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四年級日記四篇
一天的時間即將結(jié)束了,這一天里,大家身邊一定有一些有趣的見聞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日記吧。日記怎么寫才不會千篇一律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四年級日記4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四年級日記 篇1
我穿上了大衣,不再打算回憶了,我要去救媽媽,不管前方多么危險。
寒冷的北風(fēng)吹著我赤裸的雙腿,傷痕又開始痛了,不過這不算什么。”千美,你要去干什么啊?“同樣一個穿著破破爛爛的棉襖,破破殘殘的鞋,他是我的好朋友——峰。”我要去救媽媽。“我轉(zhuǎn)身對他說。”你覺得老虎(就是富婆,這是在這個世界的外號。)能讓你走嗎,你們家的……”我搖搖頭:”他不會讓我走的,所以我要突破這層結(jié)節(jié),去看看綠境以外的世界。“他只是呆呆的看著我。
”那,你能帶上我嗎?“峰小心翼翼的.問道。我只是動了動嘴唇。”出去了的話,就要代號,不能讓其他人知道你的真名。“我認(rèn)真的說。”你為什么知道怎么多?千美?“他問。
”以后會告訴你的。“
四年級日記 篇2
在我家陽臺上,有幾盆長著翠綠葉子的吊蘭。在這幾盆美麗精致的吊蘭身上,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特別有趣的現(xiàn)象。
吊蘭小時候與別的植物一樣生長著,當(dāng)它長到一定的.時候,在幾片葉子中間就會長出一根細長的藤,隨著細藤越長越長,它便向下垂落,吊在空中,也許這就是它名字的由來吧。慢慢的,長長的藤上逢有節(jié)的地方又長出一棵棵小吊蘭。嫩嫩的葉子綠油油的,讓我感到奇怪的是,這些吊在半空中的吊蘭,竟然也長著細細的根。媽媽告訴我,把這些小吊蘭小心翼翼地剪下來,放進水里,它一樣可以長出許多新根,像盆栽的吊蘭一樣生長。如果直接把它們栽在土里,只要有足夠的水,它也可以生長。
大自然真是妙不可言呀!就連這樣一棵小小的吊蘭,都有這樣一個有趣而快樂的現(xiàn)象啊!
四年級日記 篇3
冬天回姥姥家,第一個感覺就是——冷!
雖然車內(nèi)溫暖、舒適,可我還是感受到車外的天寒地凍。人們把手抱在胸前,身體微弓,不斷地往手上哈氣。寒風(fēng)把小樹吹彎了腰,枝條沙沙作響。莊稼地里秋天繁盛的景象早已不再,直剩黃土地在訴說著冬天的寂寞。
一下車,一股涼意就遍布全身,不禁打了個寒戰(zhàn)。村里的人們都戴著棉帽、穿著棉襖、把手縮進袖里,迎接我們的到來,心里覺得暖暖地,似乎不覺著冷了。
這天正好是趕集的日子,姥爺帶著我,走進了人頭攢動的集市,人們互相熱情地打著招呼,虛寒溫暖,不停地挑選著中意商品,還不時地發(fā)出爽朗的'笑聲。人們只要一到這里,就會被這歡樂祥和的氣氛所感染,帶給你一天的好心情,在人們的歡聲笑語中,我們走出集市,立刻覺得一股暖流流過全身,那涼意立刻煙消云散。
鄉(xiāng)村的冬天,雖然寒冷,但人們好客的熱情和樂觀、向上的心態(tài)使人暖意融融,一點也不覺得冷了。
四年級日記 篇4
我的學(xué)校叫“深圳市園嶺外國語小學(xué)”,位于在少兒圖書館的北面。
我們學(xué)校的大門可寬了!大門旁邊有花草樹木做裝飾。大門的右邊是我們學(xué)校的校牌,校牌上寫著“園嶺外國語小學(xué)”幾個大字,顏色是金色的,象征著我們金色的童年。
進入大門以后,左轉(zhuǎn),就是我們的操場。操場很大,兩千多人站在那里,都覺得很寬敞。每周一的早上,我們都會在那里升國旗、唱國歌、開會、做早操。每節(jié)課后,同學(xué)們總會在操場上玩耍。操場旁邊樹木環(huán)繞,使得我們的`學(xué)校綠樹成陰,樹木還可以幫我們擋太陽、擋雨,幫的忙可大了!操場上有條跑道,一個來回就是一百米遠。從高空看,我們的操場就像一塊綠色的毯子,可漂亮了!
從大門右轉(zhuǎn),就是我們的教學(xué)樓了。我們的教學(xué)樓有八層樓,教學(xué)樓像個倒立的“U”字形。樓梯在教學(xué)樓的右邊,上到二樓,向右轉(zhuǎn)的第一個教室就是我們?nèi)?)班了。
我們的教室很寬敞,教室里整整齊齊地擺放著50張課桌。教室的前面是講臺和黑板,后面是板報。我們的板報每個學(xué)期出一次,圖文并茂,很好看。教室左邊有明亮的窗戶,透過玻璃窗,就可以看到下面是一條寬寬的馬路。馬路上人來人往,經(jīng)過的車子也很多。
在我們的科目中,我最喜歡上電腦課了。我們的電腦教室在四樓,老師讓我們在電腦上畫圖、玩游戲,可有意思了!
我喜歡學(xué)校!學(xué)校就像我的家。
【四年級日記】相關(guān)文章:
軍訓(xùn)日記-四年級-日記01-12
四年級日記觀察日記06-27
四年級日記:優(yōu)秀日記(二)02-09
四年級日記:豆芽觀察日記06-15
觀察日記三則-四年級-日記01-11
四年級的日記06-11
四年級日記06-21
四年級日記11-27
四年級日記精選10-31
精選四年級日記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