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月亮的古詩語句
都說:月亮冰冷,孤傲。可是誰都知道月亮只是在反射太陽的光。冰冷,孤傲只是代名詞,卻有誰知那古老的歷史。下面是關于月亮的古詩語句的內容,歡迎閱讀!
關于月亮的詩句1
《汴京元夕》原文
中山孺子倚新妝,
鄭女燕姬獨擅場。
齊唱憲王春樂府,
金梁橋外月如霜。
《汴京元夕》鑒賞
前面二句,寫來自各地的伶人粉墨登場,表演周憲王朱有燉的雜劇。中山少男、鄭燕少女都善演戲曲,說明當時雜劇傳布的盛況。詩中“倚新妝”、“獨擅場”應是互文見義。朱有燉的雜劇在體制上基本打破了元雜劇四折一本加一人主唱的成法,經常出現(xiàn)合唱、輪唱,甚至旦唱南曲、末唱北曲或二人對唱等形式,并且他的劇作曲詞流暢,音律和諧,著重歌舞,便于演出,所以盡管他的戲內容上無甚可取,卻能廣為傳唱。少年男女爭扮周憲王劇中人物,使我們對當時劇界的風氣頗有所領會。而汴京作為古時都會,在歷受金元劫難之后,經明初的休養(yǎng)生息而恢復生機,重現(xiàn)繁華,其民俗風情,也通過這兩句表露出來。
詩中第三句是前二句的拓展。實際上本文前面說到的表演朱有燉的雜劇,至此才正式點出。春樂府,是指朱氏雜劇中點綴太平盛世的“慶賀劇”或宣揚女子守貞的'“節(jié)義劇”。自宋元以來,樂府常作為詞曲的別名,朱有燉的雜劇、散曲集便稱《誠齋樂府》。“齊唱”二字,刻意渲染出元宵歡慶,萬民同樂的情景,給人的感覺是舞臺上伶人的演唱與舞臺下觀眾的和唱一起進行,場面肯定是熱鬧之極。最后一句筆鋒一宕,寫起了戲曲表演場地旁金梁橋外的夜景。“月如霜”之清冷幽靜,與前面所描繪的歡慶熱鬧情景似乎不相吻合,然而這一句實際上卻是詩人的神來之筆,以淡墨襯濃彩,余韻宛轉,余味曲包,深得唐人竹枝詞之妙。“月如霜”令人想起蘇東坡《蝶戀花·密州上元》詞“燈火錢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見人如畫”數(shù)語,二者都寫元宵,李詩、蘇詞中“明月如霜”的意象實有相通處。我們不妨認為:正月十五的團圓明月是喜慶的象征。“明月如霜”的意象,正體現(xiàn)了“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期望人世美好事物永存的普遍心理。
關于月亮的詩句2
1.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 張繼《楓橋夜泊 》
2. 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 —— 晏幾道《臨江仙·夢后樓臺高鎖》
3.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 王昌齡《出塞二首》
4.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 王維《山居秋暝》
5.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 蘇軾《記承天寺夜游》
6.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 劉禹錫《望洞庭》
7.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 孟浩然《宿建德江》
8.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 李賀《馬詩二十三首·其五》
9.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 白居易《暮江吟》
10.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 盧綸《和張仆射塞下曲·其三》
11.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 李白《渡荊門送別》
12. 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 李白《把酒問月·故人賈淳令予問之》
13.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 杜甫《旅夜書懷》
14. 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 —— 晏幾道《鷓鴣天·彩袖殷勤捧玉鐘》
15.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 王維《竹里館》
16.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 —— 蘇軾《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17.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 李白《峨眉山月歌》
18.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 溫庭筠《商山早行》
19. 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 —— 張泌《寄人》
20. 皚如山上雪,皎若云間月。 —— 卓文君《白頭吟》
21.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 劉方平《夜月 》
22.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 李白《月下獨酌四首·其一》
23.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 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24. 夜發(fā)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 李白《峨眉山月歌》
25. 臥看牽牛織女星,月轉過梧桐樹影。 —— 盧摯《沉醉東風·七夕》
26.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 陸游《游山西村》
27. 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 杜耒《寒夜》
28. 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 韋莊《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
29. 凄涼別后兩應同,最是不勝清怨月明中。 —— 納蘭性德《虞美人·曲闌深處重相見》
30.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 林杰《乞巧》
【月亮的古詩語句】相關文章:
月亮古詩07-08
月亮的古詩11-19
月亮的精選古詩12-03
古詩描寫月亮的古詩11-20
古詩的語句12-03
描寫月亮的古詩05-17
關于月亮的古詩精選12-23
有關月亮的經典古詩04-10
關于月亮的古詩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