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永《真草千字文》的資料
一、智永與其真草《千字文》
智永,生卒年不詳,智永《真草千字文。南朝陳、隋間人,名法極,晉王羲之七世孫,山陰(今浙江紹興)永欣寺僧,世稱“永禪師”。相傳40年不下樓,書《干字文》八百余本,分送浙東各寺。退筆頭置大筆簏中,簏受一石余,五簏皆滿。唐張懷瓘《書斷》評其書:“微尚有道之風,半得右軍之肉,兼能諸體,于草最優(yōu)。”北宋蘇軾《東坡題跋》言:“永禪師書,骨氣深穩(wěn),體兼眾妙,精能之至,返造疏淡。” 智永真草《千字文》墨跡本(右圖為作品局部)嫵媚俊佻,今人疑為唐人摹本。然墨本較之刻本更易直觀顯現(xiàn)古人筆法,故為習書首選范本。何況智永書法“精熟過人,惜無奇態(tài)矣”(李嗣真《書后評》),這一點無疑對初入書道者更是大有裨益,可較快地人手。我們這次系列講座選用的是智永真草《千字文》的墨跡影印本。
二、用筆概要
清何紹基《東洲草堂金石跋》中日:“智永《干文》,筆筆從空中落,空中住,雖?屋漏痕?猶不足喻之。”分析此帖用筆,誠如何所言,無論起、行、收筆均力實氣空,筆勢渾穆。
1.起筆。智永《千字文》的起筆多空中作勢,尖鋒翻筆入紙,但并非直落直行,而是在筆鋒落紙的一剎那有一個輕微的切筆動作,而后不露痕跡地行筆。這種起筆法看似漫不經(jīng)心,實則需要深厚的手上功夫,初習者必須經(jīng)過較長時間的訓練才能穩(wěn)住筆勢。
2.行筆。關(guān)于行筆,今人多有忽視。清包世臣《藝舟雙楫》中言:“用筆之法,見于畫之兩端,而古人雄厚恣肆令人斷不可企及者,則在畫之中截。”包世臣這段話言明了行筆與起、收筆同樣重要。
智永《千字文》的行筆豐厚遒勁、骨力洞達。臨寫時要求能裹住筆鋒,手腕沉穩(wěn)且輕虛,以達到力實氣空的線條效果。
3.收筆。明董其昌《畫禪室隨筆》中謂:“無垂不縮,無往不收。”此帖中的收筆多蘊藉豐潤,筆去而勢未盡。臨習時,要有一種靜穆的心態(tài),注意收筆的蓄勢,處理好收與放的關(guān)系。
三、臨寫準備
每當捌面對—本新帖時,應掌握—些臨帖常識,充分做好臨帖前期的工具準備與心理調(diào)解,切不可“筆不論柔與硬,腕不論低與高”。應盡可能多地去了解每—本字帖所處的時代(當時的書風、用筆、用紙、作者的取法等)、書寫的背景(作品書寫年代及作者書寫時的年齡、心境等)、相關(guān)的評論等方面的資料,以便于我們較好地理解原帖、走近原帖,達至事半功倍的臨寫效果。
在臨寫智永真草《千字文》之前,筆者以為要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1.把握字形,確定臨字的大小
此帖字徑大多不過2厘米,結(jié)構(gòu)方正穩(wěn)健,氣息暢達。由于這是智永書寫的一本普及性書法字帖,因此它并不追求險絕多變的體勢,而是注意結(jié)字的穩(wěn)健、勻稱,力求符合大眾的審美觀,以便于人們欣賞、學習。我們在臨習時,要抓住本帖的這一要旨,把握住字形特點,資料《智永《真草千字文》。初習時可懸腕書寫,字形基本與原字相當為宜;待有一定基礎后亦可懸肘書寫,略放大字形。
2.對筆、紙、墨的選擇
此帖真書介于中楷與小楷之間,可視為小楷。小楷在結(jié)字上要“舒展開疏,間可跑馬”,因此對臨寫者指、腕的要求甚高,執(zhí)筆要緊,運腕要活。總體而言,臨習真、草二體,可如虞世南《筆髓論》中言:“真—(距筆頭—寸)、行二、萆三,指實掌虛。”
小楷落筆及草書的折轉(zhuǎn)引帶全仗筆尖部位運行,所以動作要爽潔、清勁、準確,宜用彈性較強的純狼毫書寫。
在用紙上,由于所臨字較小,線條纖細,點畫間留白較少,因此不宜在滲化嚴重的生宣上書寫。平日臨帖可用毛邊紙,創(chuàng)作可選用七成熟的'宣紙,如色宣、仿古宣、瓦當宣等。
在用墨上,同樣應防止?jié)B化,切忌為追求墨色變化而兌水書寫。(下圖為宋拓智永真草《千字文》局部)
四、真書的用筆分析
智永用筆“精熟過人”,其筆法絢爛多姿,富于變化。我們在臨習前應先認真讀帖,留意帖中相同點畫的不同寫法,找出規(guī)律。
(一)橫的寫法
1.長橫
作為—字的主畫,長橫起著穩(wěn)定字勢、調(diào)節(jié)節(jié)奏的作用,應寫得生動得勢。此帖中的長橫一般有三種形態(tài):
其一如下圖中“舉”字長橫,書寫時筆管略向左下方傾側(cè),筆鋒落紙后向左下方切筆,而后抵住右行,至收筆時將筆稍抵提起回鋒。此橫寓凌厲遒勁之勢。 其二如下圖中“妾”字長橫,筆行至中段稍提,收筆向右下稍頓而成。此橫呈輕靈婉轉(zhuǎn)之態(tài)。
其三如下圖中“具”字長橫,尖鋒入紙后迅速挺直右行,前輕后重,剛直有力。此橫有勁健流動之勢。
2.短橫
短橫在此帖中的形態(tài)頗多,或筆鋒上行,取俯勢,如下圖中“老”字上橫;或筆鋒下頓,取俯勢,如下圖中“杯”字右部之橫;或尖鋒入紙,求勁利,如下圖中“情”字右部的橫;或切筆向右上提鋒,求果斷,如下圖中“求”字的橫;或平直堅挺,求沉實,如下圖中“耳”字的上橫;或婉曲多姿,求妍媚,如下圖中“且”字的下橫。
3.橫的變化
漢字中的橫畫最多,因此其形態(tài)、體勢的變化也頗多。深諳于此的智永在用筆上更是多變,下面拈出幾例說明。下圖中“土”字兩橫并列,上橫前重后輕,取仰勢而放之,下橫前輕后重,取俯勢而收之,對比鮮明。而下左圖中“任”字右部的三橫,上仰、中平、下俯,長短各異,變化自然和諧。又下圖中“聲”字中的橫畫,自上至下依次減細,且各橫之間均有筆勢上的照應,至末橫處理成提畫的走勢。臨寫中,對橫畫較多的字,應多觀察分析,找出共性,舉—反三。
【智永《真草千字文》的資料】相關(guān)文章:
智永千字文帶解釋04-29
千字文篆書資料11-17
《智永于“退筆冢”》文言文及翻譯01-25
《智永與“退筆冢”》文言文及注釋05-12
智永退筆冢文言文的道理05-09
小草千字文大草千字文資料11-17
千字文篆書版的書法作品資料11-17
千字文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