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韓愈《給陳給事書》賞析
《給陳給事書》是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寫給陳給事的信箋。陳給事即陳京。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韓愈《給陳給事書》賞析,歡迎閱讀。
給陳給事書
文 / 韓愈
題解這是韓愈寫給陳京的信。這是韓愈寫給陳京的信。陳京,字慶復(fù),唐德宗貞元十九年(803年)由考功員外郎升為給事中(當時門下省的要職,主管駁正政令的得失),所以稱陳給事。信中回顧和反省了與陳給事之間一段不愉快的交往,委婉地表示了對陳給事的不滿,同時,也表達了希望陳給事重新了解自己、恢復(fù)友誼的心情。書信在敘述上運用對比和轉(zhuǎn)折的手法,波瀾層疊,姿態(tài)橫生,委婉地傾訴出復(fù)雜的感情,表現(xiàn)了較高的寫作技巧。
【原文】
愈再拜:愈之獲見于閣下有年矣(1)。始者亦嘗辱一言之譽(2)。貧賤也,衣食于奔走(3),不得朝夕繼見。其后閣下位益尊,伺候于門墻者日益進(4)。夫位益尊,則賤者日隔;伺候于門墻者日益進,則愛博而情不專。愈也道不加修(5),而文日益有名。夫道不加修,則賢者不與;文日益有名,則同進者忌。始之以日隔之疏,加之以不專之望,以不與者之心,而聽忌者之說。由是閣下之庭,無愈之跡矣。
去年春,亦嘗一進謁于左右矣(6)。溫乎其容,若加其新也(7);屬乎其言(8),若閔其窮也。退而喜也,以告于人。其后如東京取妻子(9),又不得朝夕繼見。及其還也,亦嘗一進謁于左右矣。邈乎其容(10),若不察其愚也;悄乎其言,若不接其情也。退而懼也(11),不敢復(fù)進。
今則釋然悟,翻然悔曰:其邈也,乃所以怒其來之不繼也;其悄也,乃所以示其意也。不敏之誅(12),無所逃避。不敢遂進(13),輒自疏其所以(14),并獻近所為《復(fù)志賦》以下十首,為一卷,卷有標軸(15)。《送孟郊序》一首(16),生紙寫(17),不加裝飾,皆有揩字注字處(18)。急于自解而謝,不能俟更寫。閣下取其意,而略其禮可也。愈恐懼再拜。
【注釋】
(1)閣下:對對方的尊稱。
(2)譽:稱譽,贊賞。
(3)衣食于奔走:“奔走于衣食”的倒裝。
(4)伺候:等候,這里是“依附”的意思。門墻:舊時指師長之門。進:增加。
(5)道:道德、品行。
(6)進謁:前去拜見。左右:舊時書信中稱對方,不直稱其人,而稱他的左右執(zhí)事人以表示尊敬。
(7)加:附于……之上,這里是對待的意思。新:新交。
(8)屬:連續(xù)不斷,這里形容話很多,很熱情。
(9)東京:這里指今河南洛陽。妻子:指妻子和兒女。
(10)邈:遠。這里形容臉上表情冷漠。
(11)愚:謙詞,指自己的心懷。
(12)敏:敏捷,聰敏。誅:責(zé)備。
(13)遂:就,立刻。
(14)疏:分條陳述。
(15)標軸:古書用紙或帛做成卷子,中心有軸,所以一卷就叫一軸。標軸即是卷軸上作的標記。
(16)孟郊:字東野。唐代詩人,韓愈的朋友。
(17)生紙:未經(jīng)煮捶或涂蠟的紙。唐代書寫分熟紙與生紙。生紙用于喪事和作草稿用。韓愈為了急于自解謝罪,所以不暇選擇熟紙重寫。
(18)揩:涂抹。注:添加。
(19)俟(sì):等待。
【譯文】
韓愈再拜:我為您所結(jié)交已經(jīng)多年了。開始時也曾承蒙您的夸獎,但我由于貧賤,為衣食奔走,所以不能朝夕領(lǐng)受您的教誨。其后您的地位越來越尊貴,依附在您門下的人一天天地增 多。地位越尊貴,那么貧賤的人就被日益疏遠;求做門生的人一天比一天增多,那么您喜歡 的人多了,而對舊友的情意也就不專了。我在道德修養(yǎng)方面沒有加強,而在文章上卻日益 有了名氣。在道德修養(yǎng)方面沒有加強,那么賢人就不屑于同我交往;文章日益有名氣,那么與我一同上進的人便產(chǎn)生妒忌。起初,您我由于經(jīng)常不見而疏遠,以后又加上我對您疏遠朋 友的不滿,而您又懷著不愿與人交往的心情,又聽信妒忌者的閑話。因此,閣下的門庭就不再有韓愈的足跡了。
去年春天,我也曾去拜訪過您一次。您面色溫和,好像接待初次見面的朋友;言語殷切熱情,像是同情我落魄失意的處境。從您那兒出來,心里很高興,并把這事告訴了別人。那以后 ,我往東京接取家眷,又不能朝夕與您相見。等到回來,又一次去拜訪您。您表情冷漠,像 是不體察我的衷懷;沉默寡語,像是不理會我的情意。離開您后,感到非常不安,不敢再去見您了。
現(xiàn)在我才恍然醒悟,翻然懊悔到:您那種冷漠的表情,全是因為我不能常常來看您而生氣;您那種沉默不語的神態(tài),就表示出這種意思。對我生性愚鈍的責(zé)怪,我是不能逃避的。現(xiàn)在 ,我不敢立刻就去見您,陳述事情的緣由,并獻上新近所作的《復(fù)志賦》以下十篇文章,作 為一卷,卷上都有標記;《送孟郊序》一篇,用生紙寫成,沒加裝飾,都有涂改添字的地方 。因為急于表白自己的心跡和向您謝罪,所以等不及重新謄寫清楚。希望您接受我的情意而 原諒我在禮節(jié)上的不周。我恐懼不安,再拜。
創(chuàng)作背景
陳給事名京,字慶復(fù),766年(唐代宗大歷元年)進士,803年(德宗貞元十九年)由考功員外郎晉升為給事中。給事,官名,即給事中。唐代的給事中,乃中央機構(gòu)門下省的重要官員,僅次于門下省的長官侍中、副長官侍郎,掌管駁正政令的得失。本文為韓愈給陳京的一封信。信中述寫了與陳京舊時曾有過交往和后來疏遠的原因,婉言表述了對陳給事的不滿。同時也表示疑慮消除,希望陳京重新了解自己,恢復(fù)友誼。
賞析
韓氏論文素以整飭、謹嚴、生動形象著稱于世。此篇《與陳給事書》,乃是一般的書信,但出自他的筆下,卻委婉動情,不同凡響。
803年(唐德宗貞元十九年),關(guān)中地區(qū)大旱,年成歉收,民間饑饉,韓愈上書奏請減免徭役租賦,因此得罪了權(quán)貴,由監(jiān)察御史貶為陽山縣令。陳給事卻在這年得到了升遷。此年皇家準備舉行祭祀大典,陳給事奏請祭祀必尊太祖,而且祖宗靈位的排列,以及參加祭祀人員的排列,都要分出尊卑長幼的先后次序,必須講究禮儀。他因此得到皇帝的贊賞,自考功員外郎遷給事中,可謂宦海揚帆,春風(fēng)得意。而韓愈卻因愛民而被貶,極為苦悶,茫然若失。但他對仕途仍充滿了幻想,希望能有人薦舉,重返朝廷做官。所以他對這位備受皇帝欣賞的新遷給事中陳京,還抱有很大的希望。其實此信中并沒有實質(zhì)的內(nèi)容,只是要同陳給事聯(lián)絡(luò)個人感情而已。然而文章的通篇圍繞著一個“見”字,歷敷了與陳給事的見面情況:上半篇從見說到不見,下半篇從不見說到要見。好像通幽曲徑,峰回路轉(zhuǎn);如柳暗花明,若斷若續(xù)。信中處處自貶自責(zé),表現(xiàn)了韓愈誠惶誠恐的心態(tài);同時在字里行間,又微微透露出其不甘低眉伏首的慷慨情態(tài)。
作者簡介
韓愈(公元768年~公元824年)字退之,號昌黎,故世稱韓昌黎,謚號文公,故世稱韓文公,唐朝河南河陽(今河南孟州)人,另有祖籍鄧州一說,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自謂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郡望”一詞,是“郡”與“望”的合稱。“郡”是行政區(qū)劃,“望”是名門望族,“郡望”連用,即表示某一地域國范圍內(nèi)的名門大族。而韓愈世居昌黎,故又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與柳宗元同為“古文運動”倡導(dǎo)者,故與其并稱為“韓柳”,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提出了“文以載道”和“文道結(jié)合”的主張,反對六朝以來駢偶之風(fēng)。韓愈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又將他與杜甫并提,有“杜詩韓文”之稱。唐代古文運動倡導(dǎo)者,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指韓愈的古文提振八代的萎靡文風(fēng)。),明人推崇他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杜牧把韓文與杜并列,稱為“杜詩韓筆”,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韓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師說》等。
【韓愈《給陳給事書》賞析】相關(guān)文章:
韓愈《與陳給事書》詩歌鑒賞10-31
韓愈的《早春》賞析03-25
韓愈詩歌賞析06-15
春雪韓愈賞析03-16
韓愈《早春》賞析11-04
韓愈《早春》的賞析03-14
陳與義《巴丘書事》的閱讀答案及賞析06-07
《春雪》韓愈唐詩賞析02-10
韓愈《石鼓歌》賞析04-18
韓愈早春翻譯賞析03-04