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美霍去病的詩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一些耳熟能詳的詩句吧,詩句節(jié)奏上鮮明有序,音諧韻美。那么問題來了,到底什么樣的詩句才經典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贊美霍去病的詩句,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一)
馬踏匈奴猛少年,奔襲千里過居延。
沖關破陣通西域,斬將殺卒向北邊。
掛帥揮師收漢地,開疆拓土卷胡天。
和親慣例風吹去,公主解憂綻笑顏。
(二)
馬踏匈奴何懼遠,披荊斬棘功勛建。
威風八面壯心呈,勇冠三軍英武獻。
鐵騎鎖封窮虎窩,金戈橫掃野狼圈。
保家為國少年揚,千古豪雄奇績論。
(三)
祁連拜謁冢萎凋,雕霍松蒼柏翠驕。
馳騁帥神謀戰(zhàn)法,襲奔精銳出師迢。
南戈北漠祥云煦 馬踏匈奴插羽驍。
弓箭射雕呼膽略,伏戎誅滅再還朝。
(四)
王旗獵獵虎賁雄,傾倒胡奴百萬盅。
捷報三千封漠北,功名一夜散河東。
神威漢祚延未盡,英武將軍惜已終。
今日西疆誰勒馬,長安城外茂陵風。
(五)
秦漢風云驚塞煙, 驃姚智勇冠軍前。
披堅執(zhí)銳猶黃口, 點將封侯趁少年。
鐵騎猛封狼居胥, 金戈狂掃焉支山。
此生若增廿年壽, 馬踏匈奴過燕然。
(六)
長安公子霍嫖姚,插羽背弓擒大雕。
月照河西人鬼哭,角吹漠北雪云燒。
赴營孤膽羈胡馬,封禪雙山答漢朝。
八尺為家能柱國,冠軍店里臥天驕。
拓展知識:霍去病為張騫打開通西域的大門
提到絲綢之路,就不能不提匈奴人,因為匈奴人是絲綢之路開拓中最大的絆腳石。張騫出使西域最初的目的并不是為了通商,而是為了聯(lián)合大月氏共同抗擊匈奴,雖然任務沒有完成,卻開通了一條通往西方世界的道路。
當然,如果沒有霍去病,這條道路也不可能開辟成功。公元前121年,年僅19歲的霍去病領軍出征,奔襲千里,從匈奴人手中奪下了河西走廊,也標志著絲綢之路正式開通。漢武帝在河西走廊設置武威、張掖、酒泉和敦煌四郡,這四個名字也一直沿用至今。
霍去病不到24歲便英年早逝,漢武帝用“發(fā)屬國玄甲,軍陣自長安至茂陵”這樣的陣勢,來表達自己的哀思。他的墓冢被修成了祁連山的樣子,“馬踏匈奴”的石刻也被擺放在他的墓前,來紀念他的赫赫戰(zhàn)功。
“馬踏匈奴”石刻長190厘米,高168厘米,表現一匹昂首屹立的戰(zhàn)馬,四足下踏著一名手持弓箭的匈奴首領,用以象征西漢政權的聲威和霍去病的戰(zhàn)功。這件雕刻造型簡潔,風格粗獷,是西漢時代雕刻藝術的巔峰之作。
“絲綢之路”讓“赫連”改姓“劉”
公元417年,匈奴人赫連勃勃攻克長安城,命其子長子赫連璝(guī)鎮(zhèn)守長安。這匹馬原本立于長安縣查家寨赫連璝的墓旁,后來被遷到碑林博物館收藏。
這匹石馬除了四蹄之下空空如也之外,咋一看和馬踏匈奴幾乎沒有什么區(qū)別——造型簡潔,風格粗獷,形容兩者的詞匯幾乎都是能夠換著用的.的。而在專家看來,這其實就是少數民族學習和繼承漢代石刻藝術的結果。
從漢武帝對匈奴連續(xù)用兵開始,打通了絲綢之路,也加速了兩個民族的融合。公元前54年王昭君出塞,嫁給了呼韓邪單于。公元304年,自稱是王昭君后代的匈奴人劉淵,模仿漢族的制度,在長安建立漢國,后改國號為趙(史稱前趙)。而這匹石馬主人的父親赫連勃勃,甚至放棄了本民族游牧的傳統(tǒng),在今天的陜西靖邊縣修筑起了一座恢弘壯麗的城池——統(tǒng)萬城,這也是匈奴人在人類歷史長河中留下的唯一一座城市遺址。
到了北魏孝文帝時期,為了推行漢化政策,少數民族的復姓被改為單姓,屬于匈奴的“赫連”被改為“劉”姓。從此之后,匈奴人便徹底和漢族融合,成為中華民族的一部分。
【贊美霍去病的詩】相關文章:
元稹贊美僧人的詩10-15
贊美楊玉環(huán)的詩10-07
李賀贊美馬的詩10-24
經典贊美泰山的詩14篇12-28
楊萬里贊美西湖的詩10-26
贊美校園的詩歌現代詩(通用16首)03-22
警察與贊美詩的英語讀后感10-13
警察與贊美詩英語讀后感04-09
警察與贊美詩英語讀后感范文08-31
徐志摩詩的詩境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