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oingaieng.cn-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中文字幕无码不卡免费视频 ,777精品久无码人妻蜜桃,国产一级A毛久久久久一级A看免费视频

    高中生物說課稿

    時間:2022-08-31 16:45:14 說課稿 我要投稿

    高中生物說課稿(精選10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說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高中生物說課稿(精選10篇)

      高中生物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本節(jié)課選自人教版生物必修1第4章第2節(jié),主要內容包括科學家對細胞膜結構的探索歷程,以及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的基本內容。第四章共有3節(jié)內容,第一節(jié)主要說明細胞膜是選擇透過性膜,為什么具有選擇透過性?功能與結構相適應,于是進入第二節(jié)內容膜結構的探索。而第二節(jié)內容又是第三節(jié)內容“物質跨膜運輸?shù)姆绞健钡膶W習基礎。因此本節(jié)課在第四章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通過科學史的滲透,認同科學研究是一個不斷探索、不斷完善的漫長過程。

      二、說學情

      本課所面對的學生為高一年級的學生,通過前面章節(jié)的學習,對“化合物”、“細胞膜”、“生物膜系統(tǒng)”等內容已經(jīng)有了一定認識,在這一前提下學習本課內容可以做到深入淺出,層層深入。在初中階段已經(jīng)學習相關的生物學科的知識,初步掌握生物學科學習的方法,認同生物結構決定功能的生物學觀點。

      基于以上分析,結合新課程標準對于教學目標多元化的要求,我將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闡述科學發(fā)現(xiàn)的一般規(guī)律。

      2、簡述生物膜流動鑲嵌模型的基本內容。

      【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分析、質疑、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2、增強動手操作能力,提升科學探究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認同科學研究是一個不斷探索,不斷完善的漫長過程。

      2、樹立生物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

      理解生物膜流動鑲嵌模型的基本內容。

      【難點】

      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過程中滲透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

      五、說教學方法

      1、教法

      通過講授、討論、問答等多種教學手段,建立誘導探究的課堂模式,使發(fā)現(xiàn)過程中的幾個的實驗變成一種探究式的實驗,引導學生體驗科學家發(fā)現(xiàn)真理、探索真理的全過程,進而更好的掌握其中的科學方法,理解科學內容。

      2、學法

      在本課學習中,學生利用課本和課件提供的資源進行思考,在此基礎上,綜合了探究性學習、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學習等方法完成模型的構建。

      接下來,我重點講解我的教學過程。

      六、說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一:導入新課

      首先是利用生活示例導入,多媒體展示:小龍蝦—橫紋肌溶解癥—肌紅蛋白—肌紅蛋白尿。隨后提出問題,有沒有注意到自己尿液的顏色和患者尿液顏色的區(qū)別,為什么有這樣的區(qū)別?隨后補充,正常人的細胞膜沒有破壞,具有選擇透過性,引導學生生物膜具有選擇透過性的功能與生物膜的成分和結構有關,從而引入本節(jié)的內容《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

      食源性橫紋肌溶解癥是生活中常見的示例,能夠引起學生的注意,使其產(chǎn)生強烈的求知欲。回顧舊知,引入新知,目的是學生聯(lián)系已有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順利引入新課,并且滲透健康飲食習慣。

      環(huán)節(jié)二:新課教學

      (一)科學家對細胞膜結構的探索歷程

      對這一知識點的教授,我打算采用:教師提供資料→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做出假設(構建模型)→教師提供實驗驗證,通過這種思路,可以將課本中的結論轉變?yōu)閷W生主動探究的一個驗證實驗,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性。

      1、組成細胞膜成分的探索(多媒體課件展示實驗一和實驗二)

      鼓勵學生觀察實驗現(xiàn)象,循序漸進、層層誘導。并順勢引導學生提出何種假設?又如何來證實你的假說?學生根據(jù)實驗一、二,能夠得出組成細胞膜的成分主要是脂質(磷脂)和蛋白質。通過引導學生自己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提出假說,引出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鍛煉學生觀察、分析、總結的能力。隨后稱熱打鐵,繼續(xù)提出問題,脂質和蛋白質又是如何組成細胞膜呢?

      2、磷脂分子的排布形式(多媒體課件展示磷脂分子資料和實驗三)

      多媒體課件展示介紹磷脂的性質和細胞生存的條件,要求學生自主進行小組討論磷脂分子在空氣—水界面以及假設組織細胞膜中磷脂的分布情況,并派代表在黑板上演示。教師評價,給出意見。最終得出細胞膜是一種磷脂雙分子層結構,其中磷脂分子的親水性頭部朝向兩側,疏水性的尾部相對朝向內側,只有這種結構才可能穩(wěn)定于細胞內外均為水的環(huán)境中。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培養(yǎng)了團結協(xié)作的能力和動手能力。

      3、蛋白質分子的排布(多媒體展示資料4和冰凍蝕刻顯微技術)

      通過角色扮演的方法,引導學生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如果把自己當作科學家,會得到怎么樣的假設?同時表述模型。學生根據(jù)掃描電鏡技術和冰凍蝕刻技術的實驗結果,描述細胞膜結構中的蛋白顆粒的存在狀態(tài)。培養(yǎng)學生認識到技術進步對科學發(fā)展的重要性。

      4、細胞膜是靜止的嗎?(多媒體展示變形蟲視頻和實驗五)

      視頻展示變形蟲運動,動畫展示熒光標記技術,啟發(fā)誘導,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歸納相應結論,并設計新的驗證性實驗證實細胞膜具有流動性。通過視頻和動畫的輔助,增加學生對微觀知識的感性認識,培養(yǎng)質疑、創(chuàng)新、探索的科學觀點。強化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認同技術進步對科學發(fā)展的重要性。

      (二)生物膜流動鑲嵌模型的主要內容(多媒體展示模型)

      多媒體展示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細胞膜流動鑲嵌模型,引導學生結合之前的實驗探究上進行回顧,用自己的話說出基本要點。教師糾正、展示完整內容并進行詳細講解并補充糖蛋白等相關知識。

      讓學生進行回顧,增強口語表達和概括歸納的能力,并檢驗教學效果。

      環(huán)節(jié)三:總結提升

      引導學生思考:總結知識、形成概念圖。為鞏固學生所學內容,教師布置課外思考題,之前所學習的知識中,哪些體現(xiàn)了細胞膜的流動性這一結構特點?哪些又體現(xiàn)了選擇透過性這一功能特點?

      通過學生總結知識,形成概念圖,有助于對知識的吸收和理解,能夠形成完整的知識網(wǎng)絡。課后以思考題的形式,既能消化知識,應用新知,又能激起學習生物的興趣。

      以上就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設計,下面闡述本節(jié)課的板書設計。

      七、說板書設計

      板書可以清晰直觀的展示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解決教學難點,加深學生對重要知識掌握和理解的程度。

      高中生物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呼吸作用是生物界中所有生物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生命活動。教材首先簡要概括地介紹了呼吸作用的概念,然后重點講述了有氧呼吸、無氧呼吸和呼吸作用的意義三大部分內容;它系統(tǒng)介紹了生物異化作用的一個重要過程,為我們了解不同生物生命活動的過程奠定了基礎;它與前面所學的線粒體的結構和功能、主動運輸、新陳代謝與ATP、光合作用、植物對礦質離子的吸收等內容有密切的聯(lián)系,也為今后學習其他生命活動及規(guī)律奠定基礎,因此是本章的重點內容。

      (二)教學目標

      根據(jù)高中生物課程的指導思想和新課程標準的提高生物科學素養(yǎng);面向全體學生;

      倡導探究性學習;注重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的四個基本理念,制定教學目標的以下幾個方面:

      知識目標

      ①識記呼吸作用的概念、類型、場所、生理意義、以及在生產(chǎn)、生活實踐上的運用。

      ②理解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的概念、總反應式、過程和圖解,區(qū)別和聯(lián)系、呼吸作用意義。

      ③掌握有氧呼吸物質和能量變化的特點。

      能力目標

      ①設計實驗,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方式的探究。培養(yǎng)學生探究的基本能力和探究精神。

      ②通過學生讀書及與教師的討論活動,培養(yǎng)學生自學和主動理解新知識的技能技巧。

      ③通過學生討論對比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異同,培養(yǎng)學生自我構建知識體系的能力和對相關知識進行分析比較的思考能力。

      ④學會用化學方程式表達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過程,領會呼吸作用的實質。掌握呼吸作用的物質、能量計算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分析、計算能力。

      ⑤適當擴展認知面,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系生活、生產(chǎn)實踐的能力。

      情感目標

      ①在教學中,通過分析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異同,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聯(lián)系中滲透生命活動不斷發(fā)展變化以及適應的特性,使學生逐步學會自覺地用發(fā)展變化的觀點,認識生命,培養(yǎng)學生用辯證統(tǒng)一的觀點思考問題,能通過事物的現(xiàn)象看事物的本質。

      ②在教學中,通過聯(lián)系生產(chǎn)、生活等實際,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關心科學技術的發(fā)展,關心社會生活的意識和進行生命科學價值觀的教育。

      (三)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及突破策略

      因為學生在初中已經(jīng)學習過生物呼吸的有關知識,對呼吸的氣體交換現(xiàn)象、呼吸作用中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等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但限于初中學生的化學知識和認識水平,對呼吸作用的過程幾乎未涉及。高中學習呼吸作用,重點放在使學生認識呼吸作用的基本過程,理解呼吸作用的本質上,可使學生對生物的呼吸作用的認識提高到一個新水平。呼吸作用過程的知識,是學生理解其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產(chǎn)生ATP的本質的基礎;是理解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區(qū)別和聯(lián)系的基礎。學生認識呼吸作用過程,有利于理解內外因素對呼吸作用的影響,有利于理解呼吸作用的意義。

      教學重點: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有氧呼吸的過程、

      突破策略:

      1、通過資料分析、教師引導、學生討論,歸納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2、通過提問、讀書、思考、理解反應式及圖解、課堂練習來突出。

      3、通過簡表列出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比較欄目,簡明地抓住要點。

      2、教學難點及突破策略

      因為學生的化學知識,尤其是有機化學知識不足。在呼吸作用的過程中,糖的徹底分解,需經(jīng)過一系列的氧化還原反應,這些反應所伴隨的能量變化,學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難。呼吸作用的過程比較抽象,現(xiàn)又缺乏直觀教具,是學生對其理解困難的又一原因。

      教學難點:

      1、實驗設計過程

      2、有氧呼吸中物質變化和能量變化

      突破策略:

      1、分析實驗設計過程的基本原則與方法

      2、利用投影片形象地說明有氧呼吸過程的三個階段和兩個場所,通過引導、思考,學會寫相關反應式,使學生清楚須有"能量"欄才能表達其完整性和科學性。

      3、利用化學方程式理解呼吸作用的實質和相關呼吸作用的運算法則

      課時安排:2課時

      二、說教法

      眾所周知,在教學中學生是課堂活動的主體,教師只在課堂活動中起主導、引導作用,因此,我們應該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精心設計,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機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所以本課采用比較法、直觀教學法、比較歸納法、討論法、閱讀法等教學方法,這樣既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綜合分析、閱讀、計算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1、直觀教學法: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軟件,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具體,增強了教學內容的直觀性、啟發(fā)性,使學生更好地從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

      2、通過師生互動、生生合作學習,共同探究有關酵母菌細胞呼吸的知識。

      3、學生參與完成有氧呼吸、無氧呼吸區(qū)別和聯(lián)系的表格,進行教學反饋。

      三、說學法

      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探究,初步理解探究實驗的一般過程、原則和方法,發(fā)揮學生思維的主動性,創(chuàng)新性。

      建議同學們聯(lián)系各種親身體驗,理解有氧呼吸、無氧呼吸的概念、過程。充分理解有氧呼吸三個階段的物質變化和能量的過程。聯(lián)系課件,并運用對比的方法理解有氧呼吸的三個階段,討論比較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異同。

      指導學生在預習時以有氧呼吸為主,明確基本概念、場所、條件、產(chǎn)物、氧化的程度、能量的來去等,接著以同樣的方法對無氧呼吸進行列表比較,最后聯(lián)系生命活動和日常生活識記呼吸作用生理意義。

      指導學生學會形象思維,結合投影片和第二章中"線粒體""細胞質基質"的相關內容,形象地分析、記憶有氧呼吸三個階段的場所、條件、原料、產(chǎn)物及其反應機理。

      四、說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生物界所有生物的一切生命活動都需要能量。無論是人類還是細菌,如果能量供應一旦停止,生命也將結束。那么,生物體內是通過什么方式來產(chǎn)生和提供能量的呢?激起學生的興趣后引入新課。

      提出課題:細胞呼吸

      探究新課:

      (一)、區(qū)分呼吸(運動)與呼吸作用(細胞呼吸);歸納呼吸作用概念

      (片2)1、"呼吸(運動)"和"呼吸作用(細胞呼吸)"有什么區(qū)別?(圖片)

      2、"呼吸(運動)"和"呼吸作用(細胞呼吸)"有什么聯(lián)系?(圖片)

      3、細胞呼吸和有機物的燃燒有什么共同點和區(qū)別?

      4、是不是所有的呼吸作用都是在有氧的條件下才能進行呢?能不能舉幾個例子?

      5、綜合以上幾個問題的分析:同學們能否歸納呼吸作用的概念?

      (片3)(從"反應物、產(chǎn)物、場所、條件、本質、方式等多方面歸納)

      細胞呼吸是指糖類等有機物在細胞內通過酶的催化作用進行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產(chǎn)物,釋放出能量的過程。細胞呼吸分為有氧呼吸、無氧呼吸

      (二)、以酵母菌為實驗材料,設計實驗研究呼吸作用的有關特性;

      (片4)酵母菌是一種單細胞真菌,依賴外來的有機物進行異養(yǎng)生活,以出芽生殖的方式產(chǎn)生后代。在有氧、無氧的環(huán)境中均能生存。(簡單介紹此片:圖1、2、3)。

      (片5)首先我們看一段小資料同學們能否從這段資料中,提取出有關酵母菌細胞呼吸的信息?

      學生:(同學們可能分析出:)酵母菌產(chǎn)生了CO2、酒精

      教師:(此時教師要圍繞學生的問題進行引導:)酵母菌是在什么情況下產(chǎn)生的CO2和酒精的呢?根據(jù)酵母菌的介紹(有氧、無氧均能生存)酵母菌產(chǎn)物CO2和酒精是在有氧還是無氧的環(huán)境中產(chǎn)生的呢?

      教師:科學結論的得出,均是通過實驗探究出來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的標準嘛!

      教師:下面請同學們設計實驗,來證明或推翻這位同學的分析。

      在設計實驗之前,請同學們注意幾點:

      1、酵母菌是一種單細胞真菌,依賴外來的有機物進行異養(yǎng)生活,其生活方式與動植物有一定的不同。我們就應該根據(jù)具體的生物對象,采用不同的實驗技術手段。(可轉回片4)

      2、科學設計實驗的一般方法與原則:(講解實驗變量與無關變量)

      3、在檢測觀測指標時,應根據(jù)具體的觀測指標采用具體的實驗措施:CO2、酒精可通過其化學性質來的鑒定。橙色的重鉻酸鉀(K2Cr2O7)溶液,在酸性條件下與酒精發(fā)生化學反應,變成灰綠色。(酒精的鑒定需在黑板上寫出)

      (片6)展示科學設計實驗的一般方法:

      (片7)教師:我們來分析一下完整實驗步驟(與此同學的實驗過程比較)

      (三)、歸納科學探究實驗的一般過程

      (片11)同學們回顧一下我們探究的過程,能否歸納科學探究實驗的一般過程?

      1、觀察現(xiàn)象:面包松軟,啤酒的形成均與酵母菌有關

      2、提出問題:酵母菌的產(chǎn)物CO2和酒精是在有氧條件下還是在無氧條件下產(chǎn)生的。

      3、提出假說解釋問題:最可能假設:

      4、設計實驗:明確實驗目的;操縱實驗變量;科學檢測實驗的觀測指標;限制好無關變量

      5、實驗結果預期

      6、實施實驗,

      7、得出結果,對比分析,判斷假說真?zhèn)巍⒔Y果與預期相符,證明假說正確。

      8、得出結論;

      (四)、再探究:再探究一:(一)(二)(三)(四)(五)

      (五)、本節(jié)課小結:

      (六)、關于呼吸作用的具體過程和有關實際應用,我們下節(jié)課再繼續(xù)講解。

      (七)、作業(yè):以哺乳動物(小白鼠)、植物(小麥、金魚藻)為實驗材料,設計實驗來研究呼吸作用的有關特性。

      (八)、以植物種子為實驗材料,設計實驗來研究呼吸作用的有關特性;

      1、操縱實驗變量:活種子、死種子

      2、科學檢測觀測指標:(在黑板上寫出有氧呼吸、無氧呼吸的化學方程式,進行觀測指標的分析。)

      A:觀測指標為消耗的有機物量(物理學方法)

      B:觀測指標為消耗的氧氣量(物理學方法、化學方法)

      C:觀測指標為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物理化學方法結合)

      D:觀測指標為溫度變化(物理學方法)。

      (九)、板書:

      第二課時:

      提問:呼吸作用的概念和類型?提問:有氧呼吸怎樣進行?

      (一)有氧呼吸全過程

      出示課件:(展示有氧呼吸過程圖)由學生先自學有氧呼吸的三個階段,提出問題要求分析并討論:

      ①有氧呼吸的生成物CO2和H2O分別產(chǎn)生于有氧呼吸的第幾階段?

      ②有氧呼吸的生成物CO2中的C和O分別來自哪里?有氧呼吸的生成物H2O中的O從何而來?

      ③有氧呼吸過程中哪幾個階段有[H]產(chǎn)生?其去向?

      ④有氧呼吸過程中哪幾個階段有ATP產(chǎn)生?最多的是哪一個階段?

      ⑤有氧呼吸過程中物質變化和能量變化的特點是什么?

      ⑥C6H12O6能否進入線粒體參與有氧呼吸?

      再請學生講述,教師進行適當?shù)囊龑Ш吞幚戆l(fā)現(xiàn)的問題,充分發(fā)揮了學生主體教師的主導作用;這樣既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過程,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教師再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講解:有氧呼吸各階段的場所、各階段的物質變化和能量的釋放情況及反應式,線粒體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細胞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大約95%來自線粒體的原因,以解決學生中的疑難。

      展示:有氧呼吸三個階段的比較過程圖;請學生分別回答,獲得有效教學反饋信息

      有氧呼吸場所反應物產(chǎn)物釋放能量

      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

      第三階段

      討論:總結有氧呼吸的概念和總反應式(關鍵詞:氧氣、酶、徹底、分解、大量)

      通過以上處理,使得有氧呼吸呼復雜、抽象的過程變得形象、具體,既突出了重點,解決了難點,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綜合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二)無氧呼吸全過程

      提問:蘋果、香蕉儲存久了,會有什么氣味散發(fā)出來?(回答:酒味。)轉入無氧呼吸的學習

      展示:無氧呼吸的概念及過程圖;提出要求:閱讀無氧呼吸的概念及過程圖,自學無氧呼吸過程、產(chǎn)物、能量的釋放、概念、發(fā)酵等,教師只起組織、提示、引導和歸納性總結的作用。

      (三)、有氧、無氧呼吸的比較

      提出問題:討論并分析:

      1、為什么無氧呼吸所放出的能量要比有氧呼吸少得多?

      2、為什么不同生物無氧呼吸產(chǎn)物不同?無氧呼吸過程中,物質和能量變化的特點是什么?

      3、無氧呼吸和有氧呼吸有何異同?

      展示: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的比較;請學生分別回答,獲得有效教學反饋信息。

      4、那細胞呼吸有什么意義呢?學生閱讀;教師指導:引導學生進行思維遷移,聯(lián)系動植物和人體的其他代謝過程加深理解

      (四)、鞏固練習:展示:知識目標檢驗小結:讓學生自行檢驗有無達到知識目標。

      (五)、課后探究課題: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和問題意識,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

      農(nóng)村有家庭釀制甜酒釀的技術,請同學們組成合作小組一起探究甜酒釀的釀制過程并能提出相關問題繼續(xù)探究。(如:①加酒藥前為什么先要使米飯冷卻?而后為什么還要保溫?②加的酒藥是什么?③既然是酒為什么會甜?④在瓷壇內的米飯中間挖一個洞的目的是什么?⑤釀制甜酒釀時,總是先來"水",后來"酒",為什么?⑥可用大豆制甜酒釀嗎?等等問題)

      (六)、板書設計(略)

      五、效果預測

      在這兩節(jié)課的教學中,通過探究引入,利用多媒體等直觀教學手段,刺激學生多種感官活動,引起加強學生有意注意,通過比較歸納,讓學生在推理、判斷中培養(yǎng)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對知識的遷移能力。教師的點評與總結一方面統(tǒng)一了認識,給學生一個較為正確的可供參考的觀點,另一方面較好的解決了教學中的重點與難點。能較好的完成了教學任務,預測能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課后的探究性課題將能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問題意識,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

      高中生物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細胞的衰老和凋亡》是必修1第6章第3節(jié)的內容,課程標準的要求是“探討細胞的衰老和凋亡與人體健康的關系”。學生熟悉的是個體的衰老,而對于看不見的細胞的衰老卻知之甚少。細胞衰老有哪些表現(xiàn)呢?細胞衰老的原因是什么?細胞都要經(jīng)歷出生、生長、成熟、繁殖、衰老、死亡的過程,細胞的凋亡與死亡有什么關系?這一連串的問題構成了本節(jié)內容的主線。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能對細胞的整個生命過程有完整的認識。同時細胞衰亡機制的研究與生物科技的發(fā)展息息相關。對細胞衰亡知識的學習,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二、說學情

      在本節(jié)課之前,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細胞的增殖和分化,知道細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是生命的必然,而且細胞的衰老和凋亡與壽命息息相關,學生比較感興趣,這都為本節(jié)課教學的順利展開奠定基礎。但是個體衰老與細胞衰老的關系以及細胞凋亡和壞死的區(qū)別,學生并不是很清楚,這都需要教師聯(lián)系生活實際,啟發(fā)學生,糾正學生的認知誤區(qū)。

      三、說教學目標

      1、概述細胞衰老的特征;探討細胞衰老和凋亡與人體健康的關系;簡述細胞凋亡和細胞壞死的區(qū)別。

      2、培養(yǎng)聯(lián)系實際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3、關注老年人的健康狀況和生活狀況;通過有關衰老問題的討論,樹立科學的發(fā)展觀。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于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和教學目標的設立,我將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設為探討細胞衰老和凋亡與人體健康的關系。由于學生對于細胞凋亡與細胞壞死的判斷易混淆,因此教學難點為對細胞凋亡和細胞壞死的區(qū)別。

      五、說教法學法

      運用講授法、小組討論法等方法開展教學,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六、說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上課伊始,我會提問學生:在家里大家注意觀察自己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身體和行為上具有一些不同于年輕人的特征,試舉例說明。針對學生的回答,我將追問: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些特征?引導學生從老年人的器官老化分析出老年人的組織細胞衰老、死亡,從而引出課題-細胞的衰老和凋亡。通過聯(lián)系生活導入的方式,有利于學生在生活與生物之間構建聯(lián)系,發(fā)現(xiàn)生物來源于生物,提高學習的興趣。

      2、新課展開

      本節(jié)課包含三部分內容。

      第一部分是:個體衰老和細胞衰老的關系。

      首先聯(lián)系生活實際,提問如下問題:

      (1)大家都處于青少年階段,在我們體內有沒有細胞衰老、死亡呢?你能舉例說明嗎?

      (2)每一器官內都有細胞不斷衰老、死亡,那怎么辦?

      (3)老年人的器官、組織、細胞在老化,有沒有新細胞產(chǎn)生呢?能舉例說明嗎?

      (4)由以上分析你能看出細胞衰老和個體衰老有什么關系?單細胞生物和多細胞生物一樣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開展交流,我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補充講解,從而讓學生明確個體衰老和細胞衰老的關系。

      第二部分是:細胞衰老。

      首先,我將講解細胞衰老的含義,即細胞衰老過程是細胞內的生理狀態(tài)和化學反應發(fā)生復雜變化的過程,最終表現(xiàn)為細胞的形態(tài)、結構和生理功能發(fā)生一系列的變化。之后設疑:為什么形容老人會用“干癟的老人”?老年人為何出現(xiàn)“記憶力減退,行動遲緩”的現(xiàn)象?老年人的頭發(fā)為何會變白?

      組織學生交流討論,并結合教材進行歸納總結出細胞衰老的特征。即:水分減少,代謝減緩;有些酶活性降低;色素沉積;呼吸速率減慢;膜通透性改變。

      之后繼續(xù)追問:是什么原因導致細胞的衰老呢?讓學生自主閱讀教材,了解自由基學說和端粒學說。我將用多媒體進行直觀呈現(xiàn),輔助學生理解相關學說。

      第三部分:細胞凋亡及細胞壞死。

      我將通過課件展示人的胚胎發(fā)育過程中尾的消失,蝌蚪尾的消失,以及胎兒手發(fā)育的過程中五個手指的分開的實例。通過實例引出細胞凋亡的概念,之后我將給學生講解為什么叫細胞編程性死亡,然后組織學生從個體發(fā)育和組織細胞更新與機體的功能區(qū)分析討論細胞凋亡對生物體有什么意義,最后強調細胞凋亡與細胞壞死的區(qū)別。

      最后,師生共同探討一個與細胞衰老有關的社會問題-人口的老齡化問題,即教材的“資料搜集和分析”。首先提問:很多發(fā)達國家的人口甚至出現(xiàn)了負增長,主要原因是什么?引導學生從老年人的比例去討論分析,從而引出“老齡化社會”的概念,之后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長輩,讓大家說一說他們的生活能力怎么樣?在生活中,我們在公共場所遇到老年人應該怎么做?從而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通過與學生學習經(jīng)驗和生活經(jīng)驗的聯(lián)系,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學生設計的具有思考性和探究性的問題,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分析內容,總結問題,也充分體現(xiàn)了新課標理念中的“倡導探究性學習”的觀點。

      3、小結作業(yè)

      為幫助學生形成對本節(jié)課的整體認識,本節(jié)課采取學生總結的形式,歸納本節(jié)重點知識,我會針對教學難點、易錯點進行重申,保障學習效果。關于作業(yè),布置學生課外到有關部門搜集資料,分析本地區(qū)的老年人的人口特點,并在市政建設方面給他們提出一些有利于老年人生活的建議。這一活動,旨在引起學生對老年人的關心,對人口老齡化給家庭、社會和國家以及老年人自身帶來的一系列新問題的思考,滲透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教育。

      高中生物說課稿 篇4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

      大家好,我是高二生物教師,我要說的教科書是高中生物第一冊。

      生物科學是自然科學中的一門基礎學科,是研究生命現(xiàn)象和生命活動規(guī)律的科學。它是農(nóng)業(yè)科學、醫(yī)藥科學、環(huán)境科學及其他有關科學和技術的基礎。

      高中生物課程是普通高中科學學習領域中的一個科目。高中生物課程將在義務教育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yǎng)。尤其是發(fā)展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幫助學生理解生物科學、技術和社會的相互關系,增強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一、課程價值

      本著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宗旨,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質量。本書具有獨特的課程價值。

      1、知識構建功能:

      本冊書按照兩條主要的線索編排教學內容。一、由簡單到復雜的先后順序,結構與功能統(tǒng)一的生物學思想,按章節(jié)編寫。本書前兩章的從元素到化合物,再由化合物到細胞,就是一個典型的簡單到復雜的過程。后三章的三個生物的基本特征,是生物學科結構與其功能統(tǒng)一思想的完美體現(xiàn)。二、從自然界中的兩大類群動植物的分類角度出發(fā),對比學習。在細胞結構、新陳代謝、生命活動特點和生殖過程中都主要分成動物和植物兩部分來學習,如動物的減數(shù)分裂和植物的減數(shù)分裂等。

      對于第一次接觸復雜生物學知識的高中生來說,這種知識構建體系不但能使學生學習到生物學的基本知識內容,還為學生自主學習,掌握基本的生物學學習方法,提供了便利,有助于他們快速而又準確記憶和熟練應用。

      2、能力培養(yǎng)和實踐操作功能:

      教材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創(chuàng)新思維、實踐能力和適應社會活動能力。結合教材學生可以自行開展一些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的探究活動,是新教材的亮點,學生在動手實踐過程中,不但提高了科學素養(yǎng),還能培養(yǎng)基本的實驗操作能力、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的能力、探究創(chuàng)新的能力、動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心理教育和情感教育功能:

      本冊書更為側重對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訓練,使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從心理上適應這種以探究、發(fā)現(xiàn)、解決為主線的學習方式,培養(yǎng)他們克服困難、戰(zhàn)勝自我的鉆研品質,學習和體會科學家在科學研究中勇于創(chuàng)新,勇于置疑的學者風范。從小樹立遠大的思想,并堅持始終的做事態(tài)度。

      通過生物課的學習,首先使學生樹立科學的唯物主義思想,正確看待生命的存在問題。其次,在認識生命過程中能夠加深對自身的了解和認識,從而加強對自己的心理、生理的調節(jié),形成一個從生理上和心理上真正健康的人。再次,要建立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的觀念,關注生物界與人類的密切關系,從小養(yǎng)成熱愛自然,保護環(huán)境的思想。

      二、課程價值達成度

      教材編寫知識細致具體,難度適中。充分體現(xiàn)對知識與技能、方法與過程、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實現(xiàn)。本冊教材具有許多新的特點。

      1、內容選取對課程價值實現(xiàn)的支撐度

      高中生物第一冊的內容涉能到了生物科學中的許多重要分支學科。第一章《生命的物質基礎》和第二章《生命的基本單位—細胞》主要學習《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和《細胞生物學》的一些相關內容,第三章《新陳代謝》和第四章《生命活動的調節(jié)》主要學習《生物化學》、《植物生理學》和《動物生理學》的重點知識,還接觸與《動物解剖學》有關的內容。第五章《生殖和發(fā)育》主要學習《遺傳學》中生殖方式的重點內容。

      本冊書的知識內容幾乎包括了生物學中所有的分支學科,但從內容上看,主要以各學科的重點知識,核心內容為主,即能學習到生物學中的精髓,又廣言簡意賅,難度適中。

      2、內容組織對課程價值實現(xiàn)的支撐度

      課程類型多樣,有講授課、實驗課、綜合活動課和研究性課題等。依據(jù)素質教育和課改精神的要求,力爭實現(xiàn)以學生為本,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內容學習,開拓學生的思維。在教學過程中重在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的主動探究方式,啟發(fā)引導、調動學生的思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實現(xiàn)有效教學。利用閱讀材料來實現(xiàn)對學生閱讀、歸納、總結能力的提高,研究性課題能夠充分把學生調動起來,進行收集材料、整理材料,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思維,提高學生的理論聯(lián)系實際能力,使學生具備基本的生物學研究能力。

      3、形式特征對課程價值實現(xiàn)的支撐度

      文字中插有許多非文字資料,如對復雜結構的圖示、顯微照片、表格、對所學習的重難點起到補充說明的作用,這樣圖形并茂,易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每節(jié)后包括選擇、問答、圖形分析等多種題型,能夠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每節(jié)后或每章后有閱讀與思考專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以豐富拓展知識面。

      三、對教材的加工與改造

      新教材為教師角色的轉變提供了廣闊的天地,為不同層次的學生發(fā)展能力提供了充足的空間,能充分使受教育者的個性和潛能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

      1、對教材資源的拓展

      新教材的內容全面,知識點明確,但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時,大量的補充性材料,如圖、動畫、文字說明等內容,對學生深入理解知識非常有幫助。我在教學中,利用了校園網(wǎng)的便利資源,在互聯(lián)網(wǎng)中找了許多的輔助學習材料,如用f1ash影片幫助學生理解有絲分裂,減數(shù)分裂是一個動態(tài)變化過程,比較二者區(qū)別這一難點時,收到的效果十分理想。再例如,從校園中下載的植物生長過程的影片,對學生理解種子萌發(fā),及個體發(fā)育概念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樣的一些拓展性內容,不但促進了書本內容的學習,還大大豐富了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面,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

      2、對教材內容的增加或刪減

      教材中有些內容講解的不夠全面,對一些內容的學習會產(chǎn)生影響。例如對動物的減數(shù)分裂做出了明確的說明,但植物的卻沒有,學生不理解為什么花粉粒中的兩個精細胞性狀一樣,胚囊中的卵細胞與兩個極核性狀相同。因此,我在教學中加入了,大孢子母細胞和小孢子母細胞的內容,使學生很好的理解,不然在高二遺傳學的學習中會產(chǎn)生比較大的困難。

      再如,對物質代謝與消化的區(qū)別,教材對消化的過程,沒有明確的說明,但在許多習題中都出現(xiàn)了這些問題,對學生的學習影響不小,我在講解這部分內容時,通過復習的糖、蛋白質、脂肪的消化過程以后,學生不但理解了消化和代謝的區(qū)別,而且在知識上更為清楚的知道食物的整個利用過程。

      2、對教科書的幾點建議

      (1)由于各地的地域、學校師資等的差異,教材中提供的實驗和活動建議有時是難以實現(xiàn)的,使得教材設計的內容在真正教學中形同虛設。如動物激素飼喂小動物的實驗、觀察生長素或生長素類似物對植物生長發(fā)育的影響,需要的用品多,時間周期長,大多只能以閱讀的形式學習。

      (2)教材中有些問題不夠明確。如蛋白質的空間結構影響蛋白質的特點問題,由于學生沒有學習有機化學,根本不清楚什么是空間結構,因而對它的理解很模糊。再如,向性運動是應激性的一種,書中說:“向性運動是植物對于外界環(huán)境的適應性。”我認為,“向性運動體現(xiàn)了植物對外界環(huán)境的適應性”更為準確,不然學生認為,向性運動是適應性。

      高中生物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這是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生物的多樣性及其保護》的第三章。通過該單元前兩章的學習,學生對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威脅和造成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的原因有了一定的認識。學生從學習生物的分類,到認識生物的多樣性,都是為了更好地保護和合理利用生物的多樣性。保護生物的多樣性是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內容,因此本章特別注重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教育。新課標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對該部分要求“關注我國特有的珍稀動植物。說明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意義”,意在使學生通過調查和資料的收集、處理、交流等活動,幫助學生領悟生物和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并積極參與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活動。由于本節(jié)涉及的活動多,學生又是初次嘗試角色扮演和辯論,所以本節(jié)內容將分為兩課時進行,我主要講的是1課時“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威脅及原因”。

      (二)教學目標

      基于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將該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定位為:

      1.知識目標

      舉例說明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威脅及其原因;

      描述所熟悉的珍稀動植物的生存現(xiàn)狀。

      2.技能目標

      在“角色扮演”和“辯論會”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收集資料、處理信息、語言表達、與人合作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學會關注我國特有的珍稀動植物,進一步增強關愛生命、熱愛祖國的情感,形成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參與意識,真正把保護生物多樣性付諸于行動上。

      (三)重點和難點

      1、重點:描述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威脅及其原因;

      2、難點:培養(yǎng)學生收集資料、處理信息、語言表達、與他人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說學生。

      通過一年多對生物的學習,學生收集資料、整理資料、語言表達、與人合作等的能力已經(jīng)大大加強。學習態(tài)度更加主動,參與意識有所增強,初步具備了關注生物圈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意識。同時,由于生理和心理的不斷成熟,他們的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有較大提高,渴望表達和被人認可。這些都為自主探究學習創(chuàng)造了條件。

      三、說方法

      1.教學方法

      圍繞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本著"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促進學生轉變學習方式"的思想,我大膽的改變了課堂教學模式,采用了"資料分析—角色扮演—辯論會"的新型模式。本課活動多,容量大,所以課前分好小組,組織好學生做好充分準備工作是相當必要的,如收集信息,制作課件,小組分工并寫好簡要的發(fā)言提綱等。通過教科書上6幅圖片和小組收集的圖片,引導學生分析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威脅,通過角色扮演完成對面臨威脅的原因的探究,通過辯論活動,對保護麻雀的方案達成共識,從而使學生意識到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大意義。

      2.學習方法

      學生學習的最終目的不是僅僅為了"學會"知識,更是為了"會學"知識。在本節(jié)課中,學生將通過多種途徑如:合作探究—自主探究—角色扮演—辯論活動—總結歸納等,來開展學生之間的協(xié)作學習和自主學習,形成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

      四、教學準備:

      教師:

      1、收集資料,制作課件。

      2、將學生分成八個小組,有針對性的組織學生收集相關資料。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由組長分配,共同完成資料的收集、整理并在老師的指導下制成Powerpoint演示文稿。

      五、說過程

      我將整個教學過程分為三個階段:

      一、預熱段,臨景入興,激發(fā)動機;

      二、探究段,包括資料分析、角色扮演、辯論會三個部分;

      三、拓展延伸段包括課上拓展和課下延伸。

      (一)預熱段。臨景入興,激發(fā)動機。

      大家對那些憨態(tài)可掬的海豹一定不陌生,一到繁殖季節(jié),鄭百上千只海報聚集在一起,場面非常壯觀,可是你知道嗎?現(xiàn)在,今天,海報正面臨著滅頂之災。請大家觀看視頻,

      1.處理:播放海豹被屠殺的視頻(組織學生觀看)

      看完這個消息你有什么感想嗎?我請同學來談談,

      我這一段的設計意圖是:上課伊始給學生播放熱點視頻,學生不僅注意力馬上被吸引,情感也得到熏陶。新課標注重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在教學開始就要滲透這方面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珍愛生命的態(tài)度。

      2.教師對談感想的學生給與激勵性評價“同學們都有一顆慈愛之心,都懂得珍愛生命,老師由衷的感到欣慰,當你們有能力保護那些弱小的生命時,你們一定要記得:保護它們就是保護我們自己。其實,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大自然是個和諧的鏈條,在這個鏈條上各種生命環(huán)環(huán)相扣,一物制約著一物,誰也無法獨領風騷,但是由于人們隨意破壞了這個鏈條上的某一個環(huán)節(jié),失去了某種制約的生物,某些生物就變得瘋狂起來,而另一些生物則可能面臨滅絕的危機,今天我們就來探討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的原因。”出示板書“保護生物多樣性”。

      我給大家3分鐘時間,請各組同學對本組信息進行討論、完善。請組長將本組的關鍵信息板書在小黑板上,與大家共同分享。

      (二)探究段。

      第一部分:資料展示。

      1.下面請一組介紹現(xiàn)在已經(jīng)滅絕的動、植物情況。

      (1)組員1簡介麋鹿歷史;組員2介紹新疆虎等多種滅絕的動植物。組員3對照動物滅絕年代石碑進行交流;

      (2)其他組員談把石碑建在麋鹿苑的什么感想?

      我這一活動的設計意圖是:學生將課下收集的資料帶入課堂與他人分享,既滿足了學生的表現(xiàn)欲,又鍛煉了學生對資料的收集,歸納,整理能力,還使得課堂活潑起來,更好的吸引住了學生。質疑2既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能使學生了解生物正面臨著威脅。

      學生回答完后進行激勵性評價,“一組同學收集的資料太豐富了,不僅有麋鹿失而復得的歷史,還向大家展示了多種已滅絕的動植物,最后的感想談的也很深刻,他們?yōu)榇烁冻隽撕芏嗯Γ覀兤渌M的同學也一定不會甘于人后的,老師期待著你們更精彩的表現(xiàn)。這些生物我們還沒來得及認識他們,他們就從地球上消失了,現(xiàn)在我們只有在石碑上才能看見他們冰冷的名字,而在自然界中再也不見他們的蹤影,在眾多的生物類群中,鳥類和哺乳類滅絕的種類最高。

      2.請二組同學展示“對17世紀以來鳥類和哺乳類滅絕的數(shù)量的分析”。針對這幅圖片,二組同學提出了三個問題:

      (1)鳥類和哺乳類滅絕趨勢各為什么?

      (2)推斷鳥類和哺乳類的滅絕原因是什么?

      (3)推斷為什么近現(xiàn)代鳥類和哺乳類滅絕的速度在不斷加快?

      請二組的三位同學為大家展示討論結果。

      這一活動的設計意圖是:通過分工合作,使每個組員都能參與到資料的分析整理中來,鍛煉他們的資料處理能力。通過圖表的分析,發(fā)展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同時使他們認識到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威脅已越來越嚴重。

      同學們,人類文明發(fā)展越快,向自然界索取的東西越多,對于自然界的破壞越嚴重,現(xiàn)在世界上的哺乳動物已經(jīng)很少了,照這樣的趨勢繼續(xù)下去,這些哺乳動物將在一萬到兩萬年的時間內徹底消失。全世界生物多樣性面臨滅絕的危險。我們來關注一下我國的珍稀動植物。

      3.請三組同學為大家介紹我國珍惜動植物現(xiàn)狀。3位組員介紹課本給出的6種生物并豐富課本知識,包括2007年6國科學家搜尋白鰭豚的結果和朱鹮目前的分布情況,其他組員介紹我國部分一級保護動植物的現(xiàn)狀。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意圖是,不僅能使學生在資料收集中了解我國珍稀動植物的現(xiàn)狀,完成教學目標1和3,還能訓練他們的收集資料、整理信息和語言表達能力。真正達到了師生間,生生間的資料共享,在學生充分體會成功、自信、被人欣賞的喜悅同時,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

      第二部分:角色扮演。

      這部分由其余5組同學從我是森林,我是藏羚羊,我是魚,我是水葫蘆這四種角色中任選一種按要求進行角色扮演

      要求:課前以小組為單位,結合95頁資料和本組收集的信息,認真討論,并擬定發(fā)言提綱,組長主動征求組員意見,充分發(fā)揮組員的作用,討論后,每組分別推選一位同學,代表本組角色的利益就這種角色的現(xiàn)狀,受到傷害的原因,希望得到人們怎樣的保護等問題進行角色扮演。角色扮演完后,組長點明該種角色面臨的威脅和我們應怎樣做。

      在這我收錄了一篇學生的發(fā)言稿【我是水葫蘆】我是水葫蘆,我不像白鰭豚那樣有著悠久的歷史,我是新來的,不過我的現(xiàn)狀可比他強多了,我喜歡這個新家,在這里我沒有天敵,我不擔心被消滅,這里的水質污染嚴重,可對于我水葫蘆來說,確實天賜良機,因為那些被污染的水使我們的天然肥料。那些含化肥,有機農(nóng)藥,氮、磷、鉀的工業(yè)廢水污水是我們的最愛,所以,我們瘋狂了!我們長滿了滇池,入侵了河道,現(xiàn)在連長江都是我們的領地,我們覆蓋河面,接受了全部陽光,我們生長吸收了養(yǎng)料,占有了空間,使那些自以為是的土著走向死亡。人們哪!給你們一個忠告:下次再引進物種是一定要慎重,由于缺乏天敵就算在柔弱的生物也可能會對當?shù)匚锓N造成毀滅性打擊。

      角色扮演的設計意圖是:各個學生能力不同,有的擅長表達,有的擅長寫,有的擅長分析卻不愿站到前排,而“角色扮演”活動注重集體智慧,發(fā)揮個人優(yōu)長。突出學生主體,強化準備意識。給與學生充分發(fā)揮才華的舞臺,從而更加深刻體會到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艱巨性。活動中學生躍躍欲試,積極發(fā)言,課堂氣氛可以被推向高潮。

      活動結束后,學生對以上八組進行自評與互評,通過學生的自評與互評,發(fā)現(xiàn)了自己與他人的閃光點,從而更加信任自己,欣賞他人,能做到取人之長,補已之短。

      最后請幾個學生共同進行歸納總結影響生物生存的原因,并板書。

      第三部分:辯論會

      以“麻雀是否應得到保護”為題進行辯論,每個小組選派一名代表參加,抽簽決定正反方,給三分鐘準備,小組成員可幫忙組織材料,我們先請正方的一號辯手發(fā)言。

      我們的辯論太精彩了,一號同學的發(fā)言正中要害,2號同學的伶牙俐齒讓在場同學佩服,3號同學理論聯(lián)系實際,5號同學的反駁,6號的唇槍舌劍都太出彩了,正反有理,反方有據(jù),勢均力敵,同學們,從維持生態(tài)平衡,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角度看,麻雀應得到保護嗎?答案當然是肯定的,我們在保護麻雀的問題上應該怎樣做呢?我們大家一起提出合理化建議好不好?八位辯手都把他們精彩的一面展示給了大家,在這八位中你最欣賞誰,就為誰投上寶貴的一票吧,我們來選最佳辯手,誰票最多誰就能得到寫有老師祝福和全班同學簽名的紀念冊。這一活動的的設計意圖是:通過激烈的辯論,學生能夠合理的將所學到的科學知識運用到社會中去,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有效的提高了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三)拓展延伸段

      1.課上拓展

      (1)理論聯(lián)系實際,環(huán)保從我做起。

      向同學們發(fā)出倡導:在我們有限的能力內,我們能為保護生物多樣性做什么?

      學生暢談做法,可以任意舉例,例如:不亂摘野菜,不把野生動物當寵物,不吃青蛙,雙面使用紙張等。

      (2)理論聯(lián)系實際,解決實際問題。

      執(zhí)法人員據(jù)舉報,調查發(fā)現(xiàn)餐館出售的食品中有野生鳥類,他們依據(jù)的是垃圾桶里鳥類的足,引導學生說出他們的推測理由。

      2.課下延伸

      大自然是人類唯一的家園,它賜予我們生存的條件,我們應存著感恩之心接受大自然的賜予,請大家在課下收集一首小詩,幾句語錄或用幾句話來表達這種感恩之心。讓我們把感恩之心落于實踐,讓它成為一盞明燈,照亮我們前行的路。

      綜述

      以上是對"保護生物的多樣性"這一節(jié)教材的認識和教學過程的設計。本著改變課堂教學模式,促進學生轉變學習方式的思想,在教學過程中,我利用現(xiàn)代化多媒體技術,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熱切的參與和激烈的辯論中,使學生主動而輕松的學到了知識,鍛煉了資料的收集、整理和語言表達能力。整堂課,生動活潑,學生由始至終處于一種興奮的狀態(tài),成功的實現(xiàn)了預期的教學目標。

      六、說板書

      本節(jié)課我采用自由式板書,這樣即能表現(xiàn)本節(jié)重點,很好地說明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又能增強參與性,與本節(jié)教學氣氛相符。

      附板書:

      保護生物的多樣性

      1.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威脅

      2.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威脅的原因:

      七、教學反思

      優(yōu)點:本節(jié)教材的內容向學生傳遞的信息量較少,我沒有拘怩于教材,而是利用教材組織學生將知識與問題延伸到生活中去,在生活中獲得真實的情感體驗,擴大學生的信息量。課堂上,學生思維活躍,參與意識較強,氣氛和諧。本節(jié)課讓學生自主地選擇問題進行自主研究,在研究中鍛煉自己的分析歸納能力,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新的問題。能事先組織學生自己制作PPT演示文稿,為學生提供了一良好的合作交流與研究的平臺。

      不足:忽視了學生作品制作的質量,以后教學中要注意的。學生課前收集的資料,非常豐富,但是教師要提前閱讀指導,進行取舍,以便短時間內把問題的重點交流出來

      高中生物說課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細胞呼吸是生物界中所有生物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生命活動。教材首先簡要概括地介紹了細胞呼吸的概念,然后重點講述了細胞呼吸的方式、有氧呼吸、無氧呼吸和細胞呼吸原理的應用四大部分內容,為我們了解不同生物生命活動的過程奠定了基礎;它與第三章所學的線粒體的結構和功能、第四章的主動運輸和本章第二節(jié)細胞的能量“通貨”-ATP、第四節(jié)的光合作用等內容有密切的聯(lián)系,也為今后學習其他生命活動及規(guī)律奠定了基礎,因此是本章的重點內容之一。

      (二)教學目標

      根據(jù)新課改中高中生物課程的指導思想和新課程標準的“提高生物科學素養(yǎng);面向全體學生;倡導探究性學習;注重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的四個基本理念,制定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

      ①說出線粒體的結構和功能。

      ②理解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的概念、總反應式、過程和圖解

      ③掌握有氧呼吸中物質及能量變化的特點

      ④了解細胞呼吸的概念、類型以及在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生活實踐上的運用

      2、能力目標

      ①通過引導分析有氧呼吸的過程,培養(yǎng)分析問題的能力

      ②通過學生自主閱讀,培養(yǎng)自學和主動理解新知識的技能技巧

      ③學會用化學反應式表達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過程,領會細胞呼吸的實質。

      ④通過討論對比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培養(yǎng)自我構建知識體系的能力和對相關知識進行分析比較的思考能力

      ⑤適當擴展認知面,培養(yǎng)聯(lián)系生活與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實踐的能力

      3、情感目標

      ①在教學中,通過聯(lián)系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和日常生活等實際,激發(fā)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培養(yǎng)關心生物科學技術的發(fā)展,關心社會生活的意識和進行生命科學價值觀的教育。

      ②在教學中,通過分析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關系,滲透生命活動不斷發(fā)展變化以及適應的特性,逐步學會自覺地用發(fā)展的、變化的觀點來認識生命的奧秘。

      (三)教學重點、難點(有氧呼吸部分)

      1、教學重點及突破策略

      有氧呼吸過程的知識是學生理解其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并產(chǎn)生ATP的本質的基礎。

      教學重點:有氧呼吸的過程、

      突破策略:

      1、通過自主閱讀、提問、思考、理解反應式及圖解、課堂練習來突破。

      2、通過簡表列出有氧呼吸三階段的比較欄目,簡明地抓住要點

      2、教學難點及突破策略

      學生的化學知識功底不深,尤其是有機化學知識還未學習。在有氧呼吸的過程中,葡萄糖的徹底分解,需經(jīng)過一系列的氧化還原反應,這些反應所伴隨的能量變化,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度。

      教學難點:有氧呼吸三階段中物質變化和能量變化

      突破策略:

      1、利用多媒體形象地說明有氧呼吸過程的三個階段和兩個場所,通過引導、思考,學會寫相關反應式,使學生清楚須有“能量”欄才能表達其完整性和科學性。

      2、利用化學反應式理解有氧呼吸的實質

      二.教法與學法分析

      在教學中,學生是課堂活動的主體,但“教師是平等中的首席”。課堂應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課堂活動中也須起主導、引導作用。所以本課利用直觀教學手段,采用以下幾種手段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歸納、閱讀能力。

      (一)自主閱讀:自主閱讀有氧呼吸三階段內容,明確有氧呼吸的場所、反應物、生成物和釋放的能量狀況等內容。

      (二)直觀教學: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軟件,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具體,增強了教學內容的直觀性和啟發(fā)性。.

      (三)比較法:學生參與完成有氧呼吸三階段區(qū)別的表格,進行教學反饋;比較有氧呼吸和有機物體外燃燒的不同,進一步認清有氧呼吸的特點。

      (四)歸納法:歸納有氧呼吸的概念。

      三.教學過程分析

      步驟一:導入新課

      通過問題探討導入本節(jié)內容

      第三節(jié)ATP的主要來源-細胞呼吸

      步驟二:聯(lián)系生活(酵母菌可用于發(fā)面和釀酒)介紹細胞呼吸概念

      一、細胞呼吸的方式:有氧呼吸、無氧呼吸

      步驟三:回顧第三章細胞器的知識,學習

      二、(一)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線粒體的結構

      步驟四:用下表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有氧呼吸的三個階段-培養(yǎng)自學能力:

      步驟五:講授二、(二)有氧呼吸的過程

      主要學習三個階段的化學反應式和過程圖解(略)

      通過學習三個階段的化學反應式和過程,理解和掌握有氧呼吸三階段的物質變化、能量釋放特征和進行場所。

      步驟六:比較有氧呼吸三階段:場所、反應物、產(chǎn)物、釋能等方面的內容。

      步驟七:歸納(三)有氧呼吸的概念-通過對有氧呼吸概念的歸納,鍛煉學生聚合思維力。

      步驟八:分析(四)有氧呼吸的特點。通過和有機物在體外燃燒做比較的方法,了解有氧呼吸過程反應的條件溫和性、能量逐步釋放的特征和能量的部分貯存特征。

      步驟九:有氧呼吸小結:場所、能量去向、總反應式、概念。

      步驟十:練習鞏固(略)

      板書設計(略)

      高中生物說課稿 篇7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減數(shù)分裂與有性生殖細胞的成熟〉〉第一課時精子形成過程。〈〈減數(shù)分裂與有性生殖細胞的成熟〉〉在高中教材第三章第一節(jié)第二小結,在初中有關生殖知識的基礎上,簡明提出生殖的概念,介紹生殖的種類。從有性生殖概念和種類引出了重點講授的減數(shù)分裂,減數(shù)分裂是有性生殖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減數(shù)分裂的知識不僅是本章的重點,也是全書的重點。它以第一章細胞分裂為基礎,又與第五章遺傳變異的知識有著密切關系,掌握這部分內容為以后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減數(shù)分裂過程較為復雜。先通過概念的敘述,使學生有一個印象,然后詳細講述精子和卵細胞的形成過程,這樣,既能使學生抓住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的重點,又能幫助學生理解記憶減數(shù)分裂的概念,做到真正理解。最后減數(shù)分裂產(chǎn)生的兩性生殖細胞經(jīng)受精作用,形成合子,從而保持了親代和子代染色體數(shù)目的恒定性,對遺傳變異有重要意義。

      根據(jù)教學大綱和考綱(知識點)要求,根據(jù)教學層次和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及心理特征,根據(jù)本校的具體情況,確立教學目標如下:

      一、知識目標:

      1、使學生識記并理解以精子形成過程為例減數(shù)分裂概念、過程、特點。

      2、明確減數(shù)分裂是生殖細胞形成過程的一種特殊的有絲分裂方式。

      3、掌握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規(guī)律,為后面學習遺傳變異奠定細胞學基礎。

      二、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分析問題及對知識綜合運用能力。

      三、德育目標:使學生確立物質是運動、變化、發(fā)展的唯物主義觀點。

      以精子形成過程闡述減數(shù)分裂的過程,這部分知識不僅是有性生殖的關鍵內容,而且前面涉及有絲分裂,后面是遺傳變異的細胞學基礎,要十分重視這一內容學習。因此確立本節(jié)重點是減數(shù)分裂概念、過程。而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行為復雜、抽象,學生在學習時,形象思維模糊,思維方向容易偏離,學生感到枯味,難以理解,因此確立本節(jié)教學難點是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染色體、DNA數(shù)量變化規(guī)律及染色體動態(tài)。

      在教學程序上的總體思路是:根據(jù)陶行知先生的"教學做合一"理論,根據(jù)學生心理特征和學校具體情況,增加授課的吸引力,激發(fā)學生思維,讓學生在緊張而又愉快氣氛中掌握所學知識。

      一、以前后為橋梁,精心設計好導言。

      用設疑導入法提問"什么是卵式生殖?"然后師生教學精子和卵細胞的特點,展示團藻的有性生過程(教學課件),精子和卵細胞是怎樣產(chǎn)生的呢?這節(jié)課開始介紹〈〈減數(shù)分裂與有性生殖細胞的成熟〉〉(板書)。什么是減數(shù)分裂呢?這節(jié)課以動物精子形成過程為例來講述減數(shù)分裂的基本過程。(導入新課)

      這樣導言,使學生產(chǎn)生一種急需探求的心理,學生學習動機由潛伏期迅速自然進入活躍狀態(tài)。

      二、新課講授

      1.本節(jié)課共交代4個概念:同源染色體、聯(lián)會、四分體、減數(shù)分裂。這4個概念對于理解減數(shù)分裂整個過程尤為重要,而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是膚淺的,只是簡單意義上的背下來,并沒有真正體會理解,易造成失誤。概念清,思路清;概念混淆,則張冠李戴。因此,我在教學中打破課本原有的教學結構,首先明確概念(板書)。同源染色體、聯(lián)會、四分體三個概念,老師先講解演示(模型),再出示目標,最后讓學生利用自制的染色體模型,動手操作演示。操作錯誤的及時糾正,老師歸納總結,提示注意的地方

      如同源染色體不可顧名思義認為來源或起源相同的染色體。這樣,通過動手操作演示,極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課堂氣氛活躍,訓練思維,加深概念的理解,確立正確的概念。減數(shù)分裂的概念放在最后學習精子形成過程后,讓學生看書歸納總結,這樣的目的,讓學生全面理解概念的含義,做到真正理解掌握。明確了概念,那么,精子的形成過程又是怎樣的呢?2.過程

      (1)邊講邊貼剪貼圖,貼圖與所講的內容要相對應(貼圖)。在講解過程中以講述法和談話法為主,利用剪貼圖,將染色體動態(tài)變化形成具體、形象化的感性認識。通過老師的"講"與"演",學生的"聽"與"看",按老師的敘述、談話,找出問題,思考解決問題的線索,通過師生雙邊活動,新的信息進入學生頭腦中,并與原知識結構掛上鉤,達到知識"提升"的目的,體現(xiàn)老師主導作用,學生主體作用。

      (2)層層設疑,設置一系列啟發(fā)性問題,再逐一解決。如減數(shù)分裂第一次分裂中染色體的變化特點是掌握減數(shù)分裂的關鍵。提問:

      1、聯(lián)會時染色體復制沒有?

      2、復制為何看不出來?

      3、什么叫四分體?

      4、圖中有幾個四分體

      5、減數(shù)分裂第一次分裂中期同有絲分裂中期有何區(qū)別?

      6、減數(shù)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有絲分裂后期有何不同?

      7、減數(shù)分裂第一次分裂染色體數(shù)目減半原因是什么等等,從提出問題到解決問題,也是學生積極思維的過程。通過減數(shù)分裂與有絲分裂比較,拓寬學生思維的廣度,擴大思維范圍,教會學生在廣度上學會思維。通過問題的層層深入,激疑、質疑,不斷加大問題的難度,教學生在深度上學會思維。

      (3)通過"動樂愛"教學法,動手,動眼,動腦。

      1、動手操作比較減數(shù)分裂第一次分裂中期與有絲分裂中期染色體行為特點。

      2、動手操作比較減數(shù)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與有絲分裂后期染色體行為特點

      3、分析減數(shù)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的另一種情況。

      4、完成減數(shù)分裂第二次分裂的一部分(教師只貼一個次級精母細胞的過程)

      "動樂愛"教學法既用"動的方法",貫徹"樂的原則",達到"愛"的目的。此方法提出根據(jù)陶行知先生的"教學做合一"教學提出,陶先生說"在你用腦的時候,同時用手去實驗,用手的時候,同時用腦去想不可,手和腦一塊兒干,是創(chuàng)造教育的開始,手腦雙全是創(chuàng)造教育的目的,引起學生興趣,激發(fā)學生動機,教師'費力少而成功多',否則,'教師收效少而學生苦惱多'。此方法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尤為重要。

      激發(fā)快樂情緒,產(chǎn)生興趣和求知欲,大大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從中體會學習生物的無窮樂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同時,通過概念(同源染色體、聯(lián)會、四分體)和過程四個方面操作,人人動手,動腦,也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在學習過程中能不斷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鍛煉學生主動思維的能力。如通過動手操作減數(shù)分裂第二次分裂的一部分,學生本身產(chǎn)生疑問,為什么減數(shù)分裂是一種特殊方式的有絲分裂?并能加以正確解釋。

      總之,選擇"動"點,構思"動"作,設計"動"法,讓學生在"動"中學,便產(chǎn)生了興趣,"樂"了便從情感上喜歡,由淺層的喜歡日漸發(fā)展到深度的"愛"。

      (4)在老師的組織引導下,學生始終處于學習情境中,思維性大大調動起來。因勢利導,據(jù)圖觀察分析,通過過程講述讓學生總結歸納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染色單體、DNA變化規(guī)律。及時表揚肯定,讓學生感到成功的喜悅。

      (5)回顧過程,從四個方面范圍、時期、特點、結果,讓學生看書歸納總結減數(shù)分裂的概念。

      (6)最后,利用教學軟件把精子形成過程完整看一遍。讓學生確物質是運動、變化、發(fā)展的唯物主義思想。(展示)。對過程形成直觀化的感性認識,加深記憶。

      總之,從概念入手,以過程為主線,重點突出變化規(guī)律,最終讓學生把知識形成網(wǎng)絡。

      三.小結:

      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六個字概括:聯(lián)會、分離、減半。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四個字概括:分裂、等數(shù)。簡單明了,記憶深刻。

      四.結束語:

      生殖細胞除精子外還有卵細胞,卵細胞的形成也經(jīng)過減數(shù)分裂,它的形成過程與精子的形成有和不同?我們下一節(jié)介紹,請同學們預習。

      五.習題設計

      為使知識得到反饋鞏固,設置由易到難三種梯度題。填充題、選擇題和簡答題。(略)其中簡答題部分,此題選出的目的是

      1、強調聯(lián)會、四分體,聯(lián)會是四分體的前提和染色體數(shù)目減半的基礎。

      2、有絲分裂中沒有的現(xiàn)象。

      3、書中同源染色體概念由此提出。

      (六)時間分配

      導言2分鐘,新知識傳授25分鐘,練習10分鐘,總結2分鐘,布置作業(yè)和結束語1分鐘。

      (七)板書設計(教學課件)

      高中生物說課稿 篇8

      1、教材分析

      1.1本節(jié)內容的地位該節(jié)是現(xiàn)行人教社高中《生物》(必修本)第一冊第二章第二節(jié)內容,"細胞增殖"是講述細胞的一種生命現(xiàn)象,只有了解了這一生命現(xiàn)象,我們才能讓學生逐步認識生物體的生命現(xiàn)象,例如生物體的'生殖和發(fā)育,生物體具有的遺傳和變異,所以本節(jié)是我們學習生物學知識、了解生物生命現(xiàn)象的細胞學基礎。"細胞增殖"之所以作為本章乃至本冊的難點,就是因為這一知識非常地抽象化,沒有具體的實物模型,又不是我們生活中所見,因此,在講解知識的時候,我們直接示意這是本章中的難點,引起注意。

      1.2教學重點和難點"細胞增殖"一節(jié)主要向學生展示的是有絲分裂-生物體普遍存在的一種分裂方式,結合學生認知的規(guī)律性,基礎知識的講解要重難點突出,有滲透力和感染力,本節(jié)重點內容就是讓學生理解真核細胞有絲分裂的細胞周期的概念和特點,以及真核細胞有絲分裂過程,由于細胞分裂這一現(xiàn)象的特殊性-整個過程是一動態(tài)變化,要讓學生具體把握在這個過程中細胞內部的變化,特別是遺傳物質的變化,從而讓學生明確細胞的周期變化,這一內容是本節(jié)課教學的難點。

      1.3教學目標本節(jié)內容為兩課時(1課時為講授課、1課時為實驗課),通過這一節(jié)的講授,要實現(xiàn)的教學目標:識記細胞周期的概念及特點,理解有絲分裂的過程,使學生能夠應用有絲分裂的知識去解答一些理論問題或解釋一種生理現(xiàn)象。例如根據(jù)有絲分裂后期細胞內的染色體數(shù)目而得知該物種體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構成一個生物體的所有細胞遺傳物質是相同的,在進行組織培養(yǎng)時,無論取生物體哪個部分的分生組織獲得的植株是一樣的,諸如此類的,都是有關有絲分裂知識的運用。

      2、學法指導

      對于本節(jié)課的內容,怎樣指導學生有效地掌握并靈活運用呢?在學習本節(jié)知識的時候,歸納記憶,找到規(guī)律,重點難點應重點識記,對于有絲分裂我們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引導:

      2.1掌握有絲分裂,記憶有絲分裂主要特征(啟發(fā)、引導與多媒體課件相配合)染色體DNA在細胞有絲分裂各時期變化規(guī)律(分析CAI課件顯示、畫出圖像,引導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利用口決巧記各時期變化特征(列表歸納,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準確識別分裂圖像(例題解析,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2細胞周期與細胞分裂間期的關系(設計動畫、具體展示裝片、說明處于分裂間期的細胞為什么占多數(shù))由這幾個方面的歸納總結,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一種由觀察現(xiàn)象_解決問題_總結體會_知識提升的學習習慣,另外我們可以使學生在這種環(huán)境中發(fā)展他們的思維能力。

      3、教學過程的設計

      整個教學過程中,為了使學生增添學習熱情,以CAI課件為主線,啟發(fā)引導學生去了解、掌握從而靈活運用。

      3.1引言引言應重在精彩并具有更強的針對性。

      于是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伊始,我先給學生列舉幾種有關細胞增殖的常見現(xiàn)象,以調動學生思維的活潑性,然后課件顯示幼苗的生長,讓學生通過現(xiàn)象分析本質從而引出細胞增殖。

      3.2細胞周期的概念和特點這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如何突出重點的講解,啟發(fā)引導是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關鍵。

      CAI課件演示細胞周期的有關動畫,明確指出細胞的分裂、分裂間期,再結合學生的觀察討論,歸納,總結出細胞周期特點,注意適時啟發(fā)引導,讓學生成為課堂主體,實現(xiàn)探究式教學。

      3.3有絲分裂的過程(重難點突破)對于本節(jié)課的重點也是難點,如何突出和突破,是本節(jié)課成功的關鍵。CAI課件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活動中充分展示了它的魅力,通過f1ash動畫演示了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過程,讓學生對細胞有絲分裂有個整體了解,然后動畫慢放,分析歸納各個時期特點,此過程中讓學生主動歸納,動畫背景音樂鼓掌以示肯定。

      結合學法指導,師生共同畫出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以及DNA的變化,CAI課件展示此過程,此過程強調學生的主動參與,以加深對本節(jié)知識的理解和深化從而實現(xiàn)了難點突破。

      3.4測試補漏,CAI課件展示習題一方面可以讓學生掌握的理論知識得到應用,另外通過檢測可以知道是否達到教學目標,了解學生情況,以便更好地進行專題鞏固練習。

      說課重在一個"說"字,突出一個"課"字;是教師在精心備課的基礎上,面對其他教師講述自己對某節(jié)課的教學設想及其教育理論,同時和其他教師相互切磋教學構思的一種教研活動,精彩的說課,無不體現(xiàn)著說課者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等特長。

      高中生物說課稿 篇9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很榮幸能有這樣一個向各位專家、同仁學習交流的機會。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光合作用的發(fā)現(xiàn)》,下面我就從設計理念、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方法、教學過程和教學感悟六個方面來談談我對這節(jié)課的理解與設計。

      一、設計理念

      以新課標“提高生物科學素養(yǎng),面向全體學生,倡導探究性學習,注重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的課程理念來設計教與學的過程,變教材中經(jīng)典實驗的學習過程為探究過程,為學生創(chuàng)造“知識再發(fā)現(xiàn)”的探究情境,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學習的探究性和目標的完整性。

      二、教材分析

      《光合作用的發(fā)現(xiàn)》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三章第三節(jié)第一課時的內容,主要介紹了光合作用發(fā)現(xiàn)過程中的幾個經(jīng)典實驗,在這其中蘊含這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是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和探究能力的好材料。

      依據(jù)教材和課程標準的要求,我制定了知識、能力和情感的三維目標,注重知識發(fā)現(xiàn)的同時,更強調了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基于此,我將“光合作用的概念、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和實驗設計中的兩個基本原則”作為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單一變量原則中實驗變量與無關變量的辨析”是難點所在。

      三、學情分析

      要引導學生學會學習,自主探究,“了解學生,分析學情”非常重要。通過初中階段的學習,學生已經(jīng)有了光合作用所需原料、條件等知識基礎,對于光合作用發(fā)現(xiàn)史也有所了解,但對于“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了解不多且不成系統(tǒng)。能力與思維方面,高中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觀察和認知能力,思維的目的性、連續(xù)性和邏輯性也已初步形成,但還很不完善,對新事物好奇,卻又缺乏理性思考。

      四、教學方法

      根據(jù)以上分析,結合我校學生實際,我選用了這樣的教學方法:

      引導探究法:依據(jù)高中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通過知識的發(fā)現(xiàn)過程,促成知識的意義建構,能力的逐步形成。

      互動討論法:通過創(chuàng)設民主、平等、融洽的教學氛圍,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地位和教師主導作用兩方面的優(yōu)勢。

      直觀教學法:利用語言、實物、多媒體等多種直觀形式,激發(fā)學習興趣,讓興趣引領學生學習。

      五、教學過程

      為很好地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優(yōu)化教學過程,我設置了“課題引入-課題展開-課堂小結-鞏固練習-課后延伸”五個緊密聯(lián)系的環(huán)節(jié)。

      (一)課題引入

      我先從光合作用在物質合成、能量轉換、環(huán)境保護三方面的重大意義入手,用數(shù)據(jù)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之后按年代順序展示光合作用發(fā)現(xiàn)史中的著名實驗,并配以相關圖片,將學生的思維引入“光合作用發(fā)現(xiàn)史”的方向,這樣自然導入新課。

      (二)課題展開

      我有選擇有側重地介紹了光合作用發(fā)現(xiàn)史中的幾個經(jīng)典實驗,先以簡單的普利斯特利實驗啟發(fā)學生思維,再用經(jīng)典的薩克斯實驗來調整思維,接著在精巧的恩格爾曼實驗中完成思維的形成過程,最后通過魯賓和卡門的實驗使學生的應用思維得以發(fā)展,思維層次逐步上升。

      1、簡便易行的普利斯特利實驗,我以演示法進行教學,向學生真實再現(xiàn)實驗過程:光下,將燃燒的蠟燭置于密閉的玻璃鐘罩內,一段時間后,蠟燭熄滅;而把一盆綠色植物與燃燒的蠟燭共同置于密閉的玻璃鐘罩內,相同時間后,蠟燭未熄滅。

      然后設置系列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根據(jù)以上實驗,你能得出什么結論呢?在已知密閉環(huán)境能使蠟燭熄滅的情況下,去掉第一組的實驗可以嗎?他的實驗有時成功有時失敗,你能分析一下可能的原因嗎?

      學生探討答案時,我從具體問題入手,逐步將學生思考的重心由對實驗結論的推斷轉移到對實驗過程的設計上來。

      結合第二題答案(通過兩組對比可以使結論更令人信服)適時點撥:設置對照實驗是實驗設計中一個重要的原則,該實驗中未放置植物的即為對照組。因為兩組實驗中只存在植物有無這一變量,所以兩組實驗結果的差異便與這唯一的變量之間建立了因果關系,這在實驗設計中叫單一變量原則。由實驗者控制的變量也就稱為實驗變量。

      再由第三題答案(因為沒有發(fā)現(xiàn)光在其中的關鍵作用,所以有光時做是成功的,無光時做則失敗)引入無關變量的概念,強調實驗中除實驗變量外,還有其他的因素或條件會影響實驗現(xiàn)象或結果,因其不作為實驗的研究對象,所以稱為無關變量。實驗過程中要盡可能避免無關變量的干擾。

      通過這樣的教學,不僅突出了“實驗設計中的兩個基本原則-對照原則與單一變量原則”的教學重點,而且抽象知識在具體實例中的引入,符合了由感性到理性的認知規(guī)律,達到了啟發(fā)思維的目的。

      【過渡】接下來,沿著發(fā)現(xiàn)史的主線,通過梅耶的實驗結論設疑(光能轉換成化學能后,到底貯存于什么物質中呢?也就是植物在吸收水和二氧化碳,釋放氧氣的過程中,還產(chǎn)生了什么物質呢?)由此引出薩克斯實驗。

      2、經(jīng)典的薩克斯實驗,我以生物興趣小組同學模擬實驗的圖片為素材來介紹該實驗過程,這樣既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融洽了課堂氣氛,又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主動性。

      之后針對實驗中的每一步操作,從實驗設計的角度提出問題,并注重引導學生從實驗設計本身和實驗原則應用兩個層面來思考。

      第一步,把植物放在暗處24小時,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

      在學生答出“讓葉片中的營養(yǎng)物質消耗掉”之后,我補充“這是為了消除原有營養(yǎng)物質這一無關變量”。

      第二步,將同一葉片,一半曝光,一半遮光,在光下培養(yǎng)一段時間,這又是為什么?

      學生在思考后,已能答出“一半曝光,一半遮光是為了進行對照,這遵循了對照原則”,我再強化“光照與否便是該實驗的實驗變量”。

      第三步,剪下葉片,進行酒精隔水煮沸脫,這一步,教材中并未交待,有進行的必要嗎?

      這時學生已能得出完整答案“脫色后,可使最后的實驗結果更清晰,這同樣是為了消除無關變量”。

      結合實驗結果學生則很容易得出最后的結論“綠色葉片在光合作用中產(chǎn)生了淀粉”從而為光合作用概念的建構打下伏筆。

      同時教師點明“實驗結論的得出”與“實驗變量的設置”間的必然聯(lián)系,正是因為設置了光照與否這唯一的實驗變量,得到了不同的實驗結果(曝光一半葉變藍,遮光一半不變藍),所以才得出了以上的實驗結論。使學生從經(jīng)典實驗中加深了對本節(jié)重點內容的理解,內化知識的同時,也調整了思維。

      【過渡】在薩克斯實驗的基礎上,我巧妙選材(花葉冷水)并再次設疑(該植物葉片曝光一半的白色部分經(jīng)碘處理后也不變藍,這樣的結果意味著什么呢?能不能說光合作用的場所就是葉綠體呢?)學生思考后不難找出答案:能說明光合作用進行與葉綠體有關,但不能直接證明葉綠體就是光合作用的場所。緊接設問:怎樣才能直接證明呢?培養(yǎng)學生科學求實態(tài)度的同時,自然過渡到恩格爾曼的實驗。

      3、恩格爾曼的實驗中,我充分發(fā)揮多媒體動畫在輔助教學中的優(yōu)勢,變微觀為宏觀,變抽象為形象,再現(xiàn)實驗全貌。

      “將水綿細胞臨時裝片置于黑暗無氧環(huán)境中,當極細的光束照射在葉綠體以外部位時,好氧細菌均勻分布,當光束照射到葉綠體時,好氧細菌向葉綠體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集中;將臨時裝片完全暴露在光下時,好氧細菌則分布在葉綠體所有受光部位的周圍”

      學生觀察后,我用更為理性的問題來引導學生的思考:

      1、選水綿和好氧細菌為實驗材料有什么優(yōu)點?

      2、實驗中是怎樣排除無關變量干擾的?

      3、恩格爾曼設置了怎樣的對照實驗?得出什么結論?

      著重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知識遷移能力。

      因此教學組織上也更突出了學生間的討論、交流。

      學生探討出答案后,點撥時我則從深層次逐個剖析:

      “從本實驗恩格爾曼巧選水綿和好氧細菌再聯(lián)系花葉冷水的例子,我們不難看出實驗選材的重要性,它有時甚至直接決定了實驗的成敗。”

      “第二題答案告訴我們,研究光合作用時,從單一變量原則出發(fā),凡是能影響光合作用進行或實驗結果的因素,則都應加以合理控制,如光照、大氣中的氧氣和二氧化碳,材料的存活狀態(tài),原有營養(yǎng)物質等。”

      “解決這類問題,可以實驗變量的施加為突破口,確定實驗變量的同時也就確定了對照實驗。如本實驗中的有光與無光,光照部位的不同。”

      最后把整個實驗還原到具體的科學探究方法的模式中,即“提出問題-做出假設-設計、實施實驗-分析結果、得出結論,而且在設計實驗時必須遵循對照原則,單一變量原則等”,使學生全面系統(tǒng)地理解與領悟,最終形成思維。

      【過渡】學生的思維在由啟發(fā)到調整,再到逐步形成的上升過程中,我通過創(chuàng)設新情境(同位素標記法的引入),提出新問題(光合作用中產(chǎn)生的氧氣到底來自于水還是二氧化碳?或是兩者兼而有之呢?)進一步激起學生利用新知解決新問題的欲望,也由此轉入魯賓、卡門的實驗。

      4、為了在運用中檢驗所學,魯賓、卡門的實驗,我以“分組討論方案-自主設計實驗-組間交流整合-教師總結驗證”的師生互動形式來組織教學。

      (播放視頻)

      分組討論中,隨著標記元素的選擇、實驗變量的確定、對照實驗的設置、實驗結果的預期、實驗結論的得出等一系列問題的提出與共同解決,學生新形成的思維在應用中得到了提升。

      自主設計實驗既是對組內討論的合理匯總,又是對科學探究方法的系統(tǒng)再現(xiàn),旨在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邏輯性與嚴密性。

      組間交流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勇于創(chuàng)新、敢于展示的平臺,同時也能夠發(fā)現(xiàn)學生在認識上的不足與思維上的漏洞。

      這是學時實驗設計中的一些常見問題和錯誤做法:

      (將實驗分為三組,分別為植物提供:H2O和CO2、H218O和CO2、H2O和C18O2,第一組為對照組)……有的是因為對對照原則理解不深造成的失誤。

      (為植物提供H218O和CO2,一組置于光下,另一組置于黑暗環(huán)境中)……有的是實驗變量的設置上出了問題。

      (為一組植物提供H218O和CO2,并置于光下,另一組提供H2O和C18O2,置于暗處)……這種的做法則違背了單一變量原則。

      在思維整合中,對常見問題的失誤歸因與歸類解決,使學生的思維在應用中得到了完善。

      最后,教師用科學家們的實驗設計及結論來驗證他們的實驗設想,更使其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在學生對光合作用發(fā)現(xiàn)史有了清晰系統(tǒng)的認識后,我讓他們自己去歸納總結科學家們的實驗結論,進而完成對光合作用概念的知識建構。

      結課時,我再次把目光拉回到光合作用研究的方向,讓學生體味科學探索艱辛與快樂的同時,也對其提出殷殷希望。

      (三)課堂小結與板書設計相結合,并突出知識與能力兩條主線。

      (四)鞏固練習這一環(huán)節(jié)上,我精選了有梯度的練習,題型富于變化,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充分認識自己思維改變的機會。

      (五)課后延伸作為課堂的重要補充,我設置了操作性較強的自主探究課題,并提供相關的信息和技術支持,讓學生自己動腦動手去解決實際問題。這就是生物興趣小組同學開展的有關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實驗圖片。

      六、教學感悟

      最后我想談談對本節(jié)課的一點感想:新課程理念下的生物教學,真正還原了生命科學的本質,知識與能力并重,課內與課外并行。學生在這其中更多的是積極主動,合作交流,體會更深的是分享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

      教師在這其中更多的是積極引導,肯定評價,“發(fā)現(xiàn)閃光點,激勵自信心”。既鼓勵學生參與合作的精神敢于展示自我的勇氣,又讓其感受到“從挫折中學會反思,進而提高能力完善思維”帶來的滿足。

      我想說,我更要說感謝新課程。

      以上是我對本節(jié)課的處理,不足之處,切盼各位專家,同仁多多指教,謝謝!

      高中生物說課稿 篇10

    各位老師:

      上午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物質跨膜運輸?shù)姆绞健贰1竟?jié)課是新課程教材第四章內容,知識雖然抽象但是并不難掌握,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能更進一步的提高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解讀圖表數(shù)據(jù)的能力。

      對于本節(jié)課,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方法、教學過程、反饋練習、總結反思”這樣六個方面進行剖析。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物質跨膜運輸?shù)姆绞健肥侨私贪姹匦抟坏谒恼碌谌?jié)的內容,本模塊第3章已經(jīng)介紹了細胞膜的化學組成和細胞膜結構以及大致的功能,本節(jié)著重介紹細胞膜控制物質進出這一重要功能,包括小分子或離子進出細胞的方式和大分子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通過對幾種跨膜運輸方式的探究,并運用數(shù)學坐標圖來表達三種方式的規(guī)律和特征,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圖表數(shù)據(jù)的解讀能力,即信息解讀和知識遷移轉化的能力。這部分內容和前面所學的"分泌蛋白的合成和運輸"有關聯(lián)的地方,同時又是對生物膜具有流動性的一個很好的佐證。對學生理解細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統(tǒng)有著重要的意義。

      2.教學目標

      根據(jù)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教材的具體內容,結合高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征和現(xiàn)有的知識水平,擬定了下列幾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a.能舉例說明物質跨膜運輸方式的類型及特點。

      b.正確解讀坐標數(shù)據(jù)圖表。

      (2)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本節(jié)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特點不太明顯,主要強調積極思考,主動自覺。

      3.教學重點、難點

      本著高一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

      教學難點:主動運輸

      4.課時安排:1課時

      二、學情分析

      本節(jié)的授課對象是高一的學生,在初中階段,學生對物質交換有了很膚淺的了解,通過前幾章的學習,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細胞膜的結構,水分子跨膜運輸實例的基礎,掌握了蛋白質多樣性的知識,為新知識的學習奠定了認知基礎。并且還具備了一定的認知能力,思維的目的性,連續(xù)性和邏輯性也已初步建立,能獨立思考,對生活現(xiàn)象提出疑問,并通過多種途徑找出解決的辦法。同時經(jīng)過前階段的新課程學習,他們具備了群體討論,并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和理論依據(jù)的能力。對事物的探究有激情,但往往對探究的目的性及過程,結論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需要教師的引導。

      為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節(jié)內容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三、教學方法

      根據(jù)上述對教材和學生情況的分析,本節(jié)采用以下的教法和學法突破教學重難點:

      教法:本節(jié)課的教學采用教師主導,學生自主,合作和交流討論相結合的方法,總體思路為:展示現(xiàn)象→提出問題→解釋原理→總結概念,使學生綜合運用到課程標準所提到的“觀察,描述,比較,概括,分析,解讀圖表”等技能,并配以多媒體輔助教學。

      學法::主動運輸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要掌握好這點,必須運用對比的方式進行學習,通過觀察討論的方式讓學生自己找出被動運輸和主動運輸?shù)闹饕獏^(qū)別來掌握該難點。

      最后我具體來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回顧

      復習細胞膜的成分和結構,讓學生對基礎內容進行復習,為本節(jié)課內容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利用“問題探討”,用多媒體展示,提出問題:⑴什么樣的分子能夠通過?什么樣的分子不能通過?⑵葡萄糖不能通過該膜,但是小腸上皮細胞能大量吸收葡萄糖,如何解釋⑶觀察此圖,聯(lián)系已有知識,你還能提出其他問題嗎?能不能對所提出的問題作出嘗試性的回答引導學生觀察,并歸納出答案。

      教學說明:設立問題情景,創(chuàng)設物質跨膜運輸?shù)乃季S平臺,為學生的有效發(fā)散思維提供背景,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思維能力,為進一步突破難點做鋪墊,激發(fā)學生學習激情。

      (三)幾種物質運輸方式

      1、小分子和離子的跨膜運輸

      (1)多媒體展示擴散現(xiàn)象,引出物質運輸?shù)膬煞N方式被動運輸和主動運輸?shù)母拍睿寣W生分析水分子進入細胞的原因和方式,是不是和上述擴散相似,總結出自由擴散的概念,多媒體動畫展示自由擴散的過程,組織學生討論,得出自由擴散的特點。

      教學說明:該部分內容簡單,通過多媒體展示,使抽象內容形象化,便于學生理解。

      (2)進一步提出問題:葡萄糖不能通過人工合成的脂質雙分子層,但對于細胞來說,葡萄糖又是必需的,它是怎樣通過細胞膜進入細胞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激情,讓學生嘗試作出解釋,再指出載體蛋白的作用,總結出協(xié)助擴散的概念,多媒體動畫展示協(xié)助擴散的過程,組織學生討論,得出協(xié)助擴散的特點。

      提出問題進行小結:

      ①自由擴散與協(xié)助擴散需要消耗能量嗎?

      ②自由擴散與協(xié)助擴散有什么相同點有什么不同點?

      ③自由擴散與協(xié)助擴散為什么被稱為被動運輸?

      組織學生思考和討論,得出答案。

      (3)多媒體展示物質逆濃度跨膜運輸?shù)默F(xiàn)象,并組織學生分析討論,提出問題:為什么這些物質可以逆濃度梯度運輸。并利用舉出生活例子上下坡運東西來解釋主動運輸需要能量,總結主動運輸?shù)母拍睿嗝襟w動畫展示主動運輸?shù)倪^程,組織學生討論,得出主動運輸?shù)奶攸c。

      提出問題:這些物質進出死細胞還能進行主動運輸嗎主動運輸對于生命現(xiàn)象有什么重要意義?學生總結和講述補充得出主動運輸?shù)囊饬x。

      為了使抽象內容具體化,上述過程中模擬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三個常見現(xiàn)象,通過三個動畫的展示,運用類比的方法,使學生對三種運輸方式的認識更加直觀化。

      教學說明:該部分為本節(jié)課的重點內容,通過圖形展示引出問題,并層層深入,展示出物質運輸?shù)膸追N方式,動畫展示更加具體和形象化,同時,組織學生針對問題進行探討,既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激情,深入開發(fā)了學生比較,概括和分析能力,又增進師生互動,活躍了課堂氣氛。

      (4)提出問題,講練結合:練習1看圖回答,引導學生理解主動運輸和被動運輸?shù)牟煌c,識別主動運輸;練習2通過對典型坐標圖所呈現(xiàn)的曲線理解細胞對某物的自由擴散,協(xié)助擴散和主動運輸速度隨細胞外濃度的改變而變化的規(guī)律,從不同角度加深對三種運輸方式的理解。組織學生分析,反饋和糾正。

      提出問題:三種運輸方式有哪些異同組織學生分析填表,反饋和糾正。

      教學說明:本環(huán)節(jié)鞏固理論知識是對課本知識擴展和對重點,難點內容的深入理解和總結,只有理解了三種運輸方式的異同,才能完成本環(huán)節(jié)教學任務,既突顯書本知識,又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提高學生解讀圖表的能力和抽象化思維能力的形成。

      2、大分子的運輸

      引導學生回憶免疫系統(tǒng)吞噬大分子異物的過程,得出胞吞現(xiàn)象,提出問題:那大家知道白細胞是如何吃掉病菌的嗎顯示有關動畫、圖片。

      強調:胞吞和胞吐作用都需要能量

      提出問題:胞吞和胞吐體現(xiàn)了細胞膜結構的特點是什么與書本前面知識相聯(lián)系。

      (四)技能訓練

      指導學生就《技能訓練》部分進行討論。

      五、反饋練習

      1、教師小結幾種運輸方式,特別是自由擴散,協(xié)助擴散和主動運輸?shù)奶攸c

      2、隨堂訓練(課堂練習)

      本部分習題,針對物質跨膜運輸方式的特點和不同而設計,讓學生思考完成具有針對性的練習,進行知識鞏固和教學效果反饋,及時糾正錯誤的理解和片面的認識。

      六、總結反思

      本節(jié)課比較符合新課標的理念,改變了以往填鴨式的教法,體現(xiàn)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這部分內容本身并不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相對輕松,但是如果不把新舊知識進行整合,在解題的時候還是存在一定困難。在分組討論中,雖然學生的回答不一定完整,但還是從多角度對學生給予積極的肯定,從而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在教學節(jié)奏的把握上,由于學生討論和交流比較花費時間,容易出現(xiàn)前緊后松或是前松后緊的情況,因此在時間上應當注意控制。

    【高中生物說課稿】相關文章:

    高中生物說課稿02-26

    高中生物說課稿12-12

    初高中生物說課稿02-20

    高中生物精選說課稿示例07-28

    關于高中生物說課稿03-08

    高中生物的說課稿(精選20篇)06-01

    高中生物說課稿《細胞增殖》03-12

    高中生物《細胞的增殖》說課稿08-02

    《細胞增殖》高中生物說課稿06-28

    高中生物《人的呼吸》說課稿09-30

    欧美日韩高清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偷拍人妻系列无码专区免费| 国产精品久免费的黄网站| 三年片在线观看大全国语| JRS直播无插件低调看直播NBA| 欧美日韩国产激情一区| GOGOGO大但人文艺术包图片|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天天做天天爱夜夜夜爽毛片| 18禁高清无遮挡一区二区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