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感恩父母-重讀《背影》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紀實回憶性散文,也是一篇極為有名的文章,全文1500余字,描寫細致,引人深思。
感恩父母-重讀《背影》
朱自清的散文,廣大教師在教學中,一般都只注重其美文及風格特點,但我們作為初中學生的引導者,要從學生的年齡特征出發(fā),也就是要簡單明了。就《背影》來說,要分析散文本身的思想內容,培養(yǎng)學生對朱自清散文的閱讀興趣,然后才能透過表現深入挖掘其思想動機。父親的愛,是春天里的一縷陽光,和煦地照耀在我的身上;是夏日里的一絲涼風,吹散了我心中的煩熱;是秋日里的一串串碩果,指引著我走向成功;是冬天里的一把火,溫暖著我那顆冰冷的心。父親的愛,無處不在!這是朱老先生的表現之一吧?所以筆者認為:該文教學的重點之一就是不僅讓學生明白朱自清父子相愛相憐的感情,而且應讓學生受到啟迪,生發(fā)對父母養(yǎng)育之恩的感激,孝父敬母,達到育人的目地。而讓學生弄懂這一主題,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抓住“背影”這條線索,通過文章中幾處背影描寫進行分析、歸納,使學生領悟該文的主題并得到相應的啟迪。教學該文章時,首先讓學生自讀全文,找到文中描寫背影的四處地方。學生經過認真的自學,大部分都能完成這一要求,這是探討、分析文中主題的基礎。然后教師通過提問形式確定后啟發(fā)學生思考:作者描寫背影的目的、作用。進而引導學生思維朝文章主題思想方面發(fā)展,為分析該文重寫背影的目的、作用打好基礎。給予學生一定時間思考后,再采取提問方式,讓學生分析每次背影描寫的目的,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以便增加他們對這篇文章的興趣。最后,教師對背影的描寫進行綜合分析,肯定學生成功之處,同時之處尚存缺憾,以培養(yǎng)學生熱愛父母并懂得感恩的人生觀。
文中第一次背影的描寫,是開篇點題,應著重強調,同時為后文設下懸念;父親可寫的地方很多,為什么單單選中他的背影?作者是如何描寫父親的背影?又怎樣進行描寫的?這與我們眼中的父母的又有什么不一樣的發(fā)現與感覺?從而引出作為孩子的我們應該怎么樣去觀察自己的父母,以便培養(yǎng)學生對父母的珍愛。
第二次背影的描寫,應著重分析此次背影產生的特殊環(huán)境,進而深刻領悟父親對兒子的愛。學生經過精心閱讀,都能明白。此次背影的產生是父親送兒子到車站后,為了給兒子買幾個桔子二付出了艱辛的努力,愛,就是樸素中出高尚;愛,就是無聲中響出歌曲;愛,就是透明中折出光彩。為兒子攀欄買橘是一件平常又非凡的事情。在千千萬萬愛的付出中顯得平常,在千萬的平常背后顯得非凡!“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里,再找不著了。”在生命的人海里,相信會一下子認出那個步履蹣跚的背影,那個正是當天為“自己”買橘子的父親。這處背影的描寫最為精彩,也很感人,更讓作者刻骨銘心。通過對此處的分析,學生自然體會出描寫背影的目的就是表現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愛,然后由此聯(lián)想到自己的父母在平凡生活中所做的瑣碎小事,讓學生發(fā)出對自己父母的敬愛,從而感知為人的啟發(fā)。
文章第三次寫到父親的背影,是父親和兒子車站告別后,他的背影“混入了來來往往的人群”中。雖和第二次一樣都是實寫,彈目的卻又不同,這次的背影,重在突出作者的感受。看到父親蹣跚消失的背影,聯(lián)想到父親對資金的關心、愛護,內心產生了深深的疚愧:因對不起父親二難過、流淚。因此,此次背影描寫的目的是為了抒發(fā)對父親的感覺之情。是的,我們又要如何報答父母的深恩呢?父親,在失敗時鼓勵,在成功時嚴厲,需要時幫助。作者知曉父母深恩,我們也應該向他一樣,懂得感恩父母才是。
文章最后一次對背影的描寫,是作者收到并閱讀了父親的來信后,父親信中隱含的悲涼勾起了他內心的酸楚,更覺得對不起父親,這次描寫是虛擬的,但卻完成了本文的最后一個目的――兒子對思念之情。
父親的愛,是春天里的一縷陽光,和煦地照耀在我的身上;是夏日里的一絲涼風,吹散了我心中的煩熱;是秋日里的一串串碩果,指引著我走向成功;是冬天里的一把火,溫暖著我那顆冰冷的心。父親的愛,無處不在! 一株茉莉也許沒有沁人心脾的芳香,但它永遠會讓你感到清新,感到幽雅,父愛就是這樣,猶如茉莉一樣靜靜地開放。無論你在何方,父親那慈愛的眼睛定會伴隨你一生。
讓我們一起感恩父母吧!
拓展閱讀:《背影》原文
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親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禍不單行的日子,我從北京到徐州,打算跟著父親奔喪回家。到徐州見著父親,看見滿院狼藉的東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淚。父親說,“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
回家變賣典質,父親還了虧空;又借錢辦了喪事。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慘淡,一半為了喪事,一半為了父親賦閑。喪事完畢,父親要到南京謀事,我也要回北京念書,我們便同行。
到南京時,有朋友約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須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車北去。父親因為事忙,本已說定不送我,叫旅館里一個熟識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囑咐茶房,甚是仔細。但他終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頗躊躇了一會。其實我那年已二十歲,北京已來往過兩三次,是沒有甚么要緊的了。他躊躇了一會,終于決定還是自己送我去。我兩三回勸他不必去;他只說,“不要緊,他們去不好!”
我們過了江,進了車站。我買票,他忙著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腳夫行些小費,才可過去。他便又忙著和他們講價錢。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總覺他說話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終于講定了價錢;就送我上車。他給我揀定了靠車門的一張椅子;我將他給我做的紫毛大衣鋪好坐位。他囑我路上小心,夜里警醒些,不要受涼。又囑托茶房好好照應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們只認得錢,托他們直是白托!而且我這樣大年紀的人,難道還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了!
我說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車外看了看,說,“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我看那邊月臺的柵欄外有幾個賣東西的等著顧客。走到那邊月臺,須穿過鐵道,須跳下去又爬上去。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讓他去。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趕緊拭干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我再向外看時,他已抱了朱紅的橘子望回走了。過鐵道時,他先將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他和我走到車上,將橘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輕松似的,過一會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我望著他走出去。他走了幾步,回過頭看見我,說,“進去吧,里邊沒人。”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里,再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近幾年來,父親和我都是東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謀生,獨力支持,做了許多大事。那知老境卻如此頹唐!他觸目傷懷,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發(fā)之于外;家庭瑣屑便往往觸他之怒。他待我漸漸不同往日。但最近兩年的不見,他終于忘卻我的不好,只是惦記著我,惦記著我的兒子。我北來后,他寫了一信給我,信中說道,“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