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oingaieng.cn-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中文字幕无码不卡免费视频 ,777精品久无码人妻蜜桃,国产一级A毛久久久久一级A看免费视频

    古詩詞鑒賞

    時間:2024-03-15 19:06:42 古詩 我要投稿

    古詩詞鑒賞(通用50首)

      在日常學(xué)習(xí)、工作和生活中,許多人對一些廣為流傳的古詩都不陌生吧,古詩是中文獨有的一種文體,有特殊的格式及韻律。那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大家都稱贊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古詩詞鑒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點擊對應(yīng)目錄可以直接查閱該內(nèi)容哦!)

    古詩詞鑒賞(通用50首)

    ▼目錄▼
    【1】古詩詞鑒賞【4】小學(xué)古詩詞鑒賞
    【2】春天古詩詞鑒賞【5】端午古詩詞鑒賞
    【3】高中古詩詞鑒賞【6】元宵節(jié)古詩詞鑒賞

      古詩詞鑒賞

      1、春寒

      春晝自陰陰,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斂翅,花冷不開心。

      亞樹青簾動,依山片雨臨。

      未嘗辜景物,多病不能尋。

      翻譯

      春日陰云籠罩,雖然云層不厚,但整天濃陰密布,云天霧海。

      一片迷茫蝴蝶因氣候寒冷而緊縮了翅膀,不能飛舞;花朵因空氣濕冷而遲遲不開。

      春風(fēng)凜冽,吹動著掛在樹枝上的酒旗;春雨陣陣,靠近山的地方,春風(fēng)突然夾裹著春雨而來。

      叫人感到一陣寒冷不曾做對不住景物的事,只是苦于身體條件和心情低落而不能去接近。

      注釋

      青簾:指酒旗。

      賞析

      北宋詩人梅堯臣的這首《春寒》詩可以按“起、承、轉(zhuǎn)、合”的結(jié)構(gòu)規(guī)律來把握。

      首聯(lián)“起”,點明季節(jié)特征,說明春日陰云籠罩,雖然云層不厚,但整天濃陰密布,云天霧海,一片迷茫。“云容薄”三字很好地點明了早春云霧的特點。

      頷聯(lián)“承”,以極其對仗的句式,寫出了春寒料峭的氣候環(huán)境下的景物特征:蝴蝶因氣候寒冷而緊縮了翅膀,不能飛舞;花朵因空氣濕冷而遲遲不開。其中“不開心”三字一語雙關(guān),寫景寫人,移情手法,別有意味,叫人想起“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詩句來。

      頸聯(lián)“轉(zhuǎn)”,由靜景而至于動景。春風(fēng)凜冽,吹動著掛在樹枝上的酒旗;春雨陣陣,靠近山的地方,春風(fēng)突然夾裹著春雨而來,叫人感到一陣寒冷。“亞”通“壓”,低低地垂掛著。“片”,不能理解為大雨,它準(zhǔn)確地描繪出春雨的特點。

      尾聯(lián)“合”,點明詩人對景物產(chǎn)生如此感受的原因,借此抒發(fā)了感情。“未嘗辜”是說詩人不曾做對不住景物的事,是詩人情感和人格的表露。“病”字一語雙關(guān),既寫了身體狀況,也寫出詩人此時的心情。

      詩題“寒”字奠定了全文凄冷的基調(diào)。首聯(lián)點明春陰的季節(jié)特征,薄云密布,是詩人心境的流露。中間兩聯(lián),通過具體物象,來表現(xiàn)春寒,三四句寫因寒氣襲來,蝴蝶收斂雙翅,花蕾無力舒展,這是選取春天最有代表性的蝶和花寫天氣之寒。五六句寫壓掛在樹枝上的酒旗翻動,足見風(fēng)很猛;依傍山丘的陰云挾帶著陣雨壓來,表明雨勢之急。這四句從不同視角形容春寒,這一派峭寒,使天宇充塞著凄冷寥落的氣氛,這就把春寒真切地刻畫出來。聯(lián)系詩人的人生經(jīng)歷和范仲淹革新失敗的歷史背景,不難理解詩人此時因改革處于低潮而感情凄苦、心情悲涼的深意。

      2、塞上聽吹笛

      雪凈胡天牧馬還 ,月明羌笛戍樓間。

      借問梅花何處落,風(fēng)吹一夜 滿關(guān)山。

      賞析

      “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這兩句描寫的是邊塞風(fēng)光:邊塞北地,冰雪已經(jīng)消融,到了牧馬的時節(jié)了。傍晚戰(zhàn)士們趕著馬群歸來,天空中的明月灑下皎潔的清輝,戍樓間回蕩著羌笛的空靈樂聲。這些景色描寫烘托了一種靜謐和平的氣氛,這和“雪凈”、“牧馬”等字的使用密切相關(guān)。大地“雪凈”,暗示著一個勃勃生機的春天的到來,而“牧馬”晚歸的情景,則表明此時沒有戰(zhàn)爭。開篇給我們創(chuàng)造了明朗壯闊的背景環(huán)境。而“羌笛”兩字則引出了下文對笛聲的描寫。

      在這蒼茫明澈的夜 里,不知是從哪座戍樓里傳出了羌笛聲,吹奏的曲子正是熟悉的《梅花落》啊。那曲子回蕩在邊關(guān)的上空,“風(fēng)吹”之下“一夜?jié)M關(guān)山”。詩人巧妙地將“梅花何處落”拆開來用,創(chuàng)造了一種虛景,給人的感覺好像風(fēng)吹的不是笛聲,而是飄落的梅花花瓣,它們四處飄散,一夜之間灑滿關(guān)山,花香也彌漫這個關(guān)山大地。這就把抽象的曲聲描寫得可感可見了,意境優(yōu)美,讓人陶醉。雖然這是一虛景,但詩人想象的這個景色正好和雪凈月明的實景和諧地搭配在一起,虛實結(jié)合,形成了一種美妙遼遠(yuǎn)的氣氛。而戰(zhàn)士們聽到這個曲子不禁會想到故鄉(xiāng)的梅花,想到梅花飄落的情景,自然勾起他們的思鄉(xiāng)之情。但是這種思鄉(xiāng)之情,在開篇兩句邊塞明朗遼闊的實景描寫中就顯得樂觀了。

      這首七絕筆力豪邁,成功地將實景和虛景協(xié)調(diào)在一起,創(chuàng)造出曠遠(yuǎn)而明朗的意境。

      3、《柳絮》

      半減依依學(xué)轉(zhuǎn)蓬,班騅無奈恣西東。

      平沙千里經(jīng)春雪,廣陌三條盡日風(fēng)。

      北斗城高連蠛蠓,甘泉樹密蔽青蔥。

      漢家舊苑眠應(yīng)足,豈覺黃金萬縷空。

      《柳絮》譯文

      像轉(zhuǎn)蓬一樣紛飛而起的柳絮,在搖曳、飄蕩之間,婀娜、輕柔之態(tài)已半減;離別贈柳時,平添一番無可奈何的愁緒,只得任馬兒各奔東西。

      花絮漫舞,一片片廣袤的沙原宛如蓋上了潔白的春雪;柳絮輕飛,一條條寬闊的街道整日風(fēng)吹不息。

      北斗城墻,崔巍高聳,唯見蠛蠓蔽天;甘泉宮內(nèi),樹木茂密,滿目青蔥一片。

      漢家舊苑的柳樹呵,該已睡足,是否發(fā)現(xiàn)那萬縷千絲的枝條上,金黃的柳花已隨風(fēng)飛盡?

      《柳絮》注釋

      轉(zhuǎn)蓬:隨風(fēng)飄轉(zhuǎn)的蓬草。

      班騅:毛色青白相雜的駿馬。

      恣:沒有拘束。

      蠛蠓(miè měnɡ):古書上指蠓。

      《柳絮》賞析

      此詩首聯(lián)伊始,緊扣詩題,以設(shè)喻形式出之,頗為生動:“半減依依學(xué)轉(zhuǎn)蓬,斑騅無奈恣西東。”柳絮輕盈,不由自主,你看它被風(fēng)吹起,像蓬草飛揚一樣,飄搖不定,又宛如野馬奔馳,各往西東,令人無可奈何。上句用一“學(xué)”字,以擬人手法,借轉(zhuǎn)蓬喻柳絮,突出其搖曳不定,把春與秋聯(lián)系起來,頗見佳妙。下句用“恣”字,以奔馬喻柳絮,表現(xiàn)其狂放不羈,和杜甫“顛狂柳絮”之說相似。這兩句通過細(xì)致地描繪,新穎地比喻,寫出了柳絮的特點,透露出一種淡淡的迷蒙遲暮之意緒。

      頷聯(lián)承上而生發(fā),仍用比喻,寫柳絮飄搖之廣闊,“平沙千里經(jīng)春雪,廣陌三條盡日風(fēng)。”晉代才女謝道韞詠雪,有“莫若柳絮因風(fēng)起”之名句,而劉筠則反轉(zhuǎn)用之,以春雪喻柳絮,這兩句既有想像又有夸張,實中帶虛,極盡描寫之能事。

      頸聯(lián)繼續(xù)深化,從另一角度寫之多:“北斗城高連蠛蠓,甘泉樹密蔽青蔥。”漢代楊雄《甘泉賦》中曾有“浮蠛蠓而蔽天”、“翠玉樹之青蔥”之句,此聯(lián)即由此化出,這一聯(lián)化用成句自然巧妙,含蓄蘊藉,雖屬極力夸張,卻也合乎常理,顯示了作者的藝術(shù)功底。

      尾聯(lián)以典故結(jié)束全詩,借物抒情,極有韻致:“漢家舊苑眠應(yīng)足,豈覺黃金萬縷空?”據(jù)《三輔舊事》載:“漢宮苑有柳如人形,號曰人柳,一日三眠三起。”唐人李商隱在他的《江之嫣賦》中說:“豈如河畔牛星,隔歲只聞一過;不及苑中人柳,終朝剩得三眠。”(《侯鯖錄》所引)。劉筠等西昆體作家,以學(xué)李商隱為主,樂用李所推重的典故,這里的一個“空”字,與首聯(lián)的“轉(zhuǎn)蓬”相呼應(yīng),表現(xiàn)了事物多變、時光易逝、而又無可奈何的悵惘之情。

      4、《梅花》

      三月東風(fēng)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澆。

      一聲羌管無人見,無數(shù)梅花落野橋。

      《梅花》譯文

      三月春風(fēng)吹拂,冰雪漸漸消融,湖的南面山色翠綠,如同被水淋洗過。

      聽到一聲悠悠的羌管,卻無人出現(xiàn),只見無數(shù)的梅花,飄落在野橋上。

      《梅花》注釋

      東風(fēng):春風(fēng)。

      湖南:指湖的南面。

      羌管:羌笛。

      《梅花》賞析

      《四庫全書·竹齋集提要》說:“作者集中無絕句,唯畫梅乃以絕句題之。”元張辰《王冕傳》也說:“每畫竟則自題其上,皆假圖以見志云。”可知此首為自題畫梅詩。畫不可得見,題詩則別具一格。

      歷來詠梅之作指不勝屈,對梅花備加贊賞,有詠其凌霜傲雪的品格,有詠其姿色超凡的風(fēng)韻,或高潔,或清香。這一首卻獨詠落梅。詩人采用畫龍點睛的手法,上聯(lián)不寫梅花,卻寫暮春三月的景物,“三月東風(fēng)吹雪消”,和煦的春風(fēng),把殘留大地的冰雪也消融了。“湖南山色翠如澆”,湖南,西湖南邊。以“翠如澆”比喻山色極為傳神。翠,青翠,已是春意濃郁。“澆”字更使青翠濃郁中閃現(xiàn)出鮮嫩的光彩,這正是江南春天山色的寫照。一首絕句寫了一半還沒點到標(biāo)題所示的“梅花”。下聯(lián)突然一轉(zhuǎn),“一聲羌管無人見,無數(shù)梅花落野橋”。羌管,也作羌笛,原為羌族民間樂器,后以吹羌笛表示惜別,表示春將盡。元曲家喬吉《雙調(diào)水仙子·尋梅》:“酒醒寒驚夢,笛凄春斷腸”,寫正在與梅花繾綣癡迷之際,設(shè)想羌笛一聲,春盡梅落,心情無比惆悵。這里是雖聞羌管之聲,仍無人見到梅花,當(dāng)人們發(fā)現(xiàn)的時候,已是無數(shù)梅花飄落在野橋邊。上聯(lián)寫得春意盎然,美麗如畫,下聯(lián)寫得冷落孤寂,頗有陸游《卜算子·詠梅》的意味。陸游積極用世,報國心切,卻屢受投降派排擠打擊,但能貞潔自守,寫梅明志。王冕這首詩雖也寫孤寂冷落,卻無失落之感,甘愿深隱不出。陸王兩詩人的品格有共同之處,所處時代卻不相同。陸游至死不忘興宋復(fù)國,雖百折而不回。王冕是看透黑暗社會必將崩潰,隱居山林,不與黑暗社會同流合污,他的這首梅花詩就是他生活環(huán)境的寫照。而且詩中有畫,畫中有人,落梅的形象就是詩人的自況。詩中并無消極傷感的情調(diào)。

      5、綿

      綿綿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古公亶父,陶復(fù)陶冗,未有家室。

      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來胥宇。

      周原膴々,堇荼如飴。爰始爰謀,爰契我龜,曰止曰時,筑室于茲。

      乃慰乃止,乃左乃右,乃疆乃理,乃宣乃畝。自西徂東,周爰執(zhí)事。

      乃召司空,乃召司徒,俾立室家。其繩則直,縮版以載,作廟翼翼。

      捄之陾,度之薨薨,筑之登登,削屢馮馮。百堵皆興,鼛鼓弗勝。

      乃立皋門,皋門有伉。乃立應(yīng)門,應(yīng)門將將。乃立冢土,戎丑攸行。

      肆不殄厥慍,亦不隕厥問。柞棫拔矣,行道兌矣。混夷駾矣,維其喙矣!

      虞芮質(zhì)厥成,文王蹶厥生。予曰有疏附,予曰有先后。予曰有奔奏,予曰有御侮!

      翻譯

      大瓜小瓜瓜蔓長,周人最早得發(fā)祥,本在沮水漆水旁。太王古公亶父來,率民挖窖又開窯,還沒筑屋建廳堂。

      太王古公亶父來,清早出行趕起馬。沿著河岸直向西,來到岐山山腳下。接著娶了姜氏女,共察山水和住地。

      周原土地真肥沃,苦菜甜如麥芽糖。開始謀劃和商量,再刻龜甲看卜象。兆示定居好地方,在此修屋造住房。

      于是在此安家邦,于是四處勞作忙,于是劃疆又治理,于是開渠又墾荒。打從東面到西面,要管雜事一樣樣。

      先召司空定工程,再召司徒定力役,房屋宮室使建立。準(zhǔn)繩拉得正又直,捆牢木板來打夯,筑廟動作好整齊。

      鏟土入筐騰騰騰,投土上墻轟轟轟。齊聲打夯登登登,削平凸墻嘭嘭嘭。成百道墻一時起,人聲賽過打鼓聲。

      于是建起郭城門,郭門高聳入云霄。于是立起王宮門,正門雄偉氣勢豪。于是修筑起大社,正當(dāng)防戎那大盜。

      既不斷絕對敵憤,鄰國也不失聘問。柞櫟白桵都拔去,道路暢通又寬正。昆夷奔逃不敢來,疲弊困乏勢不振。

      虞芮兩國爭執(zhí)平,文王啟發(fā)感其性。我說有臣疏化親,我說有臣輔佐靈。我說有臣善奔走,我說有臣御敵侵。

      注釋

      緜:同“綿”。

      緜緜:即綿綿,不絕貌。

      瓞:瓜。小曰瓜,大曰瓞。

      土:居住。

      沮漆:古二水名,均在今陜西省境內(nèi)。

      古公亶父:周王族十三世祖,后追稱大(太)王。古公是稱號,猶言“故邠公”;亶父是名。

      陶:窯灶。

      復(fù):古時的一種窯洞,即旁穿之穴。

      家室:猶言“宮室”。

      朝:早。

      走馬:指避狄難。

      率:沿著。

      滸:水涯。漆沮之側(cè)也。

      岐下:岐山之下。岐山在今陜西省岐山縣東北。

      爰:于是。

      姜女:指古公亶父之妃,姜氏。

      聿:發(fā)語詞。

      胥宇:猶言“相宅”,就是考察地勢,選擇建筑宮室的地址。胥,相,視。

      膴膴:肥沃的樣子。

      堇:旱芹。

      荼:苦菜。

      飴:用米芽或麥芽熬成的糖漿。

      契:鍥,指刻龜甲占卜。

      龜:指占卜所用的龜甲。

      曰:語助詞。

      止:言此地可以居住。

      時:言此時可以動工。

      茲:此,這里。

      廼:同“乃”。《詩經(jīng)》各篇通用“乃”,惟此篇與《大雅·公劉》“廼”、“乃”雜用。

      慰:安定。

      止:居住。

      疆:劃分疆界。

      理:治理土地。

      宣:疏通溝渠。

      畝:整治田壟。

      徂:往,去。

      周:徧(遍的異體字)。

      司空:管工程的官。

      司徒:管土地和力役的官。

      俾:使。

      縮:捆綁。

      載:通“栽”,筑墻的長板。

      翼翼:動作整齊。

      捄:盛土于筐。

      陾陾:眾多貌。

      度:填土于筑板內(nèi)。

      薨薨:填土聲。

      登登:相應(yīng)聲。

      屢:通“塿(lǒu)”,土墻隆起的部分。

      馮馮:削平墻面的聲音。

      堵:五版為堵。

      興:起。此言治宮室。

      鼛:大鼓,長一丈二尺。

      弗勝:指鼓聲蓋不過人聲。

      皋門:王都的郭門。

      伉:通“亢”。高大貌。

      應(yīng)門:王宮的正門。

      將將:莊嚴(yán)雄偉的樣子。

      冢土:即大社,祭祀社神的地方。冢,大;土,通“社”。

      戎:指昆夷,北方的游牧民族,即犬戎。

      丑:對邊遠(yuǎn)民族的蔑稱。

      攸:所。

      肆:于是。

      殄:斷絕。

      慍:怒。

      隕:墜。

      問:通“聞”,謂聲譽。

      柞:櫟樹。

      棫:白桵(ruí),與柞皆叢生灌木。

      兌:通“達(dá)”,通暢。

      混夷:即昆夷。

      駾:突逃。

      喙:疲勞困倦。

      虞:古國名,在今山西平陸。

      芮:古國名,在今陜西大荔。

      質(zhì):評斷。

      成:平。

      蹶:感動。

      生:通“性”。

      予:周人自稱。

      曰:語助詞。王逸《楚辭章句》引作“聿”。

      疏附:指能使疏者親之臣。

      先后:指君王前后輔佐之臣。

      奔奏:指奔命四方之臣。“奏”亦作“走”。

      御侮:指捍衛(wèi)國家之臣。

      賞析

      全詩共九章。首章以“緜緜瓜瓞”起興,開首八字簡潔地概括了周人延綿不絕、生生不息的漫長歷史。以下至第八章,全敘太王率族遷岐、建設(shè)周原的情況。正是太王遷岐的重大決策和文王的仁德,才奠定了周人滅商建國的基礎(chǔ),如《魯頌·閟宮》所言:“后稷之孫,實維大王。居岐之陽,實始翦商。至于文武,纘大王之緒。”篇末便自然而然帶出文王平虞芮之訟的事,顯示出其蒸蒸日上的景象。

      周人早先所居的邠地,人們遭遇強悍游牧民族昆夷的侵?jǐn)_,促使古公亶父舉族遷移。《孟子·梁惠王下》記載狄人入侵,意在掠地,古公亶父事之以皮幣、珠玉、犬馬,均不得免,乃“去邠,逾梁山,邑于岐山之下居焉”。邠人以其仁而“從之者如歸市”。全詩以遷岐為中心展開鋪排描繪,疏密有致。長長的遷徙過程濃縮在短短的四句中:“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于岐下。”而“爰及姜女”一句,看似隨筆帶出,實則畫龍點睛。姜女是當(dāng)?shù)仄皆褡褰宓拈L女,周與姜聯(lián)姻,意味著古公亶父被承認(rèn)為周原的占有者和統(tǒng)治者。同時,此句又為后文在渭水平原上的種種生活勞動的刻畫,做了鋪墊。

      在“堇荼如飴”的遼闊平原上,周人懷著滿腔喜悅和對新生活的憧憬投入了勞動,他們刻龜占卜,商議謀劃。詩人以濃彩重墨描繪農(nóng)耕、建筑的同時,融人了深沉樸質(zhì)的感情。他們一面“廼慰廼止,廼左廼右,廼疆廼理,廼宣廼畝”,歡天喜地安家定宅,封疆劃界,開渠墾荒,一面“筑室于茲”。與落后的邠地相比,平原文明的標(biāo)志便是建造房屋。走出地穴窯洞,在地面上修屋筑室,是一個質(zhì)的飛躍,是周人安居樂業(yè)的開始,是周族初興的象征,也正是古公亶父遷岐的偉大功業(yè)。對建筑的描摹刻畫,正是對古公亶父的熱情歌頌,故而詩中最精彩生動的描寫正集于此:“陾陾”“薨薨”“登登”“馮馮”四組擬聲詞,以聲音的嘈雜響亮表現(xiàn)了種種勞動場面,烘托了勞動的氣氛。洪大的鼓聲被淹沒在鏟土聲、填土聲、打夯聲和笑語聲中,真是朝氣蓬勃、熱火朝天。“百堵皆興”,既是對施工規(guī)模的自豪,也暗示了周民族的蓬勃發(fā)展。“皋門有伉”“應(yīng)門將將”,既是對自己建筑技術(shù)的夸耀,又顯示了周人的自強自立、不可侵犯的精神。由此歌頌武功文略便是水到渠成:“柞棫拔矣,行道兌矣。混夷駾矣,維其喙矣。”表現(xiàn)了日益強大的周族對昆夷的蔑視和勝利后的自豪感。文王平虞芮之訟,突出表現(xiàn)其睿智與文德。結(jié)尾四個“予曰”,一氣呵成,既是詩人內(nèi)心激情一瀉而出的傾述,又是對文王德化的贊美,更是對古公亶父文韜武略的追憶,與首句“緜緜瓜瓞”遙相呼應(yīng),相映成趣。

      詩章以時間為經(jīng),以地點為緯,景隨情遷,情緣景發(fā),渾然豐滿,情景一體,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氣息。自邠至岐,從起行、定宅、治田、建屋、筑廟到文王服虞芮、受天命,莫不洋溢著周人對生活的激情、對生命的熱愛、對祖先的崇敬。結(jié)構(gòu)變幻,開合承啟不著痕跡,略處點到即止,詳處工筆刻畫,錯落有致。

      創(chuàng)作背景

      這是周部族的史詩性頌詩。周部族是一個農(nóng)業(yè)民族,土地是其根本。能否占有并支配廣闊豐美的土地,關(guān)系到整個民族的興衰。周王朝奠基人古公亶父自豳遷居岐下(在今陜西岐縣),使周之基業(yè)得到進(jìn)一步發(fā)展。《大雅·緜》當(dāng)是周王朝貴族為紀(jì)念古公亶父開疆創(chuàng)業(yè)之事跡而作。

      6、蜀相

      杜甫〔唐代〕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jì)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注釋】

      ①丞相祠堂:即諸葛武侯祠,現(xiàn)在成都,晉李雄初建。②錦官城:成都的別名。

      ③柏(bǎi)森森:柏樹茂盛繁密的樣子。

      ④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hǎo)音:這兩句寫祠內(nèi)景物。杜甫極推重諸葛亮,他此來并非為了賞玩美景,“自”“空”二字含情。是說碧草映階,不過自為春色;黃鸝隔葉,亦不過空作好音,他并無心賞玩、傾聽。因為他所景仰的人物已不可得見。空,白白的。

      ⑤三顧頻煩天下計:頻煩,猶“頻繁”,多次。這句意思是劉備為統(tǒng)一天下而三顧茅廬,問計于諸葛亮,這是在贊美在對策中所表現(xiàn)的天才預(yù)見。

      ⑥兩朝開濟(jì):兩朝,劉備、劉禪父子兩朝。開,開創(chuàng)。濟(jì),扶助。指諸葛亮輔助劉備開創(chuàng)帝業(yè),后又輔佐劉禪。

      ⑦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jin):出師,出兵。這兩句的意思是諸葛亮出師還沒有取得最后的勝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淚滿衣襟。指諸葛亮多次出師伐魏,未能取勝,至蜀建興十二年(234)卒于五丈原(今陜西岐山東南)軍中。

      翻譯

      丞相諸葛亮的堂要去哪里尋找呢?就在成都城外面那柏樹茂盛繁密的地方。茵茵春草,鋪展到石階之下,映現(xiàn)出一片綠色,春意盎然;幾只黃鶯,在林葉之間穿行,隔著樹葉空自發(fā)出婉轉(zhuǎn)清脆的叫聲。當(dāng)年劉備為統(tǒng)一天下而三顧茅廬,問計于諸葛亮,諸葛亮全力輔佐先主開國扶助后主繼業(yè),作為輔佐兩代君主的老臣,為國嘔心瀝血,忠心耿耿。可惜出師伐魏還沒有取得最后的勝利就先去世了,常使歷代英雄對此感慨而涕淚打濕衣襟!

      賞析

      這是一首憑吊古跡、頌揚諸葛亮的詠史懷古詩。詩題“蜀相”就是指諸葛亮。當(dāng)時,劉備在四川成都立國稱帝,即三國蜀漢。三顧茅廬拜請諸葛亮出山為相,杜甫稱其“蜀相”。以此為詩題,表達(dá)了詩人對諸葛亮一生的崇高敬意。全詩四聯(lián)八句,五十六字,膾炙人口,堪稱千古絕唱。

      首聯(lián)“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采用自問自答的方式,從景物起筆,點出丞相祠堂所在地--“錦官城外”那肅穆靜謐的柏樹成蔭的地方。上句“丞相祠堂”直切題意,語意親切而又飽含崇敬。“何處尋”實屬無疑而問,因為眾人皆知,但就是這一問之中,卻飽含著詩人對諸葛亮無限追慕敬仰之情。下句值得玩味,因為柏樹本身是高大長壽的植物,四季常青,這里柏樹成蔭不僅是祠堂的標(biāo)志,更是祠堂主人精神的象征,同時,一個地方能讓柏樹“森森”,更是當(dāng)?shù)匕傩諏ζ鋹巯У木壒省2谎远鳎T葛亮生前死后,都是人們心中擁戴敬仰的對象。而作者,此時此刻就站在這里,就親眼看見百姓心中的英雄忠義之人的祠堂所在,到今天依然如此,不禁使人肅然起敬。

      頷聯(lián)“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是特寫鏡頭,緊承上句而來。就在這柏樹成蔭的地方,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這里的景物色彩鮮明動靜相襯,恬淡自然,無限美妙地表現(xiàn)山武侯祠內(nèi)那春意盎然的景象。"映階”即映照臺階。祠堂在臺階的高處,瞻仰的人們要拾級而上。“碧草”是寫草的碧綠茂密。“好音”是好聽的聲音。這里指嗚叫婉轉(zhuǎn)清脆。草樹茂密,烏兒鳴叫,一派生機盎然。作者觸景生情,看到自然界的春天來了,想到祖國中興的春天卻非常渺茫,于是“自春色”“空好音”表達(dá)了詩人心中的哀愁惆悵之感。“自”“空”互文,一動一靜,景中生意,使得此句成為千古名句。

      頸聯(lián)“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jì)老臣心”,用最凝練的語句高度概括諸葛亮的豐功偉績,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偉大一生。上句寫諸葛亮出山之前,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隆中對策,定下三分天下的政治謀略,并為劉備制定了一整套統(tǒng)一國家之策,足見其濟(jì)世雄才。下句“兩朝開濟(jì)”是寫出山之后,諸葛亮輔助劉備開創(chuàng)蜀漢、匡扶劉禪,頌揚他為國嘔心瀝血的耿耿忠心。此聯(lián)將人們帶到戰(zhàn)亂不已的三國時代,在廣闊的歷史背景下,刻畫出一位忠君愛國、濟(jì)世扶危的賢相形象。懷古傷今,在這一歷史人物身上,寄托了詩人杜甫自己對國家命運的美好憧憬。

      尾聯(lián)“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詠嘆了諸葛亮病死軍中功業(yè)未成的歷史不幸。“長使英雄淚滿襟”所指何人?就是百姓心中的英雄。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的悲劇性結(jié)局無疑又是一曲生命的贊歌,他以行動實踐了“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誓言,精神境界得到了進(jìn)一步的升華,使人產(chǎn)生奮發(fā)興起的力量。諸葛亮最偉大、最感人的地方也就在這里。這里也寄托了詩人無限的哀思。

      通讀全詩,祠堂主人諸葛亮忠心漢室的一生,正吻合了詩人杜甫憂國憂民的一生,出師未捷而死的悲劇也正是詩人杜甫一生漂泊,不得于志的一生。所以寫者悲嘆,讀者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7、和晉陵陸丞早春游望 (唐)杜審言

      獨有宦游人,偏驚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氣催黃鳥,晴光轉(zhuǎn)綠蘋。忽聞歌古調(diào),歸思欲沾襟。

      【賞析】這是一首和詩,詩人因物感興,即景生情,寫自己宦游他鄉(xiāng),春光滿地不能歸省的傷情。詩一開頭就發(fā)出感慨,說明離鄉(xiāng)宦游,對異土之“物候”才有“驚新”之意。在這“獨有”“偏驚”的強調(diào)語氣中,生動表現(xiàn)出詩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中間二聯(lián)具體寫“驚新”的感受:清晨的太陽從東邊海上升起,云氣在朝陽的照耀下,霞光燦爛,絢麗多彩;早春的江南,梅花在枝頭開放,這春意由江南漸漸移到江北,楊柳也已經(jīng)吐出了新芽。清新和暖的空氣撩逗得黃鶯兒婉囀鳴叫,晴日的陽光把蘋草映照得變成了綠色。這四句細(xì)膩地寫出了朝霞、梅柳、黃鳥、綠蘋等景物在早春里的變化,生動地展現(xiàn)了江南新春的美麗景色,也寓含著心中懷念中原故鄉(xiāng)之情,與首聯(lián)的矛盾心情正相一貫,同時也自然地轉(zhuǎn)到尾聯(lián),道出自己傷春的本意——懷念中原故土,點明思?xì)w的主題。全詩采用擬人手法,寫江南早春之景,歷歷如畫。

      8、度大庾嶺 (唐)宋之問

      度嶺方辭國,停軺一望家。魂隨南翥鳥,淚盡北枝花。

      山雨初含霽,江云欲變霞。但令歸有日,不敢恨長沙。

      【賞析】這首詩表達(dá)了作者對被貶邊遠(yuǎn)之地的不滿情緒以及盼望有朝一日得以赦免回京的心情。起句扣題直敘,詩人來到“華夷”分界的梅嶺,將要辭別故國了,對句“停軺一望家”,詩人停下驛車,駐足遠(yuǎn)望家鄉(xiāng)。頷聯(lián)“魂隨南翥鳥,淚盡北枝花”,緊承首聯(lián)中的“望”字而來,詩人遙望鄉(xiāng)關(guān),只見鳥兒飛翔,花兒開放。但在詩人眼中鳥兒是“南翥”的,花兒是“北枝”的,因此觸動了北人南遷的情思,使他黯然神傷。這聯(lián)詩寫得情景交融。頸聯(lián)上句寫山雨欲停未停,天空已放出些許晴光,下句描繪江中云影即將變作彩霞的剎那間,將山的空明、水的澄澈同時生動地表現(xiàn)了出來。在這樣美好的山水景色中,詩人的心潮逐漸趨于平靜,開始振作起來面對現(xiàn)實考慮自己的出路。他希望勤奮修職,爭取早日赦歸,于是不禁發(fā)出了“但令歸有日,不敢恨長沙”的感慨,表示他只希望有回去的那一天,就心滿意足了,對自己受貶不敢有所怨恨,以直抒胸臆作結(jié)。全詩音韻諧婉,屬對精密,詞藻華美,尤其突出的是詩人巧妙地將寫景與抒情緊密地結(jié)合在一起,既表現(xiàn)出景致優(yōu)美,又表現(xiàn)出詩人對自己赦免返京的前途充滿信心。

      9、《論詩》

      趙翼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lǐng)風(fēng)騷數(shù)百年。

      注釋

      李杜:指唐代大詩人李白、杜甫(此處指大李杜,小李杜指李商隱和杜牧。)

      傳:相傳。

      江山代有才人出:國家代代都有很多有才情的人。江山:國家。才人,有才華的人。

      風(fēng)騷:指《詩經(jīng)》中的“國風(fēng)”和屈原的《離騷》。后來把關(guān)于詩文寫作的詩叫做“風(fēng)騷”。這里指在文學(xué)上有成就的“才人”的崇高地位和深遠(yuǎn)影響。

      譯文

      李白和杜甫的詩篇曾經(jīng)被成千上萬的人傳頌,現(xiàn)在讀起來感覺已經(jīng)沒有什么新意了。

      國家代代都有很多有才華的詩人,他們的詩篇文章以及人氣都會流傳數(shù)百年(流芳百世)。

      賞析

      此詩反映了作者詩歌創(chuàng)作貴在創(chuàng)新的主張。他認(rèn)為詩歌隨時代不斷發(fā)展,詩人在創(chuàng)作的時候也應(yīng)求新求變,并非只有古人的作品才是最好的,每個時代都有屬于自己的風(fēng)格的詩人。本詩雖語言直白,但寓意深刻。“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lǐng)風(fēng)騷數(shù)百年。”一句表達(dá)了文學(xué)創(chuàng)作隨著時代變化發(fā)展的主題思想與中心。

      趙翼論詩提倡創(chuàng)新,反對機械模式。他通過對詩家李白、杜甫成就的回顧,以歷史發(fā)展的眼光來看,各個時代都有其標(biāo)領(lǐng)風(fēng)騷的人物,不必唯古人是從,詩歌也應(yīng)隨著時代不斷發(fā)展。

      10、月夜憶舍弟·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 白,月是故鄉(xiāng)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dá),況乃未休兵。

      賞析

      唐肅宗乾元二年(759)九月,史思明從范陽起兵南下,攻陷汴州,逼近洛陽,山東、河南等地都處在戰(zhàn)亂中,杜甫的幾個弟弟就分散在這些地區(qū),戰(zhàn)亂中音信全無,于是,引起了詩人無限的擔(dān)憂和思念,便作下這首詩寄托自己的心情。

      詩人在詩文的開始分別從視覺和聽覺兩個角度,描繪了一幅蒼涼、孤寂的邊塞景象,“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戍樓的更鼓阻斷了人們的行路,天邊的一只大雁在孤鳴。一只孤雁的鳴叫沒有打破第一句的沉悶,反倒是以動襯靜,反襯了這種沉悶的氣氛,使詩人筆下的環(huán)境更加單調(diào)冷寂。“斷人行”點明了社會環(huán)境,體現(xiàn)了戰(zhàn)事持續(xù)久且頻繁,所以道路都受阻。這兩句詩烘托了悲哀凄涼的氛圍,也點明了詩人寫作的背景環(huán)境,這樣寂寥的蒼涼 的環(huán)境更容易引起人們的離愁別緒。

      “露從今夜 白,月是故鄉(xiāng)明”,這兩句描寫點題,描寫了月夜 的環(huán)境,也點出了詩人寫作的時間,即一個有白霧的夜晚。白露在月亮清輝的照耀下越發(fā)顯得清冷。“月是故鄉(xiāng)明”,這一句不似寫露那樣客觀描寫景物,詩人在月中融入了自己的感情。各地明月都是一樣的,但是在詩人眼里,故鄉(xiāng)的月亮分外的明亮,而且充滿了肯定色彩。其實,這里表現(xiàn)了詩人內(nèi)心的微妙變化,表明詩人對家鄉(xiāng)的分外懷念之情。這兩句寫得雄健有力。“月是”這一句自然引出了文章的主題,即詩人兄弟之情。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詩人直接表達(dá)了自己的擔(dān)憂,詩人在這樣悲傷的環(huán)境中想到同胞兄弟們音信全無、生死不知,擔(dān)憂之情可見一斑。所以,這兩句表達(dá)的感情也是非常沉痛的。弟兄離散,家已經(jīng)不存在了,感情悲傷真摯。這兩句詩非常具有代表性,概括了安史之亂中廣大百姓的共同遭遇。

      “寄書長不達(dá),況乃未休兵”,緊承第五、第六句,詩人進(jìn)一步說明自己的憂慮心情。兄弟們四處離散,在平日里寄書就難以保證到達(dá),更何況是現(xiàn)在戰(zhàn)亂紛繁的時候呢,所以,親人生死難料啊,言外之意,充滿了詩人深深的擔(dān)憂和眷念之情。

      這首五律,語約義豐,結(jié)構(gòu)緊密,上下承接自然。

      11、姜夔——《疏影》

      【內(nèi)容】:

      苔枝綴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 客里相逢,籬角黃昏,無言自倚修竹。

      昭君不慣胡沙遠(yuǎn),但暗憶、江南江北。 想佩環(huán)、月夜歸來,化作此花幽獨。

      猶記深宮舊事,那人正睡里,飛近蛾綠。 莫似春風(fēng),不管盈盈,早與安排金屋。

      還教一片隨波去,又卻怨、玉龍哀曲。 等恁時、重覓幽香,已入小窗橫幅。

      【注釋】:

      苔枝綴玉:范成大(即小序中提到的石湖)《梅譜》說他家鄉(xiāng)的古梅“苔須垂于枝間,或長數(shù)寸。” 客里:白石是江西人,當(dāng)時住蘇州。 籬角黃昏:指環(huán)境寂寞、凄清。 倚修竹:杜甫《佳人》,「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這里把梅花比作美人。 佩環(huán)月夜歸來:杜甫吟昭君云,「環(huán)佩空歸月夜魂。」 深宮舊事:《太平御覽》引《雜五行書》,“宋武帝女壽陽公主人日臥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額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看得幾時。經(jīng)三日,洗之乃落。宮女奇其異,競效之,今梅花妝是也。” 飛近蛾綠:用南宋武帝女梅花妝之典。蛾綠,美女的黛眉。 盈盈、金屋:《古詩十九首》,「盈盈樓上女,皎皎當(dāng)窗牖。……蕩子行不歸,空床難獨守。」又《漢武故事》記武帝幼時對姑母說,“若得阿嬌(武帝表妹)作婦,當(dāng)作金屋貯之。” 玉龍、哀曲:玉龍是笛子名,哀曲指曲子《梅花落》。李白有詩云,「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恁時:那時。 幽香:代梅花。

      【賞析】:

      俞平伯曰:“此系白石自度曲,二首均詠梅花,蟬聯(lián)而下,似畫家的通景。第一首即景詠石湖梅,回憶西湖孤山千樹盛開,直說到‘片片吹盡也’。第二首即從梅花落英直說到畫里的梅花。……上首多關(guān)個身世,故以何遜自比。下首寫家國之恨居多,故引昭君、胡沙、深宮等等為喻。”(《唐宋詞選釋》)

      12、蟬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

      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

      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

      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譯文:

      1、本以兩句:古人誤以為蟬是餐風(fēng)飲露的。這里是說,既欲棲高處,自難以飽腹,

      雖帶恨聲,實也徒然。

      2、一樹句:意謂蟬雖哀鳴,樹卻自呈蒼潤,像是無情相待。實是隱喻受人冷落。

      3、薄宦:官卑職微。

      4、梗猶泛:這里是自傷淪落意。

      5、蕪已平:荒蕪到了沒脛地步。

      注釋:

      1、本以兩句:古人誤以為蟬是餐風(fēng)飲露的。這里是說,既欲棲高處,自難以飽腹,

      雖帶恨聲,實也徒然。

      2、一樹句:意謂蟬雖哀鳴,樹卻自呈蒼潤,像是無情相待。實是隱喻受人冷落。

      3、薄宦:官卑職微。

      4、梗猶泛:這里是自傷淪落意。

      5、蕪已平:荒蕪到了沒脛地步。

      賞析:

      作品賞析

      【注釋】:薄宦,小官;梗猶泛,意指自己象大水中四處漂流的木偶。【簡析】:這是一首哲理詩,借物喻人,詩中的蟬,實是作者自己。以蟬來比喻高潔,抒發(fā)了位卑寄人籬下的感嘆。———古人有云:“昔詩人篇什,為情而造文。”這首詠蟬詩,就是抓住蟬的特點,結(jié)合作者的情思,“為情而造文”的。詩中的蟬,也就是作者自己的影子。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首句聞蟬鳴而起興。“高”指蟬棲高樹,暗喻自己的清高;蟬在高樹吸風(fēng)飲露,所以“難飽”,這又與作者身世感受暗合。由“難飽”而引出“聲”來,所以哀中又有“恨”。但這樣的鳴聲是白費,是徒勞,因為不能使它擺脫難飽的困境。這是說,作者由于為人清高,所以生活清貧,雖然向有力者陳情,希望得到他們的幫助,最終卻是徒勞的。

      這樣結(jié)合作者自己的感受來詠物,會不會把物的本來面貌歪曲了呢?比方蟬,本來沒有什么“難飽”和“恨”,作者這樣說,不是不真實了嗎?詠物詩的真實,是作者感情的真實。作者確實有這種感受,借蟬來寫,只要“高”和“聲”是和蟬符合的,作者可以寫出他對“高”和“聲”的獨特感受來,可以寫“居高聲自遠(yuǎn)”(虞世南《詠蟬》),也可以寫“本以高難飽”,這兩者對兩位不同的作者都是真實的。接著,從“恨費聲”里引出“五更疏欲斷”,用“一樹碧無情”來作襯托,把不得志的感情推進(jìn)一步,達(dá)到了抒情的頂點。蟬的鳴聲到五更天亮?xí)r,已經(jīng)稀疏得快要斷絕了,可是一樹的葉子還是那樣碧綠,并不為它的“疏欲斷”而悲傷憔悴,顯得那樣冷酷無情。這里接觸到詠物詩的另一特色,即無理得妙。蟬聲的疏欲斷,與樹葉的綠和碧兩者本無關(guān)涉,可是作者卻怪樹的無動于衷。這看似毫無道理,但無理處正見出作者的真實感情。

      “疏欲斷“既是寫蟬,也是寄托自己的身世遭遇。就蟬說,責(zé)怪樹的無情是無理;就寄托身世遭遇說,責(zé)怪有力者本可以依托蔭庇而卻無情,是有理的。詠物詩既以抒情為主,所以這種無理在抒情上就成了有理了。接下去來一個轉(zhuǎn)折,拋開詠蟬,轉(zhuǎn)到自己身上。這一轉(zhuǎn)就打破了詠蟬的限制,擴大了詩的內(nèi)容。要是局限在詠蟬上面,有的話就不好說了。“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作者在各地當(dāng)幕僚,是個小官,所以稱薄宦。經(jīng)常在各地流轉(zhuǎn),好象大水中的木偶到處漂流。這種不安定的生活,使他懷念家鄉(xiāng)。

      “田園將蕪胡不歸”,更何況家鄉(xiāng)田園里的雜草和野地里的雜草已經(jīng)連成一片了,作者思?xì)w就更加迫切。這兩句好象和上文的詠蟬無關(guān),暗中還是有聯(lián)系的。“薄宦”同“高難飽”、“恨費聲”聯(lián)系,小官微祿,所以難飽費聲。經(jīng)過這一轉(zhuǎn)折,上文詠蟬的抒情意味就更明白了。末聯(lián)“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又回到詠蟬上來,用擬人法寫蟬。“君”與“我”對舉,把詠物和抒情密切結(jié)合,而又呼應(yīng)開頭,首尾圓合。蟬的難飽正與我也舉家清貧相應(yīng);蟬的鳴叫聲,又提醒我這個與蟬境遇相似的小官,想到“故園蕪已平”,不免勾起賦歸之念。

      13、登高

      風(fēng)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

      潦倒新停濁酒杯。

      古詩鑒賞

      古人有農(nóng)歷九月九日登高的習(xí)俗,這首詩就是唐代宗大歷二年(767)的重陽節(jié)時詩人登高抒懷之作。

      此時杜甫寓居長江畔的夔州(今四川省奉節(jié)縣),患有嚴(yán)重的肺病,生活也很困頓。

      全詩通過對凄清的秋景的描寫,抒發(fā)了詩人年邁多病、感時傷世和寄寓異鄉(xiāng)的悲苦。

      詩篇前四句描寫登高聞見之景。

      首聯(lián)連借風(fēng)、天、猿、渚、沙、鳥六種景物,并以急、高、哀、清、白、飛等詞修飾,指明了節(jié)序和環(huán)境,渲染了濃郁的秋意,風(fēng)物具有鮮明的夔州地區(qū)特征。這兩句不僅是工對的聯(lián)語,而且句中自對 天高對風(fēng)急,沙白對渚清。句法嚴(yán)謹(jǐn),語言錘煉,素來被視為佳句。

      頷聯(lián)前句寫山,上承首句;后句寫水,上承次句。

      寫山為遠(yuǎn)望,寫水為俯瞰。落木而說蕭蕭,并以無邊修飾,如聞秋風(fēng)蕭瑟,如見敗葉紛揚;長江而說滾滾,并用不盡一詞領(lǐng)起,如聞滾滾濤聲,如見湍湍水勢。兩句詩,無論是描摹形態(tài),還是形容氣勢,都極為生動傳神。從蕭瑟的景物和深遠(yuǎn)的意境中,可以體察出詩人壯志難酬的感慨之情和悲涼心境。

      詩篇后四句抒發(fā)登高所生之慨。

      頸聯(lián)上句寫羈旅之愁。常作客,表明詩人多年漂泊不定的處境;萬里,說明夔州距離家鄉(xiāng)非常遙遠(yuǎn),是從距離上渲染愁苦之深;悲秋,又是從時令上烘托悲哀之重,秋 字是在前兩聯(lián)寫足秋意后,順勢帶出,并應(yīng)合著登高的節(jié)候。下句寫孤病之態(tài)。百年,猶言一生;百年多病,遲暮之年百病纏身,痛苦之情可想而知;獨字,寫出舉目無親的孤獨感;登臺二字是明點題面,情才因景而生。這兩句詞意精煉,含意極為豐富,敘述自己遠(yuǎn)離故鄉(xiāng),長期漂泊,而暮年多病,舉目無親,秋季獨自登高,不禁滿懷愁緒。

      尾聯(lián)進(jìn)一步寫國勢艱危,仕途坎坷,年邁和憂愁引得須發(fā)皆白;而因疾病纏身,新來戒酒,所以雖有萬般愁緒,也無以排遣。古人重陽節(jié)登高照例是要飲酒的,而詩人連這點歡樂也失去了。這一聯(lián)分承五、六句:艱難備嘗是因常作客所致;潦倒日甚又是多病的結(jié)果。

      詩前半寫景,后半抒情,在寫法上各有錯綜之妙。

      首聯(lián)著重刻畫眼前具體景物,好比畫家的工筆,形、聲、色、態(tài),一一得到表現(xiàn)。次聯(lián)著重渲染整個秋天氣氛,好比畫家的寫意,只宜傳神會意,讓讀者用想象補充。三聯(lián)表現(xiàn)感情,從縱(時間)、橫(空間)

      兩方面著筆,由異鄉(xiāng)飄泊寫到多病殘生。四聯(lián)又從白發(fā)日多,護(hù)病斷飲,歸結(jié)到時世艱難是潦倒不堪的根源。這樣,杜甫憂國傷時的情操,便躍然紙上。

      此詩八句皆對。粗略一看,首尾好象未嘗有對,胸腹好象無意于對,細(xì)細(xì)體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無怪乎胡應(yīng)麟盛譽其為曠代之作清代楊論推崇此詩為杜集七言律詩第一(杜詩鏡銓)),明人胡應(yīng)麟更說此詩當(dāng)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為唐人七言律第一。(《詩藪》)

      14、城南

      宋·曾鞏

      雨過橫塘水滿堤,亂山高下路東西。一番桃李花開盡,惟有青青草色齊。

      【賞析】

      此詩和《西樓》風(fēng)格迥異。本詩亦寫雨,但它清雋淳樸,富有陰柔之美。《西樓》主要寫雨前景,此詩則寫雨中景和雨后景,各盡其妙。

      三、四句雨后兩幅小景是:昔日絢麗似錦的桃李經(jīng)受不住暴雨襲擊的考驗,已經(jīng)零落殆盡,結(jié)束了一年一度的短暫青春;而惟有一片青草,不僅未被摧毀,反而翠綠欲滴,并且長得齊齊整整,毫無零亂倒伏之狀。這暗示一條哲理:桃李雖艷麗,生命力卻弱;青草雖樸素,生命力卻甚強。本詩以暴雨并通過與“桃李花開盡”對比,烘托出青草的難以摧毀的精神。

      此詩能注意選取日常習(xí)見但又有典型意義的景物作為描寫對象,含理趣而又不失詩意,因此既深刻又自然,耐人玩味。

      15、浣溪沙·洞庭

      張孝祥

      行盡瀟湘到洞庭。楚天闊處數(shù)峰青。旗梢不動晚波平。

      紅蓼①一灣紋纈亂,白魚雙尾玉刀明。夜涼船影浸疏星。

      注:①紅蓼,指生在水邊的紅色蓼草。

      鑒賞:

      這首詞是張孝祥在公元1168年(宋孝宗乾道四年),由知潭州(今湖南長沙)調(diào)知荊南(荊州,今湖北江陵)兼荊湖北路安撫使時,洞湘江入沿庭湖所作。他前年為諫官所劾,罷任北歸,也曾泛湘江而至洞庭,作《念奴嬌?過洞庭》詞,有“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短發(fā)蕭騷襟袖冷”等語,流露出一種疾俗憤世的情緒,這一首寫得心氣平和多了。他從長沙出發(fā),舟行至洞庭湖,前一段路程以“行盡瀟湘”一筆帶過,“到洞庭”三字引出下文。“楚天闊處數(shù)峰青”一句,寫洞庭湖全景恰到好處。范仲淹《岳陽樓記》云:“銜遠(yuǎn)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是在岳陽樓上俯視洞庭之景。詞人泊舟湖中,不復(fù)寫湖之大如何如何,只說四圍廣闊,遠(yuǎn)處峰青,則規(guī)模可 見,氣象可想。“旗梢不動晚波平”,是官船晚泊時景象,呈現(xiàn)出大自然清幽的靜態(tài)美。旗梢,即旗旓。船頭所插旌旗上的飄帶一絲不動,表明此刻的湖面,風(fēng)平浪靜,所以出現(xiàn)傍晚水波平靜的景象,唯有鱗鱗細(xì)浪了。這樣夕陽斜照湖面停泊的船舟,與遼闊的楚天,青色的山逢,共同構(gòu)成一幅境界開闊而又幽靜的山水畫面。

      下片寫停船后泛覽湖景所見。“紅蓼一灣紋 纈亂,白魚雙尾玉刀明”兩句,不僅對仗工整,而且隨著視野的轉(zhuǎn)換,顯示出另一番情趣,并給人一種紅白鮮明的色彩感。“ 紅蓼”,指生于水邊的紅色蓼草。南宋朱弁《曲洧舊聞》卷四云:“紅蓼,即《詩》所謂游龍也。俗呼水紅。江東人別澤蓼,呼之為火蓼。”唐代詩人杜牧《歙州盧中丞見惠名醞》:“猶念悲秋分賜,夾溪紅蓼映風(fēng)蒲。”而詞中的“紅蓼”與“白魚”相對,更感到作者的構(gòu)思精巧,觀察入微。詞人既寫了遠(yuǎn)處一條水灣倒映出的紅蓼圖,又寫了似的雙尾白魚。魚稱“雙尾”而“明”,是躍出水面之魚,靜中見動。“夜涼船影浸疏星”一句,以景語收結(jié),尤耐人尋味。

      這里作者變換出另一幅畫面,而思緒已超越了時空對念的限制,直接轉(zhuǎn)入夜景,使讀者有更多的想象余地思考這個過程。再從畫面本身看,是從行舟夜泊的角度落筆,攝取大自然中富有代表性的兩種景象:一是疏星淡月,倒影湖中;二是水中船影遮蓋著星空倒影。這 不僅與前面的“楚天闊”、“晚波平”的自然景象相呼 應(yīng),而且充分地展現(xiàn)了優(yōu)美的詞境。“夜涼”二字,既是詞人的直感,又顯示出流戀自然界的心態(tài)。

      16、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rèn)前朝。

      東風(fēng)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作品賞析:

      這首詠史吊古詩,似是譏諷周瑜成功的僥幸。詩的開頭二句,借物起興,慨嘆前朝人物事跡,后二句議論:赤壁大戰(zhàn),周瑜火攻,倘無東風(fēng),東吳早滅,二喬將被虜去,歷史就要改觀。詩的構(gòu)思極為精巧,點染用功。

      這首詩是作者經(jīng)過赤壁(即今湖北省武昌縣西南赤磯山)這個著名的古戰(zhàn)場,有感于三國時代的英雄成敗而寫下的。詩以地名為題,實則是懷古詠史之作。

      發(fā)生于漢獻(xiàn)帝建安十三年(208)十月的赤壁之戰(zhàn),是對三國鼎立的歷史形勢起著決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戰(zhàn)役。其結(jié)果是孫、劉聯(lián)軍擊敗了曹軍,而三十四歲的`孫吳軍統(tǒng)帥周瑜,乃是這次戰(zhàn)役中的頭號風(fēng)云人物。

      詩篇開頭借一件古物來興起對前朝人物和事跡的慨嘆。在那一次大戰(zhàn)中遺留下來的一支折斷了的鐵戟,沉沒在水底沙中,經(jīng)過了六百多年,還沒有被時光銷蝕掉,現(xiàn)在被人發(fā)現(xiàn)了。經(jīng)過自己一番磨洗,鑒定了它的確是赤壁戰(zhàn)役的遺物,不禁引起了“懷古之幽情”。由這件小小的東西,詩人想到了漢末那個分裂動亂的時代,想到那次重大意義的戰(zhàn)役,想到那一次生死搏斗中的主要人物。這前兩句是寫其興感之由。

      后兩句是議論。在赤壁戰(zhàn)役中,周瑜主要是用火攻戰(zhàn)勝了數(shù)量上遠(yuǎn)遠(yuǎn)超過己方的敵人,而其能用火攻則是因為在決戰(zhàn)的時刻,恰好刮起了強勁的東風(fēng),所以詩人評論這次戰(zhàn)爭成敗的原因,只選擇當(dāng)時的勝利者—周郎和他倚以致勝的因素—東風(fēng)來寫,而且因為這次勝利的關(guān)鍵,最后不能不歸到東風(fēng),所以又將東風(fēng)放在更主要的地位上。但他并不從正面來描摹東風(fēng)如何幫助周郎取得了勝利,卻從反面落筆:假使這次東風(fēng)不給周郎以方便,那么,勝敗雙方就要易位,歷史形勢將完全改觀。因此,接著就寫出假想中曹軍勝利,孫、劉失敗之后的局面。但又不直接鋪敘政治軍事情勢的變遷,而只間接地描繪兩個東吳著名美女將要承受的命運。如果曹操成了勝利者,那么,大喬和小喬就必然要被搶去,關(guān)在銅雀臺上,以供他享受了。(銅雀臺在鄴縣,鄴是曹操封魏王時魏國的都城,故地在今河北省臨漳縣西。)

      后來的詩論家對于杜牧在這首詩中所發(fā)表的議論,也有一番議論。宋人許?《彥周詩話》云:“杜牧之作《赤壁》詩,……意謂赤壁不能縱火,為曹公奪二喬置之銅雀臺上也。孫氏霸業(yè),系此一戰(zhàn)。社稷存亡,生靈涂炭都不問,只恐被捉了二喬,可見措大不識好惡。”這一既淺薄而又粗暴的批評,曾經(jīng)引起許多人的反對。如《四庫提要》云:“(許?)譏杜牧《赤壁》詩為不說社稷存亡,惟說二喬,不知大喬乃孫策婦,小喬為周瑜婦,二人入魏,即吳亡可知。此詩人不欲質(zhì)言,故變其詞耳。”這話說得很對。正因為這兩位女子,并不是平常的人物,而是屬于東吳統(tǒng)治階級中最高階層的貴婦人。大喬是東吳前國主孫策的夫人,當(dāng)時國主孫權(quán)的親嫂,小喬則是正在帶領(lǐng)東吳全部水陸兵馬和曹操決一死戰(zhàn)的軍事統(tǒng)帥周瑜的夫人。她們雖與這次戰(zhàn)役并無關(guān)系,但她們的身分和地位,代表著東吳作為一個獨立政治實體的尊嚴(yán)。東吳不亡,她們決不可能歸于曹操;連她們都受到凌辱,則東吳社稷和生靈的遭遇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詩人用“銅雀春深鎖二喬”這樣一句詩來描寫在“東風(fēng)不與周郎便”的情況之下,曹操勝利后的驕恣和東吳失敗后的屈辱,正是極其有力的反跌,不獨以美人襯托英雄,與上句周郎互相輝映,顯得更有情致而已。

      詩的創(chuàng)作必須用形象思維,而形象性的語言則是形象思維的直接現(xiàn)實。如果按照許?那種意見,我們也可以將“銅雀春深鎖二喬”改寫成“國破人亡在此朝”,平仄、韻腳雖然無一不合,但一點詩味也沒有了。用形象思維觀察生活,別出心裁地反映生活,乃是詩的生命。杜牧在此詩里,通過“銅雀春深”這一富于形象性的詩句,即小見大,這正是他在藝術(shù)處理上獨特的成功之處。

      另外,有的詩論家也注意到了此詩過分強調(diào)東風(fēng)的作用,又不從正面歌頌周瑜的勝利,卻從反面假想其失敗,如何文煥《歷代詩話考索》云:“牧之之意,正謂幸而成功,幾乎家國不保。”王堯衢《古唐詩合解》也說:“杜牧精于兵法,此詩似有不足周郎處。”這些看法,都是值得加以考慮的。杜牧有經(jīng)邦濟(jì)世之才,通曉政治軍事,對當(dāng)時中央與藩鎮(zhèn)、漢族與吐蕃的斗爭形勢,有相當(dāng)清楚的了解,并曾經(jīng)向朝廷提出過一些有益的建議。如果說,孟軻在戰(zhàn)國時代就已經(jīng)知道“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原則,而杜牧卻還把周瑜在赤壁戰(zhàn)役中的巨大勝利,完全歸之于偶然的東風(fēng),這是很難想象的。他之所以這樣地寫,恐怕用意還在于自負(fù)知兵,借史事以吐其胸中抑郁不平之氣。其中也暗含有阮籍登廣武戰(zhàn)場時所發(fā)出的“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那種慨嘆在內(nèi),不過出語非常隱約,不容易看出來罷了。

      17、《題西林壁》

      宋代:蘇軾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yuǎn)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詩詞鑒賞:

      這是一首詩中有畫的寫景詩,又是一首哲理詩,哲理蘊含在對廬山景色的描繪之中。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yuǎn)近高低各不同。”一句說的是游人從遠(yuǎn)處、近處、高處、地處等不同角度觀察廬山面貌是可以得到不同觀感的。有時你看到到是起伏連綿的山嶺,有時你看到的是高聳入云端的山峰。這兩句概括而形象地寫出了移步換形、千姿萬態(tài)的廬山風(fēng)景。

      結(jié)尾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說理,談游山的體會。之所以不能辨認(rèn)廬山的真實面目,是因為身在廬山之中,視野為廬山的峰巒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廬山的一峰一嶺一丘一壑,局部而已,這必然帶有片面性。這兩句奇思妙發(fā),整個意境渾然托出,為讀者提供了一個回味經(jīng)驗、馳騁想象的空間。這不僅僅是游歷山水才有這種理性認(rèn)識。游山所見如此,觀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這兩句詩有著豐富的內(nèi)涵,它啟迪人們認(rèn)識為人處事的一個哲理——由于人們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fā)點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rèn)識難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認(rèn)識事物的真相與古詩詞鑒賞是高中語文學(xué)習(xí)中必須掌握的技能。如果我們在欣賞古詩詞時能分析典故,那么下面的話題就容易理解了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范圍,擺脫主觀成見。

      一首小詩激起人們無限的回味和深思。所以,《題西林壁》不單單是詩人歌詠廬山的奇景偉觀,同時也是蘇軾以哲人的眼光從中得出的真理性的認(rèn)識。由于這種認(rèn)識是深刻的,是符合客觀規(guī)律的,所以詩中除了有谷峰的奇秀形象給人以美感之外,又有深永的哲理啟人心智。因此,這首小詩格外來得含蓄蘊藉,思致渺遠(yuǎn),使人百讀不厭。

      18、《錢塘湖春行》

      唐代: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詩詞鑒賞:

      這是一首描繪西湖美景的名篇。這詩處處扣緊環(huán)境和季節(jié)的特征,把剛剛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繪得生意盎然,恰到好處。

      詩的首聯(lián)緊扣題目總寫湖水。前一句點出錢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樓觀參差”景象,兩個地名連用,顯示詩人是在一邊走,一邊觀賞。后一句正面寫湖光水色:春水初漲,水面與堤岸齊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蕩漾的波瀾連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態(tài)天容。

      頷聯(lián)從靜到動,從全景的寫意到細(xì)節(jié)的工筆。先寫仰視所見禽鳥,鶯在歌,燕在舞,顯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機。黃鶯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鶯聲婉轉(zhuǎn),流傳播春回大地的喜訊;燕子勤勞,又啟迪人們開始春日的勞作,都寫出了初春的生機。“幾處”二字,勾畫出鶯歌的此呼彼應(yīng)和詩人左右尋聲的情態(tài)。“誰家”二字的疑問,又表現(xiàn)出詩人細(xì)膩的心理活動,并使讀者由此產(chǎn)生豐富的聯(lián)想。

      頸聯(lián)寫俯察所見花草。因為是早春,還未到百花盛開季節(jié),所以能見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紅開遍,而是東一團(tuán),西一簇,用一個“亂”字來形容。而春草也還沒有長得豐茂,僅只有沒過馬蹄那么長,所以用一個“淺”字來形容。這一聯(lián)中的“漸欲”和“才能”又是詩人觀察、欣賞的感受和判斷,這就使客觀的自然景物化為帶有詩人主觀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讀者受到感染。

      這首詩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記,從孤山、賈亭開始,到湖東、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綠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詩人飽覽了鶯歌燕舞,陶醉在鳥語花香,最后,才意猶未盡地沿著白沙堤,在楊柳的綠陰底下,一步三回頭,戀戀不舍地離去了。耳畔還回響著由世間萬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贊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瀉出一首飽含著自然融合之趣的優(yōu)美詩歌來。

      19、《靜夜思》

      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詩詞鑒賞:

      詩的前兩句,是寫詩人在作客他鄉(xiāng)的特定環(huán)境中一剎那間所產(chǎn)生的錯覺。一個獨處他鄉(xiāng)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還能沖淡離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靜的時候,心頭就難免泛起陣陣思念故鄉(xiāng)的波瀾。何況是在月明之夜,更何況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動地表達(dá)了詩人睡夢初醒,迷離恍惚中將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誤作鋪在地面的濃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潔,又表達(dá)了季節(jié)的寒冷,還烘托出詩人飄泊他鄉(xiāng)的孤寂凄涼之情。

      詩的后兩句,則是通過動作神態(tài)的刻畫,深化思鄉(xiāng)之情。“望”字照應(yīng)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詩人已從迷朦轉(zhuǎn)為清醒,他翹首凝望著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鄉(xiāng)也正處在這輪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頭思故鄉(xiāng)”的結(jié)句。“低頭”這一動作描畫出詩人完全處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給讀者留下豐富的想象:那家鄉(xiāng)的父老兄弟、親朋好友,那家鄉(xiāng)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華與往事……無不在思念之中。一個“思”字所包涵的內(nèi)容實在太豐富了。

      這首小詩,既沒有奇特新穎的想象,更沒有精工華美的辭藻;它只是用敘述的語氣,寫遠(yuǎn)客思鄉(xiāng)之情,然而它卻意味深長,耐人尋味,千百年來,如此廣泛地吸引著讀者。

      返回目錄>>>

      春天古詩詞鑒賞

      1、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fēng)。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賞析:

      首句“千里鶯啼綠映紅”。詩一開頭,詩人放開視野,由眼前春景而想象到整個江南大地。千里江南,到處鶯歌燕舞,桃紅柳綠,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寫作上,詩人首先運用了映襯的手法,把“紅花”與“綠葉”搭配,并用一個“映”字,從視角上突出了“江南春”萬紫千紅的景象。同時,詩人也從聲音的角度,通過聽覺,表現(xiàn)出江南春天鶯歌燕舞的熱鬧場面。詩句中的“千里”下得很妙,也很分量,不但空間上擴大詩歌的審美境界,而且為后面的描寫奠定了基礎(chǔ)。

      第二句“水村山郭酒旗風(fēng)”。“山郭”山城。指修建在山麓的城池。“酒旗”指古代酒店外面掛的幌子。這一句的意思是說,在臨水的村莊,依山的城郭,到處都有迎風(fēng)招展的酒旗。這里詩人運用了列錦的修辭手法,描寫了進(jìn)入眼簾的物象——水村、山郭、酒旗。這幾個物由大到小,不但表現(xiàn)出一定空間位置,突出了“村”和“郭”依山傍水的江南獨有的建筑特色。特別是一個“風(fēng)”字,不但增添了詩歌的動態(tài)感,而且更好地突出了“酒旗”,從而增添了詩歌的文化底蘊,人文氣息。

      2、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時節(jié),當(dāng)春乃發(fā)生。

      隨風(fēng)潛入夜,潤物細(xì)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賞析:

      這是一首描繪并贊美春雨的詩。題目中的“喜”字統(tǒng)攝全篇。全詩八句,雖沒出現(xiàn)一個“喜”字,但詩人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首聯(lián)寫春雨的來到:“好雨知時節(jié),當(dāng)春乃發(fā)生”,一個“好”字,表達(dá)了詩人對春雨的贊美。春天是植物萌發(fā)、生長的季節(jié),正需雨,它就下起來了。詩人用擬人手法,盛贊春雨善解人意,似乎懂得人們的心愿一般。

      頷聯(lián)刻畫春雨的特征:“隨風(fēng)潛入夜,潤物細(xì)無聲。”它伴隨著和煦的春風(fēng),趁著夜色悄悄地飄灑大地,綿綿密密,無聲無息地滋潤著萬物,不求人知,無意討好。春雨具有這樣高尚的品格,詩人格外喜歡。

      頸聯(lián)寫春夜雨景:“夜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詩人希望好雨能下個夠,他開門出來看,只見天上烏云密布,地上也是黑沉沉的,連小路也看不清,只有江中船上的漁火露出一點亮光。

      尾聯(lián)“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是詩人的想象:春雨過后的翌日拂曉,整個錦官城里必然是一派花團(tuán)錦簇、萬紫千紅的景象,那一朵朵濕漉漉、沉甸甸、紅艷艷的鮮花,一定更惹人喜愛。花是如此,那田里的莊稼也肯定會茁壯成長。春雨給大地帶來了蓬勃生機,給人們帶來了豐收的希望,詩人怎能不贊美春雨呢!

      3、春 曉

      唐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fēng)雨聲,花落知多少。

      賞析:

      前兩句寫實:詩人因春宵貪睡,天已大亮才醒來,聽到的是屋外處處鳥兒的歡鳴。語句簡潔明了,惜墨如金,但含義卻十分豐富。詩人沒有具體地描寫滿園春色,而僅以一句“處處聞啼鳥”來表現(xiàn)充滿活力的春曉景象,給人以豐富的想象空間:那伴隨著鳥兒歡聲笑語的,一定是明媚的春光,而作者對這美麗的春光,一定充滿著濃濃的愛意。

      后兩句寫虛:因滿耳如歌的鳥鳴聲,很自然地引起人的聯(lián)想——夜里我朦朧中曾聽到一陣風(fēng)雨聲,那盛開的花兒被搖落了多少呢?

      這兩個句子描寫了夜里的春風(fēng)春雨,描寫了昨天見過的春花。聯(lián)系前面兩句,夜里春雨一定是輕風(fēng)細(xì)雨,因為風(fēng)雨聲讓詩人睡酣夢甜,也讓春晨清新而明麗。然而它畢竟可能會搖落春花吧?一句“花落知多少”,隱含著詩人對春光流逝的無限憐惜。

      《春曉》之妙,妙在語言平易淺近,自然天成。四句二十個字,平易如口語,毫無雕琢之痕。而言淺意濃,景真情真。實際是是抓住春眠醒來滿耳鳥聲的細(xì)節(jié)和憐惜夜里風(fēng)雨吹花的心理進(jìn)行描寫,以“不覺”寫出春眠的酣暢,以“處處”突出鳥噪枝頭、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以“花落知多少”的疑問表達(dá)愛春和惜春的情感。詩中有時間的跳躍,有陰晴的交替,有感情的微妙變化,讀來富有情趣,興味無窮。

      4、玉樓春·春景

      宋宋祁

      東城漸覺風(fēng)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

      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賞析:

      早春郊游,地在東城,以東城先得春光。風(fēng)和日麗,水波不興。春日載陽,天氣漸暖。以“紅杏”表春,詩詞習(xí)見。詞人獨得,在一個“鬧”字。王國維稱道其“境界全出”。而李漁卻認(rèn)為這個字用得無理:“爭斗有聲謂之‘鬧’,桃李爭春則有之,紅杏鬧春——予未之見也。‘鬧’字可用,則‘吵’字、‘斗’字、‘打’字皆可用矣。”其實人的視聽感覺,是可以打通的。把無聲的姿態(tài)說成有聲的波動,仿佛在視覺里獲得聽覺的感受。不但使人覺得那杏花紅得熱烈,甚至還可使人聯(lián)想到花上蜂蝶飛舞,春鳥和鳴,從而感受到春天帶來的活潑生機。

      5、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唐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和贊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絕句。第一句寫初春的小雨,以“潤如酥”來形容它的細(xì)滑潤澤,十分準(zhǔn)確地寫出了它的特點,遣詞用句十分優(yōu)美。與杜甫的“好雨知時節(jié),當(dāng)春乃發(fā)生。隨風(fēng)潛入夜,潤物細(xì)無聲”有異曲同工之妙。

      第二句緊承首句,寫草沾雨后的景色。以遠(yuǎn)看似青 ,近看卻無 ,描畫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朧景象。可與王維的"青靄入看無"、"山色有無中"相媲美。

      三、四兩句對初春景色大加贊美:"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這兩句意思是說: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東西,遠(yuǎn)遠(yuǎn)超過了煙柳滿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寫春景的詩,在唐詩中,多取明媚的晚春,這首詩卻取早春詠嘆,認(rèn)為早春比晚春景色優(yōu)勝,別出新意。

      這首詩詠早春,能攝早春之魂,給讀者以無窮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繪畫所不能及的。詩人沒有彩筆,但他用詩的.語言描繪出極難描摹的色彩——一種淡素的、似有卻無的色彩。如果沒有銳利深細(xì)的觀察力和高超的詩筆,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煉為藝術(shù)美。

      6、錢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賞析:

      分別從孤山北面到現(xiàn)在的平湖秋月、白堤,詩人一路走來一路向人們告知春的信息:湖面春水新生、樹上春鶯爭鳴、空中春燕銜泥、堤岸春花漸開、春草剛綠,詩人敏銳細(xì)膩的筆觸,讓人們從中體會到西湖正在舒展地著上春裝。詩人贊美西湖的春色,并且指出他最愛在白沙堤上行走。白堤的兩邊是水,堤兩旁種滿了柳樹、桃樹。春天走在白堤上,澹澹的湖水就在你的腳邊,你仿佛走在水面上;初春的柳枝如煙如霧,如絲如縷,飄拂在你的臉上,使你心中涌生無限溫柔無限愛,你像在夢境、在仙境。當(dāng)春天走在白堤上時,你就更能體味到詩人寫這首詩時的感覺和心情了。

      全詩的題意主要在一個“行”字上,扣緊“春行”二字來描寫景物的。但西湖面積太大,行程太長,所以詩人只截取其中一段來寫——從孤山寺的北面寫起,至白沙堤止。讀這首詩,我們自然就有了隨著詩人飽覽西湖早春景色的感覺。

      返回目錄>>>

      高中古詩詞鑒賞

      1、鹿柴

      [唐]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影入深林,復(fù)照青苔上。

      賞析

      這是寫景詩。描寫鹿柴傍晚時分的幽靜景色。詩的絕妙處在于以動襯靜,以局部襯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筆先寫空山寂絕人跡,接著以但聞一轉(zhuǎn),引出人語響來。空谷傳音,愈見其空;人語過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寫幾點夕陽余暉的映照,愈加觸發(fā)人幽暗的感覺。

      2、八陣圖[唐]杜甫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zhuǎn),遺恨失吞吳。

      賞析

      這是一首詠懷詩。作者贊頌了諸葛亮的豐功偉績,尤其稱頌他在軍事上的才能和建樹。三、四句,對劉備吞吳失師,葬送了諸葛亮聯(lián)吳抗曹統(tǒng)一中國的宏圖大業(yè),表示惋惜。末句照應(yīng)開頭,三句照應(yīng)二句;在內(nèi)容上,既是懷古,又是抒懷,情中有情,言外有意;在絕句中別樹一格。

      3、尋隱者不遇 [唐]賈島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賞析:

      這是一首問答詩,但詩人采用了寓問于答的手法,把尋訪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盡致。其言繁,其筆簡,情深意切,白描無華。以白云比隱者的高潔,以蒼松喻隱者的風(fēng)骨。寫尋訪不遇,愈襯出欽慕高仰。

      4、涼州詞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

      賞析:

      詩是詠邊寒情景之名曲。全詩寫艱苦荒涼的邊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們開懷痛飲、盡情酣醉的場面。首句用語絢麗優(yōu)美,音調(diào)清越悅耳,顯出盛宴的豪華氣派;一句用欲飲兩字,進(jìn)一層極寫熱烈場面,酒宴外加音樂,著意渲染氣氛。三、四句極寫征人互相斟酌勸飲,盡情盡致,樂而忘憂,豪放曠達(dá)。這兩句,蘅塘退士評曰:作曠達(dá)語,倍覺悲痛。歷來評注家也都以為悲涼感傷,厭惡征戰(zhàn)。清代施補華的《峴傭說詩》評說:作悲傷語讀便淺,作諧謔語讀便妙。在學(xué)人領(lǐng)悟。從內(nèi)容看,無厭惡戎馬生涯之語,無哀嘆生命不保之意,無非難征戰(zhàn)痛苦之情,謂是悲涼感傷,似乎勉強。施補華的話有其深度。千古名絕,眾論殊多,見仁見智,學(xué)人自悟。

      5、江南逢李龜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fēng)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

      賞析:

      詩是感傷世態(tài)炎涼的。李龜年是開元初年的著名歌手,常在貴族豪門歌唱。杜甫少年時才華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范和秘書監(jiān)崔滌的門庭,得以欣賞李龜年的歌唱藝術(shù)。詩的開首二句是追憶昔日與李龜年的.接觸,寄寓詩人對開元初年鼎盛的眷懷;后兩句是對國事凋零,藝人顛沛流離的感慨。僅僅四句卻概括了整個開元時期的時代滄桑,人生巨變。語極平淡,內(nèi)涵卻無限豐滿。蘅塘退士評為:“少陵七絕,此為壓卷。”

      6、滁州西澗 [唐]韋應(yīng)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賞析:

      這是山水詩的名篇,也是韋應(yīng)物的代表作之一,寫于滁州刺史任上。唐滁州的治所即今安徽滁州市市區(qū),西澗在滁州城西郊外。這首詩描寫了山澗水邊的幽靜景象和詩人春游滁州西澗賞景和晚潮帶雨的野渡所見。

      詩的前二句“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是說:詩人獨喜愛澗邊生長的幽草,上有黃鶯在樹陰深處啼鳴。這是清麗的色彩與動聽的音樂交織成的幽雅景致。“獨憐”是偏愛的意思,偏愛幽草,流露著詩人恬淡的胸懷。后二句“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是說:傍晚下雨潮水漲得更急,郊野的渡口沒有行人,一只渡船橫泊河里。這雨中渡口扁舟閑橫的畫面,蘊含著詩人對自己無所作為的憂傷,引人思索。還更加說明韋應(yīng)物寧愿做一株無人關(guān)注的小草,也不愿意去做那些大的官職。末兩句以飛轉(zhuǎn)流動之勢,襯托閑淡寧靜之景,可謂詩中有畫,景中寓情。

      韋應(yīng)物先后做過“三衛(wèi)郎”和滁州、江州、蘇州等地刺史。他深為中唐政治腐敗而憂慮,也十分關(guān)心民生疾苦,但他無能為力。這首詩就委婉地表達(dá)了他的心情。

      這首詩中有無寄托,所托何意,歷來爭論不休。有人認(rèn)為它通篇比興,是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蘊含一種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無可奈何之憂傷。有人認(rèn)為“此偶賦西澗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實則詩中流露的情緒若隱若顯,開篇幽草、黃鶯并提時,詩人用“獨憐”的字眼,寓意顯然,表露出詩人安貧守節(jié),不高居媚時的胸襟,后兩句在水急舟橫的悠閑景象中,蘊含著一種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無奈、憂慮、悲傷的情懷。詩人以情寫景,借景述意,寫自己喜愛和不喜愛的景物,說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事情,而胸襟恬淡,情懷憂傷,便自然地流露出來。表達(dá)作者對生活的熱愛。

      返回目錄>>>

      小學(xué)古詩詞鑒賞

      1、望天門山

      李白 〔唐代〕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賞析:

      前兩句用鋪敘的方法,描寫天門山的雄奇壯觀和江水浩蕩奔流的氣勢。詩人不寫博望、梁山兩山隔江對峙,卻說山勢“中斷”,從而形象地寫出兩山峭拔相對的險峻:“楚江開”,不令點明了山與水的關(guān)系,而且描繪出山勢中斷、江水至此浩蕩而出的氣勢。“碧”字明寫江水之色,暗寫江水之深;“回”字描述江水奔騰回旋,更寫出了天門山一帶的山勢走向。后兩句描繪出從兩岸青山夾縫中望過去的遠(yuǎn)景,“相對”二字用得巧妙,使兩岸青山具有了生命和感情。結(jié)尾一句更是神來之筆,一輪紅日,映在碧水、青山、白帆之上,使整個畫面明麗光艷,層次分明,從而祖國山川的雄偉壯麗畫卷展現(xiàn)出來。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這兩句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上句寫望中所見天門兩山的雄姿,下句則點醒“望”的立腳點和表現(xiàn)詩人的淋漓興會。詩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個地方遙望天門山,他“望”的立腳點便是從“日邊來”的“一片孤帆”。讀這首詩的人大都贊賞“兩岸青山相對出”的“出”字,因為它使本來靜止不動的山帶上了動態(tài)美,但卻很少去考慮詩人何以有“相對出”的感受。如果是站在岸上某個固定的立腳點“望天門山”,那大概只會產(chǎn)生“兩岸青山相對立”的靜態(tài)感。反之,舟行江上,順流而下,望著遠(yuǎn)處的天門兩山撲進(jìn)眼簾,顯現(xiàn)出愈來愈清晰的身姿時,“兩岸青山相對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現(xiàn)了在舟行過程中“望天門山”時天門山特有的姿態(tài),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鮮喜悅之感。夾江對峙的天門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來,表示它對江上來客的歡迎。青山既然對遠(yuǎn)客如此有情,則遠(yuǎn)客自當(dāng)更加興會淋漓。“孤帆一片日邊來”,正傳神地描繪出孤帆乘風(fēng)破浪,越來越靠近天門山的情景,和詩人欣睹名山勝景、目接神馳的情狀。

      這首詩便在描繪出天門山雄偉景色的同時突出了詩人的自我形象–豪邁、奔放、自由灑脫、無拘無束。

      2、贈汪倫

      李白 〔唐代〕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賞析:

      詩的前半是敘事:先寫要離去者,繼寫送行者,展示一幅離別的畫面。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將欲行”表明是在輕舟待發(fā)之時。這句使我們仿佛見到李白在正要離岸的小船上向人們告別的情景。

      詩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遙接起句,進(jìn)一步說明放船地點在桃花潭。“深尺”既描繪了潭的特點,又為結(jié)句預(yù)伏一筆。

      桃花潭水是那樣的深湛,更觸動了離人的情懷,難忘汪倫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聯(lián)系起來。結(jié)甸迸出“不及汪倫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達(dá)了真摯純潔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倫送李白的情誼更有多少深呢?耐人尋味。清沈德潛很欣賞這一句,他說;“若說汪倫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語。妙境只在一轉(zhuǎn)換間。”(《唐詩別裁》)顯然,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變無形的情誼為生動的形象,空靈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這首小詩,深為后人贊賞,“桃花潭水”就成為后人抒寫別情的常用語。由于這首詩,使桃花潭一帶留下許多優(yōu)美的傳說和供旅游訪問的遺跡,如東岸題有。踏歌古岸”門額的踏歌岸閣,西岸彩虹罔石壁下的釣隱臺等等。

      3、夜宿山寺

      李白 〔唐代〕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賞析:

      此詩語言自然樸素,卻形象逼真。全詩無一生僻字,卻字字驚人,堪稱“平字見奇”的絕世佳作。詩人借助大膽想象,渲染山寺之奇高,把山寺的高聳和夜晚的恐懼寫的很逼真,從而將一座幾乎不可想象的宏偉建筑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摘星辰、驚天人,這些仿佛是童稚的想法,被詩人信手拈來,用入詩中,讓人頓感情趣盎然,有返璞歸真之妙。

      4、絕句

      杜甫 〔唐代〕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賞析: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兩個黃鸝在鳴,這就有聲音了。一行白鷺上青天,這就有一個行為、一個行動。一橫一縱,兩和一相對;一橫一縱,就展開了一個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那么接下來杜甫又講到窗含西嶺千秋雪,我的窗子里包含了岷山千萬年累積的雪,西面的岷山,是千年的積雪的一個岷山。門泊東吳萬里船我的門口停著長萬里的船只。這樣就形成了一迎一送,迎這個積雪的山頭來進(jìn)入你的視野,送這個船到下游去。那么這個萬里船能夠通行,也說明這個安史之亂已經(jīng)進(jìn)入了尾聲了,已經(jīng)接近要平定了,這個時候那航船也可以通行了,做生意的人可以在這條江上來來往往了。那么這么一首詩,它本身是非常有修飾之美的,在加之它四句都是對仗的。從六朝開始就有絕句,到了唐代以后絕句就形成了非常圓熟的一種藝術(shù),我們很多著名的詩都用絕句。絕句就是四句,四句往往或者四句都不對仗,或者四句前面兩句寫景對仗后面兩句抒情不對仗,或者是前面兩句不對仗后面兩句對仗,那么現(xiàn)在他這首詩四句都對仗,可以說是一首非常工整的、寫得非常認(rèn)真的一首詩。杜甫有一個寫詩的時候讓人語不驚人誓不休,所以他就把這首詩千錘百煉。

      5、山行

      杜牧 〔唐代〕

      遠(yuǎn)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賞析:

      《山行》是詩人杜牧的一首描寫和贊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絕句。這首詩描繪的是秋之色,展現(xiàn)出一幅動人的山林秋色圖,山路、人家、白云、紅葉,構(gòu)成一幅和諧統(tǒng)一的畫面。在這首詩中,杜牧以情馭景,敏捷、準(zhǔn)確地捕捉足以體現(xiàn)自然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情感融匯其中,使情感美與自然美水乳交融,情景互為一體。

      全詩構(gòu)思新穎,布局精巧,于蕭瑟秋風(fēng)中攝取絢麗秋色,與春光爭勝,令人賞心悅目。這首小詩不只是即興詠景,而且進(jìn)而詠物言志,是詩人內(nèi)在精神世界的表露。

      6、清明

      杜牧 〔唐代〕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賞析:

      清明這個節(jié)日,本來就容易勾起出門在外的人思?xì)w之念,而春雨綿綿,更增添旅途的愁苦和艱辛。這樣一種復(fù)雜的'思緒,詩人卻用一句極通俗的語言,作了很好的概括。接下來探問酒家何處有,既是想歇息解乏,又含有借酒澆愁的意緒。結(jié)尾以牧童指路結(jié)束全篇,給行旅之人帶來了安慰和希望,顯得含蓄不盡,余味無窮。這首詩對旅途情景的描繪,旅人情懷的抒發(fā),十分真實自然,語言也通俗流暢,音節(jié)和諧,景象新鮮生動,易懂易記,因而成為家喻戶曉的名篇。

      7、小池

      楊萬里 〔宋代〕

      泉眼無聲惜細(xì)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賞析:

      這首詩抒發(fā)了楊萬里熱愛生活之情,通過對小池中的泉水、樹蔭、小荷、蜻蜓的描寫,給我們描繪出一種具有無限生命力的樸素、自然,而又充滿生活情趣的生動畫面:泉眼默默地滲出涓涓細(xì)流,仿佛十分珍惜那晶瑩的泉水;綠樹喜愛在晴天柔和的氣氛里把自己的影子融入池水中;嫩嫩的荷葉剛剛將尖尖的葉角伸出水面,早就有調(diào)皮的蜻蜓輕盈地站立在上面了。全詩從“小”處著眼,生動、細(xì)致地描摹出初夏小池中生動的富于生命和動態(tài)感的新景象,現(xiàn)在用來形容初露頭角的新人,因為荷花的小花苞在整個池塘中顯得那么的渺小 ,卻已經(jīng)有蜻蜓在上面停留, 尖尖角可以看做是新生事物更可以看做是初生的年輕人, 而蜻蜓就是賞識它們的角色。

      返回目錄>>>

      端午古詩詞鑒賞

      1、《六幺令·天中節(jié)》

      蘇軾

      虎符纏臂,佳節(jié)又端午。

      門前艾蒲青翠,天淡紙鳶舞。

      粽葉香飄十里,對酒攜樽俎。

      賞析:

      通過蘇軾的這首詞,仿佛看到一幅幅生動的民俗風(fēng)景畫,撲面而來:虎符纏臂、門前艾草、菖蒲之劍、風(fēng)箏漫舞、對酒當(dāng)歌、龍舟競發(fā)、誦君之賦,似乎古人過端午比我們現(xiàn)在還要熱鬧。

      2、《乙卯重五詩》

      陸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賞析:

      這首詩開篇點題,將時間限定在“重五”(五月初五),將地點定格為“山村”。此時此地,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有的只是節(jié)日的氣氛,有的只是淳樸的民風(fēng)。更何況,石榴在不知不覺間已經(jīng)盛開了呢!此情此景,怎一個“好”字了得!

      “當(dāng)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的詩人,今天終于暫時放下了滿腹的憂憤,融入了節(jié)日的歡快氣氛之中。瞧,他先吃了兩角的粽子,再在高冠上插著艾枝。然后又按照依舊俗,又忙著儲藥、配藥方,為的是這一年能平安無病。到了晚上,他忙完這些事情,含著微笑喝起酒來了。

      從作者對端午這一天的生活的具體描寫中,我們還可以看出至少從南宋開始,端午就有了紀(jì)念屈原和衛(wèi)生保健的雙重內(nèi)涵。

      念念不忘“王師北定中原日”的陸游,由于收拾山河的志向未能實現(xiàn),只能像辛棄疾那樣“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在歡樂中暗藏著多少傷感,在閑適中流露出多少無奈啊!

      這首詩語言質(zhì)樸,融寫景、敘事、抒情于一體,那榴花繁多的`山村風(fēng)光,那江南端午的風(fēng)俗習(xí)慣,那字里行間的閑適愜意,浮現(xiàn)在我們眼前,感受在我們胸間。沒有裝飾,所以詩美;沒有做作,所以情真。這,就是詩人所說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寫作境界。

      3、《浣溪沙·端午》

      蘇軾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流香漲膩滿晴川。

      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鬟。佳人相見一千年。

      賞析:

      上闕,預(yù)示端午節(jié)日,將開展浴蘭活動,氣氛十分濃郁。端午,處于初夏季節(jié)。穿著自然華麗,以襯托參與者的身份。于朝云來說,最好是綠色細(xì)絹——“碧紈”,正好與她的雅靜性格相符。天氣稍熱,易出“輕汗”,“微透”著“碧紈”。“透”字用得貼切,將半明半暗的膚體朦朧美襯托出來了。“明朝端午浴芳蘭”,顯得有愉悅的審美性。它不僅體現(xiàn)了朝云由芳體而及蘭心的純潔高貴的情操美,而且反映了浴蘭令節(jié)俗的淳樸純真美。朝云浴處,余香猶存。沐芳浴蘭,遍及社會。參與者人山人海,氣氛熱烈,正如詞人詞中所寫:“流香漲膩滿晴川”。這正是古老節(jié)日文化發(fā)揚光大的表現(xiàn)。

      下闕,寫詞人偕朝云參與具體的端午節(jié)俗活動。詞人著重寫了兩項端午節(jié)俗健身活動。其一,“彩線輕纏紅玉臂”,“以五彩絲系臂”。它辟邪驅(qū)鬼,使朝云“玉臂”“紅”而長命。與用五色花線纏粽子投江以吊屈原之魂有同等意義。其二,“小符斜掛綠云鬟”,以“赤靈符著心前”。它能通神明,使朝云“云鬟”“綠”而身健。與小孩穿老虎腰肚,門上掛蒲劍以辟邪護(hù)身有同等意義。詞人著重描寫纏線、掛符活動,且用對偶句式,為的是“佳人相見一千年”,愿靈驗得到應(yīng)證。真是一語中的,畫龍點睛。

      全詞是篇民俗詩,充滿了濃郁的古老民俗氣息,是研究端午民俗最形象而珍貴的資料。

      4、端午日賜衣

      唐·杜甫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

      細(xì)葛含風(fēng)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濕,當(dāng)暑著來清。

      意內(nèi)稱長短,終身荷圣情。

      【賞析】

      《端午日賜衣》出自《全唐詩》。這是詩人在757年五月,官拜左拾遺時所作。詩人描寫了端午節(jié)的風(fēng)俗,實際上是描寫了自己在做官之后的心情。“細(xì)葛含風(fēng)軟,香羅疊雪輕”運用了典故,形容衣服的材料非常好。在《吳越春秋》《采葛歌》中,有“弱于羅兮輕霏霏”,謝莊詩“疊雪翻瓊藻”都是表現(xiàn)了衣服材料的良好。“自天題處濕,當(dāng)暑著來清”是說衣領(lǐng)部分好像天生就是潤的,天氣熱的時候穿起來一定很涼爽。“意內(nèi)稱長短”中“稱”有不拘平仄的意思。“稱長短”是恰好稱意的意思。如“多疊滿山谷”、“意內(nèi)稱長短”是也。洪仲欲讀作平聲,謂長短合意,若經(jīng)稱量者,如《枚乘傳》所云石稱丈量。這首詩整體語言風(fēng)趣,運用了典故,表現(xiàn)了自己在端午節(jié)終于可以做官的心情,是對皇帝的感恩。

      5、五月五日

      【宋】梅堯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

      未泯生前恨,而追沒后蹤。

      沅湘碧潭水,應(yīng)自照千峰。

      賞析:

      北宋著名現(xiàn)實主義詩人梅堯臣生于農(nóng)家,幼時家貧,喜歡讀書,16歲鄉(xiāng)試未取之后,由于家庭無力供他繼續(xù)攻讀再考,就跟隨叔父到河南洛陽謀得主簿(相當(dāng)于現(xiàn)今的文書)一職,后又在孟縣、桐城縣連續(xù)擔(dān)任主簿職務(wù)。在連任三縣主簿之后例升知縣,召試,賜進(jìn)士出身,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有梅都官之稱。梅堯臣入仕之后,曾胸懷大志,抱有遠(yuǎn)大抱負(fù),他原名“圣俞”,后改“堯臣”,意為立志要做個圣明君王的賢臣,然而他卻沒有遇到圣君。

      梅公雖然在位途上極不得意,而在詩壇上卻享有盛名,他懷著無限的悲憤、苦悶、渴望和痛苦的心情,寫出了《五月五日》,借屈原以抒發(fā)他的“不遇”情懷。

      6、端午即事

      【宋】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見,新知萬里外。

      丹心照夙昔,鬢發(fā)日已改。

      我欲從靈均,三湘隔遼海。

      賞析:

      《端午即事》是南宋文學(xué)家文天祥創(chuàng)作的一首五言古詩。正值端午佳節(jié),詩人卻因朋友都不在身邊而愈發(fā)感到孤獨。詩人滿懷熾熱的報國之心,卻遭人誣陷;本想以死明志,但為了使南宋王朝東山再起,他最終選擇了和屈原不一樣的道路,表現(xiàn)出詩人忠于朝廷、秉持忠義的執(zhí)著精神。全詩感情跌宕起伏,情真意切,內(nèi)容深刻,語言質(zhì)樸。

      返回目錄>>>

      元宵節(jié)古詩詞鑒賞

      1、永遇樂

      宋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jié),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fēng)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jì)楚。如今憔悴,風(fēng)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賞析】

      此為李清照晚年所寫元宵詞,借流落江南孤身度過元宵佳節(jié)所產(chǎn)生的切身感受,寄托深沉的故國之思、今昔之感。上片開始連下三個設(shè)問。第一個設(shè)問是問自己在何處?是明知故問,問的前提卻是元宵夜夕陽西下,玉兔東升之際,是“人約黃昏后”的良辰美景,一對比,便知作者有化不開的漂泊異鄉(xiāng)的凄涼愁懷。第二問也是在“染柳煙濃”的大好春光之后,先以聽笛“怨”轉(zhuǎn),再問自己還有多少春意可享受,正反映了晚景凄涼的心情。第三問也是同樣,用“豈無”遞反,也反映出晚年生活動蕩不安、禍福莫測的憂患。“來相召”二句,狀節(jié)日人物之盛,謝卻“詩朋酒侶”,則氣氛陡轉(zhuǎn),寫自己自甘寂寞的心灰意懶,可以感知到作者幾乎萬念俱灰的心境。孤獨中最易追懷往事,“中州盛日”六句,極寫往年京華熱鬧歡樂,濃厚興致。“如今”以下折轉(zhuǎn)到當(dāng)前,憔悴神態(tài),寥落心理,與往昔形成強烈反差。最后兩句看似淡泊自守、不慕繁華,實則是滿腹辛酸,一腔凄怨的總爆發(fā)。全詞以元宵為焦聚點展開記敘,思路由今而昔再到今。今昔對比,以樂景寫哀,以他人反襯,益增悲慨。無怪劉辰翁誦此詞“為之涕下”、“輒不自堪”(《須溪詞》卷二)也。

      2、《正月十五夜燈》

      唐張祜

      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帝京。

      三百內(nèi)人連袖舞,一時天上著詞聲。

      【賞析】

      元宵佳節(jié),千家萬戶走出家門,街上亮起無數(shù)花燈,好像整個京都都震動了無數(shù)宮女盡情的歡跳連袖舞,人間的歌舞樂聲直沖云霄,傳到天上。本詩描寫家家出門、萬人空巷、盡情而來、盡興方歸鬧上元夜的情景,使上元燈節(jié)成為了最有詩意,最為歡樂的時刻。唐宮內(nèi)萬燈齊明,舞衲聯(lián)翩,歌聲入云,極言歌舞的熱鬧和盛大,有鳥瞰式全景、有特寫舞近景,場面壯觀,氣象恢宏。

      3、《青玉案·元夕》

      宋辛棄疾

      東風(fēng)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zhuǎn),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賞析】

      辛棄疾以滎放詞馳名文壇,但《青玉案.元夕》卻是一首經(jīng)典的婉約詞。這首詞先鋪陳元宵夜燈火交映、歌舞并作、游人如織的盛況,下片聚焦于孤芳高潔、自甘寂寞的美人形象。作品中的美人,是作者刻意創(chuàng)造的藝術(shù)形象,她自甘寂寞,獨立不移,不同凡俗,分明是怍者矢志追求、決不同流合污的政治理想。全詞以歡鬧起筆,以冷清作結(jié),以歡快熱鬧反襯冷落孤寂,造成境界上的強烈反差,從而突出了人物形象和詞作的主旨。

      4、《生查子·元夕》

      宋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賞析】

      詞的上片,回憶去年觀燈時的欣悅的心情;下片寫今年元夜觀燈,觸目感懷,不勝悲傷。這首詞的特點是語言平淡,風(fēng)味雋永,表達(dá)了人物十分細(xì)膩的深情。詞中運用今昔對比,撫今思昔,觸景生情。感情真摯,不須作任何雕飾,而這首詞便成為非常感人的抒情上品。它體現(xiàn)了真實、樸素與美的`統(tǒng)一。

      5、《正月十五夜》

      唐蘇味道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游伎皆秾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賞析】

      本詩描寫家家出門、萬人空巷、盡情而來、盡興方歸鬧上元夜的情景,使上元燈節(jié)成為了最有詩意,最為消魂的時刻。

      千門開鎖萬燈明:“千門開鎖”就是指很多門的鎖都打開了,“千門”泛指很多門,門鎖都打開了也就是人都出門了。

      “萬燈明”萬燈,泛指很多燈,明則是亮起來了。正月中旬動帝京:“正月中旬”正月的中旬就是指正月十五。“動”震動。比喻熱鬧。“帝京”是指京城、國都百內(nèi)人連袖舞:“三百內(nèi)人”應(yīng)該是指很多的宮女。“三百”也是比喻人數(shù)眾多的,非實指。“連袖舞”是指一時天上著詞聲跳舞。“一時”是說當(dāng)時,“天上著詞聲”是指人間的歌舞樂聲直沖云霄,傳到天上。也是極言歌舞的熱鬧和盛大,以及街上人數(shù)的眾多,聲可直傳天上。

      6、《鷓鴣天·元夕有所夢》

      宋姜夔

      肥水東流無盡期。當(dāng)初不合種相思。

      夢中未比丹青見,暗里忽驚山鳥啼。

      春未綠,鬢先絲。人間別久不成悲。

      誰教歲歲紅蓮夜,兩處沈吟各自知。

      【賞析】

      本詞是宋寧宗慶元三年(1197)元夕為懷念合肥戀人所作。這首記夢詞,題目是《元夕有所夢》,作于寧宗慶元三上元宵節(jié)。上片先寫對昔日戀情的悔恨,再寫夢中無法看清情人的怨恨,足見作者戀情之深熾。下片說別久傷悲以至愁白了鬢發(fā),煞拍兩句想像在元宵在放燈之夜,對方也在悲苦相思,語極沉痛。春未綠,鬢先絲,人間別久不成悲。“春未綠”,乃就正月十五元宵時節(jié)而講,早春尚寒,草木未綠;“鬢先絲”則寫詞人一夜夢醒,突然喚醒二十年前之戀情,忽而感覺到人已兩鬢斑白,青春消逝,這才發(fā)覺昔日戀情似乎已然淡漠,于是逼出“人間別久不成悲”的感慨。所謂“不成悲”者,是指久別相思,由激情外露轉(zhuǎn)向深沉內(nèi)斂,由多愁善感變?yōu)殡[忍節(jié)制,顯出一種“不成悲”的淡漠與遲鈍,實際是一種更深藏更沉郁的悲愁。全詞情致深婉空靈。

      返回目錄>>>

    【古詩詞鑒賞】相關(guān)文章:

    古詩詞鑒賞11-20

    《野望》古詩詞鑒賞11-24

    小學(xué)古詩詞鑒賞11-04

    《春曉》古詩詞鑒賞11-04

    《浣溪沙》古詩詞鑒賞03-26

    登高的古詩詞鑒賞11-09

    《清明》的古詩詞鑒賞04-06

    《關(guān)雎》古詩詞鑒賞05-06

    古詩詞鑒賞江南11-27

    《寒食》古詩詞鑒賞12-03

    无码人妻精品内射一二三av| 亚洲国产天堂网精品网站| 国产色欲AV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免费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中文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 97精品国产97久久久久久免费| 久久97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不卡| 探花视频在线版免费播放观看| 天天做天天摸天天爽天天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