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荊門送別》李白古詩詞鑒賞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多數人肯定都接觸過古詩詞鑒賞,古詩詞鑒賞,就是對古詩詞進行分析,從單純的字、詞到句子的翻譯解釋,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其中內涵。古詩詞鑒賞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渡荊門送別》李白古詩詞鑒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渡荊門送別》李白古詩詞鑒賞1
《渡荊門送別》
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
賞析
《渡荊門送別》中反襯江水平靜,展現江岸遼闊,天空高遠,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語句是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頷聯中的隨和入字用得好,一個隨字化靜為動(或以動寫靜),將群山與平野的位置逐漸變換、推移,真切地表現出來,給人以空間感和流動感。一個入字形象生動,寫出了氣勢的博大,充分表達了詩人的萬丈豪情,充滿了喜悅和昂揚的激情。
不僅由于寫進平野、大荒這些遼闊原野的意象,而氣勢開擴;而且還由于動態(tài)的描寫而十分生動。大江固然是流動的,而山脈卻本來是凝固的,隨、盡的動態(tài)感覺,完全是得自舟行的`實際體驗。在陡峭奇險,山巒疊嶂的三峽地帶穿行多日后,突見壯闊之景,豁然開朗的心情可想而知。它用高度凝煉的語言。極其概括地寫出了詩人整個行程的地理變化。
《渡荊門送別》李白古詩詞鑒賞2
渡荊門送別
李白
渡遠荊門外,
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
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
云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xiāng)水,
萬里送行舟。
鑒賞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荊門山在今湖北宜都縣西北的長江南岸,與北岸的虎牙山對峙,形同荊州門戶。在到達荊門之前,李白應該在四川境內水流湍急的三峽中顛簸了好些天。詩的首二句雖平敘事實,其語氣卻是十分興奮爽朗的。
荊門以外便是春秋戰(zhàn)國時楚國的故地,在三國時又曾是蜀主劉備起家的地方。詩人提到“楚國”這個歷史地理的概念,自然能引起讀者有關歷史文化的一些聯想。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十字勾勒出了荊門的地理形勢和壯闊景觀。這里的寫景,角度是移動著的,而不是定點的靜的觀察。這從“隨,盡——入,流”四字體現出來。因此這兩句詩不僅由于寫進“平野”、“大荒”這些遼闊原野的意象,而氣勢開擴;而且還由于動態(tài)的描寫而十分生動。大江固然是流動的,而山脈卻本來是凝固的,“隨,盡”的動態(tài)感覺,完全是得自舟行的實際體驗。在陡峭奇險,山巒疊嶂的三峽地帶穿行多日后,突見壯闊之景,豁然開朗的.心情可想而知。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描寫的是明月與云海,詩人酷愛明月,在三峽地帶,山嶂遮日,看不到水天相接云霞,幻生和明月高懸的景象。而“江入大荒流”后,水勢平緩,月的倒影也能清楚地看到了,所謂“上下天光”(范仲淹),尤為可愛。而水天之際的云霞變幻,又使詩人如睹海市蜃樓的奇觀。
前六句都著眼于初到荊門的觀感,充滿詩人對生活新天地的禮贊和陶醉。“一生好入名山游”的詩人初次出峽見到廣大平原,新鮮與喜悅之情不言而喻。
另一方面,離開生活已久的故鄉(xiāng),又不免使他心生繾綣之情。“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十字,是充滿了由衷感激之情的。“仍憐”云云,語氣極輕柔婉轉,而分量厚重。至此,詩人寫出了初下荊門時他復雜感情的另一個重要方面。
【《渡荊門送別》李白古詩詞鑒賞】相關文章:
李白《渡荊門送別》鑒賞08-28
李白《渡荊門送別》鑒賞09-19
《渡荊門送別》李白唐詩鑒賞09-07
李白詩《渡荊門送別》鑒賞09-24
《渡荊門送別》李白08-23
渡荊門送別 李白11-05
《渡荊門送別》 李白10-17
李白《渡荊門送別》09-01
李白 渡荊門送別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