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oingaieng.cn-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中文字幕无码不卡免费视频 ,777精品久无码人妻蜜桃,国产一级A毛久久久久一级A看免费视频

    蝶戀花原文翻譯及賞析

    時間:2024-10-19 07:05:14 蝶戀花 我要投稿

    【熱】蝶戀花原文翻譯及賞析(精選18篇)

      蝶戀花,詞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后用作詞牌,本名“鵲踏枝”,下面小編為大家?guī)淼麘倩ㄔ姆g及賞析,希望大家喜歡!

      蝶戀花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1

      原文:

      千古漣漪清絕地。

      海岱樓高,下瞰秦淮尾。

      水浸碧天天似水。

      廣寒宮闕人間世。

      靄靄春和生海市。

      鰲戴三山,頃刻隨輪至。

      寶月圓時多異氣。

      夜光一顆千金貴。

      譯文

      千萬年的漣漪仍蕩漾在這片清凈隔絕的地方,海岱樓很高,往下俯瞰秦淮河的尾端。水天一色,仿佛水浸泡著天,天與水合為一體,像是從月亮上的廣寒宮來看下面的人間一樣。

      霧色藹藹中出現(xiàn)一個海市蜃樓,巨鰲托舉著三座大山浮出水面,立刻隨著月亮一同出來。月亮圓的像寶珠一樣的時候有很多異樣的氣息,現(xiàn)在的月亮就仿佛一顆夜明珠價值千金。

      注釋

      漣漪:實指漣水全境,漣水為水鄉(xiāng),境內(nèi)有中漣、西漣、東漣諸水。

      海岱(dài)樓:在江蘇漣水。詞人于哲宗紹圣四年(1097)知漣水軍二年。

      下瞰(kàn):從高處往下看,俯視。秦淮:河名。流經(jīng)南京﹐是南京市名勝之一。相傳秦始皇南巡至龍藏浦﹐發(fā)現(xiàn)有王氣﹐于是鑿方山﹐斷長壟為瀆入于江﹐以泄王氣﹐故名秦淮。

      廣寒宮:月中仙宮。中國古代傳說中嫦娥居住的地方。

      靄靄(ǎi):云霧密集的樣子。海市:即海市蜃樓。

      鰲戴三山:巨鰲在水底頂著三座山。系我國古代神話。“三山”,指海中的`仙山方壺、瀛洲、蓬萊,巨鰲或大龜藏于山下“舉首而戴(頂)之”,漂浮的“三山”因而不再移動(詳見《列子·湯問》)。

      輪:指代月。

      異氣:指天空出現(xiàn)的特異氣象:祥瑞之象,或大氣中的蜃景影像。

      夜光:月光。

      賞析:

      詞的上片,首先從海岱樓所處的地理位置入手。“千古”一句,總寫漣水全境形勝之處。漣水為水鄉(xiāng),當(dāng)時境內(nèi)有中漣、西漣、東漣諸水,黃河奪淮入海亦經(jīng)此地,且東瀕大海,北臨運河,水鄉(xiāng)清絕,故以“漣漪”稱之。然后特出一筆,寫海岱樓高,拔地而起,“下瞰秦淮尾”,以夸張之筆,極寫此樓之高。

      “水浸”二句承“下瞰”而來,轉(zhuǎn)寫水中浸沉著的碧天;然后又由如水的碧天聯(lián)想到“廣寒宮闕”,接觸到“月”,從而為下片寫月出作好鋪墊。“廣寒宮”,非實寫,是由水中碧天聯(lián)想而來。上片用筆,皆“人間世”三字上凝結(jié),“廣寒宮”也是為修飾“人間世”而出現(xiàn)的。

      詞的下片寫“玩月”。但首句卻不去寫月,而是寫“海市”。但這首詞中的“海市”乃是虛寫,實際上只是寫海,從而為月出再次作輔墊。如此再三鋪墊之后,終至,“鰲戴三山,頃刻隨輪至。”

      而最后兩句:”寶月圓時多異氣,夜光一顆千金貴。“則是真正寫”玩月“”夜光“,指月亮。夜光又為珠名,故以”一顆千金貴“稱述之,這是巧借同名之珠以贊美圓月之可貴。這兩句,前句重其”異“,后句重其”貴“。因其”異“,始見其”貴“。古人把月視為群陰之宗,崇拜備至。這兩句包含著作者對于月的種種幻想與評價。

      這首詞氣魄宏大,選材造語奔逸絕塵,給人以玲瓏圣潔之惑。如“鰲戴”兩句尤為沉著飛翥,有超逸之妙。此詞風(fēng)格堪稱豪放,深得蘇軾、王安石等大家的賞識。

      蝶戀花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2

      原文:

      蝶戀花·九十韶光如夢里

      清代:文廷式

      九十韶光如夢里,寸寸關(guān)河,寸寸銷魂地。落日野田黃蝶起,古槐叢荻搖深翠。

      惆悵玉簫催別意,蕙些蘭騷,未是傷心事。重疊淚痕緘錦字,人生只有情難死。

      譯文:

      九十韶光如夢里,寸寸關(guān)河,寸寸銷魂地。落日野田黃蝶起,古槐叢荻搖深翠。

      九十天的春光匆匆而過如在夢里,一寸寸的山河,每一寸土地都讓人極度哀痛。落日之下野田里黃蝶飛舞,古槐樹和叢荻搖曳著枝條顯出一片濃碧。

      惆悵玉簫催別意,蕙些蘭騷,未是傷心事。重疊淚痕緘錦字,人生只有情難死。

      玉簫吹奏起惆悵失意的音調(diào)催人別離,個人的挫折和失意,并不是令我傷心的事。熱淚縱橫悲憤難已,封好了信封,人生中只有真摯的感情才永不會死。

      注釋:

      九十韶(sháo)光如夢里,寸寸關(guān)河,寸寸銷魂地。落日野田黃蝶起,古槐叢荻(dí)搖深翠。

      蝶戀花:原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名。又名“鵲踏枝”“鳳棲梧”。《樂章集》《張子野詞》并入“小石調(diào)”,《清真集》入“商調(diào)”。雙調(diào)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韻。九十韶光:整個春天共九十日,故云。寸寸關(guān)河:《金史·左企弓傳》:“太祖既定燕,企弓獻詩,略曰:‘君王莫聽捐燕議,一過河山一寸金。”關(guān)河,猶言山河。銷魂:此指極度悲傷。

      惆悵玉簫催別意,蕙(huì)些(suò)蘭騷,未是傷心事。重疊淚痕緘(jiān)錦字,人生只有情難死。

      玉簫:用江淹《別賦》“琴羽張兮簫鼓陳”句,指臨別時令人“惆悵”的管弦之音;也可能用范攄《云溪友議?玉簫記》所述韋皋游江夏,鐘情于一名玉簫的侍女,臨別時贈以玉指環(huán)一枚、詩一首,并約期再見事,及姜夔《長亭怨慢》詞“韋郎去也,怎忘得、玉環(huán)(一作簫)分付,第是、早早歸來,怕紅萼、無人為主,算空有并刀,難剪離愁萬縷”諸句意。如果是后者,當(dāng)有本事在,惜已難考實。蕙些蘭騷:楚辭中又多以“蕙”“蘭”之屬的香草象喻品性志行的美善高潔。些,系古時楚人的習(xí)用語氣詞。騷,指屈原代表作《離騷》。此處以“蕙些蘭騷”作為楚辭的代稱。未是傷心事:意謂蕙蘭受害,并非消極傷心之事,乃是要同邪惡勢力作斗爭的.事。錦字:用錦織成的字,代指書信。

      賞析:

      詞的上片寫景,描述出詞人對充滿了苦難的祖國河山的摯愛深情,細致地映襯出一顆愛國志士的憂國之心。正因為詞人熱愛祖國,深深地為國事?lián)鷳n,才在下片的抒情中進一步表達了自己的報國情懷。下片意承景來,接以政治失意的對比,愈顯其情真意切。結(jié)拍“人生只有情難死”句,這“情”,既有思君報國之喻,又有壯志慷慨之義,形象地表現(xiàn)出詞人的拳拳愛國心。詞中用典巧妙,屈原的美人香草之思被作者化用于詞句中,委宛曲折,如泣如訴,擴充了詞的傷感意蘊。比興手法的運用,更加深了全詞的感人情境。

      此詞創(chuàng)作時已入初夏,三春已逝,作者回顧在京游蹤,恍如一夢,故詞以“九十韶光如夢里”一句起調(diào)。緊承此句的“寸寸關(guān)河,寸寸銷魂地”中的“銷魂”兩字,用江淹《別賦》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意,以表達其離京時對這片土地的依戀、惜別之情。后兩句則為出東便門后所見田野間之景。此兩句寓情于景,聯(lián)系其“如夢里”的感受,上句所寫“落日野田黃蝶起”之景,可與陳維崧《尉遲杯》詞“聞?wù)f近日臺城,剩黃蝶濛濛,和夢飛舞”三句合參,似化用《莊子·齊物論》中夢蝶的寓言,以表達其迷惘如夢的心情。

      下句所寫“古槐叢荻搖深翠”之景,則可參讀作者后來在《南軺日記》光緒十九年七月二十二日所寫“連日所行之境,綠楊萬樹,紅蓼叢生,愈繁密處,愈覺蕭疏”,“微吟二句云‘每當(dāng)荻葦蕭森處,便有江湖浩蕩心’,蓋深知世變之巨,將來非一手一足之力所能挽”,此時作者從槐荻搖翠中所產(chǎn)生的當(dāng)也是“蕭森”之感、“江湖”之心。

      過片“惆悵玉簫催別意”一句,明白揭出“別”字,進一步表達此次離京的“惆悵”之情。繼此句后,以“蕙些蘭騷,未是傷心事”兩句極言其離京時的傷心懷抱。在作者看來,楚辭中所抒寫的幽憂還未足以道出他此時的“傷心事”。

      結(jié)拍“重疊淚痕緘錦字,人生只有情難死”兩句,則用詩歌的傳統(tǒng)手法,托男女相思以表達其眷戀京國的纏綿幽約之情,而如果過片“惆悵”句是用韋皋與侍女玉簫典,則此兩句中固有男女間生死相思的戀情在。人間的真情、至情是執(zhí)著的、永恒的。“情難死”句是對此情的贊頌,與李商隱《無題》詩“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元好問《摸魚兒·雁丘詞》詞“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諸句,可稱異曲同工。

      葉恭綽在《廣篋中詞》中以“沉痛”兩字評此詞。其詞情之如此沉痛,當(dāng)因?qū)懘嗽~時,其別情離緒是與其落第后的失落之感及其關(guān)念時事的憂國之情交織為一的。此時,政局日非,內(nèi)憂外患迭起,是國危如縷的多事之秋。作者此次在京時曾于致友人函中對喪權(quán)辱國的中法條約的簽訂極表憤慨,又曾與人謀議劾李蓮英事。此詞起調(diào)“九十韶光如夢里”句,似也寓有對清皇朝的盛世已如夢如煙、一去不返的感慨。“寸寸關(guān)河,寸寸銷魂地”兩句,更似寓有對鴉片戰(zhàn)爭以來一再喪師失地,使河山蒙羞的悲憤,而“落日”之景本就可以喻示國運之衰微沒落。下片詞所說的“傷心事”,應(yīng)不僅僅指離別之事。其就楚《騷》翻進一層而言者,蓋自傷生逢末世,身歷千古未有之變局,目睹接踵而來之國恥,其煩憂苦恨固有與屈原相通之處,但其時、其事則大異于屈原之時、之事,其傷心懷抱更有甚于楚《騷》所表述者。至于詞的結(jié)拍兩句所云淚痕之“重疊”、深情之“難死”,也應(yīng)在離愁別恨外,還有更沉痛的世事之憂、國亡之懼,以及空懷革新政治的抱負而屢試不第、志業(yè)難展之恨。

      蝶戀花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3

      蝶戀花·幾度鳳樓同飲宴

      幾度鳳樓同飲宴,此夕相逢,卻勝當(dāng)時見。低語前歡頻轉(zhuǎn)面,雙眉斂恨春山遠。

      蠟燭淚流羌笛怨,偷整羅衣,欲唱情猶懶。醉里不辭金爵滿,陽關(guān)一曲腸千斷。

      翻譯

      從前幾度在鳳樓上,共同歡歌飲宴。今夕相逢,卻勝過初識乍見。低聲私語以前的歡娛,她頻頻轉(zhuǎn)面,雙眉緊鎖凝聚著的離恨,好似春天朦朧的遠山。

      眼見蠟燭流淚,耳聽羌笛發(fā)出哀怨。她偷偷地整理羅衣,欲唱卻又心灰意懶。此時只圖一醉了事,不辭痛飲杯杯酒滿,聽唱那送別的《陽關(guān)曲》調(diào),令人千秋腸斷!

      注釋

      蝶戀花:唐教坊曲名。本名《鵲踏枝》。晏殊詞改今名。調(diào)名取梁簡文帝蕭綱詩句“翻階蛺蝶戀花情”中的三字。雙調(diào),六十字,十句,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韻。

      春山:指美人眉色。

      燭淚:燭油下流如淚也。

      羌笛怨:羌人吹笛往往引起戍邊者思歸之情,故日“羌笛怨”。

      金爵:飲器也。爵,雀也,刻其形于器上,故名飲器為爵。

      陽關(guān):王維所作《送元二使安西》詩,名《渭城曲》,又名《陽關(guān)曲》,陽關(guān)在今甘肅敦煌縣西南古董灘附近。

      賞析

      上片寫情侶相逢和追憶,用了幾個大起大落的頓挫轉(zhuǎn)折,將當(dāng)前和往昔的時間線糾結(jié)成一團亂麻。“幾度鳳樓同飲宴”,是追憶往昔的歡樂;“此夕相逢”突然拉回到今晚;“卻勝當(dāng)時見”,又立即將今天比回到過去;“低語前歡”,又拉回現(xiàn)在的情景,而“低語”的`,雖是“前歡”,但看到的卻是昔日愛侶由于情感復(fù)雜而“頻轉(zhuǎn)面”,由于喜中含悲而“雙眉斂恨春山遠”。難忘的舊情,離別的痛苦、長久的思念,意外的重逢,這些復(fù)雜的經(jīng)歷和情感在某個時間地點如果突然交織在一起,自然會觸發(fā)情感的猛烈撞擊和引起思維的紛繁擾亂,詞中出現(xiàn)的忽今忽昔,忽喜忽悲的跌宕起伏,正是體現(xiàn)了這種極度的復(fù)雜和矛盾情感。

      下片寫短暫相逢后的再別之痛。在蠟淚頻流的燭光下,在羌笛聲聲的怨曲中,她情知將別,“偷整羅衣”,是為了掩飾她內(nèi)心的慌亂,想說出自己的心思,又因為大庭廣眾之中,難于啟齒,索性裝出一副懶洋洋的樣子,以掩蓋內(nèi)心的矛盾;而他什么話也無法說,只是“醉里不辭金爵滿”,毫不推辭地一杯接著一杯。然而,“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這時,酒宴上奏起了離歌《陽關(guān)三疊》:“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更是令他肝腸寸斷。

      蝶戀花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4

      原文:

      蝶戀花·春暮

      遙夜亭皋閑信步。

      才過清明,漸覺傷春暮。

      數(shù)點雨聲風(fēng)約住。

      朦朧淡月云來去。

      桃杏依稀香暗渡。

      誰在秋千,笑里輕輕語。

      一寸相思千萬緒。

      人間沒個安排處。

      譯文:

      夜間在亭臺上踱著步子,不知道為何清明剛過,便已經(jīng)感覺到了春天逝去的氣息。夜里飄來零零落落的幾點雨滴,月亮在云朵的環(huán)繞下,散發(fā)著朦朧的光澤。

      桃花、杏花在暗夜的空氣中散發(fā)著幽香,不知道在園內(nèi)蕩著秋千,輕聲說笑的女子是誰?對她千萬般思念,在遼闊的天地里,竟無一處可以安排“我”的相思愁緒。

      注釋:

      ①蝶戀花,詞牌名,分上下兩闋,共六十個字,一般用來填寫多愁善感和纏綿悱惻的內(nèi)容。此詞于《唐宋諸賢絕妙詞選》、《類編草堂詩余》、《詞的》、《古今詩余醉》等本中均有題作“春暮”。

      ②遙夜:長夜。亭皋:水邊的平地。《漢書·司馬相如傳上》:“亭皋千里,靡不被筑。”閑:吳本《二主詞》誤作“閉”。信:吳訥本、呂遠本、侯文燦本《南唐二主詞》作“倒”。王仲聞《南唐二主詞校訂》云:“倒步不可解,必信步之誤。”劉繼增《南唐二主詞箋》云:“舊鈔本作信。”

      ③風(fēng)約住:下了幾點雨又停住,就象雨被風(fēng)管束住似的。

      ④杏:《尊前集》、《唐宋諸賢絕妙詞選》、《類編草堂詩余》、《詞的》、《古今詞統(tǒng)》作“杏”。《歐陽文忠近體樂府》注:“一作杏。”依依:《歐陽文忠公近體樂府》、《醉翁琴趣外篇》、《樂府雅詞》、《花庵詞選》、《類編草堂詩余》、《唐宋諸賢絕妙詞選》、毛訂《草堂詩余》、《詞的'》、《古今詞統(tǒng)》均作“依稀”。《歐陽文忠近體樂府》羅泌校語云:“一作無言。”暗度:不知不覺中過去。春暗度:《尊前集》作“風(fēng)暗度”。《歐陽文忠近體樂府》、《花庵詞選》、《醉翁琴趣外篇》、《樂府雅詞》、《唐宋諸賢絕妙詞選》、《類編草堂詩余》、《詞的》、《古今詞統(tǒng)》、《古今詩余醉》、《歷代詩余》、《全唐詩》作“香暗度”。

      ⑤誰:《樂府雅詞》作“誰”。《歐陽文忠公近體樂府》羅泌校語云:“誰,一作人。”在:《歐陽文忠公近體樂府》、《醉翁琴趣外篇》、《樂府雅詞》作“上”。《歐陽文忠公近體樂府》注:“一作在。”

      ⑥一寸:指心,喻其小。緒:連綿不斷的情絲。“千萬緒”有千絲萬縷的意思。

      ⑦安排:安置,安放。

      賞析:

      這是一首抒情詞,寫的是作者在夜間出外散步時的所見所聞和引起的一系列感慨。

      詞的開頭就點明了散步的時間和地點:水邊平地,剛過清明的暮春之際。作者是一個多愁善感的人,為春光將逝而感傷,因而在夜間不愿就寢,索性出門跑到水邊空曠之地獨自徘徊。“數(shù)點”兩句是他的耳聞目見:剛剛聽到幾點雨聲,卻被吹來的春風(fēng)攔住而聽不見了。“約”字煉得極為出色。天上的月亮因積有云層而艨朧不明,一個“淡”字用得形象而生動。“云來去”三字不但形象鮮明,而且把約住雨聲的風(fēng)的作用也表露出來了。這兩句,上句是耳聞,下句則是目見,行筆錯落有致。

      下片起句卻是從嗅覺得來。剛過清明,正是桃花杏花盛開之際,值此月夜,輕風(fēng)送來花香,沁人心脾。由于是朦朧月色,紅的桃花白的杏花自然看不分明,只是“依稀”可見,而花香也只能感覺是暗中送到。作者在這里用的是白描手法,卻極真實。下面“秋千”兩句,曾影響了以后的蘇東坡。蘇軾也用《蝶戀花》調(diào),其下片就從李詞脫胎而來。蘇詞云:“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唐宋年間流行秋千游戲,富貴人家多設(shè)置秋千取樂。此時作者閑步水邊,風(fēng)聲、月色、花香觸動情懷、引起遐想之際,忽然聽到近處有婦女在打秋千,傳來一陣陣輕聲笑語。作秋千戲者說些什么話雖聽不真切,但不斷飄來的鶯鳴燕囀,對他來說卻是一番刺激。從結(jié)尾兩句,可知作者因意中人不在身邊,以致經(jīng)常使他魂牽夢縈。今夜出來漫步,也可能出于排遣對意中人的相思之苦。“一寸”指心之所在。,一顆心總是思念對方,牽動情懷千頭萬緒,因而感到人間雖然廣闊無邊能容納萬物,可是竟沒有一個可以安排自己的愁緒的地方。一副彷徨無告之態(tài)可掬。作者其所以因春暮而感傷,月夜出來在水邊躑躅,從詞的終拍兩句可以找到答案。

      這首詞是典型的婉約詞,是當(dāng)時詞風(fēng)影響下的產(chǎn)物。雖無積極意義,但寫景鮮明。寫情真切,以景人情,情景交融,極其自然。而詞中不用典故,語言淺近,讀起來委婉動人。所以,此詞在藝術(shù)表現(xiàn)上有它的特色。

      蝶戀花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5

      蝶戀花·幾股湘江龍骨瘦原文

      幾股湘江龍骨瘦,巧樣翻騰,疊作湘波皺。金縷小鈿花草斗,翠條更結(jié)同心扣。

      金殿珠簾閑永晝,一握清風(fēng),暫喜懷中透。忽聽傳宣頒急奏,輕輕褪入香羅袖。

      翻譯

      獨取湘妃竹制作扇子骨架,樣式新巧,張開疊攏時有如水波起伏。金縷扇面上所繡的花草爭妍斗艷,扇骨聚頭處如同心扣結(jié)在一起。

      坐于金殿珠簾中,把扇清玩,扇子微搖清風(fēng)入懷,真是喜不自勝。忽然聽到有緊急文書需要批奏,只得輕輕將小扇收入袖中。

      注釋

      聚骨扇:折疊扇。

      湘江龍骨:湘妃竹,這里指扇子骨架。

      賞析

      這是一首詠物詞。所詠之物“聚骨扇”,也叫折疊扇。郭若虛《圖畫見聞志》載:“宋熙寧丙辰冬,高麗遣使來至中國,用折疊扇為私覿物,其扇用鴉青紙為之,是折疊扇,宋時即有之。”據(jù)金劉祁《歸潛志》載,這是金章宗的一首題扇詞。這小小聚骨扇,在作者筆下,是那樣高雅而嫵媚,仿佛是一位華貴脫俗而又玲瓏小巧的美人,脈脈含情,凌波起舞。

      詞的上片,生動傳神地描繪了聚骨扇的形象。首句寫制扇材料。獨取湖南湘江湘妃竹造扇,湘妃故事已為扇平添風(fēng)韻,又用“龍骨”形容湘竹的樣子,足以想見這聚骨扇的精美華貴。一個“瘦”字不禁讓人頓生愛悅,接著寫扇子的式樣,張開疊攏時有如水波起伏。“金縷”句形容金縷扇面上所繡的.花草爭妍斗艷,一個“斗”字把名花異草的情態(tài)寫得活靈活現(xiàn)更見扇的精美。“翠條”句寫扇骨聚頭處如同心扣結(jié)在一起。讀至此,仿佛看見一裝飾華美的湘妃,飾同心扣臨風(fēng)而立……

      下片由扇及人,因物抒情,作者于金殿珠簾中閑情偶坐,把扇清玩。于“金殿珠簾”中,是多么的顯赫:“閑永晝”又表明此時作者的心境是多么的怡然自樂。扇子微搖,僅僅“一搖”的清風(fēng)正入懷中,能不喜不自勝?正物我兩忘間,遞進的緊急文書(“急奏”)使得暫時“褪入香羅袖”。是小扇暫時收起,還是這種逍遙閑適的心情暫時收起,就不得而知了。“輕輕”二字把真情盡觀。

      這首小詞。玲瓏剔透。詞體號小而蘊涵豐富,讓人回味無窮。只可惜,這般大手筆之詞所存甚少,另有《生查子·軟金杯》一首,均見《歸潛志》。讓人為之一嘆。

      蝶戀花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6

      夢入江南煙水路,行盡江南,不與離人遇。睡里消魂無說處,覺來惆悵消魂誤。

      欲盡此情書尺素,浮雁沉魚,終了無憑據(jù)。卻倚緩弦歌別緒,斷腸移破秦箏柱。

      譯文

      夢中進入了煙雨迷離的江南,走遍江南大地,也未能與離別的人兒相遇。夢境里離情消魂無處訴說,夢醒來更覺惆悵,消魂離情將人誤。

      想要寫一封書信向你訴說相思之情,可是大雁飛在上空,而魚沉在水底,就算寫成也無法寄去。緩緩彈箏抒發(fā)心中的離情別緒,移遍了箏柱也難把怨情抒。

      注釋

      蝶戀花,又名“鵲踏枝”、“鳳棲梧”。唐教坊曲。《樂章集》《張子野詞》并入“小石調(diào)”,《清真集》入“商調(diào)”。雙調(diào)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韻。

      消魂:魂魄消滅。多以名悲傷愁苦之狀。

      惆悵:因失望或失意而哀傷。消魂:一作“佳期”。

      尺素:書寫用之尺長素絹,借指簡短書信。素:白絹。古人為書,多寫于白絹上。

      浮雁沉魚:古代詩文中常以鴻雁和魚作為傳遞書信的使者。

      終了:縱了,即使寫成。無憑據(jù):不可靠,靠不住。

      移破:猶云移盡或移遍也。破:唐宋大曲術(shù)語。大曲十余遍,分散序、中序、破三大段。張相《詩詞曲語辭匯釋》:破,猶盡也,遍也,煞也。

      賞析

      這首詞抒寫主人公對心上人的相思之情和離愁別緒。

      “夢入江南煙水路,行盡江南,不與離人遇。”這首詞開頭三句是說,夢中走向了煙水迷蒙的江南路,走遍了江南大地,也未能與離別的心上人相遇。

      這是說夢游江南,夢中始終找不到離別的“心上人”。“行盡”二字,狀夢境倏忽和求索之苦;求索之苦又反映思念之深,出于夢中的潛意識活動,深更可知。“煙水路”三字寫出江南景物的特征,使夢境顯得更優(yōu)美。上下句“江南”疊用,加深感情力量。

      “睡里消魂無說處,覺來惆悵消魂誤。”上片后兩句是說,夢境里黯然銷魂何處訴說,醒后惆悵不已全因夢中消魂誤。

      這兩句寫得最精彩,它表示夢中找不到“心上人”的“消魂”情緒無處可說,已經(jīng)夠難受;醒來尋思,加倍“惆悵”,更覺得這“消魂”的誤人。“消魂”二字,也是前后重疊;但在重疊中又用反跌機勢,遞進一層,比“江南”一層的重疊,更為曲折,自然也就倍增綿邈。這種以反跌為遞進的句法,詞中也不多見。晏幾道詞喜用這種句法。

      上片寫夢中無法找到離人,下片改變念頭,想到寫信。

      “欲盡此情書尺素,浮雁沉魚,終了無憑據(jù)。”下片前三句是說,想訴說我的相思提筆給你寫信,但是雁去魚沉,到頭來這封信也沒寄出。

      說的`是寫了信要寄無從寄出,寄了也得不到回音。相思之情,真到了無可彌補、無可表達的地步了,那只好借音樂來排遣。

      “卻倚緩弦歌別緒,斷腸移破秦箏柱。”末兩句是說,無可奈何緩緩彈箏抒發(fā)離情別緒,移破了箏柱也難把怨情抒。

      用的樂器是秦箏。古箏弦、柱十三,每根弦由柱支撐,“柱”左右移動以調(diào)節(jié)音高,弦急則高,弦緩則低。他借低音緩弦抒發(fā)傷別的情懷,移遍箏柱不免是“斷腸”之聲。只用“緩弦”、“移柱”來表達難寫的幽懷,行動的描寫比言辭的表白更為鮮明有力。

      這首詞語言清疏明暢,寫情從做夢到寄信,到彈箏,節(jié)節(jié)遞進,節(jié)節(jié)頓挫,又顯得沉摯有力,更有一股郁積、盤旋的力量。

      晏幾道

      晏幾道(1038年5月29日—1110年),北宋著名詞人。字叔原,號小山,撫州臨川文港沙河(今屬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人。晏殊第七子。歷任潁昌府許田鎮(zhèn)監(jiān)、乾寧軍通判、開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與其父晏殊合稱“二晏”。詞風(fēng)似父而造詣過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語言清麗,感情深摯,尤負盛名。表達情感直率。多寫愛情生活,是婉約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詞》留世。

      蝶戀花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7

      獨向滄浪亭外路,六曲闌干,曲曲垂楊樹。展盡鵝黃千萬縷,月中并作濛濛霧。

      一片流云無覓處,云里疏星,不共云流去。閉置小窗真自誤,人間夜色還如許。

      翻譯

      獨自游覽滄浪亭外的景色,彎曲的欄桿旁,種滿了垂楊樹。它們展開萬縷枝條,鵝黃的顏色在月色下像是濛濛的霧氣。

      天上的云彩找不到了,云彩里的疏星,卻沒有和云彩一起移動。我平時閉門苦讀,真是辜負了這里的夜色啊。

      注釋

      蝶戀花:又名“鳳棲梧”“鵲踏枝”等。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名。《樂章集》《張子野詞》并入“小石調(diào)”,《清真集》入“商調(diào)”。雙調(diào),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韻。

      滄浪亭:蘇州城南之名勝。北宋慶歷五年(1045年),詩人蘇舜欽流寓吳中,購得園址,傍水構(gòu)亭名“滄浪”,作《滄浪亭記》,自號“滄浪翁”。

      六曲闌干:指彎曲迂回的欄桿。闌干,即欄桿。

      鵝黃:此處以顏色代指初春的楊柳。

      不共:不和、不與。

      閉置小窗:即指代閉門讀書。閉置,有禁閉的意思,這里是指自我禁閉。

      自誤:指自己耽于閉門讀書,辜負了窗外美好的夜色。

      如許:像這樣,指如此美好。

      創(chuàng)作背景

      《蝶戀花·獨向滄浪亭外路》載于《苕華詞》,是王國維的早期作品,當(dāng)作于清德宗三十一年(1905年)春王國維任蘇州師范學(xué)堂教習(xí)之時。當(dāng)時作者自海寧返回蘇州,在滄浪亭外獨步時即興寫下此詞。

      賞析

      此詞上片寫作者在滄浪亭外散步時所見夜景。蘇州師范學(xué)堂與滄浪亭一路相隔。滄浪亭秀美的景色是作者早已熟知的,在月色中詩人禁不住又漫步來到這園林勝地。“獨向滄浪亭外路”——沒有結(jié)伴出游的喧嘩,沒有行色匆匆的煩惱,所謂“無我之境人唯于靜中得之”,要的就是那份能夠“以物觀物”的從容與安靜。這時詞人的心態(tài)是安詳平和的,這種心態(tài)最適宜發(fā)現(xiàn)美。“獨”字寫出了作者對滄浪亭由衷的喜愛和自己與眾不同的月夜賞景的審美。王國維在蘇州師范教習(xí)期間,講授哲學(xué)、心理學(xué)、邏輯學(xué)等課程,并不為時人所重。這個“獨”字就是詩人當(dāng)時心境的寫照。“滄浪亭”取“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之意,而這高雅的情趣正是和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是相通的。“六曲闌干,曲曲垂楊樹”的柔美就不同于《青玉案》中“西風(fēng)林下,夕陽水際”的凄美;“鵝黃”的嬌艷也不同于夕陽的慘淡。當(dāng)然“六曲闌干,曲曲垂楊樹”和“展盡鵝黃千萬縷”是從馮延巳《蝶戀花》的“六曲闌干偎碧樹,楊柳風(fēng)輕,展盡黃金縷”化來,但接下來的一句“月中并作濛濛霧”就有了一個從薄暮到月出的時間推移。作者是傍晚來此散步的,所以看到“展盡鵝黃千萬縷”的柳絲;然后在不知不覺中夜色已至,月明星出,那千萬縷的柳絲就漸漸變成一片濛濛之霧了。這景色就與馮延巳那首詞的景色不同,而相似于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的醇美與朦朧。

      詞的下片是寫詞人在滄浪亭外獨步時所見到的天上夜景。月光下,滄浪亭曲折的回廊石欄包裹在層層楊柳之中。那千萬枝條正展現(xiàn)出鵝黃嫩綠來,在微微月光的籠罩下,形成一片朦朧的霧氣。“一片流云無覓處,云里疏星,不共云流去。”夜色深沉,天上曾有的一片流云已飄逝不見,只有掩映在薄云中的稀稀疏疏的星點,不曾隨流云的飄逝而離去,反而顯得更加明亮了。夜空寧靜而澄澈。這里邊也有一個時間的推移:剛才有一片浮云遮住了幾顆星星,現(xiàn)在再一抬頭,忽然發(fā)現(xiàn)那片浮云已消散得無影無蹤,而剛才不見了的那幾顆星星又在原來的位置閃耀。這景色引人品味,但它與詩的“比興”是不同的.。詩的比興用意一般比較明顯,意思雖各有不同,但表達得都很明確。詞的“境界”則不像詩的“比興”那么明確,它僅僅停留在給讀者一種觸發(fā)而不能落實的狀態(tài)。而其美感也正存在于這種引發(fā)讀者豐富聯(lián)想的言外意蘊之中。王國維這幾句詞就是如此:讀者可以從“流云”領(lǐng)略到某種無常的變幻,也可以從“疏星”聯(lián)想到某種高遠的、不變的東西,還可以從美學(xué)想到哲學(xué)甚至想到道德倫理。這是一幅十分美麗的月下柔柳圖,作者此刻的心情也如夜空般“表里俱澄澈”。作者在感嘆“人間夜色還如許”的同時,也不由得要責(zé)怪自己“閉置小窗”耽擱了多時的良辰美景了。“閉置小窗”可以有兩層含義:一層是自己過去關(guān)起門來讀書,沒有發(fā)現(xiàn)外邊有這么好的景物可以欣賞;另一層是自己過去鉆進人生問題的牛角尖里自尋苦惱,沒有發(fā)現(xiàn)這種可以陶醉于其中的自然之美的解脫。就像眼前這樣的景色,當(dāng)人擺脫了世俗的煩惱和人生問題的考慮,全身心地投入審美的愉悅,就會發(fā)現(xiàn)原來這個世界的夜色也是如此美麗的。

      全詞上下兩片聯(lián)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寫出了夜色的可愛與美麗,其中也蘊涵了作者的人生感悟。詞中集中選擇了兩個鏡頭,一是月下柳林,一是天上云星,景物不多,卻立體地寫出了春夜的美妙可人,藝術(shù)上十分成功。

      蝶戀花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8

      蝶戀花·旅月懷人

      月去疏簾才數(shù)尺,烏鵲驚飛,一片傷心白。萬里故人關(guān)塞隔,南樓誰弄梅花笛?

      蟋蟀燈前欺病客,清影徘徊,欲睡何由得?墻角芭蕉風(fēng)瑟瑟,生憎遮掩窗兒黑。

      注釋

      傷心白:形容月色慘淡,一種感受語。

      梅花笛:笛曲中梅花引。

      生憎:生,語助辭。憎恨,憎惡,此處可作厭惡解。

      注釋

      蝶戀花:詞牌名。原為唐教坊曲,調(diào)名取義簡文帝 “翻階蛺蝶戀花情” 句。又名《鵲踏枝》、《鳳棲梧》等。重頭六十字,仄韻。

      “烏鵲”句:用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無枝可依”詩意。

      傷心白:形容月色慘淡,一種感受語。

      梅花笛:笛曲中梅花引。李白詩:“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落梅花》即《梅花落》,笛曲名。一名《梅花引》。

      生憎:生,語助辭。憎恨,憎惡,此處可作厭惡解。

      鑒賞

      詞的第一句“月去疏簾才數(shù)尺”句面上講的是月離“疏簾”的距離近,實則是暗示當(dāng)時的月光異常的明亮皎潔,能見度高。作者起筆含蓄,濃重細密的心思積而不發(fā),這也多與作者在長年艱辛苦難的生活中所養(yǎng)成的隱忍低斂的性格相關(guān)。另一方面,第一句也是在為第三句做鋪墊:當(dāng)時的月亮離稀疏搖曳的窗簾近在咫尺,一陣烏鵲驚飛而起,當(dāng)空略過,憑空留下了那赤裸裸,觸目驚心的白,月光就這樣明晃晃地白,得勾起多少傷心舊事啊,以致于作者都不忍久視。作者這樣的寫作手法是在古時又稱之為“揭簾法”寫的是簾,目的卻是簾后的人,揭開簾子才露出了廬山真面目。 第二句“烏鵲驚飛”源自曹操的短歌行:“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無枝可依。”南飛的烏鵲它不是本地的烏鵲,繞樹三匝,為何遲遲不肯落羽?真的是沒有樹枝可以留駐嗎?其實不然,既然有樹,枝椏總是有的,只是境遷物非,草木殊類,異地險境讓烏鵲感到猶豫,不安和驚慮,沒有了歸屬感。這與作者后半生漂泊東南,流徙吳越的心境是何其地相似。作者月夜吟詩,念到傷心處,情難以堪,一片傷心白既照應(yīng)了第一句,也奠定了整闋詞的基調(diào)。

      第三句“萬里故人關(guān)塞隔”很多磚家認為這里的故人是指遠謫邊境的孫啟或丁澎等摯友,我不能茍同這種說法。孫啟和丁澎等人同樣也遭流放,作者如果客寓他鄉(xiāng),在寂寞的深夜里,最能勾起作者懷念的是什么?首先應(yīng)該是作者自己的家,故鄉(xiāng),和故鄉(xiāng)的故人,這是常情。所以這里的故人不會是同病相憐的那些好友。這位故鄉(xiāng)的'故人一定吹得一手好笛,讓作者事隔多年依然能依稀記得個中韻律,以致于在異鄉(xiāng)的深夜,幽聞南樓梅花笛,立刻就能想起:家鄉(xiāng)的他在萬里之外,這又是誰在吹弄如此熟悉的笛聲...說到底其實也不是作者在想念那笛聲,作者是太想家了。 后半闋第一句把作者和讀者神游在外的思緒拉近到“燈前”,也就是作者這位“病客”的跟前。作者行家里手,行文思路相當(dāng)清晰,文章結(jié)構(gòu)也井井有條。前半闋寄情于景,后半闋移情于人。劉熙載的《藝概。詞曲概》有言:“詞之妙莫妙于以不言言之,非不言也,寄言也。”簡單而言就是寫詞不能就事論事,就事論事的詞寫的再華麗也是下品,寫的差的那就是惡俗了。現(xiàn)在有很多寫“新詞”的作者,自詡文采高古,填出來的詞就跟敘事散文一樣,還網(wǎng)上報上到處貼,就跟電線桿上的“狗皮膏”一樣了,都懶的撕你。 第二句“清影徘徊,欲睡何由得”。孤單的影子,在房間里來回踱兩步,想睡那由得自己啊。詞面上作者自己的意思是蟋蟀的吟叫攪擾地自己無法入睡,其實還是因感慨為自己的傷心的舊事和凄涼的當(dāng)下而無法入眠。 末句這位辛苦的詩人終于在“墻角芭蕉”的僻護下獲得了暫時的寧靜,芭蕉葉這一巴掌的黑遮住了窗口,遮擋住了在多數(shù)人眼里是美好圓滿象征的那輪明月,把作者傷痕累累,不忍卒視的內(nèi)心靜靜地掩藏起來。同時芭蕉伊遮掩窗兒黑也與前文的傷心白形成了呼應(yīng)。《二鄉(xiāng)亭詞》評論道:“感得芭蕉遮掩,為‘一片傷心白’也,細不可言。”至此完美收筆,妙不可言。

      創(chuàng)作背景

      萊陽宋氏在明末與入擾山東的清軍作戰(zhàn)中,曾有大傷亡,宋琬父兄輩中殉難多人。公元1645年乙酉之初,琬南奔流亡在吳中一帶,后雖出仕新朝,一生處于坎坷逆境。此詞寫旅途月夜懷人,從“萬里故人關(guān)塞隔”句看,似懷遣戍塞外之故友。

      蝶戀花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9

      原文:

      蝶戀花

      簾幕風(fēng)輕雙語燕。

      午后醒來,柳絮飛撩亂。

      心事一春猶未見。

      紅英落盡青苔院。

      百尺朱樓閑倚遍。

      薄雨濃云,抵死遮人面。

      羌管不須吹別怨。

      無腸更為新聲斷。

      譯文:

      簾幕在微風(fēng)的吹拂下,款款擺動,燕子輕語呢喃,像是交流著情話。酒醉醒來,柳絮隨風(fēng)紛飛凌亂。整整一個春天,心里所想的情人至今仍未見。長滿青苔的庭院,連晚開的花兒都凋落殆盡了。

      在百尺高樓之上,將所有的欄桿倚遍,但那細雨和濃云,總是將視線遮攔。還不知道情人早晚歸來的確切消息,只能望著斜陽映照水流,流向遠方。

      注釋:

      ①撩亂:紛亂,同“繚亂”。皎然《古別離》:“使我歸夢兮撩亂。”

      ②心事:心中所思慮或期待的事。謝眺《新亭清別范零陵云詩》:“心事俱已矣,江上徒離憂。”

      ③猶:還,仍。

      ④百尺朱樓:朱樓即紅樓,富家女子所居,“百尺”形如其高。

      ⑤倚(yǐ):靠。

      ⑥抵死:總是,老是。

      ⑦平波:平緩而廣漠的水流。

      賞析:

      這是一首傷春懷遠之作。

      上片主要是寫主人公傷春懷人的悲愁和由此引發(fā)的紛亂心緒。開篇三句寫閨婦觸目所見之景,以景起情:晚春的和風(fēng)輕輕地吹動著簾幕,燕子雙雙在檐廊的`巢上啾啾話語。如此的良辰美景,愈加勾起了對遠方戀人的深切懷念,以至主人公借酒澆愁。然而,愁而飲,飲而醉,碎而睡,一覺醒來,只見庭院的柳絮隨風(fēng)舞。“雙語燕”在手法上用的是反襯,即以樂景寫哀情,以成對燕兒的親切話語,對照閨婦塊然獨處的孤獨和凄冷。一個“醉”字,展示了主人公憂愁之深。兩句合起來,寫出了主人公所處的季節(jié)(晚春)、時間(午后)、地點(閨房)和眼前的景物(燕、柳),描繪出一幅暮春時節(jié)的風(fēng)物圖畫,明里寫景,暗里抒情,寫物亦人。“心事”一句,明點出閨婦的心態(tài)。整整一個春天,在孤單、愁寂中度過,心里想的是什么,自己也說不清。“猶未見”與柳絮的“飛撩亂”相呼應(yīng),用的是陪襯,即以哀景寫哀情,沸沸揚揚的柳絮在風(fēng)中飄飛與閨婦思念情人的紛亂心緒是極相吻合的。“余花”句,進一步點染了暮春時節(jié)的濃重氛圍。長滿青苔的庭院,連晚開的花兒都凋落殆盡了。然而,花落人不在,燕語人不歸,春老紅殘,香消色減,青春飛逝,襯托出主人公的悲傷。整個上片,以景語為主,景語與情語互見,物象與心緒交融,反襯與陪襯雜用。特別是最后一句,寫得情味雋永,深曲委婉,具有豐富的情感內(nèi)涵。

      下片通過對景的拓展來達到對情的深化,進一步從視野的被阻隔來表現(xiàn)相思之無極。“過片”三句,寫閨婦為相思所折磨,禁不住登樓望遠,以從“天際識歸舟”中求得一絲半縷精神上的安慰。可是,展現(xiàn)在她面前的是如煙的春雨和布滿濃云的灰黯的天空,眼前的一切都被嚴(yán)嚴(yán)實實地遮蓋了,什么也看不見。“百尺”句,勾勒出閨婦倚樓悵望的癡情形象,朱樓而“百尺”,狀樓之高,望之遠。“閑倚遍”,言登樓之頻繁,盼歸之殷切,懷人之情深,惆悵之濃重。“薄雨”句,再次點明季節(jié)的特征。“抵死”句,說視線被阻,世事多艱,難如人意。主人公不能“望盡天涯路”,而是“抵死遮人面”,望而不能,盼而難求,足見“天地終無情”,其愁苦之深可想而知。由于主人公盼歸不能,音信又斷,所以就只能是“消息未知歸早晚”,游人什么時候回來,無處得知。末句“斜陽只送平波遠”,寫得極為疏淡、含蓄,具有豐富的表現(xiàn)層次:一說閨婦登樓倚望從薄雨之日到斜陽之時,景觀的變換暗示盼歸持久;二說游子取水路而歸;三說閨婦等待心愛之人而每每落空,終究失望;四說閨婦盼歸的離情愁緒如悠悠江水,“無窮無盡”、“欲斷更流”。

      本詞全篇寫得語淺情深,詞約意濃,反映了封建社會癡情男女悲歡聚散的人生苦難。全詞通過暮春景象的描寫,表現(xiàn)了閨婦對游子的殷殷思念之情和盼歸不能的惆悵、幽怨的心緒。通篇寫得淡雅、含蓄、和婉,體現(xiàn)了晏詞的一貫風(fēng)格。

      蝶戀花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10

      春事闌珊芳草歇。客里風(fēng)光,又過清明節(jié)。小院黃昏人憶別。落紅處處聞啼鴂。

      咫尺江山分楚越。目斷魂銷,應(yīng)是音塵絕。夢破五更心欲折。角聲吹落梅花月。

      翻譯

      本來春天是百花盛開、野草芳菲的季節(jié),處處都有令人賞心悅目、歡情無限的景象。但好景不長,這種美好的景色早就過去了。久處異鄉(xiāng),又是一年清明節(jié)。黃昏坐在小院思念親人。可是,在遍地落花時偏偏遇到伯勞鳥。

      親人所處之地與這里僅隔咫尺江山,卻也分楚越界域,不能自由往來而只能懸目相望,魚雁互通。望穿秋水卻音信全無。及至五更,不僅美夢不成,而且讓人夢中驚醒的又是刺耳的角聲。這怎么不令作客之人為之心碎呢?

      注釋

      闌珊:衰敗、將盡之意。

      芳草歇:香草將凋萎,不再芬芳。

      客里:離鄉(xiāng)在外期間。

      清明節(jié):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民間有上墳掃墓、插柳、踏青、春游等習(xí)俗或活動。

      落紅:落花。

      啼鴂:又名伯勞鳥,類似杜鵑的一種鳥,鳴聲悲凄,古人認為是不祥之鳥。

      咫尺:形容距離近。

      楚越:春秋戰(zhàn)國時兩個諸侯國名。

      目斷:猶望斷。一直望到看不見。

      魂銷:謂靈魂離體而消失。形容極度悲傷或極度歡樂激動。

      音塵絕:音訊斷絕。音塵,音信,消息。

      夢破:夢醒。

      心欲折:形容傷心欲絕。

      梅花:指《梅花落》,笛曲名。

      賞析

      這是蘇東坡寫的近十首《蝶戀花》的一首。從詞面上看,顯然是一首于暮春時緬懷親友之作。詞中沒有說明所懷念之人是誰。從所表達的情感來看,他所懷念的不是一般的親友,而是關(guān)系比較密切而又常常為他所想念的人。

      詞的上片抒寫在春意闌珊的清明時節(jié)作者與親人的互相思念之情。本來春天百花盛開的美景蘇東坡舉目所見,確實“春事闌珊芳草歇”。這是他對暮春景的概括。他在外作客,已非一年。“又”過清明。按習(xí)俗,清明節(jié)是祭掃先人塋墓的節(jié)日,但是他鄉(xiāng)作客,先塋不在此地,無從祭掃。落紅處處,入耳之聲,偏偏是鴂鳥啼鳴。這是他對暮春景色的具體描述,又是“春事闌珊”的形色補充。

      詞的'下片,作者繼續(xù)表述他對親友的思念之情。親人所處之地可以說是“咫尺江山”而已,但地分“楚”“越”,界域森嚴(yán),不能自由往來。天不作美,不如人愿。“角聲吹落梅花月”,慘白如梅花的月亮,聞此正待出發(fā)的征人所吹奏的進軍號角,也唯恐躲避不及似的落到山后去了。這里的“梅花”語意雙關(guān),既代指角聲,也指曉月殘白如梅之色。

      東坡此詞,如單純把它看作懷人之作,調(diào)子似乎低沉一些。但情感真摯,婉轉(zhuǎn)曲折,感人至深,但為了進一步領(lǐng)會它所含的真情實意,應(yīng)從東坡的政治生涯與詩詞創(chuàng)作的發(fā)展過程加以探索。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詞當(dāng)作于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年)。當(dāng)年暮春,蘇軾在鎮(zhèn)江一帶辦理賑饑事,已將近半年未能回家,因作此詞以表達對杭州家人的思念。

      蝶戀花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11

      蝶戀花·滿地霜華濃似雪

      清代 王國維

      滿地霜華濃似雪。人語西風(fēng),瘦馬嘶殘月。一曲陽關(guān)渾未徹。車聲漸共歌聲咽。

      換盡天涯芳草色。陌上深深,依舊年時轍。自是浮生無可說。人間第一耽離別。

      譯文

      滿地凝結(jié)著寒霜,濃得像覆上一層白雪。人們立在西風(fēng)中話別,瘦馬也向著殘月不斷悲鳴。送別時,《陽關(guān)》一曲猶未奏完,離人就已出發(fā)了。咿軋的車聲仿佛應(yīng)和著歌聲,在痛苦地嗚咽。

      天涯芳草青青的顏色已換作枯黃,可是,陌頭上深深的車轍依舊是我來時的模樣。三句為前人未道之語。靜安于是年春跟隨羅振玉入京,數(shù)月后即奔喪回里。來去匆匆,情事已更,故深感人生之無常。這虛浮無定的人生,還有什么可說呢?在人間最令傷心的事莫過于離別了。

      注釋

      霜華:此指嚴(yán)霜。因其每呈結(jié)晶狀,故云。張祜《旅次上饒溪》詩:“秋竹靜霜華。”

      陽關(guān):指《陽關(guān)三疊》曲。為古代送別的曲調(diào)。王維《送元二使安西》詩:“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后來譜入樂府,即以詩中“渭城”或“陽關(guān)”名曲。

      浮生:《莊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老莊學(xué)說認為人生世事虛幻無定,故云。

      耽(dān):指沉溺、迷戀;也有停留、拖延、延誤的.含義。

      簡析

      詞的第一句作者上來就點明了時間,大雪飄零,萬物冰凍,首先在時間上為作者下文抒情奠定了基調(diào)。瘦馬,殘月,都是一組凄涼的意象,作者在這里用他們渲染氣氛。陽關(guān)自古就是人們分別的地方,作者在這里使用主要是表明自己的離別之情,用了暗喻的手法。作者接下來說分別的時候,車輪嗚咽的也哭泣了,暗含對分別的傷痛。

      下句作者重點以情馭景,他開始感嘆時間還在,但是物是人非,昔人不再。他開始回憶起自己以前與人相處的美好時光,想到這里,作者想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感情,但是他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什么也說不出,只能感慨的說一句:離別。

      創(chuàng)作背景

      光緒三十二年(1906)秋,靜安曾奔父喪南歸故里。這期間所寫的詩詞充滿著悲涼的情調(diào)。本詞寫離別時的情景,殘月出門,西風(fēng)瘦馬,詞人不幸的遭遇加上他憂郁的天性,使他更感到人生的虛幻了。

      蝶戀花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12

      蝶戀花·春暮

      遙夜亭皋閑信步。才過清明,漸覺傷春暮。數(shù)點雨聲風(fēng)約住。朦朧淡月云來去。

      桃杏依稀香暗渡。誰在秋千,笑里輕輕語。一寸相思千萬緒。人間沒個安排處。

      翻譯

      夜間在亭臺上閑適的踱著步子,清明剛過,便已經(jīng)感覺到了春天漸漸逝去的氣息。夜里飄落了幾點雨滴后又停住,積云遮擋的月亮朦朧不明,云層也隨著風(fēng)移動。

      桃花、杏花在暗夜中散發(fā)著幽幽香氣,不知道在園內(nèi)蕩著秋千,輕聲說笑的女子是誰?小小的心田里積聚著千絲萬縷的相思意,遼闊的天地間竟沒有一個地方可以安排這些愁緒。

      注釋

      遙夜:長夜。

      亭皋:水邊的平地。

      閑:吳本《二主詞》誤作“閉”。

      信:吳訥本、呂遠本、侯文燦本《南唐二主詞》作“倒”。

      杏:《尊前集》、《唐宋諸賢絕妙詞選》、《類編草堂詩余》、《詞的》、《古今詞統(tǒng)》作“杏”。

      一寸:指心,喻其小。

      緒:連綿不斷的`情絲。“千萬緒”有千絲萬縷的意思。

      安排:安置,安放。

      賞析

      “遙夜”交待時間,夜色未深,但也入夜有一段時間了。詞人“信步”上著一個“閑”字,點染出一副隨意舉步、漫不經(jīng)心的樣子。“才過清明,漸覺傷春暮”是無理之語。按說“清明才過”,春光正好,詞人卻已經(jīng)“傷春暮”了,看來“閑信步”當(dāng)含有排遣內(nèi)心某種積郁的用意。

      上片最后兩句是詞人耳目所見,剛剛聽到幾點雨聲,卻被春風(fēng)擋住而聽不到了。天上的月亮因積有云層而朦朧不明。這兩句寫景,清新淡雅而又流轉(zhuǎn)自然。

      過片謂這時雖說已過了桃杏盛開的花期,但余香依稀可聞。人為淡月、微云、陣陣清風(fēng)、數(shù)點微雨和依稀可聞到的桃杏花香的美景所感染,那“傷春暮”的情懷暫時退卻了。此處白描手法運用得當(dāng)。

      下片二、三句詞意陡轉(zhuǎn)。詞人遐想聯(lián)翩之際,聽到近處有婦女蕩秋千的輕聲笑語,她們說些什么聽不清楚,但不斷傳來的鶯語,對他來說是一番誘惑。

      結(jié)尾兩句,寫詞人因意中人不身邊,以致常常魂牽夢縈。今夜出來漫步,便有可能出于排遣對意中人的相思之苦。舉天地之大,竟無一處可以安排作者的愁緒,由此可見其徬徨、感傷與苦悶的程度之深。

      簡評

      時節(jié)已過清明,桃杏芳香依然。小雨之后,淡月朦朧。信步亭皋,忽聞秋千架上,笑語輕盈,勾起了心中的萬縷相思。詩人把惜春、傷春與懷人的思緒,融為一體。全詞寫得輕柔纖巧,婉麗多姿。

      此詞通過作者暮春夜晚漫步時所見的景色,表達了詞人起伏揚抑的傷春、相思情懷。全詞以清景無限來烘托、暗示人物情感的變化,營造出一種深婉優(yōu)美的意境。寫景鮮明,抒情真摯,語言淺近,讀來委婉動人,藝術(shù)上確有不凡之處。

      蝶戀花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13

      原文:

      蝶戀花·昨夜秋風(fēng)來萬里

      宋代:蘇軾

      昨夜秋風(fēng)來萬里。月上屏幃,冷透人衣袂。有客抱衾愁不寐。那堪玉漏長如歲。

      羈舍留連歸計未。夢斷魂銷,一枕相思淚。衣帶漸寬無別意。新書報我添憔悴。

      譯文:

      昨夜秋風(fēng)來萬里。月上屏幃,冷透人衣袂。有客抱衾愁不寐。那堪玉漏長如歲。

      昨夜的秋風(fēng)好似從千里之外吹來。皎潔的月光爬上了寢息之所的帷帳,寒意透入人的衣袖。我抱著被子心中愁苦難以入睡。哪里還能忍受玉漏慢慢滴漏。

      羈舍留連歸計未。夢斷魂銷,一枕相思淚。衣帶漸寬無別意。新書報我添憔悴。

      我這個旅居外地的游子,還沒有回朝廷的打算。夢里醒來凄絕傷神,枕上都是相思的淚水。衣帶漸漸寬松,不為別的什么。只為新到的書信,又平添了許多憔悴。

      注釋:

      昨夜秋風(fēng)來萬里。月上屏幃(wéi),冷透人衣袂(mèi)。有客抱衾(qīn)愁不寐(mèi)。那堪玉漏長如歲。

      蝶戀花:詞牌名。又名“鳳棲梧”“鵲踏枝”等。雙調(diào),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韻。屏:屏風(fēng)。幃:床帳。衣袂:衣袖。衾:被子。玉漏:古代計時器。長如歲:度夜如年。

      羈(jī)舍留連歸計未。夢斷魂銷,一枕相思淚。衣帶漸寬無別意。新書報我添憔悴。

      羈舍:寄居之處。歸計:指回朝廷當(dāng)官,一說指回歸故里。衣帶漸寬:指人因憂愁而消瘦。新書:新寫的信。

      賞析:

      這是一首專寫詞人人生與思想發(fā)生變化時的心態(tài)詞,上片寫秋夜秋風(fēng)的冷勢與詞人不眠的心態(tài),下片從相思的角度來烘托詞人不熱衷于回朝效命的心態(tài)。全詞通過描寫秋夜秋風(fēng)秋月秋冷秋思來渲染詞人的秋“愁”,這是繼柳永之后,作心態(tài)婉約詞的成功嘗試。

      上片,寫秋夜秋風(fēng)的冷勢與詞人不眠的心態(tài)。開頭一句,氣勢磅礴。“昨夜”點時間,“秋風(fēng)”點時令,“萬里”點風(fēng)勢。第二、三句寫深秋夜風(fēng)冷煞人:白色的月光進到室內(nèi),冷光加冷色,“冷透人衣袂”。“冷透”二字,極其傳神地將人的冷感帶上了穿透力。由于秋夜秋風(fēng)秋月秋冷,引發(fā)最后兩句描寫其后果:詞人就是被大被裹住,還是“愁不寐”。那“愁”不是因為太冷,而是有難言之隱;詞人“那堪玉漏長如歲”。“那堪”不是因為“玉漏”滴得太慢,而是有心理上的障礙。這種“愁不寐”、“玉漏長如歲”,道出了詞人難盼天明的煎熬心態(tài),可謂人木三分。這一過渡句沒有立刻給予回答,只好留待下片分解。

      下片,從相思的角度來烘托詞人不熱衷于回朝效命的'心態(tài)。第一句就開門見山地道出:我這個旅居外地的游子,還沒有回朝廷的打算。“功名真已矣,歸計亦悠哉。”(蘇軾《過淮三首贈景山兼寄子由》)第二、三句從相思的角度來回答為何“愁不寐”,“那堪玉漏長如歲”。夢停止了,人清醒過來了,痛苦啊,“魂銷”魄散,肝腸寸裂,似有“夫人,魂以守形,魂散則形毖。今別而散,明恨深也”(江淹《別賦》)的愁恨。再看看“枕”上,滿是“相思淚”:問我能有幾多愁,恰似一眶淚水向枕流。

      最后兩句,寫“愁”上加“愁”,秋夜秋風(fēng)秋月秋思愁煞人。“衣帶漸寬無別意,新書報我添憔悴。”此句尤為抒寫了羈旅思妻的感傷情懷,為相思而憔悴消瘦。“新書報我添憔悴”,妻子近日來信,說她因思“我”而一天比一天憔悴!說月能“冷透人衣袂”,說“玉漏長如歲”,是無理的,但卻合情。另有龍注引簡文帝詩,僅出“衣帶寬”意,沒有聯(lián)系兩句詞的上下文意箋釋。按此處詞意當(dāng)從柳永詞“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鳳棲梧》)中脫化而出,況且,“衣帶漸寬”、“憔悴”等字面也有關(guān)連。

      蝶戀花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14

      蝶戀花·百種相思千種恨

      百種相思千種恨,早是傷春,那更春醪困。薄幸辜人終不憤,何時枕畔分明問。

      懊惱風(fēng)流心一寸,強醉偷眠,也即依前悶。此意為君君不信,淚珠滴盡愁難盡。

      翻譯

      我有百種相思千種怨恨的情緒,早有那傷春情緒,無奈那春醪更使我苦悶。負心的人讓我不滿,什么時候才能在枕畔問個明白?

      悔恨情愛使我身心俱疲,灌醉自己強行入睡,也還是像之前那樣苦悶。這番心意是為你,你卻不信。淚流盡了,心里的愁情卻難盡。

      注釋

      傷春:因春天到來而引起憂傷、苦悶。

      那:無奈,奈何。

      春醪:春酒。冬釀春熟之酒,亦稱春釀秋冬始熟之酒。

      薄幸:薄情,負心。

      不憤:不服氣,妒忌。

      懊惱:悔恨。

      心一寸:指心。舊時認為心的大小在方寸之間,故名。

      依前:照舊,仍舊。

      賞析

      上片寫傷春怨恨。首句抒情,百種相思與千種怨恨交織在一起。“早是傷春,那更春醪困。”早就有傷春之心,再加上被春酒所困而病酒懨懨。“薄幸辜人終不忿。何時枕畔分明問。”薄幸郎辜負了別人的行為,實在令人不滿,要在枕邊問明白。“枕畔”,“不忿”中盼著重逢相。

      下片訴愁。過片“懊惱風(fēng)流心一寸”,后悔為了情愛而勞役自己的身心。“強醉偷眠,也即依前悶。”強行將自己灌醉酒,以求得好入睡,也仍然像以前那樣煩悶。“此意為君君不信。淚珠滴盡愁難盡。”這兩句是說:這種愛恨交織的相思,全是因為你造成的`,可是你卻不相信。淚珠滴盡了,而愁怨卻難以消盡。

      這首詞寫一個多情女子對薄幸情郎的怨而不怒的復(fù)雜的情感。她不憤怒,但她懊惱、煩悶、愁苦、哭泣。盡管如此,她仍然抱有天真的希望:“何時枕畔分明問”。然而,“此意為君君不信”,她等待的恐怕還是失望。一首小詞,感情容量卻如此復(fù)雜。

      蝶戀花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15

      蝶戀花·窗外寒雞天欲曙

      窗外寒雞天欲曙,香印成灰,坐起渾無緒。庭際高梧凝宿霧,卷簾雙鵲驚飛去。

      屏上羅衣閑繡縷,一餉關(guān)情,憶遍江南路。夜夜夢魂休謾語,已知前事無尋處。

      翻譯

      窗外,天還沒亮,夜半寒雞叫,天也將亮,香印燒了整晚,已成灰燼。起身坐起卻沒有任何心情,庭外的梧桐樹凝結(jié)了整晚的霧氣,卷起簾子的時候卻驚飛了一對喜鵲。

      羅衣搭在屏風(fēng)上,懶得去拈針線,片刻的功夫卻已動了情,從畫屏上憶遍了江南的路。每晚做夢說夢話可休要亂說,因為早已經(jīng)知道以前的事根本沒有了蹤影。

      注釋

      寒雞:因天寒而提早司晨的雞。鮑照《舞鶴賦》:“感寒雞之早晨。“雞覺得寒冷,不到天明就叫,所謂”夜半寒雞“。”早晨“,先于晨,亦此意。

      香印:把香研成細末,印成回紋的圖案,然后點火,亦叫“香篆“。唐宋時用以記時辰。“香印成灰”表明香已燃盡,天將破曉。

      渾無緒:全然沒有好情緒。

      庭際高梧:房屋旁高大的梧桐樹。

      宿霧:夜間下的霧。

      “屏上”句:謂心情不好,懶動針錢,羅衣尚未繡完,即搭在屏風(fēng)上。繡縷,刺繡用的彩線,此用作動詞,即拈針刺繡。

      一響:片刻、一會兒,通作晌。“一餉“,片刻,亦言”半晌“。

      關(guān)情:感情有所牽系。或從畫屏風(fēng)景聯(lián)想。如后來晏幾道《蝶戀花》“小屏風(fēng)上西江路“。

      謾語:胡亂的話。謾,欺騙。夢魂謾語,即夢話,卻比囈語稍輕。“休“,休要,否定語。

      賞析

      馮延巳描寫男女情事的詞約占集中半數(shù),此類詞往往不注重人、事描述的具體、真切,而長于表達主人公的愁悶與思緒,這首[鵲踏枝]即是這樣。詞中側(cè)重寫閨中少婦思念的痛苦。她因相思情深,徹夜未眠,起床后亦慵懶無力,無心一切,未繡完的羅衣被擱置一邊,朦朧的.思緒飛到江南,昔日的歡聚如今已化為烏有,忽然醒悟,夢中的盟誓是那樣的虛假而不足憑信。詞中通過場景的變換,將恩婦無由排遣的悵惘與煩悶次第展現(xiàn),情深筆婉,曲折含蓄,頗富情韻。

      蝶戀花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16

      原文:

      小院深深門掩亞。

      寂寞珠簾,畫閣重重下。

      欲近禁煙微雨罷。

      綠楊深處秋千掛。

      傅粉狂游猶未舍。

      不念芳時,眉黛無人畫。

      薄幸未歸春去也。

      杏花零落香紅謝。

      譯文

      深深的小院,關(guān)閉起大門。畫閣上珠簾一重一重的放下低垂。要到寒食節(jié)了,微微的春雨停了,那綠楊深處的秋千直直的懸掛著,紋絲不動。

      傅粉人發(fā)狂似的去游冶,還未舍得放棄呢。就是不想在這大好春光時節(jié),沒有人為我畫眉。薄幸郎不歸來,整個春天都過去了,你看杏花已經(jīng)零落,香花亦在凋謝。

      注釋

      蝶戀花:唐教坊曲名。本名《鵲踏枝》。晏殊詞改今名。調(diào)名取梁簡文帝蕭綱詩句“翻階蛺蝶戀花情”中的三字。雙調(diào),六十字,十句,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韻。

      門掩亞:意謂門沒有關(guān)死,只是虛掩著。

      寂寞珠簾,畫閣重重下:此為“寂寞畫閣,珠簾重重下”的倒裝,謂寧靜的畫閣,垂下重重珠簾。

      畫閣:彩繪華麗的樓閣。

      禁煙:禁止煙火的日子,指寒食節(jié)。相傳春秋時,晉文公征介子推入朝做官,介子推不肯,文公命人燒山以迫其出,介子推抱木而死。為紀(jì)念這位高士,文公下令國人在這幾日里不準(zhǔn)起火炊飯,故名“寒食”。

      傅粉:白面少年。未舍:沒有盡興。

      芳時:良辰,花開時節(jié)。

      眉黛(dài)無人畫:謂在如此美好的時節(jié)里,女子的黛眉卻沒有人替她描畫了。眉黛:古代女子用黛畫眉,因稱眉為眉黛。

      薄幸:薄幸郎,古代女子對負心男子的稱呼。

      賞析:

      這首詞是作者早年行役江南時的作品,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無從考證。從詞的.內(nèi)容上看,當(dāng)是的作者境況不佳,或認為可能與科舉考試的失利有關(guān),于是創(chuàng)作了這首詞,借閨人之怨抒發(fā)自己內(nèi)心的愁苦。

      蝶戀花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17

      原文:

      初捻霜紈生悵望,隔葉鶯聲,似學(xué)秦娥唱。

      午睡醒來慵—晌,雙紋翠簟鋪寒浪。

      雨罷蘋風(fēng)吹碧漲,脈脈荷花,淚臉紅相向。

      斜貼綠云新月上,彎環(huán)正是愁眉樣。

      譯文

      手執(zhí)潔白的紈扇,無語凝思,心生惆悵。空蕩蕩的房間里獨自一人,偏又響起陣陣鶯聲,好似美女輕唱。午睡醒后,好一會兒還嬌困無力。那鋪床上的雙紋翠席,尤如平展著清涼的細浪。

      夏雨初霽,掠過蘋草的微風(fēng)吹拂著新漲的碧水,那水中荷花,帶著晶瑩的雨珠,亭亭玉立,搖曳生姿。雨后的荷花含情脈脈,紅紅的臉頰上掛著淚珠似得看著人們。新月彎彎,尤如女郎愁眉,蹙于烏發(fā)之下。

      注釋

      捻:用手指輕輕拿起。霜紈:指潔白紈扇。悵望:惆悵、怨恨。

      秦娥:指年輕貌美女子。

      慵:懶。一餉:即一響,短暫的時問。

      雙紋翠簟:織有成雙花紋的翠簟。簟,竹制涼席。寒浪:即指簟紋。竹席清涼,花紋起伏如浪,故稱“寒浪”。

      蘋風(fēng):掠過蘋草的微風(fēng)。宋玉《風(fēng)賦》:“夫風(fēng)生于地,起于青蕷之末。”

      綠云:指藍天下之浮云,喻指女子烏發(fā)。此句即“新月斜貼綠云上”。上,緩緩爬上。

      彎環(huán):彎彎如環(huán)之月亮。

      賞析:

      ①霜紈(wán):白色的細絹。此處指團扇。班婕妤《怨歌行》:“新裂齊紈素,皎潔如霜雪。裁成合歡扇,團圓似明月。”

      ②隔葉鶯聲:杜甫《蜀相》:“隔葉黃鸝空好音。”

      ③秦娥:古之善歌者。

      ④慵(yōng):懶倦。

      ⑤寒浪:席紋。

      ⑥風(fēng):輕風(fēng)。宋玉《風(fēng)賦》:“夫風(fēng)生于地,起于青之末。”

      ⑦淚臉:形容雨后的荷花。

      ⑧綠云:此處指荷葉。

      ⑨“彎環(huán)”句:形容新月彎曲如眉。李賀《十月》:“長眉對月斗彎環(huán)。”

      此詞情景交融、以景襯情,抒寫了一位女郎午睡醒后的閑愁。詞的上片借細節(jié)和襯景構(gòu)成一幅和諧的閨中閑眠圖,在這一景境中融入閨中人獨處空閨的.閑愁;下片純以花月狀人,句句辭兼比興,處處意存雙關(guān)。全詞室內(nèi)景物、戶外景色交相輝映,女主人公的容態(tài)與自然景致相得益彰,組成了一個渾然一體的優(yōu)美意境。起首一句塑造出一位幽怨繾綣的閨中女子形象。她手執(zhí)潔白的紈扇,無語凝思,悵然懷想。她也許是在思念遠方的情人,也許是在傷惋青春的易逝。此處暗用李白《折荷有贈》之“相思無因見,悵望涼風(fēng)前”的意境。“撚”意為用手指輕輕搓轉(zhuǎn),表現(xiàn)執(zhí)扇時悵然無緒的情態(tài),極為傳神。“初”、“生”二字,前后關(guān)聯(lián),暗示因節(jié)序變換,令閨中人頓生新的悵望之情。空閨獨守,本已寂寞難耐,偏又有“隔葉鶯聲”,撩人意緒。“似學(xué)秦娥唱”句把鶯聲比似學(xué)秦娥之唱。揚雄《方言》:“娥,好也。秦晉之間,凡好而輕者謂之娥。”此言年輕貌美的女子,其歌聲之美可知。以鶯聲之歡快,反襯人心之悵恨,命意與著筆確有含蓄蘊藉之妙。鶯啼婉囀,是實處著筆;閨中索寞,則是虛處命意,運實于虛,終無一字點破。“午睡醒來”二句,深化閨中女郎百無聊賴的孤寂情狀。她午睡醒后,好一會兒還嬌困無力,那鋪在床上的雙紋翠席,尤如平展著清涼的細浪。這兩句點明睡醒,而由翠簟聯(lián)想起寒浪,又引出了下片的出戶看花。

      下片轉(zhuǎn)寫戶外優(yōu)美的自然場景:夏雨初霽,徐徐的和風(fēng)吹拂著新漲的碧水,那水中荷花,帶著晶瑩的雨珠,亭亭玉立,搖曳生姿。“碧漲”,是由上片的“寒浪”引出,“寒浪”是虛喻,“碧漲”是實寫,前虛而后實,意脈不斷,運意十分靈活。“脈脈”二句,更是傳神入化之筆。作者賦予雨后荷花以人的風(fēng)韻和感情,它含情脈脈,淚珠在臉,有情有思。這個比喻中的荷花已跳出物象,“紅相向”三字,似寫朵朵紅荷,搖曳相映,實寫荷花帶雨,向人脈脈欲語;人帶淚珠,對之黯然神傷。是花是人,迷離莫辨,已達到物與人交融、渾然合一的境地。結(jié)拍二句,時間由午后過渡到夜晚,寫新月初上的景象。作者于依托明月遙寄相思的傳統(tǒng)作法上,又自出新意,別開境界。“綠云”明指夜空浮云,暗喻女郎烏發(fā)。“新月”傍云而上,尤如女郎愁眉,蹙于烏發(fā)之下。新月彎彎,猶似愁眉。作者運用雙關(guān)的委婉手法,既借月夜之景,抒寫懷人之情;又避開對形象作直露的繪形勾貌,而是以新月狀人之愁眉,通過景物的暗示性和象征性,使情與境諧,氣氛濃重。

      此詞情景相生而又契合無間,設(shè)喻新巧而又雋永傳神,具有獨特的意境,充分體現(xiàn)了小晏詞“詞情婉麗”、“曲折深婉”的特色。

      蝶戀花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18

      原文:

      庭院碧苔紅葉遍,金菊開時,已近重陽宴。

      日日露荷凋綠扇,粉塘煙水澄職練。

      試倚涼風(fēng)醒酒面,雁字來時,恰向?qū)訕且姟?/p>

      幾點護霜云影轉(zhuǎn),誰家蘆管吹秋怨。

      譯文

      庭院的綠苔上布滿了紅葉,到了金菊盛開的花候,已經(jīng)很接近重陽飲宴了。每日的霜露打向荷花,凋謝了如綠扇的荷葉。荷塘籠罩在煙霧之中,池水清澈,猶如皎潔的'白練。

      試圖迎著涼風(fēng)將醉酒吹醒,而恰好在高樓之上,忽然看見大雁南飛。幾片預(yù)示霜降的云影在飄動,那家的蘆管吹奏出愁怨的樂章。

      注釋

      蝶戀花:詞牌名,雙調(diào),六十字,上下闋各五句、四仄韻。

      重陽宴:指重陽節(jié)的宴會。古花有重陽登高飲酒的風(fēng)俗。

      綠扇:指荷葉。

      澄如練:形容水清澈潔白。

      見:同“現(xiàn)”。

      賞析:

      ①碧苔紅葉:韓《效崔輔國體四首》之二:“雨后碧苔院,霜來紅葉樓。”此處化用。

      ②重陽:即重九。曹丕《與鐘繇書》:“歲往月來,忽復(fù)九月九日,九為陽數(shù),而日月并應(yīng),故曰重陽。”

      ③綠扇:指荷葉。韓《暴雨》:“擎荷翻綠扇。”

      ④澄如練:謝《晚登三山還望京邑》:“澄江靜如練。”練,白絹。

      ⑤雁字:雁飛成行,似字形,故稱“雁字”。

      ⑥護霜:宋費袞《梁漫志》七《方言入詩》:“九月霜降而云,謂之護霜。竹坡周少隱有句云:‘雨細方淋露,云疏欲護霜。’”

      ⑦蘆管:樂器名。此句化用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詩“不知何處吹蘆管”句意。

    【蝶戀花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蝶戀花原文翻譯及賞析10-29

    蝶戀花原文翻譯及賞析10-18

    蝶戀花原文翻譯及賞析10-16

    蝶戀花的原文翻譯及賞析11-27

    蝶戀花·春景原文、翻譯及賞析07-16

    蝶戀花·春景原文翻譯及賞析09-07

    《蝶戀花·出塞》原文、翻譯及賞析08-15

    蝶戀花春景原文翻譯及賞析08-08

    【熱門】蝶戀花的原文翻譯及賞析05-25

    【推薦】蝶戀花原文翻譯及賞析08-31

    无码国产一区二区 三级| 成人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香蕉久久一区二区不卡无毒影院| 欧美成人精品视频播放| 学生妹一级j人片内射视频| 内射白浆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99热久RE这里只有精品小草| 亚洲AV无码日韩精品影片| 国产午夜成人免费一区| 9999国产精品欧美久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