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去的馬鈴散文
傍晚時分,我總喜歡走出家門,到家后的林間散步。那是一片幽靜美麗的思茅松林,長滿紅色的野山茶,開著白色的野百合。我偶爾會坐在山坡的大青石上,感受吹過山澗的清風,聆聽黑頭翁歡快的鳴叫,等心滿意足了,才離開。林子外就是鄉(xiāng)親們的茶園,正值夏季,經過清雨的洗禮,茶樹長得更郁郁蔥蔥,綠蔭成片,并朝遠處延伸。乍看上去,真好像天地間一塊塊碧綠翡翠寶石。
在茶園邊上,是一條滾滿碎石,雜草叢生又殘缺不全的馬道,據(jù)說這是茶馬古道的一段,可它已經被人們遺忘了太久。我常常在馬道上駐足,看著破敗的景象,想象著茶馬古道曾經的繁華,贊嘆馬幫為思茅做出的豐功偉績——這條不起眼的古道,曾引領著思茅的少數(shù)民族走向了中原,走向了世界。而這一切,隨著時間的推移,文明的演變,最終消逝了。馬幫和茶馬古道一起成為一段美麗的傳說,這段傳說又沉淀為思茅少數(shù)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每次想到這里,我心中又隱約有些不安。我問自己,無數(shù)年后,還會有多少人能記住這些古老的傳說?
現(xiàn)代文明快速地在思茅推進,古老的少數(shù)民族文化卻被無情地弱化了,講少數(shù)民族語言的人群正在減少,少數(shù)民族的老藝術家逝世后手藝未能傳承下來,青少年對少數(shù)民族文化失去了興趣……茶馬古道文化的失落,只是其中的一個例子。我知道政府為保護少數(shù)民族文化做過很多努力,重建了茶馬古道驛站,重修了茶馬古道的路徑,也多次收集了相關的傳說……但這些努力面對快速消亡的少數(shù)民族文化,只起到杯水車薪作用。因為最為關鍵的問題是少數(shù)民族還沒有意識到自己文化的價值和意義——有自己的民族文化,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反之,一個沒有自己文化的民族,就是一個失落的民族,那么我們保護和傳承少數(shù)民族文化的希望又在哪里呢?
沿著這條殘破的馬道一直向前走,在茶園的東面是一所希望小學。這所希望小學剛建成不久。走入校園,映入眼簾中的是明亮的教學樓,嶄新的圖書館,寬闊的'操場……一群朝氣蓬勃的小學生在我身邊走過,口中講的是少數(shù)民族語言,這實在叫我驚喜又慶幸:感謝上帝,他們還在說少數(shù)民族語言。那些熟悉的民族語言余音縈繞耳畔,而我聽到的是真切的希望。
這希望源自于一群老師的艱辛付出。老校長常和我說,為了保護少數(shù)民族語言,老師們既要教學生們學習普通話,又不能不強令他們在校園里講普通話,這就導致了很多學生學習時會遇到語言障礙。為了彌補方言與普通話的巨大差異,老師必須用雙語教學,這不但增加了教學難度,而且對老師自身的要求也高了許多。他還給我舉了老師雙語教學的經典列子:“zibo”漢語念“酒”。
老校長的話令我很感動,并且由衷地敬佩這些執(zhí)著于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教育的老師們。我甚至想,我們少數(shù)民族只要還有這樣一群懂得雙語教學的老師,少數(shù)民語言一定可以傳承下去,一個民族只要有語言存在,那么就是永遠有希望的。可老校長對此并不樂觀,他說很多優(yōu)秀學生離開學校,就再也沒有回來,而少數(shù)民族文化的保護和傳承需要更多有識之士共同完成。老校長每次說到這里,神情總是充滿著擔憂和惆悵。
或許是這個時代太容易迷失自己,大多數(shù)人喜歡城市的繁華,喜歡燈紅酒綠的喧囂,所以很多人不愿意回來,更沒人愿意圍著篝火跳三跺腳,彈古舊的三弦;又或許這就是歷史前進的車輪,高速公路始終要代替茶馬古道,肥皂劇要代替民族故事,卡拉ok要代替生動的民族歌舞……然后,我們的少數(shù)民族文化到底還能剩下多少呢?
在回家的路上,在黑色的夜幕中,我陷入沒有結果的思索中。當我再次回頭看走過的路,一輪殘月剛剛爬上山頭,螢火蟲像天空灑落的群星漫山遍野地灑落在茶園中……一陣清風吹過,在清風里和著幾聲清脆的馬鈴聲從那條殘破的茶馬古道傳來,又隨風漸行漸遠,最后完全消失在了蒼茫的茶園之中……
【遠去的馬鈴散文】相關文章:
遠去的聲音散文10-02
遠去的身影經典散文11-13
遠去的端午散文12-05
遠去的老屋散文09-27
遠去的燈盞散文08-27
遠去的故鄉(xiāng)散文03-18
遠去的池塘散文04-14
遠去的童謠散文04-14
遠去的無常散文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