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jié)心情小學隨筆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大家對隨筆應該都不陌生吧?隨筆通常作者通過修辭手法曲折傳達自己的見解和情感的一種文體。想看看大家都在寫什么樣的隨筆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清明節(jié)心情小學隨筆,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清明節(jié)心情小學隨筆1
我的家鄉(xiāng)地處長江邊,氣候四季宜人。家鄉(xiāng)人一直沿著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習俗,都重視過節(jié),而且每個節(jié)都有不同的講究和過法,但,清明節(jié)是留給我印象最深的節(jié)日,因為清明,總是帶著些許淡淡的悲涼和絲絲憶念的味道。
今年的清明節(jié)照樣是在海門鄉(xiāng)下度過的。但它又和以往有所不同,更令我記憶猶新。清明節(jié)一大早,我和媽媽就來到了鄉(xiāng)下親婆家,爸爸因為遠在南美洲圭亞那進行援外醫(yī)療,沒有與我們同行。相比較往年去墓地掃墓不同的是這次我們首先在鄉(xiāng)下家中進行了祭祀活動。因為今年是第一次為剛去世的親公祭祀。在我的記憶中,親公是個比較嚴肅、不茍言笑的人,他脾氣很火爆,喜歡和親婆吵架,而且每次吵得都特別兇。但他對我說話從來都是輕聲細語,和藹可親。每次我一去鄉(xiāng)下,他總是放下手上的農活,把手洗了不知道多少遍后,輕輕地把我抱起來,親了又親,在空中拋了又拋,直到聽到我“咯咯”大聲的笑聲,他才松手放我下來。然后帶我到他的屋里,從他藏著的“百寶箱”中拿出各種各樣好吃的東西來,什么花生呀,桂圓呀,香蕉呀,蘋果呀等等。看著我吃了個飽,他就高興地帶我到鄉(xiāng)下各處去玩,領我看小羊歡快地吃草,小雞艱難地下蛋,小鴨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嬉……每到一戶農家玩耍,他都驕傲地介紹說:“這是我孫子!”“小寶,來磕個頭!”親婆的喊聲打斷了我的回憶,我連忙拿出媽媽事先給親公買的紙衣服、紙手機、紙燒酒等,這些都是親公的最愛,把它們放在香爐中,隨后看著一縷縷青煙緩緩升起,點點火光在閃爍,我仿佛又看到了親公,最后我對著親公的照片恭敬地磕了三個頭。
祭祀親公小屋旁邊的就是一條小河,小河的水清清的,河里一條條歡快的魚兒就是親公生前喂養(yǎng)的,如今它們都已經長大了。我撿起一塊石頭,往河里扔,河水馬上濺起一朵美麗的水花,仿佛是親公的笑臉,他好像在笑著說:“小寶,你又長高了,好好學習呀。”這時我的眼睛有些濕潤了。
清明節(jié)心情小學隨筆2
凜冬漸逝。當點點翠綠綴上柳枝,片片粉紅覆于桃枝。清晨再現(xiàn)聲聲鳥鳴,微風不再凜冽,略帶和煦。春定是悄然而至,靜無聲息。在這多情的四月,多愁善感的不僅只有古代的文人墨客,如今又有誰能靜觀這無盡春光后不為之所動。生思,起念?
清明將至。天氣陰沉,接連數日細雨不絕,小路已滿是泥濘。游人杜牧行走在這小路之上。目及行人,皆雙目縹緲,悲現(xiàn)于面,若有所念。故心念消沉,愈發(fā)悲傷。欲借酒消愁,遍尋無果。
終遇得一牧童,穿一蓑衣,戴一斗笠,手握羌笛,騎一青牛。便上前詢問酒家何處,牧童沉默不語,只是抬手指向前方開滿杏花的村莊,便悄然離去。看著那開滿杏花的村莊,獨自前行,低頭不語。到時,清酒入口,目至窗外。詩人杜牧輕吟:“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一夜生春意,清明一暮生相思。曾經在一座古橋之上,一對文人一見如故。只因那日,細雨紛紛。他低頭輕吟‘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我輕輕的招手做別西天的云彩。她抬頭輕誦‘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在梁間呢喃,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字里行間的相思,想念。亦是無可替代的。詩情隨著那一場細雨紛揚到康橋的每一個角落。
那場相思隨著時光的`推移,更多的是留痕于書籍。一場春念,亦因為細雨的停止,悄無蹤跡。正如別時一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彩。’
因為你在春季,亦擁有春光的無限柔情。因為你有雨意,亦擁有細雨的無限悲寂。因為你有《清明》,亦擁有杜牧的陣陣惆悵。因為你有《再別康橋》,亦擁有徐志摩的款款深情。
因為你為清明,誰能不因你而起一場春念。
清明節(jié)心情小學隨筆3
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清明時節(jié),氣候多變。但不管是細雨紛飛還是春光明媚,我們總是按照傳統(tǒng),與家人一起去掃墓踏青。清明掃墓是古代中國文化以孝為中心的具體表現(xiàn),成為相沿積久的社會風尚。這樣的時節(jié),我們對先人的懷念愈濃、思念愈切。
過去,墓地一般就在鄉(xiāng)下荒野或城郊山坡。現(xiàn)如今,隨著經濟的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城市建設的需要,城市周邊有了景色秀麗的標準化陵園,為先人提供安息的場所,也方便后人適時前往祭奠。
清明,更是在祭祖、踏青過程中感悟生命本身的過程。清明祭祖,追憶已故的親人,是一次生者與死者對話、思考生命的意義、尋求內心平靜的過程。在這樣的時節(jié),我們走進環(huán)境優(yōu)美的陵園,手捧鮮花祭品獻給先人,緬懷他們與我們一起走過的日子,感恩他們對家庭、家族的貢獻。同時,腳踏草地,用心呼吸郊外清新的空氣,手插楊柳,植樹造綠,在這樣的過程中,更能體會生命的珍貴和生活的美好。在祭掃的過程中,獲得情感的凈化與升華。
但是,這悠揚的春之序曲里,有時也會出現(xiàn)不和諧的音符:有人違章違規(guī)亂停車輛,阻礙交通;有人亂丟垃圾,不講衛(wèi)生;有人違規(guī)燃放_,我行我素;有人對勸阻者惡語相加,甚至打架斗毆……相比較“煙霧繚繞”式的祭祀儀式,新時期的祭祀更應提倡綠色、創(chuàng)新,比如一束鮮花、一杯清酒、一聲問候,足以表達我們心底的思念。
為了不負春光,為了盡情表達對先人的感恩和懷念,我們應以一種文明、低碳環(huán)保的方式來過清明節(jié),做到遵章守紀,出入有序;互諒互讓,與人為善。在祥和的氣氛中度過清明節(jié)。只有回歸“清凈”與“文明”,清明節(jié)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才能得以更好地繼承與發(fā)展,清明節(jié)才能真正“清明”起來。
清明節(jié)心情小學隨筆4
我和弟弟妹妹和大伯大叔等一行9人帶著:紙錢,銀杯子,紙手表等物品就去做清明了,據說我國傳統(tǒng)的清明節(jié)大約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jié)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jié),故有“清明前后,種瓜點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后來,由于清明節(jié)與寒食節(jié)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jié)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清明節(jié)流行掃墓,其實掃墓乃清明節(jié)前一天寒食節(jié)的內容,寒食相傳起于晉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唐玄宗開元二十年詔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與清明相接,后來就逐漸傳成清明掃墓了。明清時期,清明掃墓更為盛行。古時掃墓,孩子們還常要放風箏。有的風箏上安有竹笛,經風一吹能發(fā)出響聲,猶如箏的聲音,據說風箏的名字也就是這么來的。我們大概走了3千米,弟弟的一聲累了,使我們全部的人都覺得累了,于是我爸就提議全體休息30分鐘。30分鐘后,我們全體人又充滿了精神走著走著,我們就來到了第一個墳墓,只見爸爸他們手里拿了3根香,鞠了鞠躬,就插在墳墓的的前面,然后他們就叫我在墳墓的一周插上香,就擺出糯米飯和酒等了一下,他們就說死人吃完了,就這樣第一個墳墓就算做完了。
后來,我們看到了幾間竹子做的房子,后來爸爸就說:“這就是不努力讀書的下場。”后來我們就走了,接下來做清明和錢面都是千篇一律,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這就是我清明節(jié)的一天!
清明節(jié)心情小學隨筆5
我們晚上才回到家,媽媽盡管很累,走路都一瘸一拐的,但仍然去外面給我們故去的親人燒紙,帶上我們的祝福。因為媽媽知道,姥姥和老爺他們每年這個時候都會在另一個世界的村口處等候著我們的問候,聽聽媽媽給他們念叨一些我們的事,我們過好了,他們在九泉之下就會很安心。
通過這次爬山,我收獲了很多的知識,還吸取了教訓,看來爬山的樂趣還真不少呀!這個清明節(jié)我過的很快樂,雖然有點累,但我仍然很開心。“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每年的清明節(jié)既是我們懷念故人的時候,也是我們出外踏青的好時節(jié)。今年的清明節(jié)又到了,學校也放假了,我和爸爸媽媽也要去祭奠我們的親人。
星期一的大清早7:00鐘,我和爸爸媽媽還有舅舅和舅媽還有哥哥一起前往商洛,去給親人們掃墓。舅舅開著黑色吉普車,帶著我們翻山越嶺去商洛。一路上,我看見很多人的手上都拿著黃色和白色的菊花,在路上等車。爸爸說:“他們肯定也是去祭奠自己的親人呢!”當汽車在高速公路上奔馳的時候,我看見還黃牛在地里幫農民耕地,白色的山羊在地邊上悠閑的吃草。
我們到達商洛后,先去了三舅的公司,本來是等大家都集合起來后,一起去掃墓的,可是由于突然刮起了大風,天空中布滿了灰塵,所以就沒有讓我們幾個孩子去掃墓了,我們就留下來在公司里玩。過了一會兒我老哥家的孩子樂樂也來了,她是我的的朋友了,她比我還大3個月呢,可是還得把我叫姑姑了,媽媽說這就是“輩份”。我已經大約有一年的時間沒有見我的好朋友樂樂了,我們都覺得樂樂曬黑了很多,老哥對我說,是因為樂樂他們開了三天的運動會,在外面坐了三天,所以太陽把她曬黑了。
【清明節(jié)心情小學隨筆】相關文章:
2.心情痛苦隨筆
3.心情記錄隨筆
4.心情生活隨筆
5.心情說隨筆
6.走過心情心情隨筆
7.心情日記傷感隨筆
9.【熱】心情的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