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偶感雜文隨筆
在上海和孩子們包玩元宵,便馬不停蹄回宜和家人吃團圓飯。
還好車程不過三小時,一路阡陌縱橫,日暮西山飛鳥歸巢的田園風光,臨近黃昏,終于趕上了聚餐。
難得周末可以回來住個兩晚,約好今日依舊去丁蜀紫砂村,淘幾把壺。
作為宜興人,對于紫砂有種特別的情感,也許這是家鄉(xiāng)獨一無二的泥土,因為匠人的心血和手工,凝制成各種各樣造型獨特,設計別致的茶壺,可以隨身攜帶,還管天涯海角,泡上一壺他鄉(xiāng)的茶和水,卻依然可以吃出故鄉(xiāng)的味道,所以每次淘壺,于我,都是歡欣雀躍的事。
一早出發(fā),臨行前母親看我早飯因為燙口還沒喝完,趕著等電梯的間隙,都要遞過來給我,哪怕沒喝完,喝一口,她也是放心的,好吧,可憐天下父母心,在您老面前,縱使將來我已白發(fā)蒼蒼,依然是您的兒,您的肝,您的心頭肉[偷笑]
外地人到了宜興,都被滿大街各種各樣名目繁多的紫砂給晃的亂花漸欲迷人眼了,就像我們去別處,買什么特色紀念品,一樣的體驗。可作為本地人,自然知道哪家好,哪家才是正宗的老泥紫砂。就算是同一家店,家鄉(xiāng)話和外鄉(xiāng)話,價格也是不一樣的,這太好理解,哪都一樣。
對于紫砂壺這樣的工藝品來說,各人愛好不一樣,有人喜歡名家,有人喜歡造型,我自然是看眼緣了,成千上百形態(tài)各異的壺,總有那么幾個,一眼就對上了,好比一見鐘情的對眼,愛就愛了吧,收就收了吧,其中巡回徘徊,挑三揀四的感覺,別提有多爽快和歡樂了。
老板自是眉開眼笑,臨了拿出一個大桶,裝滿了各種喝茶杯,送了幾十個給我,連邊角料做成的各色栩栩如生的花生、栗子、荸薺之類的小品,也是一抓一把給小妞賞玩。
咱們宜興人,就是對眼的,就沒話說的豪爽[偷笑]
途徑蜀山古南街。這可是我們當地赫赫有名的紫砂大師起源地。一條呈扁擔長房列兩排,依山傍水的`古街,可是滿街都是如今工藝大師的故居。那會的匠人們都是你帶我,我?guī)悖ハ嗲写瑁舜私涣鳎侥茏屪仙八囆g的制作工藝達到極致,一批批一代代的工藝大師從這里起步,發(fā)展,并將這門獨特的藝術發(fā)揚光大到世界各地。
而這條老街,清凈寂寥,青石板路曲折蜿蜒到從前船來船往的蠡河。大師們都已離去,剩下的老屋和老宅,卻記錄著古往今來的故事,當然,還有幾家改造成了小型的博物館和茶藝館,因游人不多,也不為外人所知,這條老街可以說還是難得的,保留著從前的安寧。
炊煙起,蕩起青煙繚繞,河面漸起薄霧,彌漫輕散開來,由遠及近。中午時分,就在回程路上尋一家農家菜吧。
如今市區(qū)周邊的農家樂發(fā)展的也如火如荼的。這次去的那家隱匿在竹林深處,周邊也是大大小小的農民房改建的農家菜。
這家叫做仙居八大碗,在小山坳里,是一家四川人租下了當地農民的房子,收銀點菜的是大女兒,大女婿負責冷盤和酒水;小女兒和老爹負責端菜,小女婿和小兒子則是大廚,老奶奶呢,自是擔起了照顧第三代并且得空招呼下客人的差事。
來吃的也是一家家的,在這樣嘈雜的環(huán)境中,竟然感受到了滿滿的溫馨,這個說:680?給你700,不要找了;那個說:剛才客人點菜,你快點切,別閑著!我沒閑著,剛忙著呢!那位被說的不甘心剛要發(fā)火,看見老婆一個眼神,馬上收掉想說的話,乖乖忙去了。
帶娃的老太收完帳背著娃去外面曬太陽,嘮嗑是個白胡子老爺爺,一問原來是房東的老爸,房東我們見過,七十幾了,那老爹呢?我今年96咯,老人樂呵呵的,笑著,大太陽底下,露出一口白牙,大爺,你牙口這么好,一百歲沒問題!我們和老人說著,他笑得更開朗了。
回來的收獲就是如此之大,喝著家鄉(xiāng)水,吃著家鄉(xiāng)菜,說著家鄉(xiāng)話,遠歸的游子滿滿的歡樂都要溢出來似的,雖然明早依然就要離開,可這短暫休憩的時光,留在記憶中的,是最美的那一刻。
【回家偶感雜文隨筆】相關文章:
清晨偶感雜文隨筆12-15
觀花偶感雜文隨筆12-20
回家偶感心情隨筆06-26
回家雜文隨筆01-12
回家的路雜文隨筆01-01
回家偶感散文04-11
過年回家的旅途雜文隨筆12-26
偶感隨筆02-18
初夏偶感隨筆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