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oingaieng.cn-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中文字幕无码不卡免费视频 ,777精品久无码人妻蜜桃,国产一级A毛久久久久一级A看免费视频

    黃河原文及賞析

    時間:2024-04-29 20:16:33 好文 我要投稿

    黃河原文及賞析

      黃河原文及賞析 篇1

      原文

      黃河

      唐代:羅隱

      莫把阿膠向此傾,此中天意固難明。

      解通銀漢應(yīng)須曲,才出昆侖便不清。

      高祖誓功衣帶小,仙人占斗客槎輕。

      三千年后知誰在?何必勞君報太平!

      譯文

      莫把阿膠向此傾,此中天意固難明。

      不要把阿膠向黃河里傾倒,這里上天的意思難以明了。

      解通銀漢應(yīng)須曲,才出昆侖便不清。

      黃河能曲曲彎彎上通銀河,剛從昆侖發(fā)源便不再清澈。

      高祖誓功衣帶小,仙人占斗客槎輕。

      高祖平定天下時宣誓好聽,嚴君平占卜張騫乘槎上天。

      三千年后知誰在?何必勞君報太平!

      三千年后黃河才澄清一次,你又何必著急報告好消息。

      注釋

      莫把阿(ē)膠向此傾,此中天意固難明。

      莫把阿膠向此傾:語出庾信《哀江南賦》。阿膠,藥名,據(jù)說將其投入濁水,可使?jié)崴兦濉?/p>

      解(jiě)通銀漢應(yīng)須曲,才出昆侖便不清。

      解:能。通銀漢:古人說黃河的上游叫通天河,與天上的銀河相通連。銀漢,銀河。應(yīng)須曲:雙關(guān)語,既是說黃河的曲曲彎彎上通天河,也是說人們只有逢迎拍馬不走正道,才能混進朝廷,謀取高位。漢代民謠有“直如弦,死道邊;曲如鉤,反封侯”,即是此意。出昆侖:先秦人以為黃河發(fā)源于昆侖山,至張騫上考河源才知不是。這里仍是姑妄言之。

      高祖誓功衣帶小,仙人占斗客槎(chá)輕。

      高祖誓功衣帶小:意思是無論今后出現(xiàn)什么事情,你們的領(lǐng)地也將世世代代傳下去。與漢樂府中的所謂“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意思相同。仙人占斗:意指權(quán)貴把持朝政。占斗,指嚴君平觀測星象。客槎:指張騫乘槎上天。槎,木筏。

      三千年后知誰在?何必勞君報太平!

      三千年:舊說黃河五百年清一次,河清是圣人出現(xiàn)、天下太平的征兆。

      賞析

      羅隱的這首《黃河》,表面上借用黃河的.特點和典故來對其施以賦詠之辭,實則為借事寓意,對唐末昏暗的社會現(xiàn)實作了真實寫照,尤其是大力抨擊和諷刺了唐代腐敗的科舉制度,令士心為之一振。

      首聯(lián)“莫把阿膠向此傾”借意于庾信《哀江南賦》:“阿膠不能止黃河之濁。”其意云,即使用再多阿膠也無法將黃河之渾濁澄清,純?yōu)橥絼跓o功之舉,以此為喻,暗示當時科舉取士之虛偽;“此中天意固難明”,當時奸邪當?shù)溃郧笸ㄖ屡e不勝舉,誰能真正明了天意。將諷喻之矛頭直指最高統(tǒng)治者,言論大膽而尖銳。

      頷聯(lián)“解通銀漢應(yīng)須曲,才出昆侖便不清”,以具體描述黃河之“曲”與“濁”來進一步描畫科場黑暗之現(xiàn)實狀況。黃河自古即有“九曲”之說,酈道元《水經(jīng)注》曰:“黃河百里一小曲,千里一曲一直矣”,劉禹錫《浪淘沙》詞有“九曲黃河萬里沙”,宋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九一高適《九曲詞》解題:“《河圖》曰:‘河水九曲。’”這里以黃河之“曲”通“銀漢”為題,一語雙關(guān),所謂“曲”,表面上指黃河河道的蜿蜒曲折,實際上指科舉考試中各種見不得人的不正當手段與途徑,而“銀漢”在古代詩詞中常指人主或朝廷,這樣看來,一般士人渴望投身仕途之途可謂難于登天,官場科舉之腐朽不堪于此更可見一斑。后句中的“昆侖”是古人誤解的黃河發(fā)源之地,“才出昆侖便不清”,從源頭上就是“濁”,此中寓意顯而易見,是對最高統(tǒng)治者的批判,也是對不公正社會的鞭笞。

      頸聯(lián)“高祖誓功衣帶小,仙人占斗客槎輕”,其間包含了兩個典故,從具體層面上揭示了封建政治的腐朽。前者是漢高祖平定天下、分封群臣時的誓詞,意為保王公貴族之爵位永存;后者是張騫尋黃河源頭遇仙之事。兩句合意,可知一般的寒門士子想要出將入相是比登天還難的。此句從另一個側(cè)面再次抨擊了社會的不公,懷才不遇之感也暗含其中。加上尾聯(lián)的“三千年后知誰在,何必勞君報太平”一聲無奈的感嘆,憤意難平,是對上天的控訴,是對統(tǒng)治者的不滿,是對整個社會的失望。

      這首詩切定黃河,而又別有所指,寓言寫物,巧妙貼切,新警深刻,構(gòu)思獨特。詩人對于晚唐混亂黑暗的現(xiàn)實作了痛快淋漓的揭露和鞭笞,在此類詩作中很具有代表性。

      黃河原文及賞析 篇2

      浪淘沙·九曲黃河萬里沙

      朝代:唐朝

      作者:劉禹錫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譯文及注釋:

      譯文

      九曲黃河從遙遠的地方蜿蜒奔騰而來,

      一路裹挾著萬里的黃沙。

      既然你從天邊而來,如今好像要直飛上高空的銀河,請你帶上我扶搖直上,

      匯集到銀河中去,一同到牛郎和織女的家里做客吧。

      注釋

      ⑴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創(chuàng)自劉禹錫、白居易,其形式為七言絕句。后又用為詞牌名。

      ⑵九曲:自古相傳黃河有九道彎。形容彎彎曲曲的地方很多。

      ⑶萬里沙:黃河在流經(jīng)各地時挾帶大量泥沙。

      ⑷浪淘風簸:黃河卷著泥沙,風浪滾動的樣子。浪淘:波浪淘洗。簸:掀翻,上下簸動。

      ⑸自天涯:來自天邊。李白有一首詩中說:“黃河之水天上來”。古人認為黃河的源頭和天上的銀河相通

      賞析:

      這首絕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們對淘金生涯的厭惡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邊生活,牛郎織女生活的'天河恬靜而優(yōu)美,黃河邊的淘金者卻整天在風浪泥沙中討生活。直上銀河,同訪牛郎織女,寄托了他們心底對寧靜的田園牧歌生活的憧憬。這種浪漫的理想,以豪邁的口語傾吐出來,有一種樸素無華的美。

      黃河原文及賞析 篇3

      浪淘沙·九曲黃河萬里沙

      九曲黃河萬里沙,

      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

      同到牽牛織女家。

      古詩簡介

      本詩句是唐朝詩人劉禹錫的作品。是《浪淘沙九首》的第一首詩,句意思:九曲黃河從遙遠的地方蜿蜒奔騰而來,一路裹挾著萬里的黃沙。你從天邊而來,如今好像要直飛上高空的銀河,請你帶上我扶搖直上,匯集到銀河中去,一同到牛郎和織女的家里做客吧。

      翻譯/譯文

      萬里黃河彎彎曲曲挾帶著泥沙,

      波濤滾滾如巨風掀簸來自天涯。

      可以沿著黃河直上銀河去,

      我們一起去尋訪牛郎織女的家。

      注釋

      ⑴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創(chuàng)自劉禹錫、白居易,其形式為七言絕句。后又用為詞牌名。

      ⑵九曲:自古相傳黃河有九道彎。形容彎彎曲曲的地方很多。

      ⑶萬里沙:黃河在流經(jīng)各地時挾帶大量泥沙。

      ⑷浪淘風簸:黃河卷著泥沙,風浪滾動的.樣子。浪淘:波浪淘洗。簸:掀翻,上下簸動。

      ⑸自天涯:來自天邊。李白有一首詩中說:“黃河之水天上來”。古人認為黃河的源頭和天上的銀河相通。

      (6)牽牛織女:銀河系的兩個星座名。自古相傳,織女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間,和牛郎結(jié)為夫婦。后西王母召回織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罰他們隔河相望,只準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會一次。牽牛:即傳說中的牛郎。

      賞析/鑒賞

      永貞元年,劉禹錫被貶連州刺史,行至江陵,再貶朗州司馬。一度奉詔后還京后,他又因《游玄都觀》觸怒當朝權(quán)貴而被貶連州刺史,后歷任和州刺史。他沒有沉淪,而是以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面對世事的變遷。這首詩正是表達了他的這種情感。

      這首絕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們對淘金生涯的厭惡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邊生活,牛郎織女生活的天河恬靜而優(yōu)美,黃河邊的淘金者卻整天在風浪泥沙中討生活。直上銀河,同訪牛郎織女,寄托了他們心底對寧靜的田園牧歌生活的憧憬。這種浪漫的理想,以豪邁的口語傾吐出來,有一種樸素無華的美。

      黃河原文及賞析 篇4

      原文:

      路出大梁城,關(guān)河開曉晴。

      日翻龍窟動,風掃雁沙平。

      倚劍嗟身事,張帆快旅情。

      茫茫不知處,空外棹歌聲。

      譯文

      我一路經(jīng)過大梁城,旭日初升照著河流關(guān)山。

      陽光下翻滾的浪濤把龍宮搖撼,狂風掃平了大雁棲息的沙灘。

      斜倚著寶劍感嘆身世飄泊不定,張帆快行旅途心情暫時舒展。

      茫茫一片不知身在什么地方,空曠處有船棹歌聲聲傳到耳旁。

      注釋

      大梁:古地名,即今河南開封。

      關(guān)河:原指函谷關(guān)、蒲津關(guān)等與黃河,后多泛指山河。

      龍窟:龍住的`地方,此處指水底。

      雁沙:大雁棲息的沙地,此處指黃河岸邊的沙灘。

      空外:天外,空中。

      棹歌:船工行船時所唱之歌。

      賞析:

      此詩即景抒情,氣象非凡而律法精嚴。首聯(lián)點題,古樸雄闊。頷聯(lián)描繪日映波濤與風掃岸沙之景,突現(xiàn)黃河的氣勢。頸聯(lián)由景而情,雖慨嘆一己之身世,卻不為愁情所困。揚帆起程之際,心中頗覺舒暢。尾聯(lián)則順此而下,將其微妙的心境,化作一片渾茫而悠遠的境界,給人以回味無窮之感。

      黃河原文及賞析 篇5

      渡黃河

      清代:宋琬

      倒瀉銀河事有無,掀天濁浪只須臾。

      人間更有風濤險,翻說黃河是畏途。

      譯文及注釋

      倒瀉銀河事有無,掀天濁浪只須臾(yú)。

      常聽說銀河倒瀉,這事真假難辨,如今見到的黃河,瞬間就能濁浪掀天。

      倒瀉銀河:銀河里的水傾倒下來。須臾:一下子。翻說:反而說。

      人間更有風濤險,翻說黃河是畏途。

      人世間的風波比這更加險惡,可人們反說,險途只在這黃河中間。

      譯文及注釋

      譯文常聽說銀河倒瀉,這事真假難辨,如今見到的黃河,瞬間就能濁浪掀天。

      人世間的風波比這更加險惡,可人們反說,險途只在這黃河中間。

      注釋倒瀉銀河:銀河里的水傾倒下來。

      須臾:一下子。

      翻說:反而說。

      創(chuàng)作背景

      宋琬曾于公元1661年(順治十八年),因為族人誣告他與起義軍首領(lǐng)于七有聯(lián)系,被滿門抄系,檻車押赴北京。三年后才出獄,又放廢了八年。在這期間,他對于人情的反復(fù),世途的險惡,有深刻的體會。此詩即寫于宋琬釋歸之后,他晚年遭到人生大挫折,故亦借渡黃河而慷慨悲歌。

      賞析

      這首詩前兩句將黃河的濁浪排天,以天上盼銀河倒瀉陪襯,極力描寫它的險惡;后兩句說人情的險惡更有甚于黃河濁浪,所以不應(yīng)說黃河是畏途。這首詩運用反襯的手法極寫對社會人生的認識,十分深刻,含感時傷世之情,發(fā)窮愁孤憤之音,詩格老成,筆力勁健。

      前兩句說人們一旦來到那一瀉千里、氣勢磅礴的黃河岸邊時,就不免被它那“倒瀉銀河”的神秘傳說嚇住。對這種瞻前顧后、畏首畏尾的人,詩人是非常蔑視的。自然,橫渡黃河是有一定危險的',但也只不過是承受“須臾”的“掀天濁浪”而已。在永恒的時間和空同里,人的生命也正如激流險峰中的一葉小舟:當生活的巨浪鋪天蓋地砸下來時,沒人能夠事先預(yù)見,也沒人能知道這災(zāi)難會延續(xù)到何時。宋琬曾是位少有方名的詩人,早年便高中進士,為官時也頗多惠政,深得人民愛戴。卻不想被人誣陷,以至于“立逮下獄”,“并系妻子”,在拘囚的三年中,又險遭不測之禍。這就難怪他會借“渡黃河”之題,發(fā)出“人間更有風濤險”的沉重嘆息了。

      后兩句寫黃河洶涌奔騰,古人不知其發(fā)源地,認為是天上的銀河倒翻下來的,故有“黃河之水天上來”之說。它有掀天的浪濤,但是要渡過去也用不了多長時間,驚濤駭浪的風險很短暫,一般都能渡過。真正的風險卻是在人間。一般人在險惡的人間,習慣了爾虞我詐、勾心斗角、豺狼橫行、暗無天日、傷天害理、良心滅絕的生活,還不曾覺察到它的險惡,反而說黃河的險風惡浪才是最可怕的,不敢渡過。

      宋琬認為詩人處窮困之境,心懷“幽憂”之情,自易“悲歌慷慨”。(《董閬石詩序》)黃河本是自然界之險途,但無論其“倒瀉銀河”也好,“掀天濁浪”也罷,在詩人眼中,與人生道路之充滿爾虞我詐,相互傾軋相比,都微不足道。詩人以反襯的手法極寫其對社會人生的認識,十分深刻,含感時傷世之情,發(fā)窮愁孤憤之音,詩格老成,筆力勁健,可見其詩風之一個側(cè)面。

      詞典釋義

      (釋義為系統(tǒng)自動檢索,難免有誤,僅供參考。)倒瀉銀河事有無,掀天濁浪只須臾。人間更有風濤險,翻說黃河是畏途。

      黃河原文及賞析 篇6

      原文:

      莫把阿膠向此傾,此中天意固難明。

      解通銀漢應(yīng)須曲,才出昆侖便不清。

      高祖誓功衣帶小,仙人占斗客槎輕。

      三千年后知誰在,何必勞君報太平。

      譯文

      不要把阿膠向黃河里道倒,這里上天的意思難以明了。

      黃河能聽聽彎彎上通銀河,剛從昆侖發(fā)源便不再清澈。

      政祖平定天下時宣誓好聽,嚴君平占卜張騫乘槎上天。

      三千年后黃河才澄清一次,你又何必著急報告好消息。

      注釋

      莫把阿膠向此道:語出庾信《哀江南賦》。阿膠,藥名,據(jù)說將其投入濁水,可使?jié)崴兦濉?/p>

      解(jiě):能。

      通銀漢:古人說黃河的上游叫通天河,與天上的銀河相通連。銀漢,銀河。

      應(yīng)須聽:雙關(guān)語,既是說黃河的聽聽彎彎上通天河,也是說人們只有逢迎拍馬不走正道,才能混進朝廷,謀取政位。漢代民謠有“直如弦,死道邊;聽如鉤,反封侯”,即是此意。

      出昆侖:先秦人以為黃河發(fā)源于昆侖山,至張騫上考河源才知不是。這里仍是姑妄言之。

      政祖誓功衣帶小:典出《史記·政祖功臣侯者年表序》,漢政祖平定天下,分封群臣時誓曰:“使河如帶,泰山若厲。國以永寧,爰及苗裔。”意思是無論今后出現(xiàn)什么事情,你們的領(lǐng)地也將世世代代傳下去。與漢樂府中的所謂“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意思相同。

      仙人占斗:意指權(quán)貴把持朝政。占斗,指嚴君平觀測星象。

      客槎(chá):指張騫乘槎上天。槎,木筏。

      三千年:舊說黃河五百年清一次,河清是圣人出現(xiàn)、天下太平的征兆。

      賞析:

      這首《黃河》,不是真要賦詠黃河,而是借事寓意,抨擊和譏嘲唐代的科舉制度。

      一開頭,作者就用黃河無法澄清作比喻,暗示當時的科舉考試的虛偽性,揭露官場正和黃河一樣污濁,即使把用來澄清濁水的阿膠都傾進去,也無濟于事。接著又用“天意難明”四字,矛頭直指最高統(tǒng)治者。

      下面兩句,作者進一步描畫科舉場中的黑暗。李白詩有“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之句。黃河古來又有九曲之稱,如劉禹錫《浪淘沙》詞:“九曲黃河萬里沙”。詩人巧妙地把這兩層意思聯(lián)系起來,馳聘想象,寫道:“解通銀漢應(yīng)須曲”。表面上是說黃河所以能夠通到天上去,是因為它河道曲折。可是“銀漢”在古人詩詞又常用來指代皇室或朝廷,所以這句的真實意思是說,能夠通到皇帝身邊去的(指通過科舉考試取得高官顯位),必是運用“曲”的手段,即不正當?shù)?手段。唐代科舉考試,特別是到晚唐,主要不是在考察學問,而是看士子有沒有投奔巴結(jié)當權(quán)人物的本領(lǐng),正直的人肯定是要失敗的。

      古人誤以為黃河發(fā)源于昆侖山,所以作者說它“才出昆侖便不清”。這也是有寓意的。“昆侖”同“銀漢”一樣,是指朝廷豪門貴族甚至當朝皇帝。因為那些被提拔薦引做了官的士子,都是與貴族、大臣私下里勾結(jié),一出手就不干不凈,正如黃河在發(fā)源地就已經(jīng)污濁了一樣。

      五、六兩句,包含了兩個典故。第五句是指漢高祖在平定天下、大封功臣時的誓詞,誓詞里說:“使河如帶,泰山若礪。”翻譯出來就是:要到黃河象衣帶那么狹窄,泰山象磨刀石那樣平坦,你們的爵位才會失去(那意思就是永不失去)。第六句說的是漢代張騫奉命探尋黃河源頭。據(jù)說他坐了一只木筏,溯河直上,不知不覺到了一個地方,看見有個女子正在織布,旁邊又有個放牛的男子。張騫后來回到西蜀,拿這事請教善于占卜的嚴君平。君平說,你已經(jīng)到了天上牛郎織女兩座星宿的所在地。

      作者借用這兩個典故,同樣也有寓意。上句是說,自從漢高祖大封功臣以來(恰巧,唐代開國皇帝也叫“高祖”),貴族們就世代簪纓,富貴不絕,霸占著朝廷爵祿,好像真要等到黃河細小得象衣帶時才肯放手。

      下句又說,封建貴族霸占爵位,把持朝政,有如“仙人占斗”。(天上的北斗,古代天文學屬于紫微垣,居于天北極的周圍。古人用以象征皇室或朝廷。(他們既然占據(jù)了“北斗”,那么,要到天上去的“客槎”(指考試求官的人),只要經(jīng)他們的援引,自然飄飄直上,不須費力了。

      由此可見,詩人雖然句句明寫黃河,卻句句都在映射封建王朝,罵得非常尖刻,比喻也十分貼切。這和羅隱十次參加科舉考試失敗的痛苦經(jīng)歷有著密切的關(guān)聯(lián)。

      傳說“黃河千年一清,至圣之君以為大瑞”(見王嘉《拾遺記·高辛》),所以詩人說,三千年(應(yīng)是一千年)黃河才澄清一次,誰還能夠等得著呢?于是筆鋒一轉(zhuǎn),不無揶揄地說:既然如此,就不勞駕您預(yù)告這種好消息了!換句話說,黃河很難澄清,朝廷上的烏煙瘴氣同樣也是改變不了的。這是對唐王朝表示絕望的話。此后,羅隱返回家鄉(xiāng)杭州,在錢镠幕下做官,再不到長安考試了。

      這首詩藝術(shù)上值得稱道的有兩點:第一,詩人拿黃河來諷喻科舉制度,構(gòu)思巧妙;其次,句句緊扣黃河,而又句句別有他指,手法也頗為高明。詩人對唐王朝科舉制度的揭露,痛快淋漓,切中要害,很有代表性。詩中語氣激烈,曾有人說它是“失之大怒,其詞躁”(見劉鐵冷《作詩百法》),即不夠“溫柔敦厚”。

      這是沒有理解羅隱當時的心情才作的“中庸之論”。

      黃河原文及賞析 篇7

      渡黃河

      河流迅且濁,湯湯不可陵。

      檜楫難為榜,松舟才自勝。

      空庭偃舊木,荒疇余故塍。

      不睹行人跡,但見狐兔興。

      寄言河上老,此水何當澄?

      古詩簡介

      《渡黃河》是南朝詩人范云創(chuàng)作的一首五言古詩。這首詩首四句先寫出了黃河的氣勢和特征,再寫河水洶猛,渡河十分艱險;中間四句寫岸畔所見,先寫鄉(xiāng)村庭戶空曠,田地荒蕪,再寫人走屋空,只見狐兔橫行一片荒涼;末兩句寫內(nèi)心的感慨、痛苦和愿望。這首詩筆力勁健,描寫真實,又運用典故,寄寓了詩人澄清天下之志。

      翻譯/譯文

      黃河流水湍急而且渾濁,其盛大的水勢不可阻擋。

      用檜木做成的槳,船夫也難以使用,松木造成的堅船方可勝任。

      空院落倒放著舊木頭,荒地里留著舊土埂。

      這里不見行人的蹤跡,所見的只有狐貍兔子的出沒。

      我要對黃河邊上的老人說,這濁水相當澄清了。

      注釋

      ⑴迅:疾速,急疾。

      ⑵湯湯(shāng):水勢浩大貌。陵:超越,越過。

      ⑶檜(guì)楫:檜木做的槳。檜為堅硬木材,檜楫謂船槳極堅固。榜(bǎng):船槳。

      ⑷勝:勝任,擔當。《詩經(jīng)·衛(wèi)風·竹竿》:“淇水溜漶,檜楫松舟。”

      ⑸空庭:猶空院,謂荒蕪冷寂的庭院。偃:倒伏。

      ⑹故塍(chéng):過去的田埂。

      ⑺興:作,這里指狐兔奔跑。

      ⑻河上老:河上老:古時高士,即河上公,能預(yù)測未來。葛洪《神仙傳》:“河上公者,莫知其姓字。漢文帝時,公結(jié)草為庵于河之濱。帝讀《老子經(jīng)》頗好之……有所不解數(shù)事,時人莫能道之,聞時皆稱河上公解《老子經(jīng)》義旨,乃使赍所不決之事以問。”

      ⑼何:何時。澄:清。傳說黃河千年一清,河清則天下太平。

      創(chuàng)作背景

      黃河在北魏境內(nèi),時魏都在平城(今山西大同),故須渡河北上。是此詩當為作者永明十年(492年)出使北魏途中作。是作者為描寫渡黃河前后的所見所感,以及表達自己渴望國家統(tǒng)一和拯救生民的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而作。

      賞析/鑒賞

      這首詩前四句寫渡河情況。“河流迅且濁,湯湯不可陵。”起筆寫出了黃河的氣勢和特征:水流迅猛而渾濁。“檜楫難為榜,松舟才自勝。”這里說,連檜楫使用起來都好像力不勝任,松舟也只是勉強勝載,可見河水的迅猛,渡河的危險、困難。中四句寫岸畔所見。“空庭偃舊木,荒疇余故塍。”庭戶是空的.,舊木橫躺著,像要倒塌的樣子;田地荒蕪了,還可以看到往日的田埂畦壟。“不睹行人跡,但見狐兔興。”周圍也看不到行人,只見狐兔橫行。這里的村莊完全破敗了,像《古詩·十五從軍征》所寫:“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這就是作者眼中所見異族政權(quán)統(tǒng)治下的情形。在這描寫中見出作者傷感、同情、憤慨等心情。“狐兔”既以紀實,當兼喻異族統(tǒng)治者。由此回過頭來看前面關(guān)于黃河的描寫,似也有興寄:那洶涌渾濁的河水,當影射北中國的淪喪、淆亂。南宋張元干曾將這兩個比興融在一起,寫道:“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賀新郎》)以憤慨中原之陷入金人之手。最后兩句:“寄言河上老,此水何當澄?”這兩句的意思明顯是指澄清天下、撥亂反正。由于前面寫有渡河情況,這兩句出現(xiàn)就不顯得生硬;又由于前面寫有社會凋殘、生民涂炭情況,這兩句也就顯得很有感情、很有力量了。這表現(xiàn)了作者渴望國家統(tǒng)一、拯救生民出洪荒的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還可交代一下,“河上老”或許用河上公的典故。葛洪《神仙傳》謂河上公住在黃河之濱,能預(yù)卜未來。作者“寄言”于這種決疑釋惑的人物,更能見出他渴望河清心情的急切。這里的用典是渾然無跡的。

      “渡黃河”這種題材在南朝詩歌中實屬罕見。作者身臨北境,寫出了旅途的感觸,從而流露了澄清天下之志。這在“江左沉酣求名者”(辛棄疾《賀新郎》)不復(fù)顧念中原塊土的情形下,這詩的創(chuàng)作就顯得很是難能可貴了。

      黃河原文及賞析 篇8

      水龍吟·過黃河

      濁波浩浩東傾,今來古往無終極。經(jīng)天亙地,滔滔流出,昆侖東北。神浪狂飆,奔騰觸裂,轟雷沃日。看中原形勝,千年王氣。雄壯勢、隆今昔。

      鼓茫茫萬里,棹歌聲、響凝空碧。壯游汗漫,山川綿邈,飄飄吟跡。我欲乘槎,直窮銀漢,問津深入。喚君平一笑,誰夸漢客,取支機石。

      注釋

      昆侖:昆侖山,在今新疆。

      王:同“旺”。

      隆:盛。

      鼓:敲打船舷。屈原《漁父》:“漁父莞爾而笑,鼓而去。”

      汗漫:廣闊無邊。

      綿邈:廣泛無邊、廣遠。

      乘槎:《荊楚歲時紀》載:“張華《博物志》云:漢武帝令張騫窮河源,乘槎經(jīng)月遇織女、牛郎之故事。

      鑒賞

      上片落筆先寫黃河濁流波濤滾滾,向東流去,永無休止。從空間上寫氣勢之大,從時間上寫其存在之久。二者合璧構(gòu)成動人心魄的自然景觀。氣魄宏大,雄渾恣肆,為全詞定調(diào)。“經(jīng)天亙地”六句,從黃河的源頭昆侖寫起,黃河從昆侖發(fā)軔,橫亙于天地之間,狂飚巨浪,激越澎湃,轟鳴震天,六句寫盡黃河聲威。以下由寫景轉(zhuǎn)入人事,黃河流經(jīng)中原,哺育中原,使中原旺氣長存。黃河的聲勢象征了元朝的國勢。當時正是元朝鼎盛時期,詞人由黃河的壯闊而想到國家的強大,情景相融,不僅加深描寫的力度,而且也符合特定的`政治環(huán)境和人物心態(tài)。

      下片轉(zhuǎn)向?qū)Α斑^黃河”的描寫。黃河的氣勢,振奮了渡河人的心胸,因此在渡河時神采飛揚,慷慨激越,扣舷高歌,歌聲“響凝空碧”,透出了詞人內(nèi)心蘊蓄的豪情。“壯游”三句抒寫自己壯游天下的雄心,由黃河之壯美聯(lián)想到祖國河山之壯麗,激發(fā)了詞人想要歷盡祖國名山大川,飽覽天下勝境,隨處吟詠的愿望。下文還進一步寫出他想像漢代張騫一樣,乘槎追尋黃河源頭,遨游銀河,在壯游之中又融進浪漫成分,在浪漫想象的傳說故事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抒寫“過黃河”的激情豪興。乘浮槎究河源,是對上片黃河源頭的照應(yīng),上下一氣,首尾照應(yīng),用“我欲”、“誰夸”領(lǐng)起,是詞人主觀意識的體現(xiàn),總攬全文。全詞把黃河雄壯的氣勢和自己的豪邁胸襟互相滲透,妙合無隙,風格雄渾閎肆,氣勢磅礴。

      黃河原文及賞析 篇9

      原文:

      黃河夜泊

      [明代]李流芳

      明月黃河夜,寒沙似戰(zhàn)場。

      奔流聒地響,平野到天荒。

      吳會書難達,燕臺路正長。

      男兒少為客,不辨是他鄉(xiāng)。

      譯文

      月光下黃河橫躺,月光下戰(zhàn)場似的黃沙漫漫。

      轟隆隆的奔流翻騰不息,荒野伸向無盡的遠方。

      書信難寄遙遠的會稽,去燕臺的路啊還很漫長。

      我這樣長年的四處漂泊,竟再也不覺得是客居他鄉(xiāng)。

      注釋

      寒沙:寒冷的沙灘。

      聒:聲音嘈雜,使人厭煩。

      平野:平坦的曠野。

      天荒:極言空間無盡或歷時久遠。

      吳會:吳地的會稽,即作者故鄉(xiāng)。

      燕臺:指燕京,今北京。明朝的京城。

      賞析:

      一二句以寫意筆法揮灑出一避幽美壯闊的黃河月夜圖。“明月黃河夜,寒沙似戰(zhàn)場。”首句應(yīng)題而起,點明時間地點,用語平淡無奇,如隨口吟出,卻神完氣清,境界渾然,可謂發(fā)興高遠。詩人佇立月下,凝神遙望,但見黃河東去,沒入蒼茫夜色之中;沿河兩岸,鋪展著一片沙灘,由于月光映照,沙灘顯得格外空闊綿遠,冷寂凄涼。眼前景象激起詩人沉思遐想,“似戰(zhàn)場”,則表明思之所向。寥寥三字,突兀而來,挾帶著深沉的嘆息,表達出詩人對國事時局的憂慮,隱隱透出一片報國之意。

      三四句從視覺與聽覺兩方面渲染水流的氣勢。“奔流”句承上聯(lián)“黃河”,奔流”一詞在此有二用:一是以“奔”之“流”指代黃河,從而避免字面重復(fù);二是狀水勢的湍急迅勐,道出黃河的特性。“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李白《將進酒》)其景象已經(jīng)十分壯觀,再加之聲音動地,就更令人心驚魄動,望河興嘆了。“平野”句承上文“寒沙”,描繪大河兩岸遼闊而蒼涼的景象。平坦如砥的原野向四方延展,廣大荒遠,似與天接,尤其在星月輝映的夜里,更給人以浩茫無垠的感覺。這一聯(lián)看似純寫景物,其實也融會著深沉的情思。那奔騰不息的河水,震天動地的水聲,像金戈鐵馬,千軍突進,似乎激起詩人心潮的波蕩、轟鳴;那連接著遠天的廣漠原野,像一避巨大的歷史畫卷,閃現(xiàn)著王朝興衰、逐鹿爭戰(zhàn)的情景,牽動著詩人的神經(jīng)。二句中,有動景有靜景,有物象有心聲,動靜相配,心與物合,極富于神韻。

      五六句寫作者面對喧囂的黃河發(fā)出的感嘆。劉勰云:“春秋代序,陰陽慘舒,物色之動,心亦搖焉。”(《文心雕龍》)王夫之也說:“夫景以情合,情以景生。”(《姜齋詩話》)正是由于眼前奔騰喧囂的黃河,似戰(zhàn)場的寒沙平野,刺激著詩人的感官,觸發(fā)他對時局和社會人生的思考,才使他慨然發(fā)出“吳會書難達,燕臺路正長”的感嘆。“燕臺路”,指作者進身受任、報國建功之路。“書難達”,見離鄉(xiāng)之遙遠;“路正長”,言前途之渺茫,真切表露詩人對家鄉(xiāng)親朋的思念和憂國傷事之情。有家難歸,有國難投,舉步維艱,詩人的境遇可算是困窘到極點了。此二句直抒胸臆,全是寫情,但透過詩句表層,南國的遼遠,北野的蒼茫和詩人南顧北望、引領(lǐng)長嘆的情態(tài)都鮮明可見。這種寓景于情的寫法,豐富了情感的內(nèi)涵,增強了詩的形象性。

      七八句寫作者對自己長期漂泊感到傷感。“寄臥郊扉久,何年致此身?”(馬戴《灞上秋居》)漂泊已非一日,然而還得飄流下去。難以名狀的悲哀涌上心頭,詩人不禁發(fā)出痛苦的`呻吟:“男兒久為客,不辨是他鄉(xiāng)!”沉重的語調(diào)中。充滿夙志難酬的怨憤和無可奈何的傷感。全詩在哀嘆中結(jié)束,留下深厚的余味讓人品嘗。

      全詩由寫景入手,從視覺、聽覺的感受中展示黃河夜景,動靜相映成趣,既襯托出心境的凄清,心潮的激烈,又觸發(fā)起對自己處境的聯(lián)想。“書難達”、“路正長”語意雙關(guān),悵嘆深重,既透露出懷鄉(xiāng)卻難歸的無奈,也暗示了仕進目的的不易達到。作者還由此宕開一步,用欲擒故縱的手法,以久客異鄉(xiāng)之心竟“麻木”不辨,反襯出鄉(xiāng)情的深摯。詩中運用白描的手法,質(zhì)樸簡煉的語言,淺近率直的方式抒發(fā)游子的復(fù)雜感情,耐人尋味。

      黃河原文及賞析 篇10

      原文:

      揚舲萬里,笑當年底事,中分南北。須信平生無夢到,卻向而今游歷。老柳官河,斜陽古道,風定波猶直。野人驚問,泛槎何處狂客!

      迎面落葉蕭蕭,水流沙共遠,都無行跡。衰草凄迷秋更綠,唯有閑鷗獨立。浪挾天浮,山邀云去,銀浦橫空碧。扣舷歌斷,海蟾飛上孤白。

      翻譯

      我放船于萬里黃河,當年多么可笑,這道流水不知何以竟被看成是劃分南北的界線!不用說,我平生做夢也沒有夢到過這里,如今卻真的來游歷了。沿著官河搖曳著幾株老柳,蕭索的古道映照著一片殘陽。風停了,可是波濤依舊洶涌不息。岸上的村民看見我們,該會驚訝地問:哪來的這些狂放客人,竟興高采烈在河上泛舟呢!

      蕭蕭的落葉迎面飛來,河水卷著黃沙一起向遠方流去,漸漸地遠近再也看不見一個行人的蹤影。衰敗的野草一片凄迷,在秋氣里綠得更深了,只有一只閑鷗企立在那里。高高的濁浪仿佛挾著天空一起浮動,蜿蜒的山嶺好像招呼著云朵奔騰而去。入夜之后,璀璨的銀河橫亙天際。我們叩擊著船艙引吭高歌。一曲方終,月亮升起來了,那樣孤單凄白。

      注釋

      壺中天:詞牌名,即“念奴嬌”,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東去”“湘月”,雙調(diào)一百字,上下片各十句四仄韻。

      沈堯道:名欽,字堯道,號秋江。

      曾子敬:名遇,字子敬,又字心傳。

      舲:有窗的.小船。

      底事:何事,為什么,猶“為甚”。

      須信:須知。

      官河:官府組織開鑿的人工河。

      野人:借指河邊的土著居民。

      槎:筏也,即木排竹排。

      蕭蕭:風聲,草木搖落聲。

      水流沙共遠:河水挾裹著黃沙流向遠方。

      都無行跡:完全沒有人跡。

      銀浦:銀漢,即天河也。

      扣舷歌:一邊歌詠,一邊叩擊船幫以為節(jié)拍。

      斷:歇,終了。

      創(chuàng)作背景

      據(jù)《元史·世祖本紀》:“至元二十七年(1290),繕寫金字《藏經(jīng)》,凡糜金二千二百四十四兩。”其時元世祖廣征江南擅書者。張炎與沈堯道、曾子敬結(jié)伴赴元都寫經(jīng)。此詞即作于此次北行途中。

      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古黃河的詞,表現(xiàn)了古黃河雄壯而又蒼涼的景象,描繪出一幅秋夜渡河的美麗圖畫,并借以抒寫國家興亡之情懷。意境壯闊,情感深沉。

      “揚舲萬里”,乃化用《楚辭·涉江》“乘舲船予上沅兮”句意,一開頭就流露出對萬里征發(fā)的消極情緒。接著“笑當年”兩句蘊含了一種“山河破碎”之感。昔人曾經(jīng)感嘆長江把南北隔開,作者在這里是借長江而言黃河,因為黃河的氣派堪與長江相比。作者借“追昔”(六朝時以長江為界分為南北兩方)而“撫今”:當年的金(金亡后是蒙古)與南宋對峙,猶有南北并列之勢,而今卻連這種形勢都不復(fù)存在了。因此作者選用了一個“笑”字。“笑”,本是喜悅的字眼,這里卻是無可奈何的苦笑,表達了作者那種不可言狀的復(fù)雜感情。這兩句看似發(fā)問,實則卻是“大局已定”“無力回天”的哀嘆。

      “須信”兩句開始接觸“正題”。作者是生在江南錦繡之鄉(xiāng)的貴公子,以前是做夢都夢不到這塊荒涼的地方,然而現(xiàn)實卻偏偏迫使他長途跋涉至此,所以“游歷”云云,乃是自欺欺人的遁詞——世上不存在這種滿懷凄涼的“游歷”。作者和同行的沈堯道、曾子敬等人的心情并不相同,他們或許是想借此機會施展才能,企求得到提拔,而作者則有其不得已的苦衷在心,所以雖然王命在身,不得不行,然而內(nèi)心是苦悶的。因此面對著“中分南北”的古黃河,作者不由要發(fā)出痛楚的聲音來。

      “老柳”三句寫出了一個“南人”眼中的黃河面目:“老”“古”,極寫其古老;“風定波猶直”,極寫其水流之峻急,如昔人所謂“急湍甚箭”。這里是寫實,也體現(xiàn)出詞人心中的警動。

      “野人”兩句,借言河邊的土著居民帶著詫異驚訝的語氣向這群旅行者發(fā)問。“泛槎”原有一個典故,舊說天河與海相通。有人某年八月從海上乘浮槎竟誤達天河。這兒以天河比黃河,這是借當?shù)鼐用竦捏@訝來反襯此行的出乎常情之外以及路途跋涉的艱辛。

      上片主要寫情,以情帶出景;下片則主要寫景,而以景帶出情。過片“迎面”三句極寫黃河氣象之蕭疏空闊,與杜甫“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登高》)之境相似,而“艱難苦恨”之情也就隱寓其中了。

      “衰草”兩句,寫出了時值深秋,北地早寒,放眼望去,一派衰草凄迷之狀。這和“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的南國秋光大異其趣。“唯有閑鷗獨立”,既是寫眼前實景(寥廓的河面上唯見孤鷗閑立),又暗露心中之意(茫茫世間只有沙鷗才是自由的,人卻不能獨立自主)。

      “浪挾”三句寫黃河一帶的壯闊氣象,實是警策。當年蘇軾曾用“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念奴嬌·赤壁懷古》)來描繪長江的驚心動魄,而在這幅壯麗的畫面上“推出”了周瑜這樣雄姿英發(fā)、儒雅風流的人物;張炎此處也用蒼涼悲壯的筆觸寫出了黃河的驚濤駭浪,卻在這種意境中流露出自己迷惘的心緒。

      最后寫到“扣舷”兩句,作者激動的心情達到了“高潮”。他萬感交集,百哀橫生,禁不住敲擊著船舷狂歌浩嘆起來。而尾句“海蟾飛上孤白”,更是以海上飛月的下半夜奇絕光景來襯出自己孤寂難禁的痛苦心情。

      此詞在寫作上的“詞風”問題頗受注意。本來,張炎是一個祖述周邦彥、姜白石詞風的婉約派詞人。然而,此時此地,他的遭遇和心情卻發(fā)生了巨變。他在這里,寫的是“渡(黃)河”,而不是“游(西)湖”,無論是寫情寫景,都帶有古黃河那種蒼勁寂寥的風味。所以,此詞更似東坡、稼軒之詞風,在張炎詞中別具一格。

      黃河原文及賞析 篇11

      原文:

      莫把阿膠向此傾,此中天意固難明。

      解通銀漢應(yīng)須曲,才出昆侖便不清。

      高祖誓功衣帶小,仙人占斗客槎輕。

      三千年后知誰在?何必勞君報太平!

      (1)、這首詩不是真的賦詠黃河,而是借事寓意,抨擊和譏諷唐代的科舉制度。

      (2)、“莫把”二句:揭露官場像黃河水一樣混濁,即使把用來澄清河水的阿膠都倒進去,也無濟于事。天意難明:矛頭直指最高統(tǒng)治者。

      (3)、銀漢:天上。此指皇帝身邊。

      (4)、“高祖”句:是漢高祖在平定天下、大封功臣時的誓詞,曰:“使河如帶,泰山若礪。”意思是說賜給你們的爵位是永恒的,自由等到黃河變得像衣帶那樣窄、泰山像磨刀石那樣平的時候,你們的爵位才有可能失去。喻指貴族世代霸占朝廷爵祿,不肯放手。

      (5)、“仙人”句:貴族階級把持朝政,猶如“仙人占斗”(象征皇室或朝廷)。要想考試求官的人(客槎),只要經(jīng)過他們援引,就飄飄直上了。

      (6)、“三千”二句:傳說“黃河千年一清,至圣之君以為大瑞”。詩人用這句話的原義說,三千年黃河才澄清一次,誰能夠等得著呢?你也不用預(yù)先報告好消息。反過來就是說,朝廷上的烏煙瘴氣,就和黃河水變清一樣,幾乎是沒有希望的。

      鑒賞

      這首《黃河》,不是真要賦詠黃河,而是借事寓意,抨擊和譏嘲唐代的科舉制度。

      一開頭,作者就用黃河無法澄清作比喻,暗示當時的科舉考試的虛偽性,揭露官場正和黃河一樣污濁,即使把用來澄清濁水的阿膠都傾進去,也無濟于事。接著又用“天意難明”四字,矛頭直指最高統(tǒng)治者。

      下面兩句,作者進一步描畫科舉場中的黑暗。李白詩有“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之句。黃河古來又有九曲之稱,如劉禹錫《浪淘沙》詞:“九曲黃河萬里沙”。詩人巧妙地把這兩層意思聯(lián)系起來,馳聘想象,寫道:“解通銀漢應(yīng)須曲”。表面上是說黃河所以能夠通到天上去,是因為它河道曲折。可是“銀漢”在古人詩詞又常用來指代皇室或朝廷,所以這句的真實意思是說,能夠通到皇帝身邊去的(指通過科舉考試取得高官顯位),必是運用“曲”的手段,即不正當?shù)氖侄巍L拼婆e考試,特別是到晚唐,主要不是在考察學問,而是看士子有沒有投奔巴結(jié)當權(quán)人物的本領(lǐng),正直的人肯定是要失敗的。

      古人誤以為黃河發(fā)源于昆侖山,所以作者說它“才出昆侖便不清”。這也是有寓意的。“昆侖”同“銀漢”一樣,是指朝廷豪門貴族甚至當朝皇帝。因為那些被提拔薦引做了官的士子,都是與貴族、大臣私下里勾結(jié),一出手就不干不凈,正如黃河在發(fā)源地就已經(jīng)污濁了一樣。

      五、六兩句,包含了兩個典故。第五句是指漢高祖在平定天下、大封功臣時的誓詞,誓詞里說:“使河如帶,泰山若礪。”翻譯出來就是:要到黃河象衣帶那么狹窄,泰山象磨刀石那樣平坦,你們的爵位才會失去(那意思就是永不失去)。第六句說的是漢代張騫奉命探尋黃河源頭。據(jù)說他坐了一只木筏,溯河直上,不知不覺到了一個地方,看見有個女子正在織布,旁邊又有個放牛的男子。張騫后來回到西蜀,拿這事請教善于占卜的嚴君平。君平說,你已經(jīng)到了天上牛郎織女兩座星宿的'所在地。

      作者借用這兩個典故,同樣也有寓意。上句是說,自從漢高祖大封功臣以來(恰巧,唐代開國皇帝也叫“高祖”),貴族們就世代簪纓,富貴不絕,霸占著朝廷爵祿,好像真要等到黃河細小得象衣帶時才肯放手。

      下句又說,封建貴族霸占爵位,把持朝政,有如“仙人占斗”。(天上的北斗,古代天文學屬于紫微垣,居于天北極的周圍。古人用以象征皇室或朝廷。(他們既然占據(jù)了“北斗”,那么,要到天上去的“客槎”(指考試求官的人),只要經(jīng)他們的援引,自然飄飄直上,不須費力了。

      由此可見,詩人雖然句句明寫黃河,卻句句都在映射封建王朝,罵得非常尖刻,比喻也十分貼切。這和羅隱十次參加科舉考試失敗的痛苦經(jīng)歷有著密切的關(guān)聯(lián)。

      傳說“黃河千年一清,至圣之君以為大瑞”(見王嘉《拾遺記·高辛》),所以詩人說,三千年(應(yīng)是一千年)黃河才澄清一次,誰還能夠等得著呢?于是筆鋒一轉(zhuǎn),不無揶揄地說:既然如此,就不勞駕您預(yù)告這種好消息了!換句話說,黃河很難澄清,朝廷上的烏煙瘴氣同樣也是改變不了的。這是對唐王朝表示絕望的話。此后,羅隱返回家鄉(xiāng)杭州,在錢镠幕下做官,再不到長安考試了。

      這首詩藝術(shù)上值得稱道的有兩點:第一,詩人拿黃河來諷喻科舉制度,構(gòu)思巧妙;其次,句句緊扣黃河,而又句句別有他指,手法也頗為高明。詩人對唐王朝科舉制度的揭露,痛快淋漓,切中要害,很有代表性。詩中語氣激烈,曾有人說它是“失之大怒,其詞躁”(見劉鐵冷《作詩百法》),即不夠“溫柔敦厚”。

      這是沒有理解羅隱當時的心情才作的“中庸之論”。

      黃河原文及賞析 篇12

      古風其十一·黃河走東溟

      黃河走東溟,白日落西海。

      逝川與流光,飄忽不相待。

      春容舍我去,秋發(fā)已衰改。

      人生非寒松,年貌豈長在。

      吾當乘云螭,吸景駐光彩。

      古詩簡介

      《古風·黃河走東溟》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創(chuàng)作的組詩《古風五十九首》之一。此詩感嘆時光流逝,人世苦短,年貌易改,言外有勸人惜時之意。

      翻譯/譯文

      浩蕩黃河,滾滾東去,一刻也不停留,太陽東升西落,何時慢下過它的腳步?

      時光就如同這東去的黃河,西落的日頭,匆匆忙忙地奔走

      我也不再年青,春花蕭瑟,已經(jīng)到了秋后,只有白發(fā)如霜撒滿頭

      人啊!怎么可比勁松?年年常綠,青春難以挽留。

      我欲乘飛龍而去,吸取日月的光華,讓青春永放光彩!

      注釋

      ⑴東溟:即東海。

      ⑵“逝川”句:喻失去的光陰。

      ⑶春容:少年之容。

      ⑷秋發(fā):衰暮之發(fā)。

      ⑸云螭:云中之龍。螭,傳說中的獨角龍。

      ⑹“吸景”句:謂阻止太陽運行,即讓時光停止。這里,吸與駐同義,都是阻止之義;景與光彩同義,都指日。

      賞析/鑒賞

      李白《古風》組詩共五十九首,這是其中的第十一首。此詩當作于中晚年,白發(fā)已經(jīng)比較多的時候,每當臨鏡的.時候,都仿佛在提醒詩人抓緊時間,學道抑或?qū)W佛。其實回報社會是他永遠不改的情懷,只是壯志不酬,悲憤滿懷。

      前四句言時光易逝。首二句比興。中四句言年貌易改。末二句突發(fā)奇想——阻擋日光前進。這是李白浪漫主義詩句的典型。

      黃河原文及賞析 篇13

      浪淘沙·九曲黃河萬里沙

      朝代:唐代

      作者:劉禹錫

      原文: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注釋:

      ⑴浪淘沙(中秋陰雨,同顯忠、椿年、諒之坐寺門作)詩詞內(nèi)容">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創(chuàng)自劉禹錫、白居易,其形式為七言絕句。后又用為詞牌名。

      ⑵黃河萬里沙詩詞內(nèi)容">九曲:自古相傳黃河有九道彎。形容彎彎曲曲的地方很多。

      ⑶萬里沙:黃河在流經(jīng)各地時挾帶大量泥沙。

      ⑷簸:掀翻,掀起。

      ⑸浪淘風簸:黃河卷著泥沙,風浪滾動的樣子。浪淘:波浪淘洗。簸:掀翻,上下簸動。

      ⑹自天涯:來自天邊。李白有一首詩中說:“黃河之水天天上來詩詞內(nèi)容">上來”。古人認為黃河的源頭和天上的銀河相通[2]

      ⑺牽牛織女:銀河系的兩個星座名。自古相傳,織女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間,和牛郎結(jié)為夫婦。后西王母召回織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罰他們隔河相望,只準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會一次。牽牛:即傳說中的牛郎。

      譯文:

      萬里黃河彎彎曲曲挾帶著泥沙,

      波濤滾滾如巨風掀簸來自天涯。

      可以沿著黃河直上銀河去,

      我們一起去尋訪牛郎織女的家。

      賞析:

      永貞元年,劉禹錫被貶連州刺史,行至江陵,再貶朗州司馬。一度奉詔后還京后,他又因《游玄都觀》觸怒當朝權(quán)貴而被貶連州刺史,后歷任和州刺史。他沒有沉淪,而是以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面對世事的變遷。這首詩正是表達了他的'這種情感。

      這首絕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們對淘金生涯的厭惡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邊生活,牛郎織女生活的天河恬靜而優(yōu)美,黃河邊的淘金者卻整天在風浪泥沙中討生活。直上銀河,同訪牛郎織女,寄托了他們心底對寧靜的田園牧歌生活的憧憬。這種浪漫的理想,以豪邁的口語傾吐出來,有一種樸素無華的美。

      黃河原文及賞析 篇14

      原文:

      河流迅且濁。

      湯湯不可陵。

      檜檝難為榜。

      松舟纔自勝。

      空庭偃舊木。

      荒疇余故塍。

      不覩人行跡。

      但見狐兔興。

      寄言河上老。

      此水何當澄。

      譯文

      黃河流水湍急而且渾濁,其盛大的水勢不可阻擋。

      用檜木做成的槳,船夫也難以使用,松木造成的堅船方可勝任。

      空院落倒放著舊木頭,荒地里留著舊土埂。

      這里不見行人的蹤跡,所見的只有狐貍兔子的.出沒。

      我要對黃河邊上的老人說,這濁水何時才能澄清啊?

      注釋

      迅:疾速,急疾。

      湯湯(shāng):水勢浩大貌。陵:超越,越過。

      檜(guì)楫:檜木做的槳。檜為堅硬木材,檜楫謂船槳極堅固。榜(bǎng):船槳。

      勝:勝任,擔當。《詩經(jīng)·衛(wèi)風·竹竿》:“淇水溜漶,檜楫松舟。”

      空庭:猶空院,謂荒蕪冷寂的庭院。偃:倒伏。

      故塍(chéng):過去的田埂。

      興:作,這里指狐兔奔跑。

      河上老:河上老:古時高士,即河上公,能預(yù)測未來。

      何:何時。澄:清。傳說黃河千年一清,河清則天下太平。

      賞析:

      黃河在北魏境內(nèi),時魏都在平城(今山西大同),故須渡河北上。是此詩當為作者永明十年(492年)出使北魏途中作。是作者為描寫渡黃河前后的所見所感,以及表達自己渴望國家統(tǒng)一和拯救生民的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而作。

    【黃河原文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黃河原文賞析03-16

    渡黃河原文及賞析02-26

    古意原文及賞析01-30

    綢繆原文賞析12-17

    別離原文賞析12-17

    不見原文賞析12-17

    微雨原文及賞析12-17

    苔原文賞析12-17

    雪原文及賞析12-17

    牡丹原文及賞析12-17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一区| 日韩在线精品强乱中文字幕| 欧美色视频网| 国产综合成人久久大片| 中文字幕人妻无码一夲道| 国精产品一品二品国在线|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爱欲| 99久久99久久精品国产片果冻| 亚洲国产精彩中文乱码AV| 四川少妇丰满A级毛片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