把藝術教育由專門傳授技法技能轉為培養(yǎng)素質這是美術教學的革新。符合現(xiàn)代教育思想與規(guī)律,在基礎教育中,學生應具備的基礎素質主要是思想品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勞動技能素質、身體心理素質、審美素質等,學生的素質是一個和諧的整體。忽略和缺少哪一方面都不健全。
3.結合美術科特點,發(fā)揮其特殊優(yōu)勢,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學生的素質如何,與其本身智力有著莫大的關系。智力,包括了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等幾方面,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藝術教育對促進學生的智力發(fā)展和創(chuàng)造力的提高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許多著名的教育家對美術教育的功能有著共識,他們認為美術教育直接的目的是尋找種種機會,用種種方法訓練兒童身心和各種感官,使他們的各種感官及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及道德情感等本能漸漸地自由生長發(fā)育。
二、課題的實驗和策略
1.遵循四大原則,開展教學實驗。美術教學除了遵循教育學提出的教學原則外,根據(jù)美術學科特點以及目的任務和教學規(guī)律,還提出四項原則:
①審美原則,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審美觀點和區(qū)別美與丑的能力,通過參與學習逐步提高審美能力,陶冶學生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思想品德,這是發(fā)展學生智力的基本保證。
②直觀性原則,重視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直接觀察對象,認識對象,運用現(xiàn)代先進教學手段,幫助學生掌握知識,馬蒂斯曾說過:“創(chuàng)造始于觀看,而看本身就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活動,需要一種努力。”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觀察方法,深入觀察的習慣,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進而促進學生的智力發(fā)展。
③實踐性原則,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掌握美術雙基,通過參與實踐,大膽表達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眼的觀察力、腦的思維力、手的操作能力、培養(yǎng)學生眼、腦、手的協(xié)調運用。
④創(chuàng)造性原則,這是研究的重點,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是素質教育的重要核心,藝術教育貴在創(chuàng)造,藝術學科要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創(chuàng)造才能,促進學生其他方面的綜合性的有造才能的發(fā)展,在教學過程中,一方面注意營造一種適合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環(huán)境,另一方面,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襄括世界。”從形象思維入手激發(fā)豐富的聯(lián)想,提倡獨創(chuàng)精神,加強創(chuàng)新意識,通過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并促進抽象思維的發(fā)展。突出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
2.大膽改革課程內容,適當增加鄉(xiāng)土教材。開展第二課堂,依“綱”還需靠“本”,我們使用的美術教材,內容較為豐富,體現(xiàn)了美、新、活三大特點,有利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在課程內容安排時,我們作了一些調整,根據(jù)本地本校實際,適當增加鄉(xiāng)土教材及有地方特色的教材,使學生對家鄉(xiāng)增進了解,培養(yǎng)他們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并使他們學會結合生活,聯(lián)系實際,有條件的學校,還增設了陶藝、電腦美術等課程。各校還開展豐富多彩的興趣小組,學生的藝術素質和美術技能往往是在活動實踐中得到培養(yǎng)和提高。因此,堅持開展第二課堂、美術興趣小組活動使學生的藝術潛能得到發(fā)掘,綜合素質也在活動中不斷提高。
3.實行開放性美術教育,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改革課堂教學,營造民主、自由、平等、和諧的教育氛圍,師生平等,尊重個性,有效地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yǎng)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發(fā)揮其各自的專長。課堂教學力求“教”與“學”的優(yōu)化,教學過程充分體現(xiàn)學生為主體,使學生主動積極參與教學的全過程,想方設法激活學生的原動力,最大限度地把他們的智力潛能發(fā)揮出來。
面對21世紀教育形勢的迅猛發(fā)展,既是機遇又是挑戰(zhàn),特別是現(xiàn)代化教育手段的發(fā)展和提高,多媒體教學的普及,校園網絡化。要使自己不掉隊,與時代同步,就要學習、學習、再學習,不斷“充電”,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教育教學水平。前段,我們絕大部分的美術教師已通過了計算機初級考試,促進了大家的計算機學習,今后我們還要學習有關教學軟件的設計制作。根據(jù)教學教學的需要,設計制定相應教學課件,以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在新的學年,我們在安排教研活動時,就注重開展有關美術CAI課件設計制作的講座學習。同時也要加強美術教育理論素質教育理論的學習,踏踏實實為美術教育發(fā)展,為培養(yǎng)高素質的人才作貢獻。
美術學論文6
論我國高校美術學專業(yè)國畫教學的改革
[摘 要]我國高校美術專業(yè)國畫教學日漸衰微,有著極其深刻的教育制度缺陷因素,也與經濟時代發(fā)展因素有關。
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國高校國畫教育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警醒美術教育工作者,國畫教學的改革勢在必行,最后提出了國畫教學改革的具體措施,供從事國畫教育工作者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美術專業(yè) 國畫教學 改革措施
中國畫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燦爛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也是中華民族璀璨文明的重要載體,是我們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之所在,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自豪。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中國畫發(fā)展到了經濟繁榮的今天,走向了衰落。
尤其高校國畫教育日趨走向了沒落,究其原因很多,有其教育制度的缺陷,也有其社會經濟發(fā)展因素和意識形態(tài)的因素。
尤其是當今的藝術教育制度嚴重阻礙了中國畫的發(fā)展,在中國的大地上進行著轟轟烈烈的西畫教育,不知道誰之過?作為中華民族之孫,我們只有弘揚民族文化藝術,才能對繼承和弘揚老祖宗留下來的文化之精髓和藝術之精神。
一、我國高校國畫教育走向衰微的主要因素
當前,我國高校美術學專業(yè)的國畫教學日益走向衰微,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高校藝術生源的國畫基礎缺失與文化素質較低,很多藝術生在高中階段因為文化課成績不好,無法實現(xiàn)本科夢,于是很多學生選擇了考美術專業(yè)這個所謂的“捷徑”,這些學生經過短期的美術基礎培訓,很容易拿到所謂的專業(yè)合格證書,畢竟現(xiàn)在大學擴招,專業(yè)錄取分數(shù)線很低,文化課成績要求更低,從而導致高校美術生源質量的嚴重下降。
其次,我國藝術基礎教育的薄弱決定了國畫教育的衰微。
中小學美術教育幾乎走形式,要么就不開設,要么開設也只是擺設,沒有真正的專業(yè)國畫教師從事國畫教學,學生壓根沒有任何國畫基礎,上了大學還不知道國畫為何物,更不上筆墨功底和國畫理論了。
第三,我國美術高考內容缺失了國畫教育內容,考的是西洋繪畫內容,走向了西洋畫教育的道路,在中國土地上培育西洋畫的新苗。
縱觀我國近年來的美術高考內容,都是素描、水彩、水粉、速寫之類的西洋繪畫內容,無形之中把美術教育引向了西畫教育,這種“揚西抑中”的做法無疑是高校中國畫教育走向衰落最大罪魁禍首。
第四,由于學生從小就缺乏筆墨書法 功底,在高校就是想學國畫都是那么艱難,因為筆墨技法不是一蹴而就的,在短短的兩年之內想打好堅實的國畫基礎比較艱難,別說什么國畫創(chuàng)作了。
第五,高校課程設置的不合理,教學模式不但老化陳舊,而且采取西洋美術教學模式,重視西畫基礎教學,缺乏國畫基礎教學,教育導向已經嚴重偏離本土藝術教育,導致學生最終選擇西畫眾多,選擇國畫專業(yè)的學生寥寥無幾。
以上幾個主要原因就是導致我國高校國畫教育走向衰微的主要因素,如果不改變上述這些現(xiàn)狀,我國的國畫教育將不堪設想。
二、 我國高校國畫教育改革勢在必行
由于我國藝術教育偏離了“主航道”,作為土生土長的本土國畫藝術,是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文化結晶,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為之驕傲的藝術成就,到了今天卻成了末日黃花,得不到世人的重視,得不到教育部門的重視,相反把外國的藝術教育引入中國后卻了成了“座上賓”,這種崇洋媚*的做法實在有損中國人的自尊心。
我們不反對吸收借鑒西洋繪畫的技法,但不能因此把老祖宗留下來的文化精髓給拋棄了。
雖然我們高校國畫教育還在進行,但是它的沒落不完全是時代發(fā)展造就的,而是一種人為的教育偏向導致的,是一種有意識的誤導造成的。
長此以往,我國幾千年來的傳統(tǒng)國畫藝術將岌岌可危,沒有這種憂患意識是很可怕的。
所以有識之士要警醒起來,極力倡導我國的國畫教育要從中小學抓起,在中小學普及中國畫教育勢在必行。
只有打下堅實的國畫基礎,才能為高校輸送大批合格的生源,也有利于高校培養(yǎng)頂尖的藝術人才。
高校國畫教學也要隨之發(fā)生重大改變,不能再因循守舊,要打破常規(guī),改革舊有的教學模式、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極力改變陳舊的思想,把國畫教育提高到應有的地位,把國畫教學提升到一定的水平。
現(xiàn)在一些普通本科院校的國畫教學力量很薄弱,由于師資力量的缺乏和教師專業(yè)水平存在的問題,也是導致國畫教學質量下降的一個主要因素。
一些著名高校由于教學條件遠遠優(yōu)于普通本科院校,所以不存在師資不足和專業(yè)水平的問題,但是名校畢竟是少數(shù),普及國畫教育還是要依賴于普通高校藝術教育。
作為承擔國畫教學主力軍的普通高校,在引進國畫人才方面比較困難,很多落后偏僻的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高校,由于很難招聘到藝術碩士、博士一類的人才,大部分藝術教師都是本科學歷,由于學歷不達標,無論教學水平還是知識修養(yǎng)、能力、教學經驗都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和差距,本科學生甚至瞧不起本科教師教學。
由于國畫教師缺乏和學生對于國畫的偏見,導致國畫教學力量非常薄弱。
甚至有些美術學院的領導自身不畫國畫或者對國畫的偏見也會導致學生重視西畫,輕視國畫。
有的學院國畫教師僅僅只會工筆繪畫創(chuàng)作,對于寫意畫根本不敢接觸,所以更不敢從事寫意花鳥、山水、人物教學,這樣就導致了寫意國畫的缺失,教學專業(yè)不完整,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也只能是“半成品”。
針對以上種種情況,高校的國畫教育的改革勢在必行。
三、高校國畫教育教學改革的措施
從以上我國高校國畫藝術教學存在的問題來看,我們要加大教學改革力度,要改變過去那種的教育模式、教學方法。
那么如何改革,筆者有以下幾種建議,一供同仁參考和借鑒。
首先,我們的國畫教育要從孩子抓起,從最底層、最基礎抓起,萬丈高樓需要從根基一步步建起。
中國畫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國粹,教育學生熱愛祖國的文化和藝術,從小學起,從我學起,大凡熱愛國畫,有一定藝術天賦的中小學學生,學校不妨集中起來,開個興趣學習班,作為高校藝術生的后備軍。
在中小學發(fā)現(xiàn)了繪畫人才就可以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讓他們在國畫學習上“吃得飽,吃得好”。
很多學校開始了一些藝術特色班,這是非常好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把有藝術天賦的、熱愛學習美術的學生集中起來進行集訓,有利于藝術特長生的成長。
非常遺憾的.是,這些特色班的教學只是為高考訓練學生的西畫基礎技能、技法,完全忽略了國畫教學內容,主要原因還是高考教學制度的問題。
其次,改革我國現(xiàn)有的美術高考制度,這不是我們普通教師所能做到的,需要教育部進行改革舊有的高校制度,我們只能呼吁吧。
在美術高考內容中加入國畫的創(chuàng)作或臨摹。
有意識的強化國畫學習,把國畫和書法作為高考的一項主要考試內容,扭轉過去那種西畫一邊倒的局面。
在考試內容上,增加國畫線描、國畫寫意花鳥、山水畫的臨摹或創(chuàng)作。
把西畫中的水彩和水粉課程可以若弱化下去。
這樣就大大有利于中小學國畫教育。
因為在高校里還要進行西洋繪畫基礎教學的,所以加重國畫考試內容比例,可以大大激發(fā)學生學習國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意識形態(tài)上要有意識地導向中國畫教育。
第三、 高校藝術教學模式的改革。
很多高校在大一大二時完全都是西洋繪畫基礎教學,例如素描、水彩、水粉等課程的學習,等到了大二才開始分專業(yè),專業(yè)分完了,學生真正學習專業(yè)的時間也不過區(qū)區(qū)一年多一點的時間,在這么短短的時間內學生又能學習到多少真正的專業(yè)技能和理論呢?最后都是學習點皮毛。
學生感嘆到4年大學自己的專業(yè)基礎一點也不扎實。
那么我們要改觀這種教學模式,在大一時開設素描、水彩、水粉課程,為今后打下一定的造型能力和色彩感覺服務的。
大二時就開始分專業(yè),甚至在大一下半年就可以分專業(yè)。
這樣把學生最感興趣的專業(yè)時間大大提高到2.5年——3年的學習時間,專業(yè)技能就能得到大大加強。
尤其國畫教學更是越早越好。
大一時就應該加入一定量的國畫學習,讓學生學習國畫線條白描,鍛煉學生用線進行造型能力,還要求學生每天必須練習一定量的書法。
那些真正愛好國畫的學生不妨提前分離出來,成為獨立的國畫班,因為中國畫不需要西方科學的透視法規(guī),也不需要嚴格的光影效果和色彩。
第四、 高校國畫教學內容的改革措施。
國畫教學內容包含著書法教學、繪畫技法教學、構圖學、創(chuàng)作教學、藝術理論教學等內容。
但是在實際教學當中,很多內容被忽略了。
如作為基本功的書法教學是國畫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項。
它是練習用筆用墨的基本功,也是練習線條造型能力的手段,書法本身就是一門藝術,它與國畫完美結合形成中國畫特有的“詩、書、畫、印”藝術形式。
然而很多院校不重視這項內容教學,這方面要得到加強。
還有就是只重視繪畫技法教學,不重視藝術理論教學,中國畫最高境界是“氣韻生動”,畫面意境之美的創(chuàng)作來自于畫家自身的文學修養(yǎng)和高深的藝術理論修養(yǎng),然而現(xiàn)在很多藝術生,由于高中文化課就很差,導致他們不喜歡文化課,更害怕藝術理論課學習,由于文學修養(yǎng)和藝術理論修養(yǎng)嚴重缺失,導致學生創(chuàng)作不出有一定水準的國畫作品。
加大藝術理論教學內容的同時,還要要求學生課外多讀一些中外文學名著,具有豐富的文學知識是一個藝術家必備的。
第五、 加強教師自身專業(yè)素質的培養(yǎng)和理論的培養(yǎng)。
很多教師自己都不具備深厚的專業(yè)技能和理論修養(yǎng),怎么能教好學生呢?很多教師國畫技法單一,有的老師只會工筆,有的老師只會寫意,有的老師只會花鳥,有的只會山水,這樣由于自身專業(yè)的狹隘導致教學的嚴重局限,甚至個別學校國畫專業(yè)教師都擅長工筆,寫意畫教學幾乎沒有,這樣如何開展國畫的全面教學呢?加強教師的專業(yè)技能,除了自己利用業(yè)余時間不斷自我修煉之外,學院也要給教師提供進修的機會,把自己不足的專業(yè)給彌補上去。
自己有一碗水,才能給學生半碗水。
打鐵還需自身硬的道理不用多說了。
小結:高校中國畫教育教學存在的問題,已經嚴重阻礙了中國畫的發(fā)展。
幾十年來的藝術教育已經扼殺了中國畫的“特點”,作為高校藝術教育工作者,有責任呼吁中國藝術教育制度的改革,有義務進行高校國畫教學的改革。
應該建立以臨摹為教學主要任務、以修煉筆墨功底作為主要教學手段、以藝術創(chuàng)作為宗旨的符合中國畫傳統(tǒng)的藝術教學體系,改變過去那種把西方藝術教育凌駕于中國畫教育之上的做法,作為高校藝術工作者要為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藝術精神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當前高校中國畫教學思考舉隅[J] .范家美.湖北美術學院學報,20xx.03
[2]蔣采蘋.關于中國畫教學體系的思考[J].藝術沙龍,20xx.2
[3]當前中國畫教育的衰微的緣由及其對策[J].賡少華.美術觀察,20xx.8
[4]關于中國畫教學的思考[J]. 茹峰.藝術探索,20xx.01
美術學論文7
美術課作為中學基礎教育、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情操,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所以不能簡單的停留在教學生畫幾幅畫,了解幾幅世界名作或者幾位著名畫家的階段上。在素質教育的新時期,我們應該為我們的美術教育賦予新的內涵和使命,那就是盡可能的讓每一個四十五分鐘都能起到幫助學生陶冶情操,提高審美意識,培養(yǎng)審美素質的作用。
大量的教材內容,眾多的名詞術語,如果我們只是按照書本所寫的那樣“灌輸”,只是把審美教育局限在幾幅插圖和幾段解說的文字上,學生也只得被動的“全盤接受”。這種傳統(tǒng)的“傳道、授業(yè)、解惑”型的教學方式,雖然能讓學生學到不少“審美知識”,但卻阻礙了教學的主動性、積極性的發(fā)揮,更束縛了學生創(chuàng)造性才能的發(fā)展。審美教學,不應該以“灌輸”為主要手法,而是以“引導”的方法指導學生學習如何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創(chuàng)造美。在傳統(tǒng)的美術教育中,我們是通過具體的技法,構成了美的實體;現(xiàn)在的美術教育更多的要求我們將美學知識構成的美的精神,及它代表的人文精神傳遞給學生。
那么,如何在美術教育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素質呢?
一、提高美術教師的教學水平
1、愛因斯坦認為,能培養(yǎng)獨創(chuàng)性和喚起對知識愉悅的,是教師的'最高本領。一堂美術課是讓學生們收獲頗豐還是昏昏欲睡,都取決于美術教師的素質。我們要把美的概念,美的思維,美的意識帶給學生,首先自己要對“美”這個概念有全面深刻的了解。同時,要想通過美術知識,美術欣賞的講解,讓學生逐步的進入感興趣、喜歡聽并想主動學習的階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就需要我們美術教師不斷地提高自己本身的教學水平和素質,對教材內容的把握不能簡單的局限于大綱的要求,更要主動的將相關的其他知識及時代特點結合在一起,提高教學的知識性、趣味性,延展性,讓學生在學習美術知識的基礎上,逐漸的形成認識美,感受美,發(fā)現(xiàn)美的意識,進而達到想象美、創(chuàng)造美的階段,讓審美意識成為伴隨學生終生的意識觀念;
2、終身學習是美術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保障。把教師比喻成蠟燭,能體現(xiàn)教師無私奉獻的精神,但有人認為蠟燭總有燃盡的時候,不如讓老師成為長明燈,這里的長明燈是要求老師不斷的進步。新課標下的美術教材要求美術教師要有廣博的文化知識,對于課程中涉及的各個學科的知識都要有所了解。這就要求美術教師要充分利用好課余時間,積極的參加各種專業(yè)技能和更新教學理念的培訓,從培訓中發(fā)現(xiàn)自己存在的問題,不斷地將新的教學理念和具體的課堂教學相結合,總結經驗,用老師的內在素質去感染學生,讓學生從喜歡上美術老師過度到喜歡每一節(jié)美術課,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
二、從學生角度出發(fā),分析學生的個體差異,采用多種教學方法靈活的運用到教學中
1、我們的學生都是十四十五歲的孩子,他們求知欲望強,活動性大,思維活躍,但是持久性和專注度差,所以我們還要多站在學生的立場上看待我們的教學,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了解學生們是如何看待美術課,他們習慣以怎樣的方式來接受知識。這就要求我們的美術教學要改變以往老師在上面枯燥的說,學生在下面被動的接受這樣的情況,我們要找到一個課堂教育、學生興趣、審美素質這三者間的交叉點和切入點,通過引言、故事、討論、匯總,延伸、總結等幾個步驟,通過將我們要講授的各種知識合理有趣的引入和搭配,盡可能的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斷地提高學生的欣賞和評述能力,鼓勵他們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說出自己的創(chuàng)想和思路,讓學生在主動的思考中既掌握了知識,又不覺得枯燥,這樣的美術課如果能長期的進行下去,必然會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審美素質。
2、“藝術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我認為大自然的美更能感染和豐富枯燥的課堂。在美術教學中我比較重視美術課的三維教學目標中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我們的美術教學所培養(yǎng)的學生不是以美術大師為標準的,而是通過美術課讓學生去了解生活中的美,感受生活的美,用美的眼睛去欣賞生活。
學生的個體差異決定了他們的審美需求的不同,但是身邊自然界中的美就像音樂中的旋律一樣,在不知不覺中會感染每一個人。比如講到色彩對人情感的影響這一課時,我會讓學生用相機去拍攝家鄉(xiāng)的能感動自己的色彩照片,上課時展示給同學,分組討論后講解照片上的色彩帶給他們的感受,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其中,去發(fā)現(xiàn)身邊的色彩,體會身邊的美。經常組織學生去觀看美術作品展覽,引導學生欣賞不同風格的美術作品,讓學生體會畫家創(chuàng)作的來源和情感的表現(xiàn),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
三、教學無定法,在教學過程中要博采眾長
1、搞教育不能坐井觀天,也不能閉門造車,我們要利用互聯(lián)網等手段多多學習先進教育地區(qū)美術課的教學方法,取長補短,選取適合我們教學情況的方法,結合我們的實際情況,不斷總結出新的、好的、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模式運用到我們的教學實踐中。這樣才能讓學生在美術課上坐得住,聽得進,記得牢。從而逐步達到審美教育的效果。多媒體的應用在課堂中能很好的輔助教學,它能從聲音,圖形等全方位的展現(xiàn)作品的藝術美。尤其是講到欣賞課時,多媒體的應用會使枯燥的圖片動起來,加入聲音的效果學生的注意力大大的提高,對美的認識也從多角度得到了深刻的體會。
2、美術教師在教學中要勇于探索采取多種教學方法。注重教學過程的創(chuàng)造性,教師要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創(chuàng)設愉悅的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情感,豐富學生體驗,激起學生聯(lián)想,從而使學生的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互為補充,相互促進,帶動學生素質全面發(fā)展。比如我講到手繪線條圖像的表達這一課時,采用游戲的形式引入,讓學生說一個事物,另外的學生根據(jù)描述用簡單的線條畫出所說事物。不同學生對同一事物的表現(xiàn)形式不一樣,根據(jù)學生的表現(xiàn),引入手繪線條的多種表現(xiàn)方法,這就能使學生一目了然,接受起來很快,是枯燥的線條有了活力,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提高。
總之,我們要充分利用好手中的教學資源,苦練內功,虛心學習,通過我們的每一堂美術課提高學生對美的感受能力、鑒賞能力和藝術創(chuàng)造能力,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并通過審美教育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切實起到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審美標準,不斷提高審美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作用。
美術學論文8
1. 談徐渭的雜花圖卷
2. 如何對待西方現(xiàn)代派美術
3. 線描藝術的魅力
4. 傳統(tǒng)水墨與都市水墨
5. 淺論山水畫寫石方法
6. 論"線"在素描繪畫中的作用
7. 淺談中國畫空間的創(chuàng)新
8. 論白描仕女畫
9. 談中國畫的現(xiàn)狀和出路
10. 淺談國畫百年之變遷
11. 淺談色彩與人的.心理
12. 論白描
13. 筆精墨妙與意趣心契
14. 淺談基督教對米勒的影響
15. 古代書法論所涉“道”“理”“法”三者關系
16. 論寫生與創(chuàng)作的關系
17. “線條、色彩、構圖”——繪畫美的本質
18. 散談中國畫的特點----作為閱讀符號的中國畫
19. 線——造型藝術的獨特語言
20. 談臨摹
21. 對中國水墨畫傳統(tǒng)技法的幾點認識
22. 油畫之我見
美術學論文9
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xù)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在變,人們的審美觀念在變,人們對生活的要求也在變。消費者對商品包裝的喜新厭舊,以及對品牌的全新認識,都關系著廣告設計的與時俱進。廣告設計不是單求漂亮美觀,最重要的是透過視覺圖像來介紹產品的特點,建立和穩(wěn)定它在市場的定位,最終達到提升銷量的目的。一個成功的廣告設計可以引領企業(yè)進入一個新的發(fā)展歷程,開拓一個新的市場。因此,富有創(chuàng)新的廣告設計并非只是一個美麗的裝飾,其所包含的功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廣告的傳播途徑和表現(xiàn)方式多種多樣,如何在五彩繽紛的廣告世界里,力壓群雄、脫穎而出,是每個廣告制作人絞盡腦汁潛心追求的。廣告作為視覺信息的傳遞媒介,要取得引人注目的效果,并取得瞬間獲得,使消費者有過目難忘的印象,采用獨特的藝術構思、強烈的色彩效果,以引起消費者的注意。本文就廣告繪畫藝術如何表現(xiàn)和傳播進行粗略的淺析,就廣告繪畫的制作、設計原則及其表現(xiàn)手法進行闡述,并通過有效的傳播,讓人們了解廣告繪畫藝術的價值所在,使人們提高對藝術的鑒賞力和全民素質。
一、繪畫是廣告藝術中的基礎。
要了解廣告藝術中的繪畫藝術的表現(xiàn),首先要了解繪畫的相關背景。繪畫是一個歷史久遠的東西,而廣告中的繪畫,則相對而言是新生的事物,兩者有相通之處,也有不同點。 1.繪畫的定義和發(fā)展。
繪畫是以色彩和線條在平面上描繪形象的美術種類。運用筆、刷、刀、手指等工具,將顏料、墨汁、油墨等有色物質,用揮灑、涂抹、拓印、腐蝕等各種手段轉移描繪在紙張、紡織物、木板、皮革、墻壁或巖石等平面上,以線條、塊面、色彩、明暗等造型因素,通過構圖形成視覺形象的畫面、圖像。廣告藝術中的繪畫,也是其所含內容的體現(xiàn),屬于對傳統(tǒng)的繼承和發(fā)展。
繪畫歷史悠遠,可上溯原始社會。迄今發(fā)現(xiàn)最早的作品大約是1.5萬年前舊石器時代晚期西班牙的阿爾塔米拉和法國拉斯科的原始洞窟壁畫,其后的遺跡在世界各地均有發(fā)現(xiàn)。中國新疆、內蒙古、廣西、云南等地亦發(fā)現(xiàn)新石器時代巖畫。人類幾大文明發(fā)祥地最早出現(xiàn)的彩陶紋樣,亦為繪畫。古代美索不達米亞、愛琴文化的克里特島,均出現(xiàn)過繪有幾何或動植物紋樣的原始彩陶。中國的仰韶文化與馬家窯文化的彩陶出現(xiàn)了幾何形紋、魚、鹿、人面形甚至人形紋,為彩陶中罕見。公元前6~前5世紀希臘陶瓶則有黑繪、紅繪兩種式樣。可見,繪畫的歷史相當?shù)木眠h,其在當今世界的廣告藝術的表現(xiàn)中更是顯得生機昂然,前程似錦。 2.繪畫的特點。
繪畫的特點在于它的內容和形式上:有的重視繪畫的社會功能和教化作用,要求作品表現(xiàn)一定的哲理、信仰、倫理道德觀念等;有的則強調繪畫的審美作用,以美感為最高境界,追求完美的形式技巧;在主客體關系上,有的恪守客觀對象的形與質,有的則強調表現(xiàn)畫家的主觀精神。但不同的'繪畫,側重各不相同,如現(xiàn)實的、理想的、寫實的、寫意的、具象的、抽象的、形似的、神似的,或神形兼?zhèn)涞牡鹊取膭?chuàng)作方法來說,有現(xiàn)實主義、浪漫主義、理想主義、表現(xiàn)主義等主要派別。廣告藝術中的繪畫,運用的其各種各樣的特點作為自身的表現(xiàn)手段,因而呈現(xiàn)的是琳瑯滿目、應接不暇的效果。
相對于其他藝術門類而言,繪畫是依賴視覺在平面上感受和欣賞的造型藝術,以繪畫的造型要素如形、色、光、線條等捕捉最富啟發(fā)性、感染力的瞬間形象,予以提煉、升華,使之超越相對靜止的時空,從而達到深廣的藝術境界。廣告藝術中的繪畫,更加強調其鮮活的造型以及表現(xiàn)效果,其基本目的就是給人以深刻難忘的印象。
二、創(chuàng)意是廣告藝術繪畫的靈魂。
除非你的廣告源于一個大創(chuàng)意,否則將如夜晚航行的船只,無人知曉。——David Ogilvy 為什么要引用大衛(wèi)·奧格威的這句名言,因為首先我要說一個主次先后的關系。廣告與設計都是要溝通傳達。如何用相對易于接受的方式來傳達信息交流溝通這就是創(chuàng)意。創(chuàng)意是最重要的,你的設計最終源于你的創(chuàng)意才是真正的創(chuàng)意驅使(idea driven)。否則你做的那些(image driven)只是用于裝飾或者自戀表達。一旦你有了一個強有力的核心創(chuàng)意,接下來的工作才是如何以嶄新的原創(chuàng)的有才情有吸引力的方式將創(chuàng)意化為活生生的作品。在所有的創(chuàng)意中間,廣告繪畫藝術的表現(xiàn)是最為重要的,因為它將直接作用于人的視覺效果,并引導人們去思考和聯(lián)想。
如何來執(zhí)行大創(chuàng)意,如何來更好的表現(xiàn)大創(chuàng)意,我們這里都來探討一下平面廣告招貼中繪畫的表現(xiàn)手法和技巧。
1.對比。
利用兩種效果的圖形在作品眾形成強烈的反差,沖擊受眾的視覺。所謂效果,含義很廣,比如形態(tài)上的剛柔對比,渲染的濃妝淡抹,色調上的冷暖,比例大小上的對比等等。對比應該說是增強視覺沖擊力度最常用得手法,大家可以多看看人家的好作品,它們都是綜合運用的結果。
例如有一種名叫“均衡酸”的新上市女性化妝品,能有效地調理女性皺紋皮膚。于是,這種化妝品廣告,在繪畫背景色彩上,廠家指定要印成“酸”色(淺黃色)作底色和“反白”文字。不過,這種的色彩對比,很難取得理想的效果。
2.反常。
反經驗常識得表現(xiàn),這樣也能很好的抓住受眾的眼球。將生活中的經驗常識來個顛倒,這樣的例子很多。比如房子原本是正立的,你將它在作品中倒立過來;還有水往低處流,你可以讓它向上流淌。等等很多這樣的例子,大家都可以嘗試著表現(xiàn)。細化來說比如有些是比例大小的異常反經驗,使正常比例的部分比例發(fā)生變化異常,或者使多個圖形的大小比例發(fā)生變異,其實這其中也蘊含對比,只不過這是一種反常識的特殊對比。反常也能對受眾產生強烈的吸引力。
美術學論文10
現(xiàn)代粗陶藝術是陶瓷藝術的一個分支,是從陶瓷藝術中派生出來的一種新的藝術形式。它與傳統(tǒng)陶藝最大區(qū)別在于,擺脫了傳統(tǒng)陶藝實用性質的束縛,否定了傳統(tǒng)工藝的絕對性,打破了傳統(tǒng)審美習慣長期以來主宰評判作品優(yōu)劣的標準美術專業(yè)論文提綱大全。吉林缸窯附近有多個少數(shù)民族村落,具有豐富的民族文化遺產和豐厚的藝術資源,多民族的文化形式,為我們提供豐富的創(chuàng)作靈感。缸窯粗陶藝術特性上透著一股粗獷、豪放、野性的氣息,其材料的`特點正符合這種藝術形式的表現(xiàn)。粗陶材料的美感是通過陶土的不同配比,達到不同的表現(xiàn)效果,使其作品肌理展現(xiàn)出不同的質感,或質樸、或原始、或粗獷……從而彰顯出一種區(qū)別于傳統(tǒng)陶瓷的美感。粗陶藝術具有自然的屬性,它使用人類最便利、最古老、最原始的材料,經過窯燒的天然和偶然的特性,使得粗陶別有一番原始的神秘特征。在藝術回歸意識強化的今天,粗陶以其特有的親和力和深厚的歷史傳統(tǒng)魅力,在當今社會越發(fā)顯得獨具價值。
摘要3-4
ABSTRACT4-7
第一章 導論7-8
第一節(jié) 課題的緣由7
第二節(jié) 研究對象與范圍7-8
第二章 現(xiàn)代陶藝概述8-10
第一節(jié) 國外現(xiàn)代陶藝研究現(xiàn)狀8-9
第二節(jié) 國內現(xiàn)代陶藝研究現(xiàn)狀9-10
第三章 吉林粗陶材料美感的體現(xiàn)10-15
第一節(jié) 吉林粗陶的造型特點及裝飾語言10-12
一、吉林粗陶的造型特點10-11
二、吉林粗陶的材料表現(xiàn)形式11-12
第二節(jié) 吉林粗陶材料的特性與表現(xiàn)效果12-15
一、吉林粗陶材料的特性12-13
二、吉林粗陶材料的表現(xiàn)效果13-15
結論15-16
美術學論文11
美術活動是幼兒園藝術教育中的重要學科。活動評價,發(fā)揮出教育功效,所以成人對幼兒作品評價的標準、態(tài)度往往直接影響幼兒參與美術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影響幼兒對美術作品的態(tài)度,以及對美的鑒別能力。本文運用通過實例分析的方法,幫助教師和家長如何更好評價幼兒的作品。
一、問題的提出
美術,是兒童十分喜愛的活動,孩子們總是能夠從中得到無窮無盡的樂趣,實現(xiàn)他們奇特的想象,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對幼兒美術作品的評價是十分重要的,評價的目的就是在于激發(fā)幼兒繪畫的興趣和積極性,使幼兒感受到自己的進步,發(fā)現(xiàn)自己的能力和才干,讓幼兒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從而促進幼兒的發(fā)展。教師、家長要用肯定的方式評價幼兒的繪畫活動,多鼓勵,多表揚,而沒有否定和批評。
幼兒美術活動的評價活動是幼兒園美術活動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與幼兒園其它任何一種教育教學活動的評價相比較,應用的程度是最高,但受到的重視程度卻較低,存在的問題也很多。
這就引起我們的思考:如今的教師和家長在評價幼兒時,存在著哪些幼兒美術能力評價的誤區(qū)呢?在評價幼兒作品應該注意哪些?于是,筆者結合實際圍繞在美術活動中孩子的表現(xiàn),成人的評價,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初步的探索與實踐。
二、文獻綜述
“幼兒美術作品”指的是幼兒自己的畫。蘇聯(lián)教育家克魯普斯卡婭曾給繪畫高度評價,認為:“繪畫可以根據(jù)兒童的第一、第二信號系統(tǒng)相互作用來充分促進兒童思維的發(fā)展。”我國教育家陳鶴琴曾經概括指出:“繪畫對兒童具有強烈的吸引力,是兒童生來就喜歡的,我們可以利用這一心理直接去滿足他們的欲望,間接的去豐富它們的知識,培養(yǎng)他們的性情,并使它們具有良好的行為習慣。”雖然幼兒繪畫時使用的工具和材料,以及繪畫的動作與成人的繪畫藝術有著明顯的相同之處,但是,幼兒的美術作品有它獨特之處。我們不能用成人畫的欣賞和評價標準去欣賞評價幼兒的美術作品。
學前教育評價是對學前教育活動各個方面進行科學的價值判斷過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就明確提出了實施發(fā)展性評價的要求,教育評價是幼兒園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適宜性、有效性,調整和改進工作,促進每一個幼兒發(fā)展,提高教育質量的必要手段。
幼兒美術活動的最終目標是培養(yǎng)幼兒的審美能力,發(fā)展幼兒的智力和創(chuàng)造才能,培養(yǎng)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教給幼兒簡單的美術知識和技能。教師、家長只有緊緊圍繞幼兒美術的培養(yǎng)目標,遵循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幼兒美術活動的規(guī)律,以幼兒發(fā)展為中心,以促進幼兒發(fā)展為根本目的,才能對幼兒做出適當?shù)刂笇Ш驮u價。
三、研究的方法與結果
(一)觀察法
在教學中,孩子們在活動中的一些表現(xiàn),以及成人看到孩子們的表現(xiàn),做出對孩子作品的一些是否最佳評價時的例子,記錄下來。在文中筆者采納了在教學中的真實案例。
(二)案例分析法
實例分析的方法對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并在行動中開展研究,有著重要的幫助。文中對案例以理論,孩子們的反映為基礎進行分析,并做出判斷。
(三)結果
文中我們運用了觀察法、案例分析法,共用了6個實例。從反面案例中,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在美術活動中,我們成人并沒有給予孩子們最佳的評價,對與孩子們的成長沒有起到良好的幫助,甚至于起到反作用。那如何進行改善呢?我們又舉了很多的正面案例,進行分析,從中總結出一些好的建議。
四、幼兒美術能力的評價案例及其分析
(一)幼兒美術能力評價的誤區(qū)(案例描述與分析)
幼兒繪畫有著本身的特點,教師應順從這個規(guī)律,引導和啟發(fā)孩子特有的靈性,讓他們自由想象,涂抹和創(chuàng)造,從自己的個性和特色出發(fā),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周圍世界的認識和感受。
案例一:明明在畫船,臉上掛著笑容,有時候還會把畫舉起來看一看。這時候,明明的爸爸走近了,看到他畫的船,說:“你畫的一點都不像船啊!”于是爸爸拿起明明手里的筆,替明明畫好了船。此時,明明眉頭緊鎖。
如案例一中,爸爸替明明完成了作品,但明明的心情卻從開心轉為“眉頭緊鎖”。也許這是成人無法理解的,但在明明看來,爸爸畫的.那艘很像的船不是最好,自己畫的才是好的。在畫船的過程中,明明所體驗的是繪畫帶來的樂趣。而爸爸這樣做,不僅使明明失去了鍛煉的機會,讓他不能親自感受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樂趣,同時也失卻了體驗成功的快樂。
案例二:以下是評價幼兒作品的言語:
“你今天畫的小貓真像!”
“你怎么跟老師畫的不一樣呢?”
“看你畫的圓不圓,方不方的。”
“好好的紙不畫畫,撕撕折折干什么?”
如案例二:在美術活動中,教師和家長往往十分重視幼兒作品的效果,而很少去考慮如何幫助幼兒在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當幼兒將畫畫的紙撕撕折折時,成人就覺得幼兒這是在搗亂,而不會用欣賞的眼光耐心等待。
(二)原因分析
綜上所述,如今的教師和家長在評價幼兒時還存在著不少誤區(qū)。以下是筆者總結下來的一些看法。
1.過度注重結果不注重過程
家長過分注重畫面效果而輕創(chuàng)作過程,使得一些極富想象而畫的不像的孩子,由于得不到理解和肯定而失去信心。這樣忽視孩子自身的需要和興趣的培養(yǎng),最終會讓孩子產生畏懼和厭學心理,造成兒童的片面發(fā)展。
2.過分強調“像”與“不像”
習慣中成人喜歡用“像”或“不像”來看待幼兒的作品。有的家長因為孩子畫的“不像”而苦惱,這實際上違背了幼兒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孩子的畫往往充滿稚趣,畫面上的一根線條、形狀、顏色都表達了幼兒的思想和情感。但極少的幼兒能夠畫出結構完整、比例正確的形象。以成人的眼光去要求幼兒作畫,一味地追求線條比例,一味地講授繪畫技能,把幼兒表現(xiàn)出來的天真、稚拙的作品視為劣品,會把幼兒的天性扼殺在搖籃中,最終使幼兒失去繪畫興趣。因此不能以成人繪畫藝術標準去衡量,要以孩子的眼光去理解,欣賞孩子的畫。
3.過多強調繪畫作品的色顏
幼兒繪畫時的色彩和他們的情緒有關,當幼兒處于低落情緒時,他們所用的顏色也許會相對暗淡一些。另外,幼兒作品的色彩還與幼兒的感覺,個性有關,如果成人只是片面的從色彩上評價作品的好壞顯然是不妥的。
4.過于橫向比較,不看縱向進步
幼兒存在著個體差異,因此在美術活動上,他們的水平也是參差不齊的。對于繪畫能力稍弱的幼兒,應該看到他們本身的進步,并盡量正面評價,培養(yǎng)他們的興趣。如果只是進行橫向比較,最終只會導致幼兒對美術的厭惡。
五、改良策略
(一)如何在美術活動中正確評價幼兒的作品(案例描述與分析)
案例三:今天教師讓幼兒畫太陽,明明總是喜歡把太陽畫成藍色。老師三番五次告訴他太陽是紅色的,但明明就是不愿意改過來,還振振有辭的說:“藍色的太陽比紅色的太陽涼快!”
如案例三,明明在畫太陽時已經把自己的情感融入了畫中。日常生活中的太陽太熱了,他想把涼快的太陽帶給小伙伴,所以總是不愿意把太陽改回紅色。成人在評價時,在不否定藍太陽,但也要告訴他,現(xiàn)實中的太陽是紅色的。
案例四:在一次活動過程中,天天在美工角進行瓷磚畫的游戲,畫了一幅幅漂亮的秋季景色,一片片顏色不同的樹葉,一條條街道上跑著小動物,開著各式各樣的蔬菜汽車,街道旁有個小花壇。花壇上空有小鳥,蝴蝶在自由自在的飛舞著。畫面干凈,內容豐富,充滿童趣和幻想色彩。可是一會兒之后,天天用灰色的水彩把畫面破壞的面目全非!這時候,他跟周圍的小朋友在講故事:“這個美麗的地方被洪水淹了,城里的小動物都在搬家,我要派好多人去救他們……”
如案例四,以往教師看到這種情況也許會責怪孩子為什么要弄臟畫面。但當聽到天天將的故事時,我們不禁贊嘆他的想象力。最后的作品算是毀掉了,但在這個過程中,天天充分表現(xiàn)了自己拯救小動物的情感。
案例五:一次繪畫中,教師讓孩子們畫出自己的媽媽。有的媽媽頭上沒有頭發(fā),只有一個大大的蝴蝶結;有的媽媽的眼鏡只有兩個圓圓的玻璃片;有的媽媽的腿畫的像竹竿……
如案例五,在成人看來,那是很可笑的畫。但當你去問孩子時,孩子會告訴你:“每次媽媽抱我時,我只看到媽媽頭上蝴蝶結;我覺得戴眼鏡太麻煩了,所以我給媽媽戴了一副透明‘隱形’鏡;我媽媽太胖了,變成了細細的腿會更好看……”大膽的想象是成人難以想象的,盡管這些畫的水平不高,但卻是孩子情感的流露,是孩子們的真實感受和美好愿望。
案例六:作品完成后,教師讓幼兒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幅畫,并給這些作品的小作者們發(fā)了富有童趣的貼紙,幾乎每一個孩子都得到了獎品。孩子們的臉上都掛著笑容。
如案例六,教師采用了互評方式,這樣孩子們的作品得到了更多的肯定。另外幼兒間的互評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二)提高評價幼兒美術作品的幾點建議
1.評價應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
評價作品時,教師的眼光不能總落在幾幅畫得像、畫面干凈的作品上,面對那些有自己創(chuàng)意、形象可笑的作品或一味訓斥,或視而不見,久而久之壓抑了幼兒創(chuàng)造性思維,扭曲了幼兒個性品質的健康發(fā)展。
幼兒繪畫的目的在于通過這種活動強化與周圍物體的接觸,增進認識、培養(yǎng)情感、鍛煉能力,提高幼兒對美的感受力、鑒賞力,不在于傳授給幼兒多少的繪畫技能技巧。所以,教師一定要從兒童的繪畫特點:夸張、隨心所欲、隨意用色……等出發(fā),了解兒童,尊重兒童,愛護他們的個性,注意幼兒的創(chuàng)作,努力從孩子的畫中去體驗孩子的特殊情趣,給其以更多的鼓勵。一幅好的幼兒美術作品應充分體現(xiàn)幼兒的思想感情,具有幼兒特有的思維特點,這是評價幼兒作品的重要方面。
2.評價應注重幼兒的美術過程
一般來說,幼兒的畫中所表現(xiàn)的事物是比較容易看出來的,而表現(xiàn)了什么情感并不是幼兒能清楚地認識到,并能用語言表達的,這就需要我們對畫面進行分析,讀懂幼兒的心理,從而理解幼兒作品所要表達的意思。在幼兒繪畫活動中,以往我們總是過多地關注孩子的作品完成得如何,有否達到預定的教育目標,因此常常忽略孩子本身。我們應該從關注作品的好壞中解脫出來。從關注幼兒的作品到關注過程、關注孩子。從畫面效果來看,有的畫確實亂七八糟,但教師應關注的不是成品是否漂亮,而是幼兒是否愉快而專注的投入了創(chuàng)作。然后根據(jù)幼兒原有的水平與作品的特點給予適當?shù)馁澝琅c鼓勵,這樣有利于增強幼兒自信心以及對繪畫活動的興趣。
3.評價應借助“幼兒的目光”進行
孩子的畫往往充滿稚趣,畫面上的一根線條、形狀、顏色都表達了幼兒的思想和情感。但極少的幼兒能夠畫出結構完整、比例正確的形象。如畫人物常常把耳朵忘掉,胳膊和腿常畫得與身體不一致,不合比例。這主要是因為幼兒時期手指小肌肉的發(fā)育極不完善,加上分析、綜合思維能力還沒有形成。而在色彩運用上,常常憑自己的喜厭,把太陽涂成綠色,把桔子涂成紫色。把自己所畫的形象涂成一塊塊、一條條的顏色,處處表現(xiàn)出幼兒的天真和稚拙。正是因為這一點,許多藝術大師們羨慕他們充滿想象、生趣盎然的作品。盡管畫面的因果關系不準確,不符合客觀世界的真實情況,然而畫面中卻充滿了想象和創(chuàng)造。因此教師在評價幼兒的作品時,不能以成人繪畫藝術標準去衡量,要以孩子的眼光去理解,欣賞孩子的畫,使孩子在自信中逐漸成長,這樣才能進一步發(fā)展幼兒的各種能力。
4.評價應盡量采取正面的原則
贊揚鼓勵幼兒作畫,以不斷提高幼兒的創(chuàng)作積極性,讓他們的表現(xiàn)欲和創(chuàng)作欲得到最大的宣泄。幼兒的畫在成人的眼中可能不怎么樣,但幼兒卻很滿意。消極地批評幼兒畫的不像,只會損害幼兒的自尊心和對美術活動的興趣。幼兒作畫純屬天性的表現(xiàn),他們喜歡把對生活的感受用繪畫的形式來表現(xiàn)。這樣的作品是不能用簡單的“像不像”來評價的,幼兒滿意的往往都是表達了自己的感情,這樣的作品一定是好作品。有的成人不一定能理解幼兒的畫,這時候最好去問問幼兒,因為最能理解美術作品的是幼兒自己,成人不妨拋開成人的標準去聽聽孩子們的解釋。
美術學論文12
摘要:新課程要追求的理念之一就是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在美術教學中,只有學生創(chuàng)造并且發(fā)現(xiàn)到其中的美,才能對學習產生濃厚興趣并積極參與,最終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因此,作為一線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造藝術氛圍、開放課堂、利用必要的激勵方式、運用恰當?shù)慕叹哐菔尽⒔M內合作與組外競賽、在游戲中滲透教學內容等方式方法來激發(fā)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這樣,在美術課堂中把趣味性與知識性、科學性結合起來,并能恰當運用多種教學手段,美術課必然會活起來,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會更濃。
關鍵詞:激發(fā)興趣;學習方法引導;注重教法
美術是美育重要組成部分,美術課的目的正是為培養(yǎng)學生以一種獨特的審美的藝術眼光來觀察美、感受美、發(fā)現(xiàn)美和創(chuàng)造美。那么,如何通過美術課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觀,使之具有感受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呢?
一、激發(fā)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使其發(fā)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興趣,就會樂在其中。美術課首先應注重培養(yǎng)對美術的興趣,這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大都受興趣的支配,是學習的主要動力。通過多年的實踐證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課堂成為輕松、愉快的樂園,是達到這一目標的前提。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我們要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并且還要關注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重視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的開發(fā)和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學生接觸、認識、掌握某種事物和參與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對于活潑好動的學生來說,趣味教學尤為重要。有了學習美術的興趣,學生才能主動地、積極地去學習美術。趣味猶如磁石,緊緊吸附著學生們的心,整個學習過程就會顯得輕松、活潑、興趣盎然。美術課上除了教師講授知識外,課后舉辦一些作業(yè)展示,以一個組為展區(qū),每次同時將兩個組的學生作業(yè)展示出來,相互比較,以“重在參與”作為美術作業(yè)展示的宗旨,創(chuàng)設愉快輕松的美術環(huán)境。學生的作品雖還不完美,卻大大調動了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二、在自由自在的作畫中,培養(yǎng)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
學校中的一切教育目的無非是為培養(yǎng)富有創(chuàng)造精神的全面發(fā)展的人而打下牢靠的基礎。而運用情趣的培養(yǎng)、審美能力的提高,最終也是為這一目的服務。只有這樣,才能開發(fā)其創(chuàng)造力,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想讓學生對客觀事物產生新奇的注意,以新穎的眼光,用與眾不同的方式去認識和處理事物,充分發(fā)揮其個性的創(chuàng)造力,就不能太偏重于技法訓練,過高要求“畫得像”的作法,只會束縛學生的手腳,降低他們的趣味性。因此,讓學生自由自在作畫,用畫畫表現(xiàn)自己的情感,并隨時表揚作業(yè)中發(fā)揮得好進步顯著的學生,以作業(yè)講評和舉辦小小優(yōu)秀作品展來增強他們的信心。另一方面使知識和技法慢慢地滲透給學生,培養(yǎng)了其觀察能力,使其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并能由淺入深地進行訓練。生活賦予我們許多靈感。學生們作品與其創(chuàng)造時時啟發(fā)著我進一步的升華。我上“布貼畫”這一課是因為上了“樹葉拼貼畫”之后,發(fā)現(xiàn)學生在作業(yè)中充分發(fā)揮出自己的聰明才華,趣味性強,創(chuàng)作余地大,學生的興趣仍有得以延伸的需要。于是我就先讓學生看到自己作品的成功,進而享受到成功的快感,激起學生學習,再學習的愿望。這樣有的學生拼貼人物,有的貼風景,或是靜物等,無一雷同,盡管有的是離奇的,但充滿幻想,有自己的個性,不失天真之美,具有一種成年人望塵莫及的魅力。
三、加強學習方法指導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但應注重教法,更應加強學生學法的指導,幫助學生樹立必勝的信心,克服厭學情緒,培養(yǎng)學習興趣。如上中學美術欣賞課時,應向學生講明欣賞課的學習重點是:學會觀察,著重分析,多看,多想。面對一幅美術作品,要求學生首先對所獲得的信息進行閱讀并研究,分析作品的形式特征、作畫背景等,從而深入思考教師所提出的問題,最后教師做出歸納總結。這樣,既能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并且能在教師的引導下對教材進行分析解讀,從中學會怎樣欣賞一幅美術作品。如此反復,在課堂上采用多種教學輔導手法,例如以語言傳遞信息為主的方法,包括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以直接感知為主的方法,包括演示法、參觀法;以實際訓練為主的方法,包括練習法、實驗法;以欣賞活動為主的教學方法進行加強指導。又如在欣賞課教學中,總會有學生提問要怎樣欣賞這類或那類的美術作品,教師可借鑒有法而不言法的藝術處理方法,通過獨特的方法引導、啟發(fā)學生自尋欣賞方法,這樣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能力、情感,同時也增添了教學魅力。例如在國畫欣賞課中,教師設疑:“如何認識一個人?”學生答:“內在品質及外表。”教師引導:“觀畫如觀人。”學生在賞析過幾幅作品后總結出國畫內在神韻與外在筆墨的欣賞品評標準。這樣,通過教師引導,啟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巧妙地留出教學中的“空白”,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同時達到了不教之教之目的。
四、鼓勵異想天開,給予學生藝術表現(xiàn)的空間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說是希望自己是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里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在美術課程教學中,學生對新的知識往往從片面的、膚淺的認識到全面、理性的認識。教師要從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基礎入手,引導他們發(fā)現(xiàn)新知,鼓勵他們有自己的看法,即使這些看法并不完全正確,也要肯定其合理、正確的一面,以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fā)他們更多的創(chuàng)新靈感,從而認真地學習。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并且給予學生藝術表現(xiàn)的空間。作為美術教師要允許學生個性的自由發(fā)展,允許學生興趣的不同方向,承認學生存在的個體差異,承認學生對知識掌握的速度有快有慢,接受知識的能力有強有弱,要留給學生足夠的空間和時間來消化和掌握知識。沒有一門學科能像美術這樣直接有效地作用于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潛能的激發(fā)。綜上所述,“激發(fā)學生興趣,讓學生發(fā)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是教學中的一個有機的、不可分割的整體。把教與學融于一體,只有采取創(chuàng)新意識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才能培養(yǎng)出未來的創(chuàng)造性人才。
參考文獻:
[1]張桂木.美術課程標準教師讀本[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
[2]楊春生,辜敏.美術教學實施指南[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
[3]康軍平.創(chuàng)設良好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對初中美術課堂教學的幾點認識[J].青年時代,20xx(22):209.
[4]孫冰艷.初中美術課堂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藝術[J].陜西教育(教育),20xx(11):64.
美術學論文13
美術學碩士研究生教育與培養(yǎng),有其自身規(guī)律。美術學碩士研究生教育與培養(yǎng)機制的制定,必須圍繞美術學教育與培養(yǎng)的規(guī)律與特點進行,否則就很難達到其教育與培養(yǎng)目標。由于我校美術學碩士研究生教育起步較晚,不過近六、七年時間,以及我校理工科為主的綜合大學的辦學背景下,在以往美術學碩士研究生培養(yǎng)機制問題上,不免出現(xiàn)了一定的與美術學科研究生教育自身發(fā)展規(guī)律不協(xié)調甚至矛盾現(xiàn)象,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校美術學研究生的培養(yǎng)質量。
為改變這種現(xiàn)象,進一步提高學生培養(yǎng)質量,本課題組在調研包括中國美院、西安美院、云南藝術學院等藝術類專業(yè)院校及杭州師范大學、廣西師范大學、新疆師范大學、首都師范大學、清華大學、河南大學等師范類、綜合性大學美術學研究生教育的基礎上提出幾點看法:
一、制定個性培養(yǎng)計劃,強化藝術個性發(fā)展。
根據(jù)每個學生學科基礎及當下學科水平,制定切實可行的個性培養(yǎng)目標和規(guī)劃,使不同基礎不同能力,處于不同起跑線上的學生都能夠根據(jù)自己實際找到自己相應位置。由于我校美術學研究生生源學科背景較為復雜,美術基礎差別較大,藝術修養(yǎng)參差不齊。在以往我們所招的研究生中,既有純粹美術專業(yè)院校畢業(yè)的基礎較優(yōu)秀者,也有綜合性大學美術類專業(yè)的學生,以及部分跨學科、跨專業(yè)非藝術類基礎較差的學生。
由于他們前期學科背景不同,不論是專業(yè)實踐能力或理論修養(yǎng)、藝術審美水平等方面都明顯存在很大差異,統(tǒng)一模式的培養(yǎng)計劃和目標顯然是不現(xiàn)實的,也不利于學生藝術個性發(fā)展。因此,我們在制定培養(yǎng)計劃和目標時,就應該根據(jù)每一個學生具體情況,包括素質基礎、審美修養(yǎng)、發(fā)展?jié)撡|等綜合因素,制定因人而異,因材施教,揚長避短,因勢利導的個性化培養(yǎng)計劃是非常必要的,它有利激活和放大每一個學生潛在的藝術基因,讓不同背景學生各自發(fā)現(xiàn)自我藝術個性所在,調整和確立自己未來發(fā)展目標。
藝術個性發(fā)展問題,實際上涉及藝術創(chuàng)造與藝術創(chuàng)新的問題。藝術的發(fā)展不僅需要藝術共性,需要共同的原則,也需要差異化表達,需要個性發(fā)展。缺失了個性的藝術是無法突破和創(chuàng)新的。因此,我們在美術學研究生整個培養(yǎng)過程中,還應該將尋找和發(fā)現(xiàn)學生不同個性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導師不僅需要指導學生學習中外藝術傳統(tǒng),研究和汲取藝術傳統(tǒng)的精華,而且更應該指導學生通過對傳統(tǒng)經驗的`總結,從中悟出藝術創(chuàng)造的真諦,從中發(fā)現(xiàn)自己藝術上的潛在基因與個性,并鼓勵學生充分認識自我個性存在的價值,張揚那些常常忽視的與眾不同的獨自特點與細節(jié),揚長避短,創(chuàng)造出自己的一份藝術天地。
二、強化藝術實踐能力,減輕論文壓力。
我國目前美術學研究生教育,應該分為兩個大致方向,一是較為純粹的美術理論研究,重點在于從理論上總結和研究過去和現(xiàn)在已經發(fā)生的美術現(xiàn)象、美術成果、理論評價及未來發(fā)展研究,學生既可以具有一定的藝術實踐能力,也可以拋開實踐,全力以赴進行理論探索。另一方向則重點在于藝術實踐,在于以培養(yǎng)藝術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人才為目地。這一方向不僅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理論基礎,更需要其自身較深厚藝術實踐能力做支撐。一個缺少基本藝術實踐能力的人,是無論如何難以創(chuàng)造藝術形象來表達自己對世界的看法和理想的。對后者而言,能否擁有相當藝術實踐能力,能否擁有相當藝術形象創(chuàng)造能力,顯然是判斷一個學生是否合格的關鍵所在。
由于我校美術學研究生教育起步晚及研究生培養(yǎng)機制、考評標準的原因,在過去的培養(yǎng)機制上一直存輕實踐,重論文的問題,不論學生藝術實踐和創(chuàng)造能力如何,都難以作為考察學生是否達到培養(yǎng)目標的依據(jù),畢業(yè)論文的撰寫特別文字數(shù)量的要求,才是衡量學生是否達到畢業(yè)要求的關鍵。美術類學生在邏輯思維和理性分析問題上與其它學科特別是理工科學生相比較,往往表現(xiàn)出較大劣勢。就我校以往研究生情況,同樣字數(shù)要求的論文,對其它學科背景學生,特別是理工科或文科背景學生可能并不太難,論文質量也較好,而美術類學科背景學生往往表現(xiàn)出較大難度。為完成論文字數(shù)要求,學生大多或過早地將精力投入到畢業(yè)論文撰寫上,極大影響了藝術實踐探索;或與自己研究內容脫節(jié),論非所用;或拼湊內容,偏離論文核心;或內容大而全,缺少對主題核心內容的較深層次的實質性研究,甚至將論文寫成教科書停留在知識通識和介紹階段。這無疑在一定程度上偏離了美術學自身的特點與發(fā)展規(guī)律,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培養(yǎng)質量,甚至學生未來發(fā)展趨向。
因此,我們有必要圍繞美術學研究生教育與培養(yǎng)的特點,調整機制,適度減輕美術學實踐類學生畢業(yè)論文壓力,使他們能夠更多時間用于藝術實踐與探索。能否充分保證美術學實踐類學生藝術實踐,強化藝術實踐能力,是學生未來藝術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的基礎所在。
三、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
藝術個性的建立來自于藝術創(chuàng)造者的獨立思考。是藝術創(chuàng)造者獨特心性、獨特審美思想支持下對客觀世界的獨特藝術表現(xiàn),是自我心靈感受的自然流露與表達。對于美術學研究生培養(yǎng),如何培養(yǎng)其獨立的思考能力,鼓勵學生尊重自己的心靈感受,選擇自己的表達方式,是逐步培養(yǎng)藝術個性發(fā)展與藝術創(chuàng)新思想的關鍵。因此,美術學研究生教育,首先導師應站在更高的宏觀角度,破除師承門戶之見,培養(yǎng)和鼓勵學生學會獨立思考,獨立判斷自己藝術未來趨向目標,鼓勵學生學會以懷疑的眼光看待導師的講解,敢于對老師觀點提出質疑和不同看法,甚至敢于質疑和打破前人既有的認識和定論。鼓勵學生向大師學習,不僅研究大師的藝術,更要研究大師的首創(chuàng)精神。鼓勵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看待事物,善于從不同側面做出不同判斷,努力培育和造就研究生良好的獨立思考能力。
由于我國整體教育存在的弊端,我們的學生往往即便到了研究生階段,還大多缺乏獨立思考能力和自信心。就我校美術學研究生教育,對絕大部分學生,共同的問題就是不喜歡獨立思考,本應自己解決的問題,卻喜歡處處聽命于老師的安排,本來要靠自己去尋找的答案,卻習慣聽老師的講解與評判。這無疑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能力是極為不利的。藝術創(chuàng)新問題,不僅需要深厚的藝術實踐基礎,需要學生充分把握藝術上的本質與規(guī)律,更需要學生綜合素質的不斷提高和完善,需要豐富鮮活的藝術審美思想,它涉及由“技術”到“藝術”之間的區(qū)別與升華問題。因此,我們的美術研究生教育,不單要為學生更多提供不同形式藝術成果,供其從中尋找和總結藝術創(chuàng)造規(guī)律,更要注重開闊學生生活視野和人文修養(yǎng)的提升,培養(yǎng)學生較高層次的藝術審美思想和敏銳的藝術洞察能力。當然,相對技術的層面,人文修養(yǎng)的問題顯然要虛幻得多,也困難得多,是其學科培養(yǎng)問題上伸縮性很強的一個難點。
四、改善學習環(huán)境,增強藝術氛圍。
美術學研究生教育,環(huán)境與氛圍是刺激學生自發(fā)學習研究極為重要的外部條件。美術學學習、創(chuàng)作、研究等不需要也沒有多么先進貴重的設備,但需要良好創(chuàng)作與展示空間條件,需要良好藝術氛圍去不斷激發(fā)學生探索的欲望和熱情。由于我校整體辦學目標、競爭考評標準等因素制約,美術學研究生教育始終在夾縫中生存。雖然經過幾年不斷努力,在教學空間環(huán)境上有了很大改善,但也只是達到教學最基本要求。
特別是在藝術氛圍問題上,由于地理位置及經濟原因等限制,一直缺少外來美術交流與展覽,缺少外來美術學術講座,特別是國內知名藝術家和理論家的交流與指導等,藝術氛圍極為淡薄。在一個缺乏藝術氛圍的環(huán)境里,要激發(fā)起廣大同學高昂的學習與探究熱情顯然是很難做到。因此,如何不斷改善藝術辦學條件,在學科建設上給予更多支持,能夠不斷引進一些高水平藝術交流、展覽,藝術講座,使學生及時撲捉和了解最新藝術發(fā)展狀況和發(fā)展動向,豐富自己藝術信息,合理規(guī)劃自己未來發(fā)展走向與目標,是當下和今后都將面臨的問題
美術學論文14
1.中國畫創(chuàng)新的道路探索
2.淺談中國工筆人物畫的“傳神寫意”
3.淺談素描寫生
4.簡論書法用筆與中國畫筆墨
5.談畫好素描的竅門
6.淺談藝術中的“目視”與“神遇”
7.淺談中國山水畫的意境
8.論水粉畫寫生“水”和“白粉”的'運用
9.素描作為獨立的藝術形式的魅力
10.淺析中國畫的美學理念
11.中國畫設色中的變色
12.重視眼、腦、手的訓練
13.淺論中西繪畫中的線條藝術
14. 淺談美術的功利價值早于審美價值
15. 淺談中國山水畫
美術學論文15
一、南黃海灘涂的美術文化的開發(fā)價值
(一)窺探地方歷史淵源
扶海洲(如東古稱)從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長江入海網口一片卵形沙洲,后與大陸并接,成為“唐古砂咀”,五代的后周世宗年間(954-958年)當扶海洲與胡逗洲漲結后,扶海洲與大陸之間的古橫江最終消失,如東人因勢利導修筑了一道又一道的海堤,匡圍出一片又一片土地,擴充了如東的疆域。在這片神奇的疆域,孕育了黃金灘涂特有的文明。從遠古的漁船到現(xiàn)今的文蛤景畫,每處景觀、每件工藝品,都在訴說并持久演繹著灘涂繁衍的歷史。因此,在時隔數(shù)千年的今天,我們肩負著繁榮這方文化的使命,并由此去追溯遠古的灘涂文明。
(二)融匯各地移民文化
遠古,人類活動隨著海岸的逐漸東遷也隨之東移。從最早的青墩淮夷古族人、吳越人、“鹽丁”、兩晉南北朝時期被迫南遷的山東兗州人、江西客家人,到元末明初的因“洪武趕散”驅逐至扶海洲的蘇州閶門人,再到明清時期各地商賈、建國后三峽移民、婚嫁到如東的三十一個少數(shù)民族,如東人祖先來自華夏五湖四海,各地匯聚如東的的客籍人,帶來了各地的生活習慣,同時也帶來了各地的文化,成為南黃海灘涂文化底蘊的重要源泉。譬如江南水鄉(xiāng)文化、鎮(zhèn)揚文化、徽州文化等等,據(jù)說如東五大集鎮(zhèn)的石板街就是當年徽州文化的產物。
而今,我們踩著前人的肩膀,繼續(xù)開發(fā)屬于我們如東人灘涂美術文化,如象征如東人踏實勤懇的海子牛文化、寶地孕育的奇貝——“文蛤景畫”以及奏響如東新時代強音的“空中交響曲”和“海上迪斯科”文化。如東的文化就像扎根這方熱灘涂的五湖四海的人一樣,兼收并蓄,博大且包容。
(三)挖掘地方特色美術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會員張振華在《把根留住》一文中說“民間美術是本鄉(xiāng)本土流傳在民間的藝術形式,即所居住生活的地方的美術,既具有實用功能又具有審美價值”。民間美術作品之所以感人,正是因為他們不是無動于衷地摹抄,而是在沒有功利驅動的純真心態(tài)下、在游戲般的創(chuàng)造中與民族的藝術精髓和氣質相交融,并注入了自己的熱情和生命力。
從南黃海灘涂的漁船制造工藝、以及如東“板鷂”這些純手工工藝,在很大程度上豐富了灘涂居民的生活。漁船的優(yōu)美曲線造型,板鷂風箏的精湛工藝,徐善華先生嫻熟的畫牛技巧,以及華子裕先生閑暇之余投入的極大熱情,以獨特的視角發(fā)現(xiàn)并研究出來的文蛤景畫,無一不表明古老的扶海洲在今天又重新煥發(fā)出勃勃生機。由此形成的地方特色美術極大地豐富了如東文化,增加了灘涂文化的內涵。傾向于東方傳統(tǒng)的“空中交響樂”到西化的“海上迪斯科”,給如今的南黃海灘涂美術文化又重新加入現(xiàn)代元素,給如東灘涂美術文化注入新的生命活力。
二、南黃海灘涂的'美術文化的資源應用
當前,在市場經濟浪潮的沖擊下,人們在不斷深入挖掘港口帶來的經濟效益的同時,逐漸淡忘了這些寶貴財富另一方面的價值,我們的文化教育研究也并沒有對本地優(yōu)秀的灘涂文化資源加以很好的利用。由此,我們意識到搶救、傳承本地美術文化的迫切性,看到學校美術教育對本土美術文化資源的開發(fā)與應用的重要性。
我們認為,要想做好南黃海灘涂美術文化的應用,應該注意以下幾方面。
(一)發(fā)掘取舍,找準最佳的整合點
首先,我們要根據(jù)美術教學的實際需要,充分發(fā)掘可供利用的美術文化資源。
灘涂資源的很多,比如,文蛤、漁船、灘涂景觀、風箏節(jié)、漁民等等。我們要做的第一項工作就是要充分去發(fā)現(xiàn)、發(fā)掘這些可供利用的資源,盡可能多地去研究每一項資源。
其次,我們要對這些資源作出合理的取舍,找出最適合美術教學的資源。
在這些資源中,并非所有的資源都能夠應用到到美術課程的某一個具體教學活動中來,而是應該根據(jù)教學的實際需要,將與具體教學活動有關的資源經過挑選和甄別后選擇最優(yōu)質的部分進行配置,這些資源必須與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及學生的實際水平和能力相適應。如我們在應用“文蛤”這一課程資源的時候,就要發(fā)掘其美術價值,像貝殼的外形、紋理等,而不是把重點放在“天下第一鮮”是怎么個美味法這方面。對風箏節(jié)這一資源,不能混淆于風箏的制作,這一點雖然重要,但對于灘涂美術文化而言,最重要的還是對于利用灘涂放飛風箏這一具體場景的美術語言描述。
第三,取舍過后,應找準資源應用與課堂教學的整合點。
在現(xiàn)有的研究基礎上,我們可以選擇與灘涂美術文化相關聯(lián)的五種文化加以課堂應用,比如“漁船文化”、“海子牛文化”、“文蛤景畫”、“空中交響樂”、“海上迪斯科”。應用之前將與美術
美術畢業(yè)論文范文第2頁
課程最密切相關的因素提取出來,比如,在將“漁船文化”應用于課堂教學時,我們就可以省略其實用工藝,重點看其造型特征,以一種對物體造型美分析的眼光去審視漁船,分析漁船的外部造型,內部結構,適當?shù)臅r候我們也可以以手工制作的形式,進行漁船模型的設計制作。
在應用“海子牛文化”資源的時候,我們可以著重分析海子牛的造型特點,他的彪悍,結實粗壯的體型,任勞任怨的品質,將成為教師教學的主題曲。而海子牛的生理特點順便介紹,點到即可。具體到四大領域中的“造型·表現(xiàn)”領域,我們把如東的文化象征物——海子牛引入課堂,給學生提供詳實的資料圖片,教師帶著學生去欣賞如東本土畫家、工藝美術師手下精美的海子牛的形象,抑或是繪畫、抑或是剪紙、抑或是雕塑,讓學生從感官上對海子牛這樣一個現(xiàn)在正在逐漸消退,但曾給我們祖輩作出重大貢獻的生物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在這個基礎上,教師給學生介紹創(chuàng)作的基本技能,比如繪畫技巧:國畫的用筆用墨,甚至海子牛某個部位的具體用筆用墨技巧等;或者泥塑、貼畫的的技能方法等。
(二)切實可行,多方搜集各類素材
經過資源的重新組合之后,一部分資源已經初步具備了美術文化特征。但要真正應用于課堂,還務必注意可行性原則。即,要根據(jù)現(xiàn)有的教學條件和學生狀況,美術課程資源的應用在實際操作中能夠順利進行。課程資源應用不是簡單地建立在理論分析的基礎之上的,更不能脫離實際憑想象和假設辦事,而是要冷靜、仔細地分析客觀情況,對各種因素充分了解和把握,制訂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以保證在教學活動中能夠做到步驟嚴密、操作有序,實實在在地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的。從理論上講,像灘涂這樣的鄉(xiāng)土資源資源能夠很好地彌補現(xiàn)有課程資源的不足,解決相應的教學活動中的實際問題,但在實際操作中是很難甚至不可能做到的,如在進行海子牛或者沙灘風箏課堂教學的時候,能到實地去看看海子牛或者到灘涂上去放放風箏當然最好,而事實上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跟大海有過親密接觸,也并不是所有孩子對海子牛這樣一個文化象征物有太多的感性認識。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在實施教學時,可以采用視頻、圖片展示等形式進行傳播,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認識和理解。如果有可能,也可以讓孩子進入網絡教室,通過網絡讓孩子們去感受一下灘涂美術文化的魅力。
我們在研究過程中,要注重課程資源積累,比如圖片、音像、文字素材等等,在可能的情況下,盡可能多搜集一些實物,這樣對激發(fā)學生興趣,提高教學質量大有裨益。如,在在“設計·應用”學習領域,教者廣泛搜集貝殼(以文蛤貝為主),并把這一灘涂遍地可見的貝殼作為一種創(chuàng)作素材引入課堂,在引導學生認識貝殼的功用之后,再給學生提供相關貝殼貼畫、貝殼掛件、擺件等藝術作品,使學生知道貝類除了人們熟知的食用、藥用功能之外,還可以作為藝術創(chuàng)作的素材。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進行貝殼貼畫、貝殼掛件、擺件的工藝制作。同時,我們也可以在“欣賞·評述”領域引入“文蛤景畫”這樣一個極具如東本土特色,且尚未被眾人關注的的藝術形式。用圖片介紹,影音資料介紹的形式,讓學生了解“文蛤景畫”的誕生,知道如東有“華子裕”這樣一個鮮為人知的人物,數(shù)年如一日地關注“文蛤景畫”,開發(fā)文蛤景畫系列工藝品。在此基礎上,通過引導想像、教師介紹、嘗試繪畫等形式讓學生進一步了解文蛤景畫的藝術魅力。
(三)講求效率,減少不必要的浪費
立足本土的美術文化以其鮮明的地方特色得到師生的認同,熟悉的事物在冠以地方文化特征后,更易于被同學接受。這給具體的課堂教學操作提供了方便。灘涂美術文化,在現(xiàn)代教學媒體的協(xié)助下,充分展示其獨特的人文魅力,這勢必讓美術課堂錦上添花。但我們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也必須要考慮到所在教學環(huán)境的實際情況,講求教學效率。
效率性原則也可稱為經濟性原則,即以盡可能用少的金錢、物質資源、時間和精力投入獲得盡可能好的教學效果。
應該說,我們如東縣情決定了我們的學校教育資源還相對匱乏,美術作為一個小學科在很多學校所能獲得的資源更是有限,很多學生家庭經濟也并不富裕,甚至個別家庭還處于貧困狀態(tài)。因此我們在進行資源應用時,要立足實情,盡可能選擇經濟投入要求低、相對教學效果佳的課程資源;在進行美術教學時,要盡量節(jié)省資源消耗,選擇可再生的材料,這樣做一方面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資源浪費,另一方面也能培養(yǎng)學生勤儉節(jié)約的良好習慣;另外,我們還要適當考慮學生的課業(yè)負擔,雖然我們希望通過美術教學使學生的身心得到放松,但如果過多地讓學生投入時間和精力去進行美術學習和創(chuàng)作活動,也會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因此在進行課程資源應用時,應該盡可能選擇要求學生投入時間和精力相對較少的內容。
比如,我們把“海上迪斯科”、“空中交響曲”以實踐活動的形式納入美術課程。對于“空中交響曲”,我們可以利用課外美術活動小組的形式組織一部分同學參加活動,風箏的制作充分利用鄉(xiāng)土耗材,如蘆柴,廢舊報紙、掛歷紙,甚至較薄的布,重點放在放飛這一環(huán)節(jié),走出校園,踏上利用灘涂的廣闊,無電線干擾的優(yōu)勢,讓學生充分感受放飛的樂趣,最后我們還可以通過主題創(chuàng)作的形式,讓學生以“空中交響樂“為主題創(chuàng)作繪畫、泥塑或其他藝術作品。在這一活動過程中,我們還可以用相機記錄精彩的瞬間。“海上迪斯科”作為如東一大旅游特色項目,對有條件的學生,可以指導相機的使用技巧,記錄活動場景,活動過后進行心情分享或主題藝術創(chuàng)作。
總之,當我們發(fā)現(xiàn)南黃海灘涂美術文化資源的價值,并想讓之在課堂上得到很好的應用,單是理論性的挖掘是遠遠不夠的。更需要每一個具體實施者從素材的搜集、整理、取舍,到教學方案的設計、教學的實施,再到后期資料的搜集、教學的反思,做到唯細唯實。只有這樣,才能確保這項研究得以順利有效的開展,才能真正這項鄉(xiāng)土美術文化資源的開發(fā)利用最終落到實處。
【美術學論文】相關文章:
美術生對學美術的總結11-25
美術教學論文09-16
美術的定義論文10-10
統(tǒng)計學論文07-22
統(tǒng)計學論文07-24
敬學與樂學的議論文09-03
小學美術教學論文08-22
小學美術教學的論文10-01
關于美術教學的論文08-28
美術教育論文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