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借《琵琶行》談音樂美學觀
白居易《琵琶行》不僅僅是我們學習欣賞詩歌作品,更是一部多種元素的結合體。
一、音樂之美源于“情”
1、“無”聲中的情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琵琶女轉動旋軸,先輕輕地彈了三兩下,還“未成什么曲調”,便露出了她那無限的深情。作者不僅在寫琵琶女,而且也流露出他自己內心深處的無限情懷。
2、“有”聲中的情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fā)”,本來白居易對音樂就極強敏感,更何況,突然聽到的又是具有“京都韻味”的琵琶聲。詩人昔日在京城為官,今日遠貶他鄉(xiāng),此聲不禁牽動了他敏感的神經,扣動了他的心扉。于是詩人不禁問道:“尋聲暗問彈者誰?”又不禁“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見到琵琶女后,聽著她那“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說盡心中無盡事”的琵琶聲,又將作者帶入了那無盡的回想境界。
3、“斷”聲中的情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琵琶聲的突然停止,不僅沒讓聽眾有不適之感,反而是“此時無聲勝有聲”。之所以達到“無聲勝有聲”的境界,不正是因為一個“情”字的填充才使無聲之美勝于有聲之美嗎?
二、音樂之美出于“技”
詩文中也有一部分是描寫琵琶女神情姿態(tài)的。比如:“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在眾人的“千呼萬喚”中,琵琶女“始出來”,并且還“猶抱琵琶半遮面”,可見她不是以貌和技取悅于人的輕浮女子,她具有含蓄、朦朧和羞澀之美,令人肅然起敬。這是琵琶女自身涵養(yǎng)之美。
然而,描寫琵琶女的自身涵養(yǎng)之美是為她的演奏技巧做鋪墊的。因為作者情感的抒發(fā)是建立在琵琶女超高的琵琶技巧之上的。比如:“輕攏慢拈抹復挑,初為霓裳后六幺”“曲終收撥當心畫” 中的“攏”、“ 拈”、“ 抹”、“ 挑”、“當心畫”都是對琵琶的演奏技能的描寫;“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流泉冰下難。”詩人運用“聲音聽覺的無形” 比喻“形象視覺的有形”把琵琶的各種音色、音量描繪得生動可見,使音樂成為成一幅具體形象的畫面;“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子進入高潮段落,此時琵琶聲像銀瓶破裂,水漿濺射,像鐵騎奔突,刀槍齊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2006.,琵琶女用撥子在琵琶槽心猛然一劃,在四弦齊響中結束了樂曲。可見,白居易很用心地描繪了琵琶女演奏的全過程。
三、音樂之美限于“境”
1、琵琶女的昔日與今日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鈿頭云篦擊節(jié)碎,血色羅裙翻酒污。”這是琵琶女對自己“昔日輝煌”敘述;“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弟弟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去來江口空守船,繞船明月江水寒。”這是琵琶女訴說她今日的遭遇,種種不幸都落在她的身上,寂寞失落,漂泊憔悴。
2、作者的昔日與今日
作者描寫琵琶女以前得意的時光,其實也在描寫他當年在京城風光的“自己”。當琵琶女敘說她自己之前的快樂時光時,更勾起了作者的心境:29歲時中進士,曾先后任秘書省校書郎、至尉、翰林學士、左拾遺等官職;作者用大量筆墨來描寫琵琶女后來的遭遇,這何嘗又不是作者的遭遇?今日的白居易卻因直諫皇帝而受到打擊、排擠。詩人正是借琵琶女來抒發(fā)自己昔日在京城為官與今日遠貶他鄉(xiāng)的情感落差之痛苦。
可見,他們的境遇是相同的:一個是被京城貶謫的官員,一個是被京城丈夫冷落的歌伎。“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僅且僅有白居易才能深切體會到琵琶女的內心的憂傷和孤獨,使彼此產生心靈感應和共鳴,從而才有“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覺。
四、結語
白居易的《琵琶行》是詩歌、音樂與美學思想之結晶,具有廣泛的美學意義。筆者只是對里面的某些音樂美學觀進行了探討,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因為它是一部多種元素(詩歌、音樂、美學……)的結合體,所以值得我們對其各方面進行深入的研究。
【借《琵琶行》談音樂美學觀】相關文章:
琵琶行描寫音樂11-06
《琵琶行》音樂描寫賞析10-13
白居易《琵琶行》的音樂特色09-20
琵琶行描寫音樂的句子10-21
白居易《琵琶行》音樂描寫10-20
白居易《琵琶行》語言的音樂美10-20
《琵琶行》的藝術特色及音樂思想09-14
琵琶行音樂描寫句子賞析03-07
《琵琶行》音樂畫面之美11-25
關于《琵琶行》音樂意境賞析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