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媧山下街鎮(zhèn)的變遷散文
沒有動筆寫這篇文字之前,我在網(wǎng)站論壇上貼了一首寶豐花鼓子歌詞:“離別故鄉(xiāng)五秋冬/故鄉(xiāng)縈繞夢魂中/每逢的士身邊過/總把空車念寶豐/歲月越久情越濃。”
我出生、成長在寶豐,結婚成家在寶豐,生計勞作在寶豐,而立之年家運隨著國運轉,被縣里“特招”走上專業(yè)文藝創(chuàng)作道路,偕妻攜子進了縣城,人離開了寶豐,心卻時刻沒有離開過寶豐。所以,晚年舉家遷居十堰,朝暮蒙朧中,總把的士標示暫時沒有乘客的“空車”二字念成“寶豐”。
寶豐,是寶豐街的簡稱。寶豐街,就在女媧北面山下。關于街名來歷的傳說,很簡單,說是早年有位很高明的風水先生來勘察過,是個四水歸池、金錢系葫蘆的地形——主日后住戶發(fā)財、興旺。于是就奔來了兩戶人家,一家姓鮑,一家姓豐。地名以兩家姓氏呼叫作——鮑豐。再后來,隨著人戶的增加,有了女媧山上寶貝很豐富的傳說,地名由此喚作“寶豐”。很自然,漸漸形成的恰好一公里長的街道就叫做寶豐街。
我是1951年在寶豐街出生的,從孩提記事時候起,對寶豐街的模樣再清楚再熟悉不過。街道東頭,一條從東北方深山?jīng)坝慷龅淖T家河橫貫而過,河岸內的街道多是一種叫做毛錐子草作為屋面、用木桿子搭建的“人”字型式樣的棚房;住這樣房屋的人,大多是從河南、陜西逃荒來的,舍不得離開而定居在此的外鄉(xiāng)手藝人。沒有資格進正街,沒有寬裕銀錢蓋好屋子,只好就河灘搭棚子屋住。
轉過很長一截毛錐子草棚房,進入正街,才是解放前朱姓周姓和楊姓地主的瓦面房屋。那些雖然是地主、商人的房屋,其實也很簡易,一般開間是三庹多寬(一庹三市尺)不足一丈寬的門店,檐口立木為柱,留出進深一米寬的廊檐,進深三尺處,是一色的寸許厚木板為墻,可一塊塊上攏,可一塊塊卸開,方便門店的百貨生意與手工小作坊的經(jīng)營。
那些房屋內在墻雖然都是土坯壘砌,但是在山墻隔戶臨街處的墻頭,都做了“人面子”加工——用青磚壘砌女兒墻、封火墻的上口,做出些虎啊、龍啊、青獅白象啊的造型,還用色彩予以點染——也算作氣派的“洋房子”的。
再轉入中街,又有一條從北溝淌出來的小河流橫穿街道向南流去,為連接街面,搭建的有廊坊式樣的木橋。再向西而行,一截低矮的泥瓦門面房緊接著的是麥秸稈做為屋面的房屋,這一截街面,直接叫做草房街。草房街盡頭,又是一道從西溝淌出來的小河流橫穿而過(是如今的財政所處),這里過河向西街,沒有橋,只有間水支放的“石步”。跨過石步,要走好長一截空曠的田畈才正式進入西街——也叫做二道河街(因為西街盡頭還有一條寒溪河橫穿),二道河街除了張姓和陳姓幾家地主,其余都窮酸得不可與中街、東街比,房屋是泥瓦面與茅草、稻草面間雜而立,居住的人戶多是做鍋盔饃、碗碗糕賣給從山里出來上街賣柴人吃,賺小錢的;還有就是為活人抬轎子的轎夫,為死人抬轎子的喪夫,更多的是過四川挑食鹽的腳夫……從東街到西街,上下四道大小河流把街面切斷為四段,一逢汛期到來,山洪迸發(fā),寶豐鎮(zhèn)街就變?yōu)樯洁l(xiāng)澤國。街面,不象縣南部深山的田家壩街和官渡街街面用豬腎形狀樣的石頭擠嵌,與生俱來就是土街面,洪水過后或者陰雨天氣,在街面上行走的如下秧田一般的泥濘。
文革期間,街道書記為了不挨紅衛(wèi)兵批斗,做了點政績工程,動員全街居民把舊街道挖了,用石灰渣拌黃土夯實在——算是做了街道的翻新。可是沒有管好幾年,依然如故。雨天上街,等于下田。解放后的半個世紀當中,寶豐街幾乎沒有什么變化,有些許變化的是,空曠地面上增加了些機關建設的磚墻瓦面平房。
老街面上也有礙眼的變化,那就是隨著老一輩居民的兒娶女嫁,又一輩生兒育女人口的逐漸增多,卻沒有增加的屋子,把辦法都想在了廊檐下,緊挨著檐口“滴水”立墻,隔出三五尺寬小房間來,做新婚的新房,做天下第一件大事——喂嘴巴的廚房。寶豐街人住房緊張,男女老友住宿無里外分別,有民間歌謠為證:“床連灶,灶連床,尿桶子靠在水缸上,老公公夢里伸伸手,搭在兒媳胸脯上……”好在街道書記開群眾大會還一直鼓勵大家:“共產(chǎn)主義馬上就要來到了——到時候,那是樓上樓下,電燈電話啊!電燈電話啊……”
我在寶豐街沒有等來共產(chǎn)主義,于1979年進了縣城文化部門工作,但隔三岔五回寶豐街,看見寶豐街在慢慢起著變化,那變化還是從街面上的房子變化著眼的',慢慢的,毛錐子草房沒有了;慢慢的,麥秸桿參合稻草的草房沒有了;慢慢的,老式土墻泥瓦房子稀有了;慢慢的,一庹寬開間、丈把長進深的房子作為舊街道的遺存空閑在那里了——代之而起的是鱗次櫛比的綱混水泥結構的新樓——由一條斷斷續(xù)續(xù)的扭三拉四的東倒西歪的老鼠壘窩蛇打洞的老街,于改革開放三十年間變成了十四條新街!
寶豐街搖身一變成為湖北省榜上有名的文明小城鎮(zhèn)!
不用說,那街面是清一色的水泥硬化街面,那墻面早也不是石灰刷白就為美的墻面,是彩色的瓷磚、釉磚、馬賽克貼起的墻面,那屋面上是林立的是比太陽還能的太陽能;往年用來洗浴、沐浴的臉盆腳盆也都羞愧得不知道躲藏到哪里去了?屋子里的老坐椅——草凳、板凳、石凳不見了,小靠背椅子也稀少了,取代的是內部加工的泊來品——各種質地各種色彩各種價位的沙發(fā)。卸門板經(jīng)營的小門市不見了,供銷社壟斷經(jīng)營成為歷史,各種圖案噴繪廣告張揚著時尚與現(xiàn)代,呼啦啦轉閘門拉起,是一個接著一個鋪面的絢麗,一個接著一個鋪面的光鮮——寶豐街這個解放前就是民營工商業(yè)為主的深山老根據(jù)地,如今民營經(jīng)濟如雨后春筍蓬勃發(fā)展,今年的女媧文化節(jié)又成交了幾個億的生意項目——在驗證著“金錢系葫蘆”的風水寶地——在證實著改革開放30年的成果和新中國建立幾十年無變化后的巨變!
【女媧山下街鎮(zhèn)的變遷散文】相關文章:
鴛鴦街的變遷散文05-08
散文的變遷12-26
女媧散文05-29
家鄉(xiāng)的變遷的散文02-21
變遷優(yōu)美散文05-24
變遷現(xiàn)代散文10-03
年代的變遷的散文07-26
家鄉(xiāng)的變遷散文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