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oingaieng.cn-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中文字幕无码不卡免费视频 ,777精品久无码人妻蜜桃,国产一级A毛久久久久一级A看免费视频

    杜甫《絕句》

    時間:2024-07-04 16:21:37 杜甫 我要投稿

    杜甫《絕句》(精華)

    杜甫《絕句》1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兩句出自杜甫《絕句》四首之三,描寫大地復(fù)蘇,欣欣向榮的春天景象,生動活潑,動感十足。這兩句的意思是:春回大地,柳枝吐綠,兩個黃鸝在柳枝上歡快地鳴囀;晴空如洗,一碧萬頃,一行白鷺凌空向藍天深處飛去。

    杜甫《絕句》(精華)

      寶應(yīng)元年(公元762年),成都尹嚴武入朝,蜀中發(fā)生動亂,杜甫曾一度離開成都到梓州(今四川省三臺縣)避亂。次年(公元763年)嚴武重回成都任職,寫信邀請杜甫,于是杜甫又回到成都的草堂居住。面對明媚的`春光,詩人心情十分舒暢,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小詩。

      詩人在明麗開闊的背景之中,工筆刻畫了鳥類怡然自得的歡快之態(tài),既展示了春天景物的美好,也傳達出了詩人安居草堂后的喜悅心情。同時,這兩句詩十分講究對仗,如“兩個”對“一行”,“黃鸝”對“白鷺”,“鳴翠柳”對“上青天”,都非常工穩(wěn)巧妙。而且色彩明亮,對比鮮明:如“黃”對“翠”,“白”對“青”,不僅顏色鮮艷,屬對精工,而且像繪畫一樣,色調(diào)協(xié)調(diào)和諧,勾畫出了一個色彩絢麗、美妙動人的境界。

      宋代魏慶之在《詩人玉屑》里對這兩句詩也給予了高度評價:“杜少陵(杜甫)詩云:“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王維詩云:‘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極盡寫物之工。”

    杜甫《絕句》2

      絕句

      作者: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譯文

      兩只黃鸝在空中鳴叫,

      一行白鷺在天空中飛翔。

      窗口可以看見西嶺千年不化的積雪,

      門口停泊著從東吳萬里開來的船只。

      《絕句》鑒賞:

      這首《絕句》是詩人住在成都垸花溪草堂時寫的,描寫了草堂周圍明媚秀麗的春天景色。詩歌以一副富有生機的自然美景切入,給人營造出一種清新輕松的情調(diào)氛圍。前兩句,詩人以不同的角度對這副美景進行了細微的刻畫。翠是新綠,是初春時節(jié)萬物復(fù)蘇,萌發(fā)生機時的顏色。“兩”和“一”相對;一橫一縱,就展開了一個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這句詩中以“鳴”字最為傳神,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黃鸝描寫的更加生動活潑,鳥兒成雙成對,構(gòu)成了一幅具有喜慶氣息的生機勃勃的畫面。而黃鸝居柳上而鳴,這是在靜中寓動的生機,下句則以更明顯的動勢寫大自然的生氣,白鷺在這個清新的天際中飛翔,這不僅是一種自由自在的`舒適,還有一種向上的奮發(fā)。再者,首句寫黃鸝居柳上而鳴,與下句寫白鷺飛翔上天,空間開闊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遠,使詩人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機充盈著整個環(huán)境,這樣就再從另一角度顯出早春生機之盛。

      第三句,“窗含西嶺千秋雪”,詩人憑窗遠眺,因早春空氣清新,晴天麗日,所以能看見西嶺雪山。上兩句已點明,當時正是早春之際,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這就給讀者一種濕潤的感受,此句“窗”與“雪”間著一“含” 字,表現(xiàn)出積雪初融之際濕氣潤澤了冬凍過的窗欞,這更能寫出詩人對那種帶著濕氣的早春生機的感受。而“西嶺”,正是詩人看到窗前初融的冰雪而想起草堂近旁的西嶺,想到西嶺山上的長久積雪,以西嶺上的千秋積雪代替窗上的殘雪,這就使所表達的意境更為廣遠。另外,詩人從少年時就懷有報國的志向,在歷經(jīng)數(shù)十年的重重阻扼之后終于有重展的機會,多年戰(zhàn)亂得以平定,這與詩人看到窗前的融雪而想到西嶺,并以嶺上千年雪代窗上殘雪,進而給詩人以頑雪消融之感正好相聯(lián)系。

      末句更進一步寫出了杜甫當時的復(fù)雜心情。一說船來自“東吳”,此句表戰(zhàn)亂平定,交通恢復(fù),詩人睹物生情,想念故鄉(xiāng)。用一個“泊”字,有其深意,杜甫多年來飄泊不定,沒有著落,雖然他心中始終還有那么一點希冀,但那種希冀,已經(jīng)大大消減了。“泊”字,正好寫出了詩人這種處于希望與失望之間的復(fù)雜心情。而“萬里”則暗示了目的達到的遠難,這與第三句中的“千秋”并列,一從時間上,一從空間上,同寫出那種達到目的之難。三國孫權(quán)自古就被不少士人譽為明主,作者借東吳代指孫權(quán),暗示了杜甫對當朝皇帝的希望。而以“泊”、“萬里”、“東吳船”合而為一句,正是為了寫出那個“難”字。

      全詩看起來一句一景,是四幅獨立的圖景,但詩人的內(nèi)在情感使其內(nèi)容一以貫之,以清新輕快的景色寄托詩人內(nèi)心復(fù)雜的情緒,構(gòu)成一個統(tǒng)一的意境。一開始表現(xiàn)出草堂的春色,詩人的情緒是陶然的,而隨著視線的游移、景物的轉(zhuǎn)換,江船的出現(xiàn),便觸動了他的鄉(xiāng)情。表面上表現(xiàn)的是生機盎然的畫面,而在歡快明亮的景象內(nèi),卻寄托著詩人對時光流逝,孤獨而無聊的失落之意,更寫出了詩人在重有一線希望之時的復(fù)雜心緒,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詩人對失望的感傷。

      創(chuàng)作背景

      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時期,成都尹嚴武入朝,當時由于“安史之亂”,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亂得以平定,嚴武還鎮(zhèn)成都。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當時,他的心情很好,面對這一派生機勃勃,情不自禁,寫下這一首即景小詩。

      “絕句”是詩的名稱,并不直接表示詩的內(nèi)容。這種形式便于用來寫一景一物,抒發(fā)作者一瞬間的感受。詩人偶有所見,觸發(fā)了內(nèi)心的激情,信手把詩人自己的感受寫下來,一時不去擬題,便用詩的格律“絕句”作為題目。杜甫用這一形式寫了一組詩,共四首,用“絕句”為總題。《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是其中的一首。

    杜甫《絕句》3

      唐朝的一個春天,詩人杜甫來到了郊外。

      他看見一條河流正在淙淙流淌,小魚兒正在里面跳來跳去的玩耍。遠處的山脈和平原都變成了一望無際綠油油的一片。遠看有幾只小羊在吃草,近看卻發(fā)現(xiàn)是一簇簇白色的花朵。

      他走進了一個小村莊,看到小孩們玩得不亦樂乎:有的玩過家家,有的'捉迷藏……大人們也不閑著:有的播種,有的織布……一陣春風吹過,如茵的芳草和盛開的花朵散發(fā)出沁人心脾的芳香,仿佛讓杜甫忘掉了一切的煩惱事。他捏了捏泥土,泥土變得又濕又軟。勤勞的燕子看見了,準備銜泥筑巢。杜甫又坐在沙灘上享受著這花草的芳香。忽然他覺得沙灘不再那么冰冷那么硬,而是溫暖而柔軟。一對對鴛鴦悠閑自在的睡在沙灘上,做著美夢。

      杜甫看了這些景象后,不禁贊嘆道:一年之計在于春,一天之計在于晨。他回到家后,但寫下了《絕句》: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杜甫《絕句》4

      作品簡介

      《絕句漫興九首》是唐代詩人杜甫的組詩作品。這組絕句寫在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九首詩寫草堂一帶由春入夏的自然景物和作者的情思感觸。前七首寫早春、仲春、晚春景物,后二首寫春去夏至之景。從內(nèi)容看,當為由春至夏相率寫出,亦有次第可尋。詩人用反襯的手法,在情與景的對立之中,深化思想感情,加強藝術(shù)效果。

      作品原文

      絕句漫興九首

      [唐]杜甫

      其一

      眼見客愁愁不醒,無賴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開深造次,便教鶯語太丁寧。

      其二

      手種桃李非無主,野老墻低還似家。

      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shù)枝花。

      其三

      熟知茅齋絕低小,江上燕子故來頻。

      銜泥點污琴書內(nèi),更接飛蟲打著人。

      其四

      二月已破三月來,漸老逢春能幾回。

      莫思身外無窮事,且盡生前有限杯。

      其五

      腸斷江春欲盡頭,杖藜徐步立芳洲。

      顛狂柳絮隨風去,輕薄桃花逐水流。

      其六

      懶慢無堪不出村,呼兒日在掩柴門。

      蒼苔濁酒林中靜,碧水春風野外昏。

      其七

      糝徑楊花鋪白氈,點溪荷葉疊青錢。

      筍根雉子無人見,沙上鳧雛傍母眠。

      其八

      舍西柔桑葉可拈,江畔細麥復(fù)纖纖。

      人生幾何春已夏,不放香醪如蜜甜。

      其九

      隔戶楊柳弱裊裊,恰似十五女兒腰。

      誰謂朝來不作意,狂風挽斷最長條。

      作品注釋

      ①漫興:隨興所至,信筆寫來。

      其一

      ②眼見:眼見得。愁不醒:客愁無法排遣。

      ③無賴:謂春色惱人。江:指浣花溪。

      ④遣:排遣。深:很,太。造次:匆忙,倉猝。

      ⑤丁寧:再三囑咐。

      其二

      ⑥手種:自己親手種植。

      ⑦野老:杜甫自指。

      ⑧恰似:正是。得:句末助詞,唐人口語,相當于“呢”。

      ⑨夜來:昨夜。

      其三

      ⑩茅齋:指草堂。

      故來頻:故意頻頻飛來。

      其四

      破:突破。

      其五

      芳洲:長滿花草的水中陸地。

      顛狂:本指精神失常,引申為放蕩不羈。

      其六

      無堪:無可人意的景致。

      其七

      糝(sǎn):散。

      雉子:雉的幼雛。雉,通稱野雞,性好伏,善走。

      鳧:野鴨。

      其八

      香醪(láo):美酒。

      其九

      不作意:沒注意。

      作品譯文

      其一

      眼看客居他鄉(xiāng)的我正愁得無法排解,你這無賴的春色竟來到江亭。

      你讓花兒開放就已經(jīng)十分魯莽,還讓黃鶯對我喋喋不休地亂鳴。

      其二

      這是我親手栽種的桃李啊并非沒有主,我這鄉(xiāng)野老人的院墻雖低卻也是個家。

      春風像是有意欺負我,昨夜翻過墻來吹折幾枝花。

      其三

      明知我的草堂十分低小,江上的燕子卻故意頻頻飛進飛出。

      嘴中的春泥掉下來弄臟了琴和書,還常常為捕捉飛蟲撞了老夫。

      其四

      二月已經(jīng)過去三月到來,漸漸老去的人遇到春天還能有幾回?

      莫去想那無窮無盡的身外事,姑且先喝干這一生中有限的酒幾杯。

      其五

      站在春光欲盡的江邊心腸似斷,拄著藜杖踟躕于長滿青草的小洲。

      如顛似狂的柳絮隨風亂舞,輕薄不自重的桃花逐水漂流。

      其六

      沒有可賞的景致也就不愿出村,吩咐孩子每日關(guān)上柴門。

      在蒼苔蓋地的靜林中自飲濁酒,任它野外碧水春風折騰得地暗天昏。

      其七

      飄落在路上的楊花像鋪了一層白氈,點貼于溪面的荷葉像堆疊著的青錢。

      竹林筍根間的幼雉難以發(fā)現(xiàn),溪邊沙灘上的鳧雛傍母而眠。

      其八

      舍西的桑葉已柔嫩可摘,江邊的麥苗又已長得細長。

      人生能有幾何歲月春已入夏,可不能把甜蜜的香酒丟在一旁。

      其九

      隔著門墻外的柳條細弱裊裊,恰如十五歲女兒柔軟的纖腰。

      哪里知道早晨一不留心,竟被狂風扯斷了最長的枝條。

      創(chuàng)作背景

      這組絕句當作于唐肅宗上元二年(761),在《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組詩之后。當時作者卜居成都草堂。

      作品鑒賞

      這組詩寫村居感受。全詩以“客愁”為綱,分寫草堂一帶由春入夏的自然景物和作者的`情思感觸。

      第一首詩寫因旅居無聊而惱春。上兩句是在寫楊柳之美,下兩句是借楊柳為何不展身姿是因為被狂風折斷了枝條來指代詩人自己的不得志。詩人雖不在朝廷,但是時時關(guān)心國計民生。自己像那不能舒展身姿的楊柳一樣,是因為被社會的現(xiàn)實擊打得無法去拯救蒼生,自己為官不得重用,壯志難酬。全詩圍繞“客愁”來寫詩人惱春的心緒。“眼見客愁愁不醒”,概括地說明眼下詩人正沉浸在客居愁思之中而不能自拔。“不醒”二字,刻畫出這種沉醉迷惘的心理狀態(tài)。然而春色卻不曉人情,莽莽撞僮地闖進了詩人的眼簾。春光本來是令人愜意的,“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但是在被客愁纏繞的詩人心目中,這突然來到江亭的春色卻多么擾人心緒!它就在詩人的眼前匆急地催遣花開,又令鶯啼頻頻,似乎故意來作弄家國愁思綿綿中的他鄉(xiāng)游子。此時此地,如此的心緒,這般的花開鶯啼,司春的女神真是“深造次”,她的殷勤未免過于輕率了。

      第二首詩承接第一首而來,借埋怨春風欺花來發(fā)牢騷。前兩句說桃李有主,而且是在自家的花園之中,“非”“還”二字加強語氣,強調(diào)感情色彩。后兩句說,春色催花,已是“深造次”,而春風竟又來欺凌,一夜之間居然吹折數(shù)枝鮮花!詩人寓情于景,造成情與景的對立氣氛。在詩人眼中,春風折花,便是有意欺主。在詩人筆下,春風與桃李都人格化了。明明是詩人惱春,卻寫成春風欺人。

      第三首詩寫頻頻飛入草堂書齋里的燕子擾人的情景。首句說茅齋的極度低矮狹窄,“熟知”,乃就燕子言。連江上的燕子都非常熟悉這茅齋的低小,大概是更宜于筑巢。所以第二句接著說“故來頻”。燕子頻頻而來,自然要引起主人的煩惱。三、四兩句就細致地描寫了燕子在層內(nèi)的活動:筑巢銜泥點污了琴書不算,還要追捕飛蟲甚至碰著了人。詩人以明白如話的口語,作了細膩生動的刻畫,給人以親切逼真的實感;而且透過實感,使人聯(lián)想到這低小的茅齋,由于江燕的頻頻進擾,使主人也難以容身了。從而寫出了草堂困居,詩人心境諸多煩擾的情態(tài)。明代王嗣奭《杜臆》就此詩云:“遠客孤居,一時遭遇,多有不可人意者。”這種不可人意,還是由客愁生發(fā),借燕子引出禽鳥亦若欺人的感慨。王夫之在《姜齋詩話》中說:“情景名為二,而實不可離。神于詩者,妙合無垠。巧者則有情中景,景中情”。杜甫這首詩也是善于景中含情的一例。全詩俱從茅齋江燕著筆,三、四兩句更是描寫燕子動作的景語,就在這“點污琴書”“打著人”的精細描寫中,包蘊著遠客孤居的諸多煩擾和心緒不寧的神情,體物緣情,神物妙合。“不可人意”的心情,詩句中雖不著一字,卻全都在景物描繪中表現(xiàn)出來了。全詩富有韻味,耐人咀嚼。

      第四首詩寫留春不住,只得及時行樂。其實這是無可奈何而自寬之詞。

      第五首詩寫草堂周圍的景色很秀麗,他在那兒的生活也比較安定。然而飽嘗亂離之苦的詩人并沒有忘記國難未除,故園難歸;盡管眼前繁花簇簇,家國的愁思還時時縈繞在心頭。其本意是寫景抒情,并未有批判女子作風的意思,但因為其中兩句所用意象“柳”“桃花”也用來形容女子,所謂殘花敗柳,面若桃花等。且詩中極盡其輕浮的狀態(tài),所以常被后人用來暗指女子作風的輕佻,放蕩不羈。

      第六首詩寫閉門喝酒,渾然不管門外的世界,寫得很有境界。

      第七首詩是寫初夏的景色。前兩句寫景,后兩句景中狀物,而景物相間相融,各得其妙。詩中展現(xiàn)了一幅美麗的初夏風景圖:漫天飛舞的楊花撒落在小徑上,好像鋪上了一層白氈;而溪水中片片青綠的荷葉點染其間,又好像層疊在水面上的圓圓青錢。詩人掉轉(zhuǎn)目光,忽然發(fā)現(xiàn):那一只只幼雉隱伏在竹叢筍根旁邊,真不易為人所見。那岸邊沙灘上,小鳧雛們親昵地偎依在母鳧身邊安然入睡。首句中的“糝徑”,是形容楊花紛散落于路面,詞語精煉而富有形象感。第二句中的“點”“疊”二詞,把荷葉在溪水中的狀態(tài)寫得十分生動傳神,使全句活了起來。后兩句浦起龍在《讀杜心解》中說它“微寓蕭寂憐兒之感”,從全詩看,“微寓蕭寂”或許有之,“憐兒”之感,則未免過于深求。這四句詩,一句一景,字面看似乎是各自獨立的,一句詩一幅畫面;而聯(lián)系在一起,就構(gòu)成了初夏郊野的自然景觀。細致的觀察描繪,透露出作者漫步林溪間時對初夏美妙自然景物的留連欣賞的心情,閑靜之中,微寓客居異地的蕭寂之感。這四句如截取七律中間二聯(lián),雙雙皆對,又能針腳細密,前后照應(yīng)。起兩句明寫楊花、青荷,已寓林間溪邊之意,后兩句則摹寫雉子、鳧雛,但也俱在林中沙上。前后關(guān)照,互相映襯,于散漫中渾成一體。這首詩刻畫細膩逼真,語言通俗生動,意境清新雋永,而又充滿深摯淳厚的生活情趣。

      第八首詩所表達的意思是,既然夏景亦復(fù)大佳,則當開懷暢飲,了此一生。

      第九首詩以感慨系之,作為結(jié)束。這組詩的綱領(lǐng)是“客愁”二字。詩人因惱春、怨春,無非是因“客愁”而已;繼而恨春、惜春,無非是春來春去,更增愁懷而已。所以最后發(fā)出春光易逝、人生幾何之嘆。

      在章法上,九首詩雖各自獨立成篇,然逐章相承,首尾照應(yīng),有前后次第和內(nèi)在脈絡(luò)。在技巧上,全詩用擬人手法,把春寫成了有生命、有感情的事物;新鮮生動的比喻,使景物展現(xiàn)出靈動活潑之姿。

      杜甫善于用反襯的手法,在情與景的對立之中,深化他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加強詩的藝術(shù)效果。這組詩里惱春煩春的情景,就與《春望》中“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意境相仿佛。只不過一在亂中,愁思激切;一在暫安,客居惆悵。雖然抒發(fā)的感情有程度上的不同,但都是用“樂景寫哀”(王夫之《姜齋詩話》)則哀感倍生的寫法。所以詩中望江亭春色則頓覺其無賴,見花開春風則深感其造次,聞鶯啼嫩柳則嫌其過于丁寧,這就加倍寫出了詩人的煩惱憂愁。這種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很符合生活中的實際。正是詩人充分描繪出當時的真情實感,因而能深深打動讀者的心,引起共鳴。

      作品點評

      宋代胡仔《苕溪漁隱叢話》:苕溪漁隱曰:古詩不拘聲律,自唐至令,詩人皆然,初不待破棄聲律。詩破棄聲律,老杜自有此體。如《絕句漫興》、《黃河》、《江畔獨步尋花》、《夔州歌》、《春水生》,皆不拘聲律,渾然成愛,新奇可愛,故魯直效之。

      明代唐汝詢《匯編唐詩十集》:唐云:香山鼻祖。

      明代李東陽《麓堂詩話》:杜子美《漫興》諸絕句,有古《竹枝》意,跌宕奇古,超出詩人蹊徑。韓退之亦有之。

      明代王嗣奭《杜臆》:興之所到,率然而成,故云《漫興》,亦《竹枝》、樂府之變體也。“客愁”二字,乃九首之綱領(lǐng)。愁不可耐,故借目前景物以發(fā)之。楊鐵厓曰:學杜者先得其性情語言而后可;得其性情語言,必自《漫興》始。

      清代仇兆鰲《杜詩詳注》:申涵光曰:絕句,以渾圓一氣,言外渾然為正,王龍標其當行也,太白亦有失之輕者,然超鐵絕塵,千古獨步。惟杜詩別是一種,能重而不能輕,有鄙俚者,有板澀者,有散漫潦倒者,雖老放不可一世,終是別派,不可效也……“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shù)枝花”,語尚輕便;“莫思身外無窮事,且盡生前有限杯”,似今小說演義中語;“糝徑楊花鋪白氈”,則俚甚矣。

      清代浦起龍《讀杜心解》:七言絕句,至龍標、太白,入圣矣。少陵自是別凋。然宋、元以還,每以連篇作意,別見新裁。王、李遺音,已成《廣陵散》;淵源故多出自少陵也,特聲韻比杜諧貼耳。明空同、大復(fù),多效此種。

      清代楊倫《杜詩鏡銓》:絕句以太白、少伯為宗,子美獨創(chuàng)別調(diào),頹然自放中,有不可一世之概,盧德水所謂“巧于用拙,長于用短”者也。

      其一

      宋代吳開《優(yōu)古堂詩話》:唐楊巨源《早春》詩云:“馬蹄經(jīng)歷應(yīng)須過,鶯語丁寧已怪遲。”蓋效杜子美所謂“莫遣花開深造次,便覺鶯語太丁寧。”

      明代王嗣奭《杜臆》:“眼見客愁”者,春色也。春色安得有眼?奇得可笑。“即遣”、“便教”,俱著春色說:“花開”、“鶯語”,因客愁而娛弄之使醒:此春色之無賴也。

      清代仇兆鰲《杜詩詳注》:此因旅況無聊而發(fā)為惱春之詞。

      清代楊倫《杜詩鏡銓》:蔣云:罵春色。“客愁”二字乃九首之綱(“眼見客愁”句下)。

      其二

      宋代蔡居厚《蔡寬夫詩話》:王元之本學白樂天詩,在商州嘗賦《春日雜興》云:“……何事春風容不得?和鶯吹折數(shù)枝花。”其子嘉祐云:“老杜嘗有‘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shù)枝花’之句,語類相近。”因請易之。王元之忻然曰:“吾詩精諧,遂能暗合子美耶?”更為詩曰:“本與樂天為后進,敢期杜甫是前身。”卒不復(fù)易。

      明代鍾惺、譚元春《唐詩歸》:鐘云:達甚(“野花墻低”句下)。

      明代王嗣奭《杜臆》:遠客孤居,一時遭遇,多有不可人意者,故其二、其三,托之“春風”、“燕子”,而“吹折花枝”、“點污琴書”、“接蟲打人”,皆非無為而發(fā)。

      清代仇兆鰲《杜詩詳注》:此章借春風以寄其牢騷,承首章花開。……惜桃李,正自惜羈孤也。

      清代翟翚《聲調(diào)譜拾遺》:此字(按指“相”)不仄便失偉(“恰是春風”句下)。

      清代楊倫《杜詩鏡銓》:再三與他論道理,妙絕(“手種桃李”二句下)。劉須溪云:疏野有佳致。

      其三

      宋代范晞文《對床夜語》:“卻似春風相欺得”、“更接飛蟲打著人,……皆化俗為雅,靈丹點鐵矣。

      明代李東陽《麓堂詩話》:如杜子美……“銜泥點污琴書內(nèi),更接飛蟲打著人”……皆淡而愈濃,近而愈遠,可與知者道,難句俗人言。

      清代仇兆鰲《杜詩詳注》:此章借燕子以寓其感慨,承療章“鶯語”。

      清代楊倫《杜詩鏡銓》:是感是怨(“江上燕子”句下)。數(shù)出罪過(“銜泥點污”句下)。

      其五

      宋代許顗《彥周詩話》:春時秾麗,無過桃柳、“桃之夭夭”、“楊柳依依”,詩人言之也。老杜云:“顛狂柳絮隨風去,輕薄桃花逐水流。”不知緣誰而波及桃花與楊柳矣。

      清代仇兆鰲《杜詩詳注》:此見春光欲盡,有傲睨乃物之意。“顛狂”、“輕薄”,是借人比物,亦是托物諷人,蓋年老興闌,不耐春事也。此并下二章,聲調(diào)俱諧,不用拗體。

      其七

      明代王嗣奭《杜臆》:借景物以自寬,所謂取之無禁、用之不竭者。

      清代何焯《義門讀書記》:“白氈”、“青錢”,元、白最好寫仿。其流遂有放翁。

      清代浦起龍《讀杜心解》:本只點綴景物,其下二,微寓蕭寂憐兒之感。

      清代楊倫《杜詩鏡銓》:此及下首,皆寫入夏景。

      其九

      明代王嗣奭《杜臆》:與其二意相似,……“弱裊裊”、“女兒腰”,老人語,卻自風致。

      清代仇兆鰲《杜詩詳注》:自春入夏,所詠花木禽鳥,俱隨時托興者;獨柳色夏青,而仍經(jīng)摧折,故感慨終焉。

      清代浦起龍《讀杜心解》:此與“手種桃李”章不同,乃好物不堅牢之意,蓋以自況也。

      清代楊倫《杜詩鏡銓》:俚句是樂府體(“恰似十五”句下)。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是唐代最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宋以后被尊為“詩圣”,與李白并稱“李杜”。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nèi)容深刻。許多優(yōu)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zhuǎn)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shù)上,善于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于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郁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杜甫《絕句》5

      《絕句》是唐朝詩人杜甫閑居成都草堂時所作。本詩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寫了草堂門前浣花溪邊的春景。這首詩色彩明快,意境開闊。全詩每句一景,聲形色,近景、遠景交相輝映,構(gòu)成一幅絢麗多彩、開闊生動的畫卷。描寫有動有靜,鳴啼的黃鶯,飛翔的白鷺是動景,千年積雪,停泊行舟是靜景,動靜相間,和諧完美。這明快開朗景色的描繪,反映了詩人歡快激揚的思想感情。全詩對仗工整,語言凝練,令人心曠神怡,百讀不厭。

      教學中,跟上首詩對照學生能夠迅速找到“三千尺”、“落九天”、“千秋雪”、“萬里船”中的這些數(shù)字,知道這些數(shù)字都是虛指,它們分別是指……待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后,引領(lǐng)學生認識詩歌中的對仗,感受詩歌的美(學生此時馬上聯(lián)想到春節(jié)的春聯(lián)都是對仗的)。最后點撥朗讀技巧,延長語氣,讀好重音,讀好古詩特有的樂感和韻味。

      《絕句》這首詩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閑居時寫的,共寫絕句四首,本詩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寫了草堂門前浣花溪邊春景。本詩由兩聯(lián)工整的對偶句組成。前兩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寫的是動景。首句堂前黃鸝鳴于翠柳間,是近景;次句白鷺飛上青天,是遠景。這些景物的畫面,色彩艷麗:嫩黃的小鳥,翠綠的柳林,雪白的鷺鷥,蔚藍的`青天,四種色彩給人以深刻的印象。不僅有色還有聲,有那婉轉(zhuǎn)動聽的鶯歌,真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明麗的景象。

      后兩句“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寫的是靜景。前兩句兩個動詞是“鳴”“上”,后兩句是“含”“泊”,一動一靜。第三句寫西嶺的積雪,是遠景。“含”字運用擬人手法,十分貼切生動;“千秋”點出時間的久遠,更顯出其靜。第四句寫門前的船只,是近景。“泊”,停泊著,靜中包含著動;“萬里”點出路途的遙遠。這首詩,每句一景,其中動景、靜景,近景、遠景交錯映現(xiàn),構(gòu)成了一幅絢麗多彩、幽美平和的畫卷,令人心曠神怡,百讀不厭。自己也很喜歡這首詩,本月的明日之星就選擇了這首詩,但上下來卻發(fā)現(xiàn)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整個教學設(shè)計的環(huán)節(jié)欠合理,朗讀指導(dǎo)也沒到位,互動環(huán)節(jié)也沒互動好。說來慚愧,在上這堂課之前,曾經(jīng)聽了其他老師上這節(jié)課,她一邊上,我也一邊在想:自己這個環(huán)節(jié)會怎樣處理,應(yīng)該怎樣處理。也和師傅討論過某些環(huán)節(jié)該如何處理,如何設(shè)計,但在實際的上課過程中,發(fā)現(xiàn)自己思考的還是遠遠不夠,沒有細細地解讀文本。

      在朗讀環(huán)節(jié)的設(shè)計中,沒有精心處理好朗讀的層次。指導(dǎo)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是古詩教學的重點。因此在課堂上要體現(xiàn)朗讀的指導(dǎo)過程。在這節(jié)課上,我也重視了古詩的朗讀,并設(shè)計了多處朗讀,但在具體的上課過程中卻沒有好好地指導(dǎo)。到課的尾聲,學生本來讀得蠻好的,并且熟讀成誦了。但我卻提出了讓學生劃一劃節(jié)奏,根據(jù)節(jié)奏來朗讀,這就又回到了淺層次的朗讀上了。課結(jié)尾時,學生已經(jīng)理解了詩的意思了,應(yīng)該是深層次的指導(dǎo)朗讀,讓學生在理解詩的意思的基礎(chǔ)上,有感情地朗讀,而不應(yīng)該只根據(jù)節(jié)奏點來讀一讀。在“初讀”環(huán)節(jié)上,我的要求太高了,初讀便提出了邊讀邊思考詩的意思,問的問題太廣了,缺乏針對性。其實,“詩歌不是無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腸。”如果學生真正理解了詩句的意思,感悟了詩人的感情,斷句就不會成為問題。因此,在以后的教學中,我還將在朗讀的層次上多下功夫。

    杜甫《絕句》6

      清晨,杜甫推開窗,望著外面——他驚呆了!門前柳樹在河邊梳理著頭發(fā),仿佛在和杜甫道著你好。翠綠柳樹上,兩只活潑可愛、小巧玲瓏的黃鶯在樹上吟唱著。它們時而高歌,時而淺唱,在這片清新春意中傳遞著鳥的語言。

      杜甫抬頭一看,只見一行白鷺排著隊飛上天空。它們飛得越來越遠,越來越高,直到空中只留下幾聲鳥鳴。它們向著太陽飛去,朝去朵飛去,朝藍天飛去。杜甫看到了遠方山上的積雪,它們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fā)亮。杜甫再看門前的小河,呀!這不是東吳來的船嗎?杜甫心中忐忑我的家鄉(xiāng)肯定解放了!我年邁的父母親還好嗎?我的'兒女幸福嗎?我的妻子好嗎?杜甫激動之后,立刻有淡淡的鄉(xiāng)愁涌上心頭,杜甫回到房間,立刻提筆寫下了《絕句》這首詩。

    杜甫《絕句》7

      唐代杜甫

      堂西長筍別開門,塹北行椒卻背村。

      梅熟許同朱老吃,松高擬對阮生論。

      譯文

      廳堂西邊的竹筍長得茂盛,都擋住了門頭,塹北種的行椒也郁郁蔥蔥的,長成一行卻隔開了鄰村。

      看到園中將熟的梅子,便想待梅熟時邀朱老一同嘗新;看到堂前的松樹,便想和阮生在松下談古論今。

      注釋

      行椒:成行的椒樹。

      朱老:與下文的“阮生”都是杜甫在成都結(jié)識的朋友,喻指普普通通的鄰里朋友。

      阮生:后世常與“朱老”連用成“阮生朱老”或“朱老阮生”作為詠知交的典故。

      創(chuàng)作背景

      唐代宗廣德二年(公元764年)春,杜甫因嚴武再次鎮(zhèn)蜀而重返成都草堂,其時,安史之亂已平定,杜甫得知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著回到成都草堂。這時詩人的心情特別好,面對這生氣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寫下了這一組即景小詩。

      賞析

      這首詩先寫草堂,舉其四景:堂西的竹筍,塹北的`行椒,園中的梅子,堂前的松樹。詩人處在這遠離鬧市的幽靜環(huán)境之中,因看到園中將熟的梅子,便想到待梅熟時邀朱老一同嘗新;因看到堂前的松樹,便希望和阮生在松蔭下盡情地談古論今。從中可以看出詩人對草堂的愛賞,以及他對生活的樸素要求。他久經(jīng)奔波,只要有一個安身之地就已經(jīng)滿足了。顯然,這首詩雖屬賦體卻兼比興,于平淡的寫景敘事中寓含著詩人的淡泊心情,以作為組詩之綱。當時杜甫因好友嚴武再次鎮(zhèn)蜀而重返草堂,足證嚴武在詩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但這里他所想到的草堂的座上賓卻不是嚴武,而是普普通通的朱老和阮生,可見詩人當時的心境和志趣。

    杜甫《絕句》8

      本節(jié)課,我充分利用多種教學資源,引導(dǎo)學生積極主動地學,以畫為媒,讀寫結(jié)合,教學形式靈活多樣,學生學得興趣盎然,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誘發(fā)熱情

      上課伊始,教師用充滿熱情的語言,創(chuàng)設(shè)自由和諧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知作者的同時了解詩人的寫作背景,把學生引入詩情畫意之中。迷人的自然景觀伴著輕快流暢的朗讀,學生埋藏于心靈深處的情感被撥動,詩興噴涌而出,大家躍躍欲試,爭先說出與畫面相關(guān)的詩句,學習古詩的熱情空前高漲。

      (二)以讀為本,感知詩意。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特級教師于漪也說:“要反復(fù)誦讀,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讀出感情,讀出氣勢,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可見,誦讀是古詩文教學的很好的方法。學生要想真正明白一首詩的意思是離不開讀的。尤其是對于以形象思維為主的低年級學生來說,更應(yīng)該以讀、背古詩為教學重點。然而,反復(fù)的朗讀是枯燥的,根本激不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因此,在古詩教學中,結(jié)合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以多式多樣的朗讀方法來幫助學生讀通古詩,讀懂詩意。

      如:初讀古詩時,我要求學生劃出生字,注意讀準音,讀通順詩句。自讀后,指名個別學生大聲朗讀,讓學生相互評議,讓他們糾正指導(dǎo)讀錯的字詞。接著讀古詩,標劃停頓,讓學生耳、腦、口、眼協(xié)調(diào)活動,再輔以男女生讀,比賽讀,帶上表情讀,在反復(fù)地讀中學生感受到詩的語言美、節(jié)奏美、音律美,從而漸入古詩意境。

      二、放飛想象,走進詩境。

      宋代文學家張舜民說:“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古詩教學,貴在誘導(dǎo)學生進入詩歌描繪的意境。在教學中,我充分尊重學生的體驗,并讓不同愛好、特長的學生用自己感興趣的方式感悟詩的意境:“同學們,優(yōu)秀的詩歌常常‘詩中有畫',你們想欣賞詩中蘊含的畫面嗎?請大家把眼睛閉起來,現(xiàn)在你們就來到了成都郊外的杜甫草堂… … "引導(dǎo)學生邊邊聽配樂朗誦,邊想象自己好像看到了什么?并把自己想象到的用畫畫、寫話或誦讀等方式變現(xiàn)出來。使學生對詩中所描繪的意境有初步的感受和體會。 “本節(jié)課的教學亮點是引導(dǎo)學生根據(jù)詩句,展開想象,作畫配詩,以“畫”為媒介,為學生“走”向古詩搭一座美麗的引橋。“畫”僅僅是手段,目的是把學生領(lǐng)到詩人面前,完成一次超越時空的心靈對話。在白描畫面后,讓學生圖詩對照,對畫進行點評,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新能力,也促使其進一步理解詩的內(nèi)容,將零散的事物組織成一幅完整、雋永的圖畫,提高感受美、理解美、鑒賞美的能力。同時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

      三、詩畫(話)結(jié)合,感悟詩情。

      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詩句意思的理解不可過于死板或進行過于詳細的介紹,讓學生“望詩生畏” 。在教學中,我采用詩畫結(jié)合的方式,讓學生在春天的圖景中輕松走進古詩學習的環(huán)境,從整體到局部再到整體,借助課件,引導(dǎo)學生找出美,試著用自己的話把畫面的美完整地說出來。在引導(dǎo)學生描述的`時候,我又遵循從易到難的原則,從要求說完整句開始,到連貫描述局部畫面,再到最后的依據(jù)提供的句式描述整首詩的意境。這種看圖說話的方式,降低了學生理解詩句意思的難度,給了學生更大的說話空間,訓練了學生自由表達的能力。學生表現(xiàn)活躍,學習成就感強烈,對他們今后繼續(xù)學習古詩,做了很好的情感鋪墊。

      四、反復(fù)吟誦,升華詩情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來也會誦”。讀的活動在教學中是一以貫之,從自由練讀到品析美讀再到深情誦讀,把詩所展示的形象與詩的韻律、節(jié)奏、激蕩的情感結(jié)合在一起,進而感受詩人歡快激揚的情感,升華了詩情

      五、適時拓展,豐富閱讀

      本課教學文本中只有一首絕句,但在講課時,我卻讓學生接觸了杜甫所寫的六首絕句中的五首,并且還出示了一些有關(guān)顏色描寫的詩句,大大豐富了學生的視野,增強了學生的積累量,豐富了學生的閱讀量。

      總之,一切成功都屬于有準備的人。只要用心去研究,去思考,成功永遠伴隨在身邊。

    杜甫《絕句》9

      絕句

      杜甫

      liǎng gè huáng lí míng cu liǔ

      兩個黃鸝鳴翠柳,

      yī háng bái lù shàng qīng iān

      一行白鷺上青天。

      chuāng hán xī lǐng qiān qiū xuě

      窗含西嶺千秋雪,

      mén bó dōng wú wàn lǐ chuán

      門泊東吳萬里船。

      注釋

      西嶺:西嶺雪山。

      千秋雪:指西嶺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積雪。

      泊:停泊。

      東吳:古時候吳國的領(lǐng)地。

      萬里船:不遠萬里開來的船只。

      譯文

      兩只黃鸝在空中鳴叫,

      一行白鷺在天空中飛翔。

      窗口可以看見西嶺千年不化的積雪,

      門口停泊著從東吳萬里開來的船只。

      創(chuàng)作背景

      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時期,成都尹嚴武入朝,當時由于“安史之亂”,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亂得以平定,嚴武還鎮(zhèn)成都。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當時,他的心情很好,面對這一派生機勃勃,情不自禁,寫下這一首即景小。

      “絕句”是詩的名稱,并不直接表示詩的內(nèi)容。這種形式便于用來寫一景一物,抒發(fā)作者一瞬間的感受。詩人偶有所見,觸發(fā)了內(nèi)心的激情,信手把詩人自己的感受寫下來,一時不去擬題,便用詩的格律“絕句”作為題目。杜甫用這一形式寫了一組詩,共四首,用“絕句”為總題。《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是其中的一首。

      賞析

      這首詩描繪出四個獨立的景色,營造出一幅生機勃勃的圖畫,詩人陶醉其中,望著來自東吳的船只,不覺勾起了鄉(xiāng)愁,細致的內(nèi)心活動自然地流露出來。

      詩歌以一副富有生機的自然美景切入,給人營造出一種清新輕松的情調(diào)氛圍。此兩句,詩人以不同的角度對這副美景進行了細微的刻畫。翠是新綠,是初春時節(jié)萬物復(fù)蘇,萌發(fā)生機時的顏色。以“鳴”發(fā),黃鸝的啼叫,給人一種輕脆,悅耳之感。早春時節(jié)嫩芽初發(fā)的柳枝上,成雙成對的黃鸝在歡唱,構(gòu)成了一幅具有喜慶氣息的生機勃勃的畫面。而黃鸝居柳上而鳴,這是在靜中寓動的.生機,下句則以更明顯的動勢寫大自然的生氣:晴空萬里,一碧如洗,白鷺在這個清新的天際中飛翔,這不僅是一種自由自在的舒適,還有一種向上的奮發(fā),這里用一個“上”字很巧妙。這兩句,以“黃”襯“翠”,以“白”襯“青”,色彩鮮明,更托出早春的生機初發(fā)的氣息。兩首句還寫到黃鸝的啼鳴,詩人對這幅生機盎然,絢麗多彩的早春圖像就分別從視覺和聽覺兩個角度進行刻畫,而這種有聲有色的手法,也增加了詩句的生機。再者,首句寫黃鸝居柳上而鳴,與下句寫白鷺飛翔上天,空間開闊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遠,使詩人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機充盈著整個環(huán)境,這樣就再從另一角度顯出早春生機之盛。

      第三句,“窗含西嶺千秋雪”,詩人憑窗遠眺,因早春空氣清新,晴天麗日,所以能看見西嶺雪山。上兩句已點明,當時正是早春之際,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這就給讀者一種濕潤的感受,此句“窗”與“雪”間著一“含” 字,表現(xiàn)出積雪初融之際濕氣潤澤了冬凍過的窗欞,這更能寫出詩人對那種帶著濕氣的早春生機的感受。而“西嶺”,正是詩人看到窗前初融的冰雪而想起草堂近旁的西嶺,想到西嶺山上的長久積雪,以西嶺上的千秋積雪代替窗上的殘雪,這就使所表達的意境更為廣遠。這就是詩人觀物寄情時物物相融的手法。另外,詩人從少年時就懷有報國的志向,在歷經(jīng)數(shù)十年的重重阻扼之后終于有重展的機會,多年戰(zhàn)亂得以平定,這與詩人看到窗前的融雪而想到西嶺,并以嶺上千年雪代窗上殘雪,進而給詩人以頑雪消融之感正好相聯(lián)系。但同時,詩人以這種感受,從另一角度來說明一種艱難: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而要融化千年的積雪則更為困難。于是,詩人在那淡淡的希望之中卻有著更深的憂慮。因此,這句就不僅僅是對窗前雪的描寫了,它有著更深的寓意,而這種對景物的體察,其實早在一二句就暗含其中了。“兩個”、“一行”,數(shù)目歷歷分明,觀察仔細,不是因為內(nèi)心的輕松愉快,而是詩人要排遣那種長期受到閑置的愁悶意緒和百無聊賴的心情。這與《水檻遣心》中“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與《曲江》中“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對景物的體察有異曲同工之妙,同樣以清新自由的景象表現(xiàn)心中百無聊賴的心情。

      末句更進一步寫出了杜甫當時的復(fù)雜心情。一說船來自“東吳”,此句表戰(zhàn)亂平定,交通恢復(fù),詩人睹物生情,想念故鄉(xiāng)。用一個“泊”字,有其深意。泊有“停留不開”的含義,杜甫用的正是這個含義。杜甫多年來飄泊不定,沒有著落,雖然他心中始終還有那么一點希冀,但那種希冀,已經(jīng)大大消減了。他應(yīng)該知道,“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理想在當時很難實現(xiàn),而且在嚴武向朝廷推薦他之前,他剛剛結(jié)束流亡的生活,對朝廷雖有所望,但卻又極感希望渺茫。“泊”字,正好寫出了詩人這種處于希望與失望之間的復(fù)雜心情。而“萬里”則暗示了目的達到的遠難,這與第三句中的“千秋”并列,一從時間上,一從空間上,同寫出那種達到目的之難,以表示希望不大。這是第一層含義。第二,這只停泊在門前的東吳船并非從東吳來,而是到東吳去的。東吳,正是杜甫心中那點希冀的象征。不直言長安而說“東吳”,原因是,詩人以成都、東吳間相距之遠和路徑之難,來暗示他的抱負難以得到施展;另外,三國孫權(quán)自古就被不少士人譽為明主,借東吳代指孫權(quán),不僅暗示了杜甫對當朝皇帝的希望,更是他那“致君堯舜上”的志向的寄寓之所。而以“泊”、“萬里”、“東吳船”合而為一句,正是為了寫出那個“難”字。詩的上聯(lián)是一組對仗句。草堂周圍多柳,新綠的柳枝上有成對黃鸝在歡唱,一派愉悅景象,有聲有色,構(gòu)成了新鮮而優(yōu)美的意境。“翠”是新綠,“翠柳”是初春 物候,柳枝剛抽嫩芽。“兩個黃鸝鳴翠柳”,鳥兒成雙成對,呈現(xiàn)一片生機,具有喜慶的意味。次句寫藍天上的白鷺在自由飛翔。這種長腿鳥飛起來姿態(tài)優(yōu)美,自然 成行。晴空萬里,一碧如洗,白鷺在“青天”映襯下,色彩極其鮮明。兩句中一連用了“黃”、“翠”、“白”、“青”四種鮮明的顏色,織成一幅絢麗的圖景;首 句還有聲音的描寫,傳達出無比歡快的感情。

      詩的下聯(lián)也由對仗句構(gòu)成。上句寫憑窗遠眺西山雪嶺。嶺上積雪終年不化,所以積聚了“千秋雪”。而雪山在天氣不好時見不到,只有空氣清澄的晴日,它才清晰 可見。用一“含”字,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圖畫,近在目前。觀賞到如此難得見到的美景,詩人心情的舒暢不言而喻。下句再寫向門外一瞥,可以見到停泊 在江岸邊的船只。江船本是常見的,但“萬里船”三字卻意味深長。因為它們來自“東吳”。當人們想到這些船只行將開行,沿岷江、穿三峽,直達長江下游時,就 會覺得很不平常。因為多年戰(zhàn)亂,水陸交通為兵戈阻絕,船只是不能暢行萬里的。而戰(zhàn)亂平定,交通恢復(fù),才看到來自東吳的船只,詩人也可“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了,怎不叫人喜上心頭呢?“萬里船”與“千秋雪”相對,一言空間之廣,一言時間之久。詩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載,視通萬里,胸次何等開闊!

      全詩看起來是一句一景,是四幅獨立的圖景。而一以貫之,使其構(gòu)成一個統(tǒng)一意境的,正是詩人的內(nèi)在情感。一開始表現(xiàn)出草堂的春色,詩人的情緒是陶然的,而隨著視線的游移、景物的轉(zhuǎn)換,江船的出現(xiàn),便觸動了他的鄉(xiāng)情。四句景語就完整表現(xiàn)了詩人這種復(fù)雜細致的內(nèi)心思想活動。

      這首絕句一句一景,但又融而為一,其中起聯(lián)結(jié)作用的正是詩人內(nèi)心的心緒。表面上表現(xiàn)的是生機盎然的畫面,而在歡快明亮的景象內(nèi),卻寄托著詩人對時光流逝,孤獨而無聊的失落之意,更寫出了詩人在重有一線希望之時的復(fù)雜心緒,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詩人對失望的感傷,對希望可否成真的無著和彷徨。以清新輕快的景色寄托詩人內(nèi)心復(fù)雜的情緒,正是這首詩的主旨所在。

    杜甫《絕句》10

      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詞句注釋

      1、黃鸝:黃鶯。

      2、白鷺:鷺鷥,羽毛純白,能高飛。

      3、窗含。是說由窗往外望西嶺,好似嵌在窗框中,故日窗含。

      4、西嶺:即成都西南的岷山,其雪常年不化,故云千秋雪。這是想象之詞。

      5、東吳:指長江下游的江蘇一帶。成都水路通長江,故云長江萬里船。

      白話譯文

      黃鸝在新綠的柳條間叫著春天,成雙作對好喜慶;白鷺排成行迎著春風飛上青天,隊列整齊真優(yōu)美。那西嶺的雪峰啊,像一幅美麗的畫嵌在窗框里;這門前的航船啊,竟是從萬里之外的東吳而來。

      創(chuàng)作背景

      唐代宗廣德二年(公元764年)春,杜甫因嚴武再次鎮(zhèn)蜀而重返成都草堂,其時,安史之亂已平定,杜甫得知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著回到成都草堂。這時詩人的心情特別好,面對這生氣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寫下了這一組即景小詩。興到筆隨,事先既未擬題,詩成后也不打算擬題,干脆以“絕句”為題。這四首詩就是杜甫初歸草堂時所寫的一些絕句詩,包括其中的《絕句四首》。明末王嗣奭《杜臆》說“是自適語”,“蓋作于卜居草堂之后,擬客居此以終老,而自敘情事如此。”

      作品鑒賞

      這組詩一開始寫草堂的春色,情緒是陶然的;而隨著視線的游移、景物的轉(zhuǎn)換、江船的出現(xiàn),觸動了他的鄉(xiāng)情,四句景語完整表現(xiàn)了詩人這種復(fù)雜細致的`內(nèi)心思想活動。此詩兩兩對杖,寫法非常精致考究,讀起來卻一點兒也不覺得雕琢,十分自然流暢。把讀者由眼前景觀引向廣遠的空間和悠長的時間之中,引入對歷史和人生的哲思理趣之中。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黃鸝、翠柳顯出活潑的氣氛,白鷺、青天給人以平靜、安適的感覺。“鳴”字表現(xiàn)了鳥兒的怡然自得。“上”字表現(xiàn)出白鷺的悠然飄逸。黃、翠、白、青,色澤交錯,展示了春天的明媚景色,也傳達出詩人歡快自在的心情。詩句有聲有色,意境優(yōu)美,對仗工整。一個“含”字,表明詩人是憑窗遠眺,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圖畫。這兩句表現(xiàn)出詩人心情的舒暢和喜悅。“西嶺”,即成都西南的岷山,其雪常年不化,故云“千秋雪”。“東吳”,三國時孫權(quán)在今江蘇南京定都建國,國號為吳,也稱東吳。這里借指長江下游的江南地區(qū)。“千秋雪”言時間之久,“萬里船”言空間之廣。詩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載,視通萬里,胸襟何等開闊!這兩句也是全詩的點睛之筆,境界開闊,情志高遠。在空間和時間兩個方面拓寬了廣度,使得全詩的立意一下子卓爾不群,既有杜詩一貫的深沉厚重,又舒暢開闊,實為千古名句。

      蘇軾曾經(jīng)說過:“少陵翰墨無形畫”。此詩就像一幅絢麗生動的山水條幅:黃鸝、翠柳、白鷺、青天、江水、雪山,色調(diào)淡雅和諧,圖象有動有靜。畫的中心是幾棵翠綠的垂柳,黃鶯兒在枝頭婉轉(zhuǎn)歌唱;畫的上半部是青湛湛的天,一行白鷺映于碧空;遠處高山明滅可睹,遙望峰巔猶是經(jīng)年不化的積雪;近處露出半邊茅屋,門前一條大河,水面停泊著遠方來的船只。從顏色和線條看,作者把兩筆鵝黃點染在一片翠綠之中,在青淡的空間斜勾出一條白線。點線面有機結(jié)合,色彩鮮明而又和諧。詩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載,視通萬里,胸次開闊,出語雄健。全詩對仗精工,著色鮮麗,動靜結(jié)合,聲形兼俱,每句詩都是一幅畫,又宛然組成一幅咫尺萬里的壯闊山水畫卷。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是唐代最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宋以后被尊為“詩圣”,與李白并稱“李杜”。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nèi)容深刻。許多優(yōu)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zhuǎn)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shù)上,善于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于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郁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杜甫《絕句》11

      原文

      絕句(其一)

      (唐)杜甫

      遲日①江山麗,

      春風花草香。

      泥融②飛燕子,

      沙暖睡鴛鴦③。

      譯文

      其一:江山沐浴著春光多么秀麗,陣陣春風送來花草的芳香。

      飛翔的燕子銜著濕泥忙筑巢,美麗的鴛鴦睡在沙上曬太陽。

      杜甫《絕句》賞析

      賞析一:

      [賞析]

      清代的詩論家陶虞開在《說杜》一書中指出,杜集中有不少“以詩為畫”的作品。這一首寫于成都草堂的五言絕句,就是極富詩情畫意的佳作。詩一開始,就從大處著墨,描繪出在初春燦爛陽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帶明凈絢麗的春景,用筆簡潔而色彩濃艷。“遲日”即春日,語出《詩經(jīng)·豳風·七月》“春日遲遲”。這里用以突出初春的陽光,以統(tǒng)攝全篇。同時用一“麗”字點染“江山”,表現(xiàn)了春日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溪水映日的秀麗景色。這雖是粗筆勾畫,筆底卻是春光駘蕩。

      第二句詩人進一步以和煦的春風,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濃郁的.芳香來展現(xiàn)明媚的大好春光。因為詩人把春風、花草及其散發(fā)的馨香有機地組織在一起,所以讀者通過聯(lián)想,可以有惠風和暢、百花競放、風送花香的感受,收到如臨其境的藝術(shù)效果。

      在明麗闊遠的圖景之上,三、四兩句轉(zhuǎn)向具體而生動的初春景物描繪。

      第三句詩人選擇初春最常見,也是最具有特征性的動態(tài)景物來勾畫。春暖花開,泥融土濕,秋去春歸的燕子,正繁忙地飛來飛去,銜泥筑巢。這生動的描寫,使畫面更加充滿勃勃生機,春意盎然,還有一種動態(tài)美。杜甫對燕子的觀察十分細致,“泥融”緊扣首句,因春回大地,陽光普照才“泥融”;紫燕新歸,銜泥做巢而不停地飛翔,顯出一番春意鬧的情狀。

      第四句是勾勒靜態(tài)景物。春日沖融,日麗沙暖,鴛鴦也要享受這春天的溫暖,在溪邊的沙洲上靜睡不動。這也和首句緊相照應(yīng),因為“遲日”才沙暖,沙暖才引來成雙成對的鴛鴦出水,沐浴在燦爛的陽光中,是那樣悠然自適。從景物的描寫來看,和第三句動態(tài)的飛燕相對照,動靜相間,相映成趣。這兩句以工筆細描銜泥飛燕、靜睡鴛鴦,與一、二兩句粗筆勾畫闊遠明麗的景物相配合,使整個畫面和諧統(tǒng)一,構(gòu)成一幅色彩鮮明,生意勃發(fā),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圖。就詩中所含蘊的思想感情而言,反映了詩人經(jīng)過“一歲四行役”、“三年饑走荒山道”的奔波流離之后,暫時定居草堂的安適心情,也是詩人對初春時節(jié)自然界一派生機、欣欣向榮的歡悅情懷的表露。

      這首五言絕句,意境明麗悠遠,格調(diào)清新。全詩對仗工整,但又自然流暢,毫不雕琢;描摹景物清麗工致,渾然無跡,是杜集中別具風神的篇章。

    杜甫《絕句》12

      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

      作者: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注釋

      西嶺:西嶺雪山。

      千秋雪:指西嶺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積雪。

      泊:停泊。

      東吳:古時候吳國的領(lǐng)地。

      萬里船:不遠萬里開來的船只。

      譯文

      兩只黃鸝在空中鳴叫,

      一行白鷺在天空中飛翔。

      窗口可以看見西嶺千年不化的積雪,

      門口停泊著從東吳萬里開來的船只。

      創(chuàng)作背景

      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時期,成都尹嚴武入朝,當時由于“安史之亂”,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亂得以平定,嚴武還鎮(zhèn)成都。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當時,他的心情很好,面對這一派生機勃勃,情不自禁,寫下這一首即景小詩 。

      “絕句”是詩的名稱,并不直接表示詩的內(nèi)容。這種形式便于用來寫一景一物,抒發(fā)作者一瞬間的感受。作者偶有所見,觸發(fā)了內(nèi)心的激情,信手把作者自己的感受寫下來,一時不去擬題,便用詩的格律“絕句”作為題目。杜甫用這一形式寫了一組詩,共四首,用“絕句”為總題。《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是其中的一首。

      賞析

      這首詩描繪出四個獨立的景色,營造出一幅生機勃勃的圖畫,作者陶醉其中,望著來自東吳的船只,不覺勾起了鄉(xiāng)愁,細致的內(nèi)心活動自然地流露出來。

      詩歌以一副富有生機的自然美景切入,給人營造出一種清新輕松的情調(diào)氛圍。此兩句,作者以不同的角度對這副美景進行了細微的刻畫。翠是新綠,是初春時節(jié)萬物復(fù)蘇,萌發(fā)生機時的顏色。以“鳴”發(fā),黃鸝的啼叫,給人一種輕脆,悅耳之感。早春時節(jié)嫩芽初發(fā)的柳枝上,成雙成對的黃鸝在歡唱,構(gòu)成了一幅具有喜慶氣息的生機勃勃的'畫面。而黃鸝居柳上而鳴,這是在靜中寓動的生機,下句則以更明顯的動勢寫大自然的生氣:晴空萬里,一碧如洗,白鷺在這個清新的天際中飛翔,這不僅是一種自由自在的舒適,還有一種向上的奮發(fā),這里用一個“上”字很巧妙。這兩句,以“黃”襯“翠”,以“白”襯“青”,色彩鮮明,更托出早春的生機初發(fā)的氣息。兩首句還寫到黃鸝的啼鳴,作者對這幅生機盎然,絢麗多彩的早春圖像就分別從視覺和聽覺兩個角度進行刻畫,而這種有聲有色的手法,也增加了詩句的生機。再者,首句寫黃鸝居柳上而鳴,與下句寫白鷺飛翔上天,空間開闊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遠,使作者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機充盈著整個環(huán)境,這樣就再從另一角度顯出早春生機之盛。

      第三句,“窗含西嶺千秋雪”,作者憑窗遠眺,因早春空氣清新,晴天麗日,因此能看見西嶺雪山。上兩句已點明,當時正是早春之際,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這就給讀者一種濕潤的感受,此句“窗”與“雪”間著一“含” 字,表現(xiàn)出積雪初融之際濕氣潤澤了冬凍過的窗欞,這更能寫出作者對那種帶著濕氣的早春生機的感受。而“西嶺”,正是作者看到窗前初融的冰雪而想起草堂近旁的西嶺,想到西嶺山上的長久積雪,以西嶺上的千秋積雪代替窗上的殘雪,這就使所表達的意境更為廣遠。這就是作者觀物寄情時物物相融的手法。另外,作者從少年時就懷有報國的志向,在歷經(jīng)數(shù)十年的重重阻扼之后終于有重展的機會,多年戰(zhàn)亂得以平定,這與作者看到窗前的融雪而想到西嶺,并以嶺上千年雪代窗上殘雪,進而給作者以頑雪消融之感正好相聯(lián)系。但同時,作者以這種感受,從另一角度來說明一種艱難: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而要融化千年的積雪則更為困難。于是,作者在那淡淡的希望之中卻有著更深的憂慮。因此,這句就不僅僅是對窗前雪的描寫了,它有著更深的寓意,而這種對景物的體察,其實早在一二句就暗含其中了。“兩個”、“一行”,數(shù)目歷歷分明,觀察仔細,不是因為內(nèi)心的輕松愉快,而是作者要排遣那種長期受到閑置的愁悶意緒和百無聊賴的心情。這與《水檻遣心》中“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與《曲江》中“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對景物的體察有異曲同工之妙,同樣以清新自由的景象表現(xiàn)心中百無聊賴的心情。

      末句更進一步寫出了杜甫當時的復(fù)雜心情。一說船來自“東吳”,此句表戰(zhàn)亂平定,交通恢復(fù),作者睹物生情,想念故鄉(xiāng)。用一個“泊”字,有其深意。泊有“停留不開”的含義,杜甫用的正是這個含義。杜甫多年來飄泊不定,沒有著落,雖然他心中始終還有那么一點希冀,但那種希冀,已經(jīng)大大消減了。他應(yīng)該知道,“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理想在當時很難實現(xiàn),而且在嚴武向朝廷推薦他之前,他剛剛結(jié)束流亡的生活,對朝廷雖有所望,但卻又極感希望渺茫。“泊”字,正好寫出了作者這種處于希望與失望之間的復(fù)雜心情。而“萬里”則暗示了目的達到的遠難,這與第三句中的“千秋”并列,一從時間上,一從空間上,同寫出那種達到目的之難,以表示希望不大。這是第一層含義。第二,這只停泊在門前的東吳船并非從東吳來,而是到東吳去的。東吳,正是杜甫心中那點希冀的象征。不直言長安而說“東吳”,原因是,作者以成都、東吳間相距之遠和路徑之難,來暗示他的抱負難以得到施展;另外,三國孫權(quán)自古就被不少士人譽為明主,借東吳代指孫權(quán),不僅暗示了杜甫對當朝皇帝的希望,更是他那“致君堯舜上”的志向的寄寓之所。而以“泊”、“萬里”、“東吳船”合而為一句,正是為了寫出那個“難”字。詩的上聯(lián)是一組對仗句。草堂周圍多柳,新綠的柳枝上有成對黃鸝在歡唱,一派愉悅景象,有聲有色,構(gòu)成了新鮮而優(yōu)美的意境。“翠”是新綠,“翠柳”是初春 物候,柳枝剛抽嫩芽。“兩個黃鸝鳴翠柳”,鳥兒成雙成對,呈現(xiàn)一片生機,具有喜慶的意味。次句寫藍天上的白鷺在自由飛翔。這種長腿鳥飛起來姿態(tài)優(yōu)美,自然 成行。晴空萬里,一碧如洗,白鷺在“青天”映襯下,色彩極其鮮明。兩句中一連用了“黃”、“翠”、“白”、“青”四種鮮明的顏色,織成一幅絢麗的圖景;首 句還有聲音的描寫,傳達出無比歡快的感情。

      詩的下聯(lián)也由對仗句構(gòu)成。上句寫憑窗遠眺西山雪嶺。嶺上積雪終年不化,因此積聚了“千秋雪”。而雪山在天氣不好時見不到,只有空氣清澄的晴日,它才清晰 可見。用一“含”字,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圖畫,近在目前。觀賞到如此難得見到的美景,作者心情的舒暢不言而喻。下句再寫向門外一瞥,可以見到停泊 在江岸邊的船只。江船本是常見的,但“萬里船”三字卻意味深長。因為它們來自“東吳”。當人們想到這些船只行將開行,沿岷江、穿三峽,直達長江下游時,就 會覺得很不平常。因為多年戰(zhàn)亂,水陸交通為兵戈阻絕,船只是不能暢行萬里的。而戰(zhàn)亂平定,交通恢復(fù),才看到來自東吳的船只,作者也可“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了,怎不叫人喜上心頭呢?“萬里船”與“千秋雪”相對,一言空間之廣,一言時間之久。作者身在草堂,思接千載,視通萬里,胸次何等開闊!

      全詩看起來是一句一景,是四幅獨立的圖景。而一以貫之,使其構(gòu)成一個統(tǒng)一意境的,正是作者的內(nèi)在情感。一開始表現(xiàn)出草堂的春色,作者的情緒是陶然的,而隨著視線的游移、景物的轉(zhuǎn)換,江船的出現(xiàn),便觸動了他的鄉(xiāng)情。四句景語就完整表現(xiàn)了作者這種復(fù)雜細致的內(nèi)心思想活動。

      這首絕句一句一景,但又融而為一,其中起聯(lián)結(jié)作用的正是作者內(nèi)心的心緒。表面上表現(xiàn)的是生機盎然的畫面,而在歡快明亮的景象內(nèi),卻寄托著作者對時光流逝,孤獨而無聊的失落之意,更寫出了作者在重有一線希望之時的復(fù)雜心緒,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作者對失望的感傷,對希望可否成真的無著和彷徨。以清新輕快的景色寄托作者內(nèi)心復(fù)雜的情緒,正是這首詩的主旨所在。

    杜甫《絕句》13

      沒想到這次優(yōu)質(zhì)課比賽的題目竟然是古詩詞教學,真是想不到。本來詩歌教學就像燙手山芋。尤其是低年級,很難調(diào)動學生學習古詩1 / 5

      詞的積極性。另外,我從來沒有教過古詩詞公開課,這對我來說真的是一個挑戰(zhàn)。這個燙手山芋怎么吃?所以備課的時候,我首先仔細思考了自己的學習目標,最后把吃紅薯的目標定為認識五個會讀單詞的人,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初步理解詩詞,能夠動情地背誦詩詞。經(jīng)過教學,基本達到了預(yù)期目標。

      杜甫的代表作之一《絕句》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寫景詩。杜甫經(jīng)歷了混亂和流放。社會現(xiàn)狀使杜甫的詩歌充滿了沮喪和挫敗感。除了他的“人生第一快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絕句》應(yīng)該算是表達老杜喜悅心情的一首永恒的絕唱。全詩雖然只有28個字,但字里行間卻有無窮的美。全詩一句一景,通過景物表現(xiàn)詩人復(fù)雜細致的內(nèi)心活動。學生如何感受詩歌的美和人情?

      “生活化”真的很重要。我在和二年級的孩子打交道。學生年紀小,閱歷少,概括能力弱,理解詩詞有困難,讀古詩感情用事。所以在教學中,我引導(dǎo)學生以“慢慢走,欣賞”的態(tài)度去學習。我盡量避免逐字逐句的分析解釋,堅持讀書而不是說話,讀書促悟,讀書帶悟。在閱讀中,我注重閱讀的層次:先讀對,再讀出節(jié)奏,再讀出意境和韻味。生詞的教學相對扎實,學生讀得準,讀得節(jié)奏快。所以閱讀意境和韻味是重點。

      如何讓學生讀懂意境?低年級學生主要是形象思維。比如學一兩句詩句的時候,我讓學生用圖畫想象,感受黃鸝的活潑可愛,白鷺的姿態(tài)優(yōu)雅,圖畫的色彩鮮艷,意境高遠,感受春天的朝氣蓬勃。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和背誦美來影響美,培養(yǎng)他們的審美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課堂上,我使用了許多方法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扮演角色,比如像小黃鸝一樣唱歌,像白鷺一樣飛翔;第二,以各種形式大聲朗讀。比如火車讀書說話,男女讀書,賞畫,背古詩等等。第三,多維度評價。比如“你真的很擅長積累”,“你真的很聰明”,“你的方法真的很棒”,讓學生增強對成功經(jīng)驗的信心。

      紅薯很辣,我嘗了一下覺得很好吃。教了《絕句》,收獲了很多,也后悔了很多問題。上課總是放不下。心里總想著教案,總擔心完成不了教學任務(wù)。所以有些地方,學生的風采沒有得到充分展現(xiàn)。比如“白鷺”的引入,也可以讓學生多說話。學生唱《春天在哪里》這首歌的時候,讓學生多唱點對我有好處,不要在學生感興趣的時候突然停下來。當時可以作為課堂練習,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讓學生放松。這也說明我靈活掌控課堂的能力不夠,需要多磨練。還有,比如白板畫不出節(jié)奏線的時候,學生在書上畫不是很好嗎.

      簡而言之,多虧了這個又熱又香的“紅薯”.

    杜甫《絕句》14

      剛看完古詩《絕句》,感覺效果不錯。同學們已經(jīng)把這首詩背熟了,所以在課上,我先給同學們介紹了絕句,并簡單介紹了杜甫。然后直接從插圖開始,讓學生觀察圖片上的場景,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描述。學生們很快找到了白雪覆蓋的白鷺、綠柳和黃鸝,并對它們進行了描述。然后讓同學們說說地圖上比較醒目的顏色。同學們講完這些后,我指出這是詩人曾經(jīng)生活過的地方,那么詩人是如何描述這個美麗的`地方并一起學習的呢?

      學生們很快說出了前兩句話的意思。這時我問,黃鸝在叫,白鷺在飛。這是什么意思?出乎我意料的是,同學們都說了“聲”,我大大鼓勵了同學們。然后我問,然后,黃鸝黃,白鷺白,柳綠。藍天,這是什么?學生們很快說了“顏色”,理解了詩人描述的美麗景色。兩句描述完,同學們覺得有點難。通過對孩子們的簡單描述,我向?qū)W生們解釋了窗戶的鏡框。學生們很快就明白了“包含”的含義,并清楚地陳述了詩人觀察的角度和位置。總結(jié)的時候,他們準確的描述了動態(tài)和靜態(tài)的描述。感覺這個班的同學都很踏實,我自己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

    杜甫《絕句》15

      教學時遵循教學整體性原則,教學水平由淺入深,對詩歌所表達的意境一步步深入理解。在教學中,我還注意引導(dǎo)學生掌握詩歌中表達顏色的形容詞,如“黃”、“綠”、“白”、“綠”等。結(jié)合語言訓練,對畫面進行拓展,讓學生體會到畫面色彩鮮艷,春光明媚。在引導(dǎo)學生理解關(guān)鍵詞的教學過程中,我用簡筆畫出窗框,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包含”這個詞的含義,不僅有助于加深對句子的理解,還能讓學生下意識地理解景物描寫的生動性,讓學生深刻體會到“包含”這個詞的妙用,突破教學難點。

      為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關(guān)注后進生的學習興趣,我設(shè)計了一個多層次的閱讀挑戰(zhàn),讓他們自由選擇目標,提高了參與的積極性,也達到了讓每個孩子都參與學習的目的。學生標榜自己的個性,閱讀自己對詩歌的理解。但教學進度不夠合理,沒有時間引導(dǎo)學生理解詩人寫詩的觀察順序(由近及遠,由遠及近)。

      在今后的'教學中,要充分利用課堂時間,有效合理地安排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更加關(guān)注每節(jié)課后進生的學習情況。我在和學生交流的時候,應(yīng)該投入更多的情感在里面,用自己的肢體語言和生動的語言感染學生,讓師生之間的交流更加自然和諧。

    【杜甫《絕句》】相關(guān)文章:

    杜甫《絕句》06-21

    杜甫《絕句》04-02

    絕句杜甫精選10-11

    杜甫絕句譯文04-25

    絕句杜甫翻譯04-10

    杜甫絕句翻譯04-25

    杜甫的古詩絕句01-05

    杜甫《絕句》賞析03-27

    絕句杜甫教學設(shè)計03-01

    无码国产色欲XXXX视频| 成全我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国产又爽又黄的激情精品视频| 久久久一本线一区二区| 天美影视传媒有限公司免费| 99在线精品国产不卡在线观看| 最新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办公室沙发系列高清| 国产成人AAAAA级毛片| 青青成人福利国产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