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oingaieng.cn-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中文字幕无码不卡免费视频 ,777精品久无码人妻蜜桃,国产一级A毛久久久久一级A看免费视频

    梅花原文及賞析

    時間:2024-03-30 12:59:36 好文 我要投稿

    梅花原文及賞析

      梅花原文及賞析 篇1

      原文:

    梅花原文及賞析

      梅花絕句·其一

      宋代:陸游

      聞道梅花坼曉風(fēng),雪堆遍滿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

      賞析: 詩人以奇思妙想與形象的語言表達了對梅花的摯愛。首句寫梅花在清晨凜洌的寒風(fēng)中傲然綻放。次句寫詩人放眼四顧,樹樹梅花開遍山野,猶如山中落滿了皚皚的白雪,極為壯觀,顯示出梅花不畏嚴寒、果敢獨立的氣勢,語句干凈利落,耐人尋味。接著詩人以物喻人,悔花那不屈不撓的精神,正是詩人自身的`情懷和節(jié)操的寫照。詩人以梅花形容自己,自問何時才可化身千億,立于每一株梅樹前,仔細地欣賞著梅花的容顏呢?全詩來用一字抒寫自己對梅花如何如何,僅在三四兩句中,用“身千億”和“一放翁”既表現(xiàn)了對梅花的依戀、愛護,又流露出自己孤高的性格情操。

      梅花原文及賞析 篇2

      梅花絕句二首·其一

      宋代:陸游

      聞道梅花坼曉風(fēng),雪堆遍滿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

      譯文

      聽說山上的梅花已經(jīng)迎著春風(fēng)綻放,遠遠望去,四周山上的梅花樹就像一堆堆白雪一樣。

      有什么辦法可以把自己變化成數(shù)億身影呢?讓每一棵梅花樹前都有一個陸游常在。

      注釋

      聞道:聽說。

      坼(chè):裂開。這里是綻開的意思。

      坼曉風(fēng):即在東風(fēng)中開放。

      雪堆:指梅花盛開像雪堆似的。

      何方:有什么辦法。

      千億:指能變成千萬個放翁(陸游號放翁,字務(wù)觀)。

      梅花:一作梅前。

      賞析

      這首詩的首句“聞道梅花坼曉風(fēng),雪堆遍滿四山中。”寫梅花綻放的情景。如第一句中“坼曉風(fēng)”一詞,突出了梅花不畏嚴寒的傲然情態(tài);第二句中則把梅花比喻成白雪,既寫出了梅花潔白的特點,也表現(xiàn)了梅花漫山遍野的盛況。語言鮮明,景象開闊。而三四兩句“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更是出人意表,高邁脫俗,愿化身千億個陸游,而每個陸游前都有一樹梅花,把癡迷的愛梅之情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

      緊接的兩句,突發(fā)奇思“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意思是說,用什么辦法能變出千萬個放翁,使每一株梅花下面都有自己在那里分身欣賞。身化千億,設(shè)想可謂奇妙之至。梅花與詩人面面對應(yīng),是梅耶?是人耶?一時實難輕分,這又是詩人命筆奇特之處。這兩句雖是點化柳宗元“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盡望鄉(xiāng)”的詩意而來,但用在“雪堆遍滿四山”的梅花世界中,不唯妥貼自然,而且情景相生極富有意趣。理由至少有三:以詩人78歲的高齡,面對樹樹姿態(tài)有異的梅山花海,一時當然不能逐個尋芳,所以化身分之賞之,自屬妙想,此其一。又陸游年事雖高,但童心未泯,平時常有“梅花重壓帽檐偏,曳杖行歌意欲仙”的“出格”舉動惹人注目,此時他突發(fā)奇思,想學(xué)仙人的分身法,亦是童心使然,很合乎心理,此其二。再者陸游常以梅花自比,且心中常存伯仲之間不分高下的感覺,如今面對千萬樹盛開的梅花,詩人自負當然不甘心以一身仰視,須化身千億才能與之匹敵相稱,方不辜負詩人對梅花的一番感情。綜觀這三方面,此句表面上雖有借鑒之處,深入地體會實屬情景相生之辭,正如當年林逋點化江為詩成梅花絕唱一樣,均經(jīng)過詩人的`再創(chuàng)造,融會陶鑄古人詩意而自出機杼,且能翻出新意,使詩更富有盎然的詩意和逗人入勝的意境。

      前兩句的寫梅是為后兩句寫人作陪襯。面對梅花盛開的奇麗景象,詩人突發(fā)奇想,愿化身千億個陸游,而每個陸游前都有一樹梅花。這種豐富而大膽的想象,把詩人對梅花的喜愛之情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同時也表現(xiàn)了詩人高雅脫俗的品格。末句之情,試在腦中擬想,能令人發(fā)出會心的微笑。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是組詩中的第一首。于公元1202年(嘉泰二年)一月,陸游退居故鄉(xiāng)山陰時所作,陸游時年七十八歲。此時北宋滅國,陸游處于政治勢力的邊緣,長時間得不到當權(quán)派的重用,但他的心中確實仍有期待。當作者看到梅花有感而發(fā)。

      梅花原文及賞析 篇3

      梅花絕句·其二

      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著花遲。

      高標逸韻君知否,正是層冰積雪時。

      翻譯

      一樹梅花長在背陰的山谷,加上枝條伸向北方,陽光終年罕至,所以每年開花總是比較遲。

      但你可知道它那高尚的氣節(jié)、優(yōu)美的風(fēng)度?要知道,當它吐苞,正是那冰雪覆蓋、最為嚴酷的寒冬時節(jié)啊!

      注釋

      幽谷:深幽的山谷。

      北枝:北向不朝陽的樹枝。

      自分:自己料定。

      著花:開花。

      高標逸韻:高尚的氣格,俊逸的風(fēng)韻。標,標格,風(fēng)度、氣概之意。

      創(chuàng)作背景

      嘉泰二年(1202)一月,陸游退居故鄉(xiāng)山陰時所作,陸游時年七十八歲。作者已被罷官歸園田居十二年陸游愛花,特別喜愛梅花。此時北宋滅國,陸游處于政治勢力的邊緣,資歷不高,又力主北伐,長時間得不到當權(quán)派的重用,但他的心中確實仍有期待。當作者看到梅花有感而發(fā)。

      賞析

      這實際是一首標準的況物自比的詠梅詩。

      陸游是南宋著名的愛國詩人,文武雙全,年輕時意氣風(fēng)發(fā),曾有一首詞自贊:“人誤許,詩情將略,一時才氣超然。”北宋滅國,是陸游一生中永遠的痛,他一懷忠貞,念念不忘北伐,但一直得不到南宋小朝廷的重用,直至死去,中國人都熟悉他“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望告乃翁”的詩句,這首詩所表達的情緒也是相通的,反應(yīng)的是在詩人特有的政治處境下,心念復(fù)國,若有所待,非常幽微,非常復(fù)雜的心理狀態(tài)。

      從詩比較明朗的格調(diào)上看,這應(yīng)是陸游中年時期的作品,當時的政治空氣應(yīng)該是,偏安勢力牢牢控制政局,北伐派的處境至為嚴酷。

      “幽谷那堪更北枝, 年年自分著花遲。”說的是詩人自忖處于政治勢力的邊緣,資歷不高,又力主北伐,長時間得不到當權(quán)派的重用是自然的事。

      但是,他的心中確實仍有期待。年復(fù)一年的等待并沒讓他感覺到絕望,“自分”二字準確地傳達出了他的這種心態(tài)。

      要知道,在當時的'氛圍中,能保持這樣比較舒解,比較積極的心態(tài)并不容易!

      就像這眼前大雪覆蓋,依然含苞待放的梅花一樣——你可能理解到,那雪中詠詩之人的高標逸韻?

      濃烈的詩情畫意,夾雜著無法言說的身世之感,虛實相照,渾然一體,烘托出一種清逸深幽的特殊美感。這是中國古典詩歌的慣有風(fēng)格,也是我們的祖先奉獻給世界文學(xué)寶庫的一份獨到財產(chǎn)。

      梅花原文及賞析 篇4

      原文:

      雪里梅花詩

      [南北朝]陰鏗

      春近寒雖轉(zhuǎn),梅舒雪尚飄。

      從風(fēng)還共落,照日不俱銷。

      葉開隨足影,花多助重條。

      今來漸異昨,向晚判勝朝。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春天臨近,天氣雖然轉(zhuǎn)暖,梅花開放,雪花卻還飄著。

      隨風(fēng)還一起零落,太陽照著,卻與雪不一起融化。

      枝葉招展,梅影更多更密,花兒許多,梅枝顯得更重。

      現(xiàn)在漸漸與昨日不同,時間臨近傍晚分明勝于早晨。

      注釋

      轉(zhuǎn):意謂轉(zhuǎn)暖。

      舒:開放。

      銷:消失、融化。

      足影:梅影更多更密。

      重條:梅枝顯得更重。

      異昨:與昨日不同。

      向晚:時間臨近傍晚。判:分明。勝朝:勝于早晨。

      賞析:

      自古詩人酷愛梅逼,自然是為了其高風(fēng)幽韻所沉醉。但更為詩人所傾倒的,則是梅逼凌霜傲雪的高潔品格。陰鏗的這首詩,就歌詠了梅逼迎寒風(fēng)、傲飛雪的姿態(tài)。

      開頭兩句直接入題,描寫出梅逼凌霜傲雪的自然屬性。“春近寒雖轉(zhuǎn),梅舒雪尚飄”,春天雖將迫近,嚴冬的寒氣尚存,雪逼仍在飄舞,這時梅逼早已盛開,可謂是“冰雪獨相宜”。這里,詩人贊美了梅逼不怕雪霜侵,“萬逼敢向雪中開”的無畏品格。可以想見,那一樹樹傲然開放的梅逼,或紅或白,或粉或黃,在漫天飛雪的映襯下,色彩會是多么分明。這梅逼,充滿著多么頑強的生命力呀。望此景象,作者頓生敬意,也無怪歷代詩人和梅逼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或贊美它那“凌寒獨自開”的大無畏的精神;或贊美它“畏落眾逼后”的積極進取精神;或贊美它那“凌厲冰霜節(jié)愈堅”的高潔品格。

      三、四兩句,詩人是在寫雪,也是在寫梅:“從風(fēng)還共落,照日不俱銷”。春天風(fēng)大,被刮落的梅逼隨著春雪在春風(fēng)中飛舞,景象真是美妙極了。或是白梅,那飄落之逼與雪逼齊風(fēng)飛舞,難以辨認,真是“開時似雪,謝時似雪”;或是紅梅,那鮮紅的逼瓣與如玉的雪逼交相飄灑,紅白分明的色彩,奇妙變幻的景象,怎不令人陶醉。這與宋代詩人韓元吉所寫的“不隨群艷競芬芳,獨自施朱對雪霜”的意境有異曲同工之妙。當天晴日朗,在瘦枝上的`殘雪融化了,而留在枝頭上依然微笑的梅逼顯得更加清幽、雅逸,真是別有一番神韻。觀賞此逼,自然心曠神怡。

      五、六兩句,則分別寫梅之逼、葉情狀。“葉開隨足影”形容梅放葉的時間。梅先逼后葉,當逼兒凋謝之時,葉子才逐漸長出,這是仍是暮春之時,“隨足影”用詞極為巧妙,“逼多助重條”一句,形容梅開逼之多。梅瘦枝疏斜,然而卻繁逼滿綴。這一句寫得極為逼真。

      最后兩句則形容梅逼多變,不斷給人以新貌。“今來漸異昨,向晚判勝朝”,一樹樹梅逼,今天所見和昨天所見有異,早上與晚上有別,描寫出梅逼由逼苞逐漸開到完全開放的不斷變化。“向晚判勝朝”言其梅逼越開越美,不斷給人以賞心悅目之感。

      這首小詩,語言平易樸實,然而又有清新明快之感。狀物寫景都很細膩,以梅逼傲雪開放到隨風(fēng)與雪飄落,以及逼落放葉之狀、逼兒多變等都寫到了,讓作者觀賞到了雪里梅逼的千姿百態(tài),創(chuàng)造了美的意境,留下的是不盡的想象和美的感受。

      梅花原文及賞析 篇5

      原文:

      崔道融〔唐代〕

      數(shù)萼初含雪,孤標畫本難。

      香中別有韻,清極不知寒。

      橫笛和愁聽,斜枝倚病看。

      朔風(fēng)如解意,容易莫摧殘。

      賞析:

      崔道融《梅花》詩中的梅花卻非眩耀的梅花。“數(shù)萼初含雪,孤標畫本難。”此句寫“冷”。只是“數(shù)萼”,方顯冷清。詩人家中必?zé)o高朋滿座。無朋無友,遺我一人,隱隱花開,淡淡看來。在詩壇眾多的詠梅詩中,林逋《山園小梅》云:“眾芳搖落獨妍,占盡風(fēng)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齊己《早梅》云:“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此二者皆是“暖”景,何等的'熱鬧,獨不似崔道融詠梅詩的“冷清”“香中別有韻,清極不知寒。”先寫花形,復(fù)寫花香。關(guān)于這一點齊己的《早梅》詩和林逋的《山園小梅》詩也與之如出一轍。

      “香中別有韻,清極不知寒。”先寫花形,復(fù)寫花香。齊詩林詩亦然。齊詩云:風(fēng)遞幽香出,禽竊素艷來。林詩云: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三者意境則各不相同。崔詩清。香為清香,以清替寒。齊詩雖有一幽字,其境不覺其幽,唯覺流暢而已。林詩著一趣字,所謂文人雅事此般趣味則是。

      “橫笛和愁聽,斜枝倚病看。”此句愁。于花香之后,寫花事。李益《從軍北征》云:天山雪后海風(fēng)寒,橫笛遍吹行路難。律然《落梅》云:不須橫管吹江郭,最惜空枝冷夕曛。橫笛是特指,故和愁聽。齊詩無此寫人之句。林詩云: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不離其雅趣。

      “朔風(fēng)如解意,容易莫摧殘。”此句苦。苦苦哀求之意。唯此相慰,不忍見其凋殘。此寫花愿。齊詩云:明年如應(yīng)律,先發(fā)望春臺。就花寫花,不似崔詩化人入花,其情深切。林詩至上句已畢。

      崔道融四句詩,冷、清、愁、苦,皆出寂寞。人無伴,心亦無寄。偶見之數(shù)萼梅花,戀戀不已,卻無大地春回的歡樂。只因心間的孤寒不因人間的寒暑而遷移。律然《落梅》全詩云:和風(fēng)和雨點苔紋,漠漠殘香靜里聞。林下積來全似雪,嶺頭飛去半為云。不須橫管吹江郭,最惜空枝冷夕曛。回首孤山山下路,霜禽粉蝶任紛紛。意境與崔詩較近。然此為落梅,正當有嘆惋之意。崔道融寫初發(fā)之梅,清寒遠甚于此,可想見其人之寂寞何等之深。

      梅花原文及賞析 篇6

      南柯子·悵望梅花驛

      作者:范成大

      悵望梅花驛,凝情杜若洲。香云低處有高樓,可惜高樓不近木蘭舟。

      緘素雙魚遠,題紅片葉秋。欲憑江水寄離愁,江已東流那肯更西流。

      南柯子·悵望梅花驛譯文及注釋

      譯文惆悵的望著梅花驛,專注的看著開有燕子花的綠洲。祥云下面有高樓大廈,可惜高樓不是用木蘭木做的。

      想用緘帛寫信可是離雙魚很遙遠無從寄信,于是秋葉都紅了也還沒寫。想借助江水寄托離愁別緒,可是江水是向東流的哪里能夠流向西邊呢?

      注釋⑴驛:驛,音亦,驛站、傳舍,古傳遞文書、官員來往及運輸途中暫息住宿之所。古驛傳有亭,故又稱驛亭。清末置郵局后始廢。

      ⑵杜若:燕子花也。

      ⑶雙魚: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有“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上有加餐食,下有長相憶。”,又《漢書·蘇武傳》有“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因合稱書信為魚雁,亦有以鱗代魚,以鴻作雁者。另亦指傳書信者。

      南柯子·悵望梅花驛賞析

      這是一首抒發(fā)離情別緒的作品。上闋從男主人公起筆,下闋則落在女主人公身上,兩闋遙相呼應(yīng),如傾如訴。上闋描繪了男主人公的惆悵先是從描摹情態(tài)入手的,“悵望梅花驛”,是陸凱贈范曄詩“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的典故,說欲得伊人所寄之梅(代指信息)而久盼不至,因而滿懷惆悵:“凝情杜若洲”,取《楚辭·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將以遺兮下女”之意,欲采杜若(香草,也指信息)以寄伊人,卻也無從寄去,徒然凝情而望。來鴻不見,去雁也難,終于,他從深思回到了現(xiàn)實:距離阻隔了一對情人,難以相聚。四個長短不一的句子,恰如一組逐漸推近的鏡頭,在令人失望的結(jié)局上定了格。

      如果說男主人公的`愁緒是悠長而纏綿的話,那么,女主人公的思念則顯得熾熱急切,字里行間,流露出思婦坐臥不寧百般無奈矛盾心理。“緘素”、“題紅”兩句用的是書信往來的典故,“遠”、“秋”二字,巧妙地點出了她與情人之間音訊斷絕的愁緒。最后,焦慮而痛苦的姑娘把唯一的希望寄托于伴著情人遠行的江水,但愿它能帶去她的思念,然而,那不肯回頭的流水和著姑娘的失望、抱怨,最終使這段愛情以悲劇作結(jié)。不過留在讀者記憶中的,不是悲悲切切的敘事,而是一首優(yōu)美動人的戀歌。

      劉熙載《藝概·詞曲概》認為:“詞之妙莫妙于以不言言之,非不言也,寄言也。”無論是表述兩人不能相見的痛苦,還是訴說那無邊的思念,作者都寫得含蓄蘊藉。如“香云低處有高樓,可惜高樓不近木蘭舟”:“高樓”指女子居處,木蘭舟代喻出游男子:“高樓”與“木蘭舟”的距離點出了他們無法相見的殘酷現(xiàn)實,“不近”一詞用在這里,給人一種語盡意不盡的境界覺。全詞沒有一處用過“思”字,但字字句句卻充滿了思念之情,這表明作者遣詞造句的藝術(shù)工底十分深厚,既恰如其分地表現(xiàn)了主旨,又保持了詞的特點——清遠空靈。

      作者善于運用虛實結(jié)合的手法,使作品避免了平泛單調(diào)。如“梅花驛”、“杜若洲”都是虛指,但又與雙方遠隔,托物寄情密切相關(guān),寫女主人公無人傳遞書信所選用的“雙魚遠”、“片葉秋”以及“江已東流”也都屬虛擬,但卻和她盼望與情人通信的現(xiàn)實十分吻合,這些虛實的統(tǒng)一,不僅有助于表達男女雙方的真切情意,而且拓實了作品的意境,令人回味無窮。

      作者運用典故也有創(chuàng)新,詞中所用大多為常見的典故,但在作者筆下,別有一番情趣。如“雙魚”、“題紅”兩典的原意都形容書信傳情,平安抵達對方手中,而作者卻以“遠”、“秋”二字平添了悲劇的韻味,頗有新意。

      詞中雖有典故,但卻一樣明白,“欲憑江水寄離愁,江已東流那肯更西流”兩句,借鑒了白居易“欲寄兩行迎爾淚,長江不肯向西流”和李后主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卻如同已出,毫無牽強附會之感,很妥貼地體現(xiàn)了主人公的思想和情感。

      梅花原文及賞析 篇7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王旭[元代]

      兩種風(fēng)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細看不是雪無香,天風(fēng)吹得香零落。

      雖是一般,惟高一著。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隨意穿簾幕。

      譯文

      兩種風(fēng)格,都是大自然的杰作,雪花好似風(fēng)花的花瓣,仔細一看不是雪,因為雪無香氣,風(fēng)吧香氣吹得四散。雖然色彩一樣,形狀相似,但是有一個高出一等,雪花不像風(fēng)花薄。風(fēng)花開在空山,放射出光輝異形,雪花卻在人&簾幕下低飛。

      注釋

      風(fēng)流:風(fēng)度、標格。一&制作:意指雪和風(fēng)都是大自然的產(chǎn)物。萼:花萼,這里指的是花瓣(因押韻關(guān)系用“萼”字)。細看不是雪無香:仔細一看,不是雪花,因為雪花沒有香氣。著(zhāo):等次。薄(báo):厚度小的。散彩:放射出光彩。簾:窗帷。最后兩句說:風(fēng)花開在空山,放射出光輝異形,雪花卻在人&簾幕下低飛。

      賞析

      這是一首詠物之的,運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的一開篇,就是指點江山、直抒胸臆。與眾不同的是,他不是只詠雪或只詠有,而是”開兩朵、兩朵俱美。一會是一個平臺上的比較,一會是各自舞臺上的輝煌;既各有高低,又各有結(jié)長。從篇章角度分析,上下闋的結(jié)構(gòu)是一致的:一二句,先立主旨、總領(lǐng)全段;三四五句,以鮮明意象,比較二者異同;把這異同的典型特征,完全袒露在作者筆下、袒露在讀者眼前;其中的對比手法,恰好也照應(yīng)了主旨。這樣的結(jié)構(gòu)意圖,就是抓住雪與有的同與不同:上闋的“全似”,下闋的“不似”,這就全面的比較了兩種風(fēng)流。

      從段落到全篇,這首的大體可以分出起承轉(zhuǎn)合的結(jié)構(gòu)特征。起:兩種風(fēng)流,一家制作。承:雪”全似有”萼。細看不是雪雪香,天風(fēng)吹得香零落。轉(zhuǎn):雖是一般,惟高一著。合:雪”不似有”薄。有”散彩向空山,雪”隨意穿簾幕。

      具體看來,有雪爭春,同樣風(fēng)流,這就是不可避免的有與雪的不同。不過,異中尋同,的人偏要說“雪”全似有”萼”。這里,雪”與有”同在雪”仿佛就是有”的”瓣。是啊,有”的美麗,在于不僅有形,而且有香。雪”有有之形,于是就輸了一段香的人的智慧,就在于豐富的想象力。風(fēng)流,像風(fēng)一樣流芳天下,因而是世間萬物的最佳典范。作者在有與雪的映襯中,明知雪”有弱點,但卻把她的弱點,放在險惡的處境中,想象為是狂風(fēng)奪去了雪”能與有”媲美的資格,這是極其高明的想象力,正是這樣的想象,既說明了“全似”中的真實距離,也說明了這確實情有可原。這既是替雪”找托的,又是進一步展示了有”的風(fēng)采。

      這基礎(chǔ)上,作者歸納說,雪有的風(fēng)流看似一樣,但有”其實更高一著。前面是雪”與有”異中之同,這里是二者終有高下、畢竟不同的現(xiàn)實狀態(tài)。“雪”不似有”薄”,一個“薄”字,意味深長。按古代漢語,薄通泊,淡薄即淡泊,這是一解;另一解則是薄的本義,薄即草木叢生。是啊,雪是水氣的精華,而有”是草木的精華、百”的精華、生命的精華,不愧是”中之”。結(jié)以,雪”的“不似”,表現(xiàn)了略遜一籌。是啊,有”把自己的生命、把生命的色彩,裝點向草木凋零、萬”俱謝的雪山;雪”雖雪生命,卻依然善解人意的飛向人們的身邊。

      這就是的人最重要的.比較。兩種美麗的”朵,一是有”,她挑戰(zhàn)著寒冷的世界,以自身的豪氣,呼喚著天地中生命的色彩、呼喚著天地中美麗的春天,也呼喚著天地中美麗的百”;另一是雪”,她把單調(diào)的冬天變成飛”濺玉的世界,這就是異中有同。那雪與有各展結(jié)長,只要都是一流,又何必在意第一第二呢。這就是美麗的雪”,不卑不亢,絕雪對有”的嫉妒,只有與有”的互補。即使不得第一,絕不與第一對立。這就是雪”,甘做背景、甘做配角,恬淡中顯示雪”的美麗。

      可見,的中有雪并舉,映襯之妙、擬人之巧、想象之高,就讓有與雪剛?cè)嵯酀⒐灿汗狻F渲心莻“薄”字,引出了太多的爭議:其一,薄字取貶義時,即意指雪”比有”更薄一點。其二,用作褒義時,作為和嚴冬戰(zhàn)斗的寵兒,怎么能比雪”更厚呢?然而的人不會取“薄”字的貶義,因為那與的人筆下的“風(fēng)流”形象太不相稱。用一個不恰當?shù)谋扔鳎渌纱蚧ⅲ荒苁俏渌纱蜇垼H低斗嚴冬的“戰(zhàn)友”,實際就是貶低自己。因此薄字在此的為第二種說法,這也就是把“薄”理解成褒義的最好依據(jù)。

      王旭

      王旭(生卒年不詳,約公元1264年前后在世),字景初,東平(今屬山東)人。以文章知名于時,與同郡王構(gòu)、永年王磐并稱“三王”。早年家貧,靠教書為生。主要活動于至元到大德年間。有《蘭軒集》二十卷,原本已不傳。清乾隆年間修《四庫全書》,曾從《永樂大典》中輯出王旭詩文若干篇,重編為《蘭軒集》十六卷,其中詩九卷,文七卷。與王構(gòu)、王磐相比,王旭處境最不好,詩文中往往流露出懷才不遇情緒,《古風(fēng)三十首》集中表達了對人生的感慨。生平事跡見《大明一統(tǒng)志》卷二三、《元詩選·癸集》乙集小傳、《元書》卷五八。

      梅花原文及賞析 篇8

      詠紅梅花得“梅”字

      白梅懶賦賦紅梅,逞艷先迎醉眼開。

      凍臉有痕皆是血,酸心無恨亦成灰。

      誤吞丹藥移真骨,偷下瑤池脫舊胎。

      江北江南春燦爛,寄言蜂蝶漫疑猜。

      (出自《紅樓夢》第五十回。)

      注釋

      白梅懶賦:即“懶賦白梅”。“逞艷”

      句:意即春未到,紅梅逞艷,先迎著醉眼開放。

      凍臉:因花開于冰雪中,顏色又紅,所以這樣比喻。痕,淚痕。以血淚說紅。

      酸心:梅花花蕊孕育梅子,所以說“酸”。待到時節(jié)過后,雖無怨恨,花亦化為烏有,所以說“成灰”。

      “丹藥”的“丹”雙關(guān)義就是紅。“偷下”句:說紅梅原本是瑤池的碧桃,因偷下紅塵而脫去舊形,幻為梅花。傳說瑤池種植仙桃,《西游記》中孫悟空所偷吃的即是。

      “江北”二句:意思是請告訴蜂蝶,不要把紅梅錯認作是桃杏,而疑猜是否已到了春色燦爛的季節(jié)。春燦爛,因紅梅色似春花才這樣說的,非實指。當時還是冰雪天氣。蜂蝶,多喻輕狂的`男子。漫,莫,不要。

      注釋

      白梅懶賦:即“懶賦白梅”。

      “逞艷”句:意即春未到,紅梅逞艷,先迎著醉眼開放。

      凍臉:因花開于冰雪中,顏色又紅,所以這樣比喻。借意于蘇軾《定風(fēng)波·詠紅梅》詞:“自憐冰臉不宜時。”痕,淚痕。以血淚說紅。

      酸心:梅花花蕊孕育梅子,所以說“酸”。待到時節(jié)過后,雖無怨恨,花亦化為烏有,所以說“成灰”。借意于李商隱《無題》詩:“春心莫共花爭發(fā),一寸相思一寸灰。”

      “誤吞”句:說梅花原本是白的,因誤吞神奇的丹藥而換了骨骼,變成紅花。“丹藥”的“丹”雙關(guān)義就是紅。范成大《梅譜》:“世傳吳下紅梅詩甚多,惟方子通一篇絕唱,有‘紫府與丹來換骨,春風(fēng)吹酒上凝脂’之句。”

      “偷下”句:說紅梅原本是瑤池的碧桃,因偷下紅塵而脫去舊形,幻為梅花。傳說瑤池種植仙桃,《西游記》中孫悟空所偷吃的即是。

      “江北”二句:意思是請告訴蜂蝶,不要把紅梅錯認作是桃杏,而疑猜是否已到了春色燦爛的季節(jié)。春燦爛,因紅梅色似春花才這樣說的,非實指。當時還是冰雪天氣。蜂蝶,多喻輕狂的男子。漫,莫,不要。

      賞析

      隨著封建制度日趨衰落,當時的豪門,特別是貴族人士,在精神上也日益空虛,做詩成了一種消磨時光和精力的娛樂。他們既然除了“風(fēng)花雪月”之外別無可寫,也就只得從限題、限韻等文字技巧方面去斗智逞能。小說中已換過幾次花樣,這里每人分得某字為韻,也是由來已久的一種唱和形式。描寫這種詩風(fēng)結(jié)習(xí),客觀上反映了當時這一階層人物的無聊的精神狀態(tài)。

      從人物描繪上說,邢岫煙、李紋、薛寶琴都是初出場的角色,應(yīng)該有些渲染。但她們剛到賈府,與眾姊妹聯(lián)句作詩不應(yīng)喧賓奪主,所以蘆雪庵聯(lián)句除薛寶琴所作尚多外,仍只突出史湘云。眾人接著要她們再賦紅梅詩,是作者的補筆,借此機會對她們的身份特點再作一些提示,而且是通過詩句來暗示的。李紋姊妺是李紈的寡嬸的女兒,從詩中淚痕皆血、酸心成灰等語來看,可能也有不幸遭遇,或是表達喪父之痛。“寄言蜂蝶”莫作輕狂之態(tài),可見其自恃節(jié)操,性格上頗有與李紈相似之處,大概是注重儒家“德教”的李守中一族中共同的環(huán)境教養(yǎng)所造成的。

      梅花原文及賞析 篇9

      梅花

      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翻譯

      墻角有幾枝梅花,正冒著嚴寒獨自盛開。

      遠遠的就知道潔白的梅花不是雪,因為有梅花的幽香傳來。

      注釋

      凌寒:冒著嚴寒。

      遙:遠遠地。

      知:知道。

      為:因為。

      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賞析

      此詩語言樸素,對梅花的形象也不多做描繪,卻自有深致,耐人尋味。

      “墻角數(shù)枝梅”,“墻角”不引人注目,不易為人所知,更未被人賞識,卻又毫不在乎。“墻角"這個環(huán)境突出了數(shù)枝梅身居簡陋,孤芳自開的形態(tài)。體現(xiàn)出詩人所處環(huán)境惡劣,卻依舊堅持自己的'主張的態(tài)度。

      “凌寒獨自開”,“獨自”,語意剛強,無懼旁人的眼光,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中,依舊屹立不倒。體現(xiàn)出詩人堅持自我的信念。

      “遙知不是雪”,“遙知”說明香從老遠飄來,淡淡的,不明顯。詩人嗅覺靈敏,獨具慧眼,善于發(fā)現(xiàn)。“不是雪”,不說梅花,而梅花的潔白可見。意謂遠遠望去十分純凈潔白,但知道不是雪而是梅花。詩意曲折含蓄,耐人尋味。暗香清幽的香氣。

      “為有暗香來”,“暗香”指的是梅花的香氣,以梅擬人,凌寒獨開,喻典品格高貴;暗香沁人,象征其才氣譙溢。

      立在僻靜甚至冷清的墻角,沖破嚴寒靜靜開放,遠遠地向世人送去濃郁的幽香,這是絕世之梅,也是絕世之人。

      創(chuàng)作背景

      宋神宗熙熙寧七年(1074)春,王安石罷相。次年二月,王安石再次拜相。熙寧九年(1076),再次被罷相后,心灰意冷,放棄了改革,后退居鐘山。此時作者孤獨心態(tài)和艱難處境與傲雪凌霜的梅花有著共通之處,遂寫下此詩。

      梅花原文及賞析 篇10

      詠紅梅花得“花”字

      疏是枝條艷是花,春妝兒女競奢華。

      閑庭曲檻無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

      幽夢冷隨紅袖笛,游仙香泛絳河槎。

      前身定是瑤臺種,無復(fù)相疑色相差。

      (出自《紅樓夢》第五十回。)

      注釋

      “春妝”句:為紅梅花設(shè)喻。春妝,亦即紅妝之意。

      余雪,喻白梅。落霞,喻紅梅。閑庭,幽靜的庭院。

      泛,飄浮,乘舟。絳河,傳說中仙界之水。槎,木筏。

      瑤臺:仙境。瑤臺種,就是說它是“閬苑仙葩”。

      注釋

      “春妝”句:為紅梅花設(shè)喻。春妝,亦即紅妝之意。

      “閑庭”二句:通過寫景含蓄地說梅花不是白梅,而是紅梅。余雪,喻白梅。唐代戎昱《早梅》詩:“不知近水花先發(fā),疑是經(jīng)春雪未消。”落霞,喻紅梅。宋代毛滂《木蘭花·紅梅》詞:“酒暈晚霞春態(tài)度,認是東君偏管顧。”閑庭,幽靜的庭院。

      “幽夢”句:意思是隨著女子所吹的凄清的笛聲,梅花也做起幽夢來了。以“冷”、“笛”烘染梅花,以“紅袖”的“紅”點出花的顏色。

      “游仙”句:意思是梅花的.香氣使人如游仙境。乘槎游仙的傳說,見《博物志》記載:銀河與海隔空相望,居住在海島的人,年年八月定期可見有木筏從水上來去。有人便帶了糧食,登上木筏而去,結(jié)果碰到了牛郎和織女。泛,飄浮,乘舟。絳河,傳說中仙界之水。《拾遺記》:“絳河去日南十萬里,波如絳色。”乘槎本當用“天河”、“銀河”,而換用“絳河”,是為了點出花的紅色。槎,木筏。

      瑤臺:仙境。詠梅詩詞多有此類比喻,如杜牧《梅》詩:“掩斂下瑤臺。”瑤臺種,就是說它是“閬苑仙葩”。

      “無復(fù)”句:不要因為紅梅花不夠艷麗而懷疑它曾是瑤臺所種。

      賞析

      大家又叫新來的邢岫煙、李紋、薛寶琴每人再作一首七律,按次用“紅”、“梅”、“花”三字做韻。專命折得紅梅的賈寶玉做一首《訪妙玉乞紅梅》詩。

      隨著封建制度日趨衰落,當時的豪門,特別是貴族人士,在精神上也日益空虛,做詩成了一種消磨時光和精力的娛樂。他們既然除了“風(fēng)花雪月”之外別無可寫,也就只得從限題、限韻等文字技巧方面去斗智逞能。小說中已換過幾次花樣,這里每人分得某字為韻,也是由來已久的一種唱和形式。描寫這種詩風(fēng)結(jié)習(xí),客觀上反映了當時這一階層人物的無聊的精神狀態(tài)。

      從人物描繪上說,邢岫煙、李紋、薛寶琴都是初出場的角色,應(yīng)該有些渲染。但她們剛到賈府,與眾姊妹聯(lián)句作詩不應(yīng)喧賓奪主,所以蘆雪庵聯(lián)句除薛寶琴所作尚多外,仍只突出史湘云。眾人接著要她們再賦紅梅詩,是作者的補筆,借此機會對她們的身份特點再作一些提示,而且是通過詩句來暗示的。薛寶琴是“四大家族”里的閨秀,豪門千金的“奢華”氣息比其他人都要濃些。小說中專為她的“絕色”有過一段抱紅梅、映白雪的渲染文字。她的詩猶如是在作自畫像。

      梅花原文及賞析 篇11

      原文:

      梅花絕句二首·其一

      宋代:陸游

      聞道梅花坼曉風(fēng),雪堆遍滿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前一放翁。(梅前一作:梅花)

      譯文:

      聞道梅花坼曉風(fēng),雪堆遍滿四山中。

      聽說山上的梅花已經(jīng)迎著晨風(fēng)綻放,遠遠望去,四周山上的梅花樹就像一堆堆白雪一樣。

      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前一放翁。(梅前一作:梅花)

      有什么辦法可以把自己變化成數(shù)億身影呢?讓每一棵梅花樹前都有一個陸游常在。

      注釋:

      聞道梅花坼(chè)曉風(fēng),雪堆遍滿四山中。

      聞道:聽說。坼:裂開。這里是綻開的意思。坼曉風(fēng):即在晨風(fēng)中開放。雪堆:指梅花盛開像雪堆似的。

      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前一放翁。(梅前一作:梅花)

      何方:有什么辦法。千億:指能變成千萬個放翁(陸游號放翁,字務(wù)觀)。梅前:一作“梅花”。

      賞析:

      這首詩的首句“聞道梅花坼曉風(fēng),雪堆遍滿四山中。”寫梅花綻放的情景。如第一句中“坼曉風(fēng)”一詞,突出了梅花不畏嚴寒的傲然情態(tài);第二句中則把梅花比喻成白雪,既寫出了梅花潔白的.特點,也表現(xiàn)了梅花漫山遍野的盛況。語言鮮明,景象開闊。而三四兩句“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更是出人意表,高邁脫俗,愿化身千億個陸游,而每個陸游前都有一樹梅花,把癡迷的愛梅之情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

      緊接的兩句,突發(fā)奇思“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意思是說,用什么辦法能變出千萬個放翁,使每一株梅花下面都有自己在那里分身欣賞。身化千億,設(shè)想可謂奇妙之至。梅花與詩人面面對應(yīng),是梅耶?是人耶?一時實難輕分,這又是詩人命筆奇特之處。這兩句雖是點化柳宗元“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盡望鄉(xiāng)”的詩意而來,但用在“雪堆遍滿四山”的梅花世界中,不唯妥貼自然,而且情景相生極富有意趣。理由至少有三:以詩人78歲的高齡,面對樹樹姿態(tài)有異的梅山花海,一時當然不能逐個尋芳,所以化身分之賞之,自屬妙想,此其一。又陸游年事雖高,但童心未泯,平時常有“梅花重壓帽檐偏,曳杖行歌意欲仙”的“出格”舉動惹人注目,此時他突發(fā)奇思,想學(xué)仙人的分身法,亦是童心使然,很合乎心理,此其二。再者陸游常以梅花自比,且心中常存伯仲之間不分高下的感覺,如今面對千萬樹盛開的梅花,詩人自負當然不甘心以一身仰視,須化身千億才能與之匹敵相稱,方不辜負詩人對梅花的一番感情。綜觀這三方面,此句表面上雖有借鑒之處,深入地體會實屬情景相生之辭,正如當年林逋點化江為詩成梅花絕唱一樣,均經(jīng)過詩人的再創(chuàng)造,融會陶鑄古人詩意而自出機杼,且能翻出新意,使詩更富有盎然的詩意和逗人入勝的意境。

      前兩句的寫梅是為后兩句寫人作陪襯。面對梅花盛開的奇麗景象,詩人突發(fā)奇想,愿化身千億個陸游,而每個陸游前都有一樹梅花。這種豐富而大膽的想象,把詩人對梅花的喜愛之情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同時也表現(xiàn)了詩人高雅脫俗的品格。末句之情,試在腦中擬想,能令人發(fā)出會心的微笑。

      梅花原文及賞析 篇12

      原文:

      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著花遲。

      高標逸韻君知否?正在層冰積雪時。

      譯文

      一樹梅花長在背陰的山谷,加上枝條伸向北方,陽光終年罕至,所以每年開花總是比較遲。

      但你可知道它那高尚的氣節(jié)、優(yōu)美的風(fēng)度?要知道,當它吐苞,正是那冰雪覆蓋、最為嚴酷的寒冬時節(jié)啊!

      注釋

      幽谷:深幽的山谷。北枝:北向不朝陽的'樹枝。

      自分(fèn):自己料定。著花:開花。

      高標逸韻:高尚的氣格,俊逸的風(fēng)韻。標,標格,風(fēng)度、氣概之意。

      賞析:

      嘉泰二年(1202)一月,陸游退居故鄉(xiāng)山陰時所作,陸游時年七十八歲。作者已被罷官歸園田居十二年陸游愛花,特別喜愛梅花。此時北宋滅國,陸游處于政治勢力的邊緣,資歷不高,又力主北伐,長時間得不到當權(quán)派的重用,但他的心中確實仍有期待。當作者看到梅花有感而發(fā)。

      梅花原文及賞析 篇13

      原文:

      梅花

      五代:李煜

      殷勤移植地,曲檻小欄邊。

      共約重芳日,還憂不盛妍。

      阻風(fēng)開步障,乘月溉寒泉。

      誰料花前后,蛾眉卻不全。

      失卻煙花主,東君自不知。

      清香更何用,猶發(fā)去年枝。

      譯文:

      殷勤移植地,曲檻小欄邊。共約重芳日,還憂不盛妍。

      阻風(fēng)開步障,乘月溉寒泉。誰料花前后,蛾眉卻不全。

      失卻煙花主,東君自不知。清香更何用,猶發(fā)去年枝。

      注釋:

      殷(yīn)勤移植地,曲檻(jiàn)小欄邊。共約重(chóng)芳日,還憂不盛妍(yán)。

      殷勤:情意懇切深厚,亦指懇切深厚的情意。檻:窗戶下或長廊旁的欄桿,也指井欄。重:再次。妍:美,如“爭妍斗艷”。”

      阻風(fēng)開步障,乘月溉(gài)寒泉。誰料花前后,蛾眉卻不全。

      步障:用以遮蔽風(fēng)塵或視線的一種屏幕。溉:灌、澆水。花:開花。名詞活用為動詞。蛾眉:女子長而美的眉毛。常作美女代稱。這里借指周后。

      失卻煙花主,東君自不知。清香更何用,猶發(fā)去年枝。

      賞析:

      此詩題為《梅花》,卻不是一首詠物詩,而是詠嘆與梅花相關(guān)的人和事。據(jù)《全唐詩》載:“后主嘗與周后移植梅花于瑤光殿之西,及花時,而后已殂,因成詩見意。”

      此詩首聯(lián)起句“殷勤移植”語,即指這次移植梅花之事;“移植地”便是“瑤光殿之西”的“曲檻小欄邊”。李煜、周后(即昭惠皇后)都是極富雅趣之人,又憑著帝王皇后的特殊條件,便為自己的生活極力營造出優(yōu)美的氛圍。他們以銷金紅羅罩壁,以綠鈿刷絲隔眼,糊以紅羅,種梅花其外,興之所至,便有了移植梅花之事。頷聯(lián)寫道“共約重芳日,還憂不盛妍”,意思是記得當時還曾擔心,梅花“重芳日”,只恐“不盛妍”。唯其如此,頸聯(lián)便接著說:“阻風(fēng)開步障,乘月溉寒泉。”為了給梅花“阻風(fēng)”,這兩位形影相隨的伴侶還特意為梅花牽開了漂漂亮亮、長長寬寬的`“步障”;為了給梅花澆水,也還曾不辭“乘月”披星之勞。實指望來年能觀賞到夫妻共同移植、一塊澆灌的梅花的艷美風(fēng)姿。可是,又有誰能料到花開前后,這正該供夫妻共賞同樂的美景良辰,而“蛾眉卻不前”。尾聯(lián)的這一慨嘆,緊承在語流上逐層推進的前三聯(lián)而發(fā),于升至極高處的波峰浪尖,忽發(fā)哀音,跌入深潭,凄惻動人,給讀者心靈以強烈沖擊。

      梅花原文及賞析 篇14

      梅花

      王安石

      墻角數(shù)枝梅,

      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

      為有暗香來。

      [注釋]

      1.凌寒:冒著嚴寒。

      2.遙:遠遠的。

      3.為:因為。

      4.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解說]

      墻角有幾枝梅花冒著嚴寒獨自開放。為什么遠看就知道潔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為梅花隱隱傳來陣陣的香氣。

      [賞析]

      古人吟唱梅花的詩中,有一首相當著名,那就是在作者之前,北宋詩人林逋的《山園小梅》。尤其是詩中“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兩句,更被贊為詠梅的絕唱。林逋這人一輩子不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個人住在西湖畔孤山山坡上種梅養(yǎng)鶴,過著隱居的生活。所以他的詠梅詩,表現(xiàn)的不過是脫離社會現(xiàn)實自命清高的思想。作者此詩則不同,他巧妙地借用了林逋的詩句,卻能推陳出新。你看他寫的梅花,潔白如雪,長在墻角但毫不自卑,遠遠地散發(fā)著清香。詩人通過對梅花不畏嚴寒的高潔品性的贊賞,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潔,又用“暗香”點出梅勝于雪,說明堅強高潔的人格所具有的偉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極端復(fù)雜和艱難的局勢下,積極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獨心態(tài)和艱難處境,與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這首小詩意味深遠,而語句又十分樸素自然,沒有絲毫雕琢的痕跡。

      譯文:

      墻角里有幾枝梅花

      迎著寒風(fēng)獨自開放

      遠遠的就知道那不是雪

      因為有花香飄過來

      注釋

      1.凌寒:冒著嚴寒。

      2.遙:遠遠的。

      3.為:因為。

      4.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賞析:

      古人借用這些意象往往有這樣一種模式:竹,多以畫骨,而境界全在其中,些許文字,以竹之斑駁融文之參差,所謂景中寫意。松,以畫,畫姿則聯(lián)想盡在松姿中;以詩寫神,則松姿盡在想象中,以畫以詩,展姿現(xiàn)神,皆謂借物言志。蘭,以植,植之盆庭院,飛香于書齋,蘭香清,書香雅,謂之淡泊,謂之文雅。而梅,亦如松,可詩可畫,不同的是松以畫傳神,梅以詩傳神。另外,梅似乎具全了其它三“君子”的特征:如竹般清瘦,如松般多姿,亦如蘭而有芳香。因而,“四君子”中就梅在詩中表達的意境尤為豐富。王安石的《梅花》以寥寥幾句詩句略出了幾枝梅,恰把這幾個特征都寫出來了。在意象中,松往往唱獨角戲,環(huán)境只是作為一種陪襯,主要還是看松姿,而梅不同,梅往往要與環(huán)境結(jié)合,當然在墨畫中環(huán)境可以是空白,然而這就是一種環(huán)境,只不過比較朦朧。

      《梅花》中以“墻角”兩字點出環(huán)境,極其鮮明,極具意境。墻角顯得特別冷清,看似空間狹小,其實作者以墻角為中心,展開了無限的空間,正是空闊處在角落外,見角落便想到空闊。“數(shù)枝”與“墻角”搭配極為自然,顯出了梅的清瘦,又自然而然地想到這“數(shù)枝梅”的姿態(tài)。“凌寒”兩字更是渲染了一種特別的氣氛,寒風(fēng)沒模糊掉想象中的視線,反而把想象中的模糊趕跑了,帶來了冬天的潭水般的清沏。所以,不管它是曲梅還是直梅,讀者總會覺得腦海中有一幅有數(shù)枝定型的梅的清晰的畫。“獨自開”三字就如一劍劈出分水嶺般巧妙地將梅的小天地與外界隔開了,梅的卓然獨“橫”(梅枝不“立”),梅的清純雅潔的形象便飄然而至。“遙知不是雪”,雪花與梅花——自然界的一對“黃金搭檔”,兩者相映成輝,相似相融,似乎是一體的。而作者明確“看出”“不是”,并且是“遙知”。為什么?“為有暗香來”。“暗香”無色,卻為畫面上了一片朦朧的色彩。清晰與朦朧交錯,就像雪中閃爍著一個空洞,造成忽隱忽現(xiàn)的動感。也像飄來一縷輕煙,波浪式的.前進,橫攔在梅枝前。作者用零星的筆墨層層展開意境,幾筆實寫提起無限虛景,梅之精神也被表達得淋漓盡致,此作者之神往,亦令讀者神往。

      香色俱佳別具一格——談王安石《梅花》

      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梅花,香色俱佳,獨步早春,具有不畏嚴寒的堅強性格和不甘落后的進取精神,因而歷來為詩人們所吟詠,所歌頌。在我國古代為數(shù)眾多的詠梅詩中,王安石的《梅花》堪稱一首饒有特色、膾炙人口的佳作。

      這首詠梅詩吟詠的是早春之梅。全詩雖僅4句20字,卻較為形象地刻畫了早春梅花的神韻和香色。前兩句“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寫頗有寒意的早春時節(jié),萬物皆未萌芽,唯獨墻角數(shù)枝梅花迎寒綻開。這兩句寫梅花,不繪其形,而傳其神。“墻角”二字點明地點;“獨自開”與“數(shù)枝梅”相照應(yīng),傳遞了梅先天下春的信息;“凌寒”二字交代時間,突出了春梅于嚴寒中傲然怒放的性格特征。不過,這兩句詩寫梅花不畏嚴寒傲然怒放,并非首創(chuàng)。在此之前,已有別的詩加以描繪了。如南朝陳詩人謝燮的《早梅》詩:“迎春故早發(fā),獨自不疑寒。畏落眾花后,無人別意看”,緊扣一個“早”字,用表現(xiàn)人的心理狀態(tài)的“疑”與“畏”字寫梅花,使之人格化,從而惟妙惟肖地反映了其傲霜斗雪迎春的高尚品格。

      較之前兩句,后兩句“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寫梅花的香色,則寫得較為新穎別致。“遙知不是雪”,著眼于人們的視覺形象,含蓄地寫梅花的純凈潔白。盡管這句詩否定了詩人于遠處所看到的墻角凌寒獨自綻開的數(shù)枝梅花是雪,但它實際上曲折地反映了梅白似雪的色彩。試想,假如這梅花不是白的,而是紅的或是其他顏色,詩人會由此而聯(lián)想到雪嗎?正因為梅花似雪,唐代詩人張謂的《早梅》詩句“不知近水花先發(fā),疑是經(jīng)冬雪未消”,以錯把梅枝當作雪枝來反映白梅早發(fā)、皎潔似雪的特點,才給人以“錯”而無誤,“錯”中見奇之感。

      “遙知不是雪”這句詩,不僅含蓄地寫梅花的純凈潔白,也間接地交代前兩句中所寫的迎寒怒放的“墻角數(shù)枝梅”實為詩人從遠處隱隱約約中所見,且與訴諸人們嗅覺的下句“為有暗香來”一道寫梅花的香色,詩句之間具有內(nèi)在聯(lián)系,顯示出全詩結(jié)構(gòu)的嚴謹。

      詩人寫梅香,沒有借助任何形容詞,亦未潑墨如云,大肆渲染,而是以“看似尋常最奇崛”(王安石語)的“遙知”這兩句詩巧妙自然地出之。這兩句詩之間具有因果關(guān)系。正因為有梅花的香氣從遠處襲來,才使詩人“遙知不是雪”。倘若梅花無香氣,則詩人從遠處隱隱約約看到的“墻角數(shù)枝梅”,是難免把它錯當作雪枝的。以互為因果的兩句詩寫梅花,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藝術(shù)效果,與張謂的《早梅》詩句有異曲同工之妙。

      當然,“遙知”兩句詩也未必是實寫詩人于遠處聞到梅花的香色,從而得出是梅非雪的結(jié)論,而只是虛寫,極言梅花的香氣之濃。

    【梅花原文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梅花》原文及賞析11-15

    梅花原文賞析02-27

    【精選】梅花原文賞析15篇02-27

    昭君怨·梅花原文及賞析12-18

    踏莎行雪似梅花的原文及賞析11-15

    梅花原文、注釋03-02

    梅花翻譯及賞析03-16

    春曉的原文及賞析11-14

    關(guān)雎的原文及賞析11-14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麻豆| 国产精品另类激情久久久免费| 久久伊人免费视频| 欧美精品免费在线| 国产制服丝袜一区二区三区| 美女直播全婐app免费| 被猛男伦流澡到高潮h麻豆| 欧美另类癖好手机在线网| 精品视频| 日本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