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優(yōu)秀】鏡花緣作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么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鏡花緣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鏡花緣作文1
俗話說:“穿海州,吃板浦,南城古財主。”說的就是我的老家板浦,我的童年時光大部分都是在這里度過的。板浦又稱“鏡花緣小鎮(zhèn)”,因李汝珍的《鏡花緣》而得名。
提到古鎮(zhèn)板浦,很多人第一想到的就是美食,板浦香腸、板浦豆丹、板浦涼粉、板浦小脆餅……應有盡有,不過我最喜歡的`還是板浦的豬蹄。
沿著新民路從北向南,走到古鎮(zhèn)板浦十字街頭,你就會聞到一陣陣若隱若現(xiàn)的豬蹄裊裊香味,這就是著名的“張七香豬蹄”。“張七香豬蹄”就在我的小學旁邊,這家店已經開了十幾年了。價錢從最初的五塊錢一個到現(xiàn)在翻了幾番,但品質一直沒變,味厚氣香,色澤誘人,入口即化,滿滿的膠原蛋白,令人回味無窮,所以成為了許多外地人去板浦的首選,每次路過,總會看見有老爺爺自帶一壺酒,到張七家點一盤豬蹄,開始小酌起來。豬蹄加上一壺酒,那意境,好似每一步都走在云端之上。
沿著十字街頭向東五十米,就能看到“李汝珍紀念館”了。板浦之所以叫鏡花緣小鎮(zhèn),就是為了紀念李汝珍,也是為了贊譽他寫的《鏡花緣》一書。紀念館采用仿古建筑形式,館內正堂塑有李汝珍半身雕像,館內陳列著與之相關的文物及《鏡花緣》各種版本。一面翠竹掩映的圍墻上刻有“鏡花水月”四字,令人聯(lián)想起書中描寫的情景和寓意。李汝珍紀念館建成后,每年都有許多中外學者及游客來此探訪,一睹為快。
我第一次接觸到《鏡花緣》的時侯,就被它的故事吸引住了。當時的我喜歡神魔小說,所以立刻就成為了它的“小書迷”。
要說板浦還有哪兒值得一看的話,就要數(shù)汪家大院了。沿著十字街頭向南一百米,進入西顧巷,你就能看見古香古色的汪家大院。汪家大院是汪華公第75世汪遵所居,浧坡別墅,明國十七年孟夏、胡適題之。由于在《板浦春秋》中對汪芙蓉印象深刻,所以汪家大院也被我記在了心里。汪家大院的景色格外好,依山傍水,面臨街巷,粉墻黛瓦,濃綠與黑白相映,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
物華天寶、人杰地靈,兩千多年的歷史文化讓古鎮(zhèn)積淀了自己獨特的歷史滄桑。這里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給我的童年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如果你有機會,不妨來板浦走一走,嘗嘗古鎮(zhèn)的美食,看看古鎮(zhèn)的美景,品品古鎮(zhèn)的歷史,相信你一定會不虛此行!
鏡花緣作文2
今天我來說一下這本書,書名叫《鏡花緣》。我先來講下本書內容,前幾章講百花仙子在潘桃盛會上得罪了嫦娥仙子,嫦娥仙子與百花仙子打賭,如果下界花全開了,(百花仙子是管理百花的,像牡丹仙、月季仙子…………都歸百花仙子管。)百花仙子就要下凡受輪回之苦。誰知,玉帝派心月狐下凡化身武則天,懲罰李世民父子,從而建立了大周。
在心月狐下凡成武則天的一天,武則天大醉,令天下百花開放。而百花仙子在和麻姑下棋,不知下界帝王令她讓百花開放,而各花仙都不知所措,許多花只好開放,只剩下桂花、梅花、菊花、蓮花、海棠、芍藥、水仙、蠟梅、玉蘭、杜鵑、蘭花和牡丹仙子,功曹、土地,絡繹來催。
其他花都開放了,唯有牡丹未開,武則天大怒,令太監(jiān)把炭火預備,牡丹只好開放。但是牡丹花還是被貶下洛陽。
百花仙子下凡為唐小山,后十幾回都講一位秀才唐敖(唐小山之父)考上探花,(古代科考分第一名為狀元,第二名為榜眼,第三名為探花。)但卻因曾與徐敬業(yè)、駱賓王等人為結拜兄弟又被降為秀才。
插一句話,當年徐敬業(yè)和駱賓王等人后周,卻失敗了。
唐敖有意棄絕紅塵,便與舅兄林之洋、好友多九公出海游歷,經歷四十多個國家,如君子國,黑齒國………
唐敖有一次在山上成仙了,唐小山便出海尋父,并有各仙幫忙。唐小山到那座山時,唐敖留下……(有不少細節(jié)不講了,總而言之,唐小山改名為唐閨臣。)
后五十回講一百個才女考上名次的事(包括唐閨臣。)
這本書是對男尊女卑的觀念進行批判,看似與這本書毫無關系,但卻有千絲萬縷的關系。我相信不少人是笛子配銅鑼一想(響)不到一塊(歇后語),但是書中許多人物都表現(xiàn)女性并不是卑賤的,如武則天身邊的.上官婉兒,她是女性,但是她的才能卻連朝中的大臣都比不上。
而且,這本書能讓我增長許多的知識。書中出現(xiàn)許多有名的書,如《拾遺記》、《易經》、《書經》、《毛詩》、《左傳》、《爾雅》、《儀禮》、《周禮》等等。
好了,這本書介紹完了。我也增長了不少知識,也知道了男尊女卑是一種壞習性。你,也想讀了吧。
鏡花緣作文3
石庫門里的老座鐘聲音喑啞,只見幾只灰鴿“撲棱棱”飛起又沒入空中,乳白的墻壁刷上了歲月的印跡……我伏在太奶奶的梳妝鏡前,窺見的是整個上海的音容。
身在小城的我不了解那座繁華的城市,也沒見過太奶奶年輕時的模樣。我只能通過這面梳妝鏡,探尋那座如花般活色生香的城市與我的一二緣分。
“那時候呀,我家就住在石庫門里。”太奶奶悠悠地說著,鏡子里,青春的懷念蓋過了現(xiàn)在的皺紋。這個年老卻還保留著口紅、珍藏著旗袍、戴著珍珠項鏈的女子,總是忘不了那個屬于她的老上海。
我轉向那面梳妝鏡,紅木的邊框鏤著蓮花,精巧而別致。透過那厚厚的鏡面,我似乎看見了那個年輕的女孩,抱著幾本書,與女伴走走停停,口中輕哼一曲周璇的《四季歌》。在石庫門前告別了伙伴又輕快地上樓,是到亭子間還是去屬于她的小閣樓?我不得而知。她背后的那個大上海,溫柔地看著每一顆年輕的心,那個同樣年輕的上海,在一曲曲明媚的歌聲中成長。
“我呀,可喜歡這鏡子啦,這是我的嫁妝呀!”說到這兒,太奶奶的臉上泛起紅暈,似乎回到新婚燕爾之時。
我看見那個女孩已經長大,連同那座城市。那個包容開放的上海為太奶奶帶來了新式的婚禮,而又讓這個傳下的梳妝鏡,陪她遠走。那時的太奶奶是戴著潔白的頭紗,還是披著大紅蓋頭?鏡子沒有告訴我。我只知道那個上海,那個愈漸成熟的上海,以它的愛與包容,平等地注視著每一種文化,讓它們生根發(fā)芽。
“哎呀,老了,老了,鏡子還在,人都老了……”我聽她嘆息,也看她莞爾,我看見我的.臉和太奶奶的臉一起擠在那個漂亮的鏡子里。
細密的皺紋早已在她臉上留下歲月的痕跡,那個上海也早已長大。那一幢幢高樓聳入云霄,它以它一貫的包容海納百川,追求著卓越,成就著“魔都”的美名。我們一老一少摟在一起,欣喜地看著、照著。
外灘鐘樓的鐘聲似乎響了,傳得很遠很遠。我想起了那個石庫門里喑啞的老座鐘,看著太奶奶笑了。灰鴿飛回了石庫門的窗欞,那如花的上海依舊邁動著它的步伐。
我輕伏在那里,聽時光為我唱起了一曲鏡花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