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明史·王徽傳》原文及翻譯
原文:
王徽,字尚文,應(yīng)天人。天順?biāo)哪赀M(jìn)士。除南京刑科給事中。憲宗即位數(shù)月,與同官王淵等疏陳四事。末言:“自古宦官賢良者少,奸邪者多。若授以大權(quán),致令敗壞,然后加刑,是始愛而終殺之,非所以保全之也。愿法高皇帝舊制,毋令預(yù)政典兵,置產(chǎn)立業(yè)。家人義子,悉編原籍為民。嚴(yán)禁官吏與之交接。惟厚其賞賚,使得豐足,無復(fù)他望。此國家之福,亦宦官之福也。”
其冬,帝入萬妃譖,廢吳后,罪中官牛玉擅易中宮,謫之南京,徽復(fù)與淵等劾之曰:陛下冊立中宮,此何等事,而賊臣牛玉乃大肆奸欺。中宮既退,人情咸謂玉必萬死。顧僅斥陪京,猶全首領(lǐng),則凡侍陛下左右者將何所忌憚哉!內(nèi)閣大臣,身居輔弼,視立后大事漠然不以加意。方玉欺肆之初,婚禮未成,禮官畏權(quán),輒為阿附。及玉事發(fā)之后,刑官念舊,竟至茍容。而李賢等又坐視成敗,不出一言。黨惡欺君,莫此為甚。請并罪賢等,為大臣不忠者戒。臣等職居言路,不為茍容,雖死無悔,惟陛下裁察。
詔謂妄言邀譽欲加罪諸給事御史交章論救乃并謫州判官徽得貴州普安侍郎葉盛編修陳音相繼請留不納。最后御史楊瑯言尤切,幾得罪。
徽至普安,興學(xué)校教士,始有舉于鄉(xiāng)者。卻土官隴暢及白千戶賄,治甚有聲。
居七年,棄官歸,言者屢薦,終以宦官惡之不復(fù)錄。弘治初,吏部尚書王恕薦起陜西左參議。逾年,謝病還,卒,年八十三。
(節(jié)選自《明史王徽傳》,有刪改)
譯文:
王徽,字尚文,是應(yīng)天人。天順?biāo)哪曛羞M(jìn)士。被授予南京刑科給事中的職務(wù)。明憲宗即位幾個月,他就和同僚王淵、朱寬、李翔、李鈞上疏陳述四件事。奏章末尾說:“自古以來宦官中賢良的人少,奸詐邪惡的人多。如果把大權(quán)授予他們,就會導(dǎo)致他們敗壞法紀(jì),這之后再對他們施加刑法,這是開始愛護(hù)他們但最終卻傷害他們呀,不是用來保全他們的辦法,希望陛下效法高皇帝過去的制度,不要讓他們干預(yù)政事主管軍事,置辦產(chǎn)業(yè)。他們的家人和義子都編入原籍劃為平民。嚴(yán)禁官吏和宦官勾結(jié)。只需豐厚地獎賞他們,讓他們豐衣足食,不要再給他們別的指望。這是國家的福氣,也是宦官們的福氣。”
這一年冬天,皇上聽信萬貴妃的讒言,廢除吳皇后,將擅自更換皇后人選的宦官牛玉治罪,把他貶到南京,王徽又和王淵等人彈劾說:“陛下冊立皇后,這是何等大事,但罪臣牛玉竟然大肆欺詐妄為!皇后已經(jīng)退位,人之常情,大家都認(rèn)為牛玉必定難逃死罪。(沒想到)只不過僅僅把他貶斥到陪都,還保全了他的性命,那么(日后)所有伺候陛下的身邊的人將有什么顧忌呢?內(nèi)閣大臣,身居輔佐之位,看到立皇后的大事卻漠然置之不加理會。在牛玉大肆欺騙之初,婚禮還沒有舉行,禮部官員畏懼權(quán)勢,就依附牛玉。等牛玉的事情被揭發(fā)以后,刑部的官員念及舊情,竟然到了茍且容忍的地步。而李賢等人又坐觀成敗不說一句話。結(jié)黨作惡欺騙君主,沒有比這更嚴(yán)重的了。請陛下一齊治李賢等人的罪責(zé),作為不忠大臣的懲戒。我等擔(dān)任諫官的職位,不做茍且容忍的事情,即使為之而死也不后悔,請陛下了解裁決此事。”
皇帝下詔認(rèn)為王徽等人此舉是“妄言想獲取名譽”,想要追加他們的罪名。各位給事、御史交相上奏章并討論救助他們,于是王徽等人都被貶為州判官。王徽被貶到貴州普安,侍郎葉盛、編修陳音先后請求將他們留在朝廷,沒有被皇帝采納。最后御史楊瑯的進(jìn)言尤其懇切,幾乎獲罪。
王徽到了普安,興辦學(xué)校 教化士人,普安才開始有人在鄉(xiāng)試中中舉。他拒絕了土官隴暢以及白千戶的財物,治理普安有很好的名聲。
在普安七年后,棄官回家,諫官屢次推薦他,最終因為宦官們厭惡他而不再被錄用。弘治初年,吏部尚書王恕推薦他起任陜西左參議。過了一年,王徽稱病辭官回家,去世時83歲。
【《明史·王徽傳》原文及翻譯】相關(guān)文章:
《明史·胡濙傳》原文及翻譯03-04
《明史·馬文升傳》原文及翻譯12-22
《明史·馮琦傳》原文及翻譯12-20
《明史·余珊傳》原文及翻譯12-20
《明史·左懋第傳》原文及翻譯12-20
明史的原文翻譯09-07
《宋史·王傳》原文及翻譯12-20
《宋書·王誕傳》原文及翻譯12-17
后漢書?王良傳原文及翻譯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