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朋友有哲理的文章
一路走來,有歡喜,有悲傷。有收獲,有失去。可是,又有幾個人的青春不迷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朋友有哲理的文章,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一:關于朋友有哲理的文章
我有幾個對脾氣的朋友,幾乎每周都要聚一次,有話說話,沒話打牌。
那時候我們都很年輕,我們的父母都在老家。每到冬天,我都接父母親過來享受暖氣。父母親愛熱鬧,我就常常把大家的聚會放到我父母親住的房子里。父母親果然很高興,不但給大家端茶倒水,有時候興致高了,還能湊上一手。到了飯點,大家要出去吃,母親不讓,給大家做我最愛吃的菠菜面。
十幾年過去,我的父親走了,幾個朋友的父母親也都走了。我們也老了,每周聚會依舊,只是聚會的地方從家里換到茶社,到了吃飯時間,可以點餐。吃飯的時候,大家常會懷念我母親做的菠菜面,然后就羨慕我有福氣,回家還能叫一聲媽,媽還能給我做菠菜面。
應該是六年前吧,春節(jié)臨近了,一個朋友在聚會時動情地說,我們的媽都不在了,你的媽就是大家的媽,這樣吧,我們一起請老娘吃個飯。
我當然很感動,說有這句話就行了,不用專門請我母親吃飯。但是大家不聽我的話,還是請了。只是在稱謂上,大家都叫我母親為大娘。我一聽,心里很滋潤,加一個大字,有了尊敬的情意,同時又巧妙地把我和他們區(qū)別開來。從那年開始,每到春節(jié)臨近,大家都要請我母親聚一回。
昨天又是我們和母親歡聚的日子,母親興致很高,還喝了酒。回家的路上,母親說:“今日這酒,好喝。”
我說:“是真茅臺。”
母親想了想說:“真的就是好。”又說:“你的這幾個朋友,也是真的。”
我說:“當然,相處十幾年了。”
母親說:“不在時間長短,水放十幾年還是水,酒放十幾年就是老酒了。”
我點點頭,沒有吭氣,心里說:“媽,你放心,我會一點一滴地珍惜。”
篇二:關于朋友有哲理的文章
西班牙著名畫家畢加索是一位真正的天才畫家。據統計,他一生共畫了37000多幅畫,是當代西方最有創(chuàng)造性和影響力的藝術家,他和他的畫在世界藝術史上占據了不朽的地位。
對于作品,畢加索說:“我的每—幅畫中都裝有我的血,這就是我畫的含義。”全世界拍賣價前10名的畫作里面,畢加索的作品就占了4幅。在世時,畢加索的畫就賣出了很高的價格。他的`身邊總是有許多人渴望從他那里得到一兩張畫,哪怕是得到他順手涂鴉的一張畫,也夠自己一輩子吃喝不愁了。
一次,畢加索在一張郵票上順手畫了幾筆,然后就丟進廢紙簍里。這張郵票后來被一個拾荒的老婦撿到,她將這張郵票賣掉后,買了一幢別墅,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從中可以看出,畢加索的畫,每一筆、每一涂,潑灑的都是金子啊。
晚年的畢加索非常孤獨,盡管他的身邊不乏親朋好友,但是他很清楚,那些人都是沖著他的畫來的。為了那些畫,親人們爭吵不斷,甚至大打出手。畢加索感到很苦惱,他身邊連一個能說說話、嘮嘮嗑的人也沒有。
考慮到自己已年逾90歲,隨時可能離開人世,為了保護自己畫作的完整性,畢加索請來了一個安裝工,給自己的門窗安裝防盜網。就這樣,安裝工蓋內克出現在畢加索的生活中。
沒有想到,這個安裝工的到來,給畫壇巨匠帶來了無盡的快樂。
蓋內克每天休息的時候,會陪畢加索嘮嘮嗑。蓋內克憨厚、坦率,他沒有多少文化,看不懂畢加索畫的那些畫,那些畫在蓋內克眼里簡直一文不值。他看懂的只是手中的起子、扳手。但是,他很愿意陪畢加索嘮嗑,他覺得老人很慈祥很溫厚,就像是自己的祖父。
沒想到,沒有多少文化的蓋內克,在畢加索眼里,卻是智慧的化身。畢加索常常將眼睛瞪得大大的看著蓋內克,蓋內克給了他一種豁然開朗的美好。陽光從窗外潑灑進來,照在蓋內克的身上,像給他披上了一層金色的羽毛。
畢加索看著眼前的蓋內克,就像是一尊雕塑,有一種令他眩暈的美。他情不自禁地拿起畫筆,順手為蓋內克畫了一幅肖像。畫好后,他把畫遞給蓋內克說:“朋友,我為你畫了一幅畫,把它收藏好,也許將來你會用得著。”
蓋內克接過畫,并沒有表現出驚喜,只是看了看。他一點也看不懂,就又把它遞給了畢加索,說道:“這畫我不想要,你要送,就將你家廚房里那把大扳手送給我吧,我覺得那扳手對我來說更重要。”
畢加索不可思議地說道:“朋友,這幅畫不知能換回多少把你需要的那種扳手。”蓋內克將信將疑地收起那幅畫,可心里還想著畢加索家廚房里的那把扳手。
蓋內克的到來,—掃畢加索往日淤積在內心的苦悶,他終于找到了傾訴的對象。在蓋內克面前,畢加索徹底放下了包袱,丟掉了那層包裹著自己的面紗。他像個孩子一樣與蓋內克天南海北地交談,高興之時,還手舞足蹈起來。為了能與蓋內克嘮嗑,畢加索將工期一再推遲,只要能與蓋內克在……起說說笑笑,就是他最大的快樂。
其間,畢加索又陸陸續(xù)續(xù)地送給蓋內克許多畫,包括他自己視為珍寶的名畫。他對蓋內克說:“雖然你不懂畫,但是你是最應該得到這些畫的人。拿去吧,我的朋友,希望有一天它們能改變你的生活。”
就這樣,在畢加索家安防盜網這樣一個小小的工程,蓋內克前前后后竟干了近兩年。更多的時間,他在陪著畢加索嘮嗑。不曾想,嘮嗑使90高齡的畢加索變得精神矍鑠,氣色也好多了。那些日子,畢加索又創(chuàng)作出更多的作品,成為畢加索創(chuàng)作的又一個高峰期。
分別的日子終于到了,蓋內克離開了畢加索,又四處尋活去了。
1973年4月8日,93歲的畢加索無疾而終。畢加索逝世后,他的畫作價格更是扶搖直上,成為當今世界上最昂貴的畫作之一。
還在四處覓活、日子過得非常艱難的安裝工蓋內克,得知畢加索逝世的消息后,悲痛萬分。他忽然想起畢加索曾經贈送給他的那些畫,于是,他急匆匆地趕回了家。他爬上小閣樓,翻出一個舊皮箱。打開這只小皮箱,把里面的畫拿出來,一張一張地清點下去,發(fā)現這些畫共有271張。
蓋內克驚呆了。他知道,他只要拿出這里面的任意一張畫,就可以徹底改變他日前的生活。看著這一張張畫,畢加索的音容笑貌仿佛又在眼前浮現。“你才是我真正的朋友!”畢加索的這句話,在他耳旁一遍遍地響起。他的眼睛不知不覺濕潤了。他將這些畫又仔細地放到皮箱里,放在閣樓里收藏好。
他沒有對任何人說起過這些畫,包括對自己的家人。他拿起工具,像平常一樣外出覓活去了。絕對不會有人想到,這個毫不起眼的安裝工,竟是一個超級大富翁。
2010年12月,—個石破天驚的新聞震驚法國:年逾古稀的安裝工蓋內克將畢加索贈送給他的271幅畫,全部捐給了法國文物部門。經鑒定,這些畫作全部是畢加索的真跡,價值達1億多歐元。
人們感到非常困惑和不解,擁有一張畢加索的真跡,是人們夢寐以求的事,老人擁有這么多畢加索的畫,為什么坐擁金山不享受,要全部捐出來呢?
蓋內克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道:“畢加索曾對我說過,你才是我真正的朋友。是朋友,我就不能占有,只能保管。現在,我把這些畫捐出來,就是為了讓它們得到更好的保管。”
老人蓋內克的目光中閃爍著一種令人動容的淡定與平和,這種淡定與平和,給人——種無畏和力量,它能抵御塵世間的一切風浪和險阻,活出一個真實的人生。
篇三:關于朋友有哲理的文章
放逐,聽起來是很悲觀的一個做法,卻是最實際的做法。
曾經我以為友情和愛情一樣,友情比愛情甚至更堅貞,友情像手里摩挲的盤珠,硬,越盤越通透,越摸搓越亮,時間,就是友情至美至硬的法寶。
以前,我以為好朋友放在真實生活里就應該像歌里傳唱的,一定是一生一起走,一生情一杯酒,陳浩南狠狠地講出兄弟是做一輩子的時候,我也不是沒有過動容。
這樣的朋友有嗎,我是信的,總有那么一個或幾個人,在我們年輕的時候,年紀和友誼一起瘋長,到了后來,即使是不同的人生軌跡,平日也互不聯系,再聚時碼上幾盞薄酒,三言兩語之后,依然覺得陳酒香,舊識好。
但有一種境況可能更接近像我這種平凡人的現實。
那就是一路走下來,有朋友還是會散,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
明明從尿褲襠時玩到大的朋友,說不聯系就不聯系了,無論你怎么追昔當年,對方依舊毫無興趣的樣子。明明有過熱血的校園回憶,畢業(yè)后也漸行漸遠,再見也是偷看誰更鮮衣怒馬,笑誰更膀大臀圓。
還有些相隨了很久的人,結了婚,出了國,鮮有聯系,再想起她,頗有著檀香木珠盤玩著,盤玩著,卻突然斷掉的意味,珠子沒法一顆顆重遺,腦門里空留一些檀香味兒旋走了,是可惜。
殘酷嗎,不殘酷,只是在我們身處這個社會時,變得越來越理解這個社會,也應當越來越明白友誼長青很難,關系背后依附著很多東西。在我看來,兩個人相好時就是出于同一個波段,有著共同的頻率,如果頻率出現不一致,將導致倆人無法感知彼此,而影響震動頻率的,就是成長過程里的各自的追求、人生觀,還有波折和際遇。
睡在我上鋪的兄弟,你來的信寫的越來越客氣,高曉松寫地這一曲,我覺得真實地寫照了我們每一個人。
其實讀書,畢業(yè),再往后,你會發(fā)現朋友總是出現在不同的節(jié)點上,好的朋友走散了,又有新人進來,社交圈大了又小,明了又暗,友情的頻率一直在變,漸漸地我懶散了,漸漸地我無話可說,漸漸地你結婚了我不便打擾,唯一沒有變化的是你我他都在自己的人生軌道上前行。
堅持和脫離了較遠的朋友去聯系去挽回,就好比我放著自己的車道不走,我侵占了下別人的車道,發(fā)現他朝著異處駛去了,而我原本也不是這個方向,別不別扭?
有許多個橫截面組成了我們的一輩子,少不經事的時候,蠢的時候,懂事的時候,明白人情世故的時候,你是分階段在成長,朋友也會分階段相交,對于每一個階段性的朋友,放行是對那一陣階段性陪伴的歲月予以最大的感謝。
所以現在,友情還是當如手里摩挲的盤珠,硬,越盤越通透,越摸搓越亮,留到最后的人,我倆的關系,像盤珠一樣至美又至硬,只是后來我還明白一點——哪天萬一它斷了,有幾顆找不到了,我會想,算了,隨它吧。
【朋友有哲理的文章】相關文章:
有哲理文章04-04
有哲理有深度的文章03-25
有哲理有內涵的文章03-27
有哲理的文章摘選03-25
人生有哲理的文章04-12
有大哲理的文章04-04
有深度的哲理文章04-04
幽默有哲理的文章04-05
有哲理的文章摘抄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