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軾《蝶戀花》全文賞析及注釋翻譯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蘇軾《蝶戀花》全文賞析注釋翻譯
在平凡的學(xué)習(xí)生活當中,大家應(yīng)該都接觸過古詩詞翻譯賞析吧,其中注釋有助于我們理解古詩詞,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關(guān)于蘇軾《蝶戀花》全文賞析注釋翻譯,歡迎閱讀!
蘇軾《蝶戀花》全文賞析注釋翻譯 1
蝶戀花·春景
蘇軾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注釋】
①花褪殘紅:殘花凋謝。
②天涯:指極遠的地方。
③笑漸不聞聲漸悄:墻外行人已漸漸聽不到墻里蕩秋千的女子的笑語歡聲了。
④多情:指墻外行人。無情:指墻里的女子。惱:引起煩惱。
【譯文】
譯文1
蝶戀花·春景
春日將盡,百花凋零,杏樹之上已長出了小小的青澀果實。
不時還有燕子掠過天空,這里的清澈河流圍繞著村落人家。
眼見著柳枝上的柳絮被吹得越來越少,(但是請不要擔心)
不久天涯到處又會再長滿茂盛的芳草。(春天還會到來的)
圍墻之內(nèi),有一位少女正在蕩著秋千,她發(fā)出動聽的笑聲。
圍墻之外的行人聽到那動聽的笑聲,(忍不住去想象少女蕩秋千的歡樂場面)。
慢慢的,墻里笑聲不再,行人惘然若失。仿佛自己的多情被少女的無情所傷害。
譯文2
春天將盡,百花凋零,杏樹上已經(jīng)長出了青澀的果實。燕子飛過天空,清澈的河流圍繞著村落人家。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來越少,但天涯到處都長滿了茂盛的芳草。
圍墻之內(nèi),少女正在蕩秋千,發(fā)出動聽的笑聲。圍墻外的行人聽到笑聲,忍不住想象少女蕩秋千的歡樂場面。慢慢的,墻里的笑聲聽不見了,行人惘然若失,仿佛自己的多情被少女的無情所傷害。
譯文3
杏花退紅瓣已凋,枝頭杏果青又小。燕子飛來尋舊巢,綠水潺潺把人家環(huán)繞。風(fēng)吹柳枝絮花漸少,芳草長到天邊能不傷春老?
墻里秋千搖,墻外有行道。行人墻外過,聽見墻里美人笑。歡聲笑語漸不聞,但覺墻里靜悄悄,可憐墻外多情人,枉被笑聲撩拔聲煩惱。
【簡析】
《蝶戀花·春景》,是由北宋時期著名詩人、文學(xué)家蘇軾所寫的一首詞作。在此詞中,作者通過對殘紅退盡、春意闌珊的暮春景色的描寫和遠行途中的失意心境的描繪,借惜春傷情之名,表達出作者對韶光流逝的惋惜、宦海沉浮的悲嘆和浮生顛沛的無可奈何。
以豪放派著稱的蘇軾,也常有清新婉麗之作,這首《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就是這么一首杰作。
「花褪殘紅青杏小」,既寫了衰亡,也寫了新生,殘紅褪盡,青杏初生,這本是自然界的新陳代謝,但讓人感到幾分悲涼。睹暮春景色,而抒傷春之情,是古詩詞中常有之意,但東坡卻從中超脫了。「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作者把視線離開枝頭,移向廣闊的空間,心情也隨之軒敝。燕子飛舞,綠水環(huán)抱著村上人家。春意盎然,一掃起句的悲涼。用別人常用的意象和流利的音律把傷春與曠達兩種對立的心境化而為一,恐怕只有東坡可以從容為之。「燕子飛時」化用晏殊的「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點明時間是立春后的第五個戊日,與前后所寫景色相符合。
「枝上柳綿吹又少」,與起句「花褪殘紅青杏小」,本應(yīng)同屬一組,寫枝上柳絮已被吹得越來越少。但作者沒有接連描寫,用「燕子」二句穿插,在傷感的調(diào)子中注入疏朗的氣氛。絮飛花落,最易撩人愁緒。這一「又」字,表明詞人看絮飛花落,非止一次。傷春之感,惜春之情,見于言外。這是道地的婉約風(fēng)格。相傳蘇軾謫居惠州時曾命妾婦朝云歌此詞。朝云歌喉將囀,卻已淚滿衣襟。
「墻里秋千墻外道」,自然是指上面所說的那個「綠水人家」。由于綠水之內(nèi),環(huán)以高墻,所以墻外行人只能聽到墻內(nèi)蕩秋千人的笑聲,卻見不到芳蹤,所以說,「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不難想象,此刻發(fā)出笑聲的佳人正在歡快地蕩著秋千。這里用的是隱顯手法。作者只寫佳人的'笑聲,而把佳人的容貌與動作,則全部隱藏起來,讓讀者隨行人一起去想象,想象一個墻里少女蕩秋千的歡樂場面。可以說,一堵圍墻,擋住了視線,卻擋不住青春的美,也擋不住人們對青春美的向往。這種寫法,可謂絕頂高明,用「隱」來激發(fā)想象,從而拓展了「顯」的意境。同樣是寫女性,蘇東坡一洗「花間派」的「綺怨」之風(fēng),情景生動而不流于艷,感情真率而不落于輕,難能可貴。
從「墻里秋千墻外道」直至結(jié)尾,詞意流走,一氣呵成。修辭上用的是「頂真格」,即過片第二句的句首「墻外」,緊接第一句句末的「墻外道」,第四句句首的「笑」,緊接前一句句末的「笑」,滾滾向前,四仄韻,字數(shù)相同,節(jié)奏相等。東坡此詞,前后感情色彩不同節(jié)奏有異,實是作者文思暢達,信筆直書,突破了詞律。
這首詞上下句之間、上下闋之間,往往體現(xiàn)出種種錯綜復(fù)雜的矛盾。例如上片結(jié)尾二句,「枝上柳綿吹又少」,感情低沉;「天涯何處無芳草」,強自振奮。這情與情的矛盾是因在現(xiàn)實中,詞人屢遭遷謫,這里反映出思想與現(xiàn)實的矛盾。上片側(cè)重哀情,下片側(cè)重歡樂,這也是情與情的矛盾。而「多情卻被無情惱」,不僅寫出了情與情的矛盾,也寫出了情與理的矛盾。佳人灑下一片笑聲,杳然而去;行人凝望秋千,空自多情。詞人雖然寫的是情,但其中也滲透著人生哲理。
在江南暮春的景色中,作者借墻里、墻外、佳人、行人一個無情,一個多情的故事,寄寓了他的憂憤之情,也蘊含了他充滿矛盾的人生悖論的思索。
蘇軾《蝶戀花》全文賞析注釋翻譯 2
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
【宋】蘇軾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白話譯文
春天將盡,百花凋零,杏樹上已經(jīng)長出了青澀的果實。有燕子飛過天空,清澈的河流圍繞著村落人家。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來越少,天涯到處都長滿了茂盛的芳草。
圍墻里面,有一位少女正在蕩秋千,發(fā)出動聽的笑聲。圍墻外的行人聽到了笑聲。 慢慢的,墻里的笑聲聽不見了,行人惘然若失。仿佛自己的多情被少女的無情所傷害。
詞句注釋
①“花褪殘紅”:褪,脫去。
②“柳綿”:即柳絮。韓偓《寒食日重游李氏園亭有懷》詩:“往年同在鶯橋上,見依朱闌詠柳綿。”
③“何處無芳草”句:謂春光已晚,芳草長遍天涯。《離騷》:“何所獨無芳草兮,爾何懷乎故宇?”
④“墻里秋千”五句:張相《詩詞曲語辭匯釋》卷五:“惱,猶撩也。……,言墻里佳人之笑,本出于無心情,而墻外行人聞之,枉自多情,卻如被其撩撥也。”又卷一:“卻,猶倒也;謹也。”“卻被”,反被。唐·胡曾《漢宮》詩:“何事將軍封萬戶,卻令紅粉為和戎。”多情:這里代指墻外的行人。無情:這里代指墻內(nèi)的佳人。
作品賞析
本詞是傷春之作。蘇軾長于豪放。亦最擅婉約,本詞寫春景清新秀麗。同時,景中又有情理,我們?nèi)杂谩昂翁師o芳草(知音)”以自1慰自勉。作者的“多情卻被無情惱”,也不僅僅局限于對“佳人”的相思。本詞下片所寫的是一個愛情故事的片段,未必有什么寄托。只是一首很好的婉約詞。王士禎所說的“枝上柳綿,恐屯田緣情綺靡。未必能過。”《花草蒙拾》指出本詞與風(fēng)格婉約的柳永詞不相上下。
“花褪殘紅青杏小。”褪對旨顏色變淺或消失。開頭一句描寫的是暮春景象,句意為:暮春時節(jié),杏花凋零枯萎,枝頭只掛著又小又青的杏子。作者的視線是從一棵杏樹開始的:花兒已經(jīng)凋謝,所余不多的紅色也正在一點一點褪去,樹枝上開始結(jié)出了幼小的`青杏。“殘紅”,他特別注意到初生的“青杏”,語氣中透出憐惜和喜愛,有意識地沖淡了先前濃郁的傷感之情。
“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燕子在空中飛來飛去,綠水環(huán)繞著一戶人家。這兩句又描繪了一幅美麗而生動的春天畫面,但缺少了花樹的點綴,仍顯美中不足。“繞”字,曾有人以為應(yīng)是“曉”。通讀全詞,并沒有突出的景物表明這是清晨的景色,因而顯得沒有著落。而燕子繞舍而飛,綠水繞舍而流,行人繞舍而走,著一“繞”字,則非常真切。
“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兩句大意是:樹上的柳絮在風(fēng)的吹拂下越來越少,春天行將結(jié)束,難道天下之大,競找不到一處怡人的景色嗎?柳絮紛飛,春色將盡,固然讓人傷感;而芳草青綠,又自是一番境界。蘇軾的曠達于此可見。“天涯”一句,語本屈原《離騷》“何所獨無芳草兮,爾何懷乎故宇”,是卜者靈氛勸屈原的話,其思想與蘇軾在《定風(fēng)波》中所說的“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一致。最后竟被遠謫到萬里之遙的嶺南。此時,他已人到晚年,遙望故鄉(xiāng),幾近天涯。這境遇和隨風(fēng)飄飛的柳絮何其相似。
上闋描寫了一組暮春景色,雖也有些許亮色,但由于缺少了花草,他感到更多的是衰敗和蕭索,這正如作者此時的心境。作者被貶謫在外,仕途失意又遠離家人,所以他感到孤獨惆悵,想尋找一些美好的景物來排解心中的郁悶,誰知佳景難覓,心情更糟。上闋表達了作者的惜春之情及對美好事物的追求。
“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墻外是一條道路,行人從路中經(jīng)過,只聽見墻里有蕩秋千的聲音,一陣陣悅耳的笑聲不時從里面?zhèn)鞒觯瓉硎敲釉谑幥锴А_@一場景頓掃上闋之蕭索,充滿了青春的歡快旋律,使行人禁不住止步,用心地欣賞和聆聽著這令人如癡如醉的歡聲笑語。作者在藝術(shù)處理上十分講究藏與露的關(guān)系。這里,他只寫露出墻頭的秋千和佳人的笑聲,其它則全部隱藏起來,讓“行人”去想象,在想象中產(chǎn)生無窮意味。小詞最忌詞語重復(fù),但這三句總共十六字,“墻里”、“墻外”分別重復(fù),竟占去一半。而讀來錯落有致,耐人尋味。墻內(nèi)是家,墻外是路;墻內(nèi)有歡快的生活,年輕而富有朝氣的生命;墻外是趕路的行人。行人的心情和神態(tài)如何,作者留下了空白。不過,在這無語之中,讓人感受到一種冷落寂寞。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也許是行人佇立良久,墻內(nèi)佳人已經(jīng)回到房間;也許是佳人玩樂依舊,而行人已漸漸走遠。總之,佳人的笑聲漸漸聽不到了,四周顯得靜悄悄。但是行人的心卻怎么也平靜不下來。墻院里女子的笑聲漸漸地消失了,而墻外的行人聽到笑聲后卻心緒難平。他聽到女子甜美的笑聲,卻一直無法看到女子的模樣;心情起伏跌宕不已,而女子也并不知道墻外有個男子正為她苦惱。男子多情,女子無情。這里的“多情”與“無情”常被當愛情來解釋,有感懷身世之情,有思鄉(xiāng)之情,有對年輕生命的向往之情,有報國之情,等等,的確可謂是“有情”之人;而佳人年輕單純、無憂無慮,既沒有傷春感時,也沒有為人生際遇而煩惱,真可以說是“無情”。作者發(fā)出如此深長的感慨,那“無情”之人究竟會撩撥起他什么樣的思緒呢?也許是勾起他對美好年華的向往,也許是對君臣關(guān)系的類比和聯(lián)想,也許倍增華年不再的感慨,也許是對人生哲理的一種思索和領(lǐng)悟,作者并未言明,卻留下了豐富的空白,讓人回味、想象。
下闋寫人,描述了墻外行人對墻內(nèi)佳人的眷顧及佳人的淡漠,讓行人更加惆悵。在這里,“佳人”即代表上闋作者所追求的“芳草”,“行人”則是詞人的化身。詞人通過這樣一組意象的刻畫,表現(xiàn)了其抑郁終不得排解的心緒。
綜觀全詞,詞人寫了春天的景,春天的人,而后者也可以算是一種特殊的景觀。詞人意欲奮發(fā)有為,但終究未能如愿。全詞真實地反映了詞人的一段心理歷程,意境朦朧,令人回味無窮。
作者介紹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xué)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xué)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shù)表現(xiàn)獨具風(fēng)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chuàng)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xué)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蘇軾《蝶戀花》全文賞析注釋翻譯 3
蝶戀花
暖雨晴風(fēng)初破凍,柳眼梅腮,已覺春心動。酒意詩情誰與共?淚融殘粉花鈿重。
乍試夾衫金縷縫,山枕斜欹,枕損釵頭鳳。獨抱濃愁無好夢,夜闌猶剪燈花弄。
譯文
暖暖的雨,暖暖的風(fēng),送走了些許冬天的寒意。柳葉長出了,梅花怒放了,春天已經(jīng)來了。端莊的少婦,也被這春意撩撥起了愁懷。愛侶不在身邊,又能和誰把酒論詩呢?少婦的淚水流下臉頰,弄殘了搽在她臉上的香粉。
少婦試穿金絲縫成的夾衫,但心思全不在衣服上面。她無情無緒的斜靠在枕頭上,把她頭上的釵兒壓壞了,她也茫然不顧。她孤單的愁思太濃,又怎能做得好夢?惟有在深夜里呵,手弄著燈花,心里想著愛侶。
注釋
⑴初破凍:剛剛解凍。
⑵柳眼:初生柳葉,細長如眼,故謂“柳眼”。梅腮:梅花瓣兒,似美女香腮,故稱“梅腮”。
⑶花鈿(diàn):用金翠珠寶等制成花朵的首飾。
⑷乍:起初,剛剛開始。金縷縫:用金錢縫成的農(nóng)服。
⑸山枕:即檀枕。因其形如“凹”,故稱“山枕”。欹(qī):靠著。
⑹釵頭鳳:即頭釵,古代婦女的首飾。因其形如鳳,故名。
⑺夜闌:夜深。燈花:燈蕊燃燒耐結(jié)成的花形。
賞析
此詞《唐宋諸賢絕妙詞選》、《草堂詩余別集》、《古今詞綜》等都題作“離情”,而《草堂詩余別集》還注云:“一作春懷”。由此看來,這些恐均非原題,是后人據(jù)詞作內(nèi)容添加的;此外,“春懷”與“離情”確也概括了詞作的主要內(nèi)容。從詞作的內(nèi)容與風(fēng)格來看,這首詞當寫于作者婚后不久,夫妻小別,李清照獨居時。
“暖日晴風(fēng)初破凍,柳眼梅腮,已覺春心動”。開首三句,作者放眼室外,由春景落筆。但見初春時節(jié),春風(fēng)化雨,和暖怡人,大地復(fù)蘇,嫩柳初長,如媚眼微開,艷梅盛開,似香腮紅透,到處是一派春日融融的景象。作者前期生活雖然沒有大的波折,但以其獨具的才情、細膩的情感,以及對外部世界敏銳的感悟、強烈的關(guān)注,常有出人意表之想。表現(xiàn)在詞作里,就是經(jīng)常慧心獨照,發(fā)人所未發(fā),見人所未見。“暖日晴風(fēng)”似還不足以表達春天到來的特征,而緊接以“柳眼梅腮”(此句歷來被稱為“易安奇句”),則使到來的春天更直接、更形象。李商隱在《二月二日》一詩中有“花須柳眼各無賴,紫蝶黃蜂俱有情”,蘇軾在《水龍吟》詞中描繪柳葉情狀是“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看來女作者受此啟發(fā),抓住兩個極具特點的事物,寫出春天的生機。第三句的“已覺春心動”,從語意上看,是對春天來臨總的概括,實亦是自己懷春之情已動之流露。作者游春、賞春,目睹良辰美景,必有所思,這句也暗啟后二句作者所抒發(fā)的情思:“酒意詩情誰與共?淚融殘粉花鈿重。”女作者的細膩、敏感的思緒與感悟進一步強化,面對如此大好春光,自然便聯(lián)想到自己獨處深閨,孤棲寂寞,這與往日和丈夫趙明誠一齊把玩金石,烹茗煮酒,賞析詩文的溫馨氣氛形成強烈反差。一個“誰與共”,道出此刻作者內(nèi)心的苦澀。緊接著作者用一個細節(jié)來進一步形容自己內(nèi)心的苦澀,淚水流淌,臉龐上的.香粉為之消融,心情沉重以致覺得頭上戴的花鈿也是沉甸甸的。
詞作的下片,作者以細微的筆觸,緊承上片末句,著重刻畫自己具體的閨中寂寞生活。“乍試夾衫金縷縫,山枕斜欹,枕損釵頭鳳。”春暖天晴,春裝初試,然而作者卻足不出戶,去觀賞那美好的春景,卻斜倚在山枕上,以致把精美的釵頭鳳給壓壞了。“山枕”,即檀枕,因其如“凹”形,故稱山枕。作者不出戶觀賞春景,是因怕良辰美景觸引傷感之情,二是表明其心境郁悶,慵懶至極。一個“損”字,也暗示作者慵懶、無精打彩。末二句:“獨抱濃愁無好夢,夜闌猶剪燈花弄。”愁本無形,卻言“抱”,可見此愁對其來說有多“濃”,多重,更何況是“獨抱”,此情更是難堪。“無好夢”,是說現(xiàn)實很寂寞無聊,想在夢中去尋求慰藉,但卻始終無法進入夢鄉(xiāng),直至夜闌人靜之時,仍剪弄燈花,以排遣愁懷。“猶”字寫活了作者百無聊賴的情態(tài)。此外,剪弄燈火,古時婦女常藉以卜數(shù)夫君之歸期。這兩句寫得極為細致、生動,看似毫不經(jīng)意,如敘寫生活本身,實是幾經(jīng)苦煉,沒有生活經(jīng)歷和深厚的藝術(shù)功力是無法寫就的。清詞論家賀裳評這兩句為“入神之句”(《皺水軒詞筌》)。
【蘇軾《蝶戀花》全文賞析注釋翻譯】相關(guān)文章:
蘇軾《蝶戀花》全文賞析及注釋翻譯01-04
蘇軾《蝶戀花》全文注釋翻譯09-25
蘇軾蝶戀花·春景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08-28
蘇軾《蝶戀花》全文賞析07-02
蘇軾蝶戀花全文賞析08-22
蘇軾《蝶戀花》全文賞析01-22
蘇軾蝶戀花全文賞析(精)10-19
蘇軾花影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_宋代04-22
蘇軾琴詩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_宋代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