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的老屋
小學時候,祖父承包了鄉(xiāng)里的一片山。離我家有二里之遙,自此祖父一家便搬到了山里,父親早已分家另過,所以我們不會隨行。但是,放學以后,我會不辭辛苦,多行兩里路去祖父家里,因那里是我快了的天堂。
爬過一段山坡,路轉山頭忽現,三間茅草房像是掛在半山腰,窗戶面對著對面的三尖山,墻是土坯的,門前則是牛羊圈。四周的山圍成了一個半圓形,像是天然的院墻。山上是密密匝匝的松柏林,則是給墻涂上了顏色。這便是祖父的新家。
順著山坡而下,雖然很累,但呼吸卻極為順暢。未到門前,家里的小狗便提前迎了出來,晃著尾巴在你的身邊打轉,散養(yǎng)的雞鴨也會歡快的叫起來。緊接著,便聽見祖母的嗔怨,“你又來干嘛,就會趕飯點。”我什么也不說,只是調皮的做個鬼臉。
祖父則在給牲畜飲水,亦或在修理農具。看我到來,面帶笑容說一句“大學生放學了”。而我則是嗯了一聲,便進屋尋碗架找吃的。祖父一天書沒念過,但對孫男弟女卻是極好的,總怕我們吃不飽,讓祖母做飯時多加一碗米。
雖沒念過書,但祖父帳算的卻極快,而且極會做買賣,今天買了兩匹馬,養(yǎng)一陣賣了,再買兩頭牛,一來而去,家里的生活費便解決了,有時還會有一點小積蓄。祖母則是典型的農村小腳老太太,有些耳聾,滿嘴的牙齒早已掉光了,一生連名字都沒有,但是祖母做的飯卻是非常好吃,貼的玉米面大餅子,是那樣香甜,至今想來仍然回味無窮。
一到寒署假,我便長住在祖父家,沒事的時候,去草房屋檐上掏家雀窩。亦或是爬到對面的三尖山頂上,躺在一塊大石上,微閉著雙眼,陽光在眼里便現出五顏六色的光彩。有時會美美的睡上一覺,直到山風吹動樹葉,才會把我叫醒。
慢慢地起來,邁著庸懶的腳步,向山下走去。大多時候,是幫祖父放羊,再趕上幾頭牛。清晨,踏著沾滿露珠的青草,沿著羊腸小路,斗折蛇行,把羊群,牛群趕到松柏林里,任露水打濕褲角。
會在松柏樹下撿一些剛剛長出的紅蘑或黃蘑,沒啥可裝,就折一根長草,把蘑菇穿起來,一天下來收獲頗豐。當太陽把半邊臉靠在山頂,松柏的影子被光線拉長,我會哄著牛羊向家里趕去。祖父早已等在老屋門前,準備給牲口喂料。我也終于完成了一天的任務,去尋找晚飯后的快樂。
老屋旁邊的山谷里,是一片果樹林,有蘋果樹,梨樹,還有一些山丁樹。每到秋天,當果實壓彎枝頭的時候,也是我最快了的時候。就像孫悟空進了潘桃園,專撿大的果子摘,掉在地上的也不去管,這時祖父總是把掉在地上的果子撿回家,臉上卻沒有一絲責備。嘴里咬著甜甜的果子,美好的童年伴著甜味,已悄然過去。
如今,祖父攜著祖母已然仙逝。但老屋還在,二叔又在老屋后面蓋了四間瓦房,老屋只是放一些柴草。但童年的美妙時光,已隨老屋裝在了記憶里。夜來幽夢,透過軒窗,祖父母已兩鬢斑白,凝望他們早已長大的孫兒。
祖父的老屋,是一生的快樂相伴。
母親的院子
隨著母親走進院子,一下子驚呆了:整個院子被高低不齊的綠色灌滿了,只有一條小路,蜿蜒著通向屋里,很有一種走進菜園子,或者進了莊稼地的感覺,就連那條小路都有偶爾爬過來的南瓜秧。深綠色的倭瓜,白色的南瓜,玲瓏剔透的小柿子,稀稀拉拉的老玉米,甚至還有別的作物,把一個院子裝得滿滿的,爬滿了地,爬上了樹,爬得屋檐都是瓜秧子,院子里從上到下全是果實,到處都飄散著一股莊稼的氣息。撩開玉米葉子,小心著南瓜秧,揣了一肚子驚喜走進屋里,堂屋地上堆了一堆老大個兒的南瓜,我抱起一個,老沉。我問母親,說怎么想起種這么多東西,母親告訴我說和人家要了點兒瓜苗,一樣種了幾棵,既沒有施用化肥,也沒有打農藥,好吃。我贊嘆到結的真多,母親說弟弟妹妹他們還拿走了好多呢,言語中都是自豪。
在屋子中和母親寒暄了一會兒,我情不自禁又走到院子中,好家伙,秧苗的深處倭瓜成了堆,大大小小的擠壓在一起,白色的南瓜也有好多,我甚至都數不過來。原來,在稀稀拉拉的玉米底下,還種有韭菜和苦菜,靠邊兒上有一架黃瓜。苦菜已經長到很高,顯然是很長時間沒人拔著吃了,只有少量嫩的,被我揪了下來;那一小片韭菜很嫩,母親說已經被老三割走了不少,剩得這一小片是專門給我留的,知道我愛吃韭菜;那架黃瓜已經爬到了樹梢上,高高的吊著幾個嫩黃瓜,只有那片香椿苗子老了,葉子泛了黃,想吃的話只有等明年了。我翻開玉米的包皮看了看,還有嫩的,索性掰下來準備燒著吃。走在母親耕種的院子里,有一種尋寶的感覺,不知道在什么地方找到一個什么寶貝,或者是一個老大的南瓜,或者是一個紅紅的西紅柿,或者是幾根沒有摘剩下的豆角,腳下有,頭上也有,一個驚喜連著一個驚喜。母親看我喜歡,自己也高興的合不攏嘴,把一個一個南瓜的位置指給我看。原來,哪里有果實,一共有多少,母親是一清二楚。于是,我想到,母親每天不知道要看這些果實多少遍,她計算著,兒女們誰喜歡南瓜,誰喜歡老玉米,誰喜歡苦菜,誰喜歡倭瓜,她下種的時候可能早就計算好了,這些果實就是給我們的,為的就是看我們高高興興拿著走。看著滿院子的瓜果,我心潮起伏:母親,心里裝得永遠是兒女。
包括我在內,我們四個兒女都沒有空手回城,收獲了母親種下的綠色蔬菜,輕而易舉的就吃到了自己喜歡的東西。但是,母親在春天的時候下種,夏天的時候澆灌,有多少個日夜盼望著它們開花結果呢?母親期盼的絕對不僅僅是我們吃的高興,她老人家最盼望的是我們一個個都回去。我也知道,我們抱回來的果實,飽含著母親的辛勞。
母親
很多年前,我是去過一次的重慶的,應該,和母親。
那是一次漫長艱難的旅程,不過那時候的旅程幾乎都是艱難和漫長的,我試過在去北京的火車上晃蕩了三天,下車后腳踏實地地繼續(xù)晃蕩了一天的感覺。那次是經過重慶去廣安老家,火車硬座。我晚上可以躺在座位上睡覺,母親一晚上一直坐著,直到天亮,她說:腳腫了。
母親那時候比我現在大不了幾歲,三個孩子的母親,一個嚴厲的教師,好強、能干、兇,走路風風火火。
我從小沒有在我母親身邊長大,等我回到她的身邊,已經是一個和她期望不符的小孩,不過我猜,她也并沒有什么具體的期望,只是從我回到她身邊,我們就互相看不慣,她刀削斧砍地改造著我,我忍受和抵御著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