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中生必背文言文(精選35篇)
文言文其特征是注重典故、駢驪對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詩、詞、曲、八股、駢文等多種文體。小編帶來了初中生必背文言文,請看:
1、《醉翁亭記》
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全文翻譯:
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幾座山峰、樹林和山谷特別的優(yōu)美。看上去樹木茂盛、幽深秀麗的,就是瑯琊山。沿著山路走了六七里路,漸漸聽見潺潺的水聲,從兩個山峰之間流出來的,就是釀泉。山勢回環(huán),道路彎轉,有一個亭子四角翹起像鳥張開翅膀一樣座落在泉水邊的,就是醉翁亭。造亭子的人是誰?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給它取名的是誰呢?是太守用自己的別號來稱呼這亭子的。太守和賓客們在這里飲酒,喝一點點就醉了,而且年紀又最大,因此給自己起了個別號叫“醉翁”。醉翁的心思不在于酒上,而在于山光水色之間。游賞山水的樂趣,是領會在心里,寄托在酒上罷了。
當那太陽出來以后,林間的煙霧逐漸散開,到傍晚云霧凝聚,山谷就昏暗了,這明暗的變化,正是山間早晚的景象。野花盛開,幽香陣陣;林木繁盛,枝葉成蔭;天高氣爽,秋霜潔白;溪水低落,石出水面。這是山間四季的景象。早晨出去,傍晚回來,四季的景象各不相同,樂趣也就無窮無盡了。
至于那些背著東西在路上邊走邊唱,走累了在樹下休息,前面的的呼喊,后面的應答,拉著老人和孩子,來來往往不間斷的,是滁州人在出游。到溪水邊上釣魚,溪水深,魚兒肥;用泉水釀酒,泉水甜,酒水清;野菜野味,隨意放在地上。這就是太守的酒宴。宴會歡暢盡興,不在乎有沒有音樂。投壺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贏了,酒杯和酒籌雜亂的交錯,起來坐下大聲喧嘩,是眾位賓客快樂的樣子。臉色蒼老、頭發(fā)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間,這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夕陽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亂一地,是太守回去、賓客跟從啊。樹林茂密陰蔽,上下一片叫聲,是游人走后鳥兒在歡唱啊。然而鳥兒只知道山林的樂趣,卻不知道游人的樂趣;游人知道跟著太守游玩的樂趣,卻不知道太守以他們的快樂為快樂啊。醉了能和他們一起享受快樂,酒醒后能寫文章表達這快樂,是太守啊。太守是誰?就是廬陵人歐陽修。
2、《岳陽樓記》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譯文
慶歷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貶謫為巴陵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安居樂業(yè),各種荒廢了的事業(yè)都興辦起來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陽樓,擴增它原來的規(guī)模,把唐代名人和今人的詩賦刻在上面。囑托我寫一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
我觀賞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都在洞庭一湖。它連接著遠處的山脈,吞吐著長江的水流,浩浩蕩蕩,無邊無際;早晴晚陰,氣象萬千。這就是岳陽樓的雄偉的景象。前人的記述已經(jīng)很詳盡了。既然這樣,那么北面通向巫峽,南面直到瀟水和湘江,降職的官史和來往的詩人,大多在這里聚會,觀賞自然景物所產(chǎn)生的感情,大概會有不同吧?
象那連綿的陰雨下個不斷,連續(xù)幾個月不放晴,陰冷的風怒吼,渾濁的浪沖向天空,太陽和星辰隱藏起了光輝,山岳也潛伏起形體;商人和旅客不能前行,桅桿倒下、船槳折斷;傍晚時分天色昏暗,老虎怒吼猿猴悲啼。在這時登上這座樓,就會產(chǎn)生離開國都懷念家鄉(xiāng),擔心害怕譏笑的情懷,會覺得滿眼蕭條景象,感概到極點而悲傷了啊。
到了春風和煦、陽光明媚的時候,湖面平靜,沒有驚濤駭浪,天色湖光相連,萬里碧綠;成群的沙歐,時而飛翔時而停歇,美麗的魚兒,時而浮游,時而潛游;岸邊的香草,小洲上的蘭花,茂盛并且青綠。有時大片的煙霧完全消散了,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照在湖面上閃著金色,月影映入水底,像沉潛的玉璧,漁夫的歌聲互相唱和,這種快樂哪有窮盡!在這時登上岳陽樓,就有心胸開朗,精神愉快;榮辱全忘,端著酒杯,吹著微風,那是喜洋洋的歡樂啊。
唉!我曾經(jīng)探求過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許跟上面說的兩種思想感情的表現(xiàn)不同,為什么呢?不因為外界環(huán)境的好壞而或喜或憂;也不因為自己心情的好壞而或樂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擔憂他的百姓;處在僻遠的江湖間就擔憂他的君主。這樣他們就進入朝延做官也憂慮,辭官隱居也憂慮。那么,什么時候才快樂呢?他大概一定會說:“在天下人的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的樂之后才樂”吧。啊!如果沒有這樣的人,我同誰一道呢?
3、《小石潭記》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譯文 :
從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隔著竹林,聽到了水聲,好像掛在身上的玉佩、玉環(huán)相碰發(fā)出的聲音,我的心情高興起來。于是砍了竹子,開出一條小路,順勢往下走便可見一個小潭,潭水特別清澈。整塊石頭作為潭底,靠近岸邊,潭底周圍突出水面的石頭,形成坻、嶼、嵁、巖等各種不同的形狀。青蔥的樹木,翠綠的莖蔓,遮蓋交結,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飄動。
潭中游魚約有一百來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周圍什么也沒有似的。陽光直射潭底,石上有魚的影子,靜止不動;忽然間又向遠處游去了。往來很快,好象和游人一同歡樂。
順著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樣曲折,又像蛇爬行那樣彎曲,忽隱忽現(xiàn)。溪岸的形勢像犬牙般交錯不齊,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
坐在潭邊,四周有竹子和樹林圍繞著,靜悄悄的沒有人跡,不覺寒氣透骨、心境凄涼,使人感到悲哀。因為這地方環(huán)境過于凄清,不可長時間地停留,于是就把當時的情景記下來便離去了。
同游人有吳武陵、龔古、我的弟弟宗玄。跟著來的有兩個姓崔的年輕人,一個叫恕己,一個叫奉壹。
4、《桃花源記》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全文翻譯:
晉朝太元年間,在武陵這個地方有個以捕魚為職業(yè)的人,有一次,他沿著一條溪水劃船,忘記了路的遠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長在溪的兩岸,長達幾百步,中間沒有別的樹,花草遍地,鮮嫩而美麗,落花紛紛。打魚的人感到很詫異,繼續(xù)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盡頭。
桃樹林的盡頭,正是溪水的發(fā)源地,便出現(xiàn)一座山。山上有個小洞口,洞里好像有點光亮。打魚的人就棄船登岸,從洞口進去。開始洞口極狹窄,只能通過一個人。又走了幾十步,突然感到開闊明朗了。只見土地平坦寬廣,房屋整齊,還有肥沃的土地,美麗的池沼、桑樹、竹林之類。田間小路四通八達,雞鳴狗叫的聲音到處可以聽到。人們在田野里來來往往,耕種操作,男女的穿戴和外面的人完全一樣。老人和孩子全都安閑快樂。
他們看到打魚的人,就非常驚訝,問他是從哪里來。打魚的人詳細地回答了他們。有人就邀請他到家里去,擺了酒、又殺雞做飯來款待他。村里聽說來了這樣一個人,都來打聽消息。他們自己說,他們的祖先因為逃避秦時的戰(zhàn)亂,帶領妻子兒女和鄉(xiāng)鄰們來到這個和外界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就此同外面的人斷了來往。他們問現(xiàn)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用說魏和晉了。打魚的人把自己聽到的事一一詳細地告訴了他們,他們都感嘆起來。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請打魚的人到他們的家里去,都拿出酒飯來招待他。打魚的人在洞里停留了幾天,才告辭回去。洞里的人囑咐他說:“不值得對外面的人說啊!”
打魚的人出來以后,找到他的船,就沿著先前經(jīng)過的路,處處做上標記。回到郡里,打魚的人就到太守那里報告了這些情況。太守立即派人跟隨他去,尋找先前做好的標記,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那條路了。
南陽有個叫劉子驥的人,是個清高的人。他聽說這件事,高興地計劃前去尋找,但沒有實現(xiàn),不久,他就患病去世。以后就不再有去尋找桃花源的人了。
5、《出師表》
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祎、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之于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yōu)劣得所。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付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
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全文翻譯:
先帝創(chuàng)立帝業(yè)還沒有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了。現(xiàn)在,天下已分成魏、蜀、吳三國,我們蜀國人力疲憊,民生凋敝,這確實是國家危急存亡的關鍵時刻。但是,宮廷里侍奉守衛(wèi)的大臣們毫不懈怠,疆場上忠誠有志的將士舍身作戰(zhàn),這都是追念先帝對他們的特殊恩遇,想報答給陛下的緣故。陛下確實應該廣泛地聽取群臣的意見,發(fā)揚光大先帝留下的美德,振奮鼓舞志士們的勇氣;絕不可以隨便地看輕自己,說出無道理的話,以致堵塞忠臣進諫勸告的道路。
皇宮的近臣和丞相府的官吏本來都是一個整體,升賞懲罰,揚善除惡,不可以標準不同。要是有作壞事、違犯法紀或盡忠行善的人,應一律交給主管的官吏,由他們評定應得的處罰或獎賞,以顯示陛下在治理方面公允明察。不應偏袒徇私,使得宮內和宮外有不同的施法。
侍中郭攸之、費祎、侍郎董允等人,他們都是忠良誠實的人,他們的志向和心思忠誠無二,因此先帝把他們選拔出來留給陛下。我認為宮中的事情,無論大小,都應征詢他們的意見,然后再去施行。這樣一定能補求欠缺疏漏的地方,獲得更好的效果。
將軍向寵,性格和善,品德公正,精通軍事,當年試用,先帝稱贊他有才能,因此大家商議推舉他做中部督。我認為軍營中的事務,事情無論大小,都應征詢他的意見,這樣一定能使部隊團結協(xié)作,德才高低的將士,都能夠得到合理的安排。
親近賢臣,疏遠小人,這是前漢興隆昌盛的原因;親近小人,疏遠賢臣,這是后漢所以傾覆衰敗的原因。先帝在世時,每次與我談論這些事,沒有一次不對桓、靈二帝感到嘆息、惋惜痛心的。侍中郭攸之、費祎,尚書陳震,長史張裔,參軍蔣琬,這些都是忠貞賢良能夠以死報國的忠臣,希望陛下親近他們、信任他們,那么漢室的興盛,就時間不遠了。
我本來是個平民,在南陽務農(nóng)親耕,只求能在亂世中暫且保全性命,不希求諸侯知道我而獲得顯貴。先帝不因我身世卑微、見識短淺,反而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廬里來訪看我,向我征詢對當今天下大事的意見,我因此十分感激,于是答應先帝愿為他奔走效勞。后來正遇危亡關頭,在戰(zhàn)敗的時候接受了任命,在危難的時候奉命出使東吳,至今已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劉備)知道我做事謹慎,所以在臨終前把國家大事托付給我了。接受遺命以來,日夜憂慮嘆息,擔心不能將先帝的托付的事情完成,有損先帝的圣明。所以我在五月渡過瀘水,深入到荒涼的地方。現(xiàn)在南方已經(jīng)平定,兵器準備充足,應當鼓舞并率領全軍,北伐平定中原地區(qū)。希望竭盡自己低下的才能,鏟除邪惡的勢力,復興漢室,遷回原來的國都。這是我用來報答先帝并忠于陛下的職責的本分。至于利弊得失,進獻忠誠的建議,那是郭攸之、費祎、董允等人的責任了。
希望陛下把討伐奸賊、復興漢室的任務交給我,要是沒有完成,那就懲治我失職的罪過,用來上告先帝的神靈。要是沒有發(fā)揚圣德的言論,就責備郭攸之、費祎、董允等人的怠慢,來揭露他們的過失。陛下也應該自己思慮謀劃,征詢從善的道理,明察和接受正直的進言,遠念先帝遺詔中的旨意。要是能夠這樣,我就受恩感激不盡了。
現(xiàn)在我就要離朝遠征,流著淚寫了這篇表文,激動得不知該說些什么話。
6、《記承天寺夜游》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全文翻譯: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我脫了衣服,打算睡覺,這時月亮照進門里,我高興地起來走到戶外。想到?jīng)]有人與我同樂,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張懷民。張懷民也還沒有睡覺,于是我們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月亮照在院子里,像水一樣空靈澄澈,竹子、柏松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錯的藻、荇, 哪一夜沒有月亮?哪里沒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倆這樣的閑人啊!
7、《陋室銘》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譯 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龍(居住)就有靈氣了。這間簡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簡陋了)。青苔碧綠,長到臺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簾子中。說說笑笑的是博學的人,來來往往的無粗鄙的人。可以彈奏素樸的古琴,閱讀珍貴的佛經(jīng)。無嘈雜的音樂擾亂耳朵,無官府公文勞累身心。它好比南陽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揚雄的玄亭。孔子說:有什么簡陋的呢?
8、《愛蓮說》
(宋)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全文翻譯:
水上、地上各種草木的花,可愛的很多。晉朝的陶淵明惟獨喜愛菊花。自從唐代以來,世人很喜愛牡丹。我惟獨喜愛蓮---蓮從淤泥里生長出來,卻不受沾染;經(jīng)過清水的洗滌卻并不顯得妖艷;蓮花的莖內空外直,沒有纏繞的蔓,也沒有旁逸的枝,香氣傳播得越遠就越顯的幽香;筆直的潔凈的立在水中,只可以從遠處觀賞,卻不能貼近去玩弄啊。
我覺得,菊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是花中的君子。唉!對于菊花的愛好,陶淵明之后就很少有聽到了。對于蓮的愛好,像我一樣的還有什么人呢?對于牡丹的喜愛,當然是有很多的人了。
9、《送東陽馬生序》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緼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全文翻譯:
我小時就愛好讀書。家里窮,沒有辦法得到書,就經(jīng)常向有書的人家去借,親手用筆抄寫,計算著約定的日子按時送還。天很冷時,硯池里的墨水結成堅硬的冰,手指(凍得)不能彎曲和伸直,也不敢放松。抄寫完之后,趕快把書送還,不敢稍稍超過約定的期限。因此人家多愿意把書借給我,我也因此能夠看到很多書。到了我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賢的學說,又擔心沒有與大師、名人交往,曾經(jīng)跑到百里以外,拿著書向同鄉(xiāng)有名望的前輩請教。前輩道德、聲望高,向他求教的學生擠滿了他的屋子,他從不把言辭和表情放溫和些。我恭敬地站在他旁邊。提出疑難,詢問道理,彎著身子側著耳朵請教。有時遇到他斥責,(我的)表情更加恭順,禮節(jié)更加周到,一句話也不敢多說了;等到他高興了,就又去請教。所以我雖很笨,但終于能夠有所收獲。
當我去從師求學的時候,背著書箱,拖著鞋子,在深山大谷中奔走,刮著猛冽的寒風,大雪有幾尺深,腳上的皮膚凍裂了還不知道。等走到客舍,四肢凍僵了不能動彈,服侍的人拿來熱水(給我)洗手暖腳,用被子(給我)蓋上,很久才暖和過來。在客舍里,每天只吃兩頓飯,沒有鮮美的東西可以享受,跟我住在一起的同學,都穿著華麗的衣服,戴著紅纓裝飾成的綴著珠寶的帽子,腰上系著白玉環(huán),左邊佩著刀,右邊掛著香袋,渾身光彩耀眼好像神仙一樣。我卻穿著破棉襖舊衣衫生活在他們中間,一點也不羨慕他們,因為心中有足以快樂的事,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人。我求學時的勤奮和艱苦大概就是這樣。
10、《三峽》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全文翻譯:
在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幾乎沒有中斷的地方。層層的懸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陽都遮蔽了。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連太陽和月亮都看不見。
在夏天水漲、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時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有時遇到皇帝有命令要急速傳達,只要早晨坐船從白帝城出發(fā),傍晚就可到了江陵,中間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騎上快馬,駕著疾風,也不如它快。
在春、冬兩個季節(jié),雪白的急流,碧綠的潭水,回旋著清波,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在極高的山峰上生長著姿態(tài)怪異的柏樹,在山峰之間,常有懸泉和瀑布在飛流沖蕩。水清,樹榮,山高,草盛,趣味無窮。
在秋天,每逢初晴的時候或者下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高處的猿猴放聲長叫,聲音持續(xù)不斷,異常凄涼,空曠的山谷里傳來猿啼的回聲,悲哀婉轉,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峽中的漁歌唱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11、《魚我所欲也》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避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避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全文翻譯:
魚,是我所喜愛的,熊掌也是我我所喜愛的,(如果)兩樣東西不能同時得到,(只好)放棄魚而選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愛的,大義也是我所喜愛的,(如果)兩樣東西不能同時具有,(只好)犧牲生命選取大義了。生命是我所喜愛的,但我所喜愛的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做茍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厭惡的,但我所厭惡的還有超過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災禍我也不躲避。如果人們所喜愛的東西沒有超過生命的,那么,一切保住生命的手段,哪一樣不可以采用的呢?如果人們所厭惡的事情沒有超過死亡的,那么,一切可以逃避災禍的壞事,哪一樁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種手段就能夠活命,可是有的人卻不采用;采用某種辦法就能夠躲避災禍,可是有的人也不采用。由此可見,他們所喜愛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義),他們所厭惡的有比死亡更嚴重的事(那就是不義)。不僅賢人有這種本性,人人都有,不過賢人能夠不喪失罷了。
一碗飯,一碗湯,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會餓死。可是輕蔑地、呵叱著給別人吃,過路的饑民也不會接受;用腳踢著或者踩過給別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可是有的人對“萬鐘”優(yōu)厚的俸祿卻不區(qū)別是否符合禮義就接受它。那優(yōu)厚的俸祿對于我有什么好處呢?是為了住宅的華麗,妻妾的侍奉和我所認識的貧困的人感激我嗎?過去有人寧可死也不接受,今天有人為了住宅的華麗卻接受了;過去有人寧可死也不接受,今天有人為了妻妾的侍奉卻接受了;過去有人寧可死也不接受,今天(有人)為了所認識的貧困的人感激自己卻接受了。這種做法不是可以讓它停止了嗎?--這就叫做喪失了他的本性。
12、《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中,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 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全文翻譯:
舜從田野之中發(fā)跡,傅說從筑墻的泥水匠中高升,膠鬲從販賣魚鹽中被舉用,管夷吾從獄官手里釋放后被舉用為相,孫叔敖從海邊被舉用進了朝廷,百里奚從市井中被舉用登上了相位。 所以上天將要下達重大使命給這樣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內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經(jīng)受饑餓,以致肌膚消瘦,使他受貧困之苦,使他做事不順,通過這些來使他的內心驚動,使他的性格堅強起來,以不斷增長才干。
一個人常犯錯誤,然后才能改正;內心憂困,思慮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為;從臉色上顯露出來,在吟詠嘆息中表現(xiàn)出來,然后才被人了解。在一個國內假如沒有堅持法度和輔佐君主的賢士,外部沒有敵國外患,這個國家往往就會導致滅亡。 這樣,人們才會明白,憂患可以使人謀求生存,而安樂必將導致滅亡。
13、《曹劌論戰(zhàn)》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zhàn)。戰(zhàn)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全文翻譯:
魯莊公十年的春天,齊國部隊攻打我們魯國,魯莊公將要迎戰(zhàn)。曹劌請求莊公接見。他的同鄉(xiāng)說:“大官們會謀劃這件事的,你又何必參與呢?”曹劌說:“大官們眼光短淺,不能深謀遠慮。”于是進宮廷去見莊公。曹劌問莊公:“您憑什么跟齊國打仗?”莊公說:“衣食是使人生活安定的東西,我不敢獨自占有,一定是拿來分給別人。”曹劌說:“這種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會聽從您的。”莊公說:“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類,我從來不敢虛報數(shù)目,一定要做到誠實可信。”曹劌說:“這點誠意難以使人信服,神是不會保佑您的。”莊公說:“大大小小的案件,雖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處理得合情合理。”曹劌說:“這是(對人民)盡本職的事,可以憑這一點去打仗。作戰(zhàn)時請允許我跟您去。”
魯莊公和曹劌同坐一輛戰(zhàn)車。在長勺和齊軍作戰(zhàn)。莊公(一上陣)就要擊鼓進軍,曹劌說:“(現(xiàn)在)不行。”齊軍擂過三通戰(zhàn)鼓后,曹劌說:“可以擊鼓進軍啦。”齊軍大敗。莊公正要下令追擊,曹劌說:“還不行。”(說完就)下車去察看齊軍的車印,又登上車前橫木了望齊軍(的隊形),(這才)說:“可以追擊了。”于是追擊齊軍。
打了勝仗以后,魯莊公詢問取勝的原因。曹劌答道:“打仗,要靠勇氣。頭通鼓能振作士兵們勇氣,二通鼓時勇氣減弱,到三通鼓時勇氣已經(jīng)消失了。對方的勇氣已經(jīng)消失而我方的勇氣正盛,所以打敗了他們。(齊是)大國,難以摸清(它的情況),怕的是有埋伏,我發(fā)現(xiàn)他們的車印混亂,軍旗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擊他們。"
14、《馬說》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全文翻譯:
世上有了伯樂,然后才會有千里馬。千里馬是經(jīng)常有的,可是伯樂卻不會經(jīng)常有。因此即使是很名貴的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馬一起死在馬廄里,不能獲得千里馬的稱號。
日行千里的馬,一頓或許能吃下一石糧食。喂馬的人不懂得要根據(jù)它日行千里的本領來喂養(yǎng)它。(所以)這樣的馬,雖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卻吃不飽,力氣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質也就表現(xiàn)不出來,想要跟普通的馬相等尚且辦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不按正確的方法,喂養(yǎng)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才能,聽它嘶叫卻不懂得它的意思,反而拿著鞭子站在它跟前說:“天下無千里馬!”唉!難道果真無千里馬嗎?其實是他們真不識得千里馬啊!
15、《鄒忌諷齊王納諫》
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全文翻譯:
鄒忌的身高八尺多,體形容貌美麗。有一天早上,他穿好衣服,戴上帽子,照著鏡子,對他的妻子說:“我跟城北的徐公比誰漂亮?”他的妻子說:“你美極了,徐公哪里比得上你呢!”城北的徐公,是齊國的美男子。鄒忌不相信自己會比徐公美,就又問他的妾說:“我跟徐公比誰美?”妾說:“徐公哪里比得上你呢!”第二天,有位客人從外邊來,鄒忌同他坐著談話,又問他:“我和徐公誰美?”客人說:“徐公不如你美。”又過了一天,徐公來了,鄒忌仔細地看他,自己認為不如他美麗;再照著鏡子看自己,更覺得遠遠不如。晚上躺著想這件事,說:“我的妻子認為我美,是偏愛我;妾認為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認為我美,是想有求于我。”
于是,鄒忌上朝拜見威王,說:“我確實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我的妻子偏愛我,我的妾怕我,我的客人有求于我,他們都認為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齊國有方圓千里的國土,一百二十座城池,王后、王妃和左右的侍從沒有不偏愛大王的,朝中大臣沒有不害怕大王的,全國的老百姓沒有不有求于大王的:由此看來,大王你受的蒙蔽很深啦!”
齊威王說:“好!”就下了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夠當面指責我的過錯的,可得上等獎賞;上書勸諫我的,得中等獎賞;在公共場所批評評論我的過錯、傳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獎賞。”命令剛下達,許多大臣都來進諫,門前、院內像集市一樣;幾個月后,還偶爾有人來進諫;一年以后,有人即使想進諫,也沒有什么可說的了。 燕、趙、韓、魏等國聽到這種情況,都到齊國來朝見。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在朝廷上戰(zhàn)勝敵國。
16、送東陽馬生序宋濂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得到)書以觀,每假借(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放松讀書。弗,不。之,指代抄書)。錄畢,走(跑)送之,不敢稍逾約(超過約定期限)。以是(因此)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加冠之后,指已成年。古時男子二十歲舉行束發(fā)戴帽儀式,表示已經(jīng)成人。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學問淵博老師。碩,大)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向)鄉(xiāng)(當?shù)兀┲冗_(有道德有學問前輩)執(zhí)經(jīng)(拿著經(jīng)書)叩(請教)問。先達德(道德)隆(高)望(聲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言語和臉色)。余立侍左右,援(引、提出)疑(疑難)質(詢問)理(道理),俯身(彎下身子)傾耳(側著耳朵)以請(請教);或遇其叱咄(訓斥,呵責),色愈恭,禮愈至(周到),不敢出一言以復;俟(等待)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余之從師也,負(背)篋(書箱)曳(拖著)屣(鞋子)行深山巨谷中,窮冬(隆冬)烈風,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學舍,書館),四支(通“肢”)僵勁不能動,媵人(此指服侍人)持湯(熱水)沃灌(澆洗),以衾(被子)擁覆,久而乃和。寓(住)逆(迎接)旅(逆旅,旅店),主人日再(兩次)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通“披”,穿)綺繡,戴朱纓(帽帶)寶飾之帽,腰(動詞,腰佩)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香袋。臭,氣味,此指香氣),燁然(光彩照人樣子)若神人;余則緼(舊絮)袍敝(破)衣處其間,略無(毫無)慕艷(羨慕)意,以(因為)中(內心)有足(足以)樂者,不知口體之奉(指吃穿)不若(如)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譯文)
我小時候就特別喜歡讀書。家里貧窮,沒有辦法買書來讀,常常向藏書人家去借,(借來)就親書抄寫,計算著日期按時送還。天很冷時,硯池里水結成堅硬冰,手指(凍得)不能彎曲和伸直,也不因此停止。抄寫完了,趕快送還借書,不敢稍稍超過約定期限。因此人家多愿意把書借給我,我于是能夠閱讀很多書。到了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賢學說,又擔心沒有才學淵博老師和名人相交往(請教),曾經(jīng)跑到百里以外向同鄉(xiāng)有名望前輩拿著書請教。前輩道德、聲望高,高人弟子擠滿了他屋子,他從來沒有把語言放委婉些,把臉色放溫和些。我恭敬地站在他旁邊。提出疑難,詢問道理,彎著身子側著耳朵請教。有時遇到他人斥責人,(我)表情更加恭順,禮節(jié)更加周到,一句話不敢回答;等到他高興了,就又請教。所以我雖很笨,終于獲得多教益。
當我跟從老師學習時候,背著書箱,拖著鞋子,行走在深山和巨大峽谷中。嚴冬寒風凜冽,踏著幾尺深積雪,腳上皮膚因為寒冷干燥而破裂卻不知道。回到學舍,四肢僵硬動彈不得。服侍(女仆)人用熱水(為我)澆洗,用被子(將我)裹起來,很久才暖和起來。住在旅館里,旅店老板每天提供兩頓飯,沒有新鮮肥美味道好東西可以享用。與我同住別同學都穿著華麗衣服,戴著有紅色帽帶和珠寶裝飾帽子,腰間佩戴白玉做圓環(huán),左邊佩戴寶刀,右邊掛著香袋,光彩照人樣子好像神仙一樣;我穿著破舊衣服生活在他們之間,卻毫無羨慕意思。(那是)因為(我)內心有足以快樂事{讀書},所以不覺得吃、穿不如人。我求學勤勞和艱苦大概就是像這個樣子。
17、《論語》十二章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①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②,不亦君子乎?”(《學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學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為政》)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為政》)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為政》)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③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雍也》)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④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衿渖普叨鴱闹洳簧普叨闹!?(《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子罕》)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子罕》)
子夏曰:“博學而篤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張》)
【注】
①說,通假字,同“悅”,愉快。
②慍(yùn):生氣,惱怒。
③簞(dān):古代盛飯用的圓形竹器。
④肱(gōng):胳膊由肘到肩的部分。這里指胳膊。
⑤篤(dǔ):堅定。
18、唐雎不辱使命《戰(zhàn)國策》
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說。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謂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唐雎對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萬,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fā),休祲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挺劍而起。
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9、富貴不能淫
《孟子·滕文公下》
景春曰:“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子未學禮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①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注】本文未精校。
①女(rǔ):同“汝”,你。
20、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孟子·告子下》
舜發(fā)于畎①畝之中,傅說②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
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③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④,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注】
①畎(quǎn):田地中間的小溝。
②傅說(fù yuè):殷商時期著名賢臣。
③曾:同“增”,增加。
④拂(bì):同“弼”,輔弼,輔佐。
21、《莊子》一則(北冥有魚……亦若是則巳矣。)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①。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②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③?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注】本文未精校。
①鯤(kūn):傳說中的大魚。
②摶(tuán):鳥類向高空盤旋飛翔。
③邪(yé):通“耶”,疑問詞。
22、《禮記》一則(雖有佳肴)
雖有嘉肴①,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②》曰:“學學半③。”其此之謂乎?
【注】
①肴(yáo):魚、肉之類的熟食。
②《兌(yuè)命》:《尚書》中的篇名。
③學(xiào)學(xué)半:教導別人,是學習的一半。第一個“學”是教的意思。
23、《列子》一則(伯牙善鼓琴……吾于何逃聲哉?)
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①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陰,卒②逢暴雨,止于巖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鐘子期輒③窮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嘆曰:“善哉,善哉,子之聽夫!志想象猶吾心也。吾于何逃聲哉?”
【注】
①兮(xī):文言助詞,相當于現(xiàn)代的“啊”或“呀”。
②卒(cù):通“猝”,突然。
③輒(zhé):總是,就。
24、答謝中書書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①,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②其奇者。
【注】本文未精校。
①頹(tuí):墜落。
②與(yù):參與,這里有欣賞領略之意。
25、海國記(節(jié)選)沈復
嘉慶四年,歲在己未,琉球國中山王尚穆薨。世子尚哲先七年卒,世孫尚溫表請襲封。中朝懷柔遠藩,錫以恩命,臨軒召對,特簡儒臣。
于是,趙介山先生,名文楷,太湖人,官翰林院修撰,充正使;李和叔先生,名鼎元,綿州人,官內閣中書,副焉。介山馳書約余偕行,余以高堂垂老,憚于遠游。繼思游幕二十年,遍窺兩戒,然而尚囿方隅之見,未觀域外,更歷纓溟之勝,庶廣異聞。稟商吾父,允以隨往。從客凡五人:王君文誥,秦君元鈞,繆君頌,楊君華才,其一即余也。
五年五月朔日,隨蕩節(jié)以行,祥飆送風,神魚扶舟,計六晝夜,徑達所屆。
凡所目擊,成登掌錄。志山水之麗崎,記物產(chǎn)之瑰怪,載官司之典章,嘉士女之風節(jié)。文不矜奇,事皆記實。自慚謭陋,飴測海之嗤;要堪傳言,或勝鑿空之說云爾。
26、湖心亭看雪
張岱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是日更定矣,余拏①一小舟,擁毳衣②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③,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④、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⑤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注】本文未精校。
①更(gēng)定:指初更以后。定,開始。拏(ná):文中指撐船(字形以課本為準)。
②毳(cuì)衣:細毛皮衣。毳:鳥獸的細毛。
③霧凇(sōng)沆碭(hàng dàng):霧氣浸潤著冰花,一片彌漫。
④芥(jiè):小草,喻輕微纖細的事物。
⑤強(qiǎng):勉力,竭力。一說,痛快,高興。
27、河中石獸
紀昀
滄州南一寺臨河干,山門圮①于河,二石獸并沉焉。閱十余歲,僧募金重修,求二石獸于水中,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棹②數(shù)小舟,曳鐵鈀③,尋十余里,無跡。
一講學家設帳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④,豈能為暴漲攜之去?乃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⑤,漸沉漸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顛乎?”眾服為確論。
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求之于上流。蓋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水不能沖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⑥,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如是再嚙,石又再轉,再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顛;求之地中,不更顛乎?”如其言,果得于數(shù)里外。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jù)理臆斷歟?⑦
【注】本文未精校。
①圮(pǐ):塌壞,倒塌,坍塌。
②棹(zhào):船槳。這里作動詞用,劃船。
③曳(yè):牽引,拖著。
④杮(fèi):削下來的木片。
⑤湮(yān):淹沒,埋沒。
⑥嚙(niè):咬,這里是沖刷、沖擊的意思。坎穴:洞坑。
⑦臆(yì)斷:主觀地判斷。歟(yú):句末語氣助詞,表示疑問、感嘆、反詰等語氣。
28、與朱元思書
吳均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piǎo)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miǎo),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líng)作響;好鳥相鳴,嚶嚶(yīng)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yuān)飛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lún)世務者,窺(kuī)谷忘反。橫柯(kē)上蔽(bì),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29、愚公移山《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30、狼
蒲松齡
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
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并驅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shù)刀斃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31、寓言四則(節(jié)選其中兩首)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聞而傳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國人道之,聞之于宋君。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丁氏對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聞之若此,不若無聞也。
杞人憂天
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又有憂彼之所憂者,因往曉之,曰:“天,積氣耳,無處無氣。若屈伸呼吸,終日在天中行止,奈何憂崩墜乎?”
其人曰:“天果積氣,日、月、星宿,不當墜邪?”
曉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積氣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墜,亦不能有所中傷。”
其人曰:“奈地壞何?”
曉之者曰:“地,積塊耳,充塞四虛,無處無塊。若躇步跐蹈?終日在地上行止,奈何憂其壞?”
其人舍然大喜,曉之者亦舍然大喜。
32、孫權勸學《資治通鑒》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33、木蘭詩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xiāng)。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zhàn)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34、賣油翁
歐陽修
陳康肅公堯咨善射,當世無雙,公亦以此自矜。嘗射于家圃,有賣油翁釋擔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見其發(fā)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
康肅問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無他,但手熟爾。”康肅忿然曰:“爾安敢輕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蘆置于地,以錢覆其口,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因曰:“我亦無他,惟手熟爾。”康肅笑而遣之。
35、周亞夫軍細柳
司馬遷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邊。乃以宗正劉禮為將軍,軍霸上;祝茲侯徐厲為將軍,軍棘門;以河內守亞夫為將軍,軍細柳,以備胡。
上自勞軍。至霸上及棘門軍,直馳入,將以下騎送迎。已而之細柳軍,軍士吏被甲,銳兵刃,彀弓弩,持滿。天子先驅至,不得入。先驅曰:“天子且至!”軍門都尉曰:“將軍令曰:‘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居無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節(jié)詔將軍:“吾欲入勞軍。”亞夫乃傳言開壁門。壁門士吏謂從屬車騎曰:“將軍約,軍中不得驅馳。”于是天子乃按轡徐行。至營,將軍亞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天子為動,改容式車,使人稱謝:“皇帝敬勞將軍。”成禮而去。
既出軍門,群臣皆驚。文帝曰:“嗟呼,此真將軍矣!曩者霸上、棘門軍,若兒戲耳,其將固可襲而虜也。至于亞夫,可得而犯邪?”稱善者久之。
【初中生必背文言文】相關文章:
小學必背文言文大全06-20
語文必背知識點03-03
夏天必背十首詩03-11
高二必背化學知識點03-04
必背高二化學知識點03-03
語文必背知識點優(yōu)秀[8篇]06-02
語文必修三必背篇目知識點03-04
人教版高一英語必背知識點梳理整合03-05
人教版高一化學必背知識點匯總12-19
高二必背化學知識點整理5篇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