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oingaieng.cn-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中文字幕无码不卡免费视频 ,777精品久无码人妻蜜桃,国产一级A毛久久久久一级A看免费视频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2-09-05 11:24:20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范文合集9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范文合集9篇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利用天平,結合觀察、猜測、圖示、推理等活動,理解“找次品”問題的基本原理,發(fā)現解決這類問題的最優(yōu)策略。

      (二)過程與方法

      以“找次品”活動為載體,經歷由多樣到優(yōu)化的思維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優(yōu)化意識。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發(fā)展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探究解決“找次品”問題的最優(yōu)策略。

      教學難點:用圖示或文字表示找次品的過程。

      三、教學準備

      天平,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原理

      1.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1)課件出示例1:有3瓶鈣片,其中一瓶少了3片。你能設法把它找出來嗎?

      (2)理解題意。

      學生可能會說:倒出來數一數,或掂一掂、稱一稱……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解釋:生產或生活中有時需要從幾個物體中找特別重或特別輕的一個,在數學中我們把這類問題稱為“找次品”問題。

      如果兩個物體的差異很大、很明顯,可以用數一數或掂一掂的方法。如果差異不明顯或物體數量很多(例如有30瓶鈣片),用數一數或掂一掂的方法可能不準確或不方便,此時可以用天平幫助我們快速找到“次品”。

      【設計意圖】理解問題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前提,當學生面對例1,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數一數或掂一掂,因為他們缺少使用天平的生活經驗,所以讓他們了解“數”和“掂”的局限性是非常有必要的。

      2.合情推理,理解原理。

      (1)了解天平的使用方法。

      教師出示天平,并讓學生想象:如果在天平的左邊放一支粉筆,在天平的右邊放一本數學書,天平會怎么樣?為什么?

      學生回答:天平的左邊高,右邊低。因為數學書比粉筆重。

      教師繼續(xù)追問:如果在天平的左邊放一本數學書,在天平的右邊也放一本數學書,現在天平會怎么樣?為什么?

      學生回答:天平會平衡,因為左右兩邊一樣重!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在課件中出示:天平平衡,兩邊一樣重;天平不平,下沉那邊重。

      【設計意圖】學生沒有使用天平的經驗,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想象和觀察豐富表象掃除學習障礙,為進一步學習找次品做好準備。特別地,對兩種情況的概括有利于學生探究找次品的方法。

      (2)如何利用天平找次品?

      如果只有兩瓶鈣片,放在天平上稱一次就知道哪一瓶少了3片,因為它會輕一點。現在有3瓶,那么要稱幾次呢?為什么?

      學生:稱一次。左右兩邊各放1瓶,如果天平平衡,剩下的那瓶就是次品;如果天平不平衡,天平翹起的一端所放的是次品。

      教師分別演示天平達到平衡和出現不平衡的兩種情況,請同學進行判斷并說明理由。

      【設計意圖】根據天平的情況推斷出剩下一瓶的情況,是解決“找次品”問題的關鍵。此處將實驗演示和語言表達結合起來,幫助學生理解原理。

      3.交流圖示,掌握方法。

      你能想辦法把用天平找次品的過程,清楚地表示出來嗎?

      (1)可以用一個“△”加一條短橫線表示天平,用長方形表示鈣片。

      (2)為了方便,還可以給每瓶鈣片加上編號。

      學生完成后,將作品通過實物投影儀進行展示交流。

      【設計意圖】圖示是對問題進行抽象、概括的一種方式,通過圖示使找次品的方法具有概括性,同時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在例1教學后及時進行方法的總結,可以分散本課的難點,有利于學生發(fā)現解決“找次品”問題的最優(yōu)策略。

      (二)探索規(guī)律,優(yōu)化策略

      1.理解題意。

      (1)課件出示例2。

      8個零件里有1個是次品(次品重一些)。假如用天平稱,至少稱幾次能保證找出次品?

      (2)大膽猜測。

      教師:至少稱幾次能保證找出次品?

      學生:如果運氣好一次就能找到次品,所以至少一次。

      學生:一次不能保證找出次品,因為如果運氣不好,就找不到次品了。

      學生:每次稱2個零件,4次保證找出次品。

      教師:“至少稱幾次能保證找出次品”是什么意思?

      學生:既要保證找出次品,又要次數最少。

      【設計意圖】這個討論是非常必要的,學生第一次遇到這類問題,可能不能兼顧兩端,說“一次”的同學忽視了“保證”,說“4次”的同學沒有考慮到至少。通過同學間的互相交流,否定錯誤,澄清認識,確定研究方向,在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走錯路,少走彎路,有利于課堂教學目標的實現。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辨認從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

      (5個小正方體組合)的形狀,并畫出草圖。

      2、能根據從正面、左面、上面觀察到的平面圖形還原立體圖形(5個小正方體組合),進一步體會從三個方向觀察就可以確定立體圖形的形狀。

      教學重點:

      能正確辨認從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5個小正方體組合)的形狀,并畫出草圖。

      教學難點:

      能根據從正面、左面、上面觀察到的平面圖形還原立體圖形(5個小正方體組合),進一步體會從三個方向觀察就可以確定立體圖形的形狀。

      學具準備:

      每個學生準備10個棱長5厘米的小正方體紙盒,

      教師準備:

      10個棱長是15厘米的立方體紙盒,正方形紙板若干個。

      教學過程:

      一、課前復習

      我們在前面的知識中已經學習了用三個或四個正方體搭成立體圖形,請大家看大屏幕的圖形,你能說出從正面、側面、上面三個方向觀察到的圖形嗎?(展示課件)

      知道了從不同方向觀察物體,現在我們就來學習更加復雜的立體圖形,有興趣嗎?

      二、教學新授:(用三個比賽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1、創(chuàng)設“比賽”情景一

      第一輪比賽:擺(如課件)

      要求學生用5個小正方體搭成的立體圖形的形狀,任意搭,有多少搭多少,充分調動學習積極性。

      (小組每擺一個造型可得10分)

      時間為3分鐘

      學生出現了多種答案,老師巡視課堂。

      2、想一想,從正面看是什么形狀,從側面、上面看呢?

      從比較簡單的無遮擋實物入手,發(fā)現實物與觀察到的圖形之間的聯系,發(fā)展學生空間觀念。

      第二輪比賽:畫

      (1)教師大屏幕出現擺好的立體圖形(由5個小正方體搭成),讓學生仔細觀察立體圖形后集體動手單獨畫出從三個不同方向觀察到的平面圖形,并總結出畫平面圖形的方法。——從左邊開始看,先看有幾列,再看每一列有幾個正方形。(這種方法的教學得到了學生的大力支持,簡單易學)

      (2)比賽:任選三位同學依次擺出三種圖形,讓全班各組的同學畫,能畫出來的小組獲得分數50分,反之扣50分。

      3、創(chuàng)設“比賽”情景三

      根據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平面圖形,還原立體圖形(5個小正方體組合)屏幕出示,課件上從正面和上面觀察到的平面圖形的形狀。

      師:這是一個用5個小正方體搭出的立體圖形,從上面和正面觀察所畫下的形狀。同學們,你能不能用小正方體搭出這個立體圖形?

      學生小組合作操作,(根據上面兩圖形搭出立體圖形)

      (每個小組限定在2分鐘內擺,時間到時各小組擺出圖形來,每擺對一個可得50分,反之,擺錯了倒扣50分)

      師:請說一說你搭過程中的想法和做法。

      師:可以先根據正面圖形搭出符合正面的立體圖形,再根據上面觀察到的圖形搭出符合上面的立體圖形。也可以根據上面的形狀,知道有一塊是隱藏的,再根據正面的形狀確定隱藏在哪一塊下面。

      思考1、從二個方向觀察,能不能確定立體圖形形狀?

      (1)出示課本78頁試一試第一題圖。

      (2)師:請用5個小正方體搭出這個立體圖形。

      師:注意到各組搭出的立體圖形,形狀都不一樣,你從中發(fā)現了什么?讓學生自己去感悟,去體會,充分尊重并利用學生(讓生認識到根據從二個方向看到的平面圖形不能確定一個物體立體形狀)

      思考二、(二個方向觀察可確定搭成這個立體圖形所需要的正方體數量范圍。)

      (1)出示試一試第二題圖

      (2)師:引導生先從上面看,哪個位置有正方體,哪個位置沒有正方體。再從左面看哪一排最多有幾個?最少有幾個?進行充分想象。

      (3)學生小組合作操作

      (擺放實物搭出這樣的立體圖形,你從中發(fā)現了什么?讓學生體會從二個方向看到的平面圖形雖不能確定一個物體立體圖形,但可以確定搭成這個立體圖形所需要的正方體的數量范圍。

      4、計算各小組所得分數,宣布獲勝小組

      三、反饋練習,深化體會認識。

      79頁練一練1、2。

      四、小結

      今天學習的觀察物體,要從幾個方向才能確定物體的位置呢?(3個)2個方向是不能確定立體圖形形狀的,但可確定搭成這個立體圖形所需要的正方體數量范圍。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一、教材依據

      本節(jié)課內容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九頁《派車》。這一課的內容屬于新課標小學數學“數與代數”領域的解決問題,主要內容是有余數除法的應用。本課是該單元的最后一課,在前幾節(jié)課的學習中,學生掌握了有余數除法的計算。 通過《租船》一課的學習,對本節(jié)課的組織教學做了有效的鋪墊。學好有余數除法的應用對后續(xù)將要學習的相關除法應用的內容都將發(fā)揮很大的正遷移作用。解決問題對學生來說還面臨較大的困難,這一課的教學重在指導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教材中安排的“說一說”和“試一試”兩個活動。“說一說”旨在讓學生在思考設計方案的基礎上大量進行交流,表達自己的思維,在交流的過程中發(fā)展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試一試”是學生在探索交流讀懂表格的基礎上,練習用抽象的表格來呈現自己的多種設計方案,學習的是一種數學的思維方法。

      二、設計思路

      本節(jié)課以《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為指導,通過對于派車問題的探討,旨在培養(yǎng)學生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并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fā)展應用意識。在探討派車的過程中學會與人合作,并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發(fā)展實踐能力與創(chuàng)新精神。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二年級的學生生活經驗很少,語言表達能力不強,特別是用語言表達自己的一些數學思維過程對他們來說并不簡單。在“怎樣派車比較合理”這個內容上,需要學生綜合分析問題,難度較大。 教學時,教師應首先幫助學生理解圖意及要解決的問題,然后讓學生在小組內說一說自己的想法。學生可能會用前面學到的有余數除法解決這個問題,也就是教材中出現的前兩種方法,這時教師要給予肯定,然后繼續(xù)引導學生討論還可以怎樣派車。最后通過練習,探討解決類似問題的一般方法。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靈活運用有余數除法的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發(fā)展應用意識。

      2、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合作、自主探索發(fā)展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通過合理解決實際問題,體驗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

      運用有余數除法的有關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理解有余數除法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難點:

      通過填寫表格,找到合理的派車方案。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學課件,實物投影儀(展臺),印制表格。

      四、教學過程

      (一)環(huán)節(jié)一:情境導入,獲取信息。

      1.創(chuàng)設情境:今年,西安成為了全世界矚目的焦點,你知道為什么嗎?做為西安人,你有什么感受啊?一個旅行團要去參觀世界園藝博覽會,遇到了一點問題,你能用數學知識幫幫他們嗎?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懷。

      2.獲取信息:(出示主題圖)觀察這幅圖,你發(fā)現了哪些數學信息?

      學生觀察主題圖,匯報發(fā)現的信息:一共有25人,面包車限乘客8人,小轎車限乘客3人。

      “限乘”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嗎?人多了擠著坐行嗎?

      【設計意圖】:情境圖中信息較多,引導學生理解圖意是解決問題的基礎。此環(huán)節(jié)旨在培養(yǎng)和提高二年級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

      (二)環(huán)節(jié)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1.提出問題:旅行團遇到了什么問題?

      引導學生提出:可以怎樣派車?(板書課題:派車)如果讓你來選擇的話,你打算怎樣幫他們派車呢?

      2.小組合作,自主探究:

      第一次小組合作:結合提出的數學問題,明確小組學習任務,要求學生獨立思考,在小組內交流派車的方案,派哪種車,派幾輛。小組長負責整理出不同的方案。

      投影展示小組派車方案,全班交流。鼓勵學生有不同的派車方案。

      (1)全派面包車:

      25÷8=3(輛)……1(人)

      答:派3輛面包車不夠要派4輛。 (2)全派小轎車:

      25÷3=8(輛)……1(人)

      答:派8輛車不夠,要派9輛車。

      方案不錯!大家都考慮到了乘客不能超載。想一想,這樣派車,最后一輛車上各坐了幾個人?這樣的派車方案你覺得怎樣?(有些浪費)

      有更合理的方案嗎?

      【設計意圖】:通過第一次小組合作學習,鼓勵學生自主探索,借助已有經驗———有余數除法的應用,提出初步的解決問題的策略。

      3.聯系實際,優(yōu)化策略。

      你認為怎樣的方案最合理?(沒有空座位或者空的座位最少,面包車和小轎車可以搭配起來派車)

      第二次小組合作:怎樣才能沒有空座位或者空座位最少呢?在小組內探索合理的派車方案。投影展示小組討論的結果。

      派2輛面包車:2×8=16(人)

      派3輛小轎車:3×3=9(人) 16+9=25(人)

      答:派2輛面包車和3輛小轎車正好坐滿,沒有空座位。

      教師追問:你們小組真了不起!是怎樣找到這樣一個好方案的?

      學生匯報,教師補充,引導學生發(fā)現:可以依次增加面包車的輛數,從而確定剩下的乘客需要派小轎車的輛數。

      【設計意圖】:通過第二次的小組合作學習,逐步優(yōu)化解決問題的策略。引導學生發(fā)現什么樣的策略才是合理的策略,同時對學生滲透有序思考的數學思想。

      (三)環(huán)節(jié)三:強化練習,掌握方法。

      1.課件延續(xù)情境:旅行團臨時又有4個人加入,你會怎樣派車呢?什么樣的方案最合理?計算后把你的方案填寫在表格里。

      面包車/輛

      小轎車/輛

      余下的座位數/個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設計意圖】:通過情境的延續(xù),鞏固所學的知識,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介紹“表格”這種高度抽象概括方法的同時,滲透數學簡潔之美,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2.總結方法:第三次小組合作:討論解決這類問題一般方法是什么?

      在小組內交流遇到派車問題時思考的順序是什么?然后在全班匯報交流。

      (1)先考慮只派一種車,大車或者小車。

      (2)如果有空座位,在考慮將大車和小車搭配起來。

      (3)空座位越少方案越合理。

      【設計意圖】:通過第三次小組合作學習,概括解決派車問題的一般方法,學習合理的思維探究模式。在經歷從一般到抽象的螺旋式上升的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反思和評價的意識。

      (四)環(huán)節(jié)四:暢談收獲,小結全課。

      快樂總是短暫的。這節(jié)課快要結束了,能談談你有什么收獲嗎?和大家分享一下。

      孩子們!你們真了不起!用自己的數學智慧幫助旅行團解決了一個大問題。其實生活中還有很多數學問題等待著你去發(fā)現和解決,老師再次期待你的精彩表現!

      【設計意圖】:體現義務教育數學新課標中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fā)展。從而激勵學生從生活中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逐步提高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板書設計

      派車

      (1)全派面包車:25÷8=3(輛)……1(人)

      答:派3輛面包車不夠要派4輛。

      (2)全派小轎車:25÷3=8(輛)……1(人)

      答:派8輛車不夠,要派9輛車。

      (3)派2輛面包車 :2×8=16(人)

      派3輛小轎車 :3×3=9(人) 16+9=25(人)

      答:派2輛面包車和3輛小轎車正好坐滿,沒有空座位。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使學生結合生活情境,感知平面上兩條直線的垂直關系,理解互相垂直、垂線、垂足等概念。

      2、過程與方法方面,使學生經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學會用合適的方法作出一組垂線,能夠借助直尺、三角尺、量角器等工具畫出已知直線的垂線。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方面,使學生感受生活里的垂直現象,能從現實空間中抽象出垂線,了解垂直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能主動參與觀察、操作等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習&ldqu;空間與圖形&rdqu;的興趣,發(fā)展空間觀念,感受學習數學的趣味性。

      教學重點:

      結合生活情境,感知平面上兩條直線的垂直關系,建立垂線的概念。

      教學難點:

      借助直尺、三角尺和量角器等工具畫已知直線的垂線。

      教學具準備:

      直尺、三角尺、量角器

      教學流程:

      創(chuàng)設情景,感受新知;探究新知,深入理解。

      1、再認新知(語言表述 回歸生活 練一練 折一折)

      2、學畫垂直(無條件畫 過直線外一點畫 完成43頁&ldqu;試一試&rdqu; 小結作圖方法)

      升華新知,總結方法。

      教學預設:

      一、創(chuàng)設情景,感受新知。

      1、出示42頁例題圖。

      從圖中你能找到幾條線?(學生可能找到很多,說的很亂。教師要引導學生找出我們所需要的)

      這些線的位置關系是怎樣的?(有相交、有平行)

      引導學生觀察相交線,你有什么發(fā)現?

      兩條直線相交成幾個角?(4個)

      這4個角都是什么角?(直角)

      2、談話感知:

      其實像這樣一種特殊的相交方式,我們可以給它一個新的名稱叫‐‐垂直。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個新知識。(板書課題:垂直)

      設計意圖:由主題圖入手,觀察圖中縱橫交錯的線,收集自己了解的信息(相交和平行的知識),發(fā)現特殊的信息(相交成直角),建立新知的表象和進一步探索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從眾多信息中收集需要信息的能力。

      二、探究新知,深入理解。

      1、再次認識垂直。

      (1)出示一組互相垂直的直線圖。

      師:那到底兩條直線成怎樣的位置關系,我們才能叫垂直呢?

      學生自學課本P42中間的文字,并思考:

      ① 怎樣的兩條直線叫垂直?

      ②其中的直線叫什么?

      ③你還知道了什么?(兩條直線的交點我們叫作什么?)

      (2)講解:&ldqu;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時,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rdqu;。

      提問:如果把一條直線記作a,另外一條直線記作b,我們可以怎么說?

      講解:&ldqu;其中一條直線是另一條直線的垂線&rdqu;。

      強調:垂線是一組一組出現的,其中一條直線是另一條直線的垂線。

      講解:&ldqu;這兩條直線相交的點叫做垂足。&rdqu;

      讓學生上黑板指指垂足在哪兒,并用符號表示出垂直。

      (3)尋找生活中垂直的例子。

      提問:我們教室里有哪些互相垂直的線?

      學生回答的時候,注意修正學生回答中一些不科學的表達。

      特別強調:每塊三角尺都有兩條互相垂直的邊,所以在判斷兩條直線是否互相垂直時可以用三角尺去比一比。

      (4)練一練:判斷下面圖形中哪些直線是互相垂直的?(作業(yè)紙)

      (5)折一折:指導學生把一張長方形紙按照課本上的方法對折兩次,再打開,觀察兩條折痕有什么關系?

      設計意圖:從建立新知的表象到新知的構建是一個多樣化的過程,我覺得應該由學生自己去發(fā)現,而且要相信學生能夠發(fā)現。所以,在構建過程中,我讓學生自己看書,從書中發(fā)現對于垂直的最科學最準確的表述,學生會覺得那是他們自己發(fā)現的,感受成功學習的成就感。而學生自己發(fā)現的雖然深刻,但卻是細線條,作為老師要把他們印象中的細線加粗、印象加深,所以設計了新知回歸生活、科學判斷是否垂直和動手折疊感受垂直的環(huán)節(jié),即及時鞏固新知又傳遞學習知識的過程方法。即受之于餌,又受之于漁。

      2、學習畫一組垂線。

      (1)你能用手中的工具想辦法做出兩條互相垂直的線段嗎?(直尺、三角尺、量角器、折紙)

      (2)過直線上的一點畫這條直線的垂線

      演示作圖方法,學生嘗試作圖。教師再示范,共同總結作圖步驟:

      A、把三角尺的一條直角邊與直線重合

      B、沿直線慢慢移動三角尺,直到三角尺上直角的頂點與直線上的已知點重合為止。

      C、沿三角尺的另一直角邊畫直線

      學生再嘗試。

      (3)出示第43頁的試一試:過直線外一點畫這條直線的垂線。

      學生自己先嘗試,再請已經好的同學介紹(演示)

      學生再嘗試。

      (4)小結方法。

      設計意圖:在認識垂直的基礎上讓學生去作互相垂直的兩條直線,是一個從表象到實體的過程,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感受了垂直的生成過程和垂直與其他相交的不同之處(相交成直角),這一環(huán)節(jié)的重點在于訓練學生運用數學語言總結作圖方法,體會數學語言的準確性。

      三、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1、完成&ldqu;想想做做&rdqu;第2題。

      請學生在大屏幕上指出每個圖形互相垂直的線段。

      2、出示橋灣小學附近主要街道的平面圖,請你判斷哪些街道是互相垂直的?

      講解時強調遵守交通法規(guī)的意識。

      設計意圖:第一題讓學生在過去認識的圖形中找互相垂直的線段,是運用新知重新認識舊知的過程,正如特級教師徐長青所說&ldqu;讓知識從緘默走向明確再回歸緘默&rdqu;。第二題通過街道間的位置關系,認識到怎樣相交的道路安全系數高,讓知識回歸生活、指導實踐,并培養(yǎng)學生遵守交通法規(guī)的意識。

      四、升華新知,總結方法。

      同學們,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們有了什么新的收獲?

      誰能說說我們是如何得到這樣的收獲的?

      設計意圖:吳正憲老師曾說過:我們要以數學知識為載體,俄皮癢學生思維的深刻性、靈活性、批判性和全面性。在總結時,我們不僅要幫助學生總結數學知識,更為重要的是要讓學生體會了解數學知識獲得的過程和方法。數學知識僅僅是個載體,知識的生成過程才是學習的實質,才是學生該獲得的精髓,才是數學該傳遞給每一個學生品質。教學不是實現給予與告之,而是探索的過程。

      板書設計:

      垂直

      過直線外一點作

      已知直線的垂線

      垂足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初步認識軸對稱現象,能正確找、畫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2、通過動手操作等活動,初步感性地了解軸對稱圖形的性質;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能力,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及合作能力。

      3、通過對生活事物及相應圖形的欣賞,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陶冶情操。

      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對稱現象

      教學難點:

      能正確找、畫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教具準備:

      課件、各種對稱的圖片,剪刀,長方形,正方形,圓。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

      1、猜一猜、激趣導入。

      老師:在這花兒盛開的季節(jié)里,昆蟲們歡快的飛舞著,看!它們向這兒飛來了,不過它們只有半個身影。它們說:“只要你猜對它們是誰,它們就會出現。”

      老師:請你猜一猜它們分別是什么?(課件出示:蜻蜓、蜜蜂、蝴蝶的半個身影,讓學生猜一猜,猜中的就出示昆蟲的另一半。)

      老師:同學們真棒!那你們仔細觀察這些昆蟲,你發(fā)現了什么?

      生:它們兩邊都是一摸一樣的。

      老師:像上面的左右兩邊都一樣的物體,我們把它叫做對稱。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更多對稱的知識。

      觀察、感知,互議自己的發(fā)現。有的同學從圖案的形狀上觀察出對稱的特點。

      匯報自己的發(fā)現:這些圖形的兩邊都是一樣的。

      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是軸對稱圖形。

      二、探索交流 解決問題

      1、剪一剪 ,教學教科書29頁例1

      (1)老師示范,先將一張紙對折,再畫一畫,最后沿畫的線剪。打開是一件上衣。

      (2)學生模仿,做一個剪紙。學生動手剪時,老師:用剪刀時注意安全,不要傷到自己的小手。

      完成后觀察這件上衣有什么特點?(是對稱的)

      (3)小組內說說你是怎樣剪對稱圖形的?

      (4)展示學生剪的作品。(把優(yōu)秀作品貼黑板)

      老師:同學們剪得都很漂亮,在對稱圖形的中間你發(fā)現了什么?

      生:我發(fā)現所有圖形的中間都有一條折痕。

      老師:對,這些圖形中間都有一條折痕,這條折痕把這個對稱圖形分成了左右(或上下)完全一樣的兩部分。那咱們能給這條折痕起一個名字吧!這條折痕在數學王國中叫做對稱軸。(板書:對稱軸) 翻到教材29頁,拿出剪刀、長方形紙,照樣子剪一剪,剪好后展示自己的作品。

      剛才我們發(fā)現圖片里都是對稱的圖案,能不能通過我們的小手也來找一找對稱圖形呢?

      2、折一折

      (1)拿出課前準備好的長方形紙先左右對折,打開看一看,你發(fā)現了什么?(左右對稱)再上下對折,又發(fā)現了什么?(上下對稱)

      (2)拿出準備好的正方形紙片折一折,你發(fā)現了什么?(同桌互相說一說)

      (上下對稱,左右對稱,對角也對稱。)

      (3)拿出準備好的圓形紙折一折,你又有什么發(fā)現?(不管怎樣對折,都是對稱的。)

      教師小結:通過對折,我們知道了長方形、正方形、圓形都是對稱圖形。

      老師:先用直尺標齊,再用虛線畫出對稱軸。

      學生自由發(fā)言。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課本29頁,做一做。

      圖形中哪些是對稱的,畫出它們的對稱軸。

      2、下面的字母、數字和漢字哪些是軸對稱圖形?它們各有幾條對稱軸?

      1 2 3 4 5 6 7 8 9

      3、教材第33頁練習七第1-3題。

      四、回顧整理,拓展延伸

      1、這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什么?你有哪些收獲?

      2、師小結:同學們都說對稱圖形很美,是啊!只要我們用眼睛仔細去觀察,用雙手去創(chuàng)造,就能用對稱圖形把生活裝扮得更加美好!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理解正、反歸一應用題的數量關系、結構特征及解題關鍵。

      2、初步學會用綜合算式解答正、反歸一應用題,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了解歸一應用題的基本結構和數量關系,會解答此類應用題。

      教學難點

      1、線段圖的畫法

      2、檢驗方法

      教具準備

      投影片或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自主探索

      1、學習例3

      (1)出示圖片(畫有5個書架,下面有一個問號),教師說:“學校想買5個書架,你知道需要花多少錢嗎?想一想你能解決這個問題嗎?”(學生產生疑問或說出需要先知道每個書架多少錢。)

      (2)教師及時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圖片(畫有3 個書架,標出一共75元),教師說:“我告訴你買3個書架一共用了75元錢。現在你能解決了嗎?”

      (3)個人試做,小組交流并匯報小組的想法。

      思路:要想求5個書架多少錢?先求每個書架多少錢?再求5個一共多少錢?(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及時進行點撥,并做主要的板書。)

      (4)練習:教科書第107頁“做一做”。讓學生獨立解答,指名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2、學習例4

      (1)出示例4:學校買了3個書架,一共用75元。照這樣計算,200元可以買多少個書架?

      (2)小組先討論研究,再試著把它完成。

      (3)小組間交流討論,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完成板書。

      (4)“做一做”中的題目,讓學生獨立分析題目,并解答完成。

      3、比較例3和例4,你覺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學生各抒已見)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做出小結:“遇到應用題,一定要根據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來分析數量關系,然后再解答。”

      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出示圖片(練習二十四的第1、2題),讓學生獨立解答。

      2、老師用IC卡給家里打電話,時間用了4分,正好花了2元8角錢。想一想,如果打電話時間用了6分,又會用去多少錢呢?(學生獨立思考)

      “老師的IC卡里現在只有3元5角錢了,我必須在幾分內把話講完呢?

      板書設計:

      兩步應用題

      (1)先求每個書架多少錢? (2)先求每個書架多少錢?

      75÷3=25(元) 75÷3=25(元)

      5個書架多少錢? 200元能買幾個書架?

      25×5=125(元) 200÷25=8(個)

      答:買5個要用不著125元。 答:200元可以買8個書架。

      歸總應用題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12頁的例5及“做一做”中的題目和練習二十五的第1~4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初步了解歸總應用題的基本結構和數量關系,能夠正確地解答這種應用題。

      2、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掌握乘、除應用題的數量關系,結構特征和解答方法。

      教學難點

      學畫線段圖,并借助線段圖分析題中數量關系。

      教具準備

      投影片或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自主探索、領悟方法

      1、學習例5(為了貼近學生生活,便于學生理解、計算,將例題進行了改編)。

      (1)教師說:“小華讀一本書,如果每天讀9頁,幾天可以讀完?”(學生各抒已見)。

      (2)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告訴他們:“知道每天讀12頁,6天可以讀完。現在你能解決這個問題了嗎?”

      (3)小組展開討論,并獨立列式試做。(教師注意巡視,及時發(fā)現學生出現的問題。)

      (4)小組匯報自己的想法,教師點撥,小組間相互質疑問難。

      (5)教師根據小組的匯報情況,邊小結邊進行必要的板書:

      先求這本書一共多少頁? 12×6=72(頁)

      再求幾天能讀完? 72÷9=8(天)

      (6)讓學生根據分步算式,獨立列出綜合算式。

      2、改編例題,引出題目:(如果小華8天讀完,他每天讀幾頁?)

      (1)學生獨立思考,并試著列式解答出來。

      (2)請一名學生匯報。通過學生之間的質疑問難,教師根據出現的情況,及時進行小結:要求每天讀幾頁?首先知道這本書一共有多少頁?遇到問題,一定要分析清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學生獨立列出綜合算式。

      3、比較例題和改編的問題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想法,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小結。相同點:都是先求這本書的總頁數。不同點:例題是求幾天讀完,改編后的問題是求每天讀幾頁。

      4、教科書第112頁“做一做‘的第2題和例5,讓學生獨立完成。

      二、應用知識,解決問題

      1、做練習二十五的第1題。

      讓學生認真讀題,獨立完成,并找出兩個小題的異同點。

      2、教師:小林從家往學校走,每分走100米,需要用8分走到學校。如果每分走80米,你知道需要用幾分走到嗎?

      讓學生說一說想法,然后獨立列式解答。

      3、做練習二十五的第3、4題。

      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做完后,集體訂正。

      三、課堂小結

      通過師生交流,突出兩步應用題的數量關系。

      板書設計:

      兩步應用題

      (1)先求這本書一共多少頁?

      (2)先求這本書一共多少頁?

      12×6=72(頁) 12×6=72(頁)

      再求幾天能讀完? 再求每天讀幾頁?

      72÷9=8(天) 72÷8=9(頁)

      答:8天可以讀完。 答:每天讀9頁。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一、談話交流

      談話:同學們,剛才一上課大家就做了一組相反的動作,是什么?(起立、坐下。)今天的數學課我們就從這個話題聊起。(板書:相反。)我們周圍有很多的自然和社會現象中都存在著相反的情況,請看屏幕:(課件播放圖片。)太陽每天從東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車的站點有人上車和下車;繁華的街市上有買也有賣;激烈的賽場上有輸也有贏……你能舉出一些這樣的現象嗎?

      二、教學新知

      1.表示相反意義的量。

      (1)引入實例。

      談話:假如沿著剛才的話題繼續(xù)“聊”下去的話,就很自然地走進數學,我們一起來看幾個例子(課件出示)。

      ① 六年級上學期轉來6人,本學期轉走6人。

      ② 張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虧損200元。

      ③ 與規(guī)范體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華輕了 1.8千克。

      ④ 一個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米,冬季水位下降米。

      指出:這些相反的詞語和具體的數量結合起來,就成了一組組“相反意義的量”。(補充板書:相反意義的量。)

      (2)嘗試。

      怎樣用數學方式來表示這些相反意義的量呢?

      請同學們選擇一例,試著寫出表示方法。

      (3)展示交流。

      2.認識正、負數。

      (1)引入正、負數。

      談話:剛才,有同學在6的前面寫上“+”表示轉來6人,添上“-”表示轉走6人(板書:+6

      -6),這種表示方法和數學上是完全一致的。

      介紹:像“-6”這樣的數叫負數(板書:負數);這個數讀作:負六。

      “-”,在這里有了新的意義和作用,叫“負號”。“+”是正號。

      像“+6”是一個正數,讀作:正六。我們可以在6的前面加上“+”,也可以省略不寫(板書:6)。其實,過去我們認識的很多數都是正數。

    小學數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 進一步探究“速度、時間和路程”三個量之間的關系。能根據“速度、時間和路程”三個量之間的關系解決實際問題。

      2. 能力目標: 讓學生在實踐中經歷觀察、發(fā)現、歸納等數學學習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3. 情感目標: 通過與日常社會與周圍環(huán)境的運用,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知數學是有用的。

      教學重點:

      探究“速度、時間和路程”三個量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

      能根據“速度、時間和路程”三個量之間的關系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 讀一讀下面的速度

      80千米/時 45米/分 96千米/秒 140千米/時 2. 學生交流(做一做): 學校操場一圈是200米,你步行繞一圈大約用( )分鐘,你的步行速度大約是( )。 說說你是怎樣算的?(速度=路程÷時間)

      3. 師:今天我們繼續(xù)來學習“誰跑得快(二)”。

      (通過復習幫助學生鞏固對速度概念的理解,對速度單位的讀和寫這個難點也進一步進行復習鞏固)

      (二)探究“速度、時間和路程”三個量之間的關系

      1. 出示媒體:

      (1)獵豹奔跑的速度是2250米/分,7分鐘能跑多少路程?

      (2)綿羊奔跑的速度是3米/秒,跑774米需要多少時間?

      A、學生獨立練習。

      B、反饋:口述數量關系及算式。

      C、小結:時間=路程÷速度 路程=速度×時間

      2. 填表P11:

      路程

      376千米

      476米

      時間

      9秒

      2小時

      12分

      速度

      340米/秒

      8米/秒

      60米/分

      (1)學生獨立練習 (2)反饋:(注意單位)你是怎樣算的? (通過填表練習使學生鞏固“速度、時間和路程”三個量之間的關系)

      (三)實際運用

      1. 填表:

      速度

      時間

      路程

      騎自行車

      9分

      1080米

      駕駛摩托車

      50米/秒

      500米

      人行走

      67米/分

      1小時

      2. 應用 (1)甲船4小時行駛80千米,乙船6小時行駛96千米,哪條船行的快?

      (2)甲、乙兩地相距240千米,一輛汽車上午7:00從甲地開往乙地,速度為60千米/時,這輛汽車是在什么時刻到達乙地的?

      (3)一輛轎車在高速公路上的速度是2千米/分,是一輛公共汽車速度的4倍,公共汽車的速度是多少米/分?

      A. 學生獨立練習

      B. 反饋 (通過練習使學生能根據“速度、時間和路程”三個量之間的關系解決一些問題,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小學數學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通過認真組織拼擺,觀察和交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使學生體會在同一位置看到相同的視圖的不同擺法,從不

      同位置觀察不同的物體可能看到的視圖,以提升學生對實物及視圖進行轉化的能力。

      2、通過學習,使學生發(fā)展空間觀念和借助想像和推理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從不同位置觀察同一物體的不同視圖,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用4個大小相同的正方體,分別將它拼擺成以下形狀。

      請同學們分別說說它們從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看,分別看到了什么形狀?

      2、指出:剛才的形狀分別是由4個大小不同的正方體拼成成的,但由于拼擺的方法,觀察的位置不同,我們在各個面看到

      的形狀也不太相同,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用物手中的大小相同的正方體拼擺,進一步學會如何觀察物體。

      二、教學新課

      1、剛才我拉用4個大小相同的正方體擺成了這個形狀。

      ⑴想一想,此時從正面看,你看到什么?

      ⑵提問:如果此時再添加一個小正方體,放在什么位置不影響正面看到的形狀?你想怎么擺?

      ⑶指名匯報,并分別演示,啟發(fā)學生再想一想還有些什么其他擺法。

      ⑷引導學生觀察,比較:

      想一想,這幾種辦法擺放后,從正面看到的形狀不變,再添加一個正方體擺放時有什么規(guī)律?

      指出:在原來物體的前面或后面,與原來的某一個正方體對齊著放一個都可以。

      ⑸請學生們仔細從上面?zhèn)让嬗^察,

      提問:這時看到的形狀與剛才一開始的形狀一樣嗎?

      小結:由于觀察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形狀是不一定相同的;在同一方位觀察不同的形狀,卻是可能相同的。

      2、教學試一試:

      先還原成以上形狀。

      ⑴現在這里的幾個大小相同的小正方體,從上面看一看,你看到什么形狀?

      組織討論:如果從上面看形狀不變,再添加一個可以擺在哪兒?

      學生們分組討論并操作。

      指名匯報,交流想法并擺一擺。

      提問:此時再分別從正面、側面觀察,你們看到的形狀一樣嗎?為什么?

      ⑵還原之后,讓學生從側面看一年,記住你所看到的。

      提問思考:如果從側面看形狀不變,再添一個可以擺在哪兒?

      學生分組討論并操作。指名交流匯報并擺一擺

      提問:相懷想,如果此時你從其它幾個方面去觀察,看到的形狀會一樣嗎?為什么?

      ⑶小結:觀察物體時,在同一個位置看到的相同的視圖可能有不同的擺法,而從不同位置觀察不同的物體可能有相同的

      視圖,但也可能不同。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⑴出示圖并說明要求

      ⑵學生獨立完成,如學生有困難可讓學生先擺一擺⑶集體訂正。

      2、“想想做做”第2題右邊兩題。

      ⑴按要求請同學們先照著樣子擺一擺。⑵請學生們依次從正面?zhèn)让婧蜕厦嬗^察。

      ⑶再請同學們同時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讓學生們比一比在同一個方位看到的形狀是不是一樣的。

      3、“想想做做”第3題。

      ⑴獨立完成⑵分組匯報。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先讓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再組織全班交流,如果學生感到困難,教師可以讓學生用學具擺一擺。

      四、全課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五、布置作業(yè)

      完成家庭作業(yè)書觀察物體地一課時練習。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8-24

    小學數學教案08-22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的數學教案03-24

    小學數學教案08-27

    【精】小學數學教案06-16

    關于小學數學教案06-16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06-17

    【薦】小學數學教案06-25

    【推薦】小學數學教案06-25

    日本亚洲色大成网站WWw| 国产又色又爽又刺激在线播放| 亚洲日韩在线成人AV电影网站| SKINFOOD蜜桃视频| 亚洲国产中文初高中生女AV| 99RE热这里只有精品| 一本大道久久东京热无码AV|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天堂夜夜| 大地资源网高清免费观看| 久久久久99久久久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