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織女牛郎鵲橋相會的
織女牛郎鵲橋相會的1
以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為素材的詩詞、戲曲,不勝枚舉。可以推斷牛郎與織女的凄美愛情故事,大約是發(fā)生在西周時代,當時的奴隸社會,等級十分嚴苛,這個故事就是一般人追求幸福的心聲與飽受壓抑的寫照,托言天上雙星,也就是人間的實情。
據說西周時齊地,也就是今山東一帶,有一貧苦人家,父母早喪,幼弟依兄嫂度日,每日出外牧牛,人們都把他叫作“牛郎”。
牛郎漸漸長大了,他的嫂子一直不喜歡他,于是他牽著一條老黃牛流浪到一片荒山下結茅而居。一面墾荒,一面哭泣,淚珠點點滴滴落地上,不久后就生出一朵朵艷麗的牽牛花來。繼而,有粉蝶雙雙在上面飛舞,小鳥在枝頭碉啾和嗚,叫個不停,田地里也長出了茂盛的莊稼。
老黃牛的來歷不凡,它是天上的金牛星,因觸犯天條而被謫降人間受苦受難,有感于小主人牛郎對它的飼養(yǎng)和愛護,除了感恩圖報辛勤耕作外,還挖空心思想要為牛郎撮合一段美滿的良緣。
終于,金牛星得知天上的七仙女,時常結伴到人間來溜達,甚至在東邊山谷中的明鏡湖里沐浴。于是便在夜間托夢給牛郎,要他第二天清晨天未明時到湖畔,趁仙女們戲水時,取走一件仙女掛在樹上的衣衫,頭也不回地跑回家來,便會獲得一位美麗的仙女做妻子。
牛郎將信將疑地翻山越嶺,在曉霧彌漫中,果然瞥見七個絕色美女在湖中嬉戲,粉裝玉飾,云鬢花顏,不覺為之心神蕩漾;旋即抱起矮樹上一件粉紅衣衫,飛奔而回。
這個被搶走衣衫而無法返回天庭的仙女就是織女,當天夜里,她趁著夜幕的掩護,赤身露體地輕敲牛郎的'柴扉。在微明的燈影里,一個是誠實憨厚,壯碩俊朗的少年農夫,一個是美艷如花,柔情似水的天上仙女,四目相接,一見鐘情,于是在靜襤的春夜里,兩情相悅,同赴巫山云雨。
幸福的生活過得總比痛苦的生活要快一些,時光荏苒,眨眼三年,織女已為牛郎生了一男一女兩個孩子,老黃牛已死,留下的一對牛角掛在墻上,牛郎舍不得老黃牛,天天對著牛角發(fā)楞。織女私自偷下凡間的事終于被天帝知道,天兵天將把她拘回宮里,牛郎此時真是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一對小兒女也天天哭著要媽媽,牛郎肝腸寸斷,想著曾給過他無限幫助和關懷的老黃牛,抱著牛角痛哭。誰料一不小心,牛角掉到地上,奇跡發(fā)生了,兩只牛角竟然變成兩只籮筐,牛郎把兩個孩子放入籮筐中,準備一肩挑起,尋找嬌妻,一陣清風吹過,兩只籮筐像兩只強有力的翅膀,驀然平地飛升,騰云駕霧,風馳電掣般地飄飛在霄漢之中,眼看嬌妻就在前面,牛郎奮力追求,眼看趕上了,卻被王母娘娘察覺,拔下頭上的金釵,在牛郎與織女之間一劃,立刻出現了波濤洶涌,白浪滔天地銀色河川,從此一個河東,一個在河西,遙遙相對,卻無法相見。
鵲鳥非常同情牛郎與織女的情真意摯,每年夏秋之間,趁銀河風平浪靜的時候,群集河上,口尾相銜,搭起一座鵲橋,讓牛郎織女相聚。“鵲橋崔鬼河宛轉,織女牽牛夜相見。”據說七夕過后,鵲鳥的羽毛都會七零八落地脫掉不少,就是因為辛苦搭橋的緣故。
牛郎織女的故事大致如此,后世的《天河配》、《天仙配》、《鵲橋會》等平話或戲曲都大同小異;不但把人仙化,也把神仙凡人化,仙女可以下凡,凡人也可以升天,一段天人揉合的愛情故事,充滿了馥郁甜蜜的人情味,也洋溢著農牧社會的生活面貌與倫理道德色彩。
杜牧的《秋夕詩》:“天街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杜甫《銀河詩》:“牛女年年渡,何曾風波生?”
這些都為世人傳誦,還有:
“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織女渡鵲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兒百條。”
這詩傳說是一個六歲的兒童,唐代的林杰寫的,可見一般人對七夕的故事已經耳熟能詳,連六歲小兒也能執(zhí)筆成詩,朗朗上口。
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最為少年男女所向慕。南北朝所謂“七夕節(jié)”,禁中優(yōu)伶扮演《鵲橋仙》戲曲,進時新果品,市井兒童手執(zhí)荷葉,歡呼雀躍。唐時在七夕夜登高樓危樹,安排筵會,以賞節(jié)序。宋時以七夕為“女兒節(jié)”,婦女在庭院中以巾帕蒙面,仰首空際,默默禱告,根據所看到的迷蒙景象,以預卜自己的終身大事。元、明、清各代,稱七夕為“七巧節(jié)”,當夜的花樣更多。
最常見的是在庭中擺設香案,盛陳瓜果,望空焚香膜拜,然后一口氣在朦朧中以絲線連穿七個針孔,能有如此眼力,想必也有一雙巧手,還有捉取小蜘蛛以小盒盛著,翌晨觀看如果網絲圓正,叫“得巧”,另有“丟針”,盛清水一碗,在星光下把繡花針輕輕地丟在水中,能浮在水面的叫“大吉”,事實上這就是物理學上的表面張力,只要小心翼翼,大概不難辦到。
還有兩首描寫七夕的詩,字麗句清,可堪一讀。一首是:
“乞巧樓前雨乍晴,彎彎新月伴雙星;
鄰家少女都相學,斗取金盆卜他生。”
一首是:
閨女求天女,更闌意未闌;
玉庭開粉席,羅袖捧金盤。
向月穿針易,臨風整線難;
不知誰得巧,明旦試尋看。”
這兩首詩對七夕夜晚婦女們的活動和心態(tài)形容得入木三分。
時至今日,少男少女們的情感已了無阻隔,不只是抽象的銀河無法隔絕,就連實質的尊長約束,社會道德法律,也已發(fā)生不了多大效果,然而重溫牛郎與織女的故事,則可對少年男女的情愛,產生了一種虛幻而浪漫的憧憬,從而喚起更加珍惜的意念,則認七夕為“情人節(jié)”,就有了積極的意義。
織女牛郎鵲橋相會的2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這闕北宋著名詞人秦觀筆下描寫“七夕”的《鵲橋仙》無疑表明了古人的愛情觀。這闕詞中有兩句畫龍點睛之筆:一是“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一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這兩句詞說的都是,一年一度的“七夕相會”才是愛情的最高境界。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長恨歌》更是將這種愛情觀發(fā)揮的淋漓盡致:“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楊貴妃即便香消玉殞了,唐玄宗李隆基也要把“七夕”這一天當情人節(jié)來過。那么,這古人追求的一年一度的“七夕相會”的愛情最高境界真的能給人們帶來真正的愛情幸福嗎?“七夕相會”究竟是愛情的喜劇,還是愛情的悲劇呢?
秦觀的《鵲橋仙》這闕詞中所說“鵲橋”無疑就是千百年來流傳的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故事。其實,牛郎織女的故事本來就是一個凄美的愛情悲劇。南朝的《續(xù)齊諧記》中說,“七月七,織女渡河,諸仙悉還宮”。這就是說,七月七,這個織女渡河與牛郎的相會日,是王母娘娘親自制定的規(guī)矩。王母娘娘因為門第觀念,讓神仙出身的織女和出身寒門的牛郎不能過上團圓的夫妻生活,只讓他們每年在“七夕”這一天見上一面。于是,牛郎織女長期的兩地分居,一年一度才能相會一次,如果是凡人,堅持上十年會愁白了頭發(fā),這無疑就是對青春和生命最痛苦的摧殘。然而,更悲慘的`是牛郎和織女是永遠都不會老的,所以這悲慘的愛情生活還會年復一年的持續(xù)下去,他們要經受著天長地久的相思折磨,無窮無盡的歲月滄桑。
但是,在古人的心目中,一年一次,即便數年一次能與情人相會,便是最偉大的愛情了,除了牛郎織女七夕相會這一典型的事例外,還有煙花蘇三受盡百般折磨、萬種苦痛的遲來愛情,相府千金王寶釧忍受十八年風霜雨雪的寒窯苦等。她們都是因為門閥觀念作祟而備受愛情折磨的苦命女子,而當她們終于歷盡千辛萬苦、苦盡甘來之時,再美麗的容顏也已經留下了歲月的風塵、人間的滄桑,再堅貞的愛情也會變得十分脆弱,再美的愛情在時間面前也會逐漸褪去華麗的外衣。尤其是相府千金王寶釧,僅僅與丈夫薛平貴相會十八天后就撒手人寰了。可見,紅塵男女的一次相會需要付出的是多么慘痛的代價!
再說被稱之為古代沖破門閥觀念、追求堅貞愛情的楷模的卓文君與司馬相如。一曲《鳳求凰》是何等的瀟灑?深夜攜手私奔是何等的浪漫?才子佳人的結合又是何等令人傾慕?然而,當司馬相如離家進京做官之后,在那些聚少離多的日子里,這種堅貞的愛情便變得十分脆弱了起來。于是,卓文君無奈地寫下了流傳于世的悲憤的《白頭吟》。
司馬相如離家后,在長安以一篇《上林賦》深得漢武帝劉徹寵幸,被封為郎官,一時春風得意,意欲納茂陵女為妾,卓文君無法忍受,悲憤至極便寫下了《白頭吟》,并附書:“春華競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聲代故!錦水有鴛,漢宮有木,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于淫而不悟!”隨后再補寫兩行:“朱弦斷,明鏡缺,朝露晞,芳時歇,白頭吟,傷離別,努力加餐勿念妾,錦水湯湯,與君長訣!”卓文君哀怨的《白頭吟》和凄傷的《訣別書》,使司馬相如大為感動,想起往昔恩愛,打消了納妾的念頭,并給文君回信:“誦之嘉吟,而回予故步。當不令負丹青感白頭也。”此后不久相如回歸故里,兩人安居林泉。于是,卓文君這首《白頭吟》就成為引起國人憐惜和共鳴的愛情情感的千古佳話。
在傳統(tǒng)的愛情觀里,兩地相思是愛的主旋律,聚少離多是愛情的最高境界,他們相信,只有這樣,愛情才能幸福,愛情才可能永不褪色。然而,他們卻忘記了這樣的愛情的背后,需要付出多少艱辛和痛苦的代價。但是,這種被千百年來門閥觀念套牢的愛情,因為女郎織女的一次“金風玉露”,而成為紅塵男女傾慕的浪漫。而在千百年后得現實生活中,豪車華宅再一次套牢了萬千擁抱陌路、尋找愛情紅塵男女。無論是“七夕”還是“情人節(jié)”,都是給當代中國紅塵男女的一個溫柔的浪漫借口,就像從腰包里掏出的最后一張鈔票,七夕的浪漫已被榨取殆盡,成為了中國式愛情的困局。是什么放逐了紅塵男女堅守的愛情?又是誰讓紅塵男女苦苦尋找流浪的愛情?從兩情相悅到花前月下,人們腳下的路為什么越走越長,腳步為什么也是越發(fā)的沉重?
當古代人們的愛情遭遇門第的套牢:王母娘娘不同意婚事,只因天上地下,門戶不當,熱戀中的情人只好借一年一度“七夕相會”來尋找愛情生活的慰藉;而當愛情遭遇現實豪車華宅的套牢:即便牛郎再努力,也只能望“織女”興嘆,于是,只好借一年一度的“七夕”來尋找流浪的愛情,尋找早已被放逐的浪漫。
織女牛郎鵲橋相會的3
牛郎織女的神話傳說,從漢朝流傳至今。
牛郎織女忠貞不渝的愛情故事,感動了許許多多人。
牛郎是個放牛娃,織女是天上下凡的仙女,會織綢緞。自從倆人相遇后,互生愛慕,最后產生了愛情。但是封建社會的婚姻,講究門當戶對,因為牛郎身份低微,以放牛為生,被王母娘娘認做不配織女,最后倆人被活活拆散。王母娘娘把織女帶回天庭,牛郎趕到天庭,王母娘娘為了把他們倆分開,用玉簪在天上劃開一道天河,就是銀河,從此倆人就被銀河隔開。王母娘娘允許倆人每年農歷七月初七在天橋上聚首相會。
這就是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
牛郎織女的反抗精神,受到后人的贊美,同時這一天也被定為情人節(jié),以歌頌他們忠貞不渝的愛情。
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說明了什么?我想,古代封建社會,君主的殘暴統(tǒng)治,大小官吏欺壓百姓,那是個水深火熱的淵藪。不獨牛郎織女的愛情成為悲劇,可能絕大多數人也沒有什么自由幸福可言。這是那個時代的.悲劇,從而導致牛郎織女的愛情悲劇。
這個古代的神話傳說,很能說明問題,只有在民主制度下,眾人才有說話的權利,大多數人也才會有正當的權益和基本權利,否則這些都是不現實的。也就是說,牛郎織女是封建制度的犧牲品,這是活生生的現實。
只有在進步的社會制度影響下,每一個公民才有可能享有人的正當的權益,而在那樣一個人剝削人的社會,所有這一切只可能是空話,人們的自由幸福只可能被葬送掉,這是封建社會制度的反動實質。
撫今追昔,當我們想起偉大的社會主義祖國,就想為它的繁榮昌盛多出一份力。今天,我們每一個人的自由幸福是無數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我們要珍惜今天的生活,永遠銘記他們的名字,熱愛工作,把滿腔的熱忱獻給祖國的建設事業(yè),從而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織女牛郎鵲橋相會的4
說到七夕,大家想到的應該都是耳熟能詳的牛郎與織女的故事:相隔一條天河的遙遠距離、一年只有一次的鵲橋相會、傷感的七夕雨……可說是流傳最久、最浪漫凄美的愛情故事。
銀河斷姻緣,七夕鵲橋會
相傳在遙遠的過去,天與地的距離相當接近,銀河與人間是相連的。有一位放牛的年輕人,父母雙亡,又被兄嫂欺壓,除了一頭老牛之外身無分文。
某日,他來到天河邊,正巧看見仙女們在河邊戲水,便偷了一件掛在河岸上的仙衣;結果其他仙女都回去了,只剩織女因遺失衣服無法上天,無可奈何只好嫁給牛郎。
兩人成親之后生下一男一女,從此過著男耕女織的生活。此事讓天帝為之震怒,命王母娘娘將織女帶走,牛郎無法飛天追上,只好和兒女跪在原地哭泣。
此時老牛告訴他,自己的生命已到盡頭,只要在其死后將皮剝下穿上即可飛天,語畢老牛即死;牛郎身著牛皮衣后果然得以飛天,然而就在即將追上織女時,王母娘娘卻以發(fā)簪一劃,在他們之間隔出了一條銀河。
從此以后,兩人隔著銀河對泣,牛郎甚至想舀干銀河水。這份癡情感動了上天,于是在每年的七月七日,以烏鵲搭成橋,讓兩人在鵲橋上相會。
牛郎織女的故事淵遠流長,這是我們最熟悉的七夕傳說。有的版本則說老牛是神仙下凡幫助牛郎,包括叫牛郎偷衣、以牛皮制衣使牛郎飛天;有的則說烏鵲因傳錯話,將“七日一會”說成“七夕一會”,使得牛郎織女必須相隔一年才能見面,只好搭鵲橋將功抵罪。
版本眾多,不過故事情節(jié)都大同小異,最重要的故事核心就是“七夕相會”,也是整個神話傳說的源頭。
牽牛、織女星,銀河遙相對
牛郎織女神話的雛形,最早的記載見于《詩經.小雅.大東》:“維天有漢,監(jiān)亦有光。?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彼牽牛,不以服箱。”意思是說,天上有銀河,河水清澈如鏡。天上的織女星,從天亮到天黑的七個時辰都在忙碌著,但仍織不成布帛;明亮的牽牛星,也無法用來駕車載物。這時的織女、牽牛只是天上的.兩顆星,隔著銀河遙遙相對。
一直到漢代的《古詩十九首》中,牛郎織女才開始有了人格:“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曹植的〈九詠注〉云:“牽牛為夫,織女為婦。織女、牽牛之星,各處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會。”至此故事逐漸成形,當時的人們已經認定牽牛、織女星為一對夫妻,并且在七月七日相會。
據南朝《小說》一書中記載:“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機杼勞役,織成云錦天衣,容貌不暇整。帝憐其獨處,許嫁河西牽牛郎,嫁后遂廢織?。天帝怒,責令歸河東,但使一年一度會。”從此牛郎織女的故事已然成形,和現今的傳說相去不遠;之后傳說一直流傳下來,故事情節(jié)也越來越豐富。“七夕雨”、“鵲橋相會”等等情節(jié)也讓故事增添不少浪漫的要素。
愛情貴在真心相待
七夕的傳說最重要的意涵,其實就是“專情”與“思念”。相隔一條銀河的距離,堪稱是最遙遠的遠距離戀愛。
最美麗的愛情不在轟轟烈烈,而是細水長流;長久的思念有如一縷細絲般地牽引著,始終堅定不移。歷史上也有不少美麗的詩歌敘述這樣的思念,如李商隱的〈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萊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凄美的字句,即使過了千年,那相思的情感依然讓人感動。
在資訊發(fā)達、交通進步的現代,地球上的人們幾乎都能夠互相聯(lián)絡,遠距離戀愛也不再像過去那樣令人孤寂傷感;但是感情的維系卻沒有辦法像古人那樣恒久。越是方便的時代,情侶之間情變的速度似乎也跟著加快,已經是“不在乎天長地久”,連“曾經擁有”也變得輕如鴻毛!
在這象征思念與永恒的七夕日里,懷想與謳歌古人堅貞愛情的同時,也不免感嘆現今社會愛情的多變。然而,情侶間的相處貴在真心相待,愛情能否持之以恒,或許重新省視自己對于愛情的態(tài)度,亦是不可忽視的課題!
一個很美麗的,千古流傳的愛情故事
傳說,每年的七月七日,若是人們在葡萄架下葡萄藤中靜靜地聽,可以隱隱聽到仙樂奏鳴,織女和牛郎在深情地交談。真是:相見時難別亦難,他們日日在盼望著第二年七月七日的重逢。
后來,每到農歷七月初七,相傳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能讓自己能象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能有如意稱心的美滿婚姻。
【織女牛郎鵲橋相會的】相關文章:
牛郎織女縮寫12-19
縮寫牛郎織女作文02-13
【經典】縮寫牛郎織女作文02-14
牛郎織女縮寫15篇【薦】12-20
牛郎織女縮寫(通用28篇)08-18
《牛郎織女》導學案(蘇教版六上)03-06
《牛郎織女》同步練習【附參考答案】03-07
牛郎織女縮寫作文(通用26篇)12-12
牛朗織女有關的詩(精選30首)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