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禽指鳴聲幽雅的禽鳥,不同的詩中所指的也有所不同。在方孝孺的詩指“幽禽兀自囀佳音,玉立雕籠萬里心。只為從前解言語,半生不得在山林”中指“鸚鵡”。
這首詩的譯文是譯文幽禁的鸚鵡仍然發(fā)出悅耳的鳴叫聲,在雕飾的籠中亭亭玉立不免有高飛萬里的心。只因為從前會說話,懂得人們的言語,所以致使半生不能在山林中自由地生活。這首詩反映了作者疲于奔波,為才所累的疲倦心境,含有感慨世人不可露才揚己,逞才顯能的意思,闡述了禍福相依的道理。
這首詩名為《鸚鵡》,是明代詩人方孝孺所寫,方孝孺字希直,一字希古,號遜志,曾以“遜志”名其書齋,因其故里舊屬緱城里,故稱“緱城先生”;又因在漢中府任教授時,蜀獻王賜名其讀書處為“正學(xué)”,亦稱“正學(xué)先生”,浙江臺州府寧海縣人。明朝大臣、學(xué)者、文學(xué)家、散文家、思想家。他是中國歷史上最早被譽為“讀書種子”的大儒。這一美譽是明成祖朱棣的高參姚廣孝的創(chuàng)意。
其實不止這首詩中幽禽指鸚鵡,還有唐賈島《光州王建使君水亭作》詩:極浦清相似,幽禽到不虛。宋陸游《西村》詩:茂林風(fēng)送幽禽語,壞壁苔侵醉墨痕。明高啟《天平山》詩:高鶻有危棲,幽禽無俗哢。舒坦《春樂軒》詩:隔水巖花紅淺深,花邊相對語幽禽。管弦不到山間耳,誰會憑欄此日心。他們的這幾首詩中都是指的鸚鵡。
描寫幽禽的古詩
幽禽兀自囀佳音,玉立雕籠萬里心。只為從前解言語,半生不得在山林。——方孝孺
一個幽禽緣底事,苦來醉耳邊啼?——晁補之《臨江仙》(這里幽禽指杜鵑)
極浦清相似,幽禽到不虛。——賈島《光州王建使君水亭作》
茂林風(fēng)送幽禽語,壞壁苔侵醉墨痕。——陸游《西村》
高鶻有危棲,幽禽無俗哢。——高啟《天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