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白居易《同李十一醉憶元九》閱讀例題附答案
【原文】:
同李十一醉憶元九
白居易
花時同醉破春愁, 醉折花枝作酒籌。
忽憶故人天際去, 計程今日到梁州。
【注釋】
破:破除,解除。
酒籌:飲酒時用以記數(shù)或行令的籌子。
天際:肉眼能看到的天地交接的地方。
計程:計算路程。梁州:地名,在今陜西漢中一帶。
【翻譯】:
花開時我們一同醉酒以銷春之愁緒,醉酒后盼著了花枝當做喝酒之籌碼。
突然間,想到老友遠去他鄉(xiāng)不可見,屈指算來,你今天行程該到梁州了。
【賞析】
唐人喜歡以行第相稱。這首詩中的“元九”就是在中唐詩壇上與白居易齊名的元稹。809年(元和四年),元稹奉使去東川。白居易在長安,與他的弟弟白行簡和李杓直(即詩題中的李十一)一同到曲江、慈恩寺春游,又到杓直家飲酒,席上憶念元稹,就寫了這首詩。
詩的首句,據(jù)當時參加游宴的白行簡在他寫的《三夢記》中記作“春來無計破春愁”,照說應當是可靠的;但《白氏長慶集》中卻作“花時同醉破春愁”。一首詩在傳鈔或刻印過程中會出現(xiàn)異文,而作者對自己的作品也會反復推敲,多次易稿。就此詩來說,白行簡所記可能是初稿的字句,《白氏長慶集》所錄則是最后的定稿。詩人之所以要作這樣的修改,是因為在章法上,詩的首句是“起”,次句是“承”,第三句當是“轉(zhuǎn)”。從首句與次句的關系看,把“春來無計”改為“花時同醉”,就與“醉折花枝”句承接得更緊密,而在上下兩句中,“花”字與“醉”字重復顛倒運用,更有相映成趣之妙。再就首句與第三句的關系看,“春愁”原是“憶故人”的伏筆,但如果一開頭就說“無計破春愁”,到第三句將無法顯示轉(zhuǎn)折。這樣一改動,先說春愁已因花時同醉而破,再在第三句中用“忽憶”兩字陡然一轉(zhuǎn),才見波瀾起伏之美,從而跌宕出全篇的風神。
這首詩的特點是,即席拈來,不事雕琢,以極其樸素、極其淺顯的語言,表達了極其深厚、極其真摯的情意。而情意的表達,主要在篇末“計程今日到梁州”一句。“計程”由上句“忽憶”來,是“憶”的深化。故人相別,居者憶念行者時,隨著憶念的深入,常會計算對方此時已否到達目的地或正在中途某地。這里,詩人意念所到,深情所注,信手寫出這一生活中的實意常情,給人以特別真實、特別親切之感。
【閱讀訓練】:
1.誰在“計程”?誰“今日到梁州”?(2分)
2.據(jù)白居易的文章記載,首句原為“春來無計破春愁”。與現(xiàn)在的首句“花時同醉破春愁”比較,你認為哪句好?請作簡要賞析。(5分)【原創(chuàng)】
【參考答案】
1.(2分) 白居易(或作者與李十一); 元九(元縝、“故人”)
2.“醉”為下文“醉枝”鋪墊,使起句與次句聯(lián)系緊密,且“花”開時節(jié)與“醉”酒折枝相映(襯托)成趣;(2分)首句為三、四句“忽憶”伏筆,可見轉(zhuǎn)句波瀾之美。(1分)
【白居易《同李十一醉憶元九》閱讀例題附答案】相關文章:
《同李十一醉憶元九》白居易唐詩鑒賞08-30
白居易《同李十一醉憶元九》譯文及賞析03-29
《同十一醉憶元九》白居易詩詞賞析09-26
同李十一醉憶元九原文及賞析10-21
早蟬白居易閱讀附答案09-09
懷李叔同先生閱讀及答案12-28
白居易《池鶴》閱讀答案附翻譯賞析09-17
《與朱元思書》閱讀附答案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