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二年級數(shù)學《認識米》教學教案(通用12篇)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jù),有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二年級數(shù)學《認識米》教學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二年級數(shù)學《認識米》教學教案 1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表象。能根據(jù)初步形成的1米的表象,進行一些直觀的判斷與思考。
2. 知道1米=100厘米,能用米尺測量物體的長度。
3. 在小組活動中,學會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逐步養(yǎng)成認真、細致的學習態(tài)度和習慣。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米尺、卷尺、剪刀、綢帶、膠帶、標簽紙等。
學生按小組準備:米尺、卷尺、剪刀、綢帶、標簽紙等。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引入
談話:昨天老師讓大家回去測量自己的身高,都量了嗎?誰來說一說,你的身高是多少?(學生交流自己的身高)大家都不約而同地用了同一個字“米”。今天我們就來認識米(板書課題)。量比較長的物體,常用“米”作單位。
二、 初步認識1米
1. 估計1米的實際長度。
談話:老師的身高是1米72厘米,你能估計一下,從地面到老師身上的哪兒大約是1米高呢?(學生根據(jù)已有的經(jīng)驗進行估計)
談話:大家都想估計,那我們來做個游戲好嗎?請兩個同學把這卷綢帶慢慢地拉開,其他同學認真觀察拉開的綢帶,如果你覺得拉開的綢帶的長夠1米了,就立即喊“停”。(學生活動)
啟發(fā):(指拉開的綢帶)這段綢帶的長正好是1米嗎?怎樣才能知道它到底有多長?(可以用尺量一量)
[說明:對于“米”,學生在生活中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從身高談起,再讓學生大膽地進行估計,喚醒了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找準了知識的生長點,為下面的學習做好準備。]
2. 認識1米。
出示米尺。
談話:這是一把米尺,它的長度是1米。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米尺,看一看1米有多長。
提問:看一看、數(shù)一數(shù)米尺上的刻度,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1米=100厘米。
3. 用米尺量。
談話:怎樣用米尺量出剛才綢帶的長度是不是1米呢?誰來試一試?
指名量出一根1米的綢帶,再讓每個小組照樣子量出1米長的綢帶。
提問:張老師想知道到底身上的'哪兒離地面是1米高,誰來幫老師量一量?(學生測量后,在1米的位置貼上標簽)
談話:同學們想不想知道自己身上的哪兒離地面是1米呢?同桌合作,互相量一量。
討論:標簽離地面都是1米,為什么貼的位置各不一樣呢?
[說明:學生的年齡小,合作學習的經(jīng)驗不足,適時進行合作的指導和示范,可以使合作更有秩序,更富實效。同時,又兼顧并重視了合作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個體體驗與思考。]
談話:現(xiàn)在同學們知道1米有多長了嗎?請大家張開雙臂,估計一下,自己的一庹比1米長一些,還是短一些?
小組活動后,組織交流。
提問:你能用兩手比畫出1米大約有多長嗎?
學生用手比畫1米的實際長度。
談話:請每個小組在教室里任意選一樣東西,量一量,看從哪兒到哪兒的長正好是1米。
小組活動后,交流匯報。
[說明:讓學生先用自己的一庹和1米比一比,再伸出兩手比畫1米有多長,學生的比畫有了參照,就會比畫得更準確。這些活動使學生充分感悟了1米的實際長度,初步建立了1米的長度表象。]
三、 深化對1米的認識
(1)提問:你能估計出1米長的隊伍大約能有幾人嗎?(學生可能想到:豎著排,大約有5人;橫著排,大約有3人)
提問:想一想,同樣是1米長的隊伍,為什么有的大約有5人,有的大約有3人呢?
(2)要求:估計一下,用我們平時的步子走1米長的路,大約要走幾步?(請幾個同學上來走一走)
提問:同樣走1米,為什么走的步數(shù)不一樣?
談話:同學們想知道自己走1米大約要幾步嗎?小組合作,在地面上量出1米的距離,每個同學都來走一走。
小組活動后,組織交流。
(3)談話: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一想,1米有多長。睜開眼睛,伸出雙手,比畫一下1米的長度。
(4)提問:知道1米有多長了吧?如果不用米尺量,你能剪出一根1米長的綢帶嗎?
學生活動后,用尺量一量量剪出的綢帶是不是1米長。
二年級數(shù)學《認識米》教學教案 2
教學目標:
1.結(jié)合實際問題,體會測量時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的重要性,進而體會引入較大單位的必要性。
2.認識長度單位米,認識表示長度單位的符號“m”。初步建立 1米的實際長度表象。
3.在實際測量中理解1米=100厘米。
4.通過實際測量活動,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以及激發(fā)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建立1米的實際長度表象。
教學難點:
理解1米=100厘米。(調(diào)整為:建立1米的正確認知)
教師準備:
1支7cm長鉛筆、12把米尺、學生尺、1根長繩、1根1米長繩子、雙面膠、剪刀。
學生準備:
學生尺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1.測量鉛筆的長度需要什么工具?測量所得數(shù)據(jù)要用什么作單位?
2.用厘米尺測量老師手中鉛筆的長度。
(學生在投影上演示,教師強調(diào)測量時需要注意:把尺的刻度0對準鉛筆的左端。)
【設計意圖:通過測量鉛筆的長度,既復習了尺子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又為接下來的測量黑板的長度打下基礎(chǔ)。】
【教后思考:通過對厘米和厘米尺的復習,一方面可以加深學生對上節(jié)課所學知識的鞏固認知,另一方面可以為新課學習做鋪墊,達到“教結(jié)構(gòu)用結(jié)構(gòu)”的作用。這兩節(jié)課的教學結(jié)構(gòu)基本上都是:情境導入——認識工具(米尺或厘米尺)——認識米(或厘米)——通過測量充分感知1米(或1厘米)有多長,進而建立1米(或1厘米)的實際觀念。】
二、引入新課
1.情境導入。
(1)課件出示小動畫:量黑板的長度。(先是用厘米尺
量,后改用米尺量)
【設計意圖:通過測量活動讓學生直觀感受到用厘米量較長物體的不便利,從而產(chǎn)生困惑,積極主動認識米。】
【教后思考:這個環(huán)節(jié)原打算讓一個學生來講臺上實際操作,但在上課之前又覺得有點費事兒,于是改成了觀看動畫。相比之下覺得改變后雖然節(jié)約了2分鐘左右時間,但給孩子們留下的印象不足夠深刻。根據(jù)研討中小組其他成員的建議,若改成師生比賽或是兩個學生比賽,應該可以更高效一些。】
2.點明課題
量較短物體的長度,用厘米尺就行了,但量較長的物體長度,用老師手中的尺子測量方便了,像這樣的尺子叫米尺,它的長度正好是1米。那么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認識米 用米量”。(板書:認識米 用米量)
三、探究新知
1、估計1米的實際長度。
師:老師的身高是1米65厘米,你能估計一下,從地面到老師身上的哪兒大約是1米高呢?(學生根據(jù)已有經(jīng)驗進行估計,并貼上標簽)。
【教后思考:這個環(huán)節(jié)耗時很長,而且效果不佳。究其原因應該是以下幾點:一是鋪墊不足,要求不夠明確,以至于一開始孩子們根本不知道我的意圖何在;二是老師的身高對孩子們來說是陌生的,1米65厘米看似是一個估測的依據(jù),但實際上孩子們并不知道如何去使用這個數(shù)據(jù),于是就干脆不用;三是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孩子們更多的是關(guān)注于貼在老師身上的彩色紙條,而忽視了問題多本質(zhì)——一米有多高。這一環(huán)節(jié)如果能夠從孩子們自己的身高入手,這樣的話效果可能會好一些。】
那怎么才知道誰估的最接近呢?
(生:用尺子量。)
師:用哪把尺子呢?是大家手中的厘米尺嗎?
(生:不是,應該用米尺。)
師:好,那接下來我們先來認識一下“米尺”。
【設計意圖:從估測老師的身高中的1米入手,學生肯定興趣很高,在此過程中,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估一估1米到底有多長,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估測意識,也為建立1米的長度單位打下了基礎(chǔ)。】
【教后思考:整個環(huán)節(jié)孩子們確實挺活躍的.,但是由于操作不當(演示時大部分學生看不到;活動組織不嚴謹導致有的孩子趁機開小差),導致部分孩子無法完全參與進來,進而轉(zhuǎn)移注意力。結(jié)合小組研討中各成員的建議以及自己的思考,這個環(huán)節(jié)可以有兩種不同的設計:
設計一:先讓孩子們報自己的身高,再根據(jù)自己的身高估測1米的高度,然后引入測量工具——米尺,之后再利用米尺準確測量,明確1米的高度,最后尋找身邊的1米(如1庹,窗戶高度、電棒管的長度等等)。這種設計大致思路基本上和我原有設計相同,是先估測,再認識米尺,最后準確測量,再聯(lián)系生活尋找1米,只是主體由“我的身高”換成了孩子們自己的身高,這樣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應該效果會好些。
設計二:在認識米尺之后,直接用米尺準確量出自己身高中1米的位置,建構(gòu)1米的認知表象,最后尋找身邊的1米(如1庹,窗戶高度、電棒管的長度等等)。這種設計的確有助于較好的建立1米的認知表象,而且會更高效,但是缺少了估測的環(huán)節(jié),原本孩子們就缺乏“估測意識”,估測能力的培養(yǎng)應通過不斷地滲透,一點點培養(yǎng)起來。】
2、認識米尺。
出示米尺。
(1)談話:每個小組的桌上有1把米尺,它的長度正好是1米。用它來量比較長的物體就容易多了。
請大家拿出你們的厘米尺,跟米尺比一比,找找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數(shù)字相同,都是從0開始,從小到大排列;刻度線相同,兩根長刻度線之間相距1厘米,兩根長刻度線之間有9跟短刻度線,其中正中間一根稍微長一點。不同之處就是厘米尺較短,數(shù)字較少,而米尺較長,數(shù)字也較多。)
(2)那米尺上一共有多少刻度?(100個刻度)100刻度就是100厘米就是1米。
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1米=100厘米。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對比、思考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米和厘米之間的關(guān)系。】
【教后思考:通過對 米尺和厘米尺的對比觀察,孩子們對米尺和厘米尺基本上都有了較清楚的認識。】
3、用米尺量。
(1)提問:到底老師身上的哪兒離地面是1米高呢,誰來幫老師量一量。(學生測量后,在1米的位置貼上標簽。)
小結(jié):量物體的時候,一定要從物體的一頭開始,用卷尺或米尺的0刻度對齊物體的一端,尺子要放直。(課件演示)
(2)同學們想不想知道你們自己身上上的哪兒離地面是1米高呢?先看一下老師身上的1米的標簽,自己估一估,然后再同桌合作用米尺量一量。并感受一下1米到底有多高?再說說你的身高比1米多還是少?多幾厘米?
(3)談話:同學們現(xiàn)在知道1米有多長了嗎?請小朋友張開雙手,先估計一下,自己的一庹比1米長還是短。再同桌合作量一量。
(4)交流。現(xiàn)在你能用雙手比劃出1米大約有多長嗎?(學生用手比劃1米的實際長度)
(5)談話:請小朋友在教室里找一找,你的身邊哪些物體長約是1米。再小組合作動手量一量。之后,全班交流。
(6)估一估,量一量:黑板大約長幾米?
(7)小結(jié):量哪些物體的長要用米做單位?——較長的物體
【設計意圖:通過估一估、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等實踐活動,讓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充分感知1米有多長,建立1米的實際觀念,并學會測量長度的方法。】
【教后思考:整個設計應該和“估計1米是多少”部分融合起來,可以采用前面提到的“設計一”或“設計二”。】
四、活動鞏固
下面,我們來做個小游戲:老師帶來了一卷綢帶,請兩個同學把這卷綢帶慢慢的拉開,其他同學認真觀察拉開的綢帶,如果你覺得拉開的綢帶的長夠1米了,就立即喊“停”(學生活動)。
當學生喊停后剪下,貼到黑板上。指著黑板上的絲帶問:這正好是1米嗎?怎樣才知道它到底有多長呢?(可以用尺量)
方法一:直接量黑板上的絲帶,長或者短了,再追問:那1米到底有多長?再剪一根1米長的絲帶貼上去,對比。
方法二:再剪一根剛好1米的絲帶貼上去,直接對比。
【設計意圖:通過剪絲帶的游戲進一步感知1米有多長,進一步建立1米的實際觀念。】
五、方法應用。
1.提問:你能估計出1米長的隊伍大約能有幾人嗎?(學生可能想到,豎著排大約有5人,橫著排大約有3人。再實際排一排)
提問:想一想,同樣是1米長的隊伍,為什么有的大約有5人,有的大約有3人呢?
2.小組活動。
要求:估計一下,用我們平時的步子走1米長的路大約要走幾步?(請幾個同學上來走一走)
提問:同樣走1米,為什么走的步數(shù)不一樣?
談話:同學們想知道自己走1米大約要幾步嗎?
小組合作:在地面上量出1米的距離。每個同學都來走一走。
【教后思考:“剪絲帶”和“1米大約有幾步”這兩個活動由于時間關(guān)系沒有進行。】
3.小朋友現(xiàn)在已經(jīng)知道1米的大概長度,老師站在這里,誰能上來找個位置,使你和老師之間的距離正好是1米?能再找個離老師1米的位置嗎?還能找到這樣的位置嗎?
學生紛紛站在老師的身邊,最后成一個半徑是1米的圓。
【設計意圖:數(shù)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體驗觀察、比較的數(shù)學思想和方法。感受數(shù)學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并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后思考:由于前面少了“剪絲帶”、“1米大約有幾步”這兩個環(huán)節(jié),孩子們腦子中的1米還停留在“比自己的身高矮一些”和“比一庹短一些”這樣的“身體”的層面,無法降落到地面,所以最初在站的時候并不是很順利。另外這個活動只能少數(shù)十幾個學生參與,學生參與面不是很高。如果這樣修改一下:每3個小組為一大組,請一位同學先站好,聽口令其他同學站到距他1米的位置。這樣每個孩子都可以參與進去,學生積極性會更高,而且每個同學都能建立1米在地面上的長度這一認知。】
六、梳理小結(jié)
提問: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你們有哪些收獲?
這節(jié)課我們又認識了新的長度單位“米”,張開雙臂比劃一下,1米有多長。還知道了米和厘米之間的進率,其實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長度大約是1米的物品,課后同學們可以找一找,量一量。
【設計意圖:對本節(jié)課的學習做一個簡單的回顧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識網(wǎng)絡,整理學習思路,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
七、布置作業(yè)。
二年級數(shù)學《認識米》教學教案 3
教學準備
1.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刻度尺,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cm,借助實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
(2)初步學會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并通過估測,形成初步的估測意識。
2、過程與方法:
經(jīng)歷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過程,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在測量活動中,體驗合作學習的樂趣,養(yǎng)成做事嚴謹、認真的習慣。
2.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1厘米的長度單位,用厘米尺測量物體長度
教學難點:用度尺測量物體長度的正確方法
3.教學用具
課件、數(shù)學課文、鉛筆等
4.標簽
教學過程
1.情景導入
提出問題。
教師:同學們,比一比這兩本書,哪本長,哪本短呢?兩本書到底有多長,有多短呢?大家想不想知道?今天我們這幾課就學習這個問題。
課件出題圖片
2.探究新知 學習第2頁例1.提出問題:
A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的課桌有多長嗎?小組討論。
B交流匯報:剛才同學們想了很多方法,大多用鉛筆、鉛筆盒、課本做為工作測量。下面每4個人為一組和老師一起用手測量課桌的長度。
C動手操作,合作完成。
匯報:相同的課桌為什么測量的結(jié)果不同呢?學生的五拃長,老師的三拃長。因為選用的是不同的手,結(jié)果一定會是不同的。
歸納:要想得到相同的答案,應選用同樣的物品作為標準進行測量。學習第3頁例2
A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直尺,看看上面都有什么?
指名回答,教師總結(jié),數(shù)字 小格 大格 厘米.尺子上的線有長有短,我們叫它刻度線。0在最左端,尺子上的0表示起點。b我們身邊有哪些物品是1厘米?
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圖釘、田字格本,小組合作,共同操作。學習第3頁例3
A發(fā)一張課前準好的彩紙,請同學們先估量一下它的長度,然后動手操作量一量。b請一名同學上前操作,看看是否正確,然后同學評議。
教師:一定要把彩紙的左端對準直尺上的刻度0,然后看右端在哪個數(shù)字上,就是幾厘米。
3.課堂練習
學完測量的方法和注意的事項,讓學生試著測量準備好的鉛筆等物體。教師提出要求:
A正確準確的測量自己準備好的物體(鉛筆、橡皮、小刀等)
B先獨立測量后小組交流
C小組合作探究。師巡視指導,引導學生注意直尺要水平放,物體的左端要對準直尺上的“0”刻度。
4.鞏固提升
1、用直尺測量自己的數(shù)學課文的短邊。為了照顧理解能力差點的孩子,鞏固提升也是由易到難的安排。
2、課件出示兩種測量方法,讓學生判斷哪種是正確的,這樣的練習目的也是為了讓學生更好更準確的掌握測量的方法。
課堂小結(jié)
A提問: 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
B教師總結(jié)
1、厘米是最小的長度單位,在里面尺上,每相鄰兩個數(shù)之間是1厘米。
2、用厘米作單位測量物體時,要把直尺的“0”刻度對準物體的左端,再看物體的右端對著刻度幾,就是幾厘米。
板書
認識厘米和使用厘米測量
1.認識刻度尺
2.認識1厘米 從刻度0到刻度1
3.認識幾厘米
4.把尺子上的刻度0對準紙條的左端,紙條右端對著數(shù)字幾,就是幾厘米。
二年級數(shù)學《認識米》教學教案 4
教學內(nèi)容:
教材p.3~4頁的例3及練習一4~5題認識長度單位----米,用米量
教學目標:
1、在活動中認識長度單位米,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
2、認識米尺,學會實際操作的方法。
3、在建立長度觀念的基礎(chǔ)上,培養(yǎng)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體會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難點:
學會用尺子測量物體的方 紙條、米尺、1米長的繩子、卷尺。
學具準備:
長短不一的紙條、米尺、1米長的繩子、卷尺。
教學過程:
一、復習。
通過上幾節(jié)課我們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測量物體要用統(tǒng)一的長度單位,還認識了長度單位——(厘米)。
1.那 1厘米有多長呢?誰來比劃一下(和一根手指的寬差不多)
2.請小朋友在尺上指出2厘米、4厘米、5厘米、8厘米、10厘米的實際長度。你是怎么表示的?(我是從0到2;或2到4等等)
3.要知道數(shù)學書的長和寬怎么辦?(要用尺子量)全體學生動手操作,并指名學生回答量的結(jié)果。
二、導入新課。
1、要知道黑板的長是多少?怎么辦?學生發(fā)表意見教師請一名學生拿著學生尺到講臺前量出黑板的長度,看看是怎么量的?量了幾次。你有什么感覺?(很麻煩,不夠準確)那怎么辦?學生想辦法
2、然后教師拿出米尺告訴學生這是米尺,讓學生看看用米尺量黑板的長度要量幾次,量完后,提問:
“用哪種尺量黑板的長度更方便一些?”
“那量教室的長用哪種尺方便些?”
3、小結(jié)
教師說明:“前面我們學習了長度單位厘米,知道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可以短的尺子量,用厘米作單位。如果要量黑板或教室的長等比較長的物體用厘米作單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長度單位來量。今天我們就學習用米作單位量比較長的物體的長度。”
(板書課題:認識米 用米量)
三、新課。
1、認識1米的實際長度以及進率。
(1)、教師拿出米尺并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米尺,告訴學生它的長度是1米,仔細觀察米尺,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2)、數(shù)一數(shù),看一看1米里有多少厘米,數(shù)完后,教師提問:“1米里有多少厘米?”你是怎么數(shù)的? “也就是1米等于多少厘米?(教師板書:1米=100厘米)
(3)、比一比大約多長是1米,量一量1米到你的什么地方。
(4)、讓學生估一估,量一量教室里的哪些物體大約是1米,想一想還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米。
(5)、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繩子,兩人一組量出1米、2米、3米的長度給大家看。
2.用米量。
(1)認識各種的度量工具
課件出示各種的工具(盤尺、布尺、鋼卷尺……),介紹他們的用途
(2)估一估
教室的長大約幾米?學生估計,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3)量一量
這么多的工具,你準備選用哪一種?讓不同選法的人用不同的工具進行測量,(可以請助手)得出合適的答案
出示1盤卷尺,用它可以量比較長的距離。然后請兩名學生量一量教室的長。量時,要告訴學生要量的物體的左端要對準卷尺的0刻度,尺子要放手拉直,看右端對著卷尺上的刻度幾米多少厘米,要量的物體的長度就是幾米多少厘米。學生量完后,把結(jié)果告訴大家,大家把它填在教科書上。
(4)讓學生用卷尺量黑板的長度,看大約是幾米幾厘米。
四、鞏固練習。
1、第4題的第1、3個測量活動,可以讓學生同桌合作量出自己的身高和課桌的寬,填在教科書上。小床的長度可以讓學生當作作業(yè)回家量。
2、小組合作完成第6題。
3.第9題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校對。
五、總結(jié)。
今天你的心情怎么樣?為什么呢?
二年級數(shù)學《認識米》教學教案 5
【教學內(nèi)容】
《長度單位》是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第三冊第一單元的教學內(nèi)容,也是在比較物體長短的基礎(chǔ)上學習的。雖然學生已經(jīng)有了這方面的知識和基礎(chǔ),但是由于長度單位及其操作應用是多種知識的綜合,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長度單位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為了使學生初步體會到數(shù)學知識于實際,課堂教學首先設計了讓學生測量身邊物體的長,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鞏固加深,并能運用。全單元分4課時完成,本教學設計為第4課時。
【教學目標】
1、 通過復習使學生進一步認識長度單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
2、 學生進一步熟練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會用刻度尺畫線段。
3、 通過復習使學生進一步認識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稱,會畫角和直角。
4、 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腦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
2、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稱,會畫角和直角。
3、 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腦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準備】
學生尺、米尺
【設計理念】
因為長度單位的選擇這與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的積累有一定的關(guān)系。針對小朋友的這一特點,在教學中我給學生設計了互動交流的機會,讓學生能更積極、主動地進行合作學習,相互交流,共同發(fā)展提高。
【教學過程】
一、米和厘米的復習
回顧梳理
1、這學期我們學過哪些長度單位?關(guān)于米和厘米的知識你知道哪些?
2、1厘米有多長?1米有多長?你能用你的方法表示出它們的長度嗎?
3、學生活動:演示米和厘米的長度。
4、教師進行小結(jié),并板書:1米=100厘米
【設計意圖】對舊知識的回顧,為本節(jié)課的活動做好鋪墊。
二、進行練習。
1、看書上2條線段,估計一下它們有多長?(學生估計長度并匯報。)
2、用尺子測量它們的長度,邊測量邊留心你是怎樣測量的?(學生活動)
3、教師評價學生的測量方法,及時發(fā)現(xiàn)出現(xiàn)的錯誤。
【設計意圖】通過教師與學生的活動,讓學生動手量一量,調(diào)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強化對米和厘米的長度表象。
三、復習厘米與米之間的進率。
1、米尺從0端到末端就是1米,那你想知道1米里有多少個1厘米嗎?
2、 做一做
(1)我估計我的鉛筆盒長( )厘米,用尺量鉛筆盒的長是( )厘米。
(2)請你畫一條3厘米長的線段。
(3)細心算一算
7厘米+8厘米=( )厘米 30厘米+6厘米=( )厘米
100厘米 – 40厘米=( )厘米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加深學生對知識的鞏固。
3、知識運用:
(1)搶答題:(出示練習)填寫長度單位:厘米或米。
黑板長約4( ) 我們的身高約130( )
旗桿高15( ) 橡皮擦長3( )
小紅的手臂長約40( ) 床長2( )
爸爸的鞋子長25( ) 我們的房子高3( )
4、思考性練習
如果有些東西的兩頭都不能靠近尺子的刻度,怎樣量出它的長度呢?如量花生的長度,2分幣的最寬的地方長多少?由學生量一量2分幣,可以互相商量想辦法。全班交流。最后得出可以用兩塊三角板輔助(如圖)。或?qū)⑽锲分苯臃旁诔咦拥目潭壬蟻砹俊?/p>
【設計意圖】能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解決一些數(shù)學問題,對知識進行鞏固、加深。
四、總結(jié):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要運用到長度單位進行測量物體,如果要測量較小的物體,我們就用( )作單位,如果測量較大物體時我們就用( )作單位。
二年級數(shù)學《認識米》教學教案 6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概念;
2.根據(jù)1厘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知道1米=100厘米;
3.能合作測量出整米長度的物體;
4.培養(yǎng)合作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1米的實際長度。
教學難點:
用米尺量較長物體的長度。
教、學具:
1米的直尺、折尺、卷尺,紙條。學生每人1根較長的繩子,1米的卷尺,刻度尺。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用厘米量物體
1.提問:昨天學過的長度單位是什么?量物體長度用什么工具?
2.用兩個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長?2厘米呢?10厘米呢?
3.用刻度尺量文具盒的長度。請你演示,并說出注意事項。
二.認識米,用米量
情景設置:你量得不錯,那么你能量一量黑板有多長呢?瞧!這樣用刻度尺量太不方便了,也不容易得出結(jié)果。那么該怎么辦呢?(用更長的尺子量)用這把尺子試一試看,這是一把米尺。(板書:“米”)
在量比較長的物體或者距離,例如操場東邊到西邊有多遠,教室有多長,通常都是用比厘米更大的長度單位“米”。
(一)感知米的實際長度
1.觀察這把米尺,它的每兩個刻度之間是多長?(10厘米,也就是說米尺以10厘米為單位)
2.觀察自己的1米卷尺,看看和教師米尺的刻度是不是一樣的?
3.那么1米到底有多長呢?
(1)用直尺在黑板上畫1米長的線段。
(2)用直尺比一比從地面到講臺的什么地方的.高度是1米。
(3)兩只手臂展開,用卷尺量一量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
(4)兩個人互相量一量身高,從地面到身體什么部分是1米。
(5)用米尺量1米長的繩子。(應該注意什么問題?)
4.以小組為單位在講臺上量出2米長、3米長的繩子給大家看一看。
(二)厘米、米之間的關(guān)系
1.那么今天我們學習的米和昨天學習的厘米之間有什么關(guān)系呢?
2.這條是1米長的繩子,請你用以厘米為單位的刻度尺量一量,看看它有多少厘米?
3.小結(jié):1米也就是100厘米。(板書:1米=100厘米)
(三)用卷尺量較長的物體或距離
1.出示卷尺。介紹:這是在測量比較長的距離時用的卷尺。它可以量很長的物體和距離。
2.用卷尺量物體的方法:在用卷尺量物體的長度時,一定要從物體的一頭開始,拿住卷尺一端,對齊要量物體的另一端,卷尺要放平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這樣才能量出準確的長度。
三.鞏固反饋
1.兩個人相互量身高,是多少米多少厘米。
2.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米或厘米。
教室長6( ) 黑板長2( )
小明身高124( ) 課桌長50( )
四.擴展練習
在下課后測量教室的長、寬,后面黑板的長,講臺的長、寬。
五.全課小結(jié)
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
二年級數(shù)學《認識米》教學教案 7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 初步認識單位米,幫助學生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概念。
2. 根據(jù)1厘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理解1米=100厘米。
3. 學會用1米長度單位測量較長的物體。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探究等多種學習活動,幫助學生形成米的正確表象,體驗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探索知識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來感知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
教學重點:
使學生學會用米尺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難點:
體驗1米的實際長度,并形成印象。
教學方法:
教法:討論、演示。
學法:自主探究、小組討論法。
教學準備:
刻度尺、米尺、卷尺、繩子、CAI課件。
教學步驟:
一、 復習引入
1. 提問;
① 量比較短的物體可以用什么長度單位測量?
② 你們的哪個手指寬1厘米?
2. 引入新課 請兩名同學用厘米刻度尺量黑板的長,并說一說有什么感受。 (很麻煩、很累) 對!我們量較長的物體或距離通常用米作單位,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guān)米的知識。 (板書:認識米 用米量)
二、 探究新知
1. 認識米。 猜1米有多長,用手比劃;出示米尺初步感知1米的長度;看看我們身邊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米。
2.認識厘米和米之間的關(guān)系。 課件演示1米里有多少個1厘米
3. 用米量 用米尺量黑板的長度、教室的長、寬學生的身高等。
三、 積累運用,拓展延伸
1.判斷(對的打錯的打)
① 鉛筆長15米。( )
② 課桌高70米。( )
③ 一棵樹高16厘米。( )
2.完成練習一第35題。
四、 總結(jié)
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有哪些收獲?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主要教學長度單位米,并教學米和厘米之間的.進率。課始,運用讓學生用厘米尺量黑板感受到太麻煩和太累,從而產(chǎn)生學習用大長度單位量長度較大的物體的興趣。接著出示米尺,讓學生直觀感受米尺的長度就是1米。然后采用小組合作用米尺測量物體等活動,通過比較,建立1米的表象,在學生頭腦中留下1米到底有多長的深刻印象。再讓學生比比看看,探索出1米=100厘米,最后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進行實踐活動,明確測量長度的方法。
二年級數(shù)學《認識米》教學教案 8
教學目標
使學生初步認識長度單位米、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量比較短、小的物體,我們可以用厘米作單位,但要量教室、操場這些大的物體,還用厘米作單位,這就太麻煩了,這時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長度單位———米。(板書課題)
二、新授
1、認識長度單位“米”。
說明:在測量比較長的物體時,通常用米做單位。
(1)出示米尺。
介紹:這就是米尺,它的長度正好是1米。
(2)請學生將一米長的.繩子去量一量課桌的長、自己的身高以及鉛筆的長度,進一步加深1米的實際長度。
(3)出示米尺,觀察刻度。
A、數(shù)一數(shù)米尺中厘米的刻度,看一看1米是多少厘米。
B、提問:1米是多少厘米?
C、說明:1米是100厘米,也就是100厘米等于1米。
D、學生齊讀兩遍。
2、教學課本第53頁“試一試”。
(1)出示“試一試”第1題。
(2)請學生用米尺去量一量黑板的長,注意在量的時候:應從物體的端點開始,一直量到另一個端點,尺子要擺平,這樣才能量出長度。
(3)量一量教室的長。
(4)出示“試一試”第2題,先估計,再量一量。
A、先請學生估計它們的長度是多少米。
B、再請學生量一量,檢查自己所估計的是否正確。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請學生張開雙臂,比劃一下。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1)學生填寫。
(2)集體訂正,對于有錯的題目與實際事物相聯(lián)系說明。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1)學生填寫,提醒:看清單位名稱。
(2)集體訂正。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1)分小組分別完成下面的活動。
(2)提醒注意測量的方法。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題。
(1)口答,并說明原因
(2)提問:如果這輛車高5米,能通過嗎?為什么?如果一座橋高3米,而一艘輪船高4米,能順利通過嗎?為什么?
四、總結(jié)
今天認識了什么長度單位?它有多長?用雙手比劃一下,在通常量哪些物體的長度時用米做單位。
二年級數(shù)學《認識米》教學教案 9
教學目標
1、認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
2、知道量比較長的物體要用米做單位,會用米量物體的長度。
3、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學會測量長度的方法和建立1米的實際觀念。
教學難點
建立1米的實際觀念和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米尺、繩子、學生尺、等
教學過程
游戲?qū)耄鹫J知沖突請學生用厘米量黑板。(課獨自探索,也可與他人合作)
認識米
提問:這樣測量你感覺怎樣?(麻煩)
要想方便的測量就要認識另外一種尺子米尺。
介紹米尺
展示米尺,告訴學生從1100厘米著一段正好是1米。
建立表象
讓學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獲蔣兩臂張開伸平庸米尺量出1米的長度。
用米量
用不同的方法測量1米的繩子長是多少厘米?
匯報方法(得出1米就是100厘米)
實踐活動
測一測,你跳遠的距離是多少米?
四人一組,分組操作。
每人量一物,其他同學監(jiān)督幫助。
量一量:黑板長、寬,教室長、寬及教室門的高和寬。
學會解決實際問題
1、小華用一根3米長的竹竿量水深,竹竿露出水面1米。水深多少米?
2、找一根繩子和一把米尺,去量一課樹干周圍有多長。想一想,應該怎樣量?總結(jié):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本領(lǐng)?1米到底有多長?怎樣估測物體的長度?
二年級數(shù)學《認識米》教學教案 10
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學生基礎(chǔ)知識掌握的較好,學習能力較強,在掌握已有知識“米和和厘米的認識”的基礎(chǔ)上,引導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探究新知,很容易達到教學目標。
設計意圖:
導入部分,讓學生經(jīng)歷測量常見物體長度的過程,引出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讓學生感到分米和毫米的建立是日常測量的需要。
本節(jié)課注意從感性入手,借助直觀演示,充分調(diào)動學生動手操作的積極性。通過看、數(shù)、比、量使學生對長度單位1毫米、1分米形成深刻的印象,建立表象。然后通過對直尺的觀察,放手發(fā)動學生獨立探索厘米與毫米之間的關(guān)系,知道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體會數(shù)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
鞏固練習部分,設計習題使學生靈活掌握所學知識。
教學目標:
1、認識長度單位——分米、毫米,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在動手實踐中體驗到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體驗到學習數(shù)學的有用之處。
3、在實際操作中養(yǎng)成細心、認真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難點:
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的形成過程。
教學用具:
米尺、學生直尺、準備測量的物體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師:測量物體長度時,要用到長度單位,我們學過的.長度
單位有哪幾個?
生:米和厘米。
師:請大家用手勢表示1米大約有多長?1厘米呢?
生:用手勢表示1米、1厘米的長度。
師:量哪些物體的長度用米作單位合適?哪些用厘米合適?
生:回答哪些物體的長度用米作單位合適,哪些用厘米合適。
師:現(xiàn)在我們以小組為單位,測量一下桌面的長度、課本的長度、硬幣的厚度,匯報時要匯報你測量了物體哪一部
分的長度,長度是多少?
生:進行分組測量,并按要求進行匯報。
師:在測量中同學們是不是遇到什么問題了?
生:談測量中遇到的問題。
師: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再來認識一個新的長度單位——毫米。
師:板書課題——毫米、分米的認識
二、 新課。
1、認識毫米。
師:拿出直尺找0刻度,再找1厘米、2厘米。
生:找0刻度、再找1厘米、2厘米。
師:觀察直尺1厘米之間每個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用mm
表示,1毫米比1厘米短。
生:觀察。
師:用鉛筆尖數(shù)一數(shù)1厘米里有幾個小格。
生:10個。
師:10個小格,就是10毫米。
師:請同學們討論一下厘米和毫米之間有什么關(guān)系?
生:學生討論。
師:通過數(shù)我們知道1厘米=10毫米。
師:板書——1厘米=10毫米(mm)
師:用手在直尺上比一比,1毫米有多長,哪些
物品的厚度約是1毫米。
生:用手在直尺上比一比1毫米有多長,估計身邊哪些物品的厚度是1毫米。
師:我們用直尺來驗證一下,看1分硬幣的厚度是不是1毫米。
生:用直尺測量1分硬幣的厚度。
師:我們閉起眼睛想一想1毫米究竟有多長,用手勢比一比。
師:前幾天在我們滬嘉鄉(xiāng)下的那場雨平均降雨量是4毫米,我們用不用穿雨鞋呢?
生:思考問題,并回答。
師:通過上面的練習我們發(fā)現(xiàn)毫米比厘米還要小,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較精確時,都可以用毫米作單位。
2、認識分米。
師:接下來我們再來認識一個長度單位——分米。
師:請同學們觀察米尺,10厘米有多長?10厘米也叫做1分米,用dm表示。
生:觀察米尺,感知1分米的長度。
師:誰能說說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
生:10厘米。
師:板書——1分米=10厘米。(cm)
師:只要夠10厘米,就是1分米,用手勢來表示一下1分米的長度,同桌互相用尺子驗證一下。
生:用手勢表示1分米的長度,同桌互相驗證。
師:你來大膽的猜想一下,1米中有多少個1分米?
生;進行猜想。
師:我們來驗證一下,觀察米尺,從0刻度起每數(shù)出10厘米做一個記號,一直數(shù)完,看一看一共有幾個記號?1米中有多少個1分米?
生:學生進行驗證,匯報驗證結(jié)果。
師:板書——1米=10分米(dm)
師:量一量我們數(shù)學課本的長度約是幾分米?
生:學生用分米作單位測量數(shù)學課本的長度。
師:估算一下你身邊的物體的長度,同桌用尺子量進行驗證。
二年級數(shù)學《認識米》教學教案 11
教學要求
1、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知道1厘米、1米的實際長度,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限整厘米),知道1米等于100厘米。
2、使學生初步認識直線和線段,學習用刻度尺量和畫線段的長度(限整厘米)。
教材說明
本單元的重點是使學生初步建立起長度的觀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和它們之間的進率,學習用刻度尺量線段(限整厘米)。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厘米和米不多,對這兩個長度單位缺乏明確的認識。不過學生一般都有一根20厘米長的小尺子,從尺上可以看到厘米。所以教材先從厘米講起,然后再講米,以及厘米和米之間的進率。
直線的概念對學生來講是比較抽象和難以理解的,教材采用描述的方法,讓學生直觀認識直線和線段的特征,并利用實例讓學生辨別直線和線段,學習量線段的長度。
教材注意讓學生親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通過這些實踐活動使學生了解1厘米、1米大致有多長,從而初步建立起厘米和米的長度表象。教材還根據(jù)需要安排了一定的實際作業(yè),給學生較多的實踐機會。
教學說明
1、認識厘米用厘米量
讓學生認識長度單位,不僅要讓學生知道一些單位的名稱和單位間的進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個單位的實際長度,能夠在實際中應用。教材先說明尺的用處以后,讓學生看著自己的小尺子,認識1厘米、2厘米……的`長度。例1是用尺量圖釘?shù)拈L度,使學生清楚地看到圖釘?shù)拈L度大約是1厘米,以幫助學生看到1厘米的大致長度。教材還安排了讓學生量一段線和量自己手指寬度的實際活動,讓每個學生都清楚1厘米到底有多長,以加深學生對厘米的認識。
例3,是量紙條的長度,使學生知道量物體長度的方法。通過例題和“做一做”的練習,以及練習三的練習,使學生初步學會量物體的長度。由于學生年齡小,初次學習用尺子量物體的長度,所以不可能量得很精確,有1~2毫米的誤差是難免的。
2、認識米用米量
這一節(jié)教材主要是讓學生初步建立米的長度觀念,根據(jù)1厘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知道1米=100厘米。教材先說明要用米做單位度量長度的理由,安排了一幅米尺圖,使學生對測量工具有一些感性認識。例4,是讓學生把兩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長度,幫助學生建立1米長的表象。例5,通過數(shù)一數(shù)折尺上厘米的刻度,知道1米=100厘米。為了加深學生對1米實際長度的認識,教材安排例6是實習作業(yè),讓學生用卷尺量教室的長度。這部分內(nèi)容的“做一做”和練習三中的練習基本上是讓學生實際量物體長度的題目。
教學建議
1、這部分內(nèi)容用2課時進行教學。教學教科書上的例1~例6,完成練習三中的第1~8題。
2、教學認識厘米時,教師可以讓每個學生拿出他們自己的小尺子,說明尺子的用途,然后幫助他們認識尺上的刻度及其實際長度。
3、1厘米到底有多長,要讓每個學生都清楚,這對于幫助學生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是很重要的。教學例1時,先讓學生認識尺上1厘米、2厘米……的長度,再用尺量一量圖釘?shù)拈L度大約是1厘米。再教學例2,讓學生量量自己手指的寬度,看看哪個手指的寬大約1厘米。通過這些實際量的活動,使學生初步建立起“1厘米”的長度觀念。
4、例3,是在學生已經(jīng)初步建立了1厘米的長度觀念以后,讓學生量紙條的長度。在量之前,教師要向?qū)W生說明量的方法。量時,要把紙條左端對準尺上標有“0”的刻度線,然后再看紙條的另一端所對著的尺子的刻度是幾厘米,這紙條的長度就是幾厘米。為了讓學生看得更清楚,教師可以先在黑板上進行示范。在學生自己量的時候,教師要注意巡視,加強個別指導,糾正不正確的量法。要把量得的結(jié)果寫在括號里。
5、教科書第10頁“做一做”的第1題,是用尺量實物。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先看鉛筆的左端對著尺子的什么地方?右端對著哪里?看鉛筆的右端所指的刻度,就可以讀出長度來。但是,量削過的鉛筆時,鉛筆尖靠近不了米尺的刻度,可以借助三角板來量。
第2題,是讓每個學生量一量自己手掌的寬度和一的長度。量的結(jié)果不可能很精確,只要大約是幾厘米就可以了。教學時要注意每個學生量的方法是否正確,及時糾正不正確的量法。
6、教學米的認識之前每個學生要準備一把1米長的尺子(或用竹竿、木棍等制成)。
7、教學時,要先說明量比較長的東西或距離,通常要用米做單位。為了使學生印象比較深刻,分別用米尺和學生用的小尺子量講臺的長度,并說明用米尺量比較方便。
8、教學例4時,教師指著手中的米尺,告訴學生這把尺的長度是1米,再讓學生拿出自己的尺子看一看,并相互比較一下,使學生初步認識1米的長度。接著讓學生兩臂伸平相互量一量、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使學生借助于自己的身體,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教科書第11頁的“做一做”,要讓每個學生都量一量繩子,能了解1米、2米、3米等有多長。
9、例5,是通過看一看、數(shù)一數(shù)厘米的刻度,通過實際觀察得出1米=100厘米的結(jié)論。
10、例6,是實際度量的練習。在進行實際量長度時,要告訴學生一定要從物體的端點開始,一直量到另一個端點,尺子要放平拉直,這樣才能量出準確的長度。量的實物,要注意多選一些學生經(jīng)常接觸到的,如黑板、課桌、鉛筆、課本……等。使學生通過量實物,初步學會量長度的方法,并加深對長度單位米、厘米的認識。
11、關(guān)于練習三中一些習題的教學建議。
二年級數(shù)學《認識米》教學教案 12
教學目標
使學生初步認識長度單位米、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量比較短、小的物體,我們可以用厘米作單位,但要量教室、操場這些大的物體,還用厘米作單位,這就太麻煩了,這時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長度單位———米。(板書課題)
二、新授
1、認識長度單位“米”。
說明:在測量比較長的物體時,通常用米做單位。
(1)出示米尺。
介紹:這就是米尺,它的長度正好是1米。
(2)請學生將一米長的繩子去量一量課桌的長、自己的身高以及鉛筆的長度,進一步加深1米的實際長度。
(3)出示米尺,觀察刻度。
A、數(shù)一數(shù)米尺中厘米的'刻度,看一看1米是多少厘米。
B、提問:1米是多少厘米?
C、說明:1米是100厘米,也就是100厘米等于1米。
D、學生齊讀兩遍。
2、教學課本第53頁“試一試”。
(1)出示“試一試”第1題。
(2)請學生用米尺去量一量黑板的長,注意在量的時候:應從物體的端點開始,一直量到另一個端點,尺子要擺平,這樣才能量出長度。
(3)量一量教室的長。
(4)出示“試一試”第2題,先估計,再量一量。
A、先請學生估計它們的長度是多少米。
B、再請學生量一量,檢查自己所估計的是否正確。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請學生張開雙臂,比劃一下。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1)學生填寫。
(2)集體訂正,對于有錯的題目與實際事物相聯(lián)系說明。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1)學生填寫,提醒:看清單位名稱。
(2)集體訂正。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1)分小組分別完成下面的活動。
(2)提醒注意測量的方法。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題。
(1)口答,并說明原因
(2)提問:如果這輛車高5米,能通過嗎?為什么?如果一座橋高3米,而一艘輪船高4米,能順利通過嗎?為什么?
四、總結(jié)
今天認識了什么長度單位?它有多長?用雙手比劃一下,在通常量哪些物體的長度時用米做單位。
【二年級數(shù)學《認識米》教學教案】相關(guān)文章:
《認識米》的數(shù)學教案08-29
數(shù)學《認識米,用米量》教學反思06-09
數(shù)學《米的認識》教學反思蘇教版06-26
《千米的認識》數(shù)學教學反思01-24
《千米的認識》數(shù)學教學反思04-16
千米的認識的數(shù)學教學反思06-10
《認識米》的數(shù)學教案15篇08-29
《認識米》的數(shù)學教案(15篇)08-29
《千米的認識》數(shù)學教案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