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消受一杯碧螺春優(yōu)美散文
茶之王國里有一個清朗悅耳的名字:碧螺春。
碧螺春產(chǎn)于蘇州洞庭,人間天堂有山有水有園,再加出此名茶,也是“天堂”題中應有之義。歷史上記載,此茶原名“嚇殺人香”,進貢康熙,康熙覺得這個名字不雅,便賜名為“碧螺春”,這個故事幾乎家喻戶曉,雖然有幾個版本(也有說是康熙南巡時品此茶),但碧螺春是皇帝賜名,大概是不會有錯的。
碧螺春名滿天下有一個漫長的過程。清末學者俞樾指出:“今杭州之龍井茶,蘇州洞庭之碧螺春,皆名聞天下,而在唐時,則皆下品也。(《茶香室叢抄》)”不僅如此,直到康熙59年左右,還有“茶自江蘇洞庭山來,枝葉粗雜,函重兩許,值錢七八文”的記載,可見檔次很低。得到康熙欣賞、賜名之后,采制工藝精益求精,終于以一嫩三鮮(芽葉嫩,色香味俱鮮)的品質(zhì)聲名大振,成為茶中翹楚。清末《茶說》中已經(jīng)有“茶以碧蘿(螺)春為上,不易得,則蘇之天池,次則龍井……”之語,已是定評。在茶文化歷史上,帝王品題的重要性實在不容小視。豈止茶葉如此,皇帝的一句話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命運、一個家族的生死、一個學術(shù)流派的興衰,權(quán)勢者的影響力一貫與傳統(tǒng)文化如影隨形。
但無論皇帝欣賞不欣賞,無論擁有一個什么名字,碧螺春確實是上蒼成全的茶中之茶,有江南秀女之嬌,兼江南名士之雅。洞庭山的地理氣候條件非常適合茶樹生長,這不足為奇,碧螺春得天獨厚之處在于,這里又是茶果兼種區(qū),所謂“茶園不宜雜以惡木”,這里是雜以香花佳木,花果香氣自然窨染、滲透,加上摘得早,采得嫩,揀得凈,自然品質(zhì)優(yōu)異。
前些年碧螺春假冒的不少,老蘇州們是這樣鑒別真假的:先看外形,條索纖細如蜂腿,卷曲成螺,茸毫滿披但不很濃,銀綠相間(或銀白隱翠);再看沖泡,茶葉沖泡有上投中投下投三種,碧螺春是典型的上投即先注水后放茶,真正的碧螺春,投人杯中,茶人水即沉杯底,細芽慢慢展開,湯色微黃;最后是品味,頭道鮮爽,二道甘醇,三道微甜,蘊含淡淡花果香的,就是真正的碧螺春。用這個方法試過,對蘇州人的精于此道十分信服。蘇州女作家葉彌,去年送我一罐碧螺春,我喝了大呼好茶,今年她就送了兩罐。
雖然如此,葉彌還是比我有福分。茶人人喝得,但蘇州人品碧螺春的環(huán)境,叫人羨煞。他們往往到那些古意盎然的古典園林里,看著風景,聽著評彈,輕啜細品。浮生得此片刻悠閑,叫人有不枉此生之感。后來越發(fā)連名人墓地也成了他們吃茶的去處,初一聽有些突兀,細想想更覺得蘇州人的不俗。墓地本是清凈地,與茶相宜;茶心即閑心,但紅塵中人難得閑心,到了那種地方,看看一代風流終究難逃一個土饅頭,還有什么仕途經(jīng)濟是放不下的,有什么腥騷榮利是拋不開的。一念至此,滿心清涼,手中的茶,格外能品出它的`真滋味。
“人生不滿百,常懷干歲憂。”這是人無解的苦痛。茶園年年碧綠,但今年綠著的不是去年的茶;茶香輕揚,墓里的人一土之隔,永遠喝不到一滴。茶熱茶涼,茶濃轉(zhuǎn)淡,其實人生就是一盞茶的工夫。多事煩悶的春天,像我這樣百無一用的人,最大的享受就是,消受一杯碧螺春。
【消受一杯碧螺春優(yōu)美散文】相關(guān)文章:
關(guān)于消受造句12-25
消受一個人的寂寞散文11-07
碧螺春說課稿11-05
《碧螺春》說課稿06-28
《碧螺春》的說課稿06-25
碧螺春的教案07-13
《碧螺春》說課稿03-31
碧螺春的摘抄05-23
《碧螺春》教案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