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歌鑒賞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經(jīng)典的詩歌吧,詩歌語言凝練而形象性強,具有鮮明的節(jié)奏。那什么樣的詩歌才是好的詩歌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古代詩歌鑒賞,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古代詩歌鑒賞1
【原文】
吟懷未許老重陽,霜雪無端入鬢長。
幾度白衣虛令節(jié),致疑黃菊是孤芳。
野心一片湖云外,灝氣三秋海日旁。
山閣若逢閻伯嶼,方君詩思敵王郎。
【注釋】
①詠懷句:謂吟詩抒懷不許重陽節(jié)老去。老重陽倒裝句式,應讀為重陽老。霜雪:指斑白頭發(fā)。
②白衣:白衣使者,江州刺史王弘派來給陶淵明送酒的使者。詳見善權(quán)《奉題王性之所藏李伯時畫淵明:采菊》注②。虛令節(jié):言虛度節(jié)日,指重陽節(jié)。致疑句:謂以致懷疑菊花沒有人來欣賞,只好孤芳自賞。按陶淵明賞菊飲酒,引為佳話。此聯(lián)二句乃借用其意,謂幾度的重陽節(jié)沒有這樣歡樂聚會,沒有這樣飲酒賞菊,實在是虛度了時光,實在對不起菊花。
③野心:閑散之心。灝氣:彌漫于天地之間的大氣。唐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記》有“悠悠乎與灝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窮。”用此意。三秋:此處指秋季的第三個月,即農(nóng)歷九月。唐王勃《滕王閣詩序》有句“時維九月,序?qū)偃铩!奔从么艘狻?/p>
④山閣:指序燈與眾友宴集之吳山上樓閣。閻伯嶼:唐高宗咸亨二年(公元671年)任洪州都督時,于重陽節(jié)日在滕王閣上張宴,與僚屬賓朋歡聚。據(jù)考證,其時洪州都督雖姓閻,但非閻伯嶼。此處將吳山閣與滕王閣并稱。方君:與序燈同宴且長于詩的朋友,具體所指未詳。王郎:指初唐四杰之一的大詩人王勃。見前,洪州閻都督在滕王閣上宴集時,正值王勃南下省親,路過洪州,與宴,作《滕王閣詩序》。《滕王閣詩序》是一篇流傳千古、膾炙人口的不朽佳作。此處以方君的詩才與王勃并比,自屬溢美夸贊與鼓勵之辭。
【鑒賞】
九日指農(nóng)歷九月初九日,稱重九,即重陽節(jié)。吳山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東南,春秋時為吳之南界,故名。又名胥山,以伍子胥而名。南宋初金主亮南侵,揚言欲立馬吳山,即指此山。這是序燈于重陽佳節(jié)在吳山與眾友聚宴正值下雨時,次友人之韻而作的一首七言律詩。詩中主要描述仲秋季節(jié)秋高氣爽,湖天空闊的清新景色。既慨嘆自己年華漸老,亦稱頌友人詩才高邁。詩中用了不少的歷史典故,但盡皆貼切準確,更增詩情詩味。
古代詩歌鑒賞2
一、答題基本方略
1.把握標題,參照內(nèi)容,明確類別、中心;
2.捕捉意象,形成畫面,初步理解形象特點;
3.審讀題干,明確要求,準確定位(考查對象:內(nèi)容、方法、語言;局部、整體)。
二、基本考查內(nèi)容及對應答題點
(一)表現(xiàn)手法(抒情言志描寫的手段、技巧、藝術(shù)手法、怎樣表達感情活怎樣描寫的)
包括內(nèi)容:
1.抒情言志的方法:
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②間接抒情——
借景抒情、借事(折柳、登高、憑欄、用典)抒情、托物言志、象征、襯托、烘托、抑揚、對比昭應、虛實結(jié)合、從對方落筆、比興;卒章顯志。
2.描寫(寫景)方法——
比興、渲染、襯托、動靜、對比、擬人、夸張、正側(cè)、虛實。
(二)內(nèi)容方面:
設問方向:營造了怎樣的意境氛圍、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畫面、景物、思想、情懷)
答題過程:描摹圖景(切忌翻譯原句)——把握景物特點(有景、蕭瑟、凄涼、孤獨、生機盎然等)——依景辨情,把握思想感情(注意情景一致或相對)
(三)語言方面:
設問內(nèi)容:語言特色、語言風格、語言藝術(shù)
答題方向: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淺顯、辭藻華麗、委婉含蓄、簡潔洗練、沉郁頓挫、渾厚雄壯、多用口語、明白如話。
(四)綜合設問:
1.就某個詞、某個句子進行鑒賞;某個詞的作用或為什么用這個詞;某個句子好在哪里;
答題方向:內(nèi)容——這個詞或者句子所描繪的畫面(或者所抒發(fā)的情感、闡述的道理);表達效果——往往是景物描寫對情感表達所起的作用;如果運用了特定的表現(xiàn)技巧,如比興、擬人化、襯托等,要寫出所用的方法。即:用了什么方法,寫了什么內(nèi)容,起到了什么作用。
2.詩眼(詩中最能表現(xiàn)情感意味、精神內(nèi)涵的詞或字);詩骨(詩中處于核心地位、起統(tǒng)帥作用的句子)
逐句分析每句詩的內(nèi)容,分析其怎樣圍繞“詩眼”、“詩骨”展開。
三、各類詩歌的基本特點
(一)懷古詩
懷古詩一般是懷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跡。
詠史懷古詩往往將史實與現(xiàn)實扭結(jié)到一起,或感慨個人遭遇,或抨擊社會現(xiàn)實。如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感慨個人遭遇,理想和現(xiàn)實的矛盾,年過半百,功業(yè)無成。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表達對朝廷茍且偷生的不滿,抨擊社會現(xiàn)實。也有的詠史懷古詩只是對歷史作冷靜的理性思考與評價,或僅是客觀的敘述,詩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詩人的感慨只是畫外之音而已。如劉禹錫的《烏衣巷》,今昔對比,表達了詩人的歷史滄桑之感。
詠史懷古詩的鑒賞首先要弄清史實、典故,其次要體會意圖、感情,再次要品味技巧手法。
1.形式標志:標題中有古跡、古人名,或在古跡、古人前冠以“詠”,或在古跡、古人后加“懷古”、“詠懷”等。
2.內(nèi)容特點:
①表達像古人那樣建立功業(yè)志向,抒發(fā)對古人的緬懷之情;
②抒發(fā)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對現(xiàn)實的不滿甚至批判,多借古諷今;
③憂國傷時,揭露統(tǒng)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層人民的疾苦,但由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
④悲嘆年華消逝,壯志難酬。
(二)詠物詩
1.詠物詩的特點:內(nèi)容上以某一物為描寫對象,抓住其某些特征著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實到虛,寫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擬人、對比等表現(xiàn)手法。①以物象為題;②詠(題、贈、贊)+物象
2.內(nèi)容特點:詠物言志,借所詠之物表達自己的志向或品質(zhì);或表達自己對生活的思考、對人事的評價。
3.分析角度:物與人的相同點(物我合一的結(jié)合點),賞析時要重點把握①寫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②寄托什么志。
(三)寫景詩
南朝謝靈運開山水詩先河,東晉陶淵明開田園詩先河,發(fā)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園詩派,代表人物是王維、孟浩然。
山水田園詩以描寫自然風光、農(nóng)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隱居生活見長,詩境雋永優(yōu)美,風格恬靜淡雅,語言清麗洗練。
這類詩抒情上常常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寫法上常常是白描、襯托。
1.內(nèi)容范圍:一般寫景詩和山水田園詩;
2.寫法特點: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3.分析重點:景物特征;
4.山水田園詩得住題:
①歸隱田園,鐘情山水;②描繪山川美景,熱愛祖國河山;
③厭棄官場黑暗,抒發(fā)閑適情調(diào),表達自己決不同流合污的高潔品格。
(四)戰(zhàn)爭詩
從先秦就有了以邊塞、戰(zhàn)爭為題材的詩,發(fā)展到唐代,由于戰(zhàn)爭頻仍,統(tǒng)治者重武輕文,士人邀功邊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舉進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種積極用世、昂揚奮進的時代氣氛,于是奇情壯麗的邊塞詩便大大發(fā)展起來了,形成一個新的詩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適、岑參、王昌齡。
1.形式標志:題目中朵出現(xiàn)“塞”、“征”、“軍”等字眼;也有用樂府舊題的,如《涼州詞》、《少年行》、《關(guān)山月》、《從軍行》等;
2.基本主題:
建立功業(yè)的渴望;保家衛(wèi)國的決心;山河淪喪的痛苦;久居邊關(guān)的鄉(xiāng)愁;塞外生活的艱辛和連年征戰(zhàn)的慘烈;報國無門的怨憤和歸家無望的哀痛。
3.分析重點:鑒賞邊塞詩要結(jié)合作者的生平思想和詩歌創(chuàng)作的具體時間,體味詩人在詩中寫的是什么,抒發(fā)的哪一類型 的情感,要注意富有邊塞特征的景物和富有戰(zhàn)爭特征的事件、心理。
(五)行旅詩和閨怨詩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長期流離漂泊,或久戍邊關(guān),總會引起濃濃的思鄉(xiāng)懷人之情,所以這類詩文就特別多,它們或?qū)懥b旅之思,或?qū)懰寄钣H友,或?qū)懻魅怂监l(xiāng),或?qū)戦|中懷人。寫作上或觸景傷情,或感時生情(中秋望月、重陽登高、傷春悲秋、日暮思歸),或托物傳情(月、雁、笛、柳),或因夢寄情,或妙喻傳情。
鑒賞這類詩要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確定情感類別;抓住意象,構(gòu)建圖景;抓住關(guān)鍵詞語,體味藝術(shù)特點。
行旅詩:主要表現(xiàn)行旅之人旅途的艱辛、寂寞以及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念。
閨怨詩:一是表現(xiàn)婦女對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達對戰(zhàn)爭的厭惡或鼓勵丈夫建功立業(yè)的情懷;二是表達對出門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達女子的柔情別緒,憂愁傷感;三是表現(xiàn)宮中女子對自由被禁錮、遭人冷落的處境的怨恨,表達對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六)送別詩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訊極不發(fā)達,親人朋友之間往往一別數(shù)載難以相見 ,故古人特別看重離別。離別之際,人們往往設酒餞別,折柳相送,有時還要吟詩話別,因此離情別緒就成為古代文人一個永恒的主題。
因各人的情況不同,故送別詩所寫的具體內(nèi)容及思想傾向往往有別。有的直接抒寫離別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積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寫離愁別恨,有的重在勸勉、鼓勵、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1.形式標志:標題中有“送”或“別”等字眼;
2.基本主題: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長的勉勵;坦陳心志的告白;別后情境的想象、擔憂與對友人的思念。
3.感情色彩:
依戀與不舍——低沉哀婉,傷感惆悵;
安慰與祝愿——曠達剛健,樂觀向上。
四、常用意象
1、 樹木類:
樹的曲直:事業(yè)、人生的坎坷、順利 黃葉:凋零 成熟 美人遲暮 新陳代謝
綠葉:生命力 希望 活力 竹:氣節(jié) 積極向上
柳:送別 留戀 傷感 春天的美好 折柳:是漢代惜別的風俗。后寓有惜別懷遠之意。 “楊柳”:傷別情懷 堤柳堆煙:能觸發(fā)往事如煙,常被用來抒發(fā)興亡之感。
紅葉:代稱傳情之物,后來借指以詩傳情。
松柏:堅挺 傲岸 堅強 生命力 松:松樹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眾人謳歌的對象。李白《贈書侍御黃裳》:“愿君學長松,慎勿作桃李。”韋黃裳一向諂媚權(quán)貴,李白寫詩規(guī)勸他,希望他做一個正直的人。三國人劉楨《贈從弟》:“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詩人以此句勉勵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樣堅貞,在任何情況下保持高潔的品質(zhì)。
梧桐:梧桐是凄涼、凄苦、悲傷的象征。如王昌齡《長信秋詞》:“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熏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寫的是被剝奪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涼寂寞的深宮里,形孤影單、臥聽宮漏的情景。詩歌的起首句以井邊葉黃的梧桐破題,烘托了一個蕭瑟冷寂的氛圍。元人徐再思《雙調(diào)水仙子?夜雨》:“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后。”以梧桐葉落和雨打芭蕉寫盡愁思。其他如“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唐人溫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李清照《聲聲慢》)等。
2、 花草類: 花開:希望 青春 人生的燦爛
花落:凋零 失意 人生、事業(yè)的挫折 惜春 對美好事物的留戀、追懷。 桃花:象征美人。
蘭:高潔 牡丹:富貴 美好
草: 生命力強 生生不息 希望 荒涼 偏僻 離恨 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離之悲(國家的今盛昔衰) 歲寒三友(松、竹、梅)、菊花象征人高潔的品格
紅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愛情的信物,比喻男女愛情或朋友情誼。源自王維的《相思》詩:“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勸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詩人借生于南國的紅豆,抒發(fā)了對友人的眷念之情。
菊:隱逸 高潔 脫俗 菊花:菊花雖不能與國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與身價百倍的蘭花并論,但作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親睞,有人稱贊它堅強的品格,有人欣賞它清高的氣質(zhì)。屈原《離騷》:“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詩人以飲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純潔。唐人元稹《菊花》:“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表達了詩人對堅貞、高潔品格的追求。
古代詩歌鑒賞3
20xx高考語文試題進行了重大改革,其主要特點是加大了主觀題在整張試卷中的比重,其中詩詞鑒賞題的改革尤為引人注目。根據(jù)新頒布的20xx年的高考《考試說明》,20xx高考語文學科,有關(guān)詩歌鑒賞題的賦分作了調(diào)整。由6分提高到了8分。但考點仍體現(xiàn)在對作品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初步鑒賞和對作品思想內(nèi)容進行評價等方面。面對高考古詩鑒賞題型的變化,我們必須進行針對性的適應訓練,這將直接有助于我們解答古詩鑒賞題正確率的提高。
我們通常所說的古詩鑒賞,據(jù)《考試說明》規(guī)定,應該包括兩個方面的內(nèi)容:一是鑒賞;二是評價。鑒賞又包括三個方面的內(nèi)容:一是鑒賞其形象;二是鑒賞其語言;三是鑒賞其表達技巧。那么評價的又是什么呢?是詩歌的思想(感情)內(nèi)容。無論是獎賞鑒賞還是評價,都必須以詩歌的思想(感情)內(nèi)容為基礎,因此,掌握詩歌的思想(感情)內(nèi)容是詩歌鑒賞的關(guān)鍵。而思鄉(xiāng)懷人類詩歌在古代詩歌中占有絕對的分量。
在封建社會里,為了生計,為了前途,為了理想,為了抱負,人們不得不離開家鄉(xiāng),轉(zhuǎn)徙各地。這一去,山長水闊,不知何時才能相見。敏感的詩人身在他鄉(xiāng),無處不起思鄉(xiāng)之情。
對這類詩歌的鑒賞應從兩方面進行:一要了解思鄉(xiāng)類詩歌的常見思想內(nèi)容和表現(xiàn)手法。二要掌握鑒賞思鄉(xiāng)類詩歌的鑒賞方法。
一、思鄉(xiāng)類詩歌常見思想情感。
1.羈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2.思念親友: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3.征人思鄉(xiāng):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xiāng)。
4.閨中懷人:王昌齡《閨怨》: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驀見枝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二、古代詩人思鄉(xiāng)緣由。
戰(zhàn)亂頻仍;山長水闊;久戍邊關(guān);宦游不歸。
三、人們在詩中如何表達思鄉(xiāng)之情?
觸景傷情:何事吟余忽惆悵,村橋原樹似吾鄉(xiāng)。
感時生情:中秋望月;重陽登高;除夕;傷春悲秋;日暮思歸
托物傳情:月、雁、笛、柳
因夢寄情:如“夜來有夢登歸路,不到桐廬已及明”“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妙喻傳情:鄉(xiāng)愁
四、明確答題方法:
1、初讀全詩,整體感知,確定情感類別
2、抓關(guān)鍵句,挖掘字詞,初悟情感
3、抓住意象,構(gòu)建圖景,再悟情感
4、根據(jù)題目,組織語言,形成答案
旅次寄湖南張郎中戎昱
寒江近戶漫流聲,竹影當窗亂月明。歸夢不知湖水闊,夜來還到洛陽城。
前人評說,“歸夢”是這首詩的詩眼。詩中寫“歸夢”突出了什么?你是否同意這種說法?為什么?
1、寫夢中返鄉(xiāng)是那么容易,突出了鄉(xiāng)思之深,之切。
2、“歸夢”因旅次見聞引發(fā),前兩句中江水漫流之聲、月下竹影之形,是“歸夢”之因;而“歸夢”則是思鄉(xiāng)之情的集中表現(xiàn)。所以可以說“歸夢”是這首詩的詩眼。
商山早行溫庭筠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xiāng)。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注]①征鐸:車行時發(fā)聲的鈴。②杜陵:在長安城南,是詩人的安家之地。
⑴詩中除了“晨起”、“雞聲”表現(xiàn)了早行之外,還有什么詞語也表現(xiàn)了早行?此詩頷聯(lián)上下句除對仗外,其構(gòu)成形式還有什么特點?
⑵“鳧雁滿回塘”表現(xiàn)了怎樣的意境?聯(lián)系首聯(lián)解說作者這樣寫的意圖。
分析⑴①還有“月”“板橋霜”,月尚未落,板橋結(jié)霜,可見其早。②由名詞連綴成句,一字一景,收到了蒙太奇的效果。
⑵“鳧雁滿回塘”表現(xiàn)了春回故鄉(xiāng)、野鴨滿塘的溫暖意境。通過這個溫暖的鄉(xiāng)夢反襯了漂泊在外的作者對家鄉(xiāng)杜陵深切的思念。
古代詩歌鑒賞4
一、古代詩歌鑒賞的快速解題
(一)詩歌主題的快速把握
1.看背景
孤 桐 王安石
天質(zhì)自森森,孤高幾百尋。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虛心。
歲老根彌壯,陽驕葉更陰。明時思解慍⑴,愿斫五弦琴⑵。
[注釋]①明時,政治清明的時代;慍,疾苦、怨憤。②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據(jù)《孔子家語》記載:帝舜曾一面彈著五弦琴,一面唱南風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
如果了解了王安石積極變法的經(jīng)歷,了解了他的思想性格,了解了他生活的時代背景,就不難把握此詩的主題。王安石在這首詩中借孤桐以言志,孤桐即為他的人格寫照:盡管在變法中,他受到種種打擊,但他志存高遠,正直不屈;經(jīng)歷的磨難越多,斗志越堅;為了天下蒼生,不惜粉身碎骨
2.看體裁
抒情詩要注意把握詩人在詩歌中傳達出來的情感。例如,蘇軾的《念奴嬌o 赤壁懷古》其目的就是抒發(fā)情感,該詩的主題是:壯志未酬的華發(fā)之嘆。再看下面這首詩:
泊秦淮 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把握這首詩的主題時,首先應將文體定位--抒情詩,然后把握其情感:諷諫唐朝統(tǒng)治者,貪圖享樂,當心亡國。
如果是敘事詩,則可從分析人物形象入手,進而概括詩歌的主題。例如,白居易的《琵琶行》,首先,應把握詩中的兩個悲劇人物:琵琶女,當年色藝雙絕,后來淪落江湖;白居易,當年名滿京城,后來謫居江州。從琵琶女、白居易的悲劇,我們可以聯(lián)想到屈原、賈誼、李廣、陶潛、李白、杜甫等無數(shù)杰出人才的悲劇。根據(jù)詩中的人物形象可以概括出該詩的主題:奇人數(shù)奇(數(shù)奇,命運不好)的才子之悲。
如果是哲理詩,概括主題時則應揭示詩中所蘊含的哲理。請看下面這首詩:
過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之五) 楊萬里
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空喜歡。正入萬山圈子里,一山放過一山攔。
把握這首詩的主題時,首先應將文體定位--哲理詩,然后就能較快地知道,此詩明寫登山的感受,實為談人生哲理:在取得一定成績時,萬萬不可自得自滿,而應不斷進取。
3.看技法
從詩歌的技法入手,有時也能迅速地把握詩歌的主題。例如:
烏衣巷 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此詩采用的寫法,一為用典,朱雀橋烏衣巷為東晉的繁華之地,王謝為東晉權(quán)貴豪門。一為借景抒情,野草花夕陽斜,這些景物讓人聯(lián)想到蕭條衰敗;舊時的堂前燕,目睹了王謝家族的富貴榮華,現(xiàn)在只能飛入尋常百姓家。從技法入手,可以在字里行間感受到詩人昔盛今衰的王朝悲歌。在這首詩中,詩人很可能就在感嘆唐王朝的衰敗。
4.看意象
意象:作品中所寫之景、所詠之物,即為客觀之象;借景所抒之情,詠物所言之志,即為主觀之意:象與意的完美結(jié)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現(xiàn)實生活的寫照,又是詩人審美創(chuàng)造的結(jié)晶和情感意念的載體。意象是融入了主觀情意的客觀物象,或是借助客觀物象表現(xiàn)的主觀情意。如梅就帶上了清芳高潔、傲雪凌霜的意趣。
古代詩歌鑒賞5
欣賞古代詩歌,怎樣才能做到心領神會呢?《考試說明》有明確規(guī)定: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這就提示我們讀詩時須弄清詩中寫了什么、為什么要寫以及怎樣寫,我們閱讀古詩時不妨從三方面入手:咀嚼語言、讀懂原詩;感受形象、領悟意境;琢磨方法、體味藝術(shù)。
(一).咀嚼語言、讀懂原詩
葉圣陶先生說過:文藝鑒賞還得從透徹地了解語言文字入手,這件事看起來似乎淺近,但確是最基本的。古人十分注重煉字,吟安一個字,拈斷數(shù)莖須,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可見古詩的語言常常是凝練含蓄、耐人尋味的,讀詩就得認真地咀嚼把握詩中的關(guān)鍵字眼,比如僧敲月下門中的敲,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紅杏枝頭春意鬧中的鬧,它們的妙處早已為人們所稱道。再比如唐代王維《過香積寺》中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中的咽冷兩字,繪聲繪色、精練傳神地顯示出山中孤寂幽靜的景象,山中的流泉由于巖石的阻攔,發(fā)出低吟,仿佛嗚咽之聲;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森林幽暗,似乎顯得陰冷。
此外詩歌中的細節(jié)描寫也不容忽視,趙師秀的《約客》中閑敲棋子落燈花的細節(jié),一個敲字傳神地表達出客人久久不至時焦躁不安的情緒。元稹的《行宮》中白頭宮女們閑坐說玄宗的細節(jié),蘊涵豐富,這些宮女們由紅顏到白發(fā),在冷宮中痛苦煎熬了一生,可謂心中怨悔無重數(shù),她們閑談玄宗昔時的繁華,聊以消磨這難熬的時光,往事的歡樂越發(fā)襯托出此時的宮女們?nèi)f念俱毀、心如死水。
另外對詩中所用到的修辭,也應細細體會其中的妙處。如李清照《如夢令》中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詩人采用了設問和借代的手法,表達出對春光的惜別和留戀。再看秦觀《春日》詩中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曉枝兩句,詩人采用擬人化的手法,形象地勾勒出一夜雷雨過后芍藥和薔薇仿佛多情的少女淚光晶瑩、嬌弱慵懶的神情、形態(tài)。別具情味,給讀者以美的享受。
(二).感受形象、領悟意境
常言道詩言志詞言情,而詩人的思想感情往往借助具體可感的形象來表達,形象大致可分為景物形象、生活場景和人物形象。
古人云一切景語皆情語,詩人常常借助于景物形象,來渲染氣氛,烘托情感。我們通過分析形象,便可感知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請看杜甫的《漫成一首》:
江月去人只數(shù)尺,風燈照夜欲三更。
沙頭宿鷺聯(lián)拳靜,船尾跳魚撥剌鳴。
詩人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江月近人、風燈夜照、沙頭宿鷺、船尾跳魚的恬靜優(yōu)美的畫面,創(chuàng)設了安謐、和平的意境,透露出對平靜安寧生活的向往。
托物言志的詩,往往在形象的描繪中寄寓詩人的人生理想,詩中所描繪的既是景物形象,更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如陸游《卜算子·詠梅》中的梅花就是一個孤高寂寞、備受嫉妒打擊,即使零落成泥也節(jié)操不改的愛國志士的形象。于謙《石灰吟》中的石灰是一位不懼怕各種打擊,不怕粉身碎骨,要留情白在人間的清官形象。
所謂生活場景就是詩人通過藝術(shù)概括和加工創(chuàng)造出來的具體生動的生活圖景。讀到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之句,眼前仿佛浮現(xiàn)出一幅江邊送別圖,詩人久久不愿離去,目送孤帆遠影漸去漸遠,最后消失在水天相接處,表達出對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
再看蔣捷的《虞美人·聽雨》: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詩人選取了歌樓聽雨、客舟聽雨、僧廬聽雨三幅生活場景,表現(xiàn)了少年的歡樂、中年的失意和晚年的無奈。抒發(fā)出詩人獨特的人生感悟。
古詩里不少篇章直接描寫人物的肖像、神態(tài)、心理活動等,進而突現(xiàn)人物的精神風貌。請看陸游的《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夜深聽到屋外的風雨聲,仿佛自己指揮著千軍萬馬奔赴冰天雪地的北方,同敵人展開英勇的搏斗,日有所思,夜有所夢,詩人塑造了一位年邁孤獨、身體衰弱、窮且益堅、壯心不已的勇士形象,表達了殺敵報國的急切而壯烈的情懷。
(三).琢磨方法、體味藝術(shù)。
詩歌的表達技巧往往表現(xiàn)在三大方面:表達方式、表現(xiàn)手法、修辭手法。
表達方式是詩人表達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常見的有記敘、描寫、抒情、議論。其中抒情表現(xiàn)得尤其突出,抒情可分為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種,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抒發(fā)了女詞人慷慨激昂的人生理想,含蓄地批判了南宋朝廷茍且偷安、偏安江南的懦弱行為。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抒發(fā)了文天祥精忠報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英雄氣概。
間接抒情常見的有即景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即景抒情是指遇到眼前的景物或場景油然而生感慨。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中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詩人聽到折柳曲的笛聲,不禁產(chǎn)生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
借景抒情顧名思義就是借助景物來抒發(fā)情感,《憶江南》中詩人白居易借助于紅勝火的江花和綠如藍的江水表達出對江南水鄉(xiāng)的魂牽夢繞、久久不忘。《如夢令》中李清照對春光的留念惜別之情,正是借助于海棠花一夜之間已是綠肥紅瘦的景象來抒發(fā)的。
寓情于景就是把感情融入到所描寫的景物之中,同樣是楓葉,在送別人崔鶯鶯的眼中,被理解為由離人的血淚染成;在詩人杜牧的筆下它又成了勝過充滿生機的火紅的二月花。這就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所達到的藝術(shù)效果。
表現(xiàn)手法又叫藝術(shù)手法,是指詩歌的章法和技巧,有以下八種:
①渲染。 渲染就是對環(huán)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繪形容,以突出形象,增強藝術(shù)效果。
比如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中家家雨、處處蛙就渲染出約客時的環(huán)境氣氛,突出詩人心中的孤寂落寞。再比如杜甫的《登高》中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就渲染出深秋江邊的蕭條、冷落的氣氛,與詩人悲涼、傷感的人生感慨相吻合。
②烘托。 烘托就是烘云托月,借描繪別的事物以突出主要對象。
韋應物的《賦得暮雨送李胄》中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海門深不見,浦樹遠含滋,詩人側(cè)面寫了帆、鳥、海、樹,烘托出暮雨的細密和詩人濃濃的離愁別恨。
③含蓄。 含蓄顧名思義,不直說、不明說,委婉曲折地表達主觀感情。
如朱慶余《閨意獻張水部》中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詩人借新婦向夫君探詢化妝是否入時,巧妙地向張藉詢問自己的文章是否符合主考官的心意。
④用典。 借用典故可使詩的內(nèi)涵更豐富,意蘊更深遠。
雍陶《題君山》中疑是水仙梳洗處,一螺青黛鏡中心。詩人巧用典故,把倒映湖中的君山比作舜的妃子梳洗時青黛色的螺髻,形象生動而又貼切。
⑤象征。 象征是一種托物寓志的表現(xiàn)手法,在特定的事物中,寄托某種精神品質(zhì)或抽象事 理,由于長期使用,已被人們普遍接受。
比如,梅花象征堅貞,蘭花象征高潔,牡丹象征富貴,竹子象征氣節(jié),紅豆象征相思,浮云象征游子,秋扇象征棄婦,子規(guī)象征悲愁。
⑥移情。 移情就是將人的情感轉(zhuǎn)移到事物身上,使外物與人同喜同悲。
比如杜牧的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詩人沒有說怎樣惜別,卻把這種感情轉(zhuǎn)移到蠟燭身上,蠟燭無情,尚且替人垂淚,何況人乎?《揚州慢》也有廢池喬木猶厭言兵之句,喬木尚且厭惡戰(zhàn)爭,何況揚州百姓呢?
⑦抑揚。 指欲抑先揚或欲揚先抑。
比如王昌齡的《閨怨》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詩人采用欲抑先揚的手法,先寫少婦不知愁上翠摟,后面才寫她忽見柳色而悔恨不已,形象地刻畫出少婦情緒的微妙變化,表現(xiàn)出她的感傷和哀怨。
⑧對比。 對比的目的是為了突出詩人某一方面的思想情感。
請看朱淑真的《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上闋寫去年元夜時的幸福歡樂,下闋寫今年元夜時的苦悶傷感,對比鮮明,突出景物依舊而人事已非的悲傷情懷。
古人十分注重修辭手法的運用。
采用比喻、比擬、象征、起興等手法使描寫的事物更為形象生動;
采用夸張、偏語、襯托、對比、婉曲、設問、反問等手法來突出詩的主旨;
采用通感、借代、雙關(guān)、疊字、對偶、反復等手法使詩中字句更為精巧。
需要解釋一下,偏語是指有意偏離實際,看似乖謬,實則情感至真至純,給人以美感。
比如唐代李益的《江南曲》中嫁得瞿塘賈,朝朝誤妾期。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人。閨中少婦故意說偏激的話,從側(cè)面曲折地表露出她那焦急等待而無人相告的苦情。
婉曲就是婉轉(zhuǎn)曲折,用暗示、烘托的方法來表達意思。唐代宋之問的《渡漢江》嶺外音書斷,經(jīng)冬復歷春。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敘述了詩人被貶嶺南逃回故鄉(xiāng)時,擔心家人受到連累,生怕打聽到壞消息時的不安心理,但又不便明說這層意思,只好婉轉(zhuǎn)曲折地說: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他那又喜又懼的矛盾感情以及對親人的無限掛念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深切感人。
要想全面透徹地了解詩意,還需要具備一定的古文修養(yǎng),了解詞類活用、特殊的句式等等;需要關(guān)注作者生平,做到知人論事;還要重視標題和注釋,這對理解詩歌主旨有一定的幫助;對每首詩,應盡量做到熟讀深思。
古代詩歌鑒賞6
1.關(guān)注題目。
無論是詩還是詞、曲,題目都與內(nèi)容有關(guān),或者規(guī)定了內(nèi)容,或者暗示了內(nèi)容,因而詩歌鑒賞要關(guān)注題目。如朱熹的《觀書有感》,如不關(guān)注題目,也許會誤認為是寫景詩,而實際上它是談讀書好處的哲理詩。
2.關(guān)注注釋。
在高考卷中,為降低鑒賞難度,命題人會對影響鑒賞的疑難問題作注釋,或注明生僻字詞讀音,或解釋生僻字詞意義,或交代典故內(nèi)容,或介紹寫作背景。被注釋處往往是鑒賞的攔路虎,不注釋將妨礙鑒賞;而注釋是鑒賞的一把鑰匙,關(guān)注注釋有助于準確鑒賞。故詩歌鑒賞要關(guān)注注釋,對注釋不可等閑視之。
3.關(guān)注意象。
意象是傾注作者情感、表達內(nèi)容主旨的詩歌形象,鑒賞詩歌要通過把握意象去理解意境,理解情感態(tài)度和內(nèi)容主旨。因此,詩歌鑒賞要關(guān)注意象。要在感知意象的基礎上分析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和全詩的內(nèi)容主旨。應熟悉復習資料中列舉的各類意象的意義,熟悉詩歌意象與情感態(tài)度的四種關(guān)系:以樂寫樂、以樂寫哀、以哀寫哀、以哀寫樂。
4.關(guān)注技巧。
詩歌表達技巧的鑒賞最難,因為它涉及面寬,不知從哪個角度切入。要了解表達技巧涉及的范圍,最好能在頭腦中“畫”表達技巧的“知識樹”,將“主干”“枝丫”“果葉”都畫出。表達技巧“這棵樹”主要有三棵“枝丫”: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設問、反問、借代、對偶、對比、夸張、襯托、反復、用典、化用、互文等;表現(xiàn)手法,如抒情手法、描寫手法、其他手法等;結(jié)構(gòu)手法,如開門見山、卒章顯志、伏筆照應、層層鋪墊、前后對比、起承轉(zhuǎn)合等。各類“枝丫”又有若干“小枝丫”與“果葉”“果子”,限于篇幅,不再詳談。復習資料有詳細介紹,要認真閱讀掌握。
古代詩歌鑒賞7
第一種模式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提問變體: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托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gòu)建的讓人產(chǎn)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題步驟:
①描繪詩中展現(xiàn)的圖景畫面。并準確概括考生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xiàn)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于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lián)想和想像加以再創(chuàng)造,語言力求優(yōu)美。
②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jié)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yōu)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注意要能準確地體現(xiàn)景物的特點和情調(diào)。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么而感傷。
第二種模式 分析技巧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達技巧?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xiàn)手法(或藝術(shù)手法,或手法)。詩人是怎樣抒發(fā)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題步驟:
(1)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
(2)結(jié)合詩句闡釋為什么是用了這種手法。
(3)此手法怎樣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第三種模式 分析語言特色
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shù)。
答題步驟:
(1)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
(2)用詩中有關(guān)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
(3)指出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第四種模式 煉字型
提問方式:這一聯(lián)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么字?為什么?
提問變體: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jīng)錘煉的字的`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并結(jié)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
答題步驟:
(1)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
(2)展開聯(lián)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第五種模式 一詞領全詩型
提問方式:某詞是全詩的關(guān)鍵,為什么?
解答分析:古詩非常講究構(gòu)思,往往一個字或一個詞就構(gòu)成全詩的線索,全詩的感情基調(diào)、全詩的思想,抓住這個詞命題往往可以以小見大,考出考生對全詩的把握程度。
答題步驟:
(1)該詞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從該詞在詩中結(jié)構(gòu)上所起的作用考慮。
第六種模式 情感、主旨型
提問方式: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這首詩的主旨是什么
提問變體:這首詩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xiàn)實?這首詩表現(xiàn)了怎樣的情趣?或者結(jié)合意境提問,或就某一句某一聯(lián)發(fā)問。
答題步驟:
(1)詩歌各句(或相關(guān)的句子)分別寫了什么內(nèi)容
(2)運用了何種表達技巧
(3)抒發(fā)什么情感
第七種模式 評價題型
提問方式:評價題是先列舉出一首或幾首詩詞,再引用一段古代詩詞評論家或后世人對詩詞特點的評論語,要求你先判斷這個評論是否正確,是否合理,然后闡明理由。這種題型酷似政史考試中的判斷說理題。其實這類題型只是前六類題型的變體,沒有直接提出問題,需要學生自己分析問的是內(nèi)容、主旨,還是表達技巧,然后結(jié)合問題和詩歌進行恰當?shù)谋硎觥?/p>
答題思路:
(1)認真審題
(2)深入閱讀理解詩詞
(3)結(jié)合詩歌內(nèi)容,結(jié)合評論答題
答題注意:緊扣詩文內(nèi)容,點面結(jié)合地分析;闡明理由時,緊扣評論關(guān)鍵詞
答題示例:
第八種模式 比較評價題型
提問方式:給出兩首或幾首詩詞,要求學生比較閱讀后,對其異同進行分析評價。
答題思路:
(1)要通讀這幾首詩詞,把握其思想內(nèi)容和主要的寫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識。
(2)要結(jié)合題干中的比較角度(思想內(nèi)容、感情、藝術(shù)手法、寫法、修辭方法等)來尋求詩詞的差異性。
(3)要注意點面結(jié)合,既有總體分析,又有具體分析。表述時要注意條理清楚,層次分明。
不論回答何種問題,都應盡量涉及三方面的內(nèi)容:詩歌相關(guān)內(nèi)容、表達技巧、詩歌主旨。
①先答這個字 詞 在文中的意思(若答題的空很長還要描繪畫面)
②運用了什么手法
③達到了什么表達效果 (有什么好處)
④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1)用高度概括的語言來概括詩歌塑造了什么形象。詩歌中常見的人物形象有:不慕權(quán)貴、豪放灑脫、傲岸不羈的形象;心憂天下、憂國憂民的形象;寄情山水、歸隱田園的隱者形象;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形象;矢志報國、慷慨憤世的形象;友人送別、思念故鄉(xiāng)的形象;獻身邊塞、反對征伐的形象等。考生在平時復習時,應對這些形象做些積累。(2)結(jié)合詩句中相關(guān)的語句具體分析這一形象的特征,概括時應忠于原文,不可臆造。(3)結(jié)合詩人的人生經(jīng)歷或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分析詩歌中的人物形象對詩歌表情達意所起到的作用。
表現(xiàn)手法 照應、倒裝、鋪墊、鋪排、抑揚(先抑后揚、先揚后抑)、正側(cè)結(jié)合、虛實結(jié)合、動靜結(jié)合、化動為靜(以動襯靜)、以小見大、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卒章顯志、言此意彼、意在言外、寓褒于貶、明褒實貶、欲擒故縱、畫龍點睛、重章疊句、意象組合、白描與工筆、以樂景寫哀情、借古諷今、運用典故、以小見大、開門見山、含蓄蘊藉等。
總論情與景關(guān)系:
修辭手法 比喻、借代、比擬、夸張、對偶、排比、設問、反問、對比、象征、通感、雙關(guān)、 修辭手法: 手法用典、疊詞、互文、列錦等。
1、鑒賞古詩,應該充分考慮它們創(chuàng)造形象的特點。
2、理解詩意,借助想象和聯(lián)想再現(xiàn)形象。
3、詩歌塑造了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
4、剖析作者思想。
5、詩中賞畫 看畫面形、色、動、靜,欣賞詩的畫面美
6、畫中品詩 由形象畫面的色調(diào),把握詩人的情感思想
古代詩歌鑒賞8
(一)思想感情方面的術(shù)語
1.懷古傷今、借古諷今、憂國傷時、感時傷世、昔盛今衰、保家衛(wèi)國的決心、山河淪喪的痛苦、堅守節(jié)操、憂國憂民等。
2.揭露統(tǒng)治者昏庸腐朽、擔憂國家民族前途命運、同情下層人民疾苦、厭惡官場黑暗等。
3.壯志難酬、悲嘆年華消逝、建功立業(yè)的渴望、報國無門的悲傷等。
4.久居邊關(guān)的鄉(xiāng)愁、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長的勉勵、譚臣心志的告白等。
5.歸隱田園、鐘情山水、描繪山川美景、熱愛祖國山河、抒發(fā)閑適輕吊等。
6.迷戀、憂愁、惆悵、寂寞、傷感、孤獨、煩悶、恬淡、閑適歡樂、楊木、激憤等。
(二)表達技巧方面的術(shù)語
1.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間接抒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或情隨景遷、景為情生、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借物抒懷、感物傷懷等。
2.表現(xiàn)手法:象征、用電、烘托、襯托、聯(lián)想、想象、對比、反襯、釗穎、烘云托月、側(cè)面烘托、動靜結(jié)合、以東襯靜、以敘寫實、虛實相生、欲揚先抑、以小見大、寓褒于貶、明褒實貶、欲擒故縱、言此意彼、意在言外、畫龍點睛
3.修辭手法:比喻、比擬、泥人、對偶、對比、夸張、梵文、反詰、反復、排比、飲用、頂針、互文等。
(三)語言特色方面的術(shù)語
質(zhì)樸淡雅、歡快風趣、清新自然、平白如畫、不事雕飾、通俗流暢、形象生動、典雅綺麗、含蓄雋詠、簡潔洗練、活潑明快等。
(四)寫作風格方面的術(shù)語
1.不同作家的獨特風格:豪放飄逸、沉郁頓挫、豪放、婉約、雋秀、單元、閑靜、恬淡優(yōu)美、清新自然、雄健高峻。
2.不同流派的不同風格:田園詩恬淡寧謐,山水詩清新優(yōu)美,邊塞詩悲涼慷慨,諷喻詩沉郁激憤,詠史詩雄渾壯闊。
(五)描寫方法方面的術(shù)語
動靜結(jié)合、虛實結(jié)合、點面結(jié)合、明暗結(jié)合、正側(cè)結(jié)合、聲色結(jié)合、粗筆勾勒、白描工筆等。
(六)表達效果方面的術(shù)語
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遠、意境優(yōu)美、意味深長、耐人尋味、言近意遠等。
(七)篇章結(jié)構(gòu)方面的術(shù)語
首句標目、開門見山、曲筆入題、卒章顯志、以景結(jié)情、總分得當、以小見大、層層深入、過渡釗穎、伏筆鋪墊等。
(八)歸納詩詞主旨方面的術(shù)語
這首詩采用了(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xiàn)手法)技法,寫出了(意象)的(某某)特點,表現(xiàn)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語文考試中古詩欣賞常用術(shù)語,相信大家一定能牢記。術(shù)語在手,考試不愁。
古代詩歌鑒賞9
一、考試說明
《考試說明》對本考點提出了兩點要求:
1.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
2.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和作者觀點態(tài)度。能力層級是E。
二、考查方式
詩歌鑒賞采用主觀題的方式,選擇古代詩歌作為考查內(nèi)容。古代詩歌的考查主要包括對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進行初步的鑒賞,對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進行評價。所謂初步鑒賞指的是對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作概要的賞析,無需引經(jīng)據(jù)典,也不需要拿試卷以外的作品進行比較,只需對作品本身的特點進行鑒賞。當然,如果詩句用到的典故是我們在課文中學過的,我們應該知道,并能結(jié)合所學的知識進行分析。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在命題上可以是綜合要求,也可以就某一方面提出設問,也可能和評價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結(jié)合起來考查。
由此可知,詩歌鑒賞的命題應該是: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評價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可以單獨考查,也可以結(jié)合在一起綜合考查。
詩歌題目的設置,一般會涉及以下方面:
①在重點字詞上設置考點,要求能夠讀懂關(guān)鍵的語句,體會語言的精妙。
②在理解形象(意象)上設置考點,要求仔細體味詩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詩人的情感。
③在理解意境上設置考點,要求把握、領略詩歌的意境美。
④在體會風格上設置考點,要求把握詩人的創(chuàng)作風格。
⑤在表達技巧上設置考點,要求理解表達技巧的作用,了解典故的含義。
⑥在內(nèi)容上設置考點,要求理解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應考方略
解答詩歌試題的基本步驟和方法
鑒賞古詩大致要經(jīng)過的階段:
詩是由意象構(gòu)成意境,再由意境體現(xiàn)詩情的。意象是詩的基礎,意境是詩的畫面,詩情是詩的內(nèi)涵。鑒賞一首詩必須從意象著手分析意境,再由意境感悟詩情。
古代詩歌鑒賞10
一、說教材
1.考點分析
“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是閱讀“古代詩文”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考的必考內(nèi)容。能力層級為D級。古代詩歌里形象的主體應該是由是個里的“人、事、景、情、物”等具體內(nèi)容構(gòu)成的。其中人物形象是考察的重點之一。
2.學習目標
掌握詩歌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掌握人物形象類題型的答題步驟。
提高答題的規(guī)范性。
要分析詩歌中的人物形象,首先要掌握詩人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所以確定第一個學習目標;在掌握塑造人物性的方法之后,還要明確答題的步驟,這樣才能做到舉一反三。在高考中要取得分數(shù),必須落實在卷面上,所以規(guī)范答題就非常重要和必要。
課時安排:1課時
3.學習重點
掌握人物形象類題型的答題步驟。學生已經(jīng)學過不少的小說作品,對人物行的塑造方法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了解,是各種的人物形象塑造和小說的相通的,但在具體答題時,學生不知道如何下筆,所以將解答人物形象類題型的答題步驟確定為本節(jié)課的學習重點。
4.學習難點
提高答題的規(guī)范性。許多同學對詩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答題時卻不夠規(guī)范,導致失分。學生答題不夠規(guī)范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不了解答題步驟,二是書寫不夠規(guī)范。所以提高答題的規(guī)范性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二、說學生
高三一班學生普遍熱愛語文,作為理科生,對詩詞的興趣非常濃厚,長久以來形成了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這種良好的學習氛圍很容易使學生進入教學情境。然而古代詩歌鑒賞既是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一些學生在鑒賞古代詩歌時有畏難情緒,因為詩歌的語言凝練,思維又具有跳躍性,所以需要讀者發(fā)揮自己的聯(lián)想和想象。學生對修辭手法的特點及作用理解不到位,答題也不規(guī)范,所以應對學生做必要的鑒賞指導。
三、說教法
“講練結(jié)合 ”的方法。因為學生缺乏必要的答題技巧,所以在一節(jié)課中,講練結(jié)合的方法既能給學生以方法的指導,又能起到鞏固的作用。
“ 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
四、說學法
自主學習。在老師的指導下,將總結(jié)的規(guī)律運用到實踐中。
五、說教學流程
(一)情境導入
1.導語:(設計理念: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
2.人物競猜
(設計理念:讓學生進一步了解詩歌中的人物形象,同時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
(二)高考面對面
1.考綱詮釋:(設計理念:讓學生明確《考綱》要求,明確學習目標。)
2.方法指導:(設計理念:進行必要的方法指導,讓學生有法可依。)
(三)典型例題:(設計理念:精選典型試題,通過講解讓學生有規(guī)律可循。)
(四)課堂練習:(設計理念:學以致用,訓練學生規(guī)范答題。)
(五)課堂小結(jié):(設計理念:總結(jié)方法,讓學生答題是有法可依。)
(1)什么形象——身份
(2)形象的基本特征——性格
(結(jié)合詩句簡析形象)
(3)形象的意義——情感
(六)延伸閱讀室:(設計理念:開拓學生視野,進一步明確賞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七)板書設計
人物形象分析
什么形象——身份
形象特征——性格
形象意義——情感
六、課后反思
通過典型例題中五首詩的分析講解,學生掌握了詩歌中人物鑒賞的分析方法和答題步驟,上課學生反應積極,對詩中人物形象把握到位。但由于時間關(guān)系還需多練習方能得心應手。
古代詩歌鑒賞11
古代詩歌的表達技巧多種多樣,難以窮盡。概括起來說,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一、表達方式:
在現(xiàn)代作品中,基本的表達方式有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在古代詩歌中主要有描寫、抒情兩類。
⑴描寫是進行繪聲繪色繪形的描畫和摹寫的一種語言表達方式。它能產(chǎn)生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如睹其物的表達效果。
①寫景常用手法:
正面描寫和側(cè)面描寫。
如:1、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這兩句主要是正面描寫,表現(xiàn)其高峻奇?zhèn)ブ畡荩?2、“天臺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則是用側(cè)面描寫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zhèn)ァ?/p>
白描
白描在詩歌的創(chuàng)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詞和修飾語,也不用精雕細刻和層層渲染,更不用曲筆或陪襯,而是抓住描寫對象,用準確有力的筆觸,明快簡潔的語言,樸素平易的文字,干凈利素地勾畫出事物的形狀、光暗(聲響)等,以表現(xiàn)作者對事物的感受
又如:商 山 早 行(溫庭筠)“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xiāng)。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這句詩沒有(動詞)形容詞的修飾點綴,是純用名詞組合,即所謂白描手法。
動靜結(jié)合
動靜的結(jié)合往往和襯托相關(guān)。它分為化動為靜和以動襯靜。
《鳥鳴澗》“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這首詩描寫的是春山夜晚異常幽靜的景象,但作者并沒有孤立地寫靜,而是采用靜中有動,以動襯靜的手法,用“花落”、“鳥鳴”的動景反襯出春山之夜的無比寧靜。
虛實結(jié)合
在古代詩歌鑒賞中虛與實是相對的,古代詩歌中的“虛”一般有以下三類:神仙鬼怪世界和夢境以及想象之境。如已逝去之景之境,蘇軾的《赤壁懷古》“談笑間,強弩灰飛煙滅”再現(xiàn)了火燒赤壁的史實;設想未來之景之境,如劉永《雨霖淋》“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實”在詩歌中即為實景、實事、實境。
如:歐陽修的《踏莎行》“候館梅殘,溪橋柳細, 草熏風暖搖征轡。 離愁漸遠漸無窮, 迢迢不斷如春水。 寸寸柔腸,盈盈粉淚, 樓高莫近危闌倚。 平蕪盡處是春山, 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闕寫實,通過初春景象反襯“行人”的離愁別緒,下闕寫虛,通過“行人”想妻子憑欄遠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寫了愁思,妻子思念丈夫,丈夫思念妻子,虛實相生,從而將離別愁緒抒發(fā)得淋漓盡致。
感覺結(jié)合
王維《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視聽結(jié)合)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天色已暗,卻有明月當空;群芳雖謝,仍有青松如蓋。山泉清洌,淙淙于松石之間,有如一條無瑕的素練,在月光下閃閃發(fā)光,一派幽清明凈的自然美!
還應該注意描寫的順序如:遠近、高低、俯仰、上下、左右、點面等多角度描寫等。如《沁園春 長沙》中的景物描寫。又如:杜牧的《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頭兩句描繪了秋山遠景。第一句描寫了秋山高遠的景象,表現(xiàn)了詩人勇于攀登的精神。第二句描寫了秋山中的一個特定場景,在白云浮動的天空下有幾戶人家隱約可見。后兩句描繪了秋山近景。“霜葉紅于二月花”一句,生機勃勃,鮮艷奪目,清新剛勁,形象鮮明,給人一種秋光勝似春光的美感。描寫要有層次性———由遠到近或由下而上等。
再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前面兩句就是面的描寫,后面兩句就是點的描寫,點面結(jié)合。
其他描寫手法:細節(jié)描寫等。
細描指采用工整的細膩的筆法,把描摹對象纖毫必現(xiàn)的繪畫出來,筆法細膩,形象豐滿。
如:秋 思 (張 籍)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這首詩寫法上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借助于生動的細節(jié)描寫傳遞人物的思想感情。詩中,“復恐匆匆說不盡”是人物的心理活動,“臨行又開封”是人物的行動細節(jié),也是人物心理活動的反映。這種生動的細節(jié)使抽象的思念變得具體可見,體現(xiàn)了詩人提煉生活素材的工夫。
⑵抒情,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文章或作品中的表白和抒發(fā)。
①直抒胸臆。直抒胸臆就是詩人在其詩作中袒露襟懷,不假掩飾地抒發(fā)激情、快意或愁緒。這種方式比較直觀。“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②間接抒情。主要了解景與情的關(guān)系: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觸景生情、托物言志。
A、借景抒情顧名思義就是借助景物來抒發(fā)情感。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風景,而不是某種物品。如:錢起的《暮春歸故山草堂》“錢起谷口春殘黃鳥稀,辛夷花盡杏花飛。 始憐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陰待我歸。”詩歌中一二句給我們描繪了一幅凄清傷感的暮春落花圖。描繪出了幽竹在山窗下不改清陰,抒發(fā)了作者回歸故鄉(xiāng)的喜悅。
B、寓情于景
如:從 軍 北 征(李益)“天山雪后海風寒,橫笛遍吹《行路難》。磧里征人三十萬,一時回首月中看。”([注]磧(qì):沙漠。)首句勾畫了一支遠征軍隊活動的廣闊背景:雪后的天山,刺骨的寒風,浩瀚的沙漠。景物雄闊蒼涼,有力烘托出了行軍的環(huán)境氣氛。第二句以一曲《行路難》及一個“遍”字,豐富了首句的內(nèi)涵。而笛聲的哀怨與環(huán)境的荒涼,更能撩起征人的惆悵和愁思。三、四句承接第二句,由笛聲引出了“回首月中”的典型動作。士兵們在月光中望什么?也許是遙望永遠也回不去的故鄉(xiāng),也許是望著笛聲傳來的方向,也許他們相對而視,熱淚奪眶而出……全詩是一個壯闊而又悲涼的行軍場景,詩中將景色、動作、聲音、感情四者融合在一起,寓情于景,情在景中,含蓄蘊藉,耐人尋味。
C、托物言志 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可以是景物,也可以是動物或其它事物,常含有的象征意義;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愛好、愿望、要求等,如于謙《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這是一首比較淺易直白的托物言志詩,其中“清白”二字,不只是對所詠之物外形特點的吟詠,也是對其神韻、品格的高度概括。這首詩的價值就在于處處以石灰自喻,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犧牲的心愿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石灰就象征歌詠詩人光明磊落的襟懷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D、以樂景寫哀情
杜甫——《絕句二首》(其二)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漫江碧波蕩漾,顯露出白翎的水鳥,掠翅江面,好一派怡人的風光!滿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鮮花紅艷無比,簡直就象燃燒著一團旺火,多么綺靡,多么燦爛!以江碧襯鳥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輝;以山青襯花葩的紅,青紅互為競麗。兩句詩狀江、山、花、鳥四景,并分別敷碧綠、青蔥、火紅、潔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賞心悅目。可是,詩人的旨意卻不在此,緊接下去,筆路陡轉(zhuǎn),慨而嘆之“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句中“看又過”三字直點寫詩時節(jié)。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謂不美,然而可惜歲月荏苒,歸期遙遙,非但引不起游玩的興致,卻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傷。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E、以哀景寫樂情
如:《詩經(jīng) 采薇》中:“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依依楊柳,美好春色留人沉醉,卻是黯然離別之際;雨雪霏霏,冰天坼地的寒冷,卻是征夫回鄉(xiāng)之時。《姜齋詩話》說:“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
F、觸景生情
二、運用修辭手法的技巧
雙關(guān)
在有些詩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為了表達出一種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隱語、雙關(guān)的修辭手法。
唐朝的劉禹錫《竹枝詞》:“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這一首詩歌中“晴”與“情”同音,是雙關(guān)隱語。這是作者用民歌體寫的戀歌,從前兩句詩意看,大概女方在楊柳飄拂、波平浪靜的江邊行船,聽到岸上愛戀她的青年在對她唱歌言情,但情傳的含蓄,“倒是無晴勝有情”。
借代
借用相關(guān)的事物來代替所要表達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體,具體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運用使表達收到形象突出、特點鮮明、具體生動的效果,也可以使語言簡練、含蓄。
反問
是無疑而問,但答案就在問句中,即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的意思,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有強化語氣、強化情感、引人思考以求共鳴的作用。
如:王安石《疊題烏江亭》:“百戰(zhàn)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江東弟子今雖在,肯為君王卷土來?” 就在末兩句使用反問句式,語氣冷峻,強調(diào)了歷史之必然。
對比
把兩種對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較。運用對比,或使對立事物的矛盾鮮明突出,揭示本質(zhì),給人深刻啟示;或使事物對立的兩個方面互相映襯,相得益彰,給人深刻印象。
如:高適的《燕歌行》:“戰(zhàn)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以戰(zhàn)士死在沙場與將帥縱情聲色進行對比,形象鮮明,揭露深刻。
互文 互文也叫“互言”、“互見”、“互文見義”等,它的特點是上下文互相呼應、互相補充,它的修辭作用是言簡意賅,語意含蓄,節(jié)省文字而又擴大了詩文的容量。
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主人下馬客在船”,實際是說:“主人下馬在船,客人下馬在船”。王昌齡的《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 從字面理解,這句詩是“秦時明月照耀漢時關(guān)
襯托
為了突出主要事物,先描寫與之有關(guān)的事物,作為陪襯烘托的修辭方法叫做襯托。這種修辭方法按主要事物和襯托事物之間所呈現(xiàn)出來的關(guān)系不同,分為正襯和反襯兩種。利用事物的近似條件來襯托另一事物,稱正襯;利用事物的對立條件來襯托另一事物,稱反襯。
如:王籍的《入若耶溪》中的“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是以動襯靜的反襯,寫出了山林無比的幽靜。蘇舜欽的《夏意》:“別院深深夏席清,石榴開遍透簾明。樹陰滿地日當午,夢覺流鶯時一聲。”以黃鶯婉轉(zhuǎn)的啼鳴反襯深院正午時的寂靜、清幽。
頂真
“頂真”也叫“頂針”、“聯(lián)珠”,就是用前文的結(jié)尾(一個詞或一個句子)做下文的起頭,使語句互相銜接,緊湊流暢,生動活潑。
如:《漢宮秋》第三折[梅花酒]“返咸陽,過宮墻;過宮墻,繞回廊;繞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黃;月昏黃,夜生涼;夜生涼,泣寒螀;泣寒螀,綠紗窗;綠紗窗,不思量!”不僅讓此曲具有回環(huán)跌宕的韻律美,表現(xiàn)了漢元帝離恨未已、相思又繼、千結(jié)百轉(zhuǎn)的愁緒。
三、其他技巧
用典:古典詩歌中常常引用古書中的故事或詞句,這就叫作用典。使用典故使詩歌的內(nèi)容更加豐富。如阿魯威的《[雙調(diào)]折桂令 詠史》:問人間誰是英雄?有釃酒臨江,橫槊曹公。紫蓋黃旗,多應借得,赤壁東風。 更驚起南陽臥龍,便成名八陣圖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東。這首詩主要使用的手法就是“用典”。對用典的詩,需要理解典故的含義才能讀懂詩。最典型的是課文中辛棄疾的《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成功地運用了五個典故。
象征 借助某一具體形象,以表現(xiàn)某種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情感。它的特點是利用象征物與被象征物之間的某種類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內(nèi)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現(xiàn)。它比一般比喻所概括的內(nèi)容更為深廣,有的作品藝術(shù)形象甚至全用象征手法表現(xiàn)出來。如:《登崖州城作》(李德裕)“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繞郡城。”這兩句描寫了青山環(huán)繞,層巒疊嶂,自己所處的郡城正在嚴密的封鎖,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敵迫害的景況,書寫了思歸不得的憂傷。
借古諷今 在詠史詩中常見,借歷史上的事件來諷喻當朝。如:李清照《絕句》“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贊頌楚霸王項羽的英雄氣概,譴責了宋王朝倉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為;簡潔而有意味,頗顯豪氣。
古代詩歌鑒賞12
一、復習導入
(由第一單元的“以意逆志,知人論世”導入置身詩境緣景明情.)
1.引導學生置身詩境,發(fā)揮想像,品味詩歌的意境
2. 引導學生根據(jù)詩歌中意象的特點以及情景之間的關(guān)系,采取相應的欣賞方法,體會詩歌的意境。
3.讓學生掌握意象、意境兩個概念和兩者之間的關(guān)系。
4.引導學生通過聯(lián)想和想象,賞析含蓄、雋永、景理情渾然天成的畫意詩情,體味詩歌的意境美。
5.引導學生根據(jù)詩歌意象的特點以及情景之間的關(guān)系,采取相應的欣賞方法,體會詩境中景、理、情。
自讀法,討論法
二、賞析指導
(一)置身詩境
古典詩歌,富有詩情畫意,意境優(yōu)美。欣賞時,反復誦讀,置身詩境,借助聯(lián)想和想象,將意象再現(xiàn)。
審美想象的過程有三種方法
1借助已有的生活體會和什么經(jīng)驗,和詩人取得共鳴。
2通過聯(lián)想,想象,進入詩人所描繪的,我們未經(jīng)歷過的境界,獲得新奇的審美體驗。
3、對于某些想象奇特的作品,要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借助聯(lián)想和類比,盡量構(gòu)想出詩人為我們描繪的奇幻的世界。
(二)緣景明情
1.篇幅短小,意象常見的詩歌,欣賞時只需將意象連綴起來,就可以在一個簡約。明凈的畫面中,體會的作者的詩思。
2.意象跳躍性大,要根據(jù)詩中的關(guān)鍵點,用自己的想象來補充、連綴,使之形成一個完整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思路和情感。
3某些詩歌的意境和韻味,全靠結(jié)尾出的以景言情之句,方顯出其言有盡而意無窮,應揣摩,感悟其中蘊含的詩情。.
舉例:
1.李白《蜀道難》中寫蜀道的難行,山勢的高危,通過神奇的傳說和瑰麗的想象,并非生活中現(xiàn)存之物、實有之景,要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借助聯(lián)想和類比盡量構(gòu)想出那個奇幻的世界,天馬行空,博大浩渺的藝術(shù)境界,充滿浪漫主義色彩。
2.李賀素有“詩鬼”之稱,她在七言歌行的創(chuàng)作上,追求意象怪誕、構(gòu)思奇特、詞才華艷、結(jié)構(gòu)跳躍、境界奇幻,形成一種光怪陸離的意境。李賀《李憑箜篌引》是一首描寫音樂的歌行體。只有“昆山玉碎鳳凰叫, 芙蓉泣露香蘭笑”直接描寫了音樂的音色和表情。“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等運用了通感的手法把訴諸聽覺的音樂充分形象化、視覺化,化無形為有形,還通過天上人間的想象描摹音樂帶來的感受,間接地描寫音樂。
古代詩歌鑒賞13
一、考點解讀:
1、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就是詩人用詩化的語言所反映的社會現(xiàn)實生活,所表現(xiàn)出來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生活態(tài)度、個人理想和政治傾向等。
2、對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的評價,就是理解詩歌所表現(xiàn)的思想內(nèi)容,把握其情感基調(diào),分析其社會意義,評判其社會價值。
二、自主學習
1、了解不同題材詩歌的思想感情
①山水田園詩
東晉陶淵明等人的詩形成田園派,南朝謝靈運、謝脁等人的詩形成山水詩派,唐朝王維、孟浩然等人的詩形成山水田園詩派。山水田園詩多以自然山水或農(nóng)村景物、田園生活為主要描寫對象,或以農(nóng)人、漁父的勞動為題材。借靜謐的山林,悠閑的田野,淳樸勤勞的農(nóng)人創(chuàng)造出一種田園牧歌式的生活。其思想內(nèi)容往往是:?熱愛自然,鐘情山水。如王維的《山居秋暝》;?淡泊寧靜,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潔情懷厭惡官場,向往隱逸生活。如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書法一種寧靜閑適、悠然自得的心境。
②邊塞征戰(zhàn)詩
邊塞詩,是一個較為寬泛的概念。內(nèi)容為描寫邊塞軍旅生活,或表現(xiàn)邊塞苦寒的生活環(huán)境,或表現(xiàn)壯麗的邊塞風光。邊塞詩多抒發(fā)渴望建功立業(yè),報效國家的豪情;狀寫戍邊將士深重的鄉(xiāng)愁,家中思婦的離情別緒;諷刺并勸諫拓土開邊、窮兵黷武的統(tǒng)治者;驚嘆描摹邊地絕域的奇異風光和民間民俗。
③詠物抒懷詩
這種詩往往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即詩人通過對物進行細致、形象的描繪,使詩人筆下的物具有美感,并寄寓作者的情懷和志向。如于謙的《石灰吟》以石灰自喻,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犧牲的意愿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又如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接對夢游仙境的描繪抒發(fā)了不是權(quán)貴的傲岸性格。
④詠史懷古詩
詠史懷古詩以歷史人物、事件、陳跡為題材,來感慨興衰、寄托哀思、托古諷今。一般來講,詠史懷古詩不是敘古詩,而且要融入自己的感受和評論,借古諷今,曲折的反應對現(xiàn)實的關(guān)注,或者懷古傷今,描繪昔盛今衰之景,借古諷今,或者懷人傷己,懷才不遇,壯志難酬。如杜甫的《蜀相》、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
⑤贈友送別詩
在中國詩壇上,送別詩一直是詩人寫作的重要題材。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作為至情至性的詩人,與摯友分別時,心中會產(chǎn)生一種不吐不快的激情。贈友送別詩一般表達對友人的留戀、思念或?qū)τ讶说膭衩恪⒆8#磉_別時的離情別緒、依依不舍,想象分別后的孤寂、惆悵、落寞。如柳永的《雨霖鈴》。
⑥羈旅思鄉(xiāng)詩
在古代,有的詩人長期客居在外,滯留他鄉(xiāng),或漂泊異地,或謀求仕途,或被貶赴任途中,過游歷名山大川,或探訪親友。所謂羈旅就是因上述種種原因,長久寄居他鄉(xiāng)之意。這類詩,往往表達羈旅之苦、行役之苦、宦游之艱,多抒發(fā)綿綿的鄉(xiāng)愁、對親人無盡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的情感。
羈旅詩抒發(fā)的情感大致有四類:
三、敘寫羈旅之苦,抒發(fā)內(nèi)心孤獨、凄涼及思鄉(xiāng)之情。如張繼的《楓橋夜泊》、馬致遠的《秋思》。
四、感念親情至深,表達對親人的熱愛與思念。如孟郊的《游子吟》。
五、抒發(fā)獨居他鄉(xiāng),不得重用,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孤獨寂寞、幽怨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漁家傲》。
六、抒發(fā)厭惡戰(zhàn)爭、思念家鄉(xiāng)親人之情。
⑦即事抒懷詩
即事抒懷,指的是詩人因某件事的發(fā)生而抒發(fā)自己的感慨。古人常以即事為題寫詩,因一點事由而生發(fā)、抒寫心中的感慨,或憂國憂民,或反映戰(zhàn)亂,或渴望建功立業(yè),或仕途失意或閨中懷人,或謳歌山河。
古代詩歌鑒賞14
知識點1.鑒賞人物形象型
【得分技法】第一步,簡要概括人物形象的總體特點;第二步,聯(lián)系詩歌中表現(xiàn)這一形象特點的內(nèi)容加以分析說明;第三步,分析詩歌刻畫這一人物形象的原因或意義,如抒發(fā)了作者何種思想感情,對表達詩歌主旨有什么作用等。
典例1.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問題。
嘲王歷陽不肯飲酒
李白
地白風色寒,雪花大如手。
笑殺陶淵明,不飲杯中酒。
浪撫一張琴,虛栽五株柳。
空負頭上巾,吾于爾何有。
王歷陽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物形象?請結(jié)合詩句簡要分析。
【解析】本題考查鑒賞詩歌的人物形象。從題目來看,詩人是嘲笑王歷陽不肯飲酒。大雪紛飛,正是飲酒的天氣,王歷陽“不飲杯中酒”的行為,讓陶淵明也會笑死。陶兩明喜歡飲酒,常戴頭巾,撫琴自樂,宅邊有五棵柳樹。詩歌借陶淵明來嘲笑王歷陽“浪撫一張琴,虛栽五株柳。空負頭上巾”,刻畫了王歷陽追慕陶淵明卻徒有虛名的形象。
【答案】王歷陽是一個追慕陶淵明卻徒有虛名的人,表面上以陶淵明為榜樣撫琴、栽柳、戴頭巾,可是喝酒不痛快。“浪”“虛”“空”三字用得巧妙,傳達出嘲諷及激將之意,充分顯示了李白的沖天豪氣。
知識點2.鑒賞事物形象型
【得分技法】第一步,概括事物形象的總體特點;第二步,結(jié)合詩歌內(nèi)容分析說明;第三步,分析事物形象體現(xiàn)的人物品格或寄寓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典例2.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回答問題。
花影
蘇軾
重重疊疊上瑤臺,幾度呼童掃不開。
剛被太陽收拾去,卻教明月送將來。
詩中的“花影”有著怎樣的特點?請簡要分析。
【解析】本題考查鑒賞詩歌的事物形象。詩歌描寫了“花影”在不同情境下的不同變化。“重重疊疊”寫花影之多,“上瑤臺”寫花影移動;“掃不開”寫花影難除,表現(xiàn)憎惡花影之情;“收拾去”寫花影消失,大有慶幸之感;“送將來”寫花影再現(xiàn),又發(fā)無奈之嘆。詩人巧妙地將自己內(nèi)心的感情變化寓于花影的變化之中,使詩作具有言近旨遠、意在言外的含蓄美。
【答案】花影重重疊疊,不能消除,雖隨同太陽落山而消失,卻又因月亮升起而重現(xiàn)。詩人借吟詠花影,抒發(fā)了自己想要有所作為卻又無可奈何的心情。
知識點3.鑒賞景物形象型
【得分技法】第一步,抓住詩歌中描寫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xiàn)畫面;第二步,概括詩歌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jié)詞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靜優(yōu)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要言之有據(jù),切忌脫離詩歌內(nèi)容,憑空想象。
典例3.閱讀下面這首元曲,然后回答問題。
〔越調(diào)〕天凈沙?秋
白樸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全曲描繪的景物有怎樣的特點?請簡要賞析。
【解析】本題考查鑒賞詩歌的景物形象。這首元曲全曲都在描寫景物,作品題目點出描繪的是秋天的景象。前兩句通過“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等凄清的意象,描繪了一幅孤寂蕭瑟的圖景,大有馬致遠《天凈沙·秋思》的意境和格調(diào);“一點飛鴻”給圖景增添了靈動的色彩,但描寫的只是飛鴻的影子,又增添了寥落之感;后面兩句,筆鋒陡轉(zhuǎn),通過“青”“綠”“白”“紅”“黃”一組具有鮮明色彩的詞語,描繪出景物的明麗,使畫面充滿生機。答題時,可先概括景物的特點,然后結(jié)合具體語句進行賞析。
【答案】前三句著力渲染秋天凄涼蕭瑟的氛圍,后兩句描繪出一幅色彩絢麗的秋景圖。“落日殘霞”點出時間為秋日傍晚,與“孤村”相配,透出蕭瑟與凄清之感;“老樹寒鴉”已帶有暮寒意味,加以“輕煙”環(huán)繞,就更有一種惆悵之感;“一點飛鴻”給冷寂的靜景增添了生命力,但又只是依稀難辨的影子,增添了寂寥之感。而后作者筆鋒一轉(zhuǎn),寫“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這些帶有明麗色彩的景物,為這肅殺的氣氛平添了生機與活力,一掃前人寫秋景一悲到底的俗套。
典例4.閱讀下面這首清詩,然后回答問題。
山中香后
鄭燮
晨起開門雪滿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凍,一種清孤不等閑。
詩歌前兩句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請簡要分析。
【解析】本題考查鑒賞詩歌描繪的畫面,要求鑒賞詩歌前兩句描繪的畫面。這兩句詩,交代了清晨開門所見到的景象:大雪封山,雪停之后,天氣放晴,云彩淡淡,日光清冷。據(jù)此,考生不難概括出作者描繪的畫面,概括時一定要結(jié)合詩句描寫的景象。
【答案】詩歌前兩句描繪了一幅清晨大雪封山、天氣初晴、云彩淡淡、日光清冷的冬日山居雪景圖。
知識點4.鑒賞詩歌語言之煉字、煉句型
【得分技法】第一步,給出字句的意思,即“某字在句中的意思是……”或“某句的含意是……”;第二步,分析表達技巧,即“運用了……的手法”;第三步,描述景象,即“寫出了……的景象”;第四步,分析情感,即“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典例5.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后面的問題。
送應氏二首(其一)
曹植
步登北邙阪,遙望洛陽山。洛陽何寂寞,宮室盡燒焚。
垣墻皆頓擗,荊棘上參天。不見舊耆老,但睹新少年。
側(cè)足無行徑,荒疇不復田。游子久不歸,不識陌與阡。
中野何蕭條,千里無人煙。念我平常居,氣結(jié)不能言。
【解析】本題考查煉字類賞析。曹植生活在戰(zhàn)亂頻發(fā)的年代宮室盡燒焚。垣墻皆頓擗,荊棘上參天”“荒疇不復田”“中野何蕭條,千里無人煙”等詩句寫出多年戰(zhàn)亂造成的宮室被毀、田地野草叢生的破敗情景。“盡”是“全部、完全”的意思,也就是說,洛陽城內(nèi)所有的宮殿都被大火燒毀了。“側(cè)足無行徑……不識陌與阡”等詩句寫出了田野荒蕪、游子因久不歸家而不識阡陌的情況。“側(cè)足”極言田野荒蕪到行人已無法正常行走的程度,從側(cè)面寫出了戰(zhàn)爭過后的慘敗景象。
【答案】(1)“盡”是“全部、完全”的意思,寫出了洛陽城的殘破景象,既表現(xiàn)出戰(zhàn)亂給人民帶來的災難,又交代了“何寂寞”的原因。(2)“側(cè)足”是“側(cè)著腳”的意思,“側(cè)足無行徑”寫出道路的狹窄,詩人把行人在草叢中步履艱難的情狀生動形象地刻畫了出來,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典例6.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回答后面的問題。
采桑子
歐陽修
群芳過后西湖好,狼籍殘紅。飛絮濛濛。垂柳闌干盡日風。
笙歌散盡游人去,始覺春空。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
詩歌末尾兩句“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歷來為人稱道。請簡要賞析。
【解析】本題考查煉句類賞析。從標題看,本詞寫的是百花凋謝之后西湖上的美好景象。詞的前六句寫的是宜外西湖上的美好景色,“垂下簾櫳”一句交代描寫由室外轉(zhuǎn)向室內(nèi),但“雙燕歸來”一句說雙燕在“細雨”之中,這不免令人生疑,但這恰恰是作者語言運用絕妙的地方。這兩句是倒裝,本是開簾待燕,“雙燕歸來”才“垂下簾櫳”。著意寫燕子的活動,反襯出室內(nèi)的清寂氣氛,體現(xiàn)出一種靜觀自適的情調(diào)。理解了這一層,就能把握住這兩句的妙處了。
【答案】“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寫室內(nèi)景,將人物動態(tài)描寫與自然景物相結(jié)合,以細雨襯托春空之后的清寂氣氛,又以雙燕歸來營造出輕靈、歡快的意境,表達出作者靜觀自適的情調(diào)。
知識點5.鑒賞語言特色型
【得分技法】第一步,明特色,即用一兩個詞或一兩句話準確點明語言特色(如簡
練傳神、凝練沉郁、語近情遙等);第二步,列例證,即結(jié)合詩?歌中有關(guān)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第三步,析感情,即分析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典例7.閱讀下面這首元曲,完成題目。
〔中呂〕山波羊.閩思
【元】張可久
云松螺髻,香溫鴛被,掩春閨一覺傷春睡。柳花飛,小瓊姬,—聲“雪下呈祥瑞”,團圓夢兒生喚起。“誰,不做美?呸,卻是你!”
【注】①小瓊姬:美麗的小丫頭。
這首元曲的語言很有特點,請對“誰,不做美?呸,卻是你!”做簡要賞析。
【解析】本題考查鑒賞詩歌的語言特色。考生要想準確揣摩詩歌中加引號的句子的語言特點,必須結(jié)合整篇元曲內(nèi)容來分析。這首元曲描寫一個閨中少婦對離人的思念,構(gòu)思十分巧妙。春暖花開時節(jié),閨中少婦寂寞傷春,昏然入睡,做起了甜美的夢。屋外柳絮飛舞,猶如雪花飄飛。小丫頭見了,不禁高聲驚嘆:“雪下呈祥瑞。”不料把少婦驚醒了,她嗔怪地說:“誰,不做美?呸,卻是你!_”短短八個字,極富生活氣息和口語化,使女主人公含嬌帶怒的神情躍然紙上,從她的埋怨中可看出她對離人深切的思念。組織答案時既要說明語言特點,同時也要闡述表達效果或作用。
【答案】引口語人曲,通俗而傳神,將女主人公被驚醒那一瞬間的懊惱之情表現(xiàn)得極為生動。
知識點6. 鑒賞修辭手法型
【得分技法】第一步,點明詩歌所用的修辭手法;第二步,結(jié)合詩歌內(nèi)容分析其在詩歌中的具體表現(xiàn);第三步,分析表達效果。
典例8.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回答后面的問題。
詠同心芙蓉
【隋】杜公瞻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一莖孤引綠,雙影共分紅。
色奪歌人臉,香亂舞衣風。
名蓮自可念,況復兩心同。
詩歌五、六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請簡要分析。
【解析】本題考查對古代詩歌所用修辭手法的分析鑒賞。題干要求就詩歌五、六句
的修辭手法進行分析。從語句本身來看,這兩句運用了對偶的手法。另外,“色”與“歌人臉”,“香”與“舞衣風”之間存在某種相似性,據(jù)此可以斷定此處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確定了這一點,然后對詩句內(nèi)容加以分析,概括出表達效果即可。
【答案】詩歌五、六句運用了對偶、比喻的修辭手法,寫荷花秀麗的顏色仿佛歌女的容貌,馥郁的香氣如舞衣下的微風,生動形象地描繪出荷花的顏色和味道。
知識點7.鑒賞表現(xiàn)手法型
【得分技法】第一步,點出詩歌運用的表現(xiàn)手法(如渲染、烘托、襯托、象征、聯(lián)想、欲揚先抑、虛實結(jié)合、動靜結(jié)合、點面結(jié)合、托物言志等);第二步,結(jié)合詩歌內(nèi)容分析具體表現(xiàn);第三步,分析表達效果。
典例9.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后面的問題。
暮秋山行
岑參
疲馬臥長坡,夕陽下通津。
山風吹空林,颯颯如有人。
蒼旻霽涼雨,石路無飛塵。
千念集暮節(jié),萬籟悲蕭晨。
鶗鴂昨夜鳴,蕙草色已陳。
況在遠行客,自然多苦辛。
【注]①颯颯:風聲。②旻:天空,此處指秋季的天。③鶗鴂:杜鵑鳥。詩歌前四句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請簡要賞析。
【解析】本題考查鑒賞詩歌的表現(xiàn)手法。詩歌前四句均描寫景物,雖然沒有人物出現(xiàn),但從詩歌標題來看,是寫詩人暮秋時分在山間行走所見到的景象。一個“疲”字奠定了景物的基調(diào),也交代了詩人的心情。山林空寂,山風吹起,颯颯作響,好像有人在這里,其實根本就沒有人,以“空林”和“颯颯”的風聲襯托詩人心中的寂寞無聊。
【答案】襯托。詩歌開頭就寫馬疲臥在長坡上,以馬疲于山行及渡口西沉的斜陽襯托了詩人倦于奔波的心情。“山風吹空林,颯颯如有人”兩句先以風吹“空林”來表現(xiàn)林的“空”,又以仿佛有人而實則無人來襯托林的“空”,進一步突出了詩人疲于奔波、寂寞無聊的心境。
知識點8.評價情感態(tài)度型
【得分技法】無論是寫景、敘事的詩歌,還是揭示生活哲理的詩歌,都會通過各種方式表達情感或態(tài)度,或借景抒情,或敘事言情,或托物言志。評價詩歌情感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首先要讀懂詩歌,了解作者的經(jīng)歷和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然后結(jié)合具體語句分析揣摩作者在字里行間流露或蘊含的情感態(tài)度。答題模式為:這首詩歌運用了……手法,描寫
了……內(nèi)容,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態(tài)度)。
典例10.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回答后面的問題。
玉蝴蝶
柳永
望處雨收云斷,憑闌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蕭疏,堪動宋玉悲涼。水風輕、蘋花漸老,月露冷、梧葉飄黃。遣情傷。故人何在,煙水茫茫。
難忘。文期酒會,幾孤風月,屢變星霜。海闊山遙,未知何處是瀟湘!念雙燕、難憑遠信,指暮天、空識歸航。黯相望。斷鴻聲里,立盡斜陽。
【注】①宋玉悲涼:宋玉《九辯》有“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的悲秋情懷。②蘋花:一種在夏秋開小白花的水草。③幾孤風月:辜負了多少美好的風光景色。④屢變星霜:經(jīng)過了好幾年。
“念雙燕、難憑遠信,指暮天、空識歸航”抒發(fā)了怎樣的情感?請簡要賞析。
【解析】本題考查分析評價古代詩歌的思想感情。全詞通過描寫“雨收云斷”的情景,表達作者真摯深沉的情感。“念雙燕、難憑遠信,指暮天、空識歸航”寫眼前雙雙飛去的燕子不能向故人傳遞消息,看到天際的歸舟,疑是故人歸來,到頭來卻是一場誤會。通過對“雙燕”的“念”和對“歸航”的“空識”,表達了對友人的思念和對自己常年漂泊的無奈之情。
【答案】作者運用借景抒情的手法,以眼前雙雙飛去的燕子不能向故人傳遞消息,寓意與友人欲通音訊卻無人可托,將思念友人的深沉、誠摯的感情表現(xiàn)得娓娓動人;看到天際的歸舟,疑是故人歸來,到頭來卻是一場誤會,歸舟只是空惹相思,好像嘲弄自己的癡情,把思念友人之情推向了高潮和頂點。詞人從對方著筆,寫出因不能與思念中的人相見而產(chǎn)生的無可奈何的心情,也折射出自己常年漂泊的悵惘與無奈。
典例11.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回答后面的問題。
贈從弟(其二)
劉楨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
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
冰霜正慘凄,終歲常端正。
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本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旨趣?請簡要分析。
【解析】本題考查分析評價古代詩歌的思想感情。這首詩的題目雖然是“贈從弟”,但全詩卻沒有一句表兄弟之情的話,也沒有出現(xiàn)“從弟”一詞,而是描述以“松”為主的景物。本詩貌似詠物,實為言志,借青松之剛勁,明志向之堅貞。全詩開頭四句寫山上松在瑟瑟風中亭亭直立的狀態(tài),“一何”意為“多么”,“一何盛”極寫風聲之大、風力之猛,“一何勁”極寫松枝傲然不屈的生命狀態(tài);五、六句寫冰霜來臨,天氣更加惡劣,但松樹依然“端正”,表現(xiàn)了松樹堅貞不屈的高貴品格;最后兩句在問答中寫出松樹因擁有自己的本性,所以才不畏嚴寒。答題時,可以先概括作品旨趣,然后逐句分析。
【答案】作品歌頌松樹不畏嚴寒、傲然挺立、堅貞不屈的高貴品質(zhì),詩人以此自勉并勉勵從弟要不畏險惡環(huán)境,保持堅定、端正的高貴品格。起首四句,寫松樹在猛烈的寒風中堅強挺立的生命狀態(tài),反映其不畏嚴寒、傲然挺立的精神品格;五、六句,寫環(huán)境惡劣,但松樹“常端正”;最后兩句以問答作結(jié),揭示了松樹不畏嚴寒的原因。
知識點9.比較鑒賞型
【得分技法】解答比較鑒賞類詩歌題目,首先,要從總體上理解兩首詩歌的內(nèi)容,找出兩首詩歌的共同點和不同之處;其次,認真分析題干,看題目要求從哪一個或哪幾個角度進行比較鑒賞;再次,圍繞某一個或某些角度對每首詩歌從具體語句到用詞進行比較分析,確定其相同點和不同點;最后,按要求整合答案。
典例12.側(cè)閱讀下面兩首唐詩,回答后面的問題。
題周喻將軍廟
胡曾
共說生前國步難,山川龍戰(zhàn)血漫漫。
交鋒魏帝旌旃退,委任君王社稷安。
庭際雨余春草長,廟前風起晚光殘。
功勛碑碣今何在,不得當時一字看。
赤璧
胡曾
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開國虎爭時。
交兵不假揮長劍,已挫英雄百萬師。
1. “交鋒魏帝旌旅退”“烈火西焚魏帝旗”兩句所寫的場景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
【解析】兩首詩均出自同一作者,所寫的主要人物都是三國東吳名將周瑜。本題要求分析兩首詩中含意相關(guān)的兩句詩所描寫的場景的不同,答題時應從分析兩句詩的含意入手。“交鋒魏帝旌旃退”寫的是兩軍交鋒之后,魏帝(曹操)一方軍隊撤退的情景;“烈火西焚魏帝旗”則描繪的是在戰(zhàn)爭中,魏帝的旗幟被烈火焚燒的情景。
【答案】“交鋒魏帝旌旃退”寫出了赤壁之戰(zhàn)期間周瑜帶領大軍擊退曹軍的豪壯場面烈火西焚魏帝旗”寫岀了赤壁之戰(zhàn)時曹軍旗幟被焚燒的慘烈場景。
2.周瑜的形象有怎樣的特點?請結(jié)合兩首詩加以分析。
【解析】本題要求分析鑒賞周瑜這一人物形象。從第一首詩來看,刻畫周瑜形象的詩句主要是三、四、七句,三、四句通過寫周瑜率大軍擊退曹軍和周瑜被委以重任后社稷安定的情況,突出了周瑜指揮有方、受到君王重用的特點;第七句通過寫其功勛碑碣的零落從側(cè)面交代他曾建立了不朽功勛。第二首詩前兩句寫周瑜作為開國元勛在指揮戰(zhàn)斗中表現(xiàn)出的軍事才能,這一點與第一首詩的三、四句內(nèi)容相近。分析時一定要結(jié)合具體詩句,做到言之有據(jù)。
【答案】受到君王重用、有軍事才能、功績卓著。“交鋒魏帝旌旃退,委任君王社稷安”“烈火西焚魏帝旗”寫他在戰(zhàn)場上指揮有方,表現(xiàn)了他卓越的軍事才能,并受到君王重用,能保社稷平安;“功勛碑碣今何在”則從側(cè)面表現(xiàn)了他的功績卓著。
古代詩歌鑒賞15
1.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
2.評價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 能力層級:D 級(鑒賞評價)。
詩歌中的形象有三類:一是人物形象(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作品刻畫的 人物形象),
二是景物形象,三是事物形象。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就是要把 握形象的內(nèi)涵,分析、判斷它們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會意義。 2.鑒賞文學作品的語言,主要是把握其運用語言的藝術(shù),領會其語言的風格特點。
3.鑒賞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就是分析作品運用了哪些表達技巧,達到了什么效果等。
4.評價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一般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對詩歌 內(nèi)容主旨的評價,二是對作者思想感情的評價,三是對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的評價。
【古代詩歌鑒賞】相關(guān)文章:
中考語文《古代詩歌鑒賞》專題復習12-06
高考詩歌鑒賞歌訣(吐血推薦)12-06
高考全國卷詩歌鑒賞新題型07-30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古代詩歌五首鑒賞:登幽州臺歌、望岳、登飛來峰、己亥雜詩、游山西村12-06
不著一字,盡顯風流--感古代詩歌中的意境(教學論文)12-06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古代詩歌五首》教學設計12-06
中國古代書畫(二)古代花鳥說課稿11-02
高考小說鑒賞歌訣(吐血推薦)12-06
古代梅花詩句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