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oingaieng.cn-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中文字幕无码不卡免费视频 ,777精品久无码人妻蜜桃,国产一级A毛久久久久一级A看免费视频

    觀滄海教案

    時間:2024-12-10 15:04:25 曉鳳 觀滄海 我要投稿

    觀滄海教案(精選19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觀滄海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觀滄海教案(精選19篇)

      觀滄海教案 1

      教學目標:

      1、體會詩人廣闊的胸襟、豪邁的氣慨。

      2、體會宏偉壯麗的景象。

      3、寫實與想象。

      教學重點:

      目標1、目標2。

      教學時數(shù):

      一課時

      教學過程:

      【自主性學習】

      1、學生課前預習,掃清文字障礙。

      指名兩位學生來朗讀,注意節(jié)奏、語調、情感。讀完后請其他同學來指出讀錯的字詞。

      2、朗讀,初步整體感知課文。

      全班齊讀,講究抑揚頓挫,鏗鏘有力,充滿豪情壯志誦讀,然后請兩位學生來說說詩中畫面及詩人的情感。

      一、導入新課

      大家知道曹操吧?說起曹操,有人說他是英雄,有人說他是奸雄,我們同學從歷史或文學作品中認識了曹操,你認為他是怎樣一個形象呢?

      二、作者和寫作背景簡介

      1、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國譙(今安徽毫州)人,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建安時期的代表詩人之一。東漢末年,在鎮(zhèn)壓黃巾起義軍中,逐步擴充軍事力量。建安元年迎漢獻帝到都許昌,用他的名義發(fā)號施令,"挾天子以令諸侯",先后削平呂布等割據(jù)勢力。官渡之戰(zhàn)大破軍閥袁紹后,逐漸統(tǒng)一了北方。建安十三年,進位為丞相,率軍南下,被孫權和劉備的聯(lián)軍擊敗于赤壁。后封魏王。曹操一生未稱帝,他病死后,曹丕繼位后不久稱帝,追尊曹操為魏武帝。

      他精于兵法,著《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書。善詩歌,其詩內容較為豐富,風格慷慨悲壯,《觀滄海》、《龜雖壽》、《短歌行》和《蒿里行》等篇抒發(fā)自己的政治抱負,求賢若渴之心,或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蒼勁悲涼。

      2、樂府詩:今天我們學習曹操的《步出夏門行》組詩中的第一章――《觀滄海》。樂府,是原來是漢武帝是掌管音樂的官署機構名稱,后來演化為詩體名稱,是可以入樂歌唱的詩歌,后來有不入樂的也被稱為樂府或擬樂府。

      3、《觀滄海》正是北征烏桓歸途中經(jīng)過碣石山時寫的。大戰(zhàn)之前,身為主帥的曹操,登上當年秦皇漢武也曾登過的碣石山,又當秋風蕭瑟之際,展現(xiàn)在他眼前的是一幅怎樣的圖景?他的心情又是怎樣的呢?一起來看課文。

      三、朗讀訓練

      1、播放課文朗讀錄音

      2、教師帶度,

      3、學生全體讀,小組讀,個別讀

      (教師注意知道朗讀的節(jié)奏,語氣,語調)

      四、研讀詩歌

      1、整體感悟

      詩人站在碣石山上,望著蒼茫的大海,波濤起伏,拍打著海岸,山島聳立,豐茂的草木在蕭瑟的秋風中搖曳弄姿,詩人感到這是多么壯麗的意境,多美好的圖畫啊!看到太陽、月亮的運行離不開大海的懷抱,大海就仿佛是日月星辰的母親一樣,這是多么博大的胸懷啊!

      2、把學生分成四人一組,開始共同研討下列問題。

      1問:整首詩是由一個字來展開詩的線索,統(tǒng)領全篇的,請指出是哪個字?

      理解:"觀"是全詩的"詩眼",以下十句都是觀海所見。

      2問:"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此句主要交代什么?句中直接寫到人嗎?

      理解:主要交代觀海地點、方位,句中雖沒有寫人,但我們仿佛看到了曹操登山觀海時那種勃勃英姿。

      3問:詩中哪幾句是寫實景?主要寫了哪些景色?顯示了什么?

      理解:"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全是實景,主要描寫了滄海水波蕩漾的動態(tài)景色和山島挺立,草木豐茂的靜態(tài)景象。顯示了在茫茫蒼蒼的大海上,波濤起伏,拍打著海岸,山島聳立,豐茂的草木在蕭瑟的秋風中搖曳弄姿,生機勃發(fā),這是多么壯麗的意境,多么美好的山河圖畫啊!

      4問:詩中哪幾句又是寫虛景?能說出這景象嗎?這種景象是一種什么樣意境?

      理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全是寫虛景,即作者的主觀感受,可從兩個"若"看出。主要描寫了太陽、月亮、星辰銀河都好像從海里升起又落入海里,這些運行都離不開大海的懷抱,都包蘊在這滄海之中。作者借助奇特的想象來表現(xiàn)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狀觀景象。是一種極其開闊博大的意境。

      5問:實景是一幅美麗的山水圖畫,虛景能把我們帶進一個極其開闊,博大胸懷的境界,你能悟出詩人寫實虛景的感情嗎?

      理解:詩人描寫實景實際上在謳歌祖國壯麗的河山,流露出作者熱愛祖國的感情。詩人目睹祖國山河壯麗景色后,更加激起要統(tǒng)一中國,建功立業(yè)的強烈愿望。虛景描寫是詩人實際借助豐富奇特想象,來充分表達這種愿望,以滄海自比,勾畫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景象來表現(xiàn)詩人博大胸懷和豪邁氣魄。

      3、小結,朗讀、背誦。

      這是一首以寫景為主題的名作,通過對登山觀海的描寫,抒發(fā)了詩人統(tǒng)一中國建功立業(yè)的抱負。

      學生齊讀,當堂背誦。

      【探究性學習】

      問:你能說出此詩中哪些詩句最能體現(xiàn)作者的博大胸懷?

      理解:實景也能看出詩人的博大胸懷,但跟虛景比較,氣象略遜一籌,因為詩人的意圖在虛景中,所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最能體現(xiàn)作者的博大胸懷。

      問:這是一首寫景抒情詩,但全詩卻沒有哪一句是寫情的詩句,情寓于景中。你能說出古代即寫景又寫情的詩句嗎?

      理解:李白《贈汪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張繼《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等等即寫景又寫情的詩句。

      作業(yè):

      1、背誦全詩。

      2、課外閱讀有關曹操詩句。

      附:板書設計

      水何澹澹顯示大海波壯闊,

      動態(tài)景色秋風蕭瑟美麗多姿,生機

      實景洪波涌起勃勃景象(實頌借景抒情

      山島竦峙祖國壯麗山河,抒發(fā)詩人

      登山觀海(全景)靜態(tài)景色樹木叢生激起統(tǒng)一中國強統(tǒng)一中國

      百草豐茂烈愿望。)建功立業(yè)的抱負。

      虛景日太陽、月亮、星辰、銀河都投入其中

      (想象)月大海的懷抱,作者以大海自比,

      星漢含蓄表達詩人博大胸襟。

      觀滄海教案 2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積累語言詞匯,揣摩其語言魅力;理解詩的內容,領會詩人在詩中所寄寓的情感。

      能力目標掌握鑒賞古詩的方法,學習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提高對古詩的審美鑒賞力。

      情感目標領會詩歌的語言美、意境美,感受美的熏陶,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并背誦詩歌,掌握鑒賞古詩的基本方法,鑒賞意象意境,領會作者的思想情感

      難點理解詩歌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的寫作特色

      三、教學課時:(一課時)

      四、教學方法

      誦讀法提問法點撥法討論法探究法多媒體教學法

      五、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情導入

      1、導入語

      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習了何其芳先生筆下所描繪的清新自然的秋景圖,今天我將帶領大家一起來學習另外一首描摹秋天景色的詩歌,看看詩人筆下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景?下面我們就一同走進曹操的《觀滄海》。

      2、作者簡介及寫作背景

      首先,請同學們談談“你心目中的曹操是一個怎樣的人,你是如何看待他的?”。

      {作者簡介}曹操(155—220)

      字孟德,小字阿瞞,一名吉利,漢族,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中國東漢末年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和詩人。精于兵法,著有《孫子略解》、《兵書接要》、《孟德新書》等書。善詩歌,創(chuàng)有《蒿里行》、《觀滄海》等詩篇。其詩具有“慷慨悲涼,氣韻沉雄”的風格。

      {寫作背景}

      東漢建安年間,曹操借許悠之計,以少勝多,擊退他在北方的主要對手——袁紹。袁紹殘部逃至烏桓(遼東半島上的一個少數(shù)民族政權),欲借烏桓之力,以求東山再起。曹操乘勝追擊,征討烏桓。東漢建安12年曹操揮鞭北指,所向披靡,大敗烏桓。歸途中,曹操登臨碣石山,觀看滄海壯麗景色。此刻,曹操躊躇滿志,意氣昂揚,揮筆即書“《觀滄海》”。

      (二)夯實基礎,整體感知

      {簡要介紹詩歌體裁}

      樂府——兩漢官署名稱,即音樂機關。其主要職責是制作國家典禮音樂,主要收集文人詩、民間歌謠入樂。

      樂府詩一般無標題,尤其是漢代樂府。《觀滄海》的題目是后人所加的。樂府詩可譜樂歌唱,詩最后兩句“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是合樂時加上去的,亦可稱之為“詩的附文”,與詩歌表現(xiàn)的內容無關。

      {聽讀結合,初讀感知}

      請同學們聽我泛讀,注意把握這首詩歌的情感基調。泛讀完之后,再請同學們齊讀,在讀的過程中請同學們找出“這首詩描繪了哪些景象?”

      明確:詩中描繪了水、山島、樹木、百草、秋風、洪波、日月、星漢等景象{深入詩歌,品讀文本}

      帶領學生進入詩歌,梳理詩歌的內容:

      1、細致分析詩歌所描繪的景象構成了一個怎樣的意境,與詩人的心境有何聯(lián)系?

      解析:“觀滄海”以一個“觀”字為線索,總攬全詩。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旨在交代觀海地點及方位,登高臨海,視野開闊,將滄海壯麗的景色盡收眼底;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登高遠眺,描摹大海、山島的情狀,使眼前之景顯得遼闊、壯觀,寫出了滄海之景的壯麗之勢;

      “樹木從生,百草豐茂”一反宋玉《九辯》中“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的悲秋情懷。寫出在秋風蕭瑟、草木搖落的季節(jié),島上樹木繁茂,百草豐茂,給人生機盎然之感。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此句雖言秋風蕭瑟(秋天的'典型環(huán)境),卻無半點悲秋意緒。眼前見到的卻是大海的洶涌澎湃,氣象宏闊、生命不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詩人將眼前實景,融進自己的想象和夸張,呈現(xiàn)出吞吐宇宙的氣象。詩人以滄海自比,隱含自己有吞吐日月、包蘊星漢的宏偉氣魄和博大胸懷,抒發(fā)了詩人統(tǒng)一天下、建功立業(yè)的壯志雄心。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為合樂而作,與詩歌正文的內容無關。

      2、品析這首詩運用了那些藝術表現(xiàn)手法?并說明這些表現(xiàn)手法在詩中是如何得以體現(xiàn)的。

      明確:

      A、景物的描寫手法:

      由近及遠(由眼前實景到想象、聯(lián)想之景的描寫——空間關系的遷移,顯得層次分明)

      虛實相生(水、山島、樹木、百草、秋風、洪波等景象為實寫,日月、星漢為虛寫。采用虛實相生的描寫手法,使詩內涵豐富,意韻無窮)

      動靜姐合(水、秋風、洪波、日月、星漢等景象的描寫為動景,山島、樹木、百草等景象的描寫為靜景。動靜結合,使詩歌顯得鮮活生動,富于感染力)

      B、情感的表現(xiàn)技巧: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景生情,情生景”:一切景語皆情語)

      托物言志(借寫大海吞吐宇宙的雄偉壯闊之景,隱喻自己統(tǒng)一天下、建功立業(yè)的雄心壯志)

      {誦讀全詞,升華感情}

      請學生富有情感的誦讀全詞,以感受文氣,曹丕在《典論·論文》曾說:“文以氣為主”,詩詞亦是如此。在《觀滄海》這首詞中需要我們在誦讀中去獲得一種陶冶,以便使自己融入詩中,并達到與詩的一種交流與溝通。

      小結:

      本節(jié)課所學的《觀滄海》,重點是讓大家掌握鑒賞古詩的方法,學習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體會詩人在詩中所寄寓的情懷。通過對這首詩的學習,我希望大家都能像曹操那樣“胸懷闊大、志存高遠”。

      (三)課后作業(yè)

      請同學們下來完成課后作業(yè),并背誦這首詩歌。

      板書設計:

      水山島(壯麗氣勢)

      樹木百草(向榮姿態(tài))實景(借景抒情)觀滄海秋風洪波(氣象闊大)

      (樂府詩)日月:運行-出其中(奇特想象)虛景(詩言志) 星漢:燦爛-出其里(宏偉意境)

      觀滄海教案 3

      一、導入(3分鐘)

      1、當冰山帶著眩目的榮耀,漸漸融化,/你開闊的前額便從無邊的浩淼中升起。/在這個漂泊的世界里,心像鐵錨一樣下沉,思考卻升上浪巔,額際的皺紋,與海平線震顫,起伏。/我看見曾經(jīng)雕塑過你風暴和巨浪的指紋,讀海的語言,風的語言,水鳥的語言。/大海以幽深和苦澀日夜洗滌,搖撼。/生命逐漸冷卻,旋渦陡然轉動,雄鷹守侯崖岸,/聽,大海的呢喃!(音樂:海浪聲音起)

      2、1800年前,一位53的.老人站在了渤海岸邊,凝神靜想,回憶往事如煙;心潮澎湃,敢問前程坦然。1800年后的今天,我們用文字和他交談,一起走進他的密語心田。

      3、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曹操的《觀滄海》。

      4、誰能說說你所知道的曹操?

      二、通讀(11分鐘)

      5、通讀:

      ⑴ 讀讀詩題,讀讀詩。(齊讀、自讀)

      ⑵ 背背詩。(自背、查背、背給同桌聽、查背3~4人、齊備)

      ⑶ 看看字怎樣寫。寫詩。(黑板上8個豎線,7個人一人一句)(訂正)

      ⑷ 吟誦。

      一起讀,帶著感情。(在背景音樂下朗讀,3~5個人)

      說說讀詩后的感受:印象,感覺,評價,體會,感悟都可以。(3~4個人)

      6、小結:敘事、寫景、感慨。

      在作者的筆下,海水是多么的美呀!它搖曳不定,波浪滔天,蒼蒼茫茫,一片渾然。

      三、解疑(20分鐘)

      7、學生們有不會或不懂的嗎?(在前面作好標記)

      (重點解決的問題:生詞。翻譯。)

      8、連起來讀,自己說說意思。(同桌互動)

      9、小結:魯迅稱曹操是改造文章的祖師。在中國古典文學發(fā)展歷史上,這是第一首山水詩。大海是沒有生命、沒有感情的,但作者卻把它寫得有聲有色,有形有情。全篇從大處著墨,通過秋風、洪波、日月、星辰等雄偉恢弘的景象,著力渲染大海蒼茫雄渾的氣勢,賦予大海孕大含深、動蕩不安的性格,寄予著作者很深的感慨。(穿插背景)

      提問:誰能說說作者的感慨?或者感受?

      總結:作者宏觀縱覽,所見者大。海水、川島、樹木、百草、日月、星漢。(板書)

      視野寬闊、粗線勾勒。

      真可謂:巨眼睥睨萬物,胸中自有天下。

      總結:“澹澹”蘊涵了動蕩不息的力。

      “聳峙”蘊涵了挺立不搖的力。

      “叢生”蘊涵了競爭不伏的力。

      “豐茂”蘊涵了旺盛不息的力。

      “日月之行,星漢燦爛”更蘊涵著宇宙造化的熱烈奮發(fā)的偉力。

      這一切,都仿佛躍動迸發(fā)于浩淼無涯的滄海之中。不,是躍動迸發(fā)于作者廣闊的胸懷之中。

      四、體悟(10分鐘)

      10、請同學們用自己最喜歡、最擅長的方式來談談感受、收獲。比如:可以畫簡筆畫、寫解說詞、翻譯、說說作者的觀察角度和順序、或者是怎樣展開描寫的、改寫成散文、朗讀、寫一段評價的文字、給曹操寫一封信、給渤海風光影片寫文字腳本、表演、等等。(畫──翻譯──朗誦──信……等等)

      五、結論(1分鐘)

      作者是一位優(yōu)秀的詩人,也是一位杰出的軍事家,更是一位了不起的政治家。大海寄托了一種胸懷,高山也許是一種象征吧!

      真可謂:

      水天一色,登高景現(xiàn)心亦遠;風月無邊,望海神明氣不凡。(板書)

      同學們可以可后思考:作者是在一天中什么具體的時間來觀滄海的呢?(下課)

      觀滄海教案 4

      【教材簡析】

      《觀滄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北征烏桓時所作。本詩的前六句寫的是實景,后四句寫的是虛景。這首詩借景抒情,將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壯志融合在一起,詩人以滄海自比,開闊的意境,雄渾的氣勢,也是詩人寬廣的胸懷和豪邁的氣魄的表現(xiàn),詩里洋溢著飽滿的激情,思想又很含蓄。

      【教學設想】

      本節(jié)課將安排一課時,以“一詩四讀法”貫穿學詩的全過程,創(chuàng)造濃郁的學詩的氣氛,同時針對七年級學生文化底蘊薄弱,詩詞形象思維能力差等特點,利用多媒體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等優(yōu)點,采用視頻、音樂、圖片等營造詩歌氣氛,調動學生的情感,加深學生對詩的內容的理解。本課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通過教師的引導、啟發(fā)、小結和學生的朗讀、討論等互動形式活躍課堂氣氛,以期達到提高學生的詩詞鑒賞能力和得分率等目標。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作者簡介──背景介紹──學習新課──拓展研討──小結作業(yè)。

      教學進程 教師活動及目標 學生活動及目標

      導入新課

      (7分鐘) 播放視頻《曹操煮酒論英雄》片段,以曹操對“英雄”的看法導入課文。 觀看視頻,然后齊讀曹操的“大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也。”從中了解曹操的雄心壯志。

      作者簡介

      (1分鐘) 課件展示有關曹操的資料,引導學生記重點。 記錄曹操的身份及作品。

      背景介紹

      (1分鐘)

      課件展示曹操登碣石山前的兩次作戰(zhàn)線路,引導學生了解由于曹操接連取勝,因此在等山觀海,棉隊洪波涌起的大海時,才會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 了解曹操寫這首詩的背景,為理解整首詩做鋪墊。

      學習課文(一詩四讀法)

      一、朗讀

      (5分鐘)

      1、播放課文朗誦錄音及相關圖片,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并體會朗誦時的感情。 欣賞課文朗誦并體會讀詩的感情。

      2、展示全詩內容,指導學生朗讀的節(jié)奏及語調、情感。 把握全詩的節(jié)奏及語調、情感,然后配樂齊讀課文。

      二、譯讀

      (7分鐘) 明確譯讀要求,點撥學生譯讀中的疑難點。 按座位順序,同桌之間一人讀句子,一人翻譯。(可提疑問)

      四、背讀

      (8分鐘) 以板書的形式與學生共同探討作者的寫作思路,從而加強背誦的效果。(板書見后) 明確作者思路后各自大聲朗讀背誦,看誰背得最快,分男女同學比賽。

      三、背讀

      (8分鐘)

      明確說讀要求,即要把詩意擴展開來。舉例子示范: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可以說成是“秋風吹來,林呼山喚,草木共鳴,海中的波濤呼嘯翻騰,上欲接天,風助浪勢,浪壯風色。” 以小組為單位,每個同學選擇最欣賞的`一句話來說,然后每組派代表上臺比賽,看哪組說得最好。

      拓展研討

      一、比較閱讀

      (6分鐘) 播放曹操的另外一首詩《龜雖壽》的視頻,請學生體會出與本課的相同點,加深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欣賞《龜雖壽》的視頻,男同學讀《龜》一詩,女同學讀《觀》一詩,然后分組探討兩詩的相同點。

      二、形象探討

      (2分鐘)

      提出歷史上的曹操與電視上的形象有異同。 發(fā)表自己對曹操的看法。(可選擇任一觀點發(fā)言)

      小結作業(yè)

      (2分鐘) 小結本詩的內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布置學生回家以本詩內容畫一幅畫,要表達出詩的意境。 明確本詩的內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全班有感情地齊讀課文。

      觀滄海教案 5

      教學設想

      初一學生誦讀古詩的通病是急于成誦:讀的速度太快,節(jié)奏感不強,這就不利于感悟與理解。要改變這種狀況,須從讀詩的節(jié)奏訓練人手。這篇課文有多種詩的體式,節(jié)奏型各不相同,用來進行這種訓練以養(yǎng)成良好的誦詩習慣,將使學生終生受益。

      古詩的節(jié)奏一般按音節(jié)劃分。四至七言句的節(jié)奏型依次是:

      如“東臨偶石,以觀/滄海”(四言句)

      “客路/青山∕外”(五言句)

      “常記/溪亭/日暮”(七言句)

      “舊時/茅店∕社林/邊”(六言句)

      但有時也要根據(jù)意義加以調整,以避免讀破詞語,如“海日/生∕殘夜”“七八個/星/天外”“稻花/香里/說/豐年”。

      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節(jié)奏感,我們建議每一首教師都應領讀兩三遍,或者挑選個別學生為全班領讀。

      至于串講或啟發(fā)提問,重點可放在景物描寫,因為借景抒情是這幾首詩詞的共同特點。背景也要講一點,切忌展開。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入。

      漢獻帝建安十二年(207)八月,曹操大破盤踞在我國東北部的烏桓族及袁紹的殘余勢力統(tǒng)一了北方;九月,在歸途中經(jīng)過碣石山,寫下了這首詩。

      二、讀讀講講問問。

      解題:漢代樂府詩一般無標題,《觀滄海》這個題目是后人加的。樂府詩原來是可以歌唱的。詩的最后兩句“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是合樂時加上的,是詩的附文,跟詩的內容沒有聯(lián)系。現(xiàn)在來看詩的正文。

      讀兩遍后,指導學生劃分層次。要先提出問題:

      ①全詩12行,除開頭兩行外都是寫景,說說開頭兩行的作用。

      ②區(qū)分一下哪幾行寫實景,哪幾行寫想象之景——虛景。

      ③寫實景中有動有靜,分析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然后歸納如下:

      第一層(開頭兩句)交代觀海的地點,這是繼承《詩經(jīng)》中直陳其事的寫法,顯得很質樸。

      第二層(“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寫海水和山島。海水蕩漾,是動態(tài);山島聳立,是靜態(tài),相互映襯,顯示了大海的遼闊和威嚴;,再寫草木,仍然是靜態(tài),次及“洪波”,又回到動態(tài),顯示了大海的驚人力量和宏偉氣象。這一層全是寫實景。

      第三層(最后四行)借助奇特的想象來表現(xiàn)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這是寫詩人的主觀感受,是從兩個“若”字看出來的。

      問:海是很難寫的,可是讀了這首詩,我們每個人大概都會感到海的偉大。這首詩究竟好在哪里呢?(虛景和實景配合得好,有實景才能使人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有虛景,才有新奇感,才能激發(fā)讀者的想象。)

      三、總結。

      古人說:“詩言志。”這首詩雖然全是寫景,但所寫的景物都是由詩人的“志”來統(tǒng)帥的。詩人當時正處在自己事業(yè)的最高峰,他已經(jīng)削平了北方群雄,現(xiàn)在又打垮了烏桓,消除了后患;如果再以優(yōu)勢兵力去消滅南方的割據(jù)勢力,他就可以蕩平宇內、一統(tǒng)天下了。沒有這樣宏偉的抱負,沒有這樣闊大的胸襟,他怎能寫出“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這樣的詩句呢?可惜的是,第二年他在赤壁之戰(zhàn)中失敗了,從此中國就進入了“天下三分”的局面。

      《觀滄海》知識點

      一、作者簡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政治家、軍事家、詩人,是建安文學的代表作家之一。著有《蒿里行》《短歌行》《龜雖壽》等詩篇。詩作以慷慨悲壯見稱。

      二、故事背景

      《觀滄海》是曹操率軍征烏桓時所作。公元207年,曹操親率大軍北上,追殲袁紹殘部,五月誓師北伐,七月出盧龍寨,臨碣石山。他躍馬揚鞭,登山觀海,面對洪波涌起的大海,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

      三、課文翻譯

      原文: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注釋:

      碣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西北。東漢建安十二年(207)秋天,曹操征烏桓時曾路經(jīng)這里。

      以觀滄海:以,來。滄海,即大海,這里指渤海。

      水何澹澹:何,起強調作用,可譯為“多么”。澹澹,水波蕩漾的樣子。

      竦峙:聳立。竦、峙:都是聳立的意思。

      譯文:向東伐烏桓時登上碣石山,來觀賞大海。海水多么寬闊浩蕩,碣石山高高地挺立在海邊。

      原文: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注釋:

      叢生、豐茂:都是指樹木、草木長勢旺盛。

      蕭瑟:形容風吹樹木發(fā)出的聲音。

      洪波:巨大的波濤。

      譯文:樹木郁郁蔥蔥地生長,各種草長勢也很旺盛。秋風颯颯吹來,樹木簌簌作響,巨大的波濤不斷涌起。

      原文: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注釋:

      若:好像。

      其:代詞,代大海。星漢:銀河。

      幸甚至哉:幸運得很,好極了。幸,幸運。至,達到極點。

      譯文:日月運行,好像都出于大海的吞吐之中;銀河輝煌燦爛,仿佛都閃耀于大海的胸懷之間。慶幸得很,用這首歌來表達我的志向。

      四、問題解疑

      1、開頭兩句在全詩中有什么作用?

      開篇點題,交代了觀察的`方位、地點和對象。“觀”字統(tǒng)領全篇。

      2、品析“水何澹澹,山島竦峙。”這句詩。

      “澹澹”,形容大海水面浩淼的樣子;“何”,是“多么”的意思,是贊美之詞;“竦峙”,是高高屹立的樣子。句意是:茫茫的大海上碧波動蕩,一望無垠,只有山腳下的山島突兀聳立在海心。它們點綴在遼闊的大海上,使大海顯的神奇壯觀。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這兩句詩在寫法上有何突出的特色?試分析。

      從兩個“若”字可以看出,這四句是虛景。 四、課文主題

      《觀滄海》是一首寫景抒情詩。詩人借大海雄渾壯闊的景象抒發(fā)了意氣昂揚的豪邁感情和開闊胸襟,表現(xiàn)了他渴望建功立業(yè)的遠大抱負。

      《觀滄海》教學反思

      在教學實踐活動中,主要表現(xiàn)出來的問題是:

      一、學生結合畫面表達的過程中,多數(shù)學生表達得很概括,不能用生動形象的語言來描述所看到的畫面。這使得對學生思維的訓練——先想象,再構思,后表達的思維不到位。這一點與學生們的積累、語感、想象思維的訓練不到位也有很大的關系。

      二、學生們對古詩歌的認識還很粗淺,甚至是基本的律詩、絕句的格式都不知曉。致使不能很好的去理解詩歌的內容。這一點也和學生們剛剛接觸到詩歌有很大的關系。

      三、這節(jié)教學實踐活動中,還表現(xiàn)出學生們對詩歌的朗讀不夠深入。學生們的個性化朗讀與朗讀體驗表現(xiàn)得不好,沒有良好的語感、節(jié)奏、韻律對于理解詩句和對聯(lián)都要有很大的影響。

      因此,在今后的詩歌教學活動中還應更多的去培養(yǎng)學生們聯(lián)想和想象的能力——為學生們打開一扇思維的窗,去走近詩人的心田;還應該多朗誦,多學習詩歌的基礎知識。

      觀滄海教案 6

      練習目標

      了解一定的古詩詞常識及作家、作品的背景材料。

      通過注釋、學生順通詩句,理解大意。

      通過教師的試范賞析,體會詩中蘊含的情感。

      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

      練習內容

      引入、朗誦(可讓學生朗誦)。

      教師補充古詩詞常識及作家、作品、背景材料。

      學生順通詩句,理解大意,教師作點撥。

      教師試析,學生評論。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

      作改寫練習。

      練習過程

      (一)引入

      古代詩詞是我國代文學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其中有很多佳作,不僅語言雋美,而且意境深遠。它們有的充滿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來廣為傳誦,成了流傳千古的名篇。我們中學生學一點優(yōu)秀的古代詩詞,不僅有助于提高我們的語言水平,而且能陶冶我們的思想情操。所以我們要認真學習和努力掌握一定數(shù)量的古代詩詞。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一首古代詩歌,主要是領會古人融情于景表達胸懷和講究煉字煉句的手法。

      播放《三國演義》片頭曲“滾滾長江東逝水”,教師提問,讓學生回答,說出里面的主要人物(曹操,政治家、軍事家、詩人),把他的作品背出來,默寫下來,并講出大意。

      (二)簡介古詩詞常識、作家、作品、背景

      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古體詩亦稱“古詩”“古風”,古體詩是依照古代的詩體來寫的。詩體名,為近代詩詞形成以前,除楚辭體外各種詩體的統(tǒng)稱。在唐人看來,從《詩經(jīng)》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因此,所謂依照古代的詩體,也就沒有一定的標準。但是,詩人們所寫的古體詩,有一點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體詩的格律的束縛。唐初開始形成的、在字數(shù)、聲韻、對仗方面都有嚴格規(guī)定的一種格律詩,就是我們所說的近體詩。近體詩是同古體詩相對而言的。唐代以及其后的詩人仍有寫古體詩的。我們可以說。凡不受近體格律的束縛的,都是古體詩,古體詩分為四言古詩、五言古詩、七言古詩。近體詩分為絕句、律詩。這是一首四言古詩;從表達方式看,這是一首寫景抒情詩。《觀滄海》是后人加的,原是《步出夏門行》的第一章。當作于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北征烏桓得勝回師途中。

      賞析(以練代析,詳見習題)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這兩句話點明“觀滄海”的位置:詩人登上碣石山頂,居高臨海,視野寥廓,大海的壯闊景象盡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寫,概由此拓展而來。“觀”字起到統(tǒng)領全篇的作用,體現(xiàn)了這首詩意境開闊,氣勢雄渾的特點。

      前四行詩句描寫滄海景象,有動有靜,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與“水何澹澹”寫的是動景,“樹木叢生,百草豐茂”與“山島竦峙”寫的是靜景。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在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簾的是那突兀聳立的山島,它們點綴在平闊的海面上,使大海顯得神奇壯觀。這兩句寫出了大海遠景的一般輪廓,下面再層層深入描寫。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前二句具體寫竦峙的山島:雖然已到秋風蕭瑟,草木搖落的季節(jié),但島上樹木繁茂,百草豐美,給人詩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則是對“水何澹澹”一句的進一層描寫:定神細看,在秋風蕭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瀾,洶涌起伏。這兒,雖是秋天的典型環(huán)境,卻無半點蕭瑟凄涼的悲秋意緒。作者面對蕭瑟秋風,極寫大作海的遼闊壯美:在秋風蕭瑟中,大海洶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島高聳挺拔,草木繁茂,沒有絲毫凋衰感傷的情調。這種新的境界,新的格調,正反映了他“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壯志”胸懷。

      “日月行,若出之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前面的描寫,是從海的平面去觀察的,這四句則聯(lián)系廓落無垠的宇宙,縱意宕開大筆,將大海的氣勢和威力凸顯在讀者面前:茫茫大海與天相接,空蒙渾融;在這雄奇壯麗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漢(銀河)都顯得渺小了,它們的運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納。詩人在這里描寫的大海,既是眼前實景,又融進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張,展現(xiàn)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偉氣象,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勢態(tài)。這種“籠蓋吞吐氣象”是詩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藝術境界。言為心聲,如果詩人沒有宏偉的政治抱負,沒有建功立業(yè)的`雄心壯志,沒有對前途充滿信心的樂觀氣度,那是無論如何也寫不出這樣壯麗的詩境來的。過去有人說曹操詩歌“時露霸氣”(沈德潛語),指的就是《觀滄海》這類作品。全詩語言質樸,想象豐富,氣勢磅礴,蒼涼悲壯,為歷代讀者所激賞。沈德潛在《古詩源》中評論此詩“有吞吐宇宙氣象”。這是很精當?shù)摹?/p>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這是合樂時的套語,與詩的內容無關。也指出這是樂府唱過的。

      學生評論。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改寫練習(內容詳見練習題)。

      譯文

      東行登上碣石山,來欣賞大海。

      海水多么寬闊浩蕩,山島高高地挺立在海邊。

      和百草郁郁蔥蔥的,十分繁茂。

      秋風吹動樹木發(fā)出悲涼的聲音,海中翻騰著巨大的波浪。

      太陽和月亮的運行,好像是從這浩瀚的海洋中出發(fā)的。

      銀河星光燦爛,好像是從這浩淼的海洋中產生出來的。

      太值得慶幸了!就用詩歌來表達心志吧

      改寫散文

      我北伐三郡烏桓,凱旋而歸,登上碣石山,大海的壯闊景象盡收眼底。最先映入眼簾的是那高高聳立在海邊的山島,使大海顯得寬闊浩蕩、神奇壯觀。周圍是蔥蘢的樹木,豐茂的花草。叢生的草木在秋風中搖曳。在秋風中,海面洪波巨瀾,洶涌起伏。茫茫大海與天相接,空蒙渾融。在這雄奇壯麗的大海面前,太陽、月亮、星辰、銀河都顯得渺小了。它們的運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納。旭日被海浪拋出地面,明月被海濤拋向天空,耿耿繁星映入海面,日月星辰好像都在大海的胸中運行,大海簡直可以包容一切!真是宏偉無比,博大無比島上蕭瑟的秋風掀起洶涌的波濤,洶涌喧騰,海面是多么浩瀚無際。真是幸運極了,讓我們盡情歌唱,暢抒心中的情懷,用詩歌來詠嘆自己遠大的志向!

      觀滄海教案 7

      1、課本原文

      課文: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2、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揣摩詩歌表達的情感。

      2、了解詩歌情境交融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讀古代詩歌的節(jié)奏感。

      3、品味詩句,感悟詩歌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學重難點

      誦讀詩歌,領會詩歌的意境美,感受詩歌的語言美,并理解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同學們,你們見過大海嗎?大海給你們留下的印象是什么樣的呢?(學生暢所欲言)今天,我們就跟隨一位古人跨越千年一同去領略大海的風采吧!

      (二)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展示資料,分享所得

      學生分享有關樂府詩和作者的資料,了解作者,并且了解詩歌的.寫作背景。

      作者: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譙城)人。東漢末年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代表作品《蒿里行》《短歌行》《龜雖壽》《長歌行》等。

      背景:漢獻帝建安十二年(207),曹操親率大軍北上,追殲袁紹殘部,五月誓師北伐,七月出盧龍賽,臨碣石山。他躍馬揚鞭,登上當年秦皇、漢武也曾登過的碣石,又當秋風蕭瑟之際,心情像滄海一樣難以平靜,觸景生情寫下這首壯麗的詩篇。

      2、解決生字詞

      碣(jié)石澹澹(dàn)竦峙(sǒngzhì)

      3、誦讀詩歌,體會情感

      (1)學生以他喜歡的方式讀,并糾正發(fā)音有問題的字詞。

      (2)教師范讀,并指導朗讀的斷句與節(jié)奏。

      (3)播放音頻文件《觀滄海》。

      (三)細讀詩歌,情景交融

      1、詩歌第一句,交代了哪些內容?全詩由哪個字統(tǒng)領?

      明確:交代了詩人登臨的方位、地點、目的,由“觀”統(tǒng)領。

      2、詩人站在碣石山上都看到了哪些景物?所寫之景有哪些特點?

      水:澹澹

      山島:竦峙

      洪波:涌起

      樹木:叢生

      百草:豐茂

      日月之行星漢燦爛

      3、詩歌最后說“歌以詠志”。曹操想借用這首詩表達什么志向呢?哪一句透露了他的心思?

      明確:“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表達了詩人一統(tǒng)天下的宏大抱負以及博大的胸襟。體會情景交融的寫作特色。

      (四)品讀詩歌,體會寫法

      本詩是一首寫景抒情詩,“滄海”的壯美景象是如何呈現(xiàn)在大家眼前的?

      明確:動靜結合,虛實結合

      (五)課堂小結

      帶著豪氣,有感情的朗讀《觀滄海》,深入地感受作者的偉大理想并受到感染。

      (六)布置作業(yè)

      1、背誦《觀滄海》。

      2、收集古今中外的詩歌名句,將其整理歸類,并探討抒發(fā)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

      觀滄海教案 8

      教學目的

      一、理解詩的內容,領會其中抒發(fā)的感情和表現(xiàn)的生活情趣。

      二、體味詩詞情景交融的特點和遣詞造句的妙處。

      三、學習一點詩的韻律知識。

      教學設想

      一、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體味各首詩中作者所創(chuàng)造的意境,難點是作品中表達的感情和生活情趣的領會。

      二、以多種形式加強誦讀,在熟讀的基礎上適當分析、點撥,加深對詩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古代詩詞是我國古代文學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其中有很多佳作,不僅語言雋美,而且意境深遠;它們有的充滿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來廣為傳誦,成了流傳千古的名篇。我們中學生學一點優(yōu)秀的古代詩詞,不僅有助于提高我們的語言水平,而且能陶冶我們的思想情操。所以我們要認真學習和努力掌握一定數(shù)量的古代詩詞。今天,我們學習五首古代詩詞,主要是領會古人融情于景表達襟懷和講究煉字煉句亦即煉意的手法。

      二、學習課文。

      1.解題:題目是什么意思?滄海的滄字怎么解釋?題目能不能換成觀大海?

      明確:滄,是暗綠色。滄海有色彩,比大海形象,所以不能換。

      2.教師范讀后學生誦讀。

      3.理解內容。

      提問:開頭兩句交代了什么情況?東臨碣石的臨作何解釋?

      明確:交代了作者所處的地方和來此的目的。臨作登臨講。

      提問:根據(jù)這個開頭我們可以判斷,下文將要寫什么內容了?

      回答:寫觀海所見的情景。

      提問:下文到哪一句為止是寫作者所見的情景?

      回答:到洪波涌起為止。(如有同學答到若出其里為止,就要引導學生明白:以下四句并非作者眼前所見的實景。)

      提問:實寫觀海的詩句一共有6句,所寫的內容和角度有什么不同?

      明確:水何澹澹,山島竦峙兩句是總寫全景,其中前一句寫海波動蕩,后一句寫山島巍然聳立。接著兩句寫島上的草木,樹木叢生,百草豐茂,一派生機勃勃。這兩句是緊扣上文山島竦峙展開。下面兩句秋風蕭瑟,洪波涌起,寫出了海上景象的變化,表現(xiàn)了大海的雄偉氣勢。洪,大的'意思。很明顯,這兩句是照應上文水何澹澹而寫的。這一層6句詩,結構非常嚴密,可見作者構思的精心。

      提問:日月之行等4句是什么意思?這是不是作者眼前看到的景象?作者是寫什么內容?

      明確:這4句的意思是:日月的起落,好像是在滄海中運行;夜空中燦爛的銀河,好像是滄海里映上去的。很明顯,這不是作者眼前所見的實景,而是他看到波濤洶涌的大海所產生的奇特想象。

      啟發(fā):作者寫觀海的內容到這里結束了,我們可以展開自己的想象來回味一下:作者在詩中描繪了怎樣的景象?作者筆下的滄海有怎樣的特點?再聯(lián)系作者寫這首詩的背景,我們想一想,詩歌中反映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通過想象,我們不難體會,作者筆下的滄海氣勢雄偉,胸襟開闊。根據(jù)閱讀提示我們知道,作者寫這首詩的時候,是他剛剛平定烏桓,回師中原,這正是他躊躇滿志的時候。面對著波瀾壯闊的大海,作者情不自禁地抒發(fā)了建功立業(yè),統(tǒng)一天下的豪邁情懷。特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這幾句詩,更是形象地反映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千百年來成了膾炙人口的名句。

      解釋:最后兩句是一般的結束句。

      4.分析韻律。

      本詩為四言樂府詩,韻腳為峙起里志等字,可見押的是i韻。

      5.實景是一幅美麗的山水圖畫,虛景則把我們帶進一個開闊博大的境界中,你能悟出詩人的感情嗎?請結合本詩的寫作背景來考慮。

      點撥:詩不是為寫景而寫景的,寫景是為抒情服務的。詩人描寫實景實際上在謳歌祖國的壯麗河山。祖國壯麗的河山,更激起詩人要統(tǒng)一中國、建功立業(yè)的強烈愿望。虛景描寫實際上是詩人以大海自比,借助大海吞吐日、月、星辰、包蘊萬千的景象來表現(xiàn)自己統(tǒng)一北方,進而統(tǒng)一中國的雄心壯志。

      小結,朗讀、背誦

      ⑴教師小結。 這是一首借景抒情的名作,通過登山觀海的描寫,抒發(fā)了詩人統(tǒng)一中國建功立業(yè)的理想。

      ⑵學生齊讀,當堂背誦

      三、開展研究性學習,完成教學目標。

      1.問:你能說出此詩中哪些詩句最能體現(xiàn)作者的博大胸懷嗎?結合曹操的生平,談談你受到的啟發(fā)和教育

      點撥:實景也能看出詩人的博大胸懷,但跟虛景相比,氣象略遜一籌,因為詩人的意圖主要在虛景中,所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最能體現(xiàn)作者的博大胸懷。曹操胸有大志,終成一代梟雄。我們要像曹操一樣,樹立遠大理想,將來報效祖國。

      2.問:這是一首寫景抒情詩,但全詩卻沒有一句是直接寫情的詩句,而是情寓于景中。請在課外找出二、三首類似的古詩或詩句,按如下要求加以學習。

      ⑴ 讀一讀 讀讀李白《贈汪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張繼《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這些都是既寫景又抒情的詩句。

      ⑵說一說 說說這些詩中寫了哪些景物,表達了什么感情。

      ⑶比一比 把這些詩和《觀滄海》比較一下,看看其中有無虛景。

      ⑷背一背 背誦這幾首詩。

      四、說板書設計:

      我采用表格式,來設計本節(jié)課的板書。請看:

      登山觀海 實景 虛景

      景物 特點 景物 特點

      水、山島、樹木秋風、洪波 祖國山河美麗多姿,生機勃勃 日、月、星辰、銀河 、大海 詩人以大海自比,借助大海吞吐日、月、星辰,包蘊萬千的景象來表現(xiàn)自己的遠大理想和豪邁氣概。

      借景抒情:借實景、虛景抒發(fā)詩人統(tǒng)一中國的理想和建功立業(yè)的豪邁氣概。

      為什么這樣設計呢?一是用表格顯得一目了然;二是有利于突出本節(jié)課的重點、難點。

      五、完成課后作業(yè)。

      教學思考:

      事實上,對學生的思想感情的熏陶感染,乃至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是通過一篇篇課文的教學來實現(xiàn)的,其中課文是載體,審美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我認為《觀滄海》就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感情的熏陶感染和思想教育的典范作品。

      觀滄海教案 9

      教學目標

      1.了解曹操,積累有關的文學常識

      2.理解詩歌內容,體會寫景抒情的表現(xiàn)手法

      教學重點

      朗讀和背誦課文,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三國中有這么一個人物,一些后人評價他的關鍵詞是亂世奸雄、殺恩人、生性多疑兇殘。你們想到了誰?(曹操)其實,我認為曹操還有另一面,展示預習時收集到的曹操資料。全面的展現(xiàn)真實的曹操。

      1.學生展示收集到曹操的資料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國譙郡人,東漢末年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漢獻帝時任丞相,封為魏王。其子曹丕代漢稱帝,追尊他為武皇帝,史稱“魏武帝”。曹操一生南征北戰(zhàn)歷盡艱辛,其中既有勝利的喜悅,也有失敗的痛苦。但是他從不消極,總是積極進取,把統(tǒng)一中國作為自己的人生目標和最大追求。在政治軍事方面,曹操消滅了北方的眾多割據(jù)勢力,統(tǒng)一了中國北方大部分區(qū)域,并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jīng)濟生產和社會秩序,促進了社會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在文學方面,他創(chuàng)作了《觀滄海》、《龜雖壽》、《蒿里行》等優(yōu)秀的詩篇,其詩歌以“慷慨悲壯”的藝術風格而留名于后世。

      2.寫作背景

      東漢末年,割據(jù)勢力逐鹿中原之時,遼西一帶的烏桓強盛起來,他們南下攻城掠地,成為嚴重邊患。建安十年(205),曹操打敗了袁紹,袁紹死,其子袁譚、袁尚逃到烏桓,勾結烏桓多次入塞為害。建安十二年(207)五月曹操率兵討伐烏桓;八月即大獲全勝;九月,班師凱旋。歸途中經(jīng)過碣石山,詩人登山觀海,看到了雄偉壯觀的滄海景象,觸景生情,于是就寫下了這首名傳千古的佳作《觀滄海》。

      今天,就讓我們在《觀滄海》中,在他觀賞到蒼茫的大海中品味不一樣的曹操。

      二、一讀,讀準字音節(jié)奏

      1.自由朗讀,讀準字音

      2.讀準節(jié)奏

      古詩的節(jié)奏一般按音節(jié)劃分,但有時也要根據(jù)意義加以調整。

      四言句XX/XX如“東臨/石,以觀/滄海”

      3.指名學生朗讀,自評再學生互評

      4.教師師范朗讀,學生小聲跟讀

      5.全班齊讀,讀準字音節(jié)奏

      三、二讀,讀出理解

      1.聯(lián)系詩歌寫作背景,結合注釋理解詩歌

      2.播放視頻,感受意境

      3.指名學生朗讀,互評

      4.全班齊讀,讀出理解

      四、三讀,讀懂作者內心世界

      1.哪一個字統(tǒng)領全詩?

      明確:觀。

      2.小組合作:站在碣石山上,曹操眼中看到的是一幅怎樣的景致?請結合背景,試著揣摩曹操當時的心境。

      提示:抓住景物特點、詩句關鍵詞回答

      明確: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生機無限,內心如波濤一般洶涌,曹操內心不服老,仍有自己的雄心壯志)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詩人勾畫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壯麗景象,表現(xiàn)了開闊、博大的胸襟,昂揚的斗志,抒發(fā)了統(tǒng)一中原建功立業(yè)的抱負。)

      3.寫法總結:借景抒情

      4.朗讀詩歌,讀出大海的壯觀,作者的.開闊胸襟以及遠大抱負。

      五、課堂總結

      《觀滄海》借大海的壯觀景象,把眼前的海上景色與自己的雄心壯志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六、作業(yè)布置

      1.將《觀滄海》改寫成現(xiàn)代散文詩,寫出曹操的開闊胸襟與遠大抱負

      2.拓展探究:收集、品讀曹操的其他詩歌,了解“奸雄”形象外不一樣的曹操,寫下你的閱讀感受。

      觀滄海教案 10

      教學目標:

      1、理解這首詩的內容,領會其中抒發(fā)的感情。

      2、體味本詩情景交融的特點和譴詞造句的妙處。

      重難點分析:

      1、詩人的抱負如何含蓄地融合在寫景的詞句中?

      2、體會本詩慷慨激昂的情感和開闊的意境。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播放《三國演義》片頭曲。)

      看過《三國演義》的同學一定熟悉曹操,你們認為,曹操是個怎樣的人?

      學生發(fā)言。教師總結。(幻燈片1:曹操的照片;文字: “政治家、軍事家、詩人”)

      曹操都一直自稱“宰相”,從未稱帝。他曾在《讓縣自明本志》中表述了自己的心志,說:“身為宰相,人臣之貴以極,意望已過矣。”至于他對自己一生的評價,他是這樣說的“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除此之外,曹操擅長詩歌,《步出夏門行》與《蒿里行》諸篇,用樂府舊題抒發(fā)自己的政治抱負,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我們一定聽說過這樣的詩句:“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何以解憂,惟有杜康。”就是其中的名句。今天我們要學的《觀滄海》就選自于《步出夏門行》組詩。

      二、寫作背景

      《觀滄海》寄托了詩人很深的感慨,透過它我們可以看到詩人的闊大胸懷,因為這首詩寫作的時間很特殊。這是曹操親率大軍北上追殲袁紹殘部時所作,此時正當夏秋之交,他登臨碣石山,躍馬揚鞭,登山觀海,面對洪波涌起的大海,一時詩興大發(fā),豪情滿懷,寫下了這壯麗的千古名篇。

      三、鑒賞詩句

      1、詩人觀察景物時的立足點在哪里?

      分析:詩人登上碣石山,面對大海,所以碣石山即是詩人的立足點。

      2、這首詩既描寫了實在的景色,也描繪了詩人心中想象的奇特之景。詩人描寫了哪些實在的景色?

      學生發(fā)言。教師總結:詩人描寫了大海的波濤,海中的山島、島上的樹木、百草,以及秋風吹過樹葉時的蕭瑟之聲。其寫作的順序如下:先寫觀海的地點,再寫所觀之景:一寫大海蒼茫動蕩,山島堅定牢固;二寫島上草木欣欣向榮;三寫海上風浪驚心動魄。

      3、詩人描寫的這些景色中,你最欣賞的是哪一句?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總結。

      4、在全面描繪大海風貌的基礎上,詩人展開想象的翅膀,讓我們一起來讀這兩句描寫想象奇景的句子吧!

      5、為什么在詩人的筆下,大海是萬物的`母親?這里的大海有沒有特別的含義?

      分析:詩人在這里展示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蘊星辰的氣勢,其實洋溢著詩人飽滿的激情和要平定中原建功立業(yè)的英雄氣概。所以我們知道,詩人其實是以滄海自比,表達了他統(tǒng)一中國的偉大抱負。我們可以從大海的氣魄、胸懷觸摸到作為一個詩人、政治家、軍事家的曹操在躊躇滿志時豪邁的氣魄、飽滿的激情。

      四、情景交融的手法

      這是一首偉人之作,“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四句是全詩的高潮,作者運用夸張的表現(xiàn)手法,創(chuàng)造了一個極其開闊的意境,給詩歌增添了浪漫主義的色彩。因此,在這首詩中,景和情是緊密結合著的,作者統(tǒng)一中國意欲建功立業(yè)的抱負并沒有在詩中直接表露,而是蘊藏在對景物的描寫中。這種抒情方式叫做情景交融。

      這種抒情方式在當時是全新的抒情方式,因為古代許多抒情寫景的詩歌中景與情是分開的。如荊軻《易水歌》中的上句:“風蕭蕭兮易水寒”就是側重寫“風、水”,下句是“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寫的則是壯士決死的感情。

      而《觀滄海》字里行間都洋溢著飽滿的激情。“水何澹澹”六句雖然是在描繪生氣勃勃地大海風光,實際上在歌頌祖國的壯麗山河,透露出詩人“江山如此多嬌,我愿為折腰。”的思想感情。“日月”兩句是寫景的高潮,以滄海自比,更恰切地表述了詩人寬廣的胸懷和豪邁的氣魄。

      五、總結

      這首詩意境開闊,氣勢雄渾,這與曹操是一個雄心勃勃的政治家、軍事家的風度是一致的,真是使人讀其詩如見其人。

      觀滄海教案 11

      教學內容分析

      《觀滄海》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四課《古代詩歌四首》中的第一首詩歌,選自《樂府詩集》中的《步出廈門行》,是曹操的名篇。這篇詩歌是在曹操大破盤踞在我國東北部的烏桓族及袁紹的殘余勢力后,歸途中登山觀海,觸景生情所寫。通過描寫遼闊雄壯的滄海景色,表現(xiàn)詩人開闊、博大的胸襟,抒發(fā)詩人統(tǒng)一中國、建功立業(yè)的豪情壯志和遠大抱負。這篇詩歌在第四課中擔負著引領學生誦讀、感悟詩歌魅力的作用。

      學情分析

      本詩歌的教學對象是七年級的學生,他們在小學階段學習過描繪大海的課文,已經(jīng)建立了對大海的直觀印象;學習過古詩詞的基本知識,但是對詩歌中語言文字的妙處體會不深、對詩歌的節(jié)奏感把握不強,不利于感悟和理解詩歌。此外,七年級學生的分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想象創(chuàng)造能力較小學階段有了較大的提高,在教學中,教師應適當引導學生通過品析語言文字,抓住詩歌情節(jié)發(fā)展,體悟詩人心境,從而產生讀好詩歌的興趣和熱情。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夠正確讀、寫本課中的生字、新詞并知道字義;

      (2)能夠準確地理解全詩的含義。

      過程與方法:

      (1)有感情地自由朗讀,在讀中理解與想象,分析這首詩的意思和寫作特點;

      (2)分析全詩是如何展開的,歸納描寫實景、虛景及體現(xiàn)詩人博大胸懷的詩句。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想象遼闊雄壯的滄海景色,感悟詩人建功立業(yè)的豪情壯志和遠大抱負;

      (2)提高語言文字分析能力和想象能力。

      重點與難點

      重點:

      正確朗讀、默寫詩歌并理解其意思,習得與樂府詩、曹操相關的文學常識,掌握本詩歌所用的寫作手法。

      難點:

      掌握本詩歌所用的寫作手法,感悟詩人當時的心境。

      教學策略

      教師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制作多媒體資源供學生課前學習,使學生在課前了解詩歌相關背景知識,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在教學中,開展豐富多彩的品讀活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和合作探究學習;在教學后,提供與詩句相關的圖片引導學生由直觀至聯(lián)想,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整個教學活動過程遵循在教師引導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模式,以讀促講,以讀促悟,適度拓展文本,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相結合。

      利用多媒體資源解讀《觀滄海》的背景知識、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觀滄海》的創(chuàng)作年代久遠、蘊含著詩人豐富的情感。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將《觀滄海》相關的背景知識如創(chuàng)作背景、詩體介紹等制作成微視頻和交互式課件,上傳至教學通,要求學生課前自主學習,充分了解相關知識,為準確領會詩人所表達的情感奠定基礎。

      開展豐富多彩的品讀活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和合作探究學習。在整體感知環(huán)節(jié)中主要有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教師引導學生自由朗讀,通過教學通引用教材功能自主探究學習生字、詞的讀音;第二階段教師要求學生集體朗讀詩歌,把握詩歌的節(jié)奏,激發(fā)學生對詩歌學習的興趣。而在精讀交流環(huán)節(jié)中,教師以問題的形式,一步步引導學生思考,使學生通過合作學習最終解決問題,真正實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中心",也使學生養(yǎng)成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的習慣,完善自身語文知識體系,提高語文素養(yǎng)。而對于每一個問題,教師會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進行補充和完善,鞏固學生對該問題的理解。

      由直觀至聯(lián)想,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教師打開教學通中的練習題資源,引導學生匹配詩句和圖片,并完成有關文學常識題目的練習,為學生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詩歌內容,把握詩歌意境。

      教學環(huán)境與資源

      教學環(huán)境:

      多媒體教室上課,老師與學生每人手中一臺電腦,運用暢言教學通與教育云空間進行授課。

      教學資源:

      《觀滄海》多媒體交互式課件、《走進觀滄海》微課、《"樂府詩"知多少》微課、練習題資源。

      教學過程

      (1)課程導入:

      師:在正式上課之前我們先來聽一首歌曲,看看這首歌里都描寫了哪些人物。(利用多媒體播放《說唱臉譜》)

      生:聽音樂。

      師:誰能說下這首歌里都描寫了哪些人物呢?

      生:關公、張飛、曹操等等。

      師:歌曲里"白臉的"指的是誰呢?

      生:曹操。

      師:對,"白臉的"就是曹操。不知道大家對曹操了解多少呢,誰可以分享一下?

      生:學生舉手回答問題。

      師:大家對曹操都有了一個基本的認識,知道他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PPT展示)與此同時,他也是一名詩人。他的詩歌清峻整潔,氣魄雄偉,慷慨悲涼,篇中抒發(fā)了自己的政治抱負,并反映了東漢末年人民的苦難生活。代表作有詩歌《短歌行》、《觀滄海》、《龜雖壽》等。

      師:今天我們一起走近曹操,學習他的名篇——《觀滄海》。(板書:觀滄海)

      設計意圖:教師利用歌曲引出曹操,吸引學生注意力;而通過提問,引出本節(jié)課所學課文。

      (2)整體感知:

      師:現(xiàn)在老師來考考大家:誰能發(fā)現(xiàn)這首詩歌與我們以前所學的有什么不一樣呢?或者說,它是一首什么體裁的詩歌呢?

      生:樂府詩。

      設計意圖:使學生思考本節(jié)詩歌與以往詩歌的不同。

      師:很棒,看來大家在課下都已經(jīng)觀看了《"樂府詩"知多少》的微課了,也已經(jīng)知道有的樂府詩抒發(fā)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有的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那我們今天所學的這首詩歌描寫了什么呢?請同學們帶著這個問題自由地朗讀一下詩歌吧。(板書:觀滄海整首詩)

      生:點擊教學通引用教材功能,可以自己先讀,也可以在電子課本中截取部分課本區(qū)域,生成帶點讀的電子卡片到制作工具中,實現(xiàn)即點即讀。

      師:哪位同學愿意為大家朗讀呢?

      生:同學甲和乙朗讀。

      師:恩,讀的不錯。在自己讀以及聽別人讀的過程中,大家覺得哪些字詞比較生僻或者容易讀錯?

      生:指出個別生僻詞和易錯字。

      師:看來大家對碣石、澹澹、竦峙這幾個字詞比較陌生。哪位同學可以準確地讀下這幾個字詞呢?(PPT展示"碣石、澹澹、竦峙"的讀音)

      生:同學甲讀字詞。

      師:很好。下面我們一起讀一遍這首詩吧,注意把每一個字讀準。(板書:在黑板上為"碣石、澹澹、竦峙"這幾個字詞標上讀音)

      生:一起朗讀詩歌。

      師:同學們讀得很好,下面我就要來考考大家了。這些詞在本首詩歌中是什么意思呢?(PPT展示"臨、碣石、以、澹澹、蕭瑟、何、竦峙、星漢、至、洪波、幸、詠志"的'詞)

      設計意圖:教師引導學生掃清文字障礙,將字詞讀準,知道每一個詞語的意思,從而更好地理解詩句。

      生:結合自己的理解回答問題。

      師:(總結)同學們說的都對,看來課前的預習工作做的很到位。下面,我們再來鞏固下每個詞語的意思。(借助PPT回顧每個詞語的意思)

      生:聽講、記筆記。

      師:知道了詞的意思,相信大家也能理解詩的含義了。誰能將這首詩翻譯成一篇優(yōu)美的文章呢?給大家一分鐘的時間。

      生:思考。

      師:誰來試試呢?

      生:學生甲翻譯詩歌。

      師:說的不錯,現(xiàn)在請各位同學閉上眼睛,想象自己是曹操,隨著老師的聲音(打開在教學通上已錄制好的錄音),一起看看曹操看到了什么吧!

      生:閉上眼睛,感受詩歌。

      設計意圖:鞏固字詞含義,加深學生對本首詩的理解;而閉眼感受,想象畫面,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

      (3)精讀交流:

      師:好了,大家有感情地朗讀下詩吧。

      生:自由朗讀。

      師:大家覺得這首詩主要講什么呢?

      生:景物(或者一些具體的景)。

      師:對,這是一首描寫景色的詩。現(xiàn)在請同學們結合課前所看的微課,進行分組討論,嘗試回答以下三個問題:第一:將整首詩劃分層次,思考全詩是圍繞哪個字來展開的?第二:全詩都描寫了哪些景物?其中哪些是實景(真實看到的景),哪些是虛景(想象的景)呢?第三:作者為什么要描寫這些景物呢?借助這些景物想要表達怎樣的思想感情呢?(切換PPT,顯示出這三個問題。隨后走下講臺,聽取不同小組的討論并進行引導。)

      生:學生進行自由分組,圍繞這三個問題展開討論交流。

      師:同學們,你們討論的怎么樣了,哪幾個小組來分享呢?

      設計意圖:通過閱讀感悟,合作探究,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學生在與文本的對話過程中,理解文本的內涵,體會所表達的思想。

      生:以小組的形式分享討論結果。

      師:(老師根據(jù)同學們回答的情況進行引導、總結)同學們說的很好,這首詩前兩句交代了觀海的地點。(板書:第一層,總寫)"觀"字是全詩的詩眼,統(tǒng)領全篇,以下詩句都由"觀"字展開,寫了作者的登山所見、所聽、所想,看到了水、山島、樹木、百草、洪波,聽到了秋風,想到了日月之行、星漢燦爛。作者描寫了很多景物,其中3-8句描寫了"大海"、"山島"、"樹木"、"百草"、"秋風"、"洪波"等實景(板書:第二層,實寫),9-12句借助奇特的想象表現(xiàn)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寫了"日月"、"星漢"等虛景(板書:第三層,虛寫,二層和三層屬于分寫)。

      設計意圖:教師總結,梳理學生討論中忽視的問題。

      生:記筆記。

      師:作者既寫了虛景,又寫了實景,想要表達什么呢?請結合課前的預習材料進行思考。

      生:思考,回答問題。

      師:很好,作者看到山島聳立,海面上波濤起伏,波浪不停地拍打海岸,而草木在蕭瑟的秋風中搖曳弄姿,不由地想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壯觀景象,刻畫了大海的壯闊。而當時作者正得勝回師,看到這幅景象,心里難免涌起渴望統(tǒng)一中國、建功立業(yè)的思想感情。哪一句詩能表現(xiàn)作者的抱負?

      設計意圖:通過景物的描述,使學生結合課前所學知識總結作者的感情,感悟作者當時的心境,加深對詩歌的理解。

      生: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師:作者看到壯闊的大海,從而寫下這首詩,大家思考一些運用了什么樣的寫作手法呢?

      設計意圖:學生自己總結寫作特點,利于該知識點的消化吸收。

      生:思考,回答。(借景抒情、虛實結合、動靜結合)

      師:對,作者看到借用虛實結合、動靜結合的手法描繪了大海的壯闊,并抒發(fā)了自己的感情,是大家所說的借景抒情。

      師:大家有沒有發(fā)現(xiàn)我們還有最后兩句"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沒有講呢?其實啊,這首詩開始是沒有題目的,《觀滄海》這個題目是后人加的,而詩的最后兩句是合樂時加上的,是詩的附文。(板書:在本句詩后面標上附文)

      (4)課后小結與作業(yè):

      師:大家讀了幾遍詩歌之后,是不是已經(jīng)掌握了詩歌的知識呢?下面,來考考大家:請同學們打開《觀滄海》測試題,自己在下面練一練吧。

      生:打開教學通的測試題,進行測試。

      設計意圖:通過測試題鞏固課堂知識,體悟借景抒情特點,利于之后古詩詞的默寫。

      師:看來同學們對本節(jié)課掌握得不錯,下面我們通過一個微課來總結一下《觀滄海》。請同學們打開教學通微課資源。

      生:打開教學通微課資源,開始賞析。

      師:"白臉的曹操",指的是曹操的狡詐,但是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卻接觸到了一個不一樣的曹操,讀出了他的遠大抱負。那么,年老之后的曹操又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聯(lián)系課前所讀的《龜雖壽》在課下進行思考,不斷地走近曹操。

      師:下面,布置兩個小作業(yè):1.背誦詩歌并準確默寫。2.搜集一首樂府詩,細細地品讀,領略其中的美,提高詩歌鑒賞能力和傳統(tǒng)文化素養(yǎng)。

      觀滄海教案 12

      【課時目標】:

      1、了解作者;

      2、理解借景抒情的寫法;

      3、體會作者博大豪邁的胸懷;

      【重點難點】:

      寫作手法的理解;

      詩歌意境的體會;

      【課時劃分】:

      1課時

      【教學過程】:

      【導—課】

      前段時間,我們學習了《秋天》這首詩歌,秋天在哪?秋天在農家院子里,秋天在漁船上,秋天在牧羊女的眼睛里。那里面的露珠,幽谷,鐮刀,瓜果,農家小院,冷霧,白霜,漁船,牧羊女,放牛郎,這些都是詩歌里的意象。整個畫面,非常唯美,溫馨,帶給人一種精神上的享受,抒發(fā)的是作者對秋天的喜愛之情。

      而如果一首詩歌里的意象是刀光、劍影,是金戈、鐵馬,那這個詩人極有可能是豪放派的,抒發(fā)的是豪情;如果是花前月下,是燕語呢喃,那么我們就可以判斷出,這個詩人極有可能是婉約派的,抒發(fā)的是柔情。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樣一首詩,通過對這些景物意象的分析,看看同學們能不能判斷詩人是什么類型的 一秘 ,抒發(fā)的是什么情感!

      【作者介紹】:

      今天這個作者,我們必須得多點了解,他不是一般人,是誰?是曹操!曹操是誰啊,就是那個說“我可負天下人,但天下人不可負我”的人啊,用現(xiàn)在的話說,就是我可以對不起你們,但你們不能對不起我!之于老師,就是我可以不好好上課,但是你們不能不好好聽!看看這話,霸氣不霸氣!你們覺得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是奸雄?是梟雄?是佞臣?是賊子?《百家講壇》欄目里的易中天教授,他對曹操的評價我以為是很到位的,他是這樣說的:

      “他聰明透頂,又 愚不可及 ;奸詐狡猾,又坦率真誠;豁達大度,又 疑神疑鬼 ;寬宏大量,又 心胸狹窄 。是 大家風范 ,小人嘴臉;英雄氣派,兒女情懷; 閻王 脾氣, 菩薩心腸 。他奸詐都奸詐得讓你覺得他很有水平,他的狡猾、殘忍、,都表現(xiàn)得 從容不迫 ,落落大方,真誠而坦然。曹操是奸雄,而且是‘可愛’的奸雄。”

      我也覺得曹操的確是很可愛的,為什么呢?因為在我們現(xiàn)在看來,就是個全才啊:武的方面,策馬揚鞭,縱橫沙場,指揮千軍萬馬,攻城略地,他會,而且很在行;文的方面,他也毫不遜色,放下屠刀,就能拿起筆墨,抒發(fā)壯志豪情,能文能武,而且有勇有謀;他大氣,他霸氣,他還傲氣,有時候,他又小氣,也會犯傻。所以啊,我覺得他還真是可愛!用現(xiàn)在流行的話語來說,曹操就是一個“達人”,這樣一個可愛的達人寫的詩歌,是抒發(fā)雄心壯志,還是兒女情長?我們來分析分析,看看到底怎樣!

      【譯—文】:

      【標題解析】:觀:即看,欣賞,是本詩的線索,起到統(tǒng)領全篇的作用。

      東臨碣石:東,方位名詞,在這里是名字作狀語,翻譯為向東;臨:到達;向東來到碣石山,

      以觀滄海:以,表示目的,可以翻譯為來;來觀看大海,也就是渤海。作面朝大海,看到的不是春暖花開,而是秋風蕭瑟!

      水何澹澹:何:多么;澹澹:蕩漾;海是多么浩瀚啊,波濤洶涌

      山島竦峙:竦峙:高高地挺立,山島高高的挺立著。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樹木蔥蘢,芳草萋萋,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秋風中,樹木瑟瑟作響,海水不斷涌起。

      (拓展:提到秋風蕭瑟,我想起來了,毛主席有首《浪淘沙-北戴河》,里面也提到過這句,是這樣的: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島外打魚船,一片汪洋都不見,知向誰邊?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秋風還是那個秋風,變了的,是時間,是容顏,不變的,是雄心,是壯志!)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之,結構助詞,的;若,好像:日月的運行,好像是從海里升起;(釋疑:好像是,那是不是真的是呢?對,不是,而是想象的!想象的事物都是虛的.!)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璀璨的銀河,好像也在這大海里出沒。(釋疑:這句借助超強的想象力,描繪出了大海吞吐日月的壯麗景象,我們前面說過,一切景語皆情語,這里是寫景的高潮,同時也將作者主觀的豪邁之氣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幸甚至哉:幸:幸運;甚:很,非常;至:極點;哉:語氣詞,可以翻譯成啊,前面我們學過,“非人哉”;所以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太值得慶幸了,

      歌以詠志:正常的語序應該是:以歌詠志,以:介詞,用;還是用這首詩歌來表達我的心情和志向吧!(釋疑:這句話在樂府詩歌中,都有出現(xiàn),一般和文章的內容沒有多大關系,但從結構上,它和前文是一體的,不能隨便去掉!)

      【問題設置】:

      1、找學生起來把整個文章串聯(lián)起來,翻譯一遍!可意譯,也可以直接翻譯。

      2、以“曹操”的口吻,寫日記的形式,將這件事記錄下來,我們暫且將這叫做日記體觀滄海!

      觀滄海教案 13

      學習目標:

      1、了解樂府詩,作者及創(chuàng)作背景。

      2、有感情地朗誦、背誦詩歌。

      3、準確理解詩句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話說出來。(重點)

      4、深刻體會詩歌意境和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難點)

      教學過程:

      一、大聲朗讀一分鐘

      每日課前大聲朗讀一分鐘。《龜雖壽》

      今天,仍學一首同出《步出夏門行》的樂府詩《觀滄海》。(PPT)

      樂府”是漢武帝時設立的一個官署。它的職責是采集民間歌謠或文人的詩來配樂,以備朝廷祭祀或宴會時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詩歌,后世就叫“樂府詩”,或簡稱“樂府”。它沒有嚴格的韻律。

      二、新課

      1、聽老師范讀,(PPT)重點字音寫在書上,再請同學大聲讀詩歌。

      2、自讀詩歌,思考:

      1)全詩由哪一個字展開來寫?(板書)(PPT)

      2)寫了哪些景物?找出關鍵字(板書)

      3)哪幾句是寫看到的'?(動景與靜景)哪幾句是寫想到的?(若)(板書)

      (詩歌的PPT)請同學按照注解介紹作者(板書)

      3、作者簡介: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代表作有詩歌《蒿里行》《觀滄海》《龜雖壽》等。(PPT)(七步詩)

      4、創(chuàng)作背景:曹操在取得官渡之戰(zhàn)大勝,七年后,北征烏桓,也取得了很大的勝利,至此,統(tǒng)一了北方。凱旋而歸時登上秦皇、漢武到過的碣石山,放眼大海,曹操信心滿懷,只待揮師南下,掃平孫、劉,便可實現(xiàn)統(tǒng)一中國的宏愿了。此詩便作于此時。

      5、師生合作,疏通文意。學習寫法。

      觀滄海PK登泰山:(PPT)

      秦始皇:嬴政

      漢武帝:劉邦

      魏武帝:曹操

      偉大領袖:毛澤東

      毛澤東的《浪淘沙·北戴河》節(jié)選(PPT)

      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

      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法國文豪雨果說過:(PPT)

      比大地更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心靈)。

      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

      回到詩歌(PPT)

      6、從詩中所寫之景看,哪些詩句最能體現(xiàn)作者的胸懷?體現(xiàn)詩人怎樣的胸懷?(寫法:借景抒情)

      7、體會詩人的胸懷,再來讀詩。感情基調:氣勢雄渾,慷慨激昂。

      8、小結:《觀滄海》寫了xx大海的寬闊洶涌xxxx,表現(xiàn)了詩人xxxx寬廣xx的胸懷,抒發(fā)了詩人的xx雄心壯志、宏偉抱負xxxx。(志鏈接PPT)(板書)

      (此詩氣勢雄渾,慷慨激昂,充分流露出詩人大海一般的寬容,長天一般的高遠。即景生情,借景抒情,把眼前的大海和自己的雄心壯志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借大海吞吐宇宙萬物之氣勢來表現(xiàn)自己寬廣的胸懷,流露出一統(tǒng)天下的雄心壯志。)

      三、背一背,請大家把這一首詩寫成現(xiàn)代文,或者把自己的感悟寫出來,讀給大家聽。

      老師學寫一首:(PPT)

      有感鶴湖

      初到鶴湖,感觸頗多。

      一感學校,高雅清新,身在其中,催人奮進。

      二感老師,敬業(yè)有加,朝至晚歸,無怨無悔。

      再感同學,知書達禮,志存高遠,力爭上游。

      幸甚至哉,教之樂之。

      四、作業(yè):

      1、背誦并默寫這一首詩;

      2、小冊。

      觀滄海教案 14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觀滄海》。下面我將從教材解析、教學目標、教法和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等幾個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觀滄海》是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中的第15課中的一首古詩。該單元是圍繞“親近自然”這一話題來編排的。

      這首詩是東漢末期文學家曹操在一個秋天登臨碣石山后,觀看了雄偉壯觀的大海有感而寫的,表現(xiàn)了他博大的胸襟和偉大的抱負。文章氣勢恢弘,風格豪邁,情感昂揚。很能夠激發(fā)中學生積極進取的精神,是初中語文課中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統(tǒng)一的佳作。

      這首詩,有三個突出的特點:寫景上,抓住大海的浩瀚壯觀;抒情上,激情豪邁;手法上,用了情景交融、想象、夸張等主要手法。抓住這些特點,解析了文本特征,就容易確定教學目標。

      二、說教學目標

      一節(jié)課的目標,除了準確解析文本之外,還要依據(jù)新課程標準和單元要求以及學生情況來設定。

      本單元的要求是“反復朗讀,在整體感知內容的基礎上,揣摩、欣賞精彩句段和詞語。”這也是初中語文新課標的要求。新課標還指出“體會作者的情感和寫作思路,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質疑。”聯(lián)系《觀滄海》這首詩的特點(如上所述),這些要求都可以作為目標設定的范圍。

      目標是為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而定的,初一的學生由于自身閱歷的缺乏和知識結構的不完善,進入文本的深度有限,對詩歌的賞析能力不足。這首詩相比他們在小學所學的篇幅長些,意境更豐美,所以品讀是詩歌教學應該加強的地方。

      鑒于以上分析,我把本文的教學定位為朗讀(感知)、品味(認知)、情感(升華)三個層面。具體目標如下: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1、通過朗讀,整體把握詩歌內容,體會文章情感。

      2、初步學習運用詩歌鑒賞技巧,品析詩歌語言。(因為初一學生對品析方法掌握不多,只能是“初步”,品析能力有高有低,全在于老師的誘導與培養(yǎng)。)

      (二)方法與過程目標:

      1、在朗讀中,獲得語感情感體驗。

      2、在探究中交流,在交流中提升。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體會詩人豪邁壯志,培養(yǎng)學生親近自然,感受自然,積極進取的精神。

      重點是:

      1、朗讀體會 ,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2、賞析語句,品讀探究。

      難點是:通過賞析主旨句,體會曹操博大的胸襟和偉大的抱負,培養(yǎng)積極向上的精神。

      有了具體明確的目標,還要有相應的教法和學法。

      三、說教法與學法

      (一)說教法

      這節(jié)課,我主要使用:

      1、朗讀法。(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用于古詩教學,最恰當不過。)

      2、品析探究法。有道是,一切學問都是從疑問中得來的。朗讀之后,只是提高了語感,達到初入文本,整體感知的層面。為了讓學生深入文本,憑借積蓄知識,依據(jù)自身經(jīng)歷,運用聯(lián)想與想象,體會文章的意境美和情感美。還要品析探究。這是主要的教學方法,為了達成目標,我還將使用講授法(如詩歌賞析的角度)、對話法(如引入部分)、練習鞏固法等輔助教法完成教學。

      (二)說學法

      教法與學法是相輔相成,互為表里的,老師的角色就是誘導,學生角色就是探究,正如達爾文所說: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

      我主要是引導學生:

      1、借助工具書預習。

      2、加強對文本的朗讀(課前課后都要讀)。

      3、要學會批注和筆記。

      4、學會獨立思考和合作探究。

      四、說教學設計

      這節(jié)課,我打算用一課時,用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

      (一)情趣導入。

      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了一半。導入重在激趣,吸引學生注意力,為上課蓄勢。先由網(wǎng)絡消息導入(最近網(wǎng)絡消息“曹操相貌復原,姿貌短小,男性雄風十足”“曹操相貌逼真復原,相貌英俊,驚嘆英雄真容”),然后讓學生談談“心目中的曹操”,老師順勢引入課文。

      (二)告知寫作背景。特定的人,特定的經(jīng)歷,寫出特定的作品。介紹背景,有利于學生找到感悟文章的切入點,在欣賞中與作者對話,形成共鳴。

      (三)進入文本,整體把握。

      1、朗讀。老師范讀,集體讀,個性朗讀,師生評價(告知評價角度)。

      2、學生質疑,交流解決。這個過程要花一定的時間,引導學生交流探討討論有價值的信息。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面向全體學生。涉及重難點的.轉入下一個環(huán)節(jié)完成。在總結學生質疑研討的基礎上,重點解決如下問題:

      這首詩主要寫了了什么內容?(整體把握)表達什么情感?

      (四)深入文本,品析課文,突破重點。

      再次朗讀之后設置以下幾個問題,讓學生合作探究(同桌、鄰桌之間)。

      1.全詩以哪個字展開來寫的?( 抓關鍵詞,一點突破。)

      2.這首詩寫了幾層意思?(抓思路,順藤摸瓜)

      3.詩中寫了哪些意象?寫出了什么特點?用筆畫出來,讀一讀,說說你的體驗。(抓內容,體情感,層層滲透)

      4.詩中哪些詩句是寫現(xiàn)實的?哪些詩句是想像的? (抓手法,為突破難點鋪路)

      (五)由景入情,情感升華,突破難點。

      對話引入:作者用恢弘的筆調,昂揚的激情,描繪了浩瀚壯闊的大海,催人奮進。劉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聯(lián)系作者的身份和寫作背景,分析作者要表達的情感。

      解決步驟:

      1、詩中哪些詩句最能體現(xiàn)作者博大的胸懷?

      2、賞析主旨句(“日月之行”句)(引導學生從手法,內容,情感等多角度賞析,且做好筆記)

      以上幾個問題環(huán)環(huán)相扣,螺旋上升。這節(jié)課的主要目的已經(jīng)達到了。 若時間允許,讓學生當堂背下這首詩。

      (六)學以致用。通過練習中考題——《觀滄海》賞析題,讓學生輕松完成,體會成功的喜悅。題目(略)

      五、說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力求簡潔明了,涵蓋內容、情感、手法等方面,對理解課文起到支架性作用。

      說課完畢,謝謝!

      觀滄海教案 15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學習了解景、人、情之間的關系,準確把握意象和意境的含義。

      2、情感目標:體會詩人奮發(fā)向上建功立業(yè)的情懷。

      3、技能目標:學會通過意象的賞析來鑒賞古詩的意境美 。

      教學重點

      1、借助豐富的想象力和日常的情感積累,考察“意”與“境”是如何合理的融合在一起的。

      2、通過對作者、寫作風格、寫作背景的了解來把握詩歌的所抒發(fā)的思想情感。

      教學難點

      1、通過把握意象與主體之間的關系來體會作品的思想感情和意境美。

      教學方法

      1、朗讀教學。

      2、講讀教學

      教學手段

      1、 多媒體輔助

      課時安排

      一課時

      一、導入

      通過學生背誦所學過的古詩,引出對詩歌賞析的三個層面:語言美、意象美、意境美。同時通過駱賓王的《詠鵝》來講解意象與意境的概念(出示《詠鵝》圖片)。

      個體 整體

      意象 意境

      情景交融的景和物 整首詩的意象構成的境界和氛圍

      二、在朗讀和想象的基礎上把握詩的意境

      1、播放錄音(聽朗讀談感受)

      2、學生集體朗讀,找出詩中意象以及象征意義。

      高聳的山 ,遼闊的滄海,動蕩的水波,聳立的山島,叢生的樹木,茂盛的花草,洪波海浪,秋風,日月。

      作者對這些意象寄托了什么樣的情思呢?這些意象的組合能形成一種什么樣的境界呢?

      3.背景

      漢獻帝建安十二年(207)八月,曹操大破盤踞在我國東北部的烏桓族及袁紹的`殘余勢力,統(tǒng)一了北方;九月,在歸途中經(jīng)過碣石山,他躍馬揚鞭,登山觀海,面對洪波涌起的大海,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

      作者的心情:心情愉快,自信樂觀,建功立業(yè)的雄心壯志更加強烈,

      4.風格

      在繼承漢樂府民歌“感于哀樂,緣事而發(fā)”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的基礎上提出了“緣情”的文學主張。他們以質樸剛健、清新自然的語言、比興的手法真實地再現(xiàn)現(xiàn)實,抒發(fā)強烈的思想感情,表現(xiàn)出鮮明的個性色彩和時代精神形成了慷慨悲涼的獨特風格。后人稱這種文風為“建安風骨”。

      (出示板書)

      自信樂觀 雄心勃勃

      背景

      打完勝仗

      登高望海

      雄渾闊大,氣勢不凡

      意境

      風格

      慷慨悲涼

      質樸剛健

      充滿生機 氣吞萬里

      意象

      大海高山

      草木日月

      他的雄心勃勃正與大海的氣吞萬里的磅礴氣勢相契合,他的奮發(fā)樂觀正與草木的生機勃勃相吻合,情景有機的融合在一起。

      三、檢驗對意境、意象和主觀感情的把握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1、 這首詩中有哪些意象?

      答:舟、煙渚、客、曠野、低樹、江、月。

      2、 這首詩的意境是什么?

      答:孤寂、悲涼等。

      四、總結

      通過觀滄海的學習,我們知道要鑒賞古詩詞的意境美,我們應該從意象,作者風格,寫作背景,或者詩眼的角度去分析,其中意象起著重要的作用,只有這樣才能準確地把握意境。

      [教學反思]

      上完《觀滄海》這一課后,我覺得自己收獲頗多,在反復的修改調整中,我就自己教學中的不足總結出如下規(guī)律:

      1、講解知識要從形象到抽象

      這節(jié)課我的教學目標為了解“意象”和“意境”這兩個概念,同時學會鑒賞古詩詞的方法,一開始我是從抽象到形象來講授這一知識點的,結果學生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只知道記筆記,后來在大家的建議下我改動原有方式,授課的效果就大大提高。

      2、要把握好時間

      在上完課后,我感覺這次課最不盡任意的地方就是有點頭重腳輕,前松后緊,前半部分花的時間太多,結果到最后該解決的問題沒完成,只能放到課后完成。

      3、備課要充分

      充分的準備是上好一節(jié)課的前提,《觀滄海》這首古詩,從傳統(tǒng)的觀點看,認為都是抒發(fā)作者的雄心壯志,但是我在備課時,在翻閱背景材料時,感覺這種說法有點偏頗,不過我想可能學生不會提到,也沒仔細考究,結果在上課時思維活躍的同學卻想到了,此時我憑借自己已有的歷史知識給了這位學生適當?shù)暮侠淼囊龑А?/p>

      4、要激發(fā)學生積極性

      說的激發(fā)學生積極性,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但在實際中怎么做,做得如何等等,就又另當別論了。此次開完課后我對這一問題起先也沒考慮,直到有一天一位同學氣乎乎的跑到我辦公室,跟我說那次上課打擊了他回答問題的積極性,當時我莫名其妙,后來才知道原來那天他準備好了問題我沒問他,由此事情我得出這樣的結論,上課的時候我的眼光應該跟同學進行不時的交流,與學生進行互動,從而及時的收集反饋學生的信息,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

      5、練習要有針對性

      每一節(jié)課都有固定的教學目標,而且這一目標要有可檢測性,此次開課中我也設置了一些小練習,但是在上完課后,我才發(fā)現(xiàn)我的練習與目標有點距離,練習稍稍高于目標,練習中涉及的內容過寬過多,結果卻使的目標有點淡化,在教學中出現(xiàn)了第二個難度高峰。

      此外,整個教學過程還應該講究結構的完整,重點的突出,難點的強調,內容的連貫。只有這樣才能將一節(jié)課上好。

      觀滄海教案 16

      一、導入

      這是一首傳誦千古的描寫大海著名詩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創(chuàng)者毛澤東主席來到秦皇島后,想起這首詩,揮筆寫下了“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的名句。那么這首詩究竟有什么力量,可以讓人千古不忘呢?我們來看這首詩。

      二、學習目標

      1、結合注釋,理解詩意,并背誦詩歌。

      2、結合借景抒情詩歌的一般思路,理清觀滄海的寫作思路。

      3、通過鑒賞詩歌中意象和意境,聯(lián)系寫作背景,領會作者博大的胸懷和遠大抱負。

      三、讀準字音,讀對節(jié)奏

      觀滄海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四、再讀詩歌,讀懂詩意

      結合注釋,生動地描繪詩意。

      1、東:向東;臨:來到;以:來。

      2、何:多么;

      澹澹(dàndàn):水波動蕩的樣子。

      3、洪波:巨大的波浪。

      4、日月:太陽和月亮;其中:大海之中。

      5、若:如同,好像是;其里:大海里面。

      6、幸甚至哉,歌以詠志:真是幸運極了,用這首詩歌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小組活動:

      組員一人一句,快速交流詩意。

      做好總結,并派代表總結全詩大意。

      譯文:眺望蒼茫的大海

      向東行登上碣石山,來觀賞那蒼茫的海。

      水波多么洶涌澎湃,山島高高地聳立在海邊。

      山上樹木和百草叢生,十分繁茂。

      秋風吹動樹木發(fā)出悲涼的聲音,水中涌起巨大的波浪。

      日月的運行,好像是從這浩淼的大海中出發(fā)的。

      銀河星光燦爛,好像是從這浩淼的海洋中產生出來的。

      真是幸運極了,用這首詩歌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五、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借景抒情類詩歌一般寫作思路:

      1、所至

      -----

      2、所觀

      -----

      3、所想

      -----

      4、所感

      -----

      請根據(jù)上面的思路,找到《觀滄海》里面作者的所至、所觀、所想、所感。

      六、細讀詩歌,再現(xiàn)景情

      1、本詩寫了一件什么事?請簡要概括。

      2、詩人登山觀海,都看到了哪些景,它們分別有什么特點?作者運用了什么手法突出特點的?

      小組活動:

      ①按照詩句的順序,用“景物+特點”的形式概括,并批注具體寫景手法。

      ②組內交流歸納,統(tǒng)一結果做好記錄。

      如第二句:

      海水和山島:澎湃巍峨,氣勢磅礴。(動靜結合)

      3、作者由眼前之景,還想象到了什么?這樣寫有何作用?

      作用提示:手法+內容+特點+情感

      大海吞吐日月星辰

      運用想象的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作者想象運行不息的太陽月亮,星光燦爛的銀河都包蘊在滄海中,表現(xiàn)了滄海胸襟寬闊和包羅萬象的特點,表達了詩人開闊的胸懷,豪邁樂觀的進取精神。

      4、作者登山觀海后發(fā)出幸甚至哉的感嘆,這句感嘆中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

      (提示:結合所觀之景以及寫作背景加以分析。)

      寫作背景:

      1、東漢末年天下大亂,人民正處在戰(zhàn)亂的水深火熱之中。

      2、曹操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烏桓得勝回師途中,登上碣石,觀看滄海壯麗景色。他的心情像滄海一樣難以平靜,便將自己宏偉的抱負、闊大的胸襟融匯到詩歌里,借著大海的形象表現(xiàn)出來。

      3、詩人當時削平了北方群雄,現(xiàn)在又打垮了烏桓和袁紹的殘部,消除了后患;如果再以優(yōu)勢兵力去消滅南方割據(jù)勢力,他就可以結束紛爭和戰(zhàn)亂,一統(tǒng)天下。

      情感:

      ①表達對祖國壯麗河山的喜愛與贊美。

      ②表現(xiàn)了詩人開闊的`胸襟和樂觀進取的精神。

      ③抒發(fā)了詩人統(tǒng)一天下、建功立業(yè)的遠大抱負。

      ④表達作者強烈的愛國情感。

      七、主題:

      本詩運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現(xiàn)手法,通過描寫滄海的宏偉景象,表達對祖國壯麗山河的喜愛與贊美。表現(xiàn)了詩人開闊的胸襟和樂觀進取的精神。抒發(fā)了詩人統(tǒng)一天下、建功立業(yè)的遠大抱負。表達作者強烈的愛國情感。

      八、讀廣詩歌,拓展延伸

      苦寒行曹操

      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羊腸坂詰屈,車輪為之摧。

      樹木何蕭瑟,北風聲正悲。熊羆對我蹲,虎豹夾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頸長嘆息,遠行多所懷。

      我心何怫郁,思欲一東歸。水深橋梁絕,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無宿棲。行行日已遠,人馬同時饑。

      擔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悲彼東山詩,悠悠使我哀。

      仿照本節(jié)課鑒賞詩歌的方法,思考《苦寒行》中寫了哪些景?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詩人描寫風吹樹木聲蕭蕭,北風發(fā)出悲號的畫面。又以羊腸小路、恐怖戰(zhàn)栗的熊吼虎叫、罕無人跡的漫漫大雪等物象感嘆行軍的艱難。渲染了凄哀險惡的氣氛,整個詩歌彌漫著悲涼之氣。

      表達了詩人對長期征戰(zhàn)的將士的同情,對戰(zhàn)爭結束,實現(xiàn)統(tǒng)一的強烈渴望以及自己必將排除萬難、取得征討勝利的決心。

      觀滄海教案 17

      教學目標

      1、體會詩人廣闊的胸襟、豪邁的氣慨。

      2、體會宏偉壯麗的景象。

      3、寫實與想象。

      教學重點

      目標

      1、目標

      2。

      教學時數(shù)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由寫作背景導入

      該詩寫于東漢建安十二年(207)秋。當年的夏五月,詩人率軍北征烏桓,七月出盧龍塞,九月大獲全勝。班師途中經(jīng)過碣石山,詩人登高望海,留下了這千古傳頌的名篇。

      二、簡介作者,揭示目標

      曹操,字孟德,譙(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曾歷任大將軍、丞相,封魏王,建安二十五年卒。子曹丕稱帝,追尊為武帝。

      曹操是一位杰出的詩人。

      三、新授內容

      1、師范讀,生跟讀。

      2、生自由朗讀,查字典解決生字詞。

      3、生齊讀。

      4、分析課文內容:

      ⑴分析字義:

      臨:登上,有游覽的.意思。滄,通“蒼”,青綠色。

      海:渤海。觀:看,統(tǒng)領全篇。

      蕭瑟:樹木被秋風吹動的聲音。洪:大。

      行:運行。若:如同。

      星漢:銀河。志:理想。

      ⑵內容:

      A、詩的前兩句寫什么?最后兩句是寫什么?中間十句寫了什么?

      敘事合樂時所加,與正文內容無關寫景

      B、寫景部分采用手法,勾畫了洶涌的,聳立海中的,島上繁茂的,給人以如畫的感覺。

      C、“日月之行”四句采用了什么手法?(想象、夸張)寫出了觀滄海時的什么感受?

      D、寫景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懷?

      借景抒情,表達詩人博大的胸襟。

      四、總結課文,用自己的話說說詩的內容

      先突出寫大海的碣石山高高聳立,節(jié)令雖是晚秋,山上卻生機盎然,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吹來,林呼山喚,草木共鳴,海中的波濤呼嘯翻騰,上欲接天,風助浪勢,浪壯風色。從“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寥寥數(shù)語,便勾勒出一幅壯美的海山秋色圖,敏銳的觀察,開闊的視野,統(tǒng)攬全局的謀篇,顯示出作者超人的智慧和非凡的學識。

      寫完眼前的山海,詩人虛走一筆,把不同時空段內滄海托舉日月星漢的壯麗景象切換過來,使這海山秋色圖平添出一股浩蕩磅礴的氣勢。這是詩人英武壯闊胸懷的進一步拓展。太陽、月亮給人類送來溫暖和光明,是詩人拯救蒼生于水深火熱之中、一統(tǒng)天下宏大政治抱負的真切比擬;燦爛的銀河則是詩人文武兼?zhèn)洹⑿鄄糯舐缘纳鷦訉懻铡?/p>

      五、作業(yè)

      1、完成書后習題。

      2、背誦默寫課文。

      六、預習下一課

      觀滄海教案 18

      教學目標:

      知識: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章精妙的語言魅力。

      能力:研習精彩語段,品位本文優(yōu)美生動的描寫。

      情感:引導學生廣泛接觸吸收外國優(yōu)秀文化,開闊視野,陶冶性情。

      教學重點:

      研習精彩語段,品位本文優(yōu)美生動的'描寫。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廣泛接觸吸收外國優(yōu)秀文化,開闊視野,陶冶性情。

      教學過程:

      一、舞蹈導入

      二、目標展示

      三、自學檢測

      (1)字詞正音

      (2)作者簡介

      (3)朗讀課文并回答問題

      作者寫此文送給誰呀?

      作者為什么要寫此文送給她們呢?

      四、交流討論

      自由朗讀,小組討論解決下列問題:

      作者說卡拉瑪姐妹的舞蹈藝術是驚人的!那么,卡拉瑪姐妹的舞蹈有什么特點呢?

      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表現(xiàn)卡拉瑪姐妹舞蹈的這個特點的 ?

      你喜歡作者的文字嗎?能不能選個句子與大家一起分享下呢?

      五、課堂小結

      六、當堂訓練

      欣賞一段舞蹈,并用優(yōu)美的一句話或一個詞來形容。

      七、作業(yè)布置

      完成導學練習。

      比較閱讀《安塞腰鼓》和《觀舞記》的異同點。

      觀滄海教案 19

      教學目標:

      1、正確誦讀詩歌,感受詩歌“慷慨悲壯”的風格。

      2、理解這首詩的內容,領會其中抒發(fā)的感情。

      3、體味本詩情景交融的特點和譴詞造句的妙處。

      重難點分析:

      1、詩人的抱負如何含蓄地融合在寫景的詞句中?

      2、體會本詩慷慨激昂的情感和開闊的意境。

      教學過程:

      一、導入(5分鐘)

      1、課前播放三國演義主題曲,引導學生了解詩人曹操的相關知識。

      2、回顧所學《龜雖壽》從“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中感知曹操心懷天下的遠大志向和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

      二、誦讀詩歌(10--15分鐘)

      1、先請一位同學誦讀詩歌,正音,學生點評,指出曹詩慷慨悲壯的風格。推薦誦讀

      2、老師范讀,增加學生的直接感受,學生自由讀,齊讀。

      三、整體感知(20--35)

      1、唐代詩人白居易曾經(jīng)說過“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觀滄海》也不例外。那么這首詩敘述了一件什么事?

      明確:觀滄海(從詩題中得知)

      師:詩句中有沒有體現(xiàn)呢?(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師:用自己的語言表述一下好嗎?(這首詩敘述了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烏桓時經(jīng)過碣石山登山觀滄海的事)(人、時、地、事)

      2、師:看來開篇第一句作者就向我們交代了詩歌的'大概,由此可見,第一句在全詩中起到什么樣的作用?(統(tǒng)領全文)

      師:其實這統(tǒng)領全文可以濃縮在一個字上,它就是?(觀)

      3、作者在碣石山上都看到了什么?(海水、山島、樹木、百草、秋風、洪波等)(日月之行?是想象——“若”)

      師:水是怎樣的?“何”是什么意思?“澹澹”是什么意思?

      (“澹澹”,水波蕩漾的樣子,“何”,副詞,多么,形容滄海的浩渺壯闊)

      師:能否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滄海的多么的壯闊浩渺啊,蔚藍的海面上,水波蕩漾)

      師:山島又是怎樣的?(聳峙:高高地挺立)

      師:山島上有什么?(樹木、百草)

      師: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哪位同學?(山島上長滿了繁盛濃密的樹木和各種各樣的茂密的花草。)

      師:哪些詞體現(xiàn)了繁盛茂密?(叢生、百草、豐茂)

      師:詩人登臨碣石山,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壯闊浩渺的滄海,然后又注目于海中或海邊的高高挺立的山島,山島上繁茂的樹木百草,描寫條理清晰,秩序井然,極富邏輯。(齊讀)藍天白云,青山綠水,誰曾想一襲秋風引來風云變化:秋分蕭瑟,洪波涌起!那是怎樣的一幅圖景,大家想象一下?(陣陣蕭瑟凄涼的秋風迎面襲來,海面上波浪翻滾)(齊讀)(板書:描寫——壯闊)

      4、師:南唐文人馮延巳在《謁金門》一詩中有這樣一句詩“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在詩人曹操的筆下,這陣陣秋風不只是一池春水,而是吹翻了一水滄海;不僅是吹翻了一水滄海,更是吹開了詩人的心胸和想象的空間。詩人想到了什么呢?(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師:你能替曹操描述一下他想到的內容嗎?(那日起日落的太陽和月亮,那燦爛耀眼的星辰,都是出自這波瀾壯闊的大海吧)(板書:想象——雄奇)

      四、合作探究:(10--45分鐘)

      1、師:南北朝時著名的文學評論家劉勰說過一句話“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有云“詩言志”,你覺得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什么志向?(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水何澹澹)

      師提示:陣陣秋風吹開了詩人的心胸,在詩人眼中,“海”是單純的海嗎?(詩人以海自比,向世人表明心跡:自己也有滄海一樣海納百川的博大胸襟,和吞吐日月的偉大抱負)

      2、出示材料:

      《觀滄海》是建安十二年(207)九月曹操北征烏桓勝利班師途中登臨碣石山時所作。詩人登上碣石山,俯視大海,舉目所及只見一望無垠的大海波搖浪涌,海中的島嶼高高矗立。這是多么遼闊、多么壯觀的景象!在歷史上,秦始皇、漢武帝都曾東巡至此,刻石觀海。如今詩人站在秦皇、漢武游蹤所到之處,居高臨下,望著水天相連的蒼茫大海和海中高聳的島嶼,想到中原地區(qū)已經(jīng)平定,北伐烏桓也已取得決定性勝利,北方統(tǒng)一已成現(xiàn)實。后患既除,揮戈南下直取吳蜀,統(tǒng)一中原指日可待,心情是何等激奮!

      《觀滄海》使我們看到了曹操奮發(fā)進取,立志統(tǒng)一國家的偉大抱負、博大的胸襟和積極樂觀的精神。

      3、齊讀詩歌,嘗試背誦

      4、小結

      板書:

      觀描寫壯闊博大的胸襟

      滄?zhèn)ゴ蟮谋ж?/p>

      海想象雄奇積極樂觀的精神

    【觀滄海教案】相關文章:

    觀滄海教案08-24

    《觀滄海》的教案11-14

    觀滄海教案11-02

    《觀滄海》教案05-24

    《觀滄海》教案(經(jīng)典)05-25

    觀滄海教案09-11

    《觀滄海》教案07-20

    《觀滄海》 教案08-26

    《觀滄海》教案11-23

    觀滄海教案11-05

    亚洲Av无码国产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色婷婷在线精品中|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欧美日韩精品高清一区二区| 九九成人免费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 色国产在线视频一区二区| 狠狠躁日日躁夜夜躁2022麻豆| 国产成人久久久精品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蜜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